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理论知识点总结

2024-09-13

新闻理论知识点总结(共8篇)

新闻理论知识点总结 篇1

12月10日下午,在我校06-110教室,我院组织学生党员参加了主题为“学习党章、关心时政”的专题考试。

本次考试试题以党章和时事政治为主题,内容涉及党章和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北京奥运会、嫦娥一号等国家政策以及时事新闻等内容。考前,学生党员们作了充分准备,考场上,每人都认真答题,考场秩序井然。

新闻理论知识点总结 篇2

1 赛前准备

1.1 赛前动员与辅导

基础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讨论竞赛方案, 对参赛各班进行赛前动员, 使每个参赛班级的学生明确参赛目的和意义、竞赛内容安排。赛前组织参赛班级人体结构学课程的授课教师对“细胞学”及“基本组织”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 发放配套练习题, 组织学生全面复习, 强化辅导。

1.2 竞赛资料准备

专业教师制作了“显微镜结构图”和“显微镜使用流程图”;教师编撰“基本组织辨识要点”, 精心挑选参赛组织切片, 统一操作规范, 确保操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理论测试

通过理论测试进行初赛, 选拔进入决赛的选手。笔试包括“基本理论 (1 0 0分选择题) ”和“基本组织彩色图谱辨认 (2 0分) ”两部分内容;按成绩排名, 取前1 0%进入决赛。

3 技能竞赛

3.1 确定方案

为确保竞赛科学、公正, 基础教研室内部反复组织讨论, 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 反复修改竞赛方案, 确定竞赛评分标准及决赛流程。决赛分两个赛场。采用显微镜多媒体同步投影技术和多头显微镜同步观察, 由4名评委现场打分。赛前组织所有选手通过抽签确定赛场及参赛顺序。

3.2 赛前集训

组织专业课教师对进入决赛的选手进行集中训练, 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操作, 指导基本组织的辨识, 要求选手通过培训达到“流程记清楚, 镜下调清楚, 组织认清楚, 要点写清楚”的目的, 确保选手熟练掌握竞赛要求的技能。

3.3 现场竞赛

由4名专业教师作评委, 根据评分标准, 从“参赛礼仪, 显微镜使用, 显微镜下组织辨识, 辨识要点”几方面进行现场打分, 并由计分员当场计算4位评委的平均成绩。最后, 两个赛场各取成绩优先者, 决定获奖名次。

4 收获

4.1 增强团队意识, 凝聚集体智慧

基础教研室全体教师群策群力, 任劳任怨, 牺牲休息时间, 为学生准备复习资料, 进行理论辅导。对选手进行集中培训, 对竞赛方案反复修改, 精选每一张竞赛用组织切片, 为竞赛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他们互相交流, 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赛前准备充分到位, 确保了竞赛的顺利进行。

4.2 创新测试手段, 强化能力训练

初赛理论测试中使用“彩色组织学图谱”, 对促进学生提高基本组织辨识能力有很大帮助, 今后的教学和测试中可反复采用这种形式。决赛内容以“显微镜的使用”和“基本组织辨识”为主, 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符合职业教育理念, 为学生学习后期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4.3 整理教学资料, 积累竞赛经验

通过竞赛, 我们完成了切合学校实验室实际的统一、规范的“显微镜使用操作规范”和“基本组织辨识要点”, 完善了“显微镜操作与基本组织辨识”竞赛评分标准, 摸索出一套较合理的竞赛流程。整理这些资料, 为今后统一实践教学的规范和标准, 组织类似活动积累了经验。

4.4 探索考核途径, 强化技能考核

组织技能竞赛对进一步带动人体结构学课程的全面技能考核, 无疑是一次有益的探索。若能利用自习或周末开放实验室进行学生技能培训, 可弥补实验时间和场地限制的不足;加大实践技能考核成绩的比例, 适当降低理论考核比例, 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强化动手能力, 又能提高学习成绩。

4.5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竞争意识

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授课, 学生之间横向比较与联系的机会很少。竞赛把同级或同专业的选手放在一起, 打破班级界线, 加强不同班级选手间的交流与合作, 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 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5 反思

5.1 学生整体学习情况不容乐观

此次参赛班级为2 0 1 1级所有护理双证书班, 初赛的理论测试内容为人体结构学的“细胞学”及“基本组织”两章内容, 卷面分值为1 2 0分。经准确统计, 参赛学生5 9 3人, 理论测试总及格率为3 0.6 9%;最高分为1 1 0分, 最低分1 7分;平均分6 6.7 3分。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5.2 实践教学评价标准亟待统一

“细胞学”及“基本组织”两章安排4次实践教学, 训练学生使用显微镜和进行组织辨识。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 同年级、同专业统一教材和授课计划。在培训时发现, 选手操作流程不统一, 操作欠规范。这些问题的暴露, 提示我们需要统一实践课规范要求和评价标准, 加强实践课规范管理十分必要。

5.3 师资力量配备不足

目前, 学校专职教师周学时量几乎都达到2 4学时, 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在实践课上, 教师1人要对约6 0名学生进行操作指导, 必然无暇顾及所有学生, 因此, 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5.4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心理素质亟待提高

在集中培训和技能竞赛过程中, 部分学生不能辨识基本组织;有的学生能清晰调出显微镜下要观察的组织, 但不能组织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结构特征, 只能写出死记硬背的辨识要点, 因此, 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亟待加强。竞赛时有的学生因紧张而不知所措, 手脚忙乱;操作和书写时手一直发抖, 操作不能有效完成。参赛选手整体心理素质水平需要全面提高。

6 建议

6.1 尊重认知规律, 课程设置循序渐进

就2 0 1 0级和2 0 1 1级双证书护理班而言, 第一学期同时开设人体结构学、生理学、微生物及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等医学基础课程, 这样的强度会使多数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降低学习兴趣。这既难保证每门课程的学习效果, 又使学科教学内容无法互相衔接。因此, 尊重学生认知规律, 循序渐进地开设课程, 注意课程内容的衔接, 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6.2 选择适宜教材, 优化教学内容

按自考办要求, 双证书护理班统一使用《人体结构学》、《生理学》和《病理学》教材, 对大部分初中毕业生来说, 教材内容偏深, 教学内容偏多。因此, 需要优选适合学生的教材, 优化教学内容。

6.3 扩充师资队伍, 提高教学效果

引进专业教师, 扩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难题。

6.4 规范实践要求, 统一评价标准

结合学校实验室实际, 摸索实践教学评价标准, 组织教师编写配套的实践教学指导, 统一实践课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十分迫切。

6.5 强化教学责任, 加强鼓励教育

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 着力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通过培养学生自信心, 结合案例教学体现“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强化操作规范, 引导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科学认真的工作态度, 鼓励和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地发展, 是每位教师的职责所在。

竞赛仅仅是手段, 旨在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以赛促学, 以学促教。希望通过竞赛, 促进教学环境的改善, 促进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蒉

新闻理论知识点总结 篇3

1.时代对新闻人才的需求。新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与时代发展联系紧密,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也是以适应大众传媒对从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前提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新闻学科的三大支柱之一的新闻史,其专业核心课程的地位不言自明,但长期以来,新闻史在整个新闻教学领域处于受尊不受尊重的窘迫境地。囿于部分人对历史的狭义理解,以及国内新闻史教研的整体状况停留在“原始的历史”阶段,不少人对新闻史的学习产生无用的偏执观念,存在重“术”轻“学”的问题。而当下大学新闻教育对人才的培养须达到的基本标准是“能适应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理论基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专门人才。”[1]其中,新闻教育的实践性特点与实用性是有区分的,实践性是建立在宽厚史论基础之上的对客观事物的认知特点及其系统性,而实用性只是实际操作和应用的过程。只有新闻实践而不具备新闻史论基础或只有新闻史论基础而不具备新闻实践经验,都不能成为理想的新闻从业人才,也不适合从事大学新闻教育工作。因此,大学新闻教育必须要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适宜未来新闻业发展及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从而在我国传统新闻史教学体系缺陷的基础上提出适应专业和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树立和贯彻从知识到理论再到思想的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2.新闻史学科发展的需要。黑格尔在其《历史哲学》[2]一书的绪论中曾谈到,观察历史有三种方法,即原始的历史、反省的历史、哲学的历史。所谓原始的历史意即以考据精详的史事为追求,以史实的梳理考证为任务,从隐晦曲折的历史信息中建立起历史长河的纪念碑。所谓反省的历史,则是建立在原始的历史基础之上,强调对历史的理解与反思甚至批评,这一层次的史学研究要有对历史人物意图、目的、动机的探求,要有对史事前因后果的反刍,更要有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推测,研究层面由知识上升到理论。而所谓哲学的历史,则是历史研究的最高境界,它是对历史的思想的考察,即“通过具体的历史来表达并帮助人们理解历史中所包含的普遍或一般的哲理”。也只有通过哲学的思辨才能透过历史表面的喧嚣去抓住历史的本质。

综观当前我国新闻史教研的实际情况,发现还处在第一个层面,即原始的历史层面。当然在这里我们要感谢老一辈新闻史学研究者在“纪念碑式的历史”阶段中所做的重大贡献。毕竟这也是整个新闻史学研究教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只有经过原始的历史的积淀,才能打开反省的大门,进而抵达哲学的境界。但作为一门新闻史学学科,仅停留在这一原始的历史阶段,将会阻滞其前进的步伐,毕竟只有通过思想,历史才能从一堆枯燥无生命的原材料中形成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才能产生真正的史学。

教学与研究相互促进,因此通过新闻史“知识-理论-思想”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进一步推动新闻史学研究水平的飞越。真正从新闻史学科自身出发,以历史学视角解析新闻史学的发展研究状况,认清新闻史目前所处的分阶段和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在新闻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上实现深层次的跨越。黑格尔提出的“原始的历史”、“反省的历史”、“哲学的历史”的三种观察历史的方法不仅是我国的新闻史教研可资参照的衡量标尺,更是一种能帮助史学教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不同境界与追求。在此基础上将有利于实现新闻史学自身的重大突破,推动我国新闻史学科体系建设与发展,[3]构建富有时代特色的新闻史课程体系。

二、实现新闻史“知识—理论—思想”三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1.对专业学生而言,可使其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从大学生人才的培养角度看,不是培养成读死书与死读书的人,而是要培养成具备综合分析理解的能力和联系实际融会贯通的人才。因此,采用“知识——理论——思想”三位一体化教学乃是成功培养合格大学人才的科学渠道。这一教学模式关键是要让学生从新闻史实中深刻领悟到知识精髓,如在讲到美国黄色新闻大师赫斯特及其报业时,不仅仅停留在对黄色新闻代表人物、黄色新闻代表性报纸及黄色新闻特点的识记上,而是帮助学生从世界范围分析黄色新闻大潮产生形成的原因、影响及趋势,并进一步将当时的黄色新闻情况与今天新闻界实践表现联系起来思考,这样对于今天全球传媒娱乐化的形势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同时对于防范娱乐化的负面影响也有了更多更深的思考。从而为其将来的新闻实践工作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另外在谈到西方国家所施行的广播电视体制时,不只是传授体制类型的基本知识,而着重帮助学生分析历史上这些体制转型的内在动因,继而联系实际分析这些不同体制的特点及利弊,并进一步思考中国现行新闻体制与西方国家新闻体制的区分及可行性,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宏观地看待我国新闻体制优势及改革发展的地方。还有在讲到大众化报业或商业报纸时,会进一步谈到新闻价值理论,分析思考新闻价值理论产生的条件及社会时代背景。类似的实例很多,在此不必一一说明。总之,通过这样的教学与训练,学生不仅很好地掌握了新闻史的学科知识,同时还提升了其理论思维,真正被培养成为有思想的人。

2.对教学效果而言,使史学“不死”,有利于优化课堂效应。对于史学课程,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一种成见,以为不用听课只要自己看教材即可。基于这种现状,采取“知识——理论——思想”三位一体化教学方法,可以极大程度地活跃课堂,使其充满生气,富有类似于其它业务课程的那种“动感”,真正让史(“死”)学活起来。对于教材上的那些具体的新闻事件、新闻史实、新闻人物的确不需教师多说,只要稍加提示学生自然能看明白,但透过书本上的史实对于深层次本质上的问题却需要老师综合利用各方面知识加以解析,而这一部分的内容也正是扩充学生知识结构的,因此通过这样的讲解自然会受到学生的喜欢。如讲到法国报团的形成及特点时,进一步深入开掘分析法国报团晚于英美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因,并将历史成因与今天法国传媒产业发展现状相联系,从而为学生理出了一条清晰的思路,也为其思考其它国家传媒发展现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如是,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新闻史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对专业教师而言,将有利于提升其科研和教学水平。实施“知识——理论——思想”三位一体化教学,这是一种相对于传统新闻史学教学方法的高要求,而这种高要求的对象首当其冲就是教师,只有教师首先并充分地做到了“知识——理论——思想”三位一体化教学革新的准备,方可有效地施行于学生。以前我们一些新闻史教师在教学准备时,集中全部精力放在对史实资料的搜集和考证上,虽然下足了功夫,但其课堂效果并不理想。而通过这种“三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革新,教师需要从史实到理论再到哲学思想全方位做好教学准备,这自然提升了其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如在准备“大众化廉价报纸和通讯社诞生与发展”的教学内容时,笔者本人结合新闻理论知识对新闻客观性这一新闻学核心理论进行深入解读,如此一方面通过“全方位知识”的传授提升教学水平,做到了既有翔实史料的展现又有理论的深层次拓展;另一方面正是有了这种史论紧密结合的逻辑思维,将有利于教师在科学研究中发挥出更好水平,基本能做到纵横捭阖。

参考文献

[1] 转引自陈娜:《跨越新闻史教研的三重门》,《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4期,第18页

[2] [德]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1年8月,第1页

[3] 陈娜:《跨越新闻史教研的三重门》,《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4期,第18页

军事理论知识点总结(定稿) 篇4

1、现代国防的主体是国家,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是国防的根本职能。

2、(春秋)时期,国防思想已经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标志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在这个时期已经基本形成。

3、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活动。

4、国防的(性质)是由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政策所决定的。

5、一国的社会制度不同,其国防的要求和国防也不同,因而,国防的(目标)也各不相同。

6、今天的中国之所以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并享有很高的声誉,主要是我国在政治上独立,经济上发展和军事上的不断强大。(错)

7、我国实行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坚持全民自卫原则。(对)

8、国防领导体制是指国防领导的组织体系及相应制度。(对)

9、世界的国防类型大致有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和中立型四种。(对)

10、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政策决定了我们采取中立型国防。(错)(是自卫型)第二部分:信息化战争

1、什么是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是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心理等七维空间,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

2、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信息资源急剧升值,信息的主导作用增强;武器装备高度信息化;作战空间超大多维;作战节奏迅疾快捷;作战要素一体化;作战指挥扁平化;作战行动精确化)

3、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由哪三部分构成?(信息武器、单兵数字化装备和C4ISKR系统)

4、信息化战争作战行动的精确化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一是精确侦察、定位控制。二是精确打击。三是精确保障。)

5、如何加速培养国防信息化人才队伍?(一方面,要依托地方进行信息化人才的双向培养;另一方面,军事院校教学中要加大高新技术知识的比重,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的训练水平,创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和信息化文化氛围。)

6、信息基础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哪三个方面?(一是努力发展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二是加快国家大型网络系统建设;三是大力开发各种软件技术。)

7、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的制胜理念有何不同?(机械化战争的制胜理念是消耗敌人、摧毁敌人,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信息化战争的制胜理念是控制敌人、瘫痪敌人,通过破击敌人作战体系,达到巧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8、信息化战争中的信息作战样式有哪些?(电子战、空间战、网络战、情报战、心理战)

9、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发射的精确制导弹药,占发射弹药总量的多少?(9%)

10、诺曼底战役、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哪个作战空间最大?(海湾战争)第三部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1、中国的陆地国土面积960万、海洋国土面积300万、大国土面积1269万平方公里

2、中国的陆地边界2.2万和海岸线1.8万公里

3、《联合国海洋法》规定,一国领海不超过12海里和专属经济区不超过200海里

4、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强烈的“海权意识”和“海洋国土观念”(不对)

5、目前在我国的海洋国土中,存在争议的海区面积有100多万平方公里

6、当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是(缓和与稳定)

7、当前在我国东西南北四个地缘方向上,最紧迫的是哪个方向?(东部)

8、下面争议地区中,哪个还未签署正式协定,得到解决?中俄边境问题、中印边境问题、中越北部湾问题、中日东海及钓鱼岛问题、中塔边境问题等。(中印边境问题、中日东海及钓鱼岛问题)

9、中印边境争议区、中日东海争议区面积有多少平方公里?双方各自的主张是什么?我国在南沙海区占有几个岛屿和礁盘?是哪几个?(12.55万、20多万、7个)

10、“上海合作组织”关系框架,对推动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对)第四部分:中国武装力量

1、中国武装力量是由哪些武装组织(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构成,其主体力量是(解放军)

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宗旨是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国核力量的主体,担负着实施核反击的战略任务的是哪个军种(第二炮兵)?。

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任务(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

4、空军由哪些兵种(航空兵、防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空降兵、雷达兵)构成,其主体兵种是(航空兵)

5、中国武装警察部队属于什么(国务院)编制序列?由谁领导?(国务院、中央军委双重领导)。

6、中国人民解放军陆1927.8.1、海1949.4.23、空军1949.11.11、第二炮兵1966.7.1和武装警察部队1982.6.19成立于何时

10、第二炮兵是受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和指挥的独立兵种,它的主的要使命是威慑和实战。(对)

11、海军由哪些兵种(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陆战队和岸防)部队构成?它是主要在海洋遂行作战任务的军种。(对)

第五部分:新军事变革

1、在世界军事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哪几次军事变革?(金属化军事变革、火药化军事变革、机械化军事变革、信息化军事变革)

2、世界新军事变革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孕育奠基、全面发展、质变发展阶段)

3、世界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革新军事技术、革新军事理论、革新作战方式、革新体制编制)

4、革新武器装备、使武器装备向什麽方向发展?(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

5、调整改革体制编制,使军队结构向什麽方向发展?(小型化、一体化、多能化)

6、改革军队指挥体制,是军队指挥体制由树状垂直型向什麽型发展?(网状扁平型)

7、世界新军事变革对我国的战略影响是什麽?(一是国家战略利益发展可能受到制约,二是我国的安全环境有可能更趋复杂,三是我军的装备技术与发达国家差距有进一步拉大危险)

8、越南战争和第四次中东战争处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哪个发展阶段?(孕育奠基阶段)

9、新军事技术革命最早是由前苏联哪位将领提出的?(奥加尔科夫元帅)10、20世纪90年代至2002年是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的什麽阶段?(全面展开阶段)

第六部分:航天技术

1、航天技术,是指将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主要由航天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和航天测控技术组成。

2、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3、第一7.9千米/秒、二11.2千米/秒、三宇宙速度16.7千米/秒

4、要使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安全运行,除必要速度外,运行高度通常在120千米以上

5、“能源”号 前苏联、“土星”系列 美国、“阿里亚娜”系列 欧洲航天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中国发射的6、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乘坐载人飞船进人太空,第一次将人类遨游太空的梦想变为现实7、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乘坐飞船首次登月成功,开辟了人类登月活动的新篇章。8、1970年我国首次发射了“东方红”1号试验卫星,成为继美、苏、法、日后第五个能制造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9、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终于实现,杨利伟乘座这艘飞船执行了太空飞行任务

10、军事航天系统大致可分为哪四类?(军事航天运输系统,军事卫星系统,军事载人航天系统和航天作战系统)

第七部分:精确制导武器

1、精确制导武器(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包括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两大类)

2、导弹按射程如何分类(近程导弹<1000公里、中程导弹10003000公里、远程导弹30008000公里、洲际导弹>8000公里)

3、精确制导武器的特点(高精度、高效能、高技术、射程远、威力大)

4、精确制导武器的制导方式(自主制导、寻的制导、遥控制导、复合制导)

5、防空导弹 “爱国者”(美)、S-300(俄)、SA-90(法)、“西北风”(法)。

6、中国1959年开创了世界防空史上首次使用地空导弹击落飞机的范例

7、精确制导武器对作战的影响(提高了作战效能、使作战样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精确制导武器成为改变军事力量对比的杠杆)

8、我军战术导弹的型号 防空导弹“红旗”和“红缨”系列”;反坦克导弹“红箭”系列;空空导弹“霹雳”系列;岸舰导弹“海鹰”系列;空舰导弹“鹰击”系列;地地战术导弹“东风”系列。

9、我国于1995年5月成功试射的 “东风-31”洲际导弹是地地战略导弹

10、“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是美国的第八部分:高技术概述

1、军事高技术分为哪几大技术群?(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海洋技术)

2、信息技术包括哪些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

3、军事高技术的特点是(高智力、高投资、高竞争、高风险、高效益、高保密、高速度)

4、军事高技术的基础技术主要包括哪几项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性能推进与动力技术、仿真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

5、军事高技术应用技术主要包括(侦察监视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电子战与信息战技术、指挥自动化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核化生武器技术、新概念武器技术等。)

6、微电子技术其核心技术是什麽?(集成电路技术)

7、集成电路产品的生成主要包括哪两项关键技术?(原材料和制造工艺技术)

8、当前,军事高技术前沿领域主要包括哪几项技术?(军用信息技术、作战平台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新概念武器技术、军用新材料技术、先进推进与动力技术、军用生物技术和核武器技术)

9、在军事领域应用的新材料主要包括什麽材料?(高温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

10、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行动带来了哪些影响?(侦察立体化、指挥控制智能化、反应快速化、打击精确化、防护综合化)

第九部分:俄罗斯军事战略

1、俄罗斯武装力量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陆军、海军、空军三大军种和空降兵、太空兵、战略导弹兵三个独立兵种)

2、俄罗斯陆军目前编有哪几大军区?(远东军区、西伯利亚军区、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军区、列宁格勒军区、莫斯科军区和北高加索军区)

3、俄罗斯海军目前编有哪几大舰队?(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

4、俄罗斯联邦成立以来,其军事战略的发展演变先后经历了哪三个主要阶段?(“纯防御” 战略;“积极防御”战略;“现实遏制”战略)

5、俄罗斯目前所奉行的军事战略是什么?(“现实遏制”)

6、俄罗斯现行军事战略规定的战略总目标是什么?(保持和维护大国地位)

7、俄罗斯现行军事战略规定的主要作战对手是谁?(北约)

8、俄罗斯为什么要反对北约东扩?(一是北约东扩将进一步恶化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环境;二是北约东扩将削弱俄罗斯对欧洲安全事务的影响;三是北约东扩将导致独联体进一步涣散)

9、俄罗斯未来有哪几大战争区?(欧洲、中亚、东亚);其主要战争区在哪里?(欧洲)

10、中国和俄罗斯目前是什么伙伴关系?(战略协作)

第十部分:日本军事战略

1、日本的防卫力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现役军人、文职人员、预备役部队和准军事部队)

2、日本的自卫队由哪几部分组成?(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和航空自卫队)

3、日本的陆军有哪几大军区?(北部军区、东北军区、东部军区、中部军区和西部军区)

4、日本的海军有哪几大基地?(北部军区、东北军区、东部军区、中部军区和西部军区)

5、日本自卫队的最高领导机构叫什么?(防卫省)

6、日本目前所奉行的军事战略是什么?(“专守防卫”)

7、日本确立“专守防卫” 军事战略以来,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了哪几次大的调整?(积极的“本土防御”;“境外歼敌”;“主动先制”)

8、日本军事战略目前内容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一是在威胁判断上,提出“多元威胁”论;二是兵力部署以“西南部”为重点,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三是自卫队的主要职能是“预防和干预地区冲突”;四是自卫队建设的目标是“合理、精干、高效”,攻防兼备;五是依靠日美军事同盟,遏制和干预地区冲突)

9、日本军事战略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哪几个方面?(一是在武装力量的称谓上,自卫队将恢复为“军队”;二是制定新《防卫计划大纲》,实现自卫队职能的“转型”;三是采取“主动先制”军事战略方针,全面提高自卫队的攻防能力;四是依托日美军事同盟,发挥全球性的军事作用)

10、日本军事战略的实质是什么?(依靠日美军事同盟,“主动先制”,消除“多种多样的威胁”,实现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发挥全球性的军事作用,维护日本的国家利益)

第十一部分:美国军事战略

1、美国现行军事战略是:(“先发制人”战略)

2、美国武装力量目前主要由(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构成3、美国武装力量的四个军种是:(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

4、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陆军参战的唯一一个“数字化师”是:(第4机械化步兵师)

5、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下辖的2个作战舰队是:第三、七舰队

6、美国海军建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是: “企业”号

7、美国空军目前装备的最先进的战略轰炸机是: B-2A“幽灵”

1、美国现行军事战略是:“营造、反应、准备”战略。(错)

2、目前,美军在全球划分为五大战区,即太平洋战区、欧洲战区、中央战区、南方战区、北方战区。

3、在小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战略中,重新提出了美国武装力量的四项战略任务,其中,居于首位的一项战略任务是“保卫美国本土的安全”。

4、美国海军主要由“两洋舰队”组成,即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共下辖有5个编号作战舰队。

5、美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是美国总统,其最高领率机关是美国国防部,其最高作战指挥机构是(参谋长联席会议和各联合总部)。

6、美国武装力量主要由现役部队、后备役部队和文职人员等三部分组成。其中,现役正规部队区分为四个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第十二部分:国防动员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各国动员总兵力为(1。1)亿人,其中,德国(1700)万人,日本(近1000)万人,苏联(1136)万人,美国(1212。3)万人。

2、国防动员主要内容(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政治动员)

3、动员令的发布通常由谁发布?(各国大都由最高权力机关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发布)4、1937.8,中国共产党发表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号召全国人民积极参加抗日战争

5、根据战争动员的规模,国防动员一般分为:总动员和局部动员

6、国防动员的主体是(国家)

7、战争动员产生于原始社会时期,主要发展于社会主义社会时期。(错)

8、国防教育以全民为对象,重点是现役军人、国家公务员和进城务工的农民。(错)

9、政治动员可以为其他领域动员活动提供思想和组织保证。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根据国内外形势,有权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错)第十三部分:国际战略环境

1、战略环境是指制定某一战略所必须依据并制约该战略实施的环境和条件。

2、国际战略环境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战略上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所形成的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战略形势。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

3、当今的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4、和平问题指的是(东西问题,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5、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也是全人类的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

6、什么是经济全球化?(是指一国的市场、生产和资本运动超越本国范围而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历史过程和发展趋势。)

7、国际战略形势的总体状况怎样?(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8、世界安全形势中形成局部动荡主要是哪些原因?(一是霸权主义;二是极端民族主义;三是国际恐怖主义。)

9、新安全观强调的内容是什么?(互信、互利、平等、合作)

第十四部分:古代军事思想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初步形成时期(夏、商、西周时期);(二)趋向成熟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三)丰富发展时期(秦至五代时期);(四)体系完善时期(宋至清前期)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的标志是哪几部兵书?(《军志》《军政》的问世)

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成熟的标志是哪部兵书?(是《孙子兵法》)

4、《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有哪些?(1、重战,慎战,备战 思想;2知彼知己、百战百胜的战争指导思想;

3、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

4、文武兼施,恩威并重的治军思想;

5、朴素唯物论和原始辩证法思想。)

5、孙子谋略制胜的用兵思想突出体现在哪些方面?(庙算制胜、诡道制胜、不战而屈人之兵)

6、武经七书是指哪几本书?(《孙子》《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7、《孙子》的作者(孙武)

8、《吴子》的作者(吴起)

9、《孙子兵法》问世于(春秋战国时期)。

10.孙武的战争观集中体现于哪几个思想观点?(重战,慎战,备战)

第十五部分:毛泽东军事思想

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⑴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新中国国防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⑵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⑶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⑷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产生时期、形成时期、丰富和发展时期。

3、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是什么?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4、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经“三湾改编”,确立了什么重要原则,奠定了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基础? “党指挥枪”的原则。

5、党指挥枪的原则是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6、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7、解放战争时期,决定中国命运的三次战略大决战是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8、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军队建设理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国防建设理论。

9、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是 人民战争思想。

10、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 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

11、人民军队的三大民主 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

新闻理论知识点总结 篇5

1、什么是传播?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

2、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

3、大众传播的特点P9

4、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P10

5、精神生产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P16-17

6、传播隔阂的概念

7、人类语言的四个基本特征P27

8、人类语言的五个特点和四个基本特征P27

9、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10、印刷传播时代:古腾堡印刷机的发明(填空常考)P31-32,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判断常考)

11、印刷媒介的意义(施拉姆的论述)P32 回答要点如下: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对欧洲的思想和社会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为欧洲的科学从中世纪漫长黑夜之后突飞猛进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印刷术还普及了教育,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增加了社会流动的机会。使信息的机械化生产成为可能,使书籍留存的机会增加,并促进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书籍价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获得知识,因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2、电子媒介的意义: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P33第三段。以及世界上第一台电报机的时间和发明人。意大利马克尼1895年 无线电通讯试验、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 1957年

13、哈特的媒介三分法P35-36 :示现、再现、机器三个媒介系统以及定义

14、信息社会的几个特点P38

15、贝尔的社会发展三大阶段P37

16、社会“高度信息化”阶段的三个特点P39

17、符号的定义:永井田男的符号定义P42-43

18、信号的特点P44(要点记住);象征符与信号不同的特征P44

19、三类非语言符号P45(要点记住)20、符号的三个基本功能(要点记住)

21、意义的定义P47意义的三个不同类型P48

22、社会传播活动中除符号意义外,参与进来还有的三个方面的意义(传者的意义、受者的意义、情境形成的意义)P49-50

23、象征行为的特点P51;象征性社会互动P52;意义交换的前提(共通的意义空间)P53

24、传播过程的要素(传者、讯息、媒介、受者、反馈)P58-59

25、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26、传播过程的三个特征P64

27、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28、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的四个方面的理解P70-71

29、人内传播的定义:P73,30、人内传播的几个环节和要素(要点: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P76-77;从四个方面理解人内传播P77(要点)

31、人际传播的定义P81,人际传播的四个动机P82-83

32、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人际传播的四个特点(渠道多方法活、意义丰富复杂、双向性强、非制度化)P83-84

33、为什么说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姿态的传播功能(5个)

34、群体的概念:概念P89;群体的两个特征P90;;群体的三个社会功能P91

35、群体压力的概念P94;信息压力的概念P95;趋同心理的概念P95

36、集合行为的概念P95;集合行为产生的三个条件P96;集合行为的三种特殊的传播机制(暗示与感染;模仿与匿名;非常态流动)P96-99

37、组织的概念与结构特点:组织的广狭义P99;组织结构的三个特点P100

38、组织传播极其功能组织传播的定义P101,组织传播的四个功能P101-102

39、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三种渠道P102-103(要点);组织内传播非正式渠道:两种形式P103(要点);三个特点P103-104(要点)

40、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书面媒体:会议;电话;组织内公共媒体(要点);计算机网络;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公关宣传、广告宣传、企业标识系统P107-108(要点)

41、大众传播的定义:大众传播的定义P111(倒数第9行);大众传播的特点:大众传播的六大特点P111-112(要点)

42、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拉斯韦尔的三功能学说P113;赖特的四功能说P114;施拉姆的概括P114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三功能观P115-116

43、近代大众传播的起点P116 19世纪30年代大众报刊的出现

44、廉价报纸的四个特点P117

45、电报的出现P117;电影的出现P118;广播的出现P118 时间、地点、发明人等

46、电视媒介的特性P119(可参考广告媒介特点来回答);电视媒介发展的四个方面新变化P119

47、大众传播与现代化信息环境:信息环境的概念P125;信息环境的三个内容P126(1-7行);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信息环境的不同P126;大众传播在形成信息环境的两个优势P126 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李普曼关于现代人“与客观信息的隔绝”的观点P126-127;藤竹晓的“拟态环境的环境化”观点P127(此题若考,将有可能成为一道分析综合题目)

48、国家与政府四个方面的控制P130-131

49、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控制大众传播事业进行垄断的基本形式:三种P132 50、受众对媒介控制的四种手段P132-133

51、麦奎尔的“规范理论”的六种类型P134

52、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的四个坚持主要内容P135 ;此外第一个禁书法案、出版特许制度 《星条法院法令》

53、对比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及其逐步变化的原因和背景(课后习题第二节5题)

(一)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产生的背景P136;主要原理原则P136 ;米尔1859年《论自由》

(二)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背景P138;主要原理原则P1339,代表作《自由与责任的报刊》1947年

(三)民主参与理论:产生的背景P139;主要观点P139-140 ;及其几本著作和作者P139

54、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1)苏联:五个原则和规范P142(2)我国:我过传播制度极其基本规范的四个方面内容(公有制、党性原则、多方面职能、经济功能)P143-144 ;1848年《新莱茵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总署成立

55、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麦奎尔概括的五个方面内容P145

56、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1)媒介即信息:“媒介即信息”是麦克卢汉对媒介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与地位的概括(媒介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媒介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P148

(2)媒介:人的延伸;“媒介即人的延伸”的内容(任何媒介都是人的感觉和感观的扩展或延伸、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观能力的“统、分、再统”的历史)P149(3)“热媒介”与“冷媒介”;对“热冷媒介”概念的解释P149

(4)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其意义P150;局限P149;正确理解媒介在社会发展和形态变革中的作用P150-151

57、“电视人”与“容器人”概念P152 日本电视开播时间

58、新媒介的概念、特点与P153-154

59、大众传媒的三个特点P157 60、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

(1)大众传媒的经营目标:媒体经济收益的两个方面P159

(2)大众传媒的宣传目标:宣传目标(非经济收益目标)P159;宣传目标的两种活动P160

(3)公共性与功利性: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与功利性的三个依据P160;公共性与功利性是大众传媒的权利基础和受制约的根据P160;“经营目标”“宣传目标”与“公共性公益性”的制约程度因具体媒介组织不同而不同P161

61、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作用(紧贴假新闻事件的综合分析题)(1)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怀特的“把关”模式及后来对它的补充P162

(2)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新闻信息的客观属性;新闻选择中的业务标准与市场标准P164;新闻报道宣传性的不同看法P164(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新闻价值的概念P163(3)把关过程的实质:理解把关实质时应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考虑在内的原因P165 62、大众社会理论中的“大众”的概念及其主要特点P168 63、对比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1)、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

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接触诸多因素制约P174;“选择性接触假说”P176 概念;IPP指数概念

(2)、作为“市场”的受众

从市场角度出发的“受众”定义P177;受众市场(或消费者)观点的三个基本认识P177;“受众即市场”观点的变化过程P177;“受众即市场”观点存在的四个问题P177(3)、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

受众的三个基本权利(传播权、知晓权、传媒接近权的概念)P178-179 ;1967年美国学者巴隆提出的„„

64、对电视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麦奎尔的满足四种基本类型P182 65、卡兹的“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及其含义P183

66、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 :(1)“使用与满足”研究采用的新视角的三个意义P184;(2)“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局限性P185 67、什么是传播效果:传播效果的两重含义P188 68、传播效果的三个层次:

1、传播效果三个层次;认知层面;心理和态度层面;行动层面。

2、大众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P189 69、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阶段P193

(一)、早期的“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 :“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的概念P193 “子弹论”的错误P195

(二)、“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理论

这时期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要特点和三个主要研究领域P195;“传播流”的概念以及代表作P195 ;政治既有倾向、选择接触性假说、意见领袖(如案例分析:明星代言)、两级传播等概念(名词解释常考),个人影响》的四个“中介因素”P197

(三)《大众传播效果》与“有限效果论”:克拉帕的“五项一般定理”P198

(四)“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70、信源的可信性效果:可信性两个要素P201;霍夫兰的“可信性效果”的概念P202 71、“休眠效果”:休眠效果的内容P203 72、“)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的概念:两种方法的各自利弊P203;两种方法的有效性与传播对象属性的关系P204(适用于对广告案例的分析,如同类两种商品的对比等)73、“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对哪种方法更有效没有一致的原则P207 74、“警钟效果”的功效P207 75、舆论领袖的概念P209;舆论领袖具有四个基本特征P209;测定舆论领袖的三项指标P210(明星代言的案例)76、贾尼斯自信心假说P211

77、“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及特点P214-215

78、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案例分析:假新闻、藏密拍油茶等虚假广告)(1)、“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

构成假说的三个命题: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意见的表明与“沉默”的扩散是一个社会传播过程;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环境P220-221 三个要点:P221

(2)、“沉默的螺旋”理论特点

考察大众传播与社会舆论关系时“沉默的螺旋”理论的舆论观:不同学科对舆论的理解(政治哲学观点、社会学观点、行为科学观点、社会心理学观点P221-222;诺依曼“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内容P222

考察大众传播与社会舆论关系时“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效果观P222(3)、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与批判

“沉默的螺旋”的四个不足;“对社会孤立的恐惧”不应是绝对的常量,而是个加条件限制的变量;“多数意见”的压力及对它的抵制力依问题类型与性质应有程度上的不同;“多数意见”社会压力受社会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忽略舆论变化过程与“少数派”的作用P223-224

“沉默的螺旋”的两个重要意义P224

79、“培养”理论的起源与背景 格伯纳“培养”理论的内容P226

80、“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现代媒介社会的大众传播提供社会“共识”的功能远远超越了传统社会的宗教与教育(传播范围广、缓和矛盾与冲突的“熔炉”;进而解释:强调大众传播在形成“共识”的巨大作用,又指出大众传媒带来的负面社会后果)P226-227 ;电视媒介形成“共识”的独特优势P227

81、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松伯格“知沟”模式的中心内容P231,蒂奇诺的“知沟”扩大三个原因P231 ;“上限效果”假说的内容P231 ;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极其意义 卡茨曼的“信息沟”理论主要观点P232-233;缩小社会“信息沟”乃至“知沟”的两个对策P234(适用于广告种对不同传播对象采用不同的媒介策略的分析,但这个只是这个案例的其中一点,如05点的案例就应该由此分析)

82、地球村的概念: 随着广播、电视和其它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又译为世界村,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1967年在他的《媒介即信息》一书中首次提出。

83、第十四章 传播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请大家注意一下有关学者、代表作和所提出的观点,很可能出现在填空或者选择中。

84、对比传播学的主要学派几种观点及其区别,如批判学派的几个流派的区别

1、传播学的经验学派:

(一)经验性方法的意义及其局限性:经验性研究方法的三个主要原则P267;四个局限P267

(二)美国经验学派: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P268;多元主义的社会观P2668

(三)经验学派的主要研究成果:经验学派效果研究的14个重大成果P26669-270

2、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一)批判学派的由来极其立场: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不同(研究目的不同、社会观不同)P271-272

(二)批判学派中的主要流派:政治经济学派P273;文化研究学派P273-274;意识形态霸权理论P274-275;哈伯马斯批判理论P275

一、对大众传播的现象的分析

如:

1、通过某些案例,让大家分析信现代化信息环境的环境化对人类的影响?

2、针对假新闻、名人代言、广电总局颁布的禁止播放有关医疗卫生、美容、性药品的广告等现象请大家运用传播学知识进行分析?

回答要点:首先人的行为是在特定的自然坏境和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同时人的行为也在调节自身与环境的关系的活动,大众传播是以传播信息、提示外部环境变化为基本职能的社会信息系统,它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1、信息环境的概念P125;

2、信息环境的三个内容P126(1-7行);

3、大众传播在形成信息环境的两个优势P126

4、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李普曼关于现代人“与客观信息的隔绝”的观点P126-127;藤竹晓的“拟态环境的环境化”观点P127。

其次要结合传播过程的要素(传者、讯息、媒介、受者、反馈)来进行分析,(一)、信源的可信性效果:可信性两个要素P20

1(二)媒介: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作用:(1)“把关人”理论(2)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新闻信息的客观属性;新闻选择中的业务标准与市场标准P164;新闻报道宣传性的不同看法P164(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新闻价值的概念P163(3)把关过程的实质:理解把关实质时应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考虑在内的原因P16

5(三)、信息的意见领袖

(四)、受众: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接触诸多因素制约P174;“选择性接触假说”P176、沉默的螺旋理论、受众对媒介控制的四种手段P132-13

3(五)、效果(反馈)大众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P189

(注:

1、不知道是否注意到本人在回答上面问题的时候,采用的方法就是我多次提到的,希望大家在熟悉知识上,对知识进行整理,形成有效的记忆链;

2、需要说明的是假如考试时真的出现以上类似的题目,请大家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选择的回答,不可照搬照抄以上的答案要点,同时回答时要注意回答的层次感)

二、体外化信息系统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化的过程,正迎来一个重新统合的年代,大家如何理解?(课本第二章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内容)

三、对比传播学的主要学派几种观点

四、对比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及其逐步变化的原因和背景

五、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对比与理解:

(注:二至五题请大家参考前面所归纳的要点,结合课文进行归纳)

接下来我们来讲讲对广告知识点的掌握,通过几个月的准备大家基本上都会形成这样的共识,传播学难以理解,广告则相对容易,由于大家都曾经上过广告心理学的课程,也听过我的广告辅导课,因此广告学要点希望大家还是根据考纲和我另外附件提供的《广告原理》的教案来进行整体!这里就不再重复整理。这里要特别是注意千人成本、POP广告等概念!那么广告的综合分析题会大致会哪些方向,个人觉得案例分析仍是出题的方向再次声明这些题目只是本人的思考,希望大家不要联想太多,同时因为综合分析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需要大家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根据考试时候题目所给的信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人仅提供解题思路,需要大家根据自己的语言结合你们发放的练习卷子进行总结归纳,总而言之大家回答这样的问题必须言之有理!

1,一、对比广播、电视、报纸等四大传播媒介的特点以及不同媒介接收者特征,如何进行媒介选择?/你认为某种产品广告应该采取哪种媒体效果会更好,为什么?

答:此道题目的答案均在课程上,希望大家一定要整理好!

二、请结合所给的案例评价一个好的广告/你认为一个好的广告所应该具备有些要素?(大家如果能够完整地把这道题目整理出来,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广告知识记忆链和基本考点)

要点:首先回答广告的定义,并说明广告实际上在做三件事——传播一种信息、提供一种服务、倡导一种理念,主要包含主要包括:广告信源(广告发布者)、广告信息(文案、构图)、广告媒介、广告信宿(接受者)、广告效果等五要素。其次对五个要素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一个好的广告的标准。

1、作为广告的发布者首先要对广告所投放的广告接受者的情况,进行采取相应的广告战略,其中包含了战略目标、表现战略、媒介战略、商标战略四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科学的、创造性的广告战略,是广告活动成败的关键。其次要对自己所要发布的产品进行研究,确定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并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采取相应的广告战略(要点:产品的生命周期与广告战略),最后广告战略在实施要必须遵循的实施原则——第四章 广告战略 第一节 广告战略分类与内容、第二节 产品的生命周期与广告战略、第三节 广告战略的实施原则

2、广告信息: 广告文稿的重要性——第六章 广告文案创作 第一节 广告文稿的重要性。其次信息传播首先引起客体的注意:一条信息能引起接受者的关注,是因为这条信息在某种程度上,或者满足了他们自然性的需要,或者满足了他们社会性的需要,或者同时满足了这两者的需要,因此要衡量广告信息的价值,应当要考虑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自尊需、自我实现需求这个五个层面的内容。

3、广告媒介:广告媒体是指传播广告信息的运载工具,是广告者与广告宣传对象之间起媒介作用的物质手段,也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是广告宣传实现的物质手段。因此要根据不同媒介的特点(优势和劣势),选择与广告战略和信息相适应的广告媒介,依据是:

1、根据目标市场选择媒介

2、根据产品品质选择媒介

3、根据消费“趋潮”选择媒介

4、根据传播时机选择媒介

5、根据支付能力选择媒介。——第九章 广告媒介的特点和第十章 广告媒介的选择

4、广告接受者:广告接收者是广告传播的客体,是广告作用的对象。因此要根据不同媒介接收者特征、消费者心理需求特性以及购买者购买心理规律如求名、求新、求实、求美、求利、显贵等心理、广告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采取不同的广告策略,唤起消费者对商品的注意和兴趣,启发消费者的联想,诱发消费者的感情,促进消费者的购买决心,最终达到销售的目的。——第十一章 广告与接收者第十二章 广告与消费者

5、广告效果:是指广告活动或广告作品对消费者所产生的影响。狭义的广告效果指的是广告取得的经济效果,即广告达到既定目标的程度,就是通常所包括的传播效果和销售效果。从广义上说,广告效果还包含了心理效果和社会效果。接收者和传播者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的距离,彼此间一般是分隔的,没有直接的接触,但是可以通过广告效果的测定,使广告发布者根据广告效果调整广告战略,从而形成一个好的广告。——第六编 广告效果

(注:如果考试中出现类似题目,要求你结合案例来分析,希望大家能够熟悉一两个广告案例结合起来分析,案例可以参见本人《广告原理》教案。)

三、给你一个商品,请你为他们策划一个广告。

新闻理论知识点总结 篇6

党支部的读书交流活动已经进行到了一个阶段,党员同志对于这部《马克思新闻思想理论》不仅有个初步的了解,而且也引发了各自的思考。

我读的是第七章——马克思恩格斯的宣传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事的大部分是理论的研究,毕竟只有在理论的正确指导下,实践才可以更有效有序。宣传是通过传播一种观念或者通过实际的行为来影响人们思想行为改变的一种精神交往的形态。其实宣传也是一种活动。马克思所谈的宣传,实际上指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宣传。

在当今社会,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我国媒体以及政府的宣传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但在西方国家,宣传这个词,被视为洪水猛兽。哪怕他们的媒体进行的也是宣传活动,但他们是死也不会承认那是宣传的。在中国,报纸是当的耳目喉舌,得为党政说话,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得坚持团结稳定,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不能背离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但是我认为宣传是有度的,正所谓“思想无边界,宣传有纪律”。在做宣传工作时,不能只追求眼前利益,正如马克思认为:宣传应该注重长远利益,理论的渗透是个渐进的过程。

另一方面,宣传应该是讲原则性的。宣传是必要的,不管是国家政策也好,还是突发事件的处理也好。正如“汶川地震”后我国政府采取的救援以及媒体的报道,不仅鼓舞人心,也充满了感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中国人民又一次团结了起来。这是正面宣传的结果。但是宣传一定要真实,否则一旦拆穿,再想取得信任就比较难了。就像发改委对于油价上涨的说辞,一次又一次,现在有几个人能信呢。

最后,宣传者的素质也很重要。“7·23动车事故”的发言人的那句“至于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无数人鄙夷唾骂,还有那个对记者口出狂言“你们是为当说话还是为人民说话”的可笑的官员,这样的列子很多,让我们政府的形象大打折扣,同时也让群众对我们党有了质疑: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怎么都是这样的素质?恩格斯对宣传者提出了四个条件:党的政论家需要更多的智慧,思想需要更加明确,风格要 好一些,知识也要更丰富些。智慧指的是宣传者对宣传策略的熟悉;风格指的是个人宣传中能够形成独特的吸引人魅力。我们的宣传者需要多多的学习,不仅使从理论上丰富,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性的从行动上实践以总结经验,积累经验,以便更好更有效的从事宣传活动。

宣传不仅仅只是动动嘴皮子的事,它要求智慧与艺术的结合,在进行宣传时,只有把握好整体才能起效,否则很肯能适得其反。

李建梅

《申报》前期的新闻理论研究 篇7

一、报刊的性质

近代化的报刊, 最初传入中国的时候, 没有“报”与“刊”的明确区分, 时人笼统地将其称作“新闻纸”[2]。随着西方的新闻思想和办报理念的涌入, 报刊在我国才逐渐出现了“新报”、“日报”等称呼。《申报》全称为《申江新报》, 正是为了表示自己是一份新式报纸, 《申报》也在多处指出了新式报纸的性质。

《申报》把近代化的新报与我国的报纸进行了比较。首先, 《申报》认为近代化的新报和我国的邸报是有很大不同的, 新报“传述各国国家之事, 上自朝廷, 下及闾里, 一行一言一器一物, 无论美恶精粗, 备书于纸”、“新报之作成于下”[3], 而邸报却“但传朝廷之政事, 不录闾里之琐屑”、“邸报之作成于上”[4]。关于阅报对象, 《申报》也指出了新报与邸报的不同之处, “新报人人喜阅也”[5], 而邸报“阅之者, 学士大夫居多, 而农工商贾不预焉”[6]。其次, 《申报》指出了近代化的新报与我国京报也是不同的, “京报仅有朝廷之事, 而闾里之事不与”、“至于新立一政, 新创一议, 亦不备载”、“所录传者, 仅在习见习闻之事”, 而新报却“盖合朝野之新闻而群载之”。可见, 近代化的新报和我国的报纸在传播内容, 传播对象等方面是有很大不同的。

此外, 《申报》还在1872年的《申江新报缘起》一文中, 将近代化的新报与古代书册进行了比较, 也指出了新报不同于书册, “新报之事今日之事也”, 而“古书之事昔日之事”, 新报记录的事情都是今日发生的事情, 这里体现了报纸应具有的时效性特征。同时, 在1875年的《论本馆作报本意》一文中, 《申报》提出了报纸所具有的营利的性质, “夫本报之开馆卖报也, 大抵以行业营生为计”、“设报不过谋业而已”、“本报之开馆, 余愿直言不讳焉, 原因谋业所开”, 《申报》从一创刊开始就大量刊登广告, 就是对报纸应该营利这一观念的实践。

二、报刊的功能

鸦片战争成功地敲开了国门, “西学东渐”使部分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得以“开眼看世界”, 他们都不同程度地看到了报刊的作用和办报的必要性。在近代中国, 最早认识报刊功能并积极提倡办报的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领袖洪仁玕, 他在《资政新篇》中曾明确提出, 为使“上下情通”要设新闻馆“以资治术”[7]。但是, 《资政新篇》毕竟只是一幅理想蓝图, 而《申报》的成功创办及随后发表的许多关于新闻学的文章中, 在多处全面和深刻地阐述了对报刊的功能认识。《申报》认为报刊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传递信息。《申报》认为任何信息都可以通过报刊传达, “自新闻纸出, 而凡可传之事, 无不遍播于天下矣, 自新闻纸出, 而世之览者亦皆不出户庭而知天下矣”[8]。“夫告白一事, 俗之所不能免, 而事事有相关者也, 即如有新来之货可招人售, 不常有之物可觅客沽, 居常无工可以求主开设新浦, 可以示人各船装货, 可晓人出口之期别, 路探亲可示人迷津之处, 以及新庙落成预示晋祝之日, 名园门巧先知观玩之辰, 且也见招租类, 知某处房屋之空, 见名医兼识某药店药材之美, 失物难寻求人指点, 名言足著代我口传, 凡兹利人利己之端……”[9]因此, 《申报》认为报纸在传递信息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商业信息及日常生活信息等变化都可以通过报纸来体现。

第二, 沟通上下。“朝廷立政, 小民纵欲有言, 未免君民分隔诸多不便, 一登于新闻纸内, 则下情立即上达, 至于闾阎行事制器, 或远隔重洋, 或另在他国, 信函相商多劳往返, 一登于新闻纸内, 则千里如同面谈……故新报之不可无, 为上下可以相通, 远近可以相达……”[10]《申报》认为, 任何消息, 只要登入新闻纸, 就可以畅达, 从而改变“民意不达于上”的弊端, 更有利于“上行而下效”, 有利于“朝廷垂教万民”。

第三, 有益于国计民生。“凡以国计民生为心者, 无不喜有新闻纸”[11]。首先, 《申报》认为报纸有益于国, 指出“盖目二百数十年以前, 各国之新闻纸未设, 而各国亦尚无如此兴旺, 目今兴旺最大之邦, 莫如英、美、普、法四国, 而新闻纸亦为最盛……子未闻泰西各国之举动, 皆取益于新闻纸乎。”《申报》坚信有了兴旺的新闻纸, 就会有兴旺的国家, 因此在1875年的《论英京大新闻馆事》一文中得出“西人所最重者新闻纸也”的观点。其次, 《申报》认为报纸有益于民, “多见博闻而便于民”, 报纸的文字“皆出于才人之笔”, 人们看报纸就可以“广其意而大其识”[12], 在1876年的《劝看民报》一文中, 《申报》指出报纸可以“为文人雅士起见识, 为妇孺佣工粗涉文理”、“女流童稚以及贩夫工匠辈皆得随时循览以扩知识而增见闻”。《申报》看到了报纸“裕国便民”的社会功能, 在实际行动中也践行了这一观点:“如有名言谠论, 实系乎国计民生, 地利水源之类者, 上关皇朝经济之需, 下知小民稼墙之苦, 付登报, 概不取酬”[13]。

三、新闻的报道原则——“有闻必录”

所谓“有闻必录”, 乃是当时报纸处理新闻真实性问题的一种原则, 它的含义概括如下:只要是听到有人讲过的事实, 报纸就可以报道, 至于真伪如何, 报馆不负责任。长期以来, “有闻必录”就是以这样的含义作为报馆的护身符、挡箭牌而流行起来的[14]。

《申报》最初并没有明确地提出“有闻必录”的说法, 在几篇新闻稿中它是这样说的:“以上皆浙人告于苏友者。在苏友固不妄言, 而浙人系目睹耳闻与否, 本馆实未便臆测。姑就所述而录之, 以符新闻体例而言”[15], “本报于日后只能照审讯口供叙述, 守新闻之常例, 断不能因现有激之者而入彀中也”[16], “按此与前二说又甚悬殊, 兹只就所闻备录之, 以符日报体裁。至于孰确孰否, 固不能臆决也”[17]。上述的“新闻体例”、“新闻之常例”就是指新闻的报道原则, 而《申报》“只就所闻备录之”, 不论孰确孰否的这种做法, 实为“有闻必录”。

《申报》第一次明确提出“有闻必录”的主张是在1883年6月10日的《援越末议》一文中, “此信不知自何, 官场中亦多有传述。是真是假, 万里关河, 无从探悉, 亦以符合有闻必录之例云尔”。后来, 在1884年4月16日的《论越南军信》一文中, 《申报》解释了“有闻必录”的涵义:“本馆惟有照‘有闻必录’之例, 无论传言, 无论电音, 无论转载中西各报, 但有关于法越军情者, 一概登录, 以供众览”。

就现在而言, “有闻必录”的做法是极其不合理的, 但当时世人普遍有视“开报馆, 卖朝报者大都是驿站杂役之类的专业, 报社主笔, 访员均为不名誉之职业”[18]的错误看法, 加上报刊的发展程度以及报刊工作人员采访条件的困难情况, 为了防止外界干扰报务, 保护报馆的利益, 《申报》首先提出并积极倡导“有闻必录”的报道原则却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四、倡导新闻自由

王韬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提出报刊言论自由思想的人, 王韬在其著名的时评文章《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中, 主张新报应当“指陈时事, 无所忌讳”、“直陈时事, 举其利弊”, 《申报》于1878年2月19日选录了这篇文章, 这是《申报》倡导新闻自由的一个表现。

《申报》在创刊号《本馆告白》中就明确提出:“夫一切可惊可恶可喜之事, 足以新人听闻者, 靡不异载”, 任何事情, 只要是能让人耳目一新的, 都可以登载, 这显然说明了《申报》积极主张自由阐述新闻的观点。在1874年的《论新闻日报馆事》一文中, 在介绍泰西各国的新闻事业的时候, 《申报》表达了对新闻自由的向往:“每遇事可以尽情议论, 直陈无隐, 言虽出自民间, 意可达于君上, 君既不以直言为逆耳, 民自不因直言生戒心, 至于官吏无论矣。”

在1876年的《论日本禁止新报》一文中, 《申报》痛斥了日本政府禁止日报的错误做法, 将日本这种做法比作“商纣杀谏, 周厉止谤”, 指出“自古饰非据谏之君, 每多无好下场者, 日本君臣岂不闻之”, “闻其禁止日报之故, 恐日报指其瑕疵吁, 亦何其不容人言耶”, 言辞如此激烈, 表达了《申报》对新闻自由的无限追求, 它希望报纸“每遇可行可止之事, 得以抒所见闻, 直陈议论”[19], “于世事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20]。

五、新闻从业人员的素养

《申报》对主笔的素养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飞毫儒墨, 挥洒淋漓, 据案伸笺, 风流蕴藉”[21], 主笔还要“留心世事, 博通中外之典章, 肆力陈编, 宏备古今之洞鉴, 政刑措置, 尽托闲谈朝野见闻”[22], “务求其真实无妄, 使观者明白易晓, 不为浮夸之辞, 不述荒唐之语”[23]。能够担当主笔重任的人, 不仅要文笔好, 有出众的才能, 还要关心世事, 博览群书, 忠于事实。在《英国新报之盛行》一文中, 《申报》详细介绍了《泰晤士报》的主笔低灵, 得出“是以人皆愿为是报之总主笔而不愿为英国之宰臣”、“总主之所持者, 清议也, 清议之足以维持国事”的结论, 充分说明了《申报》对报纸主笔的重视。

《申报》还积极从社会招纳新闻人才, 并对新闻记者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延一报新闻者, 务须才学兼全, 见闻较确, 值有新奇之事, 随时寄知以便列入报中”[24], “采访新闻必须事事确实, 语语详明, 足以广人闻见”[25], “采访新闻之友, 务须探事则原原本本, 吐辞则洒洒洋洋, 巨细皆书, 新奇是尚”[26], “本馆现欲请一友人在京师采访新闻, 务须实事求是, 邮报绵密”[27]。新闻记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写作能力, 同时也要从事实出发, 探索新奇之事, 为了扩大读者的见闻着想。

汉英新闻翻译理论与实践 篇8

关键词:汉语新闻 特点和原则 翻译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空前提高,在许多重要国际场合都能看到中国元素,听到中国声音。相对世界强国来说,我们的对外传播力度、强度、精准度都难以与之相比。目前,中国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外介绍自己。[1]如果有一批新闻业务精通,英语应用娴熟,国际视野开阔的新闻写作者或翻译高手,我国的对外传播就能顺利开展,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扭转我国目前在国际舞台上的被动局面,树立在国际上的形象。

一、对外传播及特点

对外传播是通过中国人自主创办或与外国人合办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以境外人士为主要传播对象,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而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对外新闻报道有以下3个特点[2]:1.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对象是能够阅读和听懂英语的外国人,其目的是让外国人熟悉和了解中国新闻事件,明白中国的观点,创造有利于中国的舆论环境,并帮助树立有利中国国际形象。2.采用西方思维方式和写作方法。根据他们的实际接受水平,以他们的语言和思维方式进行新闻创作。3.传播效果应该以国家为主导。树立有利于中国的国家形象,应以国家为主导,符合党和国家的内外政策。

二、新闻特点和翻译特征

新闻具有时效性、显著性、重要性、地理相邻性、矛盾性、冲突性、独特性和人情味的特色,具备权威、精确、时事价值、即时性、简洁和特定框架格式的特点。其中刘教授对“新闻翻译”做出如下定义:“新闻翻译就是运用目的语表达原语新闻,因此目的语读者不仅可以获得原语报道中的新闻信息,而且和原语读者拥有近乎相同的感受。”[3]新闻翻译有4个特征:1.新闻报道强调高效性和集中性,翻译需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2.新闻翻译文本应该体现新闻体,倒金字塔形,译文应保持原文的内容和写作风格;3.新闻翻译多采用全译、选译和编译的形式;4.新闻翻译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仔细谨慎,认真核对原语信息,及时完成校对工作。

三、汉英新闻翻译原则

(一)时效性原则

新闻报道是一种高时效、高强度的工作。新闻翻译也在时效压力下高速进行,必须速战速决,但不能粗制滥造、草率应付。新闻翻译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新闻专业素养,同时具备双语的语言文化修养。

(二)准确性原则

对二次传播的受众负责,译者必须力求及时准确,避免失误。同时,也有责任有义务将原新闻中的错误予以更正,让二次传播的受众不至于被误导。

(三)灵活性原则

新闻翻译可根据二次传播的需要,或全文译出,或进行编译;在编译中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减,甚至提供原新闻中没有的背景知识或者解释,以帮助读者顺畅阅读新闻、理解新闻。

(四)翻译出来的新闻应该符合新闻写作要求

译文须体现新闻写作的主要特点,其行文体例也应符合“倒金字塔”结构。语言表达尽量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让更多的译文读者看得顺畅,读得明白。[4]

四、新闻标题翻译

新闻标题是整篇新闻报道中最醒目的部分,是该新闻的灵魂,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整则新闻的浓缩和概括。一篇新闻报道能否吸引读者的眼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标题。标题用大于正文的文字来概括新闻故事的梗概,或者指明该新闻的要义。[5]一般来讲,英文新闻标题讲究字字如金,能省略的就省略,能用名词就不用动词短语,在大多数标题里看不到系动词、助动词、连词和冠词;时态多用现在时,以突出新闻的时效性。中文新闻标题字数可以多一些,因此信息含量更大一些。标题的翻译质量尤为重要,直译、省译、重组、释义及替换是新闻标题翻译首先选用的几种翻译方法。如下面四则新闻标题及翻译:

(1)中国楼市繁荣走向低迷

Chinese Property Boom Starts to Wobble

(2)长江经济:是一条龙还是九头鸟

Yangtze Economy:a Sequence Connected or Scattered

(3)央行宣布加息:采用市场化手段为中国经济降温

China raises interest rates by 0.27%

(4)中国经贸代表团定于11月访美阵容强大规模空前

Largest Chinese delegation to visit US in Nov

标题用简短的语言形式向读者传递新闻故事的核心内容,是“新闻广告”,目的在于吸引读者。标题是新闻的门户和广告,在翻译中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既可以传达原语信息,又可以保留标题的功能。[6]总的来讲,中文新闻标题翻译成英文时要注意3点:1.内容要准确无误,“忠实”是翻译首要遵循的原则;2.用词要简练,尽量使用具体鲜活的语言,避免抽象晦涩的字词;3.语意要丰富,所有词句应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联想意义,浓缩且精华。

五、新闻导语翻译

中英新闻导语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中文新闻导语一般较长,而英文新闻导语较短。美联社在上世纪90年代要求把导语的长度限制在25个词语之内。2.西方记者注重时间因素,导语里喜欢用 “Today”;而中国记者不太注意,新闻导语中常常是“近日”“最近”“不久前”。3.英文导语强调实质内容,言简意赅;而中文导语喜欢描写,钟情于修饰表达。官衔、头衔、政治性术语、修饰性形容词和副词在中文新闻中非常普遍。[7]如下面的导语:

原文:9月15日,秋高气爽,万里无云。这天,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全球信息设备委员会和中华商务网共同举办的“第三届电子商务国际论坛(天津)”在美丽的天宇大酒店隆重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子人才,商界名人齐聚这里,共商电子商务发展大计。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吕新,外经贸部副部长钟斌,中国社科院高级顾问王国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志强以及天津市市长和其他领导出席了论坛。

译文:Sept 15-16,the Third China International E-Commerce Forum(Tianjin,China)was held at Tianyu Hotel.The Forum was jointly sponsored by Tianjin Municipal government,Gl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Commission and China Commerce Website.Present at the Forum were officials and researchers from Chinas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ianjin Municipality.

翻译新闻导语时,译者应坚持5个原则:1.首先要确定新闻的主题,然后是最能说明主题的新闻事实;2.找出导语中包含的主要新闻要素,即5个W;3.对于中文导语里和新闻主题关系不大的文字材料,应敢于舍弃;4.语言要言简意赅,越短越好;5.尽量在导语使用“今天”的时间因素,并能提供新闻来源。

六、汉英新闻正文翻译

按照新闻成品的形式,可以分为全译、摘译、综合翻译三种翻译方法。具体采用哪种翻译方法,主要取决于原语新闻价值和二次传播的需要。[8]

(一)全译

全译就是将用汉语写成的新闻全部转化成英语新闻。这样的新闻一般比较重要,二次传播的价值较高,而且篇幅不会太长。翻译时,要逐段甚至逐句地翻译,既要译出新闻的深层内容,又要保留其基本结构和风格特点。当然为了使译文符合英语读者的表达习惯,某些结构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整。如:

香港学生北上升学人数倍增

今年,香港学生被内地大学录取的人数创下新高。

香港考试及评估局的发言人昨天说,今年申请赴内地大学学习的香港学生共772人,有160人录取。而去年被录取的人数只有59人,前年是53人。香港考试及评估局受内地1000多所大学委托,负责在香港招生。今年提出申请的人数是去年的3倍多,去年申请人数是252人。申请去内地大学学习的香港学生于6月份参加了联合升学考试。

Records SAR Admission to Mainland Universities

A record number of Hong Kong students were admitted to mainland universities this year.

The spokesman of the Hong Kong Examination and Assessment Authority said yesterday that 772 Hong Kong students applied for studies at mainland universities this year and 160 of them were admitted.Only 59 and 53 were accepted in 2001 and 2000 respectively.

The Authority was commissioned to conduct admissions in Hong Kong by more than 1000 mainland universities.

This year,the number of applicants was three times more than last years 252.

The applicants sat a joint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mainland universities in June.

(二)摘译

摘译是译者根据二次传播的需要,仅仅将原语新闻中值得外传的部分转化为译语新闻的翻译方法。摘译时应选择原语新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进行翻译,不能违背原语新闻的中心思想和深层含义,译文也应该尽量保留原语新闻的结构和风格。摘译时,译者应遵循三个原则:针对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简明性原则。如:

天津市统计局,新闻办公室介绍天津市2005年经济发展趋势

(2006年1月8日)

天津市统计局局长王朝华: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在这里向诸位通报天津市2005年经济发展形势。

过去一年,我市在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生产力这一个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继续呈现了“快速、优质”的良好局面。

总的说来,我市经济发展呈现了以下十大特点: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GDP)突破6000亿大关,达到了6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亿元,增长率为5.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855亿元,增长率为15.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182亿元,增长率为13.8%。我市经济总量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仍然稳居前列。2005年,我市人均GDP预计将突破5000美元,比上年增长7个百分点……

Tianjin,Jan.8—The Economy of Tianjin,one of Chinas leading metropolises,grew by a striking 13% in 2005,according to statistics released at a press conference held earlier today.

Also released at the event by Wang Chaohua, chief of the citys Statistics Bureau,is its total GDP which hit a record 6000 billion Yuan(US $731.7 billion),with an estimated per capita GDP exceeding US $5000.

(三)编译

编译是媒体采用最多的新闻翻译方法,是通过翻译和编辑的手段,对原语新闻进行概括、翻译、加工、综合处理,使之成为用译语语言表达出来的新闻的方法。编译改动较大,有必要增加一些词句以便把保留下来的内容串接起来,或增加一些背景性的材料。编译应遵循三个原则:内容要忠实于原文;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可以增加一些词句以承上启下,平稳过渡;应该确保所删略内容和事实不是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的部分。如:

沃尔玛重登《财富》500强榜首

2007年7月13日

美国《财富》杂志于7月11日发布了2007年世界500强排行榜。结果显示,沃尔玛以3511亿元营收超越埃克森美孚,重新夺回榜首宝座。

根据公布的名单,按年营业收入排序,排名前十位的其他公司分别是埃克森美孚公司、英荷壳牌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丰田汽车公司、雪佛龙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康菲石油公司和道达尔石油公司。

Wal-Mart Reclaims Top Spot on Fortune 500

July 13,2007

The worlds largest retailer Wal-Mart Stores, Inc.has reclaimed the top rank in the 2007 list of Fortune 500 from Exxon Mobil Corp,topping the list five times in the last six years.

The rankings are based on revenues earned during 2006.

According to Fortune various economic factors, including lower labor costs,a weakening US dollar and soaring productivity accounted for the record gains.

Apart from Wal-Mart,the rest of the top ten are Exxon Mobil,Shell,British Petroleum, General Motors,Toyota,Chevron,Diamler-Crysler, Conocophillips and Total.

新闻翻译需要高素质、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新闻翻译研究应该是对新闻理论、语言学理论和翻译理论的高度综合。作为新闻翻译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应认识到新闻文体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发现新闻文体的特殊性;应该认真学习西方新闻特点和文体特征,对比中西新闻的异同,探索翻译方法和规律;应该多读、多写、多练习、多思考,培养不断学习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吕和发等.文化创意产业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

[2]肖琼.对外新闻报道中汉语新词新意的翻译[J].新闻爱好者,2010,(19).

[3]吴玥璠等.《汉英翻译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4]王丽华.功能翻译视角下汉语硬新闻英译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王银泉.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的外宣电视新闻导语译写策略[J].中国翻译, 2007,(2).

[6]向巧云.导语及主体的阅读与理解——新闻英语导语和新闻术语的特点[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上一篇:黄山的奇作文下一篇:奇幻之旅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