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上

2024-09-10

唐诗三百首上(通用7篇)

唐诗三百首上 篇1

(一).三十个带“花”的诗句

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7.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杜牧《兰溪》)

8.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李频《湖口送友人》)

9.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李颀《送陈章甫》)

10.何物不为狼藉境,桃花和雨更霏霏。(齐己《山中春怀》)

1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2.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13.桂花寥寥闲自落,流水无心西复东。(刘长卿《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

14.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王昌龄《送高三之桂林》)

15.杨花慢惹霏霏雨,竹叶闲倾满满杯。(韦庄《章江作》)

16.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17.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杜甫《江梅》)

18.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19.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0.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白居易《桐花》)

2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22.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白居易《杭州春望》)

23.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白居易《白牡丹》)

24.白居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5.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虞世南 《咏风》)

2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7.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2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29.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解释其中五句

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意为朱雀桥边丛生着野草、乱开着野花,乌衣巷口夕阳西上。”。“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秦淮河南岸。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就居住在这里。“朱雀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可以想见当年这里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的盛况。但而今桥边却只有“野草花”。一个“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败荒凉。而“乌衣巷”又处在夕阳斜照之中。“夕阳”之下,再加一“斜”字,有力地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用了工整的对偶句,写今日的衰败景象,它与昔日的繁荣盛况,形成强烈对照。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他还继承了乐府诗的现实主义传统,注意反映民生疾苦和重大事件,风格刚健爽朗。他的一些怀古诗,也凝练含蓄,含不尽之意鉴于言外。有《刘梦得文集》。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意为繁茂而多彩缤纷的春花随意分散着,自然清新,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七九八)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八四二),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七十五岁。

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意为我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以作为此诗的注脚,“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李白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意为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作者触景生情,移情 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并运用互文手法。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谥号杜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祖籍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生于中国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死于耒阳市。杜甫一生坎坷,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应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歌女不知什么是亡国恨事,隔江还在把《后庭花》声声歌唱。,“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诗人杜游秦淮,在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这首诗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说《唐诗三百首》 篇2

衡塘退士在书前写了一篇仅132字的序,全文如下:

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而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篇验之。

这篇序谈不上有任何理论阐发,他的选择标准也只是“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而已。

令人惊讶的是这样一个“家塾课本”却有极强的生命力。历代的诗歌选本其流传之广,影响之深,除《诗经》《文选》外,五七言诗选没有任何一本可以和《唐诗三百首》相比;而且《唐诗三百首》较之《诗经》《文选》更容易为一般人所接受。《千家诗》虽流传亦广,但确有孙洙所说的缺点,够不上档次。五四以来,特别是1949年以后,近代学者用“新观点”编的唐诗选本多不胜数,有若干种还冠以“新选唐诗三百首”的名目,竟然没有一种可以和孙洙相抗。孙洙三百首无数次重印,总是出来就一抢而空,今人选本却默默无闻,甚至不久就湮没了。

《唐诗三百首》成功的秘诀究竟何在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孙洙让所选的作品范围在一个美学体系、一种审美标准之内。全书凡选录七十七位诗人的作品,但我们读起来除极少数以外,好像是在读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诗作,只觉其温厚和平,和谐顺畅,不会因风格内容变化太大而感到不谐调。因为他所选的都是风格典雅浑厚而语言典范流畅的诗篇,节奏和美,音韵铿锵,而于冷峭幽涩险怪纤巧绮靡之作则加以排斥。一般不涉复杂的历史事件,即使涉及,由于表达的顺畅也容易理解;白居易的《长恨歌》即属于这种典型(少数作品如韩愈《石鼓歌》、李商隐《韩碑》例外)。作品绝大多数非常优美,披翻咏读,如信步桃花源里,只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迎面惠风和畅,花香鸟语,使人心旷神怡。

孙洙的选录标准,自有其时代渊源。孙氏生当乾隆盛世,其时在江南,沈德潜的诗教影响很大,孙洙的选诗标准,基本上脱不出沈氏的藩篱。沈德潜论诗强调“温柔敦厚”,追求“体格声调”。他在《唐诗别裁序》中揭示他的选诗标准时说:“既审其宗旨,复观其题材,徐讽其音节,未尝立异,不求苟同,大约去淫滥以归于雅正,与古人所云微而婉、和而庄者,庶几一合焉;此原意所存也。”在《重订唐诗别裁序》中又说:“至于诗教之尊,可以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感神明;以及作诗之先审宗旨,继论体裁,继论音节,继论神韵,一归于中正和平。”沈德潜的这些论述,验之孙洙的《唐诗三百首》是十分合拍的。“去淫滥以归于雅正”,“一归于中正和平”,正是孙氏三百首选录的依归,所选录的作品也明显受沈氏《唐诗别裁》的影响。全书312首诗,有239首与《唐诗别裁》所选相同,只有73首是别裁所没有选的。其中五言古诗40首,仅有四首不同于《唐诗别裁》;七言古诗42首,只有7首不见于《唐诗别裁》;七言律诗53首,也只有11首是《唐诗别裁》所没有选的(其中单李商隐一个人就占有8首,除开李商隐就仅有3首不同了)。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不同于《唐诗别裁》的略微多一些。孙洙无疑是沈德潜的追随者,即使是《唐诗别裁》未曾入选的作品,《唐诗三百首》所选大多仍符合沈德潜的诗选标准。沈德潜的诗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乾隆盛世的风尚,因之受沈氏影响选就的《唐诗三百首》也曲折地反映出乾隆盛世的气象。

《唐诗三百首》之所以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却又简单的作法,就是突出重点。有唐三百年,突出盛唐一段,选录达150首之多,将近全书的二分之一。盛唐又突出李白、杜甫、王维三家,凡选录98首,也将近全书的三分之一。其次孟浩然、王昌龄、岑参等选录也不少。盛唐以后也各有重点。由盛唐进入大历的诗人突出韦应物和刘长卿。白居易的诗入选不算太多,只有六首,但因选人了《长恨歌》《琵琶行》两篇无与伦比的长诗,就使白居易在书中具有特殊的分量。中晚唐近体诗则突出李商隐和杜牧。如此重点突出,使全书的作品成为最优的选择。不过,尽管《唐诗三百首》所选的作品绝大多数确是优秀之作,也有少数作品选录不当。如綦毋潜《春泛若耶溪》、元结《石鱼湖上醉歌》,都不够水平。即使是大家作品,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杜甫《寄韩谏议注》、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在他们自己的集子里也并非上乘。至于像郑畋的《马嵬坡》,格调甚低,更不应入选。

应该看到,受选家诗论的局限,《唐诗三百首》的选择从整体说也是有缺点的。孙洙强调风格的协调,忽视甚至排斥艺术的多样性。如李贺的作品一首也不选,大概是认为他过于诡谲;储光羲的作品也不选,可能是嫌其轻淡。初唐仅选了王勃、骆宾王、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五律各一首,沈还选了一首七律;而卢照邻《长安古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都未人选,显然是认为他们风格轻绮。但孙洙对李商隐的无题作品似有所偏爱,李的《锦瑟》一首,《春雨》一首,《无题》六首,沈德潜都未选,也许是嫌其诗旨隐晦,而孙洙都选了。这是孙洙诗选与沈氏诗风相违的极为独特的例子。

《唐诗三百首》皈依温柔敦厚、中正和平的诗教,回避矛盾斗争,对于反映现实较为尖锐的作品都尽力排斥。李白的作品总的说来选录恰当,但《古风五十九首》一篇不录。杜甫诗选录如此之多,而“三吏”、“三别”、《赴奉先咏怀》《北征》这些名作一篇未选。整个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作品一篇不取。中唐李绅《悯农诗》,晚唐聂夷中《伤田家》、皮日休《正乐府》等反映社会现实较为深切的作品也都一概摈斥。上述作品除李绅、皮日休之作外,《唐诗别裁》都入选了,可见孙洙比沈德潜做得还要极端。因之,《唐诗三百首》作为怡情悦性的读物是很好的,而于通过诗歌了解历史、认识生活则有严重的不足。

唐诗三百首 篇3

(一)含“春”字的写春景的诗句。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二级 1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长歌行》)12.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13.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1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1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 食>>)1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17.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18.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1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贺知章:《咏柳》)2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2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2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唐湖春行》)2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2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25.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26.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27.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游湖》)28.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李贺《南园十三首》)29.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3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31.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3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33.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3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3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日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二)不含“春”字的写春景的诗句。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姣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6.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8.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9.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诗中夏

(一)含“夏”字的写夏景的诗句。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二)不含“夏”字的写夏景的诗句。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6.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8.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绝句漫兴》)9.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秀》)10.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11.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2.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13.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14.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1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诗中秋

(一)含“秋”字的写秋景的诗句。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11.秋丛饶舍似陶家,遍饶篱边日渐斜.(元稹<菊花>)1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1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1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的:《山居秋暝》)1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16.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这》 17.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8.沙场秋点兵。(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9.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二)不含“秋”字的写秋景的诗句。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3.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范成大《浣溪沙•十里西畴熟稻香》)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6.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白居易《村夜》)7.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望夜寄杜郎中》)8.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这》 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1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 诗中冬

(一)含“冬”字的写冬景的诗句。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唐诗宋词三百首名句 篇4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张九龄 :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李白: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杜甫: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行路难》 李白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出塞 王昌龄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已 天涯若比邻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春望》 杜甫: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乐游原》李商飞入寻常百姓家

杜牧: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白云千载空悠悠

《蜀相》 杜甫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题》 李商隐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孟浩然: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隐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贺知章: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翰: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刘禹锡:

旧时王谢堂前燕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 篇5

此电子版本乃由Ned Walsh于一九九二年春陆续输入。当时他是美国Columbia大学的

博士班学生。他断断续续地学习了十年的中文,其博士论文的主题将是关于北宋时

期的词。我于该年春末将全文校正一遍,并稍改Ned的格式。全本共有三百又二十首

诗,原由蘅塘退士选辑,分为六卷。以下目录中,右端列的是诗的编号。

224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25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26王维: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27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28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229裴迪:送崔九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230祖咏:终南望馀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单维彰 1992-7-5

231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32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33李白: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34李白: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235杜甫: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236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37刘长卿:送灵澈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238刘长卿: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239刘长卿:送上人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240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241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242王建:新嫁娘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243权德舆:玉台体

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244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45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246白居易: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47张祜:何满子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248李商隐: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49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50李频:渡汉江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51金昌绪: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252西鄙人: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253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254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255李白: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256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257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58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59卢纶:塞下曲四首之四

野幕蔽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260李益:江南曲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吟 篇6

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是近年来学校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一大亮点。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我校开展了“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中华诗文的诵读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学生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学生的高远智慧、优秀品格和爱国情操。

近两年,我一直处在语文教学的低年级学段。低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知识储备量少,但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圈,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理解能力。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想象力丰富,记忆力强,认知欲望也比较强烈。因此,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的训练十分重要。

然而,古诗文诵读的状况在农村小学不容乐观。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学习古诗文没有多大兴趣,由于古诗理解相对较难,大多数学生对古诗产生了“望而生畏”的心理,甚至有的教师认知也很片面,部分教师的古诗文教学也只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特别是低年级,古诗文浅显,考试所占比例也较少,更是被教师、学生所忽略了。古诗文是高度浓缩的精华,语言十分润泽,想象空间更是无比广阔。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就要从低年级抓起,让老师和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都能“出口成章”。因此,农村小学低年级古诗文诵读十分必要。

一、誦读方式的多样化

1.营造课前诵读的良好氛围。每节语文课课前3~5分钟的时间,教师带领学生诵读古诗文,并且营造一个轻松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在毫无诵读压力的状态下进行诵读,从而对古诗文产生浓厚兴趣。诵读篇目由浅入深,由易入难,逐渐深入,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水平。

2.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师生共同探讨。学生自谈对古诗文的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加强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诵读情况和诵读理解水平。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更要具备一双发现亮点的眼睛,对学生的闪光处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不足之处适当给出指导。让学生在这种合作交流的气氛中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爱读古诗文,愿意思考古诗文,体会到古诗文诵读的快乐。

3.家校紧密联系,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诵读中来。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指望孩子能学得更多,学得更好,跳出农门,改变命运。很多家长自身知识水平不够,无法帮助孩子解疑释惑,也缺乏耐心。教师要利用家长会宣传诵读的重要性,让家长认识到低年级阶段是诵读的黄金时光,督促孩子,帮助孩子养成爱读诗、多读诗的好习惯。

4.举办古诗文诵读的活动,快乐诵读。利用竞赛、绘画、手抄报、抄录等简单的方式增加诵读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到古诗文诵读中来。改变古诗文诵读的枯燥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奖励机制十分有效。教师在表扬的语言上,也可以充分利用已学过的古诗句正面引导,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到快乐的无穷。

二、让诵读延伸

学生诵读古诗文对于积累语文基本常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古诗文诵读走入低年级语文课堂,校园里时时传来朗朗的诵读声,对学生的思想情操、文学造诣都很有益。

1.古诗文诵读有益于引起人的心智活动。例如“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句话很容易引起农村孩子的共鸣,许多农村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对于父母的思念,父母临走前的依依不舍正如诗句所写。

2.古诗文诵读有益于班级环境的布置,形成班级凝聚力。为了让学生在班级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喜欢上诵读,我十分重视班级的布置,让班级散发出浓浓的书香气。黑板上专门留了一块“每周一诗”版块,动员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古诗文书放到班级图书角,学生也可以自己抄写喜欢的古诗贴在班级“比一比”专栏。在古诗文诵读中,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感染,在诵读氛围中形成班级特色,学生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3.陶冶学生的情操。班里设有“每周一诗”版块,根据低年级水平推荐了相关篇目。并且结合传统节日、时令等定好篇目,例如清明前后推荐了《寒食》《清明》等相关篇目,让学生在古诗的诵读中不仅增加了古诗的储备,也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典故,并且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4.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提高语文素养。低年级孩子的阅读能力有限,拿到短文片段不知所云是何。农村的孩子,课外阅读书相对又比较少,古诗文诵读的开展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语文素养。让学生在平常的口语交际中能信手拈来,出口成章。

三、拓展古诗文诵读空间

1.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到大自然中去寻找诗情画意。例如,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带领着学生到田野、山坡寻找诗的足迹。金黄的油菜花间有几只翩翩起舞的花蝴蝶,学生自然会想起“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看见河边的垂柳吐出新芽,也会联想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学古诗,编故事。根据故事内容,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编故事。例如《游子吟》,学生自编自创,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不仅有利于学生古诗文诵读,对低年级学生说话也是很好的练习。

腹有诗书气自华。开展古诗文诵读,对于我们农村小学来说任重而道远,特别是低年级阶段,更是打好基础的黄金阶段。因此,需要各方面的努力,让古诗文这朵奇葩开放得更加绚丽。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 篇7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1

严羽说:“诗没意思,没关系。”特别欣赏这句话。

纵观唐诗三百首,我注意到一个事实:在盛唐时期,诗人所想象的广阔世界实在是“理不可及”

第一,才华横溢的诗人往往驰骋想象,依托空旷之地,以使自己的境界出乎意料。比如我读了一首好诗,它的手法、灵感、境界都是我力所不及的,我就会由衷感叹:单纯的笔墨难画。诗如禅,重心悟,而离言。诗词讲究“悟性好者不言多”的手法。当一首诗能达到禅意的境界,就更难了。就我而言,我更喜欢那些带有禅意的诗,因为它们所表达的意境可以直接指向人心。

第二,博学而有品味的诗人,永远是能看各家的智者,永远是能改变学问,修习禅学的开悟者。久而久之,他的诗歌自然会达到一种清晰的状态,诗人会创造出一种吸引世人目光的景观。

第三,一个有成就的诗人,一定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磨砺,达到“为道而奋斗,游于艺术”境界的人。因为只要你读了他们的诗,读者总能尝到一种舒服的状态。就像绝壁上的木桥,是无心之失。

第四,实现了禅境的诗人,必须是“取诸境,入诗三味”的诗人;趁深,自由”。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2

今天的“诵千古华章做少年君子”诗词吟诵会让我感慨万千,我不禁想起自己那本读了千万次的书——《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一本不很厚的书,但每回读,总是感觉沉甸甸的。那一首首诗歌,丰富,风格鲜明,让人爱不释手。

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许多诗歌的思想却穿越时空,从遥远的古代向我们款款走来,并且将一直走下去,就像一条长河奔流不息滋润它流经的每个生命。在这条浩瀚的文明大河中,有被称为“诗仙”的李白,被称为“诗圣”的杜甫……

唐诗的那种大气与苍凉带给我们的心灵许多震撼,让许多人心向往之。古人留给我们的太多太多,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领悟。古人的人生不能抄袭,但可以借鉴;古人的人生不可以复制,但可以创造。

读这本书,能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能陶冶自己美好的情操。让我们用一颗诗意的心去看待生活,体验人生。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3

如果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和瑰宝。唐诗虽然只有几行,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简洁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告诉我们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唐诗三百首》是近200年来在国内外广为流传的唐诗选本。作为唐诗的代表作,它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第一,选的诗风全面。

五言古诗、律诗、绝句,以及七言古诗、律诗、绝句、乐府,都在不同的类别中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佳作。

第二,选诗作者太多。

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家族”,也有王子、和尚、歌手甚至无名氏等许多“小家族”。

三、诗选

如《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晓》(孟浩然)、《静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这些诗意境优美,唱唱和谐。从暮光老人到黄毛小子,他们张口就能背出几首这样永恒的天鹅之歌。

第四,选诗取材广泛,不拘泥于一种模式。

有描写自然风光的,比如杜甫的《望岳》;还有田园的,比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不仅向民众暴露了战争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杜甫的《兵车行》;也有诗人送别友人的表达,比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两者都描写回国时的复杂心情,如何的《回乡偶书》;也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从街头风俗到边疆风光,从生活琐事到民族仇恨和家庭悲伤,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每首诗都来自不同诗人的作品。就像海上的泛光灯,风雪中的煤炭,时刻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像老师一样,它总是教我们,激励我们学习和工作。每一首诗都那么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都那么深刻。我拿起《唐诗三百首》又看了一遍。我发现每一首诗都是寓言,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读古诗可以帮助一个迷失的人找到光明的道路,帮助流浪的灵魂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

《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将把唐诗的精华永远留在中国几代人的心中。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好的精神食粮,我们可以细细品味,受益匪浅.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4

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典诗歌犹如灿烂群星,以其独具的魅力一向传承下来。而唐诗无疑是这浩瀚星空中一颗璀璨夺目、闪射异彩的超级明星。

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接触唐诗,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写的《咏鹅》生动的描述鹅的情态,给人一种高洁傲岸的感受。还有李白写的《静夜思》一个人孤独的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月色,相思之情油然而生。并且携有秋的意味,尤其是那一地的疑霜更让人感受那种孤独意象在诗人心中与情景融合的碰撞。就是这些短小的唐诗给我的心灵一种独特的震撼。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书《唐诗三百首》

让我感觉唐诗犹如浩瀚无涯的汪洋大海,若想畅游其中,自非一般人所能及,若能选其精华,汇为一编,使一般人能据一斑而窥全豹,此书当之无愧。

对于怎样去学习唐诗,我的感触是只作欣赏,而不作具体评价,因为唐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它所扎根的历史时代,社会关系,人物心里都与现代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我们在此刻的环境中很难体会到唐诗的韵味,而我们自身发展的条件也很难对唐诗做出很好的解释,只能从表层去揭露,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不用去学习唐诗,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唐诗的时候能够注意到意境的开拓,自我去寻找创作一种意境,倘若你没有见过鹅,别人让你去体会诗中鹅的神态,这是不切实际的,我们作为小学老师,就更就应用事实说话,比如透过多媒体与图片等等,让同学们有一个宏观的概念,这就是一种形象思维的立体感觉。

有的人总会说:我们学习唐诗,又很少用,还不如不去学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唐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学习唐诗的目的首先在于学习,然后就是学以致用,变成融入现代生活的实践精神。我们要提倡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唐诗,而不是单一的在学术方面,我们从唐诗中提炼有用的东西,例如你能够在笔记本封页上做一个有关于唐诗的图片,然后去销售,用唐诗文化能够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我们的思想要更广阔,这就是所谓的回忆一落地,变成生产力。

以有涯之身,学而无涯。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5

品味唐诗

诗之飘逸,花之幽香。——题记

拥一卷唐诗,酌一杯香茗,我仿佛漫步百花园,幽幽清风撩动着我有些浮躁的心??

进入诗的世界,各种名花与我吟歌共舞:有飘逸洒脱的李白花,有忧国忧民的杜甫花,还有感叹时世的白居易花??是他们装点了我心中“最美的花园”,让人或喜或悲,或勇或坚。

伸手采一朵麝香玫瑰,闭上眼,回味着他那飘忽之美,品出了李白的几多飘逸洒脱。李白,你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你也懂得幽幽清风,皎皎明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分明是你奇思。你曾自欺欺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但是,面对世事多艰,你同样苦闷、彷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我想,你在思考“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吧。尽管你梦翼的翅膀一次次被折断,失意的事情像那忽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你无从面对,你依旧狂放而又自信的摆脱了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嗅那花香,我嗅出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味道,是甜的。白鹤芋的洁净,就像杜甫纯洁的心,一心只为国、为民,这使我不忍去摘采,唯恐给他洁白的叶片添上一丝瑕疵。弯下腰,我似乎听出了杜甫内心的焦虑“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夜夜以泪洗面,那是何等的憔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你又在忧国忧民,就连花和鸟都在为你低声啜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世间有你这样一朵奇葩,怎能说现在这美好生活不有你的一份功劳呢?折下柳枝,吟一句“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模糊的视线凝视着叶片上的水晶,我读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味道,是酸的。

擦干眼泪,寻找花中精典——君子兰,这君子之风是白居易精神的幻化。你坚强勇毅,所以造就了多彩的人生。“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口舌生疮、手指成胝是你的执着所为,这种精神化成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感叹时世的思绪在跳跃,梦幻的翅膀飞腾起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可怜琵琶女的悲惨身世,同情琵琶女的凄婉人生,于是,用那“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笔触写出了“别时茫茫江浸月”的伤感之怀,情感的花絮在秋叶的凉风中瑟瑟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从温文尔雅,感叹时世的君子兰身上,我品出了“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的味道,是苦的。

我怔了片刻。稍后,带着凌乱的思绪寻寻觅觅。

溪面映出桂花笨拙的身影,静谧而优雅,于是,我想起了闲适的王维著了“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一朵朵泛着红晕的莲花圣洁而清净,无疑孟浩然会这样写道“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梅花在瑟瑟风中依然傲立,这孤傲与王安石的不屈相溶,炼就了钢铁般的意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唐诗,就像一座百花园,有蜂顾蝶舞的瞬间,才有今天流传于世的芳香。如今的唐诗,幻化了一种精神,一种向往,给予了我智慧;他鞭策着我,激励着我,让我面临困境学会了从容,遇到挫折学会了释然??

从园中走出,梦醒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6

我们学校一直都在营造书香校园的气氛,古诗文诵读更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之一。在潜移默化中,我喜欢上了古诗,虽然它只有短短的几行字,但却体现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看,贾岛一边骑在毛驴上,一边还在不停地比划着什么,一不小心撞到了韩愈的轿子,原来是他正在为是“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犹豫不决呢?他这种追求完美的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啊!

看,桃花潭边,动听的歌声传来,原来是李白的好友汪伦在为李白送行呢?面对朋友的深情,诗仙李白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啊,与同学相处,也应该达到这样的境界啊!

看,孟郊去远方求学,她的母亲很晚了还在灯下为他缝补衣裳,孟郊摸着衣服,想到母亲的恩情就像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写下了千古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拿起《唐诗三百首》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都会告诉你一个深刻的道理。朗读起来,抑扬顿挫,平仄押韵,会让你觉得它是那样的博大精深,正如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虽然我们现在还不会写诗,但是只要我们去学习那些诗人的精神,相信我们也会“下笔如有神”的。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7

阖上书卷的那一刻,我的内心翻涌起一种难以言述的情绪。素白的书封上面印着一片淡绿色的银杏叶,除此之外别无繁缛,清新的画面是对全书大旨最好的诠释:无需过多修饰,仅留一份明净不俗。

我总是认为,人存于世,必然要活出一片潇洒独立,当然不是放荡不羁,但要想与众不同,除了浓妆艳抹,还有清淡可追。而《唐诗三百首》正是教会了我这种清淡的做人处事哲学,以及立德修身的终身目标。

《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尤为广泛,择录77家诗派,全文共311首唐诗。我细细数来,其中唯杜工部之诗收录数量最广,王摩诘之诗数次之。我思寻良久,试图发现作者用意,无奈才疏学浅,只得其表,而更深之意将留待日后领悟。

一则,杜甫作为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忧国忧民却从未得到来自统治者的半点怜悯,他在病痛之中不断挣扎,在权贵脚下小心做人,这一切却无半点作用,反而使他将国家的羸弱看的清清楚楚,他奔走呼号,无奈自身难保,有其心却无其力,风烛残年的他最后病死孤舟。尽管命运如此摧残,在《唐诗三百首》中却多有其忧国之作,如《丽人行》,诗作深刻地披露统治阶层糜烂的生活,暴露出的无疑是所处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然而作者为何选录这首极言统治弊端,动摇民心之作?我猜想诗作内容倒是作者所考虑的次要条件,似乎作者更在意突出杜甫之精神气节。

这一点也可以从《望岳》诗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窥见,句中杜甫心中涌动的豪情与壮志抒发的淋漓尽致,令读过之人产生一种无以言述的沸腾热血,仿佛也跟随诗人来到了绝顶之峰,享受着俯瞰天下的畅快淋漓,我们从这两首诗中都能体味到杜甫心中所怀有的远大志向与抱负。这其实正是《唐诗三百首》希望带给我们的比诗作更重要的东西:立德修身。

何谓修身?大学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为万事之本,欲成大事,必得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必然要养性,由此可以想到王维。

谈王维,我们更应该看中他的性情,性情一词正是使得《唐诗三百首》在如今这个社会仍然具有如此大的价值的又一因素,有性情方得修身。我们就从青年时的王维来开始谈。

青年时期的王维是状元出身,文气才华自不必说,在官场上同样也是得心应手,顺风顺水,他早期的作品表现出清新明快、豪迈健康的调子,作品也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诗作虽然也十分可观,却始终不够辨识度。我一直在想,如果没有后来的安史之乱,可能王维会过上像封建时代大多数官宦一样的的无忧生活,或者是成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但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是不是又将因此而折损一位伟大的山水田园派大诗人?

所以历史总是这样公正,你王维注定名载青史,容不得你就这样平凡地度过一生!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奸臣专政,朝政日非。王维也有“此身虽在堪惊“的感受,但是退出官场,又过不惯清贫的生活,他只好亦官亦隐,半官半隐,心在山林,身在魏阙。直至把全部感情倾铸成他晚期的诗风。如同他所说的:“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通理,渔歌入浦深。”

(酬张少府)诗人“万事不关心“一语,可以说是表面话,骨子里还是很关心世事的,不过“自顾无长策“罢了。这不是王维后半世的思想感情与行为的表白吗?像这样的篇章,在王维晚年的山水诗中是很多的。他晚年的诗作多清淡而无烟火气,他以自己的明净之心写就了许许多多的佳作,给我们留下对人生更加真挚的感悟,以及对于修身立徳的目标与要求。

《唐诗三百首》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望见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他以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忧愤,他为寻求明君“怆然而涕下”。

这些诗篇都收录在《唐诗三百首》中,诗人们以笔为媒,记下自己心中的种种情怀。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促进了唐诗的兴盛与繁荣!《唐诗三百首》中收录的诗歌作品大多清丽婉转,诗人们赋功力技巧于自然混成之中,华而不俗,雄野而不粗野,厚重而不呆板。这反应出的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特点,更是诗人们不加修饰的真性情,以及朴素自然的真情怀。

在如今,立徳修身这些词汇似乎显得有些苍白。人们忙于生计,奔走于工作与家庭之间,每天忙碌不停。这可能会换来生活物质上的富足,但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因为他们的脑海中是空洞的,这注定使得他们不会拥有自我的意志,从而失去自我的人格。

现在谈忧国忧民显然有些不切实际,立德修身便尤为可贵。保存一颗向往自由之心,健全自己的思想与人格,这是我们所拥有的为数不多的充实自己思想的机会。从《唐诗三百首》中,我终于寻找到了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今天读诗的意义正在于此。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8

这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里的诗句。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透过这两句诗,我们看到的是一幅盛唐气象。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它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盛唐诗人王湾这首《次北固山下》,当时的宰相张说称赞不已,将颈联抄在官署的墙上,作为诗歌的楷模。(见殷《河岳英灵集》)这诗的中间两联正好可以用来形容那个时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那三个形容词:平、阔、正,还有那高悬的风帆,从残夜中生成的海日,进入到旧年里的江春,都让人感受到盛唐时代的气息以及盛唐诗歌的风貌。

盛唐气象的形成有诗歌艺术方面的原因,例如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意象的运用与意境的呈现等等,这在著作《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一书以及其它一些论文中已从多方面做过论述,本文限于篇幅不再重复了。下面仅从历史、文化的发展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方面做一番探讨。从历史、文化的发展这个角度看来,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是南北文化的交融。晋室东渡之后,中国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分裂和战乱。在这期间,南北双方的文化呈现相当明显的差异。南方喜庄老、尚清谈,注重抽象名理的论辩;北方流行汉儒的经学,注重人的行为准则。南方文风华靡,北方文风质朴。南方的书法多见于帖,南帖飘逸;北方的书法多见于碑,北碑凝重。《隋书·文学传序》说:“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之大较也。”很显然,单一的南方文化或单一的北方文化,都有局限性,如果不能融合就不能蔚为大观。隋朝统一全国,以及大运河的通航,已经开启了南北文化互补的过程。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文化交融的过程大大地加速了。南朝的“文”妆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隋书·文学传序》)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的、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如果说战国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那么盛唐就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

早在唐太宗时就设立了十部乐,其中四部来自唐朝境内少数民族,四部来自国外。盛唐时期外来的舞蹈也很流行,如著名的胡旋舞。敦煌石窟中盛唐的壁画和雕塑,以雄浑的气魄、卓绝的造型、丰富的色彩,远远高出于其它的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归根结底,盛唐气象的出现是由大一统的局面下经济繁荣、政治开明、社会安定所决定的。一本《唐诗三百首》,有一半多的诗歌描写的都是盛唐的气象。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9

诗歌存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里。

小时候跟着大人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时并不懂得什么思乡之情,却在长大后每每看到这些诗句便记挂起家乡来。我认为读诗歌是对中国文化最好的传承方式,学生时代背过不少诗词但鲜少能静下心来好好品味其中的韵味,现在翻开那本《唐诗三百首》看着熟悉的诗句却仿佛明白了,从前的背诵就是为了此刻心中的了然。

林语堂先生曾在《吾国与吾民》中说过一段关于诗歌的话--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诗歌通过享受简朴生活的教育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它时而诉诸浪漫主义,使人们超然在这个辛苦劳作和单调无聊的世界之上,获得一种感情的升华;时而又诉诸人们的悲伤、屈从、克制等感情,通过悲愁的艺术反照来净化人的心灵。它教会人们静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欣赏村舍炊烟袅袅升起,并与流连于山腰的晚霞融为一体的景色;它教人们对乡间小路上朵朵雪白的百合要亲切,要温柔;它使人们在杜鹃的啼唱中体会到思念游子之情;它教人们用一种怜爱之心对待采茶女和采桑女、被幽禁被遗弃的恋人、那些儿子远在天涯海角服役的母亲,以及那些饱受战火创伤的黎民百姓。

林语堂先生的话简洁精炼的概括了中国人和诗歌之间的关联,他将诗歌称作中国人的宗教,甚至几乎认为如果没有诗歌中国人就无法存活至今,可见诗歌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

清人蘅塘退士所编选的《唐诗三百首》在如今流传甚为广泛,唐诗称得上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唐朝的繁荣安定使得一批文人墨客创作了大量佳作得以名留青史,那些流传至今仍然脍炙人口的诗句最能真切的表达我们中国人的灵魂。

重新品读这本《唐诗三百首》让我拾回那些被遗忘的情感。再读一遍“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想象如奶油般细腻柔滑的酥润的春雨;再读一遍“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想象温和的春风轻轻拂过柔软的柳枝;再读一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想象明月松峰清泉白石的静谧……诗中还有太多的美好值得我们去细细体味。

人们的步伐总是太匆忙了,闲不下一刻来感受到看看我们周围的世界,不能像古人那样细腻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单调乏味的城市生活让我们的精神变得麻木,从而埋没了我们心底那份诗意。不过就像于丹老师说的:人的年岁越是增长,就越需要一种温暖,需要生命年华中的浪漫,让我们在现实的纠葛之外找到一种挣脱地心引力的力量。

在我们有限的年华里享受无穷的诗意,那么也就成全了我们自己最美的人生。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10

我接触到的第一首唐诗是罗的《咏鹅》,用十几个字生动地表达了鹅的情态。读完诗,白鹅在绿水中漂浮,呼唤幸福。还有高一第一课学的《静夜思》。短句中充满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漂泊他乡的孤独和悲伤。这些唐诗给我当时的小心灵以独特的震撼,在我心中播下了诗歌的种子。

然后,我联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似乎让那颗小种子生根发芽,让我觉得唐诗就像一片汪洋。在一首接一首的背诵中,我一点也不无聊,而是沉浸在诗歌中,陶醉在诗人的情感中。

读诗其实就是读情感。诗歌的内容表现了诗人的经历、情感和生活,这也是唐诗的魅力所在。我喜欢精读唐诗,认真理解诗歌的深刻含义,理解诗人的感受:

想家:

乡愁可以看作是诗歌中最常见的情感。这位诗人离开了他的家乡,获得了名声,漂泊了几十年,再也没有回家,但当夜晚安静下来时,他想起了家乡的深刻思想.比如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这不是一首典型的思乡诗,但也包含了许多更复杂的情感。然而,这种不断被切割和困惑的想法,也让我着迷。

“南去野地,因为树叶正在落下,风从北方吹来,水很冷”,这样一个深秋的凄凉和悲伤的场景,引起了作者的悲伤情绪。其实孟浩然当时的心情是复杂的。他羡慕农村生活,打算退休,又想踏入仕途,大有作为,这无疑是很矛盾的。第三句,“我往前走。我哭到眼泪花光”,流露出他的乡愁。他不仅想家,他的家人也想看看自己的家,俯瞰“天空”中的“孤帆”。“渡船在哪里?会有人告诉我吗?”借用孔子使鲁兹感兴趣的典故,解读孟浩然隐逸与政治的冲突。“越来越粗糙了。越来越黑”随着心结,河水汹涌澎湃,与大海平起平坐,一望无际,凸显了作者的迷茫心情。

其实这也是现在年轻人普遍具有的矛盾心理。这首诗和几千年前的读者产生了共鸣,让人有同感。

离别的感觉:

送别诗中,那些悲凉缠绵,缠绵悱恻的作品,却是另一种慷慨豪迈的诗,发自内心,更能打动我。

朋友之间最经典的送别诗是高适的《别董大》。久别重逢的高适与老友董达重逢。短暂的聚会后,他走了自己的路。其实当时两个人都是处境艰难,困难重重,但是面对老朋友还是很舒服的。他们没有表现出他的艰难和痛苦,而是说:“前方的路没有知己,世界上没有人认识你。”他们以开放的心态和大胆的语气,鼓励董达去奋斗,去拼搏。“不要担心见不到你的心腹,天下谁不知道你董兰婷!”多么有力,多么响亮!这是一个多么简单大方的人啊!

男女之爱:

说到爱情,作为一个高中生,我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刻,所以诗歌中的爱情只能大致理解,但诗歌和文字中关于爱情的细腻优美的语言也让我赞不绝口。所以,我也喜欢读情诗。诗歌的唯美能让我的心颤抖。

特别喜欢这首歌《题都城南庄》。我第一次接触这首诗,不是在《唐诗三百首》上,而是在《百家讲坛》上。演讲者向观众讲述了这首诗背后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这个故事让我对这首诗的情感有了更深的理解。

那一年,崔虎去京城长安考进士,却失败了。因为回家路途遥远,他在长安呆了几天。清明节的时候,他在桃林里遇到一个年轻的姑娘,两人情投意合,却没有什么区别。最后,崔虎告别了少女。清明第二年,崔虎再次来到长安,试图找到女孩,但女孩原来住处的门被锁上了。崔虎在城门上写下这首诗,失望而去。

听完这个故事,读完这首诗,我们终于可以理解诗人的深刻含义了。“去年和今天在这扇门里,桃花相映成趣”,描绘了他们第一次见面时的美丽场景,反映了女孩容光焕发的面容,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痛,以及他们两个的深情。而第二句,“桃花依旧笑在春风,当人们不知道去哪里的时候”,依然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诗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但是没有看到一个女孩,只留下门前的一朵桃花还在春风微笑。这就是“事情不一样”。看完之后,觉得自己不经意间遇到了一些美好的东西,但是当我刻意追求的时候,却再也回不来了。这就是诗人所表达的遗憾所在。

爱国主义:

个人认为唐诗中的爱国主义值得后人学习。爱国诗词,我不得不提的是我最喜欢的诗人杜甫。杜甫被称为“诗圣”,李白河被称为“大杜丽”。他的诗与李白的风格完全相反。李白的诗奔放,带有侠客的洒脱。杜出生在战争时期。他出身贫寒,吃了太多苦。他做不到李白的聪明。他的诗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充满了沉重和痛苦。读他的诗,可以深切感受到当时战争带来的痛苦和不幸,比如《石壕吏》01《春望》等等。

杜甫的诗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给我印象最深。与他的许多诗歌不同,这首诗传达了作者的喜悦。诗人因为战争漂泊多年,历尽艰辛。现在他住在安史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11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能唱”。唐诗不仅是中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正因为如此,我借国庆假期的机会,认真读了《唐诗三百首》。该书主要介绍唐代主要诗人及其代表作:《将进酒》号李白、《春望》号杜甫、《山居秋暝》号诗佛王维等。每次读一首诗,似乎都要进入一个由文字构筑的朦胧而美好的世界,悲喜动静让我想来回。我会选择印象最深刻的诗句来说我的感受。

首先是王维的《鹿柴》。开篇的“空山上似乎没有人,但我想我听到了一个声音”原本是为了突出山中的寂静,但诗人反其道而行之,没有直接写“静”,而是大胆地用了“环”字。以空寂幽谷的微弱声音对比山野的静谧,突出诗人孤独的心境。在写作时,我们也可以使用这种对比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描写,从而为我们的文章增添一份情趣和内涵。

接下来是李白的《山中问答》。虽然只有四句短句,但我从这首短小精悍的诗中读出了属于神仙的生活方式。有钱的李白,并不贪图繁华都市的奢华生活,而是选择隐居深山,积极钻研碧山丛林深处,汲取精神食粮。古人说,肚子里有诗有书。李白作为一个著名的诗人,在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他并没有因为成绩而沾沾自喜,止步不前。也要学习李白孜孜不倦的精神和学习防范骄躁的好习惯。

最后,诗佛王伟的《少年行》。“迎灵对你来说是饮料,是马高楼的一面。”这两句话描述的是咸阳城游骑兵在路上相遇的场景,一拍即合,被邀在路边餐厅畅饮聊天。诗中充满热情和英雄气息,让我千年后的小读者愤怒不已。虽然这种场景在古代并没有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是在新世纪,我们应该敞开心扉,交更多的朋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唐代的诗歌就像一个盛开花朵的大花园。唐人在不到300年的时间里写了五万多首诗。虽然不能说所有的文章都是精华,但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传统国学的精髓,继承中国经典,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12

在这个快乐的暑假中,我读了一本好书。

暑假刚开头我的妈妈就给了我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是《唐诗三百首》这本书的封面是暗黄色的,上面画着很多的古代人的画像。这本书很厚一共有601页,在这601页里面都是著名的诗人写的诗词。

妈妈说:“这是姐姐看的诗词,是奶奶送给姐姐的。”听完之后更加对这本书尤为喜爱和好奇。听说姐姐也是非常喜欢读这本书,更是对这本书呵护有加。到底是多么好的一本书呢?能让姐姐这么的喜欢呢?带着好奇心我翻开了书本。

我耐心的翻阅着,看了很多诗词,真的是越看越有兴趣,慢慢的忘记了时间,也慢慢的体会到了为什么姐姐那么喜欢这本书了。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诗《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书中解释:夕阳西下,诗人在耐心的等候朋友,抱琴独自伫立。

读了一首又一首的诗词,还有很多让我影响深刻的诗词、人物。比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赏析中介绍:此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表达对戍边战士的同情。从此诗中我看出了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对于伟大的战士,都是有很高敬意!

我还读了很多很多的诗,就不一一列举了。读完就要铭记于心。诗的句子?谁写的?是什么意思?这些都是我们身为学生在读课文时必须牢牢记住的!读的越多,学的越多。并且要做到“学而时习之。”

在这个暑假中,我最大的骄傲就是读了这本书;最高兴的就是学了不少东西。我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读了什么有趣的书呢?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13

我最初接触的唐诗,是骆宾王的《咏鹅》,用寥寥十几个字生动的表现了鹅的情态,读着诗,白鹅在绿水中浮游荡漾、快乐呼唤的情景便跃然纸上。还有一年级第一课学的《静夜思》,简短的语句中,饱含着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还有漂泊他乡的孤寂和悲凉。这些唐诗给了我当时小小的心灵独特的震撼,在我心里播下诗歌的种子。

接着,我接触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似乎让那颗小小的种子生根发芽,让我感受到唐诗犹如广阔的海洋。在一首接一首的背诵中,我也丝毫不感枯燥,而是沉浸在诗中,陶醉地感受着诗人的情感。

读诗,其实就是读情,诗的内容展现了诗人的经历、情感和生活,而这也是唐诗的魅力所在。我喜欢精读唐诗,细细地体会诗中的深意,了解诗人的情:

思乡之情:

思乡之情可以算是诗中最常见的情感了,诗人离乡背井,考取功名,在外漂泊几十年不曾返乡,可当夜深人静时,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便涌上心头……

比如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这并不是一个典型的思乡诗,其中还包括了许多更加复杂的情感。但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却也是令我着迷。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如此萧瑟悲凉的深秋景象,引起了作者的悲哀的情绪。其实,当时孟浩然的心情是复杂的。他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踏入仕途,一展宏图,这无疑十分矛盾。第三句“乡泪客中尽”,将自己的乡思一泄无余,不仅他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他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孤帆”。“迷津欲有问”借用了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所诠释的便是孟浩然隐居与从政之间的冲突。以“平海夕漫漫”做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更加凸显了作者迷茫的心情。

这其实也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普遍拥有的矛盾心理,这首诗,让千年前的诗人与读者之间心灵共鸣,令人深有同感。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14

从小到大,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爱上了在浩瀚的书海中游泳。读散文,读小说,欣赏宋词。然而我最爱的是《唐诗三百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真正体会到她的魅力。

经常能感受到每一首诗的真挚情感。每当我看到妈妈为我努力,我就想到“但是多少爱有一寸长的草,我得到三个春光。”小学毕业,同学就要分开了。我会用“然而,尽管中国保持着我们的友谊,天堂仍然是我们的邻居”来期待与他们再次见面。

看了《唐诗三百首》,发现欣赏诗人的诗也是一种享受。我学会了“生而有用”的自信。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一旦我学会了,我就可以化身王维,享受一会儿“松树林里的月光,小溪里的水晶石”的宁静。我更清楚人生的成功之路也是艰难的。每当下雨,我就感觉到杜甫对春雨的喜爱。“雨知时节,春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每当听到美妙的音乐,就觉得“这种音乐应该只存在于天空,世界上能听到多少遍”。

唐朝289年,辉煌的帝国渐行渐远,但在它的背后,却有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系列大名。这些大师使唐诗产生了最大的光彩,盛唐的天气逐渐成为人们心中隐藏的梦想。所以,我相信,即使这个世界经历了几千年,还是会像你我一样被他陶醉,被他激励。那么,我们从现在开始读唐诗吧!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15

岁月悠悠,唯有书籍相伴。书丰富了世界上单纯的人;书,让世界喧嚣回归自然。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在深深的书包里,在学校的课桌里;在家里,书桌的一角会有一本爱情书!

看书,已经习惯了晚上。虽然没有茶添香,但也没有美人相伴;但是一个小床头灯就够了!在寂静的夜窗前,银辉瀑布;伴随着一本书,你可以牺牲掉你的梦想。晚上没人的时候就唱了几首唐诗,一下子就上心了。灯下,开唐诗三百首。爷爷把这本书作为礼物送给我,说是很多年前买的。看着发黄的书页,我一定比我大。翻扉页,两行也苍劲飘逸;这一定是爷爷做的!一开始不知道爷爷留给我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剑锋磨砺,梅花香自寒自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顿悟了,真相是——。

看书,已经习惯了晚上。虽然没有茶添香,但也没有美人相伴;但是一个小床头灯就够了!在寂静的夜窗前,银辉瀑布;伴随着一本书,你可以牺牲掉你的梦想。晚上没人的时候就唱了几首唐诗,一下子就上心了。灯下,开唐诗三百首。爷爷把这本书作为礼物送给我,说是很多年前买的。看着发黄的书页,我一定比我大。翻扉页,两行也苍劲飘逸;这一定是爷爷做的!一开始不知道爷爷留给我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剑锋磨砺,梅花香自寒自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顿悟了,真相是——。虽然我才十几岁,但是经历了很多事情,能更好的体会到努力的艰难和喜悦。

翻到唐诗,独树一帜的爱国诗人陆游说:“王师定中原日在北方,别忘了把乃翁说成家祭”,他被这种迫近的死亡和国家安定的精神所感动。抗日战争时期,多少士兵在血战中牺牲,想到驱逐日寇。士兵们不怕死,以换取我们现在的国家和平与安全。难道不应该珍惜吗?

翻下一篇,我读了李白的《我们都被尊崇到遥远的思想,我要去天上捕捉明月》,我也要去天上摘明月。看看今天,科技发达,人类也参与其中。但是,由于科技的发展,很多学生已经沉迷于科技电子产品,进而荒废学业。学生应该学习,树立崇高的目标和理想,为人类寻求幸福。而手机的这些科技产品,却极大的消耗了这种崇高的野心,沉溺于虚无的网络世界。更别提李白要摘下天上明月的野心了。时代在进步,社会充满了气象。要想站稳脚跟,除了好好学习,好好学习,别无选择。

但是坚持僵化不是好事!放下《唐诗三百首》,不自觉的看看其他书:“江山有人才,领路百年。”写出来时代变迁一定要早来,有创新。有什么意义?还不如把书中的原理付诸实践,让它们“活”起来,用新的思维去面对,去研究,你可能会发现很多有趣的、新奇的东西,不自觉的就不能创造历史。面对创新思维,可能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书和卷轴留下了很多附件,一页页发黄的纸和古诗词,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从爱国主义,到一群充满豪情壮志,憧憬明天走向未来,以新思维创新事物的人,这些情怀都是可以从古代传承到现代的。书中的金屋需要自己去找,书中的颜如玉需要自己去找。古代

大家都知道:“当时读了300首诗,就不会写诗,也不会唱歌”。这就说明了读好唐诗的妙处。我小时候也看过一些书,现在快四十了。重读唐诗,不禁有所感触。

流传千古的唐诗三百首,艺术上当然精彩,但与作者的人生经历相比,却让人落泪:除了极少数人,大部分人仕途不如意,晚年辞官退休,甚至一生都有点清贫。

于是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唐朝有那么多的政治家、军事家做出了贡献,为什么他们没有一部优秀的传世之作?相反,伟大的天才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李商隐等。没有立功的野心,却过着坎坷的生活,一点成就都没有?大诗人事业失败,政治家杰作失败,是偶然吗?

其实仔细想想也是正常的。政治务实,三起三落,“忍”字最受推崇。而艺术则超凡脱俗,关注超越现实的美。如果整天社交,如何获得艺术灵感?所以即使你有才华,成为大官,忙于政务,也很少有优秀的作品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江郎尽力了。当然除了少数人,比如曹操。

于是我进一步想到了教育。俗话说:360行,每行先出。但这360线对人的天赋、气质、学识、能力都有不同的要求,有的甚至有不同的要求。在教育培训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分类施教,而不是一刀切。例如,现在要求小学生背诵唐诗和古典名著,好像他们希望每个人都能记住四书五经。但是小学生长大了,是不是都成了诗人学者隐士了?显然,这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上一篇: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下一篇:《受戒》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