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战略管理

2024-09-10

南开大学战略管理(共8篇)

南开大学战略管理 篇1

材料一:南开大学1980年代恢复管理学科,著名管理学家、系主任陈炳富说,本科生的任务是读重点,研究生的任务是读难点,博士生的任务是发现空白点。本科生要把厚书读薄了,博士生的任务是把薄书写厚了。材料二:最近,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

一项新型的脑成像研究可能帮助人们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在清晨思维最为敏捷,而另外一些人则 在傍晚的时候变得最有效率。Christina Schmidt及其在比利时和瑞士的同事报告说,我们的思维敏捷程度及思想集中的能力受到了我们已经醒了多久以及当时在一天中所处的时间的双重影响,因为 我们的生物钟节奏是根据日—夜周期运作的。研究人员应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来对早起者和夜猫子的脑部活动进行监控。这些人连续两个夜晚呆在一个睡眠实验室 中,并周期性地从事一项需要保持持续注意力的作业。研究结果提示,一般来说,“夜猫子”在他们发生脑疲劳之前,其清醒的时间会比早起者长。在清醒10个小 时之后,与“夜猫子”相比,早起者与注意力有关系的脑部区域的活动性会有所下降。早起者还更容易感到困乏,并容易使操作变得更慢。这些脑区域包括生物主时 钟的所在地。该区域的活动会降低实验志愿者清醒的时间(即“睡眠压力”增加了),提示早起者和“夜猫子”之间的行为差异至少有一部分与控制睡眠压力和生理 节奏有关的脑区域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关。

第一: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这一论文是想研究什么问题?研究的思路及技术路线怎样设计?研究方法?

第二:如果这种研究方法可以称为研究范式的话,管理学科能否借鉴这一范式,为什么?

第三:你觉得博士生应该主要做些什么工作?你认为自己具备哪些素质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博士生?

第二大题(20分)

20XX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CEO,关于中国特色领导力理论。。。项目经费150万元,估计历时4年。(记不清了)

问题:课题的申请需要依靠现有的理论。如果你是课题组的一员,你觉得可以用哪些理论。

第三大题(20分)

中国工商管理学科经历了追随型研究,模仿型研究,修正型研究到创新性研究的发展,这是一种进步。请回答什么是追随型研究,模仿型研究,修正型研 究。第四大题(20分)

材料一:近年来,企业寿命周期变短,由20世纪70年代的30年缩短到。。,缩短到21世纪的15到20年。

材料二:下图是16岁年轻人和60岁老年人的红细胞图。

南开大学战略管理 篇2

根据观察, 目前,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面临的突出问题可能是:如何在办出特色的基础之上, 实现高水平的目标。因此, 在当下认真思考并回顾大学建设的发展历程,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研究大学发展就成为一个急迫的问题。本文仅从我国高等教育建设发展的视角, 以一个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战略规划和实施为案例进行剖析, 以期对我国高等学校的建设有所启示。

一、C大学的战略规划管理的背景

(一) 高等学校的发展更加趋于理性化

20世纪末21世纪初, 我国高等教育建设经历了一个突变的时期。人们对这段历史的发展也经历了从非理性, 甚至盲从到逐渐理性的发展历程。1998年高等教育的扩招成为高等教育快速前行的重要航标。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张, 为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奠定了基础。从2003年开始, 我国高等教育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众化阶段。对于大众化阶段的高等学校如何建设, 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 还是高等学校自身都经历了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

首先, 政府对于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的认识逐渐趋于理性。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建设“211工程”的目标, 时隔5年, 1998年, 恰逢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 科教兴国战略得以实施, 国家开始建设“985工程”, 计划连续3年拿出中央财政收入的1%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资金, 重点支持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这反映了国家对提高高等教育水平的目的和决心。2000年前后,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为高等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 众多高等学校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 合并了一些学校, 学科更加齐全, 综合实力更加雄厚。但是, 带来的问题是:引起了一些误导, 似乎大而全, 才是好学校。因此,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 “综合性”、“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学”成为国内很多高校追求的目标。但是, 我们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经济基础还不雄厚, 资源极其有限, 还不足以全面支撑庞大的高等教育系统。因而, 并不是所有的大学都适合以“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 各大学也不应都追求同样的目标。况且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创建背景, 有自己的历史传统, 有自己的发展基础, 因此, 各高校的发展需要根据自己的条件, 发展成为“有特色”的大学。2009年召开的第19次直属高等学校咨询会议正式把“有特色、高水平”作为大会的主题口号, 向社会发出了一个信息:高等教育强国需要高水平的大学, 而高水平的大学是有特色的大学。这里, 其实就是告诉社会, 一流大学建设是一个需要漫长实践的过程,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 也必须适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一流体现在高水平上, 任何大学都可以在自己的层次上创造自己的一流业绩。

其次, 高等学校对于大学如何建设的认识也趋向理性和清晰。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 不想当一名一流大学校长的管理者也不是优秀的管理者。但是, 现实是:高等教育是一项昂贵的事业, 没有充足的资源, 要办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学都希望自己的学校能够不断发展壮大, 做大做强, 成为综合性的一流大学, 愿望是良好的。但资源是有限的, 大学的战略发展需要突出战略重点, 将有限的资源运用到学校发展的关键领域, “有选择地追求卓越”才是大学发展的有效策略。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 国际交流和合作使更多的大学管理者, 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的领导者逐步认识到:高等学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管理成为关键环节。正如有的学者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大众化的快速发展, 正在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 大学的战略管理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工具。[1]在国际上, 已有一些大学成功地实施了这个策略。

例如, 耶鲁大学在1998年制订了耶鲁大学的十年发展规划, 通过深入分析学校的使命与价值, 并系统评价学校的优势与不足, 确立了战略选择的两个基本原则, 即有选择地追求卓越和依托强势学科带动交叉学科发展的规划原则。尽管耶鲁大学是美国最富有的大学之一, 但仍缺乏足够的资源来支撑所有学科的发展, 必须有选择地追求卓越。通过强势学科的带动发展交叉学科, 不仅可以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而且能够快速提升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水平。

同样, 密西根大学在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中, 亦追求“有选择性的卓越”。据柯尔曼校长介绍, 即使是像密西根大学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 也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保持领先, 唯一可行的就是大多数学科保持在世界先进水平, 而在一些关键领域, 努力争取世界领先。根据这一原则, 几年前, 密西根大学根据自身的情况, 在经过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确定了生命科学和能源领域为未来学校发展的重点。

(二) C大学的基本现状

C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C大学在2004年之前归属国家广电总局管理, 以培养广播电视人才为主要任务, 建校50多年来, 学校培养了大批广播电视领域高层次人才, 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的知名学府”。由于带有鲜明的行业特色, 这也自然形成了学校在传媒发展领域的优势和特色。

在学科建设方面, C大学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广播影视艺术、信息科学与技术为龙头, 文学、工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 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目前, 学校设有14个学院, 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 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 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4个博士点, 48个硕士点, 3个专业硕士类别, 78个本科专业。

二、C大学战略规划的制定

战略管理是指组织为了长期的生存和发展, 在充分分析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 确定和选择组织战略目标, 并针对目标的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 进而依靠组织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 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评估与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它包含三个环节: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评价[2]。战略管理以科学理性的战略规划为基础, 同时有一套确保战略规划贯彻实施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还有一套自我监测和评价的体系, 以对规划的实施进行监控包括必要的调整。

(一) 通过SWOT分析, 确定C大学为传播领域培养骨干人才的特色

制定战略规划的第一步是进行S W OT分析, 即调查学校的内外部环境, 分析学校所处的优势 (strength) 、劣势 (weakness) 、机遇 (opportunity) 、风险 (threat) 。[3]

第一, 现代传媒的迅速发展为C大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现代传媒在技术上和内容上都快速发展, 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同时大众传媒将从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 传媒业竞争日趋激烈, 为准确的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媒介内容, 将是未来传媒业的竞争重点。依托大众传媒发展文化产业, 是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之一, 国家要扶持和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整合相关学科资源, 集中开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 为先进文化建设服务。到“十一五”末, 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

第二, 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面临着工作重心的转移, 即由外延扩展为主转向以内涵发展为主。围绕内涵发展, 高等学校要明确自身定位, 办出特色;要在教学质量、科研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上苦练内功;要改革与现代大学不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建立符合现代大学组织特点和功能的先进制度。

传媒类高等教育的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当前众多国内外知名院校涉足传媒高等教育领域, 竞争版图悄然变化, 目前C大学“一枝独秀”的领先地位已经受到动摇。以新闻学为例, 1994年以前, 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共有66个;到2005年专业点已达661个, 硕士点约80个、博士点11个。

C大学必须适应高等教育由外延扩展向内涵发展的战略转型, 紧紧抓住“211工程”二期建设和“质量工程”的契机, 围绕内涵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核心内容, 提升办学质量、学术水平和综合实力。因此, C大学在国家传媒事业发展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必须站在国内外高等教育变革和传媒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 未雨绸缪, 潜心规划学校的发展。

第三, C大学的优势。

我国传播业高速发展的外部环境, 对人才、科研、智力服务产生了巨大需求空间, 为C大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传播业作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至今天的必然结果, 并成为渗透在社会各个行业最为活跃的生产要素。C大学一直坚持为传播领域培养骨干人才, 这已凝练成为学校最主要的办学特色。

C大学多年来面向传媒业开放办学, 与传媒业界特别是广播电视业界保持鱼水相依的紧密联系。C大学划归教育部直属以后, 仍由教育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实施两期共建, 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作为学校董事会的领导为C大学工作提供了多方面支持。C大学的各个部门、师资与管理队伍都与传媒业界保持密切往来, 保持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科研与业界运行相结合、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优良传统。

C大学基本建立了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组织和学科架构。C大学多年来在没有国内外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 根据传媒业发展需要, 首创了一批专业, 打造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学科, 形成了以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为骨干, 围绕传媒领域, 文、理、工、法、管理、经济多学科发展的格局。

C大学五十余年的发展, 形成了社会公认的品牌效应, 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五十年校庆, 学校更名为C大学, 标志着从“广播影视教育”扩展到“传媒教育”, 实现了从行业性专业学院向传媒领域多学科大学的重大转变, 更是国家对该校五十年励精图治、贡献社会的高度认可。新的品牌将会吸纳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 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第四, 学校的劣势。

C大学历史基础薄弱与现实快速发展形成办学上的局促和紧张。历史上, C大学是单科行业性院校, 在特定历史时期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但是却不足以支撑现代传媒业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需求。C大学已初步建立起适应未来传媒业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但是内涵的充实提高任重道远。

C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力度不够;国内外知名学者、高水平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较少,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较少, 学术力量较为分散, 存在部门本位主义现象, 学科专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理顺;科研整体实力有待加强, 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不多;学风、教风和校风方面的某些问题比较突出。

C大学校内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教授治学等方面的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财务、资产、后勤、产业等方面的管理需要加强, 资源紧张与资源浪费现象并存;社会服务能力较弱, 经费来源渠道较窄, 办学条件不足与规模扩大的矛盾还较突出。

(二) 调研分析, 确定了“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的发展定位

随后, C大学进行了调研分析, 调研主要针对分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

首先是分析了C大学在国内外的多个大型排行榜中的排名, 分别从国内排名、国际排名、学科排名对C大学的发展水平和地位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正确认识学校的现实位置和未来发展定位。通过大学排名榜, 明确C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 与国内综合性大学的差距, 同时也发现了C大学在学科发展方面的优势。

同时在校内对多个部门进行了走访:文科科研处、科技处、学科办、财务处、教务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研究生院、人事处, 就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和规划草案基础数据, 广泛征集了各单位的建议。

通过综合分析, 确定了学校“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发展定位。这一定位既反映了学校的“传媒”特色, 也确定了学校发展目标是“世界知名高水平”。定位突出了学校的特色, 体现了学校“有选择地追求卓越”的指导思想, 在传媒领域做到“世界知名高水平”。

同时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 又确立了C大学“十一五”期间的基本定位是:办学类型定位:教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传媒领域精英人才;学科结构定位:以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重点, 文、工、管、经、法、理、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人才培养层次定位:突出本科教育的主体地位, 稳步发展研究生教育;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广播影视行业, 为传媒、文化及相关事业和产业服务, 为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 制定规划, 确定发展重点和具体措施

根据确定的学校发展目标和基础定位, 制定了学校的“十一五”规划, 将学校的发展重点确定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学科布局结构、提升整体教师水平、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同时确定C大学的具体发展目标以及具体措施。

随后, 围绕发展规划初稿召开了6个不同范围的座谈会, 包括职能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学院院长座谈会、教代会代表座谈会、离任老领导和博士生导师座谈会、中青年骨干教师座谈会、硕士生和博士生座谈会、本科生座谈会。在汇总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 经过修改与完善, 完成《C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

三、C大学战略规划的实施与监控

高校发展战略规划为学校未来发展绘制了蓝图, 而“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的主体”。[4]在实施过程中, 战略规划的监控是极其重要的一步。C大学的战略规划的监控主要有三种形式:任务分解、年度发展报告和中期检查。

(一) 任务分解, 将规划任务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领导

C大学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了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具体目标, 指明了全校努力的方向。为了落实各项发展任务, 确保各项目标的按时完成, C大学将规划中具体的目标和措施进行了分解。每一项任务都有明确的负责人, 具体的组织实施的单位和协助完成的部门。

通过任务分解, 使得发展规划的目标和措施都有人负责、有单位实施;也使各单位和部门明确了自己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承担的任务, 将本单位的日常工作与学校的发展规划相关联, 为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 年度发展报告

在C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通过的第二年, 学校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就以年度发展报告的形式, 对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

编写和发布年度发展报告, 是学校进行战略管理, 对战略规划实施过程进行检查总结、监控评价的手段之一。本着“记载大事、反映变化、分析问题、展望未来”的宗旨, 学校年度发展报告力图使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和广大师生对学校的发展规划进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科学的判断, 从而找准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 推进学校战略规划的进一步落实。

《年度发展报告 (2007) 》立足于我国宏观高等教育背景和学校发展大局, 从背景、现状、问题等多个角度, 以概况评述、政策解读、横向比较、数据点评等方式, 客观描述和评价该校在2007年的整体发展状况, 并对学校未来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年度发展报告 (2007) 》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和C大学的大事和政策文本概要分析。第二部分则从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多个方面对学校在2007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适当的、定量的系统描述, 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 为了更好地审视学校的发展水平, 选择了部分兄弟院校进行了横向比较, 在比较中找出学校发展的优势和不足。第三部分立足于对高等教育宏观发展背景和学校发展环境的分析, 展望未来趋势。

《年度发展报告 (2007) 》涵盖了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对“十一五”规划第二年的工作做了为全方位、立体式的检查和回顾, 及时反映在规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为学校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权威、全面的咨讯、评述, 反映学校发展动态及潜在问题, 分析未来方向。该报告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亦对成果和不足及未来改革趋势做了总结和分析, 并结合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措施建议。

(三) 中期检查

在战略管理过程中, 规划执行情况需要进行检查, 及时掌握发展规划的实施和执行情况, 确保发展规划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十一五”规划执行的第四年, C大学对发展规划进行了中期检查。

在中期检查过程中, 首先要求学校各单位和部门根据《C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任务分解, 自查本单位的执行情况, 对照规划的重要指标、重要任务, 分析完成情况, 并就规划任务实施中的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原因作出分析, 提出下面两年落实规划的对策与建议。

依据各单位的自查报告, 学校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检查, 听取各单位的意见和建议, 最终形成《C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期检查报告》。

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后, C大学在事业规模、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和国际交流等方面, 围绕着既定目标, 重点抓住落实, 各项指标的完成进度良好, 有些指标提前甚至超额完成。但还有一些层次较高的发展目标还需加大力度, 力争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如教学工作、教师队伍建设、科研工作、学科建设。

中期检查分析了各部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总结了规划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 提出了下一步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中期检查, C大学切实地掌握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完成情况, 并总结了规划前半期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 促进规划后半期的顺利实施, 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四、C大学战略规划与实施对中国大学建设的启示

(一) 大学有选择追求卓越和重视品牌建设的过程实际上是大学管理者成熟的表现

在C大学战略规划的制订过程中, 学校领导者的自觉意识非常突出和重要。因为资源是有限的, 大学自身的优势, 尤其作为一所行业特色型大学, 与其它综合性大学相比显得比较单薄, 一是历史积淀没有综合性大学深厚, 一般来说, 综合性大学有很多具有百年的历史, 而C大学建校仅50多年。二是学科的优势相对比较单一, 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 学科发育比较成熟, 而C大学的学科主要集中在1~2个学科领域。因此, 朝综合方向发展, 不是没有可能, 而是经济条件和人力储备不足, 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其发展目标。所以, 在发展过程中, 如何保持传统优势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就是说, 我们不可能得到全能冠军, 但是在单项方面拿到冠军, 保持领先地位, 仍然需要做出抉择和判断, 特别是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这里, 一方面需要领导者平和的心态、清醒的认识, 另一方面需要打破社会盲目的从众心理和急功近利的功绩观念。

(二) 大学建设趋于理性和科学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发挥“智库”的作用

C大学在战略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 C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前期的调研、论证、分析, 还是后期的规划的检查都体现了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专业化作用, 如:大量的基层访谈、中外大学排名的数据分析、年度报告的质量控制和反馈, 这些事情, 从表面上是一个研究性工作, 但实际上是一个科学谋划的过程, 与我们过去习惯性的决策程序相比, 多了科学的理性成分, 少了拍脑袋的随意成分。

(三) 大学发展涉及的因素繁多, 但是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和忠实的执行是大学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环节

大学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 由于其承载使命的崇高, 任务完成的艰巨, 她所涉及到的因素可谓方方面面, 但是, 要实现大学的发展, 没有一个具有超越现实而又符合实际的战略设计, 大学的发展就没有方向感和风向标;同时, 只有美丽而诱人的蓝图, 而没有切实、不折不扣的执行, 一切理想和蓝图, 也只能是梦幻中的奇影罢了。有一些战略学者认为,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 存在着非常不好的现象, 那就是:唱功比做功好。因此,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尤其是高等学校的健康发展需要我们社会各方面, 特别是高等学校自身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婕, 王保华.高校战略管理研究述评与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 2007, (10) :26.

[2]刘向兵, 李立国.对高校实施战略管理的思考[A].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分会秘书处.2005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现实与理想:科学发展观专辑[C].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200.

[3]许涛.问题解决型战略与世界一流大学创建[A].刘献君.中国院校研究案例[C].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206.

从英国大学管理体制看大学管理 篇3

英国大学管理体制特色聚焦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价值观的不断变化,英国大学的管理体制步步维新,改革后的英国大学管理体制使得大学的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能力得到放大,学生管理更加人性化,同时注重学生满意度的培养,对学校的评估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英国,董事会是大学的领导机构,负责大学的全面事务,董事会成员中至少有一半的校外人员,董事会主席就是从这些成员中任命的,他(她)既不是高校的雇员也不是学生。所有的校外成员都必须具备专业的技能,抑或在工商业界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其中,至少有一名成员是教育专家。

“两会”制的领导管理体制,重视各类人员的参与 英国大学普遍实行董事会和学术委员会的所谓“两会式”管理体制。董事会是大学的领导机构,负责大学的全面事务,董事会成员中至少有一半的校外人员,董事会主席就是从这些成员中任命的,他(她)既不是高校的雇员,也不是学生。所有的校外成员都必须具备专业的技能,抑或在工商业界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其中,至少有一名成员是教育专家。一般来说,董事会是大学各项事务的最高决策者,拥有诸如学校的长期发展规划、资金的引入和利用、特色的形成、人事升迁等各类重要事项的决策权。校长由董事会选拔并对董事会负有责任。而学术委员会主管的是学术性事务,有关各类教学科研方面的问题,都需要由学术委员会进行决策评定。学术委员会由二级学院院长、资深教授、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在保证学术水平的同时,注重学术管理的相对独立性。

英国大学非常重视发挥教职工的作用,各类教职工都能参与到学校管理的决策过程中。又由于大学生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英国大学充分肯定学生的决策者身份,推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尤其是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方面的事务和各类决策。

注重学术自由,推行大学自治 在英国,高等教育非常推崇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这是一直以来得以传承和延续的办学理念。例如,大学在学位授予、课程设置、学科专业管理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自主权。1992年,大学里双轨制的结束、国家学位委员会的取消,使得即便刚刚升格的新大学也可以自主授予学位。对于从政府得到的资金,交付后全权由大学使用,政府不加以干预,只是有一个评估机制,准确地分析资金使用效益,政府根据所得出的结论,做出相关的调整和修正,保证大学的顺利运行。

在英国,大学的真谛就是创造知识、传授知识,进而培养人才并且服务于社会。英国大学非常提倡教职工的流动,采取全员聘任的方式,积极招聘优秀人才,注重教学效果和质量,保持学术创新。另外特别提供研究经费,支持各类学术活动,塑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供公共平台,促进交流和沟通。这为拓展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科知识交融、激发创新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倡导“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 受文化背景和民族特性的影响,英国的大学管理非常重视平等和多样性。大学成立了各色各样的机构,保障学生受到同等的待遇,免受歧视,促进公平。

对于教师的管理,在注重教学质量考核的同时,注重人的培养,给予各类福利待遇。一旦教师未达到教学目标,在执行相关条例时,还力图帮助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制定出完善的措施或者调整教学方向,或者由资深教授提供教学建议,促使其提高,从而达到学术标准。

对于学生来说,由于采取的是学分制,学生有很大的自学空间。学生入学后没有固定的班级、专业、课程、教师,这些都是根据兴趣自选的。这使得学生的兴趣得到支持,能自主地调整和组织教学资源,还可以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同时,实施“导师制”的教学方式,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等各项资源。强调以自学为主的学习过程,力图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方面,非常注重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老师要善于提问题,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言,培养学术理念,从而培养学生表达、沟通、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其实践能力。

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责权明确 在英国的大学管理中,政府与学校的责权明确,分工细致。政府对学校的考核指标非常具体而且非常量化,有利于各大学办出特色和进行有序的良性竞争,保证了大学教育追求教学质量,重视人才培养,进行资源开发与创新。

高校校长作为独立的行政法人机构的法人代表,在学校董事会及校务委员会的领导下,完全承担了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责任。大学的高层管理者对大学的发展模式作出合理定位,决定学校管理的架构体系、建设体系以及长期发展战略,提出一个合理的、谨慎的发展规划,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英国大学管理体制对我国大学管理的启示

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学校的关系 明确各高校的战略定位,准确把握政府与高校的关系,这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要按照高等教育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扫除不利于高校健康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在专业设置、学位授予方面给予大学较大的自主权,制定科学的拨款、贷款标准,引入先进的考核评估机制,充分激发高校活力。从这方面看,准确把握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应该在专业设置、学位授予方面给予大学较大的自主权,科学地建立拨款、贷款标准,引入先进的考核评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加强各高校之间的公平竞争。

落实“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是要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结构,通过加强学术交流与沟通,建造学术研究平台,加强经费投入,充分调动和保护教师参与学校各级各项学术事务管理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学术和管理创新的制度环境;二是在课程、专业选择、老师选择方面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有充足的自由度,在自由与约束中积极发展,提高其思考、创新能力。同时要提倡多样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此外,从招生、培养、就业等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提升其能力,解决其面对的现实问题,注重人文性、科学性,真正培养出能服务于社会的高标准人才。

协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 在我国的大学管理体系中,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总是交织在一起,普遍存在两者失衡的问题。行政权力管辖范围太广,权力膨胀,对学术有较多的干预,显然不利于大学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大学管理中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学术权力主要负责学术事务的管理和决策,管理学术活动,充分发挥学术的相对独立性。行政权力则主要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经费的使用效益等各项行政管理工作。应加强学术委员会和教职工、学生团体在高校长期发展中的作用,博采众长,及时采纳相关意见,力图构建一个学术自由、管理自治的高等教育治理模式。

南开大学行政管理考研经验 篇4

今年我考上了南开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为了可以帮到更多考研的同学们,我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考研经验。

行政管理的专业课是行政管理学和政策原理与政策分析。行政管理学的参考书是沈亚平编著的《行政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夏书章主编的《行政管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以及张永桃主编《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政策原理与政策分析的参考书也是三本,白钢、史卫民主编的《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9年卷)(2010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王骚编著的《公共政策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还有陈振明主编的《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考研复习的看书应该注意主次顺序。我个人的建议是:第一遍要精读,不能跳过任何一个字;第二遍看时重点,把明显没意义的话可以略过;第三遍看书是梳理,把整本书的思路顺下来,把所有知识点穿起来,能够做到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对于考研来说,看三遍当然是不够的,所以书本一定要读透,把整本书放在心中,烂熟于心,把整本书从厚读到薄,再从薄读到厚,做到可厚可薄,收放自如。

比如行政管理学,主要侧重于沈亚平老师的书,夏书章老师的书也要好好看,其次是张永桃老师的书。政策原理和政策分析,则要以王骚老师的书为主,重难点需要反复地用心看,与生活不十分联系紧密的,像禁毒等知识点可以稍微带过。

南开大学的行政管理学考研试题,重在对考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察,出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以课本知识为主,所以把书好好看看就应该能拿一个不错的分数;但是政策原理与政策分析这门课,即使把书看了也离拿高分较远,因为它考的很多真题都不单纯是书本上的内容。这也是南开大学行政管理的考研难点所在。

政策原理与政策分析的内容本来就很深奥,在这方面南开大学出的题也非常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在考研中,需要考生在自己对这一块知识的理解之上加上阐释和挥发。从近几年的考研真题来看,行政管理学也有这方面的发展趋势,课本以外的知识考查地越来越多,单纯是背诵已经不能应对考研考试的难度。大家在考研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要有所体会和思考。

对于考研复习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真题的理解和分析。真题能够体现出在书本上没有的信息,透露老师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多搜集一些即可了解更多的信息,复习的底气才会越足,通过研究真题,可以大致归纳出南开大学几年来常考的考点。我去年就天津考研网出的一套考研复习资料,叫红宝书,我个人觉得有真题的影子,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还有就是,无论是考研复习还是在考研中,一定要保持自信的心态,但这种自信应源于自身掌握了很多知识的前提下,而不是盲目自信。如果别人复习了很多遍,而自己第一遍都没看完,如果这时候还自信,那么失败的将是你,自信是需要资本的,要有自知之明,努力提高自己的自信资本。

南开大学企业管理专业专业课 篇5

南开大学企业管理专业专业课初试复习建议:

1、首先大家要明确专业课从什么时候开始复习最合适,南开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和研招办的指导老师建议从5月前后要进行专业课基础知识的复习。将南开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的教材大致复习一遍,对专业课的总体知识框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全年的复习规划

2、南开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课信息和资料是非常重要,最重要的专业课资料是南开大学研究生院网站指定的参考书、参考教材、历年考研真题;其次是权威导师的笔记和讲义,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准确把握复习重点,理清复习思路,考生往往这方面的准备差距很大,是影响专业课分数高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把握考研专业课信息的公布,每年八月份研究生院的网站上会公布最新的考研参考书,考试科目,考研大纲、指定教材、导师信息等招生信息;不要乱用辅导资料,资料的真伪一定要学会辨别。笔记讲义一定要是导师的,才会有帮助,南开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的考研科目都是本专业的核心基础课,我们收集的笔记和讲义也都南开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最权威的导师的笔记和讲义。大家在购买笔记的时候一定要确认下是否手写的,手写笔记比较真实,而打印版的笔记多为在网上下载的,作为某些资料贩子骗取黑心钱的手段,每年在论坛上发帖子、淘宝上开店铺的小商贩都会在网上下载一些笔记、讲义习题进行出售,他们共同的特征就是笔记是打印版,购买前大家要仔细的问清楚。易考网的创办完全是出于团队成员深厚的考研情结。易考网起誓坚决抵制假资料及过时的资料对考研学子的误导。

南开大学战略管理 篇6

广大考生请注意: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6年研究生招生简章已经公布,勤思考研辅导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为大家搜集整理2016考研的复习资料及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大家有关于考研的问题也可登录勤思考研官网咨询相关专业的老师!

作为全国MBA教育最早的九所试点校院校之一和协调组组长校,南开大学在MBA教育管理与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堪称中国MBA教育的先行者、创新者和引领者。

南 开大学MBA项目依托南开大学强大的师资队伍、扎实的前沿研究、丰厚的人文底蕴,以探索、发展和完善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先进教学模式为方向,围绕“科研与教 学良性互动、科学分析和实践导向并重、学员参与并自主管理、创新与国际化”等构建培养特色,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和全球视野的“LEADER”型商 界管理精英。

2013年,全面实施了AACSB、AMBA国际认证标准的“升级 版”MBA,推行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突破口的MBA教学改革,在“招生—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学过程—论文指导—职业辅导—职业生涯发展”的全过程中贯彻实践 教学的理念。本着整合性、国际化原则,创立了“多层次、整合性课程体系”,实施了包括“定制化培养”、“双师教学”、“管理模拟实战”、“企业家大讲 堂”、“海外移动课堂”、“学员终身学习的平台”等突破传统的教学新模式。通过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案、灵活而有吸引力的授课模式和务实深入的国际合作项目,让 学员能够深入了解国内外企业管理中的实际案例和操作经验,强化实践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和拓宽国际视野。

自 1999年南开大学MBA中心成立以来,历年MBA报名人数累计达29,000余人,迄今累计毕业MBA学员6,081人。毕业生遍布海内外,他们大多活 跃在各行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上,为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取得了社会各界认可的突出业绩,形成了资源强大的校友网络平台。

一、报名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2013年9月1日前获得毕业证书);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 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2011年9月1日前获得毕业证书);

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2014年9月1日 前获得学位证书)。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二、招生政策

分为两个项目:MBA项目(在职)和国际MBA项目(全日制)。各自的招生政策具体如下:

(一)MBA项目(在职)

1.MBA项目(在职)的申请和面试

(1)申请人在开始申请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名条件(见上述“

一、报名条件”),不符合报名条件的申请不予受理。

(2)所有MBA项目(在职)的申请人都要参加南开大学组织的提前面试。

(3)申请及面试流程:申请人在南开大学MBA中心网站()的“MBA考生综合服务管理系统”注册申请成功后,在线填写和提 交申请材料,南开大学MBA中心将组织评审专家匿名评审申请材料,择优给予申请人面试资格。获得面试资格的申请人,按照规定时间提交书面申请材料后,参加 南开大学MBA中心组织的面试,面试后,获得A条件录取资格或B条件录取资格的申请人参加全国MBA联考。

(4)申请人同一只能参加一次MBA项目(在职)的申请和面试;同一不允许重复申请、重复面试,但不影响次的申请和面试。

(5)已获得面试资格的申请人,满足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不定期特别面试(注:不定期特别面试采用面谈、视频电话约谈等形式;考试时间为提交推荐信时或双方商定时间举行。)。获得不定期特别面试资格的申请人直接取得A条件录取资格。具体条件如下:

a。提交中国500强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亲笔推荐信的申请人具备申请不定期特别面试条件;

注:中国500强企业名单以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13年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为准。

b.提交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区CEO及以上级别的亲笔推荐信的申请人具备申请不定期特别面试条件;

注: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以?财富?杂志发布的2014年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为准。

c。自主创业的申请人提交过去连续三年企业营业额达到人民币2000万元以上的业绩证明。

注:提交的业绩证明材料至少包括但不限于:营业执照、出资证明、过去连续三年的年检报告书和审计报告。

2.MBA项目(在职)的考试和录取

(1)获得A条件录取资格的申请人参加2015年12月份在南开大学考点举行的全国MBA联考,且联考成绩达到国家A类分数线,并提交南开大学要求的政治论文,经审查合格后,由招生委员会审核通过后,获得拟录取资格。

(2)获得B条件录取资格的申请人参加2015年12月份在南开大学考点举行的全国MBA联考,且联考成绩达到南开大学自主制定的分数线,提交南开大学要求的政治论文,经审查合格后,由招生委员会审核通过后,获得拟录取资格。

(二)国际MBA项目(全日制)

1.国际MBA项目(全日制)的申请和面试

(1)申请人在开始申请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名条件(见上述“

一、报名条件”),不符合报名条件的申请不予受理。

(2)申请及面试流程:国际MBA项目(全日制)采用不定期面试形式。申请人在南开大学MBA中心网站()的“MBA考生综 合服务管理系统”注册申请成功后,在线填写和提交中英文申请材料,南开大学MBA中心将组织评审专家匿名评审申请材料,并在15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评审 结果。获得面试资格的申请人,按照要求携带中英文书面申请材料在规定时间到南开大学MBA中心参加国际MBA项目(全日制)面试,面试后,获得有条件录取 资格的申请人参加全国MBA联考。

(3)申请人须取得大学英语(精品课)四级及格成绩并在“MBA考生综合服务管理系统”中上传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图片,并需提交正本核查。没有取得大学英语四级及格成绩的申请人原则上不能申请国际MBA(全日制)面试。

注:对于未参加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申请人,需提供证明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的相关英语考试证书。比如:托福(课程)成绩、雅思(课程)成绩、专业英语四级(或八级)、GRE(课程)成绩、GMAT成绩等,提交后,由MBA中心审核是否具备进入面试的资格。

(4)申请国际MBA项目(全日制)不影响对MBA项目(在职)的申请。申请人可以分别申请并参加国际MBA项目(全日制)和MBA项目(在职)的面试。

(5)国际MBA项目(全日制)在线提交申请材料截止时间为2015年11月16日上午10:00前。

2.国际MBA项目(全日制)的考试和录取

(1)获得国际MBA项目(全日制)有条件录取资格的申请人参加2015年12月份在南开大学考点举行的全国MBA联考。

(2)取得有条件录取资格的国际MBA项目(全日制)的申请人当年联考成绩达到国家A类分数线,并提交南开大学要求的政治论文,经审查合格后,由招生委员会审核通过后,获得拟录取资格。

三、全国MBA联考

1.全国MBA联考科目与形式:英语二,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全国统一考试,笔试。

2.全国MBA联考时间与地点:2015年12月(最终以教育部公布的联考时间为准);南开大学。

四、强化训练

对于面试后已获得有条件录取资格,且确认报考南开大学MBA的考生,南开大学MBA中心将在全国MBA联考报名现场确认结束后,安排免费强化课程及其他相关活动,为考生顺利通过联考给予帮助。具体课程及活动时间安排请留意南开大学MBA中心后续发布的通知。

五、研究方向

1.组织与战略管理 2.财务金融 3.营销管理 4.人力资源管理

5.创新与创业管理 6.公司治理 7.项目管理 8.国际经营管理 9.运营管理

六、计划招生名额

总额360人(不含留学(课程)生)。其中,1.MBA项目(在职):计划招生名额330-350名,以实际录取人数为准。

2.国际MBA项目(全日制):计划招生名额30-50名(含留学生),以实际录取人数为准。

七、全国MBA联考报名

所 有南开大学MBA的申请人均需参加全国MBA联考的报名。全国MBA联考网上报名的时间一般为每年的10月10日—30日左右(届时以教育部和我校研究生 院的通知为准),具体报名和查询请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http://

联系地址:天津市南开区白堤路南开大学商学院B区601室

邮政编码:300071

南开大学战略管理 篇7

关键词:学分制,绩点分制,课程注册制,学业指导制,申诉,教师评估

密苏里州立大学的课程体系的特点是实行通识教育, 其核心内容是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以恰当的比例融合于一体。例如, 工商管理专业属于商科, 就读这一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学习专业课, 而且还要学习心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课程。密苏里州立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分为学术事务管理和学生事务管理, 分别由院系和学生事务办公室承担。学术事务包括专业设置、课程制定、学科发展、教师聘任等;学生事务类似我国高校教务处和学生辅导员的部分工作内容, 涉及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1 学分制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学习的一种计算量单位, 以取得一定数量的学分作为毕业的标准。它将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以学分的形式进行量化, 用于评估学生学习成绩和授予学位, 指导学生选课与学籍管理以及学费收取制度的重要依据。主要表现在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教师和安排学习进程。

1.1 绩点分制

密苏里州立大学采用绩点分制度 (GPA即Grade Point Average) 来衡量学生学业情况。学期绩点分是根据学生成绩、绩点和总学分数来计算的。GPA满分是4.0分, 即

GPA=[ (4.0×得A课程的学分数) + (3.0×得B课程的学分数) + (2.0×得C课程的学分数) + (1.0×得D课程的学分数) ]/总学分数。

学校规定学期绩点分不得低于1.0, 否则就会被停学一学期 (Suspension) , 但是, 学生可申诉复读, 并承诺会努力学习提高绩点分;若学生申请复读成功, 且复读一年后的学期绩点分仍低于1.75, 则被停学一年 (Suspension for one year) ;学期绩点分在1.0至1.74的学生, 该学期学期表现被记为Probation, 即接下来的一个学期为试读期, 其目的在于提醒学生该学期学习成绩不佳, 试读期绩点分若在1.75以上, 则回归正常学期, 否则会被停学一学期;学期绩点分在1.99至1.75的学生, 该学期学期表现被记为Warning, 即警告;学期绩点分在2.0及以上的学生, 该学期学期表现被记为Good Standing, 即优良。[1]

1.2 学业指导制 (Advisement)

密苏里州立大学新生入校时, 学校会为学生安排指导教师 (Advisor) 。进入三年级后, 学生的指导教师换成专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制订教学计划, 安排学习进程, 指导学生注册选课。学校还规定指导教师每学期必须和学生见面交谈三次, 学生遇到问题时可自由约见指导教师。

工商管理专业一、二年级课程以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 如公共演讲、心理学、社会学、学术写作等等, 一年级每学期6门课程共18或19学分, 二年级每学期5门课程共15学分;三、四年级课程以专业核心课为主, 如保险学、金融学等等, 每学期4门课程。大多数课程为3学分, 个别课程为4学分、2学分或1学分。学生成绩在GPA 2.0及以上并且修满62学分, 可获得副学士学位;学生成绩在GPA 2.5及以上并且修满62学分, 方可修三年级专业核心课程;学生修满至少125学分, 方可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2 课程注册制

不同于密苏里州立大学官方网站, 密苏里州立大学为全校师生创建了一个课程注册系统网站, 用于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每位师生都有独立的账号、密码和电子邮箱, 可以随时查询自己所教或所学的课程、成绩单等等。教师也可通过这个网站来公布课件、布置和收发作业、打分和提交期末成绩。

每学期期末, 学生可以登录网上注册系统注册下一个学期的课程, 直到新学期开学第一个周末, 这段时间内, 学生都可以更改自己注册的课程信息, 例如:上课时间或班级。每学期第一周为试听周, 主要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授课方法和课程大纲。学校开设的课程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开放的, 学生可以根据已注册的课程表, 进入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室进行试听;如果学生对某门课程不适应, 在第二周开始前都可以Drop (放弃) 该门课程, 在课程注册系统中将其删除;如果再学期第二周开始后放弃某门课程, 课程注册系统中将保留此次注册记录, 并记录该课程成绩为“W”即Withdraw中途放弃的意思。

每学期, 从开学到期末考试前一周这段大概十五周的时间内, 如果学生感觉对某门课程学习吃力甚至不能通过期末考试、因病或出于其他原因, 可以选择放弃该门课程, 待下个学期重修。其中, 第一周至第九周为Drop Without Penalty period (无惩罚放弃课程期) , 即在这段时间放弃任何课程, 成绩记录为“W”;第十周至第十五周为Drop With Penalty period (有惩罚放弃课程期) , 在这段时间内放弃课程, 成绩记录为“W”或“F”, 这取决于学生课堂表现和小考成绩, 如果该课任课教师认为学生平时表现优良且小考成绩不错, 那么会给出“W”成绩, 反之, 就会给出“F”成绩。所以, 是否在适当的时间放弃课程, 会学生成绩有很大影响, 指导教师 (Advisor) 也会给学生提供比较专业的意见。在校期间, 学生可以重修成绩为C以下的课程, 对C及C以上成绩的课程原则上不允许重修, 经教学副院长特殊许可后, 方可重修, 这一点也显示出其教学管理的灵活性。

3 申诉和教师评估

3.1 申诉

前文提到, 如果学期绩点分低于1.0, 学生会被停学一学期同时取消注册课程资格, 这时, 学生可以向学术管理委员会 (Academic Affairs Committee) 提出复读申诉。学术管理委员会由学术管理委员会主任 (Director of Academic Affairs) 及多名委员组成。学生申诉前, 要填写好申诉材料并提交学术管理委员会审议;申诉面谈会上, 学术管理委员会成员与申诉学生逐一进行交流, 在各位委员了解该学生学习情况后, 经过讨论研究决定是否批准学生复读或有条件复读 (即对该学期学生注册课程数及总学分进行限制, 例如, 该学期只可以修3门课9学分, 目的在于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学好这三门课程, 以提高绩点分) 。被批准复读的学生, 还要按规定时间定期约谈指导教师, 以便指导老师及时了解其学业状况、为其提供适当意见。

3.2 教师评估

高等教育的评估主要是课程评估。美国大学的课程评估采用“以学生评估为主, 兼顾专家评估和同行评估”的方法, 通过评估, 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期末, 学校制作评估调查表, 内容包括对课程内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学生的满意程度及改进建议。学院将课程评估调查表直接发给任课教师, 再由任课教师发给学生进行评估, 学生填好评估调查表后, 不再经过任课教师之手直接交回学院。之后, 由学院院长办公室专人收集学生上交的评估调查表、汇总分析、编写学期评估报告, 包括学生的评估分, 教师的相对教学水平, 课程及授课改进建议。[2]在任课教师网上提交学生期末成绩之后, 学院才会将教师评估分数告知每位教师, 教师还要写期末工作总结, 其中包括自我评价和对评估结果的感想。学院对学生评估差的教师限期采取改进措施, 否则将不再续聘, 或暂时取消其上课资格。

4 密苏里州立大学教学管理模式对我们的启示

在密苏里州立大学, 每位教职员工工作起来都十分敬业, 态度平易近人, 对学生的要求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我国大学教辅人员往往以官为本位, 热衷于管理学生, 手握特权和资源, 以支配和监控为能事;教师以完成课堂教学工作量为目的, 把教学作为谋生的手段, 不屑于与学生多打交道, 更无心与学生交朋友。所以转变教育思想与观念, 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教师起教育的主导作用, 使教学由单向的知识传授变为双向的教与学互动;开展学生对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评估, 要科学设计评估指标体系, 重视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分析, 正确评价教师课程教学质量;完善成绩管理制度和网络教学管理系统, 完善学业指导制, 构建校际间学分互认制度都是我们今后改革和努力完善的方向。

参考文献

[1]Missouri State University-West Plains Course Catalog[J].20092010:45, 52.

大学课堂管理初探 篇8

[关键词]大学 课堂管理 师生关系 课堂秩序

[作者简介]何云剑(1977- ),男,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经济学院外语学院助教,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及教育理论研究;何红华(1968- ),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及素质教育研究。(河北 石家庄 05009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0-0164-02

很多大学教育者有这样的共识: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和教学实践,还取决于有效的课堂管理。在课堂管理中会有一些共同的问题,如课堂秩序不规范、学生逃课现象突出、师生关系冷淡疏远、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等。现在将这些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试着解决,以期抛砖引玉。

一、课堂秩序不规范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1.大学课堂秩序不规范的原因。(1)大学扩招后学生素质整体大幅度下降。我们很清醒地看到,随着大学扩招的深入,高等教育已经迅速地、真实无疑地进入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时代”。毫无疑问,“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学生素质必然要逊色于“精英式”高等教育的学生素质。(2)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意识的整体滑坡。市场经济打碎了旧的道德观念和礼仪规范,但新的还没有建立起来。课堂秩序的混乱就是社会道德滑坡的一个反映。(3)新“读书无用论”的泛滥。大学扩招速度过快,毕业生增多,还有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非正常因素的干扰等,导致了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泛滥。许多学生无心学习,直接表现就是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受到冲击。(4)中小学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缩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人和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学起、从小养成。遗憾的是,现在的中小学由于升学率的压力,只顾成绩,忽视了德育和素质教育。这种影响就集中反映在大学阶段,特别是在大学的课堂上。(5)新一代大学生中一些人伦理道德、做人规范的缺失。新一代大学生中很多人从小娇生惯养、放纵自由,一些人更是贪图享受、不思进取,不懂得、更不关心做人的基本规矩。在大学课堂上就反映为不懂规矩、不守纪律、不讲礼貌。

2.对策。(1)国家、社会以及各界人士应该积极树立起新的道德观念和礼仪规范来引导人、鼓舞人。(2)要树立老师的威信,整顿纪律,恢复大学课堂应有的秩序、氛围和尊严。教师要敢管,要认真管,还要针对个别人具体管。(3)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从“他律”向“自律”过渡。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必须立足于现实,帮助学生树立起远大理想,帮助学生认识到好好学与学习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在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自觉意识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接受“他律”。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逐渐养成习惯,形成“自律”。(4)以新的角度来阐释和捍卫“读书有用论”,驳斥新“读书无用论”。对于在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就业压力条件下产生的新“读书无用论”,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习是痛苦而长期的过程,但学习又是一个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核心竞争力。

二、学生逃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学生逃课现象是大学课堂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它主要表现“显性逃课”与“隐性逃课”。“显性逃课”是指学生无正当理由而不去上课;“隐性逃课”是指学生按时来上课,似乎在认真听课,但实际上人在课堂而心不在。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1.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种种诱惑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许多不正确的认识,使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发生扭曲。有些学生会认为学习上课是无足轻重的事。这正是学生逃课现象的最深刻的思想根源。

2.新人际关系与生活方式的确立与影响。学生进入大学后,新的人际关系开始形成,生活方式也由中学阶段在学习方面由老师“严格监管”和在生活方面由家长“一切包办”的方式转变为在学习方面由老师“引导与启发”和在生活方面由学生“自主与自立”的方式。因此,学生与他人交往时,很容易茫然或无助,也容易产生随波逐流或自我封闭的倾向。这些就会表现为:在遇有困难或诱惑时,逃避上课、逃避学习。

3.学校考核制度的宽松和监管力度的缺乏。学校考核制度相对宽松,对于一般课程而言,一些学生只需要“临时抱佛脚”就可以通过考试;而且有的教师为了保证考试通过率,考前给圈重点、划范围,考题出得越来越容易。这样就给学生这样的印象:平时上课不重要,只要考前临时突击就可以通过考试。所以,学生对平时上课的出勤并不在意。即使有严重的逃课现象,学校的监管力度总是不够,逃课的学生也不总会受到惩戒。

4.学校以及周围的诱惑太多,大学课堂吸引力不足。高校周围的录像厅、网吧、游戏厅和一些娱乐场所等都给大学生极大的诱惑,再加之黑心老板的黑心经营更给大学生逃课创造了不良的社会氛围。相比之下,大学课堂吸引力则显不足:教学内容老一套,信息量不足;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教材陈旧过时,很难教给学生当前最新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逃课现象必然是屡禁不止。

5.学生的自傲心理。有些学生认为自学收获大。这些学生一般通过“隐性逃课”的方式去学自己认为重要或当前紧迫的课程,上课时人在课堂也若有所思、若有所学,但在下面所学、所想却与本堂课内容相去甚远,所以整节课几乎没有什么教学效果。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学生逃课问题:第一,学校应开展经常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以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加深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判断能力。第二,在考试制度上,应该尝试着对学生进行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在监管制度上,可以进行有区别、有针对地检查和督促。第三,学校应该加强课程建设与师资建设,使适应新时代的课程走进课堂,使德才兼备的老师发挥自己的才干;同时,还应注意现有教师科研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第四,加强对学校周围娱乐场所的监管,使其负面降到最低;同时,要教育学生养成积极向上、自律自立的生活习惯和态度。第五,课堂教学中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以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比如,抽学生上台答题,有意留出“漏洞”,让学生置疑,共同发现“问题”后再进行纠正等方法调动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三、师生关系冷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前,在大学课堂上,师生关系出现冷淡疏远的迹象,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师生关系冷淡疏远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功利主义环境对教师的影响。教师既要搞科学研究,写论文,出著作,又要承担较重的教学任务,教师对教学就会出现精力投入不足的情况,课下备课不充分,课上精力不能完全集中。教师的投入不足必定会影响学生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产生消极的师生互动。

2.教师对学生的偏见。教师对学生的偏见主要表现为对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不同学习成绩、不同学习态度、不同行为表现的学生所表现出的偏见。比如,对学生的失范行为,如怪异发式、刺青等另类行为和触犯班级纪律的行为,有的教师就会显露出个人偏见,这也会使师生关系变得冷淡疏远。

3.师生沟通不畅和信息不对称。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对学生缺乏足够的认识研究,对学生缺乏必要的了解,师生情感沟通也不够。而沟通不畅就会造成了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互不了解,互相抱有成见,这必然造成师生关系冷淡疏远。

4.学生的不良情绪。大学生是已经进入青年期的学生,由于生理成熟、心理成熟和社会成熟的不同步性,使学生在情绪发展上会表现出一系列的特点:易激动、不稳定、具有心境化趋势等,这使他们容易因各种矛盾或冲突而产生不良情绪。学生将这种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上,就会严重破坏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师生关系冷淡疏远。

对于学生师生关系冷淡疏远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第一,要尊重、平等对待学生。大学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同时要学会接受学生,特别是接受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要避免歧视与偏见,教师尤其要改善对后进生的态度,对学生要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表扬和鼓励,多一点温暖和体贴,使学生学会求知和学会做人。第二,重视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在教学中,大学教师要善于运用言语和非言语信号,与学生进行教学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与提问,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并相互交流。第三,要善于对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对学生的不良情绪早发现、早预防、早疏导,避免学生的不良情绪造成更大的破坏。同时,发展融洽的师学关系,及时弥补因学生的不良情绪而造成的裂痕,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爱其学”,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堂气氛沉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的主要表现为:学生上课消极被动,沉闷冷漠,不积极思考,不愿开口说话,总保持沉默;也不愿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参与课堂活动。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现象的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思想散漫。二是在课堂上,学生常发现自己的想法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欣赏与赞同,有时还会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这种对自己课堂表现的否定性评价逐渐积累就会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三是中国学生从小被告知“枪打出头鸟”、多说话就会多做错事,造成了学生胆怯、焦虑、怕丢面子的心理。四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不好。有的照本宣科,不能综合运用事例分析、研讨、多媒体等方式和手段授课;有的不能理论联系实际,缺少实用性,没有说服力;有的整堂课都是面对计算机屏幕读课件,讲课死板,对知识点的分析不深。

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第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人生观教育,使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第二,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创新,要善于营造自由、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为学生个性及创造性思维的充分展示提供积极的学习氛围。第三,为了促进学生的进步,教师应注意鼓励、表扬、发现学生的长处,努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用目光交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克服焦虑、胆怯、怕丢面子的心理。第四,教师要讲师德、讲奉献,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尝试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授课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1]吉彦波.高校考试腐败面面观[J].兵工高教研究,2002(4).

[2]王益民.大学生逃课现象的成因与对策[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1(3).

[3]吴晓玲.对我国教学转型期课堂秩序变化的一些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2(11).

[4]李如海.高等教育观与质量观论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1).

[5]陈益林.论教师偏见[J].美中教育评论,2006(2).

[6]张应强.高等教育质量观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J].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1(12).

[7]刘克兰.现代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8]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9]吴晓玲.对我国教学转型期课堂秩序变化的一些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2(11).

上一篇:童眼看国庆初中700字作文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