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生观后感

2024-09-13

电影人生观后感(精选7篇)

电影人生观后感 篇1

忘不了巧珍的温柔善良,她的勤劳朴实令人赞叹,为了不让高加林难堪,她主动帮他做着做那,任劳任怨;

忘不了巧珍的多情纯洁,她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让人感伤,无奈他嫁时,红盖头下频频回望的含泪的双眼,令人心酸;

忘不了一曲《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那一声声深情的呼唤,至今仍在耳边回荡……

因着一份厚重的记忆,我又一次看了电影《人生》,体味着其中的苦辣酸甜……

镜头在陕北特有的黄土地、曲折的山路以及一片窑洞式的贫瘠的山村中开始了“高加林” 和“刘巧珍”的爱情故事和人生的选择!加林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当上了小学的教师。好景不长,加林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这时,加林不得不回到了土地,但这是他不愿意的,他觉得自己有文化有知识,不该在黄土凹里呆一辈子。正当他失意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刘巧珍没有文化,真心真意地爱上了加林。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实际的做法表达着她的炽烈的爱。而随后,机遇再一次降临到在了加林的身上,他终于真正的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给了高加林大显身手的机会,他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是位现代女性,她也对加林产生了爱,他们相同的知识背景,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同时,生活也让加林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亚萍已经是有着家室的人,但是亚萍给于加林的承诺是可以让她父亲给加林一个很好的工作。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的爱,决定一起生活。这确实是一个“不幸的决定”。

好梦难圆。高加林以托关系走后门的事被亚萍的婆婆告发,此时的加林不得不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挽留了。而此时巧珍也已经嫁给了别人……

高加林和巧珍的爱情悲剧,或许早已注定。有文化的高加林始终想的是怎样走出贫瘠的山川,而高加林接受巧珍,更多的原因有可能是出于他的困顿和失意。困境下的爱情,往往徒有其形而无质。精神世界里的差异是他们之间最大的障碍。试想一颗总是在想着怎么才能飞得更远的心,又怎么能与“生了几只猪崽又死了几只”这般平淡的生活心心相印呢?他想要做的事,也许就是做一只“翱翔的大雁自由的去爱每一片蓝天”。(我愿你是只翱翔的大雁自由的去爱每一片蓝天。――亚萍写给加林的诗)

爱情是无常的,幸福却是真实的。对于巧珍来说,马拴的一句话 “ 我一辈子就是当牛做马,也不能委屈了你。咱乡里人能享多少福,我都要叫你享上…… ” 这样的求婚誓言能算海誓山盟吗?以前在杂志上看到说西方国家结婚的时候新郎会在教堂里对新娘说:我们的爱能走多远,我就会有多忠诚,我们的爱能到我们分手,我会愿意知道你不愿意为止。相比之下是不是有一点平淡呢?但这何尝又不是一种真正的幸福?幸福千千万,存于心而不是显于形。对于高加林来说,也许是做了场好梦,猛摔下来。他不该惋惜失去的爱情,他的爱情不在这里。可是,一个“爱”字又该怎么写? 我苦苦思索……

闭上眼,高家林端着馍筐慌忙地走过,睁开眼,骑毛驴、盖红纱的刘巧珍在泪光中频频回头。

我看了难受,为巧珍那真诚的、无私的爱而难受。 20 多年了,《人生》还是以这样刻骨铭心的方式,屡屡带着一些木纹样厚重的记忆回到人们眼前,最终留给了我无尽的思考。就像当加林知道巧珍已经嫁人而自己一无所有要再一次回到农村的时候,是不是该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呢?

看过这部影片,带给我人生中第一次强烈的生命震憾!它第一次将命运的选择摆在眼前,让你体验选择的痛苦与艰难,更让你体验命运的无奈与辛酸。只有看过它才能理解人生的苦涩,令你变得更成熟。看到它,就让我想到无数拥有梦想的年轻人,在实现梦想的挣扎中,面对一次次的选择,会不会因为有了多样选择而蹉跎流金?如今,怎样评价那种沉重和深沉,我只能沉默不语,如同最后黄沙路上慢慢走着的主人公 ―― 与整个人生漫无尽头的忧郁相比,其它的一切都是过往云烟。

我忽然想,如果高加林不被举报,继续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并顺利地和黄亚萍结婚,他会幸福吗?他会不会时常想起深爱着他的巧珍?会不会有着深深的失落和遗憾?结果似乎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影片似乎也给了我们答案:当他被举报没有工作时,他把巧珍为他纳的鞋子拿在手里,仔细的抚摸着,伏在桌上抽咽;当黄亚萍去找他,哭着说要辞去工作和他在一起,他却说了一句:凭心而论,我更喜欢巧珍……这到底是他因为不能待在城里的无奈的说法,还是他发自心底的心灵感悟?我们不得而知……

电影人生观后感 篇2

上映时间:2010年制片地区:法国

影片类型:哲理微电影导演:Ramon and Pedro

编剧:Marie Chadu c主演:Zacharie Destraz, Ju les Martinet, Pierrick Destraz, Henri Destraz

微电影《镜子》将主人公漫长的一生浓缩在浴室的一面镜子之中。影片采用主观镜头记录下主人公在镜子前刷牙、洗脸、刮胡子、喝水等日常举动, 利用镜头的摇移和巧妙的转场, 将主人公的人生境遇变迁串联成流动的生命画卷。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得到了完整的呈现;成长、懵懂、爱情、婚姻、孕育、背叛、衰老、死亡……人生的种种体验都得到了准确的表达;好奇、喜悦、惶恐、平静、悲伤、烦躁、释然……人生的种种表情都得到了真实的演绎。影片让人们想要停下脚步重新审视人生, 找寻那个最真实的自我。

作为一个颇具象征意味的意象, 镜子常常在各种影视文学作品中出现。不论是《白雪公主》里的恶毒王后对于美丽的追问, 还是希腊神话中那耳喀索斯对于自身倒影的迷恋, 对镜像的凝视都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而这种凝视也引导人类展开了一场叩问灵魂的精神之旅。一个人只有遗忘了易逝的皮囊才可能找到通往心灵内省的道路, 一个人只有冲破外表的藩篱才能拥有自我检视的勇气。面对镜子中另外一个一模一样的自己, 你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和自己好好聊聊这个世界了。短短6分钟的影像里, 我们见证了主人公的一生, 虽然有关于岁月沧桑和世事无常的慨叹, 但更多的是关于生命与人性的思考。

一、颇具哲理的镜中人生

柏拉图曾经说过, 人类应该关照自己的灵魂, 因为它是人的本质。但是灵魂的关照需要通过映像的协助才能够完成, 因为它就像一个人的眼睛, 惟独看不见自己的存在。镜子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 面对镜子, 自己的眼睛终于可以看到自己的眼睛了。镜子在帮助人修饰外表, 协助人适应并与社会融为一体之后, 它又引导人转入探索自我内心的天地。 (1) 由此可见, 镜子不仅是日常审美的起点, 也是自我审视的开端。镜子让人们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模样, 不断树立起对自我的认知, 从而将自己与他人区分开来。正如镜子具有正反两面, 人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也具有向外和向内两个维度, 向外塑造外部世界中的自身形象, 向内探寻内心世界的真实自我。对于镜像的选取和巧妙使用是本部微电影的最大亮点和创新之处。下面本文将从镜子的双重属性与镜子的特殊功能两个维度对微电影中的“镜子”进行解读与分析。

(一) 镜子的双重属性

不论是柏拉图的“洞穴”理论, 还是拉康的“镜像”理论, 都赋予了镜子反映真实世界和投射心理世界的双重属性。镜子的出现弥合了现实世界与虚拟空间的距离, 架设起客观存在与精神领域的通道, 镜子不曾改变, 不断变化的只有镜子前人的容颜与心态。

影片始终围绕镜子反映真实世界和投射心理世界的双重功能来把控影像进程。片中主人公有一个重要的动作, 那就是打开镜子背后的橱柜, 这不仅完成了镜像由正面向背面的转换, 也开启了从外部世界进入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大门。如同镜子明亮照人的正面, 影片的前半部分倾向于展现主人公向外的自我认知:从孩童时好奇地看着镜中自己的小豁牙到青春期煞有介事地整理发型, 从抚摸挺立的鼻梁、突起的喉结到认真刮去脸上的青涩胡茬, 稚嫩孩童成长为翩翩少年的生命过程, 体现着主人公生理的发育和审美的变化。以打开镜子的背面为标志, 影片之后的影像开始着重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这也与人生成长的阶段特征相吻合。与外向自我认知的直接和显性不同, 内心世界的镜像呈现必然是间接而隐秘的。看着女友照片时的得意, 带上婚戒时的陶醉, 听到孩子啼哭时的烦躁, 婚姻破裂时的沮丧, 敲击镜子时的愤怒, 年老体衰时的无奈, 走向生命尽头时的释然……主人公简单的动作和细微的表情传达出的却是复杂的信号与丰富的内涵。

(二) 镜子的特殊功能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 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这句中国古语营造出的意境与影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微电影《镜子》将一面镜子置于狭小、封闭的浴室空间之内, 但由于镜子本身能够塑造空间, 所以虽然环境如此狭小和封闭, 可镜子却能够在封闭中复制呈现同一个现实世界。 (2) 镜子内外世界虽是一模一样, 但是镜子中的世界并不是外部世界的单纯复制, 其与外部世界的性质完全不同, 内与外是真与假、实与虚的鸿沟, 其间距离虽触手可及却永不可跨越。 (3) 这种鸿沟与距离正是现实世界构成的第一顺序空间与镜中世界构成的第二顺序空间的区隔。

影片通过镜头的摇移和剪辑, 在镜子塑造出的第二顺序空间与主人公所处的第一顺序空间之间巧妙地完成转换:沐浴的美女、啼哭的婴儿、闪烁的灯箱等均出现在第一顺序空间, 构成真实的浴室环境;而主人公的自身形象则总是在镜子构成的第二顺序空间中得到呈现。这种选择的过程无疑体现了创作者在美学上的独特思考和新颖构思。在这里, 镜子的复制和折射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空间本身, 而且产生了具有纵深感的画面, 开拓了影像时空:从狭小的有限空间生发出开阔的无限空间。加之收音机这一传播媒介在影像中的出现, 浴室空间与外界又增加了连接的通路。虽然影片展示的场景均发生在一间浴室之内, 但是透过镜中世界让人联想与感受到的却是主人公如你我般完整而真实的人生。

影片中的镜子超越了物化的存在, 成为一个客观的记录者, 一位耐心的倾听者, 一位睿智的评判者。隐藏在镜子背后的仿佛是一双上帝的眼睛, 主人公在镜子面前无需遮掩也无处躲藏。其实见证主人公一生变化的不仅仅有镜中之眼, 还有镜头背后观众的眼睛, 两双看不见的眼睛从不同的方向对镜中人生展开审视。镜子的存在一方面推远了主人公与本我的距离:主人公与真实的自己保持了适当距离, 从而更冷静更理智地认清自己;另一方面镜子的存在又拉近了观众与主人公的距离:主人公在镜子前的表现显得真实而自然, 淡化了镜头前的表演意味, 从而使观众更容易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推一拉之间, 镜子的层次性显得格外丰富, 神秘感也不断加剧。

二、压缩时空的典型意象

影片用五分钟左右的影像浓缩了主人公由童年到老年的整个过程。利用镜头的摇移和巧妙的转场, 创作者在浴室空间内充分实现了场景的调度和图像信息的扩容。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 用寥寥几个镜头表现人物漫长的人生图景, 这要求创作者能够精准概括主人公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外在形象、心理状态以及典型动作。“‘封闭空间’中的物态对象以及人物的行为动作等都在被约束其表现力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加抽象的意义。” (4) 为了配合表现人物形象和时空场景的变换, 创作者精心选用了能够标记主人公人生阶段的典型道具, 使用颇具象征意味的方法进行表达, 最终实现了对时空的有效压缩。

(一) 灯光:内心世界的外在投射

浴室中的灯在影片中颇具象征意味。它不再仅仅是照明的工具, 而是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外在投射, 其光线和亮度的变化象征着主人公人生境遇的改变。

还是孩童的主人公打开浴室的灯, 站在工具箱上刷牙, 屋内的灯光明亮而温暖。这是主人公初次登上人生的舞台, 灯光的存在照亮了男孩眼中的世界, 也让他清楚地看到镜中的自己。当主人公进入中年, 男人的婚姻和家庭出现危机, 这时浴室里的灯光变得忽明忽暗, 暗示着主人公内心世界陷入不安定的惶恐之中。随着主人公用力拍打灯箱, 灯光最终熄灭, 宣告主人公的婚姻彻底失败, 他的人生就此陷入短暂的黑暗。后来主人公为发泄心中的郁闷, 用力敲打镜子, 在拳头击中镜子的瞬间, 灯箱应声再次亮起, 但是主人公的手却被镜子划伤, 流出了鲜血。这一连串的动作配合灯光的变化, 似乎是在告诉观众, 人生中一些事情的重新开始注定要付出疼痛的代价。年老的主人公站在体重秤上称体重, 这与童年时站在工具箱上的男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时浴室内的灯光昏暗而清冷, 恰似主人公风烛残年的人生境况。最后, 老人拄着拐杖蹒跚地走到开关前熄灭浴室的灯, 影片落幕, 也意味着主人公的一生即将走向终结。

(二) 贴画:人生轨迹变化的标记

人们常常把自己喜欢的贴纸粘在每天都看得见的地方, 以此表达对生活的态度和内心的向往。影片中的主人公也是这样, 镜子上出现的贴画成为主人公人生轨迹变化的标记。

在主人公的儿童时期, 镜子上的贴画是一个笑脸, 童年的生活无忧无虑、充满欢乐, 正如嘴角扬起的笑脸。后来的贴纸变成了变形金刚, 作为男孩们童年共同的回忆, 对变形金刚的喜爱正是源于对英雄、勇敢和力量的崇拜与渴望。再后来变形金刚贴纸变成了半边, 这不仅显示了时光的流逝, 也告知观众主人公的人生正在向下一个阶段过渡。当主人公再次以全新的形象出现在镜子里, 镜子上的贴纸换成了Anvil乐队的logo, 作为加拿大著名的重金属摇滚乐队, Anvil所代表的对抗、解构和自由的摇滚文化正是叛逆期少年普遍具有的心理特征。很快, 镜子上的贴纸变成了卡通性感美女, 对异性的欣赏和渴望表示少年已经进入萌动的青春期。不久, 性感美女的贴画也变得残缺, 预示着主人公的人生面临再次转型。终于镜子上的贴纸被一张女孩的照片所替代, 镜子中男人陶醉的神情表明此时的他正沐浴在爱情的甜蜜之中。再后来女孩的照片从镜子上消失, 化作水池中燃烧的灰烬, 象征着主人公婚姻的最终破裂。当主人公进入老年, 镜子上再没有了贴纸抑或照片的出现, 也许经历了许久人世的沧桑, 内心的情感和波折已经不需要外在的图像来表现, 所有的一切都已深埋在老人的脑海中。

(三) 牙齿:与疼痛有关的隐喻

每个人的成长和衰老都伴随着牙齿的变化, 牙齿的生长过程常常成为一种与疼痛有关的隐喻。影片中, 创作者运用了几个与牙齿有关的细节, 展示出时间的推移和主人公生命阶段的变化。

孩童时的主人公在刷牙时掉了一颗门牙, 轻微疼痛, 他好奇地把牙齿拿在眼前观察, 然后不小心把牙齿掉入水池;豁牙的男孩十分可爱地张开嘴, 凑近镜子看门牙脱落后留下的洞;长出新牙的少年用舌头舔了一下整齐的牙齿, 神情中有种自命不凡的得意;年迈的老人已经无牙可刷, 他取出假牙, 放在了玻璃杯里, 神情无奈而释然。细节往往具有震撼人心、触动神经的力量, 微电影中通过牙齿的变化这一细节显示出的生命褪变, 让人感叹时光易逝、年华易老。

《镜子》用6分钟的影像诠释了生命从绽放到凋零的全部过程, 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不仅是对于时间和生命的理解, 还有对于人性和情感的关照。“镜子是现实的反影, 是时光无情的折射。镜子告诉你的真相是:时间把你最好的时光已经拿走, 你看到的永远是最好时光的之后。” (5) 伫立在镜子面前, 能看到的不只是疲惫的神情, 还有眼神背后真实的灵魂。透过那面镜子, 每个人都会看到曾经的或者未来的自己, 因为时光本身就是一面无所不在的镜子。

摘要:微电影《镜子》将主人公漫长的一生浓缩在浴室的一面镜子之中。影片运用主观镜头记录下主人公在镜子前刷牙、洗脸、刮胡子、喝水等日常举动, 利用镜头的摇移和巧妙的转场, 将主人公的人生境遇变迁串联成流动的生命画卷。本文从镜子的双重属性与镜子的特殊功能两个维度对其创意展开分析, 并对蕴含在其中的人生哲理进行解读。

关键词:镜中人生,压缩时空,创意分析

注释

1许鞍华、陈可辛等著:《一个人的电影》,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第261页。

2沈宝民:《电影中的镜子意象研究》, 2010年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第19页。

3王海龙:《影视画面中“镜子”的美学功能》, 《青年记者》2010年第9期。

4陆婧:《论现代电影中的“封闭空间”》,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一个工科生的微电影之旅 篇3

开营第二天我们就分好组别,这次参加的人比较少,所以每组只有6个人,但幸运的是我的队友都很给力,带队的郑溯老师,南大的吴江同学、周畅同学,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宫志成同学,晓庄师范的黄亚婷同学,强力的队友保证这次充实且愉快的体验。

第一周是理论学习,第二周去宏村实地拍摄,第三周回南大剪辑,所以我们要在第一周把剧本确定下来,一开始我们决定每个人想一个剧本大纲,然后大家一起讨论选择。宫志成同学提出了一个恐怖片类的故事剧本,主旨是通过这些恐怖的剧情来提醒大家要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我之前看过宏村的照片,风景很美,青砖白墙很有韵味,明清时代的徽派文化传承至今,加上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所以我想到了一个爱情故事,一个跨越两个不同时空的爱情故事,主旨是希望通过前人爱情故事来教育现在的人要珍惜爱情好好坚守。吴江同学和周畅同学想到的故事和我的故事的类型差不多,也是这种前世今生的爱情故事,所以大家最后商议决定使用我的剧本。

故事有两条时间线,一条在古代,一条在现代,现代的男主叫宫杰,女主叫思玲,我叫宫杰,古代的男主叫墨轩,女主叫亦瑶。宫杰和思玲大学四年我们的感情一直很稳定,临近毕业,两人准备要一起出国深造,思玲已经收到offer,做好了出国留学的全部准备,而宫杰却被中介要求加价,否则就没法拿到国外学校offer和思玲一起出国。感情就此出现裂隙,是分是合、是去是留,争执不休、争吵不休,思玲把当初宫杰送给她作为定情信物的一只发簪还给了宫杰,两人就此分手。

学业与爱情都遭到的挫折的宫杰深受打击,整天失魂落魄,为了找回心情,决定去皖南散散心,毕竟原本他们俩说好要来这里毕业旅行的。到了之后,宫杰在村子里漫无目的地随意闲逛,坐在湖边看着那只簪子发呆,坐在湖边喂鸭子的一位老爷爷对宫杰很感兴趣,叫起宫杰跟他回家喝杯茶,并且要给他看样东西。到家后,老人家居然拿出一只一模一样的簪子,宫杰大吃一惊,老人家一边喝茶一边和宫杰讲起了这对发簪背后的故事。

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村子里有一对年轻人(也就是墨轩和亦瑶),二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墨轩将一对祖传的发钗送给亦瑶作为定情信物,两人顺理成章地喜结连理举案齐眉,红袖添香其乐融融。然而好景不长,燕尔新婚没多久,边境战事突起,朝廷紧急征兵,成年男子都要服役,违令者斩。临行前夜,墨轩甚至打算撕毁征召文书带亦瑶私奔逃跑,但亦瑶深明大义及时拦住墨轩没让他干傻事,两人之间有千般不舍,无奈朝廷之命难以违抗,亦瑶从头上的一对簪子中拔出一根交给墨轩以作信物,劝其及时动身。

墨轩依依不舍地离开家乡奔赴前线,只能通过书信与亦瑶互诉相思,第一次收到书信的亦瑶的欣喜若狂,然后随着时间流逝,相思之苦愈发深刻,收到书信时也不像当初那样兴奋,而是越来越伤感,常常看看留下的那只簪子发呆,盼良人早日归。

时隔多年,亦瑶再次收到墨轩的书信,打开后发现这竟然是一份休书。原来战事日渐胶着,战况愈发激烈,墨轩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回来,不知道多久才能回来,不忍心妻子独守空窗,于是在书信劝亦瑶改嫁某误终身。亦瑶毅然决然地撕了那封书信,并且回复墨轩,此生只有墨轩这唯一的丈夫,不管发生什么绝不改嫁,此情无怨无悔,生死相随。

春去冬来,妻已迟暮,家书再至,生死陌路,这次来的竟是一封阵亡告知书和墨轩的遗物——当初送他的那只发簪。原来墨轩在一次惨烈的战役中战死沙场以身殉国,只留下这只簪子作为遗物,让战友得以寄回。亦瑶看到这些淡然收下,不悲不喜,但也不吃不喝,终究以身殉情,随良人而去。

直到若干年的某一天,村口走来一位白发拄拐的老人,这是当年远赴沙场的墨轩,原来当年墨轩只是在战乱中失踪,未曾战死,墨轩也徘徊在当初分别的路口,只叹造化弄人,两人只得黄泉再遇,留下那对簪子和这个故事流传后人。

后来这对簪子,一只一直流传下来传到老人手上,另一只不知所踪不知怎么到了宫杰手上。老人教育宫杰,现在的年轻人做事太急躁,谈恋爱也是,不懂得坚守,又怎么能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宫杰听完恍如大梦初醒,把这个故事讲给亦瑶听,试图挽回这段感情,可这时候亦瑶的室友却突然说亦瑶就要走了。宫杰立即动身赶回南京,在地铁站赶上最后一步,留下了亦瑶也留下了这段感情,原来亦瑶听完故事后也颇为感触,决定休学一年等宫杰一起去。

剧本大致就是这样,这是最终拍摄出来的剧本,当然和我们最初定的剧本差别还是很大的。一开始想的比较复杂,时间安排了在三个不同的朝代:汉、唐、明。男主在各个朝代都是因为一些不得不承担的责任而离开妻子,在汉朝时要出使西域,在唐朝时要平叛安史之乱,在明朝是要下西洋,本打算通过这样故事形成古今对比,可这样的时间线太多,短短十几分钟很难跟观众把故事讲清楚,所以只用一条古代的时间线,而且没有交代清楚朝代,尽量避免一些历史背景上的穿帮。

其实连接古今两段感情的信物我本打算用一颗红豆骰子,正所谓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君知否,连夜从淘宝上买了一颗过来,可剧组已经找到一对很好的簪子做信物,所以红豆骰子也就作罢。不过这颗红豆骰子还是有出镜的,一开始它一直绑在亦瑶手中的扇子里,亦瑶回复墨轩休书的那个镜头里可以看到,后来在地铁站思玲出现时也打算绑在她的行李箱上,当然这颗骰子没有特别交代,只是做一个隐喻让观众自己感受。

关于我们的片名,一开始打算叫钗头凤,毕竟贯穿全片的信物就是这对发钗,而且陆游的《钗头凤》所讲的故事和这个故事也是同一种类型,包括居中宫杰赶回南京时,老人在院子里独自默念了这首词的下半阕: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后来又改成《绾·情》,绾即是绾青丝的绾,而且音同挽,与宫杰最终能挽回感情相呼应,情字就不用说了,全片讲述就是一个情字。不过这样的片名貌似太过于文艺,只好再改回《绾青丝》了。

这次活动,除了担任编剧一职,我同时还担任了男主角,这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虽然在学校里有过多次登台演出的经验,也参演过一些音乐短剧,可演电影还是从未试过。不过好在剧本是自己写的,对于人物内心的想法还是十分熟悉的,恋爱时的甜蜜,分手的落魄,追逐的焦急,白首归来后的痛苦与相思,一幕幕场景我都带上自己的全部情感去尽力诠释,虽然演技不是专业的,可态度确实十分认真的。在宏村拍摄的一个星期,前四天全都下雨,我们只好拍室内的镜头,最后三天终于出太阳,我们必须要抓紧时间赶外景,中午的光线太强,所以我们要凌晨四点半起床趁着景区没人且色温合适时再拍,晚上都到八九点才收工回去。外面三十多度的气温,我们还要穿着厚厚的汉服,还好女主角同学不怎么出汗,化的妆还能维持,但我就不行,身上汗如雨下,带着老年妆的时候只好拍侧面或者对虚焦。当然,比我们演员更辛苦的是剧组里的其他同学,所有的器材基本是他们抗,满满两大行李箱的器材,还有相机包、镜头包、灯包,郑老师,吴江、宫志成、周畅每天都要拎着这些东西走到宏村,甚至搬到山上,他们才是最辛苦的。记得有一场戏是墨轩和亦瑶坐在溪边嬉戏,那时候郑老师和吴江就站在水里架好机器拍,虽然天很热,但河水可是非常非常的凉,这么凉的河水是会把人冻伤的,可郑老师和吴江在水里站了一上午也毫无怨言,这让我十分感动。不知道是不是周围的动物也感动了,那场戏有一只蝴蝶停在亦瑶手上,那是真的蝴蝶,而且赶都赶不走,很配合我们拍戏,甚至在镜头对焦对到它身上时,它居然还及时的挥了挥翅膀,这么巧的事只好叹一句可遇不可求也!能有这么给力的队友,才是这次活动最大的收获,与之相比,能拿什么奖项真的就没那么重要了。

电影人生观后感 篇4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我们党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创新举措,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我们全体党员尤其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一次严格检验。

根据区委开展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最近认真研读了中央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编印的专题《读本》以及相关理论文章,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一.几点体会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进一步增强个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落实到行动上,就是在不同环境、岗位始终保持和发挥应有的示范带头作用,这是共产党员区别于普通群众的根本所在。实践证明,要成为群众的模范代表,共产党员自身必须具备崇高的思想境界、优秀的个人素质、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精良的业务工作能力。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从自我做起,进一步提升工作“标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充分肯定党的历史作用和执政能力的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如有的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的本领不大;有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不够、工作作风不扎实;有的`不能廉洁从政甚至以权谋私、腐败堕落。如何切实消除这些破坏和影响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不良因素,关键在于我们每一名党员能不能从小处着眼,从个人做起,严格要求自己。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我们党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先后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如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似的先进代表人物,他们的光辉事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召开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保持党员先进性也赋予了崭新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

二.初步明确个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在思想上始终保持先进性。科学发展观是指引我们开展好各项工作的有力武器。当前正值宜宾改革开放事业实现跨跃式发展的关键时刻,“保先”教育活动是区委对全区党员干部的一项政治要求。在今后工作中,将进一步强化个人学习,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努力提高理论素养、提升思想境界,不断增强驾驭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坚定理想信念、遵守组织纪律,在政治上始终保持先进性。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政治上要更加成熟,对党的信仰更加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得到增强,严格遵守组织纪律,不断增强政治鉴别能力和敏锐性,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关键时刻不迷失方向。一切以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为重,以改革开发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统揽工作大局,牢固树立全局意识,紧扣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不断开拓进取,奋发向上,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三是践行“三个代表”,始终坚持在工作上保持先进性。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全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所分管的各项工作。团结和带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争当先进模范,以实际行动为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尊重基层干部群众的创造,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切实维护好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自己的实际工作和言行,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而增强自身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创造性开展工作作的能力和水平。

“艺生挚爱”微电影协会招新启示 篇5

教师招生启示

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是近年来的新兴产物,是新时代展现我们热爱生活,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又一新方式。

而“艺生挚爱”微电影协会是由本学校学生自发组织的团体 , 协会性质为业余爱好类和自愿结成组织。

我本协会以“学在其中,演在其中,乐在其中”的概念为广大的表演爱好者创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本社主要活动有微电影拍摄,短片、舞台剧表演、演技练习等。

本协会分为教师与学生两大部分,设正会长,副会长各设两名,教师与学生各一名!理事长一名(学生)!

㈠负责内容:

①学生:负责管理协会日常工作以及各类活动的策划 , 包括社团例会的召集和各类达到的活动的组织!

②教师:参与技术指导,剧本的写作,微电影的角色扮演,微电影或短片的拍摄,后期制作技术或短片等等!

本协会下设编导组,剧务组,表演组,拍摄组和制作组这五个组!㈡各组门职能如下:

①表演组: 主要任务是演技学习与培训 , 扮演需要拍摄的那部微电影或短片的角色!

②编导组: 主要负责剧本的原创 , 改编 , 选取以及微电影练习, 演员选定等工作。

③剧务组: 主要负责联系演员,社团活动的场地租借 , 排练和演出的道具租借或购置 , 演出的舞台协调工作,演出场地的摆设,灯光调试,催场,场记,化妆。

④拍摄组:主要负责拍摄微电影短片和剧照等!

⑤制作组:主要负责微电影或短片的制作,制作宣传片,海报,电子资料刻碟留底,剧照图片处理等!

有兴趣加入我们吗?一起玩?一起疯吗?

观看电影人间正道观后感 篇6

电影主人公肖怀忠,先怀着一种对党和人民忠诚的情怀,由毛主席亲自点名作为当时延安的贸税局 长。他也曾为党的事业出力流汗,也曾鞠躬尽瘁的奉献自己,但他经不起历史的考验。在成绩面前,私欲滋生,置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放弃 了一个共产党人应具有的情操,把人民的安危置于脑后而不顾,借权受贿,无视边区政府的法律尊严,忘记了人民的寄托,最后终于断送了自己的生命,留下可悲的 遗憾,受到法律正义的处决。

这部影片中震荡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感情,也是对我们各级官员的启迪与告诫。一个政党、一个政府, 若不依法办事,不惩贪除腐,就会渐渐失去民心,失去希望的生机,其政权生命和政治生命必然会走向终结。我们都应当明了,无论你曾经对社会、对革命作出多么 大的贡献,一旦你滋生了腐朽的思想,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人民就不会原谅你,就必然要遭到法律的制裁。剧中,肖怀忠的作为,亵渎了党 的政策、辜负了人民的期望,而面对着这个“昔日功臣”,毛主席对此案件做出了公正的处理,绝不因肖怀忠曾对中国革命有贡献而徇私枉法。这种气贯长虹的作为 给我们现在实现依法治国做出了表率。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就在于我们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待遇。无论官多大、功 再高,在法律面前都一视同仁,一律平等,没有法律之外的特殊阶层,打破了几千年来“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陈腐信条。毛主席的表态,既是对肖怀忠的宣判,也是共产党人倡导法治精神的宣言书,它彰显了我们共产党领导人民秉公执法,彻底维护法律尊严的决心,从根本上维护法律尊严的决心和意志。

此片最后的结局,正义的枪声为贪腐送终,让人情怀激荡。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 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的时代背景下,此影片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在特权和公权的天平上、在情感和正义面前,这部片子使人敬佩、让人折服、使人潸然泪下。依法 处理肖怀忠是我们共产党人严惩贪腐,公正执法的铮铮誓言。他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嫉恶如仇,真正为广大群众谋利益,敢于执法如水的典范。执法公正,民心所向, 执法不公、不严,失去的不仅是法律的尊严,而且断送的是支撑政权基础的民心。现在我们坚持依法治国,从严治党,这部片子就像是一个石惊天破的醒世恒言。“党内没有特殊党员,谁犯罪都要伏法”这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不同之处。处决肖怀忠是一件必然的案件,但却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大义和 反腐除贪的决心,也体现了共产党人执法如山,执法公正无私的情怀。

怎么写电影观后感 篇7

不少同学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

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首先要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

电影观后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应是引用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

如观看了《火烧圆明园》,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

而《落后就要挨打》一文就很好,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上一篇:关于社团年审的通知下一篇: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