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英语教师训练方案

2024-07-24

新课改下英语教师训练方案(共12篇)

新课改下英语教师训练方案 篇1

虽然我国社会经济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但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却出现了与之截然相反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学生也同样存在这种问题,这种趋势如果任其发展,必将严重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社会调查研究表明,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水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影响因子。教育科学研究认为,对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训练技能培训,不仅有利于顺利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且有利于体育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理念。为此,本文试图通过研究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这一课题,以期为提高我国高职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整体水平起到抛砖引玉的积极作用。

一、新课改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教学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知水平

我们随机对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共67名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有76.8%的人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教学技能培训,有13.6%的人认为“有必要”进行教学技能培训。仅有9.6%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教学技能培训。上述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职体育教师对教学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知尚处于一个较低的层级。因此,在新课改实施的进程中,探究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无疑为增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对教学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知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

(2)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技能水平。因此,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进行系统的教学训练技能培训无疑是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特别是在体育新课改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要想达到体育新课改所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标准,进行职后教育培训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了。可见,在新课改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训练技能培训能够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有助于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形成学习型团队营造良好的环境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是一种有效的职后教育形式。积极开展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训练技能培训能够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教学训练技能培训,体育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这有助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形成学习型团队。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概念及其主要特点

所谓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是指以提高和改进体育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为目标,以教学训练技能培训为载体的一种职后教育形式。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主要特点有:①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相互交融。在对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训练培训过程中,既显示出动作技能的具体行为表现。也彰显出智力技能的调节和完善作用,这两种教学训练技能始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②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由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个性特征及行为习惯等,因此,即便他们在接受相同的教学训练技能培训时,每个体育教师将会感受到不同的体现,他们所获取的教学训练技能也将是有差异的,带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⑧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在对高职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训练技能培训中,一般会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为了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效果;其二,是因为教学训练技能本身具有多样性特征。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分类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分类情况,笔者在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并结合对我国具有丰富教学训练经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的访谈基础上,认为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六种:①教学训练目标设定的技能培训。教学训练目标设定技能是为了实现对学生发展变化的期望,体育教师所设定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明确具体、易于观察和测量学生行为和心理变化的一类行为方式。它是体育教学的灵魂,亦是评价体育教学的依据。因此,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训练目标设定培训就显得必要迫切;②交流与沟通技能培训。交流与沟通技能是指体育教师在特定的沟通与交流环境下,选择适宜的沟通与交流渠道,合理地准备和组织沟通与交流信息来实现沟通与交流的一种行为方式,交流与沟通技能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基本素质,也是组织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有必要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进行培训。;③讲解技能培训。讲解技能是体育教师通过语言,对体育运动技术动作、技战术等进行描述、解释、分析,以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所学习的体育基础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讲解技能是体育教师不可或缺的一种技能,它几乎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可以认为体育教师的讲解技能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高低;④直观演示技能培训。直观演示技能是体育教师通过各种传媒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运动技术动作的表象、过程、要领等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直观演示技能是体育教师常用的教学技能,因此,改进和提高体育教师这类技能非常必要;⑤反馈强化技能培训。反馈强化技能是体育教师以学生的练习行为为载体,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来对学生完成的技术动作情况进行诊断或强化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反馈强化技能是改进学生动作技术技能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也是体育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因此,也需要进行培训来加以提高;⑥变化技能培训。变化技能是指体育教师通过教学训练过程中的语言信息传递、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运动量与练习方式的转换、改变对学生身心的刺激等,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变化技能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了变化技能能够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在新课改下,对体育教师进行变化技能培训无疑是必要的;⑦控制技能培训。控制技能是体育教师在遵循体育教学训练规律和教学训练原则的基础上,有目标、有计划地对体育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地调控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控制技能实质上是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内容、教法手段、练习负荷等各个方面的调控能力。这种能力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控制技能培训可以确保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预期目标地实现;⑧结束技能培训。结束技能是指在体育课结束部分时,体育教师通过反复强调、概括、总结等方式,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上述教学训练技能均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与训练的必备技能,因此,强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这些教学与训练技能的培训,无疑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四、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技能培训的理论基础

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目前对体育教师或教练员教学训练培训的理论基础主要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1)传播学理论。

体育教师的教学训练行为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过程,第一步,要准备所要传授的信息;第二步,在教学训练过程中,把信息内容转换成可以传递的信号,如口头语言、动作示范等,将各种信息传播出去,使其作用于学生;第三步,学生把所接受的信号还原为信息内容,并通过加工处理理解内容,再将其纳入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之中。从上述体育教师教学训练行为的整个过程的阐述中,不难发现,体育教学教学训练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过程。

许多研究者利用传播理论的概念及相关模型对教学训练过程进行诠释,并提出了许多关于教学训练传播过程的理论模式,为体育教学训练技能培训奠定了理论基础。譬如,哈罗德·拉斯韦尔(1984)认为,传播的过程就是谁(控制分析),说什么(内容分析),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分析),对谁(受众分析),取得什么效果(效果分析)。拉斯韦尔的这种“5W”模式,说明传播过程是一个具有目的性的行为过程。

(2)行为学理论

行为学理论早已运用到体育教学训练实践之中。在体育教学训练中,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其他相关行为理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体育教学训练行为学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青睐。研究体育教学训练领域中引导人的行为的方法和技术,可以有效地指导体育教师教学行为。利用行为学理论,解析体育教学训练的复杂现象和有关规律,可以有效地学习、运用和控制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使体育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训练行为准则和教学训练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和应用适宜的行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行为学研究表明,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些行为学研究成果也很快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并有效地促进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改进。

(3)学科理论

新课改下英语教师训练方案 篇2

传统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填鸭式、满堂灌。上课铃一响, 教师便滔滔不绝, 黑板上写得满满的, 学生不停地记笔记。新课改前课程量多且课时有限, 加上我们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 课堂上更是老师在唱独角戏, 所能提供给学生独立发言、主动训练的机会很少, 学生处于被动位置, 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容易产生疲劳, 一堂课下来, 教师累得口干舌燥, 教学效果仍不理想。在新课改理念下, 英语教师应该把发言权还给学生, 加强课堂听说教学, 改进传统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二、英语听说训练的改进

听说训练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读写能力是新课改提出的重点培养目标。英语老师常常抱怨学生写出的文 章错误百出, 我建议, 英语老师在要求学生写作文前应进行必要的铺垫, 听说训练恰恰能发挥很大作用。如我在写作课中, 要求学生介绍一个地方的情况。在写作之前, 我让学生以所在学校为例先进行听说训练, 我不失时机地把重点方位短语写在黑板上, 以加深学生记忆。而后邀请成绩较好的学生利用这些短语组成一篇口头作文。由于有事先的听说训练, 因此学生完成得不错, 成绩中下的学生也能从听说中受益。接下来便是我作为老师发挥示范引导作用的时候, 我顺势引导学生将定语从句的知识点应用于句子中, 顺便复习词组用法。最后我让学生将造句内容写成书面作文, 经同桌之间彼此互改后收上来, 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听说训练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对语法的学习。语法课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件较头痛的事, 听说训练有时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在讲Sort of (几分) 的用法时, 叫整小组学生组词 :sort of strange, sort of serious, sort of friendly, sort of beautiful, 等等, 其中有个学生这样造词。为缓解刚才紧张的氛围, 我便接了一句:Our English teacher is sort of beautiful, but not very beautiful, sort of friendly, but not very friendly。有个学生又组了个词:sort of money.我便问学生是否可以, 导出sort of+ adj的语法用法, 这样学生就能牢记这个单词, 这种听说训练可谓一举两得, 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对语法的掌握。

听说训练应着眼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在上模块二U- nit 6时, 我对定语从句的知识点进行了听说训练。举例如下 : 我听后造句:Ms Zhang is responsible for our class, who is a beau- ty.立刻有同学造句 :Ms Huang is our maths teacher, who is very friendly.这时学生王跃峰附和道:Ms Wang is our English teach- er, who is a beauty too.我听后乐得合不上嘴 , 立即回复 :Wang Yuefeng is my student, who is very kind and handsome as well.全班学生乐得大笑。枯燥无味的语法课就在师生之间互动的和谐融洽气氛中进行着。

三、听说训练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1.强化英语口授, 但不排除恰如其分地使用母语。

外语教学用母语讲解、英语教学, 应尽量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即用英语思考问题。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听不懂、不理解, 除读课文用英语朗读之外, 其他课堂讲解基本上是用汉语解释的, 久而久之, 学生的听力当然无法提高。教学实践表明, 在高一英语教学中, 有计划地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能的。可从简单的英语入手, 如课堂常用语。另外, 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易懂, 易采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 不必处处借助母语翻译。当然, 对于抽象意义的单词和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适当用母语作点拨, 不仅是允许的, 而且是必要的。

2.灵活训练方法, 杜绝“教无趣, 必不乐学”的现象。

高一年级是高中的起始年级, 对于学生来说, 兴趣就是动力。培养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热爱这门学科的途径, 好的听说教学方法是激发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首先是教案的设计, 要能使学生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教师选择的话题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 创造情景, 切合学生的实际并与时俱进。比如在复习模块二Unit 4时, 这一单元的重点与难点是介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情况。我就结合有关的专门用语分小组训练, 让一小组学生谈谈自己的家乡———惠安, 另一小组便以介绍泉州情况为主题。这样, 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集中, 保持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3.体谅尊重学生, 善于培养学生听说兴趣。

听说课上, 学生常常不开口, 一开口又错误百出。针对这种情况, 一方面, 教师要善于以幽默的方式体谅激励学生。幽默是最好的良药。我记得在提问一些已经布置过多次的问题 时, 七班有个被点名的同学仍无以言对, 本想发火训斥一番, 转念采取了幽默语调批评道:“你又死机了? 记得下课到我办公室充电!”课后, 该同学立刻向我道歉。这种幽默的批评方式可有效地培养学生听说兴趣。另一方面, 课堂上要多表扬学生。学生并不是单纯地追求表扬, 往往是把老师的表扬看成是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 从而激发继续向上的动力。因此, 课堂上教师应认识到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 因势利导, 让大部分的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踊跃发言, 从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总之, 在听说训练过程中, 不过多地做语言形式的练习, 而是使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相联系, 使语言形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 使语言技能逐步发展, 以听说促进读写, 最终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

摘要:在新课改下的英语听说训练中, 教师要应用科学方法, 讲究训练技巧, 注意解决训练中的具体问题, 才能使新课改下的英语听说训练符合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文章结合英语听说训练现状, 就解决存在的问题作探讨, 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新课改,英语课堂教学,听说训练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3.

[2]丁言仁.英语语言学纲要.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 2001.

[3]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4]黄国文.语篇与语言的功能.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新课改下英语教师训练方案 篇3

一、美文熏陶,激发出学生创作的源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归根结蒂是需要。需要是学生发展的第一源动力。在学生接触文字创作并逐步提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美文熏陶,激发出学生创作的源动力。

(一)学生美文互相切磋激发创作兴趣

好胜心是天生的。生与生之间的习作交流,让同龄人之间的思维得到呈现,智慧得到碰撞。每次习作之后,即使一些片段、语句的展示,也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从而累积写作的兴趣。因此,利用好《文学社刊》,《作文贴吧》等平台,能够激发创作兴趣,发挥学生的作文潜能。

(二)教师美文消除学生畏难心理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名家名作总有“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而教师下水作文就亲切自然贴近学生。实践证明,跟学生同题作文,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用教师的范作引领学生走向成功。当然,教师的下水作文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片段式的,还可就某个同学作文内容做些示范性的修改。

(三)名家美文提升语言品悟能力

读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像和作家做面对面的心灵交流,灵魂也能得到洗礼。很多功成名就的作家,探究其文学之路,大多是从接触文学作品开始的。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写到:蔡老师课上朗读诗歌,“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于漪在《往事依依》一文中说道:“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

总之,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接触各个层次的美文,在学生的作文心理需求上起催化作用。这样,我们改变了传统“赶鸭子上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饥饿觅食”,书写出新课改作文教学的新篇章。

二、方法指导,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不要让孩子的作文输在起跑线上。根据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三年级开始,真正有了文字表达的要求。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观察意识,把基础年级作文教学落到实处,学生的作文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一)走出教室,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姿

书本是学生获取对外界认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辽阔的大地是我们的教室,花虫鱼鸟是我们的教材。五月,栀子花开,师生沐浴温暖的阳光,在校园里细细地看清楚花的色泽、清晰地感受到花的味道。教师适时的示范和引领,增强学生观察的意识,让他们多了一个心眼去感受世界。

(二)走出校园,了解社会的丰富多彩

正如作家需要深入社会采风一样,我们何尝不让学生接触社会呢?人是有个性的,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层次,不同性别都有不同的语言、动作、思维习惯,只有让学生真实去感受社会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作文才会变得无比生动起来。“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作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不仅仅是讲台上的那些“授业”,更是融入生活的真实体验。增加阅历,知人论世,作文才能走出“干巴巴”的困境。

(三)走出框架,领悟生活的别样启迪

作文是有灵魂的小生命,源于作者对生活的领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确能够开拓思维,明白很多生命的真谛。要想有所创新,必须走出优秀作文的框架,用自己的心去领悟。作文也是有个性的小生命,雷同之作等于写作自杀。教师要努力倡导学生有自己的独特体验,而不是囿于某某作文。

作文源自实践,从生活中找“米”,教师带着学生用新奇的眼睛去观察,用独特的心灵去领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必能找到一条通向成功的作文之路。

三、评析交流,提升学生作文的创造力

老话说得好,“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写作也是一项厚积薄发的思维过程。原始的生活积累在酝酿之后被搬到了纸上,倘若使作文更上档次,后期修改还是必不可少的。有经验的写手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文章不厌千回改,佳作常自此中来。”一代文学巨匠曹雪芹,写完《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一)改变标准,在习作评判中增加自我修改分

在多数学生看来,写作只是学习的任务之一,文章写完了,修改好像是老师的专利。这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给学生的一种错觉。“作前指导——习作批改——改后讲评”是作文教学的三部曲。学生常常想:“反正有老师改,我还改它干什么呢?”而老师呢,面对一大叠作文本,面对一堆没有多少美感的文字,修改也是任务式的,潦潦草草完成修改和评分。学生缺少修改文章的历练,教师又难以给他们评改的示范,这正是当下中小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作文评判的分值由60%的写作分、30%的自我修改分和10%的书写分构成。如果要求学生学完作文后,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修改,保留修改痕迹,这样教师对学生的修改过程一目了然。持之以恒,学生自然而然形成了修改作文的习惯。

(二)一作三批,给学生修改作文的示范

“玉不琢不成器,文不改不成形”。和学生一起修改作文,是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给学生一个示范。即使语文教师的工作量再多,也不能淡化了它。面批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一篇作文要经历三次修改。初批,即对文章的字词句有明显的疏漏处进行整改,教师适当的时候可以表现一下自己遣词造句的功夫,给学生示范。同时,对素材、语言表达等方面提出精加工修改建议。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回去对作文进行修改。再批,学生修改后重新誊写(有条件的可以打印成电子文稿),教师再次过目,有时可以让学生当面朗读,对语言结构立意等方面再次提出修改意见。三批,师生约定待文章搁置一段时间后再去修改,这种经历了“自然冷却”的文章,随着学生学识和知识的加深、增广,他们自己往往就能发现许多不妥之处,此时修改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生生互改,注入作文修改的活力

叶圣陶老先生说:“写成之后,自己看,优点何在,毛病何在。眼光渐高,笔下渐熟,定会写出好东西。”看别人的作文,同样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品鉴能力。每一个学生知道,自己的习作要在班内交流评改,他们会在交流之前对自己的文章作反复的修改。这样的心理暗示,可以提高学生写作和修改的认真态度,无形中起到促进作用。学生们也非常乐意看同龄人写的东西,作文评改课上气氛往往十分热烈。教师巡回指导,同时也收集信息,把学生修改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拿出来全班讲解,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课后,如评选出一两个“伯乐奖”,还能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面对新课改背景下对作文教学质量的新要求,我们应继承和发扬传统作文教学的优势,还要积极转变观念,在作文教学之路上深入探索,锐意创新,引领学生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来。

新课改下英语教师训练方案 篇4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我区积极打造“卓越课堂”的今天。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顺应形势,我们教师需要吸收更多符合时代发展的知识。一只粉笔,一本教科书已经远远不够。高考、中考在进行改革,英语的地位会怎样?我们应该有危机感。只有革新,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误区,尤其是谈论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本文认为,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在于:强调终身学习,多探索教改,多反思,做好校本研究,注重教育智慧、塑造人格魅力,并且有规划、有目标。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英语教师 专业成长 终身学习人格魅力

目前,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给当代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在现代认知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发展的推动下,教师的工作越来越成为高度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成为具有自己独特职业特征的不可替代的专业活动。这就要求思考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思路,探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为此,我生发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我们应该明确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信息时代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人们对外语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也有了新的认识。英语课程改革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在教学观念、课程目标与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重大改革和创新。实现历史性课程改革的目标,除了转变观念、改革教法之外,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基本保障,也是每一位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新挑战。

二、我们要走出一些教学误区。传统的模式常常存在着这样的误区:一是重教学技巧,轻专业知识;二是重课程改革,轻心态调整。

我们都知道教师的发展既包括教学技巧的提高,又包括专业知识的拓展和完善,二者合一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然而我们有的教师,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大都将重心放在教学的组织技能甚至是某些具体的技巧上面,而忽略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事实上,教师仅仅具有娴熟的教学技巧远远不够,还必须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否则,即使教师的教学设计再精巧,手段再灵活,教学效果也不会尽如人意。

另外,我们也知道课程改革给教师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式学习、自主合作学习。1 面对这些变化,我们教师必须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教师的知识状况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自身的发展。然而教师在充当知识的传播者、领导者、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诸多角色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自己心态的调整。因此一些教师面对这众多的挑战和压力及过重的工作负荷,常感到职业疲倦、职业倦怠。

三、对促进专业成长的探讨。

(一)要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人不学,要落后。教育家们早就提出要终身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就好比“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身要一桶水”中的水。教师要提升学科本体性知识离不开学习。教师不注重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好方法,是人生是否能够获得幸福的必要元素。“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读书能使教师工作事半功倍,从而赢得读书时间,进而形成良性循环。至于方法,浅读、深读、“由着兴趣”读,“把薄书读厚”、“把厚书读薄”以及读思结合、读写结合都是较好的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阅读方法。

有人说英语教师没必要费太多工夫去阅读,实际上,我们要通过阅读,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拓展个人视野,学习到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包括国外的一些先进理念,为我们所用。

我们都知道,没有阅读,没有积累,没有不断地学习,哪有“源头活水”呢?

(二)要多上优质课。现在,我区正在大力打造和推介卓越课堂,而且走出了一条通向无限光明之路。通过学校和区教科所开展的一些活动,一些教师迅速脱颖而出。如何让课堂高效,如何让课堂人人动起来,活跃起来,让学生有较大的收获,是我们教师都应追求的,是学生所喜爱的。所以,面对上公开课的好机会,我们不应错过,我们要牢牢抓住,通过同伴互助,让自己在“卓越课堂”中找到自信,进而找到人生的自信。

(三)要让反思成为一种常态。教师的专业技能更多的是一种实践技能,这种技能更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教师专业技能在实践中的提高程度和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反思的深刻程度。曾有人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确,我们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流中发展自己;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加强理性思维,在把握规律中丰富自己。

(四)要积极做好校本研究。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是一条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我们都知道,不少初中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不浓,难以入门。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根据学校情况,搞好校本教研,落实好校本培训。我们的学校要在构建“真诚交流、精诚合作”教师团队的基础上,以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养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常规的落实、学校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机制和评价等内容为重点,通过同伴互助、“做中学”、以案例为载体、任务驱动、主题式展开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提高我们英语教师的教学成绩。

(五)要注重教育智慧,注重人格魅力培养。教师就像农夫,学生就像地里的庄稼。我们都希望得到丰硕的果实,成就人生的梦想。

教育智慧是教师专业素养知识中的一种。人们总把教育与智慧紧密联系在一起,呼吁教育要“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要学做智慧型的教师。因此,我们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吸取新信息,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做学习型的教师。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发现并反思。

与此同时,我们教师注重人格魅力的培养。教师的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熔铸成的教师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的源泉,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基础。专家曾说过,教师的人格对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所以我们教师要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保持乐观的心态,宽容而赏识他人,不应抱怨太多,要有幸福快乐感。幸福快乐是人生健康的财富。

最后,我们要有规划,要有目标。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我们要对自己的事业作好规划。如果没有目标,那就没有了方向,就失去了更大的动力。我们英语教师,面对让无数学生头疼的学科,我们自身就要有目标,有方向,学学那些优秀的同行,学学那些卓越的教育家。即便穷尽一生也不能成为名家,但一路走来,肯定会激起朵朵美丽的浪花。学生进步了,教师自身专业水平提高了,难道不是快乐的事情吗?!

参考文献:

[1]陆启威.教师发展的几个误区.[2]朱慕菊.《新课程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新课改下教师面临的挑战 篇5

新课改的施行对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给教师带来了许多难题也给了教师更大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应对新课改带来的挑战,我们这些即将走上教学岗位的师范生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因为有这些挑战的存在而畏惧新课改或对新课改单纯地持批评的态度,而需要对其进行深入了解,正视挑战,结合自身实际找到突破点,进而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牢牢把握住这个自身发展与才能展示的机遇。

1.教师在适应教育理念中面临的挑战

应试教育中,分数决定命运。为了这冰冷的数字,学生付出的是成长的艰辛来茫然,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传递的知识知识框架,教师热情早已泯灭,但竞争残酷,尽管枯燥,单调反复,毫无创意,谁又能敢冒险做出改变呢?没有教师愿意做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着,很多教师都想在学生心灵播下热爱生活与探索、追求科学的种子,但在高考这个指挥棒下,这样的努力也只是微乎其微。时代需要一场变革来打破应试教育中这样尴尬的境地。

任何教育理念若注重以学生为本,那无疑就更接近教育本质。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统一指向了人的发展。这三个目标交融互进,没有一个脱离学生发展这个总体目标。我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因新课程教育理念变革所带来教师在适应教育理念所面临的挑战的认识:

1.1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在过去应试教育中,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练,新课改中,学生仍需要听和练,但在听、练的过程中要求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师生互动”。在新的学习方式下,教师需重新在课堂内外给自己定位,并结合相应的教学材料给学生以引导,让学生则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研究来获取知识,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1.2新课程重视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我在这里将新旧教材中有关原电池的内容做比较。旧教材中只以铜-锌原电池为例,介绍了原电池构成——自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两个活动性有差异的金属电极,电解质溶液,闭合回路。然而,铜-锌原电池只是原电池中的一个特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条件与当前我们所用的电池所需的条件还是有差异的。新教材中,就结合了我们生活实际,为学生指引了电池发现发展的时间顺序变来探究电池本质,通过研究一个个特殊的电池构成,将原电池的构成做了修正为:电极反应的物质、在不同区域内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闭合回路,这样的结论适用性更广,更为一般化,还原了原电池的原貌。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认识和启发、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若不抛开应试教育中形成的旧有观点,利用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引入更新的教学方法,这些只是空谈。

1.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程更加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探究精神贯穿与教学始终,令学生深入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新课程注重知识与生活和社会紧密结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也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带领学生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游览在曲折的发展过程中欣赏科学的魅力、体会科学家的个人魅力;将学习活动深入社会生活,引导学生以受过教育的人的视角理性、客观地看待生活中的现象,要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将学过的知识用来更好地服务生活,帮助他人,用创新精神太开拓生或新的维度„„这所有目标的实现都是以教师观念的转变为前提的。

新课改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变,尤其是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后教师的主导地位更是不能丢。因为学生自身知识储备少、社会经验少、学习方法欠佳、自学能力弱,在进行探究性学习中可能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骄傲是及时的点播与指导,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去处理那些突发性问题。可以说,新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即让新课程在施行上能让学生更全面、在某一方面更深入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新课改后,教师的角色更加多样化,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教育内容的研究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知识构建的促进者等等。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必须及时转变观念,有效实现角色定位,尽快走进新课程。2.教师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

2.1教师在知识掌握与处理上面临的挑战 从新课改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在对学生知识方面的要求也不是过去应试教育要求的那样只会做题而已。教师教学若单纯地拘泥于书本上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在机械地传授给学生,是很难让学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并达到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的。

首先,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如果教师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更何况,现在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广阔,获得信息的速度也更加快捷,有些知识的获得,学生与教师获得信息只有快慢之分。教师若想将知识更加系统、生动、深刻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只能加强自己专业知识修养,达到融会贯通。

教师是学科发展的主人。并且中学教师在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大使命中占据重要的环节。在知识的掌握上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并对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都要有清晰地了解。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的速度也更加迅速,教师也应不断学习本学科知识,增强对学科的关注度,不要让自己与学科发展脱离。让自己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更富时代特征,这不仅反应新课改的要求,也与国家、社会对人才要求紧密相连。

在知识的处理上,教师应具备提取信息的能力,能从众多信息中找到教育重点以及将社会和生活中现象链接到本学科知识教育的能力,将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和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及生活中处理问题的一些能力。教师也应需要更加注重知识的衔接,将知识形成体系,以及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2.2课时的规划与利用 变革需经过时间的检验,而新课改后课时的规划与利用是新教师在实践上的一个不可回避的挑战。下面是我对课时的规划与利用两个方面的分析。

2.1.1课时合理规划

相比课改前的教学新课改对学生的发展要求也更高,更多元。新课程的教学不再是过去单纯的知识传递了。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上,对学生的要求大大提高,并希望给学生的一生带来深远影响。尽管内容的数量与过去差不多,但多元的目标必然需要多元的教学形势;与此同时,课时的数量却没有增多。课时的规划成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可避免地问题:如何在与过去相同的课时数进行更多元形势的教学,是教师在合理规划课程上普遍要面临的挑战。

每节课的内容不同,目标偏重有所差异,课时分配上孰轻孰重是教师必然要考虑的问题,况且现在很多中小学有很好的教学条件有限,资源还不是很丰富,在课时规划上需要考虑与环境的协调性。

2.1.2课时的有效利用

教学课时虽然已从总体上规划好了,教学目标即每个学生更好发展的实现离不开每一环节的质量保证,即每节课的高效利用。这样的高效利用包括:

每个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得到他们应有的发展,在这方面,教师除了要具备完善的知识素养,过硬的教学技能外还需要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深入了解作保证。各个环节的环环紧扣,及教师教学应注重课程间的紧密联系,合理安排教学顺序,课前应确认好学生的发展基础,及时进行查缺补漏,不能脱节。

以上只是我更具自己所见所列出的新课改下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和我的认识。然而,我还未真正走进新课改的课堂,相信,还有许多问题和困难我没有发现。尽管如此,我不会畏惧,我将继续学习、探索并积极参加相关实践,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为走进新课程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涂运芳。转变教学观念,迎接新的挑战—在新课改之前的思考。物理教学探讨。第28卷总第400期

2.敬文彬,黄青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素质构建漫谈。教育时空

3.张爱平,李婷婷。浅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读与写杂志。2009年3月

4.《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新课改下 教师面临的挑战

班 级:09级化学4班

姓 名:简怡芸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篇6

山西省中阳一中乔建华

自2008年来,随着我省新课改的深入,教师的角色也应发生相应的转变。

一、教师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仅仅把自己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很少注重学生的发展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很多应有的才能没有及时的被教师挖掘出来,以致在以后的发展中也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认同学生的主体性的地位,应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走到学生中结合实际指导学生并指导学生实践,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性指导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二、教师应成为学习的引导者

课改的重要目标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就需要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由教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提倡自主研究和引导发展的教学方式转变。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探究,这种探究就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

三、教师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就是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接受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课程开发可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应从课程开发的外围逐渐走向课程开发的参与者,转变消极的课程实施者的角色。

四、教师应成为课程的研究者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 篇7

纵观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 我们不难发现, 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不仅束缚了学生的发展, 同时对于英语教师自身的发展也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

(1) 传统高中英语教学束缚学生的发展。许多身处一线的高中英语教师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可能所教班级会有几名学生的英语成绩不错, 每次考试也会有很大的进步, 试卷得分很高。但在英语课堂上这些学生未必很活跃, 甚至有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发言, 畏首畏尾的。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普遍较低, 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2) 传统高中英语教学束缚教师自身的发展。英国教学法专家Harmer曾经明确指出:“The role of the teaching will depend to a large extent on the function he performs in different activities.”他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应当是controller, assessor, organizer, prompter, participant and resourcer (Harmer, 1983)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教师能否发挥作用, 驾驭课堂, 关键在于“角色”的应变能力。因为教师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外语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转变角色至关重要。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施行, 对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也提出了要求, 并为之提供了必要的平台。那么, 究竟如何来转变高中英语教师的角色呢?在新课改背景下, 高中英语教师的角色应当怎样定位呢?

2.新课改下教师如何进行角色转换

(1) 教师首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材观、课程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教师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 而且是与专家、学生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 教师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教材的建构中来。应树立教材主人翁意识, 充分发掘教材, 并且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 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 形成以教材为中心、掌握更宽广的领域知识为基础的自身知识体系, 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用自身储备知识教”的教学转型。

(2) 教师应当树立新的学生观, 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统一在一起。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高中英语教师不仅仅要通过课堂教学教会学生英语词汇、语法知识等, 还要切实告诉学生这是什么, 怎么去应用, 更主要的当是教会学生自己去学习、探讨。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就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自主学习理念。此外, 我们应当关心学生, 尤其是关心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部分学生由于某些原因, 不敢开口说英语甚至不敢在课堂上读英语, 或是错误百出, 在课堂上闹出一系列笑话。对教师而言, 我们也都经历过学生时代, 出现这样的情况, 如果老师一味地强调教师威严及课堂纪律, 很可能会影响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久而久之,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 课堂也会沉寂下去, 如此循坏, 后果不堪设想。

(3) 新课程标准下, 高中英语教师应当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我们的英语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当前形势, 改变以往的“课前先教学生读单词、上课带领学生分析课文, 课后检查默写背诵、没事就做听力训练”的呆板程序, 代之以全新的“课堂充分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力激情四溢的课堂, 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 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 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去。此外,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势必受到很大冲击, 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 也不是课堂上的主导者, 师生关系如何协调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充分展现师生互动特色的新课堂定然会带来一系列突发事件。对于高中英语教师而言, 应结合课堂教学实际, 增强应对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4) 坚持不断学习进修,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教学水平。现今社会发展变化日新月异, 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及网络技术的普及, 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发生了很大变化, 教师对知识的垄断地位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所以一方面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 另一方面我们自身也要不断去学习进修, 以充实我们自己的知识储备。如许多年龄较大的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陌生的单词, 第一反应就是词汇量较以前增加了很多——原先大学阶段的词汇下放到了高中阶段。对于我们年轻的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而言, 学习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了:不仅要充实知识储备, 还应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教学的经验方法, 学习应对处理课堂教学突发事件的方式, 等等。此外,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我们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反思, 总结不足及经验教训, 积极投身于教科研工作, 向科研型的、学者型的教师转变, 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及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以便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论新课改下英语教师的作为 篇8

关键词 新课改 英语教师 作为

随着新课改将会不断的推进,我们可以看到几乎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动”了起来,外出学习、培训、改革、创新已成为各中小学工作的重点,课改成绩的好坏也成为上级考核学校的标准之一。对整个中国的教育来说,这是令人欣慰的。因为我们终于看到了传统教学模式和育人理念在大范围地进行着转变。但欣喜之余,我们也看到了有些学校唯改革而改革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而,“新课改下我们究竟要做什么”这个问题不能不值得我们深思。

一、树立坚定的课改信念

“课改”这个词,对老师们来说并不陌生,这些年来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我们或多或少的都已经有所了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也已在大多数教师的心里生根发芽。但是,我们却缺少把这种理念执行贯彻下去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的动摇,我想一方面来自一线教师,而更多的则是来自于学校的领导层面。

当作为课改执行者的校领导和教师不能树立坚定的信念,还在为“改”患得患失、左右摇摆时,那么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样的改革是走不到尽头的。因此,只有把理念转化成信念,新课改才会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才会成为一种执著的追求,这样,所有的人才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而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坚定信念,沿着课改的道路矢志不渝地走下去。

二、突显学生的主体性

俗语说:“教无定法”,我想无论是山东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还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它们的根本目的都是要在课堂上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在课堂上所需要做的就是结合学校的实际特点,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想我们就理解了新课改的真正意义。

当然,我们也并不能否认“模式”的重要作用。因为模式毕竟是一种融入了特定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的导引性规范。在我们课改的起步时期,由于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操作范式,不知道做什么和如何做的时候,模式正好能够起到这个作用。但是,模式的使用一定要避免生搬硬套,流于形式,否则我们的课堂将会因模式化而死水一滩。因此我们教师应随着自身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和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德育是课堂教学模式

检验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与否,最终还要回归于学生成绩与能力的提高。因为教育的理想化和社会的现实、家长的期望毕竟不能脱节。就像我们今天学习杜郎口、洋思、清徐二中,是因为我们是看到了这些学校的骄人成绩才慕名而来的一样。

当我们树立了坚定的信念,有了正确的方法后,如何才能保障学生、老师、家长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收益?用什么为课改的成功保驾护航?我想关键环节是德育,因为只有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才能使我们的一切理想和方法付诸实践,否则我们的课改将会是昙花一现。因为课堂上学生主体性的有效发挥的关键前提是学生要有极高的自觉性,而这种学习自觉性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学生内在认同的形成,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外在的制度促成。

因而,课改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室格局的变化和教师教学模式的变化这个层面,它应该贯穿于整个学校的各个层面。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去考虑。

四、校本教研是教学推动力

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不但需要我们树立坚定的信念,更需要先进的教育理论作为支撑以更好地去指导实践。而校本教研则可以针对课改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从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着力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好新课程理念的衰减和走样的问题,而且能不断地创新。

同时,校本教研也将会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校本教研的普遍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的特征,将给教师群体的发展构建自我提升的在线平台,教师在校本教研中进行有效的活动和吸收新理论和变革教学行为的过程,将会内在地驱动教师的成长;另一方面,校本教研的中心在课堂,其直接目的则是提高教学效率,这样研究的结果也必将落实在课堂,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作用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而教师专业的不断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则将会大大促进课改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方法要丰富多样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是对教学方法的一个概括。各种教学方法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各种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博采众长,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一种教学方法再好,一成不变地使用,时间长了,学生会感到厌烦,教学效率也会较低。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让学生对课堂有所期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六、结束语

只有把理念转化成信念,新课改才会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才会成为一种执著的追求,我们只有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无论课改的路程多么艰苦,我们都要矢志不渝地走下去。通过对最近几年的成果分析,我们看到了课改所取得的成绩,现在新课改已经作为一种教育发展潮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坚信这条道路是促进我国中学教育发展的正确道路,我想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课改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1]孙彩文.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成效及问题审视[J].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06)

[2]孙彩文.新课改下对学生评价改革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05)

新课改下英语教师训练方案 篇9

高中新课改英语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作业的设计

作者/ 张少龙

摘 要:新课改前,中学英语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习惯于将注意力只放在学生对随堂知识的巩固上,忽略了作业的完成过程以及作业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作用。结果导致学生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长期得不到提高,制约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个性发展,最终影响着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新课改下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学生作业的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新课改;作业设计;作业形式

一、传统的英语作业设计的弊端

传统的英语作业在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方面非常有效,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是它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如作业缺乏个性化,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作业布置随意性强,缺乏研究;作业形式单一或内容重复,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究;作业答案绝对,固化了学生的思维;作业评价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及学生合作式学习能力的培养等。

这些弊端严重挫伤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制约了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教学活动,所以,我们必须研究和探索新课改下如何有效设计学生的英语作业。

二、合理有效地进行英语作业的设计

针对上述弊端,对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业设计如何达到有效性,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1. 注重个性差异,设计分层渐进式的作业

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根据他们的不同学习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使作业具有层次性:

(1)作业量方面。相比于优等生,教师可以让后进生选做或者不做拓展性作业,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如在写作练习中,教师可以引导优等生将平时所做的单词造句、补充句子等练习提高到另一个层次,要求他们将在这些练习中得到的能力运用到正式的写作任务中去。但对于后进生,则只要求他们按照写作要求和提示信息将自己的观点规范地表达出来即可。

(2)作业难度方面。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针对这种现实情况,教师可逐级确定作业的完成目标,即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创新目标。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求后进生实现基础目标即可;要求中上等学生在实现基础目标的基础上努力达到发展目标;对于优等生,则要求他们努力完成创新目标

(3)作业完成时间方面。将作业的完成时间弹性化,把优等生和后进生的作业完成时间分段处理,这样既保证了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独立而有效地完成作业,又使他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感到轻松愉快,增加了学习英语的信心。

2. 注重学科特点,设计积累拓宽式的作业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我们对它进行学习时,积累过程尤为重要,新课程人教版高中英语每个单元均设置了“Speaking” 和 “Writing”板块,这便要求我们的.积累和学习除了注重听力和阅读训练外,还可以从口语和书面语训练入手。

(1)形式多样的口语作业。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英语笑话、英语新闻播报、英语故事复述等作业形式,每节课课前抽出5分钟时间,让他们分组轮流登台将自己的作业展示出来,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表现参与意识,同时为正式授课做了热身准备。

(2)范围宽广的书面作业。教师组织并督促学生搜集和摘抄名人名言、英语警句、英语谚语、英语名著精彩片段等,为他们进行规范的写作训练作准备。也可以鼓励学生将中文形式的名家散文、叙事文、诗歌等翻译为英文,以此拓宽他们的词汇量,丰富他们的心灵。同时,使他们通过完成这种形式的书面作业,体会到中英文表达方式和习惯的微妙变化,领略到中西方语言的差异。

3. 注重外界资源,设计实践开放式作业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英语教育资源,优化学习环境,并利用设计作业的机会引导学生拓宽他们的学习内容,优化他们的学习形式,丰富他们的学习渠道,从而给他们更广阔的英语学习空间。

(1)课题研究式作业。中学生有很大的好奇心且善于探索和发现,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设计出某些研究型小课题:首先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要求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来解决问题;最后把自己探索的过程以作业的形式写下来。这样的作业不但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他们形成创新意识。

(2)调查总结式作业。这种作业形式要求教师能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出可以引发学生去思考、调查并进行实践的东西,进一步引导他们将这些反思、调查和实践过程写下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又增强了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例如学习人教版必修二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后,可要求学生调查和收集大熊猫的生存状况、现存数量以及今后的繁衍忧患等情况。再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等形式,总结出更好地保护大熊猫的方法。通过这项作业,还可为学生创设一种语音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网上冲浪式作业。随着信息技术和课程资源整合的深入发展,作业设计必将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学生可通过畅游网络获取更多知识。比如学完人教版必修二Unit2 《Olympic Games》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上网收搜寻My favorite Olympic Game star的有关信息,并记录整理。

4. 注重独特见解,设计创新式作业

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顾及到他们的独特见解。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将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找出学科间知识的共同点,使英语学习的过程与其他学科的学习融会贯通,帮助他们用英语问题解决其他学科问题或用其他学科问题来解决英语问题。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促进了他们在学科学习上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新课改中,英语教师要努力设计出能与之相适应的作业形式,在兼顾基础知识巩固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注重作业的完成过程和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基础知识通过做作业得到升华,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做作业得到激发,使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做作业得到改善,使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做作业得到培养,使学生的个性通过做作业得到发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做作业得到提高。

浅谈走进新课改中的英语教师 篇10

本文着从八个方面,多角度,全方位论述了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们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尝试,领会到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与实践新课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提高认识,更新理念,不断学习,进取,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如电脑网络知识,营造活动型课堂等,对广大英语教师正确大胆执教,贯彻新课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新课改活动型课堂新理念创新形散而神不散

浅谈走进新课改中的英语教师

王勇杰杨斜中学邮编:7260009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新的课程改革已在全国普遍开花。课改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英语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知识储备,能力结构已远远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作为新课改中的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力争尽快走进新课改。

一、要有新的观念和创新精神

首先要真正确立起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理理念,明确为什么要改,改什么。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先进的教学观念中发生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首先是来自旧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都是新旧观念斗争的结果。教育观念不转变,课改就无从谈起,观念改变了,教师们才会自觉地投身到课改的洪流中来,课改才会有动力。江泽民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社会才能发展,只有创新社会才能进步。未来社会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培养人才的教师更需要超前具备创新精神。

二、要营造活动型课堂

对话活动是人们日常言语交际中的常见现象,但教学上的对话活动具有宽泛的意义,不只限于一问一答,而是广义的交谈行为,它是一种师生、生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巴赫金说过:只要说者和听者,作者和读者之间具有同意和反对的关系,肯定和补充的关系,问和答的关系,处于相互作用的状态之中,就存在对话。

活动型教学主要体现在变传统的重学生的接受为重学生的感悟,变重训练为重实践,变重技能技巧为重学生的动机,急向态度;变重结果轻过程为既重结果更重过程。

作为一名教师,值得自豪的不是别的,而在于他乐于和学生一道不畏艰险的攀登之中。教师不是单纯的奉献者,而是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在精神上不断地丰富和更新的多方面过程。因而师生关系必须重新定位为真诚、民主,平等,合作,关爱,愉快,坚决,取弃陈旧的师道遵严,权威至上,孤傲自赏,盛气凌人。

三、要有流畅的口语

目前英语教师注重笔试,而忽视口语,很多人学的是哑巴英语,在英语口语方面先天不足,学生学习东西实用性不强,这种状况与新课程的要求是很不适应的。因此,我认为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之际,教研和师资培训部门都要高度重视英语口语的培训,每一位于教师要不懈努力,要有流畅的口语。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尽可能使用英语,老师用英语教,学生用英语答,努力使整个课堂形成一种英语环境,实现课堂教学英语化。

四、要有电脑网络知识

新课程不像以前那样把学生封闭在教室里。学生主要从课本上学习知识,教师主要通过课堂上的训练来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现在却强调开放式、探究式的教学,强调“活动不应该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生活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课堂外的学习资源,传统的书刑,报纸、广播、电视等,从发展趋势来看网络资源显得更为重要。目前网络上的各种媒体资源,以及专门为英语教学服务的网站很多,同时,英语教育也已经成了各种综合性的门户网站,它们为各个层次的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运用这些资历源来为自习的学习服务。任何语言都不会停滞,每天都会有所发展,而互联网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鲜活、入时风趣幽默的语言材料。因此,教师应具有一定的电脑知识,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资源来丰富、更新自已的语言知识就显得犹为重要了。

五、要有渊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求教师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的策略。过去,我们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而现在大背景变了:课程改革的目标设计最终落在人的培养目标上,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健康发展。这对教师素质的方面就有了一个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从以教书为主转到以育人为主。我们教学的中心与重心是人,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策,才能有的放矢实施教育教学。所以,在今天课程改革的背下,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非常必要。

六、要有使课堂氛围愉快的意识

课堂氛围怎样才能“活”起来?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在《我的理想教育》一书中说:“我心中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胸怀理想,充满激情的教师!”。小学语文课中《穆老师的眼晴》一文,作者深刻地写道,穆老师的眼晴会说话。多么谐和融融的师生关系!再如,一位孩子看着电视里一位女歌手的演唱,这时对母亲说:“妈妈,这位阿姨像我们的戴老师,很美,因为戴老师经常对我们笑眯眯的。电视里的阿姨也在对我笑呢„„”。总之,微笑起来吧!使课堂氛围愉悦,让每位学生感受美丽!因为微笑也是一种教育,是爱的教育,美的教育。

七、要有以学情评教的思想

传统教学评课时,总要提到“是否板书合理,书写工整,教态大方,结构合理,条理清楚”等等。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现在评价教师是以学评教。只要学生课堂活跃,学得投入,喜欢你的教法,欢迎你的课,而你课堂中心明确,形散而神不散,就是一节优质课。至于其他细节可以个人发挥,但不一概而论。

八、要争做太阳传统的观点认为:教师象蜡烛,照亮了别人,毁灭自己。作为一种奉献精神,值得倡导。面对新世纪的召唤,我们更倡导教师要争做太阳,象太阳普照万物般地去对学生施爱,不管差生与优等生,不管乖乖守纪生与调皮捣蛋生;象太阳般用爱心,耐心,细心去照亮学生的心灵。特别是有了暗影的心灵,让他们积极向

上,活泼乐观。特别重要的是,敢于通过照亮别人,成就并辉煌自己,塑造自身。

总之,新的形势要求教育要与之相连,英语在新形势下作用显得日益重要。承担英语教学任务,英语教师任重而重远,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提高认识,更新理念,不断学习,进取,灵活运用教学,心理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手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英语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

浅谈走进新课改中的英语教师

姓名:王勇杰单位:杨斜初级中学邮编:

726009

新课改下英语教师训练方案 篇11

关键词:英语;学生;发展;評价

在英语课程改革中,英语教师首先面临的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创新,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应从以下方面实现革新。

一、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显著特征就是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通过英语学习获得全面的发展。在初中的英语课堂上,老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形成,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掌握初中英语的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练的技能。同时,在课堂内外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通过小组学习,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注重学法指导和思维训练,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实践、勤于创新”,为其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中学英语课程的主体。“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其天性与个性得到长足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教学中要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学力水平来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把课程、教材视为学生必须完成的对象。每个学生都有人格与尊严,都是一个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如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能使学生独特的潜能和价值获得充分表现。如,让学生自主预习、独立朗读、大胆展示、自主倾听、自编故事、自主演讲等,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本着让学生通过学习能用英语做事情的目标,要做到以下三点:(1)注重对学生全方位的评价;(2)要注重形成性评价;(3)要注重人文关怀,对学生实施发展性、激励性评价。如,在初一英语综合实践学习板块中,结合课本英语歌词中的词汇“lovely”及其表示赞扬的词语鼓励学生,适时给各个小组加上展示评分,让学生在展示中得到认可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有良好的情感体验,增强了求知欲。平时还可用激励性的语言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培养了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这样,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就会高涨,从而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邵媛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J].文理导航,2011(03).

新课改下英语教师训练方案 篇12

一、教师思想观念的改变

1.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 知识更新迅速, 现在外语教学要求全面培养学生外语听、说、读、写四大语言能力, 以培养适合社会的人才。因此英语教师除提高英语专业知识外, 主动自觉学习各科知识, 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 还要转变旧的英语教学观念。

2.应试教育造成了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现状。教师一直认为英语课堂是以教师讲解为主, 学生认真听课记笔记的课堂。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死记硬背教材上的知识, 考出好成绩就可以了。长此以往, 学校培育出了不适合社会发展的“聋哑”英语。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 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和机械的记忆得到的,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要求教师转变旧教育思想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导”的英语课堂。

3.美国的Standards (标准) 提出以学生为中心 (student-centered) 也是苏联心理学家维高斯基 (Vygots-ky)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 (John·Dewey) 所提倡的教学理念。这些教育理念有助于贯彻新课改, 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改变, 还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有着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同时对新课改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 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导的角色的转变, 教师必须把教学的“舞台”让给学生

(1) 做到把课堂大部分的时间让给学生

分好英语学习活动小组。把教学的“舞台”让给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上让学生小组讨论, 每个成员都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然后每组选一个代表在全班发言, 这样, 学生可以在讨论中参与到课堂的学习, 同时他们的英语技巧也得到了训练。

(2) 学生自编自导。就教材出现的话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发表个人观点, 编英语对话, 开英语辩论会等等。教师进行指导,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讨论, 引发学生们发表不同的观点与见解, 这样不仅真正把教学“舞台”让与学生, 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提高分析英语问题的能力。

(3) 给学生扮演小教师的角色, 小组讨论后, 由小组推荐代表讲解课文。教师主要提供帮助、指导, 解答难点重点, 给他们练习口语和听力的机会, 培养其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真正做到把教学的“舞台”交给了学生。

(二) 做到教师精讲, 学生细学

教师在精讲过程中, 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对重难点进行精讲。比如Book6, Unit1Read-ing1, 教师对文章出现的虚拟语气进行精讲, 因为本单元的语法是虚拟语气的学习。Reading出现三个重要句型要精讲, 如As引导的方式状语从句;It做形式主语句式;Among放句首用的完全倒装句。

(2) 教师所精讲的是学生经过讨论后还没有理解的内容。学生们能自主解决的问题, 教师不需要讲解, 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培养他们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难点疑点大的问题, 教师可以参与学生讨论, 适当点拨。如果其它小组的学生们有着相同的问题, 教师可以让刚才教师所点拨的小组代表充当一次小教师, 向全班学生讲解, 如有不到位的地方, 教师可以进行适当补充。

(3) 精讲并不是说不要讲, 对于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教师需要精讲多讲, 把错误消灭在萌芽阶段。对于学生反复出现的错误, 要反复讲解, 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三、注重学生自主自觉学习能力的培养

陶行知《鸡吃米》给予我们很多的教育启示。陶行知先生给他学生讲学时, 展现了这么精彩的一幕:他从皮包里抓出一只大公鸡, 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接着, 用左手按住鸡头逼它吃米, 鸡只叫不吃。又掰开鸡的嘴, 把米硬塞进去, 鸡挣扎着不吃。当陶先生松开手, 把鸡放在桌上, 大公鸡就吃米了。陶先生用实例批判了现实教学中教师“满堂灌”,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现状又给予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启发。学习同公鸡吃米一样, 是自主自觉的行为。教师按住头, 把知识硬灌给学生、硬喂给学生, 学生根本不愿意 “吃”, 学生是“吃”不到东西的。一直以来, 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 许多学生一切事情都依赖教师, 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没有教师, 他们就像无头苍蝇, 不懂怎样学习。然而, 优秀的学生在于学会自主自觉学习。所以, 教师要做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学, 自愿要学。陶先生这一教育实例, 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地学习, 有着深刻的启示。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方法。“内因决定外因”这一哲理的核心是要学生充分发挥内在的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整合教材, 让课堂面向全体学生

每所学校的水平都不一样, 每个班都是由各个层次不同的学生组成。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 分层教学。其中, 在教学中出现的英语学困生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生为中心, 因材施教, 特别关注学困生。新课改后英语教材内容多而难。所以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结合当地实际教学需要, 灵活地使用教材, 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编排顺序、适当地取舍或调整, 整合教材。首先,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在教材使用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 以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对教材进行适当补充时, 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其次, 整合教材。教材内容的整合要有利于学生自己进行学习, 并有利于他们在语言运用中发现语言规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城乡中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较差, 所以我们将教材重组与整合。只要能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可以就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作适当的调整与整合。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导”的英语课堂教学打破了一直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使得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及角色的转变, 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导的新型课堂。这种新型课堂真正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自觉性, 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加学习, 有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师也能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摘要:新课程改革, 教师改变观念及转变角色,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自觉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导“的英语课堂。

上一篇:偷盗行为协议下一篇:入队仪式辅导员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