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老师的美文欣赏

2024-08-17

有关老师的美文欣赏(通用13篇)

有关老师的美文欣赏 篇1

和张老师初次见面的印象,是一张泛黄的旧照片, 60年代初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背上新书包的我,怀揣喜悦从连队来到营部子女校。

朗朗的读书声从每个教室传出,我加快脚步向教室走去。忽然,发现教室门前有一位女老师,右手拿一把笤帚,弯着腰仔细清扫着教室门前的落叶和垃圾。透过朝阳光晕能见她修长背影的轮廓,但却看不清她的脸。她不时用左手将快要垂下的长辫抛向背后。

当我好奇地望着她的背影正要走进教室时,却见她转过身微笑着向我走来。“欢迎新同学!”她热情地说着,随手将我领进教室,安排我在课桌空座位上坐下。

那一瞬间,我才看清她长着一副细腻、白净的长方脸,一双黑粗齐腰的长辫,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始终微笑着。她身高一米七五左右,年龄大约25岁左右,穿一件款式得体大方的双排扣花格尼翻领制服。

当时我心里说,我的老师是世上最漂亮的。说来奇怪,自那天起,上学前忐忑不安的心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发生在我身上的两件小事,至今仍记得清晰。当时母校的环境十分艰苦,大部分教室都是简陋民房改造而成的。而我的教室还是一个鸡舍改修的,既潮湿又阴暗,教室地面要比室外低出30多公分。而班里的课桌是一块长木板搭在两个土墩上,学生坐的小凳子则要靠自己解决。由于家里没有小凳子,只好找几块土坯垒起当“凳子”。张老师见后从自家拿来她家唯一的小凳子让我坐。

因母亲病重住院动大手术,家中经济非常拮据,开学已经一个多月,而我的学费一直没有着落,课本也因此没发到手。细心的张老师知道情况后,安排我和同桌女同学合看一套课本,这才解决了当时学习上的困难,为此一直很感激她。

一个学期很快过去,我班的统考成绩、班级纪律等方面评比名列全校第一。而我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不知耗费了张老师多少心血。

那时,张老师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有两个可爱的孩子,还有一个年迈多病的婆婆。两个孩子大的不满三岁,小的不满一岁。老的老,小的小,作为母亲、儿媳、妻子多种角色的她,要等学生放学后才急忙赶回家给孩子喂奶、做饭忙家务。尽管当时生活很艰苦,教学工作十分辛劳,家务也十分繁重,可她总是乐观地面对这一切。

她的组织教学能力和课堂授课水平很高,带班能力也很强。她经常在课外活动空隙挤时间给我们讲故事,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在快乐的气氛中增进师生感情,增长我们的知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学期开学第一节课,全班同学在安静等待张老师来上课。然而等到快下课时,却等来了校长,他告诉了我们一个不幸的消息:我们的张老师因病去世了。突如其来的噩耗,犹如晴天霹雳,让我们无法接受和面对,顿时,全班同学哭声一片。在课间做操时间,同学们用小剪刀剪出许多小白花佩带在胸前,以此来哀悼敬爱的张老师。

事后,我们才知道了张老师去世的原因。原来老师为了调剂家中生活,按照老家传统习俗做了些面酱,不料吃后却因食物中毒住院未抢救过来。老师住院是在团部的巴里巴盖,因路途遥远,我们年龄小未能前去看她一次,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这成为我们的终生遗憾。

从此母校失去了一位年轻而优秀的教师,而我们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启蒙老师……

敬爱的张老师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兵团的教育事业。她像一支燃烧的蜡烛,点亮了我们幼小的心灵。

每逢教师节来临,我都会在心里告慰张老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在你工作过的学校——克木齐——营中学,我继承了你的事业,成为一名兵团的教师。

有关老师的美文欣赏 篇2

复习课是高中各学科重要的教学课型,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提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好的复习方法,可使学生在认知和掌握知识水平上,产生质的飞跃.复习课中的内容,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不少学生觉得什么都会,但应用起来却不能得心应手,知识网络化和可具体化水平较低.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采取简单的知识重复和题海战术的方法,知识点机械罗列、知识网包揽构建,则无益于提升学生知识的运用水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复习课教学活动的组织应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善于促进、启发、引导和激励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积极协作、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学习方式,千方百计地开发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理解中有创新、在旧知上有发展,在归纳知识中善于梳理和对比,在运用知识水平上得到完善和升华.而优秀教师能够深刻领会教育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在教学中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学生基本观念、思维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当然在复习课教学中也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下文将以一节课例进行观察说明.

2 研究方法与对象

本研究主要采用两种研究方法:一是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复习课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二是通过必要的问卷和访谈向有关教师和学生收集一些必要的资料.课堂观察的对象是浙江省德清高级中学浙江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邱林甫老师的一节复习课.并在课后对听课教师与学生进行结构性访谈.

2.1 观察样本

选取高一年级数学“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一课为观察样本,选取整节课的复习、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以及课堂小结等部分,共4个片段进行观察分析.

2.2 观察工具

运用观察量表进行观察.该量表从情境类型、情境目标指向、效果达成指向及达成情况三个维度对高中数学复习课的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分析如表1所示.

4个教学片断的大致脉络如下:

复习1上星期我们把三角恒等变形学完了,首先请大家考虑三角函数求值有哪些题型?

复习2三角函数求值问题常用到哪些公式?

复习3三角函数求值问题有哪些常规的分析思路?

例3求值sin 10°sin 30°sin 50°sin 70°.

例4已知α, β为锐角且3sin2α+2sin2β=1, 3sin 2α-2sin 2β=0, 求α+2β的值.

巩固练习1化简求值sin2 20°cos2 50°+sin 20°cos 50°.

巩固练习2化简求值cos 40°cos 80°+cos 160°cos 40°.

巩固练习3化简求值

巩固练习4化简求值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反思以下问题:(1)在三角函数求值中应注意哪些问题?(2)归纳在三角函数求值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师归纳三角求值先化角;挖掘条件确定角;公式活用转变角;加减运算凑个角.

3 观察结果与分析

3.1 本课例从内容呈现上看,学习内容紧扣教材,二次开发整合提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验)》指出:教学不是简单地传递、灌输书本知识,而是结合具体教育情景批判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过程,其间涉及教材内容的调整和加工,教材资源的整合和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等.新的课程标准说得更明白:教材归根结底必须由教师自主编制或对现成的教材进行再加工.这些都说明教材不是圣经,不是权威,它只是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利用的资源,是被教师加工改造的对象.同时也说明教师不再是教材的奴隶,而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都能在对教材及内容深度理解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很好地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课程理念.这节课从4个环节上看,无论从知识的广度以及思想方法的深度上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所选的例题与练习都来自于教材,但高于教材,这既是对教材内容的提升,又是对教材当前内容以及前后的综合知识进行了高度的整合,达到了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目的.

3.2 本课例从数学交流上看,交流环境通畅和谐,交互方式别致有效

任教者充分利用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用旧知识作铺垫,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创设迁移情境,引导学生对照比较,抓住新授知识的内在联系,层层设问,促使学生的思维简约、跳跃,充分体现出交互式教学的特点.这堂课通过对问题或问题链的设置是否关系到高级知识技能(解决/综合/迁移)的观察结果的分析,设置了12处问题情境和8处关系到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迁移,使学生一节课学习之后既学习了知识同时也获取了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其创设的问题情境都属于知识性学习目标中的理解和应用层次、技能性学习目标中的模仿水平和独立性操作水平,教师能围绕学习目标通过创设情境逐步引导学生解决核心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我们还可以看到,如上这种交互式教学有两个特点: (1) 着眼于培养学生特定的、具体的、用以促进理解的策略; (2) 这种教学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为背景.在这节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让学生反复阅读材料(即教师所给出的问题、例题与练习),然后再对所提取的信息进行重新表述、用数学语言加以表征等加工策略,使学生在头脑内部对数学问题重新正确描述、表征;其次,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深刻理解,多角度、多层次地从材料中不断挖掘隐含信息,并利用条件进行推理和变形,使隐含信息明朗化;再次,可以利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利用目标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寻找相关信息的突破口.教师一方面要把自己运用策略的过程演示、解释清楚,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可能的接受水平.这种特点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得到了较好地体现.

3.3 本课例从教学方法上看,操作过程简单易行,核心任务明确清晰

首先,众所周知,在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形式化的数学符号语言,更要关注对数学知识的本质含义的实质性的理解.只有这样,在解决问题时才不至于受到形式化的迷惑而干扰思维,产生错误.例如在练习1的解决过程中,师生通过对解题过程中所涉形式化数学知识的转移,并进行6种解题方法的比较,突出蕴含其中的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加深了对其中数学本质的理解与掌握.

其次,在数学习题课中,除了简单的知识回顾外,还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特别要注意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逐步形成扩展的知识结构系统,使学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而我们不难看到,本节课由点到面、深度辐射,并且又及时“回笼”、相互映射,达到了建构生成知识网络之目的.

另外,本节课复习的基本方法是从大到小、先粗后细,把教学中分割讲授的知识点、知识片断组合成知识链、知识体系.特别关注数学知识发展的过程性和整体性,注重知识的综合与内在联系,不仅要对具体的知识和结论进行挖掘和拓展,更要重视教材中那些无形的、没有文字描述的东西,即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和思维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的宗旨.

显然,数学作为承载着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任务的主要学科,其课堂更应该以思维训练为主线,而课堂教学中思维训练更离不开科学的设计.这些特点从邱老师的这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当然,我们在课堂教学上的探求也应该在学习和反思中去获取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有关老师的那些爆笑语录 篇3

2.有一天外面下大雨,老师满脸雨水地走进教室,在讲桌前不知道在找什么东西,找了一会就问前排的同学:“我擦纸的脸呢?”

3.初中某数学老师讲方程式变换,在讲台上袖子一挽大声喝道:“同学们注意!我要变形了!”

4.一同学在下面闹,我们老师说:“你给我站到黑板上面去!”

5.高三数学摸底考试时,一男生问:“老师,画图没有铅笔,是借一支还是用钢笔?”老师答:“随你的大小便吧。”

6.某高中一位化学老师兼教导主任做题时故意做错,然后让一位同学找出其中的错误。该同学艰难地答出之后,老师严肃地说:“很好,你看出了老师的破腚(绽)。”众皆木然。下课后,老师刚走出去,全班哄堂大笑。

7.某日,高中数学老师跟我们讲函数周期表时,讲到“周期”两字时激动地走下讲台,对着全班同学说:“你们还不了解周期啊,真的是猪都比你们聪明些。”然后他指着第一排的一个女生说:“你知道什么是周期吗?你跟他们解释一下。”全班均晕倒。

8.某校规定升国旗时候学生要穿校服,但是总有一些人没有穿校服或者是只穿校服裤子或者是上衣。每次升旗之前校长都拿着一个扩音喇叭在那里喊:“有的同学不穿上衣,有的同学不穿裤子,有的就干脆衣服裤子都不穿!”

有关教师的美文欣赏 篇4

最先记起的,是初入大学时,一个冬日的午后,我和灵灵在教室上自习,特地挑选了靠窗的位子坐下。灵灵开始看书,看的什么书已不太清楚了,但大抵是专业课或者从图书馆借来的长篇小说。她很好学,从入学后就参加各种考试,想要在毕业时多一些能量。而我,多半时光在她身边陪读,像个古代书生边的小书童,做好读书以外的事:拎包,递水,找座位,打饭……以便她专心读书。灵灵静静地坐在阳光下读书,记笔记,我拿出耳麦,开始听收音机。爱听收音机,是高中以来的习惯。特别在冬日午后阳光下,音乐从耳麦里慢慢流出,时光仿佛静地停滞了。彼时耳朵里流淌的是刀郎嘶哑而又浑厚,低沉而又磁性的声音,我听着听着,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不知睡了多久,醒来时耳朵里已变成了谭校长的《披着羊皮的狼》:我确定这一辈子都会在你身旁,带着火热的心随你到任何地方……谭校长让阳光变得更浓烈,让那个午后变得更温暖。

印象中芜湖好像很少有“霪雨霏霏”“连日不开”的天气,有时晚上下雨,第二天就放晴了。

周二有一节是选修课程礼仪花卉,灵灵选了,我便陪着一起去蹭课。大大的阶梯教室,大大的窗户,宽敞明亮。那位老师(对不起,我已经不记得你的名字了)在教室前讲插花艺术,讲花卉培植,他讲得好,我听得津津有味:艺术就是艺术,她的美让你痴迷。我眼睛向大窗户外望,眼神穿过玻璃,越过窗外的围墙,随枝头的树叶飘转,最后落在农家小院外那一畦畦、一簇簇油汪汪的油菜上,这油菜太绿了!绿的刺眼,那绿汁似冲破一切的束缚,要从叶子里喷出。夕阳下,几位农人从菜田边的湖里汲水浇菜,施肥,精心侍弄,似在照顾一个婴儿。旁边想是农人的两个孩子,在菜田里捉虫子,时不时的笑弯了腰……我身边的灵灵在专心地看书,夕阳为她披上一件七彩霞衣,她不知道窗外的一切。我专心地看着她,而后告诉她窗外那温暖人心的一切。

有时下午无课,阳光正灿烂,我会和灵灵一起去图书馆。一楼的期刊杂志早就看完了,就到二楼的“社会科学”阅览室去看,对门是“自然科学”阅览室,因为我猜想里面大多是冷冰冰的微积分或者是晦涩难懂的“剥马盖驴”, 从来没有进去过。进阅览室前,放好包,拿好借书证,进去找书。古今中外,诗歌小说散文新闻……书架上很全,灵灵一般挑选个“诗歌赏析”,我有时也会拿个“宋词研究”,看久了也觉得心里冷冷的。便会趁着阳光还在,从图书馆出来,在馆前的蜻蜓湖边,找一个座椅,晒太阳,看岁月从湖水掠过。湖里的睡莲开得含蓄,纯白的让人心生怜惜,红色的让人充满热情。湖水如一面镜子平静,阳光毫不吝惜地洒在荷叶上,荷叶绿得心醉。

有个周末,我们一起到赭山公园玩儿。早上的阳光柔柔的,有些清凉。我们携手顺着石阶登山。石阶两旁的树上挂着红灯笼,格外喜庆。登至半山腰,听到身后摩天轮的方向传来叫做“小薇”的歌声,我们回转身,屏息倾听。登上山顶,偶遇一心慈面善的老太太,非要拉着我俩算算姻缘,我们跳跃着走开,她不急不恼;回转身,她依旧面带微笑、点头致意,她的笑是那样慈祥,善良,温暖,纯净,如赭山下广济寺弥勒佛一般。我们找一空地坐下,灵灵双手托腮注视前方,赭山公园外的九华中路一览无余,路两边的银杏叶似一朵朵黄色小花,微风袭来,犹如有千万只黄蝴蝶翩翩起舞,美不胜收,我们陶醉其中。

我们曾相约一起到龙头山。大路平坦,但偏捡有趣的羊肠小道穿行。芜湖不是无湖,湖泊随处都是,勤劳的人们在沟岸湖边种着一些青菜,散发着天然的香。而后登上龙头山,闻竹林幽幽,访隐士仙人,其乐无穷。

也曾一起攀天门山“一览楚江开”,江水轰轰作响,渔船川流不息;也曾一起沿着“情人路”向东方漫步,横在眼前的铁轨挡住了去路,就随意拐向延伸至茫茫远方的铁轨前进……

岁月在飞速流逝。

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冬天,开始了一个月的实习,灵灵在市里三十四中,我要去县二中,送我上车时,看到她多么难过,有好友在一边安慰,她还是忍不住哭。那一天虽然阳光明媚,但我却感到异常寒冷。一周后,我回来到三十四中看她,她穿着绒绒的毛衣出来迎接,喜悦中我发现她并没有那么坚强。午饭是灵灵从食堂打来的,一饭缸米饭上面盖着一个宫保鸡丁,我吃得很香甜,发现幸福其实很简单。

毕业时分别的那个夏天,太阳火辣辣的,我在路上拦到她家的车子,送她回家。这样的离别有很多次了。国庆节、劳动节、寒暑假,我都会拎起她的行李送她到车站,她要南下,而我要北上。有时我也会爬上火车跟她一起,一直送到她要到的那个城市,一路上作伴,她到了目的地,我再返回芜湖,然后北上。记忆中有一次她上了火车,哭得很凶,车上的人劝她坐下,她仍旧倔强地站着。

多年后的今天,阳光依然洒在我的身上,曾经一切的美好却慢慢逝去,慢慢沉淀,变成了记忆,永难忘怀的记忆。即使,通向铁轨的“情人路”挖掉了,通往龙头山的沟湖填平了,阶梯教室外的小院拆掉了,蜻蜓湖的蜻蜓折断了翅膀……

芜湖也渐渐从记忆中远去,每当整理记忆中这些点滴碎片时,总有隐隐的痛。多想眼前仅仅是那年午后的一场梦,梦醒来时我们还坐在教室里,耳边伴着谭校长的歌声,你依旧专心地看书,我对你说:我刚才做了个梦,长长的一个梦……

你说:“‘从爱你的花季到爱你的暮年’,是一句很暖心的话。”

有关冬季的美文欣赏:冬 篇5

冬来了,曾经的欢声笑语也随着季节的更替一去不复返。冬是寂静的,不论早晚,也是孤单的,一如生活,经历了春的盎然,夏的热情,秋的繁华,冬便显得异常平淡。

喜欢冬,因为它有别样的韵味,落雪的时候它是最美的,最迷人的,仿佛一位出嫁的姑娘,穿着婚纱,等待心爱的王子来迎娶。大街小巷为生活奔波的人儿急步穿梭在寒风凛冽中,不怕艰难困苦,任冬如何无情,却丝毫不会动摇人们奋斗的精神。每一个人都戴着自己的面具,扮演者自己的角色,很显然这是生活的需要。雪却用它独特的无声的方式掩盖了冬的孤寂与冷漠,

喜欢冬,更喜欢它变化摸测的情绪,自由散漫的日子最舒心,沏一杯茶,借一缕阳光,坐与窗前,看雪,听风……

眼前浮现出的是儿时打雪仗的情景,真美,不仅感叹时光,慢些,在慢些。

冬天来了,什么都收回了。唯独一枝冬菊还在哪里绽放,执着着,坚持着它的使命。

有关澡堂的美文欣赏:洗澡 篇6

提及大澡堂子,特别是早期的大澡堂子,在洗澡的事儿中当属最为浓重的一笔,如同防盗门上粘贴的那些小广告,想要把它从记忆中抠掉,并非易事。

大澡堂子,就是现在的职工浴池,尽管曾经推倒从建过,内部设施环境也有了极大改观,可我一直都叫他大澡堂子,就像我每次回老家,长辈们喊我乳名一样,虽然颜面上有些难为情,可内心还是充满感激。

1978年我刚参加工作时,大澡堂子虽低矮破旧,而利用率却很高,到了周六的晚上,更是人满为患。网格似的更衣箱,贴在挂满水珠儿的墙上,如果你去得稍晚一些,别说是找到带锁鼻子的更衣箱,即便是掉了门儿的,也算是你的造化。常常有这种尴尬的情形,前人正赤条条的在擦汗穿衣服,后者胳肢窝夹着毛巾,站在身后等着,谁都不介意,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等到节假日,更衣箱更不够用了,更衣箱前的长条椅子,衣服也堆成了山,谨慎一点儿的,就派个小孩儿看着。尽管当年社会风气没有如今这么复杂,可负能量了东西也不是没有。有一次,内弟媳妇领着孩子去洗澡,岳母也过去帮把手,待俩人给孩子穿好了衣服,内弟媳妇的衣服却不翼而飞了,虽然丢掉的衣服不值几个钱,那也像饭碗里吃出来一只苍蝇似的让人闹心,晦气。

若是冬天,人们穿着较多,更衣箱被塞得满满当当的,只好把鞋子放到长条椅子下面儿,与满地拖鞋混淆在一起,说是拖鞋,其实就是在长条厚木板上钉一条牛皮,简单却实用。

那长条椅子常年不见干,且散发着澡堂子特有的霉味儿。讲究一点儿的浴者,事先往椅子上铺张报纸,换好衣服也不带走,糊在椅子上一抠就碎,使得椅子面板斑驳,越发的脏乱。有些老年人,洗过澡后体力不支,根本顾不上那么多,就赤条条的躺在椅子上透透气儿。

大澡堂子男池内砌有一凉一热两个的水池子,温度低一点儿的是孩子们的游泳场,热一点儿的是中老年人的天下。池子四周的墙上设有喷头,喷头的个数与浴者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衡,先进去的急忙在喷头上搭条毛巾,这个喷头就“名花有主”了,你想早点儿结束战斗,必须与人家商量着来才行,动粗耍横,绝对的不好使。

我第一次到浴池洗澡,闹出了笑话。

乡下长大的孩子,没有见过这阵势,众人赤条条的挤在一室,走来走去,擦肩碰背。尽管都是同性,也有些难为情。同学催我快点儿脱衣服,把裤衩子也脱掉,我说不用脱,那样太磕碜。同学反驳我说,你穿着更磕碜,像有毛病似的,我只好极不情愿的“与时俱进”了。

第一次坐到热水池子边儿上,模仿他人,耷拉两只脚试探着水温。同学攻其不备,“下去吧”!我顿时像退猪似的在水池内扑腾不断,尖叫不止,接下来便是头昏脑涨,赶紧爬出水池。

我年轻时体质差,冷暖温差大时就头疼难耐,特别是大澡堂子空间狭小,水汽蒸腾,人又多,导致氧气稀薄,我的头疼症状就越发的明显。我赶紧在周身打上肥皂,胡乱的冲洗一遍,逃出了浴池。

那些年我每次去浴池洗澡,都是速战速决,草草收兵。

后来我住进了楼房,两家共用一个卫生间。为了洗澡方便,邻居找来个大塑料桶,装上喷头和加热器,又在卫生间的墙壁上钉个木头架子。水在地面上烧好后举上去,一桶水洗一个人,就像洗罗卜似的去去灰儿,满足了夏季“短平快”的洗法,也省得往大澡堂子跑,为洗一个澡,全家人搭上半天时间的无奈。

后来市场上出现了桑拿浴箱,北燕牌的,880一台,我咬咬牙,买来一台,虽然麻烦一些,总比冬天大雪抛天的往澡堂子跑强得多。

十几年前,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我的第一项任务,赶紧安装上太阳能热水器,从此再也不为洗澡的事儿发愁了。

今天的大澡堂子,与往日绝对不能同日而语,尽管谈不上星级,可更衣室宽敞明亮,干净卫生,浴室内淋浴、桑拿浴、泡澡任你选,还有搓澡工,满足了所有浴者的需求。

这次我到大澡堂子洗澡,破天荒的没有感到头疼头晕,反倒觉得很舒服,还与偶遇的老同事一起边聊边洗,在咀嚼过往的同时,不知不觉的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

有关老师的美文欣赏 篇7

“有人说培养儿子,得先把他放在一个公司从基层做起。我觉得这个不是绝对的,还得要考虑一个80后年轻人的感受,尊重他自己的想法。无论他在哪个位置,只要能够言传身教,让他从中受益成长,这才是我最乐意看到的。”

钱金波的儿子钱帆在英国学习商业管理,和所有中国传统的父亲一样,钱金波希望钱帆将来能继承自己的事业,把红蜻蜓继续发扬光大。

掌握着一个时尚帝国的钱金波对于儿子的教育一向都尊重儿子自己的选择,遇到一件事情,钱金波通常会先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见,然后让孩子自己做决策。儿子成年了,钱金波为他办了信用卡,他说:“我不是那种子女一刷卡,自己手机就收短信,电话立马追去询问的家长。那只能离间相互的关系,激发逆反情绪。”

钱帆毕业之前,父子两就毕业后的职业选择进行了一次谈话。钱金波说,他如果来公司,不是职务,更不是财富,而是一种责任。“你要愿意承担,就来接;如果不愿意接,我也不勉强。我一定让你自由选择。”在钱金波看来,即使是父子,也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和相互欣赏,“如果你感觉我跟你交流还不错,欣赏我,那我就是你最好的老师;如果你觉得我们有代沟,那我对你的影响就不会很大。”钱帆最终选择在自家公司工作试一试。在红蜻蜓时尚集团,钱帆没有相对较明确的工作压力和职务,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

有关母亲的美文欣赏:妈妈 篇8

我大概将近一年没有与妈妈说上一句话了,即使我在想她想得近乎抓狂的时候,也只是默默无语地捂住疼痛难忍的胸口,一动不动地站在妈妈笑脸微露的遗像前,向她鞠上最深沉饱满的一躬。我知道,此时此刻,我又能与她说上什么呢?我清楚地记得一年前我呼天喊地的悲怆,试图唤醒她渐行渐远的身影。然而,无论我怎么努力地拼尽最后一丝力气,终究挽不回妈妈单薄而远去的背影。我清醒地意识到,妈妈已经远远地离开了我,踏上了那条通往天国的漫漫长路。

一年前的妈妈,在那架与她相依相伴了半年之久的轮椅上愉快地度过了一个金香四溢的秋天。我那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在他写的一篇题目叫《轮椅上的秋天》的作文中,详细地描写他奶奶那段开心闲适的幸福时光。即使在去年那个百年一遇的低温暴雪的冬天,在一般老人无法抵御严寒的侵袭而饮恨离去时,我那似无感知而安宁静谧的妈妈,仍以她顽强而旺盛的生命力独自傲然地挺了过来。像一棵枯树的老根不容懈怠地直抵深深的大地。

那个冬天似乎耗尽了妈妈所有的心力。在她已经做好迎春回暖的准备时,她日渐衰微的身体如同她苍老的额头上那一条条深刻而复杂的纹理,慢慢地散裂开来。她松散的肌肤几乎承受不住任何一丝外力的袭扰。当我泪眼婆娑地把气若游丝的妈妈从医院匆匆接回家中时,她还在用微弱的余光安详地注视着我,让我痛彻心肺。我俯下身来,贴近妈妈干枯的耳朵轻轻地哽咽着:妈妈,坚持一下,我们就要到家了。母子心通。妈妈也似乎感应到了我在内心深处那一波又一波撕心裂肺的呼喊,紧扣着她那两片干瘪的嘴唇来回应着我,明确地表达她归心似箭的意愿。

4月13日凌晨4点58分,我看到妈妈额头上沁出了大片大片细微的汗珠,融合着我茫然不知所措的泪水,润湿了她毫无光泽的头发和苍白的脸庞。我大声呼喊着,声音震颤了整个静寂的夜空。然而,无论我怎么呼唤,妈妈还是走了,升上了她生前梦寐以求的天堂,与在天国遥相呼应了十一年的父亲实现了最终的团聚。

当你走在天堂的路上,妈妈啊,请接受儿子给你一个最完美的祝福!

有关泰山的美文欣赏:泰山游记 篇9

这一回,也并没计划来泰山,带着儿子去了阳光明媚的青岛,按旅游线路应该沿着海岸线走,去诸如威海、大连之类的海滨城市,但我们并没有跟旅行团走,只是自己散乱的闲逛。于是回了下头,想起了这些年来日日牵挂的久未成行的泰山朝拜。

我们才到泰山脚下,我已经被它恢宏的气势惊呆了。这些年爬过不少山。坐在汽车里乐颠颠上了山的时候有;乘着索道摇摇晃晃地被筐子提上山的也有;也有穿行于淹没于绿树树丛中的小径,顺着羊肠小道上了山的时候也有;这一回,我们可以踩着宽大而整洁的石阶上泰山了——也曾听说过,这石阶曾是政府出资修的大道,所以这般气派。

才走进这宽阔的石阶,不想路边一大片碑林,看着模糊不甚清晰的文字,大概都是本地曾经的名门旺族或作出特别贡献的吧!墓碑已经陈旧不堪,正好自报家门——曾经经历了久远的年代,那高大的雕花石碑呈显的豪华与昔日的荣耀并未因为年代久远而有所抹煞!

人们常说:登山须结伴。况且这样的山,不是一蹦一跳就能上山的。困了、乏了、或是泄气了,得相互砺志呢!正好,从碑林出来,碰上一大群年轻男女,看上去像大学生。他们也都携着香,准备拜泰山去呢!跟他们打过打呼,一问,才知道是大学刚毕业才参加工作的。儿子很可爱,他说道:“大哥哥,我们一起爬山,好吗?我妈妈说,一起爬山才有意思呢!”那群学生看了看我们,很乐意同行,大概是奇怪我们母子俩登山吧。

走在平缓而宽大的石阶上,你一定会认为自己在城市的广场里散步呢!这时有道旁的参天古木和松林中悦耳鸟鸣声提醒你,这是走在山林里,走在通往“南天门”的泰山古道上。那群大学毕业生是登过泰山的,正好给我们做导游。大概是坐索道上山下山习惯了,以为起落也就在一瞬间,但是听他们说,准备五个钟头,加上中途休息和用餐,也就是下午四点钟到南天门。

踩着古道,伴着古木,感觉自己回到了久远的过去,忽然生出一种古人一般的风雅来,难怪他们总愿留恋于这山这水间呢。斗母宫旁的溪流在错落的山崖上飞溅下来,细珠迸发,那阳光穿越婆娑的树透出的细碎的光点,日影弄姿,那水珠也就活泼可爱起来。倏地落进深涧,穿过层叠的石流走了。儿子调皮地说:“妈妈,给您介绍一下,这叫‘飞流直下一米瀑’。不过溅到手臂上的水很凉爽舒服呢!”这水大概也是可以饮的吧?听说这斗母宫里从前住着修行的人,我真羡慕他们神仙般的修行日子。在清幽的山里,听着水落山涧的乐音,或独自读书,或与来访的高人谈经论道,或站,或坐,或以清泉烹茶,晨钟暮鼓之间,超脱凡世的光华,留下一片恬静安然的心田。

太阳猛烈地炙烤着雄伟的山。我们累了,坐在树荫下休息、喝水。有人喊了一嗓子“走吧”,我们就站起来继续向上攀登了。我见过巍峨秀丽的峨眉,上过鬼斧神工的华山,目睹了名扬于世的黄山……这一回,站在这高大挺拔的泰山面前,内心又一次为之撼动。有人说,到了那儿,不过如此而已。这里是不会让你感到只是如此而已的。是的,这世界,哪儿没有山;山里,哪儿没有树?可是,除了山与树,这里还有一样匹配这山和这树的石!正是这石,它成就了泰山的伟岸;正是这石,它表达了泰山坚强的气质;正是这石,它承载了泰山不朽的沧桑。你只要看这石,就会为泰山的特质着迷。你看,高处,低处,远处,近处,还有那苍翠之中的片片浅黄,那石无不呈现出它与众不同的风姿。那松就生在它的脊梁,那水就流在它的心脏,那云就是它飘扬着的头巾,我们无数的脚正踩着它的身躯,那“数风流人物”镌刻于它的肌肤。整座泰山就是一个石的世界,但绝不是石的堆砌,它是泰山的魂魄!

儿子为做“风流人物”,一个劲儿地往上冲,不时地回过头来让我跟上去。突然之间觉得他长大了,这是大地母亲给予的力量。我们曾经说过,对于自然,我们只是想去亲近她,感知她,绝不有征服的欲望。那石阶变得陡峭而弯急,我心里想着:大概这就是人们口中那让人畏惧的十八盘吧?不过如此而已嘛!正得意间,有人说快到中天门了。

太阳光下炼狱,中午十二点,中天门就是我们面前。这威武高耸的石壁,让我立马想起了古时的城门和城楼,或许它应该是像潼关那样的天险和军事要塞吧!路程大约走了一半,我们一行八人,现在是四个冲在前面了。在中天门停下来休息、进餐,儿子谓之曰:补充能量。

现在是走在山间了。走过一段平缓些的石阶,大概这是登山途中特感惬意和悠闲的路吧,取的名字也怪诞,叫快活三里。道旁的商店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石制品,当然都是泰山的石了。我挑了一根藤条的拐棍,店员说它的另一个名字叫“打死牛”,足见它的韧劲和力量了!又挑了一块石,心想拿回去刻个章,也不知合不合适!

出了商店,我们一阵紧走。不声不响,眼前闪出一帘瀑,柔柔的,薄薄的,晶莹透明,像一面大镜子。大约是雨季过去了吧,它没有雄壮宏伟的气势,没有奔腾咆哮的巨响,也没有云蒸霞蔚那般壮观,它就像一位待嫁的闺女,温婉而通达。这帘瀑倚着的石,大概就是那伟岸的父亲,尽管无限爱怜,依依不舍,但还是心甘情愿地让她去吧,这就是他历来的姿态!飞瀑正面的那棵松,大概是那伤感的母亲,她尽量坚强地站在那儿,远远地望着。我们静静地站在那帘瀑前,回望上山的路,那宽大的石阶却隐没了踪影。峰回路转,曲折迂回,现了这山,没了那山,层层叠叠,那来时的路也许融在这山间了吧!

石阶路虽还是又宽又长,但是越向上路越难走。登山的人不知是累了,还是必须要集中精力登山,几乎没有人说话,一路静穆,没了山下那般喧闹,只听得脚步声和粗细不匀的呼吸声。偶尔碰上从山上下来的人,手挽着手,帮我们喊“加油啊,胜利在望了!”我们都投去感激的目光。其实,离山顶还远着呢!不过南天门的确是已经可意会了,同行的导游说就在那座山峰背后的白云里。又向右拐了一道弯,我们看到南天门了。大约一个火柴盒在放大镜里看着那么大,似乎在两峰之间那缺口上。儿子欢声雀跃:“妈妈,看到南天门了!”然后还抖擞精神向上跑了几步。看着他稳健的步伐,心里油然生出欣慰,儿子已经长大了!

走走歇歇,不经意间发现了石阶外有一条溪谷一直跟随着。只不过它一会儿在石阶的左边,一会儿又跑到石阶的右边来了。刚上山时,那溪谷还有潺潺的水流,在这里只剩下河滩上那样的卵石,不过在海拔上千米的地方有这样的卵石只有泰山才有吧?大的只怕修了边,还可以打个舂米的对窝出来!我想:人们当初修建这条艰险的道路,大概是寻着这条长年累月留下来的溪谷一直往上修的吧?再仔细看脚下踩着的石阶,那石的纹路和色泽,却与泰山的石是大相径庭的,它们是人们的肩膀扛上来的吧?这样我们不就是踩着无数人的肩膀上这雄壮而神圣的山了吗?

终于走到南天门前最险要的那段石阶了!我们可以仰望我们魂牵梦萦的天门了。石阶已不能直直地容下一只整脚了!这时腿已在打颤,只好学螃蟹走路,横着向上爬了。那石阶像一帘幽梦,幽远而高渺,无止无境。我倦了,迷了,坐下来休息。一不留神,那条“打死牛”就“哐当哐当”地顺着石阶往下掉,从一个又一个登山的人身旁滑过溜走,幸好被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把它抓住了,送了上来。要是重一些的东西,是没有谁敢去拦的,那质量加上这坡度,足以让它跌得粉碎!我提醒儿子加倍小心,儿子点点头,指着一个挑山工小声对我说:“妈妈,他也跑到这儿来了!”我看着那缓慢而有节奏的脚步,有些惊讶,但前人已经说过:他们不像游人这样走走停停,他们一步不停地在挑山呢!

四点半钟,我们跨进南天门。天骤然变得冷了,穿上事先准备好的衣服,逛天街去。天上人间,确乎不一样的,厅堂宗庙自是恢宏气派,人世难比。摩崖石刻,无词来饰,无言来表,只好默然,肃立于旁!这不就是一部天书吗?景仰之,崇拜之。不为它是帝王的杰作和丰功伟绩,实乃人民的智慧与汗血!

在观日亭,我们飘在云雾里。那云一丝一缕,一簇一片,蒸腾多姿,幻化不定,绕过腿膝,拂过头面,犹如薄纱披于身,云里雾里了。向东望去,云雾苍茫,海天一色,弥漫在这云雾里,不知道哪儿是海,哪儿是天,没有一点儿轮廓。阳光穿越云雾的飘渺,淡淡的,正在背后照着我的脊背,那天上的日,也正往西沉去。

有关感恩的美文欣赏:心怀感恩 篇10

缓缓敲下这句话的时候,我仿佛看见了童年的自己,一个小小的身影,在乡间小道上磕磕绊绊地行走,不知道自己从哪儿来,也不知道自己要到哪儿去,在路上,像一个游魂,如今二十岁的我多想伸手去抱抱那个单薄的小女孩。

一位老乡村教师把我从地上抱起,给了我一个家。这位乡村老教师不仅是我的爷爷,也是我的父亲、母亲,我的天。在这个清贫家中,唯一的娱乐就是和爷爷依偎着看电视,童年最快乐的记忆就是和爷爷一起看春晚。每当我拿回一张又一张的奖状,爷爷满是皱纹的脸上就会露出自豪的笑,他总会颤巍着把奖状拿给邻里看,然后把它贴在陈旧的墙上,一行行排成幸福的形状。

可是突然有一天,爷爷不再醒来。小小的家里只剩下小小的我,我的天,塌了。没有钱交学费,没有生活费,为了筹钱办葬礼,那些讨债的人把唯一的也是装满我所有幸福回忆的电视机搬走,小小的空房子里,能抱住的只有自己。

兴许是上天怜悯。在村长叔叔和老师们的帮助下,我申请到了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金,重新回到了学校。有时老师也会悄悄的塞一笔钱给我,手上满是温暖的余热。虽是一张张纸币,却更像是一块块石头,帮我铺成了人生一条通向梦想的道路。就这样,我艰难地度过了我的小学,我的童年。

上天赏赐给我一个爷爷,却又将他收回,未来,我还将要承受多少生命的痛楚?这样的交替,实在太过残忍。

仰望满天繁星的时候会想,我有爷爷留下的爱,有身边好心人为我铺成的一条小小石子路,这条路,通向浩瀚的远方,通向美好的未来。

父母的花儿落了,爷爷的花儿来了;爷爷的花儿落了,其他的花儿,会再开的。

有关新年的美文欣赏:又是新年 篇11

母亲是会永远祝福自己的孩子的。可是母亲的话里却包含朴素而深刻的道理。想我自己,笃信“伪善是最大的恶”,一生不装不假、不虚伪不造做,说不来一句违心的花言巧语,心肠柔软,真心实意地期盼自己的亲人朋友这个世界的所有的人都能生活得越来越好,活得平安自由健康幸福。今年发生的一些事和遇上的一些人,让我不由得想起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这两个词。其实现在想起来,根本不必讨论它们谁更好,关键看你有着怎样的一副心肠。真诚的关怀与发自内心的赞美都是善良的表现,一样值得感动与珍藏。

中午回来,挽起袖子给大苏做豆腐鱼。大苏坐在电烤炉前烤火看电视等着我给他端出来吃,满脸通红,满脸幸福。家务活是离不得我的,大苏习惯依赖我,二十多年如一日。他就像一个娇宠坏了的孩子,也像我班里基础太差骂了夸了也不见一点进步的学生。小苏常说“爹做饭真是可惜了食材”。可是小苏也是一个不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东西。大苏小苏都是我前世的冤家,不喜欢也甩不掉。前段时间和小苏摆龙门阵,想引诱他给我说点他的隐私,于是抛砖引玉给他讲了一点点我少年时候的故事。小苏头脑和我一样简单,一时高兴,把他的什么事都给我说了,末了还相当同情我:“妈,你真可怜,一辈子只有一次暗恋,一点实际的东西也没有。”我作呆憨样:“千万别给你爹知道。”过一段时间,我想赖大苏做一次饭,小苏坚决不同意。他把我拽到卧室,用双手揪着我的脸,坏笑着说:“煮不煮?煮不煮?不煮我向我爹告你!”小崽子,想来要挟我,怎么可能得逞?

从厨房端出热气腾腾的豆腐烧鱼,我兴奋地对大苏说:“不忙不忙,我先拍个照发条微信。”大苏骂:“笨女人!”我不理会他,径直忙自己的。大苏这样野蛮地称呼我,应该丝毫没有骂我的意思。要么直呼我的名字,要么粗着喉咙这样喊我。以前老是为这些和他计较,闷着生他的气。几十年过了,现在都习惯了。我是一个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大苏是个不开窍的榆木疙瘩。我喜欢过“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浪漫日子,可他偏偏不懂这个风情。“你不可以把我叫得温柔一些吗?”大苏抬头看我,一脸无辜与茫然。启而不发,孺子不可教也。有一次我早早上床蒙头睡觉,听到那年十九岁的小苏在客厅里给大苏上课:“老爹,我妈现在休息了,我才有机会给你讲一讲。女人的头脑都很简单,有时候也许只需要你语言对她好一分,她也许会有十分的行动来体贴你。”“你小孩子懂啥?”大苏是一头犟牛。第二天早晨,小苏喊住我:“老妈,你昨晚听见了的哈,为了你的幸福,我在我爹面前尽力了。”“我早睡了,不知道你们说些啥。”我不领小苏的情,可是心里还是相当认同小苏的观点。周作人评价《水浒》里的男人是不是英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他对妇女与儿童的态度。想一个男人,肯低头俯身满是怜惜满眼爱意地称呼他的爱人,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我想这应该是一个让女人觉得值得付出与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上个月去看望在双凤上班的小苏,坐在回去的车上时,接到他发来的一条微信:“妈,对我的最大的理解就是相信我,彻底放开我,我长大了。”是啊,小苏长大了,该放手了。一直以来,总以为他就是摇摇摆摆的风筝,手心里始终拽着那根不放心的线不敢松手。为什么不愿意把他想成天上翱翔的鹰呢?

前几天,师范同学为了庆祝小苏走上工作岗位,喊了一桌子的同学,摆了一桌子的菜。酒酣耳热,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热气腾腾的红色,都是孩童般纯真的笑。那一瞬间感觉岁月真的好有情意:我们的孩子已长大,我们还不见老。

昨晚在家,看电视,听歌。听到一些歌,心颤不已。马上四十四了,还那么敏感脆弱。想与大苏走过来的这么多年,我们闹过,吵过,甚至还拳脚相向过。可是走在路上,我们还是习惯互相挽着手走。如今我明白,二十四年了,我们都已经成了丢不下对方的亲人。

让我悲让我喜的已经结束了,今天是的第二天。昨天,有温暖的太阳。今天,有迷蒙的白雾。不知道明天还会有什么。走到今天,满心里都是对这个美好人间的感激,心情从来没有这样平和柔软过。希望自己就这样慢慢地过日子,好好地生活,善待身边的一切人和事。当然,也希望你也是,他也是。从今天,从现在。

跟拖板桥有关的美文欣赏 篇12

北极阁(玄武阁),现为吴敬梓纪念馆、吴氏故居所在地。吴勖建,与笔峰对峙,为清代文人雅会之所。民国期间,九月九常有登高于此。探花第,在县城北郊北极阁高丘(走马岗)南面。清代顺治十五年(1658)吴国对(吴敬梓的曾祖父)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俗称“探花”),因建此第宅,故名。原建筑范围甚大,正宅约十进,前门在河弯街,后园达高丘下的州门涧(即“后坝”)。后园中有赐书楼、文木山房、遗园。这里是吴敬梓青少年时代居住的地方。面临襄河,竹树楼台,十分幽雅。咸丰间毁于战火,惟存门前四座鼓形旗杆大石础及园中少数石刻。遗址现已建成“吴敬梓纪念馆”。襄河从探花第门前流过。襄河上有两座石拱桥,叫涌金、积玉。河岸上只有半边街肆,故俗称“半边河街”,所以此水也称“半边河水”。联云:“门向涌金,一片人声如鼎沸;宅依积玉,半边河水总环清。”

桥南接吴氏另一故居——“薖园”也是“薖园石刻” 的出土处。出钮家(仙鹤)巷口,左有襟襄楼,建于19,楼中设有茶社。清末民初时本县人、塾师王大启曾作楼联两幅:“襟怀潇洒非关酒;襄水潆洄(水洄旋貌)更有楼”、“襟带当风茶当酒;襄河环碧水环楼。” 离拖板桥不远处有远近闻名的“集贤居”酒社,亦为文士登览聚会之处。居有名士王宗沂联:“集部广搜,试闲窥、陆羽茶经,窦苹酒谱;贤流(圣贤之流)毕至,定不乏、仲宣(王粲的表字)赋笔,太白(李白的表字)太白。”

与钮家(仙鹤)巷口相对的是肖江宗祠,又称“五车堂”。据说乾隆皇帝于乾隆二十七年第三次巡幸江南,到江宁(南京)后乘船下长江游滁河、入襄河到椒陵“蠲赋恩赏,巡视河工,观民察吏,加恩缙绅,培植士类,阅兵祭陵”。路过椒陵时,江氏祖先把五车祖传的书籍作为礼品,进贡给乾隆。为了表彰江氏子民的不凡之举,乾隆皇帝把肖江宗祠命名为“五车堂”。意思是江氏族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从此“五车堂”也成为肖江宗祠的别称。这些传说,在我记事时,家中发黄的毛边纸“江氏族谱”也有记载。

拖板桥钮家(仙鹤)巷口出口处,与肖江宗祠相邻的是《新华春梦记》的作者杨尘因故居。《新华春梦记》是一部描写袁世凯复辟帝制始末的历史小说,多以史实为据,以辛辣、诙谐的手法揭露了袁世凯强奸民意、卖国求荣的行径,以及筹安会的丑行。作家还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了蔡锷讨袁之义举,以及蔡的爱情生活(1985年3月10日,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对该书进行再版,改名《新华春梦》,作适当删节、改动,删节本为64.9万字)。由于《新华春梦记》揭露了袁世凯在新华宫内的丑恶生活,因之影响很大。吴稚晖在叙言中说:“杨子的《新华春梦记》史实甚详,可惜以稗史传。”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提到过该书,蔡东藩著述的《民国演义》引用了《新华春梦记》的大量史料。

《新华春梦记》,民国五年(1916年)春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当时正值南北对峙,袁世凯之子袁克定为了避免袁氏丑闻外泄,遂派人到上海向各书店收购此书,并出5000块银元托人向杨尘因收买版权。杨尘因乃迁居租界,避而不见。由于该书被袁氏大量收买,因之社会上只有少量流行。《新华春梦记》为灰蓝色封面,书名下方署有“杨尘因著,张冥飞校评”字样。

杨尘因生前与梅兰芳、周信芳、苏曼殊、柳亚子、欧阳予倩等文学、艺术大师友善。他能编能唱,善评京剧,据说曾为梅兰芳、欧阳予倩等人编写过剧本。杨尘因与苏曼殊的交往很深,当时,苏曼殊和杨尘因在上海颇有名气,人称苏为“文豪”,杨为“铁嘴”,可见杨尘因是能言善辩的。杨尘因于1961年病逝于上海,《羊城晚报·花地》专栏曾载有纪念他的文章。

有关故乡的美文欣赏:故乡的枣树 篇13

爷爷奶奶临寨而居,寨墙围住了半个院子。寨墙上和挺大的院子里种满了大大小小的枣树,以“零零”枣树居多,靠近寨墙也有为数不多的“娃娃头”枣树。每年清明时节,枣树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生息开始萌芽。“枣芽发种棉花”在北方农民的心中枣树发芽是一个时令的象征。按说在北方种植的所有果树中,枣树显然不是一个勤奋者,但绝对算得上一个“实诚人”。记得母亲经常念叨:“桃三年、杏四年、枣树开花就结甜。”是说枣树好养开花结果早。可见枣树不开狂花,结果不晚并且“不打妄语”。大约农历四月下旬,小麦黄熟的季节枣树开始进入盛花期,这时候奶奶家的枣园不但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更是蜜蜂的乐园。只是我们忙着在树荫下乘凉做游戏、挖知了猴逮马知了,蜜蜂忙着采花粉酿蜜。据说枣花蜜是蜜中的上品,能治疗多种疾病。反正是这个时候算得上枣园比较热闹的时节。于是院里院外到处便会弥漫着枣花的清香,稍晚些时候枣花的落蕊洒满一地,脚踏上去有一种软绵绵的感觉。嗅着枣花的清香人们便开始了对枣子成熟的憧憬。儿童们唱着“四月十五枣开花,五月十五捻捻转,六月十五青蛋蛋,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枣上杆”的民谣,静等枣子的成熟。

进入农历八月,枣就进入了成熟期。这对于我们孩子来讲是盼望已久的时候。因为在那个物质贫乏年代,能吃上酸甜可口的红枣就是莫大的幸福。孩子也知道哪种果子好吃,竞拣“娃娃头”枣吃,等不到开杆,枝头的果实已寥寥无几。盼望着、盼望着,八月十五到了,家里的大人开始做打枣的准备。孩子们也都跃跃欲试。打枣的季节也是大家庭团聚的日子,成人的欢笑、孩子的嬉戏和枣子噼里啪啦落地的声音,汇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也昭示了一个和睦大家庭的团结与幸福。一天的忙碌,一天的辛苦,一天的收获,满满的两大背篓红枣。接下来下一个工作是分枣,各家拿来竹篮、扒斗把枣子领回家。然后再分给亲戚和邻居共享收获的喜悦。由于“零零枣”不耐久藏,母亲就切成枣片晒干,作为过年时蒸粘窝窝的备料。

岁月流逝,爷爷奶奶先后离开人世。时代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增加。乡村开始规划,昔日的土寨销声匿迹,周边的水坑也日趋缩小,寨墙上的枣树由于品种的退化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家乡的枣儿也逐渐被来自新疆和田的大枣、若羌的灰枣所取代。但家乡枣树所承载的浓浓的乡情和儿时的记忆,却是今生今世永远无法取代的。

上一篇:班主任学年教学总结参考下一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