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儿童的绘画能力

2024-05-24

培养儿童的绘画能力(精选12篇)

培养儿童的绘画能力 篇1

我们推崇儿童通过自己的观察、想象,大胆泼辣地表现出儿童自己真情实感的作品,幼儿的作品以天真幻想更具特色。天真,是儿童画美的价值所在。

儿童画画很少有计划性,只顾想象,表现自己意志,只求情绪的表达,不计后果。至于别人是否能看懂他是不管的,自己有没有能力画,也从不考虑。他们敢编故事,画热闹场面,没有人教过,就凭自己的想象画,当然谈不上大小比例、透视构图了。在涂鸦初期,画得一团乱麻,其中也不管他们美丽的想象。很多孩子你问他会不会画什么东西,他总是毫不犹豫非常自信地说:“会!”虽然画得不像但他自我感觉却很好,很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肯定和赞扬,可惜这种良好素质不被成人所理解,有时反而受到嘲笑奚落和打击,给孩子的心灵很大的伤害。

绘画能力因儿童手眼脑等生理器官的发展不同而呈不平衡状态。例如女孩一般手的准头强于男孩,造型能力往往领先于男孩,而男孩想象力往往超越女孩。有的孩子手的功能比别的孩子笨拙,但与智商无关,以后仍可能变为巧手。家长老师不能只看孩子某一方面落后,就说孩子笨。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强,就发急,总喜欢当孩子的面说:“看人家画得多好,你画的那叫什么呀!还不肯好好用功画。”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长处,去揭自已孩子的短处,这对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很大的摧残。这不是望子成龙,而是训子成虫。

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多样性使孩子身心处一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使孩子认识事物,开阔眼界,增加知识,让他们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多欣赏美的东西。见多识广是丰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对绘画对象的理解、想象,然后用手去画、去创造,这个全过程都是主动积极的创造过程,是发挥聪明才智、表现审美意识的过程。只要他们自信、敢画,保持浓厚的兴趣,入了“迷”,就不用担心,画得差的会变好,画得好的经一段过程会飞跃,手越练越泼辣、果断、正确、自由,只要给画的在循环往复,就会心灵手巧、波浪前进。

培养儿童的绘画能力 篇2

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 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本本主义 (抄袭儿童画教材形象, 忽略了个性表现, 缺少真情实感及想象) 、机会主义 (你画我也画, 为奖状画、为成为“星星”画) 、机械主义 (照抄生活现象, 感受、体验缺少升华、提高, 缺少创意) 、改良主义 (忽视生活感受、先找命题、再找资料, 生搬硬套、霸蛮组合) , 结果培养出的是一些技能型、模仿型、重复型的小大人, 一味地模仿成人的画或生搬硬套, 缺乏创造性, 遮掩了想象力, 孩子画得很累, 美术活动成了一种照抄的课程, 丧失了童趣, 丧失了欢乐。心理学研究表明, 幼儿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一些初级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 了解世界的。所以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培养孩子的思维和绘画能力, 提高其艺术修养, 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大自然和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 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 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 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 想象也就随之迸发。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 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 也促进了他们的智慧发展, 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大自然是幼儿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 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幼儿开启了想象的大门, 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要培养他们的具体感, 所谓具体感就是将模糊的稍纵即逝的表象、幻想, 变成清晰的、具体的、永久保存的图像, 就是要把头脑的想象具体地表现出来。因此, 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活动, 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系统。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 “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 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想象、涂色, 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 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绘画能力因儿童手、眼、脑等生理器官的发展不同而呈不平衡状态。有的孩子手的功能比别的孩子笨拙, 但与智商无关, 以后仍可能变为巧手。家长、老师不能只看孩子某一方面落后, 就说孩子笨。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强, 就发急, 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长处, 去揭自已孩子的短处, 这对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很大的摧残。这不是望子成龙, 而是训子成虫。

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多样性使孩子身心处于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 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 使孩子认识事物, 开阔眼界, 增加知识, 让他们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 多欣赏美的东西。见多识广是丰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对绘画对象先理解、想象, 然后用手去画、去创造, 这个全过程都是主动积极的创造过程, 是发挥聪明才智、表现审美意识的过程。只要他们自信、敢画, 保持浓厚的兴趣, 入了“迷”, 就不用担心, 画得差的会变好, 画得好的经过一定的过程会飞跃, 手越练越泼辣、果断、正确、自由, 就会心灵手巧、波浪前进。

谈儿童绘画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儿童;绘画能力;美术课;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07-01

我们知道儿童天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处于智慧和审美意识的萌芽期,这个时期的绘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要善于抓住儿童的心理和成长特征,尽量去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启发他们敢于想象、敢于动手。在美术教学中要从小培养儿童的绘画能力,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促进人才的萌芽,为儿童将来的美术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打好坚定的基础,本文就培养儿童绘画能力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儿童绘画兴趣培养绘画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绘画的兴趣是提高学生绘画能力的关键。儿童幼小的心灵渴望认识生活、认识世界,他们对周围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事物极感兴趣,最受模仿,常常兴致勃勃地用手中的笔绘制出自己心中的那一片天,孩子们塑造出的抽象粗犷、带有稚气的画面,所产生的运动感觉和劳作成果,使他们精神感到愉快,心里得到满足。绘画是一种眼、脑、手互相协作,感觉与思维相互渗透的活动,它对于鼓励儿童热情探索、展开想象、积极创造、丰富和发展他们的智力活动,都是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学生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才会积极主动,创造性才能表现出来。

兴趣以深厚的情感为基础。通过“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对审美客体的情感体验,增强感情认识,促进学生感官的全方位参与,激活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观察、记忆、想象等审美元素的运动,以陶冶情感为动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从“要我画”变成“我要画”。

在授课前精心设计范画,组织学生共同欣赏分析,或在课堂上当场演示,使学生每节课都能看到艺术水平较好的范画。对引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产生很大的作用。通过欣赏范画,学生可以看到教师的绘画技能,从中吸取一定的经验,也可从中摹仿。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优秀生的培养,对那些素质好、认真学、水平高的学生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辅导。由这些“小画家”所起的带动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能进一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使美术课越上越好。同时注重每位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己去感受生活。通过记忆、联想等方式展示生活,感受情境,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

二、激活学生绘画思维

儿童初学绘画创作时,有的学生不知画什么,怎样画,总是顾虑难以确定主题。其原因:一是素材少;二是表现能力差,这就需要加强学生写生练习。写生既能训练学生眼脑、手的协调并用能力,也能为立意、构图创作时收集素材。教师应从思想、生活、学习、劳动等方面启发学生,使其思路开阔,主题一旦确定,应根据学生的构思,鼓励大胆作画,让其绘画激情冲淡怕画不好的顾虑,尽情地把内心情感渲泻出来。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多样性使孩子身心处一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使孩子认识事物,开阔眼界,增加知识,让他们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多欣赏美的东西。见多识广是丰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对绘画对象的理解、想象,然后用手去画、去创造,这个全过程都是主动积极的创造过程,是发挥聪明才智、表现审美意识的过程。只要他们自信、敢画,保持浓厚的兴趣,入了“迷”,就不用担心,画得差的会变好,画得好的经一段过程会飞跃,手越练越泼辣、果断、正确、自由,只要给画的在循环往复,就会心灵手巧、波浪前进。

四、给学生更多的鼓励

儿童绘画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很少有计划性,只顾想象,表现自己意志,只求情绪的表达,不计后果。至于别人是否能看懂他是不管的,自己有没有能力画,也从不考虑。他们敢编故事,画热闹场面,没有人教过,就凭自己的想象画,当然谈不上大小比例、透视构图了。在涂鸦初期,画得一团乱麻,其中也不管他们美丽的想象。很多孩子你问他会不会画什么东西,他总是毫不犹豫非常自信地说:“会!”虽然画得不像但他自我感觉却很好,很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肯定和赞扬,可惜这种良好素质不被成人所理解,有时反而受到嘲笑奚落和打击,给孩子的心灵很大的伤害。

绘画能力因儿童手眼脑等生理器官的发展不同而呈不平衡状态。例如女孩一般手的准头强于男孩,造型能力往往领先于男孩,而男孩想象力往往超越女孩。有的孩子手的功能比别的孩子笨拙,但与智商无关,以后仍可能变为巧手。家长老师不能只看孩子某一方面落后,就说孩子笨。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强,就发急,总喜欢当孩子的面说:“看人家画得多好,你画的那叫什么呀!还不肯好好用功画。”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长处,去揭自已孩子的短处,这对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很大的摧残。这不是望子成龙,而是训子成虫。所以我们要注意学生差异的有效评价,不管学生绘画水平怎么样,我们不能一味低估和批评,要善于从另外角度给予赞扬和鼓励,逐渐提高绘画能力。

培养儿童的绘画能力 篇4

(二)诱导法:其特点是利用做游戏、唱儿歌、猜谜语、讲故事等多种方法,把一些风景名胜、城市风光、风土人情有意地向儿童灌输,使幼儿学中有乐,不知不觉地激发儿童的兴趣,循循善诱,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延伸法:带幼儿参观画展、名胜古迹和博物馆等活动,通过参观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实现由欣赏到创作的转化,不断提高儿童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欣赏能力,使幼儿的学习活动向课外延伸拓展,使幼儿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 如何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论文

★ 浅谈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 教育笔记,包容孩子,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 素描教学中学生潜能和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 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力培养的几点认识

★ 高中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 浅谈小学留守儿童文明礼仪培养

培养儿童的绘画能力 篇5

------浅谈儿童绘画兴趣培养

龙田中心小学周定海学习美术,兴趣是基本动力之一,大部分儿童从小爱好美术,尤其在前两年我任一年级美术课时,深深地感触到刚刚入学的孩子们,就对绘画的兴趣很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一部分儿童对绘画兴趣减弱,甚至出现转移现象,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所以应该找出儿童对绘画兴趣转移的主要因素,针对原因,采取一些积极的,具体的措施来控制儿童对绘画兴趣转移,力争培养他们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

在近三年的美术教育工作中,我发现了一些儿童对绘画兴趣转移的主要原因,概括如下:

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有了独立思考的判断的能力,他们对兴趣和爱好有了较明确的选择,不再是盲目的学习,而是自觉地进行选择学习。

二、其他学科,特别是语文、数学等主科教师 对学习质量的要求过高,加之其他学科的课业负担较重,也会分散儿童绘画的精力,引起兴趣的转移,有的学生虽然喜欢绘画,但也是力不从心了。

三、一些其他的活动丰富了,占了儿童的一部分时间,如音乐、1

舞蹈、体育等兴趣小组的开展,还有少先队活动,科技活动等都在争夺分散儿童对绘画的积极性。

四、家长本身对绘画没兴趣或一些思想上的分歧,而对儿童绘画不支持或不理解,也会打击儿童绘画的积极性。

总之,许许多多的因素会影响儿童对绘画兴趣的保持,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一点,儿童的年龄较小,容易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所以只要我们引导教育得当,他们学习绘画的可塑性还是很大的。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儿童的兴趣和爱好多属于无意识的,由于年龄小,毅力又比较脆弱,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如果老师在辅导过程中缺乏耐心,会很容易的挫伤了儿童的自尊心和学习绘画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些积极的具体的措施方法,来控制儿童对绘画兴趣的转移。例如: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一、多组织一些集体绘画活动,如户外写生,参观画展,儿童绘画表演,儿童绘画比赛,或组织儿童绘画作品展览等,促使儿童相互学习相互比较,取长补短,并在绘画中体验美的享受,让儿童感觉到有意思有乐趣,而不是感到乏味,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耐心的循循善诱的,鼓励性的教育能让学生有信心去画好画,去表现美。

二、还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

起,强化家长的重视与支持,让父母能热情的帮助和鼓励儿童学习绘画,并帮助儿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方面的尝试,体验造型活动与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绘画教师也要与班主任多交流,让他们积极配合,鼓励孩子们多参加绘画兴趣小组活动,而不要因课业问题而停止孩子参加兴趣小组。

三、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多鼓励孩子,只要老师家长认为他能行,时常鼓励他,孩子就自然会产生自信,勇气也就来了,什么也想干了。从而使孩子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并充满自信。在培养孩子自信的同时,也可以经常介绍画家轶事,培养儿童刻苦、勤奋学习的精神,树立他们喜爱绘画的信心和恒心,并采取一些造型游戏与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使其在创作中找到成功的快乐,并能对美术产生持久兴趣。

绘画活动与幼儿创造能力培养 篇6

绘画对幼儿来讲是一种语言,通过这种语言来表达幼儿的喜、怒、哀、乐。在绘画过程中,孩子通过画笔、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可以说幼儿绘画活动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作为幼儿教师就要了解幼儿,让幼儿在绘画中树立起自己的信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品质。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绘画活动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

第一,引导幼儿观察,是创造的基础。幼儿对一切直观的东西都是新鲜的,但知识的累计非常有限,这就要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要按事物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对事物的大小、远近、色彩、环境、人物的衣着、质地、表情细致的观察,经过由繁到简的回想和再认识,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通过手、脑、眼的共同配合,以线条、块面、形态、色彩来表达对事物的感受。此外,多组织主题绘画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观察事物的主要特征,用色彩来表达对事物的感受,同时又增强了幼儿的记忆力。

第二,引导幼儿发现美,是创作的源泉。绘画的目的不仅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还要对幼儿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结合幼儿的特点,实施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教育,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色彩在幼儿绘画中很重要,教师既要引导幼儿在绘画中大胆使用色彩,同时也不能让幼儿盲目涂画,要通过色彩、色调表现一种美。只要孩子使用颜色的机会多了,教师适当指点,便会使幼儿对美有新的认识、新的突破。

第三,引导幼儿能变形,是创作的生命力。临摹是教师常用的便捷方法,也是掌握综合技能的初步阶段。这个阶段也很重要。但是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是创造力,所以不能只要求孩子临摹得“像”,幼儿阶段一般不容易临摹的很像。为了鼓励幼儿,教师不应当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问大家“画得像不像”,而应问“画得好不好”。孩子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以后,要正确引导孩子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让幼儿凭着自己的记忆绘画,也可以选择一定的主题,还可以让幼儿自己随意画想象画。鼓励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尽情的发挥,把自己所思所想大胆地展现出来。尽管有的幼儿作品很离奇、幼稚,会无中生有,但这种发自幼儿内心的情感宣泄是快乐的,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对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浅谈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 篇7

关键词:形象思维,绘画能力,掩饰,表现,传承性

当孩子成长到一定的阶段,只要智力正常,都想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他们认识的世界。他们用铅笔、油画棒、水彩笔等工具,把他们看到的事物画下来,大多数时候是记忆画,也有写生和想象因素。这种能力要比文字表达的能力早五到六年。也就是说,儿童用文字简单地记述某一个形象,一般在八九岁以后,而用绘画表现他们所看到的事物,从三四岁就开始了。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形成和发展;二是表现形式,就是徒手草图,他们的画不管看上去多么幼稚,都是儿童美术的雏形。如果教师和家长能够正确地引导和鼓励,方法正确科学,儿童的这种能力就能得到顺利的发展,为孩子的将来打下良好的美术基础,这种能力会是终身的,甚至会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这些年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以及对少儿美术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我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脉络大致已经清楚,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结论。总结出来,有以下几点:

一、十岁以前,形象思维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

从幼儿到十岁左右,孩子们通过形象思维表达认识的世界。如果没有形象作为手段,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教育几乎是无法进行的,文字的表述对他们来说几乎是很模糊的。形象思维的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儿童教育的程度,决定着他们智力的发展程度。儿童能无所畏惧地用绘画的方式表达他们眼中的世界,人人都是小画家。家长、教师一切接触他们的人,对他们的这种表达方式,只能欣赏,鼓励和表扬,最多是在表扬的基础上略加引导,切不可指手画脚,更不能用自己的认识方式代替他们的认识,如果强行这样做,长期下去,孩子会对绘画丧失信心,从而扼杀了他们绘画能力的发展。其实家长所做的事情,只有两件,一是给他们提供一定的绘画工具,如铅笔、纸张、油画棒等,引导他们去玩,在玩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会如何观察,让他们从自然、书本、电视当中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并通过绘画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千万不可批评他们画的不像、不好。要知道敢于把自己的认识通过画表现出来,这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行为了,值得大加鼓励赞赏。这并非是权宜之计,应该真诚地这样做。至于更深层次的绘画,要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逐步地进行。

二、儿童绘画的特点,即“注重作用,顾虑掩饰”

儿童绘画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即“注重作用,顾虑掩饰”。什么意思呢?儿童画画是伴随着他们的认识程度而逐步增长的,他们重视所画对象的功能,即所起的作用。例如他们画车,不管是汽车、自行车还是婴儿车,一定要把车轮加上去,这些有作用的东西通常情况下会画的会比较大。画房子一定要画上门和窗子,门上通常会自然而然地画上把手,不然会觉得门打不开。画人的时候,不管大人、小孩、男人、女人,只要是穿衣服,就不会忘记给衣服加上纽扣。因为他们学会穿衣服,扣纽扣,是一件大事,纽扣是衣服的关键结构,一定要把它画出来。画一个人的头部,他会把眼睛、鼻子、嘴巴画的占满整个脸部,而不是一半,给脑颅留出另一半空间,因为他们还不了解脑颅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好多大一点的学生学画,总是把眼睛的位置画的过高。这正是儿童绘画时期“注重作用”在心理上的存留。儿童时期还怕画前面的东西遮挡住后面的东西。例如他画奶奶炒菜,会把房子画在旁边或者是后面,这是说奶奶在厨房炒菜,并不是如画面所说的在“院子里炒菜”。他画森林,会把一棵树放在另一棵树的头顶,像叠罗汉一样。画一辆小汽车,下面有两个轮子,车顶上也会有两个轮子,这不是说汽车有两个轮子朝天,而是另外两个轮子被遮挡住了,而它们又很重要,汽车没有四个轮子是不行的,于是就在车顶上表示出来。

三、儿童绘画有其文化继承性的一面,这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并不是“教”出来的

儿童绘画有其文化继承性的一面,这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并不是“教”出来的。中国儿童画画,基本上全部是先画轮廓线,然后把色彩填到轮廓线里面,而西方儿童画画,绝大数用色块来表现对象,画一个孩子,头发、面部、衣服等等都是用色块涂上去的,很少用线勾出的。这就是文化传统的差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正如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他们都是由印度象棋发展而来的。但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比较,有很大的改变,都突显出中国人用自己的文化观念,对之加以改造的特点。当然,绘画不是象棋,但文化思想的底蕴是相通的。

纵观上述儿童能力发展的脉络和特点,我们感到很兴奋,它的发展是那么有活力,那么自然生动,如果能顺利地发展下去,就会使孩子们在中学阶段,掌握徒手草图的能力,上了高中和大学,学习各种文化科学知识,从事各种职业的时候,他们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同步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将是无穷无尽的,那将是多么大的人力资源啊!他们当中的一部分特别喜欢美术的学生,会成长为艺术人才,比如画家、设计师、雕塑家,专门从事人类精神财富的生产。

但现实和理想总会有巨大的差异,儿童绘画能力,会在10~13之间,停止发展,出现中断,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儿童到十岁前后,智力会发展的很迅速,可是绘画能力却不能与它同步。他们会发现自己画的东西越来越不像,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他们开始逐渐不满意自己画的作品,慢慢会失去信心,久而久之,会失去对画画的兴趣。当这个时候家长或同学批评他的画,给他泼凉水,他就会停止画画,转向文字表达,再也不用绘画的方式表达他的认识和想象了。其他知识,不必进行技能的训练,不管他是否从事这种职业,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会有不同程度的积累和发展。但是绘画能力却不再发展。即使他将来成为科学家、文学家、成为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但他的绘画,通常情况下会停留在10~13岁的水平上,不会在有所进步。记得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用同样的题目 (一个小男孩在院子里玩耍,身边还有一条小狗) 请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生以及许多成年人包括幼儿园到大学的老师们画出,不要在画面写字签名,按名字编上序号,统一让美术系、教育系、中文系的老师们判断这些画哪些是儿童画,哪些是成人的作品,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作品都被认为是儿童画的。这个实验说明了儿童绘画能力中断的这一现象。

那么,能不能避免这种中断呢?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实际做起来是很困难的。首先,要求家长和老师对儿童的画不要进行过多的批评和指责,而且要多加鼓励,正确引导。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具备这样的素质;其次,要改变整体的社会氛围,要改变儿童学画画就要考艺术院校,就要从事艺术行业,否则学画就没有必要,学了也没多少用处的观点;最后,要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设置、课时量,教学大纲到高考应试制度以及师范大学的教学方针,也就是中小学师资的培养形成一系列科学的体系,才能完成。这是一项巨大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完成。

最后,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知道,儿童美术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从抽象到具象的转变,需要家长、老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像“玩”一样的画画,开发挖掘出更多的潜能,逐步的掌握徒手草图能力,让孩子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同步发展,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不同类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景芝.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6.

[2]杨景芝.儿童绘画与智力启蒙[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989.

如何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 篇8

一、给儿童创造宽松的画画环境

儿童绘画主体是孩子,教师只能作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让孩子在宽松、自由、无拘无柬的环境中绘画。在一定的主题或题材范围下。由儿童自己去练习创作进行构思、设计、选材的绘制,教师在儿童创作练习时,不要直接干涉他,替代孩子画画或模仿范画,而要加强指导,用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帮助儿童克服绘画中的困难。例如,在一次儿童命题教学中,发现有一个儿童作画时漠然置之,无从下笔。见此我就鼓励他任意在纸上画一个形。他无意画出了—个不规范的椭圆形,我立即启发他:这个形象什么?他回答像一个鸡蛋。但如果画鸡蛋就无法深入地画下去,我就吟诵了一首儿童非常熟悉的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诗。再通过语言描述出鹅的形象、动态。这样一来,在他头脑里逐渐形成了鹅的形象。受到启发后,他很快能在椭圆形上添画鹅的头、颈、掌,画出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大白鹅,接着我又教他鹅的头与身体之间位置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动态的画法,他又画出一群鹅。这样,一幅构图优美、形象生动的群鹅戏水图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二、在游戏中培养兴趣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要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就是根据幼儿的这一时期特点总结出的教育规律。画画就是玩,要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我昕过一堂十分生动的圈画课。老师把—个茶壶放在一只布袋里,让小明友摸一摸这个茶壶是什么形状的。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想象设计一把茶壶,并画上装饰花纹。结果全班学生每个人都画出了自己想象的壶,没有重样的。教师最后拿出壶来给大家看,分析壶嘴的位置与水平面的关系,讲解如何设计合理。一堂图画课轻轻松松愉愉快快地进行完了。这样的课程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的,使他们感到画画并不难。

三、培养绘画自信心

自信才能创造个性,儿童绘画本身就是个性的发挥。对于儿童绘画需要多鼓威。使他感到有能力画好,并经常把他画的画挂在墙上让大家观赏,儿童的绘画能力被大人理解,受到重视,兴趣自然会越来越浓。可以把好的儿童画做成幻灯片放给大家看,这对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会起到积极作用,久而久之孩子们都会主动交画,希望拍成幻灯片。教画的方法就是告诉他哪些画得好,哪些画得不好,还应该再画些什么,他们自己是会画的。在不断的启发和鼓励下,孩子的画都会有进步和提高,画出自己的风格。不少教师认为孩子画画需要教,只有掌握了成人的技法,能画点什么,才算学会了画画,这实际是揠苗助长。

四、启发儿童大胆想象创作

想像力是人类最可贵的能力之一。对儿童来说,想像中还伴随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他们最富于幻想。所以培养儿童的想像力是不能缺少的,而创作离不开想像,绘画创作是培养儿童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世界有多大,童心就有多大,儿童画的天地就有多宽广。儿童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神奇的想像力,它选择对象无目的性,刨造出的视形象不受具体形象和色彩的限制,是儿童心理活动与稚拙表现相统一的造型观念与造型样式。那些涂抹于墙角、地面或木地板上的不为功利所为的画,最具儿童的本性。所以同龄儿童的画,都具有其共同的特点、特征,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或大胆随意。或拘谨局促,或细腻精致,或马虎潦草。都是儿童心灵映象生命律动的体现。也是区别与不同个体儿童的外现要索之一。在美术活动中,要逐步培养他们的想像和创造精神,对于专爱临摹别人作品的儿童,一定要注意帮助他纠正这个缺点。临摹会使儿童产生依赖性,有碍于智力的发展,渐渐地丧失独立应付事物的能力。因而,应根据不同年龄鼓励其动手大胆画自己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对象,并用鲜艳色彩来装饰画面。如果我们善于引导和开掘,培养儿童进一步创造性的运用艺术语言表达,使之处在萌芽状态的艺术表现象阳光辐射一样得到无限延长,而不是“揠苗助长”式地过早强求一律,儿童的想像潜能便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培养儿童的绘画能力 篇9

力初探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色彩感知能力初探

新疆福海县幼儿园 芮 霞

【摘 要】色彩是绘画的重要语言和有力手段,幼儿在美术作品中情感的表现主要是运用色彩来实现的。所以我们在向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教育时,注意培养幼儿的色彩感知能力。从幼儿对颜色感知和发展的顺序看:幼儿对颜色的认识是从辨别颜色开始的,然后才是逐渐地给颜色配对。帮助幼儿指认颜色,掌握各种颜色名称,进行给颜色命名,经过教学实践,我根据幼儿这一心理发展规律,进行室内外优化幼儿学习活动环境,变更区域中的活动材料,采取多

种教学手段,让幼儿大胆参与,使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色彩感知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幼儿;绘画活动;色彩;感知能力;培养

一、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刚入园的幼儿由于手部肌肉及其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大部分幼儿不会画画。这时我们教师不要着急让幼儿画什么东西,而是先让幼儿拿起蜡笔在白纸上任意涂画,在纸上涂鸦在涂鸦中,认识画笔和纸的性质,感受到画画的神奇,然后还可以让他们看老师或其它大中班小朋友的作品画,从此激发幼儿对绘画的愿望,通过这种有效途径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有了绘画的兴趣,幼儿就会主动地投入到作画气氛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其它美术活动。

二、优化环境,丰富想象提高对颜色的观察认识能力

良好教育环境是幼儿视觉产生色

彩美感的基础。根据这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同时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如在窗户、墙壁吊挂彩链、灯笼,在教室内布置了“七彩园地”,准备了色彩鲜艳的幼儿熟悉和喜爱的各种水草、嫩芽、动物、交通工具等图片,我发现有不少幼儿在欣赏时,被有趣和色彩醒目的图片所吸引,从它们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按类分别粘贴在各活动玩具柜面。通过这样有趣活动,使幼儿不仅观察到了动物、蔬菜、交通工具、水果等物体形状,而且全部乐于多彩的世界里,同时巩固了对颜色的认识,丰富了想象力。

三、通过颜色培养幼儿的色彩兴趣

注重绘画教育的趣味性,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的色彩兴趣,在幼儿玩颜色的过程中因势利导。让幼儿自己动手,充分地玩橡皮泥,在玩中辨别颜色,其程序是找色→玩色→认色。如认识红色,我首先先让幼儿在周围环境中和生活中找哪些东西,物品是红色的,太阳、苹果、衣服、帽子、鞋子、玩具等体会

红色带给自己的感觉。当认识黄色时,利用直观实物出于一些水果、香蕉、梨子、小鸡等图片将已经认识的颜色同新认识的颜色一起对比使用,幼儿通过复习巩固加深印象。同时又为了加强幼儿感受色彩的美,我还让每位幼儿将学到的知识加以操作应用,特意制作红、黄、蓝、绿的小彩旗,让幼儿在玩中区分颜色不同。通过观察,把两种不同的彩旗挂在一起,使幼儿一目了然,惊奇发现所产生的不同颜色,更进一步加深对色彩的印象及兴趣。

四、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物质和心理环境

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幼儿绘画之前,首先通过视觉来观察所表现的对象,因此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是提高绘画质量创新过程的最终体现。如:有一次,我从家里带来了一只小白兔,幼儿都围了上来,有的摸摸小白兔的毛,有的喂小兔吃青草,还有的只看不动,于是我连忙抓住了这次机会,对孩子说:

你们快看,兔子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小兔子吃的青草又是什么颜色的“绿色的”而兔子吃草时嘴巴是怎样动的“有的说是上下动的,还有的说兔子是三瓣嘴”这个发现不仅让孩子们有了兴趣,都弯着腰,低着头仔细的观察,而且有丰富了幼儿的色彩辨别能力。同时又为他们创造了宽松的物质和心理环境。

五、幼儿色彩表现能力培养原则

1.适应性

适应性体现在选择的内容适应性、材料适应性。选择内容适应性,是指选择活动的内容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有时教师在选择内容时,只考虑这内容我能操作,我认为效果会不错,这都是错误的。首先要对本班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孩子的共性和特性,才能选择合适孩子的内容。

2.递进性

幼儿的感知色彩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不能直接向幼儿传授色彩知识

和表现方法,要经过感受—兴趣—认知—模仿—尝试—表现这一系列过程。每一个阶段的内容和材料选择也要注意逐步递进,让幼儿在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感受色彩的美,用表现自己愉悦的情绪。

3.生动性

小班幼儿的认识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并且易受外部事物及自己情绪的影响,无意性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很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由于有意注意水平低下,幼儿观察的目的性较差,缺乏顺序性和细致性,不会有意识地识记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强烈情绪的事物才易记住。引导幼儿感知色彩时也应注意生动性。这生动性包括语言生动性和材料生动性。如可以用水果和喜欢的卡通形象帮助幼儿感知颜色和认识颜色,红色的太阳、黄色的香蕉、绿色的青蛙等,还可以有一种颜色让幼儿联想到其他物体,来帮助幼儿加深对色彩

感知。

此外平时我注重有计划地引导幼儿欣赏不同的作品画,让孩子们适量收集一些各种颜色的小食品外包装纸等。使他们清楚观察图案与色彩获得色彩美的感受。通过反复实践和体验,幼儿便对色彩与色彩之间,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逐渐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对提高幼儿绘画的表现能力有良好的作用。

儿童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10

学习能力是儿童顺利地进行学习所必须具备的技能和技巧。儿童入学后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决定儿童是否能够在学校中成功地进行学习的物理学条件之一。

有效的培养方法是:

1.设法把儿童的学习变成儿童自己的独立活动。

要求儿童把学习当成一项有目的、有系统的专门活动。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调动儿童心理活动的自觉性,使儿童有意识地、自觉地投入学习;另一方面,老师、家长要具体指出儿童需要掌握的知识以及对作业具体要求。教给儿童如何完成指定作业的学习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作业和任务的具体技巧和方法,如怎样观察,怎样记忆,怎样思考等等,使儿童目标明确,方法可行,积极主动地去克服困难,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独立思考,即可使儿童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

2.使儿童学会进行智力活动。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绘画能力 篇11

关键词:小班;绘画;能力

小班幼儿年龄小,绘画的目的不明确,不懂如何绘画、涂色,只是把绘画当成一种游戏,随自己兴趣任意涂抹。因此,小班幼儿的美术教学难度较大。在小班的绘画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语言艺术激发绘画兴趣

富于童趣的语言容易让幼儿产生轻松、愉悦的游戏心理,使幼儿更加乐于参与活动,更能放松、大胆地表达意愿。在绘画活动的准备和开始阶段,教师要善于从幼儿的角度去捕捉和表达周围世界充满情趣的“点”,与幼儿产生共鸣,传递惊喜与激情。如,在教画兔子时,我给幼儿讲小兔的故事:“兔妈妈生了只小兔,大家给小兔起了许多名字,有的叫长耳朵,有的叫红眼睛,有的叫短尾巴……”兔子的基本特征通过小兔子的不同名字就概括出来,给幼儿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调动了幼儿作画的兴趣。

二、利用情境教学发展创造力

在活动指导时,采用幼儿乐于接受的各种手段进行引导。例如,在画草莓时,我利用儿歌简单概括特点(瓜子脸、长头发、加个柄\长麻点)帮助幼儿掌握草莓的画法。熟悉的、生活化的情境会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好奇,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绘画动机,常常通过线条、色彩来表现生活经验的愿望。因此,教师应引导幼儿善于观察,体验生活,丰富感知。如,在活动《车子叭叭叭》中,带领幼儿画汽车前,我组织幼儿各自带一辆玩具汽车,布置成主题展示区,在游戏活动时让幼儿自由摆弄、玩耍,引导幼儿把自己看到的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我还记得我们班的杨泰小朋友对画画一向都没什么兴趣,绘画能力不强,但在这次活动中他的画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在活动中他并没有按老师的示范画小汽车,而是画了一辆警车,还画得十分逼真呢!一问才知道原来他画的是自己的玩具警车。从中可以看出由于画的内容都是幼儿亲身经历的,此刻他们真正成了绘画的主人,体会到了创作的成功和喜悦。

三、肢体语言提高感性经验

肢体语言是幼儿用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对已有感性经验的利用和再造,起到了升华感性经验的作用。

1.肢体模仿

幼儿用肢体模仿事物,能够加深幼儿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有助于幼儿的绘画表现。如,在画“我”时,请幼儿站在镜子前自己看一看自己,再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绘画时,由于小班幼儿能力不足,还不能到逼真的程度,但却画得十分形象,让我们一看就知道孩子们想表达的心情。

2.书空练习

书空练习是幼儿在绘画过程中难点突破的有效方法。我和幼儿一边说事物的主要特征,一边挥舞手臂进行书空绘画,这为幼儿大胆绘画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总之,绘画是幼儿的一种心理需求,是生命之初自然迸发出来的一种想法,教师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培养小班幼儿的绘画能力,最终都应顺应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画画,画他们想画的画,使他们对自己所创造的绘画语言更加感兴趣,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念芸.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05.

[2]梁志.学前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03.

试论学生绘画能力的培养 篇12

学生是天真活泼的, 也是爱美的, 对新鲜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美术教师应该顺应他们爱美的心理, 通过设计具有新意的教学方案,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及动手绘画能力。对美术的学习其实是一个欣赏、理解、掌握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倾向很明显, 喜欢的就都爱学, 不喜欢的就都不爱学。因此, 美术教师要抓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 不断创新美术教育, 通过美术课的学习, 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形成美术创新精神, 进而培养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下面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一、巧妙利用范画, 引导学生独立绘画

美术教师在授课前, 要精心准备课程内容, 选择好课上展示给学生的范画, 组织学生一起进行欣赏, 使学生在每节美术课上都能欣赏到艺术水平很高的范画, 进而模仿描绘教师的范画, 在模仿的过程中提高对美术的兴趣,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范画的影响力在美术课上是显而易见的, 学生通过范画对教师的教学构思进行揣摩, 能够最大程度上与教师产生共鸣。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推动着教师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范画艺术的合理运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该将教材中的范画放大到黑板上, 因为教材中的每一幅范画都隐含着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而且每一幅范画也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并不是说学生有了范画就产生依赖感, 巧妙地利用好范画, 能使学生增加对美术课的关注程度, 能引导学生独立绘画, 最终实现寓教于乐。

二、通过多媒体教学, 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如今是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 网络也已经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得力助手, 教师教学也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 利用网络的直观具体和灵活变化的特点, 帮助学生上好美术课。学生在初次绘画创作时, 可能不知道该画什么, 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去画?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创意不足, 对事物的把握不到位。因此, 美术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 积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还要锻炼学生的立意和构思的能力, 以开拓学生思路, 培养学生的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绘画, 让学生在美术课上能够尽情地把内心情感发泄出来。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年纪的特点, 通过信息技术和大屏幕将枯燥的课本转化成生动的画面, 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接触美术, 摆脱对美术课不重视的思维怪圈, 在美术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三、锻炼学生观察能力, 活跃课堂气氛

一切的艺术创作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的,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观察, 品味生活的趣味, 捕捉生活的美好。在平时多锻炼多积累, 能够在进行绘画时有素材有想法, 能够创作出越来越多的好作品。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不能仅仅局限于绘画时, 还要在平时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比如在课外活动时多观察多思考, 让学生通过观察感悟生活, 享受生活, 使学生更加全神贯注的学习。课堂气氛的活跃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美术绘画的好坏。教师要善于和学生处好关系, 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提高课堂氛围。美术教师要多一分耐心, 少一分抱怨, 多一分理解, 少一分冲动, 心平气和地去教育学生, 将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有机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合现实生活, 促进学生发散思维

现实的生活是最真实的、最直观的, 我们的思维方式都是来源于生活, 学生对于生活的理解在无形之中影响着他们的绘画水平。美术教学也要结合实际生活, 给学生以启迪, 才能够真正发挥美术课的作用, 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长期以来, 美术课的模式都是固定的, 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是一成不变的, 但是为适应现代化教育的教学模式, 必须要改变学生思维方式, 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美术教师要细心指导, 鼓励学生去创新, 因为只有创新才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成功。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变通, 美术绘画最重要的就是思维的抉择, 别出心裁的想法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 这一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默契的配合, 才能使发散思维达到最高水平。

上一篇:销售计划的制定下一篇:超声波对四钼酸铵结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