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质监系统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方案专题

2024-09-08

安徽省质监系统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方案专题

安徽省质监系统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方案专题 篇1

安徽省质监系统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高我省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全国质检系统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提高质量、保障安全、调整结构、扩大需求、促进增长,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努力营造关心质量、重视安全的社会环境,加强质量和安全监管,提高技术保障能力,全面提升质量和安全总体水平,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使“质量和安全年”成为我省质监工作打基础、作贡献、树形象之年。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企业质量责任意识普遍提高,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全社会质量观念不断增强,有利于质量进步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形成;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和政府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力争杜绝重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进一步提升,群众对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主要内容

(一)积极营造重视质量的社会氛围

1.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质量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质量提升对于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视线中部崛起的重大意义;宣传质量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宣传质监部门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维护消费者利益积极作为、不懈努力的正面形象;宣传“质量和安全年”的活动成效,树立一批有社会责任感、讲诚信、质量好的典型企业;加强舆论监督,曝光一批典型质量违法行为。

2.组织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积极开展质量法律知识进社区、进厂房、进校园和进乡村活动,着力提高广大企业和全社会的质量法制意识;面向消费者开展质量信息咨询,日用商品检测等服务活动,举办质量知识竞赛、有奖问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3.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利用报刊、电视、广播、信息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强新闻报道,开设专题栏目,组织征文活动,播放公益广告,建立“质量和安全年”专题网络信息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宣传,扩大群众的参与规模。

(二)以质量兴省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 1.深入开展质量兴市(县、区)活动

在全省各市、县(区)开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质量振兴为已任,围绕《安徽省质量振兴计划》,积极推进以提高质量、振兴经济、促进发展为主要内容的质量兴市(县、区)活动。已开展活动的,要适时制定新一轮活动目标和方案持续推进,未开展的市、县(区)今年要全部启动,实现全省质量兴市(县、区)活动全面覆盖,推进我省质量振兴事业全面、协调和健康发展。

2.全面开展质量兴业活动

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按照《安徽省质量兴省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开展质量兴业活动,努力促进全行业质量提升。

3.积极推进质量兴企活动

充分发挥企业提升质量的主体作用。动员企业积极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制定“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方案,提出提升产品质量的目标和措施。以推广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培育企业质量管理人才,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争创名牌产品等工作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进质量兴企活动的开展。

(三)全面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充分发挥生产许可、强制认证、注册备案等措施的作用,对食品等涉及人身健康的产品,进一步严格市场准入条件,严格进行市场准入审查和管理,严把市场准入关。在受理审查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对涉及淘汰和限制的生产能力和工艺严格进行把关。积极贯彻《安徽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后监督管理办法》,把监督检查、日常监督检查和执法查处等证后监管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获证企业的行为逐步规范,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高。

2.加强企业生产过程落实质量安全责任的监管。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完善并落实原材料进厂和产品出厂检验制度、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制度,将企业的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道生产环节和关键岗位。完善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总结推广四类试点产品监管工作检验,强化企业生产过程质量安全责任的落实。

3.建立有效机制,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作。建立风险信息收集、研判、预警和处置工作机制,利用日常监管、实验室检测等环节收集风险信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建立专家队伍,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4.围绕监管重点,加大监督抽查力度。科学制定监督抽查计划,围绕食品、日用消费品、建材、农资等,突出紧扣国计民生、社会关注热点和质量状况不稳定的产品,突出涉及安全、健康、节能、环保等的关键项目,突出抽查质量问题多、质量不稳定的企业和存在共性质量问题的重点地区,加大监督抽查的覆盖面,增加抽查频次。加大监督抽查后处理力度。定期公布省级监督抽查结果,对质量问题严重的产品和企业予以曝光。跟踪企业整改效果,举办质量分析会,帮助企业查找问题,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5.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规范的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制度、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发布制度和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实行信用分类管理,严厉惩处失信行为。

(四)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1.组织开展食品集中整治行动。对生产企业开展大检查,督促企业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完善“一企三档”。对重点产品开展大检查,建立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落实风险防范措施。以动物源性食品、特殊人群食品、容易制假食品以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米、面、油等大宗食品为重点开展集中整治。对重点地区和行业开展大检查,建立重点区域整治机制,协助地方政府落实领导责任。对隐患区域、隐患行业开展清查,摸清状况,积极向地方政府提出整治建议,制定整治方案,落实各方责任。继续严厉查处在生产加工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加大对乳制品企业执法检查力度。主动收集食品安全隐患信息,及时开展风险监测。

2.组织开展春秋两季农资产品专项执法检查。围绕农业生产“稳粮、增收”总体要求,组织开展“进百村、入百户、抽百样”农资打假下乡行动,突出复混肥、磷肥、农药、农机及其配件等重点产品,重点检查有效含量不足、掺杂掺假、以次充好、无证生产、标识和计量欺诈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办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案件。

3.组织开展建材专项执法检查。以建筑用钢材、水泥及其制品、电线电缆、涂料、人造板等产品为重点组织开展建材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无证生产和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违法行为,防止劣质建材、有毒有害装修装饰材料流入市场。

4、组织开展家电下乡产品专项执法检查。以我省家电下乡产品中标企业为重点企业,以农村地区为重点区域,加强执法检查,重点查处借家电下乡之名制假售假、翻新废旧家电的行为。

5.开展以涉及民生的计量器具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医用计量器具、加油机、民用四表等强检计量器具的监管,让老百姓问医、看病放心,加油放心,用电、用水放心。强化衡器监管,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电子计价秤计量专项整治工作,从生产、销售、使用、修理等多个环节进行专项整治,切实提高电子计价秤的产品质量,严厉打击不法行为,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6.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专项整治。一是开展起重机械、压力管道元件制造专项整治工作。打击无证制造、无证安装、无证改造和无证修理行为。加强铁路、公路、水利、电力等重点工程起重机械的监管,督促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和工程管理单位落实安全责任。二是开展考试机构整顿。建立健全考试工作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实现作业人员考核发证工作的考试、审批、监督三分离。加强对作业人员的监督管理,打击无证、假证作业行为。三是开展电梯、起重机械安装维保单位专项整治。整顿电梯、起重机械安装维保市场秩序,引导电梯维保企业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维保。四是开展车用气瓶专项检查工作行动。重点检查气瓶充装单位(简称充装单位)有关安全充装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情况,督促充装单位严格执行气瓶充装检查制度。

7.组织开展絮棉制品专项整治。严格执行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制度,实行棉花加工企业分类监管,严格按照分类标准做好企业质量信用等级类别评定。强化棉花重点产区、流通重点环节的质量监督,严厉打击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伪造条码、标识不符等质量违法行为。围绕纤维制品卫生、安全、健康等项目,集中组织针对学生床上用品、幼儿园床上用品、赈灾救济用絮用纤维制品等的专项打假行动,确保广大消费者“盖得健康,穿着放心”。开展宾馆、医院等领域的絮用纤维制品监督检查,推动集团采购质量监控制度的进一步拓展。

8.开展区域性质量问题集中整治。根据我省区域产业结构特点,深入开展化肥、建筑扣件、絮用棉区域整治。加大对区域整治工作的指导、考核、督查力度,推动区域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五)以“三大服务”为载体,全面推进质监系统服务工作

1.深入推进技术标准发展战略,提升标准化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有效性和贡献率。认真为企业开展标准信息服务,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平台的作用,为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应对贸易技术壁垒,准确、及时地提供标准信息服务。突出抓好企业标准体系建设,提升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加强标准宣贯和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强制性标准的贯彻实施。

2.认真为企业开展检验测试技术服务。充分发挥检测技术服务企业公共平台的作用,为企业提升质量检测能力,提高检测技术水平,严格质量把关,预防质量安全风险,提供周到、高水平的检测技术服务。

3.充分发挥认证认可作用,提升认证企业的质量意识。抓好强制性产品认证行政监管工作,确保获证企业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积极推动管理体系认证、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和节能产品认证等自愿性认证工作,不断发挥认证认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4.大力开展质量培训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质监系统的技术、信息、人才等优势,积极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开展质量法制、质量管理、标准、计量、认证、检测技术、贸易技术壁垒等知识的培训教育,提高企业质量法制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组织质量专家“老区行”、“企业行”等活动。积极介绍、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开展咨询服务,进行技术攻关,努力帮助企业解决突出质量问题。

(六)着力抓好质量保障基础建设工作

1.加强质量法制建设。加快相关地方法规的制修订速度,深入开展全民质量法制教育,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改进和充实执法装备,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

2.加强标准化工作。着力实施“三大工程”、建设“三大体系”,加快重点领域的地方标准制修订,健全我省地方标准体系;加快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的步伐,提高标准质量水平;加强对标准实施的监督,加快技术标准平台建设。加强食品标准化基础研究,着力完善食品添加剂和食品检测方法标准体系,严格按有关标准进行生产。

3.加强计量基础建设。制定全省计量技术机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技术机构的项目。明确省市、县三级计量技术机构发展方向和定位,省院定位为高水平,精品化,多争取国家检测中心和型式评价实验室落户安徽;市所定位为区域性、差异化,打造本土特色和比较优势;县所定位为常规基础性的符合县域经济发展要求的技术机构分布格局。

加强对计量技术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对内以理顺机构量值传递关系为主题规范技术机构的检测行为。对外以规范计量授权行为为主题加强对授权机构的受控性监督,进一步加大行政管理的力度,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权威性。

4.着力提升检验检测水平。制定《全省技术机构近期项目建设发展计划和中长期项目建设规划》,推动技术机构上一批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项目。组织省级中心的验收,并制定《省级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发展二次规划》。围绕全省技术机构能力建设提升,制定并组织实施一批2009年技术机构发展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围绕边界县建设,组织实施食品和特色产业建设专项。深化技术机构改革,推动检测机构资源整合和促进联盟深度融合。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提高产品质量,保障质量和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国家形象,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各级质监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重要意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上来,积极投入到“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之中。

(二)加强领导,精心部署

为了加强组织领导,省局决定成立以张万宽局长为组长的“质量和安全年”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和信息沟通等具体工作。全系统所有单位都要积极、主动参与“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各设区市局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方案。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好。省局机关各业务处室,各直属事业单位都要根据职责,制定“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工作。机关党委、人事部门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财务、部门要做好经费安排并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纪检、监察部门要督促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认真履行职责,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在“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三)加强交流,畅通信息。

省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各地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信息进行收集、统计、分析和发布。各市质监局要定期(每月5日前)向省局书面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有关建议。需要立即上报的有关情况、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等,应随时上报,以便省局掌握情况、加强指导。

(四)加强督查,严格考核

上一篇:残疾人申请补助报告下一篇:网络谣言的危害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