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中学情况汇报

2024-07-17

第二中学情况汇报(精选8篇)

第二中学情况汇报 篇1

近年来,平安县第二中学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也凸显出一些困难和问题,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平安县第二中学始建于1983年8月,初名是平安县民族中学,始设初中部、高中部,1998年7月原地质一中合并到平安县民族中学,1999年8月改制为初级中学,并改名为平安县第二中学。学校占地面积4510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955平方米,体育活动场地16000平方米。学校现有在校学生3246余人,设54个教学班,教职工20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1名,中级职称教师97名,省级骨干教师6人),是目前平安县规模最大的一所初级学校。

二、取得的主要工作成绩

1.党、团、工会及行政领导工作扎实开展

学校行政领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梳理办学理念,初步形成了“厚德崇文,博学尚美”、“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师生发展”为核心的整体办学思路,制定了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和办学愿景,使全校上下统一了思想,统一了奋斗目标,统一了追求的价值取向。学校党、团、工会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在践行诺言,开展联姻帮扶、共驻共建活动成效显著,先后为新庄村老年协会捐款2800元;为新庄村两委捐款2000元,捐赠价值12000元的办公桌椅、两吨面粉(价值八千元)和62套户户通设备(价值九千三百元);为县敬老院捐赠衣物60多件(价值四千八百元);向沙沟、古城、寺台三所中心学校捐赠学生棉衣共214件(价值两万五千六百八十元);组织全校师生

为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21400元;与化隆路社区举办了共助共建联谊活动,并赠送了办公纸张;我校教师马引玲、郭延华主动申请到玉树州曲玛莱支教一年;校女工委以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为主题,开展“岗位建功创业”活动,马英萍老师被入选“平安县孝亲敬老道德模范”。另外,学校以党支部和工会为依托,积极开展校园“民心工程”,通过每学期一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和每学期两次的党员民主生活会,深入了解教育教学工作和师生生活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广泛征求师生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广开言路,民主集中,并不断付诸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形成了团结、和谐、健康、向上的团体氛围,有力的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向前发展。

2.校园环境建设喜有成果

我校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下了大力气,加大投资,对校园的环境进行了多次的改造和调整,修建花园;建造雕塑;铺设彩砖;种植草坪;装设路灯,移栽花木、花卉;绘制古典文学、孝文化和体育竞技为内容的文化长廊等,如今校园内平、整、洁、净、亮、新、雅,绿树成荫,芳草如茵,与文化长廊、宣传栏等交相映衬,形成了浓厚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使学校成为了一个师生学习生活的好地方。

3.社团活动品牌效应凸显。

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以社团活动为突破口,着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学校成立了合唱队、舞蹈队、健美操队等群众性的艺术团体,组建了“月季花”校园文学社和“初晖”诗社,创新了《二中校报》、《月季花》文学报内容。长期开展读书活动、写作活动、朗诵比赛、校园歌手大赛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并且根据各年级不同的学习任务,开展一些针对性活动。成功承办了平安县第一届青少年书法展练活动,我校合唱队多次参加平安县文艺表演活动并获奖,2013年1

1月,代表海东市参加青海省学校第三届“大美青海”合唱节暨民族团结歌曲进校园活动获得二等奖。

4.德育、安全工作扎实推进

加强了德育、安全工作领导,完善德育、安全工作管理机制,健全了各项工作预案和处置方案。坚持开展升国旗仪式及国旗下讲话活动,每天中午广播站定时播音,每天课间的“温馨提示广播”已形成我校的特色,营造了生动活泼、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校园德育氛围。常抓学校安全和稳定工作,严格执行值班值守制度。一学年来,共安排了320多班次5900多人次的值班,及时通报值守情况,有力地维护了学校及周边的安全和稳定。扎实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开展了 “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和谐校园 从我做起”、“迈好初中第一步”、“告别陋习,走向文明”、“反对邪教,从我做起”、“做文明健康的学生”、“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等的养成教育专题活动;组织各班进行了 “诚信的价值”、“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勿忘国耻,爱我中华”等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举办了 “五四运动94周年活动”、“庆六一文艺演出”、“人防知识竞赛”、“球类比赛”、“书法绘画作品展”、“学生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九年级毕业典礼文艺演出”等校园文体活动。组织师生参加“气象知识观摩学习”、“科技展览”、“低碳我先行”讲座、“民族一家亲”作文征文、法制报告会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开展有效的家校联系,成立了班级—年级—学校家长委员会,一学年共召开家长委员会座谈会9次,举办了家长学校5期21次,召开了家长会108班次,每学期一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累计有1000多名家长参加了活动,加强了家校联系,形成了家长、学校、教师共同管理教育学生的德育体制。心理健康教育扎实推进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疏

导功能。举行了“5.25”心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动,着力培养班级心育委员、编写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组织心理讲座、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心理团队训练活动、房树人疗法的咨询活动、读“心”书等活动形式,大力开展心理健康及宣传活动,组织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5.队伍建设渠道不断拓宽

学校在加强教师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积极营造教师成长的氛围,创造名师成长的条件。一是要求每位教职工每月书写2000字的个人业务笔记和教学反思笔记,通过强化学习,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二是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进行校内岗位培训,开展了“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中青年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基本功大赛”、“全校教师优质课大赛”等教研活动,通过公开课引路,示范课促教,以点带面,共同提高,努力做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三是“走出去、请进来”,健全教师业务进修和培训机制,多次选派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参加了华东师大、西南大学、陕师大、等名校的专业培训;先后派出50多名教师和管理人员到西宁七中、湟中一中等兄弟学校进行观摩教学,并及时组织外出学习教师总结经验,在校内进行了累计八百多人次参加的二级培训;并督促全体教师圆满完成了“2013国培计划”的学习培训任务;给全校教师发放了省教育基金会捐赠的价值18万元的特级教师网学习卡和价值10万元的“载帆〃云图书馆”学习卡;四是本年度学校新增图书59032本,订阅报刊92种,教师图书的借阅量达到4500多本,投入10万元为197位任课教师购置教育教学理论书籍4728册,每人发放了24本,通过

教师自主研修,全方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教学、教研成绩稳步提升

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新路子,进一步推广应用“导学案”,推行“271”学习模式,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组织与沙沟、古城、寺台中学进行了“优质课比赛”、“数学、化学同课异构”、“教师基本功大赛”等联点教研活动,有23名教师获奖;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活动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中,我校马雪娟等三名教师分获三等奖,在全国第四届新世纪初中数学优质课比赛中,教师郭玉玲获说课二等奖。在全县教师基本功大赛中,马英萍等4位教师获得“教学能手”称号。12月份我校八年级全县统考的语、数、英科目均获得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校2013中考成绩稳中有升,500分以上学生占全县录取学生人数的89.47%,430(A班分)分以上学生占全县录取学生人数的84.38%,352分(录取分数线)以上学生占全县录取学生人数的77.44%,其中九年级(9)班学生赵玉艳同学以总分598分名列全县第一名;我校申报的省级课题《在学科教学中有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研究》于2013年4月顺利结题并获省级“优秀组织奖”,省级课题《七年级新生适应性教育探究》于2013年11月顺利结题。化学组申报的省级课题《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优势互补研究》,政史组申报的省级省级课题《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于2013年9月已立项,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各教研组申报的15项县级研究课题,正在进行结题工作。

三、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1.领导班子的工作作风和管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深入群众、深入一线、深入课堂还做的不够。

2.我校开展的“有效课堂”和“271”学习模式处于在各个科目中探索和推广的阶段,课改效果不够显著,有待进一步探究和深入实施。

3.我校教师队伍庞大,教师平均年龄43.5岁,中老年教师偏多,年龄结构不平衡,因此在思想观念、思维模式、精神风貌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落差,难以形成一致。部分学科教师紧缺,教师补充机制较窄。

4.各个年级的班容量都比较大,教师授课、管理学生、批改作业等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教师超负荷工作。

5.因全县学校布局调整和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大量农村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断转入我校,给我校管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尤其是安全工作压力极大,亟待解决。

6.我校与平安三小相邻,上学、放学时间,学生流量大,过往车辆多,两校学生往返学校途中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需要与各相关部门协商解决。

7.因近几年教师职称评、聘工作中,分配名额少,评聘比例小,许多优秀教师得不到与之相符合的职称认定和聘任,因而产生怨言,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8.教师培训的广度还不够,尤其是外出培训学习的教师名额分配太少,许多教师得不到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培训,学校二级培训的工作任务繁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平安县第二中学

第二中学情况汇报 篇2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 2009年秋季湖北省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在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培养学生, 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为其今后能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在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 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让学生进行较独立的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已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应是多种方式的结合,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 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养成科学态度与精神。在评价上, 强调更新观念, 促进学生发展。

洪湖市第二中学在湖北省新课改的背景下, 开始了积极的运筹和实施, 暑期全体新一届高一教师进行了为期7天新课程网上培训, 并且各科参加了荆州教研室组织的新教材培训, 新学期一开始, 高一年级紧紧围绕新课程理念下的“教”与“学”开展了教学改革, 并且积极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有效教学的行为策略研究”的子课题“农村普通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实验” (被批准) , 转眼一学期快结束, 为获得翔实的第一手材料, 我们组织了“课堂教学有效性情况问卷调查。调查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针对教师教学目的、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有效性的调查, 第二部分是针对学生学习情况有效性的调查。

二、调查说明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是2009级高一部分学生, 包括平行班一 (1) 班、一 (5) 班、一 (7) 班、一 (11) 班、一 (12) 班, 泽贤班一 (15) 班、一 (17) 班、一 (18) 班、一 (20) 班。

2.调查内容。本次调查是针对课堂教学进行的, 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师生的互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状况等方面。

3.调查时间:2010年1月5~11日。

4.调查方法。班主任领取调查表发给本班学生, 学生如实完成后, 班长负责收齐, 并统计, 然后将原调查表和统计结果一并上交年级部, 年级部最后汇总。

三、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高一年级总共1410个学生, 发放问卷630余份, 收得有效问卷605份, 除少数弃权, 结果统计如下:

1.你认为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目的是 ()

A.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B.以传授知识为主

C.为完成任务而完成

此项调查说明多数教师仍然是传统教学的观念, 以传授知识为主。新课程的核心“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说明教师不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 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探求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 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2.你认为平时教师在教学准备方面做到了 ()

A.备教材、教法、学法、学生B.备教材、教法、学法、忽略学生C.备教材、教法、忽略学法和学生

数据说明备课的有效性得到学生认可。新课程教师要树立新备课观, 解放思想, 挑战传统, 大胆创新, 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发展等方面出发, 把握教材, 利用一切有效资源, 搭建有效教学平台, 实现多维备课, 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既备教法又要备学法。

3.你认为平时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安排方面 ()

A.注重循序渐进, 有层次性, 有创新B.有一定的安排, 偶尔有创新C.没什么安排, 比较平淡, 没有高潮

教学过程有一定安排, 偶尔有创新。传统教学过程是教师唱主角, 学生当观众, 偶尔互动;新课堂教师不再把知识“教给”学生, 而是学生在探究、实践过程中自动“生成”。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 教案的执行者, 而是善于创设问题情景, 注重恰当引导的设计者。

4.你认为平时教师在教学方法的使用方面 ()

A.注意因材施教, 以学生为中心, 方法灵活, 课堂活动丰富多样B.教学方法比较灵活, 课堂上开展一定的教学活动C.教学方法单一, 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照本宣科选项ABC

教学方法的使用有所突破, 69.8%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灵活, 课堂上能开展一定的教学活动。但做得不够, 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少征求学生意见和不征求学生意见, 有30.2%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单一, 照本宣科。

5.你认为平时教师在教学手段方面 ()

A.善于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工具, 特别是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B.教学手段简单, 偶尔采用多媒体教学

C.教学手段单一、传统, 无多媒体教学

我们的教学手段是简单的。63.8%的学生认为偶尔使用多媒体, 5%的学生认为教学手段单一, 总是粉笔加黑板, 新课改要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如实验、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尤其要加强实验教学。

6.你认为平时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主要是 ()

A.老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师生关系民主、互动、融洽

B.学生为中心, 老师处处为学生服务, 师生关系很融洽

C.老师是中心, 高高在上, 学生以接收和服从为主, 师生关系不融洽

此项调查说明师生关系融洽, 仅18.6%认为师生关系不融洽。新课程的师生观:教师和学生互相帮助, 成为朋友, 共同进步,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7.上课时你认为教师精神面貌如何 ()

A.精神饱满有激情B.严肃平淡C.无精打采

教师上课精神面貌尚可, 过半的学生认为精神饱满有激情。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 教师的情绪会折射到学生的身上, 教师在课堂上应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 是和蔼可亲的长者, 是一个充满自信、极富魅力的表演者。

8.初中毕业后 ()

A.我自愿进入高中B.我无所谓C.爸妈劝说下我勉强进入高中

9.平时上课时 ()

A.绝大多数同学在聚精会神的学习, 极少做与学习无关的事B.多数同学在认真学习, 少数同学干与学习无关的事C.绝大多数同学都在开小差, 干与学习无关的事

学生是想学习的, 要求学习的, 只有12.4%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和勉强进入高中。83.3%的认为上课只有少数和极少数干与学习无关的事。应该说绝大多数学生是可教的, 我们教学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 使绝大多数学生成人, 成才。

10.正式上课铃响后 ()

A.学生完全到齐, 很少迟到B.经常有少数人迟到C.很少到齐且很难静下来

11.老师上课时 ()

A.我聚精会神的听B.偶尔走神C.我很难集中注意力

学生想学, 但是纪律性、自觉性太差, 自我约束力不强, 经常迟到, 上课走神。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你认为自己在学习的潜力方面 ()

A.有很大潜力B.还有一定的潜力没发挥C.没有潜力了。

数据表明学生是有潜力的, 每个学生都像一块没雕凿的玉, 在于我们如何去开发。教师要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 成才最优化。

四、总结与反思

洪湖市第二中学经过半年的课改, 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刚刚起步。在备课、师生关系、教师精神面貌等方面有所突破, 初显成效。但还存在着大量的有效性缺失现象:教学模式僵化, 教学手段单一, 过分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学生主体意识缺乏, 学习效率低下, 浅于学、苦于学、倦于学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都将制约有效课堂的实施。找准问题的症结, 正确的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通过调查, 我们认为我校有推进有效课堂的基础和实施有效课堂的土壤。对教师教学的调查选C的很少, 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选C的也很少, 说明我们的教师具备良好的素质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我们学生是想学的, 也是有潜力的, 缺的是新课改的理念、创新的意识、合理的引导。因此要加强学习、加大对课改的宣传力度, 正确的理解有效教学。有效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效率、效益和体验三个重要指标上。学习效率指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取得的学习效果, 学习、掌握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 效率就越高。学习效益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 主要体现在每节课学生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是否从不懂到懂, 从少知到多知, 从不会到会, 从不能到能的变化上。学习效益不仅表现在双基上, 而且也表现在智能上, 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上。学习体验主要是指学生学习的感受, 即伴随学习活动发生的心理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是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灵魂, 学生越来越爱学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在新课程理念下, 我们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还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有效的课堂,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确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 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协调的发展。

2.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具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进行课程和教学设计时, 应充分考虑课堂教学的效益, 不能为追求形式而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3.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改变旧的教学观念, 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形成对教学反思的能力。

4.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为条件, 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地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二中学”的跨越 篇3

教育理论认为,和谐的学校管理可分为三个层面,即完善的制度与机制管理的初始层面,以校长的观念、人格、能力所凝结的智慧来管理的发展层面。智慧管理而衍生出来的学校文化来管理的理想层面,显然,前者已经是被充分认识并普遍实施的,而由特色办学到办学特色进而到办特色学校,仅有第一层面的管理肯定是不够的,它必须以此为基础。积极实施始于第二层面、成于第三层面的智慧管理。因为,特色学校的创建,其实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学校个性化的重建过程,它是许多具体的管理智慧凝结而成的智慧管理,是以专家为引领,校长为核心,全体师生为基础的众多智慧的结晶。这种个性化、智慧化的过程往往需要不断循环、螺旋上升地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一、靠策划来预设。改善心智模式。建构共享愿景

在专家的引领下,我们从区域历史文化的角度,盘点过去,审视现状;从地方经济人文的角度,分析地方教育需求,分析周边学校状况;再从学校自身发展的角度,分析优劣,扬长避短,形成了“走向成功的校本发展模式”的研究项目,即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学校和谐发展为核心,以体艺发展为特色的学校各方面最优化发展的校本发展模式,试图搭建“走向成功”的行政领导平台,解决校本发展宗旨、校本培养目标、学校文化建设等方向与策略问题;搭建“走向成功”的教师发展平台,解决为实施量身定做的教育模式提供各类优质特色教育的资源问题;搭建“走向成功”的学生成长平台,解决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培养模式的开创问题。同时,创设一个纵贯三个平台的以自我管理为核心、层块管理为辅助的调控运行机制,确保每个平台各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简言之:依靠一个理念(走向成功),一个特色(体艺教育),两个机制(自我管理、层块管理),三个平台(领导、教师、学生)来抓(教师)前提,保(学生)根本、促(学校)核心,扬(体艺)特色。

项目的形成,不只是智慧的整合升华的过程。更是一种心智模式的改善过程,全体师生员工在参与中全面地回顾学校的历史,在诊断中寻求发展方向、目标愿景,在思考中避害趋利,见贤思齐,在策划中趋同存异,凝心聚力,最终使预设变成了利益的趋同。其中为彰显体艺教育这一传统优势,提出了以体育、艺术教育为突破口来整合资源,提升质量的策略,这既成了师生员工的努力方向,又满足了群众高考升学的迫切需求,更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这种科学预设的学校愿景,在校外是一面旗帜,在校内是一个纲领,对历史是一个总结,对未来是一个目标,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整体提升。

实践证明:好的教育策划,必定是建立在一个科学的教育诊断基础之上的,必定是心智与心智碰撞之下的共享愿景,必定是草根探究与专家引领的高度融合。

二、用文化去经营,改革管理模式,激发全员内需

特色学校创建,尤其是基础薄弱或面临困境学校的特色创建,往往要先做好基础。如前所说的必须在管理的第一层面,即科学运用完善的制度与机制在管理上先做文章,它是学校文化生息繁衍的母体,更是用文化去经营的基础。

我们的特色创建起步于“人情”加“铁规”的管理之中。在尊重人、理解人、服务人的前提下,严格实施以下几项制度:工作纪律坐班制,既有严格的签到制度,又有弹性的签离机制;任期目标责任制,根据教育规律,中层干部三年一聘,校内名师一年一聘,任期一到,对照责任,严格考核,同时自行免职,重新竞聘:精致管理承包制,对具体工作和项目,建立常规,承包到人,奖的心动,罚的心痛,校长与教师共考核、同奖惩,直至自行辞职;责任事故追究制。明确职责,过细考核,实施链式追究,从直接责任人向上追溯直至校长,健全责任追究的经济处罚机制,风险共担,同心同德;综合考核淘汰制,利用管理诸要素,实施以激励为导向、以淘汰为辅助的常规考评机制,对无法胜任者坚决予以淘汰;细节督察全员制,确保件件有督察,事事有落实。在此基础上。我们奏响了文化管理新篇章。

1.反思智慧管理主客体,明确大家一起管文化。

学校管理谁管谁?不是校长管老师,不是老师管学生。智慧管理的理念是大家都来管文化!原因很简单。教职员工是学校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学校绩效的创造者,他是主人不要你管!管理的客体理应是学校文化。我们有着独特的文化打造策略。

坦诚相待内与外:首先是全力打造教育诚信服务品牌。无论校内校外,一诺千金,以此来征得社会理解,寻得百姓接纳,求得教师信任,赢得学生爱恋:民主决策行与止。大到方向规划,小到绿化维修。必须全面实施民主决策,特别是名师津贴等热点问题,不只是几上几下举手表决,有的必须是全员签字才能生效;考核评估去与留。吐故纳新是必要的又是麻烦的,必须把这种调整机制建立在规范的考核评估基础之上,必须是戒勉谈话以后的动作;真情服务师与生。校长必须从教师出发为教师着想,教师对学生亦然。这是内树尊严、外树形象的有效举措。

唯其如此,无论是表层的物态文化,浅层的制度文化,还是中层的行为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都是在主人公意识的觉醒中逐渐形成的,都是在全校上下的自觉维护中逐步建构的。

2.深究智慧管理标与本,明确全员都来管细节。

细节充分蕴含着学校文化,是智慧管理的具体化。内涵发展实际是细节化的过程。而精致管理的本质更需要细节化,只有过细地审视管理过程,抓住主要矛盾,精益求精,才能使学校管理日臻完美,日趋智慧。

围绕文化核心,建构文化体系。经过分析提炼,我们形成了“走向成功”的学校文化主题,在“以人为本、厚德载物、依法办学、明理尚志”办学理念的观照下,形成了“创建数字化、学习型、独特性、花园式江苏名校”的办学目标和要使每一个进入二中的同学“每天都有成功的喜悦,每月都有进步的快乐,每年都有获奖的成果,三年后成为会学习,有特长,品行好,潜力足,善合作的现代中学生”的校本培养目标以及“一年过关,二年合格,三年胜任,四年优秀,五年名师”的教师发展目标,并以此绘制了具体的学校发展愿景。强化文化导向,整合教育资源。对内,让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空、每一项活动都充满激励,使每一个班级、每一个组织、每一个部门都创设“让你成功”的机遇,形成体现“走向成功”内涵的

“硬覆盖”和“软环境”。对外,充分利用社会媒体,社会组织机构为每个师生的成功提供帮助。同时,明确教材不是唯一的教育资源,教师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明确有资源并不意味有价值,充分开发利用好各种资源。借助文化引领,充实发展愿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前进。形成沙龙式教学研讨组织,创设导师制教学模式;文化班与特长班并重,行政班与学习班并存,小组学习与班级学习并进,形成完全适合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体系和属于本校的切实有效的教科研经典模式。

3.细探智慧管理的切入点,明确体察、激励是关键。

特色学校怎么管?我们的策略是“用文明唤醒文明,凭智慧催生智慧,拿爱心换取爱心,以能力激活能力,靠热情点燃热情”。具体措施是靠体察调整细节,用激励激发潜能。有学者说“细节是眼睛的省略,它常常在校长的熟视无睹中隐没”,我则认为细节是心灵的疏忽,它往往在人们的疲劳麻木中疏漏。全校师生必须时刻自察,长自省、自警、自励,教师自尊、自爱、自强,学生自主、自理、自立。同时,还要体察环境和他人,校长信箱“体察民情”,问卷调查“了解民意”,专家指导,揭示盲点,有奖举报,杜绝隐患。

其次是激励。校长应扬人之长,念人之功,谅人之过。帮人之难,学校关爱每一个个体,温暖每一颗心灵,获得、留住、打造名师,最终激发工作热忱是智慧管理的重中之重。为此,必须关注教师感受。调整教师情绪,倾听教师声音,满足教师需要,实现教师期望。学生成长更是如此。

三、凭品牌来提升,改变教育模式,促使全部成功

品牌是学校文化建设长期积淀的产物,是在不断完善的特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是学校领导与师生智慧管理的结晶。品牌一旦形成并得到家长和社会认同,就会发挥品牌效应,产生心理预期,加速建设进程,促使学校在特色化道路上健康行走,不断跨越。当然,品牌的形成,必须创设有别于常规的教育模式。

1.建构量身定做的课程体系。

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一样、发展性向有区别、潜能发挥有先后,因此,让所有学生都在文化上摸爬滚打,挤进高校的做法肯定是不明智的。智慧的管理措施应该是为每一类学生发展提供不同的成长道路:文化上有基础的走文考之路进高校,专业上有潜能的走艺体之路而殊途同归,潜能尚未发掘且文化基础平平的,则夯实基础,健全人格,练就技能,确保其毕业后的高薪就业。这样,不以文化优劣分层次,不以分数高低定班级,不以损伤自尊为代价来排定学生,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发挥潜能,在感兴趣的学习中快乐成长。这就是我们量身定做的教育模式。

2.形成灵活自主的选课机制。

多样的课程开发为灵活自主的选择提供了可能,而导师的指点和辅导则是选择课程的关键。学校必须全面开设课程超市,如实编写选课手册,准确介绍学习内容特点和学分要求。积极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家长意见、同学和导师的建议自主选课。学校积极鼓励张扬个性,挖掘潜能,导师及早介入,全面分析,及时调控,确保全体学生在模糊分层中开发多元智能,在清楚分类中各取所好、各得其所。

3.创设实践探究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发展的主阵地。智慧管理要求,建立一种“学出问题来”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由“带着问题学”为“学出问题来”的模式转换,从而为自主探究学习提供初始的启动和长效的内驱力,让每一个学生学会探究。为自主学习提供创新平台。建构一种优化的统化自学过程的教学过程,缓解班级授课的同步性、集体性与自主学习的异步性、个体性的矛盾,发挥合作学习优势,促使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为终身学习与发展提供策略、夯实基础。教师将学习的过程、策略概括为“方法”,用“方法”去点拨,而学生则将自己学习所获得的方法、策略抽象为“知识”,并内化到认知结构中去。

第二中学情况汇报 篇4

核心价值观工作情况汇报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宣传和践行,根据《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知》有关要求, 我校积极开展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2月28日上午,我校召开校委会,制定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务主任为副组长,以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学习活动。分工具体,职责明确,由教导处负责教师的学习,少先队和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并将学习要求细化到师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以利于大家学习理解。

二、2月28日下午,我校组织全体教师以主题宣讲、专题发言和讨论座谈的形式学习了《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通过学习老师们深刻领会了文件精神,认识到在现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宽泛、不易理解的特点,我校确立了以开展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向师生渗透核心价值观的思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行为习惯培养结合起来,与学校工作结合起来。我校还结合实际安排进课堂,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四、教育和引导全校学生进一步增强讲究文明礼仪的思想意识,并不断把文明礼仪意识化为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走文明路、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的好风尚,让文明礼仪之花香飘进校园,让学生真正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月28日,我校开展了“走文明路,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建文明校园”主题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倡议学生“向不良行为告别”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使学生真正懂得了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在全校形成了人人懂文明、人人讲文明、人人践行文明的良好格局。

目前,我校已形成了良好的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我们的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努力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五、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德育课教学为主阵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重视德育课的教学,专业课程按标准开足开齐。

学校的德育课,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主渠道,是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培养道德素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我国国民教育的本质要求。我校是按照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方面内容的要求,全面加强学校德育课的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程按新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进一步突出德育课的地位,确保一定分量的德育课,避免德育课边缘化。2.开设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我校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学校组织全体教师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进行听评课活动,听讲座或报告,从中汲取一些对我们个人有用的、先进的观点和看法,以改进我们以前的做法,做到扬长避短,逐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有活力,课堂教学效果也非常明显。

3.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解决个别学生的青春期矛盾和学习生活困惑。

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一部分学生家庭不健全,要么无父母照看,要么单亲家庭。这些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学习认真、品行较好的只占少数。大多数孩子成绩好坏不说,思想上肯定会造成一定的缺陷,往往出现抑郁等心理疾

病。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学校特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来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许多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和好评。

4.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主题班会可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很好载体。在班会活动中,学生们表现了更加高昂的热情,充分发挥了小主人的责任感。班班学生们集思广益,拟定班会的题目,讨论班会的形式,动手找班会的素材等。很多班主任都在班会的过程中非常满意的欣赏着本班学生创作的作品,并在班会结束总结中,给予了学生们高度的认可与评价。班会的题目有《和谐相处》、《感恩的心》、《我的梦,中国梦》、《携爱同行》、《做有责任感的小学生》等等。不难看出,学生们在从不同的角度演绎、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每个班会中,表现主题的形式多种多样:说、讲、唱、诵、演等等。每一个节目,每一种形式,都是学生们精心策划,反复排练而成的。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各专业各科教学中去。1.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

德育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是一件事,要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在学生管理中,以育人为本,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尊重学生人格,肯定学生的进步,杜绝只以分数对学生进行排名,以任何形式把学生以“好”与“差”区分开来。在教师管理中,引导全体教职员工一切以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施教育。

2.进行教师的校本培训。

长期以来,学校首先从转变观念入手,加强对教师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各种培训,如课件的制作、多媒体的使用等,促进队伍的建设、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3.收集、整理、编辑校本教材。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为此我们学校向社会各界及同行求教学习,将德育校本课程订为“十个道德好习惯”。“十个道德好习惯”分别是:

1、微笑待人;

2、每日为父母做件事;

3、主动打招呼;

4、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

5、按规则办事;

6、说了就要努力做;

7、用好每一分钱;

8、集体的事情一起干;

9、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10、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同时,为了将行动落到实处,我们把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结合起来。进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学生把道德规范与本人的有关行为进行联系,对照评价,对学生道德行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加强班团队课的德育教育。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少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学生的篮球比赛、书法比赛、知识竞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通过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彼此帮助,彼此合作,彼此竞争,各方面的素质都有所提高。

此外,少先队还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如:在雷锋日里,我校学生走出校园,来到街道上,清扫垃圾、废品,整个街道被我们的学生打扫得干干净净。雷锋日,不仅仅是这一天做好事,它实际上倡导的是一种理念,通过这一活动,向每一位同学传递一种信号:常做好事,天天都是雷锋日。清明节这一天,举办“忆先烈、学传统”班会,阅读革命先烈传记,撰写学习先烈革命精神读后感,在班级黑板报设置“励志栏”,在学校墙报设立“励志墙”,刊登同学们的学习心得、豪言壮语、自我激励、不断进步。

六、今后的工作思路:

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宣传和践行,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仍需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学习和职业道德建设。

学校教师要带头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言行上为学生做好表率。要牢固树立教书先育人的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努力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

2.加大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改变“重智轻德”倾向,全面贯彻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方针,切实把以德育人放在首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学校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结合学

生生活实际及身心发展特点,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系统化,使全体学生接受全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3.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优于社会环境的独特氛围,营造良好的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氛围。

做好学校的少先队、党员组织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少先队员、共产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充分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以及小学生入学、入队、成人宣誓、入党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挖掘蕴藏其中的宝贵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4.在社会环境建设上,要通过家长配合,着力净化优化育人环境,为广大青少年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良好环境。总之,我们将继续牢牢把握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规范作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让学生在规范与熏陶中慢慢地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的价值要求靠拢,并最终成为有知识、有理想、有精神和有品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和田县第二中学工作汇报材料 篇5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于1975年建校,是一所完全中学,学校占地面积为19.6亩,建筑面积10977平方米。目前学校共有19个教学班,共有学生630名学生。初中有7个班,在校生265名,其中双语班3个;高中有12个班,在校生365名,其中双语班3个。在编人员115名。

二、“三项活动”开展情况

自三项活动开展以来,我校按照三项办的要求,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在“摸清底数、心中有数”阶段,我校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组织教师开展政治学习,不断提高师生们的思想政治水平;二是通过自己找、别人提、领导点的方法查摆问题,共查摆出71条问题,其中突出问题34条,一般问题37条,并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结合实际制定了解决方向。

(二)我校按照存在的问题,制定了问题解决方案和第二阶段实施方案,并于2014年1月3日召开了“政策先导、教育引导”阶段转段动员大会。在第二阶段实施方案针对领导班子存在的三不管问题,进行了详细整改,并制定了详细的改正方案。我校将存在问题分成了领导班子、教师队伍、学生及家长针等四个方面,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案,避免一人生病,全家吃药的现象。

三项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而且对促进净化教育教学环境也非常有利。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校一定继续将三项活动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机结合,达到双促进这一目标。

三、狠抓落实两支队伍

(一)领导班子队伍

1、继续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周一上午行政会议制度和周一下午中心组学习制度。通过学习真正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指导具体工作的水平和判断评价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每年年初对学校各项活动进行明确分工,实现责任丄肩。

2、严格落实民主议事制度。我校在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等方面严格落实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制度,使各项工作增加透明度,确保工作公平公正。

(二)教师队伍

1、强化政治学习,提高思想水平。继续实施周五下午第七、八节课政治学习制度,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职工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进行认真学习,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

2、强化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实行学校、教研组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其中2013年召开3次教研提纲研讨会,选出了12篇教研题目;3月份进行了教学基本功比赛,10月底进行本学期的公开课比赛。

3、完善制度,加强对教职工的管理。为了实现以制度管人的目的,我校年初将学校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严格落实教育局请销假制度,逐渐实现对学校、教职工进行科学管理。

4、加强双语教育工作。目前我校有6个双语班,共27名双语教师,每年安排一定的双语教师在乌市、和田教育学院进行双语培训,以加强双语教师的业务素质,为我校的双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普通高中招生工作

我校每年在5月开始组织专门教师下乡进行面对面的宣传,主要宣传是党的各项优惠政策,提高我校的知名度。

(一)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乡镇采取积极有力措施,保障学生到校率。如个别乡镇专门安排车辆接送学生;安排专人在我校蹲点,负责领导定时不定时的对本乡镇的学生进行慰问。特别是塔瓦库勒乡,积极为本乡镇学生解决了6万元的交通费。

(二)加强班级管理。为了加强对在校生的管理,我校选派能力较强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利用班主任会议,组织班主任进行交流,还开展了新老班主任结对子活动。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我校教职工自发捐款,捐款用于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和交通费用。

(三)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为了活跃校园,我校利用周二下午第八节课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文体活动或第二课堂活动,同时还举行演讲比赛等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生活,增加了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

(四)召开专题家长会。我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校园的生活,同时也让家长对我校的教育教学条件有一定的了解。

(五)2013年11月初,组织高一年级60名学生分批进行社会调研活动,调研后学生在学校开展调研宣传,并举办了讲座。

(六)巩固高一学生的到校率。在县委、政府以及各乡镇的高度关心努力下,我校2013年的招生工作有了初步成效。2013年我校高中计划招生620名,实际到校巩固的学生275名,巩固率为44%。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我们在新的一年中将再接再厉,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招生工作。

(一)2014年招生工作任务。我校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切实加强招生工作。

1、尽早安排招生宣传工作,并加大宣传力度和宣传投入。四月底,组织毕业班的教师下乡宣传,除了大力宣传党的优惠政策以外,同时还宣传高中学生在就学方面的各项优惠政策,争取到家长的配合。

2、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吸引学生,让学生感觉到在校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折磨,逐渐打消学生逃学的念头。

3、进一步规范学生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校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努力完成普通高中招生工作任务。

第二中学情况汇报 篇6

为了贯彻落实江苏省政府关于“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我们王集二中的支援学校是江阴市顾山中学。两年来,我们南北两校按照省市县三级要求,密切联系,加深沟通,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有力地促进了两校的发展。

自从我们结为友好学校起,彼此之间就开展了正常的业务往来。首先由我校刘忠华校长于2010年10月亲自到顾山中学学习考察,并与顾山中学研究制定了《江阴市顾山中学与睢宁县王集第二中学共享教育资源促进两校共同发展的支教实施方案》,于是2011年6月由顾山中学王建中校长带队一行八人组成的江阴市顾山中学支教团莅临我校指导工作,并给我们送来了三节优质课(初二语文、初三英语、初二物理),让我们全体老师在自家门口学到了外地先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2012年5月,我校组织了五十多位学科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校领导班子赴江阴市顾山中学学习考察(为期两天),我们首先深入班级听课,然后倾听他们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汇报,实地查看他们的各项材料,参观了他们的校园和各种教学设施。参观过后,我们考察团成员深受鼓舞,对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教学方法、教学成绩感叹不已,为我们扎实做好本职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2012年10月我们按照《实施方案》进行了第三次合作,由顾山中学王建中校长亲自带队,为耳麦送来了两节优质课(初一数学、初三化学),我们两校之间的业务活动按计划正常开展(活动的所有资金全部由各自双方出),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我们两校之间、师生之间缔结了深厚的友谊,促进广大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下一步我们打算把支教工作引向深入,共同开发教育资源,共同进行各个方面的专项研究,真正让“支教工程”在两校之间结出累累硕果。

王集第二中学

第二中学情况汇报 篇7

我校把“以教师为本”落到实际行动中,充分尊重教师、关心教师、服务教师、发展教师,尽一切努力调动教师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建立激励机制,让教师在关爱中成长。

物质激励为青年教师成长解除后顾之忧。学校不断加大对青年教师成长的经费投入,保证物质需求。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实现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教师不断提升学历,对参加研究生学习的教师解决50%的学费,并报销车船费,现在读研究生的青年教师总数占青年教师的21%以上;鼓励教师参与各项活动,对教师外出培训、交流、竞赛等活动,所有费用由学校支付,并补助生活费,获得名次的学校给予重金奖励;教师福利待遇稳步提高,青年教师住房条件大有改善;加大教师身心健康投入,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体育活动,聘请专家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每年免费为教职工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并为每位教职工办理医疗保险;及时了解教师疾苦,主动解决教师生活学习困难。这些措施让教师生活开心,住得舒心,工作称心,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物质支持。

精神激励让青年教师奋发图强。我校对青年教师在思想上关心爱护,工作中充分肯定信任,采取“充分信任———委以重任———精神激励”模式,使青年教师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促使他们专业成长。一是领导的“楷模激励”。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处处做教师的楷模。二是生活中的“情感激励”。领导充分理解、尊重、依靠、关心、信任青年教师,在工作中为他们创设机遇,在政治上给予关心,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三是工作中的“责任激励”。学校充分肯定、信任和大胆使用青年教师,让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和一些学生管理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竞赛,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潜能。四是决策中的“参与激励”。学校重大决策都要广泛征求青年教师的意见,并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进行表决,充分发扬民主。五是发展中的“目标激励”。青年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将工作做得更好,使自己更具发展潜力,早日成为名师,学校帮助青年教师规划个人发展目标,并引导他们逐步去实现,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搭建网络平台,让教师在学习中成长

我校积极创设学习环境,引导青年教师不断学习提高,学校建有“中国教师行动网郧县二中工作室”和郧县第二中学网站,教师充分利用行动网优质教学资源和学校网上学科论坛的交流平台开展网上学习和教学交流。教师行动网上有动感课堂、前沿大讲堂、继教中心、在线教研、超级阅览室、教师工作室、精品书屋等栏目,有优秀的教学资源可以满足教学需要;有大量的视频教学案例能在线播放,供教师观摩;有讨论平台供教师互动交流;有精品书屋供教师学习阅读等等,教研处每周推荐一个优秀栏目或一篇优秀文章供教师学习。这种学习交流活动,没有固定的时间限制,下载的课例还可以反复播放,教师或学生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细微动作及教学中凸显的问题都可以进行切片式的研究,降低了在课堂教学现场听课时捕捉瞬间教学信息的难度,可以仔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将好的方法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学科网络平台上青年教师可以互相交流、探讨,互动变得非常方便,为教师们构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和交流学习的平台,促使青年教师养成教学研究兴趣和终身学习习惯,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此外,我校还经常开展课件制作比赛、多媒体教学大比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题研究等一系列活动,练就青年教师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的基本功,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施青蓝工程,让教师在互助中成长

我校年轻教师较多,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实施青蓝工程,开展师徒结对子和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让教师们分享经验教训,互助解决问题,催生工作智慧,促进专业发展。

开展“传、帮、带”活动促进专业发展。学校安排教学能力强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采取“捆绑制”激励发展,制定成长目标,徒弟成绩的好坏要与师傅挂钩,建立奖惩机制,激励共同成长。主要是抓好“四带”工作:一是带德,就是使自己的“徒弟”具有良好的师德。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人师表。二是带才。就是要对“徒弟”进行业务指导,解答疑惑,传授方法,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三是带教。,就是指导“徒弟”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共同评课等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四是带研。就是带领“徒弟”从事教研和科研,走科研兴校之路,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共同搞教科研,督促青年教师总结工作经验,鼓励青年教师抓住机遇、自我加压,争创一流。对青年教师的帮扶,努力做到“手把手”,从基础入手,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带动课前课后的各个环节,精心指导,发现不足,积极引导,耐心帮助,一旦有了成绩,及时表扬鼓励,使青年教师较快地成长起来,逐渐成为学校的希望之星。

实行“名师工程”引领专业成长。学校把培养名师作为学校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制定了《郧县二中名师、骨干教师评选条例》和《名师、骨干教师评选量化考核细则》,为每一个青年教师的发展设定了一个又一个目标,这些目标并非高不可攀,只要努力就能实现。这不是让他们为工作而工作,而是让他们为一生幸福而奔向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并让他们从奋斗中获取成功的乐趣。

建立教学研究互助体推动专业成长。学校规定每周二下午是各教研互助体活动的时间,全组教师共同讨论上周教学成功经验、困惑和需要反思的地方,研究下一周教学计划和知识点落实方案,让青年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通过辅导查漏补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在同伴的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成长。

坚持请进送出,让教师在交流中成长

学校先后聘请了市、县教育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引导教师了解教育前沿动态,让青年教师多跟大师对话,不断充电,开拓他们的视野,提升青年教师的理论素养;邀请名师到学校上示范课,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给青年教师很好的启发与借鉴,使他们取长补短,快速成长。

组织青年教师到名校实地参观、考察、学习,学习名校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先进办学理念。学校还经常指派多名教师参加省、市、县级的各项提升能力培训,听取专家的报告,吸收特级教师、名师的教学精华,并将所学的经验、先进的理念以报告会的形式传达给每一位老师。以此来引领和推动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多渠道的培训,使青年教师迅速地成长。

学校还注重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人文资源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校各个学科都有理论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品牌教师,积极发挥这一教育教学资源优势,采取骨干榜样示范、品牌教师引路、全体教师参与、共同合作互进的专业化发展之路,教师素质整体得到提升,一批青年教师崭露头角,取得了非常明显的交流效果。

探索实践思考,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教师不对所获得的经验进行深入反思,那么他的发展成长将大受限制。为此,学校采用“三位一体”的反思模式。

在探索实践中反思。我校充分调动青年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励教师个人主动探索,在探索中发展,以问题引导反思,不断从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新问题,使问题成为教师发展的起点;以成绩差别推动教师积极进取,促使教师与同事、与先进理论的对比,寻找差别,提升自己。学校规定青年教师每节课后都要写教学反思,审视和分析教学成功之举和失败之处,及时把自己的处理方式、心灵的感悟记录下来,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艺术。

在同伴互助中反思。学校定期召开全体教师参加的教学经验交流会和教研组经验交流会,每学期开展青年教师展示课和优质课评选活动,通过各种学习交流活动,激活教师教学经验,让大家共同分享。青年教师的逐步成长是一个磨砺意志的过程,“发现———信任———增压———激励”成了我校青年教师成长的历程。一是听课促反思,我校每学期开展教师间相互学习听课、师徒间指导听课、校领导推门听课等活动,以备课———组内展示———评课、反思、修改———全校展示———评价反思等系列环节开展教学研究,一人上课,全员参与,整体提高。二是评课促反思,每次听课后,听课的领导和教师都及时对上课的情况给予仔细的讲评,指出优点、缺点,提出改进的地方,使教师们都有每讲一次课就会有新的进步、新的感触、新的提高,促使教师自我反思。在互助中研究,在反思中提高,使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第二中学”复兴的三点关键 篇8

新课改崭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课程结构,为日趋薄弱的第二中学的复苏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遇。其实,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使每位原本都可能优秀的学生成为终身有用的人。它理应是一种唤醒、一种激活,观照这样的新理念,不难看出目前高中教育的悲哀:就其主体而言,它就是培养“失败者”的教育(升入二本以上的毕竟少数)!更为可悲的是,这些“失败者”中的一部分,一旦离开学校,脱离考试,逐渐修复在高中所损伤的自尊,展现出各自的优秀来,甚至能把昔日优秀的同窗聘进公司,为我这个高中教育的“失败者”所用。这种现象在“第二中学”并不少见。

新课程的特点,特别是选择性的特征,说明的不仅是考试科目,更重要的是人的发展性向的选择。人的发展性向是有区别的,有人适合笔纸考试,有人喜欢动手操作;能力展现也有先后,有早慧也有晚成,让薄弱学校的学生去跟所谓优质高中的学生叫板文化考试,肯定不是明智之举。但是,让他们去比拼唱歌、跳舞,摄影、绘画,则高低上下,就无定数了。为此,必须为每个学生设计一款量身定做的课程,文化上有基础的走文考之路进高校;专长上有潜能的走特色之路殊途同归;潜能尚未发掘、文化基础平平的,则夯实基础,健全人格,练就技能,同样也可造福社会。让学生在自主的选择中挖掘潜能,在感兴趣的学习中快乐成长,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也正是新课改的题中之意,更是目前薄弱高中生存发展的法典。

如果说科学实施新课程是“第二中学”崛起的核心动力,那么,适度投入,则是其不可或缺的外部推力,科学评估,则是其十分重要的社会引力。

经过政策调整、社会选择和自身的发展,“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大楼林立、大师济济、财源滚滚、优生涌涌,俨然豪门;“第二中学”则出不得典型,上不了窗口,艰难维持。所以,迅速地分给“第二中学”一杯羹,将是功德无量的教育善行和义举。因为投入,边缘化的学校再入视野,薄弱化的学校完善设施;因为投入,“第二中学”就有了一点打造大师的成本。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抑或是文化环境的,都将因为哪怕很少的投入而焕然一新。这就是雪中送炭。尽管送的是微不足道的炭,但这些炭却能燃出再生的火焰,其价值远超炭之本身百倍。

显然,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提高高考升学率,并不背离新课改精神。关键是要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积极建构一个适合各类学校公平竞争的评估机制。必须对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对其文化学业基础有个通盘把握,对各类学校的进口生源状况做到有底有数,在此基础上,再据出口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以进出口的比率来引领学校的竞争。要满腔热情地关注各类学校特长生的培养,切不可仅以文化统考成绩的进出口来排定保优率、考核贡献率。这样,无疑扼杀了学校培养特长生的热情,也抹黑了学校特色发展的愿景,更断送了学生特长发展的大好前程!同时,从学校效能理论出发,分层考评,看其综合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促使拥有大师、占有大楼的名校不再居高临下;促使设施简陋、师资一般、早被生存危机警示的学校,因有一席之地而倍加珍惜,因早有对策而能画出更新更美的图画,从而建构良性竞争的生态环境。在竞争中充分发挥大师和小卒各自的智慧,发挥大楼和平房各自的功能。多好!各得其所,心悦诚服!

可见,教育的发展是一种综合的、整体的发展。它不仅包含着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迅速推进,也包括学校环境和资源的发展,不让一名学生、一位教师、一所学校掉队,才是最具人文关怀的发展。为此,切不可以破坏教育生态为代价,来保证部分群体的发展。正如木桶理论所揭示的,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必将导致教育改革的全盘皆输!

上一篇:特殊学校献爱心简报下一篇:的地得的用法(微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