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防教育活动方案

2024-07-05

小学国防教育活动方案(精选8篇)

小学国防教育活动方案 篇1

2018

年9月

学校国防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是抵御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阴谋和武装侵略,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措施。

一、教育的目的

全体师生通过共同参与“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强军力量”的主题活动,了解国家领土及主权知识;国旗、国徽、国歌知识,党旗、军旗知识;国防与战争常识等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

二、活动主题

“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强军力量”

三、教育原则

1、国防教育必须在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与党校德育及其他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并注意发挥国防教育的特点;

2、利用党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主渠道,结合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采取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按照各级各类党校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内容,由江入深、由易到难,有计划地安排教育活动。

四、教育内容和要求

(一)小学1-3年级 国防知识

1、建立家乡、祖国、首都的概念,认识国旗、国徽、党旗、军旗,了解其图案的意义;

2、了解“七·一”、“八·一”“十·一”等纪念日的来历,知道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3、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保卫者,会讲一些战斗英雄故事。

军事技能

4、结合体育课学习跑、跳、走等技能,锻炼好身体,准备保卫祖国;

5、认识一般的枪、炮、飞机军舰等兵器;

6、会做简单的军事游戏。国防观念

7、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尊敬国旗、国徽、党旗、军旗;

8、热爱、尊敬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历史上的少年英雄学习,热爱集体,艰苦朴素,关心他人。

(二)小学4-6年级

1、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斗争史,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实践活动及历史上一些少年英雄的事迹;

2、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功绩,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3、了解祖国的疆域及周边国家。军事技能

1、进行队列训练,培养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作风;

2、了解常用兵器、弹药常识,结合红十字青少年活动,学习救护知识;

3、初步体验站岗、集合、执勤等军事生活。国防观念

1、了解历史上一些国家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斗争史,增强保家卫家的责任感;

2、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定要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3、理解集体力量大于个人力量的道理;培养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的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4、学习革命先烈、少年英雄有英勇斗争事迹,培养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五、具体活动

1、举行一次国旗下讲话,由校长作主题讲话,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参加“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强军力量”活动。

2、悬挂一条宣传标语,内容为“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强军力量”。

3、每个班级办一期以国防教育为专题黑板报。

4、邀请部队官员进行一次国防教育专题报告。

5、邀请全体班主任老师参加《维护国家安全、共筑和谐家园》班队活动课观摩活动,并在本班开展活动。

6、四、五、六年级学生每人精心制作一个国防知识小书签,用于赠送给一、二、三年级学生,并评选优秀作品在学校橱窗展览。

小学国防教育活动方案 篇2

单一性的体育活动是指全校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同一内容的体育集体活动,此方法的特点是场地要求较低、管理方便,适合体育资源紧缺的学校。

方法1:先做广播操再跳校园集体舞。

方法2:先做广播操再踢毽子。可左右或前后二人一组,一人踢毽另一人数数,在5分钟时间内踢100~200次,二人交换进行。班主任对每个人踢的次数都进行记录,对在规定时间内踢得又好又多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发挥榜样的作用,以点带面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如果学校配合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学生踢毽子比赛,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将会更加高涨。

方法3:先做广播操然后在原地或划区域以班为单位进行跳短绳活动,方法可参照“方法2”。

方法4:单一跳排舞,时间25~30分钟。排舞,又称牛仔舞,上几年流行于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后来传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接着传遍中国城镇和乡村,排舞集恰恰、华尔兹、探戈等步伐配合小幅度的上肢动作,舞姿可优美大方,也可激情奔放,节奏可快可慢。学生排着队伍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单个而不需要舞伴踩着约定的舞步尽情娱乐和健身。排舞的特点是步伐简单,运动量可控,音乐可换,场地要求也不高(学校可以做操的地方就可以跳排舞)。所以,在学校用单一的排舞练习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确也是非常好的方法。

二、复合性的体育活动

复合性的体育活动就是同一时间有多种以上的活动内容。

方法1:先做操,接着一、二年级踢毽子,三、四年级跳皮筋,五、六年级跳绳。内容安排可一学期不变,最好是一周互换一个项目,各项目的活动要求可根据各年级的年龄特点来制定。

方法2:先做操,然后一、二年级迎面接力跑,三、四年级篮球运球接力,五、六年级跑步练习。

方法3:低学段年级跳排舞,高学段年级进行篮球、排球游戏或班级小组比赛,当然规则要修改,争取在短时间内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上场体验,但此方法管理复杂、场地需求量大。

方法4:全校跳排舞,但各年级因学生年龄不同而编成不同的舞步,选用不同的音乐。如果场地允许以班为单位进行跳舞,鼓励各班自编自教自练,此方法运用得好场面将非常壮观,令人兴奋,但不足之处是场地要求大,音响投入多,编舞任务重。

三、俱乐部制的体育活动

俱乐部制的体育活动是指学校组织各项目俱乐部,学生打破班级界限,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报不同的俱乐部,组成相对稳定的俱乐部成员,在大课间活动时间段内进行基本功的练习或比赛。

方法1:根据学校的体育资源组建各项目的俱乐部,并按俱乐部制的要求开展活动,但此方法要求学校具备特别雄厚的体育资源。目前,大多数学校实施的难度还是很大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探究 篇3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 活动方案 制定

中图分类号:G426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a)-0154-0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教育平台上,它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教师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以及学校的特色建设等设计方案,科学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能拓展学生学科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中,通过社会考察与实践,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及人际交往能力。

在现代小学教育中,课程的设置既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一门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校和社区的需求为基础,解决学生关心和社会关注的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学习活动。以这样的学习活动为内容的课程设置则能恰如其分地达成现代教育的需求目标。因此,我国新课改中明确要求小学教育要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践证明,一堂好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一定要有一个科学详尽的活动方案。那么,怎么准确把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内涵呢?如何科学制定出新颖可行的方案呢?以下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讨论。

1 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内涵

顾名思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就是为实现某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而制定的书面计划。它是实施活动前的必要准备,体现出整个活动的预设性,以保障活动的有序进行。通常来讲,一个完整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适用对象、活动设计与指导者、活动准备、活动时长、活动实施过程、活动实施建议、活动评价建议等。通过对上述基本要素的明确而形成活动方案,使学生对活动本身认识加深,能清晰了解活动步骤和过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让“预”的效果更好,可以通过开展方案制定课的教学课程。在课上,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学生正确把握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格式,自主、规范地进行活动设计或修改活动方案草稿,再通过交流、合作、论证,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

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制定技巧

通过上文可知,科学而新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是上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设计一个成功的活动方案,不但能激发学生们参与活动的兴趣,而且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使他们体验到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探究新的学习方法,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各个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以下本文就从活动选材、目标制定、准备工作和环节设计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制定技巧。

(1)选材要贴近生活,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

人是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成长起来的精灵,是生活于自然中的高级动物。学生更是如此。可是传统教育往往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封闭在课堂内,课堂学习成为隔离学生与世界的屏障。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是为小学生们开辟的一条与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因此,在制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选材时,必须要贴近实际生活,要在生活中教育学生。同时,选材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思维特点,不要选择那些较为复杂的社会活动,而应截取一些相对简单有趣、能够让小学生通过思考获得启示的活动。例如,开展一些参观、观摩、走访等形式的活动。

(2)活动目标要恰当,能够较好地指导整个活动过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中的活动目标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和灵魂,它直接涉及活动对学生培养的定位、情感发展及教育的价值观等问题,是教师完成教学内容的鉴定标准,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定向的作用。所以,方案中活动目标必须要恰当,要能够较好地指导整个活动过程。具体来说,首先,活动目标制定要来源于课程标准,符合新课改纲要的精神。其次,活动目标制定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最后,活动目标制定要把握好“度”,体现新经验的同时不能盲目扩散。

(3)活动准备工作要细致,师生共备为活动服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有赖于充分做好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有效地准备工作保证,是教师引导学生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要条件,是学生真正在实践活动中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保证。这里的活动准备工作,既包括教师的方案制定、备课等准备工作,也包括学生的活动前的预备活动。这一阶段,教师要对学生做好准备指导工作,尤其注意不能把该工作作为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方法介绍。而应作为一次以“开展实践活动前准备”为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来进行,让学生在“调查”、“探究”、“讨论”、“设计”、“操作”“制作”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拟定解决问题和促进自身发展的计划,为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4)活动过程要有序,考虑周全,时间分配合理

一般来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要有激趣导入、合作探究、交流归纳、实践操作、展示评价和拓展创新等六个方面内容。当然,在这六个环节中任何一个,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再细分。例如,在合作探究环节中,可以进一步再次细分出两个环节:其一,交流汇报,质疑互补环节;其二,模仿演示,整体回顾要领环节。在制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层层深入,突出各环节的重点及渐进性、衔接性。事先考虑好时间分配,合理展开。对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教师的导入和示范讲解时间约占10%,学生们的操作时间占80%,讲评环节最多占10%。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实践和动脑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综上所述,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必然会被更广泛地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去的。这就更要求我们的小学教师要能够很好地制定活动方案,以实现教学目的。我真诚地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提供一定线索,但其中的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实践课方案实施策略.

[2] 实践活动过程控制研究.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类型.

小学安全教育活动方案 篇4

为了加强学校管理,维护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的人身和财物安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认真落实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广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有关自救自护能力,进一步推进学校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有序的校园安全知识专题讲座。

一、指导思想

本次主题教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从维护全体学生利益、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高度,本着保护学生、教育先行、明确责任、教管结合、实事求是、妥善处理的原则,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安全,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精神,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

二、活动主题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人人规范行为,个个自我保护;

排查安全疑点,消除事故隐患,落实安全责任,确保学生平安。

三、活动内容

学校安全工作是事关师生员工生命安危的大事,是整个社会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安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维持良好教育教学秩序的根本保证,全校学生对“安全教育”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不能存在侥幸心理,麻痹思想。本次活动主要以“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为主要内容。

四、具体活动安排

(一)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1、办一期以“学校安全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

2、办一期以“学校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手抄报。3、3月26日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以“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

4、红领巾广播站做安全教育的跟踪报导。

(二)3月28日,全校各班举行以安全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三)3月29日,全校组织开展安全知识专题讲座。

小学安全教育活动方案 篇5

根据《湖南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规程》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我校将围绕“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创平安校园”这一主题及有关安全的热点问题,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学校各项安全工作。

二、活动时间:20**年9月1日――9月7日

三、活动主题: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创平安校园。

四、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完善学校各项安全条例,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学校各部门及全体教师密切配合,努力将活动落到实处。

2、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和防范训练活动,不断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学校结合安全教育周活动,加强自查自纠,再次对本校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预防校园安全事故,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落实整改的措施。

4、各班将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的情况做好小结。

五、安全教育活动安排:(“六个一”活动)

1、召开一次学校安全工作专题会,组织学习湘教法【20**】33号文件,部署学校安全工作,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2、组织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安全专项大检查,将对教室、食堂、教师宿舍、供电设施、阅览室、实验室、电脑室等重要部位进行全面细致地检查,不留“死角”,发现安全隐患,能立即进行整改的要马上整改,一时不能整改的要上报学校备案处理。

3、开展一次安全教育专题讲座。

4、一次队会:各班召开一次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主题队会。

5、出一期安全教育专刊。

6、四至六年级学生组织一次“安全在我心中”征文活动,各班在班内搞好初评,于9月14日上交5篇优秀作品在学校内参评。

通过开展本次“安全教育周”活动,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小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安全知识,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的进行。

小学安全教育活动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局和教育办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力度,使全校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强化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措施,做到安全预防为主;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把防火、防盗、饮食安全和交通安全等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活动目的:

结合学校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内容,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小学生造成的伤害,提高学生应急避险能力,保障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活动时间

8月17日——8月20日。

四、活动的主题

预防校园侵害,提高青少年儿童自我保护能力。

五、活动内容

学校安全工作是事关师生生命安危的大事,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要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不能存在侥幸心理,麻痹思想。本次活动主要以“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为主要内容,通过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避险自救能力。

(一)营造安全教育氛围

利用校园集会、校园橱窗、横幅等宣传阵地,向师生宣传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内容广泛的安全教育,使整个校园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二)认真开展“十二个一”活动。

1、利用周一升旗仪式集合时间,举行一次安全疏散演练活动。

2、依托国旗下讲话,进行一次安全动员讲话。

3、举行一次安全主题班会。

4、由校长牵头,组织各部门开展一次校园隐患大排查活动,对全校设施设备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找出安全隐患。针对校园门、窗、栏杆、围栏、教室、食堂、实验室、微机室可能存在的问题认真排查,做好记录,发现隐患,及时消除。

小学国防教育活动方案 篇7

近年来关于小学生伙伴关系的研究开始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如甘肃省吴玉秀老师认为,在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和谐人际关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同伴关系是培养小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三大应有之义,她提出了教给交往技巧、实施课内外交往教育、组织集体活动、构建家校“统一战线”、加强个别辅导五条对策[1]。而一项专门针对昆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大样本抽样调查表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为性别、家庭关系、父母教培时间和伙伴关系,这一结论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伙伴关系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诱导和防范的重要性[2]。但是相关的研究主要从理论上呈现了问题和原因,对策探讨较为宽泛和笼统,更没有从行动方案上提供参考答案。换言之,现有研究回答了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却没有处理好怎么办的问题,因此其对现实有关照和回应,但指导不足。

因此,根据近年来的观察、思考和实践,教育管理研究者与一线小学教师、专业拓展团队开展三方协作,根据低、中、高三个不同学段小学生的认知和行为特点,设计了完善小学生伙伴关系的系列班级活动方案,以期作为对现有理论研究的补充,并增强教育教学研究的应用性和操作性。

一、从污名化到亲近化的“小名”活动

该活动适合的对象是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的学生。一年级新生刚从幼儿园进入较大规模的班集体,短时间内记不住所有同学的名字,因此他们容易以外形特征(如胖子、大头、卷毛、小眼儿、兔子嘴等)、姓氏谐音(如猪头、老狗、毛毛虫、骡子、马仔等)等称呼对方,形成大量的“绰号“。这些“绰号”有辨识和沟通的实用功能,表面上看“存在即是合理”,但是其中也不乏内涵不雅、人格歧视等诸多负面问题。一般情况下,老师的传统做法是正面制止,并教育小学生起“绰号”是不文明的行为。这种传统做法体现的是“堵”的思维,而不是“导”的艺术,有两方面的负功能:其一,引发起名者的逆反心理,背后喊得更厉害;其二,可能会唤起被起名者的敏感和受辱心理。所以,更好的办法是因势利导,开展从污名化到亲近化的“小名”活动。

该活动的目的是:减少不文明的“绰号”,营造亲近和谐的伙伴关系、师生关系和班级氛围。

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小名卡”,请孩子填上大名、自己喜欢的小名。可填写多个小名,以防止“阿猫、阿狗”之类可能会被同学笑话的内容。

第二步,将经过老师筛选的小名与大名一起做成“大名小名对照表”,发到班级全体师生手里。

第三步,通过猜谜、比赛等活动强化学生记忆中同学的大名与小名的联系。

第四步,要求以后尽量用小名称呼彼此,老师也尽量用小名称呼学生。

如此一来,低年级的学生听到的都是熟悉温暖的称谓,容易消除对新环境的不适,增加彼此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同时随着不文明的“绰号”消失,校园文明程度也得以提升。

二、从假想敌到小伙伴的“进化论”游戏

该活动适合的对象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因为度过了懵懂的低年级之后,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从排名前后、入队选拔、评奖等次等现象中观察和体会到了同学间竞争关系的存在,但是却往往意识不到合作关系的共存。个别小学生,特别是家庭教育引导能力不足的小学生,容易将存在竞争关系的同学视为假象中的“敌人”,形成不健康的个体心理和行动方式,需要进行引导和干预。为此,三方合作组通过精心策划,设计实施了从假想敌到小伙伴的“进化论”活动。

活动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到伙伴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实现从心理到行动上的“化敌为友”。活动设施是:操场、大教室等相对宽敞的场地,最好有一个讲台或高台。

具体的做法分以下几步:

第一步,介绍“进化论”的规则。所有的学生都面临“鸡蛋———小鸡———公鸡———凤凰———人类”的四个进化阶段,标志性动作分别是蹲地抱肩挪动、蹲地放手挪动、站立摆臂行走、摇头摆尾行走、登台站立。进化方式是跟一个同等进化水平的同学玩“剪刀石头布”,获胜方进化一步,继续找同一个进化水平的同学玩“剪刀石头布”,直到进化为人类,登台站立为止;反之,则退化一步(鸡蛋不能退化,失败则继续扮演鸡蛋)。

第二步,老师下令,开始进化。如果动员得当,学生一般会非常兴奋,但老师要注意保持冷静,观察学生,定位进化较快和较慢的游戏者,请完成进化的学生站到台上,并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第三步,当进化到只剩最后四位学生时,他们已经找不到同伴。这时候询问他们完不成进化的原因,引导学生明白:找得到对手,才能玩“剪刀石头布“,才有进化,所以每一个“成功者”都要感谢那些陪伴左右的对手,虽然他们可能带来挫折,也会带来成全。因此,对手是进化伙伴,而不是敌人。

第四步,让学生们总结那些进化快的同学有哪些特点,引导大家明白:在大量的游戏伙伴中,迅速定位同一进化水平的同伴并不容易,所以那些开朗外向的同学,因为标志性动作很明显甚至很夸张,很快能相互发现对方,迅速完成多轮比赛实现进化。而最后剩下的呢,往往是比较内向的学生。因此,鼓励引导学生尊重和感恩对手,“众乐乐”而非“独乐乐”。

本游戏的关键点是尽量引导学生自己说出答案,老师只是代为总结。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邀请家长们和学生一起玩“进化论“游戏。一方面帮助家长们更新认识,实现成长,家校同步;另一方面可以改善亲子关系,巩固活动成果。

三、从等爱到去爱的“国王与天使”活动

该活动适合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的理解和行动能力都比低年级学生强,可以强化“爱与被爱“的主题,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还具备了场景和对象的迁移能力。为此,三方合作组设计实施了从被动等爱到主动付出的“国王与天使”活动。

活动目的是:强化学生“爱与被爱“的认知和行动能力,启发行动转化和对象迁移。

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带有“国王”、“天使”字样的小卡片,要求他们在“国王”后面署上自己的名字。

第二步,将卡片对折保密并混合交叉后分发,人手一张偷偷阅读。不允许拿到自己的卡片,一旦拿到,立刻还给老师,重新发放。所有人要对卡片内容保密,且不能偷看别人的卡片。

第三步,在的新卡片的,“天使”后面署上自己的名字。现在,每个“天使”都知道了自己的“国王”是谁,但必须保密。

第四步,要求在以后的一周里,每位“天使”必须秘密地为自己的“国王”做三件好事,“国王”可以猜测,但不能跟“天使”进行确认。这样,每个人都能成为被爱的“国王”,却不知道自己的“天使”是谁。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会收到来历不明、令人温暖的善意,然后偷偷猜测,悄悄回报。

第五步,一周后,请学生们谈感想,写作文,强化感受,号召大家观察同学和家人,自由选择“国王”,坚持做默默的“天使”。

该活动方案最大的优点是迁移性和可持续性,对象可以迁移,时间可以持续,帮助学生将行动变成习惯,再稳定成态度。该活动同样适合家长的参与,不过因为家长间彼此并不相熟,所以可以用孩子的学号代替姓氏,最后提供信息表(孩子的姓名和学号、家长姓名及联系方式),帮助家长间也建立“国王与天使”的关系,为学生伙伴关系的建立提供强大的后援。

以上三项活动设计分别适合小学不同学段,同时适合不同背景的小学班级,尤其是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小学,还有实施“随班就读”政策、有特殊儿童就近入学的小学。活动开展可以结合少先队大队活动、中队活动、班级活动、家校联系活动、春游秋游活动等进行。在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周详设计,注意言辞,关注学生反应,适度引导暗示,争取将正面效果最大化,避免伤害学生的情感和自尊。

参考文献

[1]吴玉秀.浅谈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的建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4).

小学国防教育活动方案 篇8

现阶段的小学生大多是2003年以后出生的新中国最后一代独生子女,作为大家庭中的年幼者,他们获得了几代人的关爱,却缺少引导和约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感恩与体谅。小学入学后,他们的课余生活被兴趣班、比赛、电视、电脑和手机游戏大量挤占,缺乏在集体活动中的习得分享和协作。因此,这一群体在密切互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个体矛盾以及小群体冲突,影响班级管理,甚至影响到家校和谐。

近年来关于小学生伙伴关系的研究开始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如甘肃省吴玉秀老师认为,在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和谐人际关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同伴关系是培养小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三大应有之义,她提出了教给交往技巧、实施课内外交往教育、组织集体活动、构建家校“统一战线”、加强个别辅导五条对策[1]。而一项专门针对昆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大样本抽样调查表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为性别、家庭关系、父母教培时间和伙伴关系,这一结论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伙伴关系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诱导和防范的重要性[2]。但是相关的研究主要从理论上呈现了问题和原因,对策探讨较为宽泛和笼统,更没有从行动方案上提供参考答案。换言之,现有研究回答了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却没有处理好怎么办的问题,因此其对现实有关照和回应,但指导不足。

因此,根据近年来的观察、思考和实践,教育管理研究者与一线小学教师、专业拓展团队开展三方协作,根据低、中、高三个不同学段小学生的认知和行为特点,设计了完善小学生伙伴关系的系列班级活动方案,以期作为对现有理论研究的补充,并增强教育教学研究的应用性和操作性。

一、 从污名化到亲近化的“小名”活动

该活动适合的对象是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的学生。一年级新生刚从幼儿园进入较大规模的班集体,短时间内记不住所有同学的名字,因此他们容易以外形特征(如胖子、大头、卷毛、小眼儿、兔子嘴等)、姓氏谐音(如猪头、老狗、毛毛虫、骡子、马仔等)等称呼对方,形成大量的“绰号“。这些“绰号”有辨识和沟通的实用功能,表面上看“存在即是合理”,但是其中也不乏内涵不雅、人格歧视等诸多负面问题。一般情况下,老师的传统做法是正面制止,并教育小学生起“绰号”是不文明的行为。这种传统做法体现的是“堵”的思维,而不是“导”的艺术,有两方面的负功能:其一,引发起名者的逆反心理,背后喊得更厉害;其二,可能会唤起被起名者的敏感和受辱心理。所以,更好的办法是因势利导,开展从污名化到亲近化的“小名”活动。

该活动的目的是:减少不文明的“绰号”,营造亲近和谐的伙伴关系、师生关系和班级氛围。

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小名卡”,请孩子填上大名、自己喜欢的小名。可填写多个小名,以防止“阿猫、阿狗”之类可能会被同学笑话的内容。

第二步,将经过老师筛选的小名与大名一起做成“大名小名对照表”,发到班级全体师生手里。

第三步,通过猜谜、比赛等活动强化学生记忆中同学的大名与小名的联系。

第四步,要求以后尽量用小名称呼彼此,老师也尽量用小名称呼学生。

如此一来,低年级的学生听到的都是熟悉温暖的称谓,容易消除对新环境的不适,增加彼此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同时随着不文明的“绰号”消失,校园文明程度也得以提升。

二、 从假想敌到小伙伴的“进化论”游戏

该活动适合的对象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因为度过了懵懂的低年级之后,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从排名前后、入队选拔、评奖等次等现象中观察和体会到了同学间竞争关系的存在,但是却往往意识不到合作关系的共存。个别小学生,特别是家庭教育引导能力不足的小学生,容易将存在竞争关系的同学视为假象中的“敌人”,形成不健康的个体心理和行动方式,需要进行引导和干预。为此,三方合作组通过精心策划,设计实施了从假想敌到小伙伴的“进化论”活动。

活动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到伙伴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实现从心理到行动上的“化敌为友”。活动设施是:操场、大教室等相对宽敞的场地,最好有一个讲台或高台。

具体的做法分以下几步:

第一步,介绍“进化论”的规则。所有的学生都面临“鸡蛋——小鸡——公鸡——凤凰——人类”的四个进化阶段,标志性动作分别是蹲地抱肩挪动、蹲地放手挪动、站立摆臂行走、摇头摆尾行走、登台站立。进化方式是跟一个同等进化水平的同学玩“剪刀石头布”,获胜方进化一步,继续找同一个进化水平的同学玩“剪刀石头布”,直到进化为人类,登台站立为止;反之,则退化一步(鸡蛋不能退化,失败则继续扮演鸡蛋)。

第二步,老师下令,开始进化。如果动员得当,学生一般会非常兴奋,但老师要注意保持冷静,观察学生,定位进化较快和较慢的游戏者,请完成进化的学生站到台上,并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第三步,当进化到只剩最后四位学生时,他们已经找不到同伴。这时候询问他们完不成进化的原因,引导学生明白:找得到对手,才能玩“剪刀石头布“,才有进化,所以每一个“成功者”都要感谢那些陪伴左右的对手,虽然他们可能带来挫折,也会带来成全。因此,对手是进化伙伴,而不是敌人。

第四步,让学生们总结那些进化快的同学有哪些特点,引导大家明白:在大量的游戏伙伴中,迅速定位同一进化水平的同伴并不容易,所以那些开朗外向的同学,因为标志性动作很明显甚至很夸张,很快能相互发现对方,迅速完成多轮比赛实现进化。而最后剩下的呢,往往是比较内向的学生。因此,鼓励引导学生尊重和感恩对手,“众乐乐”而非“独乐乐”。

本游戏的关键点是尽量引导学生自己说出答案,老师只是代为总结。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邀请家长们和学生一起玩“进化论“游戏。一方面帮助家长们更新认识,实现成长,家校同步;另一方面可以改善亲子关系,巩固活动成果。

三、 从等爱到去爱的“国王与天使”活动

该活动适合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的理解和行动能力都比低年级学生强,可以强化“爱与被爱“的主题,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还具备了场景和对象的迁移能力。为此,三方合作组设计实施了从被动等爱到主动付出的“国王与天使”活动。

活动目的是:强化学生“爱与被爱“的认知和行动能力,启发行动转化和对象迁移。

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带有“国王”、“天使”字样的小卡片,要求他们在“国王”后面署上自己的名字。

第二步,将卡片对折保密并混合交叉后分发,人手一张偷偷阅读。不允许拿到自己的卡片,一旦拿到,立刻还给老师,重新发放。所有人要对卡片内容保密,且不能偷看别人的卡片。

第三步,在的新卡片的,“天使”后面署上自己的名字。现在,每个“天使”都知道了自己的“国王”是谁,但必须保密。

第四步,要求在以后的一周里,每位“天使”必须秘密地为自己的“国王”做三件好事,“国王”可以猜测,但不能跟“天使”进行确认。这样,每个人都能成为被爱的“国王”,却不知道自己的“天使”是谁。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会收到来历不明、令人温暖的善意,然后偷偷猜测,悄悄回报。

第五步,一周后,请学生们谈感想,写作文,强化感受,号召大家观察同学和家人,自由选择“国王”,坚持做默默的“天使”。

该活动方案最大的优点是迁移性和可持续性,对象可以迁移,时间可以持续,帮助学生将行动变成习惯,再稳定成态度。该活动同样适合家长的参与,不过因为家长间彼此并不相熟,所以可以用孩子的学号代替姓氏,最后提供信息表(孩子的姓名和学号、家长姓名及联系方式),帮助家长间也建立“国王与天使”的关系,为学生伙伴关系的建立提供强大的后援。

以上三项活动设计分别适合小学不同学段,同时适合不同背景的小学班级,尤其是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小学,还有实施“随班就读”政策、有特殊儿童就近入学的小学。活动开展可以结合少先队大队活动、中队活动、班级活动、家校联系活动、春游秋游活动等进行。在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周详设计,注意言辞,关注学生反应,适度引导暗示,争取将正面效果最大化,避免伤害学生的情感和自尊。

参考文献

[1] 吴玉秀.浅谈小学生良好伙伴关系的建构[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4).

[2] 宣煦等.昆明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1).

上一篇:诗歌方案下一篇:选择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