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基础的商务英语案例教学

2024-06-24

以问题为基础的商务英语案例教学(共9篇)

以问题为基础的商务英语案例教学 篇1

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英语口语教学

语言教学重要目的之一是让学习者掌握并能使用所学语言进行自如交流的能力.建构主义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建构英语口语交际和语用能力.

作 者:雷亮华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学院外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刊 名:平原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PINGYUAN UNIVERSITY年,卷(期):25(3)分类号:H319.3关键词:建构主义 大学英语 口语教学

以问题为基础的商务英语案例教学 篇2

在案例教学中, 学生有着较大的自主权, 他们参与讨论与交流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实际上更多地从讲台前站到了学生的背后, 这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也可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案例教学具有高度的实践性, 它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而不仅仅是获得固定的知识、原理和规则。案例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 而是事实是什么。学生需要进入案例所叙述的真实情境中去充当角色, 进行模拟实践。这样就有助于高效地促进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 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案例教学就是案例教学活动以问题为核心, 学生的关注点在于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知识和能力。

以问题为基础的商务英语案例教学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案例选取及学生准备阶段、课堂教学阶段和课后练习阶段。

首先我们讲一下课前教师选取案例和学生知识准备阶段。现在的一些教材上有一些现成的案例, 但有的信息老旧或是同学们平时不太熟悉的或不太关注的公司或行业, 导致学生不太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从网上和报纸杂志上选取一些典型案例。选取案例首先要有针对性, 要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这样学生才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其次选取的案例要真实可靠。教师要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 确保案例中的事例都是研究对象的公司中真实发生的事情。再者案例材料可以生动多样, 既可以有书面材料, 也要想办法收集一些视频或音频的材料, 特别是对公司高层的采访或公司的新闻发布会, 等等, 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公司管理人员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最后案例的编写还要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不能只是简单地把报纸或网站上的相关英语文章或视频材料剪辑使用到案例中, 因为有的原版文章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遇到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对书面材料进行一些改编, 更换原文中的超纲词汇, 用较简单易懂的句子来代替复杂的句子结构。

在某个案例教学正式开始前一周左右就可以把案例发给学生。案例通常只告诉学生问题是什么或者关于公司的一些数据或专家的讨论, 不要给学生提示问题的产生原因或解决办法, 要让学生根据得到的案例情境或信息形成自己的看法。学生可以到网上或报纸、杂志上寻找有用的信息, 利用这些信息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分清产生问题原因的主次地位, 找出更全面、适宜的解决办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得理解案例, 教师可以指定需要参考的文章或材料, 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得到一些必要的信息,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观点和要求再寻找其他信息。为了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和回答, 帮助他们对案例有更好的理解。

在学生收集材料形成观点的过程中, 应鼓励他们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形成自己独到的看法。例如, 要做一个关于创新提高公司竞争力的案例教学, 我们可以用大家熟悉的手机通讯业的公司作为我们的案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新能力强的公司的例子, 包括这些公司的销售业绩增长、市场份额的变化、净利润的提高、新闻或专家的评价等各方面的信息。同时也提供一些没有创新或创新缓慢的公司的例子, 包括这些公司各方面数据的变化趋势。还可以找一些创新能力不太强但对市场变化趋势敏感, 对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应对的公司的例子。问题可以是:假如我们公司是一家中国手机行业公司, 我们应该怎样提高公司的创新能力, 并提升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学生可以根据这些案例分析创新能给公司带来什么好处, 创新的产品怎样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并提高品牌忠诚度, 公司怎样做能提高公司的创新能力, 怎样做到创新的持续性, 公司领导者个人对创新的关注怎样影响公司创新能力的发展等;或者有同学会从市场规范度的角度分析发展创新能力有可能会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对于那些没有创新或创新缓慢的公司, 学生可以分析没有创新的原因有哪些, 是领导层满足于当前的销售业绩而忽视产品创新, 还是对创新产品对市场未来趋势的影响认识不够, 或者可能是公司缺少创新人才或设计创新产品所需要的技术。对于那些创新能力不太强但对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应对的公司, 学生可以分析一下他们成功的因素是哪些, 他们怎样迅速跟进或退出自己的新产品, 在没有创新优势的情况下怎样吸引消费者注意, 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怎样逐步提高对创新的投入, 并在未来逐渐提高公司的创新能力。在各种分析结果中, 有的同学强调管理层的意识和资金投入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有的同学看重员工培训和团队建设的必要性。所有这些观点和看法都需要学生做大量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处理工作, 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并在正式的案例教学活动中把自己的看法清楚地用英语表达出来。对自己在语言组织方面遇到的问题学生也可以相互请教或寻求教师的帮助。

学生准备阶段还包括学生任务小组的组成。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成任务小组, 并自行分配扮演的角色, 决定每个人的任务。为了培养团队精神及和不同的人合作的能力, 有时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和组织能力对学生进行不同的组合, 让一些同学尝试自己不太熟悉或不太擅长的角色。

第二个阶段是课堂教学阶段。课堂教学阶段包括案例介绍、个人表达观点阶段、小组讨论阶段及小组汇报阶段。尽管事先已经把案例发给大家, 在案例介绍时教师还是应给学生一些时间通读案例。读完之后学生可以提出一些语言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由教师或其他学生给出答案。教师也可以补充讲解学生没有问到的语言知识点。然后教师要简单介绍一下案例中公司的背景知识和重要信息, 以便学生对案例有更好的理解。接下来是学生个人表达观点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要争取机会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分析问题能力。教师也要积极鼓励学生找出案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产生问题的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哪些是主要原因, 哪些是次要因素。通过学生自由公开的交流, 大家可以相互学习, 相互借鉴, 补充并修正自己的观点, 有助于大家对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大家形成一致意见或有几个不同的见解, 教师可以对这些意见进行总结, 使它们变得更清楚, 更有条理。之后就是小组讨论阶段了。

小组讨论阶段通常采用会议的形式, 可以锻炼学生的开会技巧。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领导主持会议, 其他成员根据任务要求担当相应的角色。小组讨论的目的是根据前面找到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从自己角色的角度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大家一起决定几个备选方案, 讨论每个方案的优缺点, 在对比、分析、权衡之后一致选出公认的一个或多个最佳解决方案。之后大家按照分配的角色准备小组汇报, 遇到语言上的障碍大家可以讨论解决或向老师求助。在正式的小组汇报前最好先进行小组内排练, 在排练中大家能更好地配合, 找出并解决内容和语言上的问题, 争取在正式的口头汇报中有较好的表现。

口头汇报是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它是对学生问题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综合检验。如果班级不大, 就让每个小组每个人都有机会登台汇报。在一个小组汇报期间, 教师可让其他同学在听的同时做些记录, 以便在一个汇报结束后大家一起分析评价小组成员的优点和缺点。汇报前小组内要确定汇报时大家的站位、发言顺序、衔接, 甚至外表。教师在听每一组汇报时也要认真做记录, 对每个成员的汇报内容做出评价。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每个成员发音是否标准, 用词是否准确, 以及肢体语言的运用是否合理。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打分, 并作为考试分数的一部分, 也可以给每个成员按照个人表现单独打分。每个小组汇报结束后, 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反馈, 可以公开宣布小组得分或成员平均分数;对小组整体表现做简单评价, 指出突出的优点供其他同学借鉴, 显著的缺点让大家注意避免。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还是要多给大家正面的评价, 多强调优点。也可在评价前让全班同学包括做汇报的同学公开谈论一下已做汇报的优缺点。在全班同学做完汇报后教师还要做一个全面总结, 对学生表现做整体评价。

最后是课后练习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布置书面作业, 提高学生商务英语写作能力。教师可安排将案例分析中的部分内容作为写作内容。

以问题为基础的商务英语案例教学形式灵活, 内容充实, 着重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英语知识和能力的兴趣, 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但是案例教学也有它的局限性, 需要我们教师合理地安排和设计课堂教学, 扬长避短, 进一步增强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以问题为基础的案例教学就是案例教学活动以问题为核心, 学生的注意力专注于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知识和能力。它形式灵活, 内容充实, 着重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英语知识和能力的兴趣, 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以问题为基础的案例教学在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商务英语,案例教学,以问题为基础

参考文献

[1]蒋秀娟.案例教学法与商务英语课堂[J].国际商务研究, 2004, (6) :57-60.

[2]冯琣.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1, 10 (6) :579-581.

以问题为基础的商务英语案例教学 篇3

摘 要 统计学基础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文讨论了统计学基础在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作用,以案例教学法为例,研究了高职院校中统计学基础教学的应用实施建议。

关键词 统计学基础 高职院校 案例教学法

一、引言

我国高等职业类院校主要培养的是高技能性、应用性的专业人才。统计学基础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客观现象所带了丝事实反映的方法论科学,它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应用性等特点。这门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在我国的高职院校财会、贸易、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也是当代应用型人才的必备知识。近年来,为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不少高职院校都对本院校的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以期望发挥统计学基础课程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教师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框架,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对高职院校开设的统计学基础课程的实际应用进行探究,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可以进一步的深化课程的理论性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课程的实践应用性。

二、统计学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对学生的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研究来看,传统的统计学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应用研究

就目前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教师对于统计学基础这门课堂的教学过分的倚重理论性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对这门课程的应用性问题探索。相对而言,高职学生学习的知识专业性更强,更倾向于实用化和实践性。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需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以此为工具,在采集到相关的数据后,能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反映事实的重要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来为决策者提供参考等。这也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欠缺的能力。

(二)忽略与相关学科联系,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力度小

统计学基础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基础课,它与概率等、线性代数等学科联系非常的紧密。但是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大多注重自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忽略了统计基础与相关学科的内在联系,从而造成在教学内容上与其他课程多有交叉重复现象。

(三)课程设计缺乏创新性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大多以全课堂教学为主。统计学基础这样的专业课也是进行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显示不符合当前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就业需求。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课程本身而言,没有起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究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教学案例具有以下特征:①案例要具有很强的故事性;②案例要含有教育两难问题;③案例要蕴涵深刻的教育学或教育心理学等科学的理论、原则与原理;④案例要具有新颖性、讲究时效性;⑤案例的背景要清晰。

案例教学并不单纯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实际上是以教学内容的变化为前提条件的。案例教学也并不单纯是一种教授法,它实际上也是以学生行为的转变为前提条件的。如果学生仍然热衷于自己先前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教学过程之外,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案例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案例教学甚至不能简单地定位在方法上,它所设计的层面是多样、复杂的,如果教育观念还是固守于传统既定知识,培养一统人才上,案例教学的运用也就显得多余了。

四、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注重案例开发的过程和方法。目前学校开发案例有两种不同的做法。一种是全面系统的开发,即由学校行政做出总体部署,各学科的教师有计划地开发案例。另一种是零零星星的开发,即个别教师所进行的案例开发。如果学校的领导力量强,多数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比较高,可进行全面系统的案例开发。

以统计学基础的综合式案例的研制为例,一般须经历四个阶段:一是统计学基础教学案例策划阶段。主要任务是运用统计学基础有关的教学理念,正确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是深入钻研教材内容,深入了解所授班级学生的情况。其次是提出这次执教的教学目标。第三,确定教学思路。第四,设计教学工具。二是案例展开阶段。中心任务是放手发动学生、充分依靠学生来完成学习任务。要切实贯彻“以学定教”原则,灵活运用事先设计的教学方案;鼓励和引导全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去收集素质,采取基础数据。这项工作可以成立调查小组的形式进行开展,正确发挥任课教师的指导作用。三是案例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评析学生的对于统计学基础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提炼教学经验与教训。要求任课教师把自己的认识水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从而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四是案例的撰写、制作阶段。撰写案例应一采取到的大量数据作为事实依据,经过起草、反复修改和定稿,案例便以作品即科研成果的形式正式诞生了。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提高了课程学习效果,还激发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发展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际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马昊光.《统计学基础》教学模式改革初探.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7.9(2).

[2]高林,鲍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张玉臣.职教教学改革的技术探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01).

[4]宋文光.高职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教育与职业.2007(17).

[5]贺胜军.高职院非统计专业统计学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

以问题为基础的商务英语案例教学 篇4

英语的课堂,不仅仅是教师一味地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而是课堂上的学生自己学习建立知识系统的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是学生,课堂应该是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与发现,让学生在尝试、合作、探索中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意识,让学生敢想、敢问,并且还要会问、爱问。

有一种现象在英语课堂上很普遍,比如说:有的同学喜欢等待正确答案,而不是认真地的去思考和寻找答案。为什么这种现象会越来越普遍呢?我觉得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一种也许是学生害怕老师的批评,怕给自己在课堂上惹麻烦;也有可能是,老师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还可能是,因为学生心理缺乏自信,从而导致紧张感;更有一种可能是,学生思维上有惰性。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担负着首要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

和谐而宽松的课堂气氛,是一把打开学生智慧大门的无形钥匙,是触发学生的一种潜在学习力量。首先教师要做到亲近于学生。学生的个性还有求知的欲望要受到教师的鼓励和保护。教师要在细节中逐渐地培养起学生的探索知识的愿望。如在学习现在完成时态时,我培养学生要有质疑精神,并和他们一起探索原因。我班王丽同学问了一个问题:“since加过去的时间需要用have done这种结构,而before加过去的时间却要用had done这种结构。”我肯定地说:“这个问题提的很有价值,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学生分成小组,很热烈的探讨。而且我也积极加入其中,并且在黑板上画出了两个箭头,而且同学们的思路被打开了,经过大家的思考,答案不久就出来了。大家都争抢着说出答案。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才真正地敢说并且敢问,学生的潜能被真正地开发出来。

二、创设合理地思维空间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就是教师讲什么,学生也就听什么,其实学生没有真正的思维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有主人意识,就一定要努力做到:让学生去观察特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让学生去寻找答案、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教师要起一个积极地引导作用。如:学习被动语态时,我曾经告诉过学生英语和其它任何一个学科一样,有它自己的规律可循。比如物理有公式可依,而英语有句式可遵守,只要掌握了这个技巧,问题就变得简单了。我写出了两句话:The house is cleaned every day.The novel was written by Li Ming.我说同学们应该自己观察,并且寻找出这些动词的特征。同学们经过认真地思考,发现了结论:动词总是由be+动词的过去分词而成,最后,大家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被动语态总是be 加done构成。我认为,只要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还有空间,多一些交流、尝试、探索的机会,他们就一定会了解到成功,并且还会乐于学习,喜欢思考。

三、设计情境,努力培养出学生的质疑的能力

学生增长知识,提高素质,提高能力的主要地方是课堂,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就要经常启发诱还有启发学生不断质疑,不断发现并且及时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设计出问题,并且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问题,要稍有难度,通过自主探求能够解决的一些问题。有了这样的问题,并且要引导学生去质疑,因为这是学生探索问题并且提出创新问题的源头。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做一个合格的、真正的设计师,努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能力。如教学八年级《unit 7》时,有这样一个短文Who invented coffee? 我尝试引导学生去质疑,有几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用invented 而没用discovered呢?”这样的问题,我觉得,是他们勇于探索的一个集中体现。我立即予以肯定的答案,并且点燃了同学们思维的大门,这样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一直提高。

四、教师要处理好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良好的合作关系

现在很时髦的一种提法就是,把“学生作为中心”,教师认为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

学生。试想,对于一个些连英语的表面的东西都弄不懂的学生,而且他们的学习极易受到波动,他们能知道教学的重难点吗?还有就是,掌握得了英语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吗?懂得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规律吗?如果这个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课堂的主动权就只是属于外语教师了,仅仅是外语教师来调整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监控学习经过。但事实的教学中,却出现了这样的倾向,就是认为课堂上开展更多的活动,即学习任务,便也就是尊重了学生这个“主体”。于是不管学生是否需要,不管上什么课,课堂都非常活跃,但是结果却不计较。结果,发现许多英语课堂上,知识没有得到落实,学习任务却被压在了课堂后。表面上看,学生获得了自主学习地位,实际却是丧失了求知的能力并且错过了最好的学习机会。这也就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还有变相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学习效果却不明显,却造成了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局面。所以,“以人为本”并不仅仅是“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同义词,尊重学生并不完全是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更不仅仅是学生任其发展。“以人为本”应该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以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离开了这点,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误解。

新的外语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会是一次伟大而且复杂的革命,因为它既需要我们积极参与,也需要我们执着而理性的思考;既需要我们尝试创新,也需要我们对好的传统发扬继承。

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 篇5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的结构方式,即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应如何组织,教学的时间、空间应怎样有效地加以控制和利用的问题。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阵地。

课堂教学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取代的优点,如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虽然课堂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但在长期教学实践中表现出难以克服的缺点,如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的具体形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全班上课,二是班内分组教学,三是班内个别教学。

1、全班上课。

其主要特点是:(1)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施教,又使学生所有的反应再反馈给自己。(2)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辅之以其他各种有效的方法向学生呈现教材。(3)教师的讲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信息来源,但学生在课堂上可与教师、同学进行多向交流;(4)教师可用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并使他们产生相应的反应。

2、班内分组教学。

班内分组教学,指根据教学或学习的各种需要,把全班学生再细分成若干人数较少的小组,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共同特点分别与各小组接触,进行教学或布置他们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其主要特点是:(1)在全班上课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学习活动,班级依然保留。(2)小组不是永久性的,而是临时性的,主要为具体的教学活动而组建。(3)各小组的人员也不固定,小组规模的大小要视学生的发展阶段、班级人数、学科的不同、所布置的课题和作业的类型及其量的不同具体地决定,小组的人数,一般幅度可在2——10名之内。但这种组织形式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分组的科学依据,二是有足够的教师配备。

3、班内个别教学。

这是在课堂情境中进行符合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主要由学生个人与适合个别学习的教学材料发生接触,并辅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直接接触。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人们对老师的评价往往与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密切联系在一起。那么,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呢?从发展性教育的角度出发,好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中,大多数人都认识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在判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上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基础目标,指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提高目标,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主体性是学生作为认识、实践和自身发展主体的本质属性,是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根本特征;体验目标,好的课堂教学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让各个 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创造或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到课堂生活的乐趣和愉悦。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必须善于驾驭教材,从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目标出发,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主要表现为:教师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精选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教学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

现代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

(四)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教学基本功。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没有较强的基本教学能力,即使教学目标确定得再合理。教学内容再科学,教学手段再先进,也无法产生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教师较强的教学能力也是好的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在:1.课堂驾驭能力

能较好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管理和监控,根据课堂上不同的情况调节课堂教学节奏,教学容量适当,教学结构清楚,时间安排合理,课堂应变能力强。2.实践操作能力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演示实验以及教具的运用适时适度,且操作规范熟练。3.语言表达能力

以问题为基础的商务英语案例教学 篇6

前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为解决高职护理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远离工作实践等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

方法:将各项护理技术重新组合后,单技术教学,综合训练,项目考试法。单技术教学即为将重新组合后的护理技术单个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讲解。综合训练即为依托相应的一例病案完成所涉及的所有护理技术。项目考试法即为各项技术均需练习,以组为单位完成一位模拟病人的整体护理。但每一位组员只需承担一项操作,具体操作项目由抽签决定,考试成绩为各项技术成绩的平均分。具体介绍如下:

1.将护理技术进行教学单元组合

1.1出入院护理技术:铺床技术,运送病人的技术;生命体征测量技术;医疗、护理表格填写技术,留取标本的技术。

1.2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技术:各种卧位的护理技术;协助病人更换卧位的护理技术;保护具的使用护理技术。

1.3生活护理技术:晨晚间护理技术;压疮护理技术,一般的饮食护理技术;鼻饲技术;要素饮食护理技术;排便异常的护理技术。

1.4无菌操作技术: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技术;无菌容器的使用技术;无菌手套的使用技术;倒取无菌溶液技术;铺无菌盘技术;输液技术,注射技术,导尿技术

1.5消毒隔离技术:物理消毒灭菌技术;化学消毒灭菌技术;一般消毒隔离技术;终末消毒隔离技术;口罩帽子的使用技术;手的消毒技术;穿脱隔离衣技术。

1.6药物使用技术:口服给药技术;吸入给药技术;外用给药技术;直肠给药技术。

1.7危重病人护理技术:氧疗技术;吸痰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洗胃技术;心电监护技术,心脏电复律技术,出入量记录技术;

1.8临终病人护理技术:临终病人的身心护理技术;病人死亡后的护理技术。

2.创建模拟工作情景

2.1.设置病例:将所涉及的护理技术全部设置进入病例中,通过病例,提出一系列工作任务

2.2.创设模拟工作环境,运用临床护理工作流程引导教学 以晨晚间护理为例:

2.2.1工作时间:晨间,病人起床时,医疗查房、治疗护理工作实施前; 2.2.2工作环境:某病区内,全体护理人员集体参与实施晨间护理工作; 2.2.3角色扮演:服务对象:患者及其家属(伴随各种疑问需要解答)由学生扮演;护士由教师扮演。

2.2.4工作流程:流程工作过程(1问2看3实施4宣教)3.教师示教及学生反示教

3.1.教师示教:教师对服务对象实行科学完整的整体护理,并边做边讲。在讲解护理技术的同时将相关理论贯穿其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2学生反示教:由老师随意指定一个小组共同完成反示教教学任务。4.制定实训及考核计划

4.1 实训计划:以小组为单位,于模拟病区内进行。单项技术练习,强调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掌握每项技术,不可只练习某一项技术,否则,某项技术考试可能为零分或不及格。

4.2 考试设置

以小组为单位,于模拟病区内进行。将项目所涉及的技术,分配到小组成员中。每人必须承担一个技术的考试,具体承考哪一项,临考前由抽签决定。这样可促进学生自觉练习每一项技术的操作,并使其达到合格水平。小组成员成绩相同,为各单项考试成绩的平均分。

4.3 目的 旨在使学生熟悉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和工作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突出知识与技术的适用性特点;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努力,取得良好成绩。5.教学举例

以晨晚间护理为例。

晨晚间护理的技术组合为:便器使用技术;头发护理技术,口腔护理技术;皮肤清洁技术;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技术,5.1 单技术示教,共计28学时 5.1.1.沟通与心理护理技术 5.1.2便器使用技术 5.1.3 头发护理技术

5.1.4 洁面、洗手,皮肤清洁(以床上擦浴为例)技术 5.1.5 口腔护理技术

5.1.6 环境护理技术展示:温湿度调节,开窗通风换气;病房内空间整理(用物整理归类,妥善放置,科学布局,既保持整洁,又方便实用);病床单元整理。5.2 创设工作情景

5.2.1 创设模拟病房,病房设置3-4张床位,分别住着不同病种病人3—4人。5.2.2 根据工作流程实施护理

工作流程:一问(问候)二看(看病人状况,评估需求;看病人病情,收集病情资料);三做(实施护理技术,满足患者需求),四宣教(技术宣教,病情相关知识宣教,特殊检查知识宣教;住院制度宣教等)5.3 实训

将学生带到模拟病房中,病房里共住普通女病人1人(需沟通与心理护理);脑出血昏迷女病人1人(需更换床单和给予床上头发护理);高热女病人(需口腔护理);肿瘤女病人(需协助使用便器等),由此引入学生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包含有晨晚间护理的主要五项技术。

5.3.1 评估与沟通技术实训

沟通技术目标:有问候;有自我介绍,有操作目的;有用物介绍,有过程介绍,有需要配合要求。

5.3.2 用物自己按评估需要准备 5.3.3 技术动作练习5.4考核

考试时这五项技术,由小组五名成员分别完成,每人只需完成一项即可,但是,谁来执行某项技术,则由临考前抽签决定,这样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掌握任务内的各项技术,才能确保小组集体取得好成绩。6.讨论

6.1 此教学法实施的条件: 6.1.1 有真实的病例 6.1.2有情景设置 6.1.3需团队协助

6.1.4 教师必须有工作责任心和教学耐心,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操作错误并给予及时纠正;同时,教师还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体验,能熟练针对模拟工作过程中的护士,提出符合患者心理状态和需求的疑问,以强化工作场景的真实性,并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增加学习兴趣。6.2 本教学法的特色

6.2.1单技术教学,综合技术训练

6.2.2集体考试,成绩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6.3.本教学方法的优点

6.3.1帮助学生早期进入临床护士角色,感受护理医院工作环境和过程流程以及工作思维的真实体验,这对学生将会产生如下影响:

情景模拟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较快适应医院工作环境;工作的流程引入,可以帮助学生较快进入工作状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将有助于学生消除学校理论与流程实践脱节的障碍;技术综合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综合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6.3.2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增加了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6.3.3考查考试成绩的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强化了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以问题为基础的商务英语案例教学 篇7

一、认清学生现状, 拟定科学教学方案,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我院是民办应用型高校, 学生除部分来自职业高中外, 大部分是高考“三表”录取生。这种层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不仅文化素质、理论素质存在差距, 而且在思想修养、心理承受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对学习缺乏兴趣,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进心不强, 纪律松懈, 集体观念淡薄、个性张扬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有的学生自暴自弃、混日子, 有的学生作业抄袭、考试作弊混文凭。“90后”学生越来越多, 与过去的大学生相比, “90后”大学生视野更为开阔, 自我独立意识增强, 更喜欢标新立异和张扬个性, 也有一部分人独立生活能力较弱、组织纪律观念淡薄, 在处理个人和集体关系时渴望突出自我。针对这种状况, 仅靠理论说教、典型案例的讲解是不够的, 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 结合教学内容, 以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作为案例进行教学, 同学们感到亲切、可信、可学、可行,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激发了我们编写既能反映我院办学理念、办学特点, 又能体现学生精神风貌、素质;既结合教学内容, 又贴近学生实际的辅助教材, 即以“发生在我院学生身边的故事为案例进行教学”的设想。

二、用学生身边的案例教学, 学生乐于接受、喜欢效仿, 增强说服力、感染力。

我院的学生虽然大多数都是“三表”录取生, 但许多学生的高考分数并不低, 还有一些学生因高考失利来到我院。进入大学后普遍存在失落感、自卑感、盲目感, 怎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明确人生目标, 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呢?以学生身边发生的故事为案例进行教学, 通过对身边典型事例的讲评和讨论, 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思考, 更能体现出案例教学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因为案例描述的事件都是真实的, 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 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 得出自己的结论。对于大学生来说, 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在讲解理想信问题时, 学生认识到科学的理想信念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 不论前进的道路如何曲折、人生的境遇如何复杂, 都可以满怀希望, 永不迷失前进的方向;模糊的、错误的理想信念必将使大学生误入歧途。讲课中选取“故事”中“优秀个人篇”的优秀学生的事例, 从不同的角度给学生揭示了答案, 突出理想信念的指南针作用和人生奋斗目标的激励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故事中的主人公们为了自己的理想目标奋斗着, 在前进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与磨难, 但他们没有放弃,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闯过了一关又一关, 一直为自己的理想信念而努力奋斗着。

在和谐的校园中, 绝大多数学生能严格要求自己, 为自己的将来努力拼搏。然而, 个别同学抵制不住物质诱惑, 慢慢走上了偷窃之路;有的同学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现象严重;个别学生缺乏自我控制力, 时有打架斗殴等败坏学校和大学生的形象的现象发生;还有些同学缺乏正确的恋爱观, 恋爱行为已经影响到其他同学, 成了校园的一大污点。案例教学可以把抽象的概念、精神、原则等具体化和感性化, 把学生置于一定情景之中, 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例如:在讲法律和道德部分时, 引用了“故事”中的校园案例:我院06级某男生, 因谈恋爱问题与周边院校学生发生矛盾, 不能理智地控制情绪, 纠集很多同学携带刀具前往该院校打架, 致使对方重伤, 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爱情与人生都蒙上了阴影。本不该发生的血案, 给青年学生敲响了警钟, 由于年轻冲动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给自己、他人、社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同学们形成良好的竞争、比拼意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以学生身边发生的故事为案例进行教学既贴近我院学生实际, 又符合课程内容要求。我院作为应用型高校, 坚持将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 重视、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 通过各类比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达到检验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目的。据不完全统计, 近年来, 在教师指导下, 同学们在省级、国家及国际各类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得了三百多项奖项。在与国内一些名校学生同台竞赛中, 我们并不比他们差, 有的可能胜过他们, 多次取得一、二等奖或金奖、银奖等佳绩。不仅为学院争得了荣誉, 而且大大激励了同学们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坚信“三表”学生也会有其优势, 特别是在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的锻炼后, 我们可以显露出自身的特长。

四、实践的模式多种多样, 学生反馈很多, 效果很好。

我院建院19年来, 在学院理事会和顾德库院长的领导下, 在艰辛探索中, 形成了“侧重个性培养, 全员成才教育”的育人理念, 营造了整体育人的氛围。在学院领导的指导和各系、部的帮助下, 经过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归纳整理、总结提炼, 把学院成长发展中形成的办学理念、校风学风、育人的优势等方面的素材, 把学院的五大品牌、同学们参加各类技能竞赛获奖情况、实践创新团队的创新活动及心得体会、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和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纪实和收获、三好班级标兵和优秀学生的故事加以总结提炼分别以《品牌创新篇》《科技成果篇》《实践创新篇》《社会实践篇》《优秀班级篇》《优秀个人篇》的版块形式进行展现, 编写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辅助教材》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院内辅助教材。这本辅助教材已经在2010级学生中使用,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采用身边真人实事的案例教学, 同学们反响很大, 其中1096113吴有进同学写道:“保持生命的热情, 寻找梦想的灯火”记熊杰。几乎是相同的开头, 同样是高考落榜, 同样是逃避, 我也像他一样来到华德学院。读了这篇故事, 我发现自己与他竟是那么的相似。在我对自己未来失去希望的时候, 这篇文章似是一盏黑夜中的灯火, 让我重新拥有了奋斗的力量。三表又如何, 人生的印迹在我手心, 我佩服他的那种执著、那种奋斗精神, 他对现状的不甘和对未来的企盼在我心中引起了共鸣。我和他一样坚信没有什么不可能。一棵树一定要向往天空, 要尽力伸展自己的枝叶去触摸蓝天。我相信, 我一颗灿烂的心就一定会收获灿烂的果实。在华德这片土地上, 我会记住他的故事, 我也会像他一样用奋斗去改变自己的人生。

在学生反馈中1095221高奕钫同学写道:《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一书每一篇都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从本校学习生活上的特色到本校荣获的所有荣誉到每个系的特点到许多特色活动, 等等。每一篇都有独特的特色, 每一篇都在激励着我们、感动着我们。在我看来, 最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警示篇, 所有的案例都是我们身边最容易发生的事情, 并且都是以本校学生为例的, 这样我们看后更有深刻的印象。其实, 许多不好的事情都在我们身边, 也许就是某一句话、某一个举动, 就可以引发不同程度的伤害, 只是看我们有没有心而已, 在意不在意而已。我们为了家长, 为了自己, 为了他人, 为了一切的一切都应该忍耐, 冷静的思考才是最终的解决方法, 不能意气用事, 我们要保护好自己、保护好他人。

正如1095312任凯所说:看着科技成果篇上面一排排获

WENJIAOZILIAO

奖的名单, 我的内心动荡不已。我刚来这个学校时觉得自己的未来可能没有希望, 在一个三表的学校能够学到什么东西?当我看到这本书之后, 我很佩服他们, 他们虽然在三表学校但是仍然努力地学习求知, 从而获得了这么大荣誉, 即使一些名牌大学的学生也比不上他们。我很佩服他们, 他们让我知道了:三表的学生也会有其优势, 特别是在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还是有自己的特色的。所以我应该更加努力, 将人们眼中的定律打破, 即使三表的学生也会比一表二表的学生强, 更有成就。

五、今后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 不仅体现在教学方法上创新, 而且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除了我们以上提及的具体方式方法, 还应从全局掌握“基础”课教学的特点, 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问题。

1. 正确把握和应用教学目标。

要落实“基础”课教学任务, 达到预期的教学结果, 就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教师备课首先要备教学目标, 规范教学过程, 减少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要以目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要依据目标对学生进行检测和训练, 并组织学生依据目标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

2. 精心选择和整合教学内容。

教材不是经典, 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 要把教材内容加工、处理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内容。要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正确把握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展开教学过程。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丰富文化底蕴,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 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

3. 认真设计和合理利用“辅助教材”。

我们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作为案例进行教学, 因所选的内容来自学院、来自学生, 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 都离他们很近, 没有深奥的理论、枯燥的说教, 同学们感到亲切、可信、可学、可行, 从而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召力, 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的作用。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案例时应结合授课内容有所选择、有所取舍。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发言和交流。教师要精讲少讲, 设计的问题要少而精。简简单单回答十个问题, 不如认真思考、深入研究一个问题。

4. 合理应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

积极合理应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职责。首先课前要认真准备, 课堂上要充分应用。目前受课程时数、学院设施条件的限制, 还不可能堂堂课用电教手段、多媒体技术, 但应该做到, 也可以做到堂堂课应用一定的辅助手段。要加强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学生之间的个性心理、学业基础、学习能力存在很大差异, 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 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 及时帮助总结成功的学习方法, 矫正不良的学习行为。

以问题为基础的商务英语案例教学 篇8

关键词 初中英语写作 教学策略 阅读文本

一、初中阶段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作为语言技能之一,写作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各个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应用语言能力的体现。然而英语写作教学在初中阶段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如果我们查阅一下目前针对初中英语教学所做的研究,不难发现,很多学者和专家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一些相似的观点,特别是关注到了英语写作教学与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分别感受到的苦楚。教学中,令教师头痛的是没有系统的写作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依,与听说读相比,写的教学似乎是最没有章法和招数的。因此,教学中教师缺乏对学生写作的系统指导,而且对作文的评价内容和方式缺乏科学性。具体而言,由于初中阶段教学任务重、内容多,写作训练又比较复杂,所以老师们一般不会专门进行写作训练,写作通常是当作阅读课后作业布置完事。这样的做法导致教师的指导跟不上、评价不及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即使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往往关注的是语法、词汇、拼写等的准确性[1],至于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篇章结构的组织能力、文章分析能力以及措辞造句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在学生方面,表现突出的难点是对英语写作的兴趣不大,一说写就会唉声叹气,动手写却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写。即使勉强为之,写出来的作文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一些句子的简单堆砌,“表达不得体、词汇贫乏、语法错误多、词序颠倒、句与句之间缺乏逻辑性、句式单一、惯用中国式表达”等[2]。总之,目前学生在写作中普遍没有主题表达意识、句子衔接意识、篇章结构意识,而且语言综合运用错误较多。

针对这样的现实和问题,笔者认为就地取材,发挥教材和教辅中阅读短文在教授和指导作文以及学生学习写作方面的示范作用应该是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快捷而有效的方法。

二、以阅读文本为基础的写作教学策略可行性分析

从理论角度分析,以阅读文本为基础的写作教学理念实质上就是让读写结合理论更加具体化。英语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理论和方法很多学者已经做过不少相关研究,一致认为阅读和写作密不可分。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大量的可理解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3]。Swain(1985)在此理论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既需要进行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又需要产出可理解性输出,输入和输出是语言习得中两个不可分割的环节[4]。《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对语言技能的描述如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5]可见,作为两个重要的语言技能,阅读作为一种理解技能,是输入,而写作作为一种表达技能,是输出。这两种语言技能相互促进的作用表现为:一方面阅读可以成为写作的基础,课文内容能为学生学习写作提供语言素材和框架结构;另一方面,写作可以被视为阅读的延伸和深化,可以作为阅读的后续活动,也可以是对阅读材料的应用。正如尹刚、陈静波所建议,中学英语写作课的教学理念应包括:应将阅读和写作联系在一起;注重对阅读材料的分析和归纳;总结各种文体的内容、结构和语言;英语的写作教学应与英语文章风格的教授相辅相成[6]。

从实践角度看,目前各种版本的英语教材至少都能提供几十篇内容广泛、话题多样、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阅读课文。如果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能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观察阅读篇章的结构以及字、词、句的选用和衔接方法,同时指导学生进行篇章分析,熟悉阅读文章的体裁、框架、内容,并且通过提炼阅读材料结构让学生掌握同类文章的写作格局,以读为本、以读促写,那么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效提高。此外,教师如果从阅读话题出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巧妙设计写作话题的话,既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的愿望,最终促使学生学会写作,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阅读文本可以为写作教学和学习提供的范例内容分析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初中毕业时写作应该达到的程度是:“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7]应该说,所有这些要求都可以通过观察、学习、分析阅读文本得以完成。那么,如何将写作教学和训练与阅读文本联系起来?从阅读文本中又能获取哪些写作素材?下面,以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下)第九单元中的阅读课文An Interesting Job为例,分析教材中阅读文本在写作教学和学习中可以起到的作用。课文如下:

An Interesting Job

Joe Brown has a very interesting job.He is a police artist.Some people see crimes and then talk to Joe.They tell him what the criminal looks like.Then Joe draws a picture of the criminal,and the police put it in newspapers and on television to find him.

He wants to draw a good picture of each criminal,but this job is sometimes difficult.Many people don’t always see things the same way so they may describe the same person differently. Also,they don’t always remember well. “The criminal is of medium built and young.He has long straight brown hair and big eyes,” says one woman.Another woman says,“He is tall and thin, and he has curly blond hair. He is about thirty years old.” In the end,the real criminal is a short and heavy old man,and he has short black hair.

1.阅读文本能为写作提供英语文章的基本结构

中国的初中生学习英语写作时,往往认识不到英语文章有着与汉语文章不太相同的结构,写英语作文时容易套用认知中已有的中文格式。这篇课文中呈现出的典型英语文章“线性结构”能作为一个很好的范例让学生观察和学习英语文章的结构。课文的题目是“An Interesting Job”,第一段第一句开门见山地点题“Joe Brown has a very interesting job”,然后细节围绕关键词“interesting”发展,直至充分说明为什么这是个有趣的工作,然后自然而然地结束。这样的结构和汉语文章喜欢进行迂回说明的“螺旋式结构”很不同。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英语文章的结构特征,并对比和分析其与汉语文章结构的不同,或在写作教学和训练时让学生回到合适做写作范例的课文中再观察、再分析,进一步强化英语篇章结构意识,那么,学生就可以在一定时间段内掌握英语文章的基本结构,并在英语作文中加以运用。

2.阅读文本能呈现英语段落构成特点

中国初中生英语作文的另外一个明显问题是写段落时没有主题句和细节意识,学生作文最常见的现象是段落往往由零散的句子堆砌而成,好像都是主题句,又好像都不是,但是没有细节作支撑。目前使用的英语教材中大部分阅读课文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和编写的,能体现地道的英语文章特点。例如,以上呈现的阅读课文中的两个段落都是很典型的英语段落:主题+细节。第一段中的主题句是第一句“Joe Brown has a very interesting job”,其余的句子都是具体地用事实说明Joe的工作如何有趣:警察艺术家、描述罪犯、画罪犯肖像、在媒体播放肖像通缉罪犯。一系列工作步骤的具体描述本身听起来就很有趣。第二段的主题句同样是段落的第一句,重点为“but this job is sometimes difficult”,关键词是“difficult”。接下来的所有句子都是关于“difficult”的细节呈现:人们的视角不同,因此对同一个人的描述经常大相径庭;人们的记忆也不可靠,个头高低、眼睛大小、身材强弱往往说得南辕北辙,给Joe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结合阅读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英语段落主题句的位置和表述方式以及细节与主题的关系,假以时日,学生一定能写出言之有物的英语段落。

3.阅读文本能展现英语句子间的衔接方式和逻辑关系

在对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现状分析中提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没有句子衔接意识”,“句与句之间缺乏逻辑性、句式单一”。确实,由于受汉语句子结构的影响,以及还没有接受充足的训练,初中阶段的学生通常只会通过简单的短句表达简单的想法,不能表达丰富的思想,而且句子与句子间的逻辑性也不够强。但是,模仿教材课文中的句式结构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遣词造句的能力。上面所举短文出现在七年级下,是为初一学生编制的学习内容,课文虽然简短,但是代词、连接词、连接副词等的使用已经使句子有了长短的变化,整个段落也呈现出逻辑性和连贯性,形成了很好的语篇。以课文第二段部分为例:He wants to draw a good picture of each criminal,but this job is sometimes difficult.Many people don’t always see things the same way so they may describe the same person differently.Also,they don’t always remember well.短短的三句话用了不同的句子连接方式。第一句开始,代词“He”的使用很紧密地把上下两段的内容衔接在一起。接着连接词“but”不仅转折意义,而且使句子变长,紧跟其后由指示代词引导的名词短语“this job”指代前半句中的“draw a good picture of each criminal”,意义有效地相互关联。第二句话中“so”的使用同样使简单句变得不简单,而“they”代替前半句中的“Many people”,既连接意义,又加强连贯性。第三句话开始就用“Also”让篇章有递进的感觉,而且段落的扩展也显得很流畅。由此可见,阅读文本是学习英语句子结构和句子衔接方式最好的范文。

4.阅读文本能提供大量的词汇和语言运用知识

英语篇章是有文体和风格的,例如记叙、说明等,而每一种文体又有与其相关联的内容、结构和语言,例如记叙文注重时间发展顺序,用动词的过去时;而描写式说明文偏重使用形容词,时态多为一般现在时,等等。初中阶段英语教材中的大部分文本已经被改编成适合中学生认知的各种文体,特征明显。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已经熟悉了文本的内容和语言,在写作教学中,如果教师直接回到文本中帮助学生分析和归纳各种风格文章的写作特点、语法知识、词汇特征,学生不仅能够对所学词汇和知识更加熟练,而且能够在写作中运用,达到有词可用、有语言知识可依。上文是一个典型的描写说明,大量用于描写的形容词在课文中出现,例如interesting,same,different,of medium built,young, long straight brown hair and big eyes, tall and thin,curly blond hair,about thirty years old,a short and heavy old man,short black hair等。另外,时态为一般现在时,句子结构多为系表结构,表示状态。通过这样的归纳和学习,学生在描写事物和人物时,就可以用这样的词汇、结构和语法,达到课标的要求。

总之,用阅读为写作铺垫,通过阅读相关文本帮助学生获得语言的支持和结构模式是写作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方法。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是最为方便使用的范文,使用得当的话,教师的写作教学就有了可依循的模式,而学生的写作也有了可用的词汇、句式、结构和内容,能有效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

参考文献

[1] 许卫.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研究[J].校园英语,2014(3).

[2] 徐静.读写结合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J].基础英语教育,2012(4).

[3] 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M]. London: Longman,1985.

[4] Swain,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in S.Gass & C.Madden(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8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 尹刚,陈静波.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修订版)[Z].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胡明珠(1964-),女,山西和顺人,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教授。]

以问题为基础的商务英语案例教学 篇9

基于华生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人们探讨了教学的过程和手段,并且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我教学单元、个别学习法等教学模式和方法,这里主要介绍有代表性的斯金纳的程序教学。

斯金纳在操作性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认为,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预期。所有的教学都应该具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以教学目标的确定为开始,以教学目标的完成而结束。教学目标越具体越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学目标越精细越好。布卢姆等人的教学目标分类学与行为主义的假设保持了一致,这种目标分类学具有两个特征:第一,以学生的外显行为来陈述目标;第二,目标是有层次结构的。

斯金纳在实践中建立起一种教学过程,这种教学过程包括这样的五个阶段:说明具体的行为表现;评估行为;设计方案;实施方案;评估方案。从以上的过程看出,行为主义者似乎关注的是“怎样教”,而不是“教什么”。事实上根据行为心理学的原理设计的程序,直接涉及到了教什么,他们侧重的是行为,并要求可观察、可测量。在教什么的问题上,程序教学的设计需要按照教材内部的逻辑程序,使每一个问题都能体现教材的逻辑价值。教师把材料分成一系列连续的小步子,每步一个教学目标,整个系列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每个教学目标完成后进入下个教学目标的教学。程序教学的方法有这样几个因素:小步骤进行;呈现明显的反映;及时反馈;自定学习步调。

程序教学的最初阶段主要是讨论程序学习的方式,后来逐渐开始重视研究作业分析、学生行为目标的分析以及教材逻辑顺序,为了使程序设计更加符合逻辑性,又开始考虑整个教学过程中更为复杂的因素,设计最优的教学策略,并在实施后给出评价。当系统科学引入教育领域之后,借助程序教学,人们更全面、更确切地探讨起教学全过程,更重视学习目标与学习结果之间关系的分析以及其他各环节之间关系的分析等。教学设计的最初尝试已开始于程序教学的设计之中,为后来发展的教学设计思想提供了基础。在程序教学运动中出现了“教学设计者”(尽管当时还没有给予这样的称呼),这种专门人员的出现使得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探索有了专业队伍,他们对目标理论、任务分析、个别化教学、媒体选择、形成性评价等一系列设计问题的研究较为深入。他们从事设计的范围也从对教学机器、个别媒体的设计拓展到多媒体学习包括乃至对整个教学系统的课程和教育项目的设计上来,这一切都促使教学设计理论得以发展。[1]

教学设计的产生,主要的依据是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因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将内部的思维和人的情感排除在研究对象之外,仅对外部的刺激与反应进行研究,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育目标强调以外部的学生反应进行描述和检测;教学方法强调以学习内容和已形成的反射结构来展开教学,并以小步子进行,强调及时强化,强调有效性。

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设计在许多技能性训练和操练中具有很好的效果;控制学习环境、重视学习效果的客观行为,以及重视反馈强化的观点,至今依然在教学设计领域广泛应用。这种教学设计的缺点也是明显的:缺乏系统性;工作量较大;设计一个好的程序课本的时间较长;对新问题、新情境的迁移性较差;难以解决复杂的思维训练问题等。⒉ 以认知主义学习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

认知主义学习心理学基于对学习的理解,认为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的联结,教学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众多,我们仅介绍布鲁纳和加涅的教学理论。

⑴ 布鲁纳的教学理论

关于教学目的,布鲁纳认为必须强调教育的质量和理智的目标,也就是说,教育不仅仅要培养优秀的学生,而且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更好的理智发展,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技能、想象技能以及符号运演技能”。

布鲁纳认为教学必须考虑三件事:学生的个性;知识的本质;知识获得过程的本质。学生的心智发展在受环境影响的同时也遵循他特有的认知程序。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把知识转化为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学生的心智形式。相应的教学原则包括:动机原则、结构原则、序列原则、强化原则。在学习方法上强调发现法。

布鲁纳还提出了“知识结构说”和“学科结构说”,并且认为应该教给学生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认为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有四个好处:一是学生掌握了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就能理解这门学科;二是学生了解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就有助于把学习内容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三是教材组织成一定的结构形式,有助于学生记忆具体细节的知识;四是学习学生的基本结构有利于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

⑵ 加涅的教学理论

加涅在他的学习目标分类的基础上探索教学理论并进行了教学实践,他认为:学习发生的条件有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认知信息加工模式表明了学习发生的内部过程和所对应的外部教学事件(活动),教学就是安排外部条件,促进学习内部过程,不同的学习任务对应不同的内外学习条件。

加涅在《教学设计的原理》一书中介绍了学习层次分析法和信息加工分析法,本书其它章节有介绍,故此不再多言。

基于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促进了教学设计的发展,使教学设计变得更加有效。因为认知主义心理学加强了内部的思维研究,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育目标强调以内在的学生认知发展为依据;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的认知结构来展开教学,并强调发现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基于认知主义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很好的效果:重视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作为教学起点;重视学习内容分析,充分考虑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协调性,保证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教学设计还关注了教学策略的制定、媒体选择以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⒊ 以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设计

人本主义心理学揭示以往的学习心理学忽视了人的情感因素,主张要探讨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分解成行为、认知等从属方面。罗杰斯探讨了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理论,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促进了教学理论的发展。

罗杰斯从培养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开始了教学理论的建设。罗杰斯在《患者为中心的治疗》中提出,学校要培养的人是:“能从事自发的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负责任的人;能理智的选择和自定方向的人;是批判性的学习者,能评价他人所作的贡献的人;„„不是为他人的赞许,而是按照自己的社会化目标而工作的人。”

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概念以及教学的过程。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一个促进者的作用,教师通过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关系,促进学生的成长。这种教学过程包括五个阶段:第一,确定帮助情境;第二,探索问题;第三,形成见识;第四,计划和选择;第五,整合。这种非指导性教学是建立在他的意义学习基础上的教学。

罗杰斯还提出把教师改称为“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促进者的作用表现为四个方面:帮助学生阐明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弄清他们所学东西的意义;维持促进学习的气氛。

基于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情感因素,强调了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对教学以及学习成功的重要影响,扩展了教学设计的研究领域。在教学目的上,强调培养完整的人;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强调非指导性教学,强调学生的发展。

基于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设计可以应用到很多研究领域。强调情感因素,保证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但是过度的强调情感,会减弱教师对教学的控制能力,最终将导致教学失败。

以上介绍了以哲学为取向的教学理论和以心理学为取向的科学教学理论,这两种理论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各有侧重点,他们共同统合于教学理论,只有统合的教学理论才是完整的教学理论,才能为教学设计的发展指明方向(哲学层面的教学理论),促使教学设计更有效(科学层面的教学理论)。

二、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人们通过对古今中外大量材料的研究以及实践的检验,已经发观和揭示了许多教学过程中富有稳定性、普遍性的内在本质的联系和客观规律。但是历来教学理论的研究多是只涉及教学过程及其理论原理的个别方面,不能完整地反映整个教学过程,即使是心理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依然如此,因此在实践中推广和应用这些理论观点很容易陷入片面的应用,忽视教学过程整体结构的平衡。为了克服这种教学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中的不良倾向,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20世纪60年代初,巴班斯基把一般系统论引入教学领域,开始了新的研究。教学设计正是这个时候产生的,它把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即教师、学生、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原理等要素都置于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研究和应用。

如果没有教学理论作为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学设计就是无水之鱼。教学设计在系统科学的指导下,把教学系统分成若干子系统,即教学系统的元素。教学理论揭示了各个子系统的相关原理,使教学设计者能够对这些子系统有深刻的认识,从而做出科学的判断。教学设计把教学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整合起来也是依据教学理论揭示的教学系统的结构和运动规律。

我国有些学者认为:“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二者讨论的是同一个对象,即二者的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上的混同与歧义,”实际上教学设计和教学理论是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

教学设计和教学理论的本质不同。教学理论是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一般规律的理论性学科,同时它通过教学本质与规律的认识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是一种描述性理论体系。教学设计本身并不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的一般规律,它只是在教学理论和学习心理科学的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与计划,是一种规定性理论。

教学设计理论是在教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教学理论关于“教学是什么”,在教学的本质、规律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合理的整合在一起,使教学有效进行的理论体系。如果没有教学理论揭示的教学规律、教学原理,教学设计就不能有效进行。

上一篇:学校环境建设调查问卷下一篇:五10班家长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