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散文欣赏

2024-06-06

随记散文欣赏(共11篇)

随记散文欣赏 篇1

一个人盲目的走在路上,听着耳边忧伤的调子,心情莫名的沉重起来,还记得有句话,音乐,开心时入耳,伤心时入心。看着来来往往拥挤的车辆,和那刺耳的车鸣声,似乎后面有什么洪水猛兽一般,疯一样的往前方逃,我无味的笑了笑,不知道此时此刻应该表达什么情绪。抬头看了看没有繁星的夜空,似乎也是那么病色,灰得像哭过般,闷得让人喘不过气,让人有种想要撕裂黑夜的冲动,而然,此情此景我又应该用一种怎样的微笑来配合这绝望的残夜呢。再看看周围那一栋栋高楼大厦,突然感到自己是那么的渺小,它遮住了星星遮住了月亮遮住了天,遮住了我眺望远方的视线,遮住了未来希望的曙光,就像一座座巨大的坟墓,留下的只是绝望和彷徨,遮住了一颗向往天空的心,哪怕我只是一粒微尘,奈何,心向天空。

这样啊,那我又应该用一种怎样的`方式表达我心中的想法呢,来感动我四周几乎凝固的空气,来感动这无尽的黑,来感动我自己呢。痛彻心扉够吗?撕心裂肺够吗?肝肠寸断够吗?够了!别用一种卑微的身份来博取一丝廉价的怜悯,你一直很坚强,你不需要同情,伤心也要大声笑出来,即使没人懂得笑容背后的伤悲,那又如何,我从没停下脚步,我一直在路上。

记得以前说过,如果有一天我把我对你所有的关心所有的疼爱所有的包容都给了另一个人,你会不会有一丝的不舍呢,直到当我把这一切的一切都给了别人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你有没有不舍真的与现在的我无关,我累了怕了厌倦了,我只需要一份平淡的爱情,温暖的走完一辈子,男人也需要安全感,对于现在我很满足。直到放开才知道那早已经不是爱,是执念,放开了也就放开了,无需留恋那变成回忆的过去,所以我才能坦然的对现在的她说爱她。

随记散文欣赏 篇2

关键词:散文欣赏,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幼儿

幼儿园新《纲要》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散文是用凝炼、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 它结构鲜明、语言凝炼、意境优美、想象丰富, 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 使幼儿易于理解和感受。散文欣赏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感受语言美、体验意境美, 陶冶幼儿的情感。音乐欣赏则是指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 是提高幼儿音乐理解能力, 丰富幼儿音乐想象力, 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和健康的审美态度的一种活动。从以上可以看出, 散文欣赏和音乐欣赏作为“艺术欣赏”的两种不同形式, 有许多共同的地方,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也有共通之处。为了更好地开展散文欣赏活动, 我尝试将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巧嫁”于散文欣赏活动之中, 让它们形成互补, 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一、语言导入法———调动幼儿主动欣赏的第一步

语言导入法主要是指在音乐欣赏活动开始, 教师用一段抒情的话语或编一段有意义的故事, 引起幼儿对音乐内容的兴趣。我们在散文欣赏的开始部分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引起幼儿倾听和欣赏的兴趣。如在欣赏散文《云彩和风儿》时,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导入语:秋天到了, 天空变得格外晴朗, 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 阵阵秋风吹呀吹, 朵朵白云变呀变, 变成了什么有趣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散文《云彩和风儿》;或者也可以用猜谜的形式, 如“身体轻又轻, 空中来旅行, 有时像老虎, 有时像大象”, 让幼儿猜测。这样的引导有助于激发幼儿仔细倾听的兴趣, 调动了幼儿欣赏的主动性。

二、视听结合法———感受散文意境美的关键所在

这是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主要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而加入一些视听方面的教具调动幼儿的多通道参与, 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境、情绪情感、内容等。在散文欣赏活动中运用视听结合法, 幼儿更容易去感受散文的美, 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如在欣赏散文《春雨的色彩》时, 我就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可爱的小屋在沙沙的春雨中静默着, 屋檐下拟人化的小鸟们在唧唧喳喳地辩论着, 伴随着甜美的语言以及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 草地、柳树变绿了;桃花、杏花变红了;油菜地里、蒲公英上也开满了黄黄的花儿……诗情画意的教学情景, 有声有色的教学手段, 把幼儿一下子带进了春天的美景中。这时, 孩子的注意力被吸引了, 兴趣被调动起来了, 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把他们听到的春雨的声音、看到的春雨的颜色告诉别人。这样的方法能使幼儿充分感受到散文的意境美。

三、图谱记忆法———掌握散文内容的有力支持

图谱是一种视觉符号材料, 它可以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启发幼儿掌握各种旋律节奏, 使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散文欣赏活动中, 同样可以利用这些图片、形象、符号等让幼儿轻松地掌握散文的内容。如欣赏散文《春雨的色彩》, 在视听欣赏之后, 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记忆小鸟们争论的内容, 我还出示了图谱:一共分四条, 每只鸟说的话各一条, 小鸟、春雨、草地、桃花等景物都用图片表示, 绿色、红色、黄色等都用各自的颜色表示, 句式相同, 一目了然, 简单有效。图谱记忆法使得幼儿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 尽快解决了记忆散文内容这一难点, 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去感受散文的美, 欣赏散文的美, 表现散文的美, 创造属于自己的散文的美。

四、游戏表演法———强化散文欣赏效果的有效途径

在感受和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 通过游戏或表演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验作品中表达的情感, 以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游戏、表演法主要运用在对作品的表现、表达环节, 适合有一定情节或角色的作品。例如欣赏散文《捉迷藏》:黑夜用长长的手帕, 将太阳的眼睛蒙起来了, 趁它还在数着:一二三……颜色们赶快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 静悄悄地躲在里面。绿色太多了, 挤不下。有的躲在树叶里, 有的躲在小草里。黄色躲在菊花里, 白色躲在云朵里, 蓝色躲在大海里, 红色躲在玫瑰里。大家都躲好啦, 黑夜将手帕解开, 太阳睁开眼睛, 一下子就把他们全都找出来啦!表演时为幼儿准备一些颜色条贴在身上, 布置好草地、花园等场景, 幼儿就会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进行游戏且乐此不疲。这样边朗诵边游戏表演, 不仅丰富了散文欣赏的活动形式, 更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 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都会得到发展, 也促进了散文欣赏活动的深层次开展。

五、创造想象法———表现散文语言美的重要方法

创造想象法一般运用在音乐欣赏活动的最后环节, 创造性地表现表达以及对作品进行创编、仿编等。在散文欣赏活动中, 也可以在活动的最后环节安排幼儿的创造性活动, 让幼儿表现表达。如《春雨的色彩》最后的创造性活动可以是:幼儿以图夹文的形式仿编散文, “春雨除了是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 还可能是什么颜色?它还可能落到哪里, 使什么发生变化呢?”请幼儿根据平时的观察积极想象, 按照散文中的句式把它画出来、说出来。果然, 有的幼儿说:“春雨是白色的, 落到梨树上, 梨花白了”;有的说:“春雨是紫色的, 落到喇叭花上, 喇叭花变紫了”;等等。适当的创编活动不但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更使他们感受到了散文的语言美, 体验到了创编的快乐, 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散文《散步》欣赏 篇3

散步,这是一个极普通的题目,也是一件极平凡的小事,但《散步》的作者却抓住了生活中这一件易为人们忽视的小事,开掘出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读后令人神驰遐想,余味不尽。

作品中散步的是一家人,祖孙三代,成员虽极简单,但安排却可谓匠心独运。散步时小家伙象发现新大陆似的一声喊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点出了这种安排的深刻寓意。妈妈和儿子,这是两代人。前面的两代人是老的一代和壮年的一代;后面的两代人是壮年的一代和幼小一代。他们在田野上散步,但也可以看做是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跋涉。老的一代,壮年的一代,幼小的一代,代代相承,连接起生命长河的链条。生命的长河是无限向前延伸的,但每一生命个体的存在又是有限的。“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这看似漫不经心的一笔轻轻地点出了这一浅显而又深奥的道理。有些老人要死去,但春天还是照常来。“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是《散步》中主人公的感受,也是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文中散步的三代人不也令人想到生命吗,三代人,这是生命所必然经历的三种不同存在的阶段。

三代人,年龄不同,境遇各异,思想不一,于是在散步中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喜欢平顺和追求有意思,这正是生活中老小两代人之间常见的分歧,这一情节的安排于平淡自然中见深刻,足见作者之功力。这一分歧的解决颇耐人寻味。因为“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的强壮的儿子,”儿子还小,他还习惯着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所以在歧路前如何举步取决于“我”。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拆散一家人各得其所又不愿意,“我”在这种情况上决定委屈儿子,但这时母亲变了主意。小路不平顺,但毕竟有吸引人之处,那里有金黄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母亲的改变主意,也许有疼孙儿的心理,但也许更主要是因为被小路绚丽的风光所吸引。一家人终于走在有意思但又不平顺的小路上,这是代表未来的儿子所选择的道路。散步中这一小小插曲可以令我们想到生活中无数类似的事件,这里展示的是一滴水珠,但它包含着世界上所有的水包含的一切元素。

《散步》的结尾也是意味深长的。“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走得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似乎也的确是整个世界,老的代表过去,小的代表未来,这过去和未来都在现在的肩上。

随记散文 篇4

现在人们总爱抱怨,发牢骚,感慨生活中不如意事有十之八九,可我是个知足常乐的人,总能发现并享受生活中的小幸福。

不需要有多么好笑的事情发生,但我还是夸张的笑了,眼睛在脸上成了一道细缝,心中好像被塞了一个正在膨胀的气球,满足的想要飞起来。不管是微风摇摆着的春花灿烂地摇曳;还是在等车间隙暮春粘稠的风悄悄熏过脸颊,带来阵阵温暖的气息在鼻尖缭绕;抑或只是明媚的阳光打照在对面居民楼古色古香的红砖上,富有生机而又朴实无华……这些,都是令人感到愉悦幸福的事儿。

在温暖的仲春的午后,在被点点新雨浇灌出的洁净空气中,泡一杯热气氤氲的清茶,信手翻开一本小说,一个下午的光阴,便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消逝。待合上书,站起来伸个懒腰时,却蓦然发现,已是夕阳西下,暮色正好。这,也是让我感到幸福的事。

考试过后,在阴霾的上午怀着哀伤的心情掩上房门。在木地板上坐下,放空了烦乱的思绪,静听那凛冽的秋雨刮过窗户的细微的声响,还有那汽车急速驶过被雨水洗涮的还有些潮湿的柏油马路的声音。在那段时间里,将乱七八糟的`烦心事都扫出脑海,让心灵重回一片原始的寂静,没有无尽的竞争与攀比,有的只是我所感受到的真实的愉悦。担当我再次睁开眼,坐到书桌前,我便有了勇气,去面对那些挫折困难——或许在很多年后,当所有的荣华富贵都已成为过眼烟云,那时我再回想起这段难忘的青春的时光,那种莫名的满足感会悄悄爬上心头,告诉我那都是幸福的事。

翻相册时意外发现的一张珍贵的合影;看书时看到了一段清丽难忘的文字;偶然听到的不知名的乐曲;甚至只是想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霸气,还有“孤舟浪起,梦携西子”的得意与秀美,就足以让我感到幸福。

《红楼梦》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就是黛玉葬花。那是怎样心地善良,多愁善感的女子啊,才会有同情落花的心境!只不过,在我眼中,与其埋葬落花徒增伤感之情,不若在初秋时节看着湛蓝的天空下卷起的飞檐,愉快的等待来年的花开。

夏夜随记经典散文 篇5

每天的夜幕降临,习惯了出去走走。今晚比较迟,到了防洪堤,瓯江两岸已经熄灭了霓虹灯,就剩下一排排的路灯了。

炎热的夏季,你快步的走一段路,身体的每一个毛孔就会渗出珍珠般的汗珠,有人说这是免费的汗蒸桑拿,也有人说中国的太阳晒到皮肤会出油,黏黏的汗水上有油混合。

每个月的十五,如不遇到下雨都会出现圆圆的月亮,今晚刚好是圆月之夜。习习的风吹起瓯江的水微波粼粼,水面上还倒影出对面微微的灯光。吹过太鹤大桥像战士一样伫立的路灯,只见几辆汽车驶过,貌似有点孤独,没有白天的喧嚣,不再拥挤,有些许冷清。

此时安静的`防洪堤,几个管理人员拿着手机,好像也到犯困的时间,应该快下班了。远处的石子滩上还有一堆的人,亮着自带充电的台灯,播放着欢快的音乐,飘来一阵阵烧烤的味道,一堆人的狂欢,开心真好。

入夜了,知了也休息了。只听见路边的草丛里除了蟋蟀,还有其它的虫也在和鸣。走过一个下水道出来的地方,远远听见蛙声一片,对于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蛙声就是童年记忆里的歌谣,夏夜每一个晚上的催眠曲。

小村庄每户人家炊烟散尽时,手握摇扇拿出小凳子,三五邻居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乡间的田埂上,池塘里,小河边的草丛中,这边呱呱、那边咕咕,蛙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童年的回忆里,简单,无忧无虑,所有烦心琐事,人情世故不知为何物。

今晚,出门的时候心情平常,不喜不悲,只为完成每天的走路,无论时间迟早反正有人陪伴一起。一路走过去一切都还好,虽然话有些多,也没有感觉他快承受不住了。

返回来的一路,他喝了一瓶多红酒的酒劲上来,连路都走不直了,说话乱七八糟又把我惹难过了。我一边走一边反过头看看他,他走到石登上躺下就睡着了。没有办法只好返回去坐在他旁边的地上。让他睡了半个多小时叫醒他,拉着他起身,他还是想躺下,后来一路摇摇晃晃走到大桥下边,他又躺凳子上睡着了。

就在那个时候,我坐在花坛边傻傻的,呆呆的想了好多。在中国的生活除了环境烦躁,没有国外那种安稳的生活,口袋的钱一天很多,一天又所剩无几。还有身边人的吵闹声,为些琐碎的事争吵叽喳叽喳,很不喜欢,怎么会习惯。

六年级散文 :随记350字 篇6

人的一生,无数的考试本早应释怀,奈何资历尚浅,终究不能对每件事淡然。

每夜辗转反思当天都会有很多自认为失控的画面,在与哪个同学说话时语气不对,在为老师分担时出的小差错都能令我难受不已。也许他们都不再记得。可我终难以释怀。

自己的一些选择就注定会很累会很苦。比如说第二外语的选择,比如各种竞赛各种活动,接踵而来的就是学业上的力不从心。一些执念要求我死撑,一些堕落的念头让我沉醉。

明天考试,而我又坐在电脑前呆坐,不甘心去睡觉,也懒得复习。想想明天就是决定我这一年半文科的好时候,真的有点小激动。

总是讨厌别人的束缚

那就自己来束缚

总是讨厌失去自由

那就自己变强直到遨游天际

我从不是“别人家的孩子”但我们可能是神的孩子,上天会给我们更多的历练顺便配上一幅薄弱的意志,他想看他的孩子浴火重生

随记散文欣赏 篇7

一、教材选文丰富,系统性强

本册教材选文丰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文数量较多,如果不包括课后链接部分的评价性资料,单就赏析示例、自主鉴赏、推荐作品及课后所附录作品,共有72篇(首)。就数量来说,已经和人教版必修1到必修5的课文72篇(首)的数量持平,篇目不可谓不多。二是所选作品文体比较全面,诗、词、曲、文、赋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大部分文体都涉及了,为学生全面学习、认识各种文体的文学作品提供了机会。三是涉及作家较多,时代范围广。选文以唐宋作家作品为主,兼及先秦与元明清,基本涵盖了从先秦到明清时期众多的著名作家的经典诗文。因古诗文的注释详细,信息量大,其文学、文化价值也很丰富,但美中不足的是《诗经》及乐府诗没有涉及。教材虽然说不应要求大而全,但没有选《诗经》的“国风”与乐府诗中一些光彩照人的名篇,所选《楚辞》中的作品片段又有些难,且代表性不太强,这些均有遗珠之嫌。

所谓教材的系统性有两层意思,首先,从教材的整体编排结构来看,对鉴赏方法的掌握与能力要求有一定的系统性,这个问题将留在下文第二部分专门讨论;其次,每个单元内部也具备各自的系统性。教材的每一单元都可分为四部分,即由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欣赏、推荐作品等部分构成。以第一单元为例,赏析指导侧重方法解说,而这些方法都来自中国传统的文学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如第一单元赏析指导通过一定的例子来解说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欣赏方法;每一单元的赏析示例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而且还附有赏析短文一篇,有利于学生对赏析示例中的作品进行整体理解和把握,也能成为学生学习欣赏时的切入点,也可为学生学习写作赏析文字打下基础。如本单元赏析示例为白居易的《长恨歌》,其后的赏析文章从“长恨”的内容、原因等方面对这篇名作进行了赏析,便于学生对这篇经典诗歌进行自主把握;自主欣赏作品有屈原的《湘夫人》、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杜甫的《蜀相》、陆游的《书愤》,推荐作品有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陶渊明的《杂诗十二》(其二)、李白的《越中览古》(附带《苏台览古》)、李清照的《一剪梅》、黄遵宪的《今别离》等以及附录作品共15首。当然,这些作品数量,再加上众多的链接材料,对教师的备课与教学,对学生的学习都是新的挑战。这么多的作品与补充材料,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发挥个人的优势与特长,教师可以选择自己熟悉、拿手的作品进行教学,也可以打破赏析示例、自主欣赏、推荐作品等界限,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整合,确定相应的教学篇目,让学生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欣赏方法,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的;如果平均用力,不但没有充足的教学时间,而且会因课时紧张造成重点不突出、顾此失彼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许多篇目都要背诵,学生会应接不暇,负担就较重。这就需要教师在兼顾经典篇目的同时还要合理而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篇目,以期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在学生掌握欣赏方法的同时,又能达到快速背诵,阅读积累,拓展视野的目的。

古代诗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就是诵读与背诵,这也是本册教材一以贯之的教学方法。中国古代诗词讲究平仄对仗,声律押韵,音乐性、节奏感都很强,有些散文也都用韵。在古诗文运用环境已经消失的情况下,诵读与背诵是很有效的学习办法,反复吟诵、涵泳,便于理解、领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在课堂利用一些时间诵读和背诵;篇幅较长的文言文,在诵读以后,理清层次,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分层分段去背,以期继续积累文言语词,培养文言语感,为日后进一步阅读和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欣赏方法,培养能力

从每单元的标题可以看出,本册选修教材非常注重诗文欣赏方法的掌握和诗文欣赏能力的培养,这样就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法可依,操作性强。这也是教材的一大亮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选修课程部分“诗歌与散文”第4条指出:“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从第一单元元到第三单元均是诗歌,其欣赏方法依次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从第四单元到第六单元是古代散文,欣赏重点依次为“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从中可以看出,这些欣赏方法与重点都来自于传统文学教育的方法,也是欣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也是《课程标准》中“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的要求的体现,设计、编排比较合理。

既然每个单元的欣赏方法与能力要求有所不同,那么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就应该不同,每个单元都应该用相应的教法突出强调一种欣赏方法与能力。除了诵读方法之外,教学时应该用每单元所选的作品,突出单元标题与赏析指导中所提出的欣赏方法。如第二单元的欣赏方法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学习“赏析指导”应该理解“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含义。其中“置身诗境”就是借助自己的生活体会与审美经验,和诗人形成共鸣,利用联想、想象、类比等方法构想诗人描绘的艺术世界;“缘景明情”要注意意象组合,用想象补充景物特点,抓主要词语等,进而理解作品所隐含的思想感情,这其中的关键是要用“想象”重现和还原。总之,“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先要用想象呈现景物特点,然后揣摩写景的目的,从而找到景与情之间的联系,作品理解才有可能迎刃而解。如《春江花月夜》就要突出“春”“江”“花”“月”“夜”等意象组合构成的美景与意境,就能自然地领悟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梦游天姥吟留别》就要突出梦境中天姥山的雄壮瑰丽,在梦境与现实巨大的反差中,才能体会到李白的处境与人生态度;《登岳阳楼》就要想象出洞庭湖的壮阔气势,联系杜甫年轻时的思想与意气,就能明白杜甫此时老病苦悲、忧国忧民的心境;《扬州慢》注重描写扬州当年盛况和今日凄凉,从而理解作者心中的“黍离之悲”;等等。需要指出的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需要一个沉思、构建的过程,教学中不可越俎代庖,以教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想象还原,因为这个过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作品的准确把握、欣赏兴趣培养以及习惯的养成。

诗词的句子凝练,韵味丰富,必须进行微观细致的赏析。欣赏时要从字面深入到字背,理解其象外之意,弦外之音。诗句不是一个个词语的简单罗列,可以说每个词语与意象都是作者心灵过滤的结果,负载着他的思想感情,所以理解并不是把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而是还要借助想象,还原出景物的形象,突出景物特征,体会其中的情感。如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坼”和“浮”就意味深远。“坼”与广袤的“吴楚”两地相连;“浮”与代表天地日月的“乾坤日夜”相接,都是为了突出洞庭湖的壮阔气势,其中隐含的是杜甫年轻时就听到洞庭湖的盛名,而今到老境才一睹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复杂感慨;而“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也绝不仅仅是作者回忆扬州当年的盛况与美丽,而是与下文形成今昔对比,写出了繁华不再、满目凄清的景象,体现战争的残酷及破坏之大,触目惊心,从而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和深沉感伤。理解,还要注意作品的整体性,也就是在理解了各句之后,还要理清各句之间表现意图的内在关联性;只有把各句之间的联系找到,整个作品有一个合理的理解逻辑,没有矛盾龃龉之处,才是真正的理解。

三、注重自主探究,延伸拓展

从本册教材课后习题的设置来看,题量不大,但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即专门设计的“探究·讨论”部分;在“探究·讨论”之后还设有资料补充、拓展性质的“相关链接”环节。这些设计与必修系列课后习题设置有些不同,前者侧重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后者侧重对文本的理解。结合第三单元“自主欣赏”中杜甫的《阁夜》课后学习设汁说说这两个板块的特点、作用与教学。

《阁夜》的“探究·讨论”可分为两部分,首先是《阁夜》的诵读方法指导,其次是针对本诗的习题。这个单元基本的欣赏方法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所以“诵读”就是本单元作品欣赏的主要方法,也是教学重点,因而诵读指导对诗的整体情感基调及每一联的读法,要求都比较具体到位。教学时要求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意,涵泳诗味;同时发挥想象,还原诗境,理解诗情。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依次让学生自读,教师或音视频范读,学生诵读、试背等。在此过程之中,要求学生要认真体会诵读指导方法,交流自己所读的感受。这样在读中进行理解,在领悟中再读,进而去探究、讨论诗歌的内容与情感,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是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时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也是一种基本能力。

从针对《阁夜》一诗的课后习题来看,问题涉及诗的内容、情感、主旨以及比较阅读等方面。设计比较全面,重点突出,也体现了本诗的基本特点,从而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以问题为抓手,依照一定的逻辑去理解诗的内容;而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活动,也就可以全面、准确地从整体上来把握这首诗。

在“探究·讨论”中,本册教材特别注意联系或附录一些相关作品进行比较阅读,绝大部分“自主欣赏”作品都有此学习设计。如《阁夜》要求与《旅夜书怀》比较阅读,本单元其它的自主欣赏作品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要联系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谈琴》进行比较阅读;李煜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与其《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进行比较阅读等;这些都是对“自主欣赏”作品的必要补充、延伸。学生不但可以借此巩固学到的欣赏方法,还可以扩大阅读范围,学习比较阅读,从而对本课的自主欣赏作品和其后附录的作品都会有更深入的了解,欣赏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而且在“探究·讨论”部分,与高考相关的题型也基本都涉及了,经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对高考古诗文鉴赏的备考能力也会增强。

“相关链接”节选了一些古代学者对自主欣赏作品的评价,或附录一些与自主欣赏作品内容相关的其他作品;而评价语和附录作品都注明了著作人和出处作品名称,比较详细,有一定的资料价值。《阁夜》后的“相关链接”节选了对该诗的评价,没有附录作品,而另外的自主欣赏作品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相关链接”除了明代王世贞、清代纳兰性德、近代王国维等词人、学者的评价外,还有现代歌曲《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曲谱;周邦彦的《苏幕遮》后的“相关链接”就附有柳永的《甘草子》(秋暮)和张先的《系裙腰》(惜霜蟾照夜云天),所附的这两首作品内容与《苏幕遮》的内容均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关链接”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学生经过探究讨论,对该自主欣赏作品有了自己的认识,再通过“相关链接”阅读前人的评价,既能扩大学生的认识视野,也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当学生的认识与古代学者的评价相同或接近时,学生对该自主欣赏作品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也与古代学者有了共鸣,印证了作品的经典性;当学生的认识与古代学者的认识有出入时,则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也为日后深人研讨该作家作品提供了一定的路径。二是所附的作品作用与“探究·讨论”中比较阅读的作品作用有些相似,只是“探究·讨论”中已经说明比较的角度与方向,“相关链接”没有说明比较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从中也可以看出,从“探究·讨论”到“相关链接”都注重探究学习与延伸拓展,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却在逐渐增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趋势。

在教学时,“相关链接”中的评价语既可以用作课前的情境创设与导入,也可作为问题设计的引子,或用作课堂小结之语,不一而足。总之,要让学生把这些评价语与具体的作品特点联系起来,对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不是抽象地接受评价语。“相关链接”所附录的作品与“探究·讨论”中所联系或附录的作品一样,都可以作为巩固学生学习效果,学习比较阅读,拓展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能力的练习来使用,应合理选择,相机使用。

需要另外说明的是,“相关链接”中所涉及的绝大多数古代学者,现在的高中学生比较陌生,所以人名应该注明朝代,用字或号的人名应该注出其常用的名字;难字应该注出现代汉语拼音,这样教师使用、学生阅读都会更加方便。

随记散文欣赏 篇8

1. 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鼙(pí)鼓 悄(qiāo)然 绰(chuò)约

迤逦(yǐlǐ) 眇眇(miǎo)

B. 央浼(miǎn)脂(zhī)肪 潺湲(yuán)

玉簟(diàn) 杳(yǎo)然

C. 衣袂(mèi)驰骋(chěng) 鹧(zhè)鸪

豆蔻(kòu) 黍(shǔ)离

D. 扁舟(biǎn) 砧(zhēn)板 纤(qiān)尘

天姥(mǔ) 啼啭(zhuàn)

2.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词语。(3分,5小题1分)

(1)御宇多年求不得 御宇:

(2)可怜光彩生门户 可怜:

(3)椒房阿监青娥老 青娥:

(4)玉容寂寞泪阑干 阑干:

(5)云鬓半偏新睡觉 睡觉:

(6)与佳期兮夕张 期:

(7)三顾频烦天下计 频烦:

(8)出师一表真名世 名世:

(9)薄帷鉴明月 鉴:

(10)有志不获骋 骋:

(11)月照花林皆似霰 霰:

(12)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

(13)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

(14)积雨空林烟雨迟 迟:

(15)聒碎乡心梦不成 聒: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填空(10分)

3. 文学常识填空(3分,两小题1分)

(1)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与元稹倡导了。他的讽喻诗代表作是,感伤诗的代表作是和 。

(2)阮籍,字嗣宗,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称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八十二首最为著名。

(3)陶渊明,名潜,自号 ,是我国 的鼻祖。

(4)李清照, (朝代)女词人,号 ,是宋词中(风格流派) 的代表,而苏轼、辛弃疾是宋词中 的代表。

(5)张若虚,唐朝诗人,与 并称为“吴中四士”。他的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6)杜甫,字子美,其作品被誉为一代 ,杜甫诗歌风格概括为四个字: 4. 名句默写填空。(7分)

(1)《长恨歌》中“ ”这两句,作者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出了杨贵妃的美貌。

(2)杜甫、陆游都在诗歌中留下了吟咏诸葛亮的名句。杜甫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说:“ ”。

(3)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落木”形象来源于屈原的 (《湘夫人》)。

(4)李清照在《一剪梅》中写愁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全诗主旨的句子是“ ”。

(6)历来诗人笔下的洞庭湖气势浩大。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就有“ ”句。而孟浩然有诗“ ”。

(7)月在古代诗歌中是最常见的对象。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有“春江潮水连海平, ”。杜甫在《旅夜书怀》中写到“星垂平野阔, ”。姜夔《扬州慢》中写到“二十四桥仍在, ”。

三、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5. 简析《蜀相》是如何表达作者感情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6. 用典明志是《书愤》这首诗的突出特点,请结合具体的诗句简要分析。(4分)

7.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的身世,比较两诗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4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8. 与《长恨歌》一样,上面两首诗均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但立意却大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9. 请对“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进行赏析。(4分)

10. 请对“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进行赏析。(4分)

二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 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1. 请简析《越中览古》中的“尽”和“满”字的作用。(4分)

12. 请比较这两首诗歌在主旨、写法上的异同。(4分)

三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13. 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14. 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4分)

四、语言运用(4分)

15. 我们学习古典诗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4分)

例句: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仿句1:

仿句2:

五、单元写作(40分)

16. 鲍照在《拟行路难》中说:“举杯断绝歌路难。”表达出在人生路上的苦闷。李白也有“行路难,行路难”的感叹。读到这些诗句,你有哪些感慨?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随记散文欣赏 篇9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欣赏名家经典散文摘抄欣赏 2011-02-25 19:26 中国的人命陶行知 我在太平洋会议的许多废话中听到了一句警语。劳耳说中国没有废掉的东西如果有只是人的生命人的生命你在中国是耗废得太多了。垃圾堆里的破布烂棉花有老太婆们去追求路边饿得半死的孩子没有人过问。花十来个铜板坐上人力车要人家拚命跑跑得吐血倒地望也怕望便换了一部车儿走了。太太生孩子得雇一个奶妈。自己的孩子白而胖奶妈的孩子瘦且死。童养媳偷了一块糖吃要被婆婆逼得上吊。做徒弟好比是做奴隶连夜壶也要给师傅倒倒得不干净一烟袋打得脑袋开花。煤矿里是五个人当中要残废一个。日本人来了一杀是几百。大水一冲是几万。一年之中死的人要装满二十多个南京城。说得正确些是每年死的人数等于首都人口之二十多倍。当我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每个字出世是有三个人进棺材。中国没有废掉的东西如果有只是人的生命您却不可作片面的观察。一个孩子出天花他的妈妈抱他在怀里七天七夜毕竟因为卓绝的坚忍与慈爱她是救了他的小命。在这无废物而有废命的社会里这伟大的母爱是同时存在着。如果有一线的希望她是愿意为她的小孩的生命而奋斗甚而至于牺牲自己的生命也是甘心情愿的。这伟大的慈爱与冷酷的无情如何可以并立共存这矛盾的社会有什么解释他是我养的我便爱他如同爱我或者爱他甚于爱我自己。若不是我养的虽死他几千万与我何干这个态度解释了这奇怪的矛盾。中国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翻身要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机器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权位人命贵于一切只有等到那时中国才站得起来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毕淑敏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要打你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了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儿和已经懂道理的人都不必打。只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怎么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风铃林清玄 我有一个风铃是朋友从欧洲带回来送我的风铃由五条钢管组成外形没有什么特殊特殊的是垂直挂在风铃下的木片薄而宽阔大约有两个手掌宽。由于那用来感知风的木片巨大因此风铃对风非常地敏感即使是极稀微的风它也会叮叮当当地响起来。风铃的声音很美很悠长我听起来一点也不像铃声而是音乐。风铃是风的音乐使我们在夏日听着感觉清凉冬天听了感到温暖。风是没有形象、没有色彩、也没有声音的但风铃使风有了形象有了色彩也有了声音。对于风风铃是觉知、观察与感动。每次我听着风铃感知风的存在这时就会觉得我们的生命如风一样地流过几乎是难以掌握的因此我们需要心里的风铃来觉知生命的流动、观察生活的内容、感动于生命与生命的偶然相会。有了风铃风虽然吹过了还留下美妙的声音。有了心的风铃生命即使走过了也会留下动人的痕迹。每一次起风的时候每一步岁月的脚步都会那样真实的存在。热爱生命蒙田 我赋予某些词语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消磨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光阴这些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而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不过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为生之艰辛与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自认为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不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散文欣赏 篇10

往昔,寻你千百度,山遥遥,水迢迢,路漫漫,日出到迟暮,可你却不在灯火斓珊处。如今寻你不再千百度,花纷纷,风萧萧,雪飘飘,一个季节的变化,可你却不在客舟中。当寻你不再千百度时,一生流浪,一世漂浮,一轮回不再寻觅。生生世世,你我已不在轮回之中。

恰似春风吹化雨,春天的雨飘飘洒洒,在心中溅起涟漪水花,雨过天晴水面如镜平滑,有谁知道在我心里已添了多少牵挂。平淡的相遇,谁也不知道那是故事的开始。是命中注定还是彼此的牵挂在纵容,初次相遇中的背影朦胧,心竟然在隐隐阵痛,没有风雨伴奏,没有一见钟情的奇幻,没有目光的交流,没有童话中的浪漫,只是平平淡淡的,在茫茫人海中我遇见了你,你坐在我面前,留给我一个心痛的背影,平凡的相遇却有不平凡的感受,你的背影从此住进我心底。

名如其人,婉约惜情。何必幽径谈画,你就是一幅墨丹青;何必月下吟诗,你就是一首蝶恋花;何必倾诉委屈,你就是最好的慰藉。你来,便有一种温暖,潜入心底,眼睛不由发亮。最真实的感觉,生活的灵光因而而被点亮。

曾记否,第一次交谈的时候,彼此心中那份莫名的感觉,是相见恨晚。你的笑容是我最惬意的风景,一如那苏州城外的微笑。

可是,平凡的相遇注定着我们要痛苦的离别。离别的那天,风雨来凑热闹。撒下的句点,滴答打碎了我的心,久久疼痛。

随记散文欣赏 篇11

一.创设活动,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中我常创设一些灵活多样、活泼生动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既让学生消化文言知识,接受审美鉴赏方法,也带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使他们徜徉其间,学会感动和欣赏。

如为了落实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我借鉴“开心辞典”节目形式,组织了几次知识抢答活动。由各小组出题(题型为字词释义、语句翻译、句式判断等),然后以组为单位抽签决定主考官和应考者,最后以组为单位记总分,胜出者给以奖励。这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热情,使枯燥的文言文学习变得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为此,我在班上组织了一次特殊的诗歌朗诵会: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任选诗歌单元中一首或几首诗进行朗诵,可辅助以其他任何手段来突出朗诵效果,更充分地表现诗歌情感与意境。结果显示,学生的创造力超乎我的想象:

第一组选的是《将进酒》,他们在朗诵中穿插演唱。用《Sand dream》来配乐朗诵,富有激情;组员们自己依据《将进酒》创作歌词并进行深情地演唱。

第二组选用《虞美人》,形式是歌曲串烧加小品剧。她们将《虞美人》配上几首流行歌曲的曲调,并将它们串起来。之后她们还自创了李煜被俘后的小品剧,再现当年沦为阶下囚的君王的凄苦境地。

第三组选的是《春江花月夜》,采用诗画结合的形式。由一位同学配乐朗诵,其他五位组员在要求观众闭上眼睛后开始在黑板上作画。当诗歌朗诵完时,学生睁开眼睛,看到的是一幅已经完成的“春江花月夜”粉笔画,山水相间,明月当空,完全将诗中的意境展现出来,创意非凡,赢来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第四组以配乐朗诵和情景剧的形式为大家重现了《琵琶行》中琵琶女与白居易的相识过程,最出人意料的是扮演琵琶女的女孩用琵琶演奏了《十面埋伏》。他们的配乐与旁白、朗诵、表演搭配得很和谐,将整个朗诵会推向了高潮。

这样将朗诵与音乐、歌唱、写作、表演、绘画等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使学生把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沉浸在作者创造的艺术境界里,使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中,可谓一举多得,效果明显。

二.因材施教,用心取舍

针对这门选修课容量大、课时紧等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即对教材的处理因“文”制宜,用心取舍,做到“详略”得当,在教学中精心选择适合各单元教学目标及各篇目内容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方法。

比如第四单元教学重点在于从形象性入手赏析散文,而《过小孤山大孤山》虽列为“赏析示例”,但文章词句障碍不多,所附赏析清楚,所以我的处理方式就是在充分预习记忆的基础上要学生完成一套课内练习题,达到“以练代讲”的目的。

而我把《庖丁解牛》列为精讲篇目,从对庖丁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描写及与其他厨师的对比等方面带领学生一步步深入了解庖丁的形象特点、他独到的“解牛经”,从而循循善诱,让学生明白文本的思想内涵。目的在于通过这样的鉴赏分析使学生掌握鉴赏散文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项羽是学生非常熟悉且喜爱的一位历史人物,再加上这篇古文文字理解上障碍不多,难度不大,我便布置了学生自学《项羽之死》。具体过程下文将详述。

这几篇课文的教学安排,既传授了知识技能,又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多样的教学形式丰富了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突出。选修课教学要更多地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这是教师备课的策略,更是一个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三.开设“百家讲坛”,鼓励个性化解读

本课程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作为评价的重点,为此我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如执教《项羽之死》,我在班内开设学生“百家讲坛”,让每个学生从不同角度鉴赏文章,为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提供平台。

我在上课之前先布置预习要求:围绕“项羽形象”这一主题每人写一篇鉴赏文章,可以就局部的描写做深入赏析,也可就全文对项羽做全面的分析评价,篇幅、形式不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选出三篇左右在课堂上朗读。在后来的汇报课上,学生的赏析不仅深入,而且很多文章感情饱满,对项羽或褒扬或贬抑或惋惜,读来很有感染力。异彩纷呈个性鲜明的文章,使课堂高潮迭起。摘录几段文字如下: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当漫漫长夜和着四面的楚歌送来末路的讯息,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吟唱出这首柔肠百转的《垓下歌》。勇猛无敌的大丈夫面对注定的结局,面对忠心跟随的江东子弟,面对最宠爱的女人,他也会多情善感,也会潸然泪下。悲壮而又哀婉的《垓下歌》,为这位曾所向披靡的汉子增添了一份柔情,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霸王豪气万丈中的刻骨柔情,随着那一剑挥去的悲壮,融入了乌江之水而流传了百年、千年。

叹英雄末路,慷慨悲歌,万丈豪气中星星点点的柔情,让项羽离我们更近。

——沙诗怡《从〈垓下歌〉透视项羽的性格》

我们用现代人的理性去审视项羽:哈,天之亡我,非战之罪!连分析内因外因都不会,还想在乱世中独占一席?回家洗洗睡吧。诚然,失败是决策的失误还是天意的捉弄,答案不言而喻。但我宁愿相信,他是不愿看清。试想,曾经身经百战战无不胜叱咤风云的男人,会承认如今的落魄吗?他只能把满腔的无奈与痛苦归咎于天,以保存自己最后一丝骄傲:

你知道么,虞,我命不久矣,我的江山,我们的承诺,都将化作尘埃。但我想在最后一刻打一场快战,横扫千军威震四海。我曾经是英雄,现在是,将来也是。只有战场能撑起我卑微的骄傲,我要让我的敌人在飞扬箭矢中为我折服。天黑了,我们来打仗。即使我死了,也要人会记起,我曾经是王,是那个英姿勃发、谈笑间灰飞烟灭的王。

——袁小也《天黑了,我们来打仗》

我想,他便是这样一个王者,在生命的最后一缕血色滑入汹涌的乌江之后,在漫长无止境的黑夜里用仅存的勇气去快战一场的王。

此次尝试的成功,使“百家讲坛”成为了我教学中常采用的特色课堂形式,也深受学生的欢迎。不同的学生极富个性的文本解读时常会给老师意外的惊喜,给同学以智慧的启迪。

四.转换角色,学生争当小老师

我的选修课教学大都以学生为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提升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如诗歌单元教学,放手让学生来讲,先由学生申报所讲课题,然后在充分备课反复修改教案的基础上走上讲台为同学们讲解诗文。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下面是一位同学讲解《旅夜书怀》时写的“教案”,节选两段如下:

天地间一只不屈的沙鸥

——浅析《旅夜书怀》的人物形象

胡学文

细草微风,月朗星稀,诗人漂泊寄居于一叶扁舟之中,不得安睡。安史之乱未定,国家时局未稳,自己又失去依靠,不得不再次离开安逸的草堂,顺江漂流。星光低垂,旷野无边,江水奔涌,冷月无声,面对茫茫宇宙,诗人归程无处,悲愤难平。他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济世报国之志,可是在生命的壮年之时便失去了问鼎功名的机会。即使因诗文超群,声名远播,但终不是诗人本意。“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其说是写“生命的伟大、胸襟的旷远”,不如说是突出诗人自身的渺小、前程的无依。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以沙鸥自况,这只沙鸥曾经有翱翔蓝天的梦想,然而在这个旷野无边的暗夜里,沙鸥失群,漂泊无依,天地何其大,沙鸥何其小,多么悲苦孤寂!可是透过全诗,我分明看到的是诗人在孤独中的不屈。诗人此时已进入人生的暮年,可他对自己无辜被黜始终愤难息,意难平,这冷嘲热讽中不正透露出诗人虽然被朝廷遗落于江湖但是大济天下的梦想他却从未弄丢过吗?

《旅夜书怀》浓缩了诗人一生悲苦却又时刻不忘梦想的不屈的高大形象。历史虽已远去,但是因为《旅夜书怀》我看到了一个贫穷但“未敢忘忧国”的杜工部。

这份特别的“教案”足见学生态度之认真,思考之深入,见解之独到,实在难能可贵。他探究思考的精神,他对一个伟大诗人所倾注的满腔热情,让人感动。听了胡学文这篇文章后,其他讲诗的同学纷纷效仿,使得这项教学活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给我的启示是,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教师做好导演的角色,给学生足够的舞台,他们就能够演好“老师”这个角色。

以上这些,只是笔者不成系统的粗浅的一些探索,而选修课是一片等待开垦的沃土,只有大家群策群力,勇于尝试,敢于创新,才能真正迎来课改的春天。期待着选修课在课改之路上能走得更顺利,能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平台。

上一篇:申论 写作 易错点下一篇:监控系统可行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