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教后反思

2024-08-29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教后反思(共12篇)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教后反思 篇1

我在教五年级时,曾做了一节公开课,讲的课文是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14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讲完课后的当天下午,听课的老师和领导等十余人在校会议室针对我和另一位老师讲的两篇语文课,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研讨后我对自己上的这节课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总结。

总体来说,这节课我感觉主要有五处成功、四处不足和一处意外。

(一)五处成功

第一,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这篇课文,我以开头第一自然段提到的“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中的“爱”字为切入点,辐射出了本文所讲的两件事情――儿子“为父种花”、父亲“写信教子”。然后让学生通过这两件事情,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体会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真情。

第二“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巧妙地设计了多种让学生读书的`方式。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为父种花”这件事情的时候,我是让学生默读2、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能够表现出儿子爱父亲的相关词句。因为此时运用默读,既便于学生思考,又便于学生在书中进行批注,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自学的速度。在了解了第4自然段的写作方法以后,我安排了学生有感情第齐读了这个自然段,因此时采用齐读的读书方式能更充分地渲染出儿子栽种的这些鲜花的美丽。在处理第5自然段的时候,我采取的是指名学生来有感情的朗读此段,因为此时采取指名读的方式特别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的感情来表现出高尔基高兴的心情和对自己儿子的思念之情。根据读的目的不同,后边我采取的还有自由读、轻声读、浏览等多种读书方式。

第三,本节课教学容量很大,传递给学生的信息较多。首先有对学生进行的字词教学训练,比如“探望”“看望”两个词语的比较,“只有10岁”中“只有”一词去掉行不行等多个地方的练习;其次有对学生标点符号的训练,比如第7自然段设计的破折号所起的作用;接着还有对学生进行的写作方面的指导训练,主要表现在文章的第4自然段中作者从色、味、动、静等不同角度描写事物的写作技巧训练;另外本节课还体现了语文教学既教书又育人的教育宗旨,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思想教育;最后不仅让学生复习了写信的格式,还当堂让学生进行了写的练习,可以说听、说、读、写这四项小学生必备的能力在本节课中都有落实。

第四,本节课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自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父子间的深情,而我的这节课的教学始终就是围绕“子爱父”、“父爱子”来进行设计的,有效地突出了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对父亲信的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对最后一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首先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先弄明白父亲这三个自然段每段话是想告诉儿子什么的,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用红字打出了每个自然段父亲想告诉儿子的话。其次关于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我先后改了四次教学设计,尽量考虑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方式来设计,删繁就简,最终设计出了理解三步骤。特别是关于“为什么说给永远比拿好?”这个问题的取舍,我翻看了很多的教学设计,都没有设计这个问题,我也考虑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我来说都不是很好组织,更何况让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的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回答呢,因为他们从小享受惯了父母的“给”,想让他们说“拿”不快乐,没有“给”快乐真是有点难为他们。但是如果不问,我总觉着学生对于“拿”和“给”理解的还不够透彻。临正式讲课前40分钟,我突然想到可以让学生去用自己看到、听到或者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来证明一下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不也挺好的嘛。为了万无一失,课堂上学生不至于找不到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我提前为学生准备了四个他们都熟知的例子以备引导。那节课上虽然由于时间关系只让学生说了两个例子,但是效果却很明显,学生不但理解了,而且也知道怎么样去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怎么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教后反思 篇2

师:不久, 一封带着花香、伴着思念、饱含赞美、寄托希望的书信从意大利飞到了苏联, 儿子激动地读着父亲的来信。 (多媒体展示书信传递的过程, 显示信的内容, 师范读书信, 引领学生走进课文读父亲的来信。)

师:请你们自由读父亲的来信, 并想一想:父亲在信中说了些什么呢?并结合自己读信的感受猜猜儿子读信时会遇到那些疑问。

生 (兴致勃勃地) 自由朗读着父亲的来信。

师:把你们读信时遇到的疑问和同桌间交流交流。 (生交流)

师: (创设母子对话情境理解信的内涵) 孩子, 瞧你快乐的, 你爸爸来信了?

生1:是的, 妈妈, 我爸来信了。

师:信中说了些什么, 能说给妈妈听听吗?

生1:爸爸夸我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师:你怎么肯定这美好的东西就是鲜花呢?

生1:这里的破折号就告诉我们, 这美好的东西就是鲜花。

师:孩子, 爸爸在信中除了夸你, 还说了些什么?

生2:爸爸在信中说, 要是我无论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 那我的生活就会非常愉快。

师:你爸爸要你时时、处处, 经常不断地为别人种鲜花?

生2: (笑, 摇头)

师:这里, 美好的东西不是指鲜花, 那你认为是什么?

生2: (一时语塞)

师:还记得课前朗诵的那首小诗吗?那首小诗里就藏着许多美好的东西, 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 (媒体出示小诗)

生2: (轻轻地读小诗) 一束花, 一句话, 一个微笑, 一次帮助都是美好的东西。

师:这些东西能给人带来快乐, 是多么的美好。孩子, 所有能给人带来快乐的都是美好的东西。

师:你给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吗?

生1:有。我为灾区学生捐款, 让他们像我一样上学。

师:你这么做, 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2:我感到很快乐!

师:给予别人快乐, 自己也感到快乐。

生3:有一次, 一位小朋友摔伤了, 我用零花钱给他买了创口贴。虽然我没有了零花钱, 但是我心里还是很快乐。

师: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

生2:开学大扫除, 我尽管干得很累, 但看着亮堂堂的教室我心里乐滋滋的。

师:付出劳动也是一种快乐!

……

教学反思

一、提问要精心设计, 目的明确

师生互动交流的主要形式就是提问, 提问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必要手段。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 只会分散精力, 浪费时间。因此, 备课时要有强烈目标意识, 围绕目标设计提问, 而且环节不宜太多太细, 问题不宜太多太杂, 因为学生主体性的凸显、创造性的解放、独到见解的发表、个性的感悟、体验和张扬, 必须依赖于问题设计的大容量、大空间。“读懂父亲的来信, 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是本章节的教学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设计这样的问题:“请你们自由读父亲的来信, 想一想:父亲在信中说了些什么呢?并结合自己读信的感受猜猜儿子读信时会遇到哪些疑问。”这样的提问不仅激起了学生自主读书的愿望, 还培养了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自觉质疑的习惯。

二、提问要循循善诱, 层层深入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提问既要有深度, 又要体现层次性, 使学生在不断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过程中, 充分享受到探索的乐趣。案例中, 理解“给, 永远比拿快乐”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我以“美好的东西”这一关键词为切入点, 创设母子对话情境, 层层设疑:你怎么知道那“美好的东西”就是鲜花?这里“美好的东西”还是指鲜花吗?你给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吗?你有什么感受?这样以“美好的东西”为核心, 层层递进, 步步追问, 学生对“给, 永远比拿快乐”的理解达到全面准确的理解: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深刻性。

三、提问要面向全体, 因人而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 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因此, 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班, 教室里不应该出现“被遗忘的角落”, 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得到老师的关注。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篇3

教学课文,我主要抓住以下几点来讲:

一、抓关键词感受儿子对父亲的爱。

课文中栽花赏花这则小故事充分展现了儿子对父亲的爱,其中,儿子不怕辛苦栽花的经过值得学生细细品味。我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查找有关词句,寻找爱的足迹。学生通过朗读,找到了“顾不上”“一直”“忙着”等词。接着,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劳动的场景,真切感受到儿子对父亲的“爱”。而后,又让学生想象春天鲜花盛开的迷人景象和高尔基面对这样的晚霞这样的花,心里会想些什么?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感悟到了儿子对父亲的爱。

二、读信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高尔基给儿子写了一封信,父爱一览无遗。我引导学生反复读信,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下自己的感受。随后再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谈谈对“给”与“拿”的理解,深切感悟到父亲对儿子的真挚的爱。用心良苦的一番至理名言,将浓浓的父子之爱升华到更宽泛、崇高的境界。

三、拎出重点扎实推进教学

文中两个“美好的东西”和“给”、“拿”的含义都是课文的重点,“‘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理解相对其它的理解比较难,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辅助理解就显得深刻多了。学生们在明白“给”与“拿”的意思的基础上,想到了白衣天使、人民警察等岗位上的无私奉献的人物,明白了“给”的重要意义和可贵精神。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教后反思 篇4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一篇主题独特、语言清新、文质兼美的叙事性记叙文。课文通过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

教学中:首先采用以读代讲,抓住文章重点词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如品读“赏花”。师引导:终于,春天来啦!儿子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果实,想去那片芳草地看一下吗?我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其余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

对文章的难点部分,学习信的内容时,第一个“美好的东西”学生能提出指的是鲜花,而第二个“美好的东西”学生一时难以作答,此时,我加以点拨,联系生活中还有哪些人或事物在什么时候也给别人留下了美好的东西而愉快?我创设情景,学生交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归纳:美好的东西或许是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许是一个美好的祝福,只要是真诚的,这些都是一种付出,而这样的付出却能给人带来快乐,因此说它们都是美好的东西。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 篇5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齐读课题

2.复习字词(课件1)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上节课学习的词语。

休养探望 欣赏姹紫嫣红

脸庞妻子愉快 红扑扑

3.复习课文内容,板书。

通过上节课的的学习,我们知道文章讲述的是伟大作家高尔基和他10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哪几件事?(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齐读课题)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二、新授

(一)学习2——5自然段

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75页。

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一读课文2——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感到高尔

基和他儿子之间的感情怎样?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把它们画下来,并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2.交流1:高尔基的儿子特别爱父亲(出示第2——5自然段)

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家去了。

(1)同学们看看,这段文字写的是儿子在做什么?那我们就先来说一说高尔

基的儿子对父亲的感情如何吧!

(2)生说

(3)体会探望、只有10岁、顾不上、一直、忙着栽种、各种各样(评价:

你真会读书!或思考的孩子)

(4)种满院的花草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是多么的不容易,此时,我们仿佛看

到(看提示,想象说话):

【投影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忙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他丝毫不觉得,也不觉得,因为,他心里一直想着。望着满院亲手栽种的花草,他幸福地笑了,他仿佛看见(说的真好!)

(5)小结、朗读。从这段话里,我们体会到高尔基的儿子对父亲深深的——(爱)板书:子爱父 让我们把这浓浓的爱读出来,好吗?(注意感情)

3.欣赏第四自然段美景,指导朗读

(1)导入:春天到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到这块芳草地。

(2)师范读第四自然段。(配乐)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3)想象说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看到:花儿争奇斗艳,争着比美,五颜六色的花儿在风中跳舞,摆动着美丽的衣裙,扭动着腰肢。

听到:风儿和花在做游戏,小蜜蜂边飞边歌唱。

闻到:阵阵芳香,沁人心脾

(词语用得好鼓励)

师叙:这儿原本只是一片普普通通的地,一个普普通通的院子,现在却开满了各色的鲜花,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引来了小生灵——蜜蜂、蝴蝶„„它们嗡嗡的飞着,似乎在哼着一首春天的歌。

(4)朗读指导。真想去看看呀!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让我实现这个愿望?(抽2名学生读,再齐读)(评价:你把老师带进了一个满院春色的境地)

4.交流2:高尔基特别爱儿子

(1)导入:多美的院子呀,出示第五自然段,齐读

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2)儿子如此爱自己的父亲,以至于来到岛上后顾不上休息去栽花,那父亲对儿子呢?

(3)生说,体会:欣赏,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这些盛开的花儿在你的眼里,就像什么? 在父亲的眼里呢?)

(4)小结、朗读: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与思念呀!(板书:父爱子)你能把这这深深的爱与思念读好吗?(抽2名学生读)

(二)学习6——9自然段

1.过渡:子爱父,父爱子,这浓浓的父子情深怎不令人感动?高尔基看着这满院的花儿,儿子那红扑扑的脸蛋就在他的眼前跳动着,他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给儿子写了信,信里说:(出示,抽三名学生读)

“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少愉快呀!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评价)

2.请静下心来再次品读高尔基给儿子的信,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的同学讨论。

4.班级交流。体会两处“美好的东西” “给”“拿” 的意思

(1)“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美好的东西”指什么?

(你真会读书,连破折号都不放过)

(2)“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少愉快呀!

这里的“美好的东西”又指什么?

(3)“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给”是什么意思?“拿”又是什么意思?

5.„给‟,永远比„拿‟愉快……”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感受吗?原来,高尔基给儿子的信不只是一封信,最重要的是还在(教育)儿子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呀!这不是一种更深厚的 “爱”吗?请记住,齐读: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少愉快呀!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7.让我们牢牢地记住高尔基对儿子、对我们少年儿童的殷切期望吧!齐读背诵:

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__________

那时侯,________________。你要知道,“____”,永远比“____”愉快„„

8.我们明白了高尔基给儿子信的内容,这是在教儿子做人

三、写信

1.我们读懂了,高尔基的儿子呢?也一定读懂了!就让我们替他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吧。

2.友情提醒:

(1)儿子接到信以后,想到自己一点点的劳动会给留在小岛上的爸爸带来这么多的欢乐,此时,他的心里是什么滋味呢?

(2)看到爸爸那意味深长又饱含爱意的话,他又会想些什么,要对爸爸说些什么?

(3)请注意写信格式。

3.写信,交流。(师巡视加五角星)

4.小结:听到你们替高尔基的儿子写的回信,老师知道你们已经牢牢地记住了高尔基的话:齐读:„给‟,永远比„拿‟愉快……相信大家也会成为一个不期望回报的人。

四、拓展

1.师配乐朗读《我不期望回报》

2.生读关于付出的名言。

同学们,其实好多伟人不都是付出的典范吗?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奉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 爱因斯坦

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

—高尔基

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奉献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

—— 苏霍姆林斯基

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报酬。

—— 泰戈尔

五、总结

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请记住高尔基这个作家,记住他的那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这样你的人生将会无限愉快而精彩。

板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栽花赏花

子爱父父爱子

写信教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教后反思 篇6

“春天到了 ,儿子种的花全开了 。 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讲述了高尔基与儿子之间发生 的 “摘花赏花 ”以及 “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 课文的叙述不仅使人感受到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还通过这两件事传达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永远比“拿”更愉快的人生哲理。 在课文的叙事中,插入了这样一段景物描写,貌似闲笔,实则蕴含深意。 特别是从修辞角度观察,会发现这段文字的写法颇有特色,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表达效果。 巧用这段话,善加引导,精心品味,就可以顺利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理解“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一文章的主题, 这一深刻的哲理。

回顾整篇课文,我们知道,高尔基的儿子在探望父亲的假期里,顾不上休息, 辛勤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体现了儿子对父亲的一片真情,而花儿盛开的美好景象也确实给休养中的父亲带来了安慰。高尔基以此为契机,写信教育孩子:“要是你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啊。”这段话是全文的主旨所在,含义深刻,饱含哲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真正理解有一定难度。 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仅要从词句本身着手,帮助学生理清话语内在的逻辑关系,更要让学生真正结合上下文弄懂什么是高尔基口中的“美好的东西”,以及这样的美好的东西, 为什么能够使人们快乐,也使自己快乐。

观察这段景物描写的语言特色可以发现, 作者使用了这样几个叠词:“轻轻”“阵阵”“一只只”。 重叠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和修辞手段。重叠既是一种构词手段,也是一种语法手段。重叠表示行为者可用自主控制的动作,有短暂和喜爱的色彩。 重叠还是一种修辞手段, 可用于调节节拍,创造音乐美感。 重叠词常常和象声词相互搭配,创造出一种特殊的韵味。 以叠词的教学为突破口,通过朗读、体验、想象,充分体验这段景物描写中的“美好之意”“美好之情”,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理解这段景色描写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进而理解高尔基信中表达的深刻哲理。

根据叠词的特殊表达效果和声音具有的修辞效果原理,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并进行了教学尝试,发现教学效果非常好。下面我将较为具体地描述课堂指导的过程,并谈谈自己的思考。

环节一:体验唤起感情,朗读指导水到渠成。

1.自由地读一读这段话 ,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 感觉到了什么?

2.交流体会自己的感受 。

生:看到了各种颜色的花儿盛开的情景, 听到小蜜蜂嗡嗡的声音,闻到了一阵阵的花香,感觉到风儿吹在身上,心情愉快……

3. 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一读课文。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着力引导学生想象,实际上是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 沟通文字与他们的心灵感受。 一旦体验被调动,情感就会自然流淌。 所谓的朗读指导,我认为绝不仅仅是技巧的训练,更应该是情感的激发和表达。

环节二:对比辨别,体会词语表达效果。

4.出示两组句子进行对比 , 指导朗读和理解:

1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2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摇晃着,散发出芳香,引来了蜜蜂。

对比着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你更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

点拨引导一:用心读一读、品一品,这些加点的词 语 ,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轻轻”地摇晃,花儿的姿态更美了,香味飘得更远了。 “阵阵”一词更让我们感受到芳香的迷人,让人陶醉。 引来的“一只只”蜜蜂,更使人感觉到花儿的美、花儿的香,这个小小的花园,也因此更加生机盎然。

点拨引导二:读起来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 读起来第一句更为舒缓、轻柔,第二句显得短促,那种美丽的感觉和陶醉的感受没有那么明显。

点拨引导三: 有了这些词语,描写更生动细腻了,更好地展现了花开的美丽情景, 表达了人们的陶醉之情、喜爱之意。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依据文本本身的修辞特色进行的教学设计。通常情况, 对于这种意思明了的叠词, 学生很容易一读而过,不作咀嚼。 然而,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目的,实际上就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些叠词读起来感觉如何?如果不这么写,读起来感觉如何? 为什么要运用这些叠词?这段景色描写对全文的中心有何价值? 追问这些,我们才能深入到文本深处,触摸到作者的真实意图,感受到作者真切细腻的情感。“语言有温度,言辞有情感。 ”语感的培养需要这样切实的指导,需要老师在这些被学生忽略的地方,巧加引导,深入品味,深层理解, 从而体会蕴含在词句之中的情感色彩,感悟语言表达的奥妙。

环节三:勾连上下文,体会哲理。

5.面对这样的美景 ,高尔基怎能不高兴? 引读第五小节。

6. 想象说话 : 想象一下 , 除了高尔基, 还会有谁能欣赏到这样的美景? 有了这些花儿,人们的生活会出现哪些美好的情景?人们会怎样谈论这些花儿和带来这些花儿的高尔基的儿子? (相机提示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可以适当用上叠词。 )

7.小结 :高尔基的儿子留下的花儿不仅让高尔基心情愉快,也给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送去了美好和快乐。我们可以想象,这座小岛的每一个春天都会有姹紫嫣红的色彩,都有沁人心脾的芬芳,而每一个来到小岛上的人都会欣赏、赞美到这美丽的春色。

8. 再次朗读第四小 节 , 小结 : 作为创造这美好景象的小高尔基,他该多么愉快,多么自豪啊。

至此,什么是高尔基口中的“美好的东西”, 以及 “这样的美好的东西,为什么能够使人们快乐,也使自己快乐”的道理已经呼之欲出。 学生此时再读高尔基信中的话,情如出己心,话如出己口。 本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就借助于文本修辞特点的品读体验、朗诵体会,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后记: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 篇7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师)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课文中,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了哪几件事?

板书:栽花赏花

写信教子

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栽花赏花这件事的?我们先来学习课文2——5自然段。

二、学习2——5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具体写儿子栽花,父亲赏花的词句,并作记号。

2、出示2、3两段,指名读

3、交流找到的词句

师:儿子是怎样栽花的?你找到了哪些词句?

(1)学生读出句子,出示画线句子。

(2)齐读

(3)师:在读这句话时,你会特别注意哪些词?

(4)学生自由谈,找出“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

(5)理解“顾不上”,插入“年纪小”“路途远”的内容。(师:此时,高尔基的儿子需要休息吗?请你联系课文想一想;当时他才多大呀?他顾不上休息,在忙着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小结:高尔基的儿子不远万里来探望父亲,顾不上休息为父亲栽花,可见儿子深深地爱着父亲。(板书:爱)。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2、3两节。

4、学习4、5小节

师:儿子走了,但儿子种的花开了,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他看见了怎样的情景?

(1)出示图片,联系课文第4节练习说话。

(2)(师引读)多美的画面啊!——出示第4自然段,齐声朗读。

(3)师:看着眼前的鲜花,高尔基心中涌动着怎样的情感?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五节,体会一下。

学生交流三点:无比的高兴 骄傲、自豪 对儿子的思念

(4)小结:多么深厚的父子之情啊(点一点“爱”字)

(5)谁能把这一段朗读好?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6——9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件事,感受到了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然而高尔基对儿子的感情仅仅是父子之情吗?下面我们学习第二件事,高尔基给儿子的信,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默读下面的内容,找出信的内容。

1、你从他的信中知道了什么?(让学生自由朗读后再发言,谈对信的理解。)

2、精读

(1)问(第七节):高尔基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这里“美好的东西”指什么?

请同学们读读第8段话,想想这里“美好的东西”还是指鲜花吗?

(2)学生读想,交流

师启发:这里是不是高尔基希望他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给人们种鲜花?

这里“美好的东西”还可以指什么?学生讲。

(3)生活中的你们也给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吗?

启发:你给过别人帮助、鼓励、安慰、快乐、祝福吗?

学生自己谈例子。

师:高尔基说“当你给别人美好的东西的时候,你自己也会感到愉快。”你尝到过这种愉快吗?学生再谈事例。

师小结:真好!生活中只要真诚的付出,都是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都会让我们感到别人是多么需要我们,所以高尔基说:“给”,永远比“拿”愉快!——

(4)出示:“给”,永远比“拿”愉快!

师:这里的“给”就是给什么?(帮助、关心、安慰,给所有美好的东西),“拿”指什么?(向别人索要帮助)

①指名读

②比较读

出示一组句子:“给”永远比“拿”愉快!

“给”,永远比“拿”愉快!

A、这两句话该怎么读?自己练读。

B、指名读

C、听出两句话的不同了吗?学生讲

D、老师说明:加了逗号强调了这里“给”字的重要性,更强调了“给”比“拿”愉快。让我们一起再来读好这句话。

3、总结

高尔基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同时又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他对儿子的爱,不仅表现在父子之间的亲情上,更是一种崇高的爱,他写信教育自己的儿子,希望儿子能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板书:教子)。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读好这一封信,(练读,齐读。)

四、拓展

1、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想一想,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谈感受。

2、假如你就是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信时,会说些什么?

学生自己写话,再交流。

小学语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后反思 李玉荣

一、说教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叙事性的记叙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作者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用清新的文笔,表达深刻的主题。课文通过对栽花赏花的描述,体现了父爱子、子爱父这种人间美好的亲情,这种亲情虽然是真情,却也是人之常情;而通过写信教子反映的却是父对子的一种严爱,它是一种带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爱,是一种高层次的爱。高尔基希望他的儿子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获取,希望他的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让“所有的人都需要”的人。

课文先写了父子间的亲情,接着由称赞儿子留下的鲜花,生发到教诲儿子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最后揭示出:“给”,永远比“拿”愉快 这一生活哲理。写作由浅入深,寓理于事。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联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

3、情感目标: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的重点,我把它落实在高尔基在院子中赏花和高尔基写信教子两个部分,体会父子间浓浓的亲子之爱;难点在于引生体会高尔基信中的话:“‘给’,永远比‘拿’愉快„„”。

三、说教学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说话能了,对文章的难点部分让 反复朗读,并联系生活实际,突破对“给”,永远的“拿”愉快的理解。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呢?(大多数的同学都讲到了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

2、其实,高尔基的儿子也深深地爱着高尔基,就请你好好读读课文,看看文章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了这份爱。(生自渎课文)

(二)、教学“栽花赏花”

1、指名读2、3小节,交流: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高尔基的儿子也深深地爱着高尔基。

重点抓住“顾不上”、“一直”等词语重点体会高尔基儿子的懂事,相机 引出填空:

儿子从苏联赶到,千山万水隔不断父子情深。瞧,他虽然只有

,来到爸爸身边后,他顾不上,一直忙着

然后自然而然地进行想象这该是一幅怎样忙碌的劳动场面啊,逐一出示:他忙得,但他,因为他心里一直想着

这样的句式训练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来体现“给”为自己

所带来的快乐不亚于“拿”。

过渡:转眼间,春天来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出示图片)你们瞧,多美啊!你会怎么形容它呢?让学生看着图描述,相机引导,还仿佛闻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交流,师小结:这原本是一块普普通通的地,一个普普通通的院子,现在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到处充溢着芳香,引来了蜜蜂和蝴蝶„„想不想亲自去看一看。(出示第四小节)指导朗读。

3、(出示花朵的图片)师:这些美丽的花儿在你的眼里像什么?引导学生 说话,使这些美丽的花朵在学生们的心中扎下了根。继而又提出:在高尔基的眼里,这些花儿像什么?这样对比式的提问,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此时,高尔基的眼里看到的不仅仅是花朵,而是儿子红扑扑的脸庞,是儿子对自己深深的情,浓浓的爱。通过“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想到,因为

”来帮助学生体会高尔基享受着儿子的爱,心里充满了感激和快乐,儿子在院子里种下的不仅仅是鲜花,还有对爸爸浓浓的爱。指导朗读

(三)、教学“写信教子”

自读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理解“美好的东西”。

师:高尔基看到这些美丽的花除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还有许多感想,于是他把这些感想写在给远方儿子的信里,自己读读这封信。(生自读信

高尔基的信儿子能读懂吗?你们能读懂吗?真能读懂吗?(生再读信,同桌讨论)生交流,重点体会两个“美好的东西”(第一个指鲜花,第二个美好的东西不仅仅是像鲜花这些物质的东西,还是一种情感:如对别人的一些关爱,付出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生举例交流自己的理解。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给学生以充分读、思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 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突破文章的难点找到了 借力点,让学生有感而发。

朗读记忆。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封信,把父亲的谆谆教导印在自己的脑海里。(四)、拓展延伸

你们读懂了高尔基的信,他的儿子也读懂了父亲写给他的信,他有许多话 想对父亲说,他会说写什么呢?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呢 ?

2、生交流,师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更为广阔些。

设计这个环节,为完成练笔: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做了铺 垫。让学生有话可说,知道写些什么?

(五)、总结

从高尔基和他儿子的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高尔基和他儿子间这份浓浓的 父子亲情,明白了“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个道理。(相机板书)赠送名言,再次点出文章的中心 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

五、说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继续完成练笔: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

语文课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积累语言的基础上学习、运 用语言。围绕课文设计延伸作业,不仅能升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其语文能力

六、说板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爱

“给”永远比“拿”愉快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创设“爱”的情境,切入语言品读,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

3. 激发诵读感悟之趣,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

教学难点:“ ‘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师:上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课。齐读课题。

2.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的哪几件事?指名回答(师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

3.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高尔基和他儿子的生活中,去感受一下他们的美丽故事。

二. 品读“栽花”片段,感受子爱父

1. 师: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他的儿子也非常懂事,对爸爸很孝顺,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儿子对爸爸那种深深的爱?

(1)学生自由朗读二、三自然段,在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同桌可以互相交流。(实物投影出示第二、三自然段内容)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学生中可能会回答:高尔基身体不好,妻子和儿子非常担心他的健康状况。当时高尔基在意大利休养,离苏联相距遥远,他的儿子不怕路途遥远来看望他,可见儿子对他的关心、孝顺。)

2.师:从这一段中我们已经能感受到高尔基儿子对他的那份爱。他的儿子真是很了不起,他的到来给高尔基带来了无限的快乐。请大家再读读第三自然段,感受一下儿子为爸爸栽花的这一感动人的画面。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多请几个同学读)用文中的话来介绍一下高尔基的儿子?指名学生说句子。

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看出高尔基的儿子年龄小、个子小、力气小。)

(2)师:因为他只有10岁,比我们在坐的每一个同学年龄都小。别看他年纪小,当他一到父亲那里时又忙着栽花,(课件出示句子)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3)儿子为什么会想到给爸爸栽种花草?(学生回答:儿子心中时刻希望爸爸的身体能早日康复,种花草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4)师:同学说的很好,这件事就能充分体现出儿子对爸爸的爱,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表达这份感情?(学生回答:顾不上、一直忙着、各种各样)儿子爱爸爸这种感情,能不能用你们的朗读表达出来。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5)小结:是啊,儿子千里迢迢来到父亲这里,却不知道自己要休息一下,一直没有闲着,为父亲栽种了许许多多的花草,对于一个10岁儿童来说真是难能可贵啊!他非常珍惜跟爸爸在一起的时间,希望自己能多为爸爸做些事。

(6)把子爱父这两个自然段用你们的朗读表达出来。

三.品读“赏花”片段,感受父爱子

1.师:假期结束了,儿子告别了爸爸,但他精心栽种的花草却留了下来,他多么希望春天早日到来,多么希望爸爸能早点看到鲜花啊!因为他知道,爸爸看到鲜花就会?指名说(学生可能回答:就会忘记烦恼,赶走疾病;就会心情舒畅;看到鲜花就会想到栽花的儿子;看见鲜花,好象看见了儿子一样。)

2.投影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3.谁来朗读这一句话?指名学生读。怎样朗读才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表达出来?(“儿子种的”这几个字,应该重读,写出了高尔基的兴奋)

4.还有哪两个字突出地表现了高尔基儿子的辛勤劳动,换来了令人惊喜的收获?(全都)

5.师:说的好,高尔基儿子种的鲜花美吗?(很美)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姹紫嫣红、阵阵芳香、引来蜜蜂)鲜花的美丽动人,我们能感受到儿子的收获。真为他感到自豪。齐读第四自然段,读出惊喜和赞美之情。

6.高尔基置身于这美丽而带有感情的鲜花丛中,对儿子是一种什么情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哪些词语写出了这份情感?

(抓住欣赏、儿子种的、说不出、多像、红扑扑这些词语看出)指名读第五自然段,用你的朗读来表达父亲对儿子的爱。

7.有感情地朗读四、五两个自然段。

四.品读“写信教子”,感悟信的内涵

1.师:高尔基的儿子对他那么孝顺,这与他的良好教育分不开的。高尔基对儿子的感情仅仅是一种父亲之情吗?不,他将这种爱推而广之,使它更博大更宽泛。请大家读读这位大作家写给儿子的信,感受这位父亲的用心良苦,崇高伟大。

2.投影出示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用书信的格式)这些信的内容意思比较深,不容易懂,大家一起来弄懂它,好不好?

(1)学生自由读信的内容,认真思考,仔细圈画。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2)交流讨论结果,看看谁读懂的多。学生自由交流(学生中可能会说到以下几种情况)

A.我读明白了,信中,高尔基告诉儿子,他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这就是鲜花。

B.我读明白了,信中,高尔基告诉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给人们给下美好的东西。

(3)师:两个自然段中都出现了“美好的东西”,都是指鲜花吗?指名回答(鲜花代表美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还可以指真诚的关心别人,热情的帮助,也可以指美好的环境等)

(4)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很多,老师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班上有位同学生病好几天没有来上学,我特地到医院看望他,当时望着学生那激动的目光,我很高兴,因为我在他最需要关心的时候,给了他鼓励。

(5)在生活中你们也给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吗?指名学生说说。

(6)真好!生活中,一句祝福的话,一次无私的帮助,甚至一个安慰的眼神,只要是真诚的付出,都是在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都会让我们感到别人是多么需要我们!因此,课文这么说——(引读)师读第八、九自然段。

3.引出“给”,永远比“拿”愉快。

(1)自由读这句话,齐读。

(2)这里的“给”指什么?指名说(就是给别人美好的东西;就是给别人帮助,给别人关心;就是真诚的奉献!

(3)师:大家说的都很好,那么这个“拿”又是指什么呢?指名说(享受、接受、向别人索取、收下的意思)

(4)高尔基的这句话是想告诉儿子什么?(高尔基希望儿子时时处处想到别人,帮助别人,有益社会,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

4.师: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真是语重心长、育人育心啊,这就是他伟大的地方。请你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齐读信的内容。

4. 说说高尔基信中的这句深刻的话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做一个有益他人的人,就能赢得他人的尊敬,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5.小结:高尔基的这封信给我们每一个人都上了一堂“爱”的教育课,真正感受到伟人的教子方法。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深有感触。

五.课外延伸,实践体验

小练笔:高尔基的儿子读了爸爸的信之后,一定有许多的想法,让我们帮他写一封回信,把心中的想法传达给远方的爸爸。

板书设计: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完整教案) 篇8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世纪新都小学 汤文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3.体会儿子对父亲的爱。

4.凭借语言材料,初步体会“给”的愉快。教学重点:体会儿子对父亲的爱。

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材料,初步体会“给”的愉快。教学准备:录音机(带)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前苏联的文坛上,有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名字就叫高尔基(出示高尔基的图片)板书:高尔基

通过课前的预习,相信大家对高尔基有所了解了吧?谁先来谈一谈呢?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故事(板书:和他的儿子)。(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你觉得读一遍不够,可以多读几遍。

1.学生自学。2.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检查生词。探望 头 栽种 姹紫嫣红 散发 红扑扑 脸庞 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开火车读完后指名答。

5、听朗读带,给课文分大段。过渡:高尔基对儿子如何?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思考:这一自然段除了介绍高尔基的身份外,还介绍了什么?

2、这一自然段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四、联系生活,初谈“给予”

1、通读全文,从文中找出意义最为深刻的一句话。

2、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指名读)

3、生活中你给过别人东西吗?心情如何?(学生自由谈,引导学生说出给予后的心情。

五、走进课文,解读“给予

1、好好读读课文,文中的“给予”指的是什么?(指名读相关内容:第三自然段)

2、这一段告诉我们谁给予谁什么?

3、儿子是怎样给予的?儿子给予得容易吗?从哪儿看出呢? 顾不上:千里迢迢来到父亲这儿,却没有休息。一直:一直都没有闲着。

各种各样:栽种了许许多多的花草。

4、比较: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高尔基的儿子10岁了。(了解这些事对于一个10岁的小孩来说更不容易。那他是种着玩的吗?从这里我们体会到高尔基的儿子对爸爸深深的——爱(板书:爱)

5.想象说话,师生交流。

一个还没有镢头那么高的10岁孩子,要种这么多花,多不容易啊。想象一下他栽花时会遇到什么困难?

这么累,别种了,行吗?为什么他还要继续? 你歇一歇吧?你为什么一定要种这些花? 你心里想些什么?

六、小结

这就是“给”的快乐。正因为给别人带来了快乐,自己才会感觉更幸福、愉悦。这就是真正的快乐。

七、作业

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板书: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 儿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书笔记 篇9

课文主要讲:高尔基的儿子在花园里种了许多花朵,自己却离开了,等到了春天,这些花都争先恐后地绽放了,高尔基回了一封信,‘给’永远比‘拿’愉快。

同学们,你有没有送给父母一句鼓励的语言,你有没有送给同学赞美的语句。有时候一句话语,一个动作,就会感动无比。你帮助了别人,不仅对方感动,而且你自己也觉得非常快乐。

在跑步的时候,当同学感到没有力气时,你喊一声加油,他有可能会集中所有精力向前冲刺,当父母感到疲劳时,你一个动作,有可能他会振作起来,疲劳便抛到九霄云外。

有时候,不要什么贵重的东西,来送给对方,只是你平常时间,多一份安慰,比什么东西都要有情意。正是书上所说的‘给’永远比‘拿’愉快,意思就是送给别人,永远比拿别人东西好。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说课稿 篇10

说教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第四单元是以‚爱‛为主题的一组课文。这篇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 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表现了高尔基注重培养儿子美好心灵的拳拳父爱。本文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表达主题,语言清新,含义深刻。

本课课文思路清楚,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总写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

第二部分(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第一件事‚栽花赏花‛。

第三部分(第六至第九自然段):写第二件事‚写信教子‛。

说理念:

在教学设计上,我参考了《语文课程标准》上有关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我借助了文本内容,创设文本情境,力求让学生走入当时情境,感受当时美好的画面。利用了文本内容,适度开发文本,填充文本空白,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说目标:

依据教学设计理念以及教材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品读课文,感受父爱子、子爱父浓浓的情感,读懂高尔基信的内容。

3、感悟高尔基信的内涵,明白‚‘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意思,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其中理解高尔基信的内容是这节课的重点,尤其是文中所提到的两处‚美好的东西‛的不同含义和‚‘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意思。但能从信中悟出人生道理是这节课的难点。

说过程:

一、音乐欣赏,导入新课。

课间播放《爱的奉献》,引领学生进入情境,为课堂营造了一个爱的学习氛围。接下去提问旧知,借以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情况,也从‚爱‛字入手,导入这节课的学习。

二、精读‚栽花‛,感受爱意。

在过渡语上,我这样设计‚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那么儿子爱不爱他的父亲呢?‛请一位同学来读第2、3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画出相关语句。读后交流,着重围绕儿子只有10岁,不远万里探望父亲,却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这件事来教学,在教学中,让学生找出关键词 ‚顾不上‛、‚一直在忙着‛体会儿子不辞辛劳,为父亲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抓住‚只有‛、‚还没有镢头那么高‛体会儿子对父亲的爱。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儿子对父亲的爱,我又设计了一个小填空:

高尔基儿子不远万里从苏联飞到意大利(),他顾不上(),一直在忙着 1

(),他忙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他丝毫不觉得(),因为,他心里一直想着()。

学生填完了空,对第三自然段意思理解得更深了,都能深深地体会到了儿子对父亲的爱了。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起来就比较有情了。

三、品读‚赏花‛,体会快乐。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先出示了美丽的花图片过渡到这一环节,创设了情境,首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由图片想到了哪些词,再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岛上居民,看到这么美丽的花又有何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到儿子给岛上居民带来的快乐。再深入引领学生走进高尔基的心里,作为父亲看到儿子这么懂事,内心深处又会怎么想呢?多次的情境创设,步步引领学生走入了课文感受到儿子种植的花不仅给高尔基带来了快乐,更为小岛上所有的人带来了快乐,为下一环节‚写信‛的教学架起了有效的桥梁。

四、赏读‚写信‛,感悟哲理。

这一环节中我主要采取了让学生先自学、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的形式展开学习。首先借助白板播放录音和电子教材的使用,鼓励学生先自学,对于不明白的问题与同桌交流,然后围绕‚哪一句话最打动你?‛展开交流。对于两处‚美好的东西‛我先从学生容易懂的第一处‚美好的东西‛入手,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理解第二处‚美好的东西‛指的是给人帮助、给人安慰等。

从生活入手,学生有了生活这个基础,对这一处‚美好的东西‛含义的理解迎刃而解了。对于‚‘给’永远比 ‘拿’愉快‛这句话的理解也不难了,学生就可以很好地与生活紧密联系,将语文走向了生活,从而感到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的快乐,课堂上有效地解决了课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回信的环节,让学生代替高尔基的儿子写一封回信,这既是对课文情感的升华,也是对课文的总结,更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融入到笔端,将自己情感倾泻出来,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

为了让学生能将‚‘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融入到日常行动中,我又拓展了一首小诗,写出奉献不在于大的事情,其实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都可以反映我们的道德,让我们做一个快乐的人。

在作业的设计上,我采取了读写结合的形式,这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所以我们更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写方面的训练,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说板书:

一个好的板书应该是可以突显课文的重点,这篇课文着重写了两件事,从事情中体现了父子间的亲情以及道理,所以这个板书囊括了课文的重点,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知识点。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父赏花写信

栽花收信

‚给‛,永远比‚拿‛愉快。

说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个人的课堂应变能力有待提高,课堂上老师还是局限于预设的教学设计,脑子中想着的是教学环节,反而造成了课堂上出现了短暂的冷场,这方面应该要学习,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灵活处理课堂的生成。

在这节课学生朗读上我虽有意去纠正,但短时间学生还未能纠正过来,我想这不是我班孩子的错误,是我长期以来没有关注到,学生的朗读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读书不自然,少了亲切感。在这点上应该作为以后的课堂上必须关注的,今后的早读课以及课堂上应该去纠正这一不好的习惯。

另外课堂评价上,我只注重了发扬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有自信心,舍不得批评,做不到实事求是,这样的评价怎么利于学生的发展呢?所以我以后不仅要看到孩子的闪光点,也要为学生指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这样学生才能正确得到发展。

对于电子白板的使用上还要加强练习,要不断摸索,这样才可以更熟练的应用于教学,辅助我们的课堂。

最值得我改进的是我的基本功,我的粉笔字要不断练习,现在强调写字教学,写字是如此重要,我们一味要求学生写好字,我们不写好字,怎么可以为学生做好示范呢?所以我的基本功还应该要有所提高。还有教师要会说话,要有丰富的表情,我没有,所以这节课创设情境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果我能自己进入情境,学生们的所感所悟就会更好了,在这点上我也是要努力的。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读后感 篇11

这是一篇写事情的文章,但其中竟有两段是描写景色的。而正是这两段景物描写,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那些花的美,感受到它们的确是美好的东西,深深地体会到高尔基为什么会因此而感到特别的快乐,为什么会从远方给儿子写去那饱含深情的一封信――那么美的景色、看到美景想到了儿子,于是促使他写了这封信。

高尔基将这种亲子之爱扩大了,变得更广博、宽泛。指导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信的内容,交流印象最深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提出疑难处,大家一起来解决。教师则在巡视中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引导。从而使学生锻炼了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了。

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给”,永远比拿更愉快。一些学生举了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上的有关“爱的奉献”的事例,说了自己的体会。还有几个学生并没有真正留心体会自己给予他人美好东西时的快乐。当今社会,每家都是独生子,致使学生自私、贪婪。让他们学会无私,仅凭一两句说教的大道理,想必作用不会太大。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篇12

1. 创设爱的.情境,切入语言品读,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

2. 通过合作学习,诵读感悟,解疑迁移,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奉献的道理。

(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高尔基)本文

课前谈话:

上课前,老师想和同学们来探讨一个神圣而永恒的话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你觉得什么是最宝贵的?

预设:时间。 师:是的,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也说过:“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生命。 师:对。生命是宝贵的,它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亲情。 师:是啊,人世间的爱是宝贵的,有位哲人说过: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了爱,就如同我们的世界没有阳光一样。爱重要吗?你想到了哪些爱?

母爱。 师:是啊,母爱像大海,她有宽广的胸怀。

父爱。 师:父爱像高山,他有挺拔的脊梁。

师爱。 师:师爱是慈祥的目光,殷切的期望,是照亮你前进道路的一盏灯。

友爱。 师:它是一条潺潺的溪流,伴随着成长的脚步走向精彩的未来。还有吗?

关爱。 师:她是一股暖流,从这个人的心头流向那个人的心头。

人世间的爱还有许多许多,今天我们就谈到这儿。等会儿我们将要来学一篇爱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由爱切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高尔基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还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很爱自己的儿子。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这篇课文讲了哪两件事?(栽花、写信)板书

2虽然这是两件平凡的小事,但是这两件平凡的小事中却凝聚着这一对父子之间深厚真挚的情感,这情感就是?——爱 板书

3、下面请同学速读课文:用笔划出表现父子情深的语句。

二、学生交流,随机出示语段。

1、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了。

(一)品读栽花(第2、3自然段)感悟儿子爱父亲。

学生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交流。学生体会不到位,老师再相机引导,作好点评。

预设:(1)“顾不上休息”:(高尔基的儿子从哪来(苏联),到哪儿去(意大利,因为父亲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修养),)

是啊;同学们这相隔千山万水的路途远吗?这相隔千山万水的旅程累吗?但是他还是“顾不上休息”为父亲栽花,你感受到了什么?回扣板书。(儿子对父亲的爱)

我们读书就要联系上下文来读。

(2)“一直忙着”(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一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吗?)整整一个假期,这样的时间长吗?这样长时间的劳动累吗?叫你这样做愿意吗?但是,但是高尔基的儿子还是:“一直忙着”,你感受到了什么?回扣板书。(儿子对父亲的爱)

(3)“各种各样”(同学们,为什么儿子要多种几样花,少种些不行吗?学生回答,)老师评价。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才是春满园。同学们,为给父亲减除病体的痛苦,消除他写作之余的疲劳,他栽了一棵又一棵,你感受到了什么?(儿子对父亲的爱)

(4)“只有”学生说老师评价。多难能可贵啊,一个只有十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的孩子,他是那么的懂事。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也许现在这个小男孩给你的印象还不很清晰,但是老师相信,只要你用心去读,一边读一边丰富的想象,你就会感到高尔基的儿子仿佛就在你眼前。

2、指名一位读,请学生评价后再读,老师点评。老师仿佛看到了,看到了一个在阳光下栽花的瘦弱身影,汗水从他的额头轻轻滑落。

3、同学们,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文字,去感受儿子对父亲的那份深深的爱吧。

(二) 品读赏花(学习第4、5自然段)感受父爱子思念子。

1、同学们,春天来了,儿子的劳动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想去那片芳草地看一下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交流:预设

看到了:花儿争奇斗艳,争着比美。五颜六色的鲜花在春风中翩翩起舞,引来了各色各样的蝴蝶。

听到了:小蜜蜂在嗡嗡的唱歌。

闻到了:阵阵花香,醉人,沁透心脾等。

2、同学们,面对这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美丽花园,你想走进去吗?面对这散发着醉人芳香的神奇花园你想走进去吗? (大声的朗读,尽情的神游吧。)

3、交流读。

4、导背。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 ),春风吹来,的花儿( ),散发出,引来了( )。

5、看图练习说话。看到这么美的花儿,高尔基,心情怎样,他会想些什么呢?学生交流。(联系句子来说)

高兴:(1)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思念、爱儿子

(2)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把思念的心情读出来。)

爱儿子(3)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把你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

老师总结:是啊,高尔基看到花怎能不想到自己的儿子呢?让我们用心去感受高尔基此时的内心世界。读课文。

同学们,还有那些地方你也感受到了父子间的爱。

(三)、品读写信教子,感悟博大的爱。

1、出示段落。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父亲对儿子的爱)

2、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读读信,想想高尔基告诉了他儿子什么?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在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做上批注,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解疑。

预设:(1)高尔基告诉他儿子他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才会愉快。

给永远比那愉快。

(2)美好的东西--可以是花,能给人愉悦感的事物,还可以是奉献、帮助、付出关等。

(3)花明明种在庭院里,怎么是在岛上留下鲜花?

(父亲认为鲜花留给了岛上更多的人们,不仅仅是他。)

(4)给永远比拿愉快……

给:给予,文中指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

拿:拿取,指向人们索取。

点拨:高尔基希望儿子时时处处想到什么? 做怎样的人?

(给人美好的东西。)

(帮助别人,有益社会,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

5、亲爱的同学们,高尔基对儿子的爱是深沉的,他用朴素的话语告诉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那时候 ,他要儿子牢牢记住一句话,那就是 。

6、聆听着这位伟人的谆谆教诲,我们也懂得了: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那时候 ,他也要我们牢牢记住一句话,那就是 。

7、人世间的爱有千万种,有深沉,有热烈,有悲壮,唯有给与的爱,无私奉献的爱更博大。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她们默默的奉献着,为他人、为社会。

交流:老师、医生、抗洪抢险、森林扑火、地震中救人的官兵。捐献贫困的大学生的好心人,捐资建希望小学的人们,同一首歌爱心演唱会等。

8、你能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一谈奉献很快乐的往事吗?

9、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高尔基的这一段话,品味它那份博大的爱吧。

三:练习说话,情感升华

1、假如你是高尔基的儿子,在给父亲的回信中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先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预设:

1、很想念自己的父亲;

2、想去看看自己栽种的花儿;3、从父亲的信中明白了帮助别人付出关爱、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4、表达自己愿做一个帮助他人、乐于奉献的人;5、希望社会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社会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学生写、交流。

3、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请永远记住高尔基这个作家,永远记住他的那句话:给永远比那愉快。这样你的人生将会无限愉快而精彩。

四、作业:

1、摘一句高尔基的名言制成书签赠送同学或老师,享受给予的快乐。

2、代高尔基的儿子写一封回信。

板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栽花 赏

爱 “给”永远比“拿”愉快

上一篇:九年级英语unit2学案下一篇:大学植树节植树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