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态决定好出路》读书心得

2024-06-18

《好心态决定好出路》读书心得(共11篇)

《好心态决定好出路》读书心得 篇1

——读《好心态决定好出路》有感

离开精神的象牙塔,从父母的羽翼下走出,到踏进公司的大门的那一刻起,我才感觉到自己真正的独立了,成为一名职业人。作为一名初入职场的新人,我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与生活呢?这本《好心态决定好出路》给了我极为深刻的启发:改变心态,戒骄戒躁,做好小事,小事当大事做,小事就能做成大事。

来到新的环境,面对时刻充满着挑战与机遇的工作,起初我们是精神饱满地表现自己,渴望施展才能,描绘宏伟的事业蓝图,等待被发掘被重用。但在这两个月的锻炼期中,渐渐发觉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有的人或许沉不住气了,觉得在车间当一名普通员工实在是太屈才,埋怨公司不能把他们用在对的地方,甚至质问公司这样用人会不会太“亏本”,而我也同样在思考这个问题。接受了四年的高等教育,我们渴望将脑中的知识运用在工作中,认为这样才是在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在车间中做那些最为简单、重复的劳动。所以在对待工作上,很多人出现烦躁的情绪,不愿跟车间的师傅们学习,甚至萌生退意。书中的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一个酒店同时招进一老一少两名采购员,经过半年的时间,老采购员青云直上,年轻的采购员却原地踏步,他很不甘心地向老板发牢骚。老板听后,却只让他去市集上去看看有什么卖的。他很快就从市集回来,向老板汇报说:“只有一个农民在卖黄瓜。”老板问:“有多少?”他又跑去市集,然后回来告诉老板共有20袋黄瓜。“价格是多少?”他只好再次跑去市集问来了价钱。这一次老板却说:“你现在就看看老采购员是怎么做的吧。”一段时间后,老采购员才从市集上回来,汇报说:“现在只有一个农民在卖黄瓜,共有20袋,黄瓜很新鲜质量不错。”说完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让老板看看,他又接着说:“他还卖包菜,据市集上的人说,昨天他拉了一车包菜来,一上午的工夫就卖完了。虽然今天没有存货,但两天后还有一批,我想咱们店里需要大量新鲜蔬菜,就把他带来了,老板您可以亲自问问他,他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在这个年轻员工看来,采购这个工作很简单,所以他在工作中急于求成,毛毛躁躁,忽视了工作的关键点,不仅没有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还埋怨老板不能发现他的才能,整天怨天尤人,而不去审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看到这个故事,我想到自己整天睁圆了眼睛想找表现的机会,可机会来临的时候,又沉不住气,忙乱不堪。初入职场的我们,应该摒弃浮躁,学会谦虚沉静,小事中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年轻与活力是我们的优势,但往往我们缺少老职工丰富的经验与从容,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书本上没有的却又是极为宝贵的东西。

在灌装室工作的两个月中,耳边听到不少的同事埋怨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很有意见,不是觉得太累,就是觉得没兴趣。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做一份工作,并不是只专注于某一点,而要兼顾工作的方方面面,没有兴趣也可以培养兴趣,最终还是要把工作做好。埋怨不能解决问题,不能让我们脱离困境,它只会让我们更加对现状不满,满腹牢骚,恶性循环。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过:“把一件容易的事做好并不难,但把一件容易的事做好一千次,一万次,就是不容易。”所有工作都是由简单的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之间联系密切,我们也只有做好每一个部分,事情才能圆满。在埋怨之前,如果我们能想到,我们的工作虽然不起眼,但若我们做不好,影响的是整个班组,甚至整个车间,那我想我们的工作会是不容易的、很有意义的。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会是对自身价值的最佳体现,我们也会从中得到内心的满足与自豪。

作为一个职场新人,我们应该具有的心态:

(一)戒骄戒躁,踏踏实实

刚从学校毕业的我们,要快速从学生的角色转变到职业人的角色,不仅仅是外表上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心理上要转变过来。职业人意味着热爱自己的工作,踏实肯干,谦虚谨慎,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自觉学习,开拓创新。所以去掉我们身上的娇气、奶气、横气,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以成熟的思维来解决问题,最终完美地转变成职业人。

(二)辛苦,却不痛苦

有的人一想到一大堆的工作,以及较大的工作压力,觉得痛苦之极,有时候还要加班,一些人最后弄得身体疲惫生活失序,个人事业也无法伸展。尤其,每天的例行工作既繁琐又呆板,让人每天都为工作所苦,这样谈什么„乐‟在工作呢?事实上,所谓的乐在工作,是指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中发挥所长、不断地超越挑战,享受工作成就感带来的喜悦,而非毫无方法目的埋头苦干,仅仅动手却不动脑将工作完成,每天就数着时间等待下班。工作一旦缺少热忱,即便每天都按时做完工作,也不会因此而感到满足快乐。因此,乐在工作的先决条件,一定要“爱”自己的工作,拥有感情才会期待它有更好的表现,自然就会去动脑筋,找出使得工作做得最好的方法。丰田相当重视人才力量的充分发挥,它提出“认同用脑工作的意义,并能感受用脑的喜悦”,并鼓励员工,不只是“去上班”,更要“带脑袋去上班”,因为只是“去上班”,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工作的改善,唯有注入思考和创新才有机会改变。所以,当觉得疲累时,我们不妨先检讨自己的工作效率问题,例如:是不是做事的方法、流程需要改进?有没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做好?是不是花了太多时间在处理“紧急”而非“重要”的事情上?如果,我们可以找出更棒的方法,将过去需要十小时处理好的事情,只花一半时间、甚至更短的时间来完成,使工作化繁为简,这样就一定能从中找到工作的乐趣所在。

(三)不要埋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我们也得脚踏实地地走好现在的路。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讲,一个人的劳动付出总是希望能够得到社会组织和他人的承认与肯定,这种潜在的要求是正当的,也是合理的。然而现实中,并非所有的劳动付出都能得到如愿以偿的回报或肯定。由于付出了没有得到理想的回报,就怨气冲天,心底产生不平不满的念头,私下里埋怨组织和他人,背上思想包袱,从而影响心态和精神状态,既不利于自己积极投入工作,也会给公司的事业带来危害。我们应学会把所有的事情都看的简单些,长远些,自然就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怨气。

(四)要有计划,学无止境

德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凯斯特纳在其作品《开学致词》中的有这样一段话:老师不是魔术家,而是一个园丁。他可以并且将扶育和培植你们,但成长全靠你们自己。在公司里面,尽管公司通常会通过培训帮助我们成长,但真正的人生规划需要自己思考。有的新员工到岗位后,有时觉得无事可做,岗位上学不到什么东西,也不知道今后工作方向在哪里。缺乏计划的人生,只会让我们越来越迷茫。有什么样的计划,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计划会让我们清晰自己的追求,指引自己的奋斗方向。制定自己的人生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学习,自省自查,完善自身使人生攀上另一个层次。

陈艳青:好心态决定好结果 篇2

8月11日,北京奥运会开赛以来的第三天,女子举重58公斤级的决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拉开战幕。中国选手陈艳青表现出色,100公斤、103公斤、106公斤,132公斤、138公斤……她以总成绩244公斤成功卫冕该项目冠军。陈艳青打破该项目挺举和总成绩两项奥运会纪录,也成为女子举重历史上第一位蝉联奥运会金牌的选手。

夺取女子58公斤级举重金牌的陈艳青,是一位29岁的老将。4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上,陈艳青获得第一枚奥运金牌。4年后,陈艳青再次获得金牌,成为奥运女举卫冕第一人。

对此,陈艳青说:“我已经获得过一枚奥运会金牌。现在已经没有第一次获金牌时那么兴奋,但我会更加珍惜它。因为,这是在祖国举行的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我已经29岁了,在举重队员里已算是个‘老太太’了,其实上届夺冠之后就退役了。但举重队还需要我这样的老将,我就要继续刻苦训练,尽全力去备战。同时,我也想给队里的小将起个带头作用。”

对于这个年龄还参加比赛,陈艳青说:“依我的年龄早就不该在赛场出现了,可是,知识告诉我,能行。”

陈艳青,苏州姑娘,她引人关注,不仅仅在她成功卫冕,还在她三度离开又三度复出的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

少时陈艳青:扛着石头跑

陈艳青家住苏州西山,那里有秀美的缥缈峰,还有宽阔的太湖,有数不尽的碧螺春茶园,山清水秀,西山岛盛产小红橘,陈艳青从小就跟着父母上山采橘子,别的小孩只顾着玩,而小艳青已经可以帮着父母干农活了,她帮着父母把采下来的橘子扛回家,每次能扛着二十几斤的一筐橘子走十多分钟的山路回家。陈艳青小时候有几分像男孩子,很调皮。“她经常和小男孩混在一起,游泳、爬树都很在行,还经常跟男孩子打架。有时候姐姐被欺负了,她还会出面打抱不平。”据陈艳青的父亲陈佐夏回忆。在陈艳青只有10来岁的时候,她和几个小男孩一块跟着大人去地里干活。当时田地上有许多石头,需要把它们挪走。其他小孩试了很多次,连小一点的石头都搬不起来,只好放弃。陈艳青却不信自己也不行,她朝着最大的石头走去,嗖地一下,便把石头给搬了起来,在场的父亲立马傻眼,心中暗自惊叹“这孩子力气真大”。

11岁那年,正上小学的陈艳青被苏州市举重队看中,走上了举重之路。当时有人问她:“一个女孩子家,怎么选择了举重?女的练举重会影响形体,将来对象都难找。”但陈艳青说自己当时没有想那么多,只是觉得:只要能出好成绩,能为国争光哪怕再长十斤肉、再丑上十倍也愿意。

和很多练举重的小孩一样,陈艳青小时候的家庭条件非常艰苦,祖上都是本本分分种地的农民。为了让女儿能够有出息,陈艳青的父亲说什么也要把艳青给送出去。陈家有三个女儿,在艳青去体校的时候,姐姐也还在上学,三个孩子的学费加上生活费,让陈家的日子过得很艰难,“那时候真的很辛苦,没有钱给孩子读书,我就只能去借,向亲戚朋友借,借了一次,借两次,完了还有第三次。”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陈佐夏有些动情。

1991年到1993年,陈父说那三年里,家里没吃过一次西瓜。令父亲高兴的,就是三个女儿都很乖,都很懂事,从来不主动要什么,从不攀比。有人说,陈艳青是从山里捡回来的奥运冠军———有一次,陈艳青跟父亲上山砍柴,后来走丢了。于是,家里人发动20多人满山寻找,找了几个小时,才把陈艳青找到。

据陈艳青的婶婶金惠萍告诉记者,小艳青是相当聪明的,在村上小学读书的时候,小艳青可是经常在班级里考第一名的。2002年陈艳青进入苏州大学读书,在苏大老师和同学们的眼里,她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陈艳青的基础比较薄弱,但是她能以勤补拙:早早做好预习,甚至在上课前就已经把课后练习做好,以便听课时有所针对。陈艳青被班主任称为“体育特招生中学习最用功,成绩最好的学生”。

2006年东亚运动会夺冠后,陈艳青重新回到苏州大学的校园里,学习工商管理。她当时给出的退役理由是“我不希望自己到了30岁还没有享受过青春”。然而,几年的大学生活里,陈艳青似乎没什么时间悠闲地享受青春,她说自己“像一块干海绵一样”拼命地吸收知识。

“我跟你们这些按部就班考上大学的人不一样,初中二年级之后,我就没怎么学习文化知识,8年的知识缺口,差距实在太大了。”看得出来,陈艳青非常热爱学习,她给记者的印象是,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思维也非常清晰。陈艳青笑着说:“因为我的年龄比你大啊。”2007年9月,她继续在苏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这次她选择了应用心理学专业。陈艳青能在多哈亚运会上复出并打破世界纪录,这里面少不了心理素质提高的功劳。目前陈艳青已经拿到了心理学硕士学位,专业修养加上多年来大赛中养成的定力,北京奥运会的金牌甚至可以说已经收入陈艳青的囊中。

据陈艳青的教练曹新明透露,生活中的陈艳青比较低调,喜欢看书。“艳青很懂事,平时她很喜欢看书,特别喜欢看一些深奥的书,看了以后也能吸收。”谈到读书的收获,陈艳青很感慨地说:“因为我觉得自己从事体育的时间太长了,所以我更加希望了解体育之外的那些东西,不仅在竞技体育上,对我自己以后的生活会帮助更大。”

女孩陈艳青:

另一半也许是白景琦那样的

周末的苏州街头,一辆红色的“爱丽舍”轿车正向西山方向绝尘而去。驾驶座上坐着的是一位娇小的苏州姑娘,一头乌黑的长发在风中轻舞飞扬。此刻,陈艳青正从自己就读的苏州大学开车回西山岛上的家看望爸妈。红色,是陈艳青钟爱的颜色。

这款“爱丽舍”的车型刚好适合娇小的陈艳青,也是她奥运会夺冠后得到的奖励。但她还是更喜欢自己的第一部坐驾,那是一部火红色的“千里马”。“当时我衡量再三,几乎花了自己所有的积蓄买了那辆车。”那是陈艳青这么多年,第一次下决心奖给自己的一份礼物。

陈艳青是个天生有理财头脑的人。拿到“爱丽舍”的车钥匙,当天她就决定把开了多年的“千里马”拿到二手市场上卖掉。“像这样的车一般只能卖5万元左右。我请朋友把信息发布到网上,人家一看是奥运冠军的车,第二天中午就来看货了,最后以5.5万元成交。办理手续的时候,两个小时就办完了,一般都得差不多两天才能办完。前后不到24小时,我的车就转手了。”

陈艳青笑称“奥运冠军”四个字是她的无形资产。虽然奖金还没拿到手,但她已经拟定了一套理财计划。“我不想都存进银行,到时候还得向我们财经学院的老师咨询、请教一下。也许我会以我的名字开一家健身俱乐部,我想会有不少客人吧。”

29岁,正是如今的“大龄单身女青年”忙着谈婚论嫁的年龄,自嘲是“大姑娘”的陈艳青也该考虑个人问题了吧?

记者问她:“你的父母有没有着急把你嫁出去?安排你相亲什么的?”陈艳青回答道:“没有。父母在这方面从来没有给我压力。我不是那种乖孩子。你想,这些拿世界冠军的,个性都很强,不可能你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虽然父母一开始并不是很愿意陈艳青复出,希望她安安稳稳地在苏州过日子,但既然陈艳青自己决定了要拼到底,父母也只有高举双手呐喊助威。至于“大姑娘”将来的爱情,陈艳青只说了一句,“随缘分吧!”陈艳青之所以能够不断突破自己,和她专心刻苦地训练是分不开的,训练的时候她绝不带手机,都扔在宿舍里。“我怕分散心思,如果我睡觉的时候你打我手机,说不定我会骂你呢。”陈艳青说。

《好心态决定好出路》读书心得 篇3

在竞争日趋激烈、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每天都会出现大量的错综复杂的问题,给我们的事业、工作、学习、生活等带来压力、障碍。要迅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有正确的思路。

正确的思路可以帮助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充满自信,才能使人生的航船不迷失方向。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正确确定人生的奋斗目标。只有有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充满自信地为之奋斗终生,才能此生无憾,即使不成功,自己也会无怨无悔。

人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思路;人不能改 变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遇到困难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成功不是不可能,思路决定出路。

在工作中,我们总是会有碰壁或遇到难题的时候,当遇到问题时你有没有用冷静的头脑,清晰的思路来解决问题?我们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有的人全身心地投入,有条不紊、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任务,有的人整天发牢骚,埋怨事情多了,思维乱了,没头绪做事,时间久了,就产生厌倦情绪。

以上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清晰的思路,有没有按照思路去做。其实,调整好心态,整理出思路,工作可以轻松愉快。蜜蜂不是落在鲜花上的惟一昆虫,但它却是惟一采到蜜的昆虫。同样,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结果也会有好有坏。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只要多动动脑筋,多想想方案,整理思路,然后选择最好的,并争取达到最佳效果,那么,我们离成功就不远了。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命运。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每个人都希望过上更舒适更富有的生活。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如愿。能够实现愿望的人,不一定比你付出更多的汗水,但一定比你付出了更多的思考。成功人士与普通人最大的差别在于:思考模式的不同。就像面对同样的1万块钱,有的人拿去做了投资的成本,有的人则存进了银行。两种不同的思路,可能就决定了两个人若干年后不同的生活。把钱用于投资的那个人,几年后可能已经做了老板,资产可能翻了几番;而存进银行的那个人,可能还过着以前的老日子,照样是朝九晚五地给别人打工,依然是发了工资赶紧去银行。习惯的思路不变通,穷日子就会过得没完没了。成功没有定式,优秀可以复制。

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读书笔记 篇4

假期中我学习了由著名的亲子教育家陆惠萍老师讲的《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看完之后,感触颇深。

陆老师在书中提到最多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看完之后我总结出来的就是一种习惯,父母的习惯直接的影响孩子。习惯好坏影响一生成败!多一个好习惯就会多一次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会多一份成功的信心。好习惯是决定孩子一生命运的关键!

这一字、一句无一不渗透着深奥的道理!良好的习惯不仅是对于孩子还是我们大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同时,我也敢到了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的身上的重担的重要性,我们平时知道锻炼小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也知道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但是通过对两位老师讲座的学习,我才更清楚、更明确的知道了我为人师、为人母应该在培养孩子的道路上应该怎么样做,同时也反思了自己在哪方面不足从而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需要怎样的完善自己,同时,也系统的教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从怎么样一步一步的更好的培养儿子的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做人或者处世中均能体现。它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贯穿于生活的每个细节,从而主宰着人的一生。对于孩子来说,要成就学业、事业,要拥有美好的人生,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生活的一切都会变得顺其自然!

有的时候生活就是一种习惯,当我们把生活变成了习惯,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简单,变得丰富多彩。比如,当我们把生活变成习惯,我们就不会把垃圾扔进垃圾桶看成是一种麻烦:当我们把生活变成了习惯,我们就不会把孝顺父母看成是一种累赘;当我们把生活看成是习惯,我们就不会把珍惜劳动果实看成是一种多余————培根也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可见习惯在人的一生之中起着多么大的影响。

但习惯也有好习惯与坏习惯之分。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容易受到别人的尊敬;一个具有良好的习惯的人使别人更愿意与他相处;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人会有更好的人际关系--------所以,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人不会抱怨社会,不会抱怨人生,不会认为生活枯燥无味。因此我们要培养好习惯,改正坏习惯。

培根认为培养良好的习惯应该是教育的内在要求。他说:“毫无疑问,幼年时期开始的习惯是最完善的,我们称之为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早期的习惯。”我国的教育学教叶圣陶先生则直截了当的说:“教

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道德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主要是从最基础的事做起,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常规习惯、学会与小朋友和平相处、关心父母、礼貌待人------

孩子就像一块没有雕琢过的玉石,作为父母,作为老师你应该怎样做。陆惠萍老师讲到: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那么父母的言行习惯直接会被孩子复印所以我们父母老师千万不要增加孩子的错误记忆。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能也”父母做的好才可以提高父母对孩子的内在感觉所以“教”的意义就是上所做下所孝。没有哪一位父母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雕琢成一堆垃圾废物,相反,都希望他们是举世闻名的雕塑品。父母要将爱的细节感染孩子,要将爱的行为传达给孩子所以,要想把自己的孩子雕琢成哪种作品,就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纠正我们的言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行动起来吧!

播下一个行动,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将收获一种命运!

好父母好家教读书心得 篇5

单看题目,我们就知道,父母在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不管有多么高深的道理,多么多的道理,都没这句话来的客观和实际。所以,我一直坚信,父母个人的修养、思想、风格、为人处世、魄力、性格等等的言传身教胜过父母或老师好言相劝的千言万语。

以上的观点是我现在对孩子家教问题的看法,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自己受爸爸和妈妈的影响很深刻。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就有这样一种意识“这个世界有很多的值得我们甚至全世界人们佩服的伟人,可是对我来说我最佩服和敬佩的人就是我的爸爸和妈妈。”在和同学和老师的聊天中,自己也会经常说起这句话。

其实,如果你让我一五一十的说说爸爸和妈妈小时候都是怎么教育我们的,我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说。因为我从来就不记得爸爸和妈妈有过哪一次,非常正式的给我们上过教育课。

我只知道在我还没上学的时候,爸爸在家里教我认字,结果我学不会,爸爸失去了耐心并带着伤心狠狠的“教训”了我一顿。我的记忆也就停留在爸爸在我屁股上狠狠的扇了一个巴掌。据后来妈妈跟说,屁股上的巴掌一天都没消下去,妈妈因此还和爸爸吵了一架,气得一整天没吃东西。想想,那个时候最伤心的估计是爸爸,因为爸爸心里一定在想,我怎么就那么笨,对我有点失望,有点“恨铁不成钢”。可是,在我的记忆中,爸爸也就仅仅教训了我这一次。没过几天,我就被送进了学校,那本不是一个招生的季节。呵呵,我是“插班生”。我的十几年的学生生涯,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开始了。仿佛一眨眼的功夫,我的青葱岁月,往事不堪回首啊!

后来长大了,想想我很奇怪的是,我们做错了事情都会主动的给爸爸和妈妈说,从来就没有像有些孩子仅仅因为打破了一只碗,弄丢了钥匙或者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就惴惴不安不敢给家长说。我很奇怪,我们的勇气都来自哪里?所以,在爸爸妈妈面前我们总是不会觉得因为做错了什么事情感到害怕,而是觉得爸爸妈妈一定很通情达理,只要自己说明原因,爸爸妈妈一定会原谅我们。因此,我相信不管我做了什么事情,身后都会有很强大的爸爸和妈妈支持我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竟然会成长的那么懂事,包括之后我们的弟弟和妹妹。但是,记忆中却没有打和骂。

我曾经很不好意思的在大学卧谈的时候把我觉得最难以启齿的一件事说出来了,至今都觉得小时做的这件事很罪恶。可是说出来以后,竟然也有那么多的同学做过,我们的童年啊,竟然也这样的相似?这件事就是“偷钱”,好像记得是十块钱吧,但是觉得好多好多的钱,好像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因为买完零食以后,老爷爷找给我的零钱我的小手都抓不完的样子。妈妈发现以后,我就赶紧跑,心里害怕极了,因为那个时候我家很穷的,而且那个时候十元钱已经是很多的钱了。但是没有打和骂,好像记得妈妈就和我一起坐在河边,不记得都跟我讲了什么。但是,那个镜头和画面还模糊的记着,想到这里就泪流满面。我亲爱的妈妈,真的很伟大。

那次“偷钱”事件以后,改变了自己很多。就是现在爸爸和妈妈也一直跟我讲“钱并没有那么重要”,每次都听得我很感动,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今天啊。但是爸爸和妈妈却凭借自己的努力挣了很多的钱,至少把我跟弟弟和妹妹养育这么大就已经很不容易,况且我觉得爸爸和妈妈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最最重要的是,我们都很懂事,很孝顺,爸爸妈妈也因此很自豪,我也觉得这是爸爸妈妈最成功的地方。

之后,妈妈说钱随便我们花,只要我们需要钱了的时候,爸爸和妈妈直接把钥匙给我们,抽屉里的钱随便我们拿。呵呵呵,很幸福,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实现“财政自由”了哈。之后高中以后要住校的,妹妹初中也去了市区一所不错的学校,也要住校。但是,每次交学费的时候或者平时拿生活费的时候,爸爸妈妈从来也不过问,随便我们拿。神奇的是,就算是爸爸妈妈不过问,我们都会主动的清清楚楚的交代我们拿了多少,用在了什么地方,还剩下多少,最后一定把这个“帐”给兑上。就算平时出去逛街、出去玩、我们都会把这个帐给妈妈算清。妈妈经常说“你们大了,也懂事了,什么事情该做还是不该做,你们自己可以决定了,只要不做让你爹妈丢脸的事情就行。”呵呵呵,我爸爸和妈妈很爱面子的,这一点很深刻。

所以,在我的成长中,也是不缺钱花的人,可是自己从来就没有乱花钱过、浪费过。就是我爸爸和妈妈也都说我很节俭,哈哈哈哈,我是不是也该觉得很自豪呢?我觉得,爸爸妈妈心里也一定很美滋滋的呢。

大三的寒假,最悲催的一年。手机被盗没十天,就丢了三千块,我的生活费啊,很多钱啊。心痛的要死,哭得我江河澎湃。本来不想告诉爸爸妈妈的,不是因为害怕批评,是因为怕爸爸妈妈心疼。可是,还是忍不住说了。结果,那一刻妈妈让我觉得其实挣钱很容易,而且钱也没那么重要,不就是三千块吗。其实,爸爸妈妈挣钱真的很不容易。可是那一刻,妈妈却要我知道,只要几天爸爸和妈妈就可以把这些钱挣回来了。说实话,挣钱哪有那么容易,任何人挣钱都不容易的。我知道爸爸妈妈是在安慰我。宿舍同学问我家长有没有批评我,说了以后,同学都夸我爸爸妈妈。老爸老妈再一次为你们感到自豪。

也是大三的时候,爸爸给我写了一封信,被宿舍同学羡慕、嫉妒加恨啊。看到熟悉的字迹(插一句,爸爸的字很漂亮,我爸爸之前可是画的一手好画的)看到称呼“瑞丽我儿”,就忍不住哭得稀里哗啦,然后赶紧打电话给爸爸妈妈,又一次稀里哗啦。写到这里,我又开始稀里哗啦。在爸爸妈妈面前,我就是那么的没出息,很容易被感动,很容易就哭。

记得小时候,很流行认干爸和干妈。那个时候很羡慕有干爸和干妈的孩子,因为一个孩子有两个爸爸和两个妈妈一定很幸福,一定会得到很多的疼爱,有那么多的人爱自己多好啊。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估计和我奶奶有关。因为奶奶那个时候“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偏偏大伯家两个儿子,都是我堂哥;偏偏我三叔家有个大儿子,是我堂弟。本来只有自己是女孩应该会被疼爱,可是奶奶更爱堂哥和堂弟,往事不堪回首,呵呵呵。

据后来老妈“爆料”,小时候有一位叔叔要认我当干女儿,结果被我爸爸和妈妈坚决拒绝了。这是我上高三那会儿妈妈告诉给我的,我问为什么没答应?妈妈的意思是,那个时候人家门楣光鲜、有头有脸、有钱有地位的,咱们比不起,那个时候咱们家很穷。那一刻,我又狠狠得佩服了爸爸妈妈一次。可是,现在呢?“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过那位叔叔家也不错。只是,这位叔叔“喝多了”的时候还会跟我爸爸妈妈说起之前的事情,说我们本来可以成为亲家的。要不是这位叔叔经常“喝多了”的事情,估计爸爸妈妈也不会告诉我这件事。

感觉自己大了以后,特别是开始上大学那一年,爸爸妈妈经常给我“爆料”小时候的事情。听了以后,感觉自己小时候很可爱、现在很感动、听得时候都想哭出来。我很感动爸爸妈妈在我们成长中,每时每刻注入的爱和心血。我也真的很想让爸爸妈妈知道,让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最最爱的是爸爸和妈妈,他们很伟大。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很伟大,都值得我们敬佩,养孩子真的不容易,特别是能培养一个很健康的孩子,一个心灵健康的孩子。“成人比成才还要重要”。

爸爸妈妈真的很普通,但是我觉得他们也最勇敢、最坚强、最勤劳、最聪明…

都说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尴尬的年龄,要开始思考家庭、孩子、工作等等各种事情。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一转身,自己就长大了,父母都变苍老了,世界就沧海桑田了。时间这把剑真的很锋利,锐不可当。

我在想,自己身为父母的时候,该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爱,又不是溺爱,却如细雨细如声?教,又不是刻意的教,而是润物细无声?管,又不是束缚,而又能自由翱翔?到底怎么做才是“适可而止”?话说回来,知道理论也不一定会做到,说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

扯了这么多,好像跟这本书没多大的关系。哈哈哈,说到爸爸和妈妈就有很多的话要说。我觉得自己以后也考虑考虑为了我爸和妈写一本书,就叫《我的父母,我的家教》,哈哈哈…

不管是什么样的方式,只要孩子能健康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让孩子学会怎么样做人,这样再讨论孩子怎样成才才会有意义。

家长也需要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吧,做孩子的老师,更要做孩子的朋友。

反正我们几个孩子几乎有什么事情都会跟爸爸妈妈说的,会和爸爸妈妈商量,他们该出主意的时候出主意,该让我们自己决定的就让我们自己决定。家里有什么难决定的事情,爸爸妈妈也会讲给我们,大家一起想办法,不过大多数还是爸爸妈妈知道该怎么解决哈。我们小孩子都是“瞎指挥”,不过也会给爸爸妈妈灵感吧,哈哈哈哈…

爸爸妈妈跟我们说,他们最自豪的事情还有就是我们绝不会撒谎,爸爸妈妈也不允许我们撒谎。所以,爸妈都很信任我们,交给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很放心,我们一定也不会让爸妈失望就是了。

我很庆幸自己有个好爸爸好妈妈,我很庆幸在这么民主、自由的家庭里长大,我很庆幸自己还不至于那么让爸妈失望吧!好吧,以后继续加油!我也要做个好女儿,以后还要做个好妈妈、好老婆、好奶奶、好外婆…妈呀,好多的角色要扮演呢,人这一生真的不容易,也不简单。妈妈经常说“你觉得熬成一个小老婆有那么容易啊?”

呵呵呵,不容易啊,越是年老,越是经历的多,越是有故事,越是有很多的人生感悟,他们可以告诉你很多你还没有经历,但是有可能要经历的事情,会给你讲很多的道理。这也是我比较喜欢和比我年龄大的人交流的原因。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篇6

假期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当我翻开朴实的扉页,我就被前言《我们的书中有块玉时》深深的吸引,被尹建莉老师讲的农夫的锄头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动。前后一共读了两遍,真是值得一看的好书,受益匪浅。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

对于孩子偶尔所犯的小过失不要大惊小怪,内心一定要一个想法:它只是个“小事”,不是个“错事”,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这些“小事”,它们甚至比做功课还重要。不要责怪,不要经常提起,不要让孩子有内疚感和负罪感,否则的话它真能固定成孩子的一个难以改正的缺点。

书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的方法和经验,因此具备可操作性。并且,作者对现行的教育弊病做了大胆的批评,观点鲜明。对于读者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家长常见的做法皆然相背的逆向思维:“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觉得不可思议,往往细细揣摩后,才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顿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篇7

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缺位,爸妈责任等同不可偏废。研读这本书,个人认为不用拘泥于书名,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妈妈的责任。在小城市和城镇学校就读的孩子即便父母不能长时间陪伴孩子左右,也不能因为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的积极影响。现在是信息社会,通讯与网络已经非常发达,父母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表达关心、施加影响。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意义非凡,尤其在EQ(情商)DQ(胆商)MQ(德商)SQ(灵商)方面。父亲对孩子的关心也不容小觑,侧重在IQ(智商)AQ(逆商)FQ(财商)WQ(志商)方面。父母的合理分工既利于父母各自平衡自身优劣势,也利于工作与孩子家庭教育的平衡,更利于平衡父母双方与孩子间的亲情关系,使得家庭亲子关系更为和谐。多利于此,何乐不为呢!

三、陪伴孩子不光是学习功课和堆积时间,更要引导兴趣和注重质量。我们家的电视一般不开,因为没有价值的信息太多会占用有限的家庭教育和亲子时间。与孩子做一些益智、益心、益情的有参与性和体验感的游戏,引导、促动和启发他们做一些验证性或探索性的创新试验,成为我们实施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父母工作再忙,孩子学业再多,也要尽量挤出时间有目的、有目标、有计划地带他去或近或远的地方走走看看。为他们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未知,憧憬未来创造环境和机会。为他们扩大视野,拓展认知,感知外界,活跃思维提供条件和可能。孩子的成长是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谁都没有现成的灵丹妙药。但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发现、引导、激发和创造适宜宽松的环境,对孩子们的成长就是一种负责任有担当的帮助。他们的未来虽然终将由成年后的他们自己去选择和坚守,但为人父母已然乐见其成无所遗憾。

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应该成为父母陪伴孩子成长始终不渝的角色定位。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庸,更不是一个物件,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包括父母在内的任何人都应该尊重他,认真地友好地与他相处,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是孩子心里的一座丰碑,天然的老师和朋友,我们应当以朋友的姿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引导、鼓励、支持和帮助他们成长。要摒弃家长作派,少一点命令多一些商量,少一点苛责多一些引导,少一点否定多一些鼓励……尽量争取孩子从内心到言行上的亲近。让孩子在和美温情的家庭氛围中阳光、灿烂的进取和成长。

五、言传身教是父母对孩子加以正面引导和积极影响的不二法门。希望孩子做什么,怎么做,需要父母率先垂范做好榜样。不想让他们做什么?怎么做不好?则不但需要家长耐心地讲解,更需要克己复礼带头遵循。父母并非天生就会教育孩子,需要通过不断的、认真的、务实的、正确的学习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灵活有度地应用于家庭教育的实践之中。学习是为了教育,教育是为了教好,当父母的要紧紧围绕教好孩子这个目标努力,而不能只是为了学而学为了教而教,更不能半途而废或者得过且过。有幸成为父子母女,应该好好珍惜。为此,家长必须付出必要的精力和时间,倾注更多真切和持久的感情,把自己学习到、领悟来和总结出的教育良方持续转化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动力和能量,与他们一同成长,体悟其间之酸甜苦辣,让孩子和自己的人生更加真切、丰盈、充实。

六、父母应当与学校老师保持顺畅的沟通,共同关注和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成长提升。每年正常的学期有9个月左右,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度过。孩子的思想、品性、情绪、言行、习惯、学业等情况的变化除了家长在家里能少量地看到一些表现之外,要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孩子,少不了与学校老师们常态化的沟通交流。在对孩子实施共同教育的成效检验和方法改进上也离不开与老师团队的有效合作。唯有这样做好信息共享,才能便于家长在掌握准确情况的基础上更好的改进方法和调整重心,做到有的放矢,成效可期。这一点我们家做得还不够,今后会加强。小学阶段是孩子思维习惯、行为规范、性格和情绪控制能力,特别是专注力和投入度培养的关键时期,我们希望通过与老师们的高频沟通获知孩子的反应和变化来更好的引导孩子在自立、自律方面有所长进。

以上只是思想认知上的些许提升,这个相对容易。难的是坚持去做并且持续做好以求越做越好。通过该书的研读,引领我们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技巧有了更为全面和系统的梳理,对今后的家庭教育必将产生直接而积极的影响,我们也深信将会把家庭教育不断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好心态决定好出路》读书心得 篇8

幸福是什么?幸福其实很简单:在他熟睡的时候,静静地欣赏这个小小的生命,感受孩子均匀的呼吸,摸摸他滚圆的的胳臂,胖胖的小手,有时还忍不住在他那可爱的小脸上亲一口。看着孩子咿咿呀呀,总是在想这个小生命长大会成为什么样呢?既是幼儿教师又是妈妈的我,不知不觉地对育儿类的书籍感兴趣起来。近一段时间,正在读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看后感触颇多,先不去对这本书的内容上来做介绍和评价,仅仅从书名上来看,这个书名只是想说明一个很重要却常被忽略的道理: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尽管自己是一名幼儿老师,一直以来,我却仍然在茫然,到底怎么样教育孩子是对的,任何事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零零散散的看过一些书籍,更多的是遇到问题马上到网上搜索。网络是便捷的,但有时繁杂的,甚至冗长。这本书虽然写的文字平淡,语言普通,但没有那些空洞的大道理,对于很多具体问题,作者找到了妥善处理的方法,这真是我们需要的。在朱旭东先生的序言里,我一直铭记着五个字:有心而无痕。这真的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有心,做任何事,只要有心,多半就成功了一半,何况是教育孩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哪个妈妈不希望自己是好妈妈,那么何谓好妈妈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文中写到“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看了这篇文章为自己能在家带孩子高兴,感觉看到孩子们成长中每一天的变化就是一种幸福!然而,也为自己不能时刻陪伴孩子而遗憾!面对孩子,常常被眼前的小生命而感动地微笑,完全把自己是幼儿教师的角色抛诸脑后;当回到工作岗位的时候,我才又恢复了“清醒”,在教育其他孩子的时候,突然之间有很多想法,才发现作为一个妈妈似乎不知道怎么教孩子了,而作为老师,却有许多心思。莫非面对自己的孩子,小心翼翼地不知所措了?努力想做“好妈妈,好老师”,看来是自己给自己压力太大了。将压力放一放,将茫然搁一搁,拿起这本绽放着朴素光彩、散发纯净幽香的书,一次次细细品味,我相信它一定能给我们每个为人母为人师的读者带来常新的感觉。

好家长读书心得优秀 篇9

父爱缺失,让孩子的成长更危险;母亲的溺爱,让孩子永远长不大。

文中通过幼蝶破茧挣扎的故事,表明我们的孩子就像幼蝶一样,要成长为勇敢、刚强、独立、负责、有爱心的人,一定要经过痛苦的挣扎,经历成长的挫折。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母亲的溺爱而人为地剥夺了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机会,剥夺了他们磨炼和完善自己的机会,就会使孩子在心理上感觉自己软弱无能。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这样的孩子连自身的生存都有可能成为问题。溺爱与爱心培养背道而驰,溺爱的结果往往会扼杀孩子的爱心。做父母的,要适当的在孩子面前示示弱,让孩子来帮助我们,这样孩子就会把帮助父母做事及关心父母养成习惯,也就能够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

尊重孩子的性别特征,承认孩子的性别差异。

从生命、生理释明缺少关爱也可能导致情感脆弱,但孩子的情绪问题、情感需求往往被父母所忽视。

耐心等待:暂时落后的孩子。

学会欣赏:不一样的孩子。突出每个孩子的优势。

父爱与母爱不同,再好的母亲都不能替代父亲的作用,就像再好的父亲都不能替代母亲的作用一样。就像一只鸟两只翅膀、一个人两条腿一样,母爱和父爱是缺一不可,无法替代的。父亲在孩子发展的许多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父爱对孩子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美国《父母》杂志这样总结父亲的独特之处:1.父亲跟母亲是不同的;2.父亲更爱与孩子玩闹;3.父亲对孩子的推动作用更大;4.父亲使用的语言更复杂;5.父亲对孩子的约束更多;6.父亲使孩子更社会化,为他走进现实世界做准备;7.介绍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行为;8.父亲支持妻子;9.父亲更会帮助孩子发挥潜能。

七、态度决定一切。如何成为孩子的好父母?爸爸是妈妈最好的“合作伙伴”。聪明的母亲应该知道: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明智的母亲,应该想办法让父亲回到孩子的生活中来,让爸爸成为教养孩子的“合作伙伴”,发挥他独特的价值和影响。积极维护父亲的正面形象,母亲要主动“撤退”。

《讲好中国故事》读书心得 篇10

当然,饮食故事仅仅是浩渺中国故事中一个极小的分支。何为中国故事?即是带有我们中国独特鲜明特征,以传承某种中国传统精神为目的的事件叙述载体。这其中有丑恶的,也有美好的,无论是如何的意识形态,它都标识了中国人的特性,我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将其传承下去,给我们的后代讲中国故事,讲何为中国人,什么应该发扬,什么应该摒弃。自此,通过中国故事,又一代有血性有风骨的中国人活了过来,华夏民族的生命因而生生不息。

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在于能激发出听者内心对于“我是中国人”这个概念的自豪和认同。要做到这点,历史的真相不能被回避,传统的美德和精神要寻求更贴近现实的形态根植于心。

我们提起阿富汗,会想起那里纷飞的战火。提起前苏联,不会忘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惨案。同样的,面对我们自己的历史,战争和屈辱的历史是不能被否认和抹去的。我想起__,想起南京大屠杀,这些发生在我们民族史上的惨痛事件是难看的伤疤,无论怎样,它都已经深入历史的躯干,我们无法剥离,而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记住那种耻辱,正视那些历史,然后带着这些用生命和灵魂摧残带来的教训前行。我们有义务将这些羞于启齿的历史编织成血泪的中国故事讲给后人听。古人云:“无耻者,无耻也。”这些历史并不是耻辱的原因,而是为了以后不受耻辱的素材。讲好中国故事,最不能回避这一点。

除此之外,我们应当注意到时代的不断发展,有些传统故事之所以受到年青人的排斥抵触,并非由于它所象征的传统精神溃烂于世,而是传统故事本身载体的陈腐与这个新时代格格不入。

讲好中国故事,是寻求像“舌尖上的中国”这样新颖的载体,将那些高山流水,乡邻和睦的情谊细水长流的注入人们的心间。使得中国传统精神在华夏民族身上代代绵延。

读种好心田读书心得 篇11

我震撼于他对自己事业的执着追求。魏书生因为工作能力强,被提拔到工厂干了两年,短短两年!他就成了工厂的先进典型。在他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他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跟领导说,他努力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当先进,而是为了感动领导,让他快点到学校当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领导说要研究研究,后来又想让他当电机厂领导,可他只有一个心愿——当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这与当下一些人“追求金钱与权利”可谓背道而弛,可这不更说明了魏书生的从容、淡定吗?

我震撼于他在苦难面前的乐观精神。在他挨批斗的日子里,即使白天挨三次批判,晚上回去,他仍然照样在一个宽敞的地方打拳练武——因为小时候跟师父学的武术,他不愿扔掉。试想,白天被“莫须有”地批斗,让人身心疲惫,更有心中的埋怨、委屈……可魏书生在挨批时想着:挨批是我不能改变的,皮肉受点苦算不了什么!这来源于他能正视“不顺畅”,有着多么乐观的心态!

我震撼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他自己31年如一日地写日记;在他当的教育局长期间,没搞过一次小学、初中、高中的`统考。13年不统考、不排队、不办重点学校,而升学率仍排在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第一位!除了觉得他“真是神了”,我们更多的是敬佩,敬佩他的“从容、坚守”!

在这几十年,中国教育界可谓风起云涌,各种各样的流派、技法、模式层出不穷,可是,真正抵达魏书生的境界者,依然是“几希矣”,为什么?因为魏书生有他自己的“道”——看开、想通、放下自己说了不算的事,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坚守着、快乐着自己的事业!

上一篇: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研报告下一篇:保险行业销售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