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资料

2024-06-23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资料(精选8篇)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资料 篇1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即:

1、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 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涵盖东南亚经济整合、涵盖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

边境地区作为连接中国与众多邻国的门户和纽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是“一带一路”建设向前推进的必要前提和保障。中国已同除印度、不丹外的12个陆上邻国解决了边界问题,未划定的中印、中不边界地区也总体保持稳定安宁。中国边境地区整体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邻国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

边境地区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依托。边境口岸作为通道节点,在中国对外开放中的前沿窗口作用显现。中国开展亚洲公路网、泛亚铁路网规划和建设,与中亚、南亚及东南亚国家开通公路通路13条,铁路8条。此外,油气管道、跨界桥梁、输电线路、光缆传输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果。这些设施建设,为“一带一路”打下物质基础。

2014年8月,习近平出访蒙古国时,表示欢迎周边国家“搭便车”。

中国背景

1.、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

2.、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

3、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容易失去核心设施。

丝路新图

1、北线A: 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北太平洋----日本,韩国----日本海----扎鲁比诺港(海参崴,斯拉夫扬卡等)----珲春----延吉-----吉林-----长春-----蒙古国-----俄罗斯-----欧洲(北欧,中欧,东欧,西欧,南欧)

2、北线B:北京——俄罗斯——德国——北欧

3、中线:北京——西安——乌鲁木齐——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巴黎

4、南线:泉州——福州——广州——海口——北海——河内——吉隆坡——雅加达——科伦坡——加尔各答——内罗毕——雅典——威尼斯 “一带一路”带来发展机遇 那些行业受益?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新的国际战略框架,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多重发展机遇。其战略愿景可分为远近两大层次:近期着眼于“基建互通、金融互通、产业对接、资源引入”,远期则致力于“商贸文化互通、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共同繁荣”。基于以上分析框架梳理,“一带一路”战略给国内产业发展将带来五大主题机遇:

一、“通路通航”主题:包括交通运输业(港口、公路、铁路、物流),铁路建设与相关设备,航空服务、设备、整机生产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交通运输是优先发展领域,以加快提升我国与周边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并形成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

交通运输业(港口、公路、铁路、物流)将率先直接受益于亚欧交通运输大通道的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将加快推进公路、铁路、民航、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互联互通,吞吐量将明显提升。连云港至鹿特丹港连通的新欧亚大陆桥,将强化其在国际陆路运输中的骨干作用。中国也将全力打造与我国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东盟地区的海陆空综合交通方式:海上——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连起来;内河——中国出资澜沧江-湄公河河道建设,打造黄金水道;公路——南(宁)曼(谷)、昆(明)曼(谷)公路已经开通,东南亚正在形成两横两纵的公路通道;铁路——中国计划以昆明和南宁为起点,建设泛东南亚铁路联系东南亚陆路国家。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走出去”,也将带动铁路建设与相关设备,航空服务、设备及整机生产等产业增长。

中国的港口有着丰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经验,铁路建设“走出去”给其他基础设施类公司走出去提供了良好样板。同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东南亚及南亚国家存在强烈的建设大港口的需求,这些领域的优质企业存在建设和运营“走出去”的良好前景。

尤其是在铁路建设方面,突破国家界限的“欧亚铁路网计划”,也会刺激铁路建设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意向的铁路工程已达到0.5万公里,和欧亚铁路网的8.1万公里规划目标相比还有巨大空间。

二、“基础设施产业链”主题:包含建筑业(建筑及基础设施工程),装备制造业(设备及配套类装备制造),基建材料(钢铁、建材、有色等)。从需求端来看,“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无论是从国内需求或是未来区域经济合作的角度分析,这些国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均极其旺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财政紧张的原因,基建投资支出不足,普遍呈现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人均GDP、人均公路里程、人均铁路里程等指标均远低于我国,亚洲和非洲的沿线国家较中国分别有10%和20%的城镇化提升空间,而中国在自身城镇化过程中累积的大量经验和产品、服务能力可以对外输出。从国内来看,西北部各省区铁路、公路及高速公路密度在全国均排在后面,新疆、青海、甘肃在倒数5位之中,宁夏、陕西居于中后段水平,为实现“一带一路”各国间的基建对接,中国西北部的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网络等基建领域投资很有空间。

从供给端来看,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台阶,我国建筑业及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日趋严重,“基建输出”能够大幅缓解我国建筑业、制造业的产品需求压力。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大背景下,我国参与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我国加大对外开展基建投资业务的战略构想。

根据总体基建投入约占GDP的5%估算,“一带一路”沿线对基建的需求或达到每年1.05万亿美元,而中国对外承包完成额2013年仅为0.14万亿美元,仅占其中的13%。主观意愿和客观条件形成合力,未来我国建筑业和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将大幅加快,海外市场广阔的产业扩张前景将逐渐打开。在“一帶一路”的战略政策支持下,对外工程承包施工企业“走出去”能形成较大的出口拉动,有效对冲国内需求端的下滑,从而带动整个“基础设施产业链”。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也面临艰难转型,全球贸易环境不佳,追求出口增长容易引起诸多摩擦和矛盾,而对外投资更容易被接受,用对外投资启动外需是比出口更好的选择。利用施工企业输出方式,能带动国内设计、咨询、制造、材料、劳务、金融、保险、服务等多行业的输出,对冲国内需求端下滑。不同于外贸出口通常的低成本和低附加值,施工企业“走出去”方式有效带动的是中国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如机电产品,符合国家产业升级的目标。

三、“能源建设”主题:包括中国油气进口的管道建设相关产业,电站建设、电力设备等。

拓展稳定的油气资源进口途径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目标。近几年我国对油气资源的需求在快速增加,但我国的油气资源进口主要通过马六甲海峡的海陆运输,获取途径较为单一,能源安全较易受到威胁,拓展新的油气资源进口途径十分紧迫。

“能源建设”主题之下,构建中国陆上的能源大通道战略,将直接利好中国油气进口的管道建设相关产业。与新疆接壤的中亚国家油气资源极为丰富,是仅次于中东的第二个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目前我国从中亚及俄罗斯进口的石油量占比仍偏低,天然气近几年从中亚的进口量在不断攀升。随着天然气的普及,国内需求量的快速增长,通过新疆从中亚的进口量仍将持续增加。

未来,为满足新增进口量的输送需求,新疆将建设多条能源管道,构建中国陆上的能源大通道。配套的输油管道、天然气的输送管道、电网以及道路运输等,这些领域必然迎来进一步的利好。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资料 篇2

关键词:混凝土预制构件,绿色建筑,剪力墙,楼梯

0 引言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合作便成了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经贸合作的重要抓手, 也成为“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作之一。尤其是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逐步推进, 中国政府《十三五新型城镇化规划》《绿色建筑行动方案》[1]《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2]等文件明确提出:“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 力争10年时间, 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建筑业迎来了全新变革时期。而中国碧桂园集团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交界处———东南亚之心, 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和节点性区域, 兴建4个人工岛, 打造一片世界一流的都市区———森林城市[3], 推行“绿色建筑”发展战略, 契合了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以“产城一体化”和“立体化绿色智慧城市”的理念刷新了现代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的新高度, 也是对未来人居环境和新城市形态的一次探索。

1 工程概况

碧桂园森林城市项目由4座人工岛组成, 占地面积约20 km2, 可容纳居住几十万人口, 是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建造的第一座绿色生态智慧城市, 也是全球首座立体分层现代城市。该项目采用先进的立体分层城市规划理念, 地面没有车辆, 全城所有地上都是自然观景区和供公众休息游玩的公共区域。地下2层是道路、立交和停车空间。建筑外墙长满植物、建筑物屋顶设计空中花园和屋顶花园系统, 实现目之所及皆是森林, 多维度立体绿化。大面积绿色植物的覆盖使得森林城市全年温度介于21℃~32℃之间, 风景优美, 气候宜居, 没有污染、雾霾, 也能降低建筑物能源消耗、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降低噪声等。

事实上, 森林城市的“绿色”不仅体现在建筑物外在形式上众多绿色植物的覆盖, 同时为适应马来西亚政府绿色建筑的要求, 这片方圆20 km2的新城利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装备进行建筑工业化建造, 最大程度使用混凝土预制构件体现“绿色”的原则, 真正践行“绿色建筑”。森林城市立体分层规划见图1。

2 预制构件的生产

碧桂园森林城市采用建筑工业化方式开展施工建造, 其地上36层高层住宅楼均采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 即使用预制梁柱、楼梯、预应力楼板、钢筋混凝土实心墙板等预制构件拼装房屋。与传统的工地现场浇筑施工相比, 工厂化预制装配式构件是在统一质量体系流程下, 实现标准化、机械化、精细化生产, 质量进一步得到保证[4]。同时为生产制备质量一致、尺寸精确的预制构件, 碧桂园携手混凝土预制构件设备生产领域的国际领军企业———艾巴维公司及普瑞集团, 为森林城市项目承建了第一座大型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工厂, 引进了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5]。从根本上改变装配式建筑的生产组织方式, 研发优化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中的单项技术, 打造完善的集成创新技术体系, 实现全产业链的技术体系落地, 形成装配式建筑规模化发展。预制构件生产车间见图2。

森林城市项目预制构件生产工厂引进了2条预应力钢筋楼板生产线, 3条高产能全自动化轮转流水线进行预制构件的生产, 大大减少过去现场浇筑方式带来的污染、噪声、浪费以及各种质量问题, 实现了绿色生产方面的要求。首先, 混凝土从备料开始到预制构件制成后运出, 整个生产线的流程都由中央控制系统来进行调控, 保证主体结构构件生产的质量和精确度由厘米级误差控制在毫米级内;同时使用混凝土喂料的全自动化控制系统, 每块预制构件的混凝土用料是经过中央控制系统精确到公斤级计算, 不会发生混凝土忽多忽少。通过众多的小门, 严格控制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用量, 并利用混凝土喂料机内的蛇形旋转系统保证混凝土能够充分搅拌均匀, 实现均匀布料。其次, 预制构件生产采用封闭式钢制磁性边模, 边模不预先留孔, 防止置模后的混凝土漏浆, 确保置模区外没有任何混凝土外掉的现象。最后, 整条生产线设置了完整的混凝土废渣外运系统。通过安放纵横交错的传送带, 保证在任何一个有可能产生混凝土废渣的工位都可以通过传送带把废渣不停地传输到车间外面的废渣收集箱内。

考虑到森林城市项目采用全预制剪力墙结构体系需要大量的预制实心墙板, 且墙板留有窗和门。预制构件生产工厂引进了一套全自动化的钢筋处理设备, 包括智能化的柔性钢筋网焊机。利用中央控制系统, 使智能化的柔性钢筋网焊机以700 m2/h的产能提供各种不同尺寸和形状的网片, 并在网片生产过程中预先预留出门和窗的位置, 完全避免因为二次切割产生的断头废料钢筋, 节省将近30%的钢筋。“绿色”的概念不仅仅是物料的节省, 生产线的振动台振动噪声非常低, 基本控制在75 d B以下, 可有效减少噪声对人体的侵害, 实现了绿色生产在消除噪声方面的要求。

艾巴维公司及普瑞集团作为一体化生产设备供应商, 除了提供生产设备外, 还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线———中央控制系统ERPBOS软件。该系统设计合理, 操作简单, 能够将生产的准备工作, 生产过程, 以及生产流程的分析进行一体化运行管理。把整条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流水线管理起来, 为生产流程的有效管理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使钢筋混凝土预制产品变得更加容易、更加有效力。与ERPBOS中央控制系统协同工作的还有CAD类型软件。中央控制系统的ERPBOS系统提供CAD/CAM的接口, 将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方案及准备阶段的数据进行必要的转化。利用BIM技术3D图像成型把预制构件规划的技术复杂程度降到最低。

3 预制构件施工

碧桂园森林城市项目采用全预制剪力墙结构, 该结构体系的预制化率高, 比传统建设方式的进度快30%左右, 大大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劳动量、提高材料利用率, 甚至能够节约水资源80%、减少能耗70%。减少建筑垃圾和建筑污水, 降低建筑噪声, 有害气体及粉尘的排放, 能明显地提高构件精度, 改善墙体开裂、渗漏等质量通病, 以及住宅整体安全等级、防火性和耐久性。但预制剪力墙结构中存在大量的水平接缝、竖向接缝以及节点, 拼缝的连接等构造要求, 施工工艺复杂。因此合理的受力、墙板节点和接缝连接设计、施工也成为了该项目的关键技术[8]。预制剪力墙吊装见图3。预制楼梯安装见图4。

3.1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连接

预制外墙板采用吊装作业, 安装前应将所有柱、墙、门洞的位置在地面弹好线, 根据后置埋件布置图, 采用后钻孔法安装预制构件定位卡具, 并进行复核检查。边缘构件用现浇, 现浇段内箍筋和纵筋的布置按照现浇混凝土结构的要求设置;预制剪力墙的水平钢筋可以在现浇段内锚固, 也可以与现浇段内水平钢筋焊接或搭接。单个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连接施工应一次完成。外墙转角、内墙转角、纵、横墙交接部位, 在墙板和墙板之间竖立空间 (剪力墙边缘构件部位) 用后浇混凝土连接, 现浇段内应设置竖向钢筋和水平环箍。通过钢筋灌浆套筒实现剪力墙竖向钢筋连接, 并在现场从预留的底部孔洞灌入高强度灌浆料。墙板底部若与套筒未对准时, 使用倒链将墙板手动微调, 对孔。当墙板垂直坐落在准确的位置后拉线复核水平是否偏差, 无误差后, 利用预制墙板上的预埋螺栓和地面后置膨胀螺栓安装斜支撑杆, 复测墙顶标高后, 方可松开吊钩, 利用斜撑杆调节好墙体垂直度后刮平底部坐浆, 建筑物外墙垂直度的测量按常规建筑。

3.2 预制混凝土楼板连接

楼板采用混凝土预应力叠合板。楼板在安装施工过程中根据控制轴线依次放出楼板的纵横轴线、墙板两侧边线、模板控制线。上部叠合楼板就位, 楼板底部采用竖向支撑定位, 并固定。预制板相邻板面处铺设钢筋网片, 然后再现浇连接。一般板受力端支撑在模板边内5 mm~10 mm, 非受力边齐平模板即可。

3.3 预制混凝土梁柱连接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在剪力墙上留置梁支座。预留梁支座高度同梁高, 梁截面宽度不应小于剪力墙的厚度。预制梁节点连接与预制剪力墙水平节点施工设计连接相同。

3.4 预制混凝土楼梯连接

在安装预制楼梯前应先弹出安装控制线确定安装位置, 并复核控制线及标高。楼梯在靠近墙体一侧应预留30 mm空隙, 作为抹灰层预留空间。梯井之间要求预留40 mm空隙方便楼梯栏杆的安装。在梯段上下梯梁处铺厚C25细石混凝土作为找平灰饼。用螺栓将通用吊耳与楼梯板预埋吊装内螺母连接, 确认牢固后将楼梯吊至梁上方30 cm~50 cm。吊装就位之后, 调整楼梯位置使楼梯板边线基本与安装控制线重合。预制楼梯一端是固定铰, 另一端是活动铰。

3.5 预制构件之间及其和现浇结构的连接节点施工

在安装连接的过程中预制构件之间、预制构件和现浇部分之间存在诸多接缝。为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提高整体性并防止由于施工导致的裂缝、表面凹凸不平、漏浆等问题。预制混凝土楼板安装调平, 按照施工图进行梁、附加钢筋的安装;穿插进行水电管线的敷设与连接工作;水电管线敷设经检查合格后, 钢筋工进行楼板上层钢筋的铺设。在剪力墙上预留预制梁槽, 梁槽底部及上部预埋附加钢筋, 附加钢筋的数量、直径与预制梁梁底、梁顶钢筋布置相同。同时梁槽底部的附加钢筋在剪力墙内及梁内的伸入长度均应满足锚固长度要求。剪力墙预埋的梁顶钢筋与预留梁槽上部钢筋搭接后, 将预制板、梁采用膨胀混凝土现浇形成刚性连接;预制板下部预留钢筋在节点处与梁相互锚入, 现浇形成刚性连接节点。

绿色发展不仅是中国“十三五”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 而且也是全球发展的大趋势[10]。碧桂园森林城市项目中装配式预制构件的生产、建造是积累经验和培养队伍的过程。不仅为碧桂园进军中国内地每年数千万平方米的建筑市场做技术和装备方面的准备, 也为日后国内市场装配式预制构件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形成与之配套的技术协同标准和产业化建造指南。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绿色建筑行动方案[Z].2013.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Z].2016.

[3]李易, 孙红丽.碧桂园森林城市:“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全球盛宴[EB/OL].人民网, 2016.

[4]王思博.“十三五”对绿色混凝土的呼唤与期待[J].混凝土世界, 2016 (4) :10-13.

[5]碧桂园集团与艾巴维/普瑞集团公司签约马来西亚森林城市预制构件生产[Z].2016.

[6]刘康.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住宅产业化中的发展及前景[J].建筑技术开发, 2015 (1) :49-50.

[7]张波.建筑产业现代化概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6.

[8]陈建伟, 苏幼坡.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及其连接技术[J].世界地震工程, 2013 (1) :38-48.

[9]杨朝跃, 王磊.建筑工业化住宅装配式 (PC) 技术应用[J].建筑安全, 2015 (3) :189-190.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资料 篇3

关键词:一带一路;地缘政治;世界局势

“一带一路”构想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称。从一开始,“一带一路”构想就源自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顶层设计。2015年3月28日,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外交部与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公告后,学术界有诸多讨论。

一、“一带一路”概念由来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欧洲时表示,要把中欧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洲际合作倡议结合起来,以构建亚欧大市场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2014年11月8日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二、“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这一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指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首先,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其次,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最后,推动多边合作。一带一路战略将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也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一带一路”美国方面态度

自“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后,国际社会总体反应积极,但部分西方政策人士表达了怀疑或“唱衰”态度,尤以美国地缘政策界最为明显。美国智库国家亚洲研究局的纳德热·罗兰認为,“一带一路”将引发三方面后果:一、导致欧洲地位下降,经济上成为中国附庸,地缘上变成孤悬于欧亚大陆西侧的一个半岛,而美国则因为失去欧洲盟友的支撑,沦为“漂浮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中间的孤岛”;二、全球战略和商业重心将从海洋转向欧亚大陆,从而威胁美国海上霸权;三、导致欧洲内部和美欧之间在对华问题上产生分歧。罗兰警告说:“如果欧洲越来越倒向亚洲而非大西洋这边,如果中国与俄罗斯、中亚、东欧、中东越走越近,那么,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将不得不大幅调整在该地区乃至全球的传统战略。”罗兰此番地缘政治分析和解读代表了美国传统的地缘战略思维:一、要确保美国的海上霸权,二、阻止欧亚大陆上出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美国战略拥有一个简单、清晰和极具理性的历史维度。这就是,一旦一个敌对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控制了欧亚大陆,即那块被称为“心脏地带”的地方,那么,美国最根本的国家安全利益将受到威胁,美国打了两次世界大战以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从1945年起,美国就开始努力防止苏联利用其地缘战略优势控制与其邻近的西欧、亚洲和中东地区。据此美国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的地缘均势以形成对美国有利的态势。

四、“一带一路”印度方面态度

虽然促进南亚区域一体化有利于提升印度的大国地位,但印度无法只依靠南亚来实现其经济潜能,中印合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中印战略对接有助于实现共同利益,并能对全球地缘政治产生积极影响。目前,中国与印度的利益交汇点逐渐突出,挑战和威胁亦逐渐趋同。虽然印度对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持谨慎态度且没有做出回应,但密切关注和研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印拥有互联互通合作的潜在需求,中印战略对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受传统地缘政治思维的影响,印度认为“一带一路”不仅是区域经济合作,更是地缘政治的重塑。其次,受中国崛起和“中国威胁论”的影响,印度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看作对印度在南亚主导权的挑战与威胁。最后,尽管印度并不希望域外大国对南亚施加影响,但毫无疑问不会拒绝从“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经济项目合作中受益。

五、结语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周平 《“一带一路”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及其管控》 探索与争鸣杂志 2016-04-01.

[2]曾向红 《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现象与地区合作》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6-06-03.

“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 篇4

单位:学员五旅三队 姓名:刘天林 学号:20152063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这一建设战略受到亚欧国家积极支持和参与,国内相关省份也纷纷制定实施规划方案。但美国、俄罗斯、日本实施的力图主导地区事务的战略举措,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沿线各国应团结互信、合作共赢,努力打造亚欧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

关键词:一带一路、欧亚、美国、俄罗斯、日本

引言:“一带一路”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宏伟战略已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

一、“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给古老的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规划了美好蓝图,为亚欧区域合作注入了新活力, 为世界发展繁荣提供了新路径。

(一)“一带一路”建设是续写古丝绸之路辉煌的必由之路

随着时代发展, 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他国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有西汉张骞出使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有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还有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穿过南中国海,进入太平洋、印度洋、波斯湾,远及非洲、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等。数千年来,各国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教徒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川流不息, 沿线民众互通有无、互学互鉴,逐渐形成了沟通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希腊文明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古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人民共同走出来的。各国人民排除艰难险阻、跨越万水千山,以极大的毅力和勇气开辟了这条道路。古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新时代背景下,亚欧国家都面临着转变发展模式、增强发展动力的共同使命和挑战,需要沿线各国共同建设“一带一路”,使这条曾经创造无数财富、凝聚各国人民友谊的传奇之路重现辉煌,成为惠及沿线各国人民的和平之路、合作之路、共赢之路。(二)“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 60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正在推动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合作倡议, 中国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体系,为亚洲和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空间。”[1]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 西部地区积极实施赶超战略,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2]“一带一路”建设, 有助于西部地区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经济走廊,进一步释放开发开放和创新创造活力。

(三)“一带一路”建设是促进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逐步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更好地推动沿线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促进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给沿线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

“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覆盖约 44 亿人口,经济总量约 21 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 63%和29%。”[3]通过 “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把中国的发展与沿线各国的发展对接起来, 把中国梦与沿线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梦想对接起来,让周边国家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

二、“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为亚欧国家深化合作勾勒了宏伟蓝图,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提供了崭新机遇,丝绸之路意识已在各国落地生根, 许多国家将本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有效对接。(一)“一带一路”战略受到亚欧国家积极支持和参与

中亚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2014 年 5 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同习近平主席会谈时表示:“哈方积极支持和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拉动经贸、交通和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等领域合作。”[4] 南亚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2014 年 5 月,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在同习近平主席会谈时表示:“巴中经济走廊建设进展顺利,巴方愿为加快实施有关项目提供便利,希望双方加强电力合作。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重要组成部分。”[5]6月, 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在同习近平主席会谈时表示:“孟方赞同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重要倡议。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对南亚地区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孟方愿积极参与。”[6] 欧盟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2014 年 3 月,《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指出: “中欧加强交通运输关系潜力巨大,双方决定共同挖掘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与欧盟政策的契合点, 探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开展合作的共同倡议。”[7]

阿拉伯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2014 年 6 月,《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指出:“阿方欢迎中方关于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双方愿进一步扩大中阿双边贸易和相互投资,并重点在以下领域积极开展合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阿产业合作发展,特别是深化能源、金融、人力资源领域合作。”[8](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基础坚实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合作基础坚实。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 各成员国之间加强了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促进了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能源、交通、旅游、安全等领域有效合作。中国与东盟之间合作基础坚实。目前,中国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合作基础坚实。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因为丝绸之路相知相交,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三)国内相关省份纷纷制定实施规划方案 陕西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桥头堡。陕西要“以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核心,以构建欧亚立体大通道为基础,以加强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先进制造、科技教育、现代农业等领域合作为重点,紧紧抓住机遇、积极主动作为,深化区域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努力把陕西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物流商贸枢纽、文化科教交流核心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端生产要素聚集区。” [9] 新疆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新疆要充分“发挥亚欧大陆核心地带的地缘优势、四大文明交汇的文化优势、富集的资源优势,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加大全方位开放力度,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和医疗服务中心, 以及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10] 甘肃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甘肃要“着力构建兰州新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三大战略平台,重点推进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产业对接合作、经济新增长极、人文交流合作、战略平台建设等六大工程,努力把甘肃省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经贸物流的区域中心、产业合作的示范基地、人文交流的桥梁纽带”。[11] 广西提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门户和新枢纽。广西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省区, 海岸线1595 公里,与东盟“一湾连七国”,拥有防城港、钦州、北海等北部湾良港。广西要深度融入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进一步开拓沿线国家市场,“充分发挥对东盟合作前沿窗口和桥梁作用,加速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面向东盟、走向世界的国际大通道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节点和重要平台”。[12] 除了上述省份踊跃投入“一带一路”建设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青海、宁夏、重庆、四川、云南、河南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山东、海南等省份也都结合自身特点优势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规划方案。

三、“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挑战 由于 “一带一路” 沿线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些年来,美国、俄罗斯、日本纷纷实施了力图主导该地区事务的战略举措,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美国实施“新丝绸之路”战略和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1999 年美国国会通过“丝绸之路战略法案”。2011 年 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印度参加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期间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2011年10月,美国国务院向美国驻有关国家的大使馆发出电报, 要求将美国的中亚、南亚政策统一命名为新丝绸之路战略,并将其向国际伙伴通报。这标志着新丝绸之路战略成为了美国的正式官方政策。”[13]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和明显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意图。其主要目的是谋求在中亚地区的长期存在, 控制中亚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建立由美国主导的中亚、南亚新秩序,削弱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这就给中国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非传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是由美国主导、共有 12 个国家参与谈判的一项多边自由贸易协议, 协议的内容和标准更多体现美国自由贸易理念及其战略利益诉求。TPP 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设置高门槛限制中国加入。从短期看,TPP 对中国参与推进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构成现实制约, 不利于中国提升在亚太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从中长期看, TPP 的持续推进, 将使中国与周边大国关系趋向复杂,增加中国地缘政治与安全压力, 甚至可能危及中国长期谋求的和平发展环境。

(二)俄罗斯实施“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和寻求欧亚地区事务主导权 2011 年 10 月, 时任俄总理的普京在其纲领性文章《欧亚地区新一体化计划——未来诞生于今日》中提出了建立欧亚联盟的构想。他倡议由原苏联共和国组成“欧亚联盟”,建立一个类似欧盟的超国家联合体,在欧洲和亚太地区间起桥梁作用,成为世界格局中的强大一极,跟美国、欧盟和中国三大中心平起平坐。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存在许多重叠之处,虽然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但俄罗斯传统上把中亚地区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不愿意接纳其他国家在这里扩张影响力。因此,如何发展好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寻找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之间可行的契合点,使之共同成为推进亚欧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引擎,这是摆在中俄面前亟待破解的难题。

(三)日本实施“丝绸之路外交”战略和搅局南海围堵中国

1997 年, 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提出 “丝绸之路外交”战略,该战略把中亚及高加索八国称为“丝绸之路地区”, 并把这一地区摆在日本外交战略中的重要位置。2004 年,日本推动设立了“中亚+日本”对话机制,这标志着日本同中亚国家的交往联系开始朝着常态化、多边化与全方位方向不断发展。日本推行“丝绸之路外交”战略的主要意图在于:在毗邻中国的地区培养“亲日国家”,谋求在中亚和高加索这个世界战略要地站住脚跟, 形成对中国的战略遏制;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进口方面牵制中国,延缓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同时对上海合作组织发展也形成牵制。日本将中国的发展视为其实现政治军事大国野心的最大绊脚石,企图搭乘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顺风车,将日美同盟的干预范围扩大至南海,拉拢与中国存在争议、对中国存有疑虑的越南、菲律宾、印度等国家共同遏制中国,以实现其主导亚洲事务、抢夺海洋权益、围堵中国发展的目的。2014 年 6 月 11 日,“日本国会众议院外务委员会就南海问题通过一项决议案, 指责中国在西沙群岛进行石油钻探活动加剧紧张局势, 声称日本不会容忍中国单方面以实力谋求领土和海洋权益,并要求日本政府加强与美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共同敦促中国遵守国际法。”[14]日本是一个典型的麻烦制造者, 其上述行为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带来严重威胁和挑战, 破坏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影响了南海正常的航运安全,损害了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

(四)国内省市争打丝绸之路牌引发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

国内各相关省市为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抢占发展先机,纷纷做规划、争地位、要政策,力求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定与支持,期盼在这一国家战略布局中争得一席之地。但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整体规划尚未出台,各省市“自弹自唱”的规划中难免出现区域功能定位趋同、产业结构布局重叠、同质化无序竞争的弊病。仔细分析各相关省市的功能定位和规划设计, 就不难发现许多重复和雷同之处。从各地提出的口号来看,陕西、河南、重庆争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福建、江苏、浙江、广东争抢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从各地开通的连接亚欧的国际货运专列来看,西安、重庆、连云港、郑州、成都、武汉、义乌等城市相继开通了类似专列,有“长安号”、“渝新欧”、“新亚欧大陆桥”、“郑欧”、“蓉欧”、“汉新欧”、“义新欧” 等国际铁路货运专列往返于中国与欧洲之间,但这些专列大都面临着始发地货源充足、返回地货源匮乏的困境,甚至出现“空担”现象,造成巨大资源浪费。

四、“一带一路”建设的实现途径 “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各国要团结互信、合作共赢,将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努力打造亚欧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福祉,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

(一)中国和中亚南亚国家、俄罗斯、欧盟国家共同建设 “一带一路”,形成亚欧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大格局 中国同中亚、南亚国家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应以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坚定相互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加强务实合作,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中国和俄罗斯要加强在联合国、20 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东亚峰会、亚信峰会等框架内的合作, 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双方要积极寻找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和欧亚经济联盟之间可行的契合点,推进油气、核能、电力、高铁、航空、通信、金融等领域合作,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中国和欧盟国家“要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将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为中欧合作注入新动力,为世界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15]中国和欧盟国家要做和平伙伴,带头走和平发展道路;做增长伙伴,相互提供发展机遇;做改革伙伴,相互借鉴、相互支持;做文明伙伴,为彼此进步提供更多营养。

(二)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 “一带一路”, 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中国和东盟国家要使双方成为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同舟共济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一是坚持讲信修睦。双方应真诚相待、友好相处,不断巩固政治和战略互信,在对方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二是坚持合作共赢。双方应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进一步提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水平, 努力发展好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伙伴关系。三是坚持守望相助。双方应树立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新理念,对中国和一些东南亚国家在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方面存在的分歧和争议,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四是坚持心心相印。双方要促进青年、智库、议会、非政府组织、新闻媒体等的友好交流,夯实双方合作的民意基础,增进人民了解和友谊。(三)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共同建设“一带一路”,不断深化中阿战略合作关系

目前, 中阿都面临着实现民族振兴的共同使命和挑战,需要双方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规划中阿关系未来发展,不断深化全面合作。一是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商,就是集思广益,好事大家商量着办,使„一带一路‟建设兼顾双方利益和关切,体现双方智慧和创意。共建,就是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双方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持之以恒加以推进。共享,就是让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中阿人民, 打造中阿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16]二是要做好顶层设计。要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促进资源要素在中阿之间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三是要深化合作论坛建设。依托合作论坛支点,增进中阿传统友谊,加强政策沟通,深化务实合作,不断开拓创新。(四)中国国内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宏伟的国家战略,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国家相关领导部门要尽快制定整体规划和具体实施蓝图,明晰沿线各省区市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资源整合等重大事项,加快形成区域产业协同融合、资源互补共享的良好发展格局。二是要加强道路互联互通。内陆城市要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多式联运,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经济走廊, 同时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三是要加强产业对接合作。西部地区要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 把扩大向西开放与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结合起来,同时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动国内产业与国外产业对接合作。综上所述, 中国梦与世界梦始终相通。曾经驼铃声声、舟楫络绎的丝绸之路,正在重现活力、大放光彩。“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各国人民只要团结互信、互利共赢,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就一定能够共圆丝绸之路新梦想。

参考文献: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资料 篇5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家;开放战略;利益诉求;启示

“一带一路”的理念和倡议是我国主动应对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变化,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程度的重大战略决策,得到了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前,这一战略构想已从顶层设计转到了具体推进和务实合作阶段,但由于其涉及国家数量较多,类别较广,沿线地缘政治关系和民族宗教矛盾复杂,使得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进程面临着一定困难和挑战。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时期,近年来多数国家正不断寻求并提出各自的开放发展战略,以激发自身的经济活力。这又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带来了一定机遇。虽然我国与这些国家在制度、文化等领域存在着诸多差距,但无论是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从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转型升级的视角来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都是休戚与共、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各国开放战略在彼此经济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存在着较大影响。因此,通过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开放发展战略和利益诉求进行深入研究,探寻其在贸易、投资、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需求和特点,可为我国实现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战略有效对接和合作共赢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启示。

一、“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

“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型的经济合作网络,为研究方便,这里将其范围设定为沿线65个国家。该范围内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据统计,近35个国家人均gdp不足4 000美元,仅相当于全球的35.7%。在经济结构上,农业和工业增加值比重显著高于世界水平,而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则明显低于世界水平。在贸易和投资上,据世界银行数据计算,自1990年以来,这65个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约达到14%和17%,远远高于全球同期水平。从贸易来看,该范围内进出口主要表现为货物贸易,其服务贸易所占比例较小;其中,中亚、西亚、中东欧地区多以出口初级原料,进口工业成品和日用生活消费品为主;而东亚、东南亚则多以出口工业成品,进口初级产品为主。从投资来看,近几年来,东亚、东南亚及南亚各国fdi的流入和流出量整体均呈现上升趋势,对外资有着较强的吸引能力;中东欧地区fdi流入和流出发展态势相对稳定,且主要以俄罗斯和德国两个国家为主,其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总量占据整个中东欧区域的60%以上;而中亚五国地区则由于受到产业基础差、政局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对外资的吸引能力较差,且除哈萨克斯坦以外,其余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较弱。

二、“一带一路”国家的开放战略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投资领域的竞争加剧和世界能源版图重心的转移,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不断发生深刻变革,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一带一路”国家纷纷提出各自的开放战略,以维持和提升其在这一地带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或寻求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

1.“一带一路”重要外部力量(美、日、韩)的开放战略。美国作为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的超级大国,其战略利益的重点一直放在与自身政治和经济发展最为密切的地区。2010年,美国开始启动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首轮谈判,试图重塑全球贸易投资新规则,以实现“重返亚太”的战略目标。2011年7月,美国又首次明确提出“新丝绸之路”的战略计划,进一步加快了其“重返亚太”的步伐。这一计划以“阿富汗”为着眼点,将南亚、中亚和西亚的经济一体化和跨地区贸易连接起来,成为美国试图掌控亚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导权的一项重要手段。从政治视角来看,美国“新丝绸之路”的构建意在限制我国对亚太地区的地缘经济影响。然而从经济视角来看,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存在着很多交集。如在“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美国“新丝绸之路”的目标主要在于实现中亚-阿富汗-南亚的经济连接,进而建成从中亚到南亚密切联系的石油、天然气管道和电力网络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道路联通”和“贸易畅通”的思想是并行不悖的。

日本是一个能源及矿产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为了保障本国的能源供应安全及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1999年日本政府提出了“丝绸之路外交战略”,其能源企业纷纷进入中亚地区,与之开展了石油和核能领域的合作,并对这些国家提供一定程度的人才、技术和设备援助,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开发并获取这一区域丰富的油气资源。2009年以来,日本积极推行能源进口渠道及进口种类多样化的开放战略,逐步将其对外能源投资的中心从“中东”地区转向俄罗斯、中亚、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这一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将对我国当前的“一带一路”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韩国为加强与欧亚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扩大本国的对外贸易及开放程度,于2013年10月提出了“欧亚倡议”的发展战略,致力于提升欧亚大陆的相通水平,并着力发展与中国、俄罗斯、中亚、蒙古、土耳其等国的经贸关系。这一倡议与我国的“一带一路”不仅在提出时间和推进方向上相似,而且在基础设施、信息通讯、产业园区等合作领域上也有着诸多交汇之处。

2.“一带一路”沿线大国(俄、印、欧盟等)的开放战略。俄罗斯和印度是与我国相邻的两个金砖大国,既和我国存在着地缘政治博弈,又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其开放战略对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将产生直接影响。近年来,俄罗斯提出构造“欧亚经济联盟”的设想,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启动,主要目标在于实现联盟内部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推行协调一致的经济政策。俄罗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遗余力地推动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独联体国家经济一体化,建立欧亚经济联盟等组织,不仅能够获取和控制中亚能源及矿产资源,而且也可以在实施统一关税、非关税措施以及技术标准等方面与独联体国家促成合作。这些合作将提高其成员国在能源、工业品等方面与我国的议价能力,对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向西推进增加了一定难度。印度作为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国家,其地理位置在我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过程中非常重要,然而印度对此态度较为消极。2014年9月,印度推出类似“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季风计划”,该计划以印度为主力,推进环印度洋地区的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开发海洋资源,并促进经贸往来。此计划实际是规划了一个以印度为主导的海洋世界,在此之前,印度政府还曾推出过“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环孟加拉湾经合组织”等一系列开放战略合作机制,这些战略不仅与我国的海上丝路建设形成了竞争,也给我国的海上贸易带来了较大挑战。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团和经济体,与我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有着广泛合作。2014年11月,欧盟推出总额为3 150亿欧元的“容克投资计划”,分别涵盖科技创新、能源、交通、社会基础设施、宽带网建设等五个关键领域。该计划与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有众多契合之处,实现两大战略对接,不仅利于我国对欧投资,而且将为我国资本走出去创造更大机遇。

欧盟内部的荷兰、德国、法国是“一带一路”经过的重要国家,也是我国企业对欧盟投资的传统目的地。其中,荷兰作为欧洲的门户,主张自由贸易,在科研、环保、服务贸易等领域具有比较优势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德国在金融危机后为提高本国工业竞争力,提出了“工业4.0”高科技战略,以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随后,法国也推出了“新工业法国”战略,目的在于解决其在能源、数字革命、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此外,地处南欧的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以及地处东欧的波兰和匈牙利等国,为摆脱欧债危机、恢复经济增长而普遍推动国有资产私有化,同时为加快基础设施改造,多个国家已放开港口、机场、公路、铁路等项目建设的经营权。以上战略的实施为我国“一带一路”的推进开拓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3.“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战略。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主要有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埃及等等,这些国家多处于经济增长的上升时期,面对国际经济格局的日益变化,它们也纷纷制定并提出了相应的开放战略。如哈萨克斯坦为振兴国内经济,制定了“光明之路”计划,致力于推进其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项目涉及有交通、工业、能源、社会、文化等领域。巴基斯坦为促进本国出口,积极推进自贸区战略,不仅与中国、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签署了自贸协定,也与泰国、土耳其、韩国等国家展开双边互惠贸易谈判。印度尼西亚为发展港口和海洋运输以推动经济增长,提出了打造海洋强国的理念和建设“海上高速公路”计划,支持并鼓励外国投资者参加本国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土耳其提出“2023高铁战略”,以安卡拉为中心联系14个省的高铁网络,形成贯通东西并包括远东、中亚、东南亚、中东、北非五条战略走向的国际铁路走廊。同时,埃及政府也在着手酝酿一个“运河走廊”计划,以重点推进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虽然这些国家的开放战略皆从自身诉求出发,但均可找到其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契合之处,实现彼此之间的有效对接已成为当前推进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任务。

三、对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从“一带一路”国家的开放战略可以看出,发达国家正在积极巩固和维持其主导世界或部分地区国际治理体系的垄断地位,而部分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加速推进改革、调整和转型的步伐,以寻求新的发展动力,推动本国经济增长。这些国家的开放战略不仅对我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具有借鉴意义,更对我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寻求战略对接的政策配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重视大国因素,协调战略冲突和实现利益共享。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外部力量或沿线具有关键影响的大国,受地缘政治影响,这些国家的开放战略与我国的区域合作倡议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甚至矛盾。“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以互利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举措,因此,我国应积极管控和协调与这些大国之间的战略冲突,充分彰显良性竞争,避免或制止恶性竞争,扩大合作空间,借鉴其开放战略的成功经验,完善自身的发展路径。

(1)如果“一带一路”建设受到美国的阻碍或反对,那么必将给这一倡议的推进带来较大难度。因此,我国应牢牢把握与美国的利益契合点,尽可能地使双方在战略方向上保持一致,积极推动中美在基础设施、能源供应、能源政策、运输安全以及新兴战略性产业等方面的合作,创造共同盈利的空间,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美国对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担忧和抵触。

(2)日本和我国之间存在诸多摩擦,其能源开放战略对我国“一带一路”的推进形成牵制。因而针对日本能源战略中心的转移,我国可通过建立多元体系的战略石油储备、参与国际能源贸易价格定价、加快中国-海合会自贸区谈判进程、加强中澳能源资源合作等方式予以应对可能带来的风险。

(3)俄罗斯推行的“欧亚联盟”与我国“一带一路”既存在地缘交叉,又存在本质区别。为确保“一带一路”顺利推进,我国应充分考虑“欧亚联盟”已经推行的规划与项目,以合理分享资源为目的参与其中,尽可能避免利益冲突和过度资源竞争。并加强与俄罗斯和中亚的能资项目合作等,实现多方互补互利、共同发展,以减少或消除俄罗斯对我国“经济扩张”的疑虑。

(4)印度主导的“季风计划”等开放战略,构成了对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竞争,面对此种情况,我国应积极在供给安全保障、能源技术开发利用、勘探海洋资源等领域加强与印度政府的合作,并将其融入到“一带一路”框架中去,以争取印度对“一带一路”推进的支持,进而保障我国海上外贸的运输安全。

2.加大对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强化互联互通建设。我国作为产能大国,有条件且有能力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并带动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具体可展开为以下几个方面:

(1)应积极参与欧洲的战略投资基金,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推动中国与欧盟的国际产能合作,促进欧洲东部路网设施与我国丝绸之路西端设施相互联通。(2)抓住关键通道,畅通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瓶颈路段,推进与哈萨克斯坦“光明计划”的战略合作,改善其交通、能源、通信设施,与之建立统一的运输协调机制,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

(3)加强与东南亚等海洋国家的口岸设施和港口合作建设,建立陆水联运通道等;加快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带动我国与巴基斯坦在走廊沿线开展基础设施、信息通讯等领域的合作。

(4)进一步完善我国高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土耳其等国家的高铁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我国高铁行业的整体优势,形成国际级产业力量;并加大与韩国的“欧亚倡议”的共赢合作,将亚欧大陆各个次区域串联起来,使之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

3.打造战略联盟支点,加强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区域内存在诸多经济合作机制,我国可利用这些组织打造战略联盟支点,推动高水平自贸区战略的实施。如启动中国与欧盟的自贸区谈判,加快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自贸区战略,促进中国与欧盟的合作由贸易向投资和研发等领域转移;推进中国-东盟、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中日韩以及中澳等区域性自贸区建设,并争取尽快达成中国与斯里兰卡的自贸区协定以打通中国与南亚联盟的贸易通道等等,为实现整个亚太自贸区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加强国内自贸区建设,进一步完善上海、天津、福建、广东自由贸易区,做好先行先试工作,并倡导建立它们彼此之间的合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的国际商品中转集散功能,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商品展示、销售及采购中心,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一带一路”的推进。

参考文献:

[1] 公丕萍,宋周莺,刘卫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商品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5,(5):571-580.[2] 李东阳,杨殿中.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与双边贸易关系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12):90-95.[3] 欧阳向英.欧亚联盟――后苏联空间俄罗斯发展前景[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2,(4):76-80.[4] 许培源,陈乘风.印尼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j].亚太经济,2015,(5):20-24.[5] 俞培果.日本能源政策抉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12,(6):34-41.[6] 吕承超,徐倩.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空间非均衡及互联互通政策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5,(2):44-53.基金项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项目号:20150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两大开放战略的协调机制与政策研究”(项目号:15azd008)。

作者简介:孙乾坤(1987-),男,汉族,河南省周口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经济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李大夜(1981-),男,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经济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寇?停?1982-),男,汉族,山西省太原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经济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一带一路战略分析 篇6

——形式与政策

学生:郑精 班级:电信理1404 学号:0121414680410

一带一路战略分析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一带一路”的由来。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同样,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起,连接我国与欧亚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步兴起。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与欧亚国家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大通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和人民友好交往。在新的历史时期,沿着陆上和海上“古丝绸之路”构建经济大走廊,将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共同的发展机会,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在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下,加强区域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且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周边外交。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欧洲时表示,要把中欧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洲际合作倡议结合起来,以构建亚欧大市场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2014年5月21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2014年11月8日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一带一路”的概况。“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牵亚太,西连欧洲,辐射40多个国家、近30亿人口,在我国境内就覆盖6个省区市,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仅我国与中亚五国的年贸易额就超过400亿美元,20年增长近100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延伸至地中海中岸和东岸,连接东亚、中亚、欧洲与非洲。通过沿线各国的合作和规划,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并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贸易畅通和投资便利化。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将促进我国的西进战略,在欧美市场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拓展中亚、西亚和南亚市场,对我国的外贸出口也有积极意义。

“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这一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1、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

在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有数据显 示,1979至2012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 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 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恰好 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 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2、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

中 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 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却面临着当初中国同样的难题。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 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就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1]

3、推动多边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将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也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 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 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 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 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丝绸之路既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当代中国文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自信和复兴的有效方法,是大国崛起所依托的时代精神。“一带一路”构想与“中国梦”的理念相辅相成。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作为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铸就信仰,国家的发展关乎每个人的命运,要深入开展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向先进党员看 齐。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教诲,提升自身的思想高度,同时,注重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建言献策。对此次“一带一路”战略的实 施,深入挖掘其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即亚投行通过长期债券等形式积极推动PPP模式并且项目对私人资本开放,“互联网+”新模式帮助更多普通人圆梦,深入 有效的合作有助于2020年东南亚经济共同体的建成,形成一个对人民生活贡献巨大的社会生态圈等等。

这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这是一个利己利彼 的战略,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我国利用自身经济实力向外寻求发展空间,也为国内经济转型提供了机遇和时间,同时减弱了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为企业销路找开口,缓和企业改革的阵痛,也促进了国内外企业的优势互补,我们应认识到,这是一次在全球主导经济体制下的突围并且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 的打破了西方的“中国威胁论”。连通,为了更好的发展;连通,让全球化的经济回到真正意义上的轨道。这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最有力的姿态:和平、开放、理解、包容、交流、合作、共赢,中方愿与沿线各国及参与各方一道稳步推进示范项目建设,保障多边利益,沿着互尊互信的道路,和衷共济,相向而行,早日争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资料 篇7

一、“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一)顶层设计顺利完成

2014年12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2015年2月黑龙江省政府印发《推进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工作方案》,从构建哈满俄欧铁路跨境运输体系,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大能源资源合作与开发力度,加强跨境产业园区、产业链建设,广泛开展人文科技交流合作等六个方面,明确了黑龙江省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工作目标。

(二)跨境运输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黑龙江作为欧亚大陆桥的运输枢纽和主通道,西连欧洲,东到太平洋地区、东北亚乃至北美。从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省委省政府的推动下,“哈欧班列”、“哈俄班列”和中俄韩陆海联运三大通道相继开通,标志着龙江丝路带跨境运输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三)省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加快推进

哈佳铁路、哈牡客专、滨洲电化改造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哈齐客专、同江铁路大桥、哈尔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三江至黑瞎子岛高速公路、哈尔滨机场扩建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五大连池、建三江、绥芬河机场和中俄原油管道二线、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发展态势良好

2013—2015年,黑龙江省共计向“一带一路”沿线14个国家实际投资10.53亿美元,占三年全省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1.09%。2015年,黑龙江省对“一带一路”11个国家投资,比2013年增加3个;备案企业122家,是2013年的2倍多;中方协议投资额62.46亿美元,是2013年的近13倍。

2015年,黑龙江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2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0亿美元(占合同总额的91.4%),分别是2013年的5.8倍和4.3倍;2015年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劳务7781人,是2013年的2.7倍,期末在外劳务9872人,是2013年的3.24倍。

二、黑龙江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现状

(一)贸易规模

2013—2015年黑龙江省与“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都有进出口贸易往来。其中与53个国家和地区有进口贸易,与6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出口贸易。三年间,实现进出口总额717.40亿美元,其中出口288.29亿美元,进口429.11亿美元,占同期全省外贸总额及出口、进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72.62%、69.29%和75.04%。受全球外贸形势,特别是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因素影响,年均降幅分别为27.33%、30.94%和25.19%(见表1)。如果扣除原油降价因素,2015年,与沿线国家进口总额为169.73亿美元,同比增长8.73%。

单位:万美元

(二)主要贸易商品

1. 出口主要商品

2013—2015年黑龙江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出口商品共计136类,合计出口208.25亿美元。前十大出口商品包括: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鞋类;灯具、照明装置及类似品;箱包及类似容器;家具及其零件;塑料制品;蔬菜;肥料;钢材。其中,纺织服装类商品出口额92.93亿美元,占前十大出口商品总额的55.48%。

2. 进口主要商品

2013—2015年黑龙江省自沿线53个国家进口主要商品共计76类,合计进口额422.94亿美元,占自沿线国家全部进口商品总额的98.57%。前十大进口商品为:原油、木材、铁矿砂及其精矿、肥料、煤、纸浆、合成橡胶、初级形状的塑料、纸及纸板、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合计进口额411.40亿美元,占自沿线国家全部进口商品总额的95.59%。其中原油进口额347.44亿美元,占前十大商品进口总额的84.45%。

3. 原油进口情况

2013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每桶108美元,到2015年已降到每桶55美元。2013—2015年,黑龙江省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俄罗斯、沙特、伊拉克、阿曼、科威特、阿联酋、也门和黎巴嫩西亚七国进口原油。其中2013年进口原油共计1804.01万吨,金额143.76亿美元。2015年,自上述七国进口原油1828.16万吨,进口额为73.89亿美元,进口量增加24.15万吨,进口额绝对值却减少69.87亿美元,呈量增价跌局面。如果扣除价格因素,2015年黑龙江省原油进口额应为145.66亿美元,由此推算,2015年黑龙江省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总额应为169.73亿美元,同比增长8.73%。可见,原油等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下跌是黑龙江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下降的主要原因。

(三)贸易市场

1. 分洲别市场

欧洲。黑龙江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绝大部分在欧洲。2013—2015年间全省与欧洲沿线21个国家实现贸易额合计571.65亿美元,其中出口187.60亿美元,进口384.05亿美元,占全省与整个欧洲国家贸易额的比重分别为91.87%、87.28%和94.30%,占全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的比重分别为79.68%、65.08%和89.50%。其中,向欧洲21国出口商品121类,主要为服装及衣着附件等轻纺产品;自欧洲20国进口主要商品66类,以原油、原木等能源资源类商品为主。

俄罗斯是黑龙江省与“一带一路”欧洲沿线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三年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总额564.96亿美元,其中对俄出口182.65亿美元,自俄进口382.31亿美元,占三年全省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78.75%、63.36%和89.09%,占全省与“一带一路”欧洲国家贸易总额的98.83%。2013年和2014年与俄罗斯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均保持增长,但进口额呈下降趋势,2015年,整体贸易情况下行,贸易额同比下降53.41%,出口额同比下降达73.87%,进口额同比下降40.50%,主要受原油价格大幅下降影响。

亚洲。2013—2015年黑龙江省与“一带一路”沿线44个亚洲国家贸易额共计144.54亿美元,其中出口99.47亿美元,进口45.06亿美元,占全省与整个亚洲国家贸易额的比重分别为78.20%、75.85%和83.96%,占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比重分别为20.15%、34.51%和10.50%。其中,与东盟十国贸易额为55.56亿美元,出口51.63亿美元,进口3.93亿美元。对亚洲4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商品123类,主要为纺织服装等轻工产品,同时兼有汽车等部分机电产品。

蒙古国是黑龙江省与“一带一路”相连接的唯一的东北亚国家(俄罗斯除外)。2013—2015年黑龙江省与蒙古国贸易额合计3.46亿美元,其中对蒙出口2.66亿美元,出口商品共计68类,主要有钢材、汽车(含整套散件)、通断及保护电路装置、水泥、变压器、电线和电缆、成品油等,其中出口机电产品1.66亿美元,占对蒙出口总额的62.54%。自蒙进口0.81亿美元,主要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6415.85万美元)、煤(1649.6万美元)、纺织纱线、织品及制品及少量农副产品。

非洲。2013—2015年间与埃及贸易额共计1.21亿美元,占黑龙江省与非洲国家贸易总额的2.38%。

2. 前十大贸易伙伴

(1)进出口额排名前十位的是:俄罗斯、沙特、印度、马来西亚、伊拉克、印尼、新加坡、阿曼、阿联酋和越南,三年合计进出口额672.12亿美元,占黑龙江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的93.69%;合计出口额252.17亿美元,占87.48%;合计进口额419.95亿美元,占97.87%。

(2)出口额排名前十位的是:俄罗斯、印度、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越南、土耳其、泰国、阿联酋和沙特。三年合计出口额259.31亿美元,占对沿线国家出口总额的89.95%。

(3)进口额排名前十位的是:俄罗斯、沙特、伊拉克、阿曼、科威特、阿联酋、也门共和国、新加坡、印尼和蒙古国。三年合计进口额423.97亿美元,占自沿线国家进口总额的98.8%。

(四)运输方式

2013—2015年黑龙江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海上运输实现贸易额178.94亿美元,空运5.54亿美元,汽车运输128.55亿美元,铁路运输72.43亿美元,其他运输方式(输油管道、输电网等)313.56亿美元,占比分别为25.60%、0.79%、18.39%、10.36%和44.86%,邮运仅为101.92万美元。

三、黑龙江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现状

(一)对外直接投资

2013—2015年,黑龙江省共向亚欧“一带一路”沿线14个国家投资10.53亿美元,占全省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1.09%。由于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影响,三年实际投资额分别为6.01亿美元、2.55亿美元和1.96亿美元,年均下降42.96%。但投资沿线国家数量稳步增长,由2013年的8个国家增至2015年的11个,年均增长17.26%。2015年,全省对沿线国家投资备案企业122家,是2013年的2倍多;中方协议投资额62.46亿美元,是2013年的近13倍。

1. 投资国别

2013—2015年,黑龙江省共向欧洲沿线3个国家合计投资8.81亿美元,占全省对沿线国家投资总额的83.68%,投资国别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对亚洲沿线11个国家投资1.72亿美元,占16.32%。投资国别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三年实际投资额排名前五位的国家为: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见表2和图2)。

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黑龙江省商务厅。

2. 投资主体和投资领域

从地区看,投资主体以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和大庆为主,各主要地市均有投资业绩。从企业看,投资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投资额5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占80%以上,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

2013—2015年,黑龙江省对沿线国家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类合作领域。其中对俄投资主要领域为林业、农业、能源矿产业、加工业和园区建设,投资项目主要分布在俄远东滨海边区、哈巴边区、犹太自治州、阿穆尔州和外贝加尔边疆区。

3. 主要投资项目

黑龙江省对外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俄罗斯。中俄同江铁路大桥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投资总额12.5亿美元的阿穆尔—黑河边境油品储运与炼化综合体跨境建设项目已完成全部核准程序;天鹅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引进俄罗斯水路两栖飞机项目进展良好,已经签署购买俄23架Be-103水路两栖飞机协议和购买SA-20P单引擎水路两栖飞机全部知识产权合同。此外,阿玛扎尔林浆一体化项目、中俄林业合作二期规划项下三个木业园区项目、天狼星集团特罗伊茨克2x660MW电站动力岛项目、图瓦铅锌多金属矿开发项目、犹太自治州南兴安锰矿开发项目、滨海边区康斯坦丁煤矿开发项目等在建重点标志性项目进展顺利。

(二)对外承包工程

1. 各项指标上升趋势明显

2013—2015年,黑龙江省共在“一带一路”沿线16个国家承揽工程项目,其中新签合同129份,占三年全省新签合同总数的72.07%;新签合同额31.28亿美元,占全省同期新签合同额的92.92%;完成营业额32.36亿美元,占同期的79.76%。三年工程项下共派出劳务15729人,占同期外派劳务总数的96.33%;期末在外劳务17847人,占同期的94.51%。

2015年,黑龙江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22.0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0.17亿美元(占合同额的91.4%),分别是2013年的5.8倍和4.3倍,年均增速分别高达140.92%和107%;2015年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劳务7781人,是2013年的2.7倍,期末在外劳务9872人,是2013年的3.24倍(图3)。可见,黑龙江省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上五个指标所占比重均在七成以上,上升趋势明显。

2. 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

一是从总体情况看。黑龙江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工程承包主要集中在亚洲,其中新签合同数、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派出人数和期末在外人数分别占沿线国家总数(额)的98.45%、98.48%、85.81%、77.66%和50.27%。

二是从在各国完成营业额情况看。排名前六位的依次为蒙古国、伊拉克、俄罗斯、土耳其、印尼和沙特,完成营业额分别为8.62亿美元(占同期全省总额的26.65%)、4.57亿美元(占14.14%)、6.58亿美元、4.16亿美元、3.65亿美元和1.88亿美元,以上合计32.36亿美元,占全省同期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91.05%(见表3)。

数据来源:黑龙江省商务厅。

3. 承包工程项目以石油工程技术服务领域为主

2013—2015年间,黑龙江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业务主要集中在电站、路桥、石油勘探和房屋建筑行业,体现了黑龙江省的产业和技术优势。2013—2014年,大庆油田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在沙特、伊拉克、印尼和蒙古等国取得了7个石油工程服务项目,其中超亿元项目4个,超千万元项目5个。2014年,大庆石油国际工程公司分别与蒙古国和沙特签订石油工程技术服务项目合同,合同总额4.43亿美元。

对外承包工程实施主体主要为国有企业。包括哈尔滨电气国际工程公司、黑龙江省火电第三工程公司、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庆石油国际工程公司、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勘察院、哈电站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和黑龙江省火电第一工程公司。

(三)对外劳务合作

2013—2015年,黑龙江省在工程项下以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劳务只有俄罗斯和新加坡两国。三年共输出劳务5076人,占全省同期外派劳务总数的64.73%;期末在外劳务15693人,占同期的74.56%。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3962万美元,占三年全省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的40.18%;劳务人员实际收入3916万美元,占全省劳务人员实际收入的39.44%。从以上五个指标看均呈上升趋势。

2015年,黑龙江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1888万美元,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1845万美元,分别是2013年的4.3倍和3.2倍,年均增速分别高达106.4%和77.4%;2015年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劳务1710人,是2013年的1.1倍,期末在外劳务6407人,是2013年的1.6倍。

四、“龙江丝路带”融入“一带一路”的战略思考

“一带一路”是中国崛起进入关键时期所提出的重要倡议,其建设原则和目标已经在习主席的多次谈话中得到清晰阐述,即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与有关国家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合作格局。作为一个内外互动的战略,“一带一路”的推进既需要沿线各国的支持与合作,更需要国内各行业、各地方的全面参与。其中,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区特点和优势制定和推动参与战略,创造性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一带一路”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

“龙江丝路带”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充分把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意图,积极发挥地方政府能动性、借助地缘优势、结合地方发展需求、对接国家战略提出的发展规划。实现“龙江丝路带”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对接和融合,既是“一带一路”战略顺利推进的要求,也是“龙江丝路带”实现其设计目标的重要前提。

(一)黑龙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思想

1. 服务国家总体战略。

黑龙江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总体战略利益。“龙江丝路带”规划的提出,体现了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意图的把握,是服务中央对外战略的重要举措,承载着通过与蒙古国、俄罗斯以及半岛国家开展经贸合作,提升国家战略资源保障水平、扩大对东北亚地区开放,确立在东北亚地区地缘经济地位的使命。

2.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龙江丝路带”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搭上国家新一轮扩大开放班车,将黑龙江打造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为黑龙江经济发展摆脱当前困境,实现结构转型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 构建和谐周边。

东北亚地区在后冷战时代仍然是大国角力的战场。以合作为导向的“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构建利益双赢或多赢的合作格局,在东北亚地区形成以合作、和平为主流的国际关系架构。“龙江丝路带”位于“中蒙俄经济走廊”关键节点,是东北亚国家开展经贸活动的重要枢纽,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因此,黑龙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应注意发挥联系东北亚各国的优势,参与和谐周边的塑造。

(二)黑龙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行动战略

从“一带一路”战略的布局看,黑龙江要成功实现“龙江丝路带”与“一带一路”的对接,需借助一个走廊,做实三个领域,即借助“中蒙俄经济走廊”实现对接,做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产业合作、特别是能源领域的合作。

1. 以“中蒙俄经济走廊”为接口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2014年9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中蒙俄三国元首会晤时指出,中方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获得了俄方和蒙方的积极响应,三国决定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和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共同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中蒙俄三国通过建设经济走廊,有助于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统一市场,形成资金保障、能源矿产开发、产品销售的区域生产网络。

“龙江丝路带”的建设不仅有助于我国沿边地区开发开放,也符合俄蒙两国经济战略发展方向,有利于将三方利益诉求有机结合在一起,将原本处于中蒙俄三国经济边缘地带的边境地区发展劣势转化为跨境毗邻经济区合作的优势,为中俄蒙三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合作找到了利益契合点。

2. 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黑龙江应利用其区位优势加强与俄罗斯互动对接,共同推动跨境基础设施多点对接、互联互通,加快国际大通道建设,加快完善跨境基础设施。提升“哈俄欧”通道和“哈俄日韩”陆海联运通道功能。适时加密哈欧货运班次。全力推进“三桥一岛一道一港”建设,建成同江跨境铁路大桥,推进黑河跨境公路大桥和东宁跨境公路大桥建设,辟建黑瞎子岛陆路口岸,探索黑龙江参与建设、投资、经营俄罗斯滨海1号国际通道和符拉迪沃斯托克各港口的途径和方式。

3. 推动产业合作

鼓励合作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支持企业赴俄蒙创办经济实体,组建产业合作联盟。加强跨境投资合作,积极建设中俄双向贸易和加工基地,形成跨境产业良性循环。坚持“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吸引生产要素向通道沿线转移,构建以跨境通道为依托和以通道沿线重点境内境外园区为载体的产业聚集带,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

依托“龙江丝路带”国际货运通道和域内主要交通干线,以中心城市和交通商贸重镇为节点,以沿线城市重点产业园区为支撑,依托哈长城市群等重点区域,打造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聚集区,形成以“一核四带一环一外”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大力推进同“龙江丝路带”有关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着力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推动对外交流合作向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发展,打造全国向北开放重要窗口。

强化与欧州各国经贸合作,重点推进与德国工业4.0、荷兰食品产业和瑞士科技中小企业群的对接。加强与日韩在信息、物流、电子、节能环保、食品等产业领域的合作。推进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以色列的农牧业合作。开发美国、加拿大和东南亚市场,进一步密切与港澳台合作。以“大齐绥”产业合作发展与转型升级示范区等区域为重点,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完善外商投资服务体系,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积极争取和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4. 加强能源合作、保障能源安全

促进本省国有大型企业和央企开发利用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矿产资源,通过多种方式进入资源勘探开发和深加工领域,建立资源转化体系,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加大石油、天然气、电力、煤炭、铁矿石、有色金属等能源、矿产资源进口力度。扩大中俄电力合作,鼓励企业开发俄罗斯远东地区水力和煤炭资源,建设电站。

5. 积极打造外贸竞争新优势

提升产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倾力打造农牧跨国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全产业链出口经济;积极运用“互联网+农业”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扩大龙江绿色品牌产品对沿线国家出口规模。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大力推动龙江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序扩大服务贸易对外开放。要依托地缘优势,积极打造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的国际物流、金融、旅游和贸易中心,扩大服务贸易规模,为外贸增长提供新动力。

优化外贸结构。要优化外贸商品结构,实现“优进”“优出”。优化外贸方式,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和边境贸易。优化外贸市场结构。2013—2015年黑龙江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的79.68%在欧洲完成,其中俄罗斯占78.75%;与44个亚洲国家贸易额仅占20.15%。可见贸易伙伴过于集中,尚未形成多元化格局。因此,优化市场结构,开拓多元化市场问题应提到日程。

发展新型贸易模式,增强外贸发展内生动力。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大力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打造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大力培育出口品牌,完善自主品牌出口促进机制、保护机制,促进外贸提质增效。

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建立健全外贸企业诚信体系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优化政策环境,切实落实国家和黑龙江省出台的支持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为外贸企业减负助力,摆脱困境。减少行政审批,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各种收费,加快解决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加大贸易便利化,降低企业贸易成本。

摘要:阐述了目前“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取得的重要进展,对2013—2015年黑龙江省与“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和投资合作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战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黑龙江省

参考文献

[1]黑龙江商务厅年度综合分析报告[R].2013.

[2]黑龙江商务厅年度综合分析报告[R].2014.

[3]2015年上半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简况[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5(8).

[4]农业“走出去”高唱“新友谊”[N].黑龙江日报,2016-04-07.

[5]乔慧娟.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须健全境外项目风险管控评价体系[J].对外经贸,2015(8).

[6]西通欧洲东出海——写在“龙江丝路带”跨境通道全线贯通之际[N].黑龙江日报,2016-04-26.

[7]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5[M].时事出版社,2015.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资料 篇8

关键词:出口;一带一路;随机前沿一、引言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伊始,江苏省作为中国的外贸大省,由于受到外部大环境的不利影响,出口缺乏新增长点,引入外资趋于下降,因此近几年外贸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江苏省出口增长提供了一个新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超过50个,人口46亿左右,经济总量21万亿美元以上,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而江苏省作为中国的外部大省之一,与他们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如若把握好这次机遇,这对于江苏省外贸出口的影响将具有深远意义。

二、计量模型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并添加多种影响因子与控制变量,建立了拓展后的出口引力模型:

三、实证分析

均为正,均统计显著江苏GDP的系数均为正,江苏省和进口国具有正的GDP弹性,说明省内的供给能力对于维持出口具有重要意义。各个模型中地理距离对出口的影响是消极的,且在(3)-(5)均在1%置信度下显著。人均GDP代表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反映居民的富裕程度。其中,(2)(3)(5)分别添加人均GDP的变量。除了(2)中出口对象国的人均GDP符号为负以外,其余模型的进口国人均GDP弹性均为正,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有助于推动出口的增加;江苏人均GDP弹性均为负,且系数值要远大于进口国人均GDP,表明当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上升时,其增长的内需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出口的需求。市场开放度MOD代表进口国的封闭程度,实证结果均为正,在(3)和(5)中,当市场开放度每增加1个百分点,双边出口额将分别上升0.383%和1.00%。关税率水平TARR作为出口贸易的阻力之一,意味着当进口国提高关税时,会对双边出口产生不利影响。系数符号均为负,且统计显著。FTA、SEA和EU作为模型控制变量添加进(4)(5)中,分别代表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有自贸协定、进口国隶属于东盟或欧盟。其中,江苏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将有助于双边出口贸易的进行;当进口国属于东盟成员国时,双边出口贸易分别上升0.214%和0.156%,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江苏省与东南亚国家之间贸易活动较为活跃的事实;当进口国属于欧盟成员国时,双边出口贸易分别上升0.655%和0.421%,二者在1%置信度下显著,这说明了欧盟国家与江苏之间的贸易往来也较为密切。控制变量LAND表明进口国属于内陆国家,一般而言,当一国属于内陆国家时,对其贸易活动存在抑制。

四、结论

时变衰减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第一,2001-2013年的贸易非效率在降低,这意味着“一带一路”贸易效率的上升;第二,江苏省的人均GDP对于出口具有显著正效应,而经过人均GDP则是负效应;第三,双边地理距离依旧构成其主要贸易阻力,进口国属于内陆国家则会阻碍出口贸易;第四,进口国市场开放度与双边出口存在正相关性,而关税则不利于出口贸易的进行;第五,双边自贸关系的确定对出口贸易存在正向影响。进口国的东盟成员国或欧盟成员国身份证明了江苏省与东盟与欧盟良好贸易关系的事实;第六,贸易非效率项是造成“一带一路”实际出口贸易与贸易潜力存在差距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盛斌,廖明中.中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的研究[J].世界经济,2004,(2).

[2]施炳展,李坤望.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基于贸易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6).

[3]谭秀杰,周茂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2)

上一篇:社区心理卫生工作浅谈下一篇:预防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