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五大象征

2024-05-22

美国文化五大象征(共11篇)

美国文化五大象征 篇1

古代奥运圣火是奥林匹克运动延续的象征

奥运会宗旨“更快、更高、更强”

奥运会宣誓词:代表所有参赛员,我宣誓我们参加本次奥运会,尊重并遵守大会各项规则,格守体育道德,为体育争光,为团体争光”

奥运精神:“参加奥运会最重要目的是参与,而非赢得冠军;就像生活最重要的是奋斗,而不是成功;最本质的事情不是征服,而是战斗不息。”

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是奥林匹亚,位于希腊首都雅典。

古代奥运会创始人是伊菲图斯。

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是曾任国际奥委会第二任主席的顾拜旦。

奥林匹克宗旨的高度概括是“和平、友谊、进步”。奥林匹克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的口号是“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

北京奥运会在2008年8月8日-24日举行。

奥林匹克日是每年的6月23日。

奥林匹克会旗图案是:奥林匹克会旗为白色、无边,中央有5个互相套连的圆环,颜色自左至右依次为蓝、黄、黑、绿、红。5个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和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

平的比赛和友谊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聚。

亚洲第一个申办奥运会的城市是东京。

中国男子第一个获得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是许海峰。

中国女子第一个获得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是袁华。

中国运动员李宁获得金牌最多,1980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举获得了自由体操、鞍马、吊环3项冠军,得到了三枚金牌。

中国女排队在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了中国三大球的第一个奥运会金牌,现了三连冠。

世界乒坛皇后是邓亚萍。

萨马兰奇是国际奥委会第七任主席。

北京申奥的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

奥运圣火形象的福娃是欢欢。

奥运大熊猫形象的福娃是晶晶。

奥运鱼形象的福娃是贝贝。

奥运藏羚羊形象的福娃是迎迎。

奥运燕子形象的福娃是妮妮。

美国文化五大象征 篇2

20世纪70年代后人文主义与20世纪80年代后的后现代化主义思潮的出现, 加上衍生于结构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观念的盛行, 地理界脱离了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以描述为主的治学方式, 将景观视为“见的方式”, 与其历史发展联系起来。景观从名词转变为动词, 景观如何运作及其与隐含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的问题成为研究核心。

目前, “西湖·龙井茶园”作为2010年申报文化景观遗产的备选项目, 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议事日程。杭州西湖 (以下简称西湖) 之盛, 与数千年来历史上文人士大夫诗词书画所赋予的文化内涵息息相关, 已然成为儒家山水美学的典范。有学者认为:“多数中国文人的结构中, 对一个充满象征性和抽象度的西湖, 总有很大的向心力。”西湖作为一个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空间, 不仅有山水之胜, 林壑之美, 并且纳同理通济的诗情、画意与茶道, 发人深省的英烈文化, 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 神秘浓重的宗教色彩等精神文化于一体。然而, 这些形形色色的文化内容, 也不过是西湖文化景观价值的表象而已, 如果视其为西湖之“形”, 那么其内在的文化和政治象征, 则是西湖之“意”和“神”, 才更加值得关注。这也是世界遗产文化景观考察的重点之一。

2 隐逸文化的必然性

中国封建社会, 统一的宗法大帝国以及与之适应的君主集权制度在秦以后的两千多年中始终延续不替, 其间的所有因素, 无论是经济、政治、伦理抑或是文化, 都始终被置于皇权的控制之下而绝没有独立发展的可能,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最细微的部分, 都只能作为整个集权制度所严格制约的一个环节而存在。

统一而庞大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宗法政治体系, 要求皇权必须能够代表和协调整个社会的利益, 这种客观要求在本质上与皇权的专制与独裁是矛盾的, 皇权的专制与整个社会的利益之间的平衡, 也是中国社会形态得以延续的基本条件。而只有士人阶层, 与皇权和整个社会经济、政治体系都保持着深厚、广泛的联系, 才能代表两方来调节关系, 维系平衡。一方面, 士人阶层是皇权统治社会的执行者, 另一方面, 又是代表社会对皇权的抑制者。士大夫是社会文化最主要的占有者, 比其他任何阶层更懂得国家各个阶层的利益以及其间复杂的关系, 才能以“道”、“仁政”的追求来延缓和修复专制制度中必然的社会危机。

然而, 集权制度的性质决定了士大夫凭借直接和积极的方式, 难以完成这种使命, 这就迫使士人阶层寻找和创造一种高度发达的间接和消极的方式, 以保证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达到社会机制所需要的程度, 这种方式即隐逸文化, 而以西湖为代表的古典园林, 则成为这种独特文化发展的物质空间。

3 西湖的隐逸文化象征

作为一处以空间为表现形式的园林, 西湖以小见大, 以少胜多, 以显喻隐, 以实写虚, 追求含蓄朦胧的审美境界, 以有限的空间来表现无限的意境美, 正所谓“城市山林, 壶中天地, 人世之外别开幻境”。这不正是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吗?就如同统治阶级的刻薄、经济上的拮据, 仍不能阻碍他们去完善自身的人格一样, 数平方公里的有限空间, 又安能纳士大夫鲲鹏之志?所以西湖绝非只是一个容纳文化的空间, 更是从空间中透视出的强烈的“士”文化。

早在北宋, 西湖诗社、词社就已成为文人互相唱酬的社团, 士人们结社聚会, 切磋诗艺、交流感情, 增强彼此间的社会联系, 而欣赏湖山美景, 吟诵西湖风光则是诗社、词社的参与者们经常的节目。除此之外, 文人们也经常在此吟诗会友, 隐居西湖孤山, 人称“梅妻鹤子”的林逋, 便经常泛舟西湖, 与梅尧臣、范仲淹等友人游赏于山水之间。苏东坡在杭州时, 也多与友人在湖上饮酒、赋诗。他们纵情诗酒, 狂放而不掩盖牢骚的情态, 成为对社会现实感到失望的文人的心态的原版, 更成为后世许多仕途失意不满现实的知识分子的榜样。“湖光静, 山影孤, 载斜阳小舟横渡。正花开玉梅千万株, 鹤飞来老逋归与?”即是士人们内心世界对于“隐”的渴望与追求。

西湖是文人、士大夫忘情山水、和诗交友、灵感创作的源泉, 更是其实现精神自由的理想空间。“酒逢知己, 琴遇知音”, 谈笑于上水之间;“时俯仰人间古今, 且消磨闲处光阴。无事当心, 今日从容, 此地登临”, 悠然自得;更能在隐居生活中寻找到“依山傍水盖茅斋, 旋买奇花赁地栽, 深耕浅种无灾害”的乐趣;更有甚者, 出于对现实的无奈, 把自己的命运也交给天公, “新酒在槽头醉, 活鱼向湖上买, 算天公自有安排”;有“诗狂悲壮, 杯深豪放”、“恍然醉眼千峰山。意悠扬, 气轩昂, 天风鹤背三千丈。”的旷达情怀, 亦有“浮生大都空自忙;功, 也是谎;名, 也是谎”的无奈感伤。

历代士人之中, 最具代表性的, 无疑是几任父母官苏东坡, 其人其事, 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 近千年来深受人们的尊崇, 并根植于西湖的山水之间。宋哲宗元佑4年, 苏东坡出任杭州太守, 那时的杭州已不比往昔, 满目疮痍, 民不聊生, 西湖干涸, 美景不现。苏东坡调集民工清淤泥, 筑长堤, 于是, 杭州西湖与东坡太守结缘千年, 苏堤亦美名垂史。苏东坡有《开西湖》诗云:“伟人谋议不求多, 事定纷纭自唯阿。尽放龟鱼还绿净, 肯容萧苇障前坡。一朝美事谁能继, 百尺苍崖尚可磨。天上列星当亦喜, 月明时下浴金波。”在人格上, 苏东坡在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 决不随波逐流;在官场上, 苏东坡为官一地, 造福一方, 于史有证;在人生态度上, 苏东坡即使在身处绝境时, 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进退自如, 宠辱不惊。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像苏东坡那样, 把封建社会士人的两种角色扮演得如此精彩, 人们感叹其风流文气, 山水间不拘一格, 更赞叹其与民同在, 与民同乐, 与民同忧的崇高情怀。

在西湖的价值中, 已经嵌入了这么一个桀骜不驯、潇洒自在而又深情款款的东坡形象, 他既有“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的”豪迈, 又有“细看来不是扬花, 点点是离人类泪”的柔情, 他是一个“湖山信是东南美”的父母官, 也是“欲把西湖比西子”的彬彬文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苏东坡为后代士人树立了榜样。但苏东坡于西湖的意义, 决不仅仅是老百姓的感恩戴德可以承载的, 更在于“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逆境中见从容, 历经曲折, 铸就人生的人文气质。

结束语

早在宋代, 文人林升曾经质问“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鲁迅先生曾也劝说郁达夫, 不要久居杭州, 因为这是一个容易消磨意志的地方。然而, 在休闲、旅游业高速发展的今天, 西湖是多少人梦想的旅游胜地, 又是多少人向往的人间天堂?如今南山路的酒吧、湖边的茶楼, 处处散发着“闲适”的情调, 杭州人时刻表现着的悠闲神情, 又何尝不为大众所向往呢?试想如若不是处在这种充满着“隐逸文化”的氛围之中, 杭州又何以谓之“东方休闲之都”?

摘要:后现代主义思潮之后, 地理界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特定地点的社会、文化及经济空间性质的剖析, 景观隐喻的意识形态和权利关系成为其研究核心。结合杭州西湖申遗的具体实际, 从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的角度, 对西湖象征的隐逸文化进行了分析和概述。

关键词:西湖,象征,隐逸文化

参考文献

[1]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编.西湖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 (第二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3]王毅.园林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4]陈从周.说园[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84.

美国的象征 篇3

乔布斯的传奇与大多数硅谷的神话很相似:在某个后院车库里创业,然后把它打造成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他并不是一个发明家,却能以一种不断创造未来的方式去安排创意,他堪称艺术与技术领域的“双料大师”。

乔布斯颠覆了个人电脑、动画、音乐、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数字出版业等六大产业。也许还有第七项:零售业——这实际上不是被他颠覆,而是重新想象。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制造了大量不断革新的产品,在他的第二次尝试中,他还建立起一个注入其DNA,由创造性的设计师和永远敢于尝试的工程师所组成的公司。

乔布斯是我们这个年代最出色的实业家,是必然会被铭记至少一个世纪的人。历史将把他置于与爱迪生和福特同等的位置,远高于与他同时代的其他任何人之上。他的作品充满想象力,将诗意的美妙与强大的数字芯片有机结合到一起。他和与他一起工作的人,一起建立了(至少在过去的这个月)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他把设计的灵感、完美主义与无尽的想象力植入了这家公司的基因,也许即使在几十年后,这些基因仍会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处蓬勃发展。

汉俄文化中动物的象征意义 篇4

汉俄文化中动物的象征意义

汉俄文化中动物象征意义的异同,既体现了文化的.共性,也体现了文化的个性,如果对此缺乏了解,就容易在语言学习和使用上造成理解有误和用词不当.了解两种语言文化的异同,对语言交际具有重要意义.

作 者:吴文红 WU Wen-hong 作者单位: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保定,071000刊 名: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SOFTWARE INSTITUTE年,卷(期):7(4)分类号:G04关键词:汉俄文化 动物 象征意义

美国文化五大象征 篇5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怀特认为:“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符号的总和”,[1]而服饰则是人类这种符号能力的最为重要的形态。因此,文化是一个有其自身生命和自身规律的自成一体的系统,其功能在于使人类适应自然界,以保证人种的生存和延续。但人类的全部文化或文明都依赖于符号,人类对符号能力的运用才使得人类文化的产生和延续成为可能。语言是一种文化符号,但“语言并不是人类唯一的表达工具,它不能完成全部情感的表达。”[2]所以人们力求在语言之外去寻求其他情感表达的途径,而服饰正是“有着象征内涵的事物”[3],它满足了人们的情感表达。因此,非语言的事物,当人们用它来代表另一事物,表示一定概念、思想感情,并通过它来记录和传承人类文化时,它就成了文化符号。

1.2武术服饰与艺术符号的形态与表意特征的契合

艺术符号是文化符号系统中的非语言符号中的一类,它作为一个传达媒介只有在与艺术意象及艺术形式达到最佳结合时才能建构起来。也就是说,艺术符号的生成必须构成双重契合:与审美意象的契合和与艺术形式的契合,要达到这种双重契合,服饰的设计必须对这个新生的艺术符号进行文化和审美的挖掘。只有这样,这个艺术符号,才具有文化与审美的特殊性。武术服饰艺术构成的元素符号:造型、材料、工艺、色彩等,从不同角度传达出武术套路文化心理。武术套路服饰艺术的文化性,构成其形式的元素符号同时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意义。它不仅是由物质材料组成并受众多物质因素限制、表现使用功能意义的“物质形式”,又是一种“浸透着情感的”,[4]表现着精神方面意义的“有意味的形式”,它有着明显的“艺术符号”的典型特征。武术服饰是一种意义丰富的文化符号,是武术文化的标志,中国文化的标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服饰是人类文化的历史标记,也是人的历史的文化象征。”[5]各武术套路通过利用服饰的造型、材料、色彩、工艺,激发人的视觉想象和情感体验,通过隐喻暗示、联想对比等方法,传达出武术套路特有的武术套路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在武术套路中,服饰甚至有着记史述古的符号功能和教育、伦理等职能。因此可见,武术服饰作为一种艺术符号,是武术文化的载体之一,是武术文化发展过程的文化象征,这种文化象征的意义在于通过武术服饰的设计与制作去窥视武术文化外在“形态性”与内在“表意性”的内涵与外延特征的统一。

2武术服饰艺术的外在形态性

2.1意识形态的物化:与自然生态和谐的象征

艺术符号的象征意义是形态性与表意性的统一,它是人类思想与情感的表达,它可以使人在艺术创造和成果审美的情感中引起精神的共鸣和达到最大强度的精神交流。不同的武术套路服饰,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对自然灵物的崇拜或宗教信仰的“遗留”[6]。不同的武术套路服饰中,样式或饰物往往有一些与众不同,表现出强烈的本武术套路特色,是该武术套路服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特殊的衣物饰物,一般与御寒、遮羞、美观、财富、权力等都没有直接的关系,却在武术服饰中拥有一种崇高或神秘的意味。各武术套路为了表达自己的身体文化,通过武术服饰,创造了许多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体现与自然界“天人合一”的符号,并绣、染在武术服饰和其他与武术相关的事物上。人类许多行为最初只是模仿,是对直接经验的继承,通过特定的行为影响和控制身外的事物,如早期的“图腾”。“效法自然、摹仿自然的文化实践是存在于人类的普遍现象,特别是在人类的早期或文明时代的初期,这种色彩显现得更为浓厚。”[7]在意识思维物化的过程中,将“意象化”[8]的情景复制到本体实物上。比如:武术套路服饰的刺绣,多以盛开的生机勃勃的鲜花,抑或是栩栩如生龙玉凤等等为主要背景。它所体现的是人们在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将自然界的艺术元素镶入到个体意识想象的空间里,再通过物化的形式“具象化”[9]的表现出来,通过刺绣图案象征自然生态的和谐。所以,各武术套路服饰中出现的刺绣图案是人类想象意境中的具有创造性艺术符号的表达,是构成各武术套路文化特色的重要元素。

2.2非意识形态性的物化:标识性的“品牌”象征

人是使用文化符号表达意义的动物。各族人民大量使用审美符号的象征来表达各族文化的意义。[10]这种审美符号的象征是各族文化符号体系的一部分,是凝聚各族人的精神,吸引各族人心的向心力,是识别认同符号。同时,由于各个不同武术套路、门派之间的文化差异,其服饰的风格必然存在迥然不同的文化特色。而所谓形态性,是指文化符号所指代的物态属性,[11]它易于人们通过文化符号的外在形态认识和掌握文化的根本属性。在武术服饰文化中,服饰作为武术文化的外在性文化符号,它也具有对各武术套路、门派标识性的“品牌”[12]象征意义。武术服饰艺术的文化符号特征,通过服饰的设计、剪裁、色彩等艺术元素,成为了辨识和熟悉不同武术套路、武术门派的文化品牌的重要因素。我们也就可以利用武术服饰不同的艺术符号特征去发现不同武术套路的风格特色与文化底蕴。如太极拳服饰对于太极拳本身而言,它具有“品牌”标志性的代言作用,对于其他武术套路,它是一种区别的标志,而对于其本体而言,却是可以互相认可的旗帜、结成整体的.纽带;是太极拳用来对外是“本我”与“他者”[13],对内是“我”与“我们”的识别认同符号。对内的习练太极拳者,只要见到太极拳服饰,一眼就能识别是同一拳种的爱好者,从而产生亲近的认同感。对外的武术套路习练者,也能通过服饰的不同艺术符号特征,判定出这一服饰文化符号背后的本质文化属性———太极拳。各传统武术套路的服饰各不相同,每一类服饰就是其文化支系的符号,而这一切都是由于人类历史形成的集体无意识的文化模式,是各个武术套路生存、发展的本能所致。

3武术服饰艺术的意象表意性

3.1审美意象非理性符号的“表魅”象征

用意象性的审美观念,用心灵意识的视觉语言来表达人们的情感。[14]武术服饰上的纹样摆脱了逼真的摹写,让人进入意象的审美世界,一个神奇的使人类心灵获得自由的非理性艺术王国。在这种意象性的艺术思维里,设计者天马行空,用心灵意识的视觉语言将所有的形象任意夸张抽象变形。如,武术服饰中的象形拳服装,从审美的角度看,它是设计师们通过观察人与自然的过程而形成的一种巧夺天工的艺术创造。根据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具体物象中的抽象而来,从象形拳的形成过程管窥[15]武术服饰这一艺术符号化的过程,发现是武术服饰在经过审美意象的非理性化后。它是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或“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16]的艺术品。经过岁月的淘洗和传承积淀,其间渗透、灌注、表达着中国古人的自然崇拜、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武术服饰的魅力在于不受理性形象的约束,放任其艺术想象力在非理性的世界里自由驰骋,用意象性的审美观念,用心灵意识的视觉语言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受众者们通过武术服饰的“表”,即服饰的外在显性特征,通过视觉语言和身体互动转换为对武术服饰文化内在意蕴的一种体悟,甚至是对武术文化的“表”与“意”的魅力解读。武术服饰设计中的艺术文化符号的象征性,正是通过其自身的华丽的“表”,表达其背后浓厚意蕴的非理性审美“意”的特质,使武术服饰文化在对武术文化进行融合的同时,达到自身“表魅”的象征性意义。同时,也正是其象征意义,才使中国武术文化的艺术性变得情深意远,韵重味浓,审美价值大为提高。

3.2勾勒传统与现代服饰人文情结的象征

武术服饰艺术符号所蕴含的武术套路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给当代服饰设计带来了丰富的启示和借鉴。它的表现形式与艺术魅力日益为世人所喜爱,已成为中华武术套路精神和武术套路意趣的标志之一,为设计师们创作各种风格的服饰设计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使现代服饰设计得到升华。自武术以特殊身份进入奥运会开始,武术热潮在全世界范围内掀开,[17]与此同时,作为武术文化一部分的武术服饰也作为一种对武术表意象征性的宣传物开始面向全世界。因此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设计师们汲取中国传统武术服饰艺术文化符号的精髓,挖掘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常常采用丝绸织锦、刺绣蕾丝等材质展现中国主题,借这些充满寓意的传统武术服饰文化符号来表达喜庆吉祥、祈福消灾、寄寓理想与希望。武术服饰设计师也在现代服饰的审美中经过解构、重组、整合等手法重新演绎武术服饰,衬托出武术戏剧般的舞台效果,使武术服饰更具东方情调,给武术文化的发展带来无限生机。而现代服饰将武术服饰的某些元素融入晚礼服、日常生活服装当中,并在工艺制作、装饰手段和造型处理上,注入时尚,使其与现代的大环境相融合;通过对装饰工艺和现代材料的处理,切入流行元素,满足当代人的精神需求,恰到好处地把武术服饰的设计理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使中国武术服饰文化的艺术性以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出现在世界的视野内。

3.3创造者与受众者的生命情感象征

艺术符号的象征意义是形态性与表意性的统一[18],它是人类思想与情感的表达,它可以使人在艺术创造和成果审美的情感中达到最大强度的精神交流。武术服饰艺术的文化符号象征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以约定俗成的武术套路的艺术展现达到人们心理效应的意象过程,借助着联想、想象和情感体验来把握服饰中意蕴的一种思维方式。武术服饰元素由人们运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变成了一种特殊的语言。正如苏珊朗格所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19]而服饰的艺术文化符号更是人们寄托生命情感的归宿。武术服饰创造者的每一次设计、制作过程,都是一次自我情感和思想拓开的升华,使自身审美意识和对物化思维方式的的意象性不断丰富,以求通过其精心创造出的艺术品———武术服饰,实现他对生命情感的崇高追求。武术服饰是具象的服饰,作为象征符号的服饰,在本质上是特殊的一种语言。表意象征性形式的服饰是各武术套路的习练者与“受众者”进入艺术语言的中介,武术服饰的受众者们通过武术服饰的艺术性修饰协同身体技艺的难美性展现,表达其对生命的高度热爱和情感的高度升华。在武术服饰的艺术语言和受众者身体语言的融合中,使人们对武术服饰实体本身的意象性地展开视觉意境的想象。这是人们通过不同艺术语言的象征性表达个体生命情感的形式。因此,武术服饰成为象征性的艺术符号,是人们赋予它情感的高度象征意义。

4结语

中国传统武术服饰艺术的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以及鲜明而复杂的艺术文化符号象征,正是有了象征,中国传统武术服饰变得情深意远,韵重味浓。正如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指出的那样,“衣与饰的结合,突破了衣着原有的单纯基本功能而取得了复杂的象征作用。成为亲属、权利、宗教等社会制度的构成部分,更发展成了表现美感的艺术品,”[20]显示出武术套路精神活动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张杰.基于文化符号圈理论的太极拳文化符号结构研究[J].体育科学,(12):85-92.

[2]张璐婧.汉字的表意性和对外汉字教学[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55):87-89.

[3]许铁汉.象征: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表意追求[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报,(5):70-72.

[4]赵健伯.文化符号视域下的“云南十八怪”[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2):60-64.

[5]陈春敏.文学文化意识形态———特里伊格尔顿文学意识形态观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12.

[6]于瑞华.民族文化符号在影视设计中的应用[J].电影文学,(6):24-25.

[7]王亚婷等.汉子字体本身即为一种隐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3):B01.

[8]陈保磊.从审美心理学视角论武术套路动作意象[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

[9]陈保磊.从审美心理学视角论武术套路动作意象[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3.

[10]方国清.一个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一武术之研究[J].北京体育学报,,34(8):36-38.

[11]陈华文.文化学概论新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72.

[12]冯聚才.文化符号与文化软实力[J].开封大学学报,2012(3):1-4.

[13]贾磊磊.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表达———论非文字类文化符号的传播效应[J].现代传播,2011(12):17-21.

[14]吴学君.试论标点符号的表意性[J].昌吉学院学报,(4):84-87.

[15]龚茂富,刘同为.武术套路视觉特性的文化解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66-68.

[16]闰民,邱玉相.象形武术———一种用身体表达的动态文化符号[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4):48-51.

[17]毛逸伦.女子南拳竞赛服饰的形式美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3.

[18]陈华文.文化学概论新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86.

[19]马敏卿.竞技武术套路的美学赏析与创意[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4):92-93.

颜色词在中西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篇6

颜色词在中西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本文从阴阳五行学、中国文化的角度和西方文化的角度分别探究五种主要色彩在中英文里的象征意义,以说明色彩的`运用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韵味.

作 者:叶利华 YE Lihua  作者单位:上海商学院,外语学院,中国,上海,200235 刊 名:上海商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GHAI BUSINESS SCHOOL 年,卷(期):2008 9(6) 分类号:H313 关键词:阴阳五行说   文化   色彩   象征意义   词汇  

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象征意义的异同 篇7

1. 红色。

红色, 在气象地图 (weather map) 上指示温暖的区域。红色也常用来暗示危险或紧急情况。因此, 禁行标志、交通信号或刹车灯也常以红色作为警示。在足球比赛中, 红牌 (red card) 成为裁判员对违规运动员最严重的惩罚。另一方面, 在中西文化中, 红色也是爱、幸福和喜庆的象征。

2. 绿色。

绿色是植物的颜色。随着人类日益加强了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 与绿色相关的词语层出不穷, 无不体现了对绿色基本象征义的怀旧情怀。如英语中的“the Greens” (保护环境的政治团体) , 汉语中的“绿色蔬菜”。同时, 绿色也是通行的象征, 广泛用于交通、铁路和航运中。

3.蓝色。蓝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颜色, 象征着宁静、放松和平和。基于对蓝色能缓和情绪这一共同认知, 它被用于许多公共场所。同时, 蓝色也是许多国家海军制服的共同颜色。

4.黑色。黑色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冷色。从象征意义来说, 黑色在中西方文化中都蕴涵着否定消极的含义。在西方文化中, 魔鬼撒旦被称为“黑暗之王” (the prince of darkness) 等。中国文化中, 黑色是鬼魂和地狱的颜色。因此, 与黑色相关的词语多带贬义, 如黑心、黑社会、黑不溜秋等。

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性及其内涵

1.红色。在西方国家, 红色被赋予了债务, 亏损的含义。因此, 当人们帐务上亏空或出现赤字, 常用“in the red”表示。在北美股票市场上, 红色代表着股价的下跌, 相反, 在东亚股票市场上, 红色代表的却是股价上涨。

与西方国家不同, 中国文化中, 红色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颜色, 也是革命的象征。如红军、红色政权、红娘、红颜等。

2.绿色。在西方文化中, 绿色不仅仅是生命的象征, 它也是死亡的象征。如果一个人面无血色, 人们常用“to look green”形容。在中世纪, 绿色代表着邪恶。在夏特勒大教堂 (the Chartres Cathedral) 的彩色玻璃上, 撒旦的皮肤是绿色的, 眼睛也是绿色的。另一方面, 绿色还蕴涵着金钱 (money) 、财富 (wealth) 和资本 (capitalism) 的含义。如美国货币的颜色即为绿色, 常被称为“绿钞”。

在中国文化中, 绿色的含义则更为广泛。例如, 青青河边草中的“青青”毫无疑问指绿色。但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的“青”则为蓝色, 至于青丝中的“青”则指代黑色。此外, 依照中国的五行说, 绿色常常被认为是贱色。因此, 只有社会底层的人们才带绿头巾以区别贵族和平民。

3. 蓝色。

在西方, 蓝色被认为是男孩子的颜色, 象征着神圣 (sacredness) 、真理 (truth) 和贵族 (loyalty) 。一个名门出身的人被称为“a blue-blooded person”。“blue ribbon”直译为“蓝绶带”, 是最高荣誉的标记。“blue book”是英国议会报告或公文的代名词, 即“蓝皮书”。“blue chips”指的是热门股票, 又称蓝筹股。

在口语中, 蓝色是忧郁和悲伤的象征。如果说一个人“to get the blues”, 这意味着他很悲伤很沮丧。在音乐中, 布鲁斯音乐 (the Blues) 指的是一种伤感的美国南方音乐。此外, 蓝色还蕴涵着下流, 淫猥的含义。

另一方面, 蓝色也意味着智慧 (intellect) , 如“big blue”是IBM的绰号, 而打败世界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 (Garry Kasparov) 的计算机名为深蓝 (Deep Blue) 。然而, 中国文化中, 蓝色象征义多具有褒义。中国著名的京剧中, 蓝色脸谱象征着勇敢和刚毅。在中国服饰中, 自明清以来, 蓝色和黑色一直是流行的颜色。

4. 黑色。

黑色在西方是一个区分种族的颜色。但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 随着美国人权运动的发展, 人们逐渐用黑人“the Black”取代了带有贬义的黑鬼“Negroes”。因而, 黑色的象征义也更加中性化。如“black culture” (黑人文化) 。在中国古代, 人们崇尚黑色为宇宙的颜色。《易经》认为天为黑, 地为黄。因此, 官员的礼服的颜色也为上黑下黄, 头带乌纱帽, 甚至高官的官邸都被称为“乌衣巷”。

5. 白色。

西方文化中, 白色象征着纯洁、完美和无邪。例如, “white wedding”指的是新娘穿白色长裙的婚礼。在中国, 古时候, 平民百姓被称作“白衣”。封建社会中没得到功名的人被称为“白身”或“白丁”。在京剧脸谱中, 白色象征奸诈、狡猾、诡计多端, 此外, 白色还象征着反革命。如在抗战时期, 反动的军队被称为“白军”。

6. 紫色和黄色。

西方文化中, 紫色是皇室的象征。因此, “to be born to the purple”也就寓意着出身皇族。与西方文化所不同的是, 黄色是中国皇帝和皇权的象征, 也是皇室专用的颜色。如天子的衣服为“黄 (皇) 袍”。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尽管人们对颜色的感知能力都是一样的, 但由于受其文化的影响, 人们在使用这些颜色词语时却是大不相同。因此, 人们对颜色的认知和使用更能突现文化和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同时, 正确使用和掌握有关颜色的表达方式能培养学习者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增强学习者对文化和语言关系的认识, 提高跨文化交际中语言表达能力, 加强文化理解, 避免文化偏见, 从而使学习者真正掌握外语使用的精髓。

参考文献

[1]Kramsch, C.2000.Language and Culture.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年画 根植传统的文化象征 篇8

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观念和神灵信仰观念。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過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

早期的年画都与驱凶避邪、祈福迎祥这两个母题有着密切关系,在祈祷丰收、祭祀祖宗、驱妖除怪等年节风俗习俗化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年节装饰艺术。

近些年,随着我国“年味”的逐渐淡化,除部分农村地区外,在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和乡村,过年贴年画这项传统年俗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那些由年画所引发的幸福和回忆,只能萦绕在脑海之中……

历史上,年画不仅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成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从现存全国各地明清年间的木版年画来看,它的题材内容包罗万象。仿佛是一部民间生活百科图绘。著名画家薄松年曾说,在中国绘画史上,最先反映时尚情趣的,就要数年画了。在年画中,最早出现京文化,后来又出现表现甲午战争、鸦片战争的作品,那些最先表现上海高楼、天津马路的传统艺术品,也是年画,而中国传统的山水画里,似乎远没有这样丰富的想象力。木版年画是百科全书式的民间艺术,是最贴近生活的艺术,包蕴着一个完整的中国民间的精神。

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和四川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刻年画产地,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张贴年画曾是中国人春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千百年来,年画不仅是年节里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性喜闻乐见的媒体。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人们过年是离不开年画的。人们在买年画、贴年画、赏年画,藉此祈福来年美满吉祥的同时,也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女士曾写道:“每逢春节,最先给家乡带来欢乐气氛的便是年画。年画在这里铺天盖地,争奇斗艳,直至每一个村子里每一户有购买力的人家对年画的需求达到饱和为止。少了年画,这些黄土平原的年节,会变得多么难耐和凋零……”

由于现代印刷技术的冲击,民间木版和手绘年画在市场上已经很难见到。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年画的影子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书画作品和挂历。“对像木版年画这样具有强烈民族特点的民间文化遗产进行抢救保护,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回避的责任,年画可以说是中国一些地域乃至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不能让文化与历史的傳承在我们这一代手中停止。”中国民协主席、长期致力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的著名学者冯骥才先生说。

2002年,以抢救中国木版年画为标志,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启动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2006年,杨柳青木版年画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这些似乎仍没能阻挡年画的式微。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画能够保存下来的非常稀少,特别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年画,现在更是凤毛麟角,难得一见。这种承载民族文化与情感的传统民间艺术,已经从寻常百姓家的墙上走向了书画收藏家的案头。如何继承、发扬和光大这份文化遗产,很值得研究和探讨。

美国文化五大象征 篇9

任何事物无论多么奇特新颖,都不是凭空想象捏造出来的,都应该将其放入具体的发生历史条件镜像中去分析。被形象称之为“一苇渡江”、“水上芭蕾”、“水上走钢丝”的独竹漂文化,若不能回归到它发生历史的具体生活情境中去, 那将成为无法想象的外来物。

历史上,生活在贵州赤水的苗族人群主要以农耕种植为生,赤水能被誉为“中国十大竹乡”,正是当地苗族辛勤耕耘的结果。由于当时赤水陆上交通匮乏,当地大量的竹木运销到省内、外各地只能通过赤水河输运,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水上运输活动中,最终促成了这些水上苗族工人具备划行独竹漂的能力。因此, 独竹漂活动是在特定历史与地理条件下贵州赤水苗族生活方式选择的象征。

3.2  遵从与抗争:民族生存法则逻辑的象征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个性, 一些研究只认识到它对自然的遵从,而忽视了它与自然的抗争,进而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惰性文化,这明显是一种偏见。

深入探寻独竹漂活动的由来, 是赤水苗族水上工人在遵从与对抗自然中形成的产物。一方面,这些水上工人在运竹过程中要根据河道、水流情况而扎竹筏子,充分遵从自然。比如,因赤水河上游河道窄、水流急,水上苗族工人会在上游将竹扎成适当的小筏子,以安全顺利通过,而到下游河道变宽、水流变缓,他们又将若干小筏连成大筏子;另一方面,这些水上工人面对波涛汹涌的河流,他们在运竹过程中不是怯弱、屈服,而是勇于与自然抗争,甚至是在拿生命在与自然背水一战、殊死搏斗,最终在与自然的遵从与抗争中让他们将竹运至目的地。因此,独竹漂活动携带着赤水当地苗族对自然遵从与抗争的两种文化符号意义,是赤水苗族生存法则的逻辑象征。

4  结语

贵州赤水苗族独竹漂活动文化特征突出、价值多元化,它是赤水苗族生活方式选择产物的象征与苗族生存法则逻辑的象征, 也是民间民俗体育由历史来到现实存在的典型文化符号投射点。事实表明,只要民间民俗体育在现代化流程中联系自身的文化特征、突显时代所需的文化价值要素、彰显其文化象征意义就会前程锦绣。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6.

[2]陈季君.明清时期黔北皇木采运初探[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8(6):6-15.

[3]仁怀政协学习文卫委.仁怀文献辑存[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827.

[4]贵州省赤水县志编纂委员会.赤水县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68.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163.

[6]邱丕相.民族传统体育的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2.

[7]饶远,杨万智.民族体育走向世界的文化动因浅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1992(3):8-11.

蒙牛文化的“五大”手段 篇10

蒙牛的管理是一种半军事化的管理风格。

牛根生为了让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在做法上可以说有点儿极端,比如说的“大考核、大比武”活动。

这是典型的领袖驱动行为。如果按常规来讲,这件事情是不可思议的,有些员工就接受不了。

这件事情跟的企业文化“回炉再造”有关系。20,蒙牛出了新版本的企业文化手册,内容量挺大的,同时也把这么多年来牛根生的管理文章做了系统的编排。

牛根生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如果想让所有的蒙牛人学会、背会企业文化,有什么办法?”

我想了一想,说:“那就只有一种办法:考试。”

牛根生果然做出了一个决定:要求所有人在规定时间接受企业文化的全国统考,全国设20多个考场,从副总裁到清洁工无一例外都要参加!考试要在一个半小时内完成。

考试前,蒙牛印发了《蒙牛足迹报特刊》,共8000字的一张报纸,每人一份。

牛根生还亲自录像讲解企业文化,做成6个小时的VCD作为标准版本下发给每个基层单位,组织员工去看。因为企业文化不仅要背会,还要领会。蒙牛所有的员工一边对照报纸学习资料,一边看录像,然后考试。

这次考试特别严肃,为防止漏题和考场做弊,蒙牛聘请了很多大学老师监考。

这至少表示了公司的态度,也许不能防止你作弊,但你要知道作弊的后果,公司对这件事是很严肃的。

蒙牛的很多副总裁都四五十岁了,远在香港出差也要飞回来参加考试。

那个时间,如果你恰巧到蒙牛办事或者采访,你会发现:当你去卫生间时,连清洁工抹完地后也会拿着一张报纸念念有词。

考试不及格的人要及时补考。补考的人压力很大,尤其是管理干部。如果因为不能及格而被列入试用了,威信就荡然无存,根本就无法领导下属。所以,他们都特别紧张,上面一声令下,都拼了命的背。

那么,牛根生是怎么解释这种“应试文化”的呢?牛根生好像没有特别正式的解释,我觉得蒙牛有一种好的氛围:事关企业文化的事项,是必须去做的。你可以有异议,但并不代表这件事就可以不做。所有人都很清楚不做也没用,这是大潮流。

牛根生在私下里和我谈到的一个观点特别好:“企业文化为什么要去背会?因为一个成年人在工作之余,脑子里没有什么是根深蒂固的。但是通过两个月的时间去背会这些理念性的东西,至少让这8000字在脑子里根深蒂固。那么,考完试以后,再去做事的时候,这8000字的思想很容易就影响你的行为,因为只有这8000字的信念你记得最牢!”

文化氛围比内容更重要

我觉得一个制造型的企业,企业文化很重要的就是起到洗脑的功能。

因为蒙牛80%的工作人员都来自农民,每个人的意识、习惯、生活方式都不同,企业有义务去完成洗脑,有义务把他们从一个农民转变成职业人、工作者,帮他们建立一个工作者的工作习惯、生活习惯。剩下的20%都是大学生或其他地方比如香港、台湾请来的职业经理人。他们也带着不同的工作习惯,这种工作习惯,在日常的工作中肯定会有碰撞。工作习惯有碰撞是好事,但如果是价值观存在的碰撞,就必须得统一。蒙牛的价值观体系是特别统一的,但工作习惯是多元的,多种工作方法的融合使得你有更高效率的管理办法。但这一切必须有价值观的指导,否则就变成人与人之间的碰撞。这就是蒙牛所强调的:价值观是一切活动的总开关。

事实上,很多公司都在强调企业文化,但更多的看中理念系统是怎样的,手册是怎样的,有多少活动。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公司上下形成的重视企业文化的氛围,然后才是究竟在企业文化上说了什么。如果没有这种氛围的形成,即使说得天花乱坠,都没有意义,因为手册永远都是文字的堆砌而已。我觉得蒙牛这一点做得好。

牛根生的草原精神和仁义精神

蒙牛文化的伦理基础中有两个特别突出的元素。

“草原”公有制

一是草原文明、成吉思汗精神的烙印特别深。

成吉思汗的管理有两个前无古人的特点,体现在人力资源和分配制度上。

在人力资源上,是全民皆兵,每个部落的成年男子都是个蒙古战士。

在分配制度上,是以战养战,只要你跟我去打仗,你攻下来的战利品全是你的,所以战斗力特别强。

这两种特征表现在蒙牛身上特别明显。蒙牛的产权高度分散,高度社会化,这种大公有制就是成吉思汗以战养战的典型体现,公司是每个人的,利益是每个人的,所以每个人全力以赴地去做事情。

这种公有制的分配文化到底好不好,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今年,我们帮助蒙牛做几个业务单位的组织结构调整。调整过程中,因为业绩的关系,很多人可能要从原有的管理岗位上下来。一般的企业中的人遇到这种调整绝对是有很大的反弹。结果我们访谈的每个将被调整的干部,特别真诚地对我们讲:“如果这次调整需要我下来,第一天通知我,我第二天马上就交接,而且我们会全力以赴地去帮助继任者工作,为什么?因为我退下来了,我可能没有工作了,可能没有20万年薪了,可我还是蒙牛的股东,与我的这份年薪相比我更关注我的股东利益是不是能得到保证。如果新的组织架构新的人能把业绩做得更好,能够保证我的股东利益我会更开心。”

蒙牛从高层到中层的干部,大部分人都是持有股份的,只有极少的在年到20上市之后进入公司的人没有赶上最初一波持股的机会,但牛根生也会用期权或老牛基金会的其它方式给他们配股而且增加他们持股的机会,这也是蒙牛文化特别重要的体现。

牛根生对成吉思汗高度崇拜,草原精神的确影响着他的灵魂。

最近,我研究蒙古族的文化,无意中吃惊地发现,蒙牛所在的和林县刚好是成吉思汗的龙庭(忽勒台),是他的大本营,成吉思汗丢哪块地都行,就不能丢这块地,这也是个巧合。

“义”气当先

二是仁义精神。“义”在蒙牛人身上表现得非常突出:拼搏奉献、义薄云天、舍生取义,蒙牛和伊利的这种竞合关系、牛根生和郑俊怀的私人关系,以及蒙牛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有义气的成分在。这种精神在某种意义上也跟牛根生早年的生活轨迹和他个人的性格有关。

致富病的预防针

年,牛根生个人出资做了一个和谐家庭特训营的临时项目,可谓是为了使企业文化落地的极致之举。它主要针对股票上市交易之后,很多蒙牛的高管人员中出现了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为了防止他们自我膨胀,牛根生用这种方式去提前打预防针。

家庭特训营

这个项目花了四个月的时间,针对所有中高管人员的家庭,特别是配偶进行培训。一周五天,每天三个小时,把中国传统文化、蒙牛文化中的精华以更加生动的方式普及开来。有些课程会要求高管人员协同配偶、子女一起参加,从文化理念的角度引导他们重新反思工作、生活和做人的方式与价值。特训营结束时,这些特殊的学员们编排了很多文艺节目来阐释企业文化,人人都掌握了蒙牛企业文化的讲解能力、人人都通读了“四书五经”的精华部分。

很多高管人员开玩笑说:过去我们是在公司给下属讲企业文化,现在我们是回家听夫人给我们讲企业文化,牛总把企业文化落地到我们家里来了。

太太“义工”

最值得一提的是,过去有一些蒙牛的“全职太太”长期都没有工作了,经常感到心理不平衡,有时也会误解丈夫的工作。经过这一轮的培训之后,她们又找到了自己的活力,虽然蒙牛制度中严格禁止直系亲属进入企业工作,但是她们给自己创造了一份“义工”的岗位:每天都有大量外界人士希望到蒙牛参观访问,但是企业内部接待人员总是不够,因此,这些“夫人”们主动承担了这份又累又基层的工作,而且不要一分钱的报酬,就是希望能用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为蒙牛做一些贡献,以实际行动支持家人的工作。

眼界决定境界

其实,对于富裕的员工只有一个方法去激励他们了——“眼界决定境界”——让他们看到更高的境界,用新的目标去激发他们。当然,致富后,员工一定会有个分流的过程,没有更高境界的人就只能走掉,公司必须得接受这一点,然后再寻找新的想成为亿万富翁的人进来。

蒙牛未来也一定会碰到发展中的障碍,不可能一个公司的发展永远是一帆风顺的。牛根生已经有所预见了:过去自己前面老有标杆企业,但现在自己是“好汉”了,应该怎么为人处事?以前很弱,所以拍着胸脯说自己很强,现在不能这样了,但不一定是每个人都能改过来。因此,现在企业文化必须要承担新的职能,把这些蒙牛豪杰变成真正的绅士。

反思文化咨询

文化咨询只是酵母

我觉得咨询公司在企业文化咨询过程中,主要起到酵母的作用。如果企业本身不是好面粉,同样是好酵母,也发不出面包来。

我永远也不相信各方面都差得一塌糊涂的企业,咨询公司给他们做了一个企业文化项目,企业马上就变得非常好,这不可能!企业一定得有一个良好的基因,也有可能他的基因没有凸显出来,咨询公司就是要把他的优势基因凸显出来。

所以,我觉得企业文化一定是有个性的,也一定是挖掘出来的,而不是咨询公司创造出来的。永远不要期望企业会为一个咨询公司创造出的漂亮理念而神魂颠倒!

做文化,不能急

开篇,我谈到了牛根生有智慧,其实他对我们的考察时间相当长。事实证明:做企业文化咨询项目,最重要的是不能急。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时间和状态,让咨询团队和企业内部有磨合、融合的过程,只有这样大家才会有交融感,在沟通的时候才会坦诚,而不是公事公办地沟通。

因为我觉得企业文化作的是“情”,是回答“凭什么凝聚人心”的大命题,如果没有磨合时间,大家做事是没有感情的,那么就不可能出来打动人心的东西。

做企业文化咨询,双方都不能太功利。如果一个做企业文化咨询的人,自己都处在特别痛苦困惑的状态,你就没有个人魅力去感染他人,就说明这个咨询团队没文化。一个企业文化优良的团队不会让每个人感到痛苦。

文化咨询的价值

有很多人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企业要请咨询公司来做企业文化?我想咨询公司最大的价值有两个:

第一,可以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以中立的外部视角,反过来透视内部,更容易提炼企业文化的精髓。当你的人每天都在里面工作的时候,就好像鱼在水中一样,就体会不到文化的价值了。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咨询公司必须能够推动文化落地。很多企业文化的咨询大多数做到文本通过、培训就结束了。如果这个企业自身再没有很强的推动力量的话,这个企业文化肯定会流于形式。

用咨询公司做这件事很合适,因为它会专心地作这件事,它要为落地的效果负责任。而公司的内部会有很多其它的任务,没办法像咨询公司那样超脱地去作这件事,所以一家企业找咨询公司做文化咨询,一定要看他有没有推动落地的能力,否则这个文本一定会浪费掉。但遗憾的是,大部分咨询公司是不愿意承诺这一点的。(李天田)

破产,恰是美国经济活力的象征 篇11

但通用汽车和底特律的破产也体现了美国相对欧洲的巨大优势:愿意放弃无望的事业,让更加成功的活动有增长空间。放手注定要失败的项目是力量的象征,而非示弱。如果欧洲,特别是欧元区,想要走出危机的话,就应该采取美国式的“严厉之爱”。

巨人跌倒了,引发慌乱是自然的。底特律紧急事务主管凯文·厄尔指出,通用汽车重组债务达到1720亿美元,而其所在的城市的债务大约为200亿美元。承受损失的将是那些曾经认为自己的债权能够实现的人。毫无疑问这不公平。我们也不能责怪债权人尽力让其他人偿还其债务,这正是底特律工会现在希望联邦政府所做的。

然而,总的来说,美国准备让赌注倒向它们能够倒向的地方,至少比欧洲更愿意。情况不总是这样,1975年杰拉尔德·福特总统说过一句出名的难听话“去死吧,纽约”,但最终纽约还是获得了救助贷款。但在过去几年里,美国政府不惜让银行、其他系统性企业,如汽车工业以及很多市政府去找就近的破产法院。

美国的这种严厉也伴随着关爱。在美国,冒险之后失败并不是终结:重新站起来是一种荣耀。破产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美国经济活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种对冒险行为的宽容态度。欧洲人将破产看成一种更阴暗的道德玷污。传统上,陷入破产就是被贴上“不可信赖”的标签,为了遮羞,可能需要永远离开商界,甚至了结自己的生命。

矛盾的是,在文化上对失败的这种厌恶,不仅导致了冒险行为的减少,也导致了救助那些冒大风险而失败者的政策。在欧洲,违约实在不可容忍,以至于在当前的危机中,欧洲宁愿帮助破产者偿债,结果就是吃苦头——希腊就是一个清晰的例子。债权国坚持认为纾困是不可接受的。但结果证明,一个欧洲主权国可能不偿还其债务的局面是更不可接受的。于是,欧元区(以及被迫参与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贷款就是为了延后面对现实的那一天。

银行业发生了同样的情况。2010年,爱尔兰政府竭尽所能用纳税人的钱填补本国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空缺,而不愿宣布它们资不抵债、保护私人储户、让债权人来收拾残局。当爱尔兰政府意识到纳税人的资金已不足以完成这项工作的时候,欧元区伙伴国迫使该国借款来维持纾困。对破产的厌恶,也扭曲了西班牙和其他一些国家的银行政策。

与往常一样,现实最终迫使欧洲人改变他们的想法。希腊的主权债务最终得以重组,但却是在已经错失重组的很多效益之后才进行的,而且躲在债券持有人“自愿”的幌子下。尽管塞浦路斯的债务总额较少,但救助俄罗斯储户的可能性让北部欧洲的人难以下咽。

即使是这些教训也需要时间来消化。2010年,美国政府赋予自己权力,能够清盘大银行,迫使债权人承担损失。但大多数欧洲国家政府尚未推动通过这一关键立法。布鲁塞尔迫使这些国家这样做还需要数年的时间——即使各方原则上已经对“内部纾困”的必要性达成了一致。

如果从危机一开始就采取债务重组的务实政策,欧元区能够实现多大程度上的自救?我们无从得知。但相对于美国和缓但却明显地摆脱危机,欧洲错过这么多年的增长,部分原因就在于欧洲积重难返的债务。美国经济的债务状况已经大大缓解,消费再次上升。在欧洲,银行依靠微薄的资本缓冲苟延残喘(在其他资金来源枯竭的时候不愿意实施债转股的结果),拖累了整体经济。

上一篇:xx年10月毕业实习总结下一篇:暗恋是一个人的事-美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