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

2024-09-09

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共13篇)

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 篇1

本学期继续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原则,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科研为依托进一步确立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转变教研工作的理念,改进教研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具体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升理念:

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学习《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正确把握其内涵,并在教学中大胆实践,积极探索,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修正、完善,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民主、开放、创新、高效,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1.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使本组每位教师能够了解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原则、内容编排及实施建议。

2.在学习的基础上围绕问题组织研讨。

二、立足课堂,以研促教。

1.教研重点。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学科特点,切实按课程标准办事,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优化教学过程仍是我们本学期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积极开展新标准理念下的教学方式的研究。能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重点进行“自主性、探索性、合作性”三种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力求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结论与过程的关系;认知与情感的关系。现拟定如下教研课题:①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教会学生如何学习;③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成绩。

2.教研要求。(1)围绕教研重点根据学科和年级特点选定好教研专题,制定好教研计划,确定好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每个月必须主备一次。)(2)认真组织开展好教研活动。集体备课要注重三个结合:要与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相结合,要与专题研究相结合起来,要与上课、评课相结合。(3)围绕专题按计划上好研究课。(一学期内至少上一节研究课。)

3、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特别是对五~六年级教材,要根据新课标理念,重新组合,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改进课堂教学,努力体现新理念。课堂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平时做好课堂教学随笔和体会撰写。本学期要求全体数学教师不断地对自己大教学工作进行反思,认真及时地写好课堂教学随笔等,每人至少3篇,期末上交,进行评比。

三、抓好常规,强化教研:

1、抓好”四认真”:认真上课(有教案、有准备);认真备课(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馈、作业布置);认真批改(及时批阅、及时订正);认真补缺补差(义务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进行补课);教研组对教学”四认真”进行及时抽查。

2、坚持以年级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把集体备课落在实处,以新课标为指导,研究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探讨教学方法等,写出切实可行的课时计划,确保每月一次。

3、开展好“五个一”活动。即订一份教学杂志,读一本教育论著并写出读后感,上一节教改课,写一篇教学专题论文,进行一次心得交流。

4.配合教导处严抓课堂教学常规管理。

全体成员将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各种教育教学常规,认写好所担任学科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充分备好每一堂课。教研组将规范各种常规管理,把听课、备课、学生作业的批改及单元验收落实倒实处。定期检查教学工作情况并及时汇报教导处。

5、严把单元质量关。考试后,认真作好质量分析,找出形成学生薄弱环节的原因,研究对策,以利于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扬成绩,弥补不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四、发挥优势,网络评课。

在开展研究课、展示课、汇报课、评优课等活动中,往往是好几节课同时进行点评,教师工作忙,事情多,大家集中的时间非常有限,我们准备在校园网上设立了教学案例及反思等栏目,及时发布教师研究课、展示课、汇报课、评优课等的教案、课件以及教师的课后反思,其他教师根据自己听课的感受在网上进行评课,通过网上评课,教师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可以加大交流的信息量,是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方式,是平等互动、互相分享的过程,可以大大方便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同时我们也将采取网络评课和集中教研相结合的方式,把教研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

五、教研工作活动周安排

第二周 制订个人的教学工作计划,检查作业的开展情况

第二周 理论学习,组织讨论有关问题

第四周 新教师公开课与评课活动

第六周 学习、讨论新课标的有关教育理念

第八周 计算课教学研究

第十周 应用题教学探究

第十二周 教学设计比赛

第十六周 复习课教学探究

第十四周 讨论期末复习工作,制订复习计划

第十六周 期末复习, 撰写论文

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 篇2

一、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与定位

1.对校本教研的认识

校本教研明确提出:教学研究必须立足本校实际问题。其实际意义在于:1显示出教研的全方位进行和效度, 即把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群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这三种基本力量集合成三位一体的结构;2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观点, 使教师由被动转为主动, 自觉开展教研, 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3提出“问题—设计—行动—反思”这一循环往复、不断生成发展的教研过程, 赋予教研活动以生命力。而“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要求其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也要促进教师的发展, 也只有以此为标准, 教师才能够尽快成长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验者和创造者, 这也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所以“校本教研”才是“真正的教研”。

2. 对校本教研的定位

反观我们的课堂, 我们所做的与所说的总是相距很远, “穿新鞋, 走老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培训效果何在?我们如何才能真正使培训走向校本, 再由“校本”走向“师本”, 而不是简单地在“培训”前嫁接“校本”这两个字呢?经过深思与探索, 我们将校本培训下移为校本教研, 将其定位于理念提升与实践智慧的有机融合, 重点指向教师的行动层面, 即教学行为、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师生关系的转变等。

二、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与管理

1.抓好“三个层面”

(1) 抓好基层学校的常规研讨。中心小学下属的基层小学, 因地理位置不同, 规模不一, 条件不同, 师资各异, 发展不均衡。因此, 中心小学要指导各基层学校立足学校实际, 每周开展常规教学研讨活动, 并把着力点放在理论学习和研究如何解决本校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上。

(2) 抓好教学片点的片区研讨。为使教师之间的互动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使一些偏远学校或教研力量较为薄弱的小学校能够走出封闭的圈子, 中心小学可以建立教研片的教研网络。如福建省南安市官桥中心小学 (以下简称“中心小学”) 把18所小学划分为4个教研片, 每周以教研片为单位举行一次课堂教学研讨, 组织学校行政和对应年级对应科目的任课教师, 共同研讨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以多途径的互动实现教研资源共享, 提高教研实效。

(3) 抓好中心小学的集中研讨。中心小学经常开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专家讲座、专题研讨等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 内容上也按学科的不同安排了课堂教学现场。同时我们还坚持以理论学习为先导, 以解决课改实验中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来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为了上好每一堂研讨课, 中心小学认真组织教师、教研员进行集体备课, 通过执教教师“说课、上课、反思”, 听课教师小组讨论、大组交流, 专家或课改指导组责任人点评的形式, 促成“备课—说课—上课—反思—评课”一条龙的教学研讨流程, 达到以教带研、以研促教、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集中研究, 教学教研的潜能在专家、教研员、学校行政、教师之间的不同看法相和互碰撞的热烈气氛中得到释放, 其余波也在往后的教研中得到扩散。

2.用活“四种载体”

(1) 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常用的一种组织模式。通过集体备课组织教师共同分析课程标准, 教材重点、难点, 研究学情, 制订教学目标、方案, 并确定教学方法, 设计优化教案和教学结构。中心小学在组织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对教师二次备课提出具体要求, 要求每位教师的每一个教学设计中, 既要能体现集体的智慧, 又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符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形成“个人精备 + 集体研讨 + 个性整合”的集体备课模式, 切实实现“同伴互助”下的共同成长,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 课例研究。课例, 教师每天接触却又常为此困惑, 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将课例研究作为实施校本培训、落实校本教研的载体。通过课例研究, 让教师以结合新课程理念为起点进行有目的、有主题的教研。在此基础上, 还要求教师在对课例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深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所提供的课例还存在哪些问题, 离新课程的理念有多远, 应该怎样改进, 从而设计出符合新课标的施教程序和施教方案。

(3) 学术沙龙。为加强教师间的互动, 让教师在交流中提升思想以实现共同进步, 学校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学术沙龙活动。开始阶段, 活动的主题以及参与人员由学校指定, 为全体参与打下基础;进入成熟阶段就可向教师广泛征求选题, 选出急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公布后就围绕主题搜集资料、提炼观点, 进行交流和探讨。其过程追求不同观点的交锋, 结果也不苛求形成定论, 重点在于形成自己的思想。

(4) 课题研究。近几年来, 中心小学鼓励并支持教师积极申报省、市、县级的课题研究, 还发动基层学校教师参加小课题的研究, 均取得较好的成效, 得到省、市教育专家的高度评价。通过课题研究, 教师增强了群体研究意识, 提高了协作参与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能力, 广大教师的教育智慧资源在研讨交流中激活和增值。

3.建立健全“两种机制”

(1) 建立保障机制。为了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 推进课改的全面实施, 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中心小学建立了校本教研工作领导组, 负责组织领导;适时调整课改领导组和学科指导组, 打破排资论辈的传统观念, 把一批来自课改实验第一线善于学习、勤于钻研、勇于实践的“课改新星”, 充实到学科指导组, 为课改指导组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构建学习型教研组织。

(2) 健全激励机制。教研活动不要成为“例行公事”“一潭死水”, 这就要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校本教研中学习提高—反思交流—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个环节落实到位, 这就增进了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 集学习、交流、提高于一体, 受到教师的欢迎。为进一步激励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学校在评选优秀教师、年度考核等方面, 对在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给予及时奖励并在职称评定、进修培训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激发教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到教研活动中, 教研不再是苦累的代名词, 而是充满着活力。

三、对校本教研活动的反思

“校本教研”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化, 还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尤其是在指导教师运用“新理念”实施教学, 加深对“新理念”的理解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实施校本教研以来, 不少问题也呈现出来。

反思一:多数教师尚未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其原因有:1教师理论水平、教研能力的不足;2长期行政式教学的影响;3误解“专家引领”, 不敢挑战权威;4运作体制仍存在问题。

反思二:教师习惯于“教”而未能进入“研”的状态。不少教师长期以来都凭经验教书, 未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同化”并达到有意义的建构;教师习惯根据上级或教研人员的框架参与教研, 突然“各自为战”便不知所措。

反思三:研讨中, “人云亦云”的现象仍十分严重。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大多数教师“爱面子”、怕说错;另一方面在于教师在学习时只是一味接受, 而不是批判性的, 缺乏自己的见解。

反思四:只注重结果, 未能侧重于“生成性教研”以及“生成教研的方法”, 这很不利于“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而校本教研的基本过程“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是循环往复、不断生成的, 所以需要我们对结果再进行反思, 深化教研, 从而提高教研能力。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创新初探 篇3

关键词:教研模式;创新内容;日常教学;交流学习

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有效的小学教育是其他教育的保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在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例,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因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就需要对小学数学进行校本教研,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创新,从根本上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以及整体教学水平。下面本文就针对小学数学的校本教研问题进行概括与分析。

一、改革小学数学的教研模式

传统的教研方式都是分散式的,有时只是形式上的教研,并没有集中教师进行合理的教研工作。在进行教研工作时要改变这样的教研方式,要设立数学教研组,注重对教研组教师的合理调控和指导,并要对数学备课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规范。在对“分数的加减法”进行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就要让所有进行数学授课的老师参与到教研当中,教研组的组长根据具体的情况通过教研对教师进行合理的指导,让他们更加有效地对这一内容进行教学。如,有的老师在对分数加减法时直接授课,在讲授的过程中教给学生通分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教研组长如果发现教师有这样的问题,就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指导,让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先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通分,再进一步讲授加减法的知识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教研模式的改革,对提高教学效率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创新小学数学的教研内容

在以前的教研活动中大多数都是以“走过场”的方式进行,其中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内容,要进行有效的教研,达到教研目的就要对教研的内容进行丰富以及创新。在进行教研之前首先要确定研究的课题,要组织所有的数学教师一起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把所有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进行探讨。如,对“负数”教学这一课题进行教研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可能无法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这样就可以由教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无法很快有效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研究,通过对这些教学难点的分析,加深教师对这一授课内容的认识,让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授。

三、以日常教学为切入点

进行校本教研的基础资料就是老师日常授课和教学的内容,所以,在进行教研的过程中要以日常的教学作为切入点,从日常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出发,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剖析,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困惑,进而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完备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如,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问题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对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观点不太统一,有的老师认为授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进行计算和比较来进行;有的老师则认为应该是在计算、概括和应用的学习过程掌握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以这一日常教学中的问题为教研的切入点展开教研活动,让参加教研的教师进行探讨,找出最适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问题的授课过程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教研活动。

四、以交流学习为途径

在进行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取其精华来与自己的教学方法相融合,把自己教学过程中不恰当的部分进行合理的替换和改正,从交流中得到教学经验,进而进行有效的教学,由此可见,交流在校本教研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如,在对“应用题”进行教研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通过交流学习的方式进行教研。有一部分老师认为在解决应用题时,应该运用常规的解题方法进行,不运用“单位1”或者是设置未知数的方法;而有的老师认为,在对这一内容进行授课时设置未知数的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时就可以让这些老师进行交流,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通过授课过程中对问题的总结来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来设计出最好的授课方案。所以说,交流学习是校本教研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对教研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在实施小学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校本研究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授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通过改革数学教研模式、创新数学教研内容等措施有效地达到教研的目的和教学的效果,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文博.小学数学的校本教研问题[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3).

[2]姚晖.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实效性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0).

户撒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篇4

(2012.3-----2012.7)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数学科学教研组将继续发挥浓厚的教改氛围功能,以课程改革为动力,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抓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为所有工作的落脚点,遵循《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学期的教学研究工作中,要突出课程改革这一中心环节,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抓好课堂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使课堂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主要任务:

1、强化课改意识,深化教学改革。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扎实推进数学科学教学改革进程。首先,我们要“研”起来,要先“学”后“研”。努力实现两个“零距离”:向理论学习,研究理论发展的最新动态,努力实现与小学数学科学教育改革最前沿的“零距离”;向学生学习,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努力促进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不断提高在小学数学领域里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

(1)深化数学和科学课堂教学改革,大胆实践探索。要确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意识,通过举办不同层面的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多评议切磋,多交流碰撞,在活动中发现、研究、解决所遇问题。要切实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将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适度的探究学习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兴趣的激发、独特体验的激活。上课既要有课前的预设,又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对于师生互动中出现的创造火花,教师应敏锐地抓住它,并予以引燃,使不同的体验发散共享,从而超越预设的目标。

(2)以“课标”为指导,以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进为重点,以提高小数课堂教学效益为根本,向优化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管理要质量,向内化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质量,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新境界: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充满问题探究的课堂,充满教学智慧的课堂。

(3)抓好学科研究活动。在学校的部署安排下,继续开展研究课、汇报课、展示课、评优课等活动,突出新课标理念、以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设计为研究重点,进行 “研、讲、评、议”一条龙教研活动,充分体现集体智慧,集思广益,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提高课堂效率,严把“有效教学”关,打造优质课堂。

2、改变教研形式,激活教研热情

本学期,充分发挥全体数学和科学教师的聪明才智,凝聚教学教研的集体智慧,浓厚数学教研的氛围,创设良好的数学教研环境,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实行资源共享,将集体备课作为提高数学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一环。努力改变教研形式,激活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有效地促进我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1)改变教研形式。本学期,教研活动要在“实”上下工夫,在“新”字上做文章,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多抛出些可研讨,具有实际意义的话题让所有教师参与研讨。明确研究专题,以成功的课例引领、引导教师不断反思自我,提高改进教学行为的能力,努力把教学研究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切磋课堂教艺、增进智慧交流;加强教师教学工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使教师树立起共同提高的帮教意识。不仅仅是指教师听课后的评价交流,也包括上课前的备课交流、教学思想交流等。根据学校的教研整理规划,抓好本学期教研活动,认真对待每一次活动,力争在扎实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3、强化专业发展,提升教学素养

“学习”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生活的通行证。本学期将重在让教师参与学习,提高个人素养。

(1)抓教研文化建设。着力在校内形成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的教师群体。

(2)提升教师教学素养。要求教师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让课堂教学语言变得准确、生动、形象,为学生示范;要求教师要博览群书,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求教师还要学会写教育笔记,作好教育反思。组织教师学习教学刊物

4、常规检查常抓不放松。

(1)规范和加强教学工作。

做到没有教案不进课堂。备课应注意备学生,做到目中有人,留有一定弹性。作业练习要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合理搭配。每位教师争取做到一课一反思,鼓励青年教师撰写案例反思及教学一得。

(2)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加强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作业习惯、听课习惯。特别要重视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审题、阅读、写字等习惯的养成。

(3)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要将数学教学质量追求分解到每一课每一单元的评价上,减少或消除错误积累。特别重视提优补差工作。教研组将配合教导处多次、小范围地进行随机质量调测,及时分析反馈调控。同时加强各类素质竞赛,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4、扎实开展丰富的活动提高教研实效。

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做文章,真正把教研与提高课堂效率结合起来,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教师的成长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互相听课、评课,互相交流、探索,做到听课必评,一课三议。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学习、研究,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5、结合教学实践,深入课题研究。

力争每个年级组的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有各自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每位教师立足自己的实践平台进行课题研究,还要响应教研组的“读书活动”,要求每一位教师认真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及时写好读书笔记。期末,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实际,认真撰写论文。

三、具体措施:

1、每位教师在每天上完课都必须及时进行反思,发表自己的困惑,观点与建议.2、每位数学组成员必须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得无故缺席。同时在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中要勇于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每位老师要多学习,多实践,多反思,多练笔,多投稿, 养成勤反思,勤动笔的习惯,把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思考、感悟及时记录下来。

四、活动安排:

周次主要内容

一、各数学教师制定教学计划

二、拟定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三、学习各年级数学课程标准(新课标1—6年级各学段的内容和标准及教学实施建议)

五、组织公开课:听一年级邵珍玲老师的《数学》公开课。

七、组织公开课:听二年级申光凤老师的《数学》公开课。

九、组织公开课:听六年级潘正学老师的《数学》公开课。

十三、课件制作技能培训。

十五、计算教学研讨:主题《如何进行有效计算教学》。十七、数学组织讨论:如何做好数学复习工作。

十八、组织学生进行复习。

十九、组织学生进行复习。

二十、撰写教学工作总结

户撒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

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 篇5

枣庄中心小学魏祥珍

时光流逝,一学年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又收获多多。总体看,中心校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课堂教学,在继续推进我中心校“自主——有效”课堂教学特色的同时,落实新课标的新理念、新思路,打造有效课堂、智慧课堂、快乐课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回顾一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首先,有外出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我中心校总能最大限度的组织人员前往参加学习。近一年来,我中心校小学数学组成员几乎每人都参加过多次外出培训学习。不仅有区教研室、市教研室组织的青年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数学小课题研究、全国远程教育培训等,还有部分教师参加了在合肥六中举办课例展示数学培训。培训学习返回之后,中心教研组在12月17号在李寨小学组织全镇骨干老师和中心校领导参加的,外出学习的教师汇报展示。

其次,学期开始,中心教研组都将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第一次教研活动,而每次学习交流中都会有更进一步的教学理论升华。这学期,中心校统一下发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由教研组组织各组员和全镇骨干教师进行了研读,边读边划边书写研读后的思考、体会。为提高素质,加强教学修养,我们小学数学中心教研组每月搞一次教研活动,把平时的读书体会在教研活动中交流、研讨,并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论知识,探索新教法。每次活动结束时撰写论文、读书心得,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并能积极投稿。发到中心教研群出研趣。

二、以教研活动为引领,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1、开展和参加多层面教研活动

①充分利用中心校骨干教师赛课活动,积极组织全镇数学教师参加听评课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进而内化教学理念,形成自我教学风格。

②积极参与校际交流活动。如两次组织教师参加了校内、校外小学数学主题式教研活动,一次是在化庄小学的计算教学研讨,一次是在牛老庄小学的空间与图形课教学研讨,我中心校数学教师积极参与研讨,资源共享,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③组织中心校数学骨干老师听三次讲座。

一次魏祥珍在童庄小学的《关于“同课异构”下数学校本教研活动的思考与实践》; 一次在牛老庄小学《合作学习高效课堂》;

一次在李寨小学武海洋《怎样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魏祥珍老师主持《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已获准立项为颍东区科研立项课题,为枣庄中心学校争得了荣誉。

2、扎实推进校本教研活动

①利用集体备课的机制,发挥备课组的群体教研作用,围绕"基于问题解决”的研训策略,在每月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关注课堂教学技术的研究,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扎扎实实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率。

②开学至今,组织一至六年级数学备课组开展了三次以课例为载体的数学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参加教研组内成员在“规范、有效、高质”的目标中开展工作,每次教研活动有记录有总结,并形成资料积累,使整个教研活动制度化、系统化,也增强了中心教研备课组的凝聚力。

3、加强常规管理,落实教学五认真

①开学至今,中心教研组教学备课组做好常规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特别对数学导学

案的编写、使用和管理都统一了要求。课堂教学流程是:“自学展示——合作交流——精讲提升——练习反馈”。每个月对教师的教学六认真情况组织检查,使常规教学工作规范化。②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以校本课题(专题)为纲,鼓励教师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自己最熟悉和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申报区市个人课题的研究,撰写案例设计和论文,真正发挥了教育科研服务教学的功能。

③为迎接区督导评估工作,配合各学校组织数学组教师对一至六年级数学老师开展了一日视导工作,对各校建设和教学六认真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就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为确保好课率。

④加强各年级数学质量监控,监控后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并在教学中及时改进。针对一至六年级数学老师认真分析,制定出复习方案,在学科组内集体交流,对后续教学行为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4、学生的课外活动辅导

本着以学生发展的思想,中心校数学教师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外,均能放弃休息,利用课余时间做好学生的提优补差工作。不少学生在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了拓展。

5、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在落实常规工作的同时,本组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认真做好数学教学资料的积累和收集工作,对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论文、教学反思、训练卡、试卷、口算竞赛题、探索与应用能力测试题等都归类整理,为后续数学教学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源。

三、存在的问题:

一年期来,在数学组各位老师的辛勤劳动和刻苦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如:

1、教师课件的制作水平有待提高,今后我们应在这方面加强学习、检查和督促。

2、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中青年教师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科研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识。

3、校本研训活动的形式有待丰富,效益有待明显。

4、加强教师网络技术培训,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水平。

白豹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6

(2010——2011学第二学期)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又接近尾声,一学期来,数学教研组全组12位教师根据县教育局提出的“课程、课堂、课外”工作思路,及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部署为依托,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赛课),农村规范化达标,教师专业化成长”这几个关键词,坚持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 和 探索 课堂教学 新模式,认真学习先进的 教学理论 和新的课程标准,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为提高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以下就针对本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坚持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我们深深认识到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本学期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立足本校,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校本培训,措施得力,目标明确,形式多样。组内各位教师学习讨论教学中的热点和冷点教学问题,同时加强教师对教育专著的阅读,这学期我教育行为,感悟教育者的教育思想,从而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认识教学新策略,并组织教师利用新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教师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科研型转变。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我们在学期初提到,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开展“备课•上课•观课•说课•评课•议课•思课(反思)紧紧跟踪一节课”的教学工作,且把这项工作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本学期我们组教研活动共进行7次,每次教研活动事先都经过精心准备,定内容,讲实效。听课后认真评课,及时反馈,定时进行理论学习。通过一学期下来,我们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本组教师能严格执行课程政策,认真落实教学计划,贯彻落实学科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检测评价、课外辅导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常规工作。

本学期我们每个教师听课至少20节,每人写两篇教学论文。我们再切实教学常规时,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同时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每位教师坚持不放弃每位后进生,都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适合的知识,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本学期我教研组常规检查多次,检查发现各位老师都能认真备课,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准确的教学难点,详细的教学过程,同时注意设计意图,有教学反思,作业批改方面比较好。

三、存在问题

1、教师缺乏理论指导、专业引领,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教师课件的制作水平有待提高。

3、加大对中青年教的培养力度,鼓励中青年教师自觉学习教学教育理论,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

四、下学期工作思路、设想

下学期还有围绕课堂教学为中心进行教研活动:

(1)教师缺乏理论指导与专业引领,所以我下学期与不够尽可能请一些专家来进行针对我们教师特别薄弱的如数学广角、概数与统计这几模块知识(因为大部分老师对这几块教学目标定位、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把握不够准确,需要专家进行专题的讲解与引领。)

(2)师徒结对这个“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教学模式,应明确落实。

(3)加强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尤其重视集体备课的落实。

(4)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中青年教师多参加执教教研教研或公开课。

(5)教研时间能不能更灵活或更充足些,周一下午第三节这样显得较仓促,一个学期中能不能腾出两个半天的时间进行1个专题教研:如分低、高段先进行集体备课,然后选定执教者,进行赛课。或选两位中青年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进行赛课。

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 篇7

与一线教师的访谈

利用教学调研的机会, 我与一所学校的教师聊起了数学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情况。以下记录了三位教师对学科组开展校本教研的一些看法:

教师1:这个学期我参加的校本教研有5次, 分别是期初工作安排、期初“七认真”检查反馈、校级青年教师评优课评课活动、自己练习解题、自查备课作业等。作为一线的老师, 我更渴望切合教学实际的研究、讨论、交流等校本教研。

教师2:青年教师评优活动中的评课, 对缺点只字不提或轻描淡写。没有评课任务的老师大多充当着旁观者的角色。“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结局看似和谐, 却缺少了参与者之间的坦诚互动。听、评课的目的应是解决教学疑难问题。

教师3:我是一位青年教师, 在实际教学中常常有很多疑问, 由于没有经验, 想商讨请教又苦于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

一次问卷调查

为更深入了解情况, 我利用全市教研组长会议的机会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

问题1:你校数学教研组的研究主题是什么?

从45份回收卷来看, 教研组的研究主题多为学校的研究课题。其中有20个教研组的研究主题只是将学校的大课题笼统地照搬过来, 而没有结合数学学科教学制定相应的适切的子课题。比如: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幸福课堂, 幸福学习;构建“高效、低负”的阳光课堂;自主学习;小学绿色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等。这样的研究主题大而空, 自上而下的产生方式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相脱离, 教师身处一线的优势发挥不出来, 难以激发研究的需求和兴趣, 难以形成点 (发现问题) 、线 (解决问题的思路) 、面 (全员、全面) 联动的教研局面。

问题2:你认为目前校本教研开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可以多选)

从45份回收卷来看, 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因素:

教师渴望针对教学实际问题的专业引领, 但他们对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又不高, 这样的矛盾凸显了校本教研在“教”与“研”方面的脱节。教师是教研活动中最直接、最经常、最有权利的研究者, 应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教师已有的实践经验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问题3:你认为最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是什么?

问卷调查反映出教师更渴望来自他们个体性的实践感悟以及让同伴教学经验成为自我专业发展的资源。

从访谈和问卷调查看, 学校例行的校本教研偏重于事务性工作安排与总结, 校本教研对教师缺少应有的吸引力。研究问题宽泛、团队意识淡薄、主体意识缺失是我市小学数学学科开展校本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让校本教研成为一个学习磁场把教师吸引进去, 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发展的自觉诉求, 让一线教师的实际专业需求及其已有实践经验介入校本教研之中?为此, 我们开展了两年多的卷入式校本教研实践与探索, 主要做法如下。

一、聚焦问题, 让教师卷入校本教研

教师研究所面对的是他们在教学工作中直接感受到的疑虑、迷惑和心理困境, 是教师无法回避、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基于以上认识, 我们将校本研究的主题聚焦于教师在实践中的困惑和真实的问题。例如“综合与实践”领域, 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会略教该内容, 甚至忽略不教。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策划研究主题时, 先请组内的全体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教学困惑, 然后分年级段进行讨论, 选出具有共性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提出来。比如:

(1)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课堂教学?如何凸现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价值?

(2) 如何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中进行认知性实践、模拟性实践以及社会性实践?

(3) 如何协调好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学习与其他领域的数学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4) 如何选取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实践活动研究课题?

(5) 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怎样安排?

由于这样的研究问题直接来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种种困惑, 和课堂、学生、教师紧密相关, 从而使校本教研具有了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 教师感兴趣, 有热情。聚焦教师自己的问题, 教师就容易卷入他们自己的校本教研之中。

二、依托课例, 开展卷入式研讨

课例研究以“课例”为载体, 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 能很好地整合教研的多样类型, 体现校本教研的核心理念——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在由下而上的方式确定研究主题后, 我们一般以全员参与的方式, 依托课例合理规划, 形成研究序列。两年来我们先后对“概念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课与练习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主题进行了专项研讨, 引导组内教师以真实的教学实践为研究载体, 开展“一人同课多轮磨课”“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等多种研修形式, 引导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主题, 我们注重依托课例让教师经历一个“疑问—规划—反思—行动—观察—反思和重新规划”的循环过程, 通过对某一主题阶段性的连续研究, 将教研活动的影响扩展到平时的工作实践中, 从而引导教师不断改善自己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 提升专业能力。

为引导教师以开放的心态, 加强协作, 共享经验, 彼此支持, 共同成长, 努力构建新的校本教研文化, 我们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尝试:

第一, 全员卷入, 重视同伴互助, 超越“一带一结对子”的教师培养模式。每次课例研究前, 我们先将研究主题告知每位参与者, 让每位教师在活动前预先学习相关的理论, 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惑。然后带着问题观摩教学, 在听课中思考自己有没有获得解决问题的启示。最后选择大家普遍关心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展开对话。人人参与, 使得大家都成为参与者, 出主意、想办法, 积极地贡献自己的想法、经验、智慧。两年多来, 组内每一位老师都承担过研究课, 每次校本教研所有成员都参与其中。试想, 当教师们观的“课”是集体合作、精心准备的, “课”的背后承载着不同教师的不同贡献时, 教师们所关注的就不再是执教教师本身, 而是活动的设计是否有效;不再是执教教师的个人“表演”, 而是不同学生的不同反应和实际获得;不再是活动的结果, 而是活动的准备过程。

第二, 全程卷人, 每月我们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开展卷入式校本教研, 通常先是观摩两节专题研究课, 然后是深度会谈。课例研究中, 我们将“磨课”的过程展现在以前只当观众的教师面前, 让参与活动的教师亲历“磨课”的全过程, 让他们看到一堂成功的课诞生背后的一系列的智慧劳动。磨课中的各种“煎熬”“磕磕碰碰”和“争议分歧”、选课的背景、设计的意图、遭遇的困惑、方案的改进等, 教师们不仅知其然, 而且还知其所以然。亲身的经历, 使得上课教师能坦诚地面对听课教师的评头论足和质疑问难。而对于其他听课教师来说, 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现实问题自己身上也有, 从而畅所欲言。全程跟进, 让教师们有机会欣赏到自己和同伴的成长变化, 获得极为强烈的审美体验。

深度会谈是一个自由的、开放的发散过程, 它会诱使教师把深藏于心的甚至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看法、思想、智慧展示出来、表达出来, 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最具有生成性和建设性的, 它会冒出和形成很有价值的新见解。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人为自己的意见辩护, 同时也不断思考和质疑他人的意见。在有效的讨论中每个教师都能获得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 在认识分享他人经验中提升自己专业能力, 重新定位自己在校本教研中的价值与能动性, 不断增强学校归属感和专业成就感, 有力地促进教师可持续的专业成长。

当然, 专业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向纵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每次课例研究, 我们通常会安排几位专家或骨干教师加以点评和分析。这个环节虽然时间不长, 但非常重要。对于教师们理解教学意图、领会课程理念、感悟教学策略和思想方法等都有很大帮助。

卷入式校本教研的关键在于促进教师群体分享教学经验和智慧, 把那些散落在教师个体零星的心得体会或经验汇聚成为群体共同享有的专业知识资源。为此, 在开展团队研修实践的过程中, 我们每次都对课例录像, 专人记录业务活动所形成的文字, 并通过网络方式进行资源传播, 形成有学校特点的校本教研资料库, 而后再以这些真实材料作为反思和研究实践过程的资源, 从中提炼行之有效的经验, 使学校真正成为创造知识的场所。

三、自我反思, 持续跟进———让卷入式教研不断深入

卷入式校本教研, 不仅在于构建多方参与的“学习共同体”, 还在于坚持“学习连续体”机制 (即注重后续行动跟进与反思) 。教师研修活动的收获与成效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是认识上的进步, 二是行为上的改进。只有将研究共识转化为进一步的教学建议, 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的改进才是教师研修的目的。也就是说, 研究不是随着活动的结束而结束, 而应该是新的开始, 是新一轮的循环。团队中的教师通过反思和持续跟进, 将研究成果在自己的课堂中去实践, 进行深度的实践研究, 践行研究的方式与方法, 捕捉教学中的问题, 寻求解决策略, 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从某种意义上讲, 卷入式校本教研培植的是一种新型的教研文化。

参考文献

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 篇8

随着现在课改不断推进深入,现代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许多农村小学教师面对现在的教学工作感到力不从心、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怎样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更高效呢?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个人认为,扎实有效地开展数学教研活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理念引领塑能力,提升素质正能量。

1、多读理论书籍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华南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曾说:“你再忙,也要留给自己一定空间多读一本书”。教师要博览群书,以读书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内涵,只有自己拥有一碗水,才能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潜心阅读教育理论专著,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武装自己,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方法。

2、“走出去,请进来”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新课标的实施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机遇,新一轮课程改革又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挑战。教师要在机遇和挑战中成长起来就要把“让年轻教师走出去,再把名师专家请进来”作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几年,我校积极派遣教师观摩省数学优质课、市级教坛新秀老课新上课堂展示,参加各类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等。还与深圳春蕾小学结为“姊妹学校”,分期分批组织老师到深圳春蕾小学走进课堂跟班学习,零距离接触名校名师,学习他们好的教学方法,感悟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时了解和把握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春蕾小学每年派出4位骨干教师在我校扎根一线支教,零距离的走进课堂,及时且有针对性对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指导。“走出去,请进来”使我校教师对课程改革有了新的认识,更新了教育观念,明确了课程改革的目标方向,同时使我校骨干教师快速成长起来,通过她们的带动,我校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快速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1)教师精神层面的用情、课堂上的用心、教研上的用新。首先,全体数学教师能够自制数学课件熟练地利用多媒体平台驾驭课堂教学,做到事倍功半提高上课的效率;其次,我校实行推门听课,教师可随意走进教室听课。刚开始大部分老师都手忙脚乱带有排斥感,经过几次数学课专题教研交流大家的想法,打开教师心结。现在上课不管何时何地老师们自信淡定,更希望同事们来参与、多交流、共分享。再次,数学教师的公开课、常态课教学质量提升很快,课堂开放了、课堂精彩了、山里的孩子活跃了。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真正体现了。

(2)教育教学成果多点开花,取得跨越式的进步。近年来,数学教学成绩快速提升。2010年之前,我校数学科教学成绩处于全区下游水平;2010后,我校整体教学水平不断攀升,在全区质量检查中屡创新高,现在已经稳居全区各校前列。同时,老师们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开展课题研究。2014年4月申报的数学课题《农村小学教研制度建设与管理机制研究》现已立项,正有条不紊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二、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打造优质数学团队。

校本培训是继续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教师专业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1、积极推进校本教研。把年级组和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组织。在学习内容、学习形式、研究方式、学习研究时间等方面予以落实。

2、继续开展个人课堂教学的反思。提倡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必须就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进行反思,写出书面报告。

3、加大听课、评课力度,建立评课诊断性意见的制度。听课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最便利的有效方法,通过听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同时也能找出自己的不足;通过评课更能及时找出解決问题的办法。

三、加强数学课堂实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们上课的情况无非有两种不同的场面:其一,教师满怀激情,生动传神,学生投入,兴趣盎然,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教与学都达到预期效果;其二,则是另一种场面,教师枯燥乏味地讲解,学生机械重复地做题,呆板的教法,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木然置之,毫无反应,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一堂课下来老师学生都辛苦,教与学都达不到预期目标。这是为什么呢?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为什么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同呢?上好一堂数学课.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作向导。最重要的就是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而数学知识是第二位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切实认真组织教师开展了校内教研工作,每周安排一名教师上教研课,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必须依据教学设计有效地监控教学进程,维持、反馈、调整教学行为。教师对教学的监控能力越灵活,教育机智掌握越好,就越能提供给学生最佳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成功的机会,教学效率就越高。所以,我们组织教师看优秀的教学录像,听取点评;教研组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监控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注重对年轻教师的栽培。

年轻教师有活力,年轻教师有空间,年轻教师更需要我们关爱。学校的教研活动应当积极培养青年教师,以老带新,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大胆创新。帮助青年教师扎实练好教学基本功,例如:不提供教案及教学用书进行第一次备课,然后由数学组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进行第二次备课。为年轻教师搭建平台,组织他们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有关数学比赛活动,例如撰写优秀论文、优秀案例、优秀教学反思、优秀说课稿等等,促进年轻教师专业成长。

五、运用校园网络,搭建教师交流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研已成为新时期教研的一个新的阵地。学校教研工作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校园网资源共享打破时空界限,提高教师利用网络获取前沿教科研信息和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交流平台,探索网络教研新模式,加强教师的互助协作与交流互动。进一步加大网络教研力度,让信息时代的便捷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天堂寨中心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计划 篇9

数学教研活动计划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贯彻核心素养新理念,强化数学教研组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成长,现制定2017年秋学期小学数学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将教研、科研工作结合起来,打造高效课堂,努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教研员的研究、指导及参与活动,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教研、科研能力。

二、主要工作

1、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改革,让学生养成合作、自学、活动、生成等一系列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为全面实现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改革,要做到以下方面:(1)以五年级为主要改革示范班为主,其他各年级应在课堂上渗透核心素养;(2)核心素养改革思路清晰,从课堂格局的变更开始,课前制定好导学案,以学定教,重难点要凸现;(3)核心素养的目标是培养有社会竞争力的公民,敢于担当,允许差异,要求在学习知识点的过程中提升孩子的素质。

2、制定个人提升计划,多学习,养成看书学习的好习惯,课改信息作支撑,提高教研科研能力。通过对新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促进新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提高,从中发现新的典型教师重点培养。

3、新校区的录课教室已经完工,从11月份开始,数学组每位老师都要在录课教室完成一节自己的特色课,渗透核心素养改革的优质课。

4、认真完成学期末和学年末的各项工作总结。

5、积极配合教育局及有关兄弟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学习、交流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6、遵守工作时间,讲求工作效率。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并起带头作用。

三、具体安排 九月份

对新的教学设备——鸿合一体机的操作及教学资源的下载,教师注册账号,一体机的应用、录课教室的应用等进行整体培训。

十月份

1、数学组老师对新来教师屠睿老师进行教学常规指导。

2、组织各位教师在多功能教室录课。十一月份

1、没有录课的教师继续录课。

2、安排骨干教师虞新海、周丽分别上一节示范课。十二月份

1、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观摩专家授课及专家讲座。

2、组织复习迎考。

冗渡镇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总结 篇10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我校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在县教育局的领导和学校的统一部署下,结合我校小学数学教科研工作的实际,进一步梳理教育教研思路,在工作中坚定不移地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指导职能,服务师生,扎实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和全年的工作计划。主要工作:

一、深入一线把教学常规落到实处

把抓好教学常规作为提升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查、听课、交流、参与科组活动等方式,了解掌握教学常规管理的情况,重点对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一年来,我们坚持深入听课调研,对听课中遇到典型问题,实行过程跟进,直到解决;取得的成功经验,则在校内推广分享;对涌现出来的新秀则重点培养,努力打造名师队伍。

二、以活动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开展课堂教学展示和评比活动。

为提高我校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同时也为参加优质课比赛推选优秀选手,开展了以课堂教学观摩为主要形式的教学评比或展示活动。

(一)是三年级数学的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10月22日,三年级数学教师:王康、王美仙、韦仁才集体备课后进行了公开课《倍的认识》,全校数学教师都听了课,课后任课教师作了说课,各位听课教师积极进行了的评课。深了活动的效应。通过现场观摩和研讨活动,进一步让老师们加深了对概数学教学的认识,更加明确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老师们的教学方法和艺术得到很好的交流,同时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也丰富了我校数学教研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二)是新老教师赛教活动。为了进一步促进教研交流,发现和培养一批年青骨干教师,11月20日举行了五年级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活动。韦学文老教师和刘庆红老师进行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老教师有精确的讲解,新教师制作了直观形象的课件进行教学,各有所长。

2、组织送教下乡活动。加强教育交流,促进城乡数学教育的均衡发展。本学期我校组织与板年小学教学交流“同课异构”活动,数学组由包万春老师和杨闲老师同时上《比的意义》,课后板年小学数学教师对执教教师的教学进行了评课,并提出不少好的建议。活动中,送课教师的精彩示范,听课教师的积极研讨精彩点评、热情解答,使听课教师大受裨益。

3、组织老师参加课题研究活动。积极组织各位教师对中高年级计算问题研究分析,并展开《如何提高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讨论,并写出自己的看法。引导教师总结经验、反思问题。以研兴教,激励广大教师提升自身素质。

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创新与实践;探讨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可以促使教师反思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不足,及时地改正错误,用正确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研中,教师应组成教研小组并推荐一名比较优秀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由教研组长及时召开教研会议,调动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使小学数学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探讨、不断的创新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及其数学认知能力,发挥自己最佳、最理想的教学水平,给学生提供一个最好、最优质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一、创新小学数学教研内容,有效教研

传统小学教研活动是死板、乏味的,还没有实质、有效的教学内容,就是因为这样,学生无法实现自我的数学学习目标,教师无法有质量地完成数学教研,因此,创新教学的实施势在必行。(1)教师应做好教学备课,明确小学数学教研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教学。(2)小学教师应细心、认真,对每一个小学数学问题都做一个充分的分析,把握好数学问题细节的处理。同时为了淡化“一人读,众人听”形式单一、呆板的学习模式,我们强调“个人自读,小组讨论,大家交流”等形式多样的互动学习模式。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对于这一知识的教研,会遇到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是教师无法用言语传达给学生的知识,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探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感悟、理解数学细节问题。同时,教师也要积极、主动地与其他教师一起商讨教研方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与教学素养。

二、改革小学数学教研模式,开展教研活动

传统小学数学教研没有针对性、也没有集中性,以至于一整节数学课下来,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有效性都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应改变小学数学教研模式,成立数学教研小组,教师组长组织教师合理分组,要求每一个数学教师管理好自己的教学备课,改变说教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跃起来,营造良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研氛围。例如,在学习“乘法笔算”时,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研活动,教师之间相互探讨,商讨出适合小学生有效学习、探讨数学知识的教学模式,增强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实力及其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素养。如,教师在对乘法探索规律进行教学时,直接、明了地给学生展示乘法规律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生掌握其内容的力度也不充分。针对这一情况,教研组长应及时召教师开会、探讨,研究进一步的教学方案,引导小学教师找到正确、合理的教学方式,以此推动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及更好地发展。

以上内容是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创新与实践,教师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效率地教学,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知识,以此,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与质量。总之,小学数学教师重视教研活动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研活动,对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及其教研活动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兰菊.小学数学教育心得[J].学周刊,2012(30).

[2]张代春.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发展前瞻[J].成功:教育,2010(07).

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开展情况调查 篇12

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 了解当前中小学校开展日常校本教研工作情况, 以此为基础, 总结分析新课程改革以来校本教研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为有关部门提供校本教研工作方面的反馈意见。

二、制作调查工具

校本教研是指以中小学为基地, 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课题为研究对象, 以基层学校领导和教师为研究主体, 上级有关业务部门相关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应用性实践研究, 以促成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为终极目的的教学研究[1]。据此概念, 我们从校本教研活动结构及常见实施过程中, 提炼出八个相关问题设计在对应问卷试题中。这八个问卷试题是:校本教研的意义、构成校本教研概念的基本要素、校本教研活动效果、校本教研的活动形式及内容、校本教研活动制度、教研工作面临的困难、影响校本教研工作的主要因素、校本教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每个标题的内容, 分别设计了2~10个供选问题。

三、调查对象的选择及统计方法

调查对象选择了中小学一线教师和进修学校中小学部学科教研员两个群体。调查中我们随机抽查了4所城区中小学, 8所农村中小学。抽样调查样本人数设计为120人 (发放问卷120份, 实际回收问卷119份。其中, 中小学一线教师107人, 实际收回问卷106人;进修学校教研员13人) 。被调查的学校及教师, 在各群体内全部采取到校后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中, 严格要求回答者独立完成问卷, 在单独回收各个群体问卷后进行分类统计工作。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1. 对校本教研概念及其工作意义的基本认识, 不同群体差距明显

从问卷统计数据看, 一线教师中有62.26%的人认同校本教研“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8.68%的人认同校本教研工作是“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措施”。但是, 仍有17.92%的人认为校本教研“增加了全体师生的负担, 没有多大益处”。在教研员群体中, 所有人都认同校本教研工作“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84.62%的人认同“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措施”。所有教研员完全认同校本教研概念的基本要素 (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实践探索、自我反思) , 而一线教师认同率仅为88.68%。这些情况表明, 两个群体对校本教研工作的基本理论学习, 以及对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意义的理解还存在差异。由于工作性质原因, 教研员对于基础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明显好于教师群体。

2.对校本教研活动终极目的的理解, 不同群体态度不同

对校本教研活动的终极目的的不同理解, 反映出不同群体对待日常校本教研活动的实际感受和对待校本教研工作的价值取向。问卷中只有53.77%的一线教师选择校本教研“活动终级目标指向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有40.57%的一线教师和53.85%的教研员认为“活动终级目标指向形成教师个人教学特色”, 有27.36%的教师和61.54%教研员认为校本教研“活动终级目标指向全面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成绩”。有9.43%的教师和15.38%的教研员认为“教研活动终级目标指向教师每人都要有教研专题”。这些现象说明, 以往的校本理论培训工作还存在不够系统科学的情况。

3.在教研活动形式和内容的选择上, 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

从对本题下设的10项选择统计结果看, 教师们最喜欢的教研形式和内容, 最多的是“参加教师教研成果展示活动” (43.40%) , 其次是“与教学风格突出的教师深度对话交流” (33.96%) , 喜欢“集体备、上、说、评课活动”的教师只有32.08%, 喜欢“与有关专家一起探讨自己教学问题”的也很少 (27.36%) 。其余各项 (基础理论学习、课题研究、听学术专题讲座、与业务领导单独进行课例讨论、参与校内校外有奖赛课活动、参与外地的教学研讨活动) 选择率大多在20%左右。喜欢“参与校内校外有奖赛课活动”的只有极少数教师 (5.66%) 。值得注意的是, 学校主管业务领导应该是校本教研工作的“校内专家”, 但是问卷中“喜欢与业务领导单独进行课例讨论”的教师非常少, 只有9.43%。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某些业务领导在指导校本教研工作中的职业魅力不够, 故而群众威信普遍不高。

教研员群体在“集体备、上、说、评课活动”、“参与外地的教学研讨活动”、“与教学风格突出的教师深度对话交流”三项选择比例最高, 分别是76.92%、69.23%、84.62%。选择“参与校内校外有奖赛课活动”的最少 (15.38%) 。其余选项比例大都在30%~40%左右。

此项统计结果表明, 不同教师 (包括教研员) 在参与教研活动中的个性化需求不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多年来被教研员普遍认同和操作的“集体备、上、说、评课活动”、“参与外地的教学研讨活动”、“与教学风格突出的教师深度对话交流”三项主流的教研活动形式, 对大多数一线教师来说却并不喜欢。

4.在校本教研制度中, 最关注教研质量相关要求

建立与新课程适切的教研管理制度, 是使校本教研工作科学有序进行的重要条件[2]。两个群体对“完成教学研究任务的质量要求”选择比率都比较高, 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的选择比例分别为75.53%、92.31%。这一统计结果同时也表明, 在教研活动制度中, 详细界定校本教研活动的具体内容及其教师完成教研任务的质量标准, 是引导教师认真参加每次教研活动的非常重要的驱动力。在两个群体中, 关心理论学习制度的教师却仅为25.47%, 教研员也只有23.08%, 显现出两个群体对理论学习过程普遍具有的漠视态度, 这与课改专家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中最重视理论学习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严重相悖[3]。问卷中只有1.89%的教师关心“惩罚性工作评价的内容及强度”和“奖励活动的形式及内容”, 而教研员群体对这两项都没有选择。说明多数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中, 关于惩罚和奖励的内容还没有设定到让教师们普遍重视的程度。

5. 在校本教研的困难中, 主要是缺少相关专家指导

回答在校本教研中面临的主要困难问卷时, 教研员群体没有人选择关于时间的问题, 76.92%的人选择了“缺少相关专家指导”, 61.54%的人选择了“专业资料稀少”, 并有30.77%的教研员认为一线教师“缺少外派学习机会”。在对一线教师群体问卷统计中, 有50.94%的人认为主要困难是“缺少相关专家指导”, 44.34%的人认为“缺少外派学习机会”, 只有38.68%的人认为“用于校本教研的时间不够”, 30.19%的人认为“专业资料稀少”。可见, 认为当前教师们从事校本研究的时间不足、专业资料过少等观点是缺乏客观依据的。

6. 影响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积极性的要素中, 主动研究意识最重要

“人的意识能够调节、控制人的行动, 从而使人的活动带有目的性”[4]。在回答“影响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积极性的要素”中, 84.62%的教研员和54.72%的一线教师选择了“教师自身是否具有主动的常态化的研究意识”。只有53.85%的教研员和12.26%的一线教师选择了“学校主要领导的重视程度”。仅有3.77%的一线教师和15.38%的教研员选择“校本教研制度中的奖惩规定内容”, 这在所有的八个选项中比例最低。其他几项相关影响要素 (学校提供的相关研究条件、学校领导的引领水平、学校方面是否按照教师的综合素质差异进行差别化要求、聘请专业人士的指导质量与频率、学校内部是否形成了和谐向上的干群关系) 中, 两个群体的选择比例大都在15%~30%之间。

此项调查说明, 教师具有主动的常态化研究意识是影响校本教研工作最重要的内在因素。其他七项影响因素之所以不被广大教师所重视, 或者是因为学校没有开展与之相关的具体工作, 或者即使开展了相关工作但是由于工作不力而对广大教师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7. 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突出问题中, “应试”和“应检”问题严重

自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 教育有关部门都在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重视和领导, 以往各自为战、活动水平不一的校本教研工作有了规范统一的过程指导与管理,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伴随全县性的统一监测评价、每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检查、省市县三级督导评估检查等项工作的交叉强化进行, 致使基层学校常态化和个性化的校本教研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因此, 各群体内在对“普遍的应付工作任务的心理, 整个教研工作围绕考试和检查为中心”的选择比率都比较高 (教研员84.62%、一线教师67.92%) 。教研员在“同事之间平时很少相互深入探讨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参加的教研活动的计划性和针对性较差”、“学校领导对校本教研工作抓得不实 (如教研目标、制度、方法、评价等) ”三个选项选择比例, 分别为46.15%、38.46%、53.85%, 而一线教师对这三项的选择, 分别为34.91%、10.38%、29.25%。这些数据说明, 当前校本教研工作的现状还不容乐观。

五、结论与建议

校本教研工作的本质是对当下教学工作能够进行批判性的辩证思考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有关部门需要认真地对现行教研活动组织形式、内容选择、参与对象、教研方法、教研活动制度及评价过程等方面, 进行深刻的反思省察, 发扬成绩, 不断改正缺点与不足。要在尊重教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勇于探索;在体现公平的基础上, 关照教师工作个性差异;在追求学校科学发展的过程中, 注意以人为本。只有这样, 才能使全体教师以积极饱满的态度, 主动参与到常态化的日常教研活动之中去, 而不致于使校本教研工作成为教师有苦难言的负担。

摘要:校本教研的本质是对当下教学工作进行批判性的辩证思考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我们需要认真地对现行教研活动组织形式、内容选择、参与对象、教研方法、教研制度及评价过程等方面, 进行深刻的反思省察, 了解当前中小学校开展日常校本教研工作情况。我们从校本教研活动结构及其常见实施过程中提炼出八个相关的主要问题, 将其设计在问卷试题之中进行调查。

关键词:中小学校,校本教研,抽样调查

参考文献

[1]李建平.教研: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北京:中国教育报, 2003-05-25 (4) .

[2]郑立平等.推进教研:制度建设亟需解决.北京:中国教育报, 2004-07-27- (7) .

[3]李建平等.新课改推动教师走校本教研之路.北京:中国教育报, 2003-03-01 (3) .

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 篇13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教导处工作要点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与监控,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工作目标:

1.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优化教研组活动,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

2.深入课堂教学研究,确保课堂教学学生知识巩固率100%。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学习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研究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与兄弟学校教学的交流与协作,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4.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5.全校学生数学期末考查达到市局标准。

三、工作重点:

1.开展以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为课程的教学研究。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常规课的教学质量。3.切实作好“培优补差”工作,建立优秀生与后进生的档案。4.通过学校教研等活动,促进数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工作措施:

(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1.认真学习新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本学期主要任务:以会“理解新教材、处理新教材、教好新教材”为研究目标,落实新标准在教学中的运用,加强新老教师的合作,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2.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转换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扩大学生信息交流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信息交流面要达100%,培养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强化常规管理,优化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1.备课:本学期继续推行备出优质课,实用课。教师共同探讨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的教学模式。严格杜绝“只带一本书进教室”,重视个人的二次备课,完善教案的各环节。组织定期检查教案。

2.上课: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教学中要注重现代化手段的运用,课中要明确目标,讲透知识点,训练要扎实有效,同时要注意师生活动时间的分配,要及时检测教学效果。

3.作业的布置、批改。作业设计既要在量上有所控制,更要注意质的精当。批改要正确、及时,字迹要端正,符号要规范,并有批改记录。

4.辅导:继续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各班教师要有组织地搞好学习有困难的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注重“情商”的教育,做到措施得力,成果显著。

5.考核:改进评估方法,对学生进行多方位评价。以新标准规定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为依据,评估的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除笔试外,还要通过课堂提问、观摩、谈话、学生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五、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各数学教师拟定教学计划

2.教研组长拟定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3.小学数学中心教研组和骨干教师研修班专题研讨活动 4.特级教师徐斌来我校讲学 5.教学“五认真”检查 十月份:

1.教研组学习教育理论

2.参加教学技能培训全组成员

3.教师赛课活动

4.泰州市四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抽测 5.教学“五认真”检查

十一月份:

1.教学观摩活动

2.教师赛课

3.检查珠心算实验学校工作进展情况

4.期中教学成绩总结

5.组织参加兴化市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 6.教学“五认真”检查 十二月份: 1.学习“新课标” 2.教育教学理论学习3.教学“五认真”检查 一月份:

上一篇:教学设计原理试题下一篇:教师例会上的校长讲话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