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试题评析·语文

2024-08-07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试题评析·语文(共7篇)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试题评析·语文 篇1

——2014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评析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2014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依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理念。从总体上看,今年语文试卷结构保持相对稳定,注重对考生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选材典雅唯美,设题新颖别致,卷面清新自然,试题难易适中,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一、试卷结构保持相对稳定

今年的语文试卷在保持试卷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也有所变化。如第一大题没有涉及对标点符号的考查;第四大题第15小题“默写名篇名句”改变了往年要求考生四选三的形式,直接给出六句话让考生加以填空;第六大题现代文阅读,取消了选做题的形式,直接给出了一篇文学类文本让考生阅读答题,减轻了考生的阅读量,可以使考生快速答题。试卷结构的相对稳定,可以使考生迅速进入考试状态,对试卷没有陌生感,从而更好地发挥考试水平。

二、注重对考生语文能力的考查

山东卷历年都注重对考生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今年也不例外。如第一大题第1小题对字音的考查,改变了以往标音识别的考查形式,采用了不标音辨识的形式,每对加点字读音都具有形近音似的特点,如“湛蓝/斟..酌”“毛坯/胚芽”“咆哮/酵母菌”等等,这样就增加了试题的难度,考生只有具....

备了扎实的读音基础知识才能加以正确识别,避免考生仅仅通过答题技巧就可得分的可能,突出了能力的考查。第5小题对成语的考查,四个成语分别是“不寒而栗”“反戈一击”“广开言路”和“各有千秋”,这些成语都是考生常见的,但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却经常容易用错,考生只有真正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掌握它们使用的语言环境,才能加以判断。又如第二大题现代文阅读,三个题目分别从“概括主旨”“对‘调理心情’做法的判断”以及“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 1

角度进行考查,这就需要考生必须对选文的文意和观点准确理解才能加以判断,避免考生仅仅通过核对选项和原文的异同就可以判断的弊端,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再如第14小题突出了对考生诗歌审美鉴赏能力的考查,第16小题突出了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第22题突出了对考生探究能力的考查,等等。

三、选材注重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今年试卷最突出的特点是在选材上具有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特点,典雅唯美,清新自然,使整个试卷充满了语文的美感,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如第二大题论述类阅读材料选取了梁漱溟《朝话》中关于“心理调整”的一段文字,语言平实,口语化强,逻辑清楚,条理性强,而且内容与考生贴近,读起来极具有亲切感和现实感,改变了以往选材局限于文化、历史及哲学类的文章,避免了语言晦涩、概念缠绕的毛病,是一个大的突破。文言文阅读材料选取了明代大家方孝孺的《詹鼎传》,这是一篇较为典型的古文传记,传主酷爱学习,为人正直,公正廉洁,人物关系简单,语言规范平实,可读性强,意蕴丰富。古代诗歌的选材不仅在形式上突破了以往只选一首诗词进行考查的惯例,而且在内容上跳出了以往表现孤独、思乡、羁旅、伤春等感情诗歌的圈子,选取了宋代陈与义的《寻诗两绝句》,意境生动,形象鲜明,表现出名家高超的构思练意练句的水平,所选篇目经典,艺术技巧精湛,给人以古典艺术的享受。第六大题现代文阅读材料采用的是黄裳写于1956年的《浣花草堂》,从文体上看是游记散文,但是文章内容的主旨却是针对当时评论杜甫片面极端的风气,肯定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重新评价杜甫。文章主题立意高,技巧纯熟,作者的观点在叙述、描写的文字中含蓄、优美地表现出来。考生本身对杜甫较为熟悉,在考试答题过程中可以对杜甫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领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深化。

除了上述几篇大阅读材料外,整个卷面也处处体现出传统性和时代性的完美结合,如第4小题成语的考查涉及到先秦诸子名家的文章风格;第5小题病句的考查涉及房地产和商品房价格的现实问题;第16小题概括信息涉及24字核心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第17小题采用俄罗斯女摄影师艾琳娜·舒米洛娃拍摄的儿子与小兔子在一起的画面,图片温馨动人,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尤其是第18小题,要求考生组合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的对联,对联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这就要求考生既要了解春节和端午的节日特点,还要懂得对联的特点,更加突出了命题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具有良好的价值导向。第23题作文材料本身就极具诗意和审美价值,“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四、设题另辟蹊径,别致新颖

纵观全卷,今年的试题在设题思路上也与以往有了较大不同,能够另辟蹊径,别具匠心,更加符合考查考生能力的要求。如,第二大题第7小题不再仅仅局限于文本本身,而是跳出选文,采用文外设题的方法,让考生根据文意,判断“下列做法不属于‘调理心情’的一项”,而四个选项本身都与考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让考生具有亲切感和现实感,同时又与文本观点紧密结合,避免考生不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就直接答题,设题巧妙,匠心独运。文言文阅读的第12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四个选项不仅仅是对原文的单纯翻译,而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概括,尤其是对错项的设置,考生如果不细心阅读理解原文,就不容易判断出来。第14题鉴赏陈与义《寻诗两绝句》,这两首诗最突出的两点是陈居士的形象与写景,因此两个考点即围绕此两点设置,第1问概括分析“园花经雨百般红”“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写景色特点的不同,第2问要求考生概括陈居士的特点,既抓住了诗歌的关键,又为考生答题提供了抓手。又如第18小题关于对联的考查,这一题型的设计,既可以考查考生语言表达中的连贯得体、对偶平仄等方面的能力,又可以考查考生关于节日、对联等传统文化的知识,一题多考,难度适中,这也是试卷中的一大亮点。再如第六大题文学类文本的设题也较有特色。文本选取的是一篇游记,但又不单纯是一篇游记。第19题“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这一设问,就提示了考生本文的主旨和写

作目的;第20题理解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选取的是文中最重要、最富有意蕴的两句话,且其一为对杜甫的评价,一为对杜诗的思索,考生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更加有助于对整篇文本的深刻理解;第21题关于作者对杜甫新认识的概括的问题,考生在前两题的基础上就可以较为清楚地归纳和概括;第22题为探究题,“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这一问题的设计,紧紧抓住了文本的核心和关键,是在前三问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和挖掘,不仅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的理解文本和作者的观点,而且对考生如何去全面评价一个诗人具有方法论上的重要意义。四个设问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设题十分精巧。

总之,2014年语文试卷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在加强“双基”考查的同时,更加注重对考生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材料的选用突出了传统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的特点,卷面清新,选材典雅,考点明确,设题精巧,难易适中,是一份文质兼美的优秀试卷。

(出处——http:///zcjd/2014/14060801.doc)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试题评析

http:///zcjd/2014/14060801.shtm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试题评析·语文 篇2

2013年三明市中考语文试卷有四块内容,我着重就2013年三明市语文中考试卷中文言文模块的试题作简要解读和评析。

一、原题再现

2013年三明市初中毕业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三、阅读(58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乙】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④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节选自《明史》)

【注释】外兄:表兄。②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④经生:泛指研读经书的书生。

9.下面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借旁近/与之B.余闻之/也久

C时取/旁舍儿书D.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2)不能称前时之闻。( )

(3)取而疾走( )

(4)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 )

1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通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5分)

(1)甲文中方仲永自幼天资聪颖,长大后却“_________”;乙文中陈际泰小时候虽“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后来却能“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2)方仲永和陈际泰最终不同的结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回答。(3分)

二、试题考查点设置及其命题思路分析

通过观察中考试题,我们会发现,2013年中考,三明市的文言文采用课内外对比阅读的形式,选文一篇出自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的《伤仲永》,另一篇节选自自《明史·陈际泰传》,主要设置了以下考查点。

一是考查句子的节奏与停顿。

第9题设计了一道断句的题目,要求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停顿有误的句子。这与2012年要求直接在句子上断句,表面上是加大了题量,但实际上是降低了试题难度。这里考查的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要加强对文言文基本朗读的教学。

二是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

第10题要求对文中加点词“扳”“称”“走”“名”的解释,第11题文言文翻译题中的“奇”“宾客”“意识”等关键实词的理解,不仅要掌握常见实词的词义,而且要理解一些特殊词语在特定语境的意思。如,“扳”通“攀”,属于通假字,解释为“牵”或“引”;“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闻名”或“出名”;“宾客”“意识”属于古今异义词。考查这些词语的目的是要求在学习课文实例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仅仅限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

三是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

这集中体现在第11题文言文翻译题。这里考查了两个句子“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课内外各一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翻译句子,可直译,也可意译。

四是考查对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试卷第12题设置了两个小题,主客观题各1小题,赋分5分,比2012年的4分略有提升,占了总分值的三分之一,显示命题者在考查点设置上以言为主,文言并重的基本思路。这样有助于扭转当前文言文教学中重“言”轻“文”甚至教“言”弃“文”的不良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落实词语理解的基础上还能够理解文本内容,在理解文言文语言之美的基础上领略其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

2013年三明市设置的这些文言文考查点是完全符合《考纲》、《课标》关于文言文评价的规定的。《2013年福建省初中毕业升学语文考试大纲》规定: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文言文的考查,重在理解文章的大意,不应考查词法、语法等方面的知识。《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应该说,2013年三明中考卷较好地贯彻、落实了省2013年考纲和2011年版课标的精神。

三、参考答案及对解题思路的思考

下面,我们看参考答案,并就如何指导学生解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附:2013年三明市语文中考试卷文言文参考答案

阅读(一)文言文15分

9.(2分)B

10.(4分)(1)通“攀”,牵,引(2)相当,相称(3)跑(4)闻名,出名

11.(4分,各2分)

(1)同县的人对此感到奇怪,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渐渐以宾客之礼相待他父亲)

(2)自己根据文义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它(《书经》)的大意。(翻译准确、语句通顺、表达规范即可)

12.(5分)

(1)泯然众人矣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答“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亦可)

(2)示例:方仲永虽有天赋却最终没能成才,陈际泰虽遭父亲反对,却能坚持学习,终能学有所成,(1分)可以看出后天努力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很重要的。(2分)(只写启示给2分,只写事例给1分,写出启示,只联系“方仲永”或“陈际泰”一人事例给2分)

(二)题目特点及解题思路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题目设置上有什么特点。

如前所述,这里共设置了4个题目,共15分。分别考查了停顿(2分)、词意(4分)、句意(4分)、文意(5分)四个知识点。在分值比例设置上,在“言”、“文”比例设置上,为3:2,“言”占10分,“文”占5分;从课内外两篇选文比例看,每个题目都是每篇文章各占一半分值,课内、课外一样比重。我们如果再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课内选文考查的题目基本是课下注释的重点词句,而课外选文的题目也是“形”在课外,“神”在课内的。如第10题“走”、“名”虽在课外选文句中考查,它作为“跑”的这一古义却在课内多次学到,“走”如七下《口技》“奋臂出袖,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八下《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不敢略逾规”。“名”如八上《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和八下《马说》“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的意思是一致的。又如第11题课外选文“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与八下《马说》一文中“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颇有共通之处。第12题考查对课外选文内容时其实和课内选文有着同样的关系。

下面,结合上面所说的题目特点,说说文言文解题的思路和策略。

具体而言,第9题节奏划分,划分节奏的方法有二:一是根据音节,二是根据意思。同时,能适当懂一点句法更好。

第10题词语解释,要做好这一题,根本在于平时常用文言词语的积累,尤其要多关注课本中的课下注。

第11题翻译句子,首先要把握句中关键词语的意思,如“奇”、“宾客”、“通”等,在此基础上,根据信(忠实原文)、达(语言通达),可直译,也可意译。

第12题内容理解,要求在读懂文章意思的基础上,领会其思想文化内涵,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规范表达。第(1)小题考查整体感知文本、筛选信息、从文中找答案的能力,第(2)小题考查对文本的感悟能力,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概括能力。

总体上,在文言文答题时,还须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审设问,找出问题关键词,审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如第9题是选有“误”的一项,只要你能够找出一项错误项,其他即可不看。第12题第(1)小题要求“用原文语句填空”,审题时都要特别注意。

2.要返回教材,寻找知识点。“神在课内,形在课外”,要结合提供的文本阅读材料,认真思考,找到试题在考查教材中对应的知识点,进行迁移。

3.要理清思路,规范表达。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前提下,确定答题范围,运用学科术语提炼答题要点,做到答题准确、语言简洁、要点突出、条理清楚。

总之,与理科不同,文言文的解题没有什么技巧,也无须做过多的训练,关键在于词汇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只要我们立足课内文本,加强诵读训练,夯实语言基础,适当拓展阅读,着眼实际运用,培养迁移能力,便能顺畅地解答这些题目。

四、题目拓展延伸及变式分析

根据课标、省考纲和市考试说明的要求,参照近几年三明市及九地市的中考题型,下面介绍文言文中考题型可能出现的变化和拓展的样式。

(一)从文言选文内容看,可分单篇选文和双篇选文,单篇选文,又可分为课内单独选文和课外单独选文,双篇选文又可分为课内外选文对比阅读和课内选文对比阅读两种形式。

具体来说,如2013年福州卷选用单篇文章教材九下课文《公输》选段进行阅读;2013年龙岩卷则选用课外选文《粤中庄有恭》进行阅读读;2012年三明市卷即采用《桃花源记》和《愚公移山》对比阅读的形式进行考查,这两篇文章都是课内文章,其中,《桃花源记》是课标50篇基本文章,《愚公移山》属于自读课文;2013年泉州卷选用《方仲永》和《孙权劝学》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这两篇文章也都是课内文章;2012年厦门卷选用《方仲永》和《元方、季方兄弟》两篇文章进行课内外对比阅读形式进行考查。

(二)从具体题目设置上看,第9题前可再设置1道生僻字的读音题,如可从“邑”、“谒”、“阜”等词中选择2个注音,分值可赋2分。第9题节奏划分题也可采取直接在句子中标“/”的形式,如2012年三明卷的第10题: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2分)(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另词义题可增加文言虚词的考查题,一般采用选择题的考查形式。如2013年泉州卷第12题:6.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

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

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三)从考查内容看,在原来主要考查读音、词义、句意、词法、句法等“言”的形式基础上,中考文言试题有逐步加大对文言选文内容的感知和理解(即“文”的范畴)考查力度的趋势。2013年这一块的分值已达到5分,占总分值的三分之一。我们要加大对文言选文内容的感知和感悟题的研究力度。

五、教后反思及感悟

通过对2013年三明市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的认真、细致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学生答题反馈的情况,反思平时的文言文教学复习工作,我们可以得出感悟和启示。

首先,要立足教材,内外兼顾。文言文的教学一定要立足课本,夯实基础,立足课内基本词汇和句法,认认真真地读,扎扎实实地教,一课一课逐课过关。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巩固学习成果。那种在中考文言复习中,一味通过课外阅读做题进行训练、推开课本搞复习的做法是要不得的,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第二,要以言为基,言文交融。要立足于语言教学,首先努力让学生读准音、读通义、读理文,扫清阅读障碍。在此基础上,要注重文本内容的感知、把握与理解,对文章思想文化内涵的领略。要将“言”的教学融入对“文”的理解中,防止出现将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的做法。

第三,篇目要以课标为核心,标本兼顾。在文言教学篇目的确定上,要兼顾现行初中六册语文教材40篇左右的全部文章,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标50篇中的16篇,这16篇只能作为核心篇目。据了解,在2013年的中考中,我县的不少投机取巧的教师在这方面就吃了不少亏。

第四,要以读为径,适度训练。读是文言文教学最传统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要让学生大声朗读,大量诵读,熟读成诵,在读中培养语感、通晓语义、感悟意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适度的训练。

第五,要关注注释,加强记诵。教材中的课下注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的重要考查点,我们要特别加以关注,加强记忆和理解。

第六,要及时梳理,重在迁移。要对文言字、词、句、文的有关知识点及时进行归纳、梳理和小结,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

参考文献

[1]蔡亦锋.着眼语文素养关注基本能力---2013年三明市中考语文试题浅析.三明日报.电子版,2013-7-17.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试题评析·语文 篇3

2012年山东省高考英语试卷整体难度适中, 符合新课改的要求。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应用,测试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考查考生在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与知识储备。无偏题、怪题,无超纲知识。听力语速与往年基本持平,最后一段材料不同于以往的独白而是长对话,这是一个变化。备战2013年高考,同学们要注意提高进入情境,把握题干,理解语义的基础上灵活、综合运用词汇语法知识的能力。今年的完形填空为记叙文体,内容积极向上,体现了很好的人文情怀。解题关键在于语篇理解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得阅读者得天下”,平时的阅读训练要注意题材和体裁的多样化,不仅理解表层信息,更要深入挖掘文章,同时注意词汇的积累。

答案

第一部分

答案见全国卷(新课标版)听力答案

第二部分

第一节

21~25 ADCDB 26~30 AACBD

31~35 CBADB

第二节

36~40 BDCAD 41~45 BADAC

46~50 ADBCC 51~55 ABDCB

第三部分

56~60 BCBAA 61~65 DCABD

66~70 CDBDC 71~75 ADBAC

第四部分

第一节

76. She wanted to creat an interesting website for teenagers.

77. Ashley’s GooseHead was a big success.

78. She wrote a book called The GooseHead Guide to Life.

79. She felt happy but stressed.

80. people tell you that you can’t do it.

第二节

One possible version:

English is always my favorite subject, to which I am devoted in my spare time. It is a great honor for me to win the First Prize in the English Contest held the other day in our school and I am too willing to share my tips on learning English, which I hope can be of some help.

First of all, English Corner is very beneficial to my English studies. There I have made some friends interested in English and made great progress in spoken English, therefore improving my language sense and motivating me to explore the world of English.

Second of all, keeping an English diary in daily life is a practical way to improve English writing and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my English studies.

Last but not least, I often visit a very useful English website-Enjoy Reading in my free time, where I am provided with huge quantities of reading materials of various types. Through the website, I have enlarged my English vocabulary and broadened my horizons.

解析

第二部分

第一节

21. A。考查疑问词ever的用法。此题较为简单,只需理解句意就能选对。

22. D。考查交际用语。根据答语可以判断出说话人对于对方的道歉已经接受并且原谅了对方的迟到,故选择“Never mind” 表示 “没关系”。

23. C。考查“介词+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先行词是two novels,而且后面是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因此用both of which引导。

24. D。考查名词词义辨析。句意为: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是个善良而有思想的年轻人。first impression 第一印象。attention 注意;expression 表达,表情;satisfaction满意,都不符合句意。

25. B。考查名词性从句中的主语从句。题干中的it是形式主语,后面的whether是真正的主语,句意为:在这个商店中用现金或信用卡支付都可以。

26. A。考查非谓语动词。动词不定式作结果状语。根据句意“乔治战争后回到家,结果被告知妻子已经离开了”,可知此处是动词不定式作结果状语,表示意料之外的结果,而且George和tell之间是被动关系,因此用to be told。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试题评析·语文 篇4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苏州大学教授、江苏省吴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罗时进日前就乡贤文化的人文道德价值向记者进行了深入阐述。

首先,如何理解乡贤文化?

乡贤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资源。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乡土性的中国,对传统文化的追怀必然要重视乡贤文化。

谈乡贤文化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谁是乡贤?或者说谁有资格称为乡贤?大致来说,乡邑有道德声望和卓越建树的人方可以称为乡贤。有没有一个标准呢?在古代,这个标准的尺度,权衡在地方人心,落实在乡贤祠的祭祀上。一个乡邑中人,品学为地方所推崇,死后被题请祀于其乡,入乡贤祠,受春秋致祭,便称乡贤。

乡贤文化属于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乡贤所创造的具有人文价值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当我们称乡邑某前人为“贤”的时候,是包含道德层面的肯定和赞誉的,所以乡贤文化无疑是人文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

第二,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贤文化蕴含着怎样的人文道德力量?

浙东清代史学家全祖望对乡贤文化的认知对我们很有启发,他辞官回到甬上以后,花了很大的精力对乡贤事迹深入发掘,为地方文化谱系建立永存的标识,其目的正如他在《感怀》诗中所说:“古人观世道,首重在人心。天地纵多故,此志终昭森。”这里的人心,是乡贤的道德高度,是一种至善大有、忠贞正直、悲天悯人、推己及物的典型人格。

当然,乡贤文化是一种地方性人文知识,很多地方的文化精英走出了乡邑,但他们从方言音声到性格风尚、观念行为都带有乡园的烙印,其实践成果和道德文章可能在更广泛的范围产生影响,但都与其乡园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应该注意乡贤文化与整个历史传统文化的关系。举例来说,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表达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和道德高度,具有历史的典型意义,但如果将其放到昊文化的范畴中,他们都是苏州的乡贤,其思想观念都和苏州、江南之地域与人文密切相关,自然属于乡贤文化。

最后,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乡贤文化这种人文道德力量还影响着一方文化和社会风貌。

在乡贤的人文道德力量传播影响方面,文献、文物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地方文献是乡贤事迹的载体,文物,是乡贤文化的物质遗存。庙祠、故居、碑志等故物,是乡贤生活和思想的实证,其存在就是一种历史叙述。明人李东阳对祭祀乡贤说过一段很有意味的话:“彼生于斯,学于斯,闻其姓名,睹其庙貌,知其非苟祀者,仰慕效法之心其能已于俎簋尸祝之间哉?”就是说,乡贤与自已同生于一方水土,成长于同样的人文环境,如果知其名、晓其事,目睹其庙祀遗貌,崇敬、仰慕、效法之情就会油然而生。这说明,乡贤的道德精神是可以“看见”的,而“看见”能产生感召力,形成亲近感,使人见贤思齐。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乡贤文化的建设上,应该对乡贤文物遗存给予足够的重视,吉光片羽亦当珍惜。

(选自2014年8月光明网《乡贤的道德精神是可以“看见”的》,有改动)

1.下列关于“乡贤“‘乡贤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具有为地方所推祟的品学,在乡邑中有道德声望和卓越建树,死后能人乡贤祠,受春秋致祭的乡邑中人便可称为乡贤。

B.自古以来评价谁是乡贤,谁有资格称为乡贤的标准尺度,权衡在地方人心,落实在乡贤祠的祭祀上。

C.乡贤文化从属于地域文化,因此我们在赞誉乡贤文化的时候,也应注意到它与整个历史传统文化的关系。

D.文献、文物、庙祠等故物是乡贤存在过的实证,在乡贤的人文道德力量传播影响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乡贤所创造的具有人文价值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都带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是人文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

B.至善大有、忠贞正直、悲天悯人、推己及物的典型人格和道德高度,便是乡贤文化所蕴含的人文道德力量。

C.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虽然影响较大但都带有乡贤文化的烙印。

D.“闻其姓名,睹其庙貌,知其非苟祀者,仰慕效法之心其能已于俎簋尸祝之间哉?”足见乡贤道德精神的影响力。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乡贤文化是中国社会的产物,在乡土性的中国,对传统文化的追怀必然包括要重视乡贤文化并把乡贤文化看作是当今人文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

B.乡贤的道德精祷是可以“看见”的,而“看见”就有可能产生感召力,影响一方文化。明人李东阳对祭祀乡贤说过的话便印证了这一点。

C.乡贤文化是一种人文道德力量,要想使其影响一方文化和社会风貌,就应对乡贤文物遗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发挥其传播影响作用。

D.乡贤文化是乡贤所创造的具有人文价值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蕴含着人文道德力量,以文物、文献等形式影响着一方文化和社会风貌。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也。治《公羊春秋》,博涉《史》《汉》。汝南许文休入蜀,谓裔干里①敏捷,是中夏钟元常⑦之伦也。

益州郡杀太守正昂,耆率雍阉恩信着于南土,使命周旋,远通孙权。乃以裔为益州太守,径往至郡。阁遂趑趄不宾,假鬼教日:“张府君如瓠壶③,外虽泽而内实粗,不足杀,令缚与吴。”于是遂送裔于权。

会先主④薨,诸葛亮遣邓芝使吴,亮令芝言次可从权请裔。裔自至吴数年,流徙伏匿,权未之如也,故许芝遣裔。裔临发,权乃引见,问裔日:“蜀卓氏寡女,亡奔司马相如,贵土风俗何以乃尔乎?”裔对曰:“愚以卓氏之寡女,犹贤于买臣之妻。”权又谓裔日:“君还,必用事西朝,终不作田父于闾里也,将何以报我?”裔对日:“裔负罪而归,将委命有司。若蒙侥幸得全首领,五十八已前父母之年也,自此已后大王之赐也。”

权言笑欢悦,有器裔之色。裔出阁,深悔不能阳愚,即便就船,倍道兼行。权果追之,裔已入永安界数十里,追者不能及。

既至蜀,丞相亮以为参军,署府事,又领益州治中从事。亮出驻汉中,裔以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吏,常称日:“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胥忘其身者也。”其明年,北诣亮谘事,送者数百,车乘盈路,裔还书与所亲日:“近者涉道,昼夜接宾,不得宁息,人自敬丞相长史,男子张君嗣附之,疲倦欲死。”其谈啁流速皆此类也少与犍为杨恭友善恭早死遗孤未数岁裔迎留与分屋而居事恭母如母。恭之子息长大,为之娶买田宅产业,使立门户。抚恤

故旧,振赡衰宗,行义甚至。加辅汉将军,领长史如故。建兴八年卒。

【注】①千里:干练。②钟元常:钟繇,字元常,三国魏颍川人,才思敏捷,累迁为相国,工书法。③瓠壶:葫芦。④先主:刘备。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若蒙侥幸得全首领

首领:脑袋 B.深悔不能阳愚

阳:假装

C.闽遂趑趄不宾

宾:宾主 D.恭之子息长大,为之娶妇

息:子

5.下列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谈啁/流速皆此类也/少与犍为/杨恭友善/恭早死遗孤/未数岁裔迎留/与分屋而居/事恭母如母

B.其谈啁流速/皆此类也/少与犍为杨恭友善/恭早死/遗孤未数岁/裔迎留/与分屋而居/事恭母如母

C.其谈啁流速/皆此类也/少与犍为杨恭/友善恭早死遗孤/未数岁裔迎留/与分屋而居/事恭母如母

D.其谈啁/流速皆此类也/少与犍为/杨恭友善恭/早死遗孤未数岁/裔迎留与分屋/而居事恭母如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裔博览群书,别人对他的评价很高。从他一系列的事件,可以看出,他的确是位贤德的人才,与他只有一面之缘的孙权和他交谈后都面露器重之色。

B.张裔自从到东吴,几年来一直流放隐居,孙权并不知道他这个人,故此准许了邓芝的请求放还丁张裔。在张裔走后,孙权才最终悔悟,派人追留张裔,但是已经来不及。

C.诸葛亮识张裔之才,并委之重任。张裔尽心尽妄,赏罚分明,深受百姓爱戴,最终也像诸葛亮一样,劳心劳力,疲倦而死。

D.张裔是个大善人,将好友杨恭的孤儿视如己出,竭尽全力将他抚养长大,助他成家立业;在家族内外,他扶弱济困,十分讲义气。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还,必用事西朝,终不作田父于闾里也,将何以报我?(5分)译文:

(2)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胥忘其身者也。(5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重阳 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①,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②,五亩就④荒天一涯。岂有白衣来剥啄④,一从乌帽自欹斜⑤。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注】①华:白发。②已:停止。③就:接近,将要。④剥啄: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⑤乌帽:即乌纱帽,明代帝王贵臣多戴乌纱帽。欹:倾斜。

8.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心绪?请简要分析。(6分)

答:。

9.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并分析。(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句与《出师表》中“

”两句意思一致。

(2)《桃花源记》中直接点明世外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高兴满足的情态的句子是:

(3)《马说》中表现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文化大史

张大千以锲而不舍的毅力,使自己的艺术开始在世界崛起,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他是一个旅行于世界各地的“文化大使”,他使世界上无数的人知道:“艺术在中国”,使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优秀的中国文化和艺术。特别是他与西方美术最有影响力的现代派艺术大师毕加索的会晤是中国与西方文化一次重要的接触。

1956年7月27日,张大千来到法国的烧陶名城——瓦拉里斯镇观看陶器展览会。毕加索也来到展览会主持开幕典礼。张大千目睹了万众欢呼毕加索的热烈场面。第二天,即7月28日上午11时30分,张大千夫妇和翻译受毕加索邀请,来到他在乡下的别墅——加利福尼亚宫。这是两个气质、思维、艺术创作方法完全不同的艺术家,但是他们却有着非常相似的经历。他们都没有进过美术专门学校,张大千的启蒙老师是母亲,毕加索的启蒙老师是他当图画老师的父亲。在艺术道路上,张大千师承中国传统艺术,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而独领风骚;毕加索也是如此,在广泛接触各种传统流派的基础上革新,摸索出了一条独特的艺术道路。张大千的艺术主张是:“一定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得刭超物的天趣,才算是艺术”;毕加索则主张作画应“集中精力注意相似之处,一种比现实还要真实的相似之处。”张大千和毕加索都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和作品享誉世界。在生活经历上,两个人也有绝妙的相似。张大千一生将近一半的岁月寓居海外,但始终怀念祖国,保持着中国传统的生活习惯,以做一个中国人而自豪;毕加索一生中有四分之三的时间生活在异国的土地上,他也一直保持着西班牙的芷狺习惯和气质,他拒绝了所有要他放弃祖国国籍加入其他国籍的建议。

毕加索请张大千来到画室,参观他的油画、版画、雕塑、素描、拼集式作品、拼贴画。毕加索还拿来他的1百多幅用毛笔水墨仿齐白石风格画的花鸟虫鱼作品。张大千很惊讶,他很感慨这样一个已处于艺术顶峰的巨匠大师,仍在细心学习中国画的笔墨技巧。毕加索说:“我最不懂的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到巴黎来学艺术?不要说巴黎,整个西方都没有艺术!”张大千以为听错了,他请翻译再翻译一遍。毕加索又大声说:“在世界上有艺术的地方,第一是中国,第二是源于中国的日本,第三是非洲。东方的中国人和黑人是真正懂艺术的,白人根本无艺术,也不懂艺术!很多年以来,我一直莫名其妙,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中国人和东方人到巴黎来学艺术?“他两眼发出灼人的光芒逼视着张大千:“这不是舍本逐末吗?”张大千听到毕加索的肺腑之言,感动极了,他为这位艺术大师对中国艺术的崇高评价而深感自豪,就连那个年轻的华裔翻译眼眶里也溢满了泪水。毕加索不断赞美中国画是神奇的艺术,他认为中国的毛笔字也是艺术。毕加索伤感地对张大千说:他没有去过中国,他很想去。张大千很感动,他对毕加索说:“你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张大千还当场为毕加索用毛笔写字。他看到毕加索的笔不是中国的优质毛笔,答应送给毕加索他自己用的毛笔请他试用。毕加索邀请张大千一行共进午餐后,合影留念,照片上两个人贴在一起,其实;他们的心早贴在一起了。告别的时候,毕加索赠给张大千一幅自己的作品《西班牙牧神像》。

张大千后来专门画了一幅墨竹送给毕加索。画中两竿墨竹一浓一淡,深浅相宜,用来表达中国画的意境、韵味,更重要的是,张大千用墨竹象征与毕加索的友谊长青,两国艺术文化常青。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毕加索到展览会主持开幕典礼时受到万众景仰,可他没有摆架子,十分尊重来自中国的一行客人,第二天就邀请了张大干等人。

B.“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东方的中国人到巴黎来学艺术?…‘这不是舍本逐末吗”两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让张大干不要到巴黎来学艺术。

C.张大干画一幅墨竹画送给毕加索,有出于个人的友谊因素,也有出于中国“文化大使”的因素,可能后者更重要。

D.文中描写的那个年轻的华裔翻译,毕加索十分看重他,特意邀请他,虽然这个翻译不懂绘画艺术,但他感情丰富。

E.本文选取张大千人生的若干片段,描写他作为文化使者与外国同行建立亲密友谊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画家的无悔追求。

(2)张大干与毕加索在哪些方面有相似的经历?请简要概括。这样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

(3)为什么说张大干是中国的“文化大使”?请举例简要分析。(6分)

答:

(4)“中国人真正懂艺术”‘在世界上有艺术的地方,第一是中国”对文章中毕加索对中国艺术的这种评价,你是否赞同?请结合原文和史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人下列各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项是

()(3分)①虽然我已经80岁了,但是我的脑筋还在,我的思想还在,我的感情还在,我的理智还在。我不甘心成为_ ___,我必须干点事情。二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是在这时候译完的。

②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____。③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有数量极丰的各类中国文物精品,其中有上千件中国古代青铜器,___ _之作至少百件。

A.酒囊饭袋 刻不容缓卓尔不群

B.行尸走肉

间不容发

出类拔萃 C.行尸走肉 刻不容缓出类拔萃

D.酒囊饭袋间不容发

卓尔不群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四个短句的忽然加入,使诗歌节奏不但富于变化,而且使我们似乎昕到了诗人在席上频频的劝酒声。

B.叶永烈编著的《天文知识》,丰富而系统地介绍了浩瀚太空里星球演变、星云飘移的科学原理,为我们展现了宇宙中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C.据外媒报道,苏富比拍卖行将于下月在美国纽约拍卖一幅几乎全白的画作,估计拍卖价将高达1500万。

D,昨日,滨海新区大港管委会物价局经过调查作出决定,责令救援单位退还700元不合理收费项目。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有人认为,“文学反映时代”是一种过时的理念,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某种意义上,越是时代的,才越是永恒的。

①与反映时代并不矛盾

②完全脱离现实感的作品无论在现世还是后世都是不会真正受到欢迎的 ③追求的是文学的超越性、永恒性而不是时代性 ④“超越时代”不是悬浮在半空中超越

⑤现代文学更注重对人的个体生存和“内世界”的呈现 ⑥优秀文学作品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意义

A.④②⑤③⑥①

B.⑤③④②⑥①

C.⑥①⑤③④②

D.⑥①④②⑤③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① :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②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③。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16.下面是大学团体组织无偿献血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100字左右。(5分)

【注】文本框中填人的内容是:①献血前:不吃油腻食物、不饮酒。②献血后:个人活动要适度。③领取登记表。④量血压。⑤检验血型。⑥采血,休息5分钟。⑦交表并登记,领取献血证及纪念品。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个国王把他发动政变的弟弟关了起来,并许诺,只要他能自己走出这个房间,就给他自由。这个房间和正常的房子一样,有门、有窗,而且所有的门、窗都大开着,没有人把守,一个正常人可以轻松地进出这个房间。可对国王的弟弟来说,走出这个房间却比登天还难——因为他患有肥胖症,他的体形庞大,身体无法通过正常大小的门。他要想出去,只有节食减肥。

国王每天让仆人送最好的食物给弟弟。弟弟经受不住关食的诱惑,来者不拒。结果他的体重不减反增,体形变得越来越庞大。就这样,他在这个敞开着门窗的房间里待了10年,直到病死在那个房间里。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试题评析·语文 篇5

多学网完全免费提供教案,课件,试卷,作文,范文,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工作汇报,初中作文,小学生作文,高中作文,读后感,优秀作文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

语文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汇总,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归根结底旁征博引莫衷一是舐犊情深

B.察言观色胜券在握美轮美奂醍醐灌顶

C.孺子可教随遇而安铩羽而归相形见拙

D.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刻不容缓沧海桑田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治久安的目标。

B.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和理性的反省。

C.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D.为庆祝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3、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况,不要超过15个字。(4分)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打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学网.cn

多学网完全免费提供教案,课件,试卷,作文,范文,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工作汇报,初中作文,小学生作文,高中作文,读后感,优秀作文

4、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校拟在校园网主页增设“辛亥英烈”专栏。请写出鲁迅小说中以秋瑾为原型塑造的辛亥革命志士形象姓名及作品名,并为该专栏写一段不超过25个字的按语。(5分)

(1)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作品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陈公弼传 苏轼

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能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

原自新。公戒而舍之。巫现岁数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觋为良民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遂盗至竹山,甲不能戟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

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士皆矗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着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黩。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旁郡皆得除。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而流军校一人,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慈,故严而不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县大耸耸:震惊。.

B.以公少年易之易:更换。.

C.甲不能戟士.戟:约束。.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 蠲:免除。.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的一组是(3分)

①公戒而舍之

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③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④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高考资源网

⑤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⑥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陈公弼到房州后,而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淮南放生饥荒,安抚、转运使职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

他到鄂州做官。

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夫列子御风而行,______________,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4)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5)以古为镜,_______________;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6)_______________,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7)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王国维先生纪念碑》)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这是你的战争!”

宗璞①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This is your war!”

②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大会,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员,由于语言不通,急需译员。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③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爱国热情。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了。”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

④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弗之不认得。一个学生走近说:“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那几张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时已是一块湿布了。

⑤雪越下越大了。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这时,一个年轻人快步跟上来,绕到前面,唤了一声:“孟先生。”弗之认得这人,是中文系学生,似乎姓蒋。他小有才名,文章写得不错,能诗能酒,也能书能画。“孟先生。”那学生嗫嚅着又唤了一声。弗之站住,温和地问:“有什么事?”蒋姓学生口齿不清地说:“现在四年级学生全部征调做翻译,我„„我„„”弗之猜道:“你是四年级?”“我的英文不好,不能胜任翻译。并且我还有很多创作计划„„”“无一例外。”弗之冷冷地说,并不看他,大步走了。蒋姓学生看着弗之的背影,忽然大声说:“你们先生们自己不去,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弗之站住了,一股怒气在胸中涨开,他回头看那学生。学生上前一步:“只说孟先生是最识才的,叫人失望。”弗之转身,尽量平静的说:“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弗之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

⑥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 台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玮是三年级,但学分已够四年级。师生两人对坐在小木桌旁,讨论着生物学的问题。子蔚感到玮有些心不在焉,已有点猜到他的心思。待讨论告一段落,玮道:“也是商量。”他停顿了一下,说:“我只是觉得战场和敌人越来越近,科学变得远了,要安心念书似乎很难。” “可是你并不在征调之列。生物化学是新学科,需要人开拓,要知道得到一个好学生是多么不容易。我也很矛盾。”子蔚站起身,走到窗前。学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玮也走到窗前,默默地望着窗外。过了一会儿,玮转身向着子蔚:”我会回来的。”“那是当然。”子蔚说。玮向子蔚鞠了一躬。子蔚向前一步,拉着他的手郑重地说;“我尊重你的决定。”玮再鞠一躬,走出房间,回头说:“萧先生,我回去了。”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

(节选自长篇小说《西征记》,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

11、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述有何关联?(4分)

12、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4分)

13、孟弗之于蒋姓学生、萧子慰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景两个方面加以分析。(6分)

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捧与挖

鲁迅

中国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者将他捧起来。压下去就用旧习惯和旧道德,压不下时,则于是乎捧;以为抬之使高,餍之使足,便可以于己稍稍无害,得以安心。

凌厉的人们,自然也有谋利而捧的,如捧阔佬,捧戏子,捧总长之类;但一般粗人捧的“动机”,大概是不过想免害。即以所奉祀的神道而论,也大抵是凶恶的;观音菩萨倒还可爱,然而那是从印度输入的,并非我们的“国粹”。要而言之,凡有被捧者,十之八九不是好东西。

既然十之八九不是好东西,被捧后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适得其反了。不但能使不安,还能使他们很不安,因为“人心”本来不易餍足。然而人们至今没有悟,还以捧为苟安之一道。

记得有一部讲笑话的书说,当一个知县的寿辰,因为他是子年生,属鼠的,属员们便集资铸了一个金老鼠去做贺礼。知县收受之后,另寻了机会对大众说到:明年又恰巧是贱内的整寿;她比我小一岁,是属牛的。其实,如果大家先不送金老鼠,他决不敢想金牛。一送开手,怕他的姨太太也会属象。象不在十二生肖之内,但知县当然别有我们所莫测高深的妙法在。

民元革命时候,S城来了一个都督。他虽然也出身绿林大学,但还算顾大局,听舆论的,可是自绅士以至于庶民,又用了祖传的捧法群起而攻之了。这个拜会,那个恭维,今天送衣料,明天送翅席,捧得他连自己也忘其所以,渐渐变成老官僚一样,动手刮地皮。

最奇怪的是北几道的河道,竟捧得河身比屋顶高得多了。当初自然是防其溃决,所以壅上一点土;殊不知愈壅愈高,一旦溃决,那祸害就更大。于是就“抢堤”咧,“严防决堤”咧,花色繁多,大家吃苦。如果当初见河水泛滥,不去增堤,却去挖底,我以为决不至于这样。

有贪图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给。那么,此辈也就连生日都未必做了。单是省却拜寿,已经是一件大快事。

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其实,劳力之量是差不多的,但从惰性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日

(选在《鲁迅全集·华盖集》)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16.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例证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递进关系?(8分)

17.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6分)

七、作文(70分)

18.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事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试题评析·语文 篇6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取材于杨雪梅、黄洋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前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

B.要合理利用文物,发掘其内涵,发挥其作用

C.文物热反映大众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

D.奥斯汀从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中得到了启发

2.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甫一开始:“甫”读作pǔ 意思是“刚刚”

B.告罄:“罄”读作qìng 意思是“尽”

C.乏人问津:“津”读作jīn 意思是“路”

D.憨态可掬:“掬”读作jū 意思是“令人喜爱”

材料二

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可是与海量文物库藏相比,目前展出的文物只是九牛一毛。由于展出空间有限、担心损毁等原因,很多文物都“藏在深闺人未识”。感谢数字技术,打破了层层壁垒,盘活了很多被“雪藏”的文物,使之在线上“活”起来。大众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到以前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在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数字技术不断将今人的创造融入传统文物,使之获得了新生。文物不再仅仅是摆在展柜里的静态展品,而以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走近大众,真正“活”了起来。

动漫技术在文物的文化创意中越来越受重视。三星堆博物馆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推出了数字动漫《神树的传说》,以新近发掘的海昏侯墓为素材的动画作品《海昏魔镜》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借助动漫,专业的学术介绍变成了幽默的旁白和“萌萌哒”的漫画,“高冷”的文物也一下子变得活泼起来,实现了学术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其实,早在1981年,我国已有让文物“活”起来的动画作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的故事创作了《九色鹿》。无数人通过这部动画片知道了莫高窟,看到了敦煌壁画。学科网

移动应用程序(APP)以新鲜时尚的方式提供给观众审美与求知、娱乐与鉴赏的多元文化体验。过去,由于保存和展出的特殊要求,五代的《韩熙载夜宴图》能够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机会十分有限。故宫博物院推出的《韩熙载夜宴图》APP弥补了这一缺憾,让观众随时随地可以欣赏这幅传世经典的精妙之处,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感受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此APP独创了三层立体赏析模式——总览层、鉴赏层和体验层,使这幅“数字画卷”可远观、可近赏,全方位向观众解读画作中的每个细节。点开APP,琵琶声起,拨动江南寂静的月色,观众仿佛随着画家顾闳中一起,走进韩府。画卷中的墨痕笔意、人物的衣纹表情都纤毫毕现。轻轻触动屏幕,指尖所至之处,似有烛光追随;移动“烛光”,人物、用品的名称、典故一一呈现,如同“秉烛夜读”,在静夜里与千古佳作“对话”„„忽然之间,画中人“活”了起来,乐伎轻扫琵琶,舞伎翩翩起舞,画与真实的界限瞬间模糊起来,观众沉浸在画卷创造的艺术氛围之中。

虚拟现实技术(VR)借助计算机图形系统、传感器技术等生成三维环境,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状态,通过调动用户的多种感官,带来沉浸感觉。以前,游客只能在兵马俑坑外观看,有了VR技术,戴上特制的眼镜,你会发现自己置身坑内,变身成了一个兵马俑,低头就能看到自己的身体——残破却依然威严。抬起抬头来,你会发现博物馆的穹顶慢慢向两边散开,建筑逐渐退去,转化成荒野,风沙弥漫,你的身体同时下沉,身处地表起伏的俑坑之中,周围是千军万马„„

(取材于胡克非、张英等的相关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数字技术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让大众了解到更多文物 B.增强了文物的学术性价值

C.增强文物欣赏的趣味性 D.帮助大众更好地理解文物

4.根据材料二,下列成语中最能准确表达VR技术带给人的体验的一项是(3分)

A.身不由己 B.感同身受 C.设身处地 D.身临其境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如果用诗句来描述这一现象,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

A.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B.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材料三

有的博物馆认为保护好文物不出事情是头等大事,将文物封闭在库房,秘不示人,觉得这样才可以确保万无一失。其实不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些文物同样如此。2010年浙江省博物馆利用馆藏的“彩凤鸣岐”和“来凰”,举办了唐代雷琴演奏会。古琴属于漆器,很难保存。这两把古琴之所以能历经千年保存下来还能使用,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有人使用它。古琴在安装上琴弦以后,才能保持力学上的平衡,不至于散架。

数字技术使文物在线上“活”起来,更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敦煌石窟集珍贵性、脆弱性于一身,历经千年的莫高窟艺术品,每一件都像岌岌可危的病人,游客的参观成为莫高窟最大的隐患。2003年,莫高窟全年游客接待量为30多万人次,2014年已增长到81万人次。根据测算,莫高窟一天的游客接待量极限在3000人次左右,而黄金周的日接待量曾超过2万人次,莫高窟不堪重负。实验监测数据显示,40个人进入洞窟参观半小时,洞窟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空气温度升高4℃,这都有可能侵蚀壁画,加速其老化。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彩塑和壁画正在缓慢退化,千百年后人们何以领略莫高窟的神韵?

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如何化解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敦煌数字化工程,犹如一缕明媚的科技之光,照进古老的莫高窟。有了数字化展示中心,游览模式发生了变化,艺术体验搬到洞窟外面,游客先通过数字化体验艺术“做足功课”,再进个别洞窟实际体验。这种模式既能满足游客看真品的需求,同时又减少了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减少了对莫高窟的破坏。中心建成后,游客停留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70分钟左右,莫高窟最高日接待游客量因此可提高到6000人次。

(取材于黄洋、祝越、周龙等的相关文章)

6.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文物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将文物“深藏闺中”不是最好的保护方法

B.实际上有些文物使用起来反而有利于保存

C.二氧化碳含量的降低会加速壁画的老化

D.彩塑和壁画的退化也有自然因素的作用

7.根据材料三,下列对敦煌“数字化展示中心”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减少了莫高窟的游客接待量

B.改变了洞窟的游览模式

C.缩短了游客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

D.减少了游览对莫高窟的破坏

8.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述让文物“活”起来的含义与作用。(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秦废封建

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故吾取其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后属疏远 属:亲属

B.诸侯更相诛伐 更:交替

C.子房亦与焉 与:参与

D.不能易也 易:交换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以有侯王 B.三代之兴

争必以利 知诸侯之不可复

C.而学士大夫多非之 D.袭封而争位者

而诸子之论废矣 君臣父子相贼虐者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请立诸子

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

B.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诸皇子和功臣们皆封侯并用国家的赋税重赏他们

C.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

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封侯的制度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

D.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使然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时非圣人之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②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题“秦废封建”意指秦王朝建立后废除了三代以来分封诸侯的国家制度。

B.始皇不急于说出己见,而让群臣议论丞相的谏言,群臣多赞成丞相的意见。

C.廷尉李斯深谙时移世变,以史为鉴,力排众议,反对恢复分封诸侯的制度。

D.苏东坡学养深厚,纵论古今,鞭辟入里,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

14.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这是作者借柳宗元的话做出的判断。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作者做出这个判断的直接依据。(5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本诗描绘的是巴峡风俗,而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的则是田园风光,其诗云:“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②本诗写到了登高望远,王勃《滕王阁序》中也有登高望远的语句:“披绣闼,俯雕甍,_______,________。”

③本诗与辛弃疾《菩萨蛮》同为游记之作,辛词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水。________,_________。”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根河之恋

根河是鄂温克人【1】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学科网&

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披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

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

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刹时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出乎意料的是,乌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那些低头吃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心潮起伏。这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还需要问吗?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

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著作和摄影作品,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恋与报答。

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

人类到了21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鹿、黑熊、狼、灰鼠和蝴蝶。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

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地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儿。男人穿着时尚的T恤和牛仔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

这里的房屋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咖啡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鄂温克人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更为普通,他们的孩子大多取的是鄂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这里曾有过多年的繁忙,大兴安岭的木材源源不断地从根河运往大江南北。眼下,过往的一切留在了画册里。伐木工变作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谋求新职业,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

根河天亮得很早。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对面的广场上已经有许多人在翩翩起舞,似乎这个小城的人都聚集在此了。根河的水伴着音乐荡漾,我忍不住踱过根河桥,进入了舞者的欢乐。用不着有任何忐忑,大家都是这样笑着来又笑着去的。这些根河小城中的曼妙舞者啊!我模仿着她们举手投足,扭动腰肢,想象着生活在此的种种愉悦。那是我度过的最为愉快的时刻。

阳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我只能记住这些人和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

(取材于叶梅的同名散文)

注释:【1】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

19.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恬然:自然放松,沉静从容

B.袒露:毫不遮掩、毫无保留地展现

C.盘算:精打细算

D.曼妙:舞姿轻盈而美丽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的鄂温克人生活在山里,以打猎为生,驯鹿是他们生活、劳动的重要帮手。

B.乌热尔图为玛利亚·索拍摄的照片,生动地表现了她历经的沧桑与母性的慈祥。

C.第六段中作者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呼伦贝尔草原的美丽风光。

D.搬出山林的鄂温克女子穿上了城市里流行的裙子,过上了快乐时尚的新生活。

21.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5分)

22.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请根据文意,说明“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6分)

23.文章叙写了玛利亚·索、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的表现。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6分)

24.鄂温克人与根河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对经典作品中环境与人物的联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人物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正是这个众姐妹诗意生活着的“世外桃源”,造就了贾宝玉力求摆脱世俗的叛逆性格。

B.《边城》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湘西小镇茶峒。山明水净的湘西风光,映衬了翠翠、爷爷、傩送等人物心灵的澄澈纯净与人性的善良美好。

C.《红岩》讲述的是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共产党员在监狱中艰苦卓绝的斗争。牢房的阴暗、刽子手的凶残,突显了革命者信念的坚定、意志的坚强。

D.《阿Q正传》写的故事以辛亥革命时期的未庄为主要场景。赵太爷、假洋鬼子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对阿Q的压迫和欺凌,是阿Q“精神胜利法”形成的重要原因。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叙述情节,并作简要点评。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②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③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提亚哥之中,选择一个人物,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25.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叙述情节,并作简要点评。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②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③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提亚哥之中,选择一个人物,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达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2017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Word解析

1.【答案】A 【解析】A项文中没有依据。2.【答案】B 【解析】A甫fǔ。C津:渡口。D掬:jū,用两手捧。3.【答案】B 【解析】“增强了文物的学术性价值”没有依据。4.【答案】D 【解析】身临其境:身体不在那个地方,却仿佛亲自到了那个地方。一般指听课时、看书时等,好像亲身经历过一样。5.【答案】D 【解析】“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意思是当年豪门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里,可以用来描述“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6.【答案】C 【解析】原文有“洞窟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5倍„„ 这都有可能侵蚀壁画,加速其老化”。7.【答案】A 【解析】原文有“莫高窟最高日接待游客量因此可提高到6000人次”。8.省略 9.【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项“更相”指“相互”,而非“更替”。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0.【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项第一个“者”为助词,“„„的人”,第二个“者”为定语后置的标志。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1.【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项中“诸皇子和功臣们皆封侯”错误。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2.【答案】

①时代并不是圣人所能创造的,他们只是能不错过时代罢了。

②从三代圣人用礼乐教化天下以来,达到了刑罚措施不用的情形,然而终究不能停止篡位弑君弑父的祸端。【解析】

试题分析:语句翻译要抓住得分点,第一句中的“时”、“为”,第二句中的“以”、“刑措”、“篡弑”等。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3.【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学科¥网文中主要分析了分封制的劣势,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答案】汉高帝想封六国的后人,张良认为不行,汉高帝听了张良的话,知道分封诸侯不可恢复,然而最终还是分封韩信、彭越、英布、卢绾,甚至张良也参与了分封诸侯。【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故柳宗元曰”可知,前面的事例是作者做出这个判断的直接依据。

15.【答案】C 应该是“万家井邑出现”,不是“万亩良田,井然有序”。结合地理位置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C项,应该是“万家井邑出现”,不是“万亩良田,井然 16.【答案】B 本题要抓住关键“鸟雀之声”“思乡”分析。有序”。结合地理位置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手法分析。本题要抓住关键“鸟雀之声”“思乡”分析。

17.【答案】《晓行巴峡》描写了巴峡周围的景色和风土人情。“清江”“浣衣的少女”“鸡鸣”“江面上舟船”“江岸远山”“山桥”等,这些美丽的景象。因为身在异乡,难免有思乡之愁。尤其是听到人们说着异乡方言,莺啼还是故乡声音的时候。幸得山水有许多的意趣,才能稍稍缓解他的离别之情。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用“猿鸣”,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正好与人临于险境时之不安心声相撞击,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深味行路之难。“泪沾裳”,从而产生“怀士”之心,后悔何为而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涉险至此。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选用“玉露”“枫树林”等景物,“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一片萧条。“巫山巫峡”,诗人所在。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意象和抒发情感方面的比较分析。分别分析诗句所用的意象,然后进行比较。抒发情感主要包括抒情方式和抒情内容等,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用“猿鸣”,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泪沾裳”,远离亲人,涉险至此。

18.【答案】(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2)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3)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暧”“瞩”“予”要理解字义去记忆。19.【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对文本中重点字词的理解。盘算应为筹划谋算之意。20.【答案】A 22【答案】“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根河具有着母亲的气息,孕育着寂寞而又热烈的鄂温克族。“抵达不了”的原因:作为一个山外的人,对根河没有那种像对母亲般的深情与眷恋。寄托的情感:眷恋在根河的日子,感受到鄂温克人本真而热烈的性格,流露出丝丝的遗憾。【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对“深奥”的含义及“抵达不了”的原因,从文本中二、四、五、六、七段分析筛选重点字词理解。感情可以联系全文理解。

23.【答案】玛利亚·索、乌热尔图:辞去京官重返故乡,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著作和摄影作品,进行文化寻根。走出山林的人们:脱离了传统的生活,盘算着未来,谋求新职业。采用了对比的方式,突出了乌热尔图最为根河的儿子,对根河有着深沉的情感——眷恋与报答。【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文本内容及文本结构。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的表现可从文本中六、七段及九十段进行概括即可。24.【答案】A 【解析】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试题评析·语文 篇7

Ⅰ卷 14-21(每题6分)

14.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体积缓慢地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气体一定对外界做功

B .在压强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一定做功

C. 在体积不断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

D.在与外界没有发生热量交换的过程中,内能一定不变

15.一列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x=0与x=1cm的两点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中实线与虚线所示。由此可以得出

A.波长一定是4cm

B.波的周期一定是4s

C.波的振幅一定是2cm

D.波的传播速度一定是1cm/s

16.如图所示,PQS是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1/4圆周轨道,圆心O在S的正上方,在O和P两点各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a和b,从同一时刻开始,a自由下落,b沿圆弧下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比b先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不相等

B.a与b同时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不相等

C.a比b先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相等

D.b比a先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不相等

17.如图,P是一偏振片,P的透振方向(用带有箭头的实线表示)为竖直方向。下列四种入射光束中,哪几种照射P时能在P的另一侧观察到透射光?

A.太阳光

B.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

C.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

D.沿与竖直方向成45°角振动的光

18.氢原子在某三个相邻能级之间跃迁时,可发出三种不同波长的辐射光。已知其中的两个波长分别为λ1>λ2,且λ1和λ2,则另一个波长可能是

A.λ1+λ2

B.λ1-λ2

C.λ1λ2λ1+λ2

D.λ1λ2λ1-λ2

19.如图所示,一带负电的质点在固定的正的点电荷作用下绕该正电荷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T0,轨道平面位于纸面内,质点的速度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现加一垂直于轨道平面的匀强磁场,已知轨道半径并不因此而改变,则

A.若磁场方向指向纸里,质点运动的周期将大于T0

B.若磁场方向指向纸里,质点运动的周期将小于T0

C.若磁场方向指向纸外,质点运动的周期将大于T0

D.若磁场方向指向纸外,质点运动的周期将小于T0

20.假定地球,月球都静止不动,用火箭从地球沿地月连线向月球发射一探测器。假定探测器在地球表面附近脱离火箭。用W表示探测器从脱离火箭处飞到月球的过程中克服地球引力做的功,用Ek表示探测器脱离火箭时的动能,若不计空气阻力,则

A.Ek必须大于或等于W,探测器才能到达月球

B.Ek小于W,探测器也可能到达月球

C.Ek=12 W,探测器一定能到达月球

D.Ek=12W,探测器一定不能到达月球

21.如图所示,在PQ、QR区域中存在着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均垂直于纸面。一导线框abcdefa位于纸面

内,框的邻边都相互垂直,bc边与磁场的边界P重合,导线框与磁场区域的尺寸如图所示。从t=0时刻开始,线框匀速横穿两个磁场区域。以a→b→c→d→e→f为线框中的电动势ε的正方向,以下四个ε-t关系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Ⅱ卷 22-25

22.(17分)(1)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有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A.适当加长摆线

B.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应选用体积较大的

C.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

D.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间隔作为单摆振动的周期

其中对提高测量结果精确度有利的是____

_____________。

(2)有一电流表○A,量程为1mA,内阻rg约为100Ω。要求测量其内阻。可选用器材有:电阻器R0,最大阻值为99999.9Ω;滑动变阻器甲,最大阻值为10kΩ;滑动变阻器乙,最大阻值为2kΩ;电源E1,电动势约为2V,内阻不计;电源E2,电动势约为6V,内阻不计;开关2个,导线若干。

采用的测量电路图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a.断开S1和S2,将R调到最大;b.合上S1调节R使○A满偏;c.合上S2,调节R1使○A半偏,此时可以认为○A的内阻rg=R1。试问:

①在上述可供选择的器材中,可变电阻R1应该选择_____;为了使测量尽量精确,可变电阻R应该选择_____;电源E应该选择_____。

②认为内阻rg=R1,此结果与rg的真实值相比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23.(16分)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由一段斜的直轨道与之相切的圆形轨道连接而成,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斜轨道上某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沿圆形轨道运动。要求物块能通过圆形轨道最高点,且在该最高点与轨道间的压力不能超过5mg(g为重力加速度)。求物块初始位置相对于圆形轨道底部的高度h的取值范围。

24.用放射源钋的α射线轰击铍时,能发射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中性射线,这就是所谓铍“辐射”。1932年,查德威克用铍“辐射”分别照射(轰击)氢和氮(它们可视为处于静止状态)。测得照射后沿铍“辐射”方向高速运动的氢核和氮核的速度之比为7.0。查德威克假设铍“辐射”是由一种质量不为零的中性粒子构成的,从而通过上述实验在历史上首次发现了中子。假设铍“辐射”中的中性粒子与氢或氮发生弹性正碰,试在不考虑相对论效应的条件下计算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的质量。(质量用原子质量单位u表示,1u等于1个12C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取氢核和氮核的质量分别为1.0u和14u。)

25.如图所示,在坐标系Oxy的第一象限中存在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在其它象限中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A是y轴上的一点,它到坐标原点O的距离为h;C是x轴上的一点,到O的距离为L。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负电的粒子以某一初速度沿x轴方向从A点进入电场区域,继而通过C点进入磁场区域。并再次通过A点,此时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成锐角。不计重力作用。试求:

(1)粒子经过C点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磁感应强度的大小B。

2007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物理部分参考答案

14.A 15.BC 16.A 17.ABD 18.CD

19.AD 20.BD 21.C

22.(1)AC

(2)①R0

滑动变阻器甲

E2②偏小

23.设物块在圆形轨道最高点的速度为v,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h=2mgR+12mv2①

物块在最高点受的力为重力mg、轨道的压力N,有

mg+N=mv2R②

物块能通过最高点的条件是

N≥0③

由②③式得v≥gR④

由①④式得H≥2.5R⑤

按题的需求,N≤5mg,由②式得

v≤6Rg⑥

由①⑥式得h≤5R

h的取值范围是2.5R≤h≤5R

24.设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的质量和速度分别为m和v,氢核的质量为mH。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与氢核发生弹性正碰,碰后两粒子的速度分别为v′和vH′。由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定律得

mv=mv′+mHvH′①

12mv2= 12mv′2+12 mHvH′2②

解得vH′=2mvm+mH③

同理,对于质量为mN的氮核,其碰后速度为

VN′=2mvm+mN④

由③④式可得m=mNvN′-mHvH′vH′-vN′⑤

根据题意可知vH′=7.0vN′

将上式与题给数据代入⑤式得m=1.2u

25.(1)以a表示粒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加速度,有qE=ma①

加速度沿y轴负方向。设粒子从A点进入电场时的初速度为v0,由A点运动到C点经历的时间为t,则有

上一篇: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2018与优质服务年物业工作计划下一篇:校领导接待日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