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新宁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2024-07-03

关于加快新宁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的理性思考(共8篇)

关于加快新宁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篇1

张湘斌

摘 要: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就是发展生产力。新宁县农机事业发展将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节本增效为核心,着力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改善装备结构,提升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农业生产现代化机械化发展增收原则

党的十七大确立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标志,它的直接功能就在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改善农产品品质,并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因此,发展农业机械就是发展生产力。本文拟从学习十七大报告精神入手,结合县情实际,谈一谈如何加快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敬请同仁们批评指正。1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十七大报告关于农业现代化的论述不仅给农机工作指明了方向,更为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宁县农机系统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引,努力探索农业机械化服务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合理机制和有效形式,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大的技术和装备支撑。

1.1 用十七大精神理清思路

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前提。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大力解放劳动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和农村面貌发生根本变化,使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大大提高。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发挥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发挥农机的替代功能,输出转移农村劳动力;发挥农机的吸纳功能,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业内部再就业。农业机械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生活宽裕,农业机械化起保障作用;村容整洁,农业机械化是重要保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农业机械化是有机载体。

1.2 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因素而不是同步因素,农业现代化是在农业机械化基础上的更高发展阶段,这是历史的佐证,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目前,农业机械化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农机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机械化生产方式已经得到多数农民认可,农业机械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作用正成为农业机械化加速发展的内在基础,这种内生动力和备受关注的外部环境,把农机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新宁农机事业在这个新的起点上呈现出蓬勃生机,也迎接着机遇和挑战。未来几年是新宁县农业机械化黄金发展期,农机事业大有可为,必须发奋图强,不懈

努力,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奠定良好的农业机械化基础。

1.3 用十七大精神指导实践

新时期下,新宁县农机事业发展将以提高农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推动农机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根据县内农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大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开发、研制、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力度,增强农机科技综合竞争能力。以水稻种植技术、烤烟种植机械化推广为重点,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要加大购机补贴、技术培训和试验、示范推广的力度,使稳产、高产的生产技术尽早为广大农民群众普遍接受和掌握。以服务高效农业规模化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机。以创新规范服务组织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农机服务产业。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经济服务组织,鼓励区域间农民机手联合起来,优化农机资源配置,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机利用率和作业效益。

1.4 用十七大精神改进作风

牢牢把握服务是机关工作的第一要务这一根本,创新服务措施和行风建设机制,努力打造一支执法水平高、行政能力强、服务质量好的农机管理服务队伍,用一流的工作作风,创一流的工作业绩,真正践行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的“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殷切希望和要求。积极引导和教育机关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强化对政风行风建设的认识,用党风党纪统领农机管理工作,切实按胡锦涛同志倡导的“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八种优良作风严格要求自己,真正树立起良好的农机行业形象。

2新宁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现状

地处湖南省西南边陲的新宁县,总面积2812km2,地形大体上可分为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四种类型,耕地总面积40055.13hm2,辖18个乡镇、477个行政村,总人口60万,2002年被列为湖南省扶贫工作重点县,2004年纳入湘西地区开发范围,2007年纳入比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范围。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增长迅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我县的农机事业保持着稳步增长的势头。据统计,到2007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拥有量达104918台,农机总动力达33.9万kW,全县机耕水平达65%、机收水平达27.6%,农机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5006人,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抗御自然灾害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宁县2005年为省级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县,2006为国家级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县,2007年为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实施县,2007年又被列入“湖南省省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试点示范县”。通过3年多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尤其是2007年度190万元“购置补贴”任务的全面完成,农业机械无论是数量还是科技含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全县农机装备结构得以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3新宁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两极分化”现象明显

由于县内山地丘陵占全县面积85%,平原只占全县面积6.17%。“两极分化”现象非常明显:平原区域几乎家家户户至少拥有一台或一套机具,除完成本村正常农田作业外,主要从事道路运输、农副产品加工和跨区作业;山地丘陵区域甚至全村农机拥有量还比不过一家农机大户。

3.2 农机配套水平低

全县农业机械数量虽然较多,但普遍存在着配套不完善的问题,一台拖拉机只配一个挂斗或一台机械只适宜于一项农田作业,农机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造成农机利用率

低,农机效益差。

3.3 部分机械严重老化

我县现有部分机械由于工作年限过长及保管不善,已造成性能严重下降,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相对造成了农机资产的积压。

3.4 土地经营状况的影响

土地分散经营的格局使大部分农户无意和无能力购买大中型农机具,即使购买了,由于使用时间有限,机械作业面积狭小,也经常搁置一边,形成农机资源的浪费,造成投入与产出的反差。

4新宁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设想

4.1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节本增效为核心,着力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改善装备结构,提升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2 目标要求

4.2.1装备现代化

根据新宁县实际需求,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这根主线,合理调整农机化发展布局,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按照科学合理的机具配套方案,在有计划地加大大中型农机具的推广力度的同时,着力于推广适宜新宁特点的先进适用的新型农机具,把农机技术装备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4.2.2作业机械化

瞄准水稻、脐橙、烤烟三大主导产业,围绕耕、耙、播、收、运、植保、排灌等主要生产环节,加快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同时努力拓宽机械作业的覆盖面,逐步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种植业向牧、副、渔、种、养、加、运、销等方面扩展。

4.2.3服务社会化

根据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服务要求,积极引导和组织社会力量,建立多成份、多层次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引导他们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努力为双增服务。成立专门的服务机构,为跨区作业提供全程优质服务。作业前,要及早做好机手培训、安全生产教育、机械检修、作业时间和地块落实等准备工作;作业期间,要派出专业服务队,为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收提供配套服务,及时协调解决有关纠纷。通过搞好服务来推动和保证农机跨区作业的安全、顺利、有序进行。

4.2.4种植区域化

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针对农业向产业化、区域化、特色化发展的实际,加快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创汇农业,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步伐,实现土地的相对集中和规模经营,与此同时,全面实行农机基地化战略,为扩大农机作业规模,提高作业效率创造条件。

4.2.5管理规范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新修订的《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的相继出台,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进一步规范了农机的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加强农机质量监督及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村级农机安全机构,形成以维护农机作业秩序为已任的乡镇村组农机安全监督管理网络。特别是“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和拖拉机管理职能移交”后,加强对全县拖拉机的牌证管理、驾驶人考试考核、安全技术检验和定期检审等工作。同时,对我县的耕作、机动植保等纯农田作业机械进行规范化管理,还积

极进行农机安全宣教,重点加强“农机安全村”的建设。此外,还要加强对农机维修网点、农机配件销售的管理,促进全县农机的安全。

4.2.6人员知识化

建立完善的农机从业人员再教育体系,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队伍为目的,以农机学校为依托,按规范化建设的标准要求,加大教学科研投入,灵活设置教学内容,加大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拖拉机驾驶员、农机维修工、农机大户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和不同内容的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农机人员和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4.3 基本原则

4.3.1以项目促发展的原则

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县的农机投入。以中央财政补贴项目、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及省级财政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为纽带,积极配套资金,认真组织实施,以项目促发展。

4.3.2以人为本、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出发点和归宿。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和市场需求确定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发挥农民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自主选择权,保护其合法利益,通过政策促进、示范引导和效益推动,让农民充分享受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的成果。

同时,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经济、社会、自然、耕作制度及农民的认识程度和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它的发展必须与这些因素相适应、相协调,同步发展,尊重现实,循序渐进,实施正确的扶持引导,在普及的前提下提高,在提高的同时巩固发展。

4.3.3机械化与产出率相结合的原则

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相比主要表现在土地产出率高,劳动生产率高,产品商品率高和资金利用率高,而农业机械化的突出作用就表现在劳动生产率方面,使每个劳动者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实现农业机械化,不但是解决“化”的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改善作业条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农业机械这一科技载体,广泛地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达到提高农机化水平与提高土地产出率的有机结合。

4.3.4机械大中小相结合的原则

从新宁县的实际来看,山丘地多且土地地块偏小,大型机械的应用受到限制。而现有农业机械中,大中型的数量相对偏少,满足不了生产的需求。因此,农业机械的发展必须坚持大中小相结合,以大中型为主的原则。

4.3.5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

农业的发展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用现代化手段来改造传统农业,用高新技术来武装农业。想要彻底抛弃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农业生产技术的大面积和大规模的实施,必须通过先进的农业机械才能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要从注重数量的增加向注重提高经济效益上转变。要通过技术交流、技术培训等途径,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建立一套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新的农机经营机制。

4.3.6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形而上学,不搞一刀切,各地可按照各自的特点和优势,选择自己的发展重点和突破口,例如在平地乡镇重点发展大中型农机大户,实现机械化承包耕作;在低山缓坡乡镇重点发展轻型和小型农机散户,实现半机械化耕作等。因地制宜,做好总体

规划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的文章。

5结束语

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切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农机管理部门要振奋精神,努力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牢牢把握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农机化又快又好地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机用户尤其是农机大户会不断增加、不断健康成长,并最终成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领跑者,驾着“铁牛”奔驰在小康社会的大道上。唯有这样,我们的农业机械化事业才能不断发展,才能与时俱进!

关于加快新宁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篇2

一、镇赉县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义

1. 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保障粮食产品供给

镇赉县农村农民也紧随镇赉县经济发展大趋势, 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即使居住在农村的人们, “仅守土地、靠天吃饭”的劳动力也已逐年减少。新时代农民彻底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方法, 在镇赉农村, 还存在着多种生产工具并存、发展不均衡的实际状态, 但农机作业的普遍化、专业化还是今后我们发展的主方向。尤其是镇赉县东部地区农村水田居多, 农民种地从春耕到秋收, 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机械化已成为保障水稻等粮食产品稳定增收的必然选择。

2.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增加农民家庭收入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由于进城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 农村剩余土地也随之增多, 农民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呈上升趋势;并且镇赉县地广人稀, 可供开发的耕地资源丰富, 近几年, 通过承包、开荒土地而成为农业大户的农民比比皆是。地多了, 客观上要求农民提高劳动生产率, 没有农业机械化, 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和以往全家动员、肩扛手刨、牛耕马拉相比, 机械化使一位农民能完成几十个农村劳动力所能承担的劳动量, 劳动效率大大提高, 人均收入也稳步上升。

3. 推动绿色农业, 促进可持续发展

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 对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收割等农业机械化生产作业, 可实现节种、节能、省肥、省钱的目的。农作物秸秆、根须的粉碎处理可实现肥料的循环再利用。机械化作业实现了绿色农业, 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4. 缓解城镇就业压力, 培育技能型农民

随着农村、农业的快速发展, 加之近些年国家扶持农业力度的加大, 越来越多的农民务工人员感觉到了农业机械化发家致富的光明前途, 吸引部分农民返乡, 投资购置机械。他们和原来的农民一道, 通过自学、互学等多种途径获取相关知识, 为自己充电, 使自己成为新时期高素质农民。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还将带动商业、维修业的同步发展。同时, 农业机械化又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 拓展增收空间, 成为城市的建设者, 二三产业的主力军。

总之, 在镇赉县发展农业机械化, 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增产增效;有利于科学减灾, 把农业损失降到最低;有利于土地集中开发种植,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有利于增加就业, 增加农民人均收入;有利于农业资源循环再利用, 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二、我县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

1.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截止到2012年末, 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了82.89万k W, 拖拉机保有量达到27 895台, 其中, 大中型拖拉机达到22 725台, 配套农具达到85 408台 (套) 。收获机械达到1627台, 其中:玉米收获机械175台;水稻收获机械1150台。机动插秧机达到5260台, 全县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70.4%。

2. 制约因素

(1) 观念问题。要实现农业机械化, 单凭某一单位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要引起普遍的重视, 由县委、县政府牵头, 各级乡镇党委政府具体实施, 引导广大农民, 实现观念的转变, 从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中蜕变出来, 集中耕地, 集中播种收获, 加快镇赉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2) 规模问题。实现农业机械化作用最大化, 首先要实现农业机械规模化作业。制约规模化作业的首要问题是耕地问题, 包括耕地是否连块成片, 能否实现种植品种的统一。解决了耕地问题, 才有资格谈农业机械化问题, 前者是后者实现的条件。

(3) 资金问题。资金问题永远是首要问题, 资金不到位, 一切都无从谈起。尤其是乡镇农业机械推广站, 由于经费不足, 影响和制约了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资金不足、经费短缺, 使各级农机技术人员英雄无用武之地, 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4) 其他问题。据调查显示, 镇赉县县乡两级农业机械推广站存在缺编、人员年龄老化、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等情况, 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镇赉县推广工作的开展和服务。

三、加快推进镇赉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1. 国家政策扶持

农机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已连续实施多年, 多年来, 争取并发放各类农机补贴资金1.8亿元, 新增机具8486台 (套) , 受益农户7000户以上。在争取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 我们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强化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各项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 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为加快推进全县农业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工业发展拉动

工业发展使农村劳动力成批外出, 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 走得多, 剩的少, 为发展农业机械化扫清了障碍。另一方面, 工业自身的发展, 带动农机制造技术的进步, 又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技术支持。

3. 现代农业驱动

镇赉县农业正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农业机械化作用日益凸显。如:大面积的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农业节本增效技术, 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要依靠机械化来完成;抢种抢收、抗旱排涝、虫害防治, 以及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生产活动, 增强农业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 也必须依靠机械化作业才能得到较好实施;利用其它高科技等农业高新技术, 同样也离不开农业机械。可以说,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四、几点建议

镇赉县农业机械应重点向种植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方向发展, 形成农业产销一条龙的发展格局。面对制约农机化发展的诸多因素和未来农业对农业机械化的迫切需求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 立足实际, 加强科研

农业机械推广科研机构要以服务农业生产为宗旨, 结合本县实际, 研制新机具、新技术;要深入基层, 做好示范, 搞好宣传, 以点带面, 推广、普及农业技术知识, 让广大农民朋友得到实惠。今后镇赉县还应加强水稻育插秧、机械收获、玉米膜下滴灌等技术及其机具的推广与应用, 让科技转化成生产力。

2. 依靠政策, 扩大规模

实行农业机械大面积规模作业, 就要解决耕地分散、种植品种统一的问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出台政策, 制定土地流转政策, 实行集约化经营, 打破传统经营模式。

3. 树立典型, 加强服务

一是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用足用好国家的扶持政策, 每年建好1~3个示范社, 以激发农民建社积极性, 带领农民走农机合作经营之路。对带头人、财会人员进行培训, 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帮助合作社进行规模化建设, 从做大规模、做强服务、规范运作、完善制度入手, 促使其不断发展壮大。二是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 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机大户, 为农业机械化生产起示范带头作用。一方面, 组织农民培训, 增强他们的市场意识、经营本领和农机技术推广应用能力。另一方面, 落实扶持政策, 帮助他们完善装备, 发展规模经营, 变小业为大业, 实现更大发展。

4. 整合资源, 组建队伍

关于加快新宁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篇3

一、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装备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

主要体现在:小农机制农机化发展我省的多数农村家庭都采用小型农机操作,不仅暴露出大机械和小地块生产方式的矛盾,而且成为我省农机化水平提高和规模化发展的障碍,同时大农机数量少,配套率低,科技含量不高,技术状态差这种现状亟待更新。在政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呈现出了三多的显着特点,即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多,插秧机、收割机多,高质量、高性能机械多,农机装备结构日益优化。但从总体看,仍存在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机作业项目单一,缺少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养殖业、林果业、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等机械化程度较低。

2.农业装备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研制能力落后于市场需求

现有的农机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农机工业明显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而引进农业机械的地区适应性问题矛盾突出。少量农机工业产品由于技术含量低,存在质量和性能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性障碍多,“瓶颈”环节的关键机具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较差。

3.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长效发展机制不健全,服务水平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现有的农机服务组织多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农机农田作业组织发展较快,但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散乱,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管理模式的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还处在起步阶段,农机大户联合形成的合作组织还比较少。

造成上诉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认识不高,投入力不足。由于更新大型农机具投入很大,农民家庭的购买力不足。并且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往往要看到效益后才肯接受,从而造成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不快。二是农机利用机制问题。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无用武之地,影响大型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三是农机科研、开发、制造能力弱,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另外,由于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国家对农民购买大型农机缺少资金支持、政府扶持,导致大型机具更新缓慢,家家户户争相购买经济使用的小型农机具。

二、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建议与对策

1.优化农业机械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优化

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以地貌形态、农业气候、土地利用结构、区域生产专业化为主要指标,依据发展农业的自然经济条件的相对类似性、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坚持农业区划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经济有效、保护环境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积极转变农业机械增长方式,坚持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走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协调发展的道路。坚持在发展中调整优化结构,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在确保农业机械总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他各业所需机械的比例。

2.加快农机科技研究的步伐,促进新机具研发和推广,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

根据不同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需求,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材料,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系列化、标准化、多功能和质量优良、节约能源、价格合理的农业机械产品;要积极支持引进、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关键零配件和技术;引导、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主选择具有先进性和地區适用性的农业机械,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

3.依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

随着2004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法制化轨道,其核心是依法加大投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政府应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强农机化的组织领导和宏观管理,加大执法力度,落实法定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市县两级财政都要不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基础建设的投入,逐步改善市级农机科研、基层农机推广、农机培训和安全监理的基础条件;像农业发展资金、扶贫和其他农业扶持资金一样,也应设立农机专项资金以扶持和鼓励发展农机科技示范大户、农机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

4.实施农民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群体科技素质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必须提高农民群体科技素质。实施农民培训工程是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重要基础。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倡导涉农单位为农村、农业提供公益性服务,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群体科技素质,使他们能够尽快掌握新技术、新装备,为推进本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

关于加快新宁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篇4

一、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2万千瓦以上,农机具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作业条件加快改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领域加快拓展,农机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果菜、制种等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化取得较大进展,设施农业、畜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明显提升。

到2025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4万千瓦以上,农机基础设施和作业条件显著改善,农机使用效率显著提升,农业机械化进入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时期。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全面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果菜、设施农业、畜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60%以上。

二、加快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发展

(一)培育农机装备生产体系。瞄准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对农机装备的需求,培育、壮大晨光管业、鸿禄泰设备制造等企业农机装备的研发、制造,构建现代农机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鼓励企业加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探索建立“企业十合作社+基地”的农机产品研发、生产、推广新模式,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建立健全现代农机流通体系和售后服务网络,创新现代农机服务模式。(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

(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支持农机企业围绕洋葱、甜叶菊等经济作物生产、农田残膜回收、种子加工等开展装备研发,着力解决关键薄弱环节“无机可用”的短板,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

(三)加强农机装备质量可靠性建设。加快农机标准制定,构建现代农机装备地方标准体系。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管,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对重点产品实施行业规范管理。大力开展农机装备行业诚信自律行动和质量提升行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

三、着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一)补齐全程机械化生产短板。聚焦洋葱、甜叶菊、蔬菜制种等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关键和薄弱环节,依托农机化推广项目,加大农机引进、试验示范和服务支持力度,大力发展蔬菜、水果机械化移植和采收,着力提升经济作物机种和机收水平。加快高效植保、产地烘干、秸秆处理和废膜捡拾农机化技术推广,重点引进蔬菜栽植和收获、畜牧养殖精准饲喂、环境控制、粪污综合利用、农产品初加工和储藏冷链、设施农业工厂化育苗、智能调控和信息化管理等装备技术,补齐全程机械化生产短板。(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三区、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二)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建立农机农艺融合机制,加快选育、推广适于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将适应机械化作为农作物品种审定、耕作制度变革、产后加工工艺改进、农田基本建设等工作的基本前提,为全程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每年按规定创建500亩以上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点1个,加快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三区、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四、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与机械化技术

(一)加快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与技术。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加快经济作物、特色产品的农机装备及技术发展,推进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落实农业以奖代补政策,扶持农业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建设,重点开展主要特色优势农作物、戈壁生态农业、青贮饲料、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农机装备示范推广。支持经济作物种植收获、秸秆还田离田、残膜回收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绿色高效机械装备技术的示范推广。积极推进农机报废更新,加快淘汰老旧农业机械,促进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积极引进无人机统防,提高农作物统防统治水平。(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三区、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

(二)推动智慧农机示范应用。推进“互联网十农机作业”,加快推广农机深松、深耕、播种、收获作业监测、维修诊断、远程调度等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信息互联共享,提高农机作业质量效率与监管水平。推广使用补贴机具手机app申请和审核,优化补贴政策便民利民措施。(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

五、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一)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机械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农机化项目、扶持政策,培育壮大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以及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支持农机合作社组建联合社,鼓励合作社抱团发展,发挥农机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到2025年,全市农机合作社省级示范社达到8家,组建农机合作社联合社2家。(牵头单位:三区、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二)创新农机服务机制。鼓励农机服务主体通过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农业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开展高效便捷的农机作业服务,实现机具共享、互利共赢,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动农机服务业态创新,为农户提供全程机械作业、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一站式”综合服务。落实有关规定,为联合收割机免费办理跨区作业证,免收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车辆的通行费。(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

六、切实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

(一)推进农田“宜机化”建设。重点解决农机“下田难”“作业难”等问题,加快补齐农业机械化基础条件薄弱短板。将“宜机化”建设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进一步明确田间道路、田块长度宽度与平整度等“宜机化”要求,推动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切实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提高农机适应性。到2025年,高标准农田区大型农机通达率达到100%。(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

(二)完善农机作业配套设施建设。落实设施农用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用地、农业生产用电等相关政策,支持农机合作社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生产条件建设。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农机具存放和维修、农作物育苗以及农产品产地烘干和初加工等农机作业服务配套设施。(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税务局)

七、创新完善扶持政策

(一)积极落实补贴政策。推进农机合作社装备提升行动,积极争取省级“一乡一农机合作社”建设项目,提升全市农机装备水平。落实农业以奖代补政策,对农机合作社建设不小于400m2,市级给予2万元配套补助;

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机大户开展深耕、深松作业,在中央补助的基础上,再给予5元/亩的市级补贴;

对新型经营主体、农机大户引进的薄弱环节生产机械,市财政给予购机价10%的累加补贴,补贴金额不超过中央补贴金额。对从事农业生产的组织或个人购买的机具,进一步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做到“应补尽补、敞开补贴”。(牵头单位:三区、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对农机生产企业新产品规模化生产、技术改造升级、扩大生产给予信贷支持,促进农机生产企业做大做强。鼓励金融机构针对大型农机装备开展抵押抵款。市财政对购买大型、新型农机装备贷款进行贴息。在合规审慎的前提下,按规定程序,为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机融资租赁业务和信贷担保服务。农机融资租赁服务按规定适用增值税优惠政策,允许租赁农机等设备的实际使用人按规定享受农机购置补贴。农业机械耕作服务按规定适用增值税免征政策。(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政府金融办、人行嘉峪关市心支行、嘉峪关银保监分局)

八、不断加大农机人才培养

(一)提升农机化管理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管理领域“放管服”改革,建立完善基层农机服务机构,加强农机推广能力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农机安全监管能力提升行动,推进“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健全农机安全监管工作体系。建设区域农机安全应急救援中心,提高农机安全监理执法、快速救援等能力。继续落实农机管理“六项免费服务”政策。(牵头单位:三区、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管理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二)加强农机实用型人才培养和农机化队伍建设。加大对农机户、农机合作社带头人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机实用人才。加强农业机械化工作队伍建设,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和知识更新,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机人才队伍。(牵头单位:三区、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局)

九、加强组织领导

(一)建立实施机制。建立由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牵头的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统筹协调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工作。加强工作指导,及时研究解决突出问题,破除发展障碍。重大问题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二)落实部门责任。各部门要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议事日程。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协同推进机制,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经费保障,形成工作合力。

关于加快新宁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篇5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围绕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对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永昌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建设现代农业任务重大,应顺应时代要求,把握发展趋势,调整发展战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切实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全县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近几年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全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2008年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7.2亿元,较2000年增加

3.47亿元,年均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65元,年均增长7.8%,是2000年的1.8倍。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28.65万吨,较2000年增加11.53万吨,年均增加6.6%;啤酒大麦产量达到15.84万吨,是2000年的4.1倍;蔬菜产量达到36.3万吨,比2000年增长2.8倍;畜禽饲养量达到179.3万头(只),较2000年增加了24.8万头(只),增长16.1%。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截至2008年底,全县通村公路铺油硬化742.79公里;新建、改建、维修干支斗渠290公里;农机总动力达到64.38万千瓦,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到3.62万台,配套农机具达到13万台部;农业生产耕、播、收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5.6%、72.9%和56.7%,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以上;累计改造中低产田22.8万亩,为农业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农村饮水工程共解决了全县10.94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累计推广沼气池4200座,促进了农村能源的利用和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

二是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产业优势和规模优势日益显现。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优化,全县农业产业结构由较单一种植业为主向农林牧渔协调发展转变,由产量、数量型增长为主向质量、效益型增长为主转变。逐步培育起了啤酒大麦、优质肉羊、无公害蔬菜、玉米制种、食用菌和金鳟鱼等特色产业,形成相应的特色产业生产区域,30多万亩啤酒大麦、10万亩无公害蔬菜、6万亩玉米制种、120万只优质肉羊、7045座食用菌棚、5470座日光温室、78个标准化养殖小区、2万多规模养殖户等种养植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初步构筑起贸工农相衔接、产加销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我县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运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延伸了产业链条,拓宽了发展领域。目前,全县已形成了八大系列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29家,其中啤酒麦芽、面粉、蔬菜加工能力达到26万吨、30万吨和5万吨。县内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120个,为农产品运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是科技创新推广转化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在全县建立起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推广各类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推广测土配肥面积达到40万亩,建立无公害优质蔬菜基地10万亩,玉米制种6万亩,复(套)种

8.5万亩。先后引进了甘啤3、4号、双孢菇2796、新黑田五寸人参等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反季蔬菜、瓜果和小麦、玉米、蔬菜套种高效栽培模式,全面提高冷凉区食用菌大棚的种植质量,繁育推广金鳟鱼新品种。引进国外优质肉羊陶赛特、波德代等繁育改良本地肉羊品种,全县肉羊杂交改良率达到52%。积极推广农机技术,全面提升了农机化水平。全县累计培育引进农业新品种250个,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县的农业科技贡献率由2000年的35%提高到45%。

五是农业标准化生产加速推行,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制定胡萝卜、肉羊等40多项产品质量标准和栽培技术规程,建立起了农产品检验检测网络,农产品生产实现了全过程检

测。争取实施并通过了国家级啤酒大麦标准化示范县、省列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等项目,获得了花椰菜、西芹、胡萝卜、德赛羔羊肉、双孢菇、辣椒、啤酒麦芽、面粉等13个国家A级绿色食品标志,特色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六是致富项目入户工程不断推进,农民增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格局。针对农民增收渠道不畅,近年来县上启动实施了“致富项目入户工程”,同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和二、三产业,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65元,其中,致富项目入户工程人均收入2016元,劳务经济人均收入1347元,二、三产业人均收入606元,切实形成了多轮驱动、多业并举的农民增收良好局面。

七是党的各项农村政策落实有力,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落实好党的农村政策,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的政治保障。近几年,我县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和土地承包等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有效地改善了农业发展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勤劳致富的热情和积极性,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空前好转,农村社会稳定,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使一些关系农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发展现代农业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但从全县发展现代农业总体情况看,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渡阶段,还面临一些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低,农业生产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二是种植业结构调整正处在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过程中,亟需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三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在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上接受较慢,阻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科技的推广,从而造成农民增收缓慢。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水平不高,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仍然处在传统农业基础上。五是农产品市场还不健全,农产品流通不畅,各种专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及经纪人队伍不强,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有待完善。六是城镇化和工业化相对滞后,直接影响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产品需求的扩大,严重制约农业大规模经营和农业效益的提高。七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不适应农民多渠道扩大就业,阻碍了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八是土地流转与农业发展不相适应,现代农业要求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要求土地集中连片开发,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农民小农经济意识浓,加之土地流转费相对较低,农民担心失地后的保障问题,而不愿进行土地流转,从而使土地难以有效地集中,形成规模经营,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由于受这些因素影响,我县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增长方式还很粗放,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不高,科技贡献率不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不高,与现代农业“要素投入集约化、资源配臵市场化、生产手段科技化、产业经营一体化”的基本特征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我县农业发展的根本任务。

三、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实际上是持续增加农业发展中的现代因素,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总的思路和目标,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也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1、牢固树立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切实加强宣传和引导。发展理念至关重要,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农业发展道路。一是要树立开放的发展理念。我县农业必须坚持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国内大市场上,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把永昌建设成为国内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在具体工作中,应立足永昌农业的比较优势,积极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和县内资源,进一步拓展农业的发展空间。要持之以恒地搞好以

啤酒大麦、优质肉羊、无公害蔬菜、食用菌和金鳟鱼等为主的农产品促销活动,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国内大中城市设立农产品直销机构,千方百计扩大农产品外销。二是要树立大农业的发展理念。积极引导扶持发展食品加工、商贸、餐饮、文化娱乐、旅游等农村二、三产业,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步伐,努力拓宽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三是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和秸秆综合利用,切实解决畜禽粪便资源等废弃物的再利用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加快建设农民生态家园。

2、拓宽投资渠道,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加快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切实把资金投在农业拳头产品、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上,使之产生辐射和带动的效应。结合新农村建设,继续捆绑使用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综合开发资金,确保重点项目投入,使农业产业项目建设抓出成效。财政要投入一定资金用于良种引进、试验示范、技术推广,并用好用活农业专项资金。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条件,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县内外资本以协作、参股、合作、独资等多种形式参与现代农业建设。要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个人参与的新型农村信用担保机制,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和信贷投入,吸引各种社会资本参与到农业生产经营中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特别对农业企业和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争取灵活的农业贷款政策给予扶持。要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村沼气、乡村道路、电力、通信、安全饮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要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新一轮沃土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突出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严格保护耕地,切实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抗灾能力。不断加强现代农机装备建设,认真落实好各级农机补贴政策,重点推动农机装备更新升级,提高大型、高性能装备比重,逐步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推行优质肉羊、无公害蔬菜、食用菌等农产品的工厂化生产,积极倡导畜禽小区饲养,努力提高种养效益。

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整体效益。科技创新和推广是决定一个地区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快慢和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必须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支持力度。一是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农业科研人员下乡创办科技园区、经济实体。二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积极与大专院校、农业科研单位联姻,加强合作,借助外力推进技术进步;通过完善利益机制,能够把专业技术人员引进来、留得住,从而使技术依托单位变成真正的合作伙伴。四是继续搞好科技下乡活动、举办各种培训班等常规农业技术普及方式的同时,要注重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努力提高科技普及的广度、速度和效果。五是加快农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增强服务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的能力。六是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加大科技的投入。七是实施好种子种苗工程、技术示范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信息网络化工程、农村市场、商贸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工程等。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深入实施第二轮“十万农民素质提升计划”,突出农业实用技术和创业就业技能,培养一大批现代新型农民。建立提高农民素质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农民素质的培训工作。多形式发展职业教育,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工程,加大对双带型农民的培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市场观念,树立农民的市场意识,按照市场要求发展现代农业。

5、实施品牌战略,推进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在产业化经营中必须牢固树立品牌意识,通过品牌提高市场占有份额,我县在促进产业化经营水平方面应着重搞好以下工作。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品牌,尤其要加快我县优势农产品认证申报工作。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推广标准化种植。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提升我县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使更多的优势农产品抢占大中城市市场。要牢固树立市场

经济意识、品牌意识、绿色食品意识,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农户+企业的合作形式,突出特色,注重规模,培育和发展骨干产业、优质名牌产品、绿色产品,并将其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推进农产品产业化经营。

6、抓好农业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有机联结起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必须始终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贯穿于现代农业建设的全过程。坚持把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关键措施来抓,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和集群化、园区化发展的思路,以原料基地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实施龙头企业建设工程,积极发展龙头企业集群,集中连片建设一批不同规模、不同档次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吸引国内加工企业进园、到区发展,切实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同时,积极鼓励支持发展各类新型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引导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联结关系紧密、推进机制完善、竞争能力突出、带动能力强大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的延伸效益。

7、加快改革步伐,建立现代农业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经济体制。当前,要在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改革,积极创新机制,努力探索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农业经济体制。一是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承包地不仅是农民重要的生产资料,而且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这是党的农村政策的根本,也是法律的规定。必须积极稳妥地搞好土地承包制度,妥善解决好农村土地承包中的遗留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二是积极探索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有效形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和鼓励农民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流转方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养大户、合作社及龙头企业集中,逐步扩大土地的经营规模,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和产出效益。

关于加快新宁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篇6

力的思考

我们这门课叫“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我想自己的功底远远不够提出一点理论层面有意义的思考,于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环节。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近代史是一段饱受屈辱又辉煌灿烂、挣扎反复但始终变革图强的历史,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阶级在我脑海中的印象极为深刻。农民问题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枢纽,近代历史是这样,现在依然是。从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九年关注“三农”问题这一事实,我们也可以做出判断,那就是中国大踏步向前发展的根基在农业、农村和农民,科学发展继续推进的活力也会来自于农业、农村和农民,总之,中国持续发展的新生命孕育在农业、农村和农民之中。

最近接触梁漱溟先生的文章,梁先生一生用心于两大问题:人生问题与中国问题;为此两大问题而思考而行动,终其一生。梁先生一腔为人生思索的热忱和为民族奔走的热血深深地感染了我。这位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改造运动者从历史学的角度,以文化社会学的分析方法,来观察、分析中国社会结构及文化传统性质,希望破解中国现实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梁先生著作《乡村建设理论》是理论与实践的结晶,主要阐述乡村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手段,通过社会组织的重建和现代科学生产及生活知识的灌输,来解决中国的政治问题和促进农业经济的复苏与振兴,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真正以民为主的现代国家并由农业引渡到工业化。

梁先生始终抱着“故我以为中国问题的内涵虽包括有政治问题、经济问题,而实则是一个文化问题”这样一个认识。之所以从农村着手,则因为“中国原来是不像国家的国家,没有政治的政治,国家权力是收起来不用的,政治是消极无为”。所以中国建设不能走自上而下的路,只能从下面做起,从社会运动做起,最直接的则是从乡村建设开始。在今天看来,这样的认识肯定有它的历史局限性,但这种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中国发展和设计中国发展战略的参考,而这种参考恰恰基于快速追赶式发展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民族文化和传统。鉴于中国农民散漫、自闭又不善于组织的传统,梁先生乡村建设理论的出发点是改造农民的思想与道德素质,塑造新型农民。重点关注“团体组织”和“科学技术”两个方面,这些着眼点具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

梁漱溟曾于上世纪30年代在山东邹平、菏泽等地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和实验区,建立融伦理、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政治、治安于一体(“政、教、富、卫”合一论)的农村基层。这样的农村基层组织容易让人联想到今天的农业合作组织,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独树一帜的探索。不同于以往,在今天市场经济环境中,农民必须首先获得土地使用权或经营权,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这是现代农业的制度基础和重要前提。但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有组织的合作。

通过了解日本、巴西和以色列三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那就是,形成有地域特色的、适合地区实际情况的农业合作组织,这些合作组织虽然名称各异,但精髓相同。日本之所以取得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与日本农协是分不开的。日本1947 年7 月制定了专门法律《农业协同组合法》建立了农协,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一套完整的组织体系。农协利用联合的力量,为农民提供营农指导、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副产品贩卖、信用服务、农业保险、信息等服务,起到了在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使小农户同大市场接轨的作用。我国和日本同样面临农业生产规模和经营规模小的难题,农民承包的地块分散,抵御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小,农民个人很难分别到市场上去进行交易活动,因而需要利用合作组织到市场上去销售产品或者购买农用物资。很多繁琐的事务由合作社一手包办了,农民就可以集中精力去搞好农业生产。这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为农业走向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而松散的农业环境中,合作社农业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基础条件,这种模式可以在个别省市的个别地区推广试验,以点带面,逐步发展。再者,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并非一成不变的,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政府要设立支持和保障合作社建设的机构,鼓励并指导农民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参与合适的合作社建设。就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发展的现状来看,农村企业不失为合作社的一个雏形,如何处理好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关键,要有足够全面的法律体系保障农民的权益,不能让可观的利润冲昏了企业和农民的头脑,更不能让农民的血汗钱在市场的漩涡中打了水漂。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探索有效实现形式,增强集体组织对农户生产经营的服务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基层站所创办农业服务型企业,推行科工贸一体化服务的企业化试点,由政府向其购买公共服务。支持发展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质量安全控制、市场流通的信息服务水平。

如果将农村合作社等团体组织比作由孤立的钢铁元件打造成的完整机车,那么科学技术就好比这辆机车的动力系统,有组织才有可依赖的本体,有科技才有可发展的动力。在日本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突出特点就是把科技进步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改良农作物品种,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农用工业,提高化肥与农药施用水平,致力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为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的类似国家树立了农业现代化的典型。以色列更是把技术创新视为农业发展的灵魂。国家建立了一套由政府部门(农业部等)的科研机构与社区(基布兹、莫沙夫)相结合的科研、开发体系。每个科研机构都非常专业化,定期将研究的成果推广用于农业生产,使这些科研成果很快就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色列的农业科研人员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技术指导、咨询和培训。他们是科技推广者和技术承包的实践者,与农户签订有服务合同,从而使农民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我们的“三农”政策是好的,但落实起来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科技兴农的战略提了很久,不必说经济发展困难的农村了,就拿我们家乡来说,农村机械化程度提高了很多,我认为这种机械化普及只能算作拔了外围的钉子,更深入的攻坚迟迟不见动静,深入大概是指农业技术体系的推广,农民科技水平的提升,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以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构建稳定高效的农业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网络,真正解决好“技术到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中国农业的地域差异很大,发展过程中很难找到突破口。我们不具备巴西得天独厚的农业基础条件,不可能像巴西那样迅速走上国际化道路并有所作为;我们也没有以色列那种地处沙漠地带,生产条件极度恶劣的现实压迫感,因此不会如以色列那样把农业科技做到极致,很快便发起了以滴灌技术等节约型科技为突破口的农业科技革命。中国的国情特点就是复杂多变,我们发展农业必须依据这个特点,集百家之长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但这种道路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即走以生物技术进步及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主要方向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完成转变仍然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因此,保证一定程度的高速经济发展在未来几年内也是必要的。经济快速发展对于劳动力商品市场是一个不小的刺激,巨大的劳动力需求使得很多传统农民选择脱离土地,外出打工或自谋其他生路,这就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传统专业农户越来越少,而以农村个体户为主的兼业农户却大量出现,“与时俱进”的新型兼业农户一方面丰富了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力商品市场,对于缩小城乡差别和稳定社会也具有良好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大量的兼业农户也使农业出现了衰退。这对这种情况,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业的保护,通过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兼业化生产来提高收入、解决就业问题与缩小城乡差距。对于被认定的专业生产农户,政府在设施建设、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大量补贴,并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和流通服务,确保专业农户年收入处于社会中等偏上水平,调动专业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关于加快新宁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篇7

一、莱芜市农机化发展现状及特征

莱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 鲁中泰沂山区, 地形由北向南倾斜, 北东南三面环山, 中部起伏平缓, 全市总面积1, 920平方公里, 丘陵山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2/3。近几年来, 在“惠农兴机”政策指引下, 全市农机事业持续发展, 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购买农业机械的意愿空前高涨,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由多年的缓步徘徊, 向长足攀升迈步。到2012年底,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0万千瓦, 农机专业村56个, 农机大户230家。莱城区张家洼、口镇、方下、寨里、羊里、杨庄等6个乡镇的农机化作业水平达到80%以上, 莱芜北部山区的大王庄、雪野、茶业口等8个乡镇的农机化作业水平在60%左右。同时, 总面积占到全市71%的丘陵山区乡镇, 农机总动力仅占全市的20%左右, 农机大户尚为“空白”。这种梯形状的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的结构, 无疑对推进一个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现代化带来不可逾越的障碍。究其原因, 既有客观条件的制约, 也有主观因素的羁绊,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自然条件制约了农机化发展。

山区耕地面积较少, 地块小而分散, 发展机械化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具备优势, 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机耕道建设滞后, 机具田间作业及转移都比平原地区困难, 严重影响了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使用。

(二) 适用丘陵山区作业的农业机械短缺。

对山区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研制开发力度不够, 导致适宜山区机械作业性能好的农机具偏少, 且品种单一, 现有小型农机品种单调, 机械性能和技术可靠性差, 主要表现在动力机械多, 配套农机具少;不同作业环节机具保有量差异大, 耕作机械多, 种植机械和收获机械少。不能满足丘陵山区特色农业生产的需要。

(三) 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未得到解决。

由于莱芜山区地质地貌特征突出, 尚未解决先进适用中小型农业机械的研发与创新技术问题, 受丘陵山区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的影响, 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技术模式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进, 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未得到解决, 丘陵山区新型适用机具及先进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四) 农民文化素质和人均收入低, 导致农机化意识淡薄。

莱芜市人均耕地少, 农民收入低导致购买力不足, 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观念陈旧, 认识落后。在农业生产上, 对农机认识不够和接受不到位, 不熟悉新型的农业机械, 见不到适用的先进农机具推广演示, 对农机化作业技巧及相关操作技术的掌握比较困难, 导致山东省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机专业户严重缺失, 制约了农机的发展。

二、发展莱芜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思路及原则

要尽快引导莱芜山区农业机械步入加快发展的快车道, 应进一步明确思路, 搞好规划, 因地制宜, 分步推进。

(一) 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

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 算清当前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的存量和增量, 所需品种及类别, 制定出中长期农机发展规划, 做到分步实施, 梯次推进。

(二) 因地制宜原则。

针对丘陵山区农、林、牧副业的状况, 要因村、因乡、因户制宜, 合理配置资源, 优化结构, 构建有利于这些地区农机作业、经营、技术维修、推广的新型服务体系。

(三) 市场效益原则。

应在普及宣传农机发展政策、态势、技术性能、效率效能的基础上, 积极引导丘陵山区农机户, 面向市场, 注重效益, 发展农机, 运用行政、经济、政策等多种手段, 调动各级政府和农机户的积极性, 形成协调联动促发展的机制。

三、发展莱芜山区农业机械化的措施与建议

(一) 走引进研发适合莱芜丘陵山区发展的多功能中小型农机具。

坚持重点突破, 带动全面发展。各地应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着力突破薄弱环节, 解决主要作物的机械化生产问题。坚持市场引导, 推动产业化经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以需求为导向, 以效益为中心, 以提高机具利用率为手段, 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市场化、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产业化, 逐渐形成以农业机械化生产为中心的产业链条。坚持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 探索完善多方协作、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农机科技创新机制。重视和加强农机人才教育培训工作, 全面提升农机管理、农机科技、农机操作手“三支队伍”整体素质。结合阳光工程等各类农民培训项目, 重点对农机操作手开展机械化农艺操作技能、机具保养技能、机具维修技能等培训, 全面提高农机操作手使用农业机械应用农业生产技术的基本素质。坚持市场化

改革的导向, 鼓励引导农机制造企业走集团化发展道路, 逐步在全市建立起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相配套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

(二) 实施好农机购机补贴强农惠农政策。

购机补贴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 围绕全市粮、畜、果、蔬四大主导产业, 积极引进、开发、推广和鼓励广大农民购买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的新型农机具, 逐步实现农村经济各领域机械化生产全覆盖;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为抓手, 调整补贴结构、补贴比例, 促进农机拥有量不断增加。在确保省级购机补贴资金力度不减的前提下, 根据山东省农业生产实际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不限定补贴比例, 对提高粮食生产关键环节的作业机具及山东省农业特色产业作业机具提高补贴比例。

(三) 重点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

关于加快新宁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篇8

1.深刻认识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意义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 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民劳动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农业生产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新一代农民更加向往有体面的劳动和有尊严的生活, 机械化程度的高低已直接影响农民的农业生产意愿。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得到快速发展, 2009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9.13%, 2010年将突破50%, 农业生产方式将实现以人畜力为主到机械化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但必须清醒地看到, 我国农机化发展仍然存在较多薄弱环节, 如:水稻机械插秧、玉米机收水平不到17%, 油菜机播、机收水平仅为10.4%和8.8%, 马铃薯播种、收获、甘蔗收获、棉花收获、花生收获等环节的装备尚处于试验试制阶段, 畜牧水产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等机械化发展也滞后于实际需求。这些薄弱环节机械化问题如不尽快解决, 不仅将制约农机化全面协调发展, 也将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

造成这些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较慢的原因很多, 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农机与农艺的联合研发机制尚未建立, 一些作物品种培育、耕作制度、栽植方式不适应农机作业的要求, 农民种植养殖习惯差异大, 种养标准化程度偏低等。

国内外实践表明, 农机农艺融合, 相互适应, 相互促进, 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当前, 我国农机化发展已经到了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 农机农艺有机融合, 不仅关系到关键环节机械化的突破, 关系到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应用, 也影响农机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实现农机农艺的融合, 对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明确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的目标任务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要求, 加强管理部门相互协调、科研单位联合攻关、推广机构相互协作, 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的协调机制;以提高机械作业适应性为重点, 推动栽培和养殖方式的改进和作物品种的选育, 形成农艺农机相适应的技术体系, 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为农机化作业创造条件;以粮食作物为重点, 力争尽快实现关键薄弱环节农机化的突破, 全面推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以及林果业、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农机化发展道路, 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加强农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 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3.积极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主要措施

(1) 科学制定农机化发展规划

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结合制定农机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按照国务院提出的2015年和2020年农机化发展目标, 研究制定分阶段、分地区农机化发展目标和推进大宗农产品重点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发展任务, 落实措施, 分类指导, 梯度推进。

(2) 加快研发关键环节农机化技术和装备

建立农机和农艺科研单位协作攻关机制, 整合现有农机院所科研力量, 建立重点作物的农机化实验室, 组织农机和农业科研推广单位、生产企业联合攻关。加强农艺技术研究, 将机械适应性作为科研育种、栽培和养殖方式推广的重要指标, 有针对性地示范推广农机农艺结合紧密的机型、作物品种和种植养殖方式。加强农机技术研究, 抓紧水稻育插秧、玉米收获、油菜、甘蔗、棉花生产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及装备研发, 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 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 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加强农机农艺技术集成, 针对重点薄弱环节, 制定和完善区域性农机化技术路线、模式和作业规范。

(3) 积极推广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农机化技术

充分利用重点农机化技术推广、农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现代农业示范、农业标准化生产等项目, 加大关键环节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力度, 扩大推广范围。重点开展水稻育插秧、玉米、油菜、花生、马铃薯机械化技术示范, 以及甘蔗、棉花、大豆、牧草生产机械试验选型和示范推广, 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旱作节水、现代养殖、设施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技术, 促进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突破和发展。

(4) 抓紧完善适应机械化作业的种植技术体系

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 完善农机、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 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 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在玉米生产方面:积极推进玉米标准化、规模化种植, 在一定区域范围统一品种和种植模式, 因地制宜确定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路线和适宜机型。在水稻生产方面:以育插秧为重点, 加快形成和完善区域性育秧作业规范, 并在品种选择、育秧、植保、田间管理、茬口对接等各个环节加强农机农艺的融合。在油菜生产方面:以播种、收获和秸秆处理机械化为重点, 开展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配套, 完善技术模式和机具配套方案。

(5) 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的调控作用, 优先保证重点和薄弱环节作业机械购置补贴, 加大补贴力度。积极争取实施农机作业和技术补贴, 调动农民应用深松整地、秸秆还田、机插秧、高效植保等增产增效、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农机化技术的积极性。认真实施保护性耕作建设工程, 加快实施农机化推进工程, 积极推进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和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建设, 加大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提高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基层农机化推广机构改革和建设, 将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 纳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示范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等项目实施范围, 改善设施条件, 提高推广能力。

(6) 大力开展农机农艺知识和技术培训

各级农机化、科教、种植业部门要积极配合, 结合重点农时, 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活动, 向农机手传授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和农艺技术。充分利用阳光工程等农民培训项目, 将农机手和修理工作为培训重点, 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 加强政企联动, 积极引导生产企业做好农机手的培训工作。同时, 也要加强基层农技、农机推广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7) 努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

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扶持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 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农机服务市场, 以市场为导向, 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 提高机手效益。加强信息服务, 引导农民开展跨区作业。加强农机维修网点建设, 督促企业完善售后服务网络, 提高售后服务能力。进一步规范农机销售市场、作业市场、维修市场, 切实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和在用农机质量调查, 提高农机装备质量安全水平。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发展农业机械化, 事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事关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的各项政策措施。

上一篇:关于雷锋下一篇:工程图纸绘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