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论文欣赏

2024-08-04

大学语文教学论文欣赏(精选8篇)

大学语文教学论文欣赏 篇1

小说的特点与欣赏

小说是一种散文体的叙事文学样式。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构成完整的小说世界,是小说样式的基本特点。

与其它文学样式相比,抒情诗、抒情散文无需人物、情节和环境;叙事诗、叙事散文和戏剧文学,尽管具备这三要素,但不易构成完整的世界,也许小说才称得上一个“世界”因它容量大,能够比上述文样式更多方面、更为细致地刻画人物思想性格,展现人物关系和命运变化,能够更为完整地表现错综复杂的生活事件和矛盾冲突,能够更加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正如黑格尔所说,小说能够充分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旨趣、情况、人物性格、生活状况及至整个世界的广大背景。以下分而论之。

(一)丰富而细致的人物刻画

小说偏重于客观生活的描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现实的人是丰富的统一体,七情六欲并具,感情复杂微妙,不仅有神态、语言和行为的外在表现,而且有思维、意识和心理的内在活动。另一方面,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实际生活中,人必定会与不同性格、不同命运和不同思想、不同地位的人形成各种关系。小说的特点之一,就是作家能对丰富而统一的人物作多方面的细致的描写。

小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变化,作家既可以写人物过去的经历,也可以写人物现在的处境;既可以写特定场所中的人物行为,也可以写没环境中的人物活动。短则几小时,长达几十年;静则居室冥想,动则驰骋千里。无须受时空的限制,只要符合一般生活的逻辑。如《米龙老爹》,从时间上看,始于和平时期,倒叙战争年代的故事;由米龙老爹受伤被捕,而追叙他一个月来杀敌的经过;且在叙述第一次暗杀成功后,又回笔描写审判现场,然后再叙暗杀其余十五人的经历。几十年、一个月、白天、黑夜,时间跨度或长或短,时间顺序颠倒往还。从空间上看,开端由远景诺曼第省的田庄,转至近景米龙家门前的葡萄树;然后从米龙家的马房,写到庄前临时的审判场。而在米龙老爹杀敌的经历中,仓后濠沟、石灰窟地道、庄前大道、路边矮树丛,场所迅速变动,频繁转换。如此时空迭次变换,描写人物的活动和关系,对剧本来说,通常是难以表现的。即便是荒诞剧,时空变换的频率,也远远不及小说。

在文学做品中,唯独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 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了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物质生活到精神领域,从个人性情到社会关系。作家都可以按照需要而加以具体细致的刻画。如莫泊桑刻画米龙老爹,先用特定镜头凸现其肖像,接着通过与普军团长的对话,呈现米龙老爹志气高尚的气度和杀敌前后的心理,然后在环境的变换中描写他杀敌的机智行为,最后仍以肖像描写表现他敢作敢为、视死如归的气概,而这一切描写始终围绕着一个普通百姓和一群武装到牙齿的侵略军的关系进行着。各个角度的细致描写,各种方法的交叉使用,使米龙老爹这一爱国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完整而多变的情节铺叙。

与其它叙事文学样式相较,小说的情节可以作到更为完整,更具复杂性,更有连贯性,尤其是长篇小说,往往头绪纷繁,线索众多,错综复杂,跌宕回旋。

不仅如此,小说自身的发展,使其情节特点更为鲜明。古代小说比较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一般按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编排。作品依据人物的经历,顺序展开情节,铺叙一个一个事件,构成完整的故事,为了使故事生动,作者还可空插一些有趣的奇闻。其间,故事便等于小说的情节。十九世纪以来的小说,已不同于古代小说的故事体而更注重情节的完整。故事与情节不同,故事既可以是全部情节,也可以是情节的基础。故事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的叙述。情节虽然也是事件的叙述,且保持了时间顺序,但重点在因果关系上并常常为事件因果关系的描写而打破表面的时间顺序。近现代小说不同于其它叙事文学样式和情节特点,恰恰表现在此。如鲁迅的《**》,以七斤剪了辫子而引起的**为基本情节,但作品并不注重剪辫子故事的叙述,而且九斤老太反复唠叨一代不如一代的事件,很难纳入剪辫子的故事,读者显然觉得作品的故事性不强。然而,这却是一篇情节相当完整的小说。作品围绕剪辫子产生的**安排情节,始述七斤的烦恼,继写七斤夫妇如何恐慌,尔后描写一切复归原状;同时则又始终隐约贯串九斤老太感叹的情节,说明她对**未闻未见,无动于衷,毫不关心。作品情节的两个方面,天衣无缝地交融一体,展示了**乍起复平与九斤老太感叹的因果关系,从而一方面反映张勋复辟只是一场闹剧,昙花一现;另一方面则揭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腐败现状和农民的愚昧落后,依然如故。

近现代小说,情节不但完整,而且多变,突出表现在打破故事情节的顺序结构,摒弃作品叙述人完整描述故事的单一方法,而通过不同角度,运用各种技巧描写,体现情 节的完整。如《米龙老爹》,整体结构时空颠倒,米龙老爹的杀敌经过,则又在他被捕后追叙。情节并非是叙述人从头至尾的描述,而且由人物对话、口供和叙述人的补叙所组成。尽管情节没有按照时间顺序编排,但各种技巧的运用,却使作品体现了时序的连贯和情节的完整。甚或当代一些借鉴意识流手法创作的小说,表面上时空颠颠倒倒,过去、现在、未来,交杂无序,时代氛围、人物场所、具体环境,空插映叠,但根据小说人物的意识流向和事件的因果关系,可以发现,情节在变化中仍然是完整一体的。

(三)具体而独特的环境描写

人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活动,事件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里发生、发展。所以,小说通常通过典型环境的具体描写,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一般说,典型环境包括了人物所处的时代氛围、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形成的社会环境和活动场所、自然景物等生活环境。

任何一部小说都脱离不了时代氛围的描写,因为现实主义小说描写的人物事件,必须在某一时代的具体背景下展开。一定的时代,规定了活跃其间的人物和发生其间的事件的特定性质,决不可远离或超越。如《水浒传》在北宋末年的背景中,决不可能塑造出曹操、刘备、孙权之类的形象;而《儒林外史》里范进、周进之类的人物,则决不可能在三国纷争的时代背景中产生。小说艺术世界的时代氛围,首先是由背景描写所体现的。当然,光有时代背景描写是不够的,小说必然还会展现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这是刻画人物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塑造,与大观园的具体环境和贾府上上下下人物的描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没有后者,前者则无从凸现。环境描写的另一方面,是人物生存、活动的特定背景的展现。生活中,一个人的气质、品质,不仅仅是在语言和行为中体现,人物生活的具体环境也可以显示人物的身份、情致和品格,小说便常常通过展示人物的独特环境,表现人物的个性和精神面貌;然而一个人并非只在固定的环境中活动,社会交往和在一定的矛盾运动中,人总会走出固定的环境,因之,小说又很注重描写人物行动的特定环境,及时衬托、显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人物的性格特征。

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三者往往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构成小说的又一特点:具体而独特的环境描绘,再现真实的生活氛围。如孙犁的《嘱咐》,描写八年不见的平原景色:铁路边折毁的炮楼,破墙上的鸟粪,烧毁后的村庄,被砍伐的堤柳,点示出作品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八年抗战刚刚结束,内战又已拉开序幕。作品又借水生的眼睛,展现家乡的风景,辽阔的平原,熟悉的村庄,醉人的袅袅炊烟,以 及街道的废墟,荒凉的坟地,既表现了水生对家乡的热爱,又透露出他对敌人的仇恨,而水生家屋内外的场景,八年分离、一朝相逢的家庭温馨气氛,送别时白洋淀景色的描写、渲染,则衬托显现了水生夫妇爱家、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品质和心心相印、呼吸相通的恩爱感情。人物刻画与环境描写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小说这三个方面的基本特点,不是各自孤立,而是密切联系的。丰富而细致的刻画人物,必须借助于情节的充分展开;具体而独特的环境描写,则给人物活动、情节铺叙创造了特定的氛围,三者互为作用,构成了小说世界。正因为如此,欣赏小说也就应该根据小说的基本特点,去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首先,应该把握环境与人物的关系。阅读一部小说,无论长篇还是中短篇,必须首先把握作品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具体环境和人物生存的社会环境,使自己进入小说世界的规定情景。这样,在欣赏过程中,才能理解作品描写的生活、风俗和习惯,理解人物的行为、思想和事件的性质,并在读完作品后,能够判断作品描写的生活、人物是否真实可信,作品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是否具有进步意义。假如欣赏者不能进入小说世界的规定情景,那就容易误解作品,作出不正确的判断。譬如《麦琪的礼物》,故事的背景是在本世纪初美国垄断资本势力急速发展的时期,资本家对工人残酷压榨,造成了贫富差别日益悬殊。故事发生于这一背景下的圣诞节前夕,在一对贫穷的恩爱夫妻之间展开。欣赏者把握了这一点,才能理解人物拮据窘迫的境况,才能理解人物心地善良、感情纯洁、能够自我牺牲的品质,从而认识作品的思想意义,否则,就会感到小说人物的可笑,而不能体会到作品内在的悲和愤。

其次,应该把握情节与人物的关系。欣赏小说,读者很容易被故事情节所牵引,以致忘了人物。其实,除了部分推理小说、科幻小说着重于表现情节和事件外,近现代绝大多数小说都以塑造人物为主。因之,欣赏小说不能满足于故事情节的一般了解。情节是展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方面,欣赏小说也就不得不时常提醒自己注意人物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各种表现,各种人物在情节发展各个环节的主次地位,以及情节跌宕起伏与人物的关系。这样才能理解情节始自于人物而发生发展的必然性,和又表现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的重要性。欣赏小说若不认识这一点,那读情节性强的作品,或许尚有故事可得,而读情节淡化的作品,则会一无所获。

譬如老舍的《断魂枪》中王三胜与孙老者比武的情节,光读故事,容易停留在比武经过的欣赏上,至多对两人的不同性格有所了解。如果能思考作品全部情节的发生和归结人物的关系,那便能深一层地认识到,这段情节还为刻画沙子龙的形象起了不可或缺 的铺垫作用。又如契诃夫的《苦恼》,全部情节发展开过程,几乎没有故事性,但若欣赏者注意情节与人物的关系,便能理解,前三段马夫对人倾诉的情节与后段对马倾诉的情节对照,对于刻画马夫的心态和反映社会的冷漠是何等的重要。

再次,应该把握人物与人物的关系。小说是个世界,喻之于精湛的长篇小说尤为贴切。优秀的长篇小说总会展现出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关系的缩图,三教九流,芸芸众生,活跃在其间,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互为联系,互为牵制,互为作用,形成复杂的人物关系。因之,欣赏小应该注意从重大事件里人物各种表现的描写中,发现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进而认识各色人物的不同性格和思想特征,理解故事情节的深层含义。如在宝玉挨打的事件中,贾府上的贾母、贾政,下及焙茗、聋婆,主次人物先后登场:打的、挨打的、凶的、恶的、哭的、闹的、气的、急的、慌的、骂的、喊的、怕的、恨的、叹的、怜的、先硬后软的、先劝后怨的、先诬后悔的、先骂后哭的,等等,各人各资,声口毕肖。欣赏者能在各人迥异的话语、态度、举止表现的描写中,窥得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和个性特点,发现不同人物与贾宝玉挨打的一事的反映,认识各人不同的思想感情立场,从而理解这一事件具有的思想意义和对刻画人物、推动情节表现作品主题所起的重要作用。

大学语文教学论文欣赏 篇2

关键词:音乐欣赏,想象力,聆听,教学方法

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重要指出: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可以看出,我国对人才的培养方针已由“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多年来,我国的大学生在基础专业知识方面比国外的学生要扎实的多,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和国外的学生相比总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和学生的全面素质有一定的关联。音乐欣赏,对于前面提升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阔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如何使大学公共音乐欣赏课程发挥其真正的有效作用,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力,使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呢?在我看来教学方法的完善是十分必要的。

一、选用科学合理的教材

大学公共音乐欣赏课,作为一门选修课,它面对的是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所以在教材的选择方面,一定要避免专业性太强。 许多的公共音乐欣赏课本,介绍的内容专业性都非常强,其中的内容都涉及到调式、曲式等,这样的内容对于那些音乐知识非常有限的非专业学生而言,专业性太强,学习过程中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学到最后甚至连学生原有的对音乐的那份喜爱之情也会消失殆净,所以在选择课本时一定要避免专业性强的内容。与此同时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大多对音乐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他们自身也非常愿意学习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所以在选择教材时最适合的教材应该是包含一些必须的基本音乐理论知识内容的教材,这样不仅可以普及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保持他们对音乐的热爱,而且也保证了后面学习内容的顺利进行。

二、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一)做好课前作业

流行音乐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备受广大青少年朋友的青睐,也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音乐,他们对音乐欣赏课程的认识就是来听几首歌而已。对我国宝贵的民族音乐和国外古典音乐知之甚少,那么如何激发起们对流行音乐以外的音乐的兴趣,教师应尽量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作品来欣赏,这样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去查找与该乐曲相关的背景资料、作者、作品表现的内容等等课前作业。当学生做好课前作业后,教师在欣赏是加以更加具体详尽的介绍,这样的学习效果不仅强化了学生对作品的掌握,也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大多数学生都听说过这首作品,也对这首作品的学习有极大的兴趣,但完整聆听过这首作品的人非常少,更别提对作品内容的把握。所以在欣赏这首作品时可以让学生先查找贝多芬的生平资料,了解这首作品创作的背景及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做好这些课前作业之后再让学生来欣赏,学习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二)注重聆听激发想象

音乐欣赏,我个人认为就是依靠听觉,通过一系列的节奏、力度、音色、旋律等音乐元素激发人的想象力,从而形成某一特定的音乐形象。音乐家柯普兰曾说过“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在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为重要的了。”所以音乐欣赏是一门听的艺术,听是音乐欣赏最重要的途径。任何人对作品的理解都是在用心聆听之后产生的,所以教师在欣赏作品中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倾听。同时,由于学生个人的经历、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对他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 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的听的基础,除了对作品必要的介绍,一定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形成自我对作品内涵的认识, 切不可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要求学生对作品的认识都规范在统一范围内。

(三)把课堂交给学生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所以在学习的同时,可以和学生开展一些交流互动, 比如在讲解过民歌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唱民歌比赛;在学习过乐器之后可以让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上台给其他学生表演; 每欣赏过一部作品都让学生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在课堂表达出来,和其他学生共享…… 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音乐的喜爱,各种音乐书籍、音像制品、音乐会、音乐频道、网络等资源推陈出新、应有尽有,这些现代化手段为上好音乐欣赏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可以应用这些现代化手段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直观形象,丰富具体。

大学美术欣赏选修课程教学思考 篇3

关键词:美术欣赏;教学思考

一、高等院校美术欣赏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等院校美术欣赏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尤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最好以时代先后为顺序,选择赏析作品的标准是:突出时代特征、主题风格鲜明,内容积极向上、形式和技法更为纯熟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教学内容所选择的欣赏和审美的对象要真正做到是大家公认的优秀作品,这样才能满足当代高等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需求,也才能是作品艺术感染力传达给学生,陶冶和塑造他们的审美感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当前高等院校美术欣赏选修课存在问题及成因

当前高等院校非常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实训实践课程比例,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是,大多数院校对选修课的认识还不够,没有认识到选修课程对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等方面都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美术欣赏选修课程,没有从根本上思考艺术类选修课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所起的作用,以至于该门课程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形式显得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必要的探讨性、自主性的学习;针对高等学生特点,现有美术欣赏课教材不具普适性,课时安排不够合理,课程开设普及率低,并且教师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难以保证教学效果,甚至在课程考核中只注重出勤和课堂秩序,却没有把课堂上的互动讨论、学生的认知和答辩能力作为评定标准。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学校对美术欣赏课程重视不够

高等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这就决定了它的教育方向和课程开设体系、专业课程的开设都是围绕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而展开的。不够重视学生人文精神和审美修养等素质的培养,再加上美术选修课程对学生学业的影响不够直接和具体,所以大多数院校容易忽视该门选修课程的存在价值和可持续影响力。

(二)缺乏专业师资和适用教材

由于升学比例不断扩大,高等院校学生也在逐年增多,尤其是艺术设计类学生增加幅度更为明显,这就直接导致专职艺术设计教师授课任务量增大。大多数院校美术欣赏课的开设者为艺术设计类教师兼职,在高等教育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指导思想下,很难保证美术欣赏课“兼职”教师的授课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该课程一般一学期开设一次,再加上课程对人数的限制,很难覆盖学院学生数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同时,缺乏针对高等院校选修课程的普适性教材。市场上的教材专业针对性强,对于没有专业背景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偏大,不适合用作高等院校选修课教材。

(三)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佳

根据笔者调查,当前高等院校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形式基本上沿用旧有的课堂教学,表现为教师一味讲解,学生一贯静听,缺乏必要的分析和探讨,师生互动性不强,学生主动性学习不够,难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学生对经典作品也就不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造成学生无法体会作品的思想精神内涵,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三、规范高等院校美术欣赏选修课的途径

(一)学院教学管理层面上要重视

我们在提到选修课程时,总有一种这样的认识:选修课程只是选修的课程,并不会给学生的专业学习带来多大的帮助,也不会对学生的学业产生什么影响,更不会使学生的未来发生什么改变。这是错误的认识,其实美术在当今已经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美术欣赏不仅能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多的是提升了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还有可能影响到我们人格的塑造。我们在高等院校课程选择时,会有“理论知识适度、够用”这样的认识,这只是一个高等院校课程开发的概念,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针对于三年相对较短的学习时间和在这个时间段内要更加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而言,并不是说高等院校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上就不需要有更高和更宽层次要求。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是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的,也是美术欣赏选修课在高等院校得以建设和发展的基础。

(二)师资到位,注重教学方法

美术欣赏课程,看似只是一门简单的选修课程,其实,它是一门时间跨度大,涉及区域广涵盖知识面宽、内涵丰富的课程。它既需要教师具备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又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历史、文学、哲学相关知识。以往我们在美术欣赏选修课程教师安排与选择上,基本是临时抽调或安排有上该选修课意愿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没有选择真正对口或是能够胜任该课程的美术专业理论教师,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根本就没有专业理论教师,在美术欣赏选修课程上,我们有应付之嫌。

(三)建立美术欣赏选修课程标准,编写适合高等学生选修课程的教材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建设直接会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要选好用好教材很关键。目前高校美术欣赏课程教材版本很多,但从高等角度出发,根据高等学生特点量身定做的教材几乎还是空白,这就为我们高等美术欣赏课程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我们要根据我们的学生特点、专业特点去创造性的编写适合我们自己需要的教材。在编写教材时要注意考虑高等教育时间短、专业性强、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特点,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突出时代性强、民族特征性强、具有典型性的特征。

(四)课程考核要灵活合理

我们教育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獲取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能力,让学生通过一段课程的学习而有所收获,而不仅仅是上了或上过一门课。因此,选修课课程考核应该区别于必修课考核。所以,在实际行课过程中,我们应淡化对学生的出勤、课堂秩序等方面的考核,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某项具体的内容开展学生课堂上的互动讨论,按学生的认知与理解能力、答辩能力来评定学生学习效果,并附以选修课结课时小论文答卷形式来评定学生最后成绩。当然,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还是要依靠高等院校领导和教务部门的统筹安排,将选修课纳入高等院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使选修课在设置、学习、讲授、考核等各个环节上都有章可循,充分发挥其在学生成长、成才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大学的文章欣赏:我的大学 篇4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因为我太喜欢这首诗,所以才阴差阳错的到了这师大白云?是不是我太钟爱古朴厚重的安静,所以才求学于此,受引于命运之神?

这里是厚重的、偏远的,这里的高大的古树、灰暗的建筑、阴冷的图书馆,都弥散着苍老的气息,就连小吃街上驶过的车辆的鸣笛声,也带着沙哑的陈旧。而这就是我的求学之地——贵师大白云校区,这是我十九年读书生涯的终结 ,这是我的大学。

我在这里欢笑、哭泣,在这里历练、成熟,在这里投入青春的忧伤与热情,然后捧着渐渐明晰的心,感受提升的乐趣与对未来的憧憬。在那些阳光轻柔的日子里啊,我是怎样的充实甜蜜?

照壁山顶、思贤湖畔、学生会里、党建室内、球场阶上、图书馆中、活动现场、师大讲堂,曾融入了多少青春里的怅惘与希冀,又注入了多少初生牛犊的自恋和张狂!

那悠悠白云、碧波轻漾、残叶飘飞、点点冰霜, 都是安于现状的梦中天堂!可一切终归逝去,《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这时光匆匆的流年,怎禁得住大梦三年而不自知?

毕业了。我的那些“关关雎鸠”、“你若懂我”的酸气,终于在就业的压力中销声匿迹,转而咏唱着工作经验里的“视死忽如归”,做起了成熟的自己。大学时光,如南柯一梦,临到终点,才发现还有许多未做的事,才明白因为不少无谓的在乎而浪费了多少光阴,待终成定局之后,唯有那点记忆还清晰如昨。

不必说课堂上的惫懒,临近考试的预习,也不必说排队打水打饭的壮阔,睡眠十三个小时的传奇了。单是那食堂里四处扑飞的小鸟,道路边高大挺拔的香樟,以及小吃街玲琅满目的火锅,这些白云师大独特的风貌,就足以让你终生难忘吧?

那些玫瑰园橘子园的欣喜,“三下乡”支教的乐趣,各个景点的旅行,以及各所大学的会议,镌刻了多少生命中珍贵的年轮。还有那个不是家却胜似家的三十八栋335寝室,还有那些不顾彼此抗议,依然故我地呼来唤去的名字——通通、金仔、小武——这样朴实而霸气的称呼,都是赤诚深厚的浓浓情谊。

而今,我毕业了。并在这个绿叶茵茵的夏季与师大告别,告别这里的一切,告别逝去的青春。明天,我又将从零开始、踏上新的征程,并已经做好了遭受磨难的准备。在今后的岁月中,我定当以更为积极的心态、更为顽强的意志,永荐美好、坚持本真,去演绎、谱写自己的一生。

大学影视欣赏与艺术修养 篇5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大学生影视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美好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开拓的创新能力及塑造健全的人格等都具有积极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而这正是这门课开展的必要所在。

接下来我来谈谈我从大学影视欣赏中所获得的: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我欣赏到了许多优秀的影片,像《阿甘正传》、《与狼共舞》、《红高粱》、《辛德勒名单》等等。

在对电影的欣赏与学习过程中,我受益最深的就是对蒙太奇开始有了了解: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词,原意是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之意,在影视领域中是形式与内容组合、构成的总称。

在各类影视摄制中,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将全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分别进行拍摄处理,后期根据节目构思,运用编辑技巧,将镜头、场面和段落重新组合在一起。这种构成一部完整影视节目的表现方法称为蒙太奇。

蒙太奇是形成影视片节奏的重要手段,它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解组合,将画面内容节奏和画面间的外部节奏、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有机组合,镜头组接的顺序变化和速度变化,形成视听冲击力,作用于观众心理,使之产生共鸣;通过蒙太奇影视片整体的各种语言

1符号将融合为运动的、连续不断的、统一完整的声画结合的形象。镜头的分切与组合,通过镜头的逻辑关联,从简单的事实中创造出思想、隐喻、节奏、情绪,产生单个镜头不能表达的思想。运用蒙太奇可对现实生活的时空进行重组,能够创造出独特的画面时间和空间丰富多彩的叙述方式和艺术意境。

在《阿甘正传》中,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个长镜头,伴着舒缓的音乐,镜头中右上角飘来一支羽毛,在天空中飘,镜头一直是追着羽毛,随着它的节奏忽高忽低。而阿甘从不同方向奔跑入画、出画,跑过田野、小桥、公路街道。这个用了平行蒙太奇表现手法,通过运动镜头形成了极强的运动感,预示着阿甘不平凡人生的开始。

在《阿甘正传》里,用一大段长镜头记录了羽毛的整个飞翔过程,暗示了阿甘的一生一直都在“飘”,阿甘的一生,从学生到球员,从军人到球员,从军人到军官司,从捕虾发财的企业家到电视长跑明星,他见证了很多的历史事件,经历了很多荣誉.阿甘以一颗简单纯洁到几乎像那片羽毛的心灵,来反衬现代人类狡诈,精明中透视的愚蠢.当然,羽毛对于阿甘还有一个作用,为了表达阿甘经历真实性,羽毛的长镜头运用不言而喻,这样更好的配合下面阿甘对自己一生的讲述,告诉我们阿甘这个“傻子”说的都是真实经历过的故事.另外羽毛似乎还有一个暗示,女主人公的经历,羽毛在空中飘荡不定,更像她离开阿甘四处飘泊的生活,羽毛在飘荡的过程中在路人肩上停留了一段时间,也像女主人公在阿甘身边停留过的那一段时间,到最后羽毛终于飘到了阿甘的身边,阿甘拾起来放进自己的日记本里,也似乎在说阿甘最终会把握住女主人公.说完故事阿甘就带着象征人生喻意的巧克力找到了女主人公。

最后影片的末尾,阿甘送自己儿子上车的时候,那支羽毛又重新开始飞了起来,飞向象征儿子未来的天空.这也与影片开始的长镜头相呼应.运用蒙太奇手法可以使镜头的衔接产生新的意义,大大地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从而增强了电影艺术的感染力。而长镜头手法可以保持整体效果,保持剧情空间、时间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可以如实、完整地再现现实影像,增加影片的可信性、说服力和感染力;还可以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下面我来谈谈影视欣赏对艺术素养的影响:

虽然在知性层面,艺术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在现实层面,艺术素养却是一个可以外化的标准。

1,在现实层面,艺术素养首先指的是个体的艺术经验,这种艺术经验的获得,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某一艺术门类的演练实践而直接获得。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某一艺术门类的深入研究而间接获得。其次,艺术素养还指称是一种生活态度,不仅包含言谈举止、衣着外表、待人接物等在生活方式,更包含个人气质、风度等内涵在内精神。

2,在感性层面,艺术素养不仅包含了个体的艺术感受体验,同时更包含了主题的感性、悟性。与其他一般的学科不同,艺术非常注重感觉层面的东西,因此主题的感受体验就显得特别重要,这在可观上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良好的感性与悟性,因为人类社会与自然宇宙的感悟,不仅是艺术家特有的一种认知方式,很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认知方式。特别是在当代过于务实、感性屈服于理性的经济社会,艺术

工作者寻找感觉的务虚就显得十分重要与必要了。

3,在知性层面,艺术素养不仅包含艺术学学科必须的知识储备,如对概念的界定与判断,对门类的了解,对发展线索及流派的熟悉、对理论的兴趣等,很包含对具体现象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理论表达能力。

通过影视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审美情趣的培养是一种情感教育。通过影视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陶冶大学生的心灵,提高道德情操,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和人生经历。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对于开阔大学生的生活视野,健全文化心理、提高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大学生健康成才的重要手段。

影视艺术欣赏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的艺术形式之一。影视艺术的综合性决定了其教育功能的多维性,它能够把娱乐、教育、认知、审美完美的结合起来。影视艺术融合了文学、音乐、戏剧、舞蹈、美术、摄影等艺术元素,它所提供的审美信息呈“喷射”状态,在同一时间内,各种信息一齐涌来,而不像传统艺术那样是线型状态,单通道地接受。大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必须耳目并用,调动各种感知能力,方能心领神会,这对于培养“通感”能力是大有帮助的。另外,影视艺术是视觉的具体性和再现性与听觉的抽象性和表现性相结合的完美的典范,因此,大学生通过欣赏影视艺术,对综合的审美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帮助的。通过影视欣赏水平的培养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基本途径之一。

中国矿业大学影视欣赏报告 篇6

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学习报告

课程名称考试时间考试地点考生姓名考生学号考核方式任课教师

通识教育选修课《影视欣赏与文化比较》学习报告

杨虎锦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工程力学专业 11级1班 学号02110854)

【摘要】

时间很快,已经到了影视欣赏与文化比较这门选修课的结课时间,虽然这门课的课时不是很长,但是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们一起欣赏了许多电影,有很多我曾经看过的经典,也有我一直想看但没有机会欣赏的。这期间我感受到了到了很多东西,每一部电影都让我有不同的体会。在这些电影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穿普拉达的女王》。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讲述的是一个女孩面对人生的选择时勇敢做出自己内心的最最真切决定的故事,让人不禁思考自己的人生。

一、《影视欣赏与文化比较》课程内容总结

《影视欣赏与文化比较》这门课程给了我们细心欣赏电影的机会,也带给了我们一些老师精心挑选出来的好电影。选这门课的原因是因为平时我就是一个喜爱电影的人,看过不少的好片,但也错过了许多的经典,这门课对我来说像一门补习课,让我有机会能欣赏到那些被我错过的经典。

老师所选的电影都很精彩,其中的两部战争片《甲午大海战》与《天朝王国》更是选得极好。《甲午大海战》与《天朝王国》分别描述的是东亚与西方两个不同地区的战争,这也恰恰能让学生们更加强烈的对比出中西方一些深入骨髓的文化。在中国,民族情感的影响力大得不可想象,可以让这么一大片土地上的四万万人,同心协力一致抗敌,甚至与牺牲自己,为国捐躯!而在西方世界里,宗教的影响力同样大得不可想象,他们可以为了自己的神发起战争、浴血杀戮。其实举个小例子也能说明这种中西的文化对比,如果一群中国人去探险、寻宝,他们必定会喝酒拜天地,结为兄弟。而西方人在大航海时代,则都会在船上带上一名传教士。

《甲午大海战》与《天朝王国》还有一个地方选得非常好,这也是我对这两部电影印象深刻的最主要的原因。《甲午大海战》里导演除了表现民族感情之外,还注重渲染了主人公的英雄气度。而《天朝王国》的导演除了表现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外,更多的是表现出人性内心深处的丑恶,人们顶着宗教的旗号发起战争,实际上是赤裸裸的为了私人利益发起的掠夺!这两部电影的电影人,也是反映出了中西方电影文化中的差异。不得不说,西方人拍的电影电影文化上,更胜一筹。

在老师所选电影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穿普拉达的女王》。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讲述的是一个女孩面对人生的选择时勇敢做出自己内心的最最真切决定的故事,让人不禁思考自己的人生。

主人公安娜与米拉达分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和事业有成的著名时尚杂志《天桥》的女总编。安娜由于阴差阳错进入了一个与自己的理想毫不相关的时尚行业,成为了尖酸刻薄的米拉达的助手。像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安娜对她的工作抓不准方向,处处抱怨,做得一团糟,得不到米拉达的肯定。但是后来由于她的坚持和智慧,再加上一位老员工的指点,安娜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工作节奏,得到了米拉达的器重。

但是随着安娜工作的顺利发展,她的感情生活也迎来的挑战。由于安娜的工作实在太忙,她的男朋友内特与她之间的感情出现了裂纹。安娜也开始思考,没日没夜的忙碌

是否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最后在影片的高潮,安娜看到了米拉达为了自己地位牺牲他人,她彻底明白自己想要的只是平平淡淡的开心幸福的生活,并且放弃了工作,回到了内特身边,也重拾自己的理想。

影片的宗旨在于告诉我们,我们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在影片的最后米兰达对安娜说“人人都想要我们这样的生活。”其实不然这样每天忙碌一点也不快乐的生活连她自己都不想要,米兰达在人前光彩照人可是人后是家庭的不和谐和满脸的眼泪。其实安娜如果继续坚持20年后,她就是米兰达。而米兰达20年前就是今天的安娜。我相信如果给米兰达再一次选择的机会,她一定会像安娜一样选择平平淡淡的开心幸福的生活。

不要盲目追求极致的生活,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二、从该课程中学到的知识

(一)中西文化的对比

中西文化的对比就像上文所说的,让我感受对比最强烈的也最鲜明的两部电影《甲午大海战》与《天朝王国》,从发起战争的原因,历史背景上。我们了解在中国,我们的民族感情,那种血浓于水的情感是多么的强烈,这股奇迹的力量支撑着我们去抗战。尽管在甲午大海战中我们失败了,但是这股力量会让更多的人前赴后继的像邓世昌一样为了祖国为了民族的未来奋起抗争!我们了解了在西方,宗教的影响力,宗教的权威是多么的强大,人们可以为了信仰的分歧引发战争。在耶路撒冷,本来可以让一切不同分歧的人和平相处,可是在宗教的影响下,这座圣城也化为了战场。

(二)对工作的态度

《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安娜工作的处处不顺心,源自于她自己不够努力。我们刚毕业的大学生,可能会有很好的文凭很吸引老板的简历,但是我们的工作能力可以说几乎是零。

在毕业后参加工作,我们首先必须要以一个谦虚的态度,去学习去进步,而不是抱怨。自己做的不好就别怪别人对你冷眼相看,也别诸多借口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那只会让自己的工作越做越差。只有谦虚的听取意见,不断改变自己适应工作,才能进入工作越做越好的良性循环。

(三)对人生的的思考

我们就像是在《穿普拉达的女王》里刚刚毕业时的安娜一样,处于人生最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我们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我们的一生。在安娜决定放下那些外表奢华的负担,回归自己的理想,赢得幸福的那一刻,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

在一个平静的小渔村里,一位渔夫每天驶着渔船打些小鱼,自给自足,与妻子和孩子过着幸福的生活。

一天村里来了个外乡人,外乡人觉得渔夫家里贫寒便问他:“你为何不多打点鱼?” “为什么?”

“你这次多打点鱼,你就可以拿去卖,存点钱。然后可以再买艘船,雇别人帮你打鱼。然后越做越大啊。”

“为什么我要这样呢?”

“那样你就可以过的很幸福啊!”

渔夫笑了一声“我现在就很幸福,为何非要绕一大圈寻找幸福呢?”

再怎么追求奢华极致最终也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太过盲目的追求反而会让人忽视了自己内心的需求。放下外在的负担,多多关注自己的理想,多多留意自己身边的幸福,我想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三、对课程的意见或建议

(一)课程的优缺点

1.优点:老师所选的电影中,电影质量很高,种类也很丰富。既有中国的电影也有外国的电影;既有深沉的史诗电影也有轻松的喜剧电影。并且每一部电影都有它独特的特点和核心内容,能让学生有丰富的体验。

2.缺点:学生发言的机会很多,但是老师的观影感想却很少与学生分享。

(二)给课程的建议

1.所选的电影包含的范围要广,而且文艺片、商业片要穿插播放,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观影的兴趣和观影的质量。

2.多多提高一些老师分享观影感受的时间,让同学们对电影的印象更加深刻。

3.所选的电影尽量符合课程时间。

[参考文献]

大学语文教学论文欣赏 篇7

1.1 传统教学法的困惑。

大学英语教学过去一直强调以知识传授为中心, 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法为主, 在绝大多数高校中, 教学内容以词、句的意义和语篇分析为主, 教学方法以讲解和翻译为主, 而以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教学还没有真正进入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和程度与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他们只能被动地输入, 而不能主动地输出, 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这一矛盾亟待解决。

1.2 问题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教学活动作为人类认识实践活动之一, 是存在于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这“三体”之间而非一般活动的“主、客”二者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反观传统的教学活动, 教师的主体作用被无限的扩大, 而学生的主体作用长期被忽略。为了扭转这一局面, 必须创造有利于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的环境, 实现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质的参与。

1.3 现代化信息技术给大学英语的变革提供了契机。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化手段及途径, 如:大量采用录音、录像、激光视频设备、电影、计算机、外教英语俱乐部及外语角等各类教学资源, 并结合教科书, 可以营造语言学习环境、实现自主学习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笔者在大学英语的实践中发现英文电影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尤其明显。

2 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大学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 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何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为学生创设逼真的英语语言环境?英文电影的引入能为这个疑问的解决提供突破口。因为电影本身包罗万象, 集自然与社会、文化与历史、科学与艺术、宗教与道德、理想与现实于一身, 融语言、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为一体。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基本功。下面笔者以教学实践详细阐述:

2.1 欣赏英文电影的最大贡献就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英语教学试图单从视觉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注意力而往往事与愿违。英文电影中精彩的情节, 富有张力的叙述, 优美的画面, 动听的音乐, 迷人的异国风情和偶像明星精湛的演绎无使学生难以抗拒独特的声光电带来的魅力, 视觉听觉的思维一下被调动起来, 主动接纳电影丰富的内涵, 除了学到教师用传统讲解翻译法传达的知识, 还收获更多!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大学英语精读》 (第三版) 第九课Is There Life on Life?紧扣当前环保热点, 从假设的金星人的视角看地球上种种怪诞的变化, 字里行间充满了幽默和讽刺。如果能在教学设计中加入电影《快乐大脚》 (Happy Feet) 的片段, 启发学生从片中企鹅的角度探索食物链破坏和环境变化的原因, 学生会投入热情挖掘本课的写作意图和写作风格。类似的方法可以用在几乎每一课, 如第八课A Magician at stretching a Dollar就可以引入《辣妈辣妹》 (Freeky Friday) 第十课Going Home就可以引入《肖申克的救赎》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

2.2 英文电影提供了真实的听力环境。

在教学中经常听到学生发出这样的疑问:老外就是像听力磁带中那样说话吗?身份职业和地域不同对他们的发音有无影响?他们有没有类似我们的地方音?显然机械的听磁带做真题比不上英文电影为大学生练习语音创造的条件。很多学生在迷恋汤姆.汉克斯的电影《阿甘正传》和 (Forrest Gump) 《西雅图夜未眠》 (Sleepless in Seattle) 的同时纠正了自己的发音, 模仿了正确的语音, 渡过了大学阶段的语音关。

2.3 英文电影提供了地道的表达法。

英文电影所传达的表达更地道更符合说话者的习惯, 是鲜活的语言。这些经典对白被深深刻在学生脑海里, 一旦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类似的场景学生马上能拿来使用。看完《肖申克的救赎》, 学生会用“If I

were you, I will grow eyes at the back of my head”提醒对方加倍小心, 用“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来鼓励对方充满希望。学生掌握

了更多的地道表达法, 像翻译和写作这些要求较高的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

2.4 英文电影解读了大学英语课堂口语话题陈旧、机械和不实用的顽疾。

英文电影集图像、声音为一体,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从而引发学生想听的强烈愿望。听力水平的提高为口语的表达提供了铺垫。学生每看完一部电影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强烈的表达愿望。教师适时对学生的愿望加以引导, 联系电影又不远离所学课文内容设计口语题目, 不仅可以巩固欣赏电影的收获, 而且可以加深对课本的理解, 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比教师死扣课本给出题目让学生进行讨论要活泼、有趣得多。在讲第二册第三课 (My First Job) 时, 如果能联系近年的热门电影《时尚女魔头》 (The Devil Wears Prada) , 讨论女魔头的形象及作为职场新人如何与之相处, 必定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回忆及活用片中的表达。

2.5 英文电影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跨文化的思维角度。

语言和文化是息息相通的, 如果离开文化背景单纯向学生输入语言碎片, 凌乱的知识点堆砌不仅让学生困惑继而厌倦, 也让教师的工作枯燥乏味, 长远来看也于高等教育培养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阿甘正传》之所以被学生奉为经典, 绝不仅仅是因为它的主人公发音和用词, 而是他身上浓缩的一段美国历史和美国人性格。很多英文电影在娱乐功能之外都有教化功能, 这是深入理解西方文化的一面镜子。

3 结论

综上所述, 将英文电影引入大学英语课堂, 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听说、写作和翻译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符合高等教育的培养方向。教师要改变重教学时间投入轻教学方法研究的倾向, 精选英文电影, 深挖课本内涵, 广泛征求学生反馈, 把大学英语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Pergamon Press, 1981.

[2]Nida, Eugene A.1993.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Seliger, Herbert W.and Shohamy Elana.1989.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Methods.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5]李篙岳.原版英语影视作品的潜在教学功能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4) .

[6]汪珍珠.如何结合大学英语精读课本设计口语练习[J].国外外语教学, 2002 (3) .

[7]张明.英文电影欣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9) .

大学音乐欣赏课的互动教学探索 篇8

音乐欣赏课程的实施问题

首先,作为非音乐专业院校的普通的综合性高校,师资不足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师资相对不足是造成音乐欣赏课难以在普通高等院校普及的原因之一,很多院校只能将音乐欣赏作为一门具有人数限制的选修课程。对大学生进行音乐教育中,教师是关键。目前普通高校普遍存在音乐教师不足的现象,而艺术教育又特别受大学生欢迎,在大学生中想选修音乐欣赏课的人很多,有的高校每节课的听课人数达到三四百人。据2001年全国150多所高校调查显示,有近1/3院校艺术教育机构还不健全,有的高校虽然设有机构,但人数仅有1-2人,更有甚者,已有艺术教育机构的单位在机构调整中被撤销,一些有音乐系的高校情况相对好些,但也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直接阻碍了音乐教育的普及。

其次,普通高等院校中,开设音乐欣赏课(含选修课)的课时很少,所占学分也是非常小的。大多数普通高校的音乐欣赏课只开设一个学期或者只开设人数有限制的选修课,一般只有30多个学时,占1-2个学分。这对音乐素质极度贫乏的大学生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缺乏音乐学习的连续性,很难达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要求,这也与当今强调素质教育的政策理念也极为不符。

此外,在师资相对缺乏和课时较少的情况下,教学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但是目前很多开设音乐欣赏课的普通高校在实施音乐欣赏课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却存在着认识和方法上的误区。大多数普通高校的音乐欣赏课程存在直接借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强调作曲技术和音乐理论的讲解,这种专业音乐院校的欣赏方法显然并不符合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其表现为:第一,脱离了大学生的音乐知识的基本现状;第二,偏离了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通过音乐欣赏进行音乐文化传承,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大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的发展。欣赏音乐时,应该强调音乐形式、音乐风格中的时代特征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音乐欣赏实施互动教学的意义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过程,应该强调和体现教是主导、学是主体的原则。而音乐艺术的特点更是决定了,在教学中应让学生积极参加,使他们全身心地体验到音乐,感受到音乐,从而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单纯地去听音乐并不能切实达到音乐欣赏教学的初衷。

大学生音乐欣赏中合理使用互动教学模式将有效促进音乐教育目的的达成,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互动教学的设置既要符合教学的需要,又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要具有生动性和参与性。常用的学生互动有唱音乐作品的主题,谈联想,随进行曲原地踏步,听舞曲打节奏等。此外,还根据自己学生的特长,如表演舞蹈、演奏小提琴、钢琴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得到锻炼,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美育的目的。

音乐欣赏实施互动教学的措施

大学生音乐教育的互动模式主要需要结合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实际条件来设定,笔者就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音乐欣赏课实施互动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并提出了以下几种实施构思。

1、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互动教学的环境

学生的自主参与是教学的活力之源。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趣味、交互的特点,与传统音乐欣赏课教学方式相比有着极大的优越性。它融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信息为一体,以强烈的真实感和直观表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渐成为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的主流手段。学生之间的自主交流,师生之间的自主交流,人机之间的信息交互,极大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积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欣赏体会,实施讨论式教学

通过提问、提示或对话,引导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体会心得,实施讨论式教学,在讨论切磋中,取长补短,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多方位、多环节、多层次的音乐审美探讨,在交流讨论中相互启发,丰富音乐审美感知,加深音乐审美认识。此方式侧重于启发性欣赏,多用于欣赏交流、探讨或辨析。因为音乐形象是活跃的、流动的,它可以运用最富有特色的声音来模拟现实中的声音,如钟声、马蹄声、松涛声、流水声等等,来表现人对现实的真实感受,还可以运用象征、比喻等方式将平静的湖水、蔚蓝的天空、巍峨的高山等现象化为带情感的声音表达出来。音乐对现实音响虽有模拟作用,但不是模拟艺术,也不是再现艺术,它虽有模仿作用,但在整个音乐的旋律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目的是为了表现情感音乐中大多数旋律、音响所代表的含义,是不明确的、含蓄的,这需要我们在进一步讨论切磋中取长补短,从互动的探讨中获得感受与鉴赏。

3、将音乐表演环节引入音乐欣赏的课堂

把音乐表演环节引入课堂,也就是在音乐欣赏课堂中积极实施“音乐表演实践”的方法,学生和教师既是表演者,也是观众,依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艺术实践中体会音乐艺术的丰富魅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引入表演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在每节课中固定一段大约15分钟的时间作为音乐表演环节,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表演内容,歌曲演唱、器乐演奏、舞蹈、音乐剧、戏曲、说唱艺术等形式不限,只要是内容健康的音乐作品都可以表演。然后观众们对“演员”的表演进行评论,各抒己见。教师可对大家的意见做归纳、总结,对音乐节目从表演形式的艺术特点、作品的音乐风格、表演水平等角度做较为专业的评述,以此加深学生对以上各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将音乐表演环节引入课堂是一种较为直接而且比较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明显感觉到该方法一经运用到实际教学,立即成为每节课的亮点,也是学生们最喜欢的环节,其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表演环节是理论结合实际的具体应用。在音乐表演的实践中,学生们必然要运用到许多课堂上学到的音乐专业知识。例如即使是简单的演唱一首家乡的民歌小调,也要涉及到记谱法,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音乐的地域风格,民族演唱方法,以及对音乐形象的把握能力等方面的知识内容。然而通过对音乐专业知识灵活、生动的实际应用,使同学们加深了理解和印象,增强了对音乐艺术的感悟力。

第二、表演环节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音乐欣赏课引入表演的教学方法加强了教师对于组织课堂教学的凝聚力,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充分领悟到音乐艺术活跃、感性、富于创新的独特气质。

上一篇:幼儿园开学的教案下一篇:以“笔”为主题的小学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