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描写自然景观的作文

2024-05-22

小学生描写自然景观的作文(通用12篇)

小学生描写自然景观的作文 篇1

爸爸在前面开车,我对坐在后位的妈妈说:“妈妈,到了没有啊?”妈妈说:“再过二十里路就到了!”奔驰的汽车开到田野里,我看见了金灿灿的油菜花、绿油油的麦苗、几个小朋友在田野里玩耍,我看得陶醉了,正当我在陶醉之中,各种各样的花香溶入我的鼻子,我又一次不知不觉地被花香陶醉了。

到了瑶琳,各种各样的东西更是吸引了我,我渐渐地把目光投向了一个小池塘,我走过去一看,哇!好美呀!小鱼在小里游来游去,掀起了一束束浪花,一束束浪花像人们在跳舞,我又被陶醉了。

小学生描写自然景观的作文 篇2

小说中的自然景物描写不仅仅是对时序节令、自然风光的摹绘, 更重要的是描绘情节内容和具有民族色彩的地域风光与乡土气息。成功的“风景画”可以起到渲染环境氛围, 衬托人物性格, 推动情节发展, 映衬主题等重要作用。

一、渲染气氛, 营造氛围

氛围是一种渗透了感情色彩的气氛, 一种带有情调的环境渲染。小说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形、色、声、光等的细致描绘, 营造出附着人物活动的环境氛围, 或粗犷热烈, 或阴冷肃穆, 或幽默诙谐, 或轻松欢快, 或深沉悲凉……并以此来笼罩整个作品;或烘托、反衬人物的心情、心境。环境氛围能给作品增添生机, 赋予所描写的一切以新的生命。它能激发读者的审美想象, 取得奇妙的艺术效果。

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开篇的一段对旧历年底鲁镇的环境描写, 作者用“村镇上自不必说”一句避开了村镇的热闹景象, 接着描写“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写天空和送灶的爆竹的光、声、色、味:那晚云是“灰白色的”“沉重的”, 那爆竹发出“震耳的”“钝响”, 空气里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这是鲁镇人们准备过大年的“热闹”场面, 却明显地让人感到沉闷、压抑。作者用简短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 给全文定下了深沉悲哀的基调, 为后文描写祥林嫂在这样的背景中悲惨地死去作了铺垫, 并强烈地反衬了主人公临终时孤寂凄凉的悲惨命运。

二、渲染心境, 烘托人物心情

小说的景物描写不但能渲染人物活动的场所和气氛, 同样可以渲染人物的心境。作家在作品中采用移情于境或以情写景的手法, 借景物描写来映衬人物的性格。所以, 小说中的自然景物渗透着作家浓浓的主观感情, 包含着作家对生活的理解和评价。它不仅仅是人物的活动场所和背景, 也是表现人物心理、情绪和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段。

鲁迅的小说《药》里第四节写夏四奶奶去给瘐毙的儿子夏瑜上坟, 看到了那个红白的花圈, 以为儿子显灵了, 不觉“留下泪来”, 又四面一看, 只见一只乌鸦站在一株没有叶的树上, 便大声说:“我知道了———瑜儿, 可怜他们坑了你……你如果真在这里, 听我的话, ———便教这乌鸦飞上你的坟顶, 给我看罢。”接着有一段典型的环境描写:“微风早已停息了, 枯草支支直立, 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 在空气中愈颤愈细, 细到没有, 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 仰面看那乌鸦, 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 缩着头, 铁铸一般站着。”

这一段文字以枯草、寒风、乌鸦、秃树, 加上层层叠叠的荒冢, 描写了坟场里死一般的寂静。不但渲染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凉气氛, 同时也烘托了夏四奶奶想要乌鸦飞到夏瑜坟头的急切心情, 表现了夏四奶奶不理解儿子的愚昧落后的性格特征。

三、结合行动, 推动情节发展

景物描写的另一个作用, 就是结合人物行动, 推动情节的发展, 从而成为作品生命的一枝一叶。

如:孙犁的《荷花淀》中几位妇女探夫未遇往回赶的一段描写:“几个妇女羞红着脸告辞出来, 摇开靠在岸边的小船。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 万里无云, 可是因为在水上, 还有些凉风, 这风从南面吹过来, 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 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这一段环境描写情境相生, “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 她们眼前是一片开阔、明朗的风光, 而这样的景物又感染着她们, “不久, 她们就说笑起来”。另外, “水面没有一只船”的空旷宁静, 又暗示了下文鬼子的出现。同时, 人物心情的悠闲, 淀上的宁静, 生活的平和, 诗一样的意境, 又反衬了下文敌人大船追赶时的紧张。这一巧妙的伏笔, 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又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写景的几个字也非常有气韵。林冲走进草料场时, “正是严寒天气, 彤云密布, 朔风渐起, 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了大雪来”。他在屋内生炉烤火, 还“觉得身上寒冷”, 于是便用花枪挑着酒葫芦到市井沽酒, 他“带了钥匙, 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 迤俪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这些描写为后面火烧草料场, 杀陆虞侯, 夜奔梁山等壮烈场面作了铺垫。这几节雪景渲染了一个肃杀和悲愤的气氛, 形象衬托了有家难归, 有国难报的林冲的个性特征。更重要的是这场雪景的描写, 作为林冲下一步行动的契机, 是整个故事情节的有机部分, 因大雪把草厅压倒, 林冲才未被陆虞侯烧死, 从而更促使他手刃帮凶, 复仇远走。这场大雪既影响了人物的行动命运, 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是少不得的。

四、映衬小说主题

人物、情节、环境作为小说的三要素, 三位一体, 不可或缺。人物是小说的中心, 情节是人物成长的历程, 环境烘托人物心境, 又推动情节发展。三者相辅相成, 共同为小说的灵魂———主题服务。而写进小说中的自然景物已经饱含着作者的主观感受, 是被“人化”的自然, 是渗透着作家思想情感的自然, 它必然要包含着作家对生活的理解和评价, 那么, 它对映衬小说的主题也就起着重要的作用。

《祝福》的结尾, 祥林嫂的惨死与“天地圣众”在爆竹声中“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形成鲜明的对比, 深化了对旧社会吃人本质的揭露, 表达了作者对祥林嫂的深切同情。《边城》中作者对湘西明净秀丽的自然风光的描写, 隐含着作者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 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

浅谈作文描写自然五法 篇3

听音观景绘声色:我们眼前的景色往往不是沉寂的,鸟鸣虫唱,自然界各种声响都会通过眼前的景物传到我们的耳朵,这就需要动用我们的听觉来描写了。如《周庄水韵》中“丝竹管弦声在被木船搅得起伏不平的河面上飘绕不绝……”写了周庄美妙的乐声,然后“这时,从古镇的四面八方穿来惊喜的欢呼,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写出了晚上人们的狂欢声,有了这些声音的加入,周庄的水韵更加让人难忘了。

当然,视觉上的美景也是另外一种描写技法。例如《海濱仲夏夜》中的美句:“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作者用颜色的明暗渐变,表现了霞光的逐渐消散,景物层次丰富。再如《春》之妙笔:“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火”与“霞”写出了花色的艳丽鲜亮,给人热情温暖之感;”雪“写出了花色的纯净明朗,给人素雅清淡之感。它们生动形象地绘出了春的绚烂缤纷,活泼多情。

沉音醉景抒激情:描写自然景物时,仅仅描绘自然界中的“声色”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能够写出自然界的声音和美景在自己的心中的反映。观赏者与景物,心灵与自然,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王国维认为,“人物情感与景物色彩息息相关之真谛,喜时,山明水秀,鸟鸣似唱;哀时,天昏地暗,猿声如泣……”于是,声音色彩有了性格,有了生命成为了人物自我的主观体现。

例如《故乡》结尾写道:“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碧绿”、“深蓝”、“金黄”都是“我”的想象,宁静、祥和、温暖的色彩,表现了“我”对未来的憧憬。总之,只要内心冷暖与色彩相协调,相信你一定会从中感知作者或人物的思绪,产生心灵共鸣。

又如《顶风的女孩》:“她静静地伫立在风中,风很大,裙角翻飞,一如她飘摇的心。

不知是因为怕风,还是因为怕冷,天空中只有几颗隐隐闪烁的星星。远处万家灯火连成密密浅浅的一片,朦胧却很温暖。”

在这里,“风”成了“她”内心不平静的写照,而“冷”和“暖‘则准确地传达了“她”对父母和老师在“她”中考志愿选择问题上的意见的独特感受。

一切景语皆情语,事物皆有灵性。在观景中,不仅要做到胸有成竹,还要将心融入自然之中,让心灵与自然共舞,让景物理解并委婉地表达你的喜怒哀乐。这样注重自然写景的语言感情色彩,不仅能描绘出自然的美景,还能够描绘出你心中的景色。

巧用修辞摹神韵:鲜活的形象比抽象的概念更丰富生动,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如何能描摹出眼前之景的神韵呢?画家用的是颜料,作家用的是修辞。先在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特征,做到胸有成竹,然后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将眼前之景活画出来,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运用比喻时要注意抓住事物色、香、味、形等方面的特征,找到本体与喻体的相似之点,使比喻贴切、生动、形象;运用拟人时要注意赋予景物以人的行为动作或思想感情,表达出心中的喜爱之情;运用排比时要善于在铺陈中使描写的景物更形象生动,抒情味更浓郁深厚。例如:

轻轻地滑过:

天空飘云,云轻轻地从天际滑过;云外鸟翔,鸟轻轻地从风中滑过。水里鱼跃,鱼轻轻地从水底滑过;鱼旁有碎石,小石砾轻轻地从鱼身上滑过。地上有树,风轻轻地从树梢滑过;风外有蝶,蝶轻轻地从花朵上滑过……

静默的辉煌:

倾颓的围墙,破旧的古钟与沧桑的古树,构成了一幅破败的萧瑟图。特别是那可怜的钟,像个命运多舛的老头,脸涨成烟斗般的紫红色,孤独着沉默不语……顽皮的孩子捡起鸡蛋大小的石子,使劲地砸它,“咚……”它痛苦的声音凄恻悠长,脸痉挛了一下,很快趋于平静,愣愣地望着人们。

所以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可让描写对象更丰满具体。如果运用修辞手法时抓住主客体之间的相似点进行细节描摹,相似点找得越细,对比点找得越小,就越能造成富有感染力的修辞效果。

缀连诗词添文采:缀连诗词是指直接引用或化用古典或现代诗词佳句于文章之中,给人以厚重的诗香氛围。雄厚的文学积累和运用的巧智,塑造着作者的学者和智者形象,不仅在考场上鹤立鸡群,在描写自然中也卓越不凡,令人击节称赞。比如:

美好的回忆:

春天的嫩竹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竹的虚心有节,笔直向上,曾给人无限的想象和启发,因此古代的文人墨客非常喜欢咏竹,把竹当作人的人格的一种象征。如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徐陵“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

托物寓意化为美:自然是我们写作的源泉,山川房屋、田野大地、鸡犬虫鱼、山羊白兔皆可入文。我们在作文中要赋予这些纯自然形象以丰富深刻的精神,来表现其独特的美感。

抽象寓意:

祖国是什么?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它是与你有血缘关系的一片土地以及生活其中的人和事。然而,当苏轼放言“大江东去”的时候,当岳飞歌咏“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时候,当文天祥叹息“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时候,当于右任悲鸣“山之上,国有殇”的时候,当毛泽东感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候,祖国是什么的答案还会这么简单吗?

景中寓意:

蔚蓝色的大海常常是我们描写的对象,它的包容,它的宽广是它的特点。

海螺代表的是封闭,一旦遇到急流,总是把自己封在深厚的壳中。

植物寓意:

桂树终年常绿,花期正值中秋,有“独占三秋压群芳”的美誉。古人常以桂花为意象寄寓了许多的情感,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落无声湿桂花”,“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描写自然的小学生作文700字 篇4

——题记

星河淌天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面对碧空中的星,古人和我们都会有着同样的感动。星星,是思念之人的泪,只有在漆黑的夜才露出点点光辉。小时候在大树下乘凉,妈妈扇着小扇,望着星,觉得她就是天空的勋章,人间的守护仙子,在夜晚亲吻人间的灯火。一颗星的光是细微的,但当所有的光汇聚而来,便是耿耿星河。“迟迟钟鼓初长歌,耿耿星河欲曙天”。在漫漫长路上趋行,有了星星,前方就亮了许多,感觉心里也有了星星的光明。

月到天心

星与月,遥相对。“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月儿,不知牵动着多少人的心:远方的亲人,爱人啊,是否也同我一样望着皎皎月辉,洒了一地的泪。月是清冷的,拨开缭绕的云层,我想看到嫦娥在广寒宫起舞,桂树簌簌的花落;我想梦到唐宫和扑流萤的佳人。“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月是清凉的,在静谧的夜晚,用最细微的心去体悟才能悟到那月不仅是自然之月,更是心灵之月。把月放进心里,而我们,也就是月中人了,就能穿越千年历史的尘埃,与李白共游盛唐锦绣。

云之出岫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云是我们的心在天空的投影,自由随性。我想云上或许有一座城堡,仙女骑着飞马为云染上彩虹的色彩,裙袂飘飘,化作天边朝霞。“要体会自由,就静静看云”。云是天空的一支歌,风一吹,去了远方。当为了学习生活而苦闷不已时,望一望云,让思绪随着云去漫游,感受白云温润如玉的清凉与盛大。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道:“‘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自是第一流人物。”

描写自然景物的学生作文 篇5

长白山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并与五岳齐名,山明水秀,景色怡人的关东第一山,成为国家首批5A级风景区,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其名,素有‘千年积雪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

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的顶部,因为它所处位置高,水面海拔达2150米,所以被称为‘天池’。天池是长白山最著名的景点,是人们游长白山的必游之地。

天池呈椭圆形,是火山喷发自然形成的火口湖。当火山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火山口处形成盆状,时间一长,在雨水、雪水与地下泉水的作用下,积水成湖,就形成了现在的天池。

天池的水从一个小缺口上溢出来,流出约1000多米。从悬崖上往下泻,就成了著名的长白山大瀑布。大瀑布高达60余米,很壮观。距瀑布200米远还可以听见它的轰鸣声。大瀑布流下的水汇入松花江,是松花江的一个源头。在长白瀑布不远处有一个温泉,这是一个分布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温泉群,共有13眼向外喷涌。

小学生描写自然景观的作文 篇6

一、汉大赋自然描写突出特点

最能代表汉赋特点的汉大赋, “遂客主以首引, 极声貌以穷文”。根据它极声貌的描写特征, 陆机在《文赋》中对文体特点进行概括:“诗缘情而绮靡, 赋体物而浏亮”。赋的艺术功能主要在体物上, 虽然也有讽谏, 但是“劝一讽百”的讽谏游离于前面宏阔庞大的铺写内容, 三言两语地附会其中遭人诟病。大赋在后世接受过程中, 受到高度称赞或者说是能够成为一代之文学的代表则是因为它的体物铺写特色。“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中, 汉大赋是唯一的以‘体物’为主要艺术使命和基本美学特征并加以充分发展的文体。”汉赋虽说是一代文学的代表, 它的产生和形成是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是在《诗经》《荀子·赋篇》《楚辞》、宋玉的赋作等前代艺术积累的基础发展而来。汉赋继承了比兴讽喻、隐喻铺陈、设问对答等艺术特色和结构体式, 但是对自然描写时的自主绝对是创新性的进步。汉赋作家将眼光从社会生活、个人际遇方面分配给自然以关注, 细致认真、客观具体的高空拍摄式的全知描写, 成为艺术的突破。他们看到了自然、观察到了自然, 在这里, 自然不再仅仅是艺术表达的手段或载体, 这类自然景物本身就是艺术, 就是描写目的, 把自然作为审美对象来用心描写, 以客观细致的心态描摹自然, 把自然景物纯真地呈现给读者, 这种对景物的本色描写形成了振奋人心的恢宏气势, 传达了汉代大一统时代下包举宇内的纵横气势和激情飞扬的自豪情怀。

其实涉及到自然景物描写在先秦文学中就有了, 但是与汉大赋中的自然描写有着根本的不同。“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诗经·关雎》)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诗经·蒹葭》) 的景物描写给人以美好的遐想, 《诗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这种或渲染或起兴的景物描写开头。“山有榛, 隰有苓” (《诗经·邶风·简兮》) 、“南山有台, 北山有莱”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 这样的描写最类似于汉大赋中“其南……”“其北……”“东则有……”这些按照方位介绍式的描写了。但仅仅是形式相似罢了, 《诗经》中的这些自然景物描写并不是作为主体来写的, 没有哪一篇诗专门写景, 它们往往只是抒情写事的起兴和衬托, 有些跟下文的情和事相似或相关, 像开场白的引子一样, 并没有任何内容上的意义。在《楚辞》中, 《离骚》仅有一些作为人格情操象征的香草恶鸟等意象, 《九章》和《九歌》中有个别精彩的景物描写的句子, 如“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湘夫人》) 、“悲秋风之动容兮, 何回极之浮浮” (《抽思》) 。无论是草木凋零还是鸟虫哀鸣, 它们都是被用以衬托诗人的感情的, 是描写过程中的一种手段, 是感情载体不是艺术表现的目的, 作者仅是把自然拉过来借用一下, 并不是静观默照地审视自然然后描写自然。因此, 在这些作品中自然景物或起兴或寓意, 是以传情言志的附庸身份出现的。

汉大赋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况, “将诗骚的重在内心情志的感发, 变为对外部世界的赞美, 将关注社会以求‘善’, 变为关注自然以求‘美’, 亦即将以人为中心和本位的审美观, 转变为主体向客体辐射, 表现出对客体美的追求。”汉赋作家将文学关注点从社会生活转向客观的自然世界, 客观自然不再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者, 借助于汉赋作家的手笔以独立的姿态彰显示人, 它们就是它们本身, 是被欣赏的主体。汉大赋以铺写帝王贵族的宫苑、游猎、京都为主要内容, 大至江海湖泊、山林沼泽, 小至鸟兽虫鱼、草木花卉, 都成为描写的对象, 并极尽想象和铺张之能事, 努力展现人们生活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具体形态, 力求以绚烂的文辞, 匀称而整齐的组合, 以显现其宏大的气魄和扬厉的风格。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作为散体大赋的成熟之作和后世大赋的楷模, 最为典型地代表了汉大赋对自然景观描写的特点。《上林赋》中对上林苑的描述细致全面, 河流“出乎椒丘之阙, 行乎洲淤之浦, 经乎桂林之中, 过乎泱漭之野。汩乎混流, 顺阿而下, 赴隘□之口”, 穷尽文字地描写了河水沸乎暴怒、汹涌澎湃的壮阔气势;扬雄的《蜀都赋》、班固的《西都赋》、张衡的《二京赋》等突出地继承了司马相如描写自然的体式, 这些汉大赋的代表之作形成了赋体文学甚至是汉代文学描写自然的特点。这些赋家以小学家的文字功底和控引天地、包括宇宙的气魄一一胪列自然景象中的一山一水, 一木一兽, 穷究细搜地描绘自然事物, 再现客观印象。

另一方面, 汉赋中自然景象绘画因素很强, 使其美学品格更接近于绘画, 强化了文学在摹写再现方面的能力。汉大赋通过对宫苑京都的穷尽式描写, 力图展示一个繁荣强盛、丰富多姿、充满活力的社会图景, 体现了大一统时代下骄傲自豪、囊括宇宙的广博胸襟。这些自然景象纵横捭阖地深广展现“它表明中华民族进入发达的文明社会后, 对世界的直接征服和胜利, 这种胜利使文学和艺术也不断要求全面地肯定、歌颂和玩味自己存在的自然环境、山岳江川、宫殿房屋、百土百物以至各种动物对象。所有这些对象都作为人的生活的直接或间接的对象化存在于艺术中”。散体大赋的景物描写鲜情寡爱, 又臃肿稠密地罗列景物, 并没有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和审美享受, 反而往往使读者畏而远之。扬雄的《蜀都赋》描述了约两千多年前蜀都地方的丰富物产、山陵地貌特色等情况, 是东汉出现的京都大赋的先导, 不过在描写方式上承袭了汉赋初期所形成的多层次、全知视角介绍景物和“于是 (乎) ”“尔乃”等连接词来连接罗列的事物的描写体式。“东有巴賨, 绵亘百濮;铜梁金堂, 火井龙湫。其中则有玉石嶜岑……南则有犍牂潜夷, 昆明峨眉……于近则有瑕英菌芝, 玉石江珠。于远则有银铅锡碧, 马犀象僰。西有盐泉铁冶, 橘林铜陵……其旁则有期牛兕旄, 金马碧鸡。北则有岷山, 外羌白马……”这些描绘铺排的景观无法给读者留下整体印象, 被语言符号的先承后续的序列性割裂成了碎片, 我们最后获得的只是一些零碎的景观特征。介绍式描绘看起来画面感很强, 完全就是自然世界的本色再现, 我们从中更多的是知识的获得, 比如蜀地的物产、环境特点等, 就像读了类书方志所收获的一样, 没有多少自然所留给我们的审美愉悦享受。

二、从《拉奥孔》文学理论解读原因

从目的上来看, 赋是以自然作为人们功业活动的外化或表现, 为的是力图展示富饶阔大的疆域, 完全不去为美而描写自然, 所呈现的只是富有而不是自然美。从艺术特质来讲, 因为自然存在于空间中, 空间整体是由部分配合而成, 要想对整体有明确的意象就需逐一看遍部分及其相互配合的关系。用语言符号一一历数山水草木、鸟虫鱼兽, 破坏了语言描写试图产生逼真的幻觉的努力, 作家又铺排罗嗦地在卖力描写山如何、土如何、树木如何等, 以期把景象呈现给读者, 这却更加延宕了读者感官快速整合各部分景象来把握整体的时间, 其结果就像莱辛的比喻:“仿佛看到把一些石头滚上山头, 要用它们在山顶上建成一座堂皇的大厦, 但是它们滚到山顶又自动地滚下山那边去了。”读者的想象力将这诸多的部分景象还原为所想表达的自然整体, 想象力与表达出现了错位, 因此没有形成逼真的幻觉, 也就难以感受到自然美。虽然希腊的西摩尼德斯说画是一种无声的诗, 而诗是一种有声的画, 但是诗和画无论是从摹仿的对象来看还是摹仿的方式来看都是有区别的。画所呈现的表象一眼望去刹那之间就可以尽收眼底;文学要靠观念性的、序列性的语言符号诉诸听觉, 凭借记忆和想象力将其缝补整合来构造作者想传达的整体情形。莱辛对诗和画艺术界限的论述可以帮助我们从艺术层面来理解汉大赋中的自然景象描写缘何不美。

虽然汉赋中自然描写没有太多的审美享受, 但是它比先秦文学要丰富细致, 对广阔空间的把握摹写再现了巨大的历史进步。另外这一时期的艺术经验使魏晋及其后的文学能够有突破性的进展, 如曹操《观沧海》中“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的对自然景物的壮阔描写, 还有后来“诗中有画”的美学传统都多少受到汉赋“体物”艺术功能的影响。

摘要:提起汉大赋, 多数人会敬而远之, 汉大赋虽然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 却不能像其它历代文学那样受人喜欢。为什么汉大赋会受到如此冷遇呢?为什么汉大赋中描写到的山川、河流、花草、鸟鱼等自然环境没有像后世作品中自然景象描写那样给读者留下美的享受。本文从拜读莱辛的《拉奥孔》来阐释其中的缘由, 以期能有一些浅显之见。

关键词:《拉奥孔》,汉大赋,自然描写

参考文献

[1]王茂福.《汉魏六朝名赋诗译》[M].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3.2.

[2]邓乔彬.《汉赋的美学特征》[J].《文史知识》, 1989.4.

[3]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8.

描写自然景观的作文 篇7

我们一直以为不会再见到它了,但是今天我们终于再见!它不在的时候,寒冷的冬天没有什么颜色,但是它来到之后,又为冬天添加了一份新的色彩!

它如同一件被子,盖在这黄色的土地上——银装素裹;它如同一件新衣服,让大地展现崭新的一面——洁白无瑕;它如同散落成碎片的水晶,装点着大地,装点着树木——奢华美丽。它是大地最好的化妆品,它是人们最好的天然玩具,它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自然景观!任何的自然景观只有它永远不会变,只有它不会被人修改!它的美是磅礴的,一会儿就可以堆积成一片;它的美是天然的,绝不会从别的地方冒出来;它的美是不变的,没有人能够将它变成别的模样!

描写自然景观的作文 篇8

上一次,我去了“八羊听瀑”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是桃花岛的一个风景区,这个风景区景色优美,树木茂盛、枝叶繁茂,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

“八羊听瀑”这个风景区十分美丽大片,瀑布的旁边有一大片茂盛的草坪,草坪上有八只用尺头雕刻成的绵羊,绵羊下的草坪绿得仿佛是被染过似的,上面还点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绵羊也刻得栩栩如生,可爱极了。而它们的姿势呢?也刻着活灵活现,他们姿势千奇百怪,有的好象在吃草,有的头仰望着天空,还有的仿佛在玩耍。他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啊!旁边就是犹如银河似的瀑布。这时,我会情不自禁地吟起一首李白写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瀑布的一滴滴的水珠溅到手上,十分凉爽。瀑布边的花草树木也十分茂盛,我想:一定是这瀑布清新甜润,才使这树木如此茂盛吧!瀑布下面有一条小河,那水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都能清晰地看青自己的面孔。里面五颜六色的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可爱极了!水上还浮着许多的水生植物。虽然,这些植物不太引人注意,可也为“八羊听瀑”增加了许多美丽和生机。

每天,桃花岛的“八羊听瀑”这个风景区都有许多游客来观赏这里的风景。如果你能来桃花岛的话,就一定要到桃花岛的“八羊听瀑”哦!

描写晚霞自然景观的作文 篇9

太阳公公累了,要回家休息了。她迈着小步子,一点一点的向西北移去。这时,天空的颜色正在不知不觉的发生着变化:蓝色渐渐变成了橙黄色,那颜色给人一种温暖、幸福的感觉,一缕微风轻轻抚过,暖暖的好舒服!

晚霞为天空染上了一层美丽的色彩。呃,可以这样说:天空原本是一瓶纯净的矿泉水,但是现在的天空是一瓶橙汁。

我很喜欢仰望天空,静静的看着那晚霞。晚霞就如同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她用她那美丽的彩裙染红了西面的天空,霞光微微的照在每个角落,在晚霞的映照下,世间的一切都变得如此美妙!不知为何心中变得暖暖的,晚霞难道有魔力吗?等等,晚霞原来还很爱美呢,你看呀,她披上了一件浅红色风衣。这时,仿佛世间的一切都被晚霞笼罩了。

太阳又向西边移了移,可晚霞似乎不太情愿离开,她依然坚持着自己那美丽又温馨的颜色。太阳再次向西边移去,这次晚霞到了告别的时候了,天际边那略带淡红的云也散了,晚霞身着一件精致的黑纱悄然离开了......不过,你千万别伤心,因为她第二天还是会与你相会的。

有时,晚霞也会玩性大发。她呀故意躲到厚厚的云层里,不让你找到!

小学生描写自然景观的作文 篇10

记得在一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天气晴朗,这可是下楼玩儿的大好时机呀!我赶紧穿上鞋子,一口气跑下楼,只见楼下一片鸟语花香的景象。我心想:明天准是个好天气!这时,天边下起了春姑娘送的礼物——早霞。第二天,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很纳闷:这是怎么回事呢?前一天还阳光明媚,今天怎么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呢?后来,到了三年级,我才知道有一句农谚——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通过这件事,让我懂得了一些自然知识。

还有一年冬天,大雪纷飞,我估计小草躲不过这个冬天,于是就看了它最后一眼,与它告别。可是到了第二年春天,原本光突突的地上,小草居然又长了出来,它好象在对我说:“放心吧!就是火都烧不尽我的!”这让我不由地想起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描写自然景观的作文450字 篇11

几年前,爷爷种了十五亩地的葡萄,他精心侍弄,葡萄藤很快爬满了架子。每到八月,葡萄总是喜获丰收,每天都有许多人到葡萄园里来摘葡萄。

别看园子不大,葡萄的品种可多了,有奶油葡萄,有巨峰葡萄,有提子,还有什么金手指、玫瑰香、黑加仑……介绍的时候,爷爷一口气说了那么多,我记都记不住。有些当时记住了,过些天又忘记了。

从远处看,葡萄园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近一些,你会看到一株株葡萄用它们那细细的绿藤攀上竹竿,爬上铁丝。新长的叶子带点红色,老叶子都是碧绿的。大大小小的葡萄太多了,一串一串的,从藤上挂下来,架子似乎都承受不住它们的重量了。那葡萄看上去是那么引人注目,有的是绿色的,晶莹剔透;有的是红色的,像红玛瑙一般;还有的是紫色的,紫得都有些发黑了。葡萄的大小、形状也不一样,有的比弹珠大不了多少,有的却比得上乒乓球,大多数是圆形、椭圆形的,有的却是水滴的形状。

如果你来到葡萄园,保证让你看了“口水直流三千尺”。我就经常这样,在园中的小路上走着走着,我就忍不住摘下一串葡萄吃,那滋味,可好吃了,酸酸的,甜甜的。再往里走,前面有一片玉米地,构成了葡萄园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葡萄园不仅引人注目,还引来了许多小动物。比如小野兔一家,还有各式各样的小鸟:麻雀、云雀、小燕子……

这就是我家的葡萄园,这儿随时欢迎你。

四年级描写自然景观的作文 篇12

此时的小岛瘦了,河道宽了,林子稀疏了,蛙声消匿,唯树干挺拔,游客们有的干脆就爬上了树去享受采摘之快乐。柿子红了,荷花谢了,水草枯了,水更清了,残壁断亘更显苍老深沉了。

秋日的西溪犹如浓墨重彩的水乡风情画,是最适合创作油画的季节。火柿节期间邀请韩国、法国的国际知名油画家来西溪进行写生创作,并将作品分别在高庄和湿地博物馆进行展出。同时还将在三深大会堂展出著名国画大师何水法先生携弟子共同创作的“抱华秋实”西溪风情国画百余幅。中西绘画艺术的联合,水墨黑白世界与油彩绚丽画面的碰撞,将火柿节的美景衬托得更加富有诗情画意。这是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在西溪的交汇,将激发出西溪湿地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传统与现代建构一座桥梁,为湿地增添更加深厚的文化风韵, 所以我们也一起来到西溪风情节去领略艺术家的画作和我们杭州当地风俗的碰撞:

上一篇:音乐教学必唱歌曲下一篇:幼儿园防汛防雷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