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存在的问题

2024-08-13

放管服改革存在的问题(精选9篇)

放管服改革存在的问题 篇1

根据县两办下发的《郓城县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工作方案》的通知,我镇根据划分改革任务,认真研究,抓好贯彻落实。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流程再造行动,提升服务效能。进一步扩大和规范综治大厅服务,方便群众办事。把常规业务部门如民政、计生、劳保、残联、司法、矛盾纠纷调解等与群众办事相关部门纳入服务大厅业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建立咨询服务台,补充AB角轮岗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首问负责制度,落实奖惩制度,增强窗口服务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坚决杜绝出现态度生硬,慵懒散拖,推诿扯皮情况发生,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二、削权减证行动,减少证明材料。认真对各单位部门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财务结算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经济贸易服务中心、民政部门、司法所、国土资源所、扶贫办、党政办等职能部门的职责进行了彻底清理,完善了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明确了该谁管、该谁做、管哪些、做哪些、如何管、如何做等问题,理顺了隶属关系、工作职责和范围,对于需要提供证明的材料进行了梳理和清洗。经过各乡直部门仔细梳理排查,我镇列出开具需要村证明材料共计54种,涉及14个单位。其中残联1项,诚信医院要求1项,城建所2项,扶贫办5项,高校要求1项,国土所1项,计生办2项,劳保所4项,民政办26项,派出所6项,综治办1项。

三、下步工作计划。接下来我镇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把握好五个基本原则,在削权减证,办事流程再造、精准监管3大任务方面抓好贯彻落实。

放管服改革存在的问题 篇2

关键词:企业统计,问题,改革

一、当前企业统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企业统计起源于五十年代, 是以苏联的统计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并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正规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 我国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等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多数企业统计依然沿用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计制度, 把企业统计只理解为统计报表制度下的企业统计, 对现代企业统计的职能缺少充分的认识, 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统计观念薄弱。 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 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被撤销或合并, 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 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 统计数据质量下降。 企业管理者和部分统计人员或是对统计工作的内容了解不够, 或是对统计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认为统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 是为政府统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的, 只是为了完成上报任务, 工作越多企业负担越重;认为统计是反映计划完成情况、为计划而服务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弱化;认为统计仅反映生产经营的规模, 主要是在总结工作时充实一下工作报告, 对经营决策没有多少实际意义。而当前企业经营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盈利为目的, 这只有依赖于财务与会计的工作, 统计无能为力。

(二) 企业统计制度不完善。 (1) 从宏观上看, 我国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统一领导, 分级负责”。这一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并延续至今, 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 但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显得越来越不适应。而且政府各部门对企业的管理模式是相对封闭的, 工商 (民政) 部门的企业 (单位) 注册登记、技术监督部门的单位赋码登记、税务部门的纳税登记、统计部门的统计登记都各自按其范围按其渠道进行, 互不沟通, 各自封闭。这种局面形成的结果对基层企业来说是环节多、时间长、负担重。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统计、企业统计和民间统计四者之间的统计范围、职能和权限, 没有合理分工造成统计信息封锁, 信息不能共享, 重复项目调查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2) 从微观上看, 企业统计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方式存在三个弊端:一是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侧面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企业需要的各种统计信息, 以及怎样搜集这些信息;二是对企业目前搜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综合分析, 使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初级层次;三是企业各部门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换与共享, 也使信息的可利用范围及程度要打折扣。

(三) 企业统计内容不科学。 企业统计工作过去以企业内部信息为主, 其统计内容主要是对劳动成果的核算、劳动要素投入的核算、资金存量与流量核算以及投入产出的分析等内容。其作用只是对企业内部活动的描述, 缺乏对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外资源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法律环境以及体制环境等企业外部信息的分析、考核、研究和判断。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相当一部分企业逐步摆脱了按政府制定单一行业计划确定经营目标的计划经济模式, 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的要求, 组建起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别运作的企业集团, 从事着多种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目前我国统计制度规定的分专业实施以主营业务为主的统计“一套表”制度是不能适应企业经营方向多元化需要的。

(四) 企业统计方法单一。 传统的企业统计分析方法以描述统计为主, 调查方法基本采用全面调查, 极少采用推断统计方法。企业统计加工整理是将采集的信息分门别类地设置统计台账并加以汇总, 其工作过程也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以描述统计和静态分析方法为主的统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

(五) 缺乏具有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的高素质统计人员。 具备深厚的经济科技和专业知识是对复合型统计专业人才的根本要求。只有具备深厚的经济科技统计专业知识, 才能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和统计预测, 并为决策提供服务。世界在不断发展, 新事物层出不穷, 只有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 才能将所学的统计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解决实际问题。

二、企业统计的改革设想

(一) 设立综合统计部门, 加强部门间的信息交流。

由综合统计部门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设计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 搜集分析本企业以外对企业生产经营有参考价值的各种统计信息。各种基础信息由各基层单位 (如班组、柜台) 向各职能部门运行, 满足各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如劳资部门掌握机构人员数字, 基建部门掌握投资数字, 技术部门掌握技改数字, 营销部门掌握销售数字等。由综合统计部门收集审核本企业各职能部门负责汇总的信息, 完成各种统计报表的对外报送任务, 并负责向本企业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其所需的统计信息。

(二) 减轻企业统计负担, 避免过剩统计, 提高企业统计效率。

改善统计行业管理, 减少多头向下布置统计任务的现象。合理确定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职责, 理顺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既合作又分工的关系。科学制发各种统计报表, 进一步精简统计报表内容。指标设置全部采用基本指标 (绝对数指标) , 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数据, 避免设置派生指标 (相对数指标) , 以便于直观地反映企业的本来经营面貌, 也便于数据的处理和审核。统计人员可通过基本指标根据分析问题的目的生成各种派生指标。统一企业的指标编码和数据处理程序, 通过标准化的企业报表, 可以加工出一个地区的总资产、总产出、总投资和总收益, 可以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 还能满足按行业、按地区、按经济注册类型、按规模等各类分组的需要。

(三) 拓展企业统计的空间范围。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 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 世界经济格局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都将和企业息息相关, 使企业竞争日益全球化、白热化。高科技带来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 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和更为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企业统计内容适应新经济的时代要求, 满足新经济下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面需要。增加企业外部环境统计, 对企业所面临的外部资源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法律环境以及体制环境等信息加以分析和考核, 不仅对环境的现状进行了解, 还要针对环境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和判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则要求企业统计以新的理念扩大视野、放宽口径, 以大统计、大信息量为宗旨, 积极拓展企业统计的空间范围, 增加外部环境统计, 形成全面有效的企业统计信息系统。同时, 企业统计内部信息内容也面临着变革。除了传统的成果统计、条件统计、存量与流量统计以及投入产出统计等内容外, 应进一步体现出新经济信息特征。如反映高科技含量的设备科技水准统计、产品升级换代周期统计等;反映知识经济的人才创造力统计、无形资产统计等;反映信息化、网络化的企业虚拟运作统计、电子商务统计等;反映人本主义的企业凝聚力统计、企业文化统计以及反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筹措力统计、资金增值力统计、企业对资源与环境影响统计、环境成本统计、企业创新能力统计等等。

(四) 改革企业统计方法和手段。

一是企业应建立以抽样调查为主的统计调查体系, 在采集企业内部信息时, 凡是没必要采用全面调查或者根本无法进行全面调查的, 均宜采用抽样调查, 在采集企业外部初级信息时必须完全采用抽样调查。建立统计调查网络平台, 在系统内进行高效的统计数据信息传输, 在系统外能与社会网络有效对接。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与统计加工整理相结合, 建立企业数据库系统, 以数据库系统的存储、检索、基本统计功能取代手工统计加工整理工作。二是增加现代统计预测方法、决策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 加强企业统计的推断能力和动态分析能力。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作用影响看, 应增加的内容可以有:产品质量统计, 用随机抽样方法结合排列图、直方图等统计图表, 计算如平均值、标准偏差等统计特征数;市场营销及预测统计, 如在对用户情况进行重点或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 利用德尔菲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趋势预测等方法。对流通企业和劳务型企业, 也可从其实际情况出发, 增加相应的统计内容。在此基础上, 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 就是综合统计部门根据管理与决策的需要, 对集中起来的诸多数据进行排列组合, 生成新的有用的统计信息。如将企业资产、负债、成本、费用等财务指标, 以及人员、工资、技改投资等指标与产值、产量、销售、盈亏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将本企业情况与同行业企业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将企业微观信息与宏观经济社会信息进行相关研究分析, 等等, 从而为企业的发展与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 发挥其他任何工作都难以发挥的参谋作用, 促进企业管理与决策水平的提高。

(五)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改革意识的高素质统计队伍。

统计发展到今天, 已经由描述统计阶段发展到推理统计阶段, 统计正向深层次发展。世界上一切未发生的事情都存在不确定性, 经济决策者均承担着一定的风险, 统计人员在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决策的过程中, 必须具有风险意识, 对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考虑, 尽量减少风险损失。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现实, 任何统计分析、预测和决策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这就要求统计人员时刻注意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变化以及其他方面的变化。新世纪经济和科技发展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是前人所未想到的, 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利用, 我们只能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研究, 这就要求统计人员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 以便发展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 为企业决策服务。并且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和国家之间统计经验交流的需要, 统计工作人员还应通晓国际统计惯例。除此之外, 企业统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良好的写作基础、表达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孔来.新世纪统计与经济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2002

[2].柳杰民等.市场经济下企业统计改革的探讨[J].南京经济学院院报, 2003, 3

[3].王艳明, 杨海山.企业统计理论研究[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 3

[4].苏永明, 崔瑛.我国企业统计走出低谷的必由之路[J].统计研究, 2002, 3

“放管服”改革落实情况汇报 篇3

会议认为,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各项要求。健全政府权力清单体系,建设网上政务大厅,是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政府加强管理的重要抓手。通过健全政府权力清单体系,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挖掘改革潜力,增强发展动力,激发发展热情,释放改革红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要简政放权。按照“能减则减、该放尽放、应管善管”的要求,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二要强化监管。积极创新监管方式,转变监管理念,提升监管效能,加快构建健全完善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三要提高服务。以解决群众“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为核心,按照单网融合的要求,推进权力事项网上运行,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简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以硬性指标约束倒逼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率,切实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在便民利民、提高服务效能上有新成效。

会议要求,要突出重点,加快构建权力运行新机制。要在推进行政审批事项“两集中两到位”的基础上,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政府权力清单体系,全面构建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进一步加大政府简政放权力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构建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政府职能体系,着力打造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诚信政府、阳光政府和廉洁政府。一要加快推进清单编制工作。坚持“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进一步修订完善政府部门权责清单、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及权力运行流程图、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单;编制公开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加快编制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经营服务性收费清单、政府性基金清单,取消政府提供普遍公共服务或体现一般性管理职能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规范具有强制垄断性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取消政策效应不明显、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政府性基金;探索编制产业集聚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将各类清单的事项名称、办理依据、条件、程序、时限和收费依据标准、咨询监督电话以及办理结果等内容,全部通过网上政务大厅向社会公开,推动政府部门更好依法规范履职。二要建设网上政务大厅。依托互联网和电子政务外网,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以清单为支撑,建立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效能监察、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咨询投诉等功能于一体的市、县(区)、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村)四级联动的网上政务大厅,构建实体政务大厅、网上政务大厅、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深度融合,权力事项网上线下一体化运行的政务服务体系。在乡镇和社区建立政务服务平台,积极推动市、县政府职能部门向社区下放办事权限,原则上凡涉及社区居民的行政审批、民生保障、证照办理、各类证明等政务服务事项,均要逐步纳入社区政务服务平台集中办理,实现“一站受理、一站办结”,让群众办事不出社区(乡镇)。

我省推进“放管服”改革走向纵深 篇4

盖不完的公章、走不完的流程在河南不少地方已成为过去时。

北大资源开封公司派人来到开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驻河南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服务窗口,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窗口工作人员按照工作流程,通知中心受理、审批、登簿等各岗位。当天,公司拿到了不动产权证。该公司负责人连说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开封市营商环境这么好;二是没想到开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效率这么高。其实,北大资源开封公司没想到的“礼遇”,只是我省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个缩影。

2013年以来,我省在衔接落实国务院取消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减少省级审批项目273项,精简幅度达56.3%;彻底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清理规范省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216项、保留76项;企业税费负担明显降低,累计取消、停征、免征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策性基金152项,每年减轻企业负担90多亿元……“放管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事实证明,“放管服”的力度有多大,政府职能转变的速度有多快,市场和企业的活力就有多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就有多实。

创新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激荡的改革大潮,呼唤不断迈向纵深的“放管服”改革。近日,省政府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组织省发改委、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在市场准入、放权清费、投资便利、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加大“放管服”改革推进力度,拿出攻坚克难的18条硬办法和新举措,真正做到“放活管好、服务到位”。

降低就业创业门槛

【目标】就业不仅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发展之基,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为就业创业降门槛、清障碍、搭舞台,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举措】启动实施“三十五证合一”改革,以“减证”推动“简政”,通过搭建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施企业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应用,有效解决企业办理证照“部门多次跑、材料重复交、办理时间长”等问题。深入推进“先照后证”改革,进一步合并,取消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坚持“工商精准告知”与“部门主动认领”相结合,促进企业信息在工商部门和审批主管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建立工商登记、行政审批、后续监管衔接协作的责任机制,实现后续监管的全领域、全时段、全覆盖。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今年年底前启动河南自贸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探索通过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等多种方式,把能分离的许可类的“证”都分离出去,为在全省推行“证照分离”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好为“双创”服务,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对看得准、有发展前景的,量身定制适当的监管模式。

减轻市场主体负担

【目标】我省按照中央部署,在落实减税、降低收费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企业成本过高问题仍然存在,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降成本措施。

【举措】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省定行政事业性收费方面,取消部分收费项目,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管理;政府定价经营服务性收费方面,大幅减少收费项目;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监管方面,降低企业用能、用地、用网、物流、融资等方面成本。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深化开展办税便利化改革,大力推行省内通办、网上办税、深化国地税合作,探索“告知+承诺”、容缺办理等机制,采取简化税务行政许可办理程序、方便发票申领、便捷申报纳税等具体措施,切实解决纳税人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和动态调整省政府各部门保留的行政职权事项,再取消调整一批省级行政权力事项。精准合理放权,加强对基层的政策指导和业务培训,指导基层接得住、管得好,避免“自由落体”,杜绝“管理真空”。

拓展有效投资空间

【目标】有效投资是拉动即期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增强发展后劲的现实选择,要促进有效投资增长,必须打破投资壁垒,破除投资中的各种障碍。

【举措】优化投资审批流程,全面梳理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与投资项目有关的审批事项,无法律法规依据、部门自行设定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进一步缩减审批范围,整合审批事项,力争到年底全省报建审批事项整合减少20%左右。推广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推动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适时扩大试点项目范围,加快完善相关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试点推行创造政策、信用和监管条件,缩减企业投资项目落地时限和流程,年底前在各省辖市规划建设的战略协同示范区复制推广。用好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落实项目统一代码制度,实现非涉密投资项目和非涉密审批事项一窗受理、并联办理、限时办结、全程监察。继续抓好民间投资,健康养老、医疗康复、技术培训、文化教育等社会民生投资领域,抓紧解决这些领域准入门槛高、互为前置审批等问题。

打造公平营商环境 【目标】放宽准入有利于公平竞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也是为了保障公平竞争,要明规矩于前、寓严管于中、施重罚于后,依法依规当好“裁判员”。

【举措】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完善“一单二库一细则”,随机抽查系统年底前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制定跨部门联合抽查实施方案和抽查计划,推动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落到实处;实施巨额惩罚性赔偿、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严厉惩处违法行为,使随机抽查长出“牙齿”,增强威慑力。持续推进综合执法,规范设置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机构,稳步实施城市管理领域综合执法,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逐步实现“多帽合一”,切实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任性、标准不一等问题。加大违法违规惩处力度,对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等领域损害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

方便群众办事生活

【目标】我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务。

放管服改革存在的问题 篇5

区政府办: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是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极大激发市场活力的战略举措,平滩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79号)的文件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我镇实际,积极推动“放管服”改革工作,现就工作推进落实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强化领导,压实责任。

为抓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我镇经济活动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我镇成立了由镇长唐富伶任组长,副镇长左芳州、谭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放管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工作要求将工作责任细化到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逗硬考核,确保了工作有序、高效、顺利推进。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为进一步推进广大干部职工认识到“放管服”改革的深刻意义,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我镇充分利用微信工作交流群、政务公开栏等宣传阵地,从“放管服”改革是什么、为什么推进以及具体应如何推进三个方面,对“放管服”改革进行广泛宣介,群众广而周知,同时设置了群众意见征集箱,公布了意见征集电话,让干部职工知悉群众到底需要什么,当下政府开展工作的短板和弱项是什么,倒逼干部职工必须有针对性立即行动起来,充分展示了党和政府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的决心、信心。

三、理顺关系,分清职责

按照法律法规、细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优化部门,理清行政职权,编制权责清单,梳理出具体的责任内容和办事流程,并将其编制成册,分发到各村(社),由各村(社)对各事项办理流程及所需材料进行广泛宣介,一次能办好,绝不让群众跑第二次,积极探索出了在农忙时节,定时定点到各村(社)设置办事点的便民之举,让干部职工多动腿,群众少跑路。同时,依托于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工作作风建设,有效提升了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放管服”工作取得实效。

改革期待大担当,改革呼吁行动派。“放管服”改革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和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增进了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改革实效有目共睹,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差距仍然存在。平滩镇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将始终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改革的试金石,以更实举措更硬实招,把“放管服”改革推向纵深。

(篇二)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向纵深发展,我局以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创新体制机制,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强化审批权力监督,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印发了《推行服务型执法工作实施方案》、《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行)》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试行)》等制度,推行服务型执法,促进依法行政,确保行政程序符合法律规定。

(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制定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具体方案”,通过**省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系统建立了“一单、两库、一细则”,建立信息共享与联合惩戒机制,运用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涉企信息,探索建立以信用约束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

(三)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制定了“红黑榜”制度、双公示工作方案、“诚信阜阳”宣传月专题活动实施方案、“诚信阜阳”评选活动等方案,及时向市信用办报送双公示信息、信用信息,完成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信息的录入工作。

(四)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通过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平台录入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完成统一证照(批文)上报工作,通过ftp工具上传政务共享信息。

(五)切实规范权力运行。认真做好**年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动态调整工作,对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完善办理指南、办事流程图和办事要件,强化行政审批信息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认真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要求,建立健全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

(六)落实“减证便民”要求。开展“减证便民”整治申请材料多专项行动,集中清理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严格落实取消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清单,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申请材料多、办事难”问题,全面提高行政效能,让办事企业和群众更加方便。通过专项行动,清理材料15项,保留材料99项,精简率13.16%。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县级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特别是具有行政执法证件的人员较少,基层监管力量有待加强。同时,事中事后监管专业性强,监管队伍不仅需要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性工作经验,基层监管队伍的专业性技术性能力培训需加强。二是数据共享方面。信息资源分布多头化,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还需完善,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需进一步上下协同,政务信息数据共享方面还需省市县共同规划、建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部署要求,按照统一标准认真梳理政务服务事项,规范和完善办事指南,集中全面公开与政务服务事项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通知公告、办事指南、常见问题、监督举报方式和网上可办理程度,并实行动态调整,确保线上线下信息内容准确一致。进一步畅通互联网沟通渠道,充分了解社情民意,针对涉及公共利益等热点问题,积极有效应对,深入解读政策,及时回应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治理能力。写作服务网址:http://

(二)继续做好“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强化制度落实,按照方案及监管办法,科学制定抽查比例和频次,建立并维护好“一单两库”。要夯实抽查基础,在全面实行市场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的基础上,健全完善涉企信息归集工作体制机制,全量归集政府部门产生的涉企信息,尽快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无缝对接。

(三)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库,将证券公司负责人信息、辖内证券公司基础信息、表彰信息、融资担保公司设立与变更审批信息、担保公司信息、小额贷款公司信息及个人、企业行政处罚等八类信息纳入政务信息资源库,并实行动态调整,共享共用。

(四)切实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本着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我局将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合理制定每一环节的办事时限,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努力简化审批手续,缩短承诺时限,真正做到削减与提速相结合。

(篇三)

按照省委办公厅《关于落实**同志有关批示结合减负年深化作风建设的方案》和市委政务服务管理局《针对“放管服”改革后的变相拖延问题自查自纠的通知》要求,以及新华社采写的《江西干部作风问题新动向调研报告》中关于“放管服”改革后的变相拖延问题相关内容要求(详见附件),结合自身实际,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林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6

在“十八大”会议结束之后, 积极推进林业改革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与关键。众所周知, 林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 林业改革也进一步改善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建设[1]。但是, 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我国林业改革在推进与深入的过程中衍生出了大量的问题, 这便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化与完善。

2 现阶段我国林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2.1 改革资金过少, 营林方式过于粗放

现阶段, 我国林业改革在投资渠道中仅仅局限于政府拨款, 并没有在多元化的发展潮流中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要知道, 林业改革中资金的投入从本质上决定了林业产业改革的效果, 并且牵制了我国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水平, 影响了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 在林业的发展中, 由于受到投资资金的限制, 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均会受到影响, 甚至我国部分林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并未形成完整且系统的管理模式, 导致营林的方式过于粗放, 林业管理人员的工作过于形式[2]。近些年, 我国一些地方建立了公益林区, 但是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所建立的公益林区在进行改革中无法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农种植的兴趣, 阻碍了林业的发展与进步。

2.2 林权流转要求比较高

通过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的了解, 可以得知林权抵押贷款只能由有资质的森林评估单位所服务与评估[3]。但是, 根据我国目前森林评估单位的现状分析, 我国森林评估单位的数量比较少, 甚至在部分基层地区不存在森林评估单位, 这种情况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额资产评估项目, 导致投资人投资无门现象的发生。众所周知, 林权流转的规定是禁止公益林流转的, 但是目前我国并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平台。

2.3 管理机构与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我国林业改革中离不开制度与机制, 现阶段我国针对林权管理以及公益林的管理并没有设置相应的机构, 很多地区的林业管理机构仅仅为临时机构, 这样的人员管理不仅具备较大的流动性,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林权管理以及公益林管理缺乏规范性以及连续性。此外, 对于我国公益林补偿管理机制而言, 仍旧需要进行完善, 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公益林的补助比较少, 无法真正调动起群众经营管理的热情与积极性;其二, 林分质量比较低, 其结构缺乏合理性, 对森林的整体功能无法发挥其作用与影响力;其三, 我国所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公益林的抚育以及砍伐有所限制,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林农经营的积极性。

2.4 林权抵押贷款在推进过程中过于困难

在我国林业改革之后, 虽然提高了人均到户率, 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 林地的地块比较零碎, 并且人均所得面积比较小, 用于抵押贷款的金额也不高, 这种情况下影响了我国部分地区林权拥有者的贷款积极性, 无法真正推动林权抵押贷款的工作。即便在当地能够抵押贷款, 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贷款的金额比较小, 这种模式下的林农贷款积极性还是无法从根本上推动林权抵押贷款。此外, 林业改革之后导致林权抵押贷款的程序变得比较繁琐与复杂, 加上我国公益林的比重比较大, 公益林的抵押贷款会受到限制, 从而导致林权抵押贷款推进问题变得非常棘手。

2.5 其它问题

我国相关部门需要对林产品市场进行规范, 并且强化林业科技服务, 作为一项含技术性与专业性的工作, 林业工作的发展对我国林业改革的推动起到重要作用。在现实情况下, 林业科技的转化能力比较低, 特别是部分基层单位, 在推广科技成果上十分困难, 对林业改革的发展起到制约。

3 深入推进林业改革有效性的措施

3.1 建立管理机构, 逐步完善管理机制

为从根本上保证我国林业管理工作所具备的连续性与持续性, 则需要林业单位积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与管理机制。其中, 要积极对林业管理机构进行考核, 并与上级部门协商实施编制制度, 从而保证从业人员的稳定性, 避免出现人员的流动化。此外, 还要实施减免税费的措施, 将林业改革的减税项目进行落实, 避免出现反弹现象。林业改革之所以在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 主要是因为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标责任没有得到落实, 因此, 基于此, 林业改革中需要将目标责任制度进行落实, 完善规章制度, 实施林业补偿金兑换制度。比如, 在南方林区的改革中, 针对管理制度相关单位制定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在经过深化改革与完善政策中, 将集体林业作为主要的发展机制, 并且将资源增长、农民增收作为了主要的发展目标。由此可见, 只有建立相应的制度, 才能进一步促使我国林业发展更加规范、稳定、协调。

3.2 实施分类经营改革

持续推进分类经营改革的方案, 争取将林区划分为公益林以及商品林两种类型, 其中在公益林中进行科学管理, 并且在相应的范围内放活商品林。其中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一些林场可将难以管理的山林划分到职工名下, 使其作为工资林, 实现林场职工的自主经营[5];积极加快采伐试点改革的步伐, 并且要保证林区在改革之后树木的采伐限额不变, 对伐区做出合理的安排, 保证采伐指标的合理性;将林业经营者对商品林的采伐自主权逐渐下放, 进一步激发林业管理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 将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提升到标准工资水平;增加公益林的补助标准, 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便是地类不同, 那么相应的补助标准也应不同。只有如此, 才能实现分类经营改革和提高管理的积极性。

3.3 扩宽林业的投资途径

从本质上而言, 林业是一项生产周期比较长, 资金投入比较大, 收益比较缓慢的发展产业。目前, 为从根本上适应社会的发展, 我国林业在改革中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但是, 我国投资融资的渠道比较单一, 仅仅依靠政府的支持, 不仅会阻碍林业的发展, 并且也会加重国家的负担。因此, 需进一步扩宽林业的投资途径, 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招商引资以及项目支持[6]。南方林业在改革中将拓宽林业投资途径作为主要问题与目标, 并在政府部门的号召下, 将当地知名企业与林业发展进行融合, 实施两者的结合, 让当地企业为林业进行投资, 这种情况下不仅会提升当地经济的发展, 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宽了林业的投资途径。

3.4 进一步推进林权的流转

在林业改革中最为主要的手段便是林权的流转。林权的流转不仅能够增强我国林业在发展中的动力与活力, 并且能够进一步促使我国林业资产形成市场化。南方林业改革中, 进一步落实了国家所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工作的通知》, 并且在改革中将林权的确认证进行发放, 加快了贷款、保险等金融业务的落实, 进一步健全了林权价值的评估体系。因此, 需积极建设林权的评估体系以及评估平台, 从根本上提升林权流动中所产生的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效率, 使其能够在保证森林社会效益的基础上适当地放宽政策, 从而让有经济、有实力的人员参与到整个建设之中。

3.5 其它措施

健全林业的三防体系, 首先要落实森林防火工作, 建设防火目标责任管理制度, 将所发生的事故追溯到个人身上, 构建有效的林区防火长效机制;其次要将林业中的有害生物防治作为重要工作内容, 对林区森林防治系统进行完善, 从根本上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主动性;最后, 要加强对林区资源管理的规范, 要大力打击破坏林区的行为, 保护林地、林木以及野生动植物的安全。

4 结语

综上所述, 林业是现阶段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 它不仅可以带动社会经济的进步, 并且能够产生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对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过程中, 需积极将林业改革作为重要举措, 不断强化林业管理, 解决林业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更好地推动我国林业产业发展与创新,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更加繁荣与昌盛。

摘要:指出了林业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基本产业, 林业的发展不仅对环境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 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最主要的难点与重点, 而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环境建设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 在综合社会发展的基础上, 将社会经济和文化经济进行整合, 才能推进我国林业的改革。但是, 从整体角度分析, 我国林业改革在积极推进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需要结合实际发展需求, 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措施, 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改革,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周, 许勤.林业改革30年的进展与评价[J].林业经济, 2009 (1) :34~40, 54.

[2]吕文成, 卿媛霞, 王连湘.推进林业改革建设新农村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林业科技, 2006 (4) :86~88.

[3]林云举.深化林业改革全力打造浙江现代林业升级版[J].浙江林业, 2014 (5) :4~5.

[4]沈茂成, 张晓静.关于深化国有林业改革和强化国有林业建设的建议[J].林业经济, 2014 (5) :10~15.

[5]何美青.现代林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农业与技术, 2014 (6) :68~70.

开展“放管服”改革专项工作汇报 篇7

督查组实地走访了屯字镇政务服务中心、闫孟村和阳宁村便民服务中心、县政务服务中心,详细了解我县“放管服”改革工作决策部署、事项承接、权力清单、流程优化、事项进驻和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召开了企业和办事群众座谈会,认真听取基层一线和生产企业对“放管服”改革工作的期望和要求。

督查组认为,我县对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高度重视,工作务实,进展较快。尤其通过座谈交流,企业和办事群众纷纷表示,自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以来,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各项证照及手续,程序简化了,时间缩短了,效率提高了,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政府的亲民、为民、利民的服务情怀。

“放管服”改革如何提升含金量 篇8

5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采取措施将企业开办时间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一半以上,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2018年4月3日,浙江桐庐县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交给申办者的营业执照。该地区通过改革企业开办流程,对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发票申领、税控设备购置五个环节,在3天内办结。

营商环境的优化与“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密不可分。李克强总理曾在今年全国人代会答记者问时表示,下一步“放管服”改革要在六个方面下硬功夫: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项目审批时间再砍一半;政务服务一网办通;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一律取消。

深化“放管服”改革,地方也在积极响应。近年来,天津提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西安强调发扬“店小二精神”,浙江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很多地方提出要为企业提供专家式、保姆式服务等,不少改革措施效果明显。

在政府职能发生深刻转变的同时,“放管服”改革仍面临不少挑战,比如如何加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如何落实重大改革部署和政策决策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提升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等。

为此,《财经国家周刊》日前举办研讨会,深入探讨在新时代如何持续发力,进一步提高 “放管服”改革的含金量。“放管服”的难点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表示,目前相比“放”和“服”,有效而可靠的“管”更需加强。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宋世明认为,转变“重审批、轻监管”的固有观念和管理模式并非易事,除了完善执法之外,比较可行的就是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

在这个过程中,法律法规的完善至关重要。“我们现在很多法律法规都是条线分割的,尤其涉及一些跨行业、跨领域的监管,法治保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处处长肖林说。

而“放”与“管”的边界同样值得思考。北京市政府法制办执法监督处处长史凯认为,应该有一套如何规范重心下移、权力下放的流程和基本原则。“现实中有些上一级部门把本应自身承担的职责层层下移,最后全压到了基层政府、街道乡镇,当大量的街道、乡镇承担了下移的监管职能,它的社会管理职能实际上被弱化。”

另外,与会专家对“放管服”改革中的“服”是指政务服务还是公共服务,提出了一些看法。有专家认为,政务服务追求便捷性,而公共服务虽属于政府职能,但其输出端是水、电、气、热等公共企业和医疗、卫生、学校等事业单位,并非政府部门自身。

在史凯看来,政务服务的便捷只是优化服务其中一小部分,“服”应该围绕公共服务如何输出、改进来进一步优化,核心在于政府普惠性公共服务的改善。

对于近年来兴起的“互联网+政务服务”,肖林则认为,建立政务服务门户,目的是快速打通政府部门与企业、群众的联系通道,通过这个通道依靠人民,让群众和企业告诉政府改哪些、怎么改,从而建立起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

与会专家也提到,由于缺乏统一的政务信息系统,各地各部门的政务数据、信息得不到充分共享,“放管服”改革中也遇到一些难题。

“比如我们非常需要金融行业的数据,遇到一些非法集资问题,拿不到数据就很难开展属地化监管;再比如像海关、税务这样的跨行业监管,也需要跟行业相结合。”肖林说。

另一个被多次提及的难点,在于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颠覆了传统的政府办公信息系统,商事主体快速增加,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而传统监管手段滞后,影响了“放管服”的进度。

比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曹存根就认为,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3D人脸识别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服务领域的应用还相对滞后。加强顶层设计

除了针对“放管服”的各个方面提出建议,不少与会专家还认为,未来需要在“放管服”改革的顶层设计上下功夫。

首先是信息和数据共享方面。曹存根建议,加强“中央-省-地市县-乡镇-村”的信息服务顶层设计和“跨部门”信息联动和共享的顶层设计。

他认为,这种“跨层级”的信息联通和共享十分必要,“上下贯通数据流、信息流、政策流,可以为各级领导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信息,跨部门信息联动和共享,可以增强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动,不仅降低建设费用,也提高了行政效率。”

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也建议,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化政务平台,并实现与身份信息识别、银行信息、社区网格化、空间地理等信息系统的衔接融合,加大信息化技术、智慧化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以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解决目前政府运行中的效率、流程等问题。

其次是?π庞眯畔⒌氖褂梅矫妗U攵阅壳靶庞眯畔⑷狈ν骋还芾砘?构和平台,天津市审批(审改)办主任赵宏伟建议,在顶层设计上应该突出“一个信用环境体系”。

对此,吴思康称之为覆盖全社会、统一权威的信用平台。他表示,强化信用信息的应用,推行信用监管,可以考虑建立独立的国家级信用信息管理机构,统一获取管理全社会各个领域和主体的信用信息。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平台,归集公检法、安全生产、社保、交通违法、税务、水电气、租房等各类涉及法人和自然人的信用信息。制定统一信用数据目录、标准和格式规范,打破信用信息壁垒。

比如,深圳市17个部门开展税收“黑名单”制度,重点对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让违法人、失信人无处可藏。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对片区10多万家企业完成信用查询和“企业画像”,建立企业信用合规度评价模型,搭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及预警平台,并首次将企业“信用画像”应用于“双随机”抽查。

最后,如何发挥地方政策平台作用值得探索。部分与会专家建议,条件成熟时,国家可以考虑给予地方更多授权,特别是在新经济发展方面的授权。

“比如支持新经济发达的城市,可以探索构建弹性包容的准入制度和监管政策,在生物医药、基因检测、无人机、无人驾驶等前沿领域,允许地方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先行先试先发展。”吴思康说。

放管服改革存在的问题 篇9

一、目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财政预算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拉开了我国国库支付制度改革的序幕, 2007年底已基本确立了国库集中支付模式。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与改进, 各地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规范了财政款项拨付方式, 强化了国家预算管理职能, 形成了有效的财政监督,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但是在目前的改革中尚存在一定问题, 有待进一步完善, 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国库集中支付的效率有待提高、程序有待优化

目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业务流程相对复杂, 单位的工作量较大。每个单位需要根据预算的批复情况按月编制用款计划, 并且需要对照用款时间按时提出申请, 同时相关的财政授权支付凭证重叠, 尚未使用统一的国库支票, 单位既要填写转账支票或者现金支票还要填写授权支付凭证, 增加了出现差错的概率。而且逐笔开支都要进行申请, 审批后开具相应的支付令,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预算单位的工作量, 给日常的工作带之间也无法实现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由于信息不对称, 国库管理部门无法及时获取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信息, 从而不能对预算单位实施有效的事前控制与监督, 造成财政资金的使用存在潜在风险。

(三) 预算机制不够健全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的基础是单位编制的预算, 但是许多单位预算的编制不够规范, 部分单位的预算还停留在过去水平, 没有跟上制度的改革步伐, 缺乏有效的编制机制, 单位预算的编制不够具体, 预算支出科目较为笼统, 预算数额与单位的实际需求相脱节, 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实践性。此外, 我国财政预算内资金授权支付的比重较大, 不利于财政部门统一对资金的进行审核监督和宏观调控, 提高支付效率的同时却降低了制度改革的效果。

(四) 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

国库支付的监管职能尚未发挥到位, 国库部门对于预算拨款凭证缺少有效审核。凭证的审核主要依靠代理银行, 人民银行在国库单一账户与代理银行进行清算之后, 只是对财政授权和支付额度进行审核。这导致在预算编制和财政资金的支付中存在违规操作现象, 加大了财政资金使用的风险。财政部国库司披露的关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存在的6种问题中, 有5种就是预算操作方面的问题, 例如编制虚假的预算项目骗取国家财政资金、将财政预算资金用于发放单位员工补贴、违规提现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效果。

二、完善我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措施

(一) 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细化预算编制程序

加强对单位预算体制的建设, 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在综合财政预算的前提下, 大力发展零基预算, 尽力做到细化预算。结合单位当前的财务状况, 以单位实际需求为基础, 核算具体项目的支付额度。就个别支出项目的用途和方向进行确认, 保证专项资金得到切实落实。同时要强化预算的执行, 规范预算的编制, 防止单位随意调整预算额度。

(二) 加快电子化建设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软件

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 逐步建立全面、完善统一的支付系统, 提高财政资金的支付效率, 实现信息共享, 促进机构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建立包括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各级财政部门以及预算单位和代理银行之间全方位的支付网络系统, 减少中间环节, 简化国库集中支付程序, 进一步加快财政资金的支付速度, 提高资金结算效率, 进而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 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有效防范和控制财政资金支付风险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之后, 财政支出信息的透明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 部分单位还存在违规操作现象, 为了确保改革效果, 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 以便对财政资金的风险进行规范和控制。人民银行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审核和监督, 加强对商业银行财政支付清算的监管, 地方人民银行和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市场信息的了解, 防止腐败现象发生。

(四)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通过部分法律法规, 针对国库集中支付进行了相关的规范。但是总体而言, 内容过于简单, 尤其是在制度改革之后, 原有的规定已经不再适用, 要对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 以便与改革同步。此外,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 要不断更新资金支付程序制度、国库资金管理办法等, 促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顺利实施。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是提高我国财政工作水平的必然选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还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 因此要不断加强财政体系建设, 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摘要:国库管理是我国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库支付是国库管理的核心, 直接影响到财政工作的效果。经过近几年不断深化的改革, 这种模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问题,完善措施

参考文献

[1]、詹静涛, 《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管理型公共财政的正确选择》, 《财政研究》, 2007, 第3期:

[2]、孙莉雯, 《关于我国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 第9期:

上一篇:学校发展建议书:向融合教育的目标迈进下一篇:大学生入党自传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