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工作总结(畜牧兽医)

2024-07-12

2002年工作总结(畜牧兽医)(精选6篇)

2002年工作总结(畜牧兽医) 篇1

我局在省委、省政府和农业厅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大思路、大调整、大发展的要求,坚持“稳定猪禽生产,加快草食畜禽的发展速度,突出发展奶类和水禽生产,优化品质结构,强化动物疫病防治,确保畜产品安全,努力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的工作思路,圆满完成了2002年各项工作任务,全省畜牧业经济呈现全面增长的良好态势。

一、关于2002年全省畜牧业经济发展情况

2002年我省各地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来抓,拓思路、出措施,畜牧业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年初制订的目标。据省统计局统计,2002年全省生猪出栏2894万头,同比(更多文章请访问,参考资料网www.ckzl.net)增长3.2 %;牛出栏105万头,同比增长1%;羊出栏283万只,同比增长26.6 %;禽出笼33525万只,同比增长6.6%;禽蛋产量112万吨,同比增长3.6%;奶类产量10.1万吨,同比增长14.4%;全省畜牧业产值可达到220.7亿元(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4.6%。综合分析全年的畜牧业发展形势,今年我省畜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三大特点。

(一)结构调整成为提升质量增加市场份额的主措施

按照“生猪调优、牛羊调大、奶牛调多”的调整思路,今年调整的重点放在三个方面。

一是着力提高优质三元猪的比重。全省全年可出栏优质三元猪1600多万头,比去年同期增加170万头,增长11.0%;占出栏生猪总量的比重由上年的52%提高到55%。

二是着力提高牛羊生产的比重。今年,全省各地大树“草当粮种,牛羊当猪养”的新观念,抓住退耕还林还草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掀起种草养畜的新热潮,种草养畜成为结构调整的新亮点。全省统计今年种草保留面积14.6万公顷,草场围栏1.1万公顷,建立牧草种子田8736公顷。

三是奶业生产突破性增长。近几年,在消费市场拉动,武汉友芝友、光明、扬子江、香满楼,及宜昌均瑶、安琪等乳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武汉、宜昌两市乳业生产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带动了全省鲜奶产量突破性增长,2000年增幅达到49.9%,2001年增幅达到48.5%,2002年增幅达到25.0%。

(二)规模养殖和产业化经营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趋势

今年以来,我省畜禽养殖向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的态势非常明显。今年9月,我局应省农村调查队产量处的要求,对33个国家农村抽样调查县市的生猪规模生产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年出栏1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养猪大户)由去年的2220户增至今年的2381户,增长7.3%,其中万头以上的由上年的14户增至今年的24户。同时,专业化、区域化、产业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公司制畜牧业、基地型畜牧业蓬勃发展。

(三)创新高效养殖模式成为科技增收的主途径

近几年,我省各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积极探索了一批高效种养模式,主要的有: “粮 猪―沼―菜(果)”、“猪―沼―鱼”、鸭鱼立体混养、三园种草养鸡等模式。其中,全省推广应用面较大是宜都市的“1261”种草养畜模式(1个农户种10亩草、养20只母羊、年出栏60只肉羊、收入1万元),公安县的“1321”优质三元猪饲养模式(1个农户养1头二元杂交母猪、种3亩饲料地、出栏20头优质三元猪、收入1万元)。目前,全省采用高效模式养殖的农户约5万多户。其中,公安县兴办“1321”示范村80多个、示范户1.2万户,出栏优质三元杂交猪28.8万头。采用“1321”模式养猪,每增重1公斤只需3.3元成本,按当前市场价格5.6元/公斤,养一头100公斤的肉猪可获纯利230元。宜昌市政府2002年拿出183万元专款用于“1261”种草养羊户的贷款贴息,新增种草养羊户3000个,带动了养羊生产的发展。宜都市发展“1261”养羊示范村20个、示范户1280户,年出栏肉羊7万多只。农民养一只波本杂交肉羊可获纯利150元左右。

二、关于2002年全局的工作情况

刚刚过去的2002年,全局干部职工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团结拼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一手抓业务工作,一手抓文明创建。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具体来讲,主要完成了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信息调研,完成了参谋宣传协调工作任务。

围绕畜牧业发展的热点、难点、焦点,组织开展了4次综合性的调研活动,完成了定点调查统计工作任务,及时正确地把握了畜禽生产发展趋势和市场走势,掌握了畜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动态,了解了畜牧业企业和基层站的运行情况,做到了月月有情况,季度有报告,撰写了调研报告、会议材料、汇报提纲、形势分析和起草文件共50多份,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针对上半年长期低温阴雨,农业、畜牧业遭灾,加上猪价持续走低,畜牧业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我局提出了“防疫减损增收,发展良种增收,扩繁增养增收,降低成本增收”的五条措施,保障了今年畜牧业增收目标的实现。

在信息工作中,坚持了信息体系建设两手抓:一手抓《湖北省畜牧业信息工作考核制度》的执行,分别通报了今年以来市州畜牧业信息工作考核情况,促进了市州畜牧业信息工作的平衡开展。一手抓畜牧系统信息计算机和传真机网络的建设,促进畜牧业信息传输手段的提高。全省畜牧系统已开通电子邮件地址60个,已建专业网站(页)20余个,有近40%的畜牧兽医信息是通过电子邮件传递。

畜牧业宣传工作,完成了5个会议精神的宣传和开展了2次技术推广宣传活动。收集声像资料30盒,照片 3640幅,制作了项目申报科技参展光盘5个。组织相关专家、学者编撰了《前进中的湖北畜牧业》一书。共完成新闻报道60多篇次,在社会上形成了强烈的新闻效应,向社会广泛宣传了畜牧业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知识,提高了畜牧行业的知名度和地位。

(二)抓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全面完成了动物免疫、疫病和药残监测、兽药检验管理任务。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通知》(国发〔2001〕14号文件)提出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部署,在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的同时,加强了畜产品安全管理和监控,推进了畜产品安全监测体系的建设。我省执行动物免疫标识和基层畜牧兽医站体制改革工作均受到农业部和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的充分肯定,动物防疫目标考核被农业部评为先进单位并授予奖牌。一是制订完善配套法规。先后制订了《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管理办法》(以省长令颁布实施)、《湖北省实施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细则》(以农业厅文件下发执行)。起草了《湖北省畜禽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监督管理办法》,并报省法制办纳入明年立法计划。二是实行了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全省全年累计佩带动物免疫标识2259万头份,发放免疫证2300万张,发放耳标钳14050把,免疫耳标使用率达到80%左右;76个县(市、区)实行了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占县(市、区)总数的96%。为促进我省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工作有机统一、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奠定了基础。三是重点抓了牲畜五号病、禽流感、奶牛布病结核病的防治。制定并以省政府文件下发了《湖北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应急预案》和《关于加强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突出重点,打了防五两大战役,即春秋两季强制免疫战役和高温季节消毒灭源战役,全面完成了全国防总下达的任务。全年免疫密度猪92%、牛98%、羊90%,消毒总面积达15000多万平方米,确保了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加强了对禽流感的防制和扑灭,组织H5型禽流感疫苗560万羽,进行紧急免疫注射,扑灭控制了5起禽流感疫情,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把损失降低到了最低程度。全省共查治奶牛结核病2万多头次,取得了较好效果。四是全面完成了春秋两季动物常规免疫任务。免疫注射猪瘟疫苗3767万头份、鸡新城疫苗5.4万羽,免疫密度均达到97%。五是加强了防疫督办工作。全年组织了三次大范围的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工作的督办,并编发了动物防疫专报4期分别在第3期和第4期上作了重要指示,有力地推动了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工作。六是积极争取调整动物防疫收费标准。与省物价局、财政厅等部门多方协商,省物价局向省政府呈报了关于调整动物防疫收费标准的意见。周坚卫、高瑞科、贾天增、刘友凡、蒋超良等5位副省长在上面作了批示,同意按省物价局的意见办理。七是加强了湖北省动物疫病诊断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取得了“省级计量认证合格单位”的资格。初步建成了以湖北省动物疫病诊断中心为龙头、以遍布全省的11个动物疫情测报站为辐射点的疫情测报和疫病诊断网络体系,增强了对各种动物疫病的快速反应能力。省级中心面向社会、面向基层,化验诊断检品209批,共计3.4万份,涉及十多个病种。八是全力抓好耕牛血吸虫病查治、坚持人畜查治同步。全省普查耕牛24万多头。查出病牛9435头,治疗及扩大化疗10万头。同时开展了血防科技攻关,研制出6%兽用吡喹酮注射剂,通过了省科技成果鉴定。九是强化检疫、强化监督。全省产地、屠宰、运输、市场四个环节共检疫活畜禽1.81亿头(只),检出病畜禽33万头(只),检出率为0.18%。检疫畜禽产品854万吨,检出病害肉2.3吨,检出率为0.26%。检出的病害肉及其产品均作了无害化处理。保证了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十是加强兽药和兽医医政管理,严厉打击生产和使用假冒伪劣兽药、违禁兽药的违法行为。全省查处、捣毁制假窝点5个,撤销了20家生产企业的27个产品文号,销毁禁用兽药原料和制剂共16个品种,对不符合经营条件的71个单位和个人依法吊销“兽药经营许可证”,组织了3次联合打假行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积极引导兽药生产企业进行GMP改造,不断提高兽药生产质量。开展了动物诊疗证、从业许可证和动物检疫员证的换证工作。十一是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全面完成了兽药、饲料、药残检测任务。在加强湖北省兽药监察所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经省编委批准,成立了湖北省畜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全年检测检品4853批,比上年增加了2.3倍,出色完成国家下达的检测任务。其中药物残留监测对全省17个市、州的屠宰场、冷库、集贸市场及养殖场的鸡肉、蛋、牛奶、猪肝、鸡肝进行了抽样,共抽样品1138批,分别对盐酸克伦特罗、氯霉素、呋喃唑酮等9类药物进行检测。饲料监测对全省17个市、州的184家饲料生产企业,224家饲料经营企业,145家养殖企业进行了抽查,共抽样品1658个,从抽样中分样、送样1318个,任务完成率为106.3%。检测结果合格1408批,总合格率为84.9%。同时重点组织落实了“瘦肉精”的专项检测,查处了2个非法使用“瘦肉精”的案子。十二是积极争取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资金。经过多方面做工作,省政府拟同意明年预算增加动物疫病监测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100万元。

(三)抓技术推广,优化了畜牧业生产质量和效益。

一是认真组织实施优质三元猪工程。从种源建设、生产技术、信息服务三方面组织新突破。在种源建设上,从国外引进原种猪100余头,开展了地方猪种的选育、种猪测定和拍卖工作。在生产技术上,推广优良种猪及其杂交组合,推广“1321”高效种养模式。在信息服务上,利用三元猪信息网发布信息千余条,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发展优质三元猪生产。二是完成了全省畜禽地方品种资源普查。修订的新版《湖北省畜禽品种志》已通过专家论证,即将付印。三是成功的举办了湖北省第二届种猪测定及拍卖会。全国20多个省市的1000多名客商参会,有11家企业送猪测定,送测种猪131头,根据送测种猪的性能综合指数和外形进行了评分排序,优选出7家企业的16头特优级种猪参加拍卖。总拍卖价62万元,最高价11万元/头。四是承担了省、部科研、丰收计划项目。承担了省科技厅下达的“十五”重点科技攻关--“优质地方猪种质资源利用”课题;农业部下达的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清平猪、通城猪保护选育;与华农、畜科所一道承担国家十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瘦肉猪规模化养殖技术。组织申报了7项科技奖和丰收奖。同时完成了《畜禽生产和畜禽产品标准汇编》一书的组稿工作。五是争取多方支持,加快了草地建设速度。走出畜牧部门内部发展的工作圈子,积极与县、乡、镇等地方政府、林业部门及企业合作,大大加快了建设速度。特别是利用国家退耕还林项目资金,完成林草间作及退耕种草面积约5万亩,提高了农户种草养羊的经济效益。六是改革技术服务方式,拓宽种草养畜技术推广面。采取走出去到现场结合实际设计指导的办法,为企业和农民提供种草养畜技术方案五十余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七是推广山羊人工授精技术,提高良种羊的覆盖率。全省良种羊覆盖面达到了25%,农户饲养杂交羊只平可增加收入100元以上。八是加强了畜牧立法、执法工作。完成了国家《畜牧法》和《草原法》的修改。其中《草原法》国家已颁布,我们提出的修改意见大部分被采纳,把南方草场建设和管理纳入到了《草原法》的协调管理范围。同时,认真执行国务院《种畜禽管理条例》及湖北省的实施办法,实行种畜禽生产许可证制度,全年发放《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1200多份,规范了种畜禽管理。九是组织实施了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的申报考试和办证工作。全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员已由去年的2645人上升到18212人,已办证13399份。为精干科技队伍,提高素质,规范管理创造了条件。十是组织参加了全国高新技术科技博览会和大别山农民科技节。制作宣传图片、产品介绍等资料3000余份,发放科技资料4000余份,并组织局内专家现场咨询,深受群众欢迎。

(四)抓体制改革,不断创新运行机制,提高畜牧部门整体素质。

2002年我省畜牧部门主要推进了两个层次的改革和创新。一是县市一级以上畜牧部门,开展以“内增实力、外塑形象”为主题的“三比三看”活动(即:一比发展,看畜牧业为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二比实力,看两个文明建设的变化大小;三比服务,看群众满意程度达到了多少)。通过开展这一活动,推进畜牧部门转变机关作风,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畜牧部门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二是全面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管理体制改革。2001年,我省石首市、天门市、安陆市开展了以“防检统一、治疗放开、强化监督、搞活经营”为主体内容的基层畜牧兽医站管理体制改革试点。2002年,围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02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发〔2002〕2号),和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畜牧水产业的决定》(鄂政发〔2001〕1号)文件精神,我省由点到面推进了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目前,在改革先行的县市,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防检队伍精干、执法监督有力、服务管理规范、诊疗市场活跃”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尽管2002年我省农村税费改革,尚未理顺畜禽防治技术承包收费标准和渠道,但在改革成功的地方,畜禽防疫工作进展顺利,保证了畜禽疫情的稳定控制。

点,实实在在服务农民,我局进一步加大了实体的建设力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省畜禽育种中心: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发展战略,抓管理、抓环境整治、抓文明创建、抓项目建设、抓综合发展、抓政治思想工作、抓应收款工作、抓牛改工作、抓作风转变,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各项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呈现形势好、人气旺、经济好转、社会发展、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的新气象。全年经营收入1442万元,与去年924万元相比增加518万元,增长56%。猪场、液氮厂、种公牛站收入639万元,支出638万元,盈余1万元,收支基本持平。

省波尔山羊种羊场: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种羊质量,扩大种羊群体,拓展销售渠道,全面完成了各项生产经济指标。波尔山羊年饲养量达到612只,经产母羊头平提供断奶活仔2.07只,初产母羊头平提供断奶活仔1.2只,双月龄断奶重头平13.6公斤,全群绝对死亡率3.92%,相对死亡率5.13%,固定资产较年初增加60万元,完成上缴利润150万元。

省原种猪场:进一步强化管理,创新营销机制,全面完成了目标管理责任状。全年销售种猪847头,销售收入246.67万元;转商品猪132头,销售收入8.2万元;两项合计共销979头,销售收入254.87万元。全年提折旧84万元,获纯利26万元,留后备种猪270头(按2000元/头计54万元),库转2003年600头。在湖北省第二届种猪拍卖会上,省原种猪场送测的大白公猪获综合指数评定第一名和专家评定第一名;送测的长白猪在专家评定中列第二名,综合指数列第三名。

省大别山良种牛羊场:采取边建设、边生产的方式,以示范、市场双赢为目的,在基地建设、种畜生产、内部管理和市场开拓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到目前为止黑山羊饲养量发展到640只,其中存栏380只,销售260只;牛存栏10头,销售10头;生产一年生黑麦草种子1500公斤,销售1200公斤,实现销售收入21万多元。

省畜牧良种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内部管理,开拓市场,依靠科技兴场,确保全场经济稳定的发展。全场预计工农业总产值3200万元,比上年3000万元增加200万元,增长6.67%;销售收入2700万元,比上年增加200万元,增长8%;预计实现利润5万元左右;职工人平收入约3100元,比上年增加100元。种猪销售情况较好,全年销售种猪5000头,实现销售收入950万元,预计利润50万元。同时新建了大白猪场、种公猪人工授精站,增加固定资产120多万元。粮、棉、油、渔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达495吨,籽棉总产18000担,鲜鱼产量600吨。

省种禽场:筹建工作进展顺利,效果很好。在项目选址上我们邀请了华农、畜科所家禽业同行及我局退休老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和论证,最后选定在孝南区杨店镇黄孝公路33公里处以南、岗上湾公路以东、王家湾公路以北的53亩土地上建场。以省家禽业协会名义征用了40.9亩,价格为6000元/亩;同时对另外的12.1亩签定了租赁合同,租赁期为50年,价格为6000/亩,省国土资源厅已授权孝南区经对征用地划了红线图,目前正在准备组织施工。

牧兴公司:自二00二年三月调整领导班子后,在经营管理上想了很多办法,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分解目标、划块经营、疏通疫苗的供应渠道,与省兽防站合作开展以提供疫病诊断服务的促销活动等等。这些措施虽然收到了一些效果,然而公司全年的业绩与预期目标仍有较大差距,目前运转十分困难。全年实现销售额682万元(含计划疫苗供应405万元)实现毛利55万元,全年费用总额为112万元,亏损57万元,若加上支付畜牧局补偿金60万元,共计亏损117万元。

(七)抓机关服务,实行了“三个确保”,保证了全局业务工作、实体建设正常运行。

一是加强了2002年省级财政预算。经过反复做工作,落实了在职及退休人员经费、专项支农支出等预算,确保了干部职工工资的按时发放,医疗费的及时报销,福利待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所提高。

二是加大了对省本级实体建设的支持服务力度。通过各种渠道筹资700多万元用于实体的发展和建设。

三是加强了后勤服务工作。按照“抓管理、搞建设、促服务”的工作思路,机关服务部的职工默默奉献,扎实工作,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质量。为全局干部职工办了许多好事、实事:建体育活动中心、维修花坛、翻新楼道墙面、整治卫生死角、栽花种草、美化环境、发放煤气、供水供电、安全行车、改造就餐环境、机关财务服务、院内治安管理等等。取得了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效果。

四是加强了机关文书、档案、文印工作。文书、档案目录进行了微机管理;完成了公文处理、印章管理、复印、油印、邮件收发等服务工作任务。

五是首次开展了定向招生工作。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完成了42名定向招生计划,既为农牧系统职工子女上大学问题排忧解难,又扩大了省畜牧局的社会影响,提升了畜牧行业的地位,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八)抓文明创建,促进我局精神文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2年局党委以文明创建活动为主线,不断创新党务和群众性政治工作方式,把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上来,把整体意识统一到发展稳定上来,把全员行动统一到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上来。

一是组织实施了精神文明建设“六个一“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在全局开展了建一个好班子、做一个好领导、当一名好党员、作一个好职工、当一个好居民、创一个好集体的“六个一”的活动”,制订了活动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成立了工作专班,与各家各户签定“精神文明从我家做起”承诺书,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5.31”讲话、“十六”精神,确保了党内组织生活的数量和质量。召开“六个一”活动经验交流会,评选文明单位和先进个人,树立先进典型,弘扬了正气,提高了活动的实效性。为职工营造了一个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和团结和谐、健康向上的精神氛围。

二是创作完成了《湖北省畜牧局精神文明建设纪实》专题片,宣传、树立了我局的良好形象。为展示我局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我局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拿出10 多万元购置了声像设备,组成以刘书记挂帅的摄制组,深入乡村、农户和养殖场,拍摄反映我省畜牧业生产亮点,产业结构调整热点,动物疫病防治难点,乡镇站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局经济实体建设成果和文明创建闪光点的录像带近50合,摄制时间长达70 多个小时。经过精心策划、剪裁、编辑、合成,完成了专题片的制作。以多媒体的形式向省直文明办的领导进行了汇报。以详实的资料、生动的画面、美妙的旋律、热情的解说,宣传了我省畜牧业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展示了我局干部职工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精神风貌。省文明办领导对我局的文明创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是组织实施了学查改教育活动,推进了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按省委部署,2002年,我局党风廉政建设主要是以改进机关作风为重点,认真开展了“学查改”教育活动。制定了局机关“学查改”教育实施方案;对多头执法、以权谋利、衙门作风、私设“小金库”等问题进行了自查自纠;进一步修改了承包管理办法,杜绝了资金回流现象;清理了财务独立单位的帐户设置与收支情况,纠正了帐户过多和财物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对三个单位领导干部离任进行了审计;组织党员干部收看了《犯罪领导干部忏悔录》。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法纪意识、责任意识、廉洁自律意识。

四是完成了党委日常事务和干部人事管理工作,按政策规定落实了干部职工待遇。征求意见稿;办理了7人次任免考察选拔、推荐手续;组织推荐了25人次参加技术职称晋升考试、评审,研究员和正高职评定工作成效明显;按政策规定,为职工调整工作级别80人次;完善了离退休活动设施,丰富了离退休老同志的文化生活。

回顾过去,成绩斐然,展望未来,任重道远。2002年是我省畜牧业经济工作取得重大成绩的一年,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这主要得益于农业部、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厅党组对畜牧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得益于各地加大了对畜牧业的领导和投入力度;得益于全省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勤奋工作;得益于广大农民朋友的辛勤劳动。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促进全省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代表局党委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必须居安思危,善于发现问题,正确对待问题,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我们认为我省畜牧业经济发展和局机关自身建设中还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我省畜牧业经济在发展中与邻近省份拉大了差距。产前的饲料工业,起步早,但发展慢;产中,我们的发展速度大大低于邻近省份;产后,畜产品加工落后。二是局内经济实力脆弱,与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极不相适应,一旦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实现“三个确保”的压力很大,全局干部职工面临生存的危机。对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加强实体建设,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三、关于2003年工作的思路

根据厅党组的总体部署,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发挥猪禽生产优势,加快发展牛羊,进一步提高畜产品品质”的思路,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力争今年出栏生猪突破3000万头,比上年增长3.65%;家禽出笼3.45亿只,比上年增长2.98%;肉牛出栏110头,比上年增长4.46%;肉羊出栏310万只,比上年增长9.54%;肉类总产量达到305万吨,比上年增长3.21%;禽蛋产量达到115万吨,比上年增长2.68%;奶类产量11万吨,比上年增长8.91%。靠畜牧业发展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元以上。围绕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们将根据全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要求,从今年开始,突出两个重点:

(一)突出抓好畜牧业优势产业带(区)建设。按照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们将在今后五年内逐步形成我省优势畜禽生产板块,即两带两区(长江流域优质三元猪产业带,宜黄沿线优质奶牛产业带,江汉平原优质禽产业区,汉江流域、清江流域、大别山地区肉羊产业区)。今年上半年,要进一步完善优质产业带(区)的规划。

1、长江流域优质三元猪产业带,包括黄陂、天门、仙桃、潜江、京山、钟祥、夷陵区、当阳、枝江、松滋、公安、监利、新洲、江夏、鄂州、浠水、通城、阳新、蕲春、黄梅等20个市、区、县。这一带在生猪生产、饲料工业和产品加工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2002年,区域内的生猪存栏712.19万头,出栏1048.36万头,分别占全省生猪总存栏和出栏量的33.2%、和36.2%。区域内有正大、天发等大型饲料企业和宜昌双汇、武汉飘飘等生猪加工龙头企业,还有湖北省原种猪场和湖北省畜牧良种场等种猪生产优势。

2、江汉平原优质禽产业区,包括江夏、黄陂、新洲、襄阳、枣阳、沙洋、孝南、安陆、云梦、应城、汉川、曾都、仙桃、天门、潜江等15个市、区、县。这一区域在家禽生产、禽产品加工方面优势明显。2002年,区域内家禽出笼16256.68万只、禽蛋产量55.22万吨,分别占全省48.49%、49.26%。区域内有枣阳大江、汉川温氏、安陆神丹等加工龙头企业,还有省种禽场及汉江鸡等良种生产优势。

3、汉江流域、清江流域、大别山地区肉羊产业区。这一区域包括丹江口、郧西、房县、老河口、襄阳、枣阳、南漳、宜城、谷城、曾都、广水、宜都、长阳、恩施、建始、巴东、麻城、罗田、蕲春、英山等20个市、区、县。这一区域在山羊生产、羊产品加工等方面优势明显。2002年,区域内山羊存栏177.53万只、出栏188.57万只,分别占全省总量的57.92%和66.62%。区域内有长阳清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郧西肉羊加工厂等加工龙头企业,还有省波尔山羊种羊场、房县努比羊种羊场等良种优势。

4、宜黄沿线优质奶牛产业带。这一区域奶类生产加工优势非常明显。区域内奶牛存栏3万头,产奶量8万吨,分别占全省总量的70%和80%以上。

(二)突出抓好畜产品加工与流通工作。今年上半年,我们将组织力量,集中精力,彻底摸清全省畜产品加工的发展现状,初步定于今年5月份召开一次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座谈会,共商畜产品加工发展大计。省局将成立专班,专门加强与加工企业的联系,确定一批重点加工企业为省局联系和扶持对象,将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确保湖北的畜产品能够占领省内外市场,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号召各级畜牧部门认真学习赤壁、郧西、长阳等县畜牧部门兴办加工实体的经验,推动各级畜牧部门积极参与畜产品加工与流通。

搞活畜产品流通,建立、完善市场信息服务网络,研究畜产品市场供求和行情变化规律,及时向生产者提供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大力发展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和协会,省局计划组建湖北省畜牧产业协会,要求各市、县也要组建相应机构,组织畜牧部门参与畜牧业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鼓励扶持他们争当产业化龙头,努力扩大湖北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在抓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要加大力度,扎扎实实抓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努力做到“六个加大六个确保”:

第一,加大动物防疫力度,确保畜产品安全

2002年,全省畜禽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牲畜五号病和禽流感仍呈散发状态,且波及范围较广,稍有疏忽就会出现疫情反弹的危险。为确保2003年不出现大问题,我们将坚持扎实打好畜禽防疫总体战,突出抓好四个到位。一是把畜禽免疫注射工作全面抓到位,促进平衡开展,提高免疫效果,确保全省畜禽免疫密度和畜禽发病死亡率达到省颁控制标准。二是把推行免疫标识制度的工作抓到位,按照农业部提出的要求,2003年底前,全省出栏和出售的牲畜耳标佩戴率要达到100%。三是把检疫工作抓到位,切实做好动物产地、运输、屠宰检疫,力争全省产地检疫率达到80%,屠宰检疫率达到100%,出证率达到100%;强化监督管理,整顿提高检疫队伍素质,依法理顺动物检疫职能,提高检疫率和检疫“五证”的使用率。四是把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抓到位,结合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全省动物疫病诊断、兽医卫生监督和兽药监察体系,提高动物疫病和畜产品安全控制能力。

第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确保畜牧业持续发展

一是要当好参谋,促使各级领导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见效快、效益高的畜禽养殖业。二是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把猪调优,把家禽调多,把牛羊调强,把奶业调大。猪、禽的发展,要在保持总量稳步增长的基础上注重提高质量和优化品种结构,通过加工增值提高畜牧业的综合效益。抓住退耕还林还草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大力发展草食型畜牧业和奶牛,努力提高牛、羊等草食型动物的比重。突破性地发展畜牧加工业,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名、特、优产品,创立具有市场影响的湖北名牌。

第三,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确保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一是大力推广畜禽良种繁育技术,重点搞好波尔山羊、奴比羊、安格斯牛、矮脚牛等良种扩繁,提高杂交改良牛羊的比重;继续开展清平猪、通城猪、麻城黑山羊、江汉鸡等地方优良品种的保护工作,逐步建立相应的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区;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依法加强种畜禽质量管理,努力提高畜产品的质量档次。二是加大以“1321”和“1261”为代表的高效畜禽生产模式的推广力度,同时不断探索、培植新的高效畜禽养殖模式,提高畜禽养殖效益。三是严格执行畜牧业生产标准,出版《无公害畜禽产品技术标准》,推广无公害畜禽饲养技术

第四,加大畜牧业服务体系改革力度,确保农民饲养畜禽增产增效

近两年来,我们认真落实省政府[2001]1号文件精神,在基层畜牧兽医站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畜牧业服务体系改革力度,不断完善改革方案,精心指导,使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改革与农村税费改革相配套、与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真正建立一支能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的畜牧业科技队伍,保证全省基层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的改革到今年底前能够全部到位。用优质的服务帮助农民降低成本,增加养畜养禽效益。

第五,加大畜牧业执法力度,确保实行依法治牧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将于今年3月份起正式实施,我们年内要制定出台与之相配套的《湖北省实施草原法办法》;争取省政府出台《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管理办法》,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力度,完成畜产品药物残留、饲料兽药检测任务,坚决依法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和使用违禁兽药的违法行为,继续开展“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专项整治行动;继续强化

第六、加大双文明建设力度,确保畜牧系统的稳定与发展

2002年工作总结(畜牧兽医) 篇2

2015年, 农业部将坚持“产”和“管”并重, 进一步加强饲料行业管理, 夯实畜产品安全基础。“产”的方面, 重点督促获证饲料生产企业全面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建立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管”的方面, 重点加强饲料质量安全风险监测, 在继续组织开展饲料质量安全监督抽查, 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的同时, 以非法使用新型添加物、饲料原料中潜在污染物为重点, 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和预警监测, 提高主动防控风险的能力。

2015年, “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将继续深入开展, 针对生猪、肉牛和肉羊产业各环节进一步强化监管措施, 针对重点地区、关键环节和重要时节, 进一步加大监督抽检力度, 针对“瘦肉精”违法线索进一步健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工作机制。通过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严防“瘦肉精”问题反弹, 努力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2015年, 农业部将进一步加强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监管。着力完成“全国生鲜乳收购站管理系统”上线运行, 实现奶站信息化管理。继续实施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 加大质量安全风险排查力度, 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测网络。深入开展生鲜乳违禁物质专项整治, 制定生鲜乳运输车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严厉打击非法收购、运输生鲜乳和各种违禁添加行为。推进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涉及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的奶站、运输车、奶牛场 (小区) 都要建档立案, 纳入重点监管。及时跟踪舆情, 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 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生鲜乳质量安全事件。

2015年, 全国兽医系统要紧紧围绕“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目标任务, 优化体制机制, 加强法治建设, 切实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2002年工作总结(畜牧兽医) 篇3

今年以来,在矿党委、矿行政和安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一系列文件、指示精神,强化安监队伍建设,狠抓内部管理,强化教育学习,在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中,不断进行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特别是今年八月份以来,加大了安全工作的管理、教育、考核力度,实行综合性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使安全工作的基础不断加强,有力地促进了全矿安全生产。安全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矿领导的帮助、基层区队的支持,回顾今年以来的安全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强化政治业务学习,提高安监人员整体素质

一是强化政治学习。为适应安监工作的需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安监人员的政治学习,每周一对全体安监员、每周日对全体管理人员统一组织学习,深刻分析我矿面临的形势和监督检查存在的问题,对全体安监人员不断加强教育和引导,使全体安监人员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来抓,在思想和行动上牢固树立“三不变”思想。即无论形势怎样变,强化监督检查的信心不变;无论体制怎样变,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不变;无论现场条件怎样变,深化监督检查的决心不变。把安全监督检查当作自己的一种责任,把“敢于碰硬、秉公执法、责任重大、心系万家”的理念充分体现在工作中、行动上,为进一步搞好监督检查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强化业务学习。坚持每周五天的业务学习制度,强化安监人员的业务学习,把集团公司有关文件和本矿的管理规定全部制定成汇编,人手一册,处内专业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并且聘请专业副总和业务科室技术人员讲课,使安监人员充分理解和掌握专业安全知识,处内每月对安监人员进行一次业务考试,奖优罚劣,连续两次不及格的予以末位淘汰,进一步增强了安监人员的压力感,调动了安监人员学习知识、学习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安监人员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

隐患必须明确整改处理意见,由现场责任人和落实人签字,一方面对隐患的整改落实了责任,另一方面也规范了安监人员检查执法行为。四是实行联责绩效检查,安监人员按着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同职不同岗不同薪的分配原则,根据工作的性质和管理难易程度设定岗薪工资,安监人员的学习、考试、检查质量、隐患整改、矿副总以上领导下d卡、停止作业、综合科的每旬动态安全评估均纳入考核范围,综合科每旬对检查室和每一名安监人员的工作业绩考核进行一次通报,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考核,以监督检查的质量、效果定收入,安监人员的收入拉开了档次(每月安监人员最高收入与最少收入相差余元),以严格的考核增强了安监人员的压力感和责任感,以经济杠杆的作用调动了安监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实行动态竞争机制。每月五个检查室开展竞赛,奖优罚劣,把业务学习、安全考试、文明执法、遵章守纪、廉政建设、隐患整改、安全生产、安全评估全部纳入竞赛考核范围,连续三个月最后一名的检查室主任自动辞职,检查室人员全部解体,检查室主任由处内安监员竞争上岗,然后人员重新组合,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增加了工作的动力,促进了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

四、强化“双基”建设,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煤矿安全管理的重点在基层,关键在基础,因为各种安全文件和制度的落实在基层,抓好现场落实是关键。为此,抓好安全工作必须在强化“双基”建设上做文章,使基层转变观念,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管理为基层区队自我管理。一是起草制定了“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基层和基础建设”的实施细则,明确了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监督区队小时值班和分班盯岗制度,对现场空岗或盯岗达不到小时的一律追究责任进行处罚,针对采

一、采四现场安全管理薄弱的实际,严格要求区长、支部书记、副区长分班盯岗,凡达不到盯岗要求的一律停止作业,保证工人三班倒,班班见领导,杜绝了现场管理上的空档。对井下区队设置安全负责人和安全班组长,对本区、本班的安全质量全面负责,实行量化考核,强化过程管理和结果考核,使安全基础工作不断加强。实行每月对中层干部、班组长、放炮员进行一次专业安全知识考试,奖优罚劣,实行每周一题,每月对各单位每周一题学习掌握情况进行一次考试,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区队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二是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采掘工作面安全评估”的管理办法,每班对采面、迎头、零星施工地点进行两次评估,每天进行三班六次动态安全评估,当班评估质量联责奖罚现场班组长;旬安全评估等级联责奖罚区队班子成员;月安全评估等级联责奖罚区队,自八月份实行安全评估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区队抓安全、抓质量的积极性,区队的安全观念和意识发生了深刻变化,由过去的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超前管理,现场提高了工程质量。三是强化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和安全隐患的整改。今年以来共排查重大事故隐患项,整改项,整改率达到了,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地点停止作业次,整改主要隐患条,抓三违人次,严重违章人次,全部进行了“”程序帮教和亲情教育,及时消除了事故隐患,使监督检查做到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突出了监督检查的主动性和前瞻性,稳定了全矿的安全生产。

二、××年工作重点

××年是全矿改革提速年,安全则是改革、发展、稳定、提速的基础,以创新安全管理体制,强化现场安全管理,保证改革提速目标的顺利完成。

一、健全监督检查制度,规范安全监督监察

一是健全管理制度。安监队伍集中管理后,必须健全完善一系列管理制度,出台相应配套管理考核办法,实行依法管理、依法监察,特别是要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在经济分配上实行以量计资、以质计资,打破工种、级别、资历界线,实行岗薪工资,易岗易薪岗变薪变。片与片之间实行月度竞赛,连续3个月最后一名的,片长免职,本片解体,以严格的制度,严格的管理,严格的考核,增强安监人员的压力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安全监督检查逐步走向正规化、规范化轨道。二是完善监督检查体制。安监员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以监督、检查、落实、服务为指导,安全管理体制上成立五片、一科、一中心,即四个以采掘工作面为主的片,一个以巷修、机电、运输、通防为主的片,一个考核科,一个安全信息中心,实行分级管理,划片承包,界定范围,明确职责,设定指标,量化分解,联责考核,杜绝体制上的弊端,管理范围的盲点,监督检查的漏洞。以制度的完善和体制的创新促进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三是建立动态竞争和末位淘汰机制。安监员实行每半年一次竞争上岗,处长首先设定片长范围及人选,经考试、考察合格者参与片长竞争,处内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竞争。原片长竞争上岗后可连任,未竞争上的片长自行下台,担任安监员,新竞争当选的片长轮流挑人,未被挑选的安监员第一次内部待岗个月,第二次未挑选上的安监员自行淘汰出局。每季对安监人员进行一次调整,每半年进行一次整顿,建立动态退出机制,对年龄偏大、身体不健康、文化水平低、业务素质差、不负责任、严重失职、工作严重失误、当班监督检查范围发生重伤及幸免事故的一律调离安监队伍,到人力资源部待岗。四是建立专兼职安全管理网络体系。井下采掘及辅助单位设置安全负责人,回采及辅助区队每区设一名安全专职副区长,掘进每个迎头设置一名安全副区长;采掘区队每头面每班设置一名安全班组长,辅助区队每班设一名安全班组长,安全副区长与安全班组长对本班的安全、质量、操作、工伤等全面负责,提高其经济待遇,量化考核,每月兑现。同时对地面生产车间、厂网点设兼职安全监察员,定期检查、定期指导、定期汇报,严格考核,健全专兼结合的安全交叉网络体系,在管理上不留空档和死角。五是建立贴近实际的监督举报体系。××年安监处长的举报意见箱除在井上设置外,在井下主要工作场所设置安监处长意见举报箱,定期开启倾听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的群众意见和监督,由安监处、工会、电视台设立“安全焦点访谈”栏目,建立每月处长接待日,对群众的举报以及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的意见、建议、设想、合理化建议进行接待和答复,以便于及时修改、完善安全管理办法,促进安全工作的开展。

二、提升监督检查理念,铸造安全监督监察铁军队伍

2002年学校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篇4

一、校园硬件建设:学校在校园建设投资近100万元(有上级投资和助学单位投资),进行校园环境细化建设十项工程:

1、修建成三个不锈钢雕塑——希望之星、扬帆、腾飞;

2、重建状元榜;

3、走廊进行整体规划——科技展板走廊;

4、校园地面重新铺建方砖地;

5、学生宿舍上下水改造;

6、购进各种花卉进行校园绿化;

7、班级进行规格化建设——布置国旗、花盆、橱窗、地图、文明用语;

8、进行学生食堂改造。

9、学生教室全部安上空调;

10、学生宿舍完全公寓化改造。通过近两年的改造建设,使我校成为花园式学校,学生家长都感叹说:每次到学校来看孩子都能看到学校有新的变化!

二、学校软件建设学校在加强硬件建设同时,不断进行软件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学生一日常规》、《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宿舍管理制度》、《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学生一日常规检查扣分细则》、《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学生评比制度》都有关于环境保护问题,以及校园绿化问题,成立学校环保领导小组。另设立专职园艺教师对学校花窖进行管理,以及校园花坛绿化管理。定期进行校园大清扫,同时结合“

6、5”世界环境日进行宣传活动。对学生定期进行环保讲座,设立监察员对环境进行监察。成立环境研究小组研究环保问题进行活动(高二年部学生研究型课题之一)。利用课堂主渠道进行环保意识宣传,教师也定期进行培训,提高环保素质。

2002年江苏政府工作报告 篇5

http:// 2010-10-25 15:12:00

一、2001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省人民在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加快发展主题,突出结构调整主线,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努力改善人民生活,较好地完成了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5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1065亿元,增长2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20.4亿元,增长2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建成和开工建设了一批水利、交通、能源、城建等重大项目。技术改造投资增长较快。消费需求逐步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2%。农业抗御了特大干旱,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多种经营稳步发展,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乡镇企业速度效益同步提高。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运行质量有所改善。建筑业发展水平提高。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私营个体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可喜亮点。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共同发展。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42.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继续向纵深拓展。积极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造,实施了一批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投资领域进一步放开。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民负担明显减轻。粮棉购销市场化改革正式启动。调整南京等6个省辖市市区行政区划,为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创造有利条件。乡镇、村合并调整取得新成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市、县、乡政府机构改革进展顺利。完成第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任务,审批、核准事项减少40%以上。开放型经济保持增长态势。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500亿美元,达513.5亿美元,增长12.5%;其中出口288.8亿美元,增长12.1%。实际利用外资73.5亿美元,增长11.5%,创历史新高;协议外资151.1亿美元,增长42.2%,连续3年列全国第一。开发区进入高成长期和产出期。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国际旅游业势头良好。成功承办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和APEC财长会议,扩大了江苏在海内外的知名度。

城乡居民生活有了新的改善。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85元,分别增长8.5%和5.3%。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基本做到按时足额发放。按照中央统一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基本做到按时足额发放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居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居住环境、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和提高。

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继续推进农业品种、技术、知识三项更新工程。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高新技术园区、沿江火炬产业带和苏北星火产业带建设步伐加快。知识产权保护、质量监督、标准化和计量工作得到强化。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素质教育全面展开。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县统一发放制度,学校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进展良好。人力资源开发和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展开,九运会上取得超八届的好成绩,成功获得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承办权。卫生事业加快发展。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耕地保持总量动态平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大,苏锡常地区地下水开采得到有效控制。社区建设取得新进展。高度重视民政、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和参事工作,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继续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了全省人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信心。围绕建设文化大省目标,全面繁荣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文化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组建了广电、报业、出版、演艺等文化产业集团。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双拥”、优抚安置、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取得新成绩。依法进行了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清理、修订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推进政府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加强统计、审计和经济监督工作。“四五”普法全面启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纠风”和专项治理力度加大,惩处了一批腐败分子。“严打”整治、“扫黄打非”和同“法轮功”的斗争取得重大战果,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明显成效,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社会保持稳定。

各位代表,去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省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江苏部队指战员、公安干警,向国家机关驻江苏各单位,向热心支持江苏现代化建设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去年的政府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统筹安排经济工作和各项工作。一是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进一步形成聚精会神求发展的浓厚氛围,同时把方方面面的工作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统一起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全力夺取“十五”良好开局。二是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千方百计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针对国际经济的严峻形势,加快外贸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使开放型经济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保持较快增长。三是紧紧围绕结构调整主线,努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实行更加有效的分类指导,推动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互动并进。四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进行其他配套改革,为加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五是高度重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加强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工作,继续把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摆到突出位置,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六是加强对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情况的督促检查,着力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问题,以抓落实的实际行动,促进各级政府工作作风的转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诸多矛盾和困难,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相对脆弱。突出的问题是:农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快,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农村消费市场不旺;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外贸出口形势趋于严峻,拓展国际市场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工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工业集中度不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数量偏少;国有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有所扩大,创新能力和整体活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仍较突出,苏中、苏北与苏南的发展差距继续拉大,一些县乡财政相当困难;城镇登记失业率上升,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部分城镇居民和农民生活比较困难;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社会稳定方面存在不少隐忧;政府职能转变不适应入世新形势的要求,工作中存在着某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二、200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

今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党的十六大召开的喜庆之年。做好政府工作,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势头,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跌宕起伏,对我省经济特别是外贸出口的不利影响不可低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境外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部分产业、企业和产品将受到较大冲击,政府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与此同时,加快发展也有许多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入世后有利于在更广领域、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国内市场广阔,扩大内需回旋余地很大。江苏在综合实力、开放型经济、科技教育、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为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能否把握机遇,克服困难,赢得更大的发展,关键看我们的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正确应对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克服困难,趋利避害,积极扩大和培育内需,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继续深化改革,加快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做好城镇就业工作,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

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1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民人均

纯收入增长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

各位代表,今年工作面临的矛盾和困难较多,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决心不能动摇。面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新机遇、新挑战,面对兄弟省市快速发展的竞争态势,面对全省人民富民强省的热切期盼,我们要把率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只要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复杂局势作出的重要判断和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省第十次党代会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上来,以强烈的“率先”意识、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团结和依靠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把握大局,锐意攻坚,就一定能够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三、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扩大内需是要长期坚持的一项战略方针,也是今年应对严峻国际经济形势的根本措施。要把扩大内需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充实扩大内需的内容,提高政策实施的效果,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交通、水利、通信、能源、城市公用设施和环保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加大技改投资和产业投资力度。突出抓好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技改竣工项目和重点技改新开工项目,全年完成技改投资1330亿元,增长10%以上。抓好一批重大工业基建项目,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严格投资目标责任制,一着不让地抓工程质量,抓建设进度,抓竣工投产。加快在建国债项目建设,力争当年全部建成。争取一批重点项目列入新的国债计划。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发展资本市场,拓宽投资准入领域,进一步活跃社会投资。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吸引更多的省外企业到我省投资创业。

培育壮大消费热点,促进消费需求稳步增长。完善相关政策,为居民扩大消费创造良好环境,推动消费升级。加快住宅建设,开放和培育住房二级市场,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强化住房质量和价格监管。实施旅游倍增计划,提高服务质量,实现旅游者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增长。简化手续,取消不合理收费,搞好配套服务,促进汽车进入家庭。推进信息化示范小区建设,实施家庭上网工程,扩大信息消费。积极发展非义务教育,适应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建立健全农村销售服务网络,兴办专业市场,为农民提供适用商品和售后服务。加大开发国内市场的力度,积极开拓西部市场和北京奥运市场。继续举办行之有效的促销活动,扩大苏货市场覆盖面。

发挥财政、金融杠杆作用,加强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优先安排工资性支出和“两个确保”、“低保”等支出,增加农业、科技、教育、环保、政法、文体等投入。综合运用预算、贴息、转移支付等手段,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调整支出结构,加快建设公共财政框架。优化信贷结构,改善金融服务,增加对企业技术改造、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支持,增加个人消费信贷投放。加强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和竞争力。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四、全面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抓住入世和粮棉购销体制改革机遇,发挥我省区域比较优势,加快发展高科技农业、高价值农产品和出口创汇农业,争取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及认证、标识和公示制度,尽快使优质、安全农产品形成品牌,扩大市场份额。在省辖市和有条件的县(市)逐步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杜绝有毒、有害物超标的农产品进入市场。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强做大龙头企业。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兴办龙头企业,加快龙头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上市。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增强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程度。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通过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城镇化步伐、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等途径,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快乡镇企业技术改造、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落实政策,大力发展农村私营个体经济。深化投资体制、户籍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重点抓好县城、中心镇和历史文化名镇建设,引导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认真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不合理限制和乱收费,维护进城农民的合法权益。搞好劳务输出中介服务和职业培训。

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在抓好水利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把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力推进节水灌溉。继续抓好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和新一轮百万亩滩涂开发。深入实施知识、技术、品种三项更新工程。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搞好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改革,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建立健全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和监控服务体系。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完善政策,规范管理,加强监督,巩固和发展税费改革成果。做好乡镇区划调整和行政村合并后续完善工作,推进乡镇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落实“省、市、县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新体制。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县乡事权、财权,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和乡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的必要开支。规范经营性、服务性项目收费,加强农民负担监管。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实现农户承包土地规范有序流转,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五、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大趋势和入世新要求,必须牢牢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全面推进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力争取得更大的成效。

把企业技术改造放在结构调整的突出位置,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技术改造,保持江苏制造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筑覆盖全省、联接全国及国际通信网络的基础信息平台。加快江苏省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南京、苏州、无锡、常州软件园建设,推动软件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突出信息制造业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强信息资源的建设和综合利用。培育一批信息技术运用示范企业。积极推广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管理信息化。在软件及集成电路、现代移动通信、光纤光缆及光电器件、纳米材料和现代中药及生物工程五大领域重点攻关,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群体优势。重视发展环保产业。加快建筑企业改制和集团重组,大力拓展国内外建筑市场。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会计、律师、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商贸流通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逐步建立以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为标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和经营组织形式,完善大中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促进流通业态结构优化。深化社会事业改革,推进机关、学校、医院等行政、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加快发展教育培训、文化、卫生、体育等需求潜力大的行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继续调整优化城乡结构,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编制和实施南京、苏锡常、徐州都市圈规划,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合理调整部分省辖市市区行政区划,拓展发展空间,发挥中心城市集聚辐射作用。着力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强化综合功能,提高整体竞争力。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苏州水环境综合治理和苏南地区区域供水工程,加快苏锡常快速轨道交通和苏中地区区域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实施南京、徐州城市防洪工程,启动苏、锡、常等省辖市城市防洪规划项目。抓好扬州、南京、常州城市信息化试点,推动数字城市建设。健全城市管理法规,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加强分类指导,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确保分类指导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为苏北“雪中送炭”,为苏中“釜底加薪”,为苏南“锦上添花”。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南北挂钩合作,加快苏南产业有序转移。苏南要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核心,率先建成全省现代化的先导区、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开放型经济高增长区,增强区域经济辐射力。苏中要充分发挥承南启北的区位优势,加快沿江经济带建设,努力成为江苏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开发开放的新亮点。支持苏北继续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海上苏东”工程,推进徐连经济带建设,加快工业化进程,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搞好对口援助和经济协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省外投资办厂。

六、推进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的各项改革

扩大需求,调整结构,对深化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继续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引导和组织大企业瞄准国际国内一流企业,实施赶超战略。加快资产重组,推进强强联合,抓紧在电子信息、家电、工程机械、汽车、冶金、生物医药、港口、商贸流通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通过破产、关闭、拍卖、重组等多种途径,使失去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规范有序地退出市场。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着重抓好百户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创新,依法建立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稳定协调劳动关系。选择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推行经营者和管理、营销、科技骨干年薪制以及期股、期权试点。推进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制改革,使国有资本出资人切实到位。探索对重点企业集团授权经营的途径和形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工人阶级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要充分尊重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依靠工人阶级办好企业。

继续调整所有制结构,推动私营个体经济上规模、上水平。进一步放手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扩大经营领域,保护合法权益,取消不合理负担。支持私营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改组和改造,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在产权上联合,机制上对接,经营方式上取长补短,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经营方式多样化。引导私营企业加快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民营科技、外贸企业。重视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支持中小企业、私营企业扩大融资。以放宽市场准入为重点,对各类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创造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

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继续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重点打击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和农业生产资料等制假售假行为,从源头上铲除制假售假的窝点和市场。整顿规范建筑市场、文化市场、旅游市场和税收征管秩序,打击传销和走私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监督管理,重视信用文化建设,在全社会营造讲求商业道德、诚实守信和公平竞争的氛围。加快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形成有效的信用监管体系。

七、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要抓紧过渡期的宝贵时间,认真做好应对工作,在迎接挑战中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促进新发展。

落实应对入世的各项措施。按照《江苏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工作要点》,制定各地区、各行业实施方案,做到应有预案,对有良策。加快建立适应世贸组织规则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把政府职能真正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上来。注重发挥市场中介组织作用。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综合竞争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使我省产业整体上适应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加强世贸组织规则的学习研究,充分运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保护产业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抓紧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的制定、修改、废止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迎难而上,寸步不让地拼抢市场,争取多成交、多出口。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在确保美国、欧盟、日本等主体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俄罗斯、东欧、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继续实施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努力扩大农产品出口。加快发展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全面推行、认真落实“免、抵、退”税政策。密切税贸、关贸、银贸、检贸协作,形成扩大出口的合力。改善进口调控管理,保证省内急需关键技术设备和短缺原材料进口。在做大做强重点外贸企业、支持生产企业出口的同时,进一步放开出口经营主体,支持更多的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取得自营进出口权。

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把利用外资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结合起来,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现代化管理、专门人才和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及区域总部。发挥驻外招商代表处的作用。拓宽利用外资领域,加大创汇农业、装备制造业、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利用外资的力度,鼓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引导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进行生产配套和技术合作。逐步扩大金融、保险、商贸、教育、旅游、电信等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积极探索风险投资、基金投资、证券投资等新方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融资,扩大间接利用外资规模。创新开发区发展模式,加强功能整合和优势互补,进一步发挥招商引资基地作用。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依托我省产品、技术、人才比较优势,推动纺织、轻工、家电、机械、生物制药等行业,以输出现有设备和成熟技术为主,到境外投资办厂,带动和扩大原材料、零部件出口。加快我省在哥伦比亚等地设立的投资贸易促进中心建设,加强面向南亚、东南亚、俄罗斯、非洲、拉美等地区的经贸合作。鼓励有实力、上规模的企业申请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经营权,提高对外经济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八、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

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不断提高国民素质,是增强江苏综合竞争力的根本途径。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加快构筑人才高地,为富民强省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科技攻关等原始性创新工作,力争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加强产学研结合,努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步伐。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维护知识产权拥有者的合法权益。加强高新技术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把沿江高新技术开发带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加快苏北星火产业带建设,培育区域性科技先导型支柱产业。抓好应用型和公益型科研院所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强化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功能。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和技术产权交易机制,吸引海外资金、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支持科技人员领办、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推动管理科学发展。重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理论创新。

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巩固提高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杜绝初中生辍学。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继续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逐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逐步形成义务教育以政府为主、非义务教育由政府和社会共同举办的新格局。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构筑人才高地。继续实施“333”工程,抓紧选拔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特别是学术、技术带头人。突出重点领域人才资源开发,促进教育、医药卫生、电子信息、机械汽车、建筑、农业六大人才高峰的形成。培养和引进一批熟悉世贸规则、掌握国际语言和国际法律事务的专门人才。加强博士后流动站等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支持高层次人才出国留学、进修和交流合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引智工作,鼓励海外学子及各类人才到我省创业。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落实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营造吸引人才和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九、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体现,也是培育保护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要从推进富民强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积极扩大城乡就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吸纳劳动力的重要作用。支持和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积极兴办服务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继续实施“再就业援助工程”,落实扩大城镇就业的优惠政策,推行多种就业方式,拓宽就业渠道。引导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苏南地区要把接受苏北劳务输出作为对口帮扶的重要内容。培育和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加强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工资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国有企业按有关规定自主决定晋级增薪。各级政府安排财政预算,首先要留足工资性支出和调资经费,确保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不再发生新的拖欠。对以往拖欠的工资,按照“一级政府、一级事权”的原则,尽快制订计划逐步补发。决不允许用挤占、挪用、拖欠职工工资的办法搞建设。凡是拖欠工资的县乡,不得用财政资金上新的建设项目,更不准机关盖办公楼、买轿车,领导干部不准出国。继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搞好农村扶贫。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互助事业,使贫困人口的生活需要得到基本保证并逐步有所改善。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按照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帮、难有所救的基本要求,加快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巩固“两个确保”成果。深化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完善社会保险费税务征收,提高基金收缴率。落实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措施。鼓励发展补充保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把符合条件的城市贫困居民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在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

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切实保护耕地,确保占补动态平衡。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矿产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巩固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继续抓好太湖、淮河水环境污染治理和城市污水处理,实施苏锡常地区地下水禁采,推行垃圾无害化处理。做好植树造林和城乡绿化工作。严格环保执法,努力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生态示范区和环境优美城镇,向建设生态省目标迈出更大步伐。

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要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步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部群众。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加强科普宣传,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从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落实文化大省建设规划纲要,全面发展各项文化事业。深化省级报业、出版、广电、演艺四大文化集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运行机制。加快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发展。重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推动体育大省建设。积极筹备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抓好重点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高度重视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全面启动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提高全民卫生保健水平。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搞好拥军优属、优抚安置和军(警)民共建活动。关心和支持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继续做好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审计、民政、参事等工作。

进一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主动加强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爱国人士的联系,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坚持和发展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切实推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全面实施“四五”普法规划,增强全民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认真贯彻依法治省方针,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到执法权限法定,执法内容明确,执法程序公开,执法行为规范,执法监督有力,从严治政,高效行政。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继续开展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城乡公共安全管理,消除事故隐患。强化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遏制重大事故,杜绝特大事故。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更加安全、安定、安宁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今年是转变作风年、调查研究年。各级政府要坚决按照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知难而进,开拓创新,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每个政府工作人员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勤政为民,真抓实干。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刻苦学习政治、经济、法律和科技等知识,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体察民情民意,关心群众疾苦,为人民排忧解难。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勤俭办一切事业,精打细算,禁止各种不必要的开支。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对节省开支提出明确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严肃财经纪律,强化预算管理、审计监督,坚决与一切奢侈浪费行为作斗争。

2002年工作总结(畜牧兽医) 篇6

1成绩突出的先进设区市、县 (市、区) 和单位通讯发行员

龙岩市邬良贤南平市黄宝金三明市范功镇仙游县郑祖喜新罗区林东文石狮市吴沿辉福清市陈芹宁化县邱木根上杭县伍伟群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林伯全延平区王有木连城县叶春维同安区邵金龙武平县刘辉兰长乐市刘燕云邵武市林善正永定县兰啟明龙海市林惠宗光泽县董政顺昌县杨翠娟大田县范建平

2先进设区市、县 (市、区) 和单位通讯发行员

福州市王丽辉漳州市张成裕莆田市陈智敏泉州市张以宏长汀县罗高旺漳州农校陈其芳荔城区刘凤辉建阳市徐志洪秀屿区张国庆武夷山市林国健尤溪县甘善化霞浦县林少秋松溪县方仁成政和县伊啟荣平和县李银炉惠安县庄跃民闽侯县王易尧华安县陈燕慧闽清县吴智勇南靖县陈天林福安市黄旭明泰宁县黄言钧明溪县郑建新永春县蔡乐火沙县罗志楠诏安县蔡林雄建宁县卓宜恒翔安区蔡伟强福鼎市潘家慰德化县陈龙星连江县陈朝荣

3工作较好的通讯发行员

上一篇:一生里最经典的话下一篇:2015考研英语 长难句攻克之比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