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重要意义

2024-08-20

一带一路战略重要意义(共8篇)

一带一路战略重要意义 篇1

目前,国际环境治理中存在北美和欧洲两大环境价值链。就北美价值链而言,美国率先在自由贸易协定中加入环境条款,并在以后诸多自由贸易协定中予以推广。一些国家为了与美国签约,不得不根据美国的要求事先调整国内环境政策及法律。这一做法对全球环境治理格局和发展中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带来深远影响。就欧洲价值链而言,欧盟一方面在国际多边环境协定的谈判与签订中发挥主导作用,力图体现自己的意志;另一方面努力在自由贸易协定这块大饼中撒入多边环境协定的馅料,从而输出自己的环境标准。可见,在国际环境治理中,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其主导建立的环境价值链代表的是发达国家的利益和诉求,这使得发展中国家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因此,应推动形成一条能够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和诉求、体现世界各国发展最大公约数的全球绿色价值链。

一带一路建设为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全球绿色价值链提供了机遇。一带一路建设的参与国处于世界经济阶梯的不同层级,单一的环境规则无法解决所有现实问题。这就需要从相互理解并逐步达成共识开始,通过规则治理确立多层次的环境标准。在全球价值链上,一带一路建设的参与国既可以贯穿统一的环境主干线,也可以搭建不同层次的环境支线,最终形成一个多维立体的包容性环境战略。可以采取与国际可持续标准接轨、发展援助和贸易协定等灵活多样的途径来构建全球绿色价值链。具体操作方法包括建立可持续的商品交易系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融资方案、总结并分享绿色价值链的最佳实践等。

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全球绿色价值链,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至关重要。以往,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是发达国家将过时的、高污染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发达国家保留研发、知识产权等高附加值环节。一带一路建设所推动的产业转移方式完全不同。中国作为经济大国,以利益分享和共同繁荣为方针,在自身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带动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是升级版的绿色全球分工,这种分工将在产业链的每一步创造价值,比如在生产端实现循环经济和近零排放,在消费端通过国际租赁实现分享经济和低碳发展等,最终形成多赢的局面。

一带一路战略重要意义 篇2

1“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构建原则

“一带一路” ( One Belt And One Road,OBAOR) 战略构想虽然是由我国首先提出,但是在实际践行过程中需要周边国家的大力配合,从而开创出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协作共赢发展的新格局。因而,本文在深入细致分析了 “一带一路” 战略构想的精髓之后,指出其构建的原则应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1和谐包容原则

“一带一路”战略内容不仅涵盖了传统的经济领域,同时还涉及国家政治、社会发展、历史文化、科学教育以及国家安全多方面内容,其本质在于打造一个能够全面与周边国家地区深度融合、休戚与共的发展共同体。而目前在 “一带一路”周边分布着57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文化传承必然会存在着发展理念以及认知的差异。因而,要想扎实推进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必须具备高度的和谐包容精神,尊重各国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民俗习惯,从而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建立更加紧密的协作关系[1]。

1.2市场化运作原则

步入到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后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渐增强,经济发展所遵循的市场化运作规律已经成为了铁律。因而在推行 “一带一路”战略时,应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场化运作原则,充分利用世界市场的自发调节功能, 促使各种社会资源能够在国家及地区间得到最优配置,扎实推进各国现代化建设步伐。

1.3互利共赢原则

“一带一路”战略的最终目的即在于构建一个密切协作的命运共同体,因而在实施市场化运营过程中应充分兼顾各方利益主体的权益,在遵循互利共赢原则基础上各展所长,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展现长处,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成长与进步。

2“一带一路”战略的深远意义

与欧洲复兴计划 ( 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 计划相比,“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内容所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 “五通”内涵要远远丰富得多,其战略意义同样更加深远[2]。本文总结当前既有研究成果并结合本学科所学知识基础将其总结如下:

2.1探寻经济增长之路

自2008年由美国 “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危机爆发之后,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经济已经逐步摆脱了经济泥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对于实体经济所造成的创伤还远远没有消去,当今社会已经步入到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因而,在全球经济增长疲软的现实下,如何突出重围,探寻全新经济增长之路成为世界各国追求的重要目标。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能够促使周边国家进一步深化与我国经贸往来,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战略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分享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夯实全球经济增长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全面树立及展现发展中国家大国形象, 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提供帮助[3]。

2.2促进全球化再平衡

通过分析全球化经济发展史可知,其缘起于海洋,沿海周边的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相较于内陆国家而言更快、综合竞争能力更强。因而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得海陆国家之间的贫富分化现象愈发明显,继而形成了现有国际秩序之中的 “西方中心论”观点与思想。不可否认,经济全球化源于欧洲,在美国推动下发扬光大,对于世界经济成长与发展而言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弊端逐步显现,最明显特征即在于技术、资金以及能源无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最佳配置,使得富者越富、贫者越贫趋势凸显。为此,由我国提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AIIB) 投资建设的 “一带一路”,正是顺应了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以及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秉承合作共赢的理念之下,致力于维护世界范围内贸易自由以及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所做出的有益尝试[4]。通过强化周边国家地区各个领域的合作,使得其能够从 “一带一路”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从而缩小贫富差距,推动社会改革进程。此外,在良好的协作机制指引下,亚洲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在国际事务中共进退,还可以打破传统 “西方中心论”思想的束缚,发出属于亚洲人民自己的心声,最终实现东西方之间的平等对话,促进全球化再平衡的目的。

2.3创新地区新型协作关系

我国所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世界上最大的创新之举, 对于其他国家经济改革工作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步入新时代后,我国必将秉承着和谐包容、互惠互利原则,利用最新的创新经济发展理论 ( 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 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 、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来不断深化拓展对外开放政策,将 “走出去”战略正确落实在 “一带一路”战略推行工作中,从而提高周边国家和地区参与到其中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开展经济协作模式创新的研究工作,在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引领带动之下构建一个 “亚洲人的亚洲”[5]。

3结论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提出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型战略构想,从本质上而言,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平崛起、传承合作共赢、改革开放的具体体现。所以,践行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对亚洲经济体发展强有力的推动与支撑,同时也是打破传统 “西方中心论”思想的束缚、构建亚洲人的亚洲”的重要工具。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 “一带一路” 战略的推广实施提供帮助, 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是2013年9月与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新时期“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在该战略构想中,其着眼于当前中国和平崛起、深化落实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充分凸显出了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基础上的和平发展的诉求。同时,“一带一路”战略是当前我国步入到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继续强化对外开放政策,践行合作共赢理念的具体表现,对强化我国与周边国家地区经贸往来,维护地区和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针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深远意义展开深入分析,试图通过表象揭示深层次的实质内涵。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性 篇3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时,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与民心相通,以及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讲话;在2013年10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将致力于加强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两汉时期中国古人开创的以洛阳、长安为起点,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陆上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同时也是亚欧大陆经济整合战略。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如今,“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为什么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呢?第一,从国际的角度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危机越来越不容小觑,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在这种状况下,各国都希望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激发区域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第二,从国内发展方面来看,改革开放30多周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了全位开放的新格局,深度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我国经济的发展到了一个瓶颈阶段,要突破这个经济发展的瓶颈阶段,发展和发掘周边国家的经济潜力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周边国家距离我国近且能够资源互补,共同发展。我们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上不可忽视的一个大经济体,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我国既需要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也要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因此,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是相当有必要的。

首先,“一带一路”战略是新一轮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众所周知,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政策之初到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第二是从南方谈话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三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10年过渡期。在这三个阶段内,我国国内外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国内由于改革开放的重点一直在于东南沿海区域,导致国内区域发展不平衡。国外方面,由于世界贸易组织所倡导的多边主义陷入停滞,世界各大国渐渐偏向于区域经济合作。

其次,“一带一路”是新时代中国周边战略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日益增多,关系也非常密切。在此之中,也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反映出一个共同点,中国与周边国家原有的经济合作模式不适应和平发展的新要求。在2103年的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此曾提出说道:“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依靠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这样就意味着“一带一路”作为新时期周边战略的依托,需要把亲,诚,惠,容等理念付诸实践,进而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发展目标。

三,“一带一路”是实施经济外交的心平台。“外交为经济服务”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外交的一种共识。而在现今看来,维持外交仅仅依靠经济合作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认为既需要外交服务于经济,也需要经济服务于外交,二者共同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发展。而如何把经济与外交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这个时候,“一带一路”的建设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最后,“一带一路”将为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提供一种新路径。如今世界各大国渐渐倾向于区域经济合作,而“一带一路”与此正好相对应,有可能成为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一种新路径。

由此看来,“一带一路”是中国由大到强发展关键的重大决策,是推动全国人民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和“世界梦”的重大战略。“一带一路”不仅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推动沿路国家经济的发展,为我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目前我国经济产业已经饱和,要想突破瓶颈,就要勇敢地走出去,加快对外投资的力度,为我国经济对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带一路”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我国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它也预示着中国角色的一个新变化,从国际规则的旁观者变为遵循者,再向制定者转变。

我相信,“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将会是中国在国际上的一个姓的里程碑。我们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应当努力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投入到国家现代化建设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终身!

一带一路战略重要意义 篇4

“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及其重大意义

1“一带一路”概念的提出

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为了确保公民的福利,各国必须利用每一个经济和政治机会。目前,旨在发展国际贸易的大规模项目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主张创新合作模式,通过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连接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的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跨区域大合作。同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强调坚持讲信修睦、合作共赢、守望相助、心心相印、开放包容的精神,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至此,“一带一路”构想和倡议被正式提升为国家战略。

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时代潮流,新技术革命推动交通运输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提出以“丝绸之路”为主线建设“一带一路”的构想和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使这一古老通道重焕生机。

2“一带一路”的政治意义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最高政治目标就是在正确利义观下广交朋友,为我们的国家发展战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交环境。我们现在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做准备,其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有足够多的朋友。

文以载道,路以载道,君子爱财,当取之有道。我们不能将“一带一路”理解为资本和地缘政治扩张的地方,而应将它看作是与世界人民交朋友、建立命运共同体,在与世界共同繁荣和发展中一起创造新文明的地方,是“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为实现党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做基础准备的地方,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的地方。

2014年11月28日,习主席在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坚持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特别是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说话。”由此,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一带一路”战略,这是一个在新形势下与世界人民尤其是与第三世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外交战略。

友谊是软实力的核心要素。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学习报告

是第三世界的朋友把中国抬进联合国的,而今天,我们也得主要依靠第三世界的朋友把中国抬向世界。所以,习主席在谈到维护国际公平正义问题时要求中国外交“特别是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说话”,而这也正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意义。

3“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总体趋势仍对我有利。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经6年,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欧美等国虽然表现出阶段性复苏迹象,但总体仍未摆脱发展的困境,要完成金融整治,经济结构的调整,重拾增长之路,可能还需要较长的时间。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已经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球经济中心开始由发达国家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任务是发展经济,逐步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即以丝绸之路沿途的各经济体的发展为依托,发挥各自经济的优势,通过彼此相互开放,形成公平、统一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各种资源的自由流动,调动各类经济主体发展积极性,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共同努力振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只有通过不断扩大经济发展规模和总量,赋予丝绸之路更丰富的内容,才能真正造福于沿途各国人民。正像习近平主席强调的,“中国希望同中亚国家不断增进互信,巩固友好,加强合作,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3.1 基础设施建设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2015年外交政策的战略重点,通过综合效益(投资、经济增长、丝路沿途国家之间的贸易、增加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吸引了对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关注。并且由于欧盟遭受信贷紧缩,中国基建投资的机遇显得尤为重要。

实际上,“一带一路”并非化解过剩产能,更多地是让中国的优势产能走出去,比如说高铁、核电、装备等,包括IT,进而带动更多的终端需求,连带整个产业优化,和产业链的升级。比如说“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要修路架桥,要基建先行,比如酒店,那里面配备的电器甚至电梯都可以来自国内,所以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需求增加。就具体的产业而言,“一带一路”是基建先行,先从道路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做起,其次,也包括能源合作以及信息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等。互联互通不仅有设施联通,还包括海陆空层面以及地下油气管网等方面。

我们常说投资基础设施的回报率比较低,比如高铁,京沪高铁勉强能盈利不亏损,但远远谈不上收回成本。那么投资外国的基础设施,会不会亏本,我们的投资是否有风险?

基础设施投资确实是投资大回收期长,也有人在算高铁走出去到底是怎样的回收期,到底是如何收回成本。不过我们不能单看这一条铁路的投资回报率,举个例子,中国帮助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修建坦赞铁路。周恩来认为,帮助坦赞两国修建这条铁路定会赢得更多的友谊,其造成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也不是若干中小项目能比拟的;我们决不能利用坦赞铁路来沽名钓誉、树碑立传或是追名逐利,而要从支援非洲民族解放事业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项目,援助了他们就是援助了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学习报告

们自己。与俄国人在中国东北修建“中东铁路”相比,我们和非洲兄弟结下了迄今温度不减的友谊。因此,基础设施建设的回报不是用经济单一指标可以衡量的,要算政治账。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希望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来发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作用,来综合拉动国内的内需,通过拉动周边国家的经济增长,进而带动国内的经济增长。3.2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亚投行的创建应时而生、应运而生,有自身的特点,是世界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也是亚洲加快繁荣和融合的重要推手。

首先,亚投行的启动将带动大规模的亚洲多国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会使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众多国家企业直接受益。广大亚洲国家还可以借此扩大就业,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复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必将拉动亚洲地区经济发展。

此外,亚投行的建立有利于构建更公平合理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和金融格局是以1944年创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基础的。其运行基础和方式一直没有根本改变,如其中两个最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行,一直由美欧等发达国家把持,不仅历届首脑出自欧美,而且欧美在其中占有最大的股权和话语权。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新兴国家的国力不断上升,各国的经济水平和发展状况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变化,如2013年金砖五国的GDP总量约为16万亿美元,与欧盟或美国相匹敌;但在很多金融机构的表决权方面,欧美却拒绝为这些新兴国家增资扩股,无视新兴国家在扩大表决权方面的正当请求。尤其日美主导的亚行,一直无视中国国力的增强,拒绝提高中国在其中的话语权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建立新的能反映新兴国家经济水平的国际金融组织、打破旧的不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显得尤为紧迫。作为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巨大市场需求一直是亚洲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源,因而中国完全有信心扮演引领亚洲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角色。按照GDP规模,中国在亚投行的出资额无疑最高(达30-40%),也即话语权最大。

与亚洲投资开发银行由美国主导、美元为基础不同,亚投行则是亚洲国家(中国)自己发起的,且必将以新币制为基础构筑金融体系,其意义不言而喻。可以预见的是,亚投行在运作成熟之后,它将会鼓励使用人民币(或“亚元”等新币制)替代美元。亚投行及“丝路”基金可以通过不断对外投资而提高用人民币支付结算的比例,推动人民币的计价结算,带动人民币在亚太地区的使用和流通,从而为实现“金融走出去战略”、迈向金融大国打基础。与此同时,亚投行将为中国近年提出并实施“一带一路”国际发展战略注入新的活力。“一带一路”的实施,需要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亚投行的建立,正好充当撬动资金投资的杠杆、对接发展需求的纽带,将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注入新的商机和活力。

可以预见的是,亚投行对于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举足轻重,是对世界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与其他多边银行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均有利于共同联手解决发展领域面临的挑战,有利于改善各自金融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对于中国来说,倡创亚投行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二大吸收外资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崛起成为世界性强国是21世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但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国际地位目前没有变;要真正成为世界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学习报告

中国还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包括必须走和平发展之路、海洋强国之路,还必须要走金融强国之路,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成为世界金融大国。这是英美等世界性大国崛起和发展的必由道路,也是提升中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亚投行的倡创正是中国在21世纪崭露头角的重要一步。

总而言之,“一带一路”有利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有利于推动区域合作,走向共同繁荣;有利于增强中国实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一带一路战略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篇5

总书记分别在13年9月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13年10月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战略。下面我结合时代背景简述一下“一带一路”战略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关键字:“一带一路”、中国梦、意义

“一带一路”是一种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指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因此,这“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密切我国同中亚、南亚周边国家以及欧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深化区域交流合作,统筹国内国际发展,维护周边环境,拓展西部大开发和对外开放的空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带一路”打开了筑梦空间。

就本国来说,“一带一路”是一个引领未来中国西部大开发、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升级版。西部地区拥有中国72%的国土面积、27%的人口,与13个国家接壤,陆路边境线长达1.85万公里,但对外贸易的总量只占中国的6%,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所占的比重不足10%。因此,未来的西部大开发,需要建立在对内对外开放的基础上,通过扩大向西开放,使中国西部地区与中亚、南亚、西亚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得以加强,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从而成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

就与中国紧邻区域而言,这一构想可使有关国家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建设“一带一路”,能够充分发挥上合组织、东盟“10+1”、中阿合作论坛等现有机制作用,即分别从陆上和海上推进互联互通,拓展开放通道,使相关国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深化区域合作,为亚洲的整体振兴插上强劲翅膀。同时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找到利益契合点,能够最大限度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促进区域内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新格局。

“一带一路”有利于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将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五通”。“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经贸合作是基石。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迎来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不限国别范围,不是一个实体,不搞封闭机制,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进来,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一带一路战略重要意义 篇6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 2014年12月22日

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何亚非20日在北京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对于中国海外投资布局有着弥补周边安全短板等五大战略意义。他同时指出,华人华侨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独具优势。

在出席当天举行的第五届财新峰会时,何亚非就中国如何把握海外投资的战略机会作了发言。

何亚非表示,中国处在新世纪巩固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首先取决于建立稳定、友善的周边环境,这是中国海外投资尤其是东南亚方向投资的地缘政治“新常态”和大背景。

在此背景下,何亚非认为,当前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海外投资布局主要有五点战略意义:

首先,弥补中国周边安全的短板。中国进行海外投资首先要考虑资金安全问题,亦即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问题。目前,一些国家对中国发展壮大存在忧虑,加深了中国周边环境复杂性、不稳定性。“一带一路”在安全上可弥补中国周边安全合作的短板。

第二,“一带一路”建设寻求区域一体化和互利共赢,以建立利益和命运共同体为切入点,使亚洲整体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交融并进。目前,APEC自贸区谈判有望启动,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谈判可望在未来一到两年完成。“一带一路”建设重点推动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将推动亚洲经济走实、走强。

第三,“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积极参与21世纪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顶层设计,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体现。

第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它有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转移那些对于中国是过剩产能而对于周边国家则是经济发展需要的有效产能,并为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开辟新渠道。

第五,“一带一路”建设将与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和加强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相得益彰。

何亚非同时强调,华人华侨,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华人华侨,在建设“一带一路”中独具优势。他援引数据指出,据估算,全球华商总资产约5万亿美元,其中80%集中在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地区。世界华商500强中约三分之一在东盟国家。在东南亚证券交易市场上市企业中,华人上市公司约占70%。

“一带一路”战略倒逼国内物流 篇7

“一带一路”战略彰显了中国顶层高屋建瓴的设计智慧。上溯至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随后的2013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其后的一年多来,国家高层领导甘当“推销员”,各个层面的资本输出和企业“走出去”战略已初现端倪。

“一带一路”战略开辟了崭新的开放思路。中国发展到如今的体量已经不可避免地会与世界各国有更深层次的互动。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的发展必须融合到全球化发展的大棋局中来规划。“一带一路”无论从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等方面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将促成沿海开放与内陆开放并进的局面。“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内陆开放,使诸多中西部省份成为国际物流通道的节点,可为中西部地区带来更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以及产业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给东部地区带来的增量亦会非常

“一带一路”规划据悉已经获批,2015年将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延展铺开、做深做实的重要一年。情势紧迫,时不我待。笔者建言有三。

其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宜由国家层面拿捏尺度、统筹规划,成建制地“走出去”,应当形成一个声音一股合力一套标准。这既可防止相关部委的“九龙治水”与政出多门,又能避免

其二,着力构筑具有支撑与示范作用的国内现代物流架构,确保各级政府和相关政府部门最先一公里的政令畅通。日前,交通运输部正式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提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立体化大交通等等。这是国家实施大部制时隔二十二个月,国人所听见的交通运输部大部制改革之后的第一声楼梯声响。姑且不论是形势所迫,抑或是些许顿悟,终究迈出了令国人欣慰的一步,值得国家相关部委积极跟进。

其三,建立健全对“一带一路”和“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实施责任单位行政效率的考核机制。基于历史教训,有必要实行逐月逐季逐年的有效督查,督查情况应见诸媒体。若干年来,中国物流业界鉴赏过各个层级的“坐而论道”,尤其是那个绝对重磅的“振兴规划”,让业界被吊起的胃口赫然风干了将近七个年头。但愿类似的闹剧不要在国家庙堂重演。

“一带一路”战略如何落地 篇8

“一带一路”将推进中国国内改革

不可否认,中国比美国、欧洲国家或任何一个世界大国都更需要推动国内改革。“一带一路”包含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项内容,习近平试图利用这两个全球项目去指导和影响中国国内的改革,并推出相应配套的国际和国内政策,以达成改革发展的总目标。中国长期的廉价出口贸易方式似乎会因此画上一个句点,一些更具长效性的改革措施将脱颖而出。许多措施其实是西方经济学者和外交官长期呼吁中国应该实施的,在目前新的经济条件下,这些措施得到中国的国际贸易伙伴和国内生产商的支持,而北京方面也愿意做出一些必要的政策改变以保持长期的贸易增长。所以,“一带一路”对中国及世界经济贸易发展有极大好处,理应得到支持。

“一带一路”既包括重组中国现有的双边贸易发展关系,又提出在中国多边贸易与地区政治关系上增加睦邻友好关系 。“一带一路”是否能完全达到中国的战略目的,目前还无法判断,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一带一路”的计划将付诸具体实施。

“共赢”将确立中国的全球影响力

“一带一路”产生的国际影响中包括给美国和其他大国带来的不安全感。习近平在中南亚之行中强调,共赢作为“一带一路”的前提条件,将关系到所有区域内国家的利益。他强调,中国不谋求成为亚洲霸主,而是在致力于帮助沿线国家发展经济。习主席强调国家之间政策沟通以及民间交流的重要性。从中国角度看,一个更强大和更发达的中亚地区对丝绸之路两端的国家是有利的。如果中国在“一带一路” 建设过程中获得区域性或全球的影响力,对北京而言将是一个收获。如果中国真正能做到利用其影响力来保证合作伙伴国的稳定和繁荣,那就将真正达到共赢的成效。

中国目前还试图促进亚太自由贸易协议来帮助刺激新丝绸之路贸易。尽管这一提议被一些人认为是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关系(TPP)的竞争对手,但在国际贸易和商业相互合作的世界,各种框架协议都可以用来协调改善经济关系,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准。以中国为首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同样会使世界经济体系合作获益。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愿意“把钱花在刀刃上”。中国已经承诺用400亿美元的基金去支持丝路计划,主要针对那些签署“一带一路”的国家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虽然有异议认为这更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商贸能力,使得中国企业在开发当地新市场并获得廉价产品中占据优势,但客观而言,基础设施建设毫无疑问会提高中亚国家整体基础设施水平。在“一带一路”中的“带”,涉及到中亚地区相对贫穷的国家以及印度、肯尼亚和希腊这些需要极力扭转低迷经济的国家。“一带一路”恰恰可以提供有利机会给这些国家发展基础设施以及与其他国家更有效地展开贸易。在习近平执政的10年里,中国有经济实力去为这些国家发展提供全力支持。北京方面经常强调,丝路发展所需的贷款、技术或人力都可以得到中国的支持。

最近5年,中国周边海域紧张局势和冲突有所上升,但主要责任并不在中国,中国已经在许多情况下保持着克制。虽然东海和南海问题没有得到任何解决,且还有情况恶化的可能,但如果将这些问题先抛开,让新丝路计划得以继续,那么区域稳定关系就将增强而不是被削弱,并最终改善区域全体人民的生活条件。

中国政治新篇章

安东尼诺维拉弗兰卡(意大利国际政治研究所副主任及欧洲项目主管、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从经济方面整合欧洲和亚洲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个政策将会加强中国与中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但是,这样做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更好利用这一渠道强化中欧之间的政治与经济伙伴关系。应该强调“一带一路”的覆盖范围将不会局限于周边邻国,而是应推动整个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区域的经济整合,与欧洲建立面向21世纪的新型伙伴关系。如果不能覆盖整个新丝绸之路,则只能说达到了“一半的目标”。而且,为了推动“一带一路”,中国应考虑发展能满足印度、日本等区域经济体需求的合作模式。

有利于拓展中国大国形象

畑佐伸英(日本名古屋经济大学经济学部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增强中国正放缓的经济的重要措施,可通过与外国经济的互联来创造更多的外部需求。中国正寻求更先进的门户开放政策,不仅开放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还试图塑造国际秩序、国际规则和国际监管条例,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发展。中国的贡献受到欢迎,其世界大国形象得到认可。

近年来中国经济已明显放缓。中国与日本不稳定的关系是影响中国经济的部分外因。另一方面,中国经济面临一些内部问题:如工资增长、房地产、低效贷款、过剩供应等通常被认为是泡沫经济的危害后果。中国经济需要几年时间来适应其宏观政策调整。

“一带一路”应更多关注俄罗斯和中亚

弗拉基米尔巴拉马诺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办公厅战略研究学院美欧处研究员、中央欧亚分析集团项目主管,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

中国应给予俄罗斯和中亚各国更多关注,使之成为中国重要的合作者,“一带一路”倡议将会对中国甚至整个欧亚大陆的发展和稳定起到巨大作用。中国需要吸引俄罗斯和中亚各国政府投资代表的注意,建立多方监督机制,分析预测欧亚大陆的局势。

中国需要在各个方面保持、加强和发展科学理论,提高分析预测的能力,寻找国内外的优秀毕业生人才,将他们组织起来,共同学习、工作。中国还需要加大对跨学科研究的投入,以保证深入了解本国及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中的各个方面,拓展分析的深度,提高长期预测的准确度,更好地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而做出最正确的决定。endprint

和马歇尔计划不同的是,中国并不希望通过“一带一路”成为一个亚洲或者世界霸权国

“一带一路”主要是区域间的互联互通,通过政策、道路、贸易、货币等互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资料图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CFP供图

中国试图利用这两个全球项目去指导和影响中国国内的改革,并推出相应配套的国际和国内政策,以达成改革发展的总目标

“一带一路”提出后,中俄双方已经进行了多轮磋商,研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两国合作的内容和相关措施,包括交通能源、电力等各个方面。资料图

从一个由“国内崛起”转向“国际行动”的领先世界的大国,可判断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一带一路”战略如何落地

在重点国家、重点领域和重点合作机制安排上应大力体现“早期收获”的安排

□赵江林

作为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大战略,“一带一路”所要达到的战略构想是实现中国国内与外部特别是周边环境的长治久安。应该说,“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贯穿了中国一直倡导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相互支持的外交理念。这三个理念是新时期中国发展与世界各国关系的精髓。

当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以国际安全环境不出现重大转变的判断为前提的。尽管当前的国际安全环境存在诸多的不稳定因素,包括地区冲突、中国周边环境的局部争端、三股势力等,但是这些都没有破坏经济发展繁荣的大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从这一意义上说,“一带一路”是有安全上的保障的;反过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又为安全提供了基础,有利于地区稳定和当地人民的安居乐业。

“一带一路”战略推行的经济基础

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大战略,“一带一路”塑造的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增长的经济体系,以此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和周边国家的繁荣与稳定创造必备的物质基础。当然,二者的不同之处是两个增长体系因实施的产业基础不同、条件不同,因而需要不同的顶层设计和配备不同的政策。

1.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新型经济关系。目前,中国与外部的经济关系正处于转型的新阶段。当前推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正是中国与外部的经济关系调整的自然延伸,意味着中国正在努力将自身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向相互支持的发展方向上调整。这种转变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的动力。

一是中国经济本身正在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为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关系的转型提供了主导力量。目前中国已进入经济增长的“新常态”,即增长速度将从过去的10%左右下降到7%左右。上述变化提示我们,一方面,虽然中国仍需要外部市场需求的支持,但这种需求的态势呈减弱趋势,其原因在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尚未完结,仍然需要外部的支持,但是对外部的需求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强烈。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也在提升中国对周边国家经济增长的支持。过去,在多种外交场合,包括一些国际合作组织中,尽管中国愿意对外部尤其是周边国家的经济增长予以支持,但是限于自身的经济实力,这种支持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意愿而在具体的行动上则常常力不从心,难有大动作。今天,中国对周边经济增长的支持已经发生了从意愿到行动的转变,例如中国推出500亿美元用于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目前,中国在尽力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提供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政策计划,包括中国与多个国家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的升级、中国人民币清算中心的建立、提供对外援助计划,等等。

二是现有的地区产业分工体系正在发生改变,从而为中国与周边国家新型经济关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过去,东亚地区生产网络是以日本为核心建立的,如今这一网络正在朝扁平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东亚国家如韩国和中国技术实力的提升正在打破以日本为核心的地区生产网络,使得地区产业分工等级正在朝减少的趋势发展。

三是周边经济体同样正处于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时期,这为中国与周边国家新型经济关系的确立创造了条件。目前,周边国家或地区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有的在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迈进,有的在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迈进,有的在从工业化的中高级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经济处于快速增长与结构转换的巨变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国家面临的问题有所不同,如资金短缺、基础设施短缺、技术短缺、部分制度或政策短缺等。为解决上述问题,周边国家正在通过合作以获得更多的外部资源。

2.“一带一路”战略的可实施性。丝绸之路经济带,即“一带”战略所要谋求的是打破传统的产业分工模式,即资源输出输入与制成品输入输出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建立起现代的、综合的、可持续增长的分工关系。从传统来说,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产业分工关系主要是资源与制成品的互换,即中国对中亚国家输出制成品,中亚国家对中国输出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这一传统格局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是中国同中亚国家产业分工关系的主导模式,不过,未来双方需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中国中西部地区打造成新一代的“硅谷”。

首先,中国中西部地区和中亚国家已经具备向新型经济关系迈进的条件。中国中西部地区和中亚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了向下一个发展阶段转型的客观条件(见表1)。 从主观意愿上看,部分中亚国家并不满足于现有的产业分工模式,已经提出新的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是以推进本国工业化进程、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为新的增长点。2012年哈萨克斯坦开始实施《2010-2014国家加速工业创新发展纲要》,把农业、冶金业以及石油加工、电力、化工和制药、信息通信和交通运输、建筑业列为优先引资发展方向。吉尔吉斯斯坦《2013-2017年稳定发展战略》把交通、电力、采矿、农业、轻工业、服务业等作为重点发展方向。2012年10月乌兹别克斯坦颁布了《关于促进外资吸引补充措施的总统令》,将石化、化工、纺织、机械制造、煤炭工业、医药、农产品加工、建材、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等领域作为优先发展领域并提供大量优惠政策。中国西部省区也有类似的发展要求,它们不愿意长期成为东部地区的资源输出基地,而是要建立自己的高附加价值工业体系(见表2)。简言之,中国中西部地区和中亚国家均处于谋求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这种内在的要求有助于中国中西部地区和中亚国家加强经济联系,从双方经济发展中获得益处。endprint

其次,中国中西部地区和中亚国家发展的背后有中国东部地区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过去,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一直享有西部地区的资源优惠条件,因而能够实现快速发展。如今,中国中西部地区和中亚国家同样需要发展之后的中国东部地区的支持。事实上,中国东部地区也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援助”中国中西部地区和中亚国家,如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持中国中西部地区和中亚国家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

再次,中亚国家具有独特的“政治”条件。俄罗斯作为中亚5国的重要邻国,在经济上难以提供支持它们经济增长的足够动力,在安全上依靠俄罗斯、在经济上依靠中国的格局使得中亚5国有足够的经济发展空间。另外,其他国家也已经为中亚国家提供了基础设施、产业合作、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或援助,未来的关键是如何将现有的条件整合到“一路”战略中。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路”战略所要建立的新的增长体系则是对东亚传统的产业分工体系的改造和创新,能够提升中国与东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周边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仍然沿袭传统的东亚产业转移模式,但是具有一定发展水平的周边国家需要中国以新思维、新产业进行重新架构,以有助于中国和周边国家产业共同升级、可持续发展。

第一,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和部分周边国家产业分工关系早已形成,具备共同调整和升级产业的基础和前提。表3列出了中国和周边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表4则列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和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在发展经济的主观意愿方面具有一致性。

第二,其他资源条件,如金融、基础设施等正在成为产业升级的背后推动力量。在金融、基础设施、制度以及人文交流等领域,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过多年交往已经实现了高度融合。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新时期中国领导人提出的打造中国—东盟的升级版等举措正在为中国—东盟产业升级创造制度条件。同时,人民币在新加坡的成功交易有力地推动了金融领域的融合,为产业升级创造了资金条件。目前正在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在为亚洲国家基础设施的发展、解除产业升级的瓶颈创造环境条件。

第三,可资利用的非“一路”沿线国家的内在价值。尽管日本、韩国不是“一路”上的沿线国家,但是它们与“一路”沿线国家存在天然的合作关系,不可能因“一路”战略的实施而被切断,从某种程度上说,非“一路”沿线国家和中国在构建与“一路”沿线国家的关系上存在某种竞争关系,未来中国应加强与第三方的合作,尽可能将竞争转化为合力,共同促进“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比如,日本和韩国在东亚地区所具有的资金技术优势是突出的,同时它们的技术水平仍在引领亚洲产业的发展,如何将日本和韩国的资金技术优势整合到“一路”战略中需要我们改变传统思维方式。

“一带一路”战略推行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一带一路”战略涉及众多国家、众多领域以及众多环节,中国应主动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可持续增长的支持,以此促进自身和外部国家的共同增长。

第一,通过深度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内需,以此对周边国家形成较大的产品需求市场,拉动周边国家的经济增长。实际上,在中国将部分产业迁移到周边国家之后,自然会形成相应的消费需求缺口。同时,中国需要采取扩大内需的分配体制改革,让民众内在的消费潜力得到应有的释放,进而扩大对进口产品的新增需求。市场至少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是中国维系周边经济关系的主要力量。

第二,继续发挥一些惯常的手段,如贸易和投资,进一步密切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例如,加大中国与外部国家之间产品和服务的相互进口,以此形成中国和外部市场之间的对称性的相互支持。目前的关键是将进口的产品结构从原材料、中间产品、资本品转化为消费品。再有,中国应继续加大对周边国家的投资,在支持周边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这里的重点是加强产业园区的建设。产业园区的建设,不仅有助于建立中国与周边国家内在经济联系的外化平台,同时也是共同增长体系形成的核心基础。

第三,加大金融合作,有助于人民币走出去。可考虑建立以新疆为中心的西部金融中心,用于满足中国西北地区与中亚5国的货币金融需求。另外,建立中国上海、中国香港与新加坡三地联动的服务人民币走出去的金融体系,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使用规模。

第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建立中国与周边国家联系的硬件通道,也是民心沟通的“软件通道”。由于这方面的投入巨大,非一国国力可承担,需要周边国家及各个机构共同“投资入股”。为此,需要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基础,加强与主要周边国家银行、企业等的合作,尽早弥补基础设施的关键缺口,从而使“一带一路”得以早日惠及民众。

第五,尽管目前面对来自美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挑战,但中国仍需要继续加快区内市场整合的进程,以此扩大地区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目前仍处于碎片化的地区市场远远不能满足区内成员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应对全球风险的要求。以中国—东盟的关系为例,基础设施短缺无法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客观要求;在贸易投资领域仍存在较大的障碍,不利于中国—东盟之间的贸易投资往来。贸易投资等问题尚且如此,国内政策体制衔接等更需要进一步地商讨,目前中国—东盟之间经常存在国内政策衔接不到位进而影响双方已有的合作协议执行的问题,其他如人员往来包括签证等方面也在阻碍人员交往的扩大等。

上一篇:我收获了友谊的中学生作文下一篇:化学教育师范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