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试卷分析表格

2024-08-06

初中生物试卷分析表格(精选8篇)

初中生物试卷分析表格 篇1

初中生物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评价

1、知识的覆盖面广,其中考试内容既包括考纲要求的内容又包括考纲没有要求但是对学生生活知识有拓展的内容。

2、试卷考试题型难易结合,考试既有的送分题目又有需要学生思考的题目,保证所有学生能做,都能得一定的分数。

3、注重能力考查,要求学生对所学的课程内容融会贯通,在理解的基础上利用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综合分析,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

二、具体分析

选择题部分学生答得较好,一部分学生读题不仔细,如2题、第10题,导致失分较多,反映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够。整个非选择题部分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同时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错别字很多,特别是水分的分字和鳃,很多同学都失分了。另外31(5)题反映出学生对知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没有深刻理解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对教材知识不能分析延伸。

三、对今后复习的建议

(一)关注全体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关注全体、尊重每一名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教学上应多激励,少指责,更不能贬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认真倾听,并耐心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要根据学生思想变化的具体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时机,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激励学生,使他们自觉自愿努力学好生物学。

(二)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训练教学规范性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法得当,更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教师要利用教材中设置的讨论指导学生读书思考,挖掘教材中隐藏的信息,指导学生会预习教材,会列举内容提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训练教学中,必须加强规范化训练,注意多给学生留有消化的余地,做到稳扎稳打,狠抓知识和能力双落实;注重强化训练;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充分暴露错误和薄弱环节,使学生在知错、纠错过程中达到规范训练的目的。

(三)重视基础知识,提高做题准确性

刚接触生物很多同学图新鲜感,能好感兴趣的学好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很多东西都知道,但是一到答题时马上就错误百出,要么是字写错,要没是没达到点 1 子上,今后要多多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保证学生做一道题对一道题,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四)加强对照实验的理解和练习

初中生物试卷分析表格 篇2

(一) 试卷结构

本试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 全卷满分100 分。选择题共有25 个小题, 每小题2 分, 共50 分;非选择题有填空题共8 个小题, 每空1 分, 共15 分;识图分析题共4 个小题, 每空1 分, 共20 分;实验探究题共4 个小题, 每空1 分, 共15 分。

(二) 分数结构

依据初中生物七年级 (上、下册) 和八年级 (上、下册) 教材命题。试题分值分布为:七年级上册占46 分, 下册占34 分, 八年级上册占16 分, 下册占4 分。考试内容没有超出教材范围。

(三) 难易程度

从本次考试情况来看, 试卷难度较为适中, 无偏题、怪题和错题。标准差13.87, 难度0.87, 区分度0.31, 平均分87.19。

二、考试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根据分析, 学生没有对生物学的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 仍然没有很好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 对记背的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固, 多数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在非选择题的解题过程中, 绝大部分学生都出现了乱填知识点的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杜绝偏科思想, 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记背和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生物学科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充分利用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好奇心, 联系生活实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重视生物学的学习。同时, 教师要用好《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 分析和建立初、高中生物学知识体系的相关链接, 理清学业水平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使之有针对性地指导我们的教学。

三、教学建议

(一) 关注学生, 分析学生

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先分析学生, 了解学生。要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教师的课堂就得吸引学生, 可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 用鲜活、与时俱进的实例来讲解知识。要了解学生的爱好, 投其所好, 才会事半功倍。学生是时代的先锋, 总是关注一些新鲜新潮的东西, 比如微博、游戏、电视剧、电影等。教师也要与时俱进, 选择一些新鲜的、健康的事物, 和学生一起交流。教师要学习心理学, 掌握一些科学方法, 比如遗忘规律、概念图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等, 以便及时对学生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 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 学生对课本不熟悉,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也没有注重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和理解课本的内容。在课本中有很多“资料分析”的栏目, 教师要仔细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并解决讨论的问题, 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资料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

(三) 关注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迁移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 学生并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答题, 而是结合了死记硬背, 感觉差不多的, 就将以前做过的题目答案填上去, 从而导致得分率不高。这也能看出教师平时的教学导向, 有可能是偏向于让学生背, 即重知识、轻能力。应加强学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促进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只有思考了才能加深理解。应加强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自主建构知识框架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 关注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

生物学知识是在观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得出或通过实验得以证实的, 因此, 教材中的基础实验和探究活动的教学要落实到位, 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 让他们不断地积累实验和探究的经验。让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 掌握方法、操作步骤以及相关的操作技能。教师要注重对科学探究的各环节, 如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以及评价实验方案等, 进行专题训练, 让学生真正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五) 关注学生的识图能力、知识整理能力

每次结业考试都要考到识图的内容, 从单个知识点的识图到综合知识的识图, 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掌握相应的能力。

(六) 关注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

初中生物试卷分析表格 篇3

(一)试卷结构

本试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全卷满分100分。选择题共有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非选择题有填空题共8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识图分析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实验探究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二)分数结构

依据初中生物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教材命题。试题分值分布为:七年级上册占46分,下册占34分,八年级上册占16分,下册占4分。考试内容没有超出教材范围。

(三)难易程度

从本次考试情况来看,试卷难度较为适中,无偏题、怪题和错题。标准差13.87,难度0.87,区分度0.31,平均分87.19。

二、考试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根据分析,学生没有对生物学的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仍然没有很好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对记背的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固,多数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在非选择题的解题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都出现了乱填知识点的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杜绝偏科思想,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记背和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生物学科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好奇心,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重视生物学的学习。同时,教师要用好《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分析和建立初、高中生物学知识体系的相关链接,理清学业水平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使之有针对性地指导我们的教学。

三、教学建议

(一)关注学生,分析学生

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先分析学生,了解学生。要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教师的课堂就得吸引学生,可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用鲜活、与时俱进的实例来讲解知识。要了解学生的爱好,投其所好,才会事半功倍。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总是关注一些新鲜新潮的东西,比如微博、游戏、电视剧、电影等。教师也要与时俱进,选择一些新鲜的、健康的事物,和学生一起交流。教师要学习心理学,掌握一些科学方法,比如遗忘规律、概念图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等,以便及时对学生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学生对课本不熟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也没有注重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和理解课本的内容。在课本中有很多“资料分析”的栏目,教师要仔细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并解决讨论的问题,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资料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

(三)关注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迁移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学生并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答题,而是结合了死记硬背,感觉差不多的,就将以前做过的题目答案填上去,从而导致得分率不高。这也能看出教师平时的教学导向,有可能是偏向于让学生背,即重知识、轻能力。应加强学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促进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只有思考了才能加深理解。应加强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自主建构知识框架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关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

生物学知识是在观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得出或通过实验得以证实的,因此,教材中的基础实验和探究活动的教学要落实到位,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让他们不断地积累实验和探究的经验。让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掌握方法、操作步骤以及相关的操作技能。教师要注重对科学探究的各环节,如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以及评价实验方案等,进行专题训练,让学生真正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五)关注学生的识图能力、知识整理能力

每次结业考试都要考到识图的内容,从单个知识点的识图到综合知识的识图,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相应的能力。

(六)关注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

初中生物试卷分析表格 篇4

1.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描写了动物的那些运动方式( )

A.飞行,爬行 B. 跳跃,爬行 C. 跳跃,游泳 D.飞行,游泳

2.夏天夜晚灯光下,常见壁虎出来捕捉昆虫。在紧急情况下,壁虎会自断尾巴。这种现象从行为的功能分属于( )

A.繁殖行为 B. 社群行为 C. 防御行为 D.攻击行为

3.世界杯足球赛正在巴西举行,赛事精彩纷呈,从运动系统的组成来看,运动的动力来自( )

A. 骨 B. 骨骼 C.骨骼肌 D.关节

4.“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养杜鹃的雏鸟。对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②③

5.下列哪项不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

A、是对自然进行保护的唯一有效途径 B、保护珍贵的动植物资源

C、保护代表不同地带的生态系统 D、有利于研究珍贵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6.下列哪幅图表示的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 )

A.失去雏鸟的红雀喂鱼 B.大山雀学着偷喝牛奶

C. 黑猩猩用蜂蜜取食白蚁 D.公鸡尝试绕道取食

7.以下由真菌引起的疾病是( )

A.色盲 B. 贫血 C. 脚癣 D.夜盲症

8.在“植物—蝗虫—大山雀”这条食物链的分析中,描述正确的是( )

A、只有大山雀是消费者 B、只有蝗虫是消费者

C、只有植物是生产者 D、它们都是消费者

9.保护动物资源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就地保护 B、易地保护 C、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D、广泛布放动物食物

10.鱼在水中游泳时产生前进动力的主要结构是 ( )

A.背鳍 B. 躯干和尾鳍 C. 胸鳍 D.腹鳍

11.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 人们对他们“爱恨交加”。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B. 细菌和真菌通过与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

C. 细菌和真菌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 细菌和真菌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12.以下单细胞的生物中,无成形的细胞核的是( )

A.酵母菌 B. 草履虫 C.大肠杆菌 D.衣藻

13.如图是蘑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能产生孢子的部位是( )

A. ① B. ② C.③ D.④

14.右图表示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结构③中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B.骨与骨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

C.结构②是骨骼肌

D.肌健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15.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

A.②③④① B. 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

1.根据右图的漫画回答问题:

(1)细菌的“话”正确吗? 。

(2)很多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图中 引起的疾病。

(3)下列描述中属于病毒特征的有 (填序号)。

①没有细胞结构 ②分裂生殖

③具有鞭毛 ④都营寄宿生活

(4)引起H7N9禽流感的病原体是 。为预防H7N9禽流感的传播,请举一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 。

2.将装有涡虫的试管的一端M用铅铂套遮住,另一端N在光下照射。结果发现,涡虫大部分时间停留在M端。用强光照射涡虫,它的反应舒展身体;用电棒刺激涡虫,他的反应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但用强光照射涡虫,几秒后再用中等强度的电棒刺激涡虫,重复这一步骤100次。第101次只用强光照射涡虫,涡虫对光的反应液变成了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请你根据此实验回答问题:

(1)涡虫大部分时间停留在M端,这说明涡虫喜欢的生活环境是__________。

生物试卷分析 篇5

一、试题特点

综合分析整套试题,此次试题突出了对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查。这一点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在选择题上更为突出。从题干上在表述方式上具有灵活性和多变性,需要学生更加认真分析理解题干审清题意,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二、考试情况统计及分析

试卷共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道大题,据学生答题情况和对试题研究,特做以下分析:就试卷内容来看,题量比较适宜,难易程度体现了教材的重点、难点,没有偏题、怪题,覆盖面比较广,知识点多且灵活。各章节所占分值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5分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3分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9分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16分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4分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1分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10分 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

2分

参考学生一共1259人,二卷满分53人,百分比4.2%,27分以上294人,占23.35%,24分以上215人,16.62%。

三、试卷评价

1、知识分布比较合理,且重点突出。知识覆盖面较广,突出了重点。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主干知识。试题以基础题为主,注重对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的考查;如:选择题的第10题,考查激素调节和人体的营养。

2、符合学习规律,体现人文关怀

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稳中有变,体现了科学性,人文性、导向性,同时关注学生成长,如第19题涉及了健康知识,体现了人文关怀。

3、立足实验,重视探究 实验性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特征,也是生物学习的基本形式之一。初中阶段主要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意识,如第3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和生物学科特点。

4、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

生物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新情景,贴近了学生生活,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学生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如46题。

四、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1、基础知识巩固不牢,理解尚不到位。表现为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没有掌握,记忆模糊错误。如第50题的第1、3小题,理解能力不够导致部分学生失分。

2、审题抓词不仔细。考生在考试中因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以审题失误所占的比例最大。这种失分不是智力或能力达不到,而是审题抓词不细造成的。表现为一些考生对本可得分的试题却失分。如第50题的第(3)小题,因审题不清,直接导致失分。可以说审不清题是失分原因之首,常表现在没有注意题中所给的有意义的信息,轻率地写出答案。审题是基本功,试题的信息来源于题干、设问或选项、图表等,因此,考生既要能有效提取明显信息,还要善于挖掘隐蔽信息。

3、部分学生书写能力差,错别字太多,如:特异性免疫。

五、今后教学的建议

1、抓质量,先抓习惯。平时在教学中注意抓好学生的书写、审题、与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需要深入了解。

3、注重开发性使用教材,做到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回归教材,督促学生阅读教材,强化记忆重点知识;

4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典型例题落实知识点;巩固和理解重点知识,提高知识的运用;加强对典型例题剖析,尤其对答案进行解读,使学生了解从什么角度回答问题,由此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5、进行学法指导,和解题技能指导

六、考后的感想与反思

从这次考试可看出,在生物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认真研究与反思:

1、要继续深入钻研课标,加强教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用新课程理念统领课堂。

2、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认为学生会的学生不一定会,多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使书本知识常识化,寓教于乐,把枯燥的复习课上成学生最喜欢的课。

3、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 重视培养各种能力,如理解能力、提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也包括解题技能的训练,如审题能力、读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图、表是生物学试题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在复习过程中,应加强对结构图、概念图、坐标图、数据表格等图表认知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学会从图、表中收集和整理数据,提取和处理信息。同时应对相关、相近、易混淆知识用图或表的形式进行区别和比较。

4、精选试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训练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要重视试题的点评,通过点评拓展思维视野、提炼学科要素,获得解题策略。重视对错题的分析与类型题的补练,以期不断完善与进步。加强审题指导,学会审题,养成认真审题习惯,规范答题,减少常规失分。

5、重视实验和探究

要使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实验中包含的知识和技能信息,并能灵活运用。同时还要注重对科学探究的各环节,如提出问题、确定变量、作出假设、设计对照、预期实验结果、作出实验结论等作专题训练,让学生真正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6

(范例1)

八年级生物期中考试试题很好地体现了“三个有利于”的命题指导思想,依据《中学课程标准》,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上考查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学生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学生所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方面的考查。试题的导向有利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生物新课程的实施。下面我对我校八年级生物学科期中考试情况分析如下:

一、考试结果汇总:(班级平均分)

二、学生失分较多的题目:

三、答卷反映出的学生学习情况:

1、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例如7、32、(1)(4)。

2、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不够。例如8、13、21。

3、探究能力有待提高。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的要求是:乐于探索生物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学生对实验探究试题错误较多。提出的问题和探究思路作的都不理想。

4、读图、识图分析能力差。非选择题中每一题都有图,部分同学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读图、识图分析能力差。

四、对今后初中生物学教学和考试改革的建议:

1、运用教学规律,发挥学生主动性:学校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复现型人才,而是创造性、综合性人才。因此,在中学生物学教育中,教师除了进行知识教育外,还要特别注意过程教育和学法教育,逐步培养和考察学生,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从而提高文化科学素质。改变教学观念,运用教学规律,切实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探究性: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如何进行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是我们全体生物学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之一。然而,由于多数学校实验条件不足,很多课本规定的学生实验都没做,有的甚至连演示实验都没做全,学生的实验能力普遍较差,这种状况越来越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掌握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熟悉实验步骤、辩析实验现象、表述实验结论是我们在今后实验教学中要引起重视的几个方面。我们要克服注重实验讲解,忽视实际操作:注重实验验证,忽视实验探索:注重实验结果,忽视实验描述等教学现象。

3、关注社会热点,突出知识应用性:生物学的价值在于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生产实践中。这无疑对教师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联系实际,开展素质教育,如何教会学生运用生物学的观点观察社会的发展和周围的事物,都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按着课程标准的要求,进一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在夯实基础的同时,要注重能力、方法、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素质的培养。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把“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落在实处,更多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探索和发现;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创新;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生存、学以致用。

试卷分析(范例2)

一、试卷总体印象

本次生物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部分题目比较灵活,突出考查了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思维的能力,内容丰富,难易适中(知识与技能并重,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评价体系)。与生活联系:大多数题与生活紧密相连,可以很高地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本次试卷的亮点之一。

二、得失分情况和原因进行分析

单项选择,共25题,50分。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题型较活注重基础,学生获得的最高分是38分最低分是6分。失分最多的是9、17、18、20题,初一的学生大部分还没有摆脱小学学习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不会自己去学习、分析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个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

2、学生对较活的题应变能力较差

3、不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

4、不会对问题进行分析。

填空题,共五题,29分。也是考察基础知识以及其运用能力,其中灵活题较多,因此学生在次题失分较多,特别是第二题的病毒方面知识、第五题的生态系统图解,学生没有实践经验,有些知识是一知半解,成绩不理想。

利用资料回答问题。本题考察的是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对资料的阅读、分析能力,本题得分情况较好,学生对这样的类型题也很感兴趣。

判断题,都是原题,其考察的是学生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试验技能、实际操作能力、探究能力,而且此题体现了较强的学科专业性,此题的得分率较高。

连线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功能知识的掌握情况,此题的得分率一般。

三、采取措施

从学生试卷可看出,初中生物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与反思

1、要继续深入钻研课标,加强教研,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用新课程理念统领课堂。

2、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认为学生会的学生不一定会,要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使书本知识常识化,寓教于乐,把初中生物课上成学生最喜欢的课。

3、用一个简单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搞清楚每一个步骤,体验探究过程,至少遇到同类问题可以借鉴。

4、深入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方可按需而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学生的成绩和实践能力一定会与日俱增!

试卷分析(范例3)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1、试题特点分析:

本试题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注重基础知识,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绝大部分的试题是学生通过正常的生物学习所能够顺利解答的基础题,同时兼顾能力的考查,试题能联系学生日常的生活实际、联系生产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加强了对科学探究的考查,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试题尽量回避死记硬背题,注重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注重科学探究和实验技能的考查。设置了一定量的开放性试题,有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给学习灵活能力强的学生留出了施展才华的空间,试题既不超纲,也没有怪题。

2、试卷结构;

2009—2010年第一学期统考初一生物试卷,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考查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试题涵盖了课程内容的四个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题型及分值如下:

一、选择题、30个小题、30分

二、填空题 9个小题、20分

三、连线题 2个小题 11分

四、识图题 4个小题 23分

五、实验题 2个小题 11分

六、资料分析题、3个小题 5分

3、学生成绩基本情况如下:(总分、平均分、及格率、优生率、差生率)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1、字母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与学生写字基本功较差有关。

2、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生物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背练习册就可以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对生物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这些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有关,与平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3、审题能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与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4、语言表达不规范,不严密,表述混乱,词不达意,生物专用词语书写错误较多。与平时训练少有关。

5、应用生物学知识迁移的能力差,不能与社会、生产、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情景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与学生平时不参加生产劳动、脱离实际生活有关,学习方法不得当,不会灵活运用,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守旧有直接的关系。

6、对实验重视不够,科学探究和实验技能很差。与学校管理有关,本学校的生物实验室一直没有开通,一个实验也做不了,全凭看书讲实验,所以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很差。

三、改进措施

1、教师要转变生物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生物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研究课标和新教材,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认真钻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扩展教材的广度,整合课程资源,认真备好每节课,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

2、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而不要因教论学,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强烈呼吁学校尽快把实验开通,想法设法创造条件做好课本中的每个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改变用录像、演示实验等代替学生实验,更不能用讲实验代替学生实验。

4、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再背下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一些生产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5、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通过学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应用。

6、恰当选择和组合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自制教具,充分运用实物、标本、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重点、难点及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学生物表格选择题的解题例谈 篇7

例1表1为正常情况下成人每日水的进出量, 依据数据分析下列哪种情况最可能造成水分进出的失衡 ()

A.正常状态:b+a=b′B.发高烧:b+a=b′

C.急性肠炎:b+a>b′D.剧烈运动:b+a>b′

解析:读题干寻找与基础知识的最佳结合点。水的总摄入量与总排出量相等均为2500mL, 正常状态下, b+a=b′=1500mL;剧烈运动时, 体内水分通过c′排出一部分, 这样水的排出量就会多于摄入量, 要维持水平衡, b+a>b′;急性肠炎时, 粪便排出水量a′增多, 若维持水的平衡, b+a>b′;发高烧时c′增多, 故b+a>b′。答案B。

例2表2为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茄子的花蕾后植株的结实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结果表明2、4-D能促进果实的发育

B.该实验结果表明2、4-D能促进果实的成熟

C.该实验的对照组花蕾是经授粉的, 而实验组的花蕾是未经授粉的

D.不同浓度的2、4-D对同种植物的结实情况影响不同

解析:分析表格中各个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平均结果率、平均单果重、平均株产量的数据, 与“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果实发育”知识链接即可。可看出:经2、4-D处理的实验组的三项数据均比对照组高。答案A、C均正确。分析实验组数据, 随2、4-D浓度630ppm、720ppm、850ppm、1000ppm的增加, 平均株产量和平均单果重先增加后下降, 而浓度为850ppm时效果最佳。D正确。表中并没有显示对茄子成熟的影响, 故不能得出该结论。故最终答案应是B。

例3将生长状况相似的同一种幼苗分成若干组, 分别置于不同日温和夜温下生长。其他各种条件相同。一定时间后测定统计每组幼苗的平均高度, 结果如表3。

请根据表3指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幼苗生长最快的温度组合是:日温30℃, 夜温17℃

B.幼苗生长最慢的温度组合是:日温17℃, 夜温17℃

C.上述结果说明昼夜温差影响有机物的积累, 从而影响幼苗的生长

D.由此实验可推知我国东北地区树木生长比华南地区快

解析:分析题中日温夜温的组合点处幼苗的平均高度, 与“白天适宜提高温度, 增加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合成量, 夜晚适当降低温度, 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量”知识链接即可。表中幼苗的平均高度, 体现了有机物的积累量的多少。而有机物积累量越多, 对植物的生长越有利。观察表中数据, 平均高度最高为33.2cm, 其对应的日温30°C、夜温17°C;相反最低的10.9cm, 其对应的日温17°C、夜温17°C。所以A、B、C均正确。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 东北地区温度低于华南地区, 温度会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酶的活性, 故东北地区植物生长应慢于南方植物。答案D。

例4表4为某种细菌在各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在U、V、X、Y、Z几种物质中, 该细菌不能合成的且是细菌生活必需的是 (S.C.M为简单培养基, U、V、X、Y、Z代表加入培养基的不同物质, “-”为生长不良, “+”为生长良好) ()

A.U B.V C.Y D.Z

解析:本题考查培养微生物时要根据其对营养的需求, 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适于其正常生长的物质。初级代谢产物是细菌生活所必需的, 自身可生成, 不需额外补充;而有些物质必需由外界通过培养基进行补充。表中的第一行在S.C.M简单培养基中该细菌生长不良, 在培养该细菌时必须在S.C.M简单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物质, 从表中找出生长良好的培养基 (即生长状态为“+”的第三、五、七组) 中所加入的相同物质:即U+Y、V+Y、Y+Z三者均加入的为Y, Y就是该菌自身不能合成的物质。答案C。

例5表5表示对农作物1和农作物2在同一土壤中对氮、磷、钾三元素肥效的实验结果, “+”表示施肥, “-”表示未施,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农作物1的氮素可能来自共生固氮菌

B.农作物2的氮素来自自生固氮菌

C.对农作物1来说, 磷、钾是必需元素, 氮是非必需元素

D.不同的农作物对磷、钾的需要量是相同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固氮微生物的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实际产量与原产量的比一列的数据比较, 比值为100的农作物1所对应的肥料成分中添加的元素均有磷肥、钾肥, 但与氮肥添加与否无关, 不过农作物1所需氮肥可能来自共生固氮微生物, 依所学知识很容易排除C、D。分析表中实际产量与原产量的比, 对于农作物1对比第二行与第五行可知是否施加氮肥, 并不影响实际产量;而对于农作物2施加氮肥比不施氮肥实际产量高得多, 可见农作物1能利用土壤中的自生固氮菌固定的氮素, 而农作物2则必须人工施加氮肥。答案A。

例6表6是不同纬度地带的六类生态系统枯叶年输入量和枯叶现存量的比较表, 请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土壤有机物积累量A<B<C<D<E<F

B.F最可能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C.枯叶分解速率与环境温度和湿度没有关系

D.分解者作用的强弱依次为A>B>C>D>E>F

解析:本题关键在于“枯叶现存量”指经过微生物分解后, 土壤中剩余的部分有机物。“枯叶的年输入量”代表落叶中有机物进入土壤。若输入多、现存量少, 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强。土壤有机物的积累量依次为A>B>C>D>E>F;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的强弱依次为A<B<C<D<E<F;枯叶分解速率与环境温度和湿度有关。答案B。

例7丝瓜为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将取自开始萌发的丝瓜种子, 先在表7所示的五种溶液中浸泡24小时, 然后种植。开花情况如表7所示, 其中推论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浓度的赤霉素对丝瓜开雌花还是雄花无影响

B.乙烯利、整形素明显有利于雄花的形成

C.清水具有促进雄花形成抑制雌花形成的作用

D.该实验浓度的赤霉素、CP有利于雌花形成, 整形素有利于雄花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物质对丝瓜雌雄花平均数及雄花、雌花的比值的影响, 其中清水组作为对照组, 赤霉素 (100mg/L) 、CP (100mg/L) 、乙烯利 (100mg/L) 、整形素 (10mg/L) 为实验组, 在雄花平均数、雌花平均数、比值三组数据中只分析比值即可。各实验组的比值均与清水组比较, 赤霉素组1.0, CP组0.9, 远小于5.6, 利于雌花形成;乙烯利组5.3接近5.6、整形素组27.6远大于5.6, 利于雄花形成。答案D。

例8人群中男子食指比无名指短的人多, 在对许多家庭进行食指长短比较的遗传调查中, 得到如下表格 (表8) , 则控制食指比无名指短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 染色体上的 () 性遗传。

A.X隐B.X显C.常隐D.常显

解析:根据双亲表现型相同, 后代若出现新的表现型, 则新的表现型为隐性性状。表格中双亲均为食指短, 后代均为食指短;双亲均为食指、无名指等长, 后代出现食指短的情况, 所以食指短为隐性性状;母亲食指短, 父亲食指、无名指等长, 后代的所有儿子均食指短, 女儿均为食指、无名指等长。因此可知控制食指比无名指短的基因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答案A。

例9为研究果实贮藏效率与O2浓度的关系, 将质量相同的苹果果肉放在O2浓度不同的密闭容器中, 一小时后测定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 结果如表9。

根据以上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氧浓度为3%时, 每小时葡萄糖有氧分解量为0.05mol

B.氧浓度为5%时, 每小时葡萄糖无氧分解量为0mol

C.仓库中贮藏苹果氧气相对浓度为5%时最好

D.贮藏苹果时还可以采取低温、干燥等措施

初中生物试卷分析表格 篇8

2009年的高考(生物)是江苏省实行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二次高考,无论从考试的内容、试卷的结构和题型、能力的要求等等都与2008年的高考相类似,但与前几年的考试有较大的变动,对老师和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009年高考试卷分析

1.1.题型结构

2009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题型结构与2008年有一些小的变化。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共34题,取消了选做题。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共25(20题+5题)题,55分,其中第1~20题为单项选择题,40分;第21~25题为多项选择题,15分;非选择题共9题,65分。试题符合2009年考试说明中的题型及分数比例的要求。

1.2.考点分布

2009年江苏高考生物试卷考查内容与2008年有一定变化。考试内容的变化在2009年考试说明已详细列出,这里不再分析。从考查内容的分值分布对应到考试说明中与2008年比较如表1和表2。

知识内容(75%):实验内容(25%)=90:30

必修模块三本书考查分值如下:必修一33分,必修二36分,必修三26分。

1.3.2.覆盖率:知识部分——25个知识要点中考查了22个知识要点(包括实验相应知识点),覆盖率达到了88%。没有赋分但有相关体现的内容:生态环境的保护、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实验部分——20个实验(必修共14个、选修共6个)要点中考查了14个知识点(包括涉及到的实验),覆盖率达到了70%。

1.4.试卷特点:

2009年江苏省高考生物学科试题,内容符合考试说明的指导思想,考查内容基本上都在考试说明的要求范围内,说明中考核内容的覆盖率高,总体来说试题新颖、灵活,试题的难度比去年明显增大。主要特点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4.1.试题凸显长、难、深

“长”:2009年试题题量减少了,但题干长了,学生的阅读量大,题干字数6500多字(不包括图表),导致学生花去许多时间去读题,由此思考的时间缩短了,严重影响学生答题的质量,大多数学生是在匆忙的时间内答完全卷。同时图表比以前的高考试题更加复杂,需要学生分析和思考时间更长。

“难”:全卷基础容易题所占比例偏少,中等难度及以上的题型较往年明显增加。单项选择题共20题,但一眼看出答案的题(容易题)很少,同时在许多选择题涉及的知识点不是单一,选项的相互干扰也较多,某些选项已经超过了学生的知识范围等等,这些都导致选择题难度明显增加;非选择题的题干材料增多,图形复杂,甚至在一道题中,出现了既有图又有表(32题)的情景,分析难度增大,能力要求更高,每一道题都需要学生边分析边思考边作答,加上时间紧迫,因此大大增加了试卷的难度。

“深”:一些题目从考试说明中的A级要求的内容为背景,将结果呈现改为图表形式出现,进行相关的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識的同时,要能将必修知识进行有序地综合性渗透。如:第34题,以基因工程为背景,结合一幅非常复杂的图,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同时题目的命题立意新颖,试题在较大程度上设置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新情境,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和应用水平,从而使一些常规的应试方法失灵。如:第28题,“真菌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第26题,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所进行的变异方法等。

1.4.2.查点分散,重点突出

从各知识点所占分值来看,在10分以上的知识块只有1个:“遗传的基本规律”。其余的108分则比较分散,但从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来看,还是考查的重点,即使是实验也是对应着主干的知识。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等主干知识所占比例与往年差不多,达到60%以上。

1.4.3.联系实际,考查能力

2009年高考生物试题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提出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总体上看,试题重视能力的考查,特别是注重探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图表曲线应用能力和生物技术的应用能力的考查。试卷较以往更注重考核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大都采用现实生活、生产实践相关情境进行设问,关注人体健康,关心社会热点问题,涉及人类疾病、医学治疗、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内容;试题既体现了江苏省的地方特色,又联系了当前的热点。

1.4.4.创新实验题型的考查

实验能力是高考的要求之一,考试说明从四方面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提出要求,这些均在高考试卷中有所体现。试卷中考查有关实验方面的内容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设计分析题,通过这三方面的试题考查了考生多层次的实验能力。其中,考查基础实验(教材实验)中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知识;考查根据研究目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和分析的综合能力。实验题所占分值呈上升趋势。试卷改变了历年来以单一实验题考查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的方式,以各种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1.4.5.增大图表类试题

设计图表试题,一般重点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理解、提取、处理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体现了考试说明中的对识图和绘图能力的要求,2009年试卷中出现了表示实验数据、生物学现象、过程图、细胞分裂模式图等。并且还考查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图表的量也比往年有所增加,在全卷34道试题中有17道题配有图表,比例达到50%。部分图形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如:单项选择题中的11、12、16题;27题画坐标图中的柱形图;28、29题对示意图的理解。

1.4.6.部分试题疑似超纲

从整个试卷各题的要求来看,总体上符合考试说明中的要求,但在部分题上,有明显的超纲或超越学生能力的问题,如:33题中对基因型几率的计算、34题中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种类的图形分析,学生明显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虽然在其他地方的高考试题中出现过)。

2.今后高考生物命题态势

2009年试题基本符合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的精神,也符合命题者对本试卷的期望。因此,按照江苏省高考模式相对稳定的发展趋势,今后几年生物试题的命题大方向也将相对稳定。

2.1.体现稳定、新颖、基础、能力等特点

由于今后高考考纲不可能发生大的变化,所命高考试题的题型、题量、命题范围、考点分布等,总体上也应该基本稳定,不会有太大的变化。2009年的试题难度较大,所以如果有新的突破的话,应该不是知识难度的突破,而是新情境试题量的突破、基础知识整合和应用能力的突破。今后会对基础内容的考核更加注重,并且在选择题中增加基础题量。

2.2.突出主干知识,加强学科内综合

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等主干知识仍然是命题重点,但试题可能由对某个单一知识点的考查向多个知识点综合考查转向(2009年试题已经有所体现)。考题将对生物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方面深入,例如:假设—演绎法、对照实验的设置方法等。

2.3.运用图形、表格,注重能力考查

教材中的插图隐含了大量的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知识,2009年高考试题以教材图形为背景考查的比较少,但今后的试题图表将会较多反映教材中的插图、表格。并可能对图表进行适当转换,高考试题将会进一步要求考生学会作各种类型的图形或制作表格,并可能对概念图、建构过程、流程图进行考核。

2.4.关注社会、生活、经济、环境及江苏地方特色

背景取材于社会、生活、经济或环境等试题,在近年高考试题中常有体现,也可能在今后的江苏高考试题中延续。因为此类试题的命题背景源于生产实际,便于综合考查相关联的生物学科内知识。与上海、广东等省市相比,江苏生物考题的地方特色尚不鲜明,今后将会进一步关注江苏地方特点(工业、农业、生态等)与生物学科的关联。

2.5.实验题型的命题稳中求进

近几年来,实验题分值比例在逐渐增加,答题时的文字书写量却逐渐减少了。今后的高考,实验与探究试题仍然是必考题。命题重点仍然可能有对实验步骤的正确与否进行评判;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等老的试题形式,但不排除模仿国外考题的新型题型的出现,而繁杂的实验设计类试题应不会再整体出现(要考虑学生的分析答题时间),只对其中的过程或结果分析仍可能再现。

3.今后高考生物备考建议

3.1.切实把握高考方向

2008年起江苏实行了新的高考模式,要认真思考,钻研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材,研究已新课程高考模式下的各省市试卷,把握高考方向,不断及时调整复习思路,避免事倍功半。应对高考一定要精心研究,紧扣教材,吃透教材,以不变应万变。高考试题无论怎么变,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特别是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要指导学生回归课本,进一步研读教材,研读考试说明等,离开了教材的备考属于无本之末、无源之水。同时需要对各地的历年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找到与江苏高考的相通之处,指导学生应对各类题型的方法。

3.2.构建知识网络

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该记的记,该背的背,该默写的要默写,督促学生做好“广积粮”,为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高考能否取得理想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时的根基有没有打牢。同时复习过程中,把所学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有助于学生在解题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到有关的知识,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3.3.培养创新实践意识

近年来生物高考有关实验的内容越来越多,考查的内容呈多样化,有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也有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还有根据研究目的进行开放性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等各种题型,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从近几年考生对实验题的回答情况来看,多数考生的答题和标准答案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特别表现在对实验基本操作的表述上。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探究性实验设计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并鼓励学生多动手做实验,多动脑练实验试题。应特别重视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步骤,分析预测实验结果,培養创新意识。

3.4.培植综合分析能力

高考复习过程中加强变式学习和变式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有较大帮助,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进而提高复习效率。复习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弄清典型例题的命制原则、考查内容、答题技巧等,同时设计一些典型试题的变式训练,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培养学生根据试题设问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强调以知识为载体,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能力范围很广,主要是理解知识的能力、从新材料新情境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图文信息转换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包括图、表等)表达能力等等。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关键是把知识教活、把发展能力作为复习教学的重点。

3.5.增强复习应考信心

在高考复习中,学生往往容易受各种内外不良因素的影响,产生一些消极的心理暗示,从而影响复习和考试。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就要通过不断加强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引导,强化学生自信心。如经常回忆、体验自己过去学习和考试中或在其他活动中成功的状态和心情,相信自己能再现当时的状态并取得成功等;同时还要注意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因为恰当的目标定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其发挥出最佳的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上一篇:学校读书日活动策划书下一篇:小班音乐教案《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