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客人的情感散文

2024-08-19

城市的客人的情感散文(精选8篇)

城市的客人的情感散文 篇1

清风中感应你的心,缓缓的风儿撩起了想念的窗纱;恍惚中听到了那久违的歌唱声,晶莹的雪花儿飘进了温柔的梦乡。那是你的身影,我的年华。

当你在一座城市生活了几年,听惯了她的心跳,适应了她的节奏;当你对一座城从刚开始的陌生,到后来的熟悉喜欢;这多么像是一场恋爱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惊瞥一见就如同遇见的一座城市。只有当你真正喜欢过,只有当你真心对待过,只有当你留下过自己真实的的脚步,才会有分别时的恋恋不舍和离开后的彻骨思念。

在兰州的那些日子虽然平淡,但却时时充满着内心的希冀。有人说:有多少繁花满枝,就有多少秋叶零落。那些在时光中一起奔跑过的人让我的内心繁花满枝,那些留下的照片中是一段岁月的定格。那些美好的回忆在我陌生的城市秋叶凋零。那时我们都笑的很真,笑的很傻,镜头咔嚓的一刹那,时间的隧道中我们占据了小小的一格。

石化的`校园中有我讨厌的人和事,也有我喜欢的情和景。我在她的怀抱中是一个不羁的狂徒,也是一个虔诚的文学追寻者,我跳跃过她的矛盾点,把自己安插到谁也看不到的角落,像一束丁香在夜晚寂静地绽放着。那些在寂静的夜里幻想过的,那些在青石板上留下的足迹,那些在草坪上深入到骨髓的阳光,那些我们在深夜都落得心事,都被叠进了书页中的千纸鹤中。我的416,我的大通社,我安静的文字世界,跟着我吸收文化的弟兄是我大学生活最浓重的一笔。那些在公交车上看过的书给了我大脑最稳健的思维。我感谢那些快乐而又充实的日子。

七里河小酒馆里的座椅上还有你我的余温,那浸泡在酒杯里情谊,我一饮而尽,此生的兄弟情都在心里。每次去雁滩,我都会说,有你的地方我从来都是当成了自己的天地。那些离别过的,接送过的车站都清晰地在大脑中跳跃。

黎明前拉开窗帘,一缕寒气逼人的冷风迅速地将整个房间的温暖清洗,我饱饱地打了个寒颤,我的一天便从这一刻开始了。很怀念在兰州逐梦的日子,很怀念我们曾走过的每一寸土地,去过的每一个地方。如今我们都有了自己的事业,我们都占据着自己的岗位,我们在各自人生的路上打拼着;未来我们还是彼此时光和岁月中珍藏的对象。

城市的客人的情感散文 篇2

一、现代散文的抒情具有一种人性美

在散文中, 作者一般是作为抒情的主体而出现的, 不像小说戏剧, 作者的爱憎要通过塑造正反人物曲折地表达。因此, 作者的个性与价质观在散文中总是突出与鲜明的。作品中抒发的情感往往与作者个人是分不开的, 情感中或多或少地体现着人性美。

现代散文作家朱自清的名作《背影》的叙述是简单的, 描写是平实的, 却能打动千万个读者的心。父亲几句再简单不过的话语却让人印象深刻:祖母去世时, 本该受安慰的父亲竟安慰“我”说“事已至此, 不必难过,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待业在家的父亲这一句普通的话, 扣紧了每一个读者的心, 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跃然纸上。也正是因为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才使这篇散文像一首优美的乐曲, 沁人心脾, 动人心扉, 这就是人类最简单最原始的亲情。这种情感就是人性美的一种具体体现!正如曾写过不少美文的谢冰心所说:“当一个人物, 一桩事迹, 一幅画面具体体现出的人性美向你袭来时, 它就像一根扎到心尖上的长针, 一阵卷到你面前的怒潮, 你只能用最真切最简练的文字, 才能描绘出你心尖上的那一阵剧痛或那一抹幸福。”

沈从文的散文, 对于人性美的挖掘就体现得更为直接。他的著名散文《鸭窠围的夜》通过深刻而又鲜明地描写, 表现了湘西人民的原始生命强力和对自然的热爱与契合, 以及天然纯真、乐知天命的性格。正如他自己所说, 这“是人生的形式”, 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2) 是人性的本真, 观念的单纯。心地卑劣的人, 固然不会写出千古传诵的美文, 而平庸或矫饰的情感也会使散文受到致命的伤害。相反, 只有心中有爱、有善的作家才会写出具有人性美的散文。

当代著名散文家刘白羽的散文, 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战斗气息, 意境阔大、粗犷、豪迈, 具有浪漫主义抒情风格。他的作品也时时流露着一种人性美。如《白蝴蝶之恋》中, 作者为了求助一只受伤的小蝴蝶时说:“忽然有一滴圣洁的水滴落在灵魂深处”。正是作者心存爱、善与同情等美好的情愫才得以求助了一只受伤的小生命, 也正是作品中这种情感的人性美才得以打动读者。

现代散文作家中的一朵奇葩———琦君, 以一个女作家特有的细腻、柔婉向读者倾诉着她对人性的领悟与理解。她的散文中往往透着淡淡的忧伤, 在惆怅、迷惘、低沉之中蕴涵着深情。《金盒子》一文中作者以“金盒子”为线索叙述了自己与两位兄弟的情感经历, 岁月沧桑, 时日不再, 但作者倾吐在字里行间的手足情历历在目。“金盒子是我寂寞中唯一的良伴”, “我纵有一万个金盒子, 也抵不过一个亲爱的哥哥”!情感的炽热, 人性的纯美如同冰心的散文。她用爱去征服憎, 用人性去和谐世界, 使一切趋于平和。这种人性美是散文中的情感主线。

二、现代散文的情感还具有一种真情美

“在某种意义上说, 小说所写的是身外事, 而散文写的却大都是作家心中的事。从本质上说, 散文真正是心灵的袒露, 因此, 真实是散文的根基。” (3) 真情美在散文中是显而易见的, 从表达方式上看, 它主要有以下几种体现的途径: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表现在现代散文的抒情散文中, 作家们往往直接抒情, 显示出不同的情感倾向, 但真挚感人。现代作家郭沫若先生, 他在抒情散文中体现出爱憎分明的情感倾向。例如《银杏》一文中, 作者写道:“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呀, 我是喜欢你, 我特别喜欢你”, 表达出作者对银杏树的喜爱之情。“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 银杏, 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文中也直接抒发出了作者对银杏的思念。这种直接抒情的方式, 在散文中很常见。

“秋天, 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 总是好的, 可是啊, 北国的秋, 却特别的来得清, 来得静, 来得悲凉。我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 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 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 这故都的秋味”。“秋天, 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 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 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是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中的句子。通过这几句, 作者直接抒发出了一种沉郁之美和震撼人心的壮美, 对北国的秋的眷念抒发得淋漓尽致!

“美的事物唤起人的美感都是直接有完美的形式引起的, 而完美的形式的产生离不开艺术的技巧。” (4) 现代散文的真情美, 除了直接抒情来体现外, 更多的情况下是通过手法的运用来抒情, 比如借景抒情、托物言情等。

借景抒情。所谓“借景抒情”是指借助具体的自然景物来抒发作者当时的心情的一种写作手法。“情随景迁”“景随情移”的说法自古有之。心情不同, 看景物的感受就不一样, 相反, 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境况下, 也可代表不同的心情。

现代著名女作家张洁的散文《挖荠菜》中, 作者回忆了童年的苦难生活, 当馋丫头的故事。有一次偷地主家的玉米, 被地主家的管家发现了追着跑而不敢回家时, 写道:“远处, 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 羊儿咩咩地叫着, 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圈了, 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了, 夜色越来越浓, 村落啦, 林子啦, 坑洼啦, 沟渠啦, 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作者当时孤独、恐惧、无奈的心理就借此情此景抒发出来了。

现代文学史上写抒情散文的作家朱自清先生是一位好手。他善于描写, 在描写中做到情景交融, 在诗与画的交融上, 达到高度的成就, 给读者不仅仅是情的共鸣, 还给人一种图画美的享受。如名篇《荷塘月色》、《绿》、《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融情于景之中。这里来分析一下《荷塘月色》。文章先写心境的不宁, “我”于是在夜间散步, 领略荷塘月色下的美景, 经过这美景的洗礼, 使主观情绪得以超越、升华、竟使心境达到了宁静。这是作者心情的变化, 写景的力量。作者使用精妙的比喻, 写出了月下荷塘特有的风韵。写荷花的美, 用明珠碧天的星星, 出浴的美人, 确切而又优雅;写荷花的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此外, 还用蝉声、蛙声来烘托, 以动衬静, 产生了一种“鸟鸣山更幽”的效果, 给读者美的享受。

托物言情。托物言情是散文中的间接抒情。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美感作为一种具体的感性活动, 离不开感觉器官对对象的感受” (5)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以借白杨树形象的刻画来抒发作者内心的真情。“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树。”茅盾开门见山地表明自己对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的情感, 以此为旋律, 反复强调自己的那份情感。但作家不是在空洞的喊口号, 而是以黄土高原为铺垫, 烘托白杨树的不平凡。更重要的是, 作家从白杨树那笔直的干、枝和向上伸展的叶等方面来进行形象性的描绘, 来表现它伟岸、正直、严肃、温和等特点。作者的感情有所依托, 抒发出来才显得真切、自然。许地山的《落花生》, 以花生这种食物来抒发情怀, 教诲儿女“做人要做有用的人”;杨朔的散文《荔枝蜜》, 借勤劳的蜜蜂来抒发自己对辛勤劳动的人们的赞美之情。言在此, 而意在彼, 意味深长而又透露着美感。

三、现代散文的情感还具有一种自然美

情感的自然是很多散文家追求的方向, 而在现代社会,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 返朴归真, 保存自然反而显得更加难能可贵。而在许多作家的笔下抒发出的情感都带给读者一种愉悦的享受, 一种清纯自然的美感。

现代散文的清纯自然得力于情感和语言的自然表现。现代作家群中的周作人先生的作品情感表达非常自然, 尤其是他的散文。他的散文多半以他特有的舒适自由而得到读者的垂青。信笔的漫谈之中别有趣味, 给人安详与闲适静雅之美。作品淡泊但并不乏味, 它源于作家广博的知识, 浓厚的对于各类事物的情趣, 所以描绘得有声有色, 有情致。如《故乡的野菜》一文, 有对野菜的介绍, 民俗的描写, 如何采集, 唱什么歌, 怎样做供品, 又夹以儿歌谚语, 也有食法的说明, 还引经据典, 说俗事中带有书卷气。文章的内容紧扣题目, 就事写事, 给人的感受大大超出采野菜本身, 从那乡间的气息和野趣, 或勾引一缕乡思, 或触发一份对于生活的激情。《乌篷船》也是如此, 固然也写船的种类、特征, 更重要的是写坐船时的心情。观两岸景色, 看地方戏曲, 听水声橹声鸡犬声, 造出一种逍遥自在的境界, 让读者产生共鸣, 有身临其境之感, 似乎在领略一种缠绕山水之间恬适的自然美和情感美。

吴伯箫的散文往往写得充满了诗情画意, “果树是围屏, 花草是篱笆, 中间是菜畦”, “水满的时候, 一清到底, 不溢不流, 很有点像童话里的宝瓶”。这一幅幅沁人心脾的田园风光图, 质朴无华, 像素淡明丽的水彩画, 于清新中包含着真挚、深厚的情意。

朱自清先生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散文, 《温州的踪迹》颇有代表性。文中对梅雨潭的“绿”尽其笔力淋漓尽致的描摹, 令人如醉如痴, 心向神往。其中, 运用类比衬托手法的一段文字更有触到惊俗之处:“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 脱不了鹅黄的底子, 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 从迭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 那似乎太浓了。其余呢, 西湖的波太明了, 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在这样精致的文字里, 作者的情感, 似乎也一如那梅雨潭的绿, 清新、隽永、将情感恰到好处地自然抒发。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同的读者, 对散文的审美感受就会不同。散文的情感美还有很多体现, 如风情美、哲理美、恬适美等。以上关于散文情感美三个方面的阐述, 只是散文园地中绝妙景致之一, 要想全面领略此处的清风雅韵, 还有待自己更深入的研讨。

参考文献

[1]、曹国瑞:《情有所钟——散文奥秘的探寻》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出版。

[2]、编委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1991年版。

[3]、杨辛等编:《美学原理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

[4]、蔡庚生:《文学评论与鉴赏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写人散文的情感态度 篇3

再如《记念刘和珍君》,刘和珍是作者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这个学生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更是一个为国牺牲的爱国青年。至于写到刘和珍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则体现出人物性格的另一面,本是一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却惨遭杀害,更能揭露反动当局的凶残。文中写到的人物不止刘和珍一个,但显然是群体中的一个代表。与此相似的篇章还有《为了忘却的纪念》,“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五个青年作家中,着墨较多的是白莽与柔石。比如写柔石,特地说到他的硬与迂,其硬体现于做事的努力,也创作也翻译,迂则是不通世故。后来,“他的迂也渐渐的改变起来,终于也敢和女性的同乡或朋友一同去走路了,但那距离,却至少总有三四尺的。”,“但他和我一同走路的时候,可就走得近了,简直是扶住我。”两相比照,可见他的厚道,这是硬与迂的结合。这两篇纪念文章,交织着悲愤之情,即缅怀死难者的悲伤以及对反动当局的愤怒,而对学生及后辈,却多有尊敬,还不无自谦。

又如《忆刘半农君》,作者笔下的刘半农,先是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但也有近于草率、失之无谋的地方。此种性格分析,点明了人物的长处及不足。至于与作者的关系,既是同事又是朋友,可以在一起谈闲天。从谈天中,刘半农给人的印象是“浅”。“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用清澈的小溪来比这种浅,可见仍有其好处。至于后来的变化是没能与时俱进,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不再是同道中人了。但即使如此,还点明其为人的忠厚。行文至此,作者便毫不掩饰自己的爱憎。“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不用说,作者的爱憎是很分明的。还有《范爱农》,写的是同乡及学友。“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就这肖像来看,颇见其愤世嫉俗。留学回国后,又碰面了。“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和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这里讲了别后经历,觉得气闷,仍是那种愤激使然,但与作者的了解却增进了,便一起喝酒聊天。辛亥革命时,有了一些起色,一起在故乡做教员,但也只是一时之事,过后就因失望而颓唐了。此后再难振作,后来便醉酒落水淹死。作者的态度是同情的,但这不只是个人的境遇问题,还对世道多有针砭。

且看《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她生得黄胖而矮,长相不好,更不好的还在于背地里说人长短。“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这些小动作,将其性格活灵活现地形容出来。再就是睡相不好,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大约是偏蛮横一类的。此外其还懂得许多作者所不耐烦的规矩。按理,这样一个保姆是不讨人喜欢的,但有一件事改变了作者的看法,那就是她为作者买来了《山海经》,而这正是作者想看的图画。“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一词,使长妈妈在作者的眼里大为改观,变得高大起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因为书,或者说一种精神上的关爱,使作者消除了内心的反感。结尾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原本是不无揶揄的,却变成一种赞美。

男人的情感情感散文 篇4

记得有一句关于感情的名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有情未必大丈夫。说的是名人墨客、有志之士们的感情。但也因为这样一句话致使多少男人为此而抱恨终生,无情末必真豪杰,有情未必大丈夫,反而有情的男人一定不是什么英雄豪杰,而无情的男人也不一定是大丈夫。多少年来,中国的历史让男人成为英雄豪杰成为刚毅不倒的大丈夫。男人是勇敢、坚强的铁血硬汉,有泪不轻弹是他们的形象写真。可又有多少人,清楚男人的苦与脆弱!

一个男人的情感、一个成熟男人的情感、一种厚积薄发的情感,那么的让人沉重,让人感到窒息,在平常的生活中谁会把这种情感表现了出来呢?

尝试酒的“苦涩”是男人之间的情感的渲泄,他不需要安慰,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男人去坚强的面对,生活中,男人经常被称为理性动物,而当男人的理性无法压抑男人的感性时,男人的沉默都可以让人窒息,那种炙烈让人惊讶。男人的平时的情感好比是火山,表面的平静下永远蕴藏着炙烈,男人情感的爆发更是无可阻挡,肆意的流淌、渲泄,如同岩浆吞噬着一切,直到时间让他慢慢的冷却。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女人的苦难,在任何时候都比男人多”。可能,苦难来自于情感的失败、事业的挫折、梦想的破灭。难道这些苦难男人就没有吗?不,这些苦难同样适用于男人。单从情感上来说,男人,尤其是不善于表达自己感情的男人来说,可谓荆棘丛生。

女人痴情,可不善于表达的男人有时痴情的更深沉、这种深沉有如大海,看似平静。它含蓄,有时含蓄的深藏不露。就情感受挫折的承受力而言,男人远不及女人,一个这样的男人,一次的创伤可能会是一个烙印,不善于表达感情的男人的烙印会更深更痛。如果说,人是“情感动物”,那么这类男人的情感更加细腻,更加持久,有时还更加地多姿多彩。只是女人有时不理解这样的男人,一个从不向别人倾诉的男人,没有朋友是因为他知道;男人的事情需要男人自己去解决,一个从不向别人表露感情的男人,没有爱,因为,他知道只有在理智下的生存才是他真正的人生,一个从来不去爱的男人没有生活,因为他知道生活只是造物主套在每个男人身上的`枷锁,一个没有朋友,没有生活,没有爱的男人,只有一生的孤独,而[孤独〕他知道这是他一生的必然。

不管社会有什么样的变化,男人的心永远比女人苦,社会在变,世界在变,可男人的责任不变,也就是因为这些不变,使男人们的心便有了苦,便难以表达,便不敢于表达,男女平等之说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可社会给予男人的却是不平等的条约,这一点相信有很多人认同,拿最基本上的情感的来说,一个女人想哭是理所当然,而一个男人呢,他要想哭就得寻找一个合适哭的场合。男人是英雄豪杰,大丈夫的象征,这是中国历史5000多年来的封号!

于是,男人们为了做个响当当的大丈夫,而格外的表现出自我的刚毅和豪情,而心底的那一丝柔软的情思却被紧紧包裹在冷漠而残酷的外表下,直到一个特别的女人,她看透了他的伪装,她读懂了他的内心世界里无发抒发的那些情绪,她用她女性的特有的温柔和理解,让他的心再也无法如此下去,他的心也开始了为她而春情荡漾。终于有个可以读懂他的人看到了真实的自我,终于可以卸下那沉重的伪装,卸下那所有的疲倦、脆弱、伤感、无奈,让他在她给的世界里真实的做个激情的男人。所有的压力、所有的委屈、所有的忧愤、所有的疲惫,在她无声的眼光中荡然无存,他陶醉在这样的感觉里,轻松在这样的温情里,享受着属于他的心灵的默契。于是,他把她视为此生难得的红颜,却只敢在无人看到的角落偷偷的品味她给予他的绵绵情长,虽然他的心里也会有对她的爱慕,却要为了作个人前磊落的丈夫而躲闪她的脉脉深情。

男人很累,因为他的心底装着他的整个的世界,而他的世界却不会轻易让女人去触碰,而为他在爱里挣扎、牵挂和等待的女人呢,却依然在幻想着能够得到他整个的世界!会给吗?不,他的世界决不会完整的交给一个女人,那不过是女人的痴梦罢了!

所以,女人们,了解男人的世界最好的方法就是活出自己的精彩,用全部的自我交给他也不会真正留住男人离去的脚步,而真正的去体会、懂得他、宽容他,却不依赖他,用你独特的感情和美丽而细腻的心灵才能锁住他的心,让自己成为他永远也无法读完的书,扑朔迷离却引人入胜,看到流连往返,看到无法离去!

父亲的情感散文 篇5

父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下田,必须在家认真复习。十天忙假的最后一天中午,父亲从田里收割小麦回来对我说:“进峰,我把羊拴在渠岸,感觉有点累,你去把羊拉回来。”父亲说这话时,我看到父亲的面容憔悴,说话有气无力。父亲说完头半低着,眼神没有一点光亮。我知道,父亲累了。

我连忙来到渠岸,四周的麦田早就收完,光秃秃的。此时正午,太阳很毒,周围没有一个人。我解开羊缰绳刚站起来,却听到了一个刺耳的哭声,放眼望去,父亲站在十多米远处,双目直直看着我,我怀疑自己的眼睛,抒了抒眼,再去看却什么也没有,只能听到一棵树上的蝉鸣声。我想,可能是我蹲下解羊缰绳后站起来晕眩出现的幻觉。

回到家,正遇父亲要去场里打麦子,我坚持要去帮忙,父亲却说,打麦子用机械,人只往机械里放麦捆,不是很忙,依然让我在家复习。

当晚,父亲带着铺盖去了打麦场,说要趁夜风将麦子扬出来,扬完麦就睡在麦场看麦子。第二天一早,我刚到学校,便有同学传来话说,父亲夜里在麦场去世了。那年,父亲年仅四十九岁。

父亲一生辛劳且乐善好施,不论谁家有困难,他都会伸手帮一把。在父亲去世后多年,常有外地朋友来家还钱,当得知父亲早已去世,都会悲伤不已,并说父亲在他家最困难时给他借了钱,帮了他最大的忙。

父亲的一位战友,离我家有几百公里,在我九岁那年,战友找到父亲,说自己的儿子突然患病,其妻残疾,家里实在没办法,想问父亲借钱给他儿子看病。父亲二话没说,把家里全部积蓄给了战友,并将圈里的猪卖了,把卖猪的钱一并给了战友。

味道的情感散文 篇6

他的笑容,非常甜和;在这种笑容里,有着青春少有的阳光和帅气。在这之前,我压根就没有见到过像他一样随时都是满脸堆笑的男孩。

因为投缘,因为第一次见面就是一见如故的感觉,所以我俩便有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聊天。那一次,我们聊得很尽兴,聊得忘记了吃饭,聊到了忘记时间还在转动。因为这些,我便毫无疑问地信了那句被无数人说烂了的老话: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翌日,他很早就来到了医院,输完液之后,说什么也要我跟他上他家一趟。问其何事,他说去玩玩,别无他事。事实上,昨天晚上,他就热情邀约过我的,但被我一口婉拒了。在我看来,我们虽然有着共同的话题,但毕竟还是初识,去他家,终归有些不大好。因为我的拒绝,又考虑到天色已晚,而且他骑的是摩托车,出于安全着想,他便不再央求,但最终撂下一句:好吧,明天无论如何你得跟我去一趟,不得推脱。

今天这热情再次摆在了我的面前,我算是再也找不到任何回拒他的话了,于是也就依了他。

我坐在他的后边,摩托车在公路上跑得很快,除了耳边的风呼呼作响,我什么也听不到。他问我冷不冷,我没有听清楚,于是便凑近他的耳畔,问他刚才说什么,这家伙却大声喊道,我问你冷不冷。我的回答是不冷。我觉得,坐在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男孩身后,身体里的冷,早已被他的那种热情关怀所溶解得一干二净。

我们没有径直回家,而是去了菜市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割了一刀肉,买了几个绿色蔬菜。我问他家里有客吗?他回答我没有。我说既然没有客,你干嘛买这么多菜。接下来,他咛不作声,只是忙着和卖菜的结账。

回到家,他让我和他弟弟下会象棋,他去厨房烧火做饭。见此情形,我忍不住问他弟弟:你妈妈在家,你哥哥怎么还要下厨房?他弟弟回答说:哦,忘记告诉你了,我哥哥就这样,无论妈妈在家与否,他都要下厨房忙活,好像一天不去一趟厨房,心里就难受得不行。听了这番话,我对他的哥哥肃然起敬。说实在的,在当今社会,九零后男孩每天下厨的,还真是鲜见。由此,我也抱定了一个态度——他这个朋友我是交定了。

那顿饭我吃得很饱,大概是他烧的菜太香的缘故吧?总之,我也说不大清楚,而且,头一次到他家,我居然没把自己当外人,一切是那么的无拘无束。他的妈妈和他一样热情,席间,总是招呼我夹菜,不要客气,家里也没什么好菜,真是怠慢了。诸如此类的话,说了一大堆。

饭后,他也没有闲着,而是忙着洗碗。洗完碗之后,他迫不及待地从房间里搬出了一些泛黄的书籍要我看。我随手拿了一本,心无旁骛地看着,见我看得津津有味,他也抄起一本,默默地读着。我们经历存在着很多相同的地方,没想到就连这一爱好,居然也相同。他说,阅读几乎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听他这么一说,不由抬起头,朝他莞尔一笑,然后继续投入到书本当中去了。

那本泛黄的书籍,字里行间让我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友情在里面流淌。他说,那些书本都是他省吃俭用花钱买来的,那时他还在上学,后来因为家庭拮据早早的辍了学,剩下了这些书籍,但每每得空,就会打开来看,那是一种很美好的享受。我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开始感叹命运的多舛。

那晚,我们躺在同一个房间里,说着一些细碎的事情,说到尽兴处,竟笑得合不拢嘴。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睡着的,大概他也和我一样,有一点,那晚我们绝对是开心地睡去的,而且有着异床同梦。

每当输完液的时候,他要么带着我去他家,要么带着我去那些很好玩的地方玩个够,譬如去水库洗澡,譬如到小河边走走,有时候也会去他的朋友家小坐一会儿。于我而言,最温馨的时候莫过于我俩在面馆里对视而坐,吃着氤氲热气的刀削面,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那些让我们都会笑喷的话题了。那段日子,虽是在病中,但我痛并快乐着。

后来,他先我几天出院了,出院后他不忙的时候依然会来看我,对我说出院后去他家再呆几天,我连连点头应他。事实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我离开医院太过匆匆,连句道别的话都没有,更别说去他家呆上几天了。

就这样各奔东西了。现实这种东西把我俩无情地阻隔在了两边,后来他去了很远的地方打工了,我则是赋闲在家。现实阻隔了我们见面的机会,但阻不断的是那份美好而又根深蒂固的友情。回首过往,那些感动我心的事依然历历在目。

是他,一天下来,无论再苦再累,他都会和我在QQ上聊聊近况,也是他,不忘叮嘱我保重身体,天冷要加衣服,同样是他,在知道我痼疾每况愈下的时候,慰藉我让我要有坚强的心,和疾病共生存,并最终战胜疾病。我看着那些小小的字,泪珠簌簌落在了屏幕上,点点斑斑模糊了对话框里所有的文字。

因为知识的匮乏,他背井离乡到很远的城市干起了体力活,一个月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即便如此,挣到的钱他从不乱花,而是贴补家用,最后仅剩下不多的一点钱,他会用来买书籍,然后寄给我。

他每天都会读我空间日志,每每读完,便小窗我,说我写得不错,后边是一个竖起的大拇指表情。然后不忘对我说一定要好好写,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所建树的。看着那些蘸着浓浓友情写下的文字,我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除此之外,当他得知我药吃完了,在乡里面又买不到的情况下,于是他便花了半个月的工资买下我足可以服用一个月的药邮寄给我。那段日子,我明显康复了很多,倒不是他给我买的药奏效了,而是他对我的这种不是亲情却胜过亲情的友情,以及对我苦口婆心的鼓励让我在短短的时间内好转了起来。

后来,他换了个活儿,虽然不太累,但是工作时间会很晚,这样一来,他基本上也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和我聊天了,我给他打电话,但因为他那边机器的噪音太大,他根本就听不到手机的响声,每当他下班给我回电时,我早已睡了。因此,我们的联系就此中断了一段日子。

此后,他的QQ一直处于不在线状态,手机也联系不上,有时候只能是彼此发个短信互报平安。得知他过的很好,就是上班时间太久,我也就不忍心再叨扰他,因为他实在太累了,他的每天都在承受着同龄人所不能承受之重。

时间在烟火中缓缓流淌,我想他的心,一天胜过一天。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后来的某个晚上,我看到他那灰暗了好长时间的QQ头像变成了红色,我当时欣喜若狂,立马和他打招呼,但对面发来的一行字,却如同晴天霹雳:你是我哥哥的朋友吗?我哥哥已经死了。

我看后,心咯噔了一下,像是被一块石头击中,随即全身开始瘫软。我不相信这会是真的,以为是有人用他的号和我开玩笑,但谁会开这种玩笑呢?而且对方还声明是他的弟弟。在和他弟弟通完电话后,情况得到了证实,——他是死于车祸的。

那是中秋节的前一天,他思乡心切,准备回家探望一下暌隔已久的父母,于是,他的朋友骑着摩托车带他去火车站买票。然而,就是他去火车站的一路上,被一辆呼啸而过的拖拉机撞倒,他的朋友和摩托车都飞出了一边,而他却被碾压在了车轮之下……

那年,他22岁,或许是天妒善人,让这个弱冠年华的朋友从此永远和我阴阳两隔。

城市的客人的情感散文 篇7

(1) 现实主义创作特色。朱自清先生早期散文思想内容中的进步倾向, 形成了艺术上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他是文学研究会的早期重要成员, 文学研究会那种“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想, 跟他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是十分契合的。所以他的早期散文创作的活动, 全部是在现实主义原则指导下进行的, 并且结合他个人的写作修养、审美观点, 联系当时文艺界情况, 提出了不少关于散文创作的见解, 同时, 在创作实践上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2) 写实的现实主义创作主张。他对散文创作的基本主张是:提倡写实, 要求深入观察生活, 崇尚革新。他在好多篇作品里都主张“‘以文载道’, 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这个基础上, 他竭力提倡‘写实的文学’”。在《论无话可说》 (1931年) 中, 他根据十年来的写作体会, 将这种写实精神作了形象的阐发:“这时候眼前没有雾, 顶上没有云彩, 有的只是自己的路。他负着经验的担子, 一步步踏上这条无尽的然而实在的路……他不愿远远地捉摸, 而愿剥开来细细地看。也知道剥开后便没了那跳跃着的力量, 但他不在乎这个, 他明白在冷静中有他所需要的。这时候他若偶然说话, 决不会是感伤的或印象的, 他要告诉你怎样走着他的路, 不然就是, 所剥开的是些什么玩意。”为了贯彻写实的主张, 他要求深入观察生活, 体验现实。在《山野掇拾》 (1925年) 中, 他谈到“于一言一动之微, 一沙一石之细, 都不轻轻放过”, 并且进一步说明:“他们所以于每事每物, 必要拆开来看, 拆穿来看;无论锱铢之别, 淄渑之辨, 总要看出而后已, 正如显微镜一样。这样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 乃是他们独得的秘密!”

这种见解当然跟他早期的“万花筒”思想有着共同的局限性, 但那种观察、体验现实生活的严肃态度, 无疑是十分可贵的。只要看一看他对《荷塘月色》中月夜有无蝉声问题作了多少次的观察和反复的推敲, 就足以证明“‘尊重生活, 尊重现实’这条原则, 是他一贯身体力行, 既用以教人, 也用以律己的”。在表现手法上, 则相应地提倡精雕细琢, 工笔和细针密线, 灵活多变的技巧运用。

(3) 从朱自清先生早期散文现实主义艺术特征, 应该看到, 他在创作态度上的不自我掩饰, 使他的散文作品独具一种艺术真实与风趣相统一的特色。他在提倡写实, 深入观察、革新的同时, 又一再强调真挚和亲切:“虽只一言一动之微, 却包蕴着全个人的性格, 最要紧的, 包蕴着与众不同的趣味。”“在它们里, 我见着活活泼泼的真实的人。”所以在他各篇作品中, 都可以看到一个“活脱脱的朱自清”。如《荷塘月色》里的“爱群居, 也爱独处”, “酣眠固不可少, 小睡也别有风味。”《论无话可说》里的“我的颜色永远是灰的……”等等, 使人感觉得到, 他是在跟你促膝谈心, 既显得娓娓动听, 真气照人, 又往往妙语解颐, 横生逸趣, 真是文如其人, “包蕴着全个人的性格”。当然, 朱自清先生早期所追求的风趣是有着那个时代特有的阶级局限性的。如他在《“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里所倾心的“不露咬牙切齿的样子, 便更加亲切, 不知不觉将人招了入内”这种境界, 便是根植于他的“中和主义”人生观, 又秉承了中国文人“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 形成了他特有的审美趣味, 使他的早期散文大部分保持着那么一种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老是迷恋于笔底的“余香”和“回味”。朱自清先生散文是这些现实主义特征, 加上他创作态度上的不自我掩饰, “郅看过《旅行杂记》来信说, 他不喜欢我做这种文章, 因为是在模仿什么人, 而模仿是要不得的。这其实有些冤枉, 我实在没有一点意思要模仿什么人。”使我们今天看来, 就其“写真实”“真挚亲切”这方面来看, 无疑是应该我们继续学习和发扬的。

(4) 在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抒发情感真实的篇章, 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 以真挚的情感做骨子, 加以观察的细致准确, 描写精工传神, 想象的五彩缤纷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缜密的艺术风格。

在写景抒情散文上。朱自清最擅长浓书彩墨、精工细描水光山色, 淋漓尽致地再现自然景观的风彩神韵。这类散文文笔优美、绮丽纤浓、雍容典雅, 是他笔下的“美文”精品, 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等, 尤其可贵的是, 这些散文无不深蕴着作者生命中的人生体味和感情色彩, 表达出作者在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复杂的思想内涵。对于社会人生和自然景色, 朱自清都很善于进行精确和缜密的观察, 作出细腻和深入的描写。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写与好友俞平伯一起泛舟郊游六朝金粉胜地的秦淮河, 备极朦胧奇诡的美, 作者在涂抹丰富浓郁的色彩来描绘秦淮河的灯影、水色、月光和歌声时, 将自己深沉的感情灌注进去, 让人深味作者心中隐藏的“幻灭的情思”。作者产生这样的心境, 是可以理解的, 当时, “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高潮已过去, 他在文化思想界处于暂时沉寂的苦闷氛围中, 不免有些“寂寞”和“惆怅”, 但他依旧踏踏实实地进行着探索和思考;又如《荷塘月色》, 文章一开头就将“我”的一时心情告诉读者, 接着用简笔勾勒荷塘四周的轮廓, 再以浓墨描绘荷叶、荷花和月色、蝉鸣、蛙叫, 其中直写荷塘独处的妙处, 曲写荷塘的清幽静谧, 从而一起一伏地道出“我”由于夜游荷塘而牵引起一缕乡愁, 折射出动乱的现实在知识分子精神上引起的时代忧思;即使像《绿》、《春》这种似乎纯粹写景状物的散文, 也流露出作者执着现实、向往光明与美好未来的乐观情绪。此外, 还有诸如《南京》、《重庆一瞥》、《潭柘寺戒坛寺》、《扬州的夏日》、《白马湖》、《松堂游记》等写景记游篇章, 也都抒发了作者对山水和乡土的真实的热爱之情。总之, 在朱自清的笔下, 自然已是人格化的自然, 情感也是自然化的情感, 是真实的情感。朱自清的此类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他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思想上的积极探求, 也记录了作者当时真实情感的流露与再现。使这些篇章成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

(5) 真实的情感流露。可以说情感是散文的生命。没有真实情感的散文是干瘪的。“无论写景叙事议论, 还是写景抒情。都须有作家真挚浓厚的情感作灵魂, 否则技巧再高明, 语言再漂亮, 也不过是蜡制美人。”

朱自清主张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他是求真求实的。不造作、不掩饰, 他无论写个人、友人、家庭、景观、时政, 都倾注了深厚的情感, 且率直细腻, 朴素自然, 或温厚、或幽默、或感伤、或激愤, 概因题材不同而强弱相宜、浓淡得度, 以情动人。真正做到了情从肺腑而出。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 秦淮河的灯月交辉, 画舫凌波, 与游览者的快意、渴慕之情相谐调, 而由歌妓卖唱引起的张惶、矛盾、怅惘、幻灭等情思, 意使“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 “月色冷清清的随着我们的归舟”, “森林的水影, 如黑暗张着巨口, 要将我们的船吞了下去”。那烟一般轻、梦一般美的荷塘月色, 则浸透着作家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疏朗的荷花、清幽的香气与淡淡的月色, 同作家意欲摆脱人世烦恼而偷得片刻逍遥的情怀融洽无间。写景则融情于景, 叙事则化意入事, 这正是朱自清白话美文的动人力量之所在。

在《荷塘月色》中, 描写作者在一个夏夜独自到荷塘赏月的情景。透过人化、情感化的景物,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由宁静生活及自然美的向往, 又寄托着在黑暗现实中寻求暂时的超脱、安宁而终不可得的苦闷情怀。幽静的小路、风致的荷叶、洁白的荷花、飘香的荷塘、脉脉的流水, 不能朗照的月光与作者内心的愁绪, 相交织组成一曲和谐的旋律。不仅显示了艺术构思的缜密精巧, 而且表现出写景抒情的工妙技巧。结构凝练, 意境幽美, 语言清丽, 文采斐然, 唤起读者无限联想。以清幽、淡雅的画幅衬出“颇不宁静”的心理状态。表现了正直的知识分子“出污泥而不染”的美好情操, 真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了。

《绿》描写了梅雨潭和它的绿色。作者循着游踪, 先写山岩、瀑布和梅雨亭, 一路写来, 层次井然。作者坐在梅雨亭上, 景色尽收眼底, 云在头上流着, 草丛透着绿意, 瀑布冲下, 撞击在岩石之上, 飞花碎玉船落下, 恰如朵朵白梅, 又如点点杨花, 如此描绘静观景物, 真如工笔画一般, 读来如见其景, 如闻其声。接着写梅雨潭的“绿波”。朱自清采用比喻、拟人、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段, 将潭水的颜色、涟漪、光泽以及柔嫩、纯洁诸种形态, 活脱脱地描绘了出来, 使人感到它有醉人的绿、迷人的美。作者将倾慕、欢欣、眷恋之情融会在这一片绿色中, 以声情并茂、赏心悦目之景, 表现了大自然勃勃的生机和心头无限向往之情。文笔从容有致, 情调逸雅婉曲, 颇显清秀之美。

《春》以极其自然活泼的笔调, 运用生动的拟人和新鲜的比喻, 细腻地描绘了烂漫无尽的春色。作者观察细致, 体味独到, 融情入景, 着笔工妙, 以完整的构思与优美的意境, 将春天的景色描绘得气韵生动, 惟妙惟肖, 堪称绘春、颂春的佳作。

城市的客人的情感散文 篇8

如今,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充满钢铁水泥的方盒子,人们在城市当中没有归属感,人与人、人与自然有隔阂,而“山水城市”就是解决人与未来城市之间情感上的沟通。我提出山水城市,是一种传承,同时也是对这个时代的挑战。这个理念如果能在现代以及未来的中国建筑中体现出来,应该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为世界提供一个新的方向,而骏豪·中央公园广场正在向这一方向开拓。

所以,不论是住宅、办公楼还是文化中心、博物馆,我一直在寻求一条与环境共存的道路。在重庆市中心我们设计了一座高385米的城市文化综合体——“城市森林”。这是MAD针对中国城市发展进程所提出的一个新的建筑观念, 在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实现绿色立体城市,让自然重新融入未来的高密度城市。而在设计骏豪·中央公园广场项目时,MAD根据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天然的自然景观,提出城市山水的建筑概念。骏豪·中央公园广场盘踞在占地288.7公顷的朝阳公园水系旁,高低错落有致的建筑外观如同山脊一样坐落在山水卷轴的北端,并立于人造水景之中,向北可眺望朝阳公园湖景,向南又可俯瞰低层建筑的山谷景色。以水为境、以楼为山的建筑意境让置身于项目办公区域、居住区域之中的人们,如同置身于飘渺的山水画境之中。

山水城市很难用像现代主义建筑五要素那样的方式说清楚,但绿色、生态、花园等要素肯定是必备的。比如有平台、有多少绿化率,必须要有双面自然采光等,这样就会塑造出一个生活质量很高的房子,但是这样的房子里似乎缺少了建筑的精神性。

骏豪·中央公园广场就是人在办公室中能看到外面的场景,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我希望把一种现代城市生活跟自然山水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让建筑成为自然的延续。这更加能唤起人们对中国古老山水的情感。当然,自然的布置首先要看城市的地貌环境,比如一片水、一条河、一座山、一处丘陵都会影响整个城市的格局。我们不可能去限定一种山水城市的规划模式,它是灵活的,城市、自然和人这三者的关系是复杂且灵活的。但是需要一个整体安排,这个安排首先要考虑人的感受,而不是政治、资本、商业利益等因素。所以做城市规划、景观等,如果没有强大理念的设计者,是难以安排好一切的。山水就是对自身精神的追求,现代城市是一个混杂的综合体,包括欲望等都在城市中表现出来,所以山水城市实践上更是一个社会诉求。

而对于我们所践行的城市山水概念要如何与现代城市接轨。我认为山水城市本身就是超越现代主义的一个城市理想,是充满未来主义的一种想法。针对的也是现代城市的普遍问题,就是曼哈顿模式的下一代城市是什么的问题。因此山水城市,不仅是形式和技术,更不是山水画表象的重新演绎,而是体现人跟自然一种深层次的情感关联,在西方的现代城市是没有这种概念的。

上一篇:正式稿:全县低保工作发言稿下一篇:2022纺织工程系毕业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