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教案

2024-05-13

小学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教案(共10篇)

小学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教案 篇1

二、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白血病”、“地震”、“骨髓移植”都是平时甚少涉足的领域,因关注不够,积累不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就文本而文本,不能真正“发乎于情”。因此,教学时应设置一些情景,辅以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以使学生真正为人物的行为所感动,/做到以读激情,以情促写,以写抒情,让读写与情感相携共生。

三、课时目标

1、品味“不清楚”、“知道”“静静地”等看似平淡的语句,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格。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人物的行为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写结合,体会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

四、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应以理解内容,领悟情感为经线,以读写训练为纬线,使语言形式的领悟、表达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融,以读激情,以情促写,以写抒情,实现读写与情感的相携共生。

五、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资料,为理解课文内容作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李政道博士、小钱、台湾青年、台湾花莲慈济医院、1999年9月21日台湾地震情况。阅读《生命20小时》以及《爱的教育》书籍。

第二课时

一、深情回顾触动心弦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1999年9月22日,这个日子对于杭州青年小钱来说,是永生难忘的。

他不幸患了严重的白血病,他只能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课件出示)

指名读

此时,他自身的骨髓已经全部被清空,没有任何力量,他只能(生接: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是啊,此时的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会想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深入文本 感悟真情

1、是的,他想了很多很多,内心是多么不平静啊,同一时刻,为了挽救小钱的生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正上演着感人的一幕。

好好读读3-6自然段,很多地方会让你感动,请你圈圈点点,写写你的感受。

2、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

(1)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谈感受,/sjbwz/指名读。(表扬或引导抓重点词来体会)

▲此时此刻,可能会发生什么?

▲(录像)看到这一幕,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说?

▲的确非常感人,同学们好好练练,读出自己的感动。

指名读。

▲他评。(仍-一直是这样坚持着的)

▲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会想些什么呢?

小学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教案 篇2

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回味和思考, 感受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伟大人格魅力, 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骨肉亲情的不可分割, 从而得到情感的熏陶, 人格的感化。

一、品词析句, 体会文章情感, 提高了课堂效率

从文本的角度看, 词句是其生命。我紧紧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感知、理解、品位、运用, 引领着孩子们在语言之河中尽情畅游, 不仅使语言学习落到实处, 而且在反复对比咀嚼中, 折射出李博士的真情真爱, 体验到台湾青年的滚烫爱心。例如, 抓住两个“静静地”, 给学生呈现两幅画面。

1.走进小钱的内心

要分析一个人的内心, 首先要分析文字。因此我把“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个句子作为重点句进行解读, 目的是让学生走进小钱的内心。

学生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小钱病情严重, 体会到了他的无奈, 体会到了他的痛苦。接着我又让他们想想如此痛苦、无奈的小钱他需要什么。学生马上找到, 他需要骨髓, 并且也找到了适合他骨髓的人。

有了适合的骨髓后他的内心又有了什么变化。学生很快想到了一个词“希望”。正因为有了希望, 他的生命有了可能, 此刻他的内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孩子们很快想到这时的小钱内心充满希望, 充满期待。

2.走进台湾青年的内心

抓住“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个关键句子。首先让学生说说当他躺在病床上时, 外部的环境是怎么样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当时他所处环境的危险, 把学生带进地震这可怕的情境中。

接着我问孩子们, 假如你在这么可怕的环境下, 你会想到些什么?目的是为了走进青年的内心。他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 都会担心自己的生命以及自己家人的生命安全。但他“为什么不去看看自己的家人, 仍旧这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学生很快找到“他知道, 在海峡的另一边, 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 期待着他的骨髓。”这个关键句子。

二、有感情朗读, 加深情感体验

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像这种情感型的课文, 有些微妙的情感因素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 可能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但他们能将这种情感融入自己的朗读中。在教学过程中我反复地使用了这一手段, 让学生在读中悟情, 读中入境, 读中赏文。“你想把含有这两个反义词的句子读出来吗?从这两组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两句话。”“骨髓流出的这一刻, 你高兴吗?你感动吗?一起读这个句子, 读出你的高兴和感动。”这样的导语, 并非只是朗读技巧上的指导, 更是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体会去朗读课文, 进行一种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三、对比阅读, 升华文本内涵

这篇课文多处采用对比的写法, 在教学中我抓住对比点, 让学生深入地感受语言材料, 挖掘人文内涵, 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感动、情感的熏陶、人格的感化。如把“大地在余震中摇晃”“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与李博士的沉着, 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联系起来读, 他们的为他人着想的形象更跃然纸上, 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也一览无余。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 捐骨髓手术过程中表现出的种种细节潜移默化地内化成一种人性的美好, 植根于学生心中, 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变成学生心中一座永远割舍不掉的心桥,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达到了“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四、仿写诗句, 抒发了学生的感悟

在仿写诗句的过程中, 学生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 这可能就是因为“情到深处”, 所以就“水到渠成”了。他们说出了许多句子, 令人惊喜。比如“爱是一把扇子, 驱除了夏日的炎热。”“爱是温和的目光, 给我带来无穷的力量。”“爱是老师谆谆的话语, 使我能勇敢地站到讲台上发言。”……

五、留下的遗憾

有个别的学生对本文中的重点句还是没有理解到位。

小学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教案 篇3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曲,请同学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思考:

1.歌曲中的母亲指的是谁?

2.是谁要回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第二课时,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空课文题目(板题),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从课文中寻求答案。

3.读文要求: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桥从哪里跨越到了哪里?

文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谁?他们在哪里?

4.汇报、交流

三、再读文、深入感知

1.这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让我们带着问题走人第一位主人公:小钱。

2.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学习:

从这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这段话中有几个描写花朵的词语,你们找到了吗?作者用( )比作( )?这个比喻句又说明了什么?

要想挽救这年轻的生命唯一的办法是什么?那找到合适的骨髓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④辗转是什么意思?⑤假设这个年轻人没有得白血病他会在做什么?⑥就在台湾青年要捐赠骨髓时发生了什么?

3.出示台湾地震图片:多么可怕的地震,我们的台湾青年抽取骨髓会成功吗?

4.小组合作学习3-6自然段。

5.小组合作要求:

大声朗读3-6段课文

把最令你感动的句子画出来

这些地方为什么令你感动?

四、升华感悟

1.我想学到这里你们应该明白生命桥的意义了吧?

2.补充完善板书

五、拓展

1.共同唱响《爱的奉献》。

2.如果有一天小钱和台湾青年、李博士相见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小组交流一下。

六、作业

跨越海峡生命桥课文 篇4

1999年9月21日,一场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整个台湾地区,台湾大地人在余震的摇晃中。慈济医院的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中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一位台湾青年,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把他的骨髓抽出来。

余震不断,这个青年依然神清气定。他在这场灾难中没有受伤。然而他的家人呢?在昨夜的天崩地裂中,可曾安然无恙,没有人能够知道。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变,有一名叫钱畅的青年,正怀着十万分之一的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针头满满的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是枕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也许,此时此刻,大家都应该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所有地震知识都教人们这样做。但是利博士庄严的站着,青年人静静的躺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经过10几个小时奔波,李博士带着骨髓,赶往杭州市,连夜为钱畅作了移植手术。最后,钱畅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篇5

教师:洪 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作好准备。

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你们见过哪些桥?

2、谈话导出“生命桥”,理解什么样的桥才是生命桥?

3、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学习全文,激发读书热情

1、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内容并找出自己最激动的语句。

4、指导朗读语句“小钱得救了”。

5、讨论评价。

三、全班交流,深入体会情感

(一)自读自悟,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边读边划出对自己触动最深的语句。

2、交流。什么地方你感触最深?

3、指导朗读语句并引导体会:

A.句子1“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教师从一组反义词中引导学生体会小钱得的白血病的严重性。B句子2“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C句子3“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这一段话的情感变化,以指导学生朗读。

(二)感悟文本,学习第三至六自然段。

1、教师导语,带学生一起走进小钱的心里,思考小钱得救后,他会感谢谁?联系课文内容回答。

(三)、升华朗读学习第七自然段

人们救助小钱,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爱!让我们再一次朗读第七自然段体会这次读与上一次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找出文中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读一读,说说理由。

2、同桌交流:同桌之间读一读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

3、全班交流。(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句子以及感动的原因)

4、指读文本。

四、想象拓展,练习。

1、师:课文学完了,也许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永远都不会见面,但他们彼此心中肯定都在牵挂着对方,假如有一天他们见面了,他们会和对方说些什么呢?

2、学生想象

3、全班交流

五、总结全文内容,点名主题。

1、再次理解课题

2、总结:同学们台湾海峡虽然隔断了与大陆的便利交通,但它隔不断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将成为生命的火种,永远传递着两岸的骨肉亲情。

六、板书

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

血脉亲情

台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篇6

师:没错,你真善于倾听。还有吗?

生:我知道您的名字叫孙立岩。

师:我发现不但善于倾听,而且还很有礼貌。接下来,我要考考你们的眼力如何,看看你们当中有没有认出我的?

生:我认识您,因为我去你们班听过中队会。

生:我也认出您了,我去你的同学家做过客,您还带我们去广场玩了。

师:你们的记性真好,虽然我们相处的时间很短,但我已经发觉咱们新城小学的孩子非常可爱,所以,我特别想来认识更多的同学,你们欢迎我吗?

生齐:欢迎!

师:愿意和我共同上一节语文课吗?

生齐:愿意!

师:谢谢,上课!

一、激情导入

师:你们的热情让我很感动,这个世间正是因为有情而而使人感到温暖,因为有情而变得更加美好,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去感受那份人与人之间最纯真的感情。

板书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生齐读课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请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师:这次我听出了你们的感动。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看父老用常情的笔墨描绘了几幅感人的画面?

生:我看到两幅感人的场景。

生:我也看到两幅感人的画面,一幅是杭州的小钱生命垂危躺在病床相,另一幅是在中台湾的花莲慈济医院李博士为青年抽取骨髓。

师:你不但看得准,而且说得清,尤其是生命垂危一词用得好。

三、品读感悟

师:听了他的汇报,相信同学们和教师一样在眼前浮现了两幅画面,下面就让我们用心支读课文,注意哪里令你心酸心动,哪里又让你深深感动,把这样的语句画下来。多读几遍,向同桌或老师交流你的感受。

汇报交流

师:老师在巡视中发现同学们已经走到了小钱,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身边,谁愿意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感受,哪里让你感到心酸心痛,哪里又令你深深感动?

生:“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让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青年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缩放。”看到小钱濒临死亡,我感到心痛。

师:我感到了你的心痛,也仿佛看到了小钱那张毫无血色的苍白的脸。有谁还画了这段话?读出你的感受。

生:“这个刚满18岁的青年……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缩放”。看到这位大哥哥这么年青就身患绝症,我心里非常难受。

师:是呀,18岁正是花一般的年纪,没等开放就即将凋零,“凋零”是什么意思?谁能换个词试试?

生:凋落。

生:凋谢。

生:零落。

师:这也就意味着小钱的生命即将结束,谁看到这样的情形不心痛呢,谁还要读?

生:“这个刚满……缩放”,我感到小钱很不幸。同时也知道要想救小钱,骨髓移植是关键。

师:是呀,我们都同情小钱的遭遇,更关注他是否能够获得新生,谁来继续汇报。

生:“要找到适合移值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我为小钱找到了适合移植的骨髓感到高兴。

师:谢谢你告诉我们这个好消息。但我听到你在读“谈何容易”时加重了语气,也就是强调——“不容易”。从哪看出不容易呢?

生: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适合骨髓的人,简直是大海捞针。

生:“几经辗转”可以想象他们的费尽周折。

师:是呀,他们可能在亲人中找过,市内、省内、国内找过,最终在海峡彼岸找到了,那小钱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师生合作读:师读找到骨髓的不易,生读小钱是幸运的……

师:现在,我们可以稍稍为小钱舒口气了,谁来继续汇报哪里还令你感动。

生:“同一时刻,在台湾莲慈济医院……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我知道大地在余震中摇晃,可李博士却像没事似的步履匆匆地走向手术室,李博士的工作精神让我感动。

师: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看到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怎样走才算步履匆匆?为什么要步履匆匆?

生:一路小跑地走。

生:三步并两步的走。

师:假如我这里就是手术室,你是李博士,请你步履匆匆地走过来。(生快走到讲台)

师: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这么走吗?

生:因为我心里着急,此时此刻小钱正等着骨髓,他的病不能再等了。

师:对于你们医生来讲,时间就是生命,所以你不顾大地的摇晃仍旧步履匆匆,真是令人感动。

生:“在这场地震中……期待着骨髓。”这位青年让我感动,因为此时此刻他的家人怎样他都不知道,却躺在这里捐献骨髓。

师:你都在替他的家人担心,可他却无动于衷,他不爱自己的家人吗?

生:不,他是急着挽救小钱的生命。

生:他知道小钱非常需要他。

课件出示台湾青年躺在病床的画面,师生合作朗读废墟,但是,他知道——

生:在海峡的另一边……期待着骨髓。

师:此时此刻,他不知道自己的家人是否已经遇难,但是,他知道——

生:“在海峡的另一边……期待着骨髓”。

师:我们为青年的不顾家人安危——,挽救小钱而深受感动,还有哪里令你感动?

生: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青年的身躯里涓涓流出。从这我受到余震仍非常严重,可李博士却仍沉着站在病床旁,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们坚定让我感动。

生:从这段话我感受到了这场手术进行得很不容易。

师:我和你们有同感,从哪些词看出手术艰难?

生:“脱落”、“不得不停止”。可以看出手术进行不下去。

生:“一次又一次”说明反复了很多次。

生:“间隔”、“终于”可以看出手术进行得非常不易。

课件出示这段话。

(指名朗读,提示注意体现艰难的词语)

师:有的同学可能还没能真切感受到“,老师现在就带你们亲临那场大地震,了解手术是在一种情形下进行。

(课件播放大地震实况录像)

师:看了录像,你有什么感受?

生:太可怕了。

生:房倒屋塌,真是吓死人了。

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生:马上逃跑。

师:对呀,逃命要紧。

生:带上几个小同学一起跑到空旷的地方。

师:你真有爱心,危难之时不忘帮助弱者。

师:(课件出示李博士为台湾青年抽取骨髓的画面)我们再来看李博士和青年是什么反映?在这危急时刻,只有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而他们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危险,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生:舍己救人的精神。

生:舍生忘死的精神。

师:这种精神难道还不令你感动吗?带着你的感动再读。(齐)

师:骨髓的涓涓流出,意味着小钱的生命之花将得以缩放。还有令你感动的地方吗?

生:“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连夜移植骨髓”我感受到运送骨髓仍很艰巨。

生:我觉得时间紧任务重。

师:看看运送骨髓的路线图。骨髓移植时间表你会更加深有感触。(课件出示地图时间表)

生:我觉昨李博士他们一刻都没有休息,很紧张。

师:我感受到了你们的那份焦急,读出你们的感受。

师:熬过这十几个小时,小钱终于得救了,此时此刻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把这个好消息去告诉所有关心小钱的人。(课件配乐,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使小钱得救了,这是一座用什么搭建的生命桥?

生: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

生:用血脉架起的生命桥。

生:用血脉码调制亲情架起的生命桥。

(板画桥,板书爱心,血脉亲情)

四、拓展

延伸

师:小钱在海峡两岩同胞的关爱下得救了,此时此刻,假如你手中有一面锦旗的话,你想把它送给谁?

生:我想送给青年,因为没有他,小钱就没有生存的希望。

生:我想送给青年,因为他冒着生命危险为小钱捐献骨髓,挽救了小钱的生命。

师:送得好,是他为小钱提供了生命的源泉。还想把旗送给谁?

生:送给李博士。没有李博士忘我的工作的精神,高超的医术,小钱的骨髓移植未必成功。

师:送得对,李博士可是这次求助行动中的关键人物。下面我们认识一下李博士。

(课件出示李博士的照片及资料)

师:没有他们的奉献就没有小钱及更多白血病患者的第二次生命。让我们共同随着歌曲唱出我们此时的心声。

(课件播放白血病患者康复图片配乐《爱的奉献》师生同唱)

师: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我想给大家留两个作业。

1、当个小作者,想象有一天小钱和台湾青年相遇,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2、当个小记者,调查自己身边有哪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拟份爱心行动计划。

小学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教案 篇7

一、把握文本, 帮助学生实现场景的“跨越”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明确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其实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它涉及思维、概括、表达等多种能力, 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文本进行整体把握, 主动汲取重要信息, 并用自己的语言对信息进行重构。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 躺着的生命垂危的小钱, 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慈济医院, 李博士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 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怎样引导学生把两个场景联结起来, 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呢?

在揭示课题之后, 可以提出问题“是谁架起了生命桥?”让学生找出文章描写的主要对象, 再引导学生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小钱”“台湾青年”“李博士”这三个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联系, 最后将这些联系整理成几句通顺的话, 就成为了本文的主要内容。类似这样写人记事的文章, 事件围绕着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物展开。如果找出文章中关键的人物, 理清他们之间的联系, 也就等于抓住文章的骨架, 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就不成问题了。

二、唤醒体验, 帮助学生实现角色的“跨越”

杜威曾说:“教学绝对不仅仅是一种简单地告诉, 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 一种体验, 一种感悟。”感受生命的美好, 理解骨髓移植的重要性是理解本篇课文的基石。

师:当我们享受美好生活时, 18岁的小钱却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课件出示:小钱躺在病床上的照片)

师:此时此刻, 他可能想些什么呢?

生:我才18岁, 我还要和同伴们一起打篮球、踢足球, 我不想死, 救救我!

师:这是对生的渴望。

生:我才18岁, 我还要上大学, 找工作呢。

师:这是对未来的向往。

生:我才18岁, 我还没有报答爸爸妈妈, 我怎么可以现在就死了呢?

师:是啊, 钱畅多么留恋这美好的世界啊!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他的生命——

生齐读:就像含苞的花朵, 不曾开放就面临着凋零的危险。

师:此时, 你觉得“含苞”“凋零”“绽放”这三个词仅仅只是写花吗?

……

一个细微的环节, 能让学生对生命有了如此深刻的理解。无疑, 能让课堂如此灵动, 来源于教师引导学生开放思维, 以“小钱可能想些什么?”为始发点, 在看似不经意的教学中扬起了生命教育的风帆。学生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懂得了生命的价值, 理解下文“含苞”“凋零”“绽放”这三个词背后作者所表达的对生命即逝的同情惋惜之情, 便是水到渠成了。同时也可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为学习下文打下了坚实的情感铺垫。

唤醒学生的情感和经验积累, 能使学生较快进入角色, 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当学生整个身心投入教学活动时, 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 并且在加深情感体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这正如西方体验美学理论家所说, 阅读活动是作家体验与读者体验相融合的一种历史性交流或对话。

三、品析重点, 帮助学生实现情感的“跨越”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指出“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帮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是一种教学策略, 更是一种教学艺术。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3~6自然段是帮助学生体会海峡两岸骨肉亲情的重点段落, 应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仔细研读, 认真感悟。

(课件出示台湾大地震的场面)

师:大地震后, 在医院的病床上, 台湾青年还不清楚的情况是什么?

生: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

师:但他知道的是什么?

生:在海峡的另一边, 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 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如果你是地震中幸存的一员, 此时此刻, 你最关心的人是谁?

生不约而同地说“是亲人”。

师:而台湾青年尽管也挂牵着家人的安全, 但想得更多的是在大陆有一位钱姓青年急需骨髓移植。小钱是台湾青年的亲人吗?

生不约而同地说“不是”。

师:你从台湾青年的做法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台湾青年对小钱的担忧已经超越了亲人。

多么精彩的回答!教师抓住“还不清楚”和“知道”这一组意思相反的词语展开对话教学, 引导学生品味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而学生的深刻感悟, 不也正是充分与文本对话, 实现情感交流之后的“跨越”吗?

四、读写联姻, 帮助学生实现文本的“跨越”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写的训练。在教学中要把握读与写之间的联结点, 架起读写之间的桥梁, 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理解, 激发他们的想象, 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和谐发展。

根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后思考题的要求, 我引导学生想象一下, 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 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孩子们用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感悟, 此刻他们已经完全与文本融为一体, 他们就是那个得到骨髓移植获得重生的小钱, 他们就是那个不顾家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为小钱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写的过程中, 孩子们不再觉得自己是在练习写作的基本能力, 而是在倾诉自己的阅读体验;交流的时候, 他们不再是读自己所写的话语, 而是在替小钱抒发着强烈的情感。这种写作训练, 在立足于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学生从文本中读进去, 又从文本中走出来, 实现了对文本学习的超越。

摘要:在助学课堂中, 如何正确使用文本?笔者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为例从四个方面谈了个人看法:1把握文本, 帮助学生实现场景的“跨越”;2唤醒体验, 帮助学生实现角色的“跨越”;3品析重点, 帮助学生实现情感的“跨越”;4读写联姻, 帮助学生实现文本的“跨越”。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文章告诉我们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设计思路】紧扣课题展开教学,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情景交融,让学生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与文中人物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

【课程安排】1课时

一、课题导入,引入文本

1.在生活中,同学们看到过许多的桥,你能说说你见过哪些桥?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座特殊的桥-----生命桥。这座桥特殊在哪里呢?

3.我们一起走进“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相信大家学了课文以后会有更深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

2.词语的反馈。

3.再次轻声快速读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感受爱心,品味语言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爱心行动无时无刻不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们,作者在写这个故事时,在写作上有个独特的地方,他选取了同一时刻(1999年9月22日)、不同的地点(大陆杭州、台湾花莲)、同样的场合(医院)两个差不多的镜头。

1.这两个差不多的镜头深深的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2.他们都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一样吗?

(一) 小钱是在怎样的情况下静静地躺在床上?

出示:【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A 指名读一读。

B 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病情严重)

C 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含苞的花朵”是指什么?“即将凋零”又告诉我们什么?从“唯有……才能……”,又体会到什么?

D 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可怜、同情、希望、悲痛……)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可怜、同情、希望、悲痛……)好,就用你的理解来读。

E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过渡:18岁多么美好的年龄,可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就好象那不曾开放就要凋零的花苞一样,可见病情的严重,还有哪句话写出病情的严重?

出示: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A 从哪些词语中发现的?(苍白、红润一组反义词)

B 过渡: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在这个桂花飘香的城市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小钱却得了严重的白血病,要治这种病只有一个办法,移植骨髓,但是要找到合适的骨髓是非常不容易的,你从哪个词语看出。

C “谈何容易”你是从哪个句子中看出来的?可能到哪里找到呢?说话训练:可能 --- ---,可能-------,可能-------。(亲人朋友,其他城市、在国外找…...)像我们刚才想象的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几经辗转。

D 可见,小钱的病是多么严重,有感情地齐读第二小节。

过渡:小钱是不幸的,可又是幸运的,此时此刻在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有一个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二)那位青年是在怎样的情况下,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1.出示: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A 指名读。

B 这是台湾历史上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地震,1700多人在地震中遇难,3500多人受伤,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同学们,就在今年的5月12日我国四川也发生了地震,大家一定记忆犹新,大地颤抖,房屋倒塌,道路损坏,人们惊慌失措,奔跑着、哭喊着,妻离子散,死的死,伤的伤,有的还被压在废墟中……地震是多么可怕,多么无情。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C 引读: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比较安全。可是(引读)他还是静静地躺着。

D 小结:青年是在余震不断袭来,非常危险的情况下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2.出示: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

A 是他不想知道家人的情况吗?不是他不想知道家人的情况,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心中是多么的牵挂多么的担心呀,在地震中,家人也许________,也许--------,也许----------。

B 此时此刻,他的心中纵然有千般挂念,万般担心,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所以(引读)他还是静静地躺着。

3.过渡: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又遇到了什么情况?

出示: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A 指名读,说说这是在什么情况下,承受肉体上的痛苦,你又是从哪几个词语中看出来?

B 在承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痛苦中,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流出来的仅仅是骨髓吗?还流着什么,你从这骨髓看到了什么?(希望、爱心、生命……)

C 小结:同学们,这位青年他忍受了多少心理上和肉体上的痛苦啊,这是多么感人!你能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吗?

4.总结:感情的升华,说话训练:在_____,台湾青年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_____,台湾青年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______,台湾青年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_____,______,______,台湾青年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三)感受李博士的爱心,交流表现李博士高尚品质的语句。

1.在两位青年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时,有一个身影却始终在忙碌着,他就是——李博士(示课件介绍李博士)

2.找出描写李博士的语句,说说李博士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动?

抓住“沉着”“突如其来”“空旷”“一次又一次”“涓涓” “奔波”和“连夜”等词语体会李博士博大的爱心。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

3.过渡:台湾青年忍受着一切痛苦,一切煎熬也阻止不了他捐献骨髓的勇气和决心,李博士也不顾个人安危、疲劳,一路奔波,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们这样做呢?(爱心,骨肉同胞情)

四、学习第7节,感悟爱心

1.同学们,身患严重白血病的小钱从生命的边缘上活了下来,他除了要感谢李博士,还要感谢哪些人?(医护人员、朋友、亲人)

2.是呀,这些人就在小钱身边,时时刻刻给予小钱关心、爱护和支持,在这次跨越海峡的的拯救活动中,在这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的较量中,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小钱的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与奉献中重新绽放。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我们坚信,深深的台湾海峡隔不断亲情,用无私爱心架起的生命桥将代代相传。

3.让我们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七小节。(放歌曲《爱的奉献》)

五、真情升华,抒写感动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篇9

教材分析: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文章告诉我们,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设计思路:紧扣课题展开教学,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情景交融,让学生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与文中人物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课程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引入文本

1、老师出示板书《跨越海峡的桥》: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2、桥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毛主席曾在一首词中写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却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生命桥是什么意思?围绕海峡两岸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齐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力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

3、交流初读所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初读课文,你对“生命桥”一词是怎样理解的?

4、这座生命桥联接着大陆和台湾,让我们跟随作者手中的笔,一同走进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完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2、当我们从甜美的梦乡中醒来,打开窗子,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呼吸着带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气,你会油然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1)老师范读,请同学们闭着眼睛想像一下:在这样的一个早晨,城市的各个角落会有哪些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呢?(2)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3、换位思考:同学们所描绘的这些画面,使我们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然而这一天,对于小钱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1)第2自然段,学生用准确词语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2)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4、指导朗读,出示: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入。

(1)感情朗读: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这个充满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满生机,而小钱,却只能躺在病床,命运对他是如此的残酷,让十八岁的他得了白血病。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文中把十八岁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岁太年轻了,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然而可恶的白血病却要使这朵含苞的花“即将凋零”。感情朗读这段话。

(2)创境引读:假如小钱没有得白血病,此时此刻,他会做些什么呢? 老师引读: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

当同龄人吃过晚饭后,携着父母的手在绿荫道上漫步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在球场上奔跑追逐,为每进一个球欢呼跳跃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的脚步走过祖国各地,尽情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时,然而小钱„„(3)合适的骨髓对小钱来说那么宝贵,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径,然而找到合适的骨髓,容易吗? 出示: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指导朗读这段话

(4)朗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钱有没有一线希望获得重生呢?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有的同学可能会发出感叹,小钱真幸运呀;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疑问:小钱怎么会在台湾找到合适的骨髓呢?在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一个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李博士。李博士照片及简介

正是因为有了像李博士这样热心公益的人,还有许多自愿捐献骨髓的热心人,才会使像小钱这样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向他们表示敬意!

四、小结激趣,铺垫下文 同学们,这场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是否能够成功?小钱最终能否获得新生?海峡彼岸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动魄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把镜头切换到宝岛台湾,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相信你对“生命桥”这个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上一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并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到小钱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适的骨髓对小钱的重要性。我们在为小钱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为他感到庆幸,因为在海峡彼岸,有一位台湾青年,正无私地为小钱捐献骨髓,来挽救他十八岁的生命。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吧。

二、深入阅读文本

1、默读3—6自然段,了解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所发生的一切,请你用一个词来谈谈你的感受。

2、为一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捐献骨髓,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待的? 学生谈自己感受,老师引导:帮助他人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3、捐献骨髓的事例,并不止这一件,而作者却单单写了这件事,那这件事例有什么特别让人感动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上记号。(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地方以及感动的原因。)

——这例骨髓移植手术跨越海峡两岸,有着深远意义。抽取骨髓的工作是在剧烈的余震中进行的。

4、有那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余震的可怕?找出来读一读。

5、同学们,我们可以想像余震每一次发生时的情景:大地颤抖,房屋摇晃,玻璃破碎。人们惊慌失措„„这一切让人感到多么可怕,而此时,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反应如何呢? 出示: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6、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更深入体会台湾同胞不顾亲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小钱的精神的可贵。

7、台湾青年的爱心和骨肉同胞的亲情,伴随着那涓涓流出的骨髓,被带到海峡彼岸,给小钱带来生的希望,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点明主题,想像拓展。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再次感受“生命桥”一词的深刻内涵。师:你认为这仅仅是一座生命桥吗? 出示:

它还是一座

桥,因为

。学生根据提示,用此句式说出自己的感受。

2、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小钱在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后,他的身体一天天恢复健康,苍白的脸也红润起来了,生命之花傲然绽放,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感激。假如你就是小钱,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情感得到升华。

3、老师小结。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的桥

大陆

台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组“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感淳厚感人。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朗读品味,通过圈点勾划,品析词句;图文结合,想象感悟;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让学生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生字词。

2、读懂课文,理解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理解课题“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务人员的奔波劳碌,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具准备:地震场景的录像片断

教学过程设计:

(一)紧扣课题,酝酿情感

1、板书“桥”,问:“桥是我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同学们见过哪些桥?”追问:“生命桥你见过吗?说说你对生命桥的理解。”

2、教师板书完整课题,再问:课文为什么说是“生命桥”?为什么又说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师以学生熟知事物“桥”诱发话题,谈“桥”,叩问“生命桥”,激发阅读探究兴趣,为走进文本酝酿情感。〗

(二)感知大意,诱发情感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概括出主要内容,并相机板书:

(杭州)

骨髓移植

(台湾)

小钱

李博士、青年

〖此环节通过教师范读,营造课文情感氛围,在整体感知后,指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读悟交流,抒发情感

感悟场景一:杭州某一医院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师指导学法:勾画自己认为重点的句子,在重点的词语下加着重号,并说说体会。

2、抓住重点语句交流

重点语句一:“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1)指名读,学生谈体会。

(2)教师联系生活讲述:同学们,在许多诗人笔下都同样出现过这样一个词:生命如花!生命像玫瑰一样热烈,像紫丁香一样缤纷,像丹桂一样芬芳。瞧我们,健康活泼!朝气蓬勃!操场上,我们伸展开胳膊腿奔跑、追逐;走廊里,我们展开歌喉,尽情唱上一回„„可是现在——(生齐读此句)

(3)比较句子:出示落掉“含苞的”一词的比喻句,生读、议,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体会小钱在人生花季却因病魔缠身,生命之花即将凋零的可悲遭遇。

(4)让生找出句中“唯有„„才„„”这一组关联词,联系上下文深刻理解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3、观看插图,想象躺在病床上的小钱会想些什么?此刻,你最想对小钱说什么?指导学生分别怀着难过、心痛、惋惜的情感多次朗读这一重点语句。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抓住比喻句、重点词,品词析句,通过观图想象,再入情入境地朗读,将悟到的情外化于朗读中,让情与文水乳交融。〗

感悟场景二:台湾花莲慈济医院

教师导语:小钱是幸运的,他找到了适合自己骨髓移植的人,这个人就是远在台湾的一位不

知名的青年。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花莲慈济医院,走近那位青年,去看看那感人的一幕幕„„

1、学生自由读3至5自然段,学法同上。

2、全班交流。(抓住两个感动点开展对话式阅读)

感动点A:冒着生命危险来捐献(5自然段)

重点语句二:“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1)播放地震录像(旁白:这就是大地震发生时的场面!在人们毫无准备中,猝然间,大地轰鸣,山崩地裂,倾刻间高楼大厦摧枯拉朽,人们在惊慌中奔跑着、哭喊着,乱作一团;在恐惧中无助地哭泣、号叫„„距统计,这次地震中,死亡人数2735人,伤10002人,房屋倒塌不计其数,无家可归的达20万人以上。

(2)谈感想:假如你就在大地震的现场,你会做什么?想象自己在现场的种种表现,体验地震的恐怖、可怕,想象地震时人们的惊慌和恐惧,(3)教师引读:

·大地在余震中摇晃,人们惊慌失措,奔跑着、哭喊着,乱作一团,而此时此刻——学生接着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大地在余震中摇晃,钻进了防空洞的亲人不停地向外张望:我的儿子,我的妻子,我的爸爸妈妈是否安全呢?而此时此刻——学生接着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4)说说从“沉着”“静静”两个词中感受到什么。

(5)带着感受再次诵读,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在危急关头临危不惧,为救同胞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

过渡: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的内心世界会平静吗?课文中哪一处还在直接写这位青年——引入对重点语句三的学习。

感动点B: 不顾亲人安危来捐献(4自然段)

重点语句三:“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1)

指名读。

(2)换位想像:躺在病床上的台湾青年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能如此安然地躺在床上?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教师示例:“他知道,7 他的骨髓就是希望,就是大陆同胞生的希望,生的火种。”请学生继续补充说:“他知道„„”

〖在想像与朗读后,学生继续以相同句式补白文本,更能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让心灵与文本展开对话。〗

师问:骨髓抽取成功了吗?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引出对重点语句四的学习。

重点语句四:“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1)指名读,读中想象出抽取骨髓的艰辛。

(2)讨论: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流出的难道仅仅是骨髓吗?从他的身躯里还流出了什么?〖让学生深度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对小钱的关爱,体会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3)骨髓移植手术成功进行,还少不了哪些人的共同努力?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一人物说上几句话?齐读6、7自然段。

教师总结:大陆和台湾虽然被海峡所隔,但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种血脉亲情就是生命的火种上,它必将永远驻守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它必将经久不息,世代流传。(板书:骨肉同胞,爱心救助)

〖此环节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设身处地进行设想、教师深情讲述等手段,多维度地挖掘文本,再现文本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声情并茂地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深化情感体验,使语言、情感、精神三者和谐共振。〗

(四)重温课题,升华情感

1、再读文题,问:“在你的心中,这还一座普通的桥吗?”

2、讲述:这岂止是一座桥、一个故事,这简直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拿起笔,我们一起来记录下我们的感动吧!

4、学生写感言,交流。

〖重返课题,回归整体,在开放性的写感言活动中,由读到写,将情感体验内化、升华,让课堂蕴意深远,言尽而意未尽。〗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

(台湾)

小钱

骨肉同胞 爱心救助

李博士、青年

凋零、含苞

沉着

静静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方面:认识8个生字,读准并理解“绽放、凋零、含苞、暂停、骨髓、间隔、慈济医院、辗转”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方面:正确流利用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重点难点: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案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准备: 教师:

学生:读熟课文,查找“凋零”“辗转”的意思,“慈济医院”“白血病”的资料,找出感动自己的语句。课前交流:

今天上午我们已经见过面了,我来XX小学,还记得我姓什么吗?我是第二次来到我们XX小学,因为不熟悉道路,上午第一次来时,老师费了不少周折,询问路人才来到这里,我想啊如果,在老师的学校和你们学校之间架一座大桥,让老师直接通过这座桥来,你有什么想法?

(出示地图),你们看,就是这幅祖国的版图,这里有一座美丽的城市杭州,这里是祖国的宝岛台湾,在他们之间不仅隔着千山万水,还隔着一座茫茫的海峡,在它们之间架一座跨海大桥,怎么样?好了,关于桥的话题,我们就先说到这儿,大家准备好我们来上一节语文课。准备好了吗?上课!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看到课题,你想说点什么?(学生质疑)是啊,生命桥指的是什么?它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理清脉络,把握主要内容。

1.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词语你都会读了吗?

2.(出示词语:绽放、凋零、含苞、暂停、骨髓、间隔、慈济医院、辗转)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自由读一遍,看看哪个词语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生自由读,指名:你想提醒哪个词语?)

A“凋零”。一起读,“凋零”是什么意思?草木枯萎,花儿凋谢。屏幕上有个词的意思正好和它相反,绽放。还有一个跟花有关系的词,是——含苞。(出示句子)在课文中的句子里,这三个词语还是在形容花吗?快速读一读这句话,看看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了?(自由读,回答。)师相机介绍“白血病”的资料: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病,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只有进行骨髓移植,但是要找到配型相同的骨髓是非常不易的。

C剩下的词语你能读准么?“暂停、骨髓、间隔、慈济医院”这里有一个多音字是“间隔”的“间”,要读第四声,齐读。谁知道“慈济医院”,指生介绍:慈济医院,位于台湾花莲市,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捐赠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骨髓资料库。

B“辗转”,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你查了字典,字典上怎么解释的?(生读解释)查字典理解词语是个好方法,你很会学习。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读课文理解这个词语。大家看,辗转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里。(出示第三句)不过,要理解“辗转”的意思,只读这一句话不行,我们得先读懂它前面的两句话,(出示前两句)。谁先来读前两个句子,(指名)大家看看这两句话都是在说什么?(生读)是呀!十万人,茫茫人海呀,才有可能找到几个有适合骨髓的人?一个。十万分之一呀!而且还是有可能,不确定啊!真是谈何容易!想象一下,医生可能曾经在哪些人当中为这个患了白血病的青年寻找过适合移植的骨髓?找到了吗?还可能在哪些人当中找过?找到了吗?在他的家乡杭州找到了吗?在祖国大陆找到了吗?最后,在哪里找到了?像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辗转。

3.词语都会读了,课文你能读熟练吗?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谁来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叙述的过程中,课件出示:“杭州 小钱 白血病 台湾 同胞 余震中 捐献骨髓”。我们把这些词语连成一句话,看看能不能把故事内容说得明白又完整?)

5.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呢?

三、细读课文谈感受,指导朗读感受深的语句。

1.看起来,台湾同胞冒着地震的危险捐献骨髓的那一幕,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就是课文的第3、4、5自然段的内容。同学们,对于感人至深的文字,我们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让我们心中一动的词语和句子,我们最好画下来,再联系课文的其他内容去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词语表面的意思。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三个段落,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把最让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一会儿我们交流。2.默读画语句,小组交流。

3.指名交流:好,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让老师很感动。谁愿意先来交流。A 交流第四自然段语句“在这场灾难中„„不清楚。期待着他的骨髓。” 1.指名交流。

2.评价:你能把两句话的内容联系起来体会,真会读书!对于这两个句子,还有不同的体会嘛?再指名交流。

3.评价:这位同学更了不起,能联系自己体会到台湾青年的精神。

4.(出示句子第四自然段)看看台湾青年冒着地震的危险,离开自己的家人,躺在病床上,心里想着什么?

他虽然静静的躺在病床上,心里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牵挂自己的家人。但是,他想得更多的是——看这句话(课件出示“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自己的骨髓。”)(指生读)

5.那么,台湾青年心里想着的,小钱期待的,是怎样的希望呢?我们一起去感受小钱那满怀着希望的期待。(教师深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6.听老师读了这段话时,你心里都有什么感受?你是个有同情心的孩子!你的心地真善良!你在为小钱着急呢!你希望小钱的生命之花绽放,我感受到了你那颗纯真的心!是的,小钱是幸运的,他在台湾找到的这个人即使是在地震的危急时刻,心里想着的依然,读书,女同学读刚才的那个句子,“但是,他知道”接下去“在海峡的„„”

7.请大家看这段话里这些红色的词语(苍白、红润、凋零、绽放),你能不能用上一个或几个,说一说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生命出现什么样的希望呢?(屏幕: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台湾青年想着一个生命康复的希望,多么善良的心啊!多么博大的爱心啊!

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我们已经走进了台湾青年的内心世界!现在再读这句话,(男同学读)感动我们的正是这颗善良的心,这份博大的爱!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书,用你们的朗读感动自己的同时,也能感动在座的每一个人,齐读。B交流表现李博士高尚品质的语句。

1.你们用朗读表现出台湾青年美好的心灵,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老师。谁画了描写李博士的地方,体会到了什么呢?(指名朗读、交流。“沉着”句。谈体会。)

2.评价:他抓住“沉着”这个词语来体会,会读书!还有谁也画了这句话? 3.评价:发现了吗,她把整个第五自然段的内容都联系起来了,在体会李博士的沉着,她是在用心读书。(板书:沉着)来,我们像她这样把整个第五自然段的句子都联系起来体会这个“沉着”:他在什么情况下还这样沉着?读哪一句话(指名)。余震都能使针头都从肌肤里脱落出来,多么突然啊!哪个词语是突然的意思?强调这个词,谁再来读一遍(指名)。想象一下,当时手术室里可能还有什么东西在摇晃?这么危险的时刻,李博士怎样地站在病床旁?(沉着地)继续读书,此时此刻,跑到哪里才比较安全?读哪一句?(指名)。手术室是空旷的地方吗?可李博士却怎样地站在那充满危险的地方?(沉着地)“此时此刻”,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可能在想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师:难道同学们认为“余震”是件小事?

(余震虽然这么强烈,甚至有生命危险,可他们心中,只想着小钱,所以觉得是“小事”!)

师:那么,“此时此刻”指什么样的时刻呢?

出示: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引读:此时此刻,大地震刚过,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危险时时威胁着他们。生:——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师引读:此时此刻,小钱静静地躺在杭州医院的病床上焦急地等待着骨髓。生:——李博士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引读:此时此刻,还不清楚自己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也许他们的家人正遭遇不幸,在死亡线上挣扎。

生:——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也是一场跟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在那里等什么呢?他说对了!变红最后一句话——“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指生读。

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是的,这涓涓流出的是生命的火种,是美好的希望,是博大的爱心。

4.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出示:

10时20分,李博士从花莲飞往台北。

14时15分,由台北抵达香港后,立即飞往上海。16时45分,飞机在上海降落。20时50分,李博士直奔杭州。

22时15分,李博士乘坐的救护车开进了杭州的医院。

快算一算,从李博士带着骨髓出发,到把这生命的火种送到小钱的身边,用了多长时间?(生答)只差5分钟。就是整整十二个小时啊?这是怎样的12个小时?用一个词语形容!(紧张、争分夺秒、扣人心弦、艰辛、辛苦、漫长、惊心动魄、疲劳)课文第6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表达的就是这十几个小时的艰辛、紧张与漫长,快找一找是哪一个?(板书:奔波)读这个词语,读出紧张的感觉、读出艰辛的感觉、读出漫长的感觉„„

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没有休息,(再出示:22时50分,骨髓移植手术开始了。第二天凌晨 2时整,手术才顺利完成!)第六自然段中还有一个词语写出了李博士不顾疲劳,一直在工作。看书。是哪一个?(连夜)连夜啊!多么让人感动啊!让我们把内心的全部感动,融入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引读第六自然段: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接下去——。)

三、激情扣题,结束。

1.小钱就这样得救了!同学们,故事读到这里,相信大家对课题的疑问一定已经解决了,(如果时间够:同学们,故事读到这里,大家对课题的疑问解决了吗?是什么架起了这座能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出示“这真是一座用 架设的生命桥啊!”让学生发散填空)(师板书:骨髓、爱心、血脉亲情)

这座用骨髓、爱心、血脉亲情架设的生命桥,将永远屹立在大陆同胞和台湾同胞的心中!(板书:大陆同胞、台湾同胞)

2.其实,台湾慈济医院向大陆白血病患者捐献骨髓的感人事例还很多很多,我们课文写的,仅仅是其中一例。(出示几例子相关例子,老师动情诵读)。①1997年4月,该中心首次进行横跨两岸的骨髓移植,将台湾一名54岁妇女的骨髓,移植给大陆一名17岁男孩。

②1999年7月29日台湾身患残疾的汤女士带着伤病的身躯,为西安29岁的白血病患者王健作捐髓手术。

③2003年11月14日上午,该中心几经辗转,将台湾女青年捐献的新鲜骨髓送到汕头,挽救了汕头市工贸中专的学生姚文健的生命。„„

3.师:截止目前,慈济医院已经向大陆供髓约 180 例,成功救治了不少白血病患者,每个事例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些正是在海峡两岸之间(指板书)用骨髓架设的(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用爱心架设的(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用血脉亲情架设的(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4.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延续,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心和奉贤中重新绽放,让我们用心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5.同学们,如果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下节课,你们可以在班级里讨论讨论这个问题。下课!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大陆同胞 骨 髓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教案 篇10

贺村小学 毛剑平

一、激情导入,调动情感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生齐读课题,而后出示病床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年仅18岁的杭州青年小钱不幸患上了严重的白血病,含苞的生命之花即将凋零。幸运的是,几经辗转,终于在海峡彼岸的台湾找到了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一幕幕动人的场景吧!

二、深入文本,感悟血脉亲情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3 — 6自然段,读完后,用一两句话概括这个部分的内容。

A.(生自由读第3—6自然段)

B.生读时,师巡视。(纠正个别读书习惯,师:这位同学边读还边做批注,这种“不动笔墨不读书”好习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师:那谁能用一两句话来概括这部分内容呢?(指名说)D.生汇报:

★预设①生:(没有自己说,从课文里读出。)

师:你读得很认真,但是我建议你用一两句自己的话说。如: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你再说一说。老师相信你能说得好。

②生:李博士在花莲慈济医院为台湾青年抽取骨髓。

师:说得很好,但还不全面。李博士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呢?最后骨髓移植了吗?生:地震。(师及时纠正:是大地震过后的余震下。谁能完整地来说说?)

③生:课文讲了李博士冒着余震的危险抽取青年的骨髓,最后移植到小钱身上。

(师评价完板书:台湾 李博士 杭州 小钱)

师:恩,说得很完整。可见我们的同学在一次一次的进步。通过刚才读,我想:课文里肯定有一些句子揪住了你的心,感动了你。下面,请大家默读(3-5)自然段。画出感动你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可以用一两个词来表达。呆会儿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2.(生默读3-5自然段,师巡视,纠正默读出声的习惯)

师:读完请举手(生大部分举手),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学习成果?你找到了哪句,说说你的感受。(指名说)

★预设:生

1、(生直接说感受,师提醒他把句子念出)

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师引导他说体会)我觉得这句话感动了我,在余震的危险中,我觉得他们应该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他们却仍在坚持。(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李博士的敬业,那位台湾青年的勇敢。

师:你用心在体会。(再指名说)

2、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我觉得台湾青年在余震的危险不顾个人和家人的安危,一心想着无私地帮助小钱。他很了不起。

师:是啊,他的做法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再指名说)

3、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我感受到余震所带来的危险,手术被迫停下。

师:同学们,就在李博士为这位青年抽取骨髓的前一天,一场——(师引读)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课件出示句1)请看,这就是发生在台湾7.3级的大地震。(播放地震图片)

投影出示:“1999年9月21日凌晨1时47分,台湾突然发生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地震,死亡人数2735人,伤10002人,房屋倒塌不计其数,无家可归的达20万人以上。”

师:看到这些场面,这些数字,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恐怖、可怕„„)师:是啊,这是可怕的地震,在这样的大地震过后,余震不断,大地又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房屋随时都可能倒塌,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此时此刻,假如你就在台湾,你会想到什么?做什么事?

★预设:生1:跑到空旷的地方。(师:应该在余震过后)生2:躲在桌子底下。

师:但是,李博士——(课件出示句2,并引读)生: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在这样的大地震中,台湾青年没有受伤,他的亲人是否平安无事,他还不知道,但是,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期待他的骨髓。(课件出示段4,这一句要做记号强调)

师:同学们,台湾青年不知道家人是否平安无事,难道就表示他不关心、不担心家人吗?

生:(大部分齐说:不是,很担心)

师: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难道他的内心能平静吗?他会想些什么?请闭上眼,让我们用心去贴近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

★预设:生1:他想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生2:他想尽快抽取骨髓救小钱。

师:是啊,他想家人,他更想见见家人。可以见,可是他为什么不去见呢? ★预设:生1:他想早点救小钱。

生2:如果去见家人,就来不及救小钱了。

师:多么伟大、无私的人啊!此时,你们想对他说什么? ★预设:生1:他很勇敢!生2:他很无私,他有爱心。

师:我听出了你对他的敬佩,那你就来读一读第4段吧,读出你的敬佩。(生有感情地读,师指名评价读)

生评价:他读得很有感情,读出了那位青年的无私。师:说得好,也相信你会读得更好,你也来读读这一段。

(生读完)师评价:你读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师:课上到这儿,我有个问题不明白:在余震不断的时刻,为什么李博士能沉着地站在这里、为什么台湾青年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

生1:是人与人之间的爱。生2:爱心。

生:为了能让小钱早点得救。

师:我们被台湾青年的爱心感动着,被李博士那高尚的医德感动着,这一切,又一个感动了得。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那令人不可思议的“沉着”、“静静”。(课件出示句2,点击强调“沉着”和“静静”。)

师:听了你们朗读,我感到很欣慰,你们读得一次比一次有进步。那在第5段中,还有哪句感动了你?谁来读读,说说你的体会。

生: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从这句中,我体会到李博士和这位青年付出了辛苦,付出了努力。

师:确实很辛苦,从哪个词中看出来?(一次又一次)谁来读读?(课件点击强调:一次又一次。指名多人读“一次又一次”)

师:(生读完)你们读懂了什么?

(生:读出了艰辛,读出了余震不断,读出了李博士崇高的医德,读出了那位青年忍受许多痛苦„„)

师:我们可以想象,当余震又一次发生了,手术室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使针头从皮肤里脱落?

生:(床铺摇晃,设备落到地上„„)

师:即使余震的危险很大,也许整幢医院会倒塌,也许他们会死去,引读——(课件出示段5)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于是,(引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同学们,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涓涓流出的难道仅仅是骨髓吗?(课件点击拓展点)那么,从他的身躯里还流出了什么?

(生:爱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小钱对生命的渴望,两岸同胞的亲情„„)师:是啊,这就是深深的爱,这就是浓浓的情,这就是无私的奉献!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动,来读一读这段话!(板书:深深的爱 无私的奉献)

师:骨髓终于从台湾青年的身躯里涓涓流出,李博士是否把骨髓成功送到杭州?

生:有。

师:课文哪一段讲到? 生:第六段。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吧!(课件出示段6)

师:是啊,一切都是为了小钱!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个词让你感受最深? ★预设:生1:奔波,(课件点击奔波)从中我体会到李博士很辛苦。师:还有其他词吗?

生2:连夜,赶。他奋力抓紧时间,与时间赛跑,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师:没错,时间就是生命,假如你是李博士,你怎么走才能最快赶到杭州? 生:乘飞机从台湾直接飞到杭州。

师:让我们来看看李博士这十几个小时到底是怎样奔波的?(课件出示奔波材料和地图路线)师解说:

10时20分:李博士从花莲飞往台北

14时15分:由台北抵达香港后,立即飞往上海 16时45分:飞机在上海降落 20时50分:李博士直奔杭州

22时15分:李博士乘坐的救护车开进了杭州的医院 师:同学们,这就是李博士十几个小时的()生齐说:奔波。

师:李博士奔波了整整12个小时,虽然有种种的困难,但是也无法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此时此刻,老师从你们的脸上看到了两字,那就是“感动”,让我们再读读6自然段,齐。

3、品读第7段

师:是啊,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我们为他感到高兴。

师:此时此刻,只有课文的最后一段能表达我们此时的心声。来,拿起书齐读第七段。

师:文章学到这,让我们再一次回头细细品味文章的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件出示)在你的心中,难道这还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从你的眼神中,我看出你有更深的体会。

★预设:生1:这是一座用爱心架设的桥。(板书:画一颗爱心)师:还是一座用两岸同胞的()架设的桥。生:血脉亲情架起的。(板书:血脉亲情)生:这是一座延续小钱生命的桥。师:这岂止是一座桥,这简直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来,同学们,带着我们的感受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出示诗的形式,并播放音乐)

两岸骨肉同胞, 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三、延伸拓展,情感升华。

1、师:当小钱苍白的脸慢慢红润起来,身体也渐渐康复的时候,他的心中充满了感激,有很多话要说。请同学们为小钱,给台湾青年写一封感谢信。(在括号里补上小钱的心里话。)

亲爱的朋友:

你好!我就是那位得到你骨髓移植的大陆青年小钱。()

祝你身体健康,全家幸福!

你的朋友:小钱 ×年×月×日

2、师:同学们,这样一个感人而真实的故事充满了爱,就像一杯浓浓的茶,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让我们再来品读这首诗,让我们带着一份感动来结束我们的课堂。(齐诵)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骨髓移植

沉着 静静 爱心 无私奉献

杭州

台湾

小钱

李博士

青年

上一篇:《子夜》读书心得优秀作文下一篇:盖世无双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