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育案例

2024-05-07

幼儿园大班教育案例(精选10篇)

幼儿园大班教育案例 篇1

育案例

幼儿园教案-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教案3篇

幼儿园教案-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教案3篇

一、体育游戏:四人三球真好玩

活动目的

让幼儿熟练掌握双手滚大球动作,提高其动作灵敏性。

活动准备

大球三个,场地布置

活动指导

1、热身运动;

2、介绍玩法;

将全体幼儿分为若干组,每组四

人,其中三人各持一个球分别站在角上的区域内,一人为裁判兼候补队员,站于中间圆形区域内。裁判员说:“开始!”三人同时沿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用双手将球滚向前面的人,然后立即转身接住另一个人滚来的球。如此连续快速地滚球,直至其中一人来不及接球,此人为失败者。这时裁判叫道:“停!”失败者与裁判交换位置后,游戏继续进行。

3、交代规则,提醒幼儿;

4、幼儿游戏,教师多做示范,帮助幼儿理解有关规则,待幼儿熟悉游戏后,可把场地改为方形,进行5人4球的游戏。

大班体育活动:我是小小解放军

活动目标:

1、学会匍匐前进的动作要领,提高幼儿爬的动作技能。

2、发展幼儿的全身协调性和柔韧性。

3、培养幼儿之间友爱互助,克服困难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尼龙绳结成的网3张、山洞3个、平衡木3条、小红旗3面、椅子若干、2、磁带、录音机

3、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幼儿随音乐“健康舞”跟老师一起做准备运动,老师自编动作。

基本部分

1、老师一边讲解匍匐前进的动作要领,一边示范。

2、幼儿练习匍匐前进,爬过用网搭成的通道,老师个别指导,然后请做得好的幼儿个别示范。

3、比赛游戏“我是小小解放军”

老师讲解规则:今天我们来做解放军,学习解放军叔叔过草地。每次每位幼儿先走过平衡木,然后爬过网道,钻过山洞,绕过椅子跑回队伍,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并站到队伍的最后面,第二

个小朋友才能去。比赛依次进行,哪个队伍最后一名幼儿最先拿到红旗的为胜利。

结束部分

幼儿随音乐跟老师做放松运动。

大班体育活动《蚂蚁搬家》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架空的竹梯上进行手脚爬,提高自身的协调力量。

2、能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难度适合的材料进行活动。

3、能主动参与有挑战性的活动,并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竹梯两架;沙包若干;塑料筐若干;轮胎四个;“蚂蚁的家”图片两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蚂蚁郊游操”

二、基本部分:

1、模仿蚂蚁的爬行。

2、练习在竹梯上爬行。

3、请幼儿示范爬行的要点,幼儿

知道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4、游戏:蚂蚁搬家。

请幼儿想办法把家里的食物搬到新家里,而且不妨碍爬行。

介绍搬家路线,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难度适合的路线爬行。

教师重点保护在架空竹梯上爬行的幼儿。

三、结束活动:

1、表扬幼儿的勇敢精神,幼儿体验挑战带来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教育案例 篇2

绘本阅读是激发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方法, 也是幼儿园大班教学的重要形式。但在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 因为幼儿的注意力较为分散, 难以有序的进行阅读, 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经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 发现通过自制小书签的形式可以有效改变这一问题。书签不仅可以对阅读的进度进行记录, 对疑问做标记, 还可以跟幼儿有所互动,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阅读兴趣。

二、运用小书签优化绘本阅读的具体方法

绘本是“画出来的书”, 是以绘画为主, 再配以数量较少的文字阐述故事的书籍。绘本是社会上公认的“最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

其次, 就是本次案例研究中最重要的教学工具:小书签。小书签的制作需要依据对绘本的理解和掌握, 最好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 幼儿感兴趣的工具来制作。鼓励幼儿根据自己阅读情况和兴趣点来自己制作, 方便幼儿使用,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最后, 在小书签的使用上, 既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 让幼儿记录自己的阅读进度, 方便再次阅读时, 能够继续上次的进度。也可以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有疑问的时候做标记, 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提出问题。还可以让幼儿标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学会与老师、家长和同学分享。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

三、利用小书签进行绘本阅读活动的优化措施

(一) 明确绘本活动的目标。

培养幼儿的独立阅读能力。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标志着已经趋向儿童, 开始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 会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提问和评价。这一特点可以充分应用到阅读活动中。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积极的提出疑问。并鼓励幼儿主动自己解决疑问。培养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意识。

(二) 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运用自制小书签优化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 首先需要了解幼儿的需要, 这就要求在活动准备中对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习惯和特点做全面的调研, 根据这一阶段幼儿的独立性特点, 制定有特点的, 适合其发展的活动策划。

四、自制小书签进行绘本阅读的过程分析

(一) 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绘本阅读活动的主题, 制定有阶段性的计划和方案。

(二) 方案的实施1.

整理市面上较为优质的绘本, 统一分析, 进行筛选合适的绘本。2.制定制作小书签的具体实施步骤, 注重自制书签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3.在绘本阅读中, 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制作书签, 学会探索和试验的能力。

(三) 具体的案例。

1.为了让幼儿体验不同小动物的特征, 了解美好和善良的道德品质, 感受阅读中的幽默和快乐,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选择了《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这一经典绘本作为本次的活动用书。2.自制书签的准备:了解并掌握整本绘本的主要内容, 分析绘本内幼儿一般会感兴趣的情节, 制作简单、色彩鲜明有吸引力的小书签。比如本次绘本活动中的主要人物是狐狸和兔子, 因此, 制作了简笔画形式的狐狸头像和兔子的形象。3.活动的过程:引导幼儿对绘本的兴趣, 介绍绘本的独特内容, 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老师:“小朋友们平时都见过小白兔么?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小兔子和她的朋友好不好呀?”

进行阅读的引导。在根据老师的讲述情节中, 引导幼儿进行自主阅读并提出问题, 进行小书签的使用。

问题1:小朋友觉得兔子和狐狸之间发生的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呢?我们用小书签标记出来, 好不好?

问题2:遇到不明白的地方, 我们就用小书签夹起来, 好么?

进行阅读绘本的过程;

展示1-4页的图片, 老师提问:“凶恶的狐狸大张着嘴巴, 小兔子会怎么样呢?”让幼儿进行积极发言和讨论。

阅读5-7页, 让幼儿讨论小兔子用什么样的方法让狐狸不吃掉自己。原来是狐狸让小兔子给它讲个故事。分析绘本中兔子的表情, 讲出自己的看法。

阅读8-12页, 引导幼儿思考接下来还会发生的事情, 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培养创造能力。兔子讲完了晚安的故事, 又让狐狸送它到家里, 还要给它唱歌。

阅读13-20页, 提出问题:“当狐狸给兔子唱完歌之后, 兔子会被吃掉吗?”鼓励幼儿积极的交流和提问。让幼儿猜测故事的结局。

老师讲述绘本的后半部分, 并进行总结。聪明运用在善良上, 是一种美好的品质。

五、反思

在日常的绘本教学中, 多是以老师对绘本的讲姐为主, 幼儿更多的是以倾听和接受的态度进行一种学习。而本次活动中, 因为加入了小书签的运用。让幼儿开始主动进行思考和阅读, 明确自己的阅读兴趣。以幼儿为主导, 老师只是讲解和引导的身份, 充分的发挥了绘本月的积极性作用。在互动和交流中, 提高幼儿的独立阅读、发现美、分享美好的能力。

摘要:夸美纽斯 (捷克教育家) 曾提出:“告诉孩子什么, 不如让孩子亲眼看见什么”。幼儿绘本的阅读可以以符合儿童审美要求的绘图文字来直观的反应教育理念, 给幼儿带去长久愉悦和感动的同时, 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和对文字的敏感性。也是国家教育现行指导政策的重点教学方向。本文主要通过几例在大班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案例, 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教学小工具——自制小书签, 以研究在绘本教学活动中, 运用这一教学用具优化教学的情况和效果。

关键词:幼儿教学,绘本,自制

参考文献

[1]程敏.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活动的设计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3.

[2]秦强.幼儿园绘本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3.

幼儿园大班品德教育之我见 篇3

关键词:幼儿;品德教育;见解

我今年带的是大班,在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开始萌芽,已具备了模糊的自发认知能力和初步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我是这样进行品德教育的:

首先,对于幼儿能力较强,已基本具备较好行为习惯的,在教育时,我以此为典范利用公众活动对其好的行为习惯,进行讲评、鼓励给予充分肯定,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之成为别人学习的楷模,激发幼儿荣誉感,促其更加进步。

其次,对于在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均表现出聪明、灵活、能力发展水平均衡的幼儿,给予其正面的引导。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有其幼稚、顽皮的一面,如:我班的申大卫小朋友,他聪明、活泼,各方面能力很强,但很调皮。有一次,他很喜欢一个小女孩手中的小汽车橡皮擦,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冲过去抢了过来。我当时没有批评他,而是走过去采取正面指出的方法。我说:“你这样做很不对!想要别人的玩具要和小朋友去借,也可以协商一起去分享,小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互相帮助,你今天这样做老师很不高兴”。他看见我非常认真严肃,难为情地低着头说:“老师我错了,我把橡皮擦还给她”。他马上还给了小女孩,又说:“你还生我气吗”?我想了想说:“我相信你,一定能改正错误,今后如果你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那我就不生气,我们还像以前一样是好朋友,好吗”?他听了很高兴,伸出小手和我拉勾。后来,他果然再没犯类似的错误。

再次,对于幼儿能力一般或稍差一些,没有主见、听别人指使的,对待这种幼儿我认为最可行的教育就是采用榜样示范法。有一次,我班郝宇轩小朋友把上厕所的小朋友堵在厕所里不让出来,经调查,是受另一名小朋友指使的,于是,在集体活动时,我讲了一个主人公非常热心、关心别人的故事给幼儿听,讲完后,我有意请这两名小朋友有针对性地回答了几个问题,他们的脸马上红了。回答中他们说道:“应该向主人公那样关心别人,别人说的话都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对是错”。对此事,全班小朋友都谈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强化了幼儿正确的道德行为的认识。

最后,还有一种是能力水平低下、自控能力较差的幼儿,利用讨论、评价的方法,效果可大有提高。如:有的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总是乱拖乱摔小椅子、乱敲打桌子,并在集体活动时不认真听讲。对此,我连续几次召集幼儿在旁边站着,让幼儿观察活动室的一片狼藉后,让幼儿讨论。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许多道理。通过讨论,小朋友们一致认识到不该这样做,尤其让有这些习惯的小朋友都说了说,他们表示今后要爱惜桌椅和室内玩具等其他财产。经过几次有针对性的讨论,几乎没有小朋友再乱摔椅子、玩具的现象了,并且每次自由活动后都争着帮老师整理活动室,常规教育效果也自然好多了。

另外,我还优化教育环境,把德育教育渗透在环境创设的每个环节中。美国教育家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单独决定的,而是由它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来决定的。为此,我们重视通过合理构建幼儿园的环境来实施幼儿德育的内容。教师们改变过去单纯的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点,考虑大班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和不同个性的差异,为幼儿创设一个整洁、温馨、舒适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

在我们幼儿园,教学楼一楼的墙壁上设计了各种小动物欢聚一堂的场面,渲染了友爱和平的气氛;走廊上,悬挂着富有地方特色的剪纸作品和京剧脸谱,楼梯口张贴着遵守规则的各种标志,每个活动室门口展示的是孩子们设计的画。环境作为一种工具,辅助教师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孩子们在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启发。

教育环境中渗透德育内容,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而它对幼儿的作用及其影响是巨大的。如:“东方雄鸡图”——中国地图,“可爱的家乡、可爱的祖国”展览等,幼儿在师生共同收集、布置展览的过程中,熟悉了可爱的家乡,熟悉了伟大的祖国,了解了家乡、祖国各地的特产,从而自然地激发起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大班教师与幼儿用灵巧的手,剪出各种图案、窗花,制作宫灯,体验了民间文化带给大家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生活案例 篇4

来自家长们的提醒

邱艳

案例: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早上入园时常听到有些家长说:“老师,让我们家宝贝多喝点水。”其实,说句实在话,即使家长不提醒,我们也经常提醒孩子们喝水。更何况现在天气热了,我们也增加了让孩子喝水的次数了。由于家长们的时常提醒,我就更仔细地观察孩子们喝水的情况:我发现有的孩子每次喝水只倒一点点,一两口就喝完了;有的孩子虽然倒了大半杯,可是只喝了几口就把水全倒掉了,当然也有喝得比较好的。我发现基本上孩子们都喜欢倒水,但喝水却被他们忽略了。反思:

这时,我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虽然根据天气我们适当的增加孩子喝水的次数了,虽然我们口头上常常提醒孩子们要节约用水,不要浪费水资源,可是每次孩子真正喝了多少水却被我忽略了。于是,每次喝水时我都站在边上观察,尽量提醒孩子全部喝完,并再次强调“喝多少,倒多少,全部喝完不浪费。”

同时,我还利用班级中的植物角,提醒孩子们自己喝水时,别忘了给小植物们也喝点水,来提高幼儿喝水的兴趣。当然,这个环节老师一定要在旁边指导,可不能让植物喝得太多了。这里也教育了孩子们要及时补充水份,但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补充适量的水。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案例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按图片内容的顺序进行较细致的观察,鼓励 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2、继续培养幼儿倾听习惯。

3、让幼儿感受到助人为乐的情感,知道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教学准备:大图片6张、小图片8张、录音故事《奇怪的桥》、动物头饰。教学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用亲切的语言激发孩子的兴趣)师: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图画,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啊? 二、观察图片,说一说(教师用语言、手势、形体动作引导幼儿按图片内容的顺序进行细致的观察,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积极发言,引导幼儿说完整话,教师及时评价。渗透助人为乐的情感。)

(一)教师引导:

1,你看到了什么?(提示幼儿要说完整话)2,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什么? 3,你能看着这幅画,说几句话吗?

(二)在观察、讲述第六幅图画的时候,教师引导,使学生感受助人为乐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三)欣赏完整的故事。(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学说普通话,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教师通过提问题,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力。)

三、放录音故事《奇怪的桥》提问:故事中有哪几种小动物?原本鸭妈妈是来帮忙的,后来没有帮上,可是鸡妈妈也过了河,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小朋友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的听一听。

四、分组讲故事(由于幼儿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所以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的讲述,既提高了孩子的表达能力,也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

(一)提前分好组

(二)老师提要求:每个人都要讲一讲,一个人讲话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要认真听。

五、个别幼儿讲故事(鼓励幼儿当众表达,表达时自然、从容、自信。)

1、请一个小朋友讲故事,其他人认真听。教师提示:他讲的好不好? 为什么?

2、注重评价,教师要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使幼儿明确自己讲的好,好在哪?其他小朋友学,应该学什么?

六、结束部分:表演故事《奇怪的桥》(通过表演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同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幼儿自主选择扮演的角色,教师组织好孩子。

2、放录音故事,教师和孩子一起表演。教学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室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交往。在本课内容中,通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语言讲述内容和故事情节,鼓励幼儿当众表达,在讲述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幼儿看到美丽的图画,兴趣浓厚,观察画面很认真,很细致,基本上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讲出来,不足之处如下:

1、教师对于幼儿的习惯培养这方面强调的不够,应随时关注孩子的习惯培养,如倾听习惯、站姿、举手姿势等。

2、教师的评价过于简单,或干脆不评价。遇到一些特殊的“回答”,教室不予理睬,这样会影响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3、个别幼儿没有照顾到,可能整个活动他都是旁观者,没有参与进来。改进措施:

1、教师随时用启发式的语言提示幼儿如何“听”,如何“站”,如何举手等常规习惯,要常抓不懈。

2、教师评价要具体,如某某的声音真好听,某某站的真直,某某举手举的真精神等,如遇意外情况,可请小朋友评一评,既避免老师的尴尬,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要面向全体,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也要关注到,可以请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或重复一下其他小朋友的话,这样可锻炼他们当众说话的能力。

好饿的毛毛虫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悟故事创意,获得阅读快乐,产生持续阅读的愿望,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2、引导幼儿尝试用图表的方式表达、迁移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建立初步的读和写的信心,培养幼儿的书面表达能力。活动一: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好饿的毛毛虫》。

2、毛毛虫吃过的实物图片一套,色彩标志与数字卡片一套。活动过程:

一、引题(出示小毛毛虫图片)小朋友看,这是谁?(毛毛虫)这只毛毛虫又瘦又小,它是一直好饿好饿的毛毛虫。小毛毛虫饿了,它会自己找吃的吗?它会吃什么?吃多少呢?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呀?

二、猜想故事内容,幼儿翻看《幼儿习得手册》,提醒幼儿从前往后仔细观察画面,猜猜故事内容。

三、幼儿讨论故事内容,幼儿自由结组,和同伴一起看图,讨论故事内容。

四、集体阅读,老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图上画了什么?会是什么意思呢?是这样吗?

五、听故事录音小朋友听故事录音,提醒幼儿边听边指相应的画面。

六、找对应画面,幼儿听故事指相对应画面。

七、讲故事和幼儿一起看书,完整的讲一遍故事。活动二:

一、幼儿讲故事,请两名幼儿边指点画面,边讲故事内容。

二、分组讨论,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了什么,或者认识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老师参与到幼儿的讨论中去,倾听、鼓励、启发、指导。提醒幼儿把大家的发现及时地用图片或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

三、集体讨论,各组代表发言,其他幼儿补充。同时,老师将幼儿发现按不同的线索,同于表的形式加以概括:

1、从时间上说,故事从一个星期开始,到下一个星期日,又过了些天。老师将故事发生的时间按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列。

2、小毛毛虫的成长过程:一个小小的“蛋”——又小又饿的毛毛虫,又肥又大的毛毛虫——茧——一只漂亮的蝴蝶。老师可让一名幼儿到前面来,把相关的小图片按毛毛虫从小到大的顺序,从上到下对应星期几的时间,排成两列。一目了然,毛毛虫长得一天比一天答大,他最后变成一只漂亮的花蝴蝶。学习词语:又饿有小,又肥又大。故事里还有一个这样的词语形容叶子,是什么?(又嫩又绿)你还能用又,又的形式说一些词语吗?(如:苹果又甜又脆;眼睛又大又亮我又蹦又跳等)

3、毛毛虫吃东西的顺序:一个苹果,——两个梨子——三个李子——四个草莓——五个橘子——许多好吃的东西——一片又嫩又绿的叶子。把所吃的食物图片按时间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三列,同时提醒幼儿正确使用量词。

4、毛毛虫吃东西的数量:1个、2个、3个、4个、5个、许多,一片。小毛毛虫吃的一天比一天多。星期六,它吃了很多东西,吃的太多了,所以晚上,它肚子疼。星期日,它只吃了一片嫩叶,肚子就舒服多了。请小朋友从上到下,把数字卡片贴在对应的位置。

5、毛毛虫吃东西的颜色:青(苹果)黄(梨子)紫(李子)红(草莓)橙(橘子)五颜六色(各种食物)嫩绿(叶子)。把色卡标志从上到下贴在相应的位置。

6、从语言表述上看,故事反复用了“可是,还是”的转折句式,请幼儿用这种句式说话。不如老师举例:我已经把这本书看了两遍,可是,我还是记不住。为了降低难度,老师可提供图片,或与幼儿配合做动作,然后让幼儿表述如:我提醒幼儿明明不要再说话了,可是,他还是一个劲的说。讨论结束,黑板上完成了一幅图表。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这是一个诗情与创意的故事。说诗情,你看,绿叶,大地,蝴蝶,五彩缤纷的果实,为孩子们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说创意,故事描述了蝴蝶的成长过程,以星期作为每段的开头,各种水果,点心等食物依次的出现,语句排列对应有序,语言内容有鲜明的规律,使故事读起来颇有情趣。

巴喳——巴喳

一、活动产生背景: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无处不在,有鸟叫声、雷鸣声、树叶的沙沙声,琴儿的叮咚声„„,我们每个人都有神奇的大脑,它不仅能听到声音,而且能判断出是什么声音。这些声音都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和探索,而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又是以倾听为基点的,因此,我选择了这一内容设计本次活动。这首诗通过摹声和动作的描绘,塑造了一些小动物的形象。整首诗节奏感强,富有音乐性,能够唤起幼儿有关的声音经验,在积极思维的同时进入诗歌独特的意境之中。

二、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引发幼儿对声音的联想。

2、鼓励幼儿大胆表演,体验语言活动的乐趣!

3、创编诗歌内容,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创造性讲述能力!活动准备:教学挂图、活动小图片(啄木鸟、松鼠、小羊、老鼠);池塘荷叶图、青蛙;幼儿每组一份操作小卡片(猫、狗、鸟、蜜蜂、青蛙、鸡、鸭等)。活动过程:

一、欣赏诗歌,引导幼儿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老师出示图片,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提问:(1)诗歌的名字叫什么?(2)“巴喳——巴喳”的声音你猜是谁发出来的?

(3)诗歌里的小动物听到声音都怎么样了?都躲在了哪里?(4)那么,到底是谁躲起来了呢?让我们再来仔细欣赏一遍诗歌。

二、再次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引发幼儿对声音的联想。朗诵后提问:

(1)、“笃笃”听到声音,一下子飞进了树枝?它会是谁呢?为什么?

(2)、“吱吱”听到声音,一下窜上了松树?它会是谁呢?为什么?(3)、“咩咩”听到声音,一下子钻进了草丛?它会是谁呢?为什么?(4)、“沙沙”听到声音,一下子溜进了泥洞?它会是谁呢?为什么?

三、引导幼儿用声音和肢体动作表演诗歌内容

四、尝试创编诗歌

(1)集体示范创编出示青蛙荷叶图引导幼儿创编:青蛙听到巴喳声后发出什么声音?躲到了什么地方?是怎么躲的?

(2)分组个别创编每组一份小图片,老师交代创编要求:先想一想你编的小动物听到巴喳声后发出什么声音?躲进了什么地方?是怎么躲的?幼儿每人一张小动物图片自由编,先小组讨论分享创编结果再集体交流,请个别幼儿创编可以把幼儿创编的连成长长的一首诗歌

五、游戏:我编你猜

请幼儿根据发言者创编的诗歌中的声音和躲藏的地方来猜测某种动物。附诗歌:

《巴喳——巴喳》 穿上皮靴在林子里走,巴喳——巴喳!“笃笃”听到这声音,一下子飞进了树枝间。“吱吱”一下窜上了松树。“咩咩”一下钻进了草丛。“沙沙”一子溜进了黑洞。全都悄没声儿地蹲在看不见的地方,目不转睛地看着“巴喳——巴喳”越走越远。

六、活动过程实录

为了让幼儿能很快的理解和记忆诗歌的内容,我把整首诗设计成一张形象的图谱。图谱画的是树林的情景:上面是茂盛的树木、中间是松树、下面是草丛和泥洞。图上还贴着各种声音符号。在开始部分,我出示了图谱,告诉幼儿图就是一首动听的诗,诗里还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看谁能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幼儿一听好奇心马上被发起来,我朗诵了一遍诗歌后提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巴喳声是谁发出的?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答案各不相同:老虎、狮子、野猪、大 力士、猎人等。我给予了一一肯定。孩子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接着我问小朋友小动物听到声音都怎么样了?大家都知道是躲起来了。我就点着图问它们躲到了哪里?看着图幼儿都能把躲藏的地方说出来。接着再次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引发幼儿对声音的联想。我一个个提问:“笃笃”听到声音,一下子飞进了树枝?它会是谁呢?为什么?(后面依次提问)我根据诗歌的内容把图谱设计成了可抽拉式的活动教具,随活动步骤的开展和幼儿的回答相应的揭示动物的谜底,带给幼儿一种新奇的感觉。每当幼儿看到自己猜中的小动物被请出来时都会无比激动,现场也是一片欢呼。接下来一个环节是引导幼儿用声音和肢体动作表演诗歌内容。我给孩子们提供了自由表现,自我创造的机会,幼儿都非常的投入。通过摹拟声音和动作表演更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为了唤起幼儿有关的声音经验,我下面的环节让幼儿尝试创编诗歌。为了让幼儿能顺利进行创编活动,我先进行了集体示范创编活动,重点是让幼儿掌握诗歌的一个格式,为下面的创编做好铺垫。我出示池塘荷叶青蛙图启发幼儿:图上有谁,它听到巴喳声会发出什么声音?会躲到哪里去?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编出了:“呱呱” 听到这声音,就一下子躲到了荷叶下。幼儿学会了怎么创编后,我为每组幼儿提供了许多幼儿所熟悉的、幼儿有声音经验的小动物。如猫、狗、鸟、蜜蜂、青蛙、鸡、等。创编时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幼儿间相互交流。整个活动时幼幼互动积极。讨论后老师请小朋友把创编的句子讲述给大家听,幼儿创编的非常不错的,一个小朋友拿着小鸭的图片编:“嘎嘎”听见声音,一下子游进了池塘里。有个小朋友拿着蜜蜂的图编了起来::“嗡嗡”听见声音,一下子飞进了花丛„„,在仿编过程中,不仅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提到了提高,同时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发挥,最后环节我设计了“我编你猜”的游戏:小朋友根据发言者创编的诗歌中的声音和躲藏的地方来猜测某种动物。幼儿对这种活动方式很感兴趣,每当幼儿说出一句诗句时,幼儿都能根据声音猜出小动物,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教学反思: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本次活动中的诗歌通过摹声和动作的绘塑造了一些小动物的形象。整首诗节奏感强,富有音乐性,能够唤起幼儿有关的声音经验,在积极思维的同时进入诗歌独特的意境中。

哈哈镜

一、设计意图

散文以其独特、巧妙的思维想象富于了日常生活中人、事、物一种鲜活、动感的形象,并用艺术性的语言表现出来,《哈哈镜》就是这样一篇散文。她从另一个角度来展示出哈哈镜的有趣,以及周围事物中一个个可爱、生动的形象存在。让幼儿欣赏这样的散文,使幼儿早理解、感受作品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及对文学作品意境美、语言美欣赏能力。通过理解、体验、迁移经验、扩展和表达自己的想象来学习语言,有利于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想象散文所表现的画面,培养幼儿欣赏散文的兴趣。学习朗诵散文。

2、发展幼儿想象力,提高幼儿运用文学语言的能力。

3、让幼儿学习按照散文的结构形式,应用个人经验仿编新的散文。

三、重难点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并学习仿编散文。

四、准备:

小镜子一面 课件 录音磁带、彩色笔 画纸

五、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镜子引出话题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还有什么能照出自己的样子来?有一种镜子能帮助东西变样非常有趣,知道是什么吗?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散文也叫《哈哈镜》可它是一面奇特的哈哈镜。我们来听一听。

(二)、欣赏散文《哈哈镜》教师朗诵。提问:散文里的哈哈镜是什么?池塘怎么变成哈哈镜?这是一篇很优美、很有趣的散文,我们在来欣赏一遍,小朋友把你喜欢的优美的句子和有趣的地方找出。

(三)、感受并理解散文看幻灯并欣赏录音说说哪些是优美的句子,哪些是有趣的句子

(四)、学习仿编散文引导幼儿模仿“小草照照----”仿编“xx照照----”句式再想想风娃娃照照还有哪些有趣的现象发生仿编结束,集体朗诵新编散文。

(五)、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散文的理解和喜爱小朋友很喜欢这篇优美、有趣的散文,你用什么方法告诉大家?是用好听的声音还是漂亮的画面,或者用别的方法?让个别幼儿尝试朗诵表演或是别的方法。最后让幼儿在欣赏中绘画。结束。

落 叶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内容,激发欣赏散文诗的兴趣,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能参照原文进行联想,仿编。用动作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投影。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秋天到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树叶都飘到哪儿去了呢?

2.幼儿完整的欣赏教师朗诵的配乐散文诗,初步理解作品的内容。(1)文诗的题目叫什么?(2)落叶都飘到哪里去了?

3.教师出示图片,有感情的朗诵配乐诗,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学习短句。

(1)树叶落在地上,谁爬过来了,它把树叶当成了什么?(2)树叶落在沟里,谁爬过来了,它把树叶当成了什么?(3)树叶落在河里,谁爬过来了,它把树叶当成了什么?(4)树叶落在院子里,谁看见了,它是怎么说的? 4.幼儿分角色边欣赏散文诗边表演。5.启发幼儿进行联想.仿编。

树叶还会落在哪里呢?谁会看见,它会把树叶当成什么? 6.朗诵自己仿编的新诗。附散文:

落叶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动作屋子。树叶落在水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了。”

拼拼读读真开心

内容与要求:

1、快乐地参加拼读游戏,大胆响亮地进行拼读,安静仔细地倾听,继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尝试用合作的方法拼出完整的儿歌,有一定的协作意识。活动重点:积极参加拼读游戏,大胆响亮地进行拼读,安静仔细地倾听,继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难点:尝试用合作的方法拼出完整的儿歌

活动准备: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字卡若干、儿歌一则、黑板三块、学习用品字卡:铅笔、橡皮、铅笔盒、语文书、数学书、尺、英语书、书包、练习本、卷笔导刀,生活用品字卡:饭盒、餐巾纸、雨披、茶壶、手帕 活动过程:

一、拼读分类(集体游戏)

指导语:这几天我们都背来了小书包,书包里要放些什么呢?你们知道哪些是学习用品吗?(幼儿说说)小学里的老师要考考我们小朋友(出示音节卡片),这些拼音宝宝里有的是学习用品,有的不是学习用品,你能把它们分开吗?

1、你怎么知道哪些是学习用品,哪些不是呢?(拼读)

2、要求:选择一张卡片,先自己拼出再领读,其他小朋友也要听仔细了,要是他拼对了就跟着他念一遍,要是他拼错了,你要帮助他学会拼,看看谁的耳朵最灵。拼完以后,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两块板:学习用品、生活用品)

3、幼儿拼读分类活动。

4、小结:这些学习用品都很重要,上学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这一边的生活用品,你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的带。

指导语: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张纸条,上面要告诉我们小朋友一句话,你想知道它说什么吗?边上还有几个字宝宝,它们是来和拼音宝宝做朋友的。不过这回要考验我们小朋友合作的本领,你们要一起动脑筋,先把拼音拼一拼,然后再去帮它找朋友,把找到的字宝宝贴在拼音宝宝下面,要对对齐,这样才算真的找到了朋友。(1)、幼儿合作拼读,找字

(2)、拼读验证。(老师将幼儿完成的纸条在黑板上贴好,成为一首儿歌。)

1)告诉大家你拼出的是一句什么话?

2)考考你们,第×个拼音宝宝是怎么拼的?(老师,幼儿)

3)告诉大家,这些纸条连起来就是一首儿歌啦,我们小朋友本领真大。我们一组接着一组念念看,每组念一句。

(3)、集体完整的朗读儿歌。(可以分组读,打节奏读等)

(4)、现在,我们小朋友本领越来越大了,不但会自己拼,而且会合作拼,到了小学,老师一定会觉得你们真能干。(表扬合作拼读又快又好的小组。)

二、翻牌大赛(集体竞赛)

指导语:因为你们那么能干,所以我们来玩翻牌大赛开心一下,我们分2组进行,轮流进行,每拼对一个就可以插上一面红旗,等卡片翻完,哪组红旗多,哪组就胜利了!你们有没有信心夺最多的红旗?要求:我们先听翻牌的小朋友拼,要是他拼对了就跟着他念一遍,要是他拼错了,你要帮助他学会拼,能做到吗?

幼儿园大班班级管理案例 篇6

发生背景:上数学课做练习后请孩子们交流答案。

案例过程:

小朋友们都认真地完成练习题,我说:“现在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说说你的答案。”大家都积极地举手。激动的孩子手举得老高,生怕老师看不见。还有的孩子边举手边把答案报了出来。于是我请他来说说他的答案。有些孩子仍举着小手,有些孩子发现老师没请他,可惜地放下了手和边上的小朋友讨论了起来。

案例分析:

大班孩子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每次我看到他们积极踊跃发言时我都忍不住想给每个孩子回答的机会,但是毕竟是没有那么多的机会的,那么如何才能在不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下让他们都体验到成功地乐趣呢?

首先,我觉得老师必须明确谁能够发言。

当我看见小朋友们自己站起来把答案说出来时,我就会说:“老师喜欢举手发言的小朋友哦!”这样的话能够让孩子明白在上课时想要发言就必须得要举手,不举手就不可以发言。

其次,我觉得老师要规范举手的方式。

举手并不是随便爱怎么举就怎么举。当我发现有孩子因为迫不及待而站起来时,我会提醒他们:“老师喜欢这样举手的孩子哦!”并且做出一个标准的举手动作,让孩子明确光举手还不行,还得好好地举。

最后,我觉得老师要让孩子学会倾听。

幼儿园大班教育案例 篇7

创新思维是指创造新形象、创造新事物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它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产生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它要求重新组织新观念, 形成某种独特的东西, 某种以前不存在的, 至少其本人头脑中是不存在的东西。创新思维的重要特点是 (1) 新颖性, 即不墨守成规, 会破旧立新, 是前所未有的发现和创新。 (2) 独特性, 是指不平凡、不俗套, 是别出心裁的创造活动。创新思维包括发散性思维 (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 和集中思维 (聚合思维或求同思维) , 两者有机地结合构成了各种水平的创新思维。那么, 是不是每个人都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呢?肯定地说, 是的!我国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人。”幼儿的创新思维正处在萌芽阶段, 我们应重视并积极引导, 使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较好地发展。怎样打开幼儿创新思维的闸门呢?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 创设一个最优化的环境

教师要经常带领幼儿到公园游览、到江边散步等来扩大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范围, 为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教师还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最优化的环境, 除了为幼儿准备纸、颜料、画笔、橡皮泥、小石子、沙子、水、玩具等材料外, 还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的, 轻松的, 愉快的, 没有压迫感、紧张感、惧怕感的环境, 让幼儿在自由的活动中实现自己的设想。教师要鼓励幼儿独特的、新颖的创造, 鼓励他们好奇、好问、求知与探索的精神。在课堂上、生活中, 教师不要设框框、定模式, 要让幼儿在自己的周围去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 从而寻找信息、获得信息, 通过自己的探索去了解周围事物的因果关系, 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发现变化、辨认事物, 使他们的大脑积极活动, 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要经常对幼儿提出一些问题, 启发幼儿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引导幼儿寻找新的解决方法

在课堂上、游戏中, 在生活中, 教师要不断地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 引导幼儿从多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例如在教幼儿学习折狐狸时, 除了让幼儿掌握折纸的技能外, 还启发幼儿联想到狐狸的本性———伤害小动物, 从而引导幼儿想出了许多办法。有的孩子画了一个陷阱, 把狐狸捉住, 有的孩子画一群小动物用木棒将狐狸打死, 有的孩子画一根绳子把狐狸的腿拴住, 有的孩子画一块大石头把狐狸砸死, 还有的孩子画一些水把狐狸淹死, 种种办法既不离主题, 又各具特色, 体现了创造精神。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提出了一个“例如马路上没有红绿灯”的设想, 通过组织幼儿谈话、讨论, 使幼儿先知道假如不遵守交通规则, 马路上没有红绿灯的后果, 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设想作画。幼儿的想象丰富, 有的孩子画的是两辆车相撞, 车上的砖头撒满地, 西瓜也滚下来破碎了;有的孩子画是有人被车轧死, 血流满地;有的孩子画的是撞车后, 车轮飞上了天等……每个幼儿的画面表现的情节不同, 但一看就知道马路上出事了, 既使幼儿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同时又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在上以《小小发明家》为题的谈话课时, 教师没有采用习惯性的教学方法, 让幼儿用有声语言来谈话, 而是采用了无声语言———作画来进行。这节课对绘画技能不做更高的要求, 重要的是要让幼儿能用恰当的语言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从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运用无声语言的目的是避免幼儿依赖别人、模仿别人, 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同时也能避免有声语言的相互干扰, 还可以使每个幼儿都有说话的机会, 都达到训练的目的, 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发展。有的孩子发明一种饲料, 让母鸡吃了能下10个蛋;有的孩子发明一种带篷的自行车, 不怕雨浇;有的孩子发明一种农药让西瓜长成正方形, 便于运输;有的孩子说现在住高楼的太多, 邮递员叔叔送信困难, 他发明了一种直升机, 专门给住在高层楼的人送信;还有的孩子画了一个桌子会自己走来走去, 当教师问他为什么要发明这样桌子时, 他说我看老师每天上课总要把桌子搬来搬去, 太不方便了, 我发明会走的桌子, 只要老师说上课了, 桌子会自己走来……

三、让幼儿参与实际操作

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出一些东西来, 可使幼儿创新思维在实践中得到训练。例如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1块豆腐切3刀, 怎样才能切成8块?这样的问题不仅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思考, 而且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 会使其印象更加深刻, 当他们的想法与实际相符合时, 便会产生成功的喜悦, 学习兴趣就更加浓烈。

四、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 丰富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 还要了解现代科学信息, 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观念, 注重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及创新思维能力, 实行因材施教。

总之, 教师要在工作中尊重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行为, 不断学习和研究创新教育的理论, 积极创设有利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环境, 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有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大班教育案例 篇8

关键词:大班幼儿;情感教育;爱家乡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关于在幼儿园加强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爱家乡、爱祖国是幼儿园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何根据幼儿身体发展的特征,从情感入手,选择与幼儿直接经验相联系的,可产生情感的具体形象的教育内容和活动形式,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爱家乡的教育呢?我的体会是:

一、组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1.以兴趣诱导情感

幼儿对于生疏、难懂的事物,常常视而不见,只有获得一定愉快经验积累后才产生喜爱和向往。因此,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是向幼儿进行爱家乡教育的好办法。如,《家乡的风景》活动,活动前,发动幼儿共同收集相关的照片、图片等资料,引导幼儿观看欣赏,使幼儿重温了记忆中那些美丽的风景,加深印象。活动中,我们精心制作教学课件,通过演示课件,请幼儿来介绍家乡的美丽景色,丰富的生活经验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小导游》活动中,以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让幼儿扮演“导游”。通过生动的情境表演,引导幼儿积极投入,进一步体验家乡的美,熟悉了解家乡的特产、家乡的小吃、家乡的风俗。从粗浅的了解家乡,到能细细地描述家乡,进而到将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无形中使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得到了深化。

2.以情境陶冶情感

在新奇、开心、欢快的情境中,幼儿特别容易产生难忘的情感。我们的家乡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特色文化:新年的桥灯、线香龙、傩舞、蚯蚓灯;端午节编蛋袋、做香包、赛龙舟、泡药澡;七夕的抬花篮;古老的梅林戏;……我们抓住每一次机会,进行社会情感教育。如,《贺新年》主题活动中,幼儿学跳傩舞和舞蚯蚓灯的舞步、学习舞桥灯、扎好线香龙到各班去送祝福等。端午节来到,我们让幼儿学编蛋袋做香包、到金溪边看赛龙舟、听端午泡药澡的典故并认识泡澡用的草药。《家乡美》活动中到博物馆了解梅林戏、演艺馆观赏梅林戏表演、美工区中试着自制道具、表演区中尝试表演。我们的活动让幼儿知道,我们的家乡是美丽富饶的;我们家乡的人民是勤劳聪明的。使幼儿更加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人民。

二、把热爱家乡的情感根植于对具体事物认识的土壤之中

对幼儿进行爱家乡教育,除了通过环境教育、渗透教育活动,还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多样化、有实效的活动来影响和强化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清明,去卢峰山烈士陵园祭扫,参观红军街。当幼儿一起站在烈士墓前听教师讲述英雄故事和家乡的渊源时,也在卢峰山上也见到了家乡独特的青山绿水,这让每个幼儿都为自己是一个泰宁人而骄傲。

一年一度的秋游活动中,幼儿在家长和教师的陪同下一同出发参观地质博物院。这一路恰恰贯穿整个城区,于是,我们充分利用这次机会,把家乡的另一面真正呈现在幼儿的眼前。一路上的小吃摊、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筑、新的城市景观吸引了幼儿的目光。随着教师的讲述,幼儿渐渐地知道了家乡的变迁,真实感受到家乡的另一种美。

碧玉卷、暖菇包是我们家乡清明祭扫时的祭物,它们在煎和蒸熟出笼后,葱绿油光,香味引人。随着时代的变迁,到了如今,它们成了一种色味廉美,饶有乡土特色的点心。但是由于现代社会发展的迅猛,以及舶来食品的介入,使我们的本土特产销声匿迹了。特别是对幼儿来说,更是缺乏了解的机会,但是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却是家乡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它的一个标记,所以让幼儿把家乡几千年来流传至今的饮食文化发扬下去也是爱家乡的一个具体表现。为让幼儿更全面地了解家乡的特色,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技能,我们在“清明节”组织幼儿进行了采摘暖菇草、学做暖菇包的活动。当下午吃点心时,幼儿吃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暖菇包,特别的开心。

三、共同创设环境加深幼儿情感体验

创设系列主题环境,不仅能美化幼儿园的环境,而且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它像是一名无声的教师,不断地向幼儿传递着有关家乡的知识和情感方面的信息。还是直观形象、多方面宣传家乡的最佳途径。如,“家乡美”主题环境图片展,幼儿近距离地观察它们,三五成群地集在一起讨论着。围绕着活动的开展,幼儿用自己能干的小手,以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通过做一做、画一画等不同的形式演示着各自眼中的美景:窑泥和石头塑造的瀑布;小嫩竹扎成的漂流竹排;用纸制手提袋制作的傩舞面具;稻草扎成的线香龙;幼儿通过自己的小手,通过自己的画笔,从心底萌发出自己是家乡的孩子,爱家乡就像是爱自己的妈妈一样的美好情感。

亲自创编儿歌《家乡美》大赛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大赛活动通知发出后不久,就收到家长们创编的儿歌。我们将收到的儿歌打印并贴上该家庭的生活照,张贴在幼儿园大厅走廊上。离园时请全体家长给自己的孩子们读一读参赛的儿歌,最后由幼儿给喜爱的儿歌贴上花朵,由此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这一活动让更多的幼儿和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更充分地感受到自身是活动的主体。

“学习”活动自身的开放性,广泛地教与学的互动信息、丰富的资源、广阔的空间,使得在幼儿园大班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活动生机盎然。针对幼儿不同实际、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对幼儿进行爱家乡情感的培养是必要的,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扩大到爱祖国,在幼儿的心田里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

幼儿案例分析大班 篇9

大班的丁丁小朋友是下学期的插班生,第一天来到幼儿园就很惹人注意,因为当时他哭的异常悲痛。见到的教师都很奇怪,大班的孩子怎样会哭成这个样貌。之后发现他很依靠他的妈妈。没多久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写数字。他十分的排斥,并拒绝写作业。一次为了完成数字1-10的书写,妈妈打了他。早上来园时眼泪还挂在脸上,低着头也不和教师打招呼。妈妈把我拉过去,告诉我今日早上因为写数字被妈妈打了,妈妈看他哭的很悲痛的样貌,也觉得打孩子是不对的。和他妈妈聊天得知,丁丁是在之前的幼儿园学习时,幼儿园没有教小孩子学习写数字。所以丁丁不会,但脾气也很倔强,怎样打就是不写。在课堂上写数字时,他也一向看别的小朋友不动。

案例分析:

就丁丁的这个问题,首先我观察了他在班里的表现和人际交往。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丁丁的语言表达本事,观察力和理解本事都很不错。一个故事他会用比较完整语句来描述。在一节美术课《我的朋友》,他一向在观察他的同伴,在绘画是抓住了同伴的特征。所以我总结他必须会是个懂礼貌懂道理的孩子。

其次我和他做了深度的聊天,刚开始他很害羞,不敢和我讲他的想法,那么我就找他最喜欢的机器人的话题和他聊,他很开心。用崇拜的目光望着我,因为我明白很多变形金刚的名字。和他聊天才明白,他不会写字怕教师和同学笑话他,并且妈妈说他不会写字就不喜欢他。他最喜欢妈妈,写字让他觉得很难过。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案例分析 篇10

苏果超市今天开张啦,部分商品低价出售,客人们纷纷走进了苏果超市购物,一下子超市里挤满了人,为了购买到便宜的商品,在游戏的一开始便出现了“抢购”的现象,这时熙熙和涵涵为了抢购一罐薯片争吵了起来,两人抓着薯片罐谁也不肯松手,争得面红耳赤;旁边的琳琳由于一次性购买的物品过多,在拥挤的过程中东西掉了一地。顿时整个超市像炸开了的锅子一样乱糟糟的。见到此情此景我立即以商店服务员的身份介入游戏,建议顾客们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商品,不要为了抢购而争抢,另外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物品。超市这才恢复了平静。

【分析】

1、超市开张,部分商品低价出售,激发了顾客的购物欲望,但由于超市里商品有些紧缺,导致顾客为了某样物品而争吵。

2、生活即课堂,孩子的生活经验是游戏的支柱。在超市里并没有制定具体的规则,幼儿的经验仅仅只是平时跟父母去超市而获得的一些经验规则,因此在游戏时幼儿由于规则不明确,出现的争抢,东西过多掉了一地。

3、在游戏时,教师应该是一个观察者和引导者,要把握好时机,适时地介入指导,本案例中,我在超市乱成一团时,以“商店服务员”这个角色去融入游戏,耐心地引导幼儿,使幼儿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尽管活动是以自主的形式为主,但教师要是参与进去会使游戏更加有趣,更加好玩,幼儿也更喜欢参加到活动当中去,当幼儿在游戏中产生意见时,教师也能及时发现解决,正面引导。

【指导策略】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一种,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形式。通过游戏,不仅能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同时能促进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帮助幼儿宣泄消极的情绪,并能满足孩子控制环境的欲望,使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潜移默化地促进认知的发展。因此在针对案例中的事件,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游戏中出现“争抢”同一件物品,是因为超市里出现了物品的紧缺,可以在超市里多投放一些相同的物品,这样就能避免顾客由于喜欢同一种物品而出现争抢。

2、由于商店中购买物品的顾客较多,收银员一个人忙不过来,可以适当增添1——2名“超市导购员”,在顾客来购物时,可维持一下超市的秩序,也适当的给顾客一些意见,这样顾客就不会盲目的买东西,超市也就不会乱糟糟的。

3、在游戏结束后,根据超市里乱糟糟的现象,可以组织幼儿讨论一下超市的规则,将讨论出来的规则画出来,并将其贴在超市里,提醒顾客遵守规则。

上一篇:北京:宣武区会计职称(初级)考试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下一篇:退休送行宴会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