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科技局文件

2024-09-12

嘉兴市科技局文件(共8篇)

嘉兴市科技局文件 篇1

嘉质发〔2011〕54号

印发嘉兴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关于开展法制宣传 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的通知

各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事业单位:

《嘉兴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已经市局党委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嘉兴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

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

为进一步推进质监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根据《嘉兴市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嘉委发〔2011〕29号)、《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和国家质检总局、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建设法治质监的要求,结合我市质监系统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全市质监系统“六五”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十二五”期间嘉兴市经济社会建设中心和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全面加强法治质监建设意见》、省质监局《关于推进法制质监建设实施方案》要求,突出质监工作重点,按照“紧扣主线、严保安全、力促转型、提能强检”的工作部署,全面推进法治质监建设,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相结合,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服务经济相结合,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质监业务工作相结合,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依法行政相结合,全面加快建设法治质监、和谐质监、科技质监步伐,为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

社会环境创造条件,为实现嘉兴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质量法治环境。

主要目标是:通过深入扎实的依法治理、法治实践和法制宣传教育,积极营造全市质监系统的良好法治氛围,进一步促进质监法治文化建设,形成“有为必有据、有为必有序、有为必有责、有为必有果”的法治质监新局面。全面提升全市质监系统人员法律素质与能力,增强领导干部依法管理与决策的能力,增强执法人员依法执法的能力,增强技术机构人员依法施检能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树立依法经营、诚实信用观念;增强消费者质量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促进质监工作更加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为全面推进“法治质监”建设,建设法治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六五”普法工作应坚持五个工作原则: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紧紧围绕质监系统“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突出全市质监工作中心和重点工作,安排和落实好质监法制宣传教育各项任务,为提高质监工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性服务。

二是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原则。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宣传教育与监督、管理、服务相结合,着眼于群众的实际法律需求,把法制宣传教育的过程变成做群众工作的过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是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的原则。要围绕政府工作重点,紧

密联系质监工作实情履责,规划法制宣传教育内容,研究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成好新时期法制宣传教育任务。

四是巩固传承、开拓创新的原则。把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规律,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工作领域,完善工作机制,体现法制宣传教育的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

五是学用结合、突出实践的原则。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学法与用法相结合,突出宣传法治实践的重要作用,用法制宣传教育引导法治实践,全面推进质监各项事业依法治理,全面推进法治质监建设。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组织质监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的工作理念,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法治意识,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法治嘉兴”、法治质监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法治嘉兴”、法治质监的各项需求成为质监系统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二)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基本经验及其基本构成、基本特征。深入学习宪法相关法、民商、经济、社会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法律,尤其是与行政行为密切

相关的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以及维权、信访、投诉、调解等化解矛盾纠纷的法律法规。

(三)进一步强化质监及相关领域法律法规的教育。加强对包括质量、计量、标准化、节约能源、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认证认可、工业产品生产许可、食品安全以及棉花质量监督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同时,要积极组织全市系统干部职工学习宣传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宏观经济调控、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管理、环境和生态保护、节能治污减排、低碳循环经济、推进科技进步、加强自主创新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增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创新型社会建设的自觉性。

(四)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进全市质监系统健全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完善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推进法律的有效实施,不断提高质监工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大力加强质监服务窗口建设,深入开展“比学赶超”主题活动,推开规范化服务,以依法管理、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提高全市系统各窗口单位的依法办事能力。

(五)继续深化“法律六进”主题活动。根据新形势下的不同

需求和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提高质监法制宣传的实效性,推进“法律六进”活动不断深化。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方式方法,探索长效机制,实现“法律六进”活动常态化、规范化。通过“法律六进”等主题活动,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依法管理、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农民、新居民以及广大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提升质量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守法意识和质量意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依法防范风险的能力,促进市场公平交易、依法经营秩序的健康发展。

(六)切实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加强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审计法和廉政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的宣传教育,坚持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与政治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类廉政、法纪教育基地的作用,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七)积极推进质监法治文化建设。将质监法治文化建设作为质监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积极培育法治质监文化土壤,完善法制宣传教育设施,拓展法制宣传教育渠道,推进法治质监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鼓励质监系统人员参加法治文化建设,使法制宣传教育与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相结合,丰富法治文化活动载体和形式。

三、宣传教育的对象与要求

宣传教育对象。一是全市质监系统干部职工(面向系统)。重点是对领导干部、执法人员、技术机构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要着力提高领导干部,尤其是全市各级质监机构“一把手”的依法管理与决策能力;着力提高一线执法人员依法执法能力;着力提高技术机构人员依法施检能力。二是相关单位、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面向企业)。重点是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职工(生产人员)的质监法制宣传教育,要提高其依法生产经营、依法维护权益、承担责任和义务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广大的社会公众(面向社会)。重点是对青少年、农民、新居民的质监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其法律素质,增强其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法制宣传教育要求。一是逐步树立全程普法理念,以依法行政促进普法工作。正确有效地执行法律,是对法律最好最直接的宣传。全市系统要转变思想观念,防止将普法工作与具体业务完全割裂开来的错误倾向,要把普法工作贯穿于整个履职过程,树立全程普法理念,以依法行政促进普法宣传教育。特别是在行政执法活动中,要继续推行首查整改告知、说理式执法、行政指导等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查帮组合”柔性执法方式,做到边执法边普法,力求达到查处一件、教育一片的双重效果。二是建立健全普法工作机制,加强全面的普法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要把依法行政理论列入各级党委中心组

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各县(市)局领导班子集体学法每年不得少于2次。建立公务员学法考核制度,公务员任职、提职时必须考核考评法律知识和依法行政能力,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全面落实工作人员特别是执法人员学法制度,每年至少开展两次法制培训或讲座,及时组织有关新法律法规的专题培训。三是全员参与法制宣传,全面提升质量意识和法制意识。大力推进“万人培训工程”,继续开展法治质监系列学法活动,把系统内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做到学法计划、内容、人员、时间、效果五落实。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全市系统在职人员开展法律知识轮训,并系统培训教育成为长效举措。大力开展社会质量法治宣传活动。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开展质监法律“五上六进”宣传活动,使质监法律上电视、上广播、上报纸、上期刊、上网络,进机关、进单位、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不断拓展宣传面,重点提升企业负责人以及社会各阶层人士的质量意识、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四是强化沟通联络机制,形成普法宣传教育合力。全市各级质监部门要加强与地方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协调与沟通,按照地方政府的整体部署,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密切配合本地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地方法制宣传与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形成合力。

四、工作步骤和安排

全市质监系统“六五”普法规划从2011年开始实施,到2015

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三季度前。市局制定下发全市系统“六五”普法规划,并上报省质量监局和市法宣办备案,各县(市)局根据本《规划》研究制定五年规划,报市局和当地法宣办,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四季度至2015年。全市质监系统根据本《规划》以及本单位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每年的工作计划。全市各级质监部门及其直属单位认真组织实施本部门、本单位的普法工作计划,每年围绕“3.15”、“质量月”、“12.4”等主题宣传日活动,组织“法律六进”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并对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确保《规划》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考核验收阶段:2015年下半年。根据省质监局和市普法办的要求制定验收标准,组织全市各级质监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对“六五”普法工作进行验收,并以考核验收情况为依据,评选全市质监系统“六五”普法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树立标杆,推进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持续改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质监部门及其直属单位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内设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和完善领导小组定期会议、听取汇报、开展督查等制度。

(二)健全普法工作机构。各级质监部门及其直属单位要确定负责普法工作的机构或专职人员,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保证法制工作人员充足到位。

(三)制定工作规划与计划。各级质监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应制定相应的普法工作规划与计划,明确目标,分步实施,每的普法工作要有计划有总结。

(四)保障工作经费。全市各级质监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应当根据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需要,安排普法经费。要保证普法经费及时到位、充足供给,专款专用,保障普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完善监督与激励机制。全市各级质监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普法工作监督检查制度,对普法工作进行不定期抽查。要建立完善普法宣传教育考核制度,把法律知识的学习和考核作为年终考核、职务任用和晋升的重要内容;执法人员应当接受经常性的法律知识培训,未经培训合格的,不得从事执法工作。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大力表彰在普法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单位及个人,推广典型经验,充分调动全体人员学法、用法、宣传法的积极性。

主题词:法制宣传 规划 通知

抄送:省质监局,市政府法制办,市法宣办。

嘉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室

嘉兴市科技局文件 篇2

科技大市场是网上技术市场的升级版, 通过推动企业、高校、院所、创投机构和各类中介机构向网上技术市场加速集聚, 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技术, 改造提升网上技术市场功能,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1.1 嘉兴科技大市场建设的有利条件

1.1.1 科技型企业培育和企业创新平台建设为科技大市场提供技术需求基础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二次创业”, 根据《关于实施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工程的意见》的文件精神, 嘉兴市于2013年出台了《关于全面提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 有力地促进了民营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全市现有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 省级创新型示范企业20家, 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7家;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34家, 省科技型中小企业993家。

通过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和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工程, 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快。2013年新认定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 省级企业工程中心2家, 重点实验室1家。全市现有省级企业研究院10家, 省级企业工程中心5家, 重点实验室4家。新认定省级研发中心33家, 市级研发中心91家。全市现有省级研发中心161家, 市级研发中心404家。

1.1.2 各类创新载体和创新资源的整合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载体

近年来, 嘉兴市大力推进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 积极协助光伏高新园区申报国家863科技计划项目, 积极推进国家级高新区申报工作;全力助推智慧产业创新园建设, 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 明确发展定位,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目前, 全市高新技术特色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产业群体发展加快, 已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4家, 其中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9家, 继续在全省同类城市保持领先水平。嘉兴市重点建设嘉兴科技城、浙江科技孵化城 (嘉兴) 、嘉兴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基地。2013年新增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目前全市拥有各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共13家, 其中省级以上11家 (国家级6家) ,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居全省同类城市第二, 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仅次于杭州、宁波, 科技企业孵化器工作走在全省同类城市前列。

1.1.3 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金融支撑

嘉兴市在加快发展科技创业风险投资、科技担保、科技创新板股权交易平台的同时, 2013年着重推进科技银行建设, 组建嘉兴农业银行嘉科支行, 专门从事科技型企业的融资, 有力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国家专利保险试点工作, 出台了《嘉兴市国家专利保险试点方案》、《嘉兴市专利保险补贴办法》, 已投保专利95件;全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活动。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为科技大市场建设和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提供了金融支撑。

1.2 科技大市场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客观分析近年来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嘉兴市场的运行和嘉兴市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 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尚未建立市场化运营主体, 导致内生动力不足。事业单位长期作为成果转化平台的运营服务主体, 既不符合市场配置资源的客观规律, 又受到现行体制机制的束缚, 必然缺乏市场化的利益驱动机制, 难以创新商业模式, 内生动力不足, 难以持续。

二是科技中介机构综合实力不强, 导致网上技术市场的服务能力较弱。网上技术市场发展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离不开广大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但是从全市的情况看, 各地的科技中介机构普遍规模不大, 专业化人才缺乏, 综合实力不强。

三是网上技术市场功能开发不足, 导致市场不能满足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 必须进一步明确科技大市场在嘉兴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定位, 构建符合嘉兴实际技术转移的平台, 完善运行机制,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2 嘉兴科技大市场功能服务平台体系的构建

嘉兴科技大市场要以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市级市场、下属县 (市、区) 分市场、专业市场为基础, 按照统一品牌标识、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服务规则、统一在线交易、统一考核评价的原则, 把本区域科技大市场建设成为市场化运作, 服务体系完善, 服务模式创新, 集“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五位一体, 创新资源广泛集聚, 技术展示交易活跃, 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产业化成效显著的重要平台。围绕科技大市场建设目标, 结合嘉兴实际, 应着力推动技术转移、信息发布、科技金融、咨询服务和检索查新等五大科技平台建设。

2.1 建立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平台

鼓励浙大嘉兴技术转移中心、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嘉兴应用技术研究院等本地创新载体和技术转移机构在市场内落户设点。争取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上海技交所、美国普渡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所和科研机构在市场内设立分中心或分支机构, 鼓励高校院所与地方联合共建技术转移中心。

探索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体制机制, 引入市场运作机制, 实行独立核算, 强化转化中心的造血功能。有条件的成果转化中心, 可通过合作、联合、重组等方式, 逐步发展成为集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经纪中介、检验检测、中试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 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成果转化服务组织, 强化服务功能。探索引进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和技术经纪人, 参与成果引进和对接转化服务工作。

技术转移中心实行对外挂牌运行, 在市场内专门划分技术转移中心功能区域, 每家机构分别在市场内设立单独办公区域, 每单元的办公场地面积在20~50平方米左右。加强中心硬件条件和软件环境建设, 规范技术转移中心管理, 实行服务内容明确、管理制度健全、服务人员配套到位。定期开展技术中心工作人员技能培训, 定期邀请工商、税务和行业内组织加强对技术转移中心进行技术指导, 不断强化市场监管。

2.2 建立科技供需信息发布平台

建立企业技术需求 (难题) 、高校科研成果信息发布平台, 定期对企业技术需求和高校科研成果进行不间断地发布。企业技术需求 (难题) 实行全年常态化搜集, 围绕企业共性关键技术需求, 有选择性筛选相关高校科研成果等供需信息, 利用信息发布平台进行推介和宣传。完善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嘉兴分市场建设, 建设集成果征集、发布、咨询、洽谈、评估、拍卖、交易为一体的网上展示交易平台。

广泛收集本地区企业各类科技产品、技术需求和合作意向进行集中展示, 结合通讯、网络和媒介等现代媒介工具进行技术招投标, 重点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技术需求 (难题) 进行集中展示宣传。重点筛选符合嘉兴产业发展导向, 贴切主要产业技术需求的最新高新技术成果进行重点展示和宣传;加快企业技术需求和高校成果相关科技信息向大市场聚集, 通过大市场信息平台向海内外进行集中发布。

企业技术需求和高校科研成果信息发布主要以电子屏幕宣传为主, 在大市场室内、室外同时设置LED电子显示屏, 室内和室外实行同步信息展示。制作需求 (难题) 和成果信息期刊, 定期向相关企业、科技中介和管理机构进行定期发布。建立科技大市场门户网站, 进一步完善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嘉兴分市场建设, 实行网下信息搜集与网络在线发布、网下交流洽谈与网上交易合作紧密结合。

2.3 建立成果转化科技融资平台

进一步发挥科技支行、科技担保、科技小贷公司、创业投资、科技中介等机构的作用, 依托科技大市场, 建立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整合科技、金融资源, 综合运用相关金融服务手段, 形成以科技、金融、中介、担保、投资等“五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借助多方资源, 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全程服务和全方位金融支持。

加大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鼓励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量身定做金融创新产品。针对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科技企业的不同特点和资金需求, 探索开发科技企业启航基金、续航基金、成长基金、腾飞基金等金融产品。设立“天使基金”和科技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池资金”, 引导银行、创业投资、融资担保、小额贷款等机构长期合作, 共同助推科技成果产业化。

在大市场内设立科技融资机构办公室, 科技银行指派人员定期到市场内进行驻点办公, 集中办理科技金融咨询、融资、保险和质押相关业务。支持科技支行开展科技小微企业信用贷、项目资金配套放贷、专利质押贷、股权质押贷等融资创新产品。鼓励保险公司创新科技保险产品, 推广科技专项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 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参与产品研发、成果转化、专利等保险。

2.4 建立成果转化咨询服务平台

建立科技合作交流洽谈、科技项目咨询服务和科研设备检测共享三大功能板块, 逐步形成从产学研合作、科研项目立项实施, 到产品 (技术) 检测服务等一体化、整体式和多功能的咨询服务平台。不断拓展科技咨询服务功能, 科技成果转化立足于技术引进、技术推广、技术交易和科技孵化, 辅助于项目实施、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代理和信息服务, 逐步深入到科技咨询、产权保护和上市融资等全方面、多层次和纵深式服务。

2.5 建立成果转化信息检索平台

建立科技信息数据资源存储库、科技查新信息检索数据库和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信息库等三大数据信息检索平台, 为企业、院所和各类型科技服务机构提供信息查询、检索和认证服务, 信息检索平台按市场化模式进行运行, 数据库端口逐步与上海、杭州、北京和广州等先进地区数据库网络端口进行并接, 不断充实和健全本地数据资源信息, 打造具有权威认证、市场认可和业内认知的高端信息检索平台。

科技信息数据资源存储库主要包括企业技术难题、院所科技成果和相关高校科研设备三个基础数据库, 为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院所技术成果进行便捷查询。科技查新信息检索数据库为企业、科研机构提供科技文献检索服务, 力争科技查新信息检索平台获得国家二级以上专业资质。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信息库主要为区域内获授权的专利、商标、电子著作权等信息进行海量存储, 为专利、商标和技术秘密等不同状态的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提供参考。

在市场内设立科技信息数据资源存储库、科技查新信息检索数据库和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信息库等三大功能区域, 引入海量存储和物联网技术, 建立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信息数据资源存储中心;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技物所、浙江省信息技术研究院等机构合作, 建立具有国家一级资质的科技信息检索平台;建立具有本地经济特色和块状经济特性的数据信息库, 对行业内相关知识产权信息进行入库登记, 不断与专业数据库和海量库进行连接。

3 推进嘉兴科技大市场建设的政策建议

3.1 建立专项运行资金和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 有效保障成果转化

一是设立科技大市场建设专项资金。建议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 其中第一年用于运行资金200万元。运行资金主要用于场地改造、设备购置、人员管理、业务开展和合作外协费用。每年用于成果转化专项补助资金800~900万元, 主要用于本地企业联合进行技术攻关, 且在网上技术市场上发生交易的项目, 按照实际技术成交额的10%进行补助。专项资金主要来源两方面, 其中自筹部分由嘉兴市财政每年拨付800万元专项资金解决, 申请省财政专项补助200万元。积极申请省级财政科技经费的支持, 省财政补助不足部分, 由市财政自行补足。

二是借鉴宁波市经验, 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优先奖励已在嘉兴市成功实现成果转化, 并取得明显经济社会效益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对于技术转让额 (技术股) 超过100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按实际支付的技术合同交易金额, 或相关股权进行折算的金额, 给予成果供给方和受让方一定比例的经费补助。针对市内成果在市内转化的项目, 给予成果供给方和受让方经费补助, 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和400万元;对市内成果在市外省内转化的项目, 给予成果供给方不超过1.5%的经费补助, 最高不超过60万元;对市外成果在市内转化的项目, 给予成果受让方不超过5%的经费补助, 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对于通过竞价 (拍卖) 方式在嘉兴市成功实现转化的科技成果, 对成果受让方进行激励补助。

3.2 加强科技工作领导, 建立联合协作机制

成立“嘉兴市科技大市场管理委员会” (筹) , 市科技、财政 (地税) 、发改、经信、人民银行和教育部门分管领导任管理委员会成员, 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管理委员会主任, 市科技局分管领导任常务副主任。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嘉兴市科技局, 市场管委会每年召开会议不少于两次, 集中研究大市场工作计划、工作部署、政策制定和人事任命等重大问题。由嘉兴市科技局牵头成立嘉兴市科技大市场管理有限公司, 嘉兴科技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具体负责科技大市场日常管理。

3.3 加大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加大全市科技资源统筹力度, 逐步引导全市科技人员、科研设备、科技信息和科技机构向大市场内聚集, 完善大市场“五大”科技平台服务功能, 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为引导, 企业投入为主体, 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科技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金以股权投资等方式参与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产业化。创新科技大市场运行模式, 建立从服务引导、科技咨询、合作洽谈、竞价拍卖和信息查询等“一条龙”和“科技保姆”服务模式。大市场常态运作与定期式“开市”相结合, 每月第一个星期五为大市场定期开放服务日, 大市场所有分中心、业务部门为企业提供定期服务, 相关机构服务人员定期接受社会业务申请。

3.4 加强培育技术中介服务机构, 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

一是市、县 (市、区) 要围绕开展技术交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要求, 结合实际, 培育一批重点技术中介服务机构, 引导技术中介服务机构走“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的道路, 为进一步推动全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起到支撑和示范作用。

二是对在技术中介服务机构、技术转移机构中的从业人员, 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的相关人员, 开展技术经纪人培训, 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同时, 借鉴深圳市的做法, 在创新型企业中设立技术转移专员, 解决科技成果落地企业“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

三是进一步研究制定技术中介服务机构、技术经纪人评价管理办法, 开展评价试点工作, 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举办独立法人的技术中介服务机构, 鼓励其从业人员参加技术经纪人培训, 在职称评定、绩效评价等方面, 对从事技术中介服务取得明显成效的人员给予适当倾斜。

3.5 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 改造提升网上技术市场功能

首先, 网上技术市场功能改造要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相结合。加强技术供需、投资融资、知识产权、政策法规、研发设计、服务机构、专家人才等一批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强在线交易、展示洽谈、申报受理、信息推送、支付结算、协同服务、培训交流等服务功能建设。加强信息审核、统计分析、诚信监督、信息安全等后台管理系统建设。

其次, 从知识产权明晰的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的交易入手, 尝试通过网上开展竞价 (拍卖) , 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完善功能和流程, 并随着法规制度、安全机制、诚信体系等进一步健全完善, 逐步消除信息化应用障碍, 把展示、交易、受理、鉴证、支付等功能逐步迁移到网上, 推动网上技术市场转型升级。

摘要:科技大市场是网上技术市场的升级版。围绕科技大市场建设目标, 嘉兴应着力推动技术转移、信息发布、科技金融、咨询服务和检索查新等五大科技平台建设,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关键词:技术市场,中介机构,嘉兴

参考文献

[1]姚钢鹰.技术市场网站信息需求及功能设置的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 2001, (01) :51-53.

[2]谭开明.技术市场与技术创新互动发展的机理分析[J].科技与管理, 2009, (03) :37-40.

嘉兴科技城:蓬勃成长的五年 篇3

嘉兴是浙江省“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在长三角经济版图上,嘉兴科技城正在向“东方硅谷”迈进,并构筑起以高科技为特色的区域性科研原创、人才集聚、高新技术快速转化的高地。五年来,嘉兴科技城不仅发挥了辐射和溢出效应,自身产出呈几何级数增长,2006年实现技工贸收入2600万元、2007年为3.8亿元,2008年跃升到17亿元,而且发挥了示范带动效应。特别是南湖区通讯电子产业产值从2006年7亿元,到2007年17亿元,2008年更是迅速攀升至34亿元。探寻嘉兴科技城快速崛起的奥秘,记者采访了嘉兴市南湖区副区长、嘉兴科技城管委会主任孙旭阳。

创新机制,释放科技潜能

“长三角”不只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概念,更承载着中国面向国际竞争的信心和希望。国家发改委指出,到2020年,长三角地区将建设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杂志一直关注落户嘉兴科技城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我们的话题也从这里切入。

孙旭阳介绍,嘉兴科技城管委会是2003年12月份成立的,同年12月31日清华大学与浙江省签订建立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协议,这两件事情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落户,对于嘉兴科技城的战略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先后参加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签约仪式和揭牌仪式,并两次视察嘉兴科技城和研究院,出席了研究院总部大楼奠基仪式。这个项目落户在嘉兴科技城,起点高,影响大,能够给周边地区带来辐射。同时,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也已经非常迫切,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成立正是为对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落户的另一个重要导因在于,2003年时我国民营经济体制创新优势凸显,发展能量不断释放,尤其是浙江省在下一轮经济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中,已经具备了市场条件、机制优势,下一步更需要依托技术创新,为产业调整把握方向。相对来说,浙江省高等院校比较少,引进大院名校,形成科创资源集聚的平台,发挥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显得十分紧迫。

嘉兴科技城坚持“引进大院名校,共创创新载体”战略,2004年与中科院携手共建中科院嘉兴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至今共引进中科院9个研究所建立工程中心,已形成近300人的科研团队,其中有100位博士,相当于中科院中小型的研究所,成为嘉兴市科技人才聚集高地,开创了院地合作规模层次上的先例。

嘉兴科技城在机制创新上的探索,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强劲的动力。通过出台一系列扶持投资创业的政策,特别是鼓励科研核心团队创业,同时吸引民营企业参与投资,通过市场化、股份化和民营化极大地激发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目前,成立的30多家科技型创业公司中,多数由科研人员直接参与投资,其中中科院科研核心团队个人出资已超100万元,开创了路甬祥院长称之为“嘉兴模式”的技术创新新机制。

中科院嘉兴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实际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价值链“后端”,弥补了科研开发在工程转化中的缺失,使科技成果从国家实验室后端走向市场化。 “嘉兴模式”是嘉兴科技城与中科院反复磨合的体制创新成果,中科院“嘉兴模式”正在中科院其他城市的合作科研中心推广。

中科院嘉兴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作为新型的研究机构,成长迅速。前年,中科院启动“联想之星”项目。在80多个创新所及机构中筛选上百个项目,经过反复论证和评估,最后确定30个项目,“嘉兴中心”有3个入选,占了百分之十。这说明“嘉兴中心”办出了特色,得到了认可。

体制创新和载体共建,激发了创造活力,嘉兴科技城迅速成为促进科技向经济建设转化的主战场,并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全新的发展体系。经过五年的发展,嘉兴科技城迎来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新阶段。目前,嘉兴科技城基本形成以清华、中科院为核心,软件园、通讯园、芯片园、生物园、国际园和孵化园蓬勃发展势头的“双核六园”格局,初步形成浙江省科技创新副中心核心区框架。晟峰、闻泰、斯达等一批高技术企业相继入驻高技术示范产业基地。

定位清晰,发展势头强劲

嘉兴科技城的定位,主要体现为四个功能:科技研发、科技创新、人才培训、高技术示范。孙旭阳副区长解释说,刚开始时把嘉兴科技城定位为研发机构,但是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发现有些产业可以与嘉兴原有产业对接,而大部分与原有产业没有任何关联,这就更具创新性、冒险性,需要通过示范运行来吸引投资,从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

近年来,嘉兴科技城示范园区自身的产出也很可观,带动效应显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嘉兴科技城电子通讯产业已成为南湖区经济的一支劲旅。2006年初成立的闻泰集团,当年5月生产出了第一块手机主板,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手机设计公司。目前通讯园基础建设及生产设备总投资约5亿元,园区建成后的3年内将实现年产手机3000万台的规模,产值上百亿元,并可带动周边手机配套产业产值近200亿元。在闻泰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通讯电子产业有望成为南湖区首个突破百亿元的产业。

同时,一些转化项目得到了亲睐,在推进区域经济产业化中发挥了引擎作用。如中科院一个工程中心在周边就孵化了8个太阳能光伏企业,这些企业分布在嘉善、海宁、秀洲区,光伏产业已成为嘉兴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

谈到五年发展历程,孙旭阳坦陈心迹。一是定位清晰,不受诱惑。围绕“大平台小企业”的思路,培养创新创业型企业。二是咬定目标,耐得寂寞。由于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投资大、周期长,2003年至2005年,主要工作是完成规划,具体成效并不明显,依然坚持目标不动摇。三是捕捉机遇,抢抓机遇。项目抓得比较准,抓住了产业转型机遇和终端制造业格局调整的机遇。

1951年,世界第一个科学园区——美国斯坦福研究园诞生,今天成为全球最大电子工业基地——硅谷;嘉兴科技城的努力方向是打造“东方硅谷”,那么离“东方硅谷”还有多远?

国际上的科学城是一个创新创业的混合体,在于扶持千千万万创业小企业。“硅谷模式”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小型企业创业为特征的,比如微软、Google、甲骨文这些公司的成长壮大体现了“硅谷模式”的成功。因此,嘉兴科技城着重引进类似这些具有潜质的小企业,使之培育壮大成为著名公司。

孙旭阳向记者介绍了“嘉兴科技城模式”:作为一个科技资源的集聚平台,嘉兴科技城瞄准的是以日本筑波科学城为代表的目标模式;作为应用技术研究转化平台,将以台湾工业研究院为目标模式,因为那里培育孵化了台积电、联电等为代表的台湾电子产业;作为一个创新的平台,瞄准的是以美国硅谷那种生机勃勃的创业创新模式。而最终,嘉兴科技城要达成的是科技、产业化和资本“三合一”的理想模式,即“科研新城+科技创业园+高技术产业体”全面结合的发展模式。

“东方硅谷要用事实来检验,如果我们出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类似微软、Google这样标志性的公司,那么我们可以说实现了东方硅谷的目标。”这是孙旭阳心目中的标准。

“我们要真正和人才对接,人才是我们关注的最大目标。”孙旭阳坦言对人才集聚的热切期盼。据不完全统计,嘉兴科技城内已经集聚了博士100人,硕士144人,拥有高级职称专家123人,其中海归51人,兼职两院院士3人。

嘉兴科技城注重引进国外高科技人才,与国外高校联动,为留学生集聚和创业创造条件。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沈华博士在这里创办了斯达半导体有限公司;毕业于东京大学的伍鹏博士在这里成立了他的第一个公司——华岭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嘉兴科技城把培育自主创新的企业主体作为根本,已孵化高科技企业达40余家,科技创业逐步形成规模,软件、通讯、IC、材料、生物等一批高科技企业群,正在成为嘉兴科技城创新创业舞台上的主角,也是嘉兴科技城未来的希望。

嘉兴市科技局文件 篇4

嘉教德育分会[2006]1号

关于公布嘉兴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分会

德育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文体)局、市经济开发区和港区社发局、市属各中小学校:

根据嘉兴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分会有关评选德育优秀论文的要求,经过各县(市、区)教育(文体)局的初评、选送,德育论文共210篇。经专家组的评审,共评出一等奖30篇、二等奖60篇、三等奖88篇,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

嘉兴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分会二00六年一月二十四日

嘉兴市中小学德育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30)

单位

桐乡茅盾中学

嘉兴市实验小学

嘉兴市实验小学

桐乡三中

桐乡市第一实验小学

海宁紫薇小学

嘉兴高级中学

桐乡茅盾中学

桐乡高桥初中

海宁海洲小学

嘉兴南湖高级中学

海盐县天宁小学

秀州区洪合镇中心小学

平湖乍浦初中

平湖艺术小学

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秀州区新城中心小学

嘉兴市秀州中学

秀州区塘汇实验学校

海宁盐官丰士中心小学

海宁紫薇小学

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秀州区教文体局

嘉兴一中

嘉兴市辅成教育集团

嘉兴市实验初级中学

海盐县教育局

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

嘉兴市特殊教育学校

平湖全塘中学姓 名 倪树平吴英春 钱平英 朱永春 姚文珠 张忠萍 徐文祥 姚际杰 吴金英 高兆英 岳彩英 胡红燕 胡丽平张林华 单慧英 王学勤 吴洁人 徐爱英 俞建林 屠中林张刘祥 李虹 许振慧 沈水明 王国翼 魏挺茅 时美玲 构建学习型班级的理性思考论文题目 “柔性外控——自主内控”相结合培养小学生人格化好习惯探索 自然生态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美丽的家园,成长的沃土——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在道德细节中体验成长 换位思考——快乐着我和我的学生 探索德育走向生本的新路径 德育理论真空现象下的班主任工作探索 小学生道德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实践研究 心灵在交流中沟通 浅谈流动人口子女后进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及防治 初中生心理压力源与心理健康 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校园快乐生活的构建的研究 构建中学生“自治校园”的实践与探索 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节日文化 追求学校文化的至高境界——关于校友文化建设的思考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主题式德育 创生个性化的班级文化 新课改下德育有效模式的探索 对学生德育目标分层递进管理的一些思考 精神关怀: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 正确认识和处理大众文化与中学德育的关系 学生文化场构建的实践与探索 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诚信育人才崇洁铸人格——海盐廉政文化进校园实践初探 活动环境反思——创造完满人格和德性的三个着力点 聋哑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王跃伟糜建 农村初中家校互动德育新模式 蒋金明、范丽英 营造书香校园,建构书香德育 殷建中、方海玲 构建学生情感释放的空间

二等奖(60篇)

海盐县武原中学

平湖百花小学

嘉兴市实验小学

桐乡市茅盾实验小学

平湖曹桥中学郭明杰 胡铁燕 魏定海 倪红飞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德育评价改革的探索 德育要具有文化内涵——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构想与实践 小学高年级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从“习”到“惯” 学会做人——寄宿制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实践与探索 感恩教育:灵魂深处的洗礼——对校园精神文化中建设感恩教育的陋见

海宁湖塘中心小学

嘉兴市实验小学

嘉兴外国语学校

平湖福臻中学

海宁实验小学10

海宁许巷中学

海宁长安镇中心小学

海盐县天宁小学 林建华 沈硕文 陈成国 陆雪芳 吴明嬉 曹晓红 范丽英

夏寅 张丽娟分析师德心理因素优化教师心理素质 让学生会“站”起来 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 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及时分析引导疏浚 营造氛围 体验探索互动分享——我对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几点思考 让德育“生活化” 确立生活德育观念注重主体实践体验 易金冬 沈水林 建设和谐校本文化发挥学校环境的德育功能 秀州区王店镇中学

秀州区洪合镇中心小学

桐乡市茅盾实验小学

桐乡七中

平湖城关中学

平湖曹桥小学

平湖百花小学

海宁实验小学

海宁市实验初中

海盐三毛小学

嘉善县实验小学

秀州区洪合镇中心小学

崇福芝村初级中学

桐乡高级中学

桐乡市茅盾中学

桐乡市新民学校

平湖城关中学

平湖叔同小学

嘉兴市实验小学

嘉兴高级中学

海盐澉浦小学

嘉兴市实验初中

西塘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桐乡市综合高级中学

桐乡高级中学

桐乡茅盾中学

嘉兴市实验小学

嘉兴高级中学

嘉兴高级中学

海盐县实验中学

海盐职成教中心

海盐县秦山镇中心小学

海盐县天宁小学 沈明华 沈晓珍 高蕾 陈卫东 陆蔚君 陆龙勤 徐艳杰 於丹 胡梅菊 魏建风 沈建华 山云周晓明 朱进华 吴良娟 石德才 陆亚琴 曹丽芳 高冬平李春梅 张晓鸿 甘建峰 詹建花 李英 朱耀芬 何珊珊 陈卫国 刘晶 黄光银 翟景梅 陈国明 朱军一 杨宇华 厉小琴 初中生非正式群体的教师介入和引导研究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做人——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实践与探索 撑起一片爱的天空——浅谈行为偏常学生的成因与对策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家校合作携手共育“新苗”——新时期家校沟通的新形式 对特殊学生进行个性化疏导的有益探索——也谈特殊生转化策略研究 教育中不能有被遗忘的角落——浅谈中等生自我发展意识的培养 浅谈过程性评价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漫画育德,丰富学校德育内涵 探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源头活水 走向融合 农村初中家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沟通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中学生不良道德行为的成因与预防对策 德育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流动的花朵”需要物质帮助,更需要精神关怀 让学生有自己的声音——关爱生命发展的班级管理 网络德育迫在眉睫,绿色上网势在必行 班主任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健康上网的心理引导策略 以情导学以情育思——也谈学校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德育社会化的实践研究 呼唤责任心培养责任感 利用古镇文化资源,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主导主体沟通——浅论班级文化建设 家庭在青春期性教育中问题分析及建议 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与疏导措施初探 班主任工作策略谈 理解、人本、激励、宽容 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诚信崇洁”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职业学校德育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挖掘校园育人资源构建特色育人氛围 和谐教育,开拓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嘉兴市行知小学

嘉善县里泽小学

秀州区教文体局

嘉兴市行知小学

嘉兴三中

海宁一中

桐乡茅盾中学

平湖当湖高中

平湖新华爱心

平湖艺术小学

浙江宏达学校

海宁市实验初中

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

海盐向阳小学60 何建丽 王伟群 袁月观 林雅珍 俞国英 程良娟 郭松涛 徐勤华 顾炜 曹莉莉 罗敏江 秦为民 沈育昌 王小连 在生活实践中寻求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突破 —民工子弟插班生健康发展的实践和研究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让学生在体验满足中成长 构建学校大健康与大德育的实践和探索 网络——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新挑战 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博爱 赏识 引导 合力——谈后进生的转化 精细与人本的和谐结合 让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品德的平衡发展 民办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的研究与探索 影响德育实效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给学生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和谐校园”的构建与探索 构建现代学校“和谐发展”德育管理新机制 金林华朱祥观关注弱势群体 同享阳光和雨露 三等奖(88篇)

海盐县天宁小学

秀州区王江泾镇中学

秀州区新塍镇中心小学

桐乡新生中学

桐乡一中

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

平湖天妃小学

平湖东湖小学

海宁市教师进修校学

海宁湖塘中心小学

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嘉兴市实验初级中学

嘉兴市实验初级中学

嘉兴市实验初级中学

海盐县天宁小学

海盐县天宁小学

嘉兴市行知小学

桐乡市外国语学校

平湖福臻中学20

平湖叔同小学

平湖新仓小学

嘉兴市实验初级中学

海盐城西中心小学

嘉善陶庄中心小学吴李英 徐荣根 蒋建平徐建利 张国娣 顾海燕 顾伟红 沈绿英 贾建飞 幸万平沈明 任黄忠 陈宁曾鹏 许虹艳 范春娟 阮卫萍 沈建树 吴祖明 徐利萍 陆秀珍 朱定发 吴伟锋 王福珍构建板报文化实现借势育人 学生行为因素的评价策略 以“五星奖章”为载体促进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浅析当前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以经典育人 促文化积淀 心灵相约——关于创新家长会的几点思考 体现时代性注重实践性增强实效性 关注学生心理需求蕴育学生精神生命 谈以朴素的方式展开学校道德教育 持之以恒注重策略——浅谈德困生的教育转化 做永不疲惫的探索者 网络与青少年的融合 打造班级品牌营造班级文化——浅谈新时期班集体建设 如何抓好后进生之我见——班主任手记 让赏识开启孩子的心灵 完善学生法制教育加强学生法制意识 职校生自我监控能力 培养之我见 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破解当前德育难题 心理偏差不容忽视,优秀学生更需关注 教育怎能没有感动 以高尚的师德引领学生成长 社会实践活动内容针对性研究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浅谈在日常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 唐汉朝管红建 创造成功,体验成功,做成功的中学生 桐乡市凤鸣天女中心小学 楼振华

秀州区秀洲实验小学

桐乡高级中学

平湖乍浦镇小

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嘉兴市实验初级中学

嘉兴高级中学

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

海盐武原中学

海盐向阳小学

海盐县天宁小学

海盐县天宁小学

嘉善五中

桐乡市第二实验小学

桐乡市综合高级中学

桐乡市综合高级中学

桐乡信息学校

平湖乍浦一小

嘉兴市实验初级中学

嘉兴外国语学校

海盐三毛小学

海盐县天宁小学

海盐县天宁小学

秀州区友谊小学

秀州区栖真中学

桐乡羔羊中心小学

桐乡市中山路小学

桐乡市茅盾实验小学

桐乡石门羔羊中心小学

桐乡市第三中学

平湖天妃小学

海宁实验小学

海宁一中

海宁海洲小学

平湖曹桥中学*

海宁市实验初中60

嘉善天凝中心小学

桐乡高级中学

海宁实验小学

嘉善三中

秀州区洪合镇中心小学

海宁紫薇小学

海宁市实验初中 项丽君 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王朝晖 心灵交融化金石奇方妙药品正人生 冯月红 倾注爱心,感化心灵 苏丹 用情和导筑起学生的道德藩篱 徐胜龙 新课程,让师生的心贴得更近郑雄陆 当前学校德育困厄之探讨 段春和 师德在课堂教学中的彰现 陈雪萍 新时期家访形式的探索 周建英 以生为本努力创建学生的生活乐园任雪琴 以情感为纽带创建美好家园 姚燕萍 浸染书香,自主成长——建立新型书香班级的思考 齐学习用爱心浇灌希望之花——试析新课程下“只有爱才有教育” 凌爱丽 以活动为窗口促使学生有价值地利用闲暇生活 包钰芳 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德育合力 俞强 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认识 王延敏 浅谈新时期德育方法的创新 钱华生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民工子弟的德育之谈 魏亚坤 生活德育重在实践 周永强 从《离骚》看新时期教师党员的素养 王雪宝 构建富有活力的班级文化建设 周全英 新时期,网络在班级管理中的魅力四射 王辅英 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用陶行知公平教育思想对待“差生” 严巨根 增强小学德育活动效益的实践与探究 杨国华 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朱春法 以农村文化示范户为据点,做好德育工作 汤浩明 谈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 姚新娟 亲情式交流——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 陈亚红 《品德与生活》探索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陈中华 挖掘并发挥学校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 季爱英 特殊生的教育 林志燕 绿色畅想曲——浅谈建设和谐的班级文化 王斌梅 班主任工作中的“三要” 吴金英 社会转型期小学生道德素质形成与发展在制度管理方面的探索胡传英 初中学生开放式道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张亚琴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 史建华 黄春 情感教育夯实人生之基 任刚 对高中德育课的现状的思考与探索 王芳 朋友 张建荣 俞霞清 构建美丽和谐校园开发环境育人功能 陆百良 开发“毛衫文化” 传承中华美德 杨颖 用爱感动学生 张沁 多元化家长会对传统模式的挑战

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嘉兴高级中学

桐乡市卫生学校

平湖平师附小

嘉兴一中

嘉兴一中

平湖黄姑小学

嘉兴一中

海宁一中

浙江宏达学校

嘉兴高级中学

嘉兴高级中学

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

桐乡濮院小学

桐乡一中

海盐元通中学

桐乡综合中等专业学校

桐乡濮院小学

海宁斜桥镇中心小学 郭志萍 冯晓东 孙慧强 马红雷 杨立公 朱玲 吴叶峰 杨立公 虞萍 戴建诚 马国良 柴春琪 禇云杰 郑惊女 高云才 张小英 郭幼玲 夏松明 冯惠明 论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开展“吸引教育”研究,提高德育实效性 加强职业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挖掘德育资源全方位实施德育导师 班主任要做“四有心”人 关于农村少先队特色活动的一点探索 处分学生听证会“**”探索与思考 给孩子磨练的机会 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绿色德育”目标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重视品行习惯养成促进可持续发展 班级人性化管理的思考 教书育人以德为先——谈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德育 此时无声胜有声——谈班主任的“沉默”教育 社区教育——一片广阔的教育蓝天 从“鸡蛋壳心态”谈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新时期班主任素质及工作艺术 浅谈职业中专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浅谈小学生的诚信养成教育 农村小学开展孝敬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嘉善县西塘镇下甸庙小学陈梅林 倪大强 德育工作应着眼于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 海宁袁花镇谈桥中心小学 吴红霞

主题词:公布 德育论文 评选结果 通知

嘉兴餐饮行业协会文件 篇5

嘉餐协[2015]23号

━━━━━━━━━★━━━━━━━━

各餐饮企业、会员单位:

10月17日,嘉兴市安全生产委员会转发市建委等单位《关于切实加强餐饮场所燃气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工作意见指出近年来,餐饮场所燃气爆炸事故时有发生,根据市政府领导的指示,进一步加强我市餐饮场所燃气安全工作,充分认识餐饮场所燃气爆炸的严重危害性,严格落实安全责任突出重点,扎实开展安全检查于2015年10月30日前,组织我市公安消防、质监、商务、安全监管、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组织开展本辖区、本行业领域所有餐饮场所燃气检查排查治理安全隐患,重点检查餐饮(小吃)一条街、夜排档等餐饮场所集中区域以及学校、车站周边等餐饮场所燃气使用情况。

请各餐饮企业,接到通知后,各自对燃气安全的各个环节,做一次认真的自查,排除隐患,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附件: 安全使用液化气罐 这六点要记牢 安全使用液化气罐 这六点要记牢

1.不要使用翻新罐

要购买正规的罐装液化气,购买前要注意检查钢瓶的使用期限和检验合格证,千万不能贪便宜买“翻新罐”。

2.不要加热或放倒罐

液化气钢瓶应远离热源、直立放置、避免日晒,在使用中不要用力摇晃和倾倒。此外,液化气钢瓶应该放在容易搬动、通风干燥、不易腐蚀的地方,禁止放置在密封橱柜内。严禁靠近明火或温度较高的地方,严禁用火烧烤或用开水浇。

3.室内有异味不要开灯

如果在室内闻到异味,说明液化气有泄漏现象,这时候,要立即关闭阀门,迅速打开门窗,加强通风,千万不能开闭电灯、电器,也不能使用打火机,不要在泄漏场所接打电话。

4.做到经常检查

每次换罐时要注意检查液化气罐的橡胶密封圈,及时更换老化的密封圈,防止漏气。连接灶具和液化气罐胶管的接头处应经常用浓肥皂水涂抹,检查有无漏气现象,如出现肥皂泡,说明有漏气,应及时到液化气站检修。

5.做到关闭总阀

使用液化气罐时,应先开启瓶上的角阀,后开启灶前阀。关闭时,应先关闭角阀,后关闭灶前阀,万万不能只关闭一个阀门。使用液化气时不能离人,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关闭阀门,不能私自拆卸、改装灌装设备。

6.做到定期更换胶管

连接气瓶与灶具之间的胶管长度不要超过2米或短于0.5米,胶管两端必须用制式夹卡紧,胶管老化或破损要及时更换,至少18个月更换一次燃气软管。

嘉兴市餐饮行业协会

浙江省绍兴市国家税务局文件 篇6

绍市国税办„2004‟487号

绍兴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修订后的 《绍兴市国家税务局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市局各处室、各单位:

为了确保我局档案的安全和完整,进一步提高市局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更好地为税收工作服务,根据上级有关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和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对原•绍兴市国家税务局档案管理办法‣进行了再次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九月二十九日 绍兴市国家税务局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实现国税机关档案的科学管理,提高档案工作的水平,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促进国税工作的规范化,更好地为国税工作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全国税务机关档案管理办法‣、•机关档案工作条例‣和省局有关规定、要求,结合本局工作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档案,是指本局在工作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件、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按照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原则,全局党、政、工、团、妇和各项业务工作中形成的档案由市局综合档案室统一保管。具体归档资料清单由市局办公室会同征管处明确后另行印发。

第四条

本局档案工作在市局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工作,由市局办公室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第五条 本办法从2005年1月1日起执行。

第二章

文件的立卷和归档

第六条 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论述、反映本局历史面貌和主要业务活动,具有查考和利用价值的文件。包括文书档案、户管档案、稽查档案、会计档案、科技档案和特种载体档案。

一、文书档案

文书档案主要来源于上级主管部门、党政机关以及本系统的党、政、工、团、妇等组织。由党群工作部分、行政工作部分、人事工作部分和税政管理部分组成。

(一)党群工作 1.党务工作。

(1)上级党组织颁发的关于党务工作的法规性文件;(2)本局党组织关于党务工作的发文底稿、正本;(3)本局党组织召开的各种会议文件,会议纪录;(4)本局党组织工作计划、总结、工作报告;

(5)本局党员干部任免材料、党务工作报表、党员名册;(6)本局党员奖励、处分材料;(7)本局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存根;

(8)本局党员民主评议、党组织换届改选等活动材料;(9)其他有保存价值的材料。2.工会工作。

(1)上级工会颁发的须贯彻执行的法规性文件;(2)本局工会工作计划、总结;(3)本局工会干部任免材料、工会工作报表、会员名册、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及存根;

(4)本局工会干部奖励材料;(5)本局工会组织换届改选材料。3.共青团工作。

(1)上级团组织颁发的须贯彻执行的文件;(2)本局团组织工作计划、总结;

(3)本局团干部任免材料、团员名册、统计报表;(4)本局团员奖励、处分材料;(5)本局团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及存根;(6)本局团组织换届改选材料;(7)其他有归档价值的文件材料。4.其它。

有关学会等群众团体形成的须归档的文件材料。

(二)行政工作

1.上级机关印发需要贯彻执行的非税收业务文件; 2.上级机关领导视察、检查本局工作时的题词、讲话和重要的声像材料;

3.本局局长办公会议、局务会议及各种专题会议记录、文件材料;

4.本局关于非主管业务问题的请示与上级机关批复; 5.本局形成的工作计划、总结、工作报告;

6.内容重要的人民来信、来访材料及处理结果所形成的材料;

7.本局领导及其他人员从外单位带回来的与本单位有关的未经文书处理登记的文件材料;

8.本单位成立、更改名称、启用、更换印鉴等文件材料; 9.本单位制订的工作条例、章程、制度等文件材料; 10.本单位历史沿革、大事记、年鉴及反映本单位活动的简报、荣誉证书;

11.本单位编印的各种刊物的定稿、印本;

12.本单位与有关单位签订的各种合同、协议书等材料; 13.本单位安全保卫工作文件材料; 14.其它有归档价值的文件材料。

(三)人事工作

1.本单位干部任免、调配、培训、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以及职工录用、编制、转正、定级、晋级、调资、退职、离休、退休等工作的文件材料;

2.本单位工作人员转移工资、组织关系等介绍信存根; 3.本单位工作人员奖惩材料;

4.本单位工作人员名册、统计年报材料; 5.其它有归档价值的文件材料。

(四)税政管理

1.上级机关下达的有关税收政策法规以及具体税收业务问题的规定、解释性文件等;

2.本单位向上级请示税收业务问题的请示、上级批复; 3.本单位发布或作出的税收业务问题的规定、解释性文件; 4.本单位在日常税收业务工作中形成的难以归入户管档案的综合征管类材料。

二、户管档案

(一)登记类材料

主要包括纳税人办理开业(注销)登记有关材料。

(二)纳税申报类材料

主要包括纳税人依法进行纳税申报的相关材料。

(三)行政处罚类材料

主要包括税务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不含稽查环节)的有关材料。

(四)审核审批类材料

主要是指需调查核实或审核审批的涉税事项的纳税人申请资料、调查核实材料和审批手续资料。具体包括:

1.涉税审核审批事项的相关资料。

2.各类减、免、退税申请审批资料。3.所得税税前列支事项相关资料。4.进出口税收管理相关资料。

(五)其他户管类材料

三、稽查档案

税务稽查档案按•浙江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浙江省国税稽查案卷档案管理工作规范‡的通知‣(浙国税稽„2002‟19号)执行。

四、会计、统计档案

会计、统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本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具体分为二类:

(一)行政会计

1.上级主管机关、财政部门颁发的有关财务会计制度、法规等文件;

2.上级机关的经费审核、划拨。本单位在经费预算、支出及财务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会计凭证、账册、报表(包括软盘、光盘)。

(二)税收会计、统计

1.上级机关颁发的有关税收会计制度、法规及税收计划的文件;

2.本单位下达的年、季、月税收计划,税收收入执行情况表; 3.年、季、月税收计划执行情况分析;

4.税收会计的账册、凭证、会计报表(包括软盘、光盘); 5.本单位作出的、季度、月度各项税收业务统计报表。

五、科技档案

(一)基建档案

1.申请报告的批文、征用土地合同、证书、拆迁合同、设计任务书、许可证等有关文件材料;

2.设计方案、图纸、图纸会审纪要、工程概算等文字材料; 3.施工合同、协议、工程预算、开工报告、施工方案、打桩记录、工程变更联系单、施工记录、原材料试验记录、质量评定等材料;

4.工程决算、施工报告、竣工验收会议纪要等文件; 5.本单位及下属单位在建设项目中形成的,具有考查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

(二)设备档案

主要包括计算机、空调、汽车、电梯的出厂合格证、工艺说明、设备安装等具有参考价值的材料。

六、特种载体档案

本单位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照片底片以及录音、录像等机读材料。包括:照片、底片;录音、录像;其它机读材料。第七条 根据上级档案部门的要求,为适应计算机管理的需要,简化文件归档整理程序,文书档案实行立卷改革,以件为单位,用缝纫踏线进行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

档案的保管期限: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档案局•全国税务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规定,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将文件按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和短期三种。永久为50年以上,长期为16年至50年,短期为15年。

文书档案保管期为永久、长期和短期; 户管档案保管期限为5年; 稽查档案保管期限为长期;

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为永久(年报)、长期(账册)和短期(凭证);

科技档案保管期限为永久、长期和短期; 特种载体档案保管期限为永久、长期和短期; 第八条 案卷质量

一、卷内文件材料应齐全完整,按照其内部联系、重要程度、时间顺序排列,正本在前,定稿在后;批复、指示在前,请示、报告在后;正件在前,附件在后;批件在前,被批文件在后;案件材料、结论性材料在前,依据性材料在后;文件没有标题的要重拟标题。

二、卷内文件材料应按顺序排列,应统一在有文字的每页材料正面右上角、背面的左上角编写页号。卷内文件要去掉金属物,对破损的文件应进行托补,字迹模糊的应当复制后与原件一并归档。

三、案卷封面应按规定填写清楚,案卷题名应简明准确地反映卷内文件材料的内容,使用简称应通俗易懂,用毛笔或钢笔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晰。

四、声像材料应单独存放。照片冲洗后,由摄影者编写说明(标出摄像或录音的对象、时间、地点、中心内容和责任者)及时向档案室归档。

数码照片档案一般由数码照片、文字说明两部门组成。由摄影者或承办部门收集并编写说明后,及时交档案室归档。文字说明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以张为单位,著录照片题名,拍摄者,拍摄时间,文件位臵四个项目。

根据•绍兴市数码照片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绍市档„2004‟66号)要求,数码照片的保存载体采用只读光盘,禁用软盘作为数码照片长期保存的载体,刻制光盘时应选择“一次性写入”方式,光盘刻制完成后装入光盘盒,并填写封面内容。

第九条 归档时间

一、按照•绍兴市国家税务局各部门归档资料清单‣(另发)中规定的时间进行归档。

二、日常税收征管过程中在CTAIS系统中形成的电子数据由信息中心按月刻录,每半年移交市局综合档案室归档。

第三章

档案的保管、利用

第十条 档案的保管

一、为了确保档案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加强档案的科学管理,档案分类应当保持前后一致,具有稳定性。

二、档案部门要科学编写档号,一个档案室内的案卷目录号不能重复,一本案卷目录内的案卷号不能重复。

三、档案库房要坚固,并有防盗、防光、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漏、防虫等设施。库房内要基本达到温湿度适宜,清洁卫生,无虫霉滋生。档案部门根据工作需要,配备档案柜架、温湿度计、去湿机、空调和微机等设备。

第十一条 档案的利用

一、档案部门必须编制•案卷目录‣,并根据档案利用工作需要编制•全引目录‣等检索工具,并将所有档案目录输入电脑。利用电子信息方便检索,提高利用率。

二、建立健全档案借用制度,履行批准手续。借出的档案归还时,档案管理人员要作详细检查,保证卷内文件齐全完整。

三、为了延长档案寿命,档案管理人员和利用者必须爱护档案,遵守保密规定,不得将卷宗拆散和对档案进行涂改、勾划、剪裁、复制和污损。因工作需要复印的须按规定审批。

四、建立全宗卷。以积累存储本单位的立卷说明、分类方案、交接凭证、鉴定报告、销毁清册、检查记录、全宗介绍、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等汇编材料。

五、准确编制档案工作情况统计年报,及时上报上级档案管理部门。

六、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组织编写•全宗介绍‣、•组织机构沿革‣、•大事记‣等档案编研工作。

第四章

档案的鉴定、移交

一、档案的鉴定销毁

(一)根据本单位的档案保管期限表,对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要按期进行鉴定。

(二)鉴定工作应在市局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主持下,由档案人员提出意见,登记造册。由档案鉴定小组按规定指定专人监销,并由监销人员在销毁清册上签字。

二、档案的移交

(一)本局各处室、各单位设兼职档案员,负责本部门档案材料收集整理的辅导和审核工作。

(二)档案人员调动工作时,必须在办完档案移交手续后方能离开岗位。

主题词:税收 档案 办法 通知

嘉兴市科技局文件 篇7

1嘉兴对外科技合作的典型模式

嘉兴对外科技合作,特别是与沪杭科技合作,走过了一条从最初的提供技术服务与咨询、技术转让、共建研发机构到共推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合作水平的不断提升之路,与之伴随的是科技合作模式的持续推陈出新。

1.1科技研发合作典型模式

科技研发合作典型模式主要包括省校 ( 院地) 合作模式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具体分析如下。

1.1.1省校(院地)合作模式

与域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大中型企业共建研发机构是嘉兴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提升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途径。 2003年,清华大学与浙江省政府签署协议,决定在嘉兴市成立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经过多年的发展,该院建立了4个研究所、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及与企业共建14个研发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将近100人。

2004年,中科院与嘉兴市合作建立中科院嘉兴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该中心为中科院院地合作共建的全国首个平台型工程研发与转化中心,2011年改由中科院、浙江省、嘉兴市三方共建,并更名为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该院下设14个研究所、6个产品测试检测中心及与企业共建16个工程中心。目前,嘉兴已与国内外50多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各类创新载体170多家。

1.1.2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区域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在战略层面的有效结合,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2009年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联合11家行业龙头企业、8家高等院校、6家科研院所和2个行业学会创建了 “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10年海宁市海得利新材料公司联合东华大学、江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和海宁经编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创建了高性能产业用纺织材料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11年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联合相关著名企业和科研院所组建了新光源及其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四个创新战略联盟。

1.2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作典型模式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作典型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飞地型”园区合作模式、 “1 + X”技术转移工作站模式和 “民办官助”孵化器模式。具体分析如下。

1.2.1“飞地型”园区合作模式

“飞地型”园区指两个互相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区经济体打破原有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经济合作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2]实践中多指工业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有组织地向产业低梯度地区转移工业项目,由资本输入地区提供建设和发展用地,双方合作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式。

2009年,海宁市政府、海宁经济开发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三方在海宁经济开发区范围内共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2011年,平湖市政府与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作在平湖经济开发区范围内共建上海张江平湖科技园。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与平湖市政府共建上海交大平湖科技园等。

1.2.2“1+X”技术转移工作站模式

“1 + X”技术转移工作站, “1” 是指政府科技部门, “X”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大型高科技企业,通过技术转移工作站汇集技术需求与供给主体,以提高技术对接效率。除提供前线搭桥功能外,工作站还可以就技术开发补贴、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服务。海盐县从2013年建立以来, 两年内已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 “科研重镇”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产学研项目合作转化达23项,占海盐全县75项产学研项目的30. 6% ; 工作站产学研合同金额为1212万元,占海盐全县产学研合同金额3539万元的34. 2% 。

1.2.3“民办官助”孵化器模式

要将无形技术转化为有形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孵化环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为了将嘉兴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高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汇集一批高质量的科技孵化机构是必然选择。嘉兴市采取 “民办官助”方式吸引有影响力的民间孵化机构来嘉兴设点。天通科技园是嘉兴首家民办官助的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园区由孵化器一期、二期、天通总部大楼、生活配套区和生产厂房五大部分组成,为企业提供项目申报、科技支持、投资融资、 交流平台、一站式培训平台和全方位中介服务六大增值服务,可满足企业研发、办公、商务、居住等多方面需求。 近三年,科技园引进培育省 “千人计划”人才2人,市领军人才项目10个,累计孵化 培育了科 技型企业52家。 2015年上海苏河 汇科技孵 化器项目 签约入驻 海宁经编 园区。

2典型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长期的对外科技合作过程中,嘉兴市与各方达成了形式各样的科技合作模式,这些创新的合作模式为提升嘉兴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合作过程中普遍存在企业主体地位缺失、合作效率不高、合作深度与广度有待加强等共性问题。

2.1企业主体地位缺失

科技合作的主体应该是企业,政府的职责是为科技合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其基本格局应该是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然而,现实情况经常表现为政府冲锋在前,企业羞答在后。从引进的清华大学情况看,10多年来,仅有5家嘉兴企业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联建研发中心,清华大学雄厚的科技资源并没有与嘉兴企业对接起来。从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看,嘉兴特色块状经济除海宁经编产业创建了高性能产业用纺织材料技术创新联盟外,海宁皮革、桐乡羊毛衫、嘉善木业等产业在严峻的转型升级面前并没有联合相关院校企业组建联盟。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创新意识薄弱,制约了企业对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导致其既无意愿, 又无能力开展科技合作。

国际经验表明,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如果低于1% ,则表示企业难以生存; 处于2% ~ 3% ,属于中等水平,企业只能走模仿创新的道路; 达到4% ~ 5% 或以上, 属于高水平,表明企业可以进行自主创新,具有一定竞争力。2012年,嘉兴4324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无R&D活动的达到3268家,规上企业 研发费用 占销售收 入的比重 为1. 16% ,基本处于能够生存下来,但尚不完全具备模仿创新能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 导致企业热衷于山寨他人产品,而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科技创新。

2.2科技合作效率不高

嘉兴形式多样的科技合作模式为政产学研间实现有效对接提供了合作平台,但从 “飞地型”园区、“1 + X”技术转移工作站等合作模式实践运行过程看,政产学研间科技合作的效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科技成果有效供给能力不强。一方面是我国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掌握较多的科研资源,但由于其激励与考核机制并不是以成果转化应用为导向,导致其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质量不高,且与市场需求脱节严重。另一方面,科研机构散、小、弱格局造成技术横向集成程度不高,单一科研机构无法为企业提供一揽子技术解决方案,从而无法满足企业对成套技术或设备等交钥匙工程的需要。

二是中试环节相对薄弱。中试是指验证技术是否实现产业化,其所涉及的原料、设备、工艺问题复杂,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较多,风险也比前期研究大得多。在实际工作中所暴露的问题是: 高校、院所在一般情况下没有能力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开展中试。企业在技术的商业价值没有得到证实之前不敢投入中试。中试环节就成了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过程中的一道坎,这也是导致 “重研究、 轻开发”现象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

三是技术需求疲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科技成果评价比较粗糙,间接导致企业不敢购买,需求被抑制。另一方面,企业创新能力薄弱,对企业产品升级换代及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缺乏感知与判断,导致其不知道自身到底需要什么技术,购买技术的需求自然无从谈起。

2.3科技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有待加强

加强对外科技合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一直是嘉兴坚守的重要战略。从现有的科技合作模式实践过程看,其与嘉兴经济社会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以引进 “大院名校”模式来说,共建大院名校分支机构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建立一批基础研究机构,为嘉兴集聚科研人才和储备科技成果以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支撑引领作用; 二是以共建分支机构为依托,牵引大院名校科技成果向嘉兴转移转化产业化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仅设有4个研究所,专兼职科研人员不足百人,总体来说,机构数量和人员规模偏小,支撑引领作用有限;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仅与嘉兴5家企业联建研发中心,而清华大学在核电、机械、电子等领域的领先实力并没有与海盐的核电产业、平湖的光机电产业、 嘉兴市本级的电子信息产业等建立相应的研发中心或技术转移中心。

显而易见,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与嘉兴经济结合的广度有待拓宽。一个产业的兴起、发展和壮大,必定是基于某一突破性的技术及其后续演进,嘉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以相应的技术为依托。毫无疑问,引进的大院名校就是嘉兴产业发展最好的技术来源,那么,嘉兴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全过程必将与大院名校紧密相连,双方有必要在产业发展门类选择、空间布局、重点发展领域等产业规划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对接与融合。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支撑嘉兴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科技发展愿景和规划与引进大院名校的发展规划及其所具有的优势科技领域交集甚少,两者间没有体现出相辅相成、一荣俱荣的融合关系,也就是说嘉兴科技发展并没有以大院名校优势科技为依托,这不仅是极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因为没有稳定明确的科技来源支撑而导致嘉兴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缺乏底气,后劲不足。

3完善与沪杭科技合作模式与机制的对策建议

沪嘉杭同城化加速为嘉兴无缝对接沪杭优势科技资源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嘉兴必须在强化企业在科技合作中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优化和创新对外科技合作典型模式,并完善相应的运行机制,以便更好地利用沪杭创新资源为嘉兴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3.1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对产业和产品的技术创新最为敏感,只有掌握了最新技术才能攫取高额利润和保持竞争力。因此,创新活动也属于经济活动的范畴,企业既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应该而且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嘉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普遍偏弱,虽然通过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和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工程,规模以上企业基本上都已建立了研发机构,但依然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质量不高等不足。

因此,为了进一步深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质量水平,一是要鼓励企业 “引进来、走出去”,一方面与国内外科技创新大院名校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在嘉兴本地或在大院名校所在地共建创新载体; 或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技术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产业技术标准。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兼并重组方式,快速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二是引导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投入主体,通过完善高新技术产业认定办法以落实优惠政策; 改进企业研发费用核算方式以适当扩大企业研发费用扣免范围; 完善政府科研经费申请支持条件,以配套经费投入和科技创新能力为主要衡量因素。三是支持企业更多地参与技术创新的决策。企业对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及产业化时机有着更为前瞻的判断力,政府制定产业扶持政策或发展规划时,应更多听取企业界的意见,以制定有针对性的财税金融扶持政策。

3.2完善创新平台合作,提升科技创新实力

善创新平台合作,提升科技创新实力主要体现在,深化省校 ( 院地) 合作模式,以及优化 “飞地型”园区合作模式两方面。

3.2.1深化省校(院地)合作模式

继续深化省校 ( 院地) 合作模式,一方面依托中科院、清华大学强大的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在继续壮大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和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等大院名校基础上,鼓励引导其与五县 ( 市) 建立联络机构或产学研合作中心,为县 ( 市)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优势特色传统产业的提升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在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和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等大院名校已有研发测试平台基础上,推动其研发测试平台的开放与共享,重点加快产品设计、检验检测、特殊装备使用等特色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以帮助初创企业提高产品研发速度和降低研发成本。

另外,继续引进大院名校和科研机构,嘉兴市应以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 ( 海宁国际校区) 启动建设为契机,一方面,深入推进海外高技术成果转化,吸引和鼓励海外高科技成果在当地落地,为推动和提升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 另一方面,构建国际合作教学、科研和成果转化新机制,特别是就地产业化的新机制,着力培育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人才培育基地。

3.2.2优化“飞地型”园区合作模式

加强与上海高新技术园区及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专项或综合的 “飞地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作为科技产业对接的一种重要模式,利用上海高新技术园区的力量引进更多优质科技企业。为此,要加快推进上海张江平湖科技园、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等承接上海高端产业转移的产业大平台建设,明确平台主导产业定位,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着力提升平台能级和功能水平。通过双方优势互补,友好合作,联合开发,把 “飞地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打造成为创新能力强、产业特色明显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嘉兴要在省级以上开发区与上海重点开发区 ( 园区) 开展人员互挂、共同招商等实质性合作,尤其是要加强与驻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研发中心、总部基地等功能性机构开展深度对接。

3.3大力发展中介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大力发展中介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包括,探索泛孵化器模式和组建嘉兴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具体分析如下。

3.3.1探索泛孵化器模式

嘉兴定位了长三角地区高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从无形技术转化为有形产品,并为实现产业化,孵化环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加强与沪杭科研院所、高校、高新园区及企业孵化器的对接,引进和共建特色孵化器,并适当延伸或拓展孵化器功能,成为嘉兴打造高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关键举措。力促具有较强实力的专业孵化器先行试点,打造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孵化功能齐全、服务能力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群,并逐步推广到全市。

通过 “泛孵化器”建设,一方面破解传统企业转型升级难的问题,盘活闲置的楼宇、厂房等资源,转化科技成果和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科技企业,推进、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打破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空间制约,把先进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辐射出去,以租赁、合作、委托等形式,建设多元化、网络化、集群化、市场化的科技企业孵化网络体系,使嘉兴成为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颇具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孵化基地、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集聚高地、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同时,为进一步加大嘉兴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项目的工作力度,更好地为嘉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端人才支撑,积极推进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在美国建立的 “嘉兴·硅谷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器” 等特色孵化器建设。

3.3.2组建嘉兴技术产权交易平台

“1 + X”技术转移工作站模式为嘉兴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间技术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技术供需双方间合作内容不断丰富及合作程度日益加深,政府科技部门固有的缺陷使其难以担当此重任,因此,有必要组建嘉兴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借鉴厦门科易网模式,吸收国内外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拍卖公司、招投标公司等中介机构作为合作伙伴,推动科技中介、技术转移中心、科技金融等机构集聚,主要承担本地及长三角区域技术转让、 技术许可、技术入股、联合开发、融资并购等服务工作,为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搭建平台,以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

另外,加强与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和浙江网上技术市场等机构的合作与共建嘉兴技术产权交易所,利用其管理经验、服务能力、资源网络加快提升嘉兴技术产权交易所影响力与服务能力。

摘要:本文将嘉兴对外科技合作过程中的主要做法总结为省校(院地)合作模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飞地型”园区合作模式、“1+X”技术转移工作站模式、“民办官助”孵化器模式五种模式,分析发现五种模式普遍存在企业主体地位缺失、科技合作效率不高、科技合作广度与深度有待加强三个共性问题,并提出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完善创新平台合作、大力发展科技中介三大方面对策建议。

一号文件突出农业科技创新 篇8

今年的一号文件突出强调要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增强他们的服务能力。主要是两大方面:一、做强主力军,就是经常讲的七站八所。怎么做强有两点:第一,强调条件改善、能力建设。有三个亮点,即文件讲的“一个衔接两个覆盖”。“一个衔接”是要让基层在岗农技推广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与基层事业单位的平均水平相衔接。因为在基层事业单位五大体系中,多年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一直是非常低的,可以说处于“锅底”,平均水平相衔接将极大地激励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两个覆盖”,一个是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今年要覆盖到所有的农业县(市、区、场)。这个覆盖讲的主要是财政投入的资金,解决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没有工作经费的问题。一个是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要覆盖全部的乡镇,主要是解决他们的办公条件,比如说房屋、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等等。另外一方面,文件强调要转换机制、增强活力。

二、做大“方面军”。农业的科研院所、农业大学、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等,要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引导他们开展农技推广。

目前中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这是中国社会一个极其重大的历史性转折,对“三农”工作具有极其丰富的政策含义。重点应该解决“今后谁来种地、农民怎么进城、乡村如何治理”三个大的问题。

这几年随着农民外出打工的数量逐步增加,现在大约是2亿5千多万人。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农村确实有“三留守”(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问题。今后应该有三个方面的主要措施来加以解决:

一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培育和创新农业的经营主体。近几年的进展非常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已经超过50多万家。同时,要加快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二是要培育职业农民、专业农民,让新一代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在农村或者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经营。今年的一号文件中特别讲到了这一点,今后青年农民回乡创业,包括搞家庭农场,在财税、信贷政策上都要给予相应的支持。

三是要加强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培育多种专业的、综合的,合作的、公司的,政府的、民间的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关于今后农民如何进城的问题,这个问题大家也非常关心。

一是合理引导人口的流向。要双轮驱动,既要推进城镇化,也要加强新农村,让留在农村的人口也能享受到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按居住地常住人口统计,现在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27%,但是如果从户籍人口来讲其中还有3亿人是农业户籍,大量的农民工将会返回农村。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要解决落户问题。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有1亿人左右,在今后推进城镇化当中应当优先解决。同时,引导农民工和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去年在省内就业的是8300多万人,增长了10.1%,而出省的农民工是7400多万,下降了3.2%,这说明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已经是一个趋势,今后要引导。另外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农民进城会涉及到原有财产和权益保护问题,比如原来的承包地、宅基地、林地及在集体的股权分红等等,要保护他们原有作为集体组织成员相应的权利,让他们带着财产进城。

上一篇:竞聘报告模板ppt下一篇:《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