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第一猛将

2024-05-29

中国古代第一猛将(共6篇)

中国古代第一猛将 篇1

俗话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被誉为三国时期第一猛将,是万里挑一的人才。吕布是三国时期著名武将,其战斗力在民间排行榜上勇夺第一的称号,东汉末年,一提起吕奉先,其名使人闻风丧胆。吕布虽然骁勇善战,但势利多变,又被称为“三姓家奴”。关于吕布的战斗力,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应该就是“三英战吕布”了。刘关张三人跟吕布打个平手,可见吕布战斗力之强。

但是有一人,从不惧怕吕布,甚至他一人都跟吕布打了个平手。那此人是谁呢?废话不多说,此人就是曹操手下,人称“古之恶来”的典韦。但是如此一位高手,竟然为了掩护曹操洞房而牺牲,可悲可悲啊。如果此人没有死的那么早,肯定会在三国中有一番作为第一文库网。

史料记载,在三国中有谁不惧怕吕布的,他就是典韦。面对吕布军中的万箭齐发,典韦毫无惧色,冲入敌军阵营中所向披靡,逼退吕布。可以这样说,典韦凭借一人之力,使形势转危为安。吕布此次名上输给了曹操,其实是输给了典韦。

当年曹操在跟吕布对战时期,曹操被困濮阳西寨,典韦将军以十余支短戟刺杀敌军,一戟一人,没有虚发,又拿双铁戟驱赶吕布手下四将,必须承认其强。在三国演义中,曾这样描写典韦,说是夏侯在打猎时候看见一猛男在山间追赶一只猛虎,而此人就是典韦。哎,如此骁勇善战的典韦,竟然为了替曹操糟蹋张绣之妻把风的.时候,寡不敌众,被干死了。小编为典韦感到不值。

民间有个说法:“马上吕布,马下典韦”。然后却没有人说关羽张飞赵云比吕布还要厉害的。在马上,吕布比典韦厉害,在马下,典韦比吕布厉害,这样的说法你们认为呢?

谁是中国古代第一情人 篇2

郑穆公之女夏姬,自幼生得杏脸桃腮,蛾眉凤眼。长大后更是体若春柳,步出莲花,具有骊姬、息妫之美貌,更兼有妲己、褒姒之狐媚,是一个不知羡煞了多少贵胄公子的人间尤物,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大众情人”,后世也称她为“一代妖姬”。春秋有好几个国家之亡都与她有关,期间留下诸多风流情事。

夏姬少时母亲管束甚严,并无与人私相亲昵的机会,但却异想天开地编织出床第相幽之梦境。据传在她及笄之年,曾经恍恍惚惚地与一个伟岸异人同尝禁果,并获取返老还童、青春永驻的阴阳采补之术。之后她曾四处找人试验,当者无不披靡,因而既艳名四播,又声名狼藉,家中只好把她远嫁给陈国的夏御叔为妻,夏姬之名由此而来。夏姬嫁给夏御叔不足九个月,便产一子,即夏征舒。御叔虽有些疑惑,但早已被夏姬的美艳弄得神魂颠倒,并无暇去深究。然而世人都猜疑“那个早生婴儿恐怕是夏姬从郑国带来的野种吧”!

夏御叔正值壮年而亡,有人说就是死在夏姬的“采补之术”。守寡后的夏姬“其状美好无匹,内挟伎术,盖老而复壮者”。据传,夏姬一直到四十多岁,仍容颜娇嫩,皮肤细腻,保持着青春少女模样。而历史上的这位风流寡妇,也确实以其罕有的独特魅力为国君士大夫倾倒,史书上说“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她曾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御叔早亡后,夏姬不甘寂寞,不久便同时与大夫公孙宁、仪行父私通,以其独具的美艳、性感与绝伎,让公孙宁与仪行父魂不守舍,欲仙欲死。这种三角关系持续数年之后,又把时任国君陈灵公也卷入期间而难以自拔。

据传是公孙宁向陈灵公献媚盛赞夏姬美艳及天赋异禀之房中术。陈灵公开始将信将疑,觉得夏姬虽有艳名,也总是近四十岁之人了,恐怕是名不副实。然而乍一见夏姬,陈灵公便身心俱醉,难舍难分。之后,每当夏姬之子夏征舒上朝离家后,陈灵公、公孙宁、仪行父三人便轮流到夏家与夏姬幽会。夏姬还把自己的内衣分赠三个情夫,而陈灵公三人居然毫无羞耻地穿着夏姬所赠衣服上朝,并在朝堂之上公然谈论与夏姬私通的风流艳事。一次,陈灵公等三人在夏家饮酒作乐,席间竟相互争论起夏征舒到底是他们三人谁的孩子。夏征舒受辱不过,怒杀陈灵公。公孙宁和仪行父仓皇逃向楚国,隐匿淫乱之事,只说夏征舒弑君,当人神共愤之。楚庄王偏听一面之词,便兴兵伐陈,杀死夏征舒,掠得夏姬。

春秋一代霸主楚庄王也为夏姬的美艳绝伦与妩媚性感而怦然心动,欲纳入后宫,申公巫臣谏阻说:“不可,王讨罪也,而纳夏姬是贪色也;贪色为淫,淫为大罚,愿王图之”。楚庄王只好放弃。将军子反见夏姬美艳,欲霸为己有,亦为巫臣所劝阻。理由无非是“红颜祸水”之说。后来,楚庄王把夏姬赐予连尹襄老,不久,襄老战死沙场。襄老的儿子甘愿背上与庶母乱伦的骂名,很快就与夏姬私通。

最让人可笑的是,那位一直劝说楚国君臣勿纳夏姬的申公巫臣,其实早已对夏姬垂涎三尺,并最终设计夺得夏姬叛逃至晋国,所付出的则是抄家灭族的代价。夏姬与巫臣到晋国后,还生下一美貌的女儿。晋大臣羊舌子的儿子叔向欲娶为妻,其母称“有奇福者,必有奇祸;有甚美者,必有甚恶”,认为“红颜祸水”,娶夏姬之女必会给家族带来后患,坚决不予娶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篇3

【课标要求】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条线索,两个考点】

西周时期————春秋战国————两 千 年 封 建 时 代

(宗法分封制)(社会转型)(中央集权制度)

【知识梳理】

考点一:宗法分封制

1、分封制

(1)分封制:又叫——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分封的主体:同姓亲族——体现了宗法制要求,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政治隶属关系,达到巩固国家统治的要求。

1积极方面,见课本;○2弊端:诸侯势力强大,形成割据势力,造成国家分(3)对分封制的评价:○

裂。(原因之一:分封制下诸侯国有相对独立性)

(4)分封制的目的、对象、内容

拓展:秦朝短暂而亡引发的思考——什么样的制度更能有效地巩固国家的统一和政权的稳定?

2、宗法制

(1)概念: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规定政治隶属关系、权力财产和土地分配继承的关系,在政治上特别是家族内部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尊卑秩序。(了解即可)

(2)内容:嫡长子继承制——谁是嫡长子?

大宗、小宗体系——相对的关系(重点理解)

(3)影响:对当时的影响——见课本

对现实的影响——祭祖、续谱等现象。

(4)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根据大宗小宗而形成严格的等级制。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结合;

(2)等级森严

考点二:中央集权制度

两条线索:

1、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1、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动荡分裂

(1)为什么割据?——分封制的弊端

(2)如何防止分裂?——中央集权制度之郡县制。

2、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1皇权至上;○2“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1)特点:权力高度集中(表现:○

(2)内容: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郡县制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央官制的内容构成保障了皇权的独尊)

(3)评价:(见课本)

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其积极作用是主流,①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③防止分裂割据,抵御外来侵略,镇压人民起义,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使社会环境和平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③保证了中外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④推动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

在封建社会发展后期,专制主义已经发展到极限,以消积作用为主,这主要表现在:①对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压迫十分残酷。②束缚了商品经济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③导致思想禁铜和文化专制,严重阻碍科技文化发展,因而只有消灭这种制度,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汉代:

(1)汉初:郡国并行制——王国割据势力的形成及对中央集权的威胁中朝:

(2)汉武帝:①推恩令、设刺史——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②建立中外朝制度

外朝:

4、唐代:三省六部制(内容、作用、实质)——加强了皇权

5、宋代:

(1)“二府三司”内容:

(2)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特点:

影响:

6、元代:一省制——现代省制的起源过程:

7、明代:(1)废丞相——影响: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高度;(2性质:

地位:

地位或职责:

8、清代: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

影响:

9、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两个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2)分化事权

(3)等级森严

【针对训练】

一、选择题

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②明朝的内阁③宋朝在地方设置通判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②③

2.“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明朝时期,山西洪洞县人口大量迁徙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当代,我国北方居民仍然有拜祭洪洞县大槐树的习惯,使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从政治角度分析,这一习惯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北方人口与山东洪洞县存在着血缘关系B.北方普遍推行郡县制

C.宗法制重视血缘关系的传统D.分封制扩大了周人的活动范围

3.《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人,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内阁职权取决于皇帝的旨意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皇权与内阁的矛盾一度激化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5.著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 《晚清七十年》中曾提出“历史三峡论”,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到帝制是第一次转型是指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C.科举制取代九品申正制D.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

6.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承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由此可知,“中朝”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B、分享承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7.宋太祖“选儒臣(文人)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

A、宦官专权B、相权过大C、武臣专权D、王国问题

8.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A.维护皇权独尊B.倡导尊老爱幼c.强化尊卑等级D.凝聚血脉亲缘

9.一位士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雠(chóu同‘仇’)耻最甚而奠报”的结果,这位学者可能经历了以下哪一场事件?

A.中唐安史之乱B.北宋亡于女真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10.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B.颁布推恩令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D.颁布“附益之法”

11.秦朝郡县制适应了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是由于:

A.郡县的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的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C.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12.宋太祖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形成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从中可以得出的教训是

A.改革过程中要善于用人B.改革中要提高办事效率,实行精兵简政

C.改革必须大刀阔斧,冲破阻力D.改革过程中必须重视农业

13.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最主要在于

A.发展社会经济B.抵御侵略C.加强交流D.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14.《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剥夺王国的封地B.推恩令C.夺取诸侯的爵位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

15.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16.《元史》载:“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下列选项中符合“大新制作”的是

A、“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

C、“有行省。统郡县,镇边鄙”D、“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

二、材料题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元代高官耶律楚材和杨朵儿只,明代清官况钟、海瑞,也都有类似的境遇,在皇帝支持时,成绩斐然;而一旦失去皇帝支持,就遭到排斥,甚至被罢官坐狱。

一一《清官考辩》

中国古代第一猛将 篇4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讲

中国文学史及其发展分期

一、什么是文学

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的、以感情来打动人的、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第一编 先秦文学概说。

借助于语言的形式(或工具)唤起接受者的美感意识,实现个人自由意志,偏重文学创作。古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二、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文学

学习中国文学,我们可以把它作为通向二十一世纪的“个人护照”。

1、通过文学参证历史或通过历史印证诗歌,寻找诗中的文化、文化中的诗。

文学不仅在短短的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了过去的琼楼玉宇,逼真地复制了那在过去岁月中也许早已为人们淡忘了的生动具体的细节,而且还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群,一种生活的韵味,一片奇妙的风光。读盛唐诗人杜甫的诗(其诗歌被后人誉为“诗史”),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李唐王朝天宝末年,天子昏庸、奸臣挡道、武将好大喜功,屡屡对外开边拓土的战争给国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图景。《红楼梦》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败落这样一个缩影,反映了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的趋势;《西游记》虽为神魔小说,但对明代嘉靖王朝多有揭露;《金瓶梅》更是穿着宋朝的衣服演明代的把戏。

2、文学还能培养人们诗人的才情,哲人的思辩,历史学家的深沉。也许有人说,哲理太枯燥,诗情太虚浮,但是,至少可使我们“澹泊明志”,修身养性。陶渊明一声“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令人追慕不已。古人尚可“买田数亩,买泉一眼”以安顿自己的心灵,现代人呢?现代人最怕丢失的是财富,而最先丧失的是精神,文学可以使我们在物欲横流,灵魂放逐的年代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在一切都推向市场的时候,不要拍卖自己的良知。尽管我们不可能诗意的栖居,但是,对诗意生存的追求,却是人性中永不泯灭的一面。

3、王国维先生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上古的神话、西周的诗经、春秋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汉代的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志怪、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领风骚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这些作品既给我们美的享受,又给我们提供了无穷的研讨之机。琼瑶的《在水一方》出自《诗经·秦风·蒹葭》;《梅花三弄》主题曲,“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出自金人元好问《摸鱼儿》;《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出自明代杨慎《临江仙》。《新鸳鸯蝴蝶梦》“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我讲这些目的,文学是有传承的,今天的发展是在昨天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知识层次、知识结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江郎也有才尽之时,学无止境。(另外,文学也是在永不停歇的流动发展的)讲一个文革遗笑,那个时代毛主席的话(语录)就是圣旨,是人们心中的上帝,老领导领大家学毛主席语录,毛主席有一首词《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屈指形成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可老领导怎么读呢“天高云淡,„„,屈指形成二万六,盘山上高峰。”这时一个小年轻怎么觉得不对劲就举手了,他说“报告领导,我有问题”记得中学历史课上老师讲过红军长征历经二万五千里艰难险阻,毛主席怎么写成二万六了呢?老领导没有意识到他的错,振振有辞,从容不迫地说“年轻人,这就是你们的不是了,下句不是”盘山上高峰“吗,既然是盘山而上,自然多走了了一千里。如果说老领导闹得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是与那个特定时代,特定历史背景有关的话,我们今天就应尽量避免或者少制造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当然,我并不需要大家人人都去做博士,但是一个充塞知识的头脑是应该有的(前人成果只不过是我们的必修课,关键要求自己创新)。

4、文学是人学,文学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所以必须强调艺术感染力。李清照词前后分两个时期。前期的词,反映的是一个贵族小姐、贵妇的娴雅、优裕的生活。比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描写的是一个天真烂漫而又情窦初开的贵族少女形象,而晚年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写的却是一个面对国破家往,苦痛无以复加的老妪形象,真实的记录了李清照在丈夫赵明诚死后随宋室南渡的颠沛流离之苦,真是“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或者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啊!代表古典小说高峰的《红楼梦》便是通过一些重要人物命运暗示贾、王、史、薛四大家族无可挽救的衰败及整个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趋势,如篇首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好了曲》更是说尽了人生的虚无,同时将感伤主义推向极至:“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道尽了人世间的辛酸和无奈!我们的父母当他们初为人父人母的时候,对襁褓中的婴儿,也就是我们充满了憧憬和希望,但是有谁能够知道,10年、20年甚至50年或者百年之后,是住在村头看春花秋月还是难掩死后的悲凉——所以有人认为,《好了歌》是《红楼梦》的主旨所在!

在学习过程中,我只起个磨刀石的作用,给大家提供一个思想的火花点,一个思路,至于修行的好坏还在大家个人的底子和下来的努力,从今天起我将带领大家跨越历史的尘埃烟云,从高文典册、圣经贤传中寻找我们民族文化的根。

三、关于中国文学史

中国古代的很多文人与史学者很早就注意到文学的发展与变迁,并做了很多的工作。他们的成果散见于史书、目录学著作、诗文评、文学总集或选集的作家小传中。如: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就对诸如屈原、宋玉和贾谊等先秦与汉的许多辞赋家的创作进行了描述,可以说是一种初步进行文学发展过程的描述。但是,这些还不是专门的文学史著作,更不能说是已经建立了独立的文学史学科。

中国学者写作文学史是在20世纪初受了西方的影响才开始进行的。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开了中国近代编写文学史的先河。之后出现了大量的文学史著作。如谢无量的《中国大文学史》、胡适的《白话文学史》上卷、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这些文学史著作代表了当时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

在出现从全景描述中国文学史著作出现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分体文学史:如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四、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上古——近代)

上古文学:先秦文学、两汉文学;文学自发的时期,突出特点是文学尚在文化的大母体之内,文史哲不分。

中古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文学自觉的时期,诗歌和散文的成就达到顶峰。

近古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清文学。文学转型的时期,戏剧和小说兴起并达到顶峰。

近代文学:古典与现代交叉,从古典到现代过渡的时期。

第二讲

先秦文学概述

中国文学起源甚早,殷商时期已经有了初步定型的文学,也开始产生了书面文字。殷商和西周时代的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周易》中的卦爻之辞,以及《尚书》中的某些文诰,是散文的萌芽。《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叙事散文和诸子的说理散文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达到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西周的诗歌总集《诗经》,以现实主义精神、比兴的艺术手法开创了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战国后期诗歌创作出现了个人独立创作,产生了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先秦文学是古代文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诗歌、散文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都已经形成,这是我国文学发展丰厚而坚实的基石,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光辉而良好的开端。

一、先秦社会的历史发展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形成的最初阶段是在先秦时期,这是从远古经夏、商、周三代直至秦统一(前221年)之前的漫长的历史时期。

据1996-2000年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结果断定:“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是夏代文化的遗址。据说夏禹传位于启,“公天下”成为“家天下”国家组织逐渐形成。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了商朝,第20位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附近),史称殷商。商代农业、畜牧业、商业都得到发展,也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城市。“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表记》)商代祭祀文化盛行,主祀者为巫。尊神祭祀的祝颂实即表达了人们对祖先神灵的敬畏以及祈求和愿望,也形成了融合歌舞乐绘画、表演、原始宗教等一体的文化形式。

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定都镐京(今西安附近),史称西周。周统治者鉴于殷商的教训,实行分封制,并确立以“礼”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和典章制度,以此作为统治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教案《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第一编 先秦文学概说》。西周至夷王、厉王时期,统治日趋腐败,国力日衰,传至幽王,愈加暴戾,内忧外患,幽王终于在公元前771年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周平王东迁,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又分为春秋(公元前475年)、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王室愈衰。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合纵连横,二百年争战,最后由秦统一(公元前221年)。

先秦文学就是指秦统一之前的中华大地上的产生发展的文学。

二、先秦文学形态

第一、诗、乐、舞紧密结合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这是早期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吕氏春秋·古乐》记载了上古一个叫做“葛天氏”的部落歌舞祭祀的活动: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这八阙可能是现在所知的最古的一套乐曲,三人手持牛尾一边投足一边歌唱。有歌有舞。这套乐曲体现了上古时代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原始形态。

第二、文、史、哲不分

先秦时期,文化呈现一种综合态势。先秦文学并非纯文学,某些作品是史学著作,如《左传》、《战国策》;或哲学著作,如《孟子》、《庄子》。这些史学和哲学著作也富有文学意味。

第三、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先秦有些文学作品,并非一时一人所作,它们或由集体创作,或经过后人加工修改,原始作者和创作年代都难以确指。先秦文学的本来面目,使之存在许多可争议之处,这也是先秦文学作品不同于后代作品之处。

三、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第一、由巫到史

先秦经历了一个由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嬗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主要承担者的身份、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文学作者也因之而不断变化。

夏朝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主要承担者是巫觋(xí)“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国语·楚策》),他们也是文学的创造者。今存甲骨卜辞、《易》卦爻辞,就是因占卜行为而作。巫觋都善于歌舞音乐,在夏商或周初,出于巫术祭祀目的而创制的韵文或歌谣应是当时主要的文学作品。巫觋作为文学的作者,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衰亡。

上古巫史不分,史的职务也是宗教性的。一般史官除了从事宗教活动外,还从事有关赐命、册命、载录氏族谱系等政治活动。随着商周之际鬼神地位的下降,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解脱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他们成为史家散文的最早创作者。春秋时期,史官的文化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各国都有自己的史书,其中鲁国的《春秋》留存至今。鲁国史官左丘明采集各诸侯国的史记,作《春秋左氏传》,把史家散文推上了一个高峰,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

第二、贵族文学的兴起

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的权利,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掌握了知识文化,才能进行文学创作,其中的公卿、列士都是贵族。他们所献、所箴、所赋、所诵之诗,即《诗经》中的三《颂》、《大雅》和《小雅》的一部分,用以美、刺王政。贵族成了西周、春秋时文学的主要创作者。

周朝同时也有许多

民间歌谣,这些歌谣的作者大都是平民。据说这些诗歌经过专人采集后,由掌管

音律的乐官、太师修正、加工,再演奏给天子听,以观风俗,知得失,这就是《诗经》中的十五国风。所谓“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 事”(《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文学价值很高。

第三、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

春秋战国之际,分封制度的解体,导致了贵族地位的下降和庶民地位的上升。在贵族和庶民之间兴起了一个士阶层,文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士的手里。他们聚众讲学,影响渐大,成为统治阶级招徕的对象,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议论时政,阐述哲理,形成“百家争鸣”的盛况。

先秦文学作者的身份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其演变过程与文学繁荣的趋势是一致的。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现出了异彩纷呈的特性。

四、文学的起源

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人类生产劳动过程中,它是根据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产生出来的。

中国文学的产生可以上溯到文字产生以前的远古时期。远古时期产生的神话传说和歌谣。这些神话传说和歌谣由于时间久远、口耳相传导致变异,后世见诸文字记载的原始文学很难说是其原貌。从产生的先后说,诗歌应更早于神话。

五、上古歌谣

(一)上古歌谣的概念

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二)上古歌谣的保存

上古歌谣零散保存在先秦两汉的典籍之中,后代集中辑本有:清代沈德潜的《古诗源》,今人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录最为详尽。但并不完全可信,有些如《击壤歌》、《卿云歌》、《南风歌》是出于后人的伪托。

(三)上古歌谣的内容

1、再现劳动过程的:

《吴越春秋》中《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rou)。

2、征服自然愿望的:

《礼记•郊特牲》中《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3、反映上古婚姻制度的:

《周易》中《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4、与战争相关的:

《周易》中《中孚•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5、愉快的劳动生活:

《周易》中《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6、思恋之歌

《吕氏春秋•音初篇》中《候人歌》:候人兮猗。

传说大禹治水,娶涂山氏女为妻,大禹巡省南土,久不归,女乃唱了这首歌,渴望大禹归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比较稳定的夫妻关系和夫妻感情,只有在一夫一妻制出现以后才有可能,而这时已属私有制萌芽后的氏族社会晚期。二字为句,语气词拖长尾音,取得了独特的抒情效果。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情诗,开抒情诗传统之先河

(四)上古歌谣主要特征

1、大都采用二言形式。

这是因为上古劳动动作简单,劳动节奏短促、鲜明,因而伴随劳动动作产生的诗歌节奏自然也不复杂。

2、上古汉语都是单音节词。

两个单音节词组合是最初的句子,这种句子的产生与上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能力直接相关。

六、古代神话

(一)神话的概念(p73)

神话是原始人类的综合意识形态,是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解释,是他们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又是他们愿望的表达。在现代人看来十分荒诞的描述中,包含着初民心目中的世界起源、宇宙模式、万物关系、民族历史、宗教观念乃至各类生活知识。

神话产生的原因: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所产生的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而一些特殊的灾害的自然现象,地震、洪水,还有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也引起惊奇和恐慌,人们由此幻想出世界存在某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膜拜,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

神话的功能:

1、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意义。

2、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精神纽带。

3、神话是先民们在对世界假想的把握中宣泄了不安的情绪。

(二)神话的保存(p74)

中国在远古时代可能有过丰富的神话传说,但经过口耳相传大部分没能够保存下来,只是在一些古代文献如《山海经》、《楚辞》、《淮南子》、《庄子》等古籍保存了许多零零星星的神话传说。

(三)《山海经》及《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

《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觋(xí,男巫)、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山海经》中保留的神话是相当古老的,其中有不少想象奇特的神话,如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等,都深入人心,流传广远。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神话的一座宝库,对我国神话的传播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四)古代神话的内容和分类(文选p224-234)

1、创世神话

古未有天地之时,唯象无形,窈窈冥冥,„„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滔乎莫知其所止息,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淮南子·精神训》)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卷一引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

2、始祖(世祖)神话

中国传统文化中记载着伏羲与其妹女娲兄妹成夫妻而繁衍了人类的传说,大量少数民族传说以及考古发现的汉画像砖画也证实了这一点。汉画像砖上伏羲与女娲人首蛇身,或异体交尾,或同体异首,是人类的始祖。

此外还有女娲抟黄土造人之说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

3、洪水神话 讲《山海经》中“鲧禹治水”的故事(扩展到有关“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禹娶涂山氏”等禹的故事)。

洪水神话另见《淮南子·览冥训》的《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4、战争神话 《山海经》中“黄帝擒蚩尤”的故事。

5、英雄神话 《山海经》中“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淮南子》中“后羿射日”的故事。

(《山海经·海内经》)“古者羿作弓”。(《墨子·非儒》)羿为了拯救下民,他做了哪些善事呢?《淮南子·本经训》:“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yàyǔ)、凿齿(传说中的力量神兽)、九婴(古代神兽之一。水火之怪,能喷水吐火,其叫声如婴儿啼哭,故称九婴)、大风、封豨(河神,双头大猪)、修蛇(修蛇,古代中国的巨蛇,也叫做巴蛇,黄帝派遣后羿前往斩杀,修蛇的尸体变成了一座山丘,现在称为巴陵。),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

6、传奇神话 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不周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准南子·天文训》的《共工怒触不周之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五)古代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神话,是远古历史的回音,它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在

它童年时代的瑰丽的幻想、顽强的抗争以及步履蹒跚的足印。同样,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精神的形成。

首先,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从《山海经》

中那些能带来灾异甚至能食人的半人半兽或半禽半兽的描述中,我们能看到先民对生存环境的警惧之情。比如在女娲、羿和禹的神话中,无

不以相当的份量描绘了人类的恶劣处境,神性主人公们都能正视现实的灾难,并

通过锲而不舍的辛勤劳作和斗争,战胜自然灾难。神话特别强调诸神不辞辛劳的现实精神,反映了先民对现实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验。这与奥林匹斯诸神的享乐 精神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次,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对百姓民众生命的爱护和尊

重,是中国文化的一贯精神,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下》),就

反映了这种思想,这与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西方神话有显著的不同。中国古代神话在展示人类恶劣的生存境遇的同时,还为人类塑造了一些保护神,如前所说之 女娲、后羿等。此外,还有一些神话形象如龙、凤等,“见则天下安宁”(《山 海经·南山经》),它们的出现给人带来了祥瑞和安慰。重生意识还包括对个体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

《太平御览》卷七九引《管子》曰:“黄帝钻 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肠胃之病。”再如南方之神炎帝,《淮南子·修务训》记他采药为民治病,“一日而遇七十毒”。黄帝、炎帝对人类的生命可谓关

怀备至,甚至不惜以身试毒。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和自 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在本质上是对保护和发展生命的希冀。

即使断首以死,也要对着天帝大舞干戚,这种顽强的抗争精神是何等的壮烈!

他所象征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性格,成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长河中的巨浪。

再次,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生存环境的艰苦,激发了先

民不屈的奋斗精神,这种奋斗精神本身就意味着对于命运的抗争,由此而孕育出一大批反抗自然,反抗天帝的神话英雄。前者如精卫以顽强的生命力,面对着难

以征服的自然,作顽强的拼搏。后者如《山海经·海外西经》中所载的刑天。

《精卫填海》(《山海经·北山经》):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区区一只小鸟,却要衔着微木细石去填平浩瀚的大海,气概超过大海,在东海与精卫极端悬殊的对比中,更显出精卫惊人的意志和力量,悲壮感人的艺术力量也从这里产生出来。陶渊明高度赞扬精卫的反抗精神:“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咏山海经》十三首)

(六)上古神话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神话是原始人类社会意识的记录,它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1、古代神话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文学中民族精神的形成。

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先民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面对现实的苦难,并作不懈的努力。神话特别强调诸神不辞辛劳的现实精神,反映了先民对现实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验。生存环境的艰苦,激发了先民不屈的反抗和奋斗精神,这种奋斗精神本身就意味着对于命运的抗争,由此而孕育出一大批反抗自然,反抗天帝的神话英雄,这种顽强的抗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2、古代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中国古代第一猛将 篇5

课内阅读

一、阅读《长恨歌》,回答下列问题:

1、本诗主题思想历来论家各有看法,并无定论,请根据你自己学习的感受谈谈你的理解。

2、哪些诗句描写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3、杨贵妃被缢死后,作者运用什么手法表现出唐玄宗的感情?

二、阅读《湘夫人》,回答下列问题:

湘夫人

屈原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4、举例说明比兴手法在本诗中的运用及其表达作用。

5、“以景现情,寓情于景”是本诗的特点,请联系具体诗句加以解说。

三、阅读《拟行路难(其四)》和李白《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6、试从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两方面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行路难 【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四、阅读杜甫《蜀相》和陆游《书愤》回答有关问题: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7、两首诗都运用了诸葛亮的典故,比较同一典故在两首诗中不同的意蕴。

五、阅读杜甫《蜀相》(见上题)和杨慎《升庵讲话》所引《武侯庙》回答有关问题:

8、请将杨慎引诗与杜诗进行比较,说说两诗在表现内容、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

武侯庙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正统不慙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课外阅读

六、阅读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回答有关问题:

上阳白发人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9、归纳这首诗的主旨。

10、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绘宫女的形象?

七、阅读杜甫《佳人》回答有关问题:

人 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①尚知时,鸳鸯不独宿。合昏○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②盈掬。摘花不插发,采柏动○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①即合欢,一名夜合,其花朝开夜合。○②动,每每。○

11、作者写景叙事多有比喻和寄托,请联系诗句归纳“佳人”的形象。

12、理解诗歌题旨讲究“知人论世”,联系杜甫的生活经历和一生思想,推断这首诗歌的主题。

八、阅读陆游的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落梅 陆游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①飘零去,耻向东君○②更乞怜。过时自合○注①自合,自该。②东君,春神。

13、两首诗描写的梅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各自表现怎样的品质?

14、两首在运用想像方面,有什么不同?

九、阅读鲍照《代挽歌》,回答有关问题:

代挽歌 鲍照

独处重冥下,忆昔登高台。傲岸平生中,不为物所裁。埏门只复闭,白蚁相将来。生时芳兰体,小虫今为灾。玄鬓无复根,枯髅依青苔。忆昔好饮酒,素盘进青梅。彭韩及廉蔺,畴昔已成灰。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15、16、十阅读屈原《橘颂》,回答有关问题:

颂 屈原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缘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可任兮。纷緼宜修,姱而不醜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为终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经为象兮。【注释】〔后皇〕即后土,皇天,指地和天

〔橘徕服兮〕适宜南方水土。徕,通“来”。服,习惯。这两句是指美好的橘树只适宜生长在楚国的大地

〔受命〕受天地之命,即禀性、天性。

〔壹志〕志向专一.壹,专一.这两句是说橘树扎根南方,一心一意

〔素荣〕白色花。

〔曾枝〕繁枝。

〔剡(yǎn)棘〕尖利的刺。

〔抟(tuán)〕通“团”,圆圆的。

〔文章〕花纹色彩。

〔烂〕斑斓,明亮。〔精色〕鲜明的皮色。

〔类任道兮〕就像抱着大道一样。类,像。任,抱。

〔纷缊宜修〕长得繁茂,修饰得体。

〔姱(kuā)〕美好。

〔嗟〕赞叹词。

〔廓〕胸怀开阔。

〔苏世独立〕独立于世,保持清醒。苏,苏醒,指的是对浊世有所觉悟。

〔秉德〕保持好品德

〔横而不流〕横立水中,不随波逐流。

〔闭心〕安静下来,戒惧警惕。

〔失过〕即“过失”。

〔愿岁并谢〕誓同生死。岁,年岁。谢,死。

〔淑离〕美丽而善良自守。离,通“丽”。

〔梗〕正直。

〔可师长〕可以为人师表。

〔像〕榜样。

17、诗人是如何刻画橘树形象的?

18、本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是如何通过歌咏橘树达到抒怀的目的的?诗歌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 课内阅读

1、参考理解一:本诗通过李杨的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真诚和专一,歌颂了人类的一些美好品德,表达了人们对团圆和美满爱情生活的向往。参考理解二:本诗通过对唐玄宗和杨贵妃情爱的描写,对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和昏迷不悟进行了讽刺和揭露。参考理解三:诗的前半部分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后半部分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玄宗的入骨相思,从而使诗的主题思想由批判转为对他们坚贞专一的爱情的歌颂和对他们生离死别的同情。

2、描写唐玄宗宠爱杨贵妃的诗句有“春寒赐浴华清池”“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不重生男重生女”。前四句是正面描写,“从此君王不早朝”“三千宠爱在一身”用了夸张的手法,“姊妹弟兄皆列土”“不重生男重生女”是侧面描写。

3、主要运用了景物衬托的手法来表现。如用凄凉的秋景来衬托人物的悲思:面对青山绿水,朝夕不能忘情,表现玄宗内心的痛苦;用月色和铃声表现玄宗悲痛的心情;回宫之后,景物依旧,人却不在,冷落孤寂、彻夜相思。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归来,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景生情,时时睹物思人,诗歌从各个角度反复渲染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来表现唐玄宗失去杨贵妃后痛苦的心情。

4、运用了比兴手法的诗句有“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两句都是以反常现象作比兴。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和烘染自身的尴尬处境和懊恼心情,暗示了失望的必然结果。

5、诗中的景物描写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与主人公的内心情感相映衬的。诗人将湘君与湘夫人约会的地点放在湘水一带,时间又是秋天,这就为主人公提供了抒发相思愁苦的自然环境。然而当他到来时,湘夫人已经离开。他望穿秋水也不见对方的影子,心中惆怅万分。“目眇眇兮愁予”,“愁”顿时在此景中触发。“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进一步借秋景来渲染、扩散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

6、思想内容:鲍诗有两层意思,一是表达了“人生亦有命”,不能“行叹复坐愁”的思想,二是酌酒自宽而终不能自宽的矛盾心情。李诗中“停杯投箸不能食”“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所表达的思想显然也鲍照一脉相承。语言风格上,鲍诗是欲说还休的含蓄,李诗是直抒胸臆。

7、同样写诸葛亮,角度不同,意境情感迥异。

杜甫表达的是对于诸葛亮命运的慨叹,一代将才最终功亏一篑,抱憾离世,留下的是昔人已逝,风采不再的旷古悲凉。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自己不得重用的痛苦。

陆游作为一个失意的老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于诸葛亮的钦佩和羡慕。钦佩诸葛亮的将才;羡慕诸葛亮遇到明主,得以大展宏图,成就事业。表达了诗人收复失地的壮志,抒发了壮志未酬,功业未成的愤懑。

8、相同:都表现了凭吊之意,表达了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思想;艺术上都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

不同:杜诗充分表现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而《武侯庙》则重在表达遗憾之情。

课外阅读

9、作者以哀怨同情、如泣如诉的笔调,描述了上阳宫女“入时十六今六十”的一生遭遇,反映了无数宫女青春和幸福被葬送的严酷事实,从而鞭挞了封建朝廷广选妃嫔的罪恶。在客观效果上,本诗具有揭露、控诉封建最高统治者荒淫纵欲、摧残人性的作用。

10、①生动的细节描。如对“天宝末年时世妆”的描写,形象地表明上阳宫女幽闭深宫、隔绝人世之久。用衣着落后半个世纪这一外在的表现,说明一个女人如花岁月,似水年华被毫无意义地践踏了。②细腻的心理描写。如“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两句,包孕着一个从原先的喜闻、羡妒到今日的厌听、不妒的心理演变过程;反映了上阳宫女对生活、爱情已失去信心的麻木心态,是她愁苦绝望心理的细致刻画。③环境氛围的烘托。通过渲染上阳宫环境的死寂、凄凉,衬托出生活在这座人间地狱中的上阳宫女的孤苦。

11、山中清泉见其品质之清,侍婢卖珠见其生计之贫,牵萝补屋见其隐居之志,摘花不戴见其朴素无华,采柏盈掬见其情操贞洁,日暮倚竹见其清高寂寞。诗人以纯客观叙述和形象比喻等手法,描绘了一个在战乱时期被遗弃,面对不幸和逆境不向命运屈服,贫贱不移,贞节自守上层社会妇女形象。

12、杜甫身逢安史之乱,身陷贼手而不忘君国;对大唐朝廷,竭尽忠诚,竟落得降职弃官,漂泊流离。但他在关山难越、生计困窘的情况下,也始终不忘国忧。这样的不平遭际,这样的精神气节,可嘉可叹,与这首诗的女主人公很有些相像。所以,作者借他人之酒以浇胸中块垒,在她的身上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13、相同点:两诗都写了梅花凌寒盛开。不同点:《落梅》重点写梅花“过时自合飘零去”,《梅花绝句》无此内容。《梅花绝句》表现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梅花》表现梅无丝毫奴颜媚骨的凛然气节。

14、《梅花绝句》:诗人以“化身千亿”的奇想,满足自己赏梅的愿望,借以表达诗人对梅的喜爱与赞美。《落梅》:诗人见梅落而生奇想,以拟人手法,代梅表明花落的原因,借以揭示梅高节之所在。15、16、17、一是描述橘树俊逸动人的外美。傲然坚挺,凌空而立,深深扎根于“南国”之土,“受命不迁”的坚毅神采,充满生机的“绿叶,蓬勃开放的“素荣”,光采照人的“圆果”,诗人对祖国“嘉树”的一派自豪、赞美之情。二是热情讴歌橘树内在精神。它年岁虽少,即已抱定了“独立不迁”的坚定志向;它长成以后,更是“横而不流”、“淑离不淫”,表现出梗然坚挺的高风亮节;纵然面临百花“并谢”的岁暮,它也依然郁郁葱葱,决不肯向凛寒屈服。

长焦无双猛将传 篇6

选拔武状元相貌当然都是很重要的,历代对于武状元的相貌都是有着正面积极的描绘,什么“长六尺余,体貌秀伟”,有神采,“堪统领”等等不一而足,想想也是,如果选出来的武状元相貌猥琐,鼠头鼠脑的模样上战场只能让对手产生赶快战而胜之的念头,而没有丝毫的敬畏胆怯的想法,因此选拔猛将时相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好在这四款长焦数码相机的外形倒是非常统一,除了佳能的SX1 IS外形稍显伟岸宽大比较突出外,其他三款相机的外形可以说如出一辙,不分高下。

佳能Powershot SX1 Is ★★★★☆

富士Finepix S2000HD ★★★★

奥林巴斯SP-565UZ

★★★★

松下LUMIX DMC-FZ28GK★★★★

兵器把持指数

上场打仗,胯下坐骑,手中兵器都是很重要的辅助工具,选择一个趁手的兵器,单挑时可以一击而胜,混战时则可以具有大面积杀伤力,这就是为什么关云长要选青龙偃月刀而张飞则是选丈八蛇矛。在四款长焦相机的把持上四款相机无疑都提供了良好的手感,因为它们在机身右侧都设计了专门的手柄,而机身背后也都有相应的拇指按压区域,并且手柄的表面都采用了吸汗粗糙的材料做蒙皮,让用户的把持非常牢固。其中佳能的SX1 IS和富士S2000HD两款相机的手柄较为宽厚饱满,因此把持时的贴合充实感比较强烈。而松下DMCFZ28GK则由于机身高度稍矮,把持时的手掌下部有些空荡感。而奥林巴斯的SP-565UZ则由于手柄的凸起少了一些,把持时有定的局促感。

佳能Powershot SX1 IS ★★★★☆

富士Finepix S2000HD ★★★★

奥林巴斯SP-565UZ ★★★☆

松下LUMIXDMC-FZ28GK★★★☆

攻击性能指数

对于猛将来说,战斗力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重要素质,这就好比长焦数码相机的拍摄性能镜头光圈光、学变焦倍数快、快门速度和影像感应器像素数等等都是体现拍摄性能的重要指标。这可是体现一款数码相机性能的硬指标,也是用户在购买一款数码相机时优先考虑的方面。从四款相机这些性能参数的数值来看,佳能SX1 IS的表现无疑最为突出,而奥林巴斯SP-565UZ与松下DMC-FZ28GK相比,可以说是水平非常接近,难分高下。奥林巴斯SP-565UZ只是镜头的变焦比上要稍占优势,到达了20焦而松下DMC-FZ28GK只有18倍在液晶屏幕尺寸上DMC-FZ28GK要稍大一些。而比较而言富士S2000HD的性能参数在镜头变焦比,快门速度等方面的性能参数要稍弱。

佳能Powershot SX1 IS ★★★★☆

富士FinepIx S2000HD ★★★☆

奥林巴斯SP-565UZ★★★★

松下LUMiXDMC-FZ28GK★★★★

骑马射箭指数

相貌好,体力强只是一个优秀猛将的基本素质,要想成为能统领全军万马的主将,各种骑术,射箭和格斗等技能都是必须具备的本领。这就好比长焦数码相机上的特色功能,必须具备了各种各样丰富的特色功能,在面对各种复杂的拍摄题材时才能轻松自如地应对,获得较好的拍摄效果,在这个方面四款长焦猛将真可以说是各具特点,难分高下比较起来,佳能SX1 IS和松下DMC-FZ28GK的特色功能稍显多特色功能也比较丰富,只是富士S2000HD的特色比较集中拍摄方面。

佳能Powershot SXI ID ★★★★☆

富士Finepix S2000HD ★★★

奥林巴斯SP-565UZ

★★★★

松下LUMlXDMC-FZ28GK★★★★☆

连续攻击指数

主将作战,除了要具有对一单挑的功力外,还可能带领千军万马冲入对方阵中混战,这个时候连续攻击能力就非常重要了,当然也就如同电脑游戏中主人公的血条,只有顶得久才能坚持到最后。而数码相机上的动态摄像性能就如此,能拍摄画面尺寸需要越大越好,最好是支持1920×1080的全高清动态摄像能力,而拍摄时间最好是无限制直到把卡充满。在这个方面,最强的是佳能SX1 IS,接下来是富士S2000HD和松下DMC-FZ28GK奥林巴斯SP-565UZ要强一些。

佳能Powershot SX1 IS ★★★★☆

富士Finepix S2000HD ★★★★☆

奥林巴斯SP-565UZ★★★★

松下LUMIX DMc—Fz28GK★★★★☆

能力升级指数

从一个小喽罗成为主将是一个不断学习,升级,再学习再升级的过程,这中间除了个人的体力指数,心理素质,武艺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外,作战需要配备的装备也是一个从差到良。从良到优秀的过程。对于长焦数码相机来说,在配备了一些附件以后,无疑会大大增加自己的拍摄攻击力。其中佳能SX1 IS、松下DMC-FZ28GK具有一定的使用附件的能力,而奥林巴斯SP-565UZ和富士S2000基本不具有的升级

佳能Powershot SX1 IS ★★★★

富士Finepix S2000HD ★★★

奥林巴斯SP-565UZ★★★

松下LUMX DMC-FZ28GK★★★★☆

综合战斗力指数

综合四款长焦猛将的各方面表现,佳能Powershot SX1 IS的突出表现令人印象深刻,无论是拍摄静态照片还是摄制高清动态影像,Powershot SX1 IS的性能表现确实表现出色。而奥林巴斯SP-565UZ和松下LUMIX DMCFZ28GK的表现也相差不多,而且2款相机所具有的特色功能也相当丰富,让摄影发烧友可以找到拍摄的乐趣。相对来说富士Finepix S2000HD的拍摄性能也不弱,只是在特色功能和性能指标上离另外三款产品有一定差距价格是最亲民的。

佳能Powershot SX1 IS ★★★★☆

富士Finepix S2000HD ★★★

奥林巴斯SP-565UZ★★★☆

松下LUMIX DMC-FZ28GK★★★☆

舍我其谁

上一篇: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考试下一篇:机车运用组织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