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生学习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2024-07-02

浅谈农村初中生学习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通用10篇)

浅谈农村初中生学习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篇1

自贡市永安职业中学校 王智勇

初中学生学习经验浅,通常只会泛泛读过便罢,看不出问题和疑点。起初,我在进行预习习惯的培养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许多同学从来没有这种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他们而言,预习作业是可做可不做的作业,更有甚者连课本都不拿;还有的同学以为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没办法检查,即使检查也很好应付,就说没看懂;有的同学预习了但只是走马观花,还有的同学只是把书中的定义、概念背了下来,做到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问题。总之,概括为两个问题:(1)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2)没有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而我们为师者,重要的是 “授人以渔”传给学生“点金术”。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通过比赛,激发学生预习的动力

让全班同学同时预习一节内容,进行小组预习比赛,比一比谁预习的效果好。出于竞争心理,几轮下来,学生也就习惯自主预习了。同时,教师要在每天新课前检查预习任务的完成,以免教学时起点太高或太低。

我第一次让学生回家预习“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第一课时,学生对照课本,习惯性地把课本方框里的内容“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记了下来,至于什么位置关系的角是同位角,根本没有仔细分析、理解。第二天上课时,我先给学生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小组讨论作业预习中不会的问题,然后由小组提出新的问题以供全班思考。学生为了参与小组讨论,课后就会自主预习,小组为了提出更好的问题也会深一步去探索研究。随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二条直线被第三线所截,让学生找出图中的同位角。抽查了几个小组的学生都找不出同位角,而对于答对了的同学及小组则大加表扬。快下课时,我对学生说,对于预习,我们不能蜻蜓点水,要真正地“钻进去”,认真推敲每一个字词所表达的意思,但总的来说,同学们已经迈出了预习的第一步,今天的××组预习得很好,相信其他小组今后也可以做得很好,希望同学们以后要再接再励,持之以恒。

到底是孩子,经这么一“忽悠“,信心十足,第二次的预习作业是“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第二课时,有了第一课时的经验,学生们对这节课的内容预习的效果明显好于上课时,对于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中也积极发言,唯恐自己落后,对于我提出的问题,学生把手高高举过头顶,争着回答来表现自我。我再乘胜追击,在课堂上给学生打气,一节课下来学生非常有成就感,也不再认为预习是一种负担,反而觉得“能听懂,确实是提前预习好。”后来的几节课,我仍然让学生回家预习,学生大部分都能完成,且完成得相当好。

二、通过引导,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要求,但即使达不到要求或对定理及概念、公式等有认识不到位或认识上的错误,我们也可以将他们的错误转化为教学素材,如在学习“线段中垂线性质”时,学生认为只要AB⊥CO,就可以得AC=BC,我们可以及时的通过一个反例来进行说明他的错误,他是忽略了线段中点的条件。通过这一反例的出示,使学生对线段中垂线性质的两个条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首先,教师应为学生的预习提供一个要求。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先粗读,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大致内容。再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确定出本节的重点。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预习时要记、思、做结合进行。记:一般是在通读教材内容时,用笔勾划出书上的重要内容。学生要在不明白或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要求学生对产生的问题做好数学笔记,同时也可以记录自己的一些看法或思考问题的过程。思:指有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对课本后的练习题要进行尝试性的做一做。不会做,不会答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等教师在授课时集中注意听讲或向老师提出。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这样做能使自己对新教材有更深刻的印象。

最后,利用学案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预习。

对于内容多而难的课节,教师可以设置“预习学案”帮助学生理顺内容,引导学生去完在预习例题时,我们要求学生带着两个问题去预习:①例题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②新知识点在例题中是如何运用的?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理解新知识的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对于内容多而难的课节,教师可以设置“预习学案”帮助学生理顺内容,引导学生去完成预习。在这个过程之中,教师应该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指导好学生自学的方法。很多学生不会使用学案,只是一味的做题,这样也就失去了学案设计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使用学案之前应该给学生讲明如何使用学案,让学生慢慢形成习惯。

2.教师应当设计好有价值的问题和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而不是将答案或方法直接呈现给学生。

3.数学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层次性,要循序渐进,不要一上来就提的很高,这样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数学例题的设计应该具备典型性,通过适当的典型例题,学生可以自己归纳解题的方法,自己总结解题的思路和技巧,并尝试去解决相关的练习题;

5.数学习题的设计应该具备层次性,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预习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同时,要注重学生对预习学案的反馈和困惑,不断优化和改进我们的预习学案。预习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有时候我们老师编写的预习学案不一定适合学生的口味,我们相信学生一定可以提出一些较好的建议和意见。

三、通过评价,使学生清楚自己的预习效果

教师要及时的收集学生的信息,适时的给学生一个评价。在学生完成预习学案上交后,我都会根据学生的预习质量给学生一个评价,一个等次,比如A、B、C、D等,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学生体验到、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清楚自己的预习情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同层次或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展开竞争,长期下来即便不用学案学生也会自觉去预习新课。

浅谈农村初中生学习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篇2

课余时间,我不断地回想着我支教的这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大部分学生都存在这种现象: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作业不能独立认真完成,阅读理解力很差,等等. 我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如何帮农村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得好, 好的生活习惯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必备基础,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好的必需条件. 奥古斯丁说过 “坏习惯不加以抑制, 不久它就会变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 我认为,坏的学习习惯必须及时改正,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特别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教师要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认识,师生形成共识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成才所受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而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的方面, 培养良好的习惯能让学生的一生受益.教师要让学生必须明白哪些是良好的习惯,哪些习惯不能养成,为什么要有良好的习惯. 如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勇于提问、积极思考和讨论、大胆实践、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专心学习、珍惜时间、课前预习、单元复习、自觉读书、读书写字姿势端正等. 教师更要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团结同学,尊敬师长、讲文明、懂礼貌,等等.

二、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总是希望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学生, 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身教在某些情况下的作用或许胜于言传的作用.

1. 注意自己的仪表. 老师在学校里要衣着整洁、干净,特别是上课着装要端庄,不穿拖鞋进教室,精神要饱满,语言要文明,不说脏话,等等.

2. 注意自己书写规范. 教师的板书要规范,字迹要工整、美观,对学生作业的批语更要书写工整.

3. 注意做好每一件小事. 如教师要求学生随手捡起地上的废纸, 自己也要做到. 我在课堂上经常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扔进垃圾桶. 我每天都会利用课堂的时间将讲桌擦干净,黑板也擦得干干净净. 教育孩子要珍惜时间, 教师一定要做到,铃响马上进教室,不能拖拉.

4. 要言而有信. 教师答应学生的事一定要做到. 以前我教过一个叫于浩的学生,写字非常潦草,无论怎么教育他,他都不理睬. 我答应他,如果他能坚持一个星期把字写工整,我就送他一本漂亮的日记本,坚持两个星期,我就送两本. 这孩子还真做到了,我也兑现我的诺言,每个星期送他一本有奥特曼图案的日记本. 大概过了四五个星期后, 这孩子找到我说:“老师,谢谢你送我的本子,我以后每天都会认真写作业的. ”再如我在这个班级中实施了一个“我是勤劳的小蜜蜂”的活动,谁的作业书写工整,正确率高,我会在他的作业后面奖一颗星, 累计五颗星的就找老师换一朵小红花贴到墙上,谁的小红花多,谁就是勤劳的小蜜蜂. 我不管多么忙,都会及时给学生兑换,并把红花贴到墙上.

三、家校结合,严格要求

教育不是单方面的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 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 家长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 家长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学生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农村学校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在学校中接受了教师的正确引导,一回到家中又受到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而失去了行为习惯是非判断的标准. 前不久, 我在支教的班级中做了一次调查:晚上你们都干些什么? 几点睡觉? 答案出乎我的意料, 当然也在我的意料之中. 他们晚上基本上都是陪着大人一起看电视剧, 电视剧什么时候结束他们就什么时候睡觉.家长不知道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 我认为必须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 教师可通过与家长电话沟通, 或进行家访的形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育人意识和能力,告诉家长怎么样正确引导孩子,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状况及各方面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

四、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学生本身也是其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在学校里,除了老师,学生接触最多的还是学生群体,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活动, 看看是否有不良现象的发生.有许多学生在老师面前可能有所顾忌,但在学生之间肯定会“原形毕露”,老师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还可以指派一名或几名学生暗中帮助问题最严重的学生,成立互助组.

浅谈农村初中生学习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篇3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32-01

通过调查表明:多方面原因使农村初中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没有学习的主动性,甚至有的同学讨厌上数学课,上课完全是为了应付,造成课堂的效率较差;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探究性,合作学习的意识不高,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学习数学的信心较低,对自己的数学成绩担忧。当我们找到了问题所在之后,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初中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进行教育引导。

一、要养成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习惯

农村初中学生水平不一、纪律差,课堂应组织学生专心地参与到教学环境过程,不分神、不做小动作、不做一切与课堂无关事情,专心听讲,专心思考,随着课堂教学步骤走。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学会听课对初中生学习尤为重要。在听课方法上要特别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耳朵”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1)听清每节课的要求;(2)听明白知识引入及其形成过程;(3)听懂每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老师对重、难点的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难点要在听课中弄明白;(4)听懂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课后要做好小结。当然,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方法防止“注入式”、“满堂灌”,掌握讲授新知识的最佳时间,使学生听后有效,达到听课的根本目的。

“思”是指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没有发动起来,在思维方法上,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学习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2)深思,即追根溯源,大胆提出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内容,会“思”才会“学”。

“记”是指学生做课堂笔记。初中生一般不会合理地做课堂笔记,通常是老师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把“抄”代替了“记”,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同学笔记虽全,但收效甚微。因此:(1)记笔记要服从听课,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疑点、记解题方法和思路。(3)记小结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记”是为了“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这一主要环节达到较好的境界。

二、要养成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

初中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所以,预习时应要做到:首先粗读,先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抓住本节知识的概况。其次细读,对重要的公式、定理、法则要反复阅读理解,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问题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可以先列预习题纲,使预习有目标,有重点。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不懂的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不懂的问题,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正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学生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所以不懂的问题,要敢以问同学、问老师。我也经常用下班、课间时间与学生交谈、讨论,从交谈中取得学生的信任,从交谈中获得学生知识点的缺漏,从而教会学生敢问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师要强调学生建立“错、典型题集”,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改十道错题的价值不亚于做十道新题的价值,我们必须走出“一做就错,错了再做,做了又错”的怪圈。因此对于每一次作业和每一次测验的错题都要仔细剖析,认真总结,建立“错、典型题集”,想清楚当时为什么错、错在哪,指出自己的“病根”所在,从而实现由“不知”到“知之”的过程。

五、要养成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

初中学生课后往往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模仿、死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了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上应要做到:(1)能每天课后先阅读理解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2)其次,再独立地完成作业,并按要求书写规范、表述清楚。(3)最后,对本节课堂内容做知识小结,写出自己的体会或后记。

有的学生作业字迹潦草、做题马虎、错误率高;有的学生作业不规范、格式不按要求;有的学生对作业不及时的订正,没有反思的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是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作业习惯。因此要求学生在数学作业方面能养成良好的习惯:(1)养成规范作业的习惯:做到专心、细致、字迹清楚,做错能及时、认真订正。作业不拖拉,及时交作业但不单纯为赶作业。(2)养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能让学生学会自选作业、自编作业,在综合性和研究性作业中又能合理分工,团结协作。(3)养成学生对作业反思的习惯:通过对作业的反思,能够及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查漏补缺。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篇4

学生怎样适应当今的教育形式呢?唯一的答案------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的探究新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

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自学”这一环工作,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因此,提高学生预习这一环节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树立预习意识,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想要学生重视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教师必须在思想上重视预习,树立学生的预习意识。让学生知道预习绝不是可有可无,要深刻认识到预习的重要作用。我在班上经常强调:课前预习十分重要,好处多多。能让我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交流探讨;学到更多的内容;初步了解了课题的内容,在课堂上就能学得轻松、听得明白,从而更有效地学好数学;也更好地展现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树立了学生的预习意识,明白了预习的重要性,教师还应在行动上重视预习,落实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把预习当作一次硬性作业,规定学生认真完成,这样学生就必须完成。另外,为引起学生重视,也不想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开始我布置的家庭作业就只有一样预习作业,这样就使学生知道:预习作业也是一项重要的作业,作用很大,必须很好地完成。而第二天来的预习检查中,对预习好的同学大力表扬,更是激发了学生预习的兴趣。

二、指导预习方法,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1.提出明确的要求。一开始预习宜安排在课内,安排几分钟作为预习时间,教师提出要求,一步一步地、循循善诱地引导。这样,为学生搭好学习的阶梯,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如何去做好课前预习,从而掌握一些方法。

2.开设专门的预习指导课,通过课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预习方法指导。并结合具体的课例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预习要求。

3.常规和重点相结合。当预习成为常态的学习环节后,必须进一步做好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的引导。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开始由教师进行耐心地指导。

三、注重督查激励、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教给了学生良好的预习方法,如果不去实施,那也是徒劳。所以督查激励这一步尤为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特别重视督查激励。具体做法是:刚开始老师亲自督查。对于完成的好的同学大加赞扬,对于一些完成不到位的学生耐心再指导,而对于未完成的学生则会了解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或批评。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已学会预习,预习习惯基本养成。此时,可在课前要求组长检查,上课时通过提问,学生讨论答疑,老师再针对学生在预习中思而不解或解之有误的问题给予点拨,为学生扫除障碍、指引途径。并发挥四人小组的力量,课堂上让他们合作检查预习情况,互查互助。

浅谈农村初中生学习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篇5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经调查,居住在我地的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占多数,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即使闲暇时也愿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等。家长们“重智轻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无所谓,更谈不上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至此,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突显出来。孩子的习惯决定着孩子的明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下面就谈谈自己担任班主任期间的一些粗浅实践。

一 规范训练,加强养成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明确要求和规范训练。学生生活在班级中,各种行为习惯都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来督促引导,也需要同

学间的相互影响、提醒。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在开学前一周就制定了班级行为规范,并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利用班会课在全班通过,在老师的指导、督促下按要求实施。

例如,我班根据上学年龄及农村孩子家庭的实际生活,具体落实的良好行为习惯有:(1)刷牙、洗净脸、勤洗澡、勤剪指甲,出门照镜子,整理头发、服装、红领巾、校签、鞋子等,保持个人卫生。(2)整理好书包、带足学习用品。(3)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与同学和睦相处。(4)爱护校园环境。(5)学会感恩,每月至少为父母、他人、集体、社会做一件好事。(6)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做个身心健康的小学生。(7)每周向家长讲解几个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多和家长交流沟通。(8)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事不拖拉。(9)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敬老院打扫卫生、社会调查等。(10)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等,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如平常学生课间行为规范的训练:上下楼梯,不要拥挤,注意谦让,行走靠右,保障畅通;课间注意奔跑追逐的安全,玩有意义的游戏;教学楼内不大声喧哗,轻声漫步过走廊;佩戴红领巾比赛„„教师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规则,以及怎样遵守这些规则,还要注重亲自检查与督促,以便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 加强监督,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又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变成自觉遵守。

例如,在监督、强化学生课前学习用品准备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我先是每次下课提醒学生收好、准备好学习用品(要求摆在书桌的左上角),一段时间后,再下课,我便有意地站着不动,用眼睛不作声地看,直到学生明白我的用意,迅速地按要求准备学习用品,我才允许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自然习惯。同时,我还及时地与科任教师进行沟通,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各方面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当然,规则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则存在差距。对于习惯较差的孩子,我就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存在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的习惯。

三 师之品行,良好习惯的示范者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的行为刚开始都是模仿而来的。一个有良好习惯的老师才能带出

一批有良好习惯的学生。

比如,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习惯,首先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要用师者的行为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学生经常看到教师专心致志、兴味盎然地读书,便会被教师的行为所感染。在课堂里,我们可以把书中精彩的片断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久而久之,教室里则弥漫着浓浓的读书氛围。我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会在早自习时间安排学生读书,同时,在教室设立图书角,为同学们的课间、课外阅读提供方便。图书角的书主要发动同学捐赠,并定期进行更换。这一方法切实可行,其效果也非常明显,孩子们爱看书的习惯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了。

四 考核评估,促进行为规范化

评估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我们应加强学生干部的巡查、同学间的互相监督,通过检查反馈,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班级中利用墙面的有限空间设置“四大评比栏”,即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纪律、学习”四大评比,在评比中坚持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并以粘贴小饰物表示鼓励,并及时进行周、月总结,不断提高深化。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竞争,使每个学生时时处处都能自觉地管理好自己,又能监督别人,按照常规要求去做,也促使少数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学生自省,从同学的建

浅谈农村初中生学习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篇6

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宁城县汐子镇总校二龙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市场经济形势下的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深刻地变革着中国的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市场经济对学校德育工作具有双重效应,市场经济自主经营的原则,激发了人的主体意识的生成,同时诱发了个人主义的倾向,个人价值的突出又使人的拜金主义、重利轻义的思想抬头。

2、在改革开放给社会主义经济带来繁荣的同时,一些反动、淫秽的文化产品随之而来,并且影响着学校学生的管理,给学校德育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3、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学校德育工作也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传播媒体的快捷和传播面的增大,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思想冲击。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条能够解决在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网络快速发展的条件下,中学德育面临的新任务,构建一个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和德行形成规律的德育体系,从而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走上科学化、民主化的目的。

(三)课题起始时间

1、掌握学生的名单,年龄,性别,家庭住址,家庭基本情况,性格爱好,学习成绩层次等。此阶段:2005年9月15日

2、常态实验阶段:2005年9月15日—2008年12月

3、结题时间:2009年3月

(四)研究的目标

使符合时代要求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行为习惯、心理要求转化为中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行为习惯素质、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使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融合,使中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生活、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使学校德育成为各文化课学习的强大动力,成为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

(五)基本内容

1、学习上进行养成教育

学习是学生的基本任务,保证学习上的良好秩序是任何学校都必须做到的,否则,学习任务的完成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中学阶段是学生有学习任务的起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终生受益的,也是完成中学的学习任务所必须的。我们从“学习用品摆放、上课、书写及其它”四个方面来落实学习上讲秩序。

2、活动中进行养成教育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学生“德”的意识的形成,是通过他们在活动和交往中不断修正其行为,从而不断地获得相关的体验逐步形成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学阶段除了基本的学习活动外,其他活动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其实,除了学习活动,其他活动实质上是相关社会活动的主要缩影,让学生在这些看似简单实质上意义重大的活动中扮演好角色,从而获得良好的体验,让学生的人格核中积淀优秀的元素,这才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真正打好基础。我校从“集会、散会、课间活动、读书活动、自行车存放、劳动”等方面来落实活动中讲秩序的要求。

3、生活中进行养成教育

“德性”在生活中体现,特别是在生活中的小事中展现。校园中的学生生活都是人一生中的生活细点,积累生活就是要从校园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受用终身。我校从“用水、吃饭、上厕所及其它”四个方面来要求学生讲秩序。

4、让学生自觉地相互评价,使他律向自律转换

让要求在学生的行为中体现,并持之以恒,是我们的最终期望,也是研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同伴群体之间的相互评价、影响是使要求变成行为的十分重要的强化因素,正确的影响起正强化作用,否则,只能起负作用。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就是要全体学生都认同要求,接受要求,趋同于要求,并首先在集体中按照要求去做。通过长期的集体教育影响,使学生达到独处时也能自觉地按照要求去做,从而实现他律向自律转换,教育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人格品质,成长成材,最终承担起社会、家庭责任。

5、学生学校学习生活的语言表现。

包括回答问题声调值、沉稳度、艺术性。是否全面准确,课间活动中语言卫生等。

6、学生在校生活中的课余行为表现。

包括活动形式、喜好、表现方法、协作精神、客人接待技巧等。

7、学生在校生活中参加各类活动的行为表现。

包括:参加升旗仪式、集合、集体演讲、社会实践劳动。

8、学生在校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三、研究过程与实施

(一)研究对象

14至17岁初中学生的行为习惯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关教育部门下发的文件精神。

2、教育学、心理学等其它著作文献。

3、有关专家的学生行为管理方面的论著。

4、来自于经验丰富的老教育工作者的经验介绍。

(三)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根据相关性文献的查阅,对照本校学生的行为习惯,逐步探讨,研究出适合我校学生的常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

2、观察记录法

通过制定学生日常行为检查记录,依照相关理论,分析行为的产生原因,以及行为产生的后果及影响,类比行为的产生原因是否有相同之处,由此归纳总结出其共性特征,为学校学生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3、调查法

通过下发调查问卷方式,了解学生的心里要求,思想观点,通过调查者亲身经历记录事件、记载、反思,从而获得有价值的理论,可以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结合,全体与个体结合,书面与口头问询结合,当面与侧面结合的方法。

调查,本着长期性、及时性、针对性、策略性、科学性的原则,力争取得较为详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使之形成的结论更具权威性、可信性。

4、经验总结法

以调查的原始材料为基础,以各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观察,了解的情况为参数,以相关的教育理论,心里学理论为基本理论,客观的进行总结,总结的形式包括个例性总结、阶段总结和实验全过程总结。总结做到客观、及时、准确有效。

5、统计法、根据平时调查的人数,项目,类别等进行详细而准确的统计,避免失真。为叫结报告提供真实的依据。

(四)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阶段性原则

3、相对持久性原则

4、反复强化原则

(五)操作要领

1、宣传灌输

2、典型引路

3、评价激励

4、互动强化

(六)步骤

1、掌握学生的名单,年龄,性别,家庭住址,家庭基本情况,性格爱好,学习成绩层次等。

此阶段:2005年9月15日

2、常态实验阶段:2005年9月15日—2008年12月(1)每学期设计两次调查表,进行全校性学生的调查。(2)专项性调查,综合性调查各一次。每学期做一次阶段性总结。(3)每学期召开一次有价值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4)做好研究笔记、测试评估和阶段总结。(5)依据调查材料及阶段总结,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七)采取的工作措施

1、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强化领导。

为了使我校德育工作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教育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二龙中学养成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 刘占军

副组长: 张会民 孙继德

组 员 :赵立军 张学江 刘艳红 李然 白永成 各班主任

2、加强常规教育管理

(1)坚持从严管理,从严要求,坚持一日常规制度化、规范化。按时起床,参加早、晚自习,每天早晨宿管员、班主任、值班老师深入寝室检查学生起床情况,学生会、学工部值班老师检查早、晚自习出勤,纳入班级管理考核细则中。

(2)坚持按时就寝熄灯,铃声停寝室静,严禁爬窗外出,宿管员每天坚持检查登记,并纳入班级考核。

3、学校通过各种专题活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1)各班开展以“学守则、践常规、讲文明、提素质”为主题系列活动,作为中学生要有“奉献、服务”意识,人人争做青年志愿者,增强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思想。

检查内容:班级卫生、纪律、安全、物摆

宿舍卫生、纪律、安全、物摆

课上课间的纪律、安全

担当区卫生

检查人员:带班检查:负责全方位检查 值周教师检查:负责检查教室内外卫生、纪律、安全等,每天至少两次

学生会检查:分成五个部,学习部、卫生部、纪检部、治安一部、治安二部,每天至少检查两次

门卫教师检查:出勤

舍务教师检查:宿舍卫生、纪律、物摆、安全

课任教师检查:课上安全、纪律

检查方式:每扣1分,随时公示(公示表张贴在办公室走廊上)

一周一总评,一周一公示

开展此活动的目的:由他律转变为自律,由监督变为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

(2)通过节日活动

三月份开展“学雷锋”活动。四月份“清明节”扫墓 五月份开展爱劳动教育 七月份爱党教育 八月份爱军拥军教育 十月份爱国教育

(3)能过特殊事件进行教育活动 在汶川地震期间、南方大雪灾期间,①组织学生捐款献爱心 ②向英雄少年学习③进行思想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在迎奥运期间组织学生开展了各种有声有色的活动了,如当小志愿者活动、奥运征文活动、义务宣讲活动等,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①寝室是我家,温馨靠大家。学生作风是否过硬,关键点看寝室内务建设水平。学生会坚持每天检查评比,“三个一”检查标准贯穿始终,即被子成块,床单成面,物品摆放成线。学校领导坚持一周一次抽查,每周对每个寝室确定一个综合评价,定出等级,授予流动红旗,并给予一定奖励。

举行校园寝室文化节,结合各自专业特色和各班特点,每个寝室精心设计,要做到寝室清洁、温馨、和谐、整齐、有序。评出各自特色寝室:温馨寝室、和谐寝室、文明寝室、新颖寝室、清净寝室等各具特色的寝室,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②学校设立宣传橱窗,内容有学生活动展览、表现突出学生事迹等,文明寝室评比,班级板报评比等。

(5)让学生学礼仪、知礼仪、懂礼仪,做文明礼仪的大中专学生,结合学雷锋活动,评选校园文明礼仪标兵。

(6)加强学生文明修养,树立良好的文明形象,创宁城教育管理品牌

一个学生的形象就代表了学校的基本形象,注意学生外在形象要求,坚持学生不染发,男生不留长发,仪表端庄,女生不烫怪发,不化浓装,不穿奇装异服,保持青年学生青春靓丽形象,坚决制止学生在公共场所吸烟、酗酒,坚持教育与考核并重。每周检查一次教室桌椅摆放与桌椅内卫生情况,并纳入班级管理考核中。坚决杜绝男、女生混寝现象,男寝女生止,女寝男生止,班主任加强教育,宿管员、值班老师加强检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好的习惯贵在坚持,难在养成,抓好平时教育管理,力争使每个学生做到学习自觉,行为规范,生活自理。

4、能过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1)我们通过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孩子动态,与家长进行交流(2)家长开放日:让家长监督我们的工作,让家长看一看我们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中采取的方式是否合理,提出宝贵意见。

(3)家长学习班:讲解如何教育孩子,在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中,家长应注意什么、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

(4)为了方便家校的沟通,我校通过家校联系卡,方便学校、教师、家长的沟通。

5、把班级作为培养学生养成教育重要阵地 首先重点实施“星级”评价养成教育模式(1)“星级”教育模式

①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提高“星级”教育活动的指导能力“星级”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班主任是班级所有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所以,活动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指导能力。为此,政教处对所有班主任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使班主任对“星级”教育活动的每一个实施步骤和方略都能了如指掌。

②开展月份主题活动,实现“星级”教育活动的局部突破“星级”教育活动是一个涉及养成教育活动内容的整体性活动,从短时间里是难以体现出它的实效性。面对这种情况,可采取每学期初针对学生所有存在产问题先定出“薄弱星”,然后开展以月份为单位的主题教育,通过月份主题活动达到“薄弱星”的转化,即实现“星级”教育活动的局部突破。

(2)“星级”教育模式的评价手段

开展“星级”教育活动评价,是教育活动的一个载体,它会成为“星级”教育活动全面提高的一个有效措施。在对每个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阶段性评价思路,力争做到评份的客观、全面、公正。

①诊断性评价阶段

一般安排在每学期初进行,政教处将《评价标准》发给每个学生,让师生双方都了解在“争创星级”教育活动中要达到的思想认识、行为表现与评价标准之间的差距,同时也为今后的活动和实施评价提供参照点和客观依据。诊断性评价结束后,可将学生获星情况填写在统一的评价表上。

②形成性评价阶段

一般放在每月底。评价采用学生个人自评(每周)、小组互评(每周)、教师评(双周)的方法。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将对自己获星的情况填在评价表上,学生根据评价情况,进行调整,形成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判断、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争星局面。(学生通过写养成日记、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知错必改)③总结性评价阶段

总结性评价放在每学期的期末。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按照自我评价,再小组评议、家长评价(每月),最后班主任评定的程序,对每个学生的争星情况进行总评,并评出“星级”行为规范示范员、示范班进行表彰。

具体细节操作说明:

要改正或加强的行为习惯的选择:

根据本班学生的整体行为习惯的水平及不足,由班主任确立大主题,学生在根据自己的实际特点,由学生自己确立本月应注意和改正的小主题,如一个习惯一个月未能改好,可以延长时间。

方式:

自评、互评:每周一次 师评:每两周一次 家长评:每月一次 结果呈现方式:

表格中的评价内容自评、互评每周一次,教师评两周评一次,家长评每月评一次每项目标都分为星级,由高到低分别为:★■▼○ 四个星级,得8个以上★者,总评等级为优;各项评价内容的等级加在一起得8个以下,4个以上★者,总评等级为良;四个以下★者总评星级为可。

为了增加效果,让学生更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便于更好的去改正,我们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某些习惯的养成过程及效果进行反思,这些习惯可以与月主题有关的,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的对自己一些急需养成的习惯进行反思。

其次班级管理体现在其它方面有:

(1)实施了班级物品包保制,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2)利用班会课这个主阵地,开展习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主题班会,孝亲敬长主题班会、感师恩主题班会、感谢他人帮助我主题班会、感恩祖国培养我主题班会,使学生受到的感触很深,也受到了很深的教育,有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6、能过引领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帮助孤寡老人、为父母洗一次脚活动、义务清扫大街等。

7、其它方面

(1)学生学校学习生活的语言表现。

包括回答问题声调值,沉稳度,艺术性。是否全面准确,课间活动中语言卫生等。

(2)学生在校生活中的课余行为表现。

包括活动形式,喜好,表现方法,协作精神,客人接待技巧等。学生在校生活中参加各类活动的行为表现。

包括:参加升旗仪式,集合,集体演讲,社会实践劳动。学生在校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八)预期成果

1、学生在校生活,能够达到自我管理、自我调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形成一套教师教师优秀论文集。

3、形成一套学生成长记录袋。

4、形成一套完善有效的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办法。

5、形成优秀学生、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示范校经验材料。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课题产生的实际效果

1、验证了“养成教育要突出主题”的正确性

秩序教育是在“养成教育要突出主题”的大的假设背景下提出来并加以研究实施的。通过研究实施,反过来又验证了“养成教育要突出主题”这一命题的正确性。

通过养成教育,没有削弱学校的德育,反而使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

学校德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作为教育工作者高瞻远瞩,把握教育的大方向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和不可缺少的。但是,解决了教育的方向性并不一定就解决了它的实效性,如果在教育的具体措施上唱高调,不是采用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操作策略和方法来具体落实,德育的效果是无法保证的,甚至会产生相反的后果,贻误后代。德育需要培养生成的要素可以说都是非智力因素。我校通过养成教育,以突出习惯养成来统摄学校的德育工作,教师感到工作实在,落到实处,教育的凭借恰当,措施具体易操作,教育效果好,学校风气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在良好状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突出秩序意识的养成和秩序习惯的习得,学习生活井然有序,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向上,学习成绩名列广汉市乡镇中学前列,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2、充分证实了当前中学养成教育的主题应是“责任、秩序、礼貌、友爱、上进”。

我们虽然只是重点进行了以“讲秩序、遵守纪律”为主题的养成教育研究,没有将上述几个主题全面的进行研究。但是,“责任、秩序、礼貌、友爱、上进”这一组主题都是在相同的儿童心理机制和教育总体要求条件下提出来的,只不过各个主题所反映的角度不同而已。从积淀学生人格的要素来看,机理是一样的,这些主题都是儿童人格中需要积累的因素,是必不可少的。既然“秩序”要素能够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自然地培养习得,日积月累,终成品质,其他要素也能“修成正果”。

3、构建出适合我校特点的“讲秩序、遵守纪律”教育内容体系

我们把中学养成教育分解为三大块:即学习上、活动中、生活上。每一块又列出若干条目,每块、每条都是在良好习惯养成的统摄下,为突出“讲秩序、遵守纪律”服务的。学校将这些要求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学生宣讲、展示,让学生熟悉它,理解它,在学校生活中践履它,长期规范,经年积累,学生的秩序意识逐渐形成,秩序习惯逐步养成,为良好校风的形成、保持、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4、建构了适合中学特点的秩序教育操行评定体系

我校为了突出“秩序”教育,将对学生的操行评定规范化,在评价上突出自觉习惯养成教育主题。

(二)课题所获得的经验和发现

现实中学校教育强调德育为首,强调养成教育。中学养成教育的依据和最终目标是《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是早就明确了的。在校内,虽然每天、每月、每学期都在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可问题在于包括中学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多年的养成教育,学生进入社会后,其行为习惯虽说并非全与国家、社会的要求相对立,但至少可以说没有达到国家、社会的要求水准。关心社会的人都感到社会上许多人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少人的思想品德也差。全国的学校都在抓养成教育,且是常抓不懈,可国家、社会对行为的规范要求,较难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表现,学校养成教育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疲于应付。我们期望的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进展是那样的缓慢,效果并不使人满意。这很值得我们深思、探索。

1、养成教育成效不大的原因到底在哪里?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能不说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要求,但它又是一个大而全的要求,范围广、要求全,不便于记忆。养成教育要“照章行事”,教师不记住把握其内容,又怎样对学生进行指导;养成教育强调学生的自我要求和自我训练实践,学生不记住掌握其要求又怎能自我实施、自我检查、自我调节、自我更正?学生间又怎能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况且日常行为养成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其要求在层次上也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不可能一次性讲解学习就一成不变。现在也强调渗透教育,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也十分注意了渗透,但在现实中养成教育是一种泛化的渗透,主题不鲜明,效果不佳。

心理学中知觉的原理告诉我们:在知觉印象形成过程中,构成印象的各种品质所占的分量是不同的,其中影响力较大的被称为中心品质。中心品质的特性是能统摄有关的非中心品质。对《守则》、《规范》的学习把握实际上是一个知觉的过程。如果我们把养成教育中《守则》、《规范》的要求看成一个个品质,那么《守则》、《规范》的要求实际上就是一组具有层级 关系的相互联系的品质性要求。我们科学地分析研究,挖掘出《守则》《规范》要求中的中心品质,以中心品质为养成教育的鲜明主题,开展养成教育,师生对其内容易于把握,实施的方向性明确,指向性集中,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肯定《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科学性,并不是肯定了《守则》、《规范》的要求本身具有应用性。即科学的要求本身并不一定自然解决了自身的应用推广;目标、目的并不能代替实施的方式、步骤。本文有一条基本的假设:即现实中养成教育成效不理想的根本原因在于大而全的要求下的主题不鲜明的养成教育模式。主题不鲜明,将最终目标当作现实的阶段性目标,导致养成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养成教育的主题突出且鲜明,即是抓住了主要矛盾,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求问题的实质性解决。

2、现阶段中学的养成教育究竟突出哪些主题为宜呢?

结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现阶段学校教育的实际,我们认为,现阶段中学的养成教育主要突出以下主题为宜。

(1)强化“责任”教育

一个人要自立于社会、自立于人生,除了基本的素质外,就只能靠“责任”立足。一个人无论他的发展状况如何,主要他具备了基本的责任感,社会的规范、要求就一定能在他身上得到体现,得到贯彻。强化责任教育是养成教育的基础,只要具备了基本的责任意识,其它规范要求的养成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教育主要包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教育。实施时应提出不同年级的教育要求,将责任教育渗透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常抓不懈,取得实效。

(2)狠抓“秩序”教育

秩序指学习、活动、生活、工作都要讲究客观规律和规程要求,给人一种井井有条的感觉。学校生活中的秩序包括课堂秩序、课间秩序、活动秩序、师生生活方面的秩序,即学习、活动、生活三个方面的秩序。秩序没有要求的层次划分,只有要求实现的方式不同,实施中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人员的特点,用不同的方式提出要求,实现学校生活秩序化。

(3)加强“礼貌”教育 礼貌首先在于观念上,主要指学生对长辈、对老师、对同学和他人要有礼貌,待人接物要有礼节。礼貌意识的养成要靠广泛的宣传教育,礼貌行为训练要持之以恒,并辐射到家庭、社会中去。实施时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具体的礼貌要求,分布骤实施,积累滚动,形成规范。

(4)落实“友爱”教育

友爱是指人与人之间要友好相处,正确处理与别人交往中的关系。友好的行为要靠强化才能增进,一是外部强化,即提供一些规范性的要求,采取一些有利于友爱行为健康发展的措施,促使其“友爱”;二是内部强化,爱只有在心中,才会产生自觉的友好行为。

友爱教育效果的检验基地最终在家庭中,在学生居家的邻里之间,在社会交往之中。

(5)促使“上进”教育

上进是指学生应具备积极进取的心态,指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要努力向上,学榜样、赶先进、创优秀、攀高峰。上进首先是一种意识,又是一种意志,上进意识的培养除了宣传引导外,更主要的是要靠教师的示范,靠教师用正确的方式激励强化学生的上进行为。

养成教育的功夫不仅在细微处见精神,更在于鲜明主题的牵引力量上,确定适合于相应年龄阶段儿童的教育主题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和基本着力点。从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家庭相联系的角度,审视我们的养成教育,一定会有更好的视角、更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手段,剩下的就只有持之以恒地实践了。为了验证以上假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我们组织开展了为期3年的《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以期突破一点,窥见一斑,为中学养成教育探索一条科学实用的工作之路,为学生的人格成长积淀良好的素养元素。

五、讨论

(一)秩序教育是永恒的主题

要创建良好的社会秩序,就必须要求人人都要有良好的秩序意识并努力实践它。秩序意识的培养一定要从小着手,强化训练,经年积累,形成习惯。中学打基础,中学、大学强化之,才能最终养成习惯,回报社会。秩序教育的内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但秩序意识是永恒的。教育中既要紧紧把握住教育的内容,避免空洞,又要时刻牢记秩序意识的培养才是最终落脚点的观点,“凭借内容形成观念,运用观念统摄内容”,使秩序教育永远保持在良性的状态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养成教育对象的不可对比研究性

对比研究是教育科研中常用的方法,许多研究运用它,都能取得好的效果。但是,在秩序教育对象研究中它是不可用的。因为,即使没有重点进行秩序教育研究的学校、班级,决不可能放任自流,不要秩序;就是在重点进行秩序教育研究的学校,也不可能某些班级搞研究就讲秩序,另外一些班级不搞研究、有意地与搞研究的班级对比而不讲秩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要进行秩序教育研究,研究实施的对象至少是一所学校的全体学生。如果一定要采用对比研究法,只能在秩序的内容、组织实施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决不能让一些学生有意地不讲秩序来衬托突出讲秩序的学生,以体现所谓的研究成果,这是我们必须牢记的。

六、附件及参与文献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篇7

一、常查字典

英语字典是学生学英语最好的朋友,是无声的教师。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利用字典查生词,把单词的音标和词义标注在课本上。《牛津英语》中Look and Say部分都是配有插图的,学生往往根据图片就能知道词义。如果学生发现生词没有配套的插图,而且结合句子也不能猜出词义,这时就必须查字典找出正确的词义。翻阅字典后,学生会发觉英语词汇很多是一词多义的,这时候必须结合语境和潜在语义选择正确的词义。通过查字典,可以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二、读单词和课文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语音教学和拼读训练相结合,在学生查好字典后,让其采用拼读的方法掌握单词的发音。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转折点,如果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音标,即使查好字典再拼读也是有困难的,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资源完成这个任务,如现在有许多翻译类的网站,不仅可以查到词义、音标,还具有语音功能,只要用鼠标点击语音图标,就能听到纯正的发音。但教师不宜提倡高年级学生使用互联网、点读机、电子字典等工具,因为学生一旦过分依赖它们,就会减弱音标认知能力,降低了学习兴趣。

在排除生词的障碍后,学生就可以在预习时自己跟着教材配套的磁带朗读课文,朗读时最好利用录音机的暂停按钮,播放一句,跟着录音读一遍,再播放一句。这么做的好处是当录音在播放时学生能认真聆听,这样有利于读得更准确,否则如果教师边播放录音边朗读,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录音的内容可能一句都没听到。朗读可以锻炼学生英语的发音,语调与节奏的准备把握;使口腔各发音部位更灵活,增强说英语的流利程度;使学生增加听英语的机会,从而提高英语听力。

三、画出重点短语和句子

做到以上两点后,学生己经没有阅读障碍了,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动词短语、介词短语、固定搭配的短语、重点句型等,以此引导学生学会把握学习的重点、难点。在预习时将核心内容画出来,这样既能省去记笔记的时间,又能留有大量的时间思考。课后,学生可能发现自己画的与教师画的重点不一样,这没关系,学生画出来的那些内容就是他们个人的学习难点。学生把自己画的和教师画的内容结合起来,然后在课后进行复习,日积月累之下,英语学习肯定有很大进步。

四、勤于思考与整理

在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和语法后,教师需引导其把一些知识点串联起来。例如,在3A M4 U2中,要掌握“What are they?They are...”这个句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已掌握的句型“What's it?It's...”让学生整理自己知道的动物名称,如rabbit、sheep、frog、horse等。在预习这个单元的Say and Act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通读课文后针对故事提出一些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完成预习。

五、及时检查与反馈

浅谈农村初中生学习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篇8

1.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课堂教学中,总有几个学生会走神,有的学生老师在讲解这一题,而他还在想着另一题目,结果教师的意图不能真正领会进去,或者刚好忽略了教师的几句关键的话,从而做起作业来常常一知半解,影响其学习成绩,这部分同学根本没有理解什么是专心听讲的含义。在教学中我们要环顾四周,一旦发现这种现象,就要提醒这样的学生,平时还应经常暗示他们:注意上课的专心程度。还可教育他们在课余做家庭作业时要克服一边看电视(或做其他事),一边做作业的坏习惯,要真心实意地学习,专心致志地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形成专心做事的良好习惯。平时对不专心的同学可布置一定的作业量并限其在规定时间里写好等,去培养专心的习惯。在教学时,要引导这些同学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师生间多进行交流合作,久而久之也能帮其养成专心的习惯。

2.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一个学习自觉的人,肯定也是一个懂事的人,这样的学生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会自觉独立的完成的,他们能把学习的事情每天都安排的有头有绪,作业完成了,还会自己去做想做的题目,看自己所喜欢的课外书籍。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教师要对学习不太自觉的学生要从严对待,布置给他们的作业要认真的给以检查批改,平时多分给这些学生一些任务,而且要求他们在定期的时间段内认真完成之,并要求他们写点小结、反馈等等,以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

3.养成解题细致的习惯

根据数学课的特点,解数学题时必须一丝不苟,有时往往一点点差错,就导致了整个题目的全错,为此要学好数学必须养成细致的习惯,然而有好部分学生就有这种解题不仔细的坏习惯,我们必须帮助他们改掉这种现象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身作则,在板书例题时,一定要认真,要有条有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要经常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板演,發现错误后及时纠正之。在课堂中学生练习完时,要分小组进行校对,如果发现做错的题目,先自己寻根源,然后全小组同学共同总结不仔细的原因在哪儿?学生们必须逐渐的养成这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习习惯。

4.养成不怕吃苦、肯钻研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性的学科,如果你不静下心来,那学起来会感到学习数学是非常的枯燥无味,要刻苦钻研、勤学苦练,不能怕吃苦,才能学好数学。在解题时要想一想这道题目还有其他途径可解吗?如果改变已知条件中的一部分,结论还成立吗?要有这种肯钻研的精神,才能把数学学得更好!教师在课堂上要精心设计提问,去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并且多让学生们提出问题。教师在数学课上,要多使用开放题进行教学,去促进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去培养学生多动脑、多钻研的习惯。

5.养成会逆向思维的习惯

逆向思维的提高能够推进创新能力的提升,当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在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是指在发现问题以后,在正面考虑问题不易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情况下,从问题的反面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逆向思维的养成能使学生不受思维习惯的约束,从而可以提高学生从反向考虑问题的自觉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解题能力。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要从概念教学以及公式、定理的逆向运用中去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方式,教学中教师在阐明定义、概念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向思考,教完一个公式、定理等时,不但要让学生们知道它们的正面应用还要注意公式、定理的逆用性。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们重视逆定理的应用等,以逐渐培养学生们养成逆向思维的好习惯。

6.养成写数学小论文和反思的习惯

开展写数学小论文是指学生们基于自己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社会和日常生活当中选择、确定与数学相关的题目,进行反思和小结、研究,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并组织成为一篇小的数学论文。这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知识的运用和综合,也有利于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探究能力的提高。教师与学生们要进行和谐平等的沟通,要善于发掘学生的思维的闪光点,并努力加以引导,鼓励和支持他们经常进行反思,并撰写数学小论文。

7.养成独立思考和自学的习惯

诚然要学好数学,必须要学会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自己独立地解数学题目的本领。在数学课堂内,教师布置学生练习时,要让学生们先不要急于合作学习,先要自己动脑、动手,发挥想象的空间,认真的独立的思考解题方法,努力形成会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另一方面自学也是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像数学家华罗庚就是依靠自学而成材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每天进行预习来帮助其提高自学能力。要教育学生,自学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且更要持之以恒,自学的内容还应与现在的学习内容相结合等,努力去提高自己的自学水平,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浅谈农村初中生学习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篇9

一、研究目的数学学习习惯是人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些数学活动的特殊倾向,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数学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高效学习方法的前提。在培养过程中,习惯养成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保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从学生的主体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那么,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把学生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自觉的稳固的行为方式,从而促进主动学习。

根据现有的经验,数学教师在教学时最头疼的是计算正确率不高,作业质量不高,学生上课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效率不高等情况,但据调查资料分析,这此现象都是学生一些坏习惯在从中作崇。有的教师只是一味地责怪学生,而没能予以重视培养,有的教师虽有点意识,但缺乏长期培养的信心与正确的指导方法。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没有专门对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一套指导方法。为此,本课题在培养初一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方法上作一番探索研究,旨在揭示内在规律。

二、研究对象 初一全体学生

三、实验教师 初一年级数学教师:高才丽

四、研究的内容

1、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

主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习惯培养的指导。先由教师向全体学生提出各项学习习惯的要求,指出学生的不足,从整体上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其次通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强化正确的学习习惯的一些做法。最后通过个别纠错、指导提醒来最终实现好习惯的养成与稳定。

2、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

1)情趣激励法2)大胆猜测法

3)设疑引欲法4)自检评价法

五、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采用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反思、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

(二)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3年9月)

形成研究内容,制定研究计划,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目标、内容。

2.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6月)

1)搜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确定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项目;

3)召开家长会,发告家长书,争取家长的支持;

4)通过预定的课题要求和实施策略实施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总结阶段:(2014年5月-2014年6月)

1)整理研究资料,进行理性思考;

2)撰写研究总结报告。

六、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一份。

浅谈农村初中生学习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篇10

长郡双语实验中学李年军

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的机器那样有规则,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一处不动了。”达尔文所说的“规则”,便是指良好的习惯,当然也包括学习习惯。

地理是学生在初中才开始接触的科目,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陌生的。因而在初一开始接触地理时就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地理的习惯,对于以后的地理学习会有非常大的帮助。那初中生需要养成哪些学习地理的习惯呢?我认为整体上可分为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的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地理科目在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是比较低的,要学生平时花较多的时间去学习地理是不现实的。所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学生地理知识水平的关键,而如果要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前准备非常重要。一般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做好两件事:一是要保持安静,保持心平气和;二是地理课代表要检查学生把地理课本及相关资料摆放在课桌上,把其他不相关的资料收进课桌,尽可能地排除一切可能干扰学生上课的外在因素。

在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后,就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课堂习惯的培养了。笔者认为课堂习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让学生能够形成保持课堂安静的习惯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实现教学效果的保证。如果学生课堂上的心情太浮躁,那么老师所讲的很多知识点都不会被学生掌握在心里,而是左耳进右耳出,一节课下来根本学不到什么知识。当然初中生都处在生长的活跃时期。好动、讲小话是他们的天性,但老师有责任耐心地提醒他们要操持安静,有时可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一直到他们形成保持课堂安静的习惯。

二、要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

学生一旦形成了做笔记的习惯,那么他的心思也就花在了听课上。当然,地理与其他科目不同,做笔记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笔者认为笔记最好写在书本上,不需要拿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有些学生喜欢拿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做笔记,笔记写得很工整漂亮,但没有实际效果,1因为地理课本是以后复习的重点,笔记只有写在课本上才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二是笔记要做到相应的位置上: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是地图,现在地理课本基本上也是以图为主,所以应该要求学生要把相关的笔记写在相应的图旁边,这样有助有加强学生读图、分析图、理解图的能力,也减少了学习地理的枯燥性;三是笔记要精做:有些学生喜欢把老师讲的所有内容都做好笔记,这是不好的习惯。既浪费了时间,可能又因为做笔记时间过长而没有听到老师讲的一些重要的内容,所以笔记要精做,比如一些关键性的语句、词语及老师强调的知识点,书本上有的内容只要打记出来就可以了;四是要多做课本的活动题,现在湘教版地理书是活动题的比例很高,而且很多都是一些重要知识点的题型化,是考试的重点对象,所以学生要多注意这些活动题。

如八年级上册中国地理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的第一个小标题是有关中国地势特点的内容,但课本改变了过去以文字表述为主的方法,直接摆出一幅“中国地势剖面图”,然后就是三个活动题,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活动题的思考总结出中国地势的特点是西高东低。

三、注意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的习惯

现在初中地理的知识难度比以前加大了很多,特别是有关经纬度和气候的知识,使很多初中生谈而生畏。对于这些让学生感到惧怕的难点,在课堂上老师应该要引导学生进行层层学习和思考,由简单到复杂,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只有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掌握这些难点,才会让学生真正学懂这些难点,如果只是老师一味的给学生讲解难点,很多学生是不会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点的。

如在分析造成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时,我是先通过幻灯片展示冬至日太阳日照图。

然后讲解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提问:

这时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多少度?

在北半球,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如何变化的?

白天的时间长短是又如何变化的?

通过层层提问,最后总结出冬季北方的太阳高度比南方小,光照强度比南方弱,获得的热量比南方少;同时北方白天时间较短,获得热量的时间就比南方短,也使北方获得的热量比南方少。因而冬季北方比南方气温低很多,温差大。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地图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从地图当中可以获得非常多的地理信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减少学习地理的枯燥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现在地理考试多是以地图的形式出现。当然,读图并不是简单的把图看一遍,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的,要带有目的性地去读图。不然看地图就像看照片一样,欣赏一遍,结果什么信息也没得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呢?地理老师首先自己就要做典范,上地理课时要尽量把课本的文字知识点通过地图展现出来,多从地图中提问让学生根据地图来回答问题、总结结论,这样学生以后就会潜意识的懂得要多用地图;学生平时自己学习地理,识记地理知识时,也一定要结合地图这个工具。

比如在八年级上册,很多学生对中国的地形区感到非常害怕,都认为要记那么多的地形区是不可能的任务。于是我就先整理出几张下面这样的地图,先让学生把山脉位置弄清楚,然后就以山脉为骨架把中国重要的地形区都填到图当中,填了几遍学生就非常轻松地把中国地形区的位置记下来了。

课后习惯最主要的就是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作业习惯。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查。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很多课本的知识理解的更透彻,对课本地图也更加熟悉。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和分析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而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目前初中地理作业基本是以课程基础训练为主,题目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对于提高做作业的效率和质量是非常有重要的。那老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做作业的习惯呢?

一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审题,平时作业过程中很多学生地理题目没做好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审题不清。很多学生做作业时题目都不看就选上了答案,还有很多学生经常漏做题目,特别是对于一些填图题和画图题;

二是多教学生做题方法:

1、选择题要多用排除法。如下题:

亚洲常常是“寒暑并存,干湿同在”,气候类型复杂多样。造成这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是()

A、亚洲大部分处在高纬度地区

B、亚洲处在东半球

C、亚洲纬度范围广,经度跨度大

D、亚洲四面临大洋。

本题选择C答案,可能很多同学不能理解。但可用排除法,A亚洲应该大部地区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而不是高纬度地区;B亚洲并不全位于东半球,也有位于西半球的地区;D亚洲是三面临大洋,而不是四面,排除了A、B、D,正确答案就只有C了。

2、材料题注意从材料当中去寻找和分析答案。如下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埃及是世界上长绒棉产量最大的国家,长绒棉纤维长度在33﹒4~40毫米之间,主

要产于北非尼罗河下游的绿色长廊和三角洲。

材料二:长绒棉的生长需要肥沃的土壤、充足的光照,生长初期需要有充足的水源,生长后期需要晴朗的天气。

问题一:埃及种植长绒棉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埃及的长绒棉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在上课时老师一般只会简单的讲下埃及长绒棉的分布和种植条件,不会做重点讲。但本题却详细地考了长绒棉的分布和生长条件,这就需要考生自己去从材料中找信息了。先简单看下材料,第一段材料讲了长绒棉的特点和分布特点;第二段材料则讲了长绒棉生长需要的条件;而这正是我们问题需要的答案。所以埃及种植长绒棉的气候条件是:充足的光照,生长后期需要晴朗的天气(材料二);埃及的长绒棉集中分布在尼罗河沿下游和三角洲地区(材料一),其原因是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分析尼罗河的作用)。

3、填图填要注意名称与位置对应正确,并学会从图中分析问题答案。如下题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问题。(10分)

(1)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

A.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B.南海、黄海、东海、渤海

C.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D.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2)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海。

(3)图中武夷山脉的走向大致是,它是江西省与省的分界线。

(4)导致图中甲、乙两地区农作物熟制不同的主要气候因素是。

中国局部地区图

三是要尽量要求学生表述的语言要地理化、精简化,答题要答到要点上;

四是经常提醒学生要注意更正错题。每一次老师改完作业后学生都要主动去找自已哪些题目没有符合要求、分析错误的原因、应该怎样更正,这样做有利于巩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一些难点的突破。

上一篇:职工董事述职报告下一篇:迎五四座谈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