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物理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尝试

2024-07-27

农村初中物理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尝试(共13篇)

农村初中物理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尝试 篇1

竹条实验中学 黄文智

新课程与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理念。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所以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但是它控制不好就会使课堂变得“乱”,所以教师要注意把握分寸,才能真正让课堂“活”起来。这就是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新面貌。在新课改平台上构建的课堂教学,寄希望于教师: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有利于他们在学习目标引导下自主学习、交流的环境;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而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为学生成功学习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争论甚至各执己见的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新课改发展的核心是新课改理念的落实──教师行为的转化。尤其是对广大农村中学物理教师来讲更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转化历程。农村的初中学生具有的基础较差,知识面较狭窄,反应能力较低,厌学情绪较严重等特征。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的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缺少分析和知晓,目前我们学校大多数的农村学生的家长,都是知识缺乏,大多数的家长在忙于改变自家的经济状况,不懂得或无时间顾及教育自己的子女,没有真正的懂得知识、能力的重要性。因此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观念。

其实所有的学生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积极性都是非常高的。保持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感兴趣的问题,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这应该是物理教学成败的关键。新教材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充分体现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众多的事例、图片来源于生活,如:摩擦力这节中冰旱鞋、磁悬浮列车;浮力一节中的人在死海中漂浮的图片都来源于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相信学生的思维能力,相信学生集体智慧,决不能将教师思考的结果强加给学生,剥夺学生动脑的权利。学生不仅通过相互合作、讨论获得了问题的答案,更可喜的是学生竟不自觉地将生活与物理结合起来。所以,教师应该是参入者。物理新课标中所说的物理教师的重大职责,即将物理知识的学术形态适当地转化为学生感兴趣、乐于探索,来源于生活的易于接受的物理知识,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现实”的物理知识;本人结合本校物理教学的实际,按新课标理念,就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现实”的物理教学、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环节等几个方面作出了一些大胆的尝试。让农村初中学生找回“自我”,找到“信心”。使他们懂得怎样去学,最终学会学习物理。

一、构建新课标要求下新型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的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的农村初中物理教育中师生关系的不尽人意,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的产生,这是素质教育的大忌。改革新型师生关系是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新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运用新课程理念构建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1.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对事物和现象不断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是对既有的知识体系不断进行再创造再加工以获得新的意义、新的理解的过程。新课改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老师评价语言多样化,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教师在评价时多用“你的想法有新意”“你的见解有独到之处”“你还有什么新设想”。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你想到这方面,你再想想还另外的因素影响吗?”,不伤学生自尊心,他们容易接受。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常常会这样说:“我觉得”“我认为”“我看”“我想要”“我发现”。课改实施以来,学生普遍反映较好,他们喜欢这样的授课方式。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新课改标准关心的是课改目标、课堂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改设计思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就需要物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学生不断的沟通、交流,彼此尊重,建立起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例如在学习“声音”内容时,要求学生自带乐器,并允许音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讲解他对声有特性的理解;有一个平时只对音乐感兴趣、其他功课学的很差的女同学在这节课找回了自信。在讲“音色”这一抽象概念时,我让前、后排各两个同学站起来,叫后面其中一个同学问:“我是谁?”再前排学生猜出后,我问大家:“他们是怎样判断出他是谁的?”“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就这样不知不觉在游戏中,学生很轻松地明白了音色这一抽象概念。新课程要求确立的学习方式,例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以促进学生和谐均衡个性化发展。新课程改革顺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潮流,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赋予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找回“自我”。

二、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现实”中的物理知识。初中物理教师在使用新课标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物理学科特有的优势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作出明确规定,除书本知识之外,还有另一类知识,就是日常生活的知识,而这种知识对于实践中的人来讲才是最为根本的知识。《物理新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刻画物理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这就是说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以及巩固过程,经历教学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应用物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积极的物理情感与态度。

1.物理知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包含着人们丰富的创造性发挥。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就是掌握前人的经验,进而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因此物理教师要在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某些物理定律的发现过程,经历物理问题解决的探索过程。例如,我在九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我先出示下列问题:(1)假如一个人在沙地上玩溜冰鞋,方便滑行吗?(2)假如这个人是在水泥地上玩溜冰鞋呢,可行吗?(3)假如这个人是在冰地上玩溜冰鞋呢,可以吗?这样既符合了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现实”的物理,是指物理来源与生活、生产实际,同时学了物理又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生产、生活。因此在学习新的物理知识时,尽可能以一些实际例子导入新课,尽量与现实原型进行联系。例如,激光手电筒的光束可作为光线的现实原型,茶壶可作为连通器的现实原型,使用筷子时可作为杠杆的现实原型等等。通过联系现实原型,有利于农村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内容,认识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从而唤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渴求。物理知识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实际应用的广泛性,在每学习一个物理知识后,我都会设计一些应用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的应用,体会到学好物理的重要作用,加深对物理的认识。让学生找到学习物理的“信心”。《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物理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如果过于强调物理的抽象形式,忽视生动的具体模型,过于集中于内在的逻辑联系,割断与外部现实的密切联系,失掉了产生兴趣与刺激动机的最重要的源泉。必然给物理教学带来极大的伤害,使一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物理的信心。

三、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环节,注重物理教学策略

1.课堂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的效益密切相关,优化教学就是使其每一个环节尽量合理化、科学化。就新课的导入为例谈谈可采取以下的方法和措施:(1)由科学史实导入新课;(2)由生活中的错误经验导入新课;(3)由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导入新课;(4)由小实验导入新课;(5)由演示实验导入新课;(6)由提出疑问导入新课;(7)由介绍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只要广大教师积极探索,认真去想,认真去实践,就会产生好的效果。

2.要运用课堂教学结构、环节的新理论、新技术。要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使其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独立完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二是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性。即确定课堂教学每一环节要符合学生认识发展和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3.优化练习与作业:(A)作业设置的层次性。例如:在学完了《摩擦力》后,除布置一课一练的同步练习外,还布置了三道“弹性作业”让学生选做:①结合本节内容自编一道与摩擦力现象有关的题目,题型不限。②写一篇“假如没有摩擦”的科幻小论文。③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出题(可以从其他参考书上找题),互相检查批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做其中的一题。(B)作业设置的多样性:①观察查阅题;②动手实践型;③研究性学习型;④超前预习型;(C)作业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例1.在水泥地上进行班际篮球比赛中,为了防止运动员打滑跌倒,下列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A.在水泥地上撒些小沙子;B.运动员穿的鞋底带有凹凸不平的花纹;C.扫净水泥地上的小沙子; D.穿上平底的塑料拖鞋。因为作业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教师还要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通过反馈再次强调纠正,使巩固练习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4.教学策略选择得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探索教学、启导教学、发现教学、自学辅导教学、问题教学、尝试教学、单元目标教学等方法各具特色,各展身手。启发式综合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要求有:(1)使学生始终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3)突出对学生能力和心理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中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锻炼技能和能力,并形成良好的稳定的心理品质。然而农村学生整体素质较低,可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提高学习的兴趣。在每一堂课中最好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只要广大农村初中的物理教师广泛涉猎各种教学方法,吃透各个教学内容的特点,了解和掌握自己的教学对象的特征才能科学地、合理地应用教学策略。才能真正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和产生理想的效果。启悟学生的“学法”,让学生学会学习物理。

农村初中物理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尝试 篇2

一、新课改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 “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 从本质上来说, 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 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 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初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 近几年, 许多教学杂志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 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 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二、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 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 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 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 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 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 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 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 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 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 不但可以提高专业素质, 而且可以获得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农村初中物理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尝试 篇3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特别是提倡自主学习,探索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得到加强.由此可见建构主义理论与新课改的要求是一致的.我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尝试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实践,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1 创设情境,引领知识自主建构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有利于自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知识点时,为了使学生能自主建构知识,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以下材料,一张纸,一根钓鱼胶线,一个小瓶子,教师准备一面鼓,一面锣.教师首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器材,无论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只要你能让其发声,看你有多少种方法,并观察发声体的振动情形.教师演示: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用力敲,学生听声并观察纸屑的跳动,思考纸屑为什么会跳动?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和自己动手的实验,便能轻松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结论,同时也可以使知识产生新的迁移.如:根据利用钓鱼线演示振动的过程迁移出弦乐器的(如,二胡,小提琴,大提琴,古筝,钢琴等)发声原理是弦的振动,并且它的音调是由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来决定的知识.根据吹笔帽的发声过程迁移出管乐器(如,小号,大号,箫,笛子,竽等)的发声原理是空气柱的振动,同时理解了管乐器的音调调节是改变空气柱的长短.

2 合作学习,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主动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有内在的动力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对自己在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适当的调整.

在学习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的关系时,用电学示教板展示两个不同规格的灯泡串联时,闭合开关后发现两个灯的亮度不同,学生在这个问题的情境的刺激下,积极地思维起来,并由此产生问题意识:(1)靠近电源正极的灯泡亮些,靠近负极的灯暗些.教师适时提出如何解释?学生可能脱口而出是因为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随着灯光的发光逐渐地消耗,越来越少,故灯变暗.教师再提出如果把这两个灯泡调换,应该还是靠近正极的灯亮了,你们可以利用手中的器材试试看.学生合作完成实验,结果与预料的不同,猜想被否定.(2)又有同学提出电流可能不变,刚才的现象可能是因为灯泡不同造成的,如果象现在猜想的这样,又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呢?请小组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利用你手边的器材来完成探究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分工,有的负责连线,有的负责读数,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观察灯的亮度,最后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的结论.此时教师进一步提出,能否依据一次实验就能得出实验的结论呢?据此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可以多做几次总结出一个普遍的结论,避免偶然性而产生错误的结论.实验完成后教师要适时点拨:在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出猜想时,要对猜想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寻找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经过一定的经验积累并随着物理知识的丰富,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都有提高,并养成了爱提问题的好习惯.

在问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学生合作学习,体现了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的合作学习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3 依据生活经验,迁移建构新知识

我们生活在自然界,时时与自然界有亲密的接触,对自然界有一定的亲近感并乐于去探究它们.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并揭示物理现象背后隐藏规律的科学,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强,兴趣广泛,他们在生活中积累的原生的生活经验虽然不系统,但对他们学习初中物理知识大有裨益,我们在进行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优势.

我们在学习《物态变化》这节内容时,利用这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极为密切,学生生活在自然界,对自然界的现象有切身的体验,例如:对于雾,露,霜,雨,云,冰雹有直接的体验,教师再适时提出它们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启示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我们长期以来的教师教,学生听的讲授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逐步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行为,要切实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学习形式,使教学行为重视学生的自主建构,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搜集分析相关的信息和资料,自我激励,自我反思,完善对知识的重组和意义建构.这样新课改目的不仅得以顺利实现,而且实现的过程也是高效的.

农村初中物理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尝试 篇4

双口中学

冯 玥

【摘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它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结合导学论的理论和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下是我针对此问题而采取的一些教学方法,并取得的一定的成绩.【关键词】新课程

教育理念 循序渐进 启发引导 实际出发

自主

探究

合作

学习

我校地处北辰区的边远地区,在我们学校有很多学生的心里没有目标,考多少分就上什么样的学校,家长更是对孩子没有要求,只希望老师帮他们看住孩子别惹祸。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向课堂要效率,想方设法让他们回家看书复习。并且我一人要教八年级4个班的课,和全区其他学校相比每周每班都要少1 课时,这便更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因此我绞尽脑汁想办法怎样能使我的教学效果要赶超那些比我课时都要多的同水平的兄弟学校?怎样能使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怎样能使学生回家后想着一定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不是直接去网吧?怎样能使学生充分利用在校的课余时间?最终我觉得只有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想要学习物理,让他觉得物理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有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变讲为悟,让学生自己在对知识的思索中体验、感悟

我们都知道,一个不爱问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对于我们学校的孩子来说,下课就是玩,当然也有个别几个学生会来问问题,因此对于我来说,鼓励学生课间来问问题就成为了当务之急,起初学生都不来问,于是我就每天上课表扬那些问问题的同学,而且我还为学生建立保证册,在每次考试之前,找一些学生分别来办公室立下保证,要学生自愿写下自己要在即将来临的考试中达到什么分数,并写明如果达不到就课间来办公室问问题几次,这样即激发了学生要好好复习的斗志,又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伏笔。由于这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听话的,所以在考试后就能自觉自愿的来办公室学习。而且这种无形力量是可以传染的,一个人带着她的好朋友来问了,其他人看见了也来问,致使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还有些胆小的学生让他们两两组成学习小组,来办公室解决问题,并共同研究问题,致使学生学习气氛相当浓厚,每个课间都要有两三层学生围着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空前高涨。

但是,期中后当我拿到成绩单后,却发现并不理想,全区14所中学我们物理仅排名第10位。这时我知道学生很努力,我也付出的很多,那是什么原因呢? 经过我的观察和考虑之后,我发现因为盲目鼓励学生问问题,造成学生不习惯独立思考问题了,拿来一道题就来问甚至有的同学连题还没读懂就来问了,致使做了很多无用功。因此我便开始改变方法,让每个来问问题的学生先给我讲他思考到了哪一步,从哪里开始不会的,然后我再给解答,或者让学生们互相讨论问题,这样印象便会深刻,也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体现了新课改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我们学习看电路图连实物图的时候,有很多学生就觉得有一定难度,我交给他们方法后仍然无法自己独立连电路,于是我为学生出了一张练习卷,课下很多学生就在那思考如何连接,其中有两位女生还是不会,于是他们利用中午在办公室里两个人研究一道题足足用了30分钟终于连对了,当时我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兴奋。

二、物理课的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切中他们的脉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日常教学中,我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要在课上记笔记,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可以使得他们在课上不会因为手中无事可做而走神儿,提高听课效率;第二,就是让学生记下书上要求背下的定律,可以熟悉一遍,并且记下书上没有说到,但练习题当中却出现的内容,方便学生查找,这样也对于他们回家后可以更好的完成作业打下基础。

在上每节课之前我都要去试验室,尽量给学生多找一些可以做的实验,尤其是一些和他们想象的现象相反的实验,例如:在学声音的那一章里,我给学生讲到老试唱片机时,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我把家中的一个八音盒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并说明原理。在每节课上,只要有实验的就一定给学生演示,可以做分组试验的,就尽量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去做,以便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也对知识点有一定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第四章物态变化时,我每节课都给学生做实验,让他们认真观察试验现象,总结试验规律。

习题课对于我们理科来讲是相当重要的,怎样能让学生把老师讲过的题目由不懂到听懂,由不会到会,再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记住,这对于我们这个地区的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课下不会在学习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到家基本是不会写作业的,都等着转天早来再抄作业,所以课上吸引他们注意力,认真听课是相当重要的。于是我便让学生来给学生讲题,把他们不会的题我负责抄在黑板上然后找那些我给讲过此道题的学生上讲台来给大家讲,讲的不全面的地方找别的同学再给补充。这样既能够吸引那些不爱听课的学生还能锻炼讲题学生的能力,记住知识点。

这样无论对于学习习惯好的学生还是对于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都在课上可以有事情做,并且能够获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知识。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感情要真挚,教态和蔼;课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差生更要关怀备至。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他们才会把心里话。

我在每节课上都尽量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参与进来,而且形成一种爱上物理课、课上勤思考的氛围。

经过我以上的努力,在刚结束的期末考试中我的物理成绩在14所中学中位列第6名,比期中进步了4个名次。是中考学科中成绩最好的。

以上是我在这一年里的一点工作心得,从中我明白了教学的本义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让学生乐学。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大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分析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更加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理念下的阅读教学的尝试 篇5

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应时代潮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对于我们这个贫穷而又落后的偏远山区,又该怎样抓好我们的语文改革呢?笔者认为,应当找准新课改和本地区教育教学实际的切合点,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制订切实可行的课改实施方案,逐步实施课程改革,方能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对实施新课改的认识

新课改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教师既无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也不可能沿用传统教法照本宣科。学生知识平庸,技能匮乏,还带有应试教育下养成的不良习惯。要一帆风顺地实施新课改,的确存在诸多困难。但我们除了用理性的眼光审视存在的差距,同时也应辩证地去发现积极有利的因素。只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多渠道、多方式、多层次地渗透课改理念,实施新课改还是有章可循的。如果说,应试教育培养的学生犹如一个只会爬行的足岁小孩,新课改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健步如飞的小伙子,那么,我们现在实施新课改的初期则是一个半扶半放的学步阶段。马云鹏先生在《课程实施及其在课程课改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一般在课程实施的早期,学校教师对课程实施方案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教师要了解改革的理念,熟悉具体的方法,理解和认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创造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施方案。这一切都需要时间,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才能实现,应当给课程实施留有充分的时间。”因此,现阶段的课改是一个由传统教法向新教法的过渡时期。

根据本地本校学生实际情况,我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水平低下,主要是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对课改教材研讨后发现,教材本身就是极好的阅读材料,所选课文都是名家名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人文精神。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和挖掘课本教材的的潜力,不失为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我校也建立健全了图书室、阅览室,藏有五十万册图文资料,这也是一笔不可忽视的阅读财富。另外,Internet网和校园网的开通,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电子图书和查阅电子资料的便利。因此,我将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确定为课改突破口,逐步实施课程改革。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具体做法与尝试

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渗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协同合作、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注重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强调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训练的同步进行。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仅要成为教材的使用者,更要成为教材的开发者。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中的引导者、组织者,更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和欣赏者。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是很全面的。不仅对阅读方式、阅读内容和阅读量等都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而且要求学生要对阅读理解所得发表自己的看法,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感悟,谈体验。教学中,我除了使用多种阅读方式外,还注重了这几个方面:

1、明确目标,落实任务,规范要求,定期检查。

学生每次阅读都有具体要求、任务和目标,课外阅读也不例外。学生每人备有阅读笔记本,读书时要作好记录,教师定期检查。如在每周的晨读上,安排落实阶段任务,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在阅读笔记本上做好记载,教师抽查。如在预习《济南的冬天》时,先让学生分组利用工具书认识理解文中生字新词;再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中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最后同桌同学一起研讨文章写景的层次和结构。在课外阅读中,要降低难度,只要弄懂文章的大意就行了。比如,在学生阅读文学名篇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时,要求学生要在笔记本上记下该篇文章的大体结构和主题思想,对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还要求谈点关于祥子命运的看法或认识,如能结合实际谈点体会更好。在检查时发现李婉同学在谈看法时这样写到:“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光靠个人的奋斗是改变不了命运的。祥子的不幸,正是当时老白姓的不幸,这些都源于那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如果祥子生在今天,凭他那股拼搏劲,他早就过上小康生活了。”孩子的评论虽然有些稚气和政治味,但还是能让人从中窥见这部作品的育人作用。又如,在孩子们阅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我又要求学生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品味文章朴实的语言,并把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片段摘抄下来。对于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还要求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写几句话。唐君同学在笔记本中抄下了这句话:“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了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她在下面写到:“我是一个爱哭的女孩。每每读到此处,我的眼泪也来了。既为了文中浓浓的父子情,也为了我那远在上海日夜操劳的父母亲。这几滴思亲的泪,能否随着

东逝的秋水,流到父母的身边!”简单的话语中蕴含了一个十二岁少女的纯真情怀,而这真情的触发,正是“阅读”这架瑶琴,正是“感悟”这根琴弦呀!对于学生所写的感受感悟等文字,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多给予鼓励,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培养学生参与情感体验的积极性。

2、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全员参与,培优补差。

对于

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选择不同的侧重点。新课改理念下的学生是平等的。每个学生,教师都应该引起重视。比如,在阅读文言文《塞翁失马》时我分别提出要求:A组学生借助工具书,意译全文,写出寓意,并结合实际谈出感受;能展开联想和想象,将原文改写成一个小故事。B组学生借助工具书,意译全文,说出寓意,在老师和学生们的帮助下,能简章地谈出体会。C组学生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原文大意,在老师和学生们的帮助下理解寓意。结果,B、C两组学生不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争着完成其他组的作业。这样做,全体学生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活动开展起来也生动有趣,学生在活动中也得到了提高,让阅读教学不致于流于形式。

3、自主选择,加强指导,拓展知识,提高素养。

对于较为繁多的文本、电子、图像资料,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内容和阅读范围作出相对限定,而学生必须在限定的内容里进行自主选择。学生选择了阅读内容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作品相关的常识予以了解,如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文章主要特色等。教师在选择学生的阅读内容时要注意学生知识面的需求,不能停留在一个层面或方面上,要注重学生知识的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化,从而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篇6

一、转变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

在新课程改革中, 教师应该由以往的“传道、授业”者转变为“研究者、探索者和合作者”。物理实验教学也该如此, 不能因为实验的烦琐而人为削弱这个环节, 要坚决摒弃以往“做实验不如讲实验, 讲实验不如背实验, 背实验不如做题”的错误做法, 也不能因为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 过分依赖多媒体的模拟实验, 让学生看一下了事, 不重视让学生观察实物和进行实际操作。要正确引导学生能动手、思考, 提出问题和质疑, 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真正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 培养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 课堂演示实验通常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仅仅是旁观者, 没有直接参与, 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 教学中不要局限于教材和现成结论, 应该多进行一些创新设计, 有意识地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设计型的探索性实验。这样既可以增加实验的创造成分, 又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探索性”。

例如, 在总电阻教学中, 首先,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欧姆定律设计一个电路, 测定各个电阻的阻值, 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验, 并从实验中归纳出R串=R1+R2的结论。然后, 教师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和欧姆定律, 从理论上加以推导, 也得出同样的结果。这样, 在获得关于串联总电阻与分电阻关系的知识的同时, 学生学习到了自己设计电路、总结规律、从理论上论证的初步方法, 同时也培养了探索创新的精神。 (2) 应用实验验证法探索电阻并联。在并联电路的探索中, 先由教师从理论上推导出1/R并=1/R1+1/R2的关系, 接着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操作实验, 然后验证这一关系。最后, 由教师进行总结, 联系电阻与导体截面积的关系对并联作出解释。这样, 学生在获得关于并联电阻知识的同时, 又初步掌握了实验验证法。显而易见, 教学中把演示实验改为验证性和探索性实验, 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演示实验无法取代的。

三、加强学生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实验为主。在学生分组实验中, 要尽量采用探究式的实验方式, 应改变一切由教师准备好、设计好, 机械式的操作化实验。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 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首先, 布置实验预习题, 让学生在预习时明确实验目的, 操作步骤, 做到有的放矢。其次严肃实验纪律, 在实验前强调操作的关键和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规范操作, 仔细观察, 积极思考, 在实验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最后, 培养学生对所做实验成败的分析和根据所掌握知识的情况, 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 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 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让学生去设计问题、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充分发挥教材中“课外实验”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物理教材中, 有许多“课外实验”或“家庭实验”因与考试无关而往往被教师忽视。孰不知, 课外实验不仅能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增强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也是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的一个途径。通过课外试验, 学生不仅能意识到实验可以在课堂上做, 课后也能利用简易材料自己做, 并且还能从中发现不少问题, 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并把这种兴趣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乃至终身。在课外试验中, 教师要注意适当引导, 不可包办代替, 要让学生经受挫折, 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改进实验,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从而获得成功, 这样将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 并得到更多锻炼。

总之,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平台, 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且能为学生营造创新学习氛围, 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阎金铎.中学物理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

[2]牟大全.物理教学艺术与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 方式的转变 探究教学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方面较原来课程都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搞好物理教学,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不断探索和思考。

一、正确认识传统的物理教学观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由实验和理论组成。旧教学大纲偏重于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主张“选择基础的、学生能接受的物理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承。虽然有实验方面的教学要求,但没提及科学研究,也没提及科学过程。

初中物理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如何得高分升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实际变成了验证规律的手段,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教学实际上成了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主要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成了物理知识的先占有者,是“活教科书”,是课堂主宰者。课堂上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做不做实验还是讲实验,都得服从掌握知识的需要。而学生则变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控制着学,教学由师生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应用价值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窒息了学生的个性。

总之,传统的物理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机械叠加,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学习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教师费了劲,培养出的物理人才却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做了许多"无用功"。

二、搞好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长期以来,物理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方式,学习内容常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为了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像科学家构建、描述科学原理那样经历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做为物理教师,首先必须重视科学探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耐心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而又浑然不觉时教师要指出。教师要善于选择指导的最佳时机和方法,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究手段和信息资料。科学探究形式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如家庭实验、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教师都要适时指导。通过一定数量的探究实验积累,就可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逐步为后面独立完成涉及更多探究要素的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探究式教学虽然能促使学生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但不意味着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需要探究式学习方式来进行。新的课程理念提倡使用包括接受式、探究式在内的多种学习方式,如资料分析、实验操作等。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习内容灵活应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例如,在学习噪声时,可以让学生到附近调查噪声的来源、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并在班上展开讨论,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使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获得科学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总之,要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

三、重视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新的物理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动脑,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来学习物理。所以,教师必须重视新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涉及到的实验和“家庭实验室”等涉及到的实验,指导学生做好每个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对物理现象具有直觉的兴趣,新教材中的探究实验正好适应学生的这种需要。学生都希望亲自动手做实验,所以我们要充分保护和利用这个积极性,让学生更多的参加实验活动。科学探究因素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等,对课本上安排的每一个探究实验,不管涉及几个探究要素,教师都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课前认真准备器材,备好课,对课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课上根据学生探究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指导。有些学生还不能独立完成的探究环节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经历。比如"光现象"内容是在八年级进行,根据此时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探究意识,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并将所需器材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设计方案独立的"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分析与论证"实验。总之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还要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做好探究实验,还可以把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搬上讲台,进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例如:利用鸡蛋做实验。鸡蛋很容易找到,若引导学生利用鸡蛋做实验,既可说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尽量多做实验,提倡他们多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例如,用塑料笔杆和头发摩擦靠近碎纸屑看是否吸引认识摩擦起电知识;用两手的食指顶住塑料笔杆的两端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等。

新课改下的物理习题的解题技巧 篇8

新课改下的物理习题的解题技巧

作者:姜凤星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3年第08期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9

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而是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这样才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

一、教学反思有助于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和实践教学智慧

1.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2.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欧姆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

二、要转变物理教学理念同时要有丰富的物理专业知识

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1.教学反思要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2.教学反思要有丰富的物理专业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物理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不但可以提高物理专业素质、同时提高分析能力、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三、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通过物理课案例研究来促进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通过课后小结和反思笔记可以及时的反思,并在反思中提高。

四、物理教学反思具有的真正功效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这才是物理教学反思具有的真正功效。

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篇10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80-01

继续努力探索。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不仅作为一种物理方法,而且作为物理思想,在物理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促使学生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物理规律,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培养科学素质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为了搞好实验教学,应着重抓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该具备广泛的实验专业知识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中学物理教师除了应掌握必要的物理实验技能外,还应该对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正确的理解,对物理教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组织学生实验的方法与技巧有基本的了解,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以外情况有充分的预设。这无疑要求物理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物理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物理实验素养。

二、教师应该具备物理实验教学的新理念

教师有深厚的物理实验功底的同时,还要在物理实验的教学形式上灵活多样,不墨守成规的照搬照套,大胆实践,大胆创新,用实验教学的新理念来指导物理实验教学。对于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引导学生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作为素材,根据物理原理建构模型,重新创设实验。这既使物理实验显得生动有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同时还紧扣了从生活走进物理。

三、切实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生动、深刻的印象;做好课堂演示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运用实验手段发现问题,解释问题的科学方法。不能因为演示实验的烦琐而人为削弱这个环节,也不能因为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 过分依赖多媒体的模拟实验, 让学生看一下了事。要正确引导思考、提出问题和质疑, 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真正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九年级上学期《欧姆定律》第三节《电阻》的教学中,实验前可对全班学生都进行分组(三人或四人一组)每组都有电源、灯泡、滑动变阻器等器材。教师边演示边设问,滑动变阻器有几个接线柱,怎样连接它才起到了改变了小灯泡的亮度的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再通过实物感受,实物触摸,学生必然会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连接方法以及改变电流大小的原理,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动手实验中,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望。变 “要我学”为 “我要学”,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获取。

四、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 培养创新能力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 应该多进行一些创新设计, 有意识地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设计型的探索性实验。这样既可以增加实验的创造成分, 又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探索性”。例如, 在总电阻教学中, 首先,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欧姆定律设计一个电路, 测定各个电阻的阻值, 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验, 并从实验中归纳出R 串= R1+ R2 的结论。然后, 教师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和欧姆定律, 从理论上加以推导, 也得出同样的结果。这样, 在获得关于串联总电阻与分电阻关系的知识的同时, 学生学习到了自己设计电路、总结规律、从理论上论证的初步方法, 同时也培养了探索创新的精神。 教学中把演示实验改为验证性和探索性实验, 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演示实验无法取代的。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以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为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大胆尝试,通过实验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通过这样的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且能为学生营造创新学习氛围, 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阎金铎.中学物理教学[M].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2. 汪会民,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2009年3月.

3. 韩会一,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2009年7月.

4. 孙桂蓉,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2009年7月.

5.《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主编:柳斌 中国物资出版社.

农村初中物理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尝试 篇11

一、传统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单一的教学方式。

众所周知, 如今的英语课堂通常都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对词汇的记忆和语法的掌握, 并通过对话分析和简单的试题练习对所学语法点进行巩固, 重心几乎都在词汇和语法上。在教学方式上, 传统口语是在老师带领下进行朗读、机械背诵等练习, 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在教学内容上, 学生的口语练习话题大多来自课本, 而不是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题材。在教学方法上, 局限在课堂之内的教学无非限于师生练习、学生互动练习等形式, 形式较为枯燥乏味。

2. 学生开口机会少。

初中生文理兼修, 学业繁重, 任务较重, 加上英语学习的时间本身有限, 所以在有限的课堂和课余时间里, 都将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必须掌握的词汇和语法中。开口说英语也仅限于配合课堂上老师的教学要求, 而课余时间则几乎没有以英语为对话背景的氛围, 再加上口音不正、发音不准等原因, 在涉及情景对话时, 学生普遍羞于开口。

3. 师生观点较为落后。

学校往往是为了分数和考试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而中国的英语考试通常都是以笔试和听力为主, 几乎从未涉及口语考核。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听力和读写环节, 针对口语的练习少之又少。在这种学习环境下, 学生普遍也会抱着一种势利的心理去学英语, 在需要的时候学, 学也只学当前最需要的, 在力和读写占主导的考试体系中, 学生的口语意识也普遍弱。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长远目的和用途, 因而自然而然忽视了口语学习。

二、新课改下的口语教学方法

1. 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要从根本上改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 首先需要从思想上贯彻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新课改是建立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基础上的, 也就是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全球化趋势的推进, 全球都对人们的英语口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要使各中学的师生意识到当前的局势, 树立为实践运用而学习英语的理念, 而非为考试而学习的观念。

2.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首先, 将传统的以教师传授学生被动学习的课堂模式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充分带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激起学生练习口语的兴趣和热情。其次, 丰富口语的练习形式。从以课本为导向的口语练习中跳出来, 将口语练习形式转为学生之间的交流, 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口语题材选择上, 要选择贴近现实生活的热点话题, 富有争议性的话题更能挑起学生的讨论和争辩热情。最后, 扩展口语练习环境。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对话以外, 还要鼓励学生将英语带出课堂, 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英语交流。勤学苦练才是最终提高口语能力的关键, 和词汇记忆一样, 口语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3. 以课外活动带动口语练习。

初中英语的课堂时间比较有限, 所以学生很难有开口说话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 学校和班级举行的演讲活动、歌舞表演等活动, 都可以适当将英语口语练习渗透进去。鉴于农村初中的硬件设施有限, 我们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展开口语教学。比如:组织以口语形式为中心的“英语兴趣小组”, 在老师和口语较好的学生的带领下, 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组织班级演讲、辩论赛等活动, 并且以比赛的形式进行, 对表现优秀者进行奖励, 为学生练习口语创建良好的平台;在课堂上围绕某一主题分组展开讨论和交流, 最后各组选派代表上台进行表演, 这在活跃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 又能锻炼其随机应变的口语能力。

结束语

我国农村初中英语的口语教学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 在新课改的带动下如今已经开始有所好转。但鉴于农村教育观念传统保守、师生英语口语意识薄弱、缺乏练习口语的环境和氛围等, 如今的农村学校口语教学依然面临着诸多不可预知的挑战。这需要从思想上对农村学校进行革新, 也需要调进一批优秀的英语教师发挥先进带头作用, 渐渐达到改善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目的。

摘要:英语作为如今普及国家最多的语言, 如今已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 英语也逐渐成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中国的英语教育在传统的应试教育限制下, 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普遍低于读写能力。新课改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 对农村中学的口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新课改对英语教学的要求, 初步探讨了农村初中口语教学的问题以及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初中,口语教学,问题,途径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12

马尔康中学 梁新琼

在学习初中物理新课改中,我真正体会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虽然学习物理新课改的时间较短,但收获不少,现谈谈我在新课改实施中的点滴体会,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予指正。

一、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物理知识由教师做实验得出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由于有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了,很明显的变化就是睡觉的同学明显少了,抢着回答问题的同学多了。

二、抓好课堂教学是新课改成功的关键

众所周知,课堂是实施课改的主阵地。课改之初,我们手中只有教材与课标,没有现成教案及其它教辅材料,因此,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去摸索、去尝试。在坚持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先进经验,建立了“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物理学案作为一个知识的载体,实现了由已知经可知达未知,在实行学案教学时,我们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学案

学生的预习,课内探究、课堂展示等环节都是依据导学案进行的,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好导学案,导学案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课堂效率的高低。物理学案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易错点、中考链接、教学设想(或教学资源)。其中教学设想这一环节最为重要,要求备课教师提出创造性地设想,可以是一个精彩的引入,也可以是一个有用的习题,或者是本节课的处理方式等。物理学案的设计不仅仅是书上知识点的简单重复,不仅仅是填空题或者是大量的练习题,而应有一定的思考题,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而且问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符合学生思维的梯进性。

2、创设情境,精彩导入。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从课堂座位的安排、纪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纯正的普通话、优美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情境的准备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在讲述《声音》时可以在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们满怀兴趣地通过仔细的观察、身体的触摸,去感知发声体的振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在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时,教师请同学帮助打开一只沾上油的瓶盖,当连续几个同学都未能打开时,学生们开始积极地想出各种方法(裹上棉布、增大压力等等),最终在打开瓶盖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了“摩擦力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教学之中„„实践表明,新课程的实施中,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铁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

3、课堂教学中注意把握好导与学的关系

教学中肯定会遇到学生理解不准、理解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会遇到限于学生的知识、阅历还不知、不懂且有必要现在就知就懂的内容,这就需要老师的讲解。新课改并非不讲了,一切应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该自学时自学,该合作时合作,该讲解时讲解,但讲要少而精,要深入浅出,要强化“导学”功能,用启发式地教包括启发式的讲,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课堂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与难点

新课改一大亮点就是课内探究,但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什么都拿来探究,而应探究值得探究的问题,探究重点,解释难点,只有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才能顺利完成教学。

三、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是课改成功的保证 实施课改实验是否成功,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教育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而不仅仅是选择。评价应重视做到:

1、注重激励性。

评价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赞美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不吝惜自己表扬的话语,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突出主体多样性。

评价文体不再是唯一的教师,学生可以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生也可以评价老师,学生家长也参与评价。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给与学生评价的机会:“你觉得他讲得怎么样?”“谁来说一下哪个地方好?”等等。让学生参与评价,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还可以使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学会接纳和吸取。

3、在评价中讲究批评的艺术。

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有做错事情,说错话的时候,教师除了要善于正面引导外,还要善于批评,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

四、在课改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1、学生太依赖于物理学案,好像没有学案就不知道怎么去看书,怎么去预习。

2、学生太看重评价加分,而忽略了本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学生的知识面窄,往往制约了他们点评与讲解的深度,而老师的引导有时会耽搁一定时间,从而导致完不成教学任务。

4、学生课程安排不合理,有些课没有预习的时间。

农村初中物理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尝试 篇13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基础教育需要有一个全新的发展,从课程理念的创新到教学方式的转变,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基础教育需要有新一轮课程改革作为动力,这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一环。物理这门课程是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的一个新科目,好多学生对物理较陌生,因而产生了学习物理的畏惧感,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物理老师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下面是我的一点浅显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很重要的,但好多老师对此并不重视,实际上物理教学是离不开实验教学的,没有它,物理课堂就像是一座空中楼阁。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实验教学。对于一些研究性的实验教学,我更是特别重视。在教学中,我为了提高学生做实验的兴趣,经常让学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亲自动手操作,然后小组内展开讨论,以实验数据为基础,使学生自己找出其中的规律,同时我还扮演学生的角色,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得出实验的结论。例如,在教学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节的内容时,在学生自己解决了“放大镜、投影仪的原理”以后,又提出:“请同学们自己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问题一提出,学生就开始忙起来了,有的分析理论、有的动手实践、有的查阅资料,最后小组或同桌进行交流,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样比老师讲“怎样怎样去做,实验的结果是什么?”学生要感兴趣的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实验中找到乐趣,对物理的学习也就会更有信心。

二、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但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会学知识,在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力争使自己的设计具有探索性、创新性,使学生对整个教学环节有兴趣,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改理念。在教学中放手要让学生提问题,让他们自己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大气的压强》一课的内容时,有的学生曾经提出:大气压强真的存在吗?教师利用“空瓶吞蛋”进行演示实验,然后把进一步探究的任务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这时,课堂气氛异常浓烈。有的小组商讨如何设计实验,再小组讨论实施的步骤;有的小组先进行讨论,再进行分工合作。大家创设的覆杯实验、塑料吸盘实验,都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每个小组探究过程中,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交流、实验中,他们还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这样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求知欲望

新课标要求物理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展现物理在生活中的存在与运用,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我们的生活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同时,物理知识的运用也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为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通过联系现实生活的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比如,在进行“观察凸透镜成像”这一实验时,让学生结合平时用的照相机,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探究、讨论、分析,最后得出“凸透镜成缩小、放大、实像的条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结论。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照相机的原理,也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学是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的一个新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求知欲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适合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为培养新世纪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幼儿园安全稳定工作计划下一篇:我们优秀校长的作文大约有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