高效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2024-07-18

高效备课打造高效课堂(共8篇)

高效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篇1

陈伟

传统教案注重形式化,特别强调规范、标准,没有给教师和学生留有足够的想象、创造、综合的空间。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改变以往侧重点不仅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也是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相互沟通,共同智慧的结果。在这样背景下的高效备课才能打造高效课堂。在此,我有以下体会:

1、个性教案与共性教案相结合共性教案就是集体备课,主要包括教学目标、难点、教与学的思路、过程及练习设计等等,个性教案就是自己创造性的备课.共性教案是个性教案的参考,个性教案是共性教案的创造、拓展。

2、教案设计单一性与整合性相结合在每节课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情景的设置上,每个环节都要设置妥贴、完备、周全,但同时也要注意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连接和整体性,也要注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3、充分考虑“预案”式教案

每个老师在上完一节课后都会有这种感想:“这节课着怎样上会更好”“这节课这个环节处理的不错”等等有所遗憾,也有所收获。这说明任何教案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做好教案,还要做好预案,来处理课堂的突发事件,使自己的课堂更加完备,充实,使自己没有遗憾。

4、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主要是看教学环节的设置,不同的教学环节设置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一堂课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环节来通过“探究式”“问题式”“情景式”“讨论式”等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而不至于使课堂过于呆板。

高效备课打造高效课堂 篇2

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 重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重视面向“全体”学生, 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 获得成功;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 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经验、感觉、困惑和疑难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这些新课程理念对于我的备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新标准七年级上册的英语教学工作。初一年级英语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夯实听、说、读、写的基础, 让学生过好音标关、单词拼读关、词汇记忆关, 形成“见词读音, 听音写词”的能力。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 进行宏观备课。

开学伊始, 我在通读教材、大纲的基础上, 明确教材的指导思想, 掌握全书的知识结构以及前后单元的内在联系, 确定总的思路和方法, 并在时间安排上做好阶段性授课、平时测试、复习等的书面计划, 制定出切实可行、较为全面的教学计划, 为阶段性授课拟定一个初步框架。

2. 明确每课的教学目标, 确定重点与难点。

我认为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 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点。在备目标的过程中应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

3. 充分地准备并利用教学资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是教和学的中介。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此外, 上课还需要用到许多相关资料等, 都需要教师在上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因此, 除了充分利用好手头的教学用具外, 我还经常根据教学的需要, 自制一些教具, 如单词卡片、实物道具、图片等, 并从网上搜索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在教Module 5Healthy food时, 我从网上搜索很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实物图片资料和有关KFC等“Unhealthy food”的图片和资料。有些关于食物的单词难读又难记, 但上课时, 我的教具教材丰富, 有图片、实物, 有录像短片, 有录音介绍, 有吃了健康和不健康食物产生的不同结果的介绍材料, 学生看了非常兴奋,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 积极性非常高, 效果非常好。

4. 把握学生的学情。

我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讲解既要合乎学生的接受能力, 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 了解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 了解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状况等, 以“人”为本,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有了兴趣, 还需会学, 即知道怎样学。因此, 我在备课时经常考虑到如何给学生作学法指导。我教的是两个基础不一样的班。基础好一些的班, 本学期的学习我侧重于听力语感的培养、词汇的拓展补充、阅读材料的扩展、阅读能力的培养;基础差一些的班, 我侧重于让学生熟悉、掌握课文内容, 会阅读, 会做一些基础的练习, 掌握一些最基础的英语知识和技能。

5.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整合教材, 跳出教材, 进行拓展延伸。

在上“Starter”时, 我把三个课时的内容整合成两个课时上。在上Module 3Unit 1时, 我将Activity 6、Activity 7、Activity 8、Activity 9合为一步来上, 先教数字1-100, 再就是使用数字, 如forty-six desks, 最后用于句型there be中:There are 46desks in my classroom.教材把音标和拼读规则的安排放在教材的每个Module中, 这样对我的学生来说太散、乱, 不方便记忆, 于是我就采取集中教学。在开学初, 学生学完“Starter”, 有一定的词汇基础之后, 我花一个星期开始进行音标教学, 先是单个教;再就是辅音与元音组合拼读和26个字母的音标拼读;最后用所学过的单词, 依据字母组合、音素、单词之间的内在联系, 归纳总结读音规则, 建立词汇音、形、义的有机联系, 培养学生形成“见词读音, 听音写词”的能力。

6. 优化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流程。

备课时要围绕教学目标, 明确教什么, 怎么教, 每个步骤如何引出, 如何设置问题, 如何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发现, 如何设计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如何合理有效地安排教学流程等问题。我认为这些问题是每个教师备课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是这样考虑的: (1)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程度选择教学方法。初一年级英语教学尽量以实际的语言训练和言语习得为主, 采用情景法、听说法、交际法和全身动作反映法等, 进行趣味性的语言实践训练, 以符合学生的基础、学习心理和技能培训要求。

7. 优化设计课堂练习。

创设情景、精讲精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练习应该有目标、有层次、有重点、有拓展。如在Module 4Unit 1的教学中, 我是这样设计练习的:

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I got four grandparents. (have) (2) She got two sisters and one brother. (have)

改成同义句: (1) I have got four grandparents. (2) Tom have got two sisters. (3) They haven’t got two sisters. (4) She hasn’t got two sisters.学生通过做这样的练习, 能清晰掌握have got不同人称的用法及与动词have的区别。

8. 备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应清晰地突出该课的重点、难点, 让学生对知识点一目了然。

9. 认真进行课后反思、总结, 进行课后备课, 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我认为写教学后记很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成熟与提高, 可为教师的下次备课提供可借鉴的素材。在平常的教学中, 应将课堂教学中星星点点的启发、顿悟和有特色的教学经验、典型问题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进行理性的分析、反思、体会和感悟, 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 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一次我教动词can时, 我说这是情态动词, 简称“情动”。有学生大声说:“动情!动情!”我说:是的, 动了情, 记在了心上, 那么后面跟的一定是原配夫人———动词原形咯!学生听了哄然大笑。后来一遇到填情态动词后的动词, 大家都记起“原配夫人”, 自然, 没有人再错了!我把这些在日常教学中的教学偶得都记了下来, 成为我的教学财富。

1 0. 积极参与集体备课。

我认为集体备课能让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 探讨教学方法, 切磋教学艺术, 使每位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认知风格的教师互相启发, 互相补充, 共同提高。因此, 我经常与同年级的老师共同探讨教育、教学法。

落实集体备课 打造高效课堂 篇3

一、英语集体备课的必要性

英语教研组传统的集体备课只是把教材有关的内容直接分解到人,让每个人事先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知识的重难点、教学目标、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备好教案,复印数份,相互交流,然后各自拿现成的教案上课,把备好的教案搁置一边,使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基本属于走过场,甚至有的老师还有埋怨,认为少搞甚至不搞,挫伤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基于此,英语教研组集体备课亟待改进和提高,寻找新的有效集体备课模式,改变集体备课的方式,使其真正落到实处,提高课堂实效。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个人的经验毕竟有限,知识和能力只局限于某一方面。由于所面对学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只靠教师的个人努力无法满足学生们的要求。而集体备课则能弥补个人备课的不足,可以更全面准确的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灵活多样的突破难点,掌握重点,从而使一节课更具有实效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少走弯路,提高课堂效率。

集体备课能促进教师全面地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之间互相交流知识、教法、学生情况,再结合学生实际,找到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同时通过集体备课,也能够增进同事之间的友谊,从而建立起一个友爱的群体。特别是英语学科的集体备课更是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对于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能否在短时间内成长起来,组织有效的集体备课可以说是一条捷径。所以对英语集体备课的研究与重视势在必行。

二、英语集体备课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英语集体备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优化备课而优化教学,从而大面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与其他备课方式一样,实现渠道仍然是依照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条件等主要因素,把主要过程从教学理论角度进行阐述,安排教学内容和程序,选取教学方法与手段。因此英语集体备课必须建立在科学操作的基础上,理论支撑要科学,方法手段要科学。

(2)合作性原则

集体备课将教师的个体创造性置于群体之中,变静止封闭为互动交流,变独思为互助,通过集思广益、扬长避短、信息共享达到共同提高,发挥整体力量的目的,教师们能够有效地提高理论水平、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教师群体参与意识、创造精神是集体备课健康运行的前提,所以要充分调动教师个体在集体中的参与量、投入量、接受量,备课组长要做好宏观调控工作,从备课目标明确、工作任务分配、研究过程指导,具体效果总结上做细致入微的工作。主持人要立足于整体,广泛征求意见,其他教师要做到人人熟悉资料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将集体备课变成轮流备课,继续在低效率、低水平的小范围内运作。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英语集体备课的内容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大纲、教材、学生等方面的分析,是备课者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机制的集中体现。因此,集体备课要求每个成员对大纲规定的知识范围、重点难点、知识层次做到胸中有数,对教材本身的体系结构、目的任务做到烂熟于心,对学生实际水平、生理和心理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做到了如指掌,努力探讨怎样把来源于课本内外的知识经过系统的整理、升华,再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认知过程中。例如,在教学九年级Unit12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时,我们先集体讨论本单元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要点和异国的风俗习惯,同时根据我国以及我们当地的风俗,问What are you supposed to do in China?学生们会各抒己见,掌握知识要点的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他们理解了 “When you are in Rome, do as Romans do(入乡随俗)”的含义。

(4)实用性原则

英语集体备课要针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或问题,做到“基于教学,在教学中,为了教学”。 由大纲、教材、学生共同的理性高度明确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由教学条件和师生实际明确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由教育理论衡量教师为什么这样教、学生为什么这样学。这几个方面探讨的越深透、具体、全面,便越易于操作,课堂实用性越强,效果越明显。

三、英语集体备课的实施

下面是我校英语组集体备课的简明要求和流程,供同仁参考。只有把每次集体备课的每个环节都落实到位,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益。

要求:1、做到六固定:固定集体备课时间、固定备课节数、固定备课地点、固定中心发言人、固定组内公开授课人、固定集体备课记录人。

2、做好六备:备教学目标、备教材及教学进度、备重难点、备学生、备教法学法指导、备作业设计。

3、做到四个一:每周设计好一节研讨课、上好一节研讨课、听好一节研讨课、评好一节研讨课。

4、做到三个统一:要统一进度、统一作业设计、统一单元测试。

流程:首先我们按照集体备课的流程评上周研讨课(讲课人必须说课后反思)――主备人说课――小组讨论――研讨修改――形成定案――加上自己的“个性化设计”(所以提前一周布置好下周主备人,备好“教学设计模板”,每周三前把模板分发至每人手中);其次,在集体备课会上我们还要讨论下周的上课内容、进度、知识重难点及如何突破该重难点、安排好作业设计及单元测试;最后,我们还要研讨怎样利用班班通及优课资源来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四、集体备课的感悟

加强二次备课 打造高效课堂 篇4

打造高效课堂

在既定的教学水平、学生基础和教材内容条件下,教师是否备好课,是能否教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认真备课和善于备课,是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今天在这里谈一谈如何通过二次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一、什么叫二次备课?

我们把课前的准备活动性质的备课统称为第一次备课,例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期前的总备课、各个学习单元的备课,以及具体的每个课时前的备课,都属于第一次备课,我今天说的“二次备课”一方面是指:在常规备课的基础上,依照本人及本班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加成功地进行课堂教学,在授课前通过再学习,通过再翻阅教参和课辅材料等,对已有的教案进行适度调整。另外还有在上课之后进行二次备课,如果把通常说的备课看作课前的准备工作的话,这种准备工作一般是经验的乃至主观的,其实际效果只有通过上课的实践才能检验,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在教学实践基础上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认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完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再备课,即对课上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行思考总结,克服缺点及经验不足,通过再认识,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做准备。随着教学工作的进行,在单元教学及学期教学结束之后,教师也应该及时进行再备课,以检查、总结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身心发展情况,进一步揭示教学规律,制定下一个阶段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二次备课是内容的再丰富,教学风格的再创新,精彩设计的更完美体现,不是机械地抄录和拷贝,也就是说要上好一堂课,只有反复琢磨,用心研读,再三修改才能真正备好课,只有备课扎实,才能上课有效。二、二次备课的方法: 总体要求是做到“标、增、改、删、调”,具体做法如下:

标:标记原教案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的内容,以便在教学进程中引起注意。

增: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

改: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和学法。

删: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环节。

调: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

三、第二次备课的内容和要求

(一)课前二次备课的内容和要求:

1.备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

以班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解读教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看其是否与本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

2、备教学设计

(1)看课前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本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看新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是否与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否具体一定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是否能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否能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本质特征,领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3)看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是否能让自己驾驭课堂时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其实就是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等,也就是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4)看教案中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突破了难点?

(5)看教学设计中的每一步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尤其看此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困生?

3、备练习设计 一节课的练习设计是让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加以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重要环节。在一节课的学习中,哪些知识点是本班学生最容易混淆或出错误的,都要在二次备课时精心去构思。练习设计包括当堂练习与课外练习

4、备教学效果

分析一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课时后的二次备课就是要分析教学的效果,检查教学中的得与失,并进一步分析原因,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也就是我们写的小结或反思。

5、备教学评语

老师要在学生们展示之前,要对学生们在展示过程中的情况,做到方方面面的预测和预设。只有我们预见充分,我们才能驾驭课堂,做到游刃有余,尤其在“三疑三探课”中,更要好好准备预设问题。

6、备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的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课堂资源,特别是发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我们不能搞形式主义,而要重实质。采用什么模式上课我们不做统一要求,教无定法嘛,但是我们所采用的办法一定要是受学生欢迎的方法,是教师能轻松上课,学生能愉快学习的方法,是科学高效的好教学模式。因此二次备课要特别注重备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后二次备课的内容和要求:

第二次备课并不是第一次备课的简单重复,也不是实际教学实践的包罗万象的投影。它充当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必然有其自身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1.课时后备课

课时后备课就是要分析教学的效果,检查教学中的得与失,并进一步分析原因,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许多优秀教师都很注意课后的检查小结,在教案中记下“课后记”,写下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及时修改教案或讲稿,为以后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创造了条件。这种“课后记”就体现了课果后备课的基本内容。

课时后备课应着重备好以下主要内容:

(1)备好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切性程度和目标落实情况。通过每一课时的课堂教学,应检查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大纲规定的要求;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是否做到了教学目标具体化,并让学生了解;最后要检查目标是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等。

(2)备好教情:这是对教师教的效果的检查和总结。其中主要包括所传授的教学内容是否突出了“双基”,教材的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准确,处理的方法是否得当;知识的传授是否注意了系统性、整体性以及知识网络间的联系;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具有启发性、运用得有效程度如何等。另外,还包括教师驾驭控制课堂教学的情况,如各教学环节处理的是否得当,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教学组织的是否紧凑、科学以及教师的教学艺术发挥得如何等。总之,备教情,就是要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发挥的效果,其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3)备好学情:这是对学生学的效果的检查和总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备好学情,首先应备好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教学的程度,“所有的教学效果,都是以为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一切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获得成长和发展,其次应备好一般学情和个别学情。教师研究一般学情,就是要考查分析班级学生的群体特点,掌握大家的思维特点、学习状况、能力水平和心理特征,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又要注重分析个别学情,兼顾好、中、差不同水平的学生,注意观察他们的课堂反映情况,并分析其各自的“背景”原因,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就应在课后的备课中及时制定补救学习的措施。这里的补救学习既包括对差生的补救(比如适当补课),也包括对优生的补救(比如超前学习),其目的是为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学习水平的基础上达到大的发展。

2.单元后备课

各科教材都是根据本科教学内容的特点由若干个单元所组成,教师通过第一次备课,在单元教学之前,已认真做好了单元备课,本单元结束,教师应在其中的各个课时后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单元后备课。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1)检查本单元教学计划和目标的落实情况,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方法措施。

(2)考查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活动的序列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确立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分析单元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知识联系,并合理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结构。

(3)确立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中的比重,分析本单元与其他各章节、各单元的知识联系,考虑知识和方法迁移、同化、顺应的合理途径。

(4)总结本单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取效果,检查在教学各章节知识内容过程中的组织管理经验,进一步探讨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

(5)考查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发展水平和个性心理特征,总结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的困难、分析其原因,考察好、中、差学生的发展情况,以便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教学。

3.学期后备课

学期结束后的备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它既是对本学期教与学的总的考查和评价,同时又通过教学信息的总反馈,为下一学期的教学总体规划指明了改进的方向,在实质上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学期后的备课应在各个课时后备课和单元后备课的基础上,对本学期的教学效果综合考查分析,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学经验,使其达到理性认识,上升为教育教学理论,以揭示教育规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学期后备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是:

(1)考察本学期教学目的要求和目的落实情况,着重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协调,以及长远目标和就近目标的结合,并结合目标的层次性,总结出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和原则。

(2)考查本学期的教学进度和课时分配,分析总结如何在完成教学计划任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效率。

(3)制定本学期学生档案分析材料。从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思维特征、身心发展状况、思想表现等方面综合考察学生,从单一的横向比较为纵横综合考查,为进一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和因材施教作好准备。综合以上分析,对比第一次备课和第二次备课,我们不难看出,两次备课虽有很大的互补性,但他们在各备课环节上先后顺序相反,在内容和性质上也有明显不同,二者不能相互代替;另一方面,两次备课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为条件的。第二次备课是在第一次备课的前提下,通过教学实践,便对第一次备课的效果作出检验和评价,同时又弥补了第一次备课的不足,增进了第一次备课所不具备的内容和功能,从面更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再者,从第二次备课中又可获取大量的反馈信息,为进一步指导和改进第一次备课乃至整个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依据。这样由第一次备课到第二次备课又到第一次备课,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不断地把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高到新的阶段。

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普遍存在着忽视第二次备课的现象,这是制约我国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少教师第二次备课观念淡薄甚至缺乏,认为一堂课讲完便完成了任务,课后很少考虑课堂效果的好坏,更不去分析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单元过后,也缺乏对本单元教学效果的具体分析,在搞不清前后单元知识联系及如何采取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活动序列的情况下,便直接转入下一单元的学习,既便是想到进行所谓的单元测验,也是为测验而测验,对测验的结果及原因不做认真的检查、总结和分析;学期终了,便来个大考,以图对学生按分数排名次、分等级。

倡导集体备课构建高效课堂 篇5

三年级语文组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是教师处理教材的主要形式,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于个人研究,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商讨,探讨教法、学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完成导学案的预设。年级组集体备课不仅可以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以老带新,又可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一、集体备课的好处: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老师都充满了热情。如果教师要想系统的掌握教材,把握大纲,准确的掌握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应用新思维解决新问题,只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恐怕是很难完成的。在当今要求学生合作的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体的作用,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

1、集思广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人的精力有限,人的知识有限,人的能力有限,有一位专家说得好:“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但是观点的交流就不一样,你有一个观点,我有一个观点,大家一交流就是两个观点,甚至是更多更好的观点。”另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备课让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让大家都有收获,共同成长。

2、资源共享,凝聚集体智慧。

过去的“闭门造车”和 “孤军奋战”的备课形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而集体备课恰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发挥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从而带动青年教师的专业迅速成长。同时,通过分工合作,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教学水平、业务水平和教学经验等。

3、团队协作、轻松愉快。

哪一位教师准备优质课评比,这一年级教研组的老师会一起备课。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包罗万象,从整体的教学设计到具体的细节处理、板书设计、标点符号、普通话音准等等分工明确每个人盯住一个方面,每个环节用多长时间,板书设计、语言过渡、提问题、回答问题与评价,这样的老师出去比赛都能获奖,老师们的相互帮助,出去讲的是一个老师,靠的却是大家的力量。

4.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每一次集体备课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作为一个人,都希望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呈现给大家。在发言之前,她们都会翻阅大量的资料,准备时间几个小时甚至更多,做好充足的准备,集体备课让老师们都积极地参与,去走进教材、研读课本,最后走出教材,久而久之,集体备课让每一位教师业务水平、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

既然集体备课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这么好处,那怎么样才能使集体备课更好的行之有效呢?

二、集体备课的具体做法与程序

(一)集体备课的具体做法

1.集体备课的时间;每周四

2.集体备课组成员:三年级语文组所有任课教师。

3.集体备课的准备:

(1)开学初我们围绕我校的“六步三查”共同研讨教材,学习教法、学法,制定本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2)学习新课程标准,共同研读本学期阶段性教学目标,让新课程标准深入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的心中,成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形成的总抓手。

(二)集体备课的程序

1.初备。每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就是下周的教学内容,根据课程进度表,每周每课安排一位主备人。这样保证主备人能集中精力吃透每一课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然后形成交流意见。辅备人在集体交流前必须将教材通读,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并进行初步的教学设计。我们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在形成教案前,主备人、辅备人可以在书上圈一圈,划一划、注一注,也可以在纸上写一写,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列出自己的困惑或疑问,交给本集体备课组主持人,(主持人一般是教研组长,),以便在集体交流时有重点,有程序、有针对性的讨论进行,以提高交流的实效性及交流速度,从而也防止集体备课的流于形式。

2.集体交流。集体交流以讨论并形成导学案为主,并附以讨论教具、学具的准备、练习课的设计、安排。首先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谈出自己对本节课或本周内容的见解、看法及教学设计。辅备人随之

以补充、完善。然后由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上周教学实践的反思进行讨论交流。交流不拘形式,有时就一点有感而发,有时就整体发表见解,集体备课组的成员边听边发表意见,并随时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在交流时,对他们主备的材料进行重点交流;对主备的课进行重点评析,评析时对考虑周密,导学案设计有创意、有实效的教师给予重点鼓励。在争执疑难问题时我们主张教师要以事实为基础,防止武断及个人主观主义的产生。力争每次集体备课既形成备课导学案,又能解决或探讨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难点的问题。最后由备课组长小结本次集体备课情况,部署下一周的教学工作及集体备课内容,整理好本次集体资料,填写好集体备课记载表。

3.形成导学案。集体交流之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导学案。

4.个性设计与反思。每位教师特别是辅备人看到导学案后要根据自己的班级情况、个性特点,对集体形成的导学案作深入的推敲、斟酌,然后在自主调整一栏中进行圈改批注,从而形成符合自己班级实际、符合个性特点的新导学案。

5.对集体备课加以验证。我们的做法是,一次集体备课活动结束,就举行一次教学观摩,而开课内容就是那次集体备课的内容。这样做,使大家都能看到他们的集思广益在课堂上的体现和不足地方在教学中的暴露:使大家感到,每研究一堂课,对课改中课堂教学目标的把握、情感态度的培养、学习方式的转变等种种疑问,就找到了一个满意实在的现场回答。在课程教学完成后,教师要针对教学实践写出教

后感(或教学反思),教后感要有针对性,做到言之有物,客观、实际地总结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成功之经验和尚存在的困惑与不足,对今后的教学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一学年下来,老师们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的见解随着一次次的备课活动逐渐变得精辟而敏锐,这不得不归功于这种“实践检验真理”的做法。

三、集体备课的效果:

1.集体的智慧为每个教师分担了任务,由原来的“个体劳动”变为“集体性质的劳动”,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教师有了博览群书的时间和认真进行教学研究的工夫;其次,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在无形中都感受到自己在不断进步,每当大家在一起交流、研讨时,带给自己的是永久的“营养”,自己也颇感欣慰。更重要的是带给学生的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2.“集体备课”促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协作互动的活动,要使备课切合实际,有的放矢,教师就必须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知识水平、智力层次、接受能力等基本情况。只有这样,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我们才能做出准确科学的估计,从而预见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有备无患。

3.教师完成集体备课后腾出了课余时间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教师可根据检查情况对个别的学生进行辅导教育,既能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能克服学生偷懒的坏习惯。

4.在正常的教学中由于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统一授课,中速推进”,部分优等生就会感到教学进程中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为克服这一现象,确保优等生“吃的饱,吃的好”,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的潜力,提高他们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教师就利用节省写教案的时间从手头资料与网络资源搜集材料,利用课余时间、课后时间年级组统一与分散相结合为其辅导,讲解一些超越教材而又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的知识,不但提高其解决问题得能力,又增加了各班优等生的友谊和竞争。

一年级语文高效课堂备课课件 篇6

一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o、e 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4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a、o、e的音。教学重点:

1、学会三个单韵母的读音,掌握字母的形,能正确书写字母。

2、掌握单韵母的四个声调。教学难点:

1、能正确书写3个单韵母。

2、能直接读出带调韵母的音。教学课时: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正确读写a o e

2、完成小练习1—2题。

二、检查反馈:

1、预习评价:

2、存在问题:

三、课堂展示:

一)、自主学习展示:

(一)、谈话激趣

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学习汉语拼音了,在拼音王国里你们将认识许许多多的拼音朋友。你们高兴吗?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汉语拼音的用处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字、学习普通话,读注音读物,是我们学习的好助手。你们想不想学好它呀?要想学好汉语拼音,你们上课就要积极动脑筋,专心听讲才行呢!请你们跟读读这首小儿歌?学习拼音用处大,读书识字要靠它,帮我学好普通话,看谁学得顶呱呱!“这节课我们先认识3个朋友“a o e”。

(二)、学习3个单韵母的音形

1、学习单韵母“a”

1)、出示a的图片:

(1)问:图上画的是谁?她们在干什么?你们让医生看过嗓子吗?会发出什么声音?

(2)讲:你们看医生在给小女孩看嗓子,小女孩同样也发出”啊“的声音。这个”啊“就是字母“a”的读音。发音时把嘴张大,舌头不动,舌面中间微微隆起,唇不动。自己试试?

(3)教师范读“a”。

(4)学生练读“a”。

2)、学习“a”的形

(1)问:小女孩的头是什么形状的?她头后梳的是什么小辫子?比较一下?它和“a”的什么地方相似?

(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形?

(3)学记忆小儿歌:圆圆脸蛋翘小辫,张大嘴巴“a a a”。

2、学习单韵母“o”

1)、出示”o“图片

(1)观察后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讲:发出”窝窝“的声音,发音时嘴角隆圆,大小适中,舌头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

(3)教师范读。

(4)学生体会读。

2)、学习“o”的形

(1)学儿歌: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o”。

3、学习单韵母“e”。

1)、出示“e”的插图

(1)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师讲:大白鹅的“鹅”平读就是“e”,发音是把嘴角向两边裂开。

(3)教师范读。

(4)学生体会读。2)、学习“e”的形

(1)怎么记“e”的形呀?

(2)大家看图:(教师出示卡片“e”)与图中的哪一部分很相似?

(3)读儿歌:清清池水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二)合作探究展示:

书写3个单韵母

1、认识汉语拼音的四线三格:

2、同学们看一看中文拼音”a、o、e“占什么格

3、我们先看着字母”a“是怎么写的?

(1)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先写哪一笔,再写哪一笔,几笔写完的?

(2)请学说一说。

(3)看清楚了吗?拿出小铅笔跟老师一起写一个”a“,找到中格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右弯。

(4)学生练习书写”a“。

4、指导书写

(1)老师书写,请大家注意”o“是从哪起笔的?几笔写成的?

(2)请学生说一说。

(3)教师边写边讲:”o“是一笔写成的,从左上起笔,注意要写圆。

(4)学生练习书写”o“。

5、指导书写”e“

(1)老师演示书写过程:大家注意”e“是怎样写的?

(2)说一说。

(3)教师过写边讲:”e“是一笔写成,占中格,从中格的中间起笔,先写一短横,接着连写半圆。

(4)学生先书空再动笔写

注意:学生书写时,老师行间巡视,具体指导,纠正握笔姿式、笔顺和坐姿。

6、巩固练习

1、黑板指读字母。

2、看卡片读字母。

3、看书上字母的位置,读一读。

四、回顾反思:

1、知识梳理

2、学习评价:

五、当堂检测:

完成小练习第3题

六、布置作业

课外作业:写一写a o e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课堂展示: 一)、自主学习展示:

1、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拼音朋友--单韵母”a、o、e“,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a、o、e“的四声,先请同学读卡片。

2、复习三个单韵母”a、o、e“。二)合作探究展示:

(一)、学习字母四声

1、师讲:“a、o、e”发音时,声音颤动,很有气派,音在口腔中畅通无阻声音响亮。因此“a、o、e ”承担着一个特殊的任务,担当了声调高低变化的任务。

2、指导学生看声调示意图,认识四个声调。第一声:汽车平走。第二声:汽车上坡。第三声:汽车上坡又下坡。第四声:汽车下坡。

3、学习“a”的四声

(1)师讲:拼音字母 有四个声调,这四个声调用符号来表示,写在字母的头上。板书:ā á ǎ à

(2)教师指导范读,帮助学生掌握调号,读准声调。(3)学生练读。

(4)学习音调顺口溜:一声一横道,二声往上挑,三声一拐弯,四声往下掉。

(6)打乱四声顺序练习读,逐步达到能正确地直呼出带调韵母。

4、学习“o”的四声

(1)师讲:”o“和”a“一样也有四个声调。

(2)出示:”ō ó ǒ ò“ 问:谁能像读”a的四声那样,试着读一读“o”的四声。教师纠正后,再练习读四声。

(3)打乱顺序读。

5、学习“e”的四声,学生练习的方法同上。

6、打乱顺序读“a、o、e”的四声。

二、回顾反思:

(1)知识梳理:能直接读出带调韵母的音。

(2)学习评价:

三、当堂检测:

打乱顺序读“a、o、e”的四声。

四、布置作业、完成小练习1、2、题 五:板书

第三课时

一、课堂展示:

一)、自主学习展示:

1、巩固复习

2、看卡片读“ a、o、e”的四声。互相读、开火车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读。

3、书写3个单韵母各一行。老师行间指导,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4、指导学生练习抄写带调韵母。一声要从左往右写,二声从左斜下再往斜上挑,三声像个小对勾,四声从左上往右下降。

5、学生在拼音本上练习抄写带调韵母。注意声调位置。

二、合作探究展示:

学说儿歌:

1、出示儿歌内容:读一读红色的单韵母。

2、结合图,请认字多的学生读儿歌。

3、教师领读,学生随读,自由读。

三、回顾反思:

1、知识梳理

2、学习评价:

四、当堂检测:

1、完成小练习3题

五、布置作业

小练习1、2题

六、课后反思:

课题:

2、拼音i、u、ü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掌握i、u、ü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声调。

3.学会使用四线格。

教学重点

1.读准三个韵母的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2.准确读出单韵母的四个声调。教学难点

读准单韵母的四个声调,其中二声和三声较难掌握。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试着读准三个韵母的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二、检查反馈:

1、预习评价:

2、存在问题:

三、课堂展示:

一)、自主学习展示:

(一)、复习

1.出示“a o e”字母卡片请同学读。

2.读“a o e”的四声。

3.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是怎样学习单韵母“a o e”的音和形的?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出示“i u ü”三幅图和三个字母,让学生看图,自己说说怎样记住“i u ü”的音形?

二、合作探究展示:

一)、学习“i u ”的音形

(一)学习单韵母i

1.观察“i”的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怎么读?借助衣服的“衣”读“i”的音,(3)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发“i”的音时,口开得很小,上下牙齿对齐,舌面前部抬高,嘴角稍往两侧咧。

(4)学生自己练习读,体会发音要领。

(5)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

(6)开火车读。

2.学习“i”的形

(1)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i”的形呀!

(2)学习记忆小儿歌:牙齿对齐“i i i”

3.学习“i”的四声

(1)、出示单韵母“i”,问:“你们知道“i”怎么标声调吗?可以看看书。谁愿意说一说?

(2)、师强调:给韵母”i“标声调时,要去掉”i“头上的小点。教师板书:ī í ǐ ì。

(3)自己试着读一读i的四声。

(4)教师范读,学生随读(顺读)

(5)同桌同学互相读(顺读)

(6)指名读。教师纠正二声三声的读音。

(7)问: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借助哪些字的读音读“i””的四声呀!

(ī医院;í怀疑;ǐ可以;ì艺术)

(8)同桌同学打乱四声顺序读。直呼带调韵母ī í ǐ ì

(9)指名读四声。

(二)学习单韵母u

1.观察“u”的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怎么读?自己试试借助乌鸦的“乌”学习“u”音。

(3)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发“u”音时,双唇尽力拢成圆形,嘴巴突出,使中间只留一个小孔,舌头后缩。

(4)学生练习读,体会发音要领,读准字母的音。

(5)指名读。

(6)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2.学习u的形

(1)观察插图:你觉得哪部分与“u”相似?

(2)学习记忆“u”的小儿歌:嘴巴突出“u u u”。

3.学习“u”的四声

(1)出示“u”的四声 “ū ú ǔ ù ”,自己试着读一读。

(2)指名按顺序读,注意纠正学生读不准的音。

(3)问:谁能用“u”的四声练习组词?

(4)打乱顺序读四声,直呼带调韵母“ǔ ù ū ú”

二)、指导书写“i u”

1.出示四线三格中写好的“i u”。

请同学们观察“i u”的占格位置。

2.指导书写出i

(1)认识拼音字母的基本笔划:“丨”竖、“·”。

(2)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小竖,然后在上格中间写点。写后请同学们说“i”的笔顺。

(3)说书写韵母“i”的小儿歌:中格写小竖,一点在上边。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3.指导书写u

(1)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个竖小弯。注意无论是竖右弯,还是竖小弯,竖一定要直。

(2)请同学试着编一个小儿歌: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个竖小弯,先大后小紧相连。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在巡视的过程中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放在实物投影上大家评议。请同学们说说哪笔写得好?哪笔你觉得不太满意?应该怎样写?

(5)学生修改自己书写不满意的字母。

(6)再次展示学生书写好的、有进步的进行表扬鼓励,调动学生书写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回顾反思:

1、知识梳理

2、学习评价:

五:板书设计:

i

u ī í ǐ ì ū ú ǔ ù

六、当堂检测:

完成小练习3题 第二课时

一、课堂展示:

一)、自主学习展示:

复习“i u”及带调的“i u”。

二)合作探究展示:

学习单韵母“ü”。

1.观察字母“ü”的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念什么?

(3)师讲:我们借助小鱼的“鱼”平读第一声就是“ü”。

(4)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发“ü”的音时,双唇成扁圆形,舌头向前接触下齿背,口形象吹笛子。

(5)学生自己练习体会发音要领。

(6)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

(7)指名读、开火车读。

2.学习“ü”的形

(1)问:“ü”的音同学们读得挺准的,怎么记“ü”的形呀?

(2)看图,它与“ü”哪一部分相似?

(3)读记忆小儿歌:像吹笛子“ü ü ü”。

3.学习“ü”的四声

(1)出示“i”的四声与“ü”的四声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师强调:单韵母“ü”标四声调时小点不能去掉,要带点写成“ǖ ǘ ǚ ǜ”。

(3)自己试着读读“ü”的四声。

(4)指名读。

(5)请发音准的学生领读。

(6)教师强调二声和三声的读法。

(7)请大家选择一个声调的音组词语。

(8)打乱顺序读“ü”的四声。

4.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看书上“ü”的笔顺,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观察两个“点儿”的位置。

(2)教师范写,强调两个“点儿”稍靠近一点,点写在靠下一点,在上格的下面。

(3)书写韵母“ü”的儿歌:竖右弯,竖小弯,再写两点在上边。

(4)学生练习书写“ü”,教师巡视,表扬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好的,同时纠正学生写姿和执笔方法。对书写不规范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5)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欣赏书写好的学生作业。

5、读儿歌

1).出示书中的儿歌内容,读读红色的单韵母。

2).教师范读或请学生读。

3).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学生随读。

4).同桌同学互读。

5).指名读。

三、回顾反思:

1、知识梳理

2、学习评价:

四、布置作业

完成小练习1-3题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课题:

3、拼音b p m f教设计学

一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重点

1.学会“b p m f ”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a拼读音节的方法。

3.学会拼读“b p m f”与“u、o”组成的音节。教学难点

掌握拼读声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试着读准“b p m f ”四个声母,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Üǘ ǚ ǜ

二、检查反馈:

1、预习评价:

2、存在问题:

三、课堂展示:

一)、自主学习展示:

我们已经认识了韵母家族的6个朋友(出示a o e i u ü)一起读读,你们读得真准,能不能按字母顺序摆一摆,再按顺序读一读。你们记得真清楚。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拼音王国里再认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你们愿意吗?

二)合作探究展示:

学习b p m f 的音形

(一)学习“b”的音形

1.出示“b”的图

(1)引导学生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问:这个字母念什么?学生试读“b”。

(3)讲:听广播的“播”读得轻短些,发音时,把两片嘴闭合,把气憋住,然后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双唇就是“b”的音。

(4)教师范读。

(5)学生学读,体会发音方法。

(6)开火车读。

2.学习“b”的形

(1)引导学生提问:怎样记住“b”的形?或“b”与图中的哪一部分很像?

(2)你们能编一个记忆“b”的小儿歌吗?

拉开天线听广播“b b b”。

右下半圆“b b b”。

6字“b”。……

3.指导书写b

(1)讲:我们先认识一个字母基本笔划:“丨”上竖。

(2)请同学们观察书中字母“b”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3)学生说笔顺、位置,教师范写,强调“b”的第一笔在上格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到第三条线停笔。

(4)学生书空笔顺。

(5)学生在拼音本上抄字头。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对姿势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二)学习“p”的音形

1.出示“p”的图

(1)学生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学生试读字母“p”。

(3)讲:发“p”音时,双唇闭合,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注意“p”比“b”的气流强,把气送出口外注意也要读得又轻又短。

(4)教师示范读。告诉学生“b”不送气,“p”送气。可以用一页纸放在嘴前,看纸的颤动大小作区别。

(5)学生随读体会发音要领。

(6)发纸条,试验比较,区别发音。

(7)指名读。

2.学习“p”的形

(1)学生提问:字母“p”与图的哪一部分很像呢?

(2)谁愿意编儿歌记忆“p”的形呢?

右上半圆“p p p”。

端起脸盆把水泼“p p p”。

路灯“p”。

3.指导书写“p”

(1)认识基础笔划:下竖。

(2)请同学们观察书中“p”的书写,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观察后同桌同学说一说?

(3)学生独立书写一个。

(4)教师选择一位同学书写的字母在投影上进行展示。

你认为哪笔写得好?哪笔写得不太好!教师范写强调第一笔竖从第二条线起笔写竖,到第四条在线面一点停笔,然后再写右半圆。

(5)学生结合书中的范字进行对照比较,修改!

(6)学生再独立写一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学习“m”的音形

1.出示“m”的图

(1)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做过摸人游戏吗?

(2)这个字母怎么读?

(3)发“m”音时,双唇闭拢,把气赌住,气流从鼻子里出来,声带有些颤动。教师示范读。

(4)学生练习读,体会发音方法。

(5)开火车读。

2.学“m”的形

(1)看图说说怎样记住“m”的形?

(2)编记忆小儿歌:两个门洞“m m m”

3.指导书写“m”(1)认识基本笔划:

(2)学生书空。

右弯竖。

(3)请同学观察书中字母“m”的笔顺:先写哪笔、再写哪笔?

(4)教师范写,强调“m”占中格,注意左边和右边的门洞要一样大。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6)展示书写好的,有进步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习“f”的音形

1.学习“f”的音

(1)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借助“佛”的音读“f”。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

(3)学生体会读。

2.学习“f”的形

(1)怎么记忆“f”的形呀!你们见过拐杖吗?

教师出示拐杖,帮助记忆“f”的形。

(2)编记忆“f”的小儿歌:

爷爷拐杖“f f f”。

一根拐棍“f f f”。

(1)认识基本笔划:(2)观察书中“f”的笔什么格?同桌小伙伴互相(3)教师范写。强调第3.指导书写“f” 右弯竖。

顺,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说一说。一笔 在上格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写到中格第三条线停笔,第二笔横写在第二条线下边略低一点的位置上。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四、回顾反思:

1、知识梳理:

2、学习评价:

五、当堂检测:

1、完成小练习1-2题.六:板书

第2课时

一、谈话导入自主学习展示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6个韵母家族的老朋友“a o e i u ü”,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声母家族的四个新朋友“b p m f ”,如果把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放在一起,让他们做朋友,就可以写出一个完整的音节,拼出一个汉字的音,这种方法叫拼音,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拼音的方法。

二、学习展示

学习拼音方法

1、学习“b”和“a”组成的音节

(1)先出示声母“b”,再出示“a”,接着出示小女孩推卡片图:

(2)问:小女孩在干什么?

(3)讲:小女孩在推卡片“b”,表示“b”和“a”要快速连读。

(4)教师范读“ba”,学生仿读。

强调“声韵连的要领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不留空。“也 也可这样记:”声韵连着发,千万别分家。“

(5)拼音方法儿歌

(6)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体会发音要领。2.拼读音节

1)示小黑板 2)拼读练

告诉学生”b“和”u“用线连起来表示”b“和”u“组成音节。

3)给学生充分的拼音时间,引导学生在拼读中模索规律。

有的音节不太好拼,可以加上声调练习。如:bù pú mǔ fù bó

三、学习小儿歌

1.出示朗读儿歌

2.找出新学的字母,计算机放大”b p m f“后,学生练习读,四、回顾反思:

1、知识梳理:今天我们除了能认识4个声母朋友,还学习了拼读音节的方法,老师希望你们课下多练习,比比谁拼得又快又准。

2、学习评价:

五、当堂检测: 完成小练习3题.六、课后反思:

七、板书

课题:

4、拼音d t n l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学会dtnl四个声母,要求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能用声母dtnl和单韵母aeiuü拼音,初步指导学生练习直呼音节。3.练习看图读用拼音写成的短句。

教学重点

1.学会”d t n l“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练习用”d t n 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看图读带调音节。教学难点

1.区别”d“与”b“的形,”f“与”t“的形。

2.”n、l“的发音及”n "l与韵母的拼读。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高效课堂从有效备课开始 篇7

真正备课的“备”的精华之处在于有一个精心准备、逻辑严谨的预设过程.《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只有认真解读新课标, 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 再确定学习目标, 组织教材, 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措施, 组织教学时才会有既合情又合理的依据, 才能对教学过程做精心“编导”, 为课堂教学中的“导演”打下良好基础 . 教学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 教学的结构需要有效的预设, 所以真正的备课既要备在眼里、备在心中, 又要备在口中、备在手上

一、备学生———备好学生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学习效果取决于他们的情感和意志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调动”他们的情感和意志, 激发学习兴趣, 而不再是通过“教书”去传授知识, 也不再是去教学生如何去做. 所以, 教师上课前要思考“如何导”而不再是“如何教”.

1. 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 ”是高效课堂的基石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 问题的提出, 情境的创设, 必须与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认知水平相吻合, 既不能超出其“最近发展区”, 也不能低估学生的实际水平. 如在备人教版教材“12.3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时可以预设复习人教版“11.3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只有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 学生才能够学得了、学得好. 只有学生学得会的知识, 对学生才是适宜的;只有学生学得会的方法, 才是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2. 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是高效课堂的支柱

课堂参与度能反映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保持较强学习迫切性的程度. 学生的心理活动包含着认知结构和情感状态两个方面,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 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在备课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1) 能否用趣味性的材料、诙谐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2) 能否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设备 (多媒体、教具等 ) ?

(3) 能否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数学游戏 ?

(4) 能否让记忆口诀化 ?

(5) 能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

教师应该设法让学生全面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不仅要有行为参与, 还要有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 这样就能真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3. 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是高效课堂的灵魂

初中学生是现行的教育体制下的主体, 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功利心较强, 容易有畏难心理, 主要体现为“重做题轻思考”“重分数轻反思”“喜表扬厌批评”“易兴奋难持续”等特点, 所以教师要创设情境, 找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连接点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兴奋点, 精讲精练, 由表及里, 才能把思维锻炼贯穿整个课堂. 同时教师要适度运用表扬评价, 让学生体验成功,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 使其逐渐爱上数学这样学生就会乐学、爱学, 就能催生课堂的高效.

二、备教材———吃透教材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认真研究各种版本的教材, 用创造、发展的态度去理解教材, 理解教材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精选各种教育教学资源, 灵活处理教材, 预设有效问题, 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1. 改变教材的线性结构 , 优化教材的顺序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 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 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所以, 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于教材, 需要对教材进行优化, 要把学生的接受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的不同特点, 客观分析教材, 结合授课计划优化教材内容与结构, 灵活改变知识呈现的顺序和方法, 优化教材的内容与结构.

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P103:

描点法画 函数图像 时的三步 骤是 :1列表 ;2描点3连线. 这里易让学生忽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对后面函数的实际问题的学习是不利的. 所以笔者在备课时改变了教材的线性结构, 把描点法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归纳为四步骤:1确定取值范围;2列表;3描点;4连线.

结合自己学生的学习实际, 用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态度去理解教材, 灵活处理教材, 有时改变教材的顺序, 能让学生少走些弯路, 提高学习的效果.

2. 精心设置有效问题 , 让问题引领教学

认真研究教材, 合理地利用迁移理论, 提出学生能参与的、螺旋上升的问题, 让问题引领教学, 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知识点间的归类和迁移, 让知识点之间产生正向的迁移效果.

如在教人教版教材“1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 可预设如下问题组:

问题1如图1, 已知∠B = ∠C = ∠DEF = 90°, E在线段BC上, 且BD = CE, 则ED和EF相等吗? 为什么?

问题2在问题1中, 如果仅有∠B = ∠C = ∠DEF (没有等于90°这个条件) , 如图2, 则结论还成立吗? 为什么?

设置一些阶梯状的问题, 不但可以分层教学,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使学生能更容易入手, 以问题作为主线, 层层深入, 能引领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针对不同层次班级的学生, 改编教材的例题, 增减难度

课本中有些例题的背景比较抽象, 缺乏层次, 把例题的条件或结论进行改编, 就能夯实基础, 由表及里, 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条完整的知识链, 让学生通过典型范例的思路剖析, 牢固掌握基本题型及解题规律.

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P29例3:

两个工程队共同参与一项筑路工程, 甲队单独施工1个月完成总工程的三分之一, 这时增加了乙队, 两队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 总工程全部完成, 哪个队的施工速度快?

教材设乙队如果单独施工1个月能完成总工程的1/x, 这种设的方法较抽象, 难理解, 解法很难迁移到其他同类型的题目中去, 于是笔者将它改编成:

两个工程队共同参与一项筑路工程, 甲队单独施工1个月完成总工程的三分之一, 这时增加了乙队, 两队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 总工程全部完成, 问:

(1) 甲队单独施工需要几个月?

(2) 乙队单独施工需要几个月?

(3) 哪个队的施工速度快?

改编例题能使学生有正确的探究方向, 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它是数学规律的合理运用, 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思维, 构建数学模型.

4. “批判性 ”地使用教材

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 编者既要考虑知识的系统性, 又要考虑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 同时也要考虑优秀生在数学上能力的提高, 有些内容未必符合实际情况,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抓住本质的、核心的内容, 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批判性”地使用教材, 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取舍, 丰富其内涵,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P75例2:

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 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 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 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 , 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 .它们离开港口1.5小时后相距30海里. 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 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 教材只给出了一种答案 (应该有两种答案) , 所以做课后练习时很多学生也只有一种情况, 误导了学生.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 但并不是简单地使用教材, 而是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批判性”地使用教材.

5. 预设分层作业

在现代教育体制下, 绝大多数学校都是均衡分班, 学生的水平就有可能参差不齐, 此时筛选题目,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打造最适合的题目就显得尤其重要. 我们可以按照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将学生分成三类:基础较差的学生 (A类) 、中等生 (B类) 、学优生 (C类) , A类学生只需完成初级目标;B类学生在完成初级目标的基础上, 争取完成中级目标; 而C类学生则必须在完成初级目标、中级目标的基础上, 争取完成高级目标. 将作业设计成易、中、难三个层次的A, B, C三组. A组:基础提升题, 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 适合A类学生. B组:能力拓展题, 主要是对知识的理解和简单的运用, 适合B类学生. C组:探究创新题, 主要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 适合C类学生. 在教“16.1分式的性质”时可以预设分层作业:

观察下列变形规律:

解答下列问题:

(1) (A) 若n为正整数, 请你猜想

(2) (B) 证明你的猜想结论;

(3) (B) 计算 :

(4) (C) 计算 :

在备课时预设分层作业———优化的弹性作业, 同时鼓励A, B组的学生选作其他组的作业 , 有助于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兴趣, 避免了低效作业, 从而催生了课堂的高效.

三、备教法———妙设教法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在备课时教师要考虑数学思想的渗透, 预设教学方法和高效的数学习题, 将解题当做是一种工具———激发学生主观思维的工具, 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1. 课中作业 , 一题一练 , 是课堂高效的开始

在教学中, 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听得明白, 做题时却无从下手, 这样的学生在班级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练毛笔字从模仿名家字帖开始, 数学教学也不例外, 每讲完一道例题, 就必须配一道相应的、简单模仿就可以解决的习题, 做到一例一练. 通过模仿能让学生真正在课上有收获, 课后有启发, 让课堂教学取得实效.

2. 一题多解, 是课堂高效的延续

一题多解, 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精神. 数学题目看似静态、死板, 其实往往蕴藏着无穷的变化, 这也是数学吸引人的地方.

例 , 如图3, 在△ABC中 , D, E是BC上的两点, 且AB = AC, AD = AE, 证明:BD = CE.图 3

鼓励学生大胆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题. 每发现一种新方法, 他们就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既培养了思维, 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3. 一题多变, 是课堂高效的提升

一题多变, 能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 它能引导学生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 打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如在人教版教材“12.3等腰三角形”中,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笔者设置了这样的一道变式题:

已知等腰三角 形的底边 长为3, 腰长为5, 则它的周长是___ .

变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5, 则它的周长是__.

变式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5, 则它的周长是 __.

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1, 一边长为3, 则底边长是__ .

一题多变, 变中有不变, 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内化, 动态地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一题多变的教学设计, 既能促进学生的提高, 更能促进教师的提高.

变式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1, 一边长为2, 则底边长是 .

四、结 论

本人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 对所任教的两个班进行实验教学前后的成绩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如下表:

说明:因为p = 0.052 > 0.05, 说明对照班实验前后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即实验前后效果不显著, 无成效.

说明:因为p = 0.001 < 0.01, 说明实验班实验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即实验前后效果显著, 有成效.

说明:经过对实验班及对照班两组实验前后成绩 (学期末市统考交叉改卷) 的统计分析:1实验前两班p = 0.817 >0.05, 没有显著差异性 , 实验前两班水平相当. 2实验后两班自身成绩对照实验前后对照班p = 0.052 > 0.05, 没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对照班成绩提高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前后实验班p = 0.001 < 0.01, 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说明实验班成绩提高非常 显著 . 3实验后两 班成绩对 比发现p = 0.023 <0.05, 说明实验后两班有显著性差异 , 有效备课与传统备课相比, 有效备课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有显著效果. (注:原始数据来自学校教导处.)

所以课前的精心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必备条件. 教师的工作态度、教育思想和教学水平是“高效教学”的基础, 教师采用的诸如激发兴趣、分层教学、变式训练、媒体辅助等方法是“高效教学”的手段 , 学生学习效果的高低是检验“高效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准. 此外, 还必须及时进行教学有效性的反思.在教学前进行反思, 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 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 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充分地预设能使课堂逐步向“高效”课堂发展, 向课堂要效果, 向课堂要成绩. 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在学习中成长, 在实践中发展, 在反思中提高.

摘要:当前很多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低, 多数是备课环节出现了问题, 很多教师的备课存在问题, “备学生流于形式, 不能有效地分析学生实际水平;集体备课流于过程, 未能综合集体的智慧, 每年的教案依旧相同;课中作业没针对性, 课后作业全班相同”.针对这些问题, 教师应该在课前精心备课, 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准备和预设, 使备课真正落到实处.这种贯彻课前备好学生、吃透教材、妙设教法, 课中正确引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课后精心有效的反思, 是避免教师低效教学的关键, 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备课,预设,有效备课,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3]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有效备课,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篇8

关键词:有效;备课;构建;高效课堂

虽然减负提出了很多年,但在很多学校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学生学业负担仍然很重。特别是数学,学生仍然是以苦练苦学为主,尤其是初三学生,整日埋在题海中,苦不堪言。老师也疲惫不堪,除了上课,就是辅导学生、批改作业,从早忙到晚,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问题何在?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备课这个环节,以至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得不好,老师只有在课下补,将重点放在了课后,而非课前的充分有效备课。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首要的一点就是有效备课,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这里提出的高效课堂,首先应该是有效的。它是在保证有效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这里的有效备课,是有思想、有深度的备课,是各个环节都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习效益最大化的备课。无论是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练习题目、例题的精选、课后的作业,都以学生为主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得到学习的最大收获。这里我以一节初三的专题复习课《线段和差最值问题》为例,谈一谈如何实现有效备课。首先我在设计学习目标的时候,就分了3个层次。以A代表优等生,B代表中等生,C代表基础较差的学生。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C层学生知道找点的方法,B层学生不仅会找点,还能在基本的图形中求出最值,而对于A层学生则要求在综合的图形中比如结合二次函数,求出周长的最值问题。其次在设计练习的时候也要根据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题目,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到,即在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都有最大收获。对于C层学生我设计题目如下:

练习1:将军饮马问题。古希腊一位将军要从A地出发到河边MN去饮马,然后再回到驻地B。问怎样选择饮马地点,才能使路程最短?

对于B层学生,难度稍有增大,将最值问题转移到四边形或圆中。

练习2①: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BC边上,BE=2,CE=1,点P在BD上,求PE+PC的最小值。

练习2②: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AB=4,点C是半圆的三等份点,点D是弧BC的中点,AB上有一动点P,连接PC、PD,则PC+PD的最小值是多少?并画出点P的位置。

练习2.1 练习2.2

而对于A层学生,设计的难度进一步增大,将最值问题放在了抛物线中。

练习3:已知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为x=-1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其中A(-3,0)、C(0,-2)。

①已知在对称轴上存在一点P,使得△PBC的周长最小。请求出点P的坐标。

②已知对称轴上存在一点Q,使QB-QC取得最大值。请求出点Q的坐标和这个最大值。

这里我重点强调一点的是:不要硬性将学生分为A、B、C层,这样不仅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限定了学生的发展,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做哪一层次。但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要强调学习的自主性与自觉性,鼓励学生敢于挑战,从而尝试成功的喜悦。

除了练习、例题、作业分层之外,课堂重点的把握与难点的突破也至关重要,这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如何设计、如何组织才能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本节的重点知识。在线段和差最值问题中,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和差最值找点与求值的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熟练运用知识解决综合问题。因为本节的内容在课本中只是提到了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而未涉及差的最大值问题,在课本中也只是初步的找点与计算,但是因为和差的最值问题也是近两年考试的重点与难点,所以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于是在当前一天晚上我布置了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已知直线和直线外两点(同侧或异侧),如何在直线上找点,使其与已知两点所形成的和最小或差最大,对于程度好的学生还要想一想为什么这样找到的点是合理的而非其他点,抛出问题让学生提前思考。即使这样,对于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学习难度仍然很大,有可能预习后还是不会,那就要想到上课的时候该如何组织课堂,让不会的学生能有所收获。如小组互助,学生代表上台找点,解释原因,教师归纳找点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初步练习。老师要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加强巡查,看看学生掌握的情况或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引导或纠正,避免时间无谓的浪费。注意要分配好时间,每个环节多少时间这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既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也要让学生有小组互助交流的活动。同时我个人认为课堂检测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最好是每节课预留10分钟,当堂检测,当堂互换批改,这样学习检测的效果是最佳的。但是检测时要注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题,这里我检测设计了三道题目:对于C层学生,设计检测题目如下:检测题1.如下图,要在街道旁修建一个奶站,向居民区A、B提供牛奶,奶站应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从A、B到它的距离之和最短?小聪根据实际情况,以街道旁为x轴,建立了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测得A点的坐标为(0,3),B点的坐标为(6,5),则从A、B两点到奶站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________。对于B层学生,难度稍有增大,但C层学生在做完上题也可尝试做以下题目:检测题2.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E在BC边上,BC=4,∠ABC=60°,点E为BC的中点,点P在BD上(可与B、D重合),则PE+PC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检测题1 检测题2

而对于A层学生,设计题目如下:检测题3.已知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为x=1,且抛物线经过A(1,0)、C(0,-3)两点,与x轴交于另一点B。

①求这条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②在抛物线的对称轴x=1上求一点P,使点P到点A的距离与到点C的距离之和最小,并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

③在所求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BQ-QC的值最大,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此题的①②③三问前面之所以打了不同的星号,就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①问要求全部学生掌握,第②问面向B层学生,而第③问,则面向A层学生,当然B层学生也要尽力而为。

在这节课的最后,还要留给数学特长生一个问题,将练习3进一步深化,若M为直线AC上的一个动点,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MO+MB的值最小。若存在,求出M点的坐标,并计算出MO+MB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这道题目明显难度高于练习题3与检测题3的最后一问,但不适合要求全班的同学掌握,只能让优生做完后单独批改。如果我们的老师每节课都能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备课中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习题与作业,我相信我们的学生都会在原有的程度上有不同的收获。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均衡分班,每个班学生的数学基础都有不同层次的差别,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学好数学是我们每个数学老师深思的一个问题。而我个人认为,充分有效备课,是首要环节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当然,加强课后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无论是备课还是教学。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再认识,教学经验的再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能促进自己教学思想、教学特色的生成。教师要经常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操作性进行现场验证,对其成败进行归纳、整理、反思,撰写“备后感”和“教后感”,通过反思、体会、感悟,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一套适合学生实际,有效控制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本领。

只有经过充分有效地备课,我们的教师才会充满信心地走向讲台,我们的学生才会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充分有效备课,是高效课堂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以我个人为例,我是学校的中层干部,又兼初三数学教学,我对学生课下基本上是没有时间辅导的,但是我在备课上从不马虎与懈怠,我一直在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同时我还一直不断地加强课后反思,从而促进我的教学不断进步。我的学生非常喜欢我的课堂,可以在一种轻松、愉快、紧凑的课堂上学习知识。作业量不大,但是其中的个个题目都精挑细选,有一定的训练目的与针对性。学生因为喜欢数学,作业又无压力,从而以很大的热情去主动地完成作业。我也不会因为学生没有完成作业而体罚学生,这样根本是无效的,也是无意义的。学生会做自然会写,不会做强逼又有何用?但是我会鼓励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学习的兴趣,自觉主动地索取知识。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是成功的,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浓厚,成绩理想。我在这里强烈呼吁我们的老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备课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有效备课,构建高效课堂,加强课后反思,减轻学生负担,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实现减负。

上一篇:打扮导购实习报告下一篇:中药材收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