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动手能力

2024-06-05

如何提高动手能力(共11篇)

如何提高动手能力 篇1

答案二:我爷爷以前修拖拉机,听说他把拖拉机全部拆开,然后安装回去,经常重复,练就一身维修本领。所以提高动手能力只有靠硬功----动手啦!有时看似麻烦的笨办法确是最实用的办法呵呵不必急躁啊,确是水到渠成啊,多多练习能行的。

答案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切忌懒惰,天道酬勤。

如何提高动手能力 篇2

一、动手操作要有明确的目标

动手操作是为了帮助学生克服教学过程中的思维障碍, 为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作铺垫。利用材料进行动手操作是一种定向的心智活动, 其方向决定于教学目标, 其过程和结果要有利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果操作活动的设计缺少明确的目的, 那么操作便会流于形式。因此, 在确定使用动手操作这一教学方法之前不妨思考三个问题:要不要操作?学生愿不愿操作?学生如何操作?实践证明, 只有真正建立在学生内在需求基础上的数学活动, 才可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教学活动, 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动手操作要有思维的空间

要保证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教师必须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我们要允许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弯路、碰钉子, 让他们在不断尝试与摸索的过程中慢慢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这表面上看似浪费时间, 事实上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与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在操作活动中能为学生留下足够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经历尝试、思考、比较、互补、修正的过程, 逐渐逼近问题实质。这样的操作活动才会有效, 才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

三、动手操作要把握好时机

1. 在智慧的发展处加强动手操作

要使学习具有意义, 就要让整个人投入学习活动, 也就是说, 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 尤其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智慧的发展都有赖于教者的指导作用。因此, 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其中动手操作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为此, 在教学中, 除了精心设计好问题情境、准备好足够的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氛围外, 重点就是要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从而促进学生智慧的健康发展。

例如, 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 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预习: (1) 用什么办法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2) 如果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 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然后让学生拿出先准备好的萝卜和小刀, 引导学生对照教材, 切一切, 拼一拼, 想一想, 若失败了, 再试, 反复试, 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讨论、总结, 最后重点回答上面的第二问。学生经过亲自切拼, 亲自体验, 激烈的争论, 共同探索出了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内在联系, 得出不变的有:体积、底面积、高等;变了的有:侧面积、表面积、底面周长等。不仅如此, 学生还能轻而易举地说出增加的表面积就是长方体左、右两面的面积, 也就是圆柱体底面半径与高之积的2倍!学生思维的火花自然而然地爆发出来。教学中这样安排, 除了能对学生新旧认知进行有效的整合,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外, 还不失时机地渗透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 如转化的思想、极限的思想、变与不变的思想等, 以及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以上这些作用, 正是学生的智慧发展之源。

2. 在思维的发散处开展动手操作

创新能力来自于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就能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教学中, 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 利用各种有效手段, 在思维的发散处, 开展动手操作。例如, 在学生学习了梯形面积以后, 笔者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做:请你用橡皮筋在自制的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图形。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反复操作, 围出多种不同的图形。通过这样简单的操作, 学生不仅牢固地掌握了这些已学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而且进一步悟出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本质特征:即面积应是两个相关长度之乘积。但笔者又立即提出了问题:你们刚才围出的图形中是否包含了已学的所有图形?为什么没有包含正方形?如果要围成正方形其条件应怎样改?这几个问题学生当然能轻易回答, 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学生回答这几个问题的本身, 而在于它又把学生的思维向更高的层次推进了一步, 使学生的思维在这里再次得到发散和升华。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 教师的确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束缚, 转变教学观念, 但有时刻意追求形式, 结果适得其反。其实无论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手段, 都要落到实处, 发挥其更大的价值, 这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篇3

当前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但中职学校学生在知识的接收能力上普遍较差与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如何更好的提高學生技能本领,改变学生被动接收的现状就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我的想法是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面向工作岗位,面向模拟实际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使用分层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改进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操作的覆盖面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案的准备、实验准备、巡视指导等环节等方面,给学生提供熟练技能的机会,其次要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对大部分同学采用专项操作练习,而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提供创造性练习机会,例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一个网络管理员身份,在布置任务时,老师可以将所有学生分为不同级别的管理员,分发相同的网络管理图,并根据网络管理图进行设备的安装,对于掌握程度稍差的同学,管理员的级别就低一些,只要求做基本设置,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要求管理员级别就高一些,然后让学生自行连接网络设备并设置相应参数,这样既照顾到大部分学生,也照顾到小部分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二、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增强学生实践动手效果

相比较而言,中职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在理解抽象概念和知识时很困难,这种现状导致他们在专业理论和技能学习上出现断层,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采用打比方、类比、做实验演示、播放视频、列举实例等方法去降低理解的难度,同时要增加实践环节时间,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例如,计算机网络课上,学生们对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心怀恐惧,担心误操作会损毁设备,针对这种状况,首先告诉学生,操作是不会用坏的,最多就是复位操作,会丢失配置参数,然后教师再通过演示实验等方法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白即使实验失败,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通过这样的培训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好奇心,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兴趣,借此提高学习效果。再如在上课过程中,举一些实践中遇到的例子,告诉他们故障现象,让学生来分析这可能是什么情况导致的故障现象,从而让学生有了学以致用的乐趣。除此之外,还可通过竞赛、兴趣小组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三、重视实践操作能力教学,将理论知识包含于正常的实践操作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在我们的专业教学中应当以学生实践操作为学习主线,强化实践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每节课的实训内容都应包含一个学习的知识点,以项目教学为主,以任务驱动为辅,将知识点含于操作中,提出问题,给学生引题,以讲为辅,以练为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大实验实训的课时数,让我们的教学以问题解决为突破,以强化知识的应用与能力为任务,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在计算机网络课的实践教学中,可以把整个实践教学目标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熟悉基础实验,让学生在基础实验上学习理论知识;第二部分,组合基础实验,组合多种基础实验,完成小综合实验;第三部分,自行设计高级实验,应用相应的理论进行设计、施工、最后达到设计目标。

四、变换教学模式,提倡合作学习

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实验,让学生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建立对事物的理解。在合作教学模式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例如:本人在讲IP地址时先提出以下三个问题:什么是IP地址?如何设置IP地址?为什么要加子网掩码?然后把学生进行分组,让各小组成员自己先观察自己小组内的IP地址的组成、去掉IP后再上网,任意更改自己的子网掩码看看会出什么问题,讨论他们之间的关系。这种小组合作模式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好学”,小组合作学习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比较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五、适时让学生到企业实习,提高实践能力

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我们要把素质培养与企业要求对接,把学生放到企业中去,充分利用好企业资源,做好校企合作,在职业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通过这样的途径,学生在企业接触到生产实践或工程项目,进而熟悉了生产工艺,充实了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使教育、训练、应用三者有机结合。

六、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在校教育评价体系中,实践动手能力应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内容。在对学生评价过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这样做,可以减少学生对于考试分数的过分重视,也可以对学生的课程理论、实践操作、态度以及学习过程等方面的情况综合打分,形成“综合成绩”,从而有利于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够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在对学生评价时,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些问题有独创性见解、独到的思路和方法,或在学校组织的各种竞赛中获奖,或学生有创新发明的,根据相应取得成绩加上“奖励分”。这种评价方式能鼓励学生广开思路,求索创新,为一批有个性、有创造性学生的脱颖而出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机制。

能提高孩子动手能力的游戏教案 篇4

一、活动背景;

一天,和小朋友玩鸡妈妈和小鸡的游戏,阳阳突然问:“老师,小鸡是鸡妈妈生的吗?”“是鸡妈妈生的!”“对!”小朋友喊着,“不对,是鸡蛋里出来的!”昕昕一个人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孩子们有了自己的问题,而且争论开来,根据幼儿的兴趣火花,我们产生了《可爱的蛋宝宝》的主题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去发现、探索、去寻求更有趣的奥秘。“我给蛋宝宝穿彩衣”是这一主题活动中的一个小活动。幼儿正确经验的积累,概念的形成,情感的体验需要借助于仿真的情景,因此,根据刚入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他们的兴趣入手,在进行该活动设计时,努力创设了真真假假、真假难辨的场景,以达到更佳的活动效果。

二、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剪贴的方法大胆地为蛋宝宝进行装饰。

2、在情景式的游戏活动中发展综合能力。

3、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鸡妈妈头饰一个。

2、大蛋五各,贴在展示板上,放于教室四周。

3、刀,彩条,小篓子每人一份,放于教室四周。

4、红、黄、绿彩纸,圆形、方形、三角形彩纸。

四、活动过程:

(一)扮演角色,在音乐游戏中参与活动,产生兴趣。

1、跟着“鸡妈妈”随音乐入室。

2、跟着“鸡妈妈”找个地方坐下来。

(二)通过与彩条宝宝做游戏掌握剪的技能。

1、创设情景游戏,激发幼儿的想象。

(1)“今天妈妈真高兴,妈妈的衣服不漂亮,我要打扮一下。”

教师出示彩条做衣服打扮自己。

“妈妈的`穿的是什么?妈妈的裙子是什么做的呀”(彩条宝宝)

“小朋友好!”(彩条宝宝好)

(2)“这些彩条还会跳舞呢,听!它们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学一学呢?

“他们跳舞啦!跳啊跳,跳到头上,象什么?”(猪耳朵、头发……)

“跳啊跳,跳到下巴上,象什么?”(胡子……)

“跳啊跳,跳到腰上,象什么?”(衣服、腰带……)

2、在游戏的情景中学习使用剪刀

(1)“彩条宝宝说小朋友好聪明哟!它可以变成……,它还可以变成花片片,怎么变呢?”

(2)“可以撕,也可以请剪刀宝宝帮忙!把小手伸出来……”幼儿用小手跟着老师学一学。

(3)“请宝宝们也去找一些彩条宝宝,把它们变成花片片吧”幼儿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来剪彩条。

3、在爬一爬,找一找的游戏中,发展综合能力。

(1)“宝宝们,把彩片片放到篓子子里,拿着篓子快到妈妈这儿来!”

“你一篓子,我一篓子,就变成许多了!”

(2)“宝宝们,快来,花片片要跳舞啦。”教师拿事先准备好的图形片片向教室空中一撒,激起幼儿游戏的热情。

(3)“爬一爬,找一找,找到红色的片片给妈妈看看呢!”

“爬一爬,找一找,找到蓝色的片片呢!”

“爬一爬,找一找,快!找到和我一样的片片!”

(三)用穿彩衣的游戏,掌握贴的方法。

1、“谁在哭呀?(带着孩子四处找找)哦,原来是蛋宝宝在哭!问一问蛋宝宝,你为什么哭呀?”和孩子一起问一问,“蛋宝宝,你为什么哭呀?”

2、“蛋宝宝哭了,怎么办呢?”幼儿为蛋宝宝想各种办法。

3、“那好吧,就按**小朋友说的办法,用彩片片为蛋宝宝穿彩衣吧,这儿有好几个蛋宝宝,你自己选择一个蛋宝宝,可以用地上的彩片片,也可用你刚才剪的花片片,也可将彩条宝宝直接贴上去!” 幼儿为蛋宝宝穿彩衣,边贴边说“蛋宝宝,我给你穿什么样的衣服”。

(四)在与蛋宝宝做游戏过程中,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

1、“问一问,蛋宝宝满意吗,你们的新衣服漂亮吗?”幼儿敲敲蛋宝宝,和蛋宝宝对话。

2、“蛋宝宝好高兴,敲敲门,让蛋宝宝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吧!”在《小小蛋儿把门开》的音乐中,和“鸡妈妈”一起游戏。

五、反思与评析

1、在活动中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参与者,关爱每个幼儿,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2、教师在情感、思维和活动上给孩子最大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动手,自主体验,使他们主体性获得发展。

3、在活动中注重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动手能力、思维反应能力等。

4、针对刚入园幼儿的年龄特点,营造游戏氛围,孩子在游戏中动手,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积累经验,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体验愉悦。实现真正的“动手做,游戏乐”。

★ 教你玩转WPS的符号栏

★ 英语句句说教你如何玩转广交会

★ 大神教你玩转PS曲线工具

★ 无敌秘籍教你轻松玩转Abplayer

★ 高效的学习方法教你玩转课堂

★ 如何提高就业能力范文

★ 教你自己动手制作绿色版迅雷

★ 提高孩子抗龋能力的健康菜

★ 如何提高孩子想象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篇5

磁铁、各种小瓶、塑料小管等用具。

2.给孩子提供各种材料。为孩子提供诸如积木、插塑、拼装玩具、橡皮泥、沙石等用具,同时还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废纸让他撕,买一些蜡笔教他画,准备积木、拼图、橡皮泥、七巧板等玩具。

3.开展各种动手操作活动。比如,用筷子夹玻璃球、撕纸屑做图案,用毛线穿纽扣ABAB的形势来穿,等游戏,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这些游戏不但孩子感兴趣,同时能促进他的小肌肉发展。

4.指导孩子制作手工。父母可从教孩子玩折纸和剪贴开始,指导孩子制作手工。如,对2—3岁的孩子,可从简单的一步折纸学起;3—4岁的孩子,可学2至3步的折纸,并开始学拿剪刀,(安全剪刀)先学剪纸条,后学剪图形,可以用纸条贴成链条或方纸,还可贴成花篮;4—5岁的孩子,可学更复杂的剪贴和图案,制作汽车、轮船、大炮、飞机、小鸟等。

5.手指游戏是一种一边念诵儿歌或者韵律,一边协调双手动作变化的游戏,玩手指游戏的时候,我们手做动作,口念儿歌,眼做协调,全身的能系统只做一件事情,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感觉统合能力,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得到了训练。

自学中如何培养动脑动手的能力 篇6

自学,即目主学习。它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自学并不是说教师放任不管,恰恰相反,学生的自学必须处于教师的调控之下,主要有三个步骤:

1、创设良好的自学氛围。首先要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经常向学生讲自学的意义,介绍古今中外自学成才者的事迹,激发学生自学热情:其次,要编制预习提纲。教师只是笼统地布置看书预习,学生很难深入到课文中去。因此,教师依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体现文章的内容和行文思路,编制各课自学提纲,以便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自学”展开。把自学变成教学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同时按文章思路编制自学提纲,把字词句这些语文基础知识像一颗颗明珠缀到了文章思路上,做到纲举目张,条理清晰。

2、明确自学要求

自学要求可概括为八句话: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特点,融会贯通,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其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学生如果在自学过程中能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破除迷信,勇于质疑,就能很好地培养起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激发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训练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自学的实施,还要解决是否相信学生的问题。有人认为学生自学,质量没有保证,其实这种忧虑和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只要要求适当,指导得法,同学们就会在自学中认真读书,查工具书做笔记,提问题,从而逐渐养成读书的能力和习惯。

3、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智能的发展是连在一起的。要使自学不断深入,形成能力和习惯,必须指导学生掌握自学的种种方法。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有计划地逐步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的方法;读书如何圈点划线,批注评注的方法;如何解词、分段、归纳中心的方法;还有课文背诵法、语文复习法以及听说的各种知识与技巧等等。否则,学生就只能跟在教师后面亦步亦趋,一生也离不开教师的“教”,拿解词来说,多少年来,我们都是把词语抄到黑板上,学生搬到笔记上,然后拼命背诵结果呢?教师抄多少,学生背多少,一旦遇到生词,还是一筹莫展。相反检索法教给学生,教会他们从好几个注释中根据语境准确选择释义,学生就能脱离老师而借助工具书独立进行学习了.

自学还必须遵循一个合理的过程。我把自学预习过程概括为:一读、二划、三查、四注、五思、六写。读就是读课文,默读朗读、精读速读。划,就是使用不同的符号,将生词新词,精辟语段中心所在,疑难问题划出来。查,就是对所划生词或疑难问题,通过工具书或其他资料加以解决.注,就是把查找的答案以标注、批注的形式,注到课文中去。思,就是思考课文的思想内容、层次结构及表现方法。写,就是把预习所得和解决不了的疑难写下米。

如何提高动手能力 篇7

一、完善教学方法, 创造学生动手机会

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教案的准备、实物准备, 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熟练技能的机会。例如, 在《设备低压电气》的教学中, 根据学生参差不齐的知识面, 装配线路从最基础开始, 而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扩大思路, 在故障的设置和排除方面加大难度。进行模拟机床电气线路故障排除实训时, 我首先要求所有学生必须熟悉机床电气原理后, 根据故障现象确定故障可能发生的区域范围, 然后用电阻法或电压法进行排故,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必须用电压法排除。

二、完善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动手的积极性

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职业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不高, 好多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课的理论以及技能等方面的学习难度都很大, 例如, 电气实训课上, 学生们对电有害怕和畏惧心理, 大都不敢动手操作。在实际检修过程中, 本来用电压法检修故障很方便, 可相当一部分同学却习惯用电阻法, 主要原因就是怕触电。这时我就从兴趣入手, 在教学中通过实例激起兴趣, 在讲专业理论课的过程中, 首先详细的介绍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自己动手, 用万用表确定火线、零线、接地线;介绍触电的几种方法;触电与哪些因素有关;及触电如何急救的几种方法, 只有这样生动的讲解, 才能打消学生对电的恐惧, 只有消除了学生对电的恐惧心理, 然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了学习的兴趣, 随着掌握知识的增多, 学生就会敢于动手, 同时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提高了学习效果。再如, 讲了双控开关的原理后, 让学生思考, 如何把家里卧室灯改成用双控开关控制, 让学生们分组展开讨论, 促使学生知道电学和生活息息相关, 让学生有了学以致用的乐趣, 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们还通过组织学生比赛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还组织他们建立兴趣小组, 使他们边学习理论知识边提高动手能力, 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重视实训教学, 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关于电的知识的学习, 我们在教学中主要是以学生动手为主, 通过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加强实训教学。我们在设置课时的时候, 实训课的课时远远大于理论课的课时。通过实训, 学生学会了各种电器设备的使用以及使用过程中注意的事项, 学院为了学生在实训中达到良好的效果, 在不断的加大对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例如, 我在整个《设备低压电气》实践教学中, 把整个电气实践教学目标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让学生把对器件的识别和熟悉作为重点, 熟悉器件各部分的作用, 学会用万用表测量触点的通、断。然后, 让学生对有故障的器件进行维修。进入了第二阶段, 目标定位在对线路原理、布线图的熟悉, 主要让学生知道线路该怎么接, 做到心中有数。装配好线路后, 如何用电阻法测量线路是否有短路和断路故障, 通电后如何用电压法排除线路的断路故障。第三阶段, 学生学会了怎样接线后, 再重点强调工艺要求, 首先对接线的工艺要求进行讲解, 学生按工艺要求进行装配, 通过多次练习, 逐步提高接线质量和工艺水平。第四阶段, 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提高装配速度和装配质量。整个教学过程, 为学生的中级维修电工考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改变学习模式, 提倡小组学习

在整个专业课学习中, 常采用分组学习, 每组认定一名专业动手能力强、又具有热心的同学担任小组长, 让学生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 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疑问, 小组自己解决, 如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或整体存在的问题, 老师作为重点在课堂上进行全面讲解。例如:本人在讲功率表的使用时先提出以下三个问题:功率表可以用来测量什么?功率表内部结构至少有几部分组成?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然后把学生进行分组, 让各小组成员自己先观察功率表的外部组成。通过小组的讨论提出疑问, 老师再进行解惑答疑。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学会思考、提高了学习的乐趣, 更提高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适时让学生到企业实习, 提高综合素质

近年来, 国家越来越加强对职业院校师资以及经费等投入, 目的是促使学校多培养一线技术人才, 为企业服务, 所以我们适时把学生放到实习基地中去, 到企业中实际操作, 让他们带着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 应用到实际中去, 使学习、训练、应用三者有机结合。同时, 通过和工人师傅的接触, 使学生有机会学会工人师傅吃苦耐劳的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和团队精神。为最终学生走向企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我们这些中、高职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对培养学生至关重要。在整个评价体系中, 动手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所以, 在对学生评价中, 我们采取的是多方位的评价方式, 我们在不断淡化期中期末的成绩, 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如,

1.重视学生平时的成绩, 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各占一半, 这样就是让学生不单单重视卷面成绩, 还要重视平时的成绩。

2.我们学校评价体系中的“平时成绩”是由理论课程、实际操作、学习态度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打分组成。“平时成绩”要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全面、公平、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3.给予学生奖励性质的加分。在对学生评价时, 如果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各种大赛中或者参加省赛或国家级大赛获奖, 根据相应取得成绩加分。通过这种评价方式为鼓励学生全方位掌握知识, 发掘学生的动手能力, 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如何提高动手能力 篇8

一、设置目标,培养其探求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幼儿设置具有挑战性的目标,鼓励幼儿向自己挑战。但这一挑战性的目标,要建立在对幼儿作画规律性的认识和对本班孩子发展水平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设置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如在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多彩的服装》中,幼儿虽然对水粉颜色作画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衣服上用水粉颜料进行作画,用对称美的形式装饰漂亮的图案,这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是一个巧妙的突破。在活动开始时,我以“泡泡鸭”儿童服饰店引入,让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衣服,并在电脑中欣赏各种服装的图案美和对称美,从而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与经验。

随着活动的开展,教师引导幼儿之间的学习交往及教师对幼儿创造性表现的鼓励,孩子越画越流畅,许多幼儿应用了各种方法设计了漂亮的衣服,画面丰富,颜色鲜艳。本梁小朋友画出了奥运五环、亦菲小朋友画出了心中的梦想,淮彬小朋友画出了五彩绚丽的家乡等。在这个活动里,幼儿在挑战面前经历了由困惑到顿悟的过程,也就是创造性学习的过程,激发了其探求意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二、适时鼓励,引导其接受挑战

幼儿在具有挑战性的目标面前,必然会遇到困难。教师对这些困难应有足够的估计。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提供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并不是从形式上去考虑,而是以该班幼儿的能力水平为出发点,按照难易程度去考虑的。于是在活动中我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做法:有直接用水粉颜料在衣服上作画的;有用拓包沾颜料在拓板上拓印;有用各种废旧物品在卡纸上装饰衣服等。在活动过程中,我十分重视鼓励幼儿努力克服困难。如一向喜欢用拓包作画的家琪小朋友在今天的活动中放弃了自己原先选定的工具,而选择了用水粉颜料在衣服上作画,这对她来说难度较大。在我巡回指导时,家琪小朋友对我说:“老师,这个水粉画好难啊?我画不好,颜料都跑出来啦。”“没关系,自己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只要自己尽力就可以了,加油!”我马上给她鼓励。家琪小朋友点了点头。接着画了起来,但还是不敢用力下笔。于是我走到她身旁,俯下身子说:“看,下面的线条如果再画些其他颜色的话,就变成美丽的夕阳了,这样会更好看哦,白的地方可以再加些什么呀?”她看了看我说:“加些筋斗云,一定很漂亮的。”于是,家琪小朋友马上添了两笔,难过地说:“我画的筋斗云不像。”我笑了笑说:“可能你画稍微小了一点,如果画大一点,颜色用亮一点就会更漂亮的,再加工一下肯定会画的更棒!”于是。她在上面把它变大,又添画上眼睛、眉毛。然后高兴地说:“陈老师你看,好看吗?”我摸着她的头说:“真棒。”家琪小朋友高兴地笑了,赶紧拿给旁边的小朋友看。从画面上看,她的作品并不精彩,但一个孩子能够主动接受挑战,面对困难努力去战胜它,这种勇气和毅力是十分宝贵的。

三、加强指导,提高其动手能力

美术是幼儿一项个性化的艺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水平往往是不同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不同水平的幼儿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例如在开展美工创意活动《有趣的毛线》中,幼儿的创作水平有很大的差别,有些幼儿能运用毛线在纸筒上、饮料瓶等废旧物品上做出好看的娃娃、望眼镜、可爱的小动物等,并能注意颜色搭配。有些幼儿只能在上面绕上几条毛线,有些幼儿则连绕毛线都很困难。于是,教师对不同程度的幼儿制定不同的目标。能力强的幼儿要求有创意地创作;能力一般的幼儿则要求他们简单地完成一样作品即可;能力差的幼儿则要求他们学会最基本的技能“绕”。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口吻也应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而不同。像只学会绕毛线的腾臻小朋友则鼓励他把毛线绕密点、结实点,则以委婉,有趣的话语给以指导:“你的毛线真有趣,弯来绕去的,像条小蛇在跳舞呢,哎呀,它一个人跳好孤单啊,再给它加几个好朋友吧。”像安妮小朋友动手能力强,则表扬启发她说:“你做的娃娃真好看,想一想,怎么打扮会更漂亮让别人更喜欢她……。”根据幼儿的不同程度,我给予不同的指导,保证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幼儿均能感到成功的喜悦。

四、走进心灵,激发其创作信心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年幼的儿童往往是为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学习。因此教师、家长要走进幼儿的心灵,激发其创造信心。当成人了解了幼儿,并能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欣赏他们的作品时,应对作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激发幼儿再次创作的欲望。对于作品中不理解的内容,教师应与幼儿一起探讨,以开拓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标,促使幼儿的潜能在美术活动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如班中的麒杰小朋友能力有点弱,作画总不愿提笔,当我看到他的画时已经很脏了,有的孩子还嘲笑他“老师,你看他画的最难看了”,“老师,他画不来的”等等,然而他的脸上已流露着不想画的样子了。于是我以鼓励来激起他作画的兴趣,“没关系的,看,这样一涂不就像小花朵了吗,来,我们一起完成作品好吗?”,“你能行的”等等,作品完成后,孩子开心地跳了起来“老师我会画了,你看啊!”欣赏时特意请他在集体面前展示了他的作品并给以肯定与表扬,孩子们也给了他响亮的掌声“麒杰,你真棒!”此时麒杰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一件作品无论成败,教师都应站在保护幼儿创造信心的基点上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既能鼓励幼儿的发展,又能增强他们对创作、对生活的信心。

如何提高动手能力 篇9

桐坪一小

夏 宇

[内容摘要]: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能有效地传承文化,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在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提高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作为基地,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因素,从兴趣入手,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感情沟通,激发学生动手参与能力,让学生在学到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

[关键词]:培养 动手 能力

当前,在大力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己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而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培养学生动手参与意识。

l、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兴趣激发的

方法很多,我依据现行美术教材体系,从中高段美术教材入手.如在上《会变的颜色》一课时,把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相调和,就会出现另一种颜色,这一变化,学生没有见过,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兴趣顿生,个个跃跃欲试,学生们自己动手,调出了不同颜色混后出现的新颜色,最后学生自己发现了规律,知道了红加黄变为橙,红加蓝变为紫,黄加蓝变为绿,而橙绿紫三种色又叫三间色,学生们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在实践中得出结论。

2、沟通情感: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的动手参与,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努力完成一项任务,都会产生成就感。既对自己的付出抱以肯定,又能激励自己继续前进。但是教师如果把学习任务的难度定得过低,学生不费多大劲就能够达到,那么,完成了任务学生也感到是理所当然的。如果难度过高,学生可能会不愿去完成它或对此失去信心。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应把难度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如何控制这个度,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随机调节难度。当难度小时.教师可设置一些“障碍”;当难度过大时,教师要适当处理,分步进行。同时,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应给予帮助和鼓励;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给予表扬肯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愿意动手动脑、参与创造。

(二)、指导学生动手参与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

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动手动脑参与学习,进行创造。l、加强技法训练。美术课对技法的要求很高,这是学生正确描绘制作对象,进行创作的基础。技法训练包含的内容较多,如:蜡笔水彩的造型、勾线、上色;泥塑课的揉搓粘画;手工课的折纸、裁剪、粘贴,……因此,技法训练既要扣紧每节课的重点,又要胸有全局,点面结合;既要着眼于全班同学,又要照顾个别成绩突出或能力较弱的同学,因材施教;既要表扬鼓励,又要具体辅导,帮助他们解决技术上的困难。

2、拓展想象空间。“想象是创作的源泉”世界上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智力。如上《画一顶帽子》一课时,可以先出示几顶漂亮的帽子,让学生观察外形、颜色等,然后戴到头上让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出外形更美、功能更全的帽子,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帽子的结构,而且又发挥了想象力制作出雨伞帽、飞行帽等新品种。

三、为学生提供动手参与机会。

儿童有了动手参与的兴趣、能力,还必须有参与机会,否则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

l、课堂绘画和手工作品的展览,让学生在“看”中参与。绘画和手工是由外在形式构成的可视图像,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特别是同班同学的或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展览,一定程度上,学生都爱看,看了之后还会自觉地学习其中的优点。在上课前,拿一些前几届或平行班的作品当范例,或把自己班的优秀作品展览,请同学按小组分别上去看。学生对此较感兴趣,看得仔细,学得认真,因为这时的看,关系到自己的具体操作。教师若再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下那些作品各方面的优点,学生掌握得就越快,越全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学生创作素材的积累也有很大的益处。

2、让学生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传统教育中,师讲生听。这种课堂气氛中的学生沉闷、压抑,主动性不能发挥不说,甚至感到“学海无涯”而厌课、厌学。心理研究成果早己提示: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情绪积极,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教师要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走上讲台,参与“教学”。在做的同时,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3、教学生学会正确评价。

前几年《中国教育报》上载有一个美国、日本和中国小孩画苹果的故事,曾掀起轩然大波,并引起一场教育观的讨论。一位贵妇曾对马蒂斯所画的一个女人提出质疑,认为画中的手臂不合比例。马蒂斯回答:“夫人,你看到的不是一个女人,而是一幅画。”贵妇人认为画得真实

才好,而马蒂斯一语就道出了绘画的追求。一次我在教学生画《雏鸡图》时,一部分学生把小鸡画在纸的下面边线上,而上面边线多是一个太阳、几朵白云;中间剩下大片空白。我问学生为什么不把小鸡往中间画一点,他们说:“小鸡怎会在空中。”我恍然大悟:他们是把纸的底边作地平面了。我引导他们:假如我们站高一点看地面或是在飞机上看地面,我们的图画会是什么样子呢?他们是用“心”在画了。在教学中,学生有一点思想及创造性我都会提出表扬。如一年级王鹏飞把鸡眼睛画到鸡的嘴上说想打架了,李瑞雪把麻雀画得像凤凰一样并且用装饰色彩;这难道不是创造吗?

如何提高动手能力 篇10

摘要:在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学校和家长应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同等重视。如今社会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后将寸步难行。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劳动技能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便适应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劳动技能;动手能力;教学方法

由于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升学率成了人们判定一所学校好坏的最直观标准,这就造成了学校的教学重心只放在升学考试的几门课上的这种现象。课余时间,家长又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来对学生进行文化课的补习。学校家庭这两大方面均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至于现在很多孩子自理能力极差,离开家便无所适从,无法应对生活,这种情况令人堪忧。

所以我们要通过改变传统劳动技术课的授课方法,转变原有观念,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思想转变

1.1加强师资培训

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挑选几位老师进行培训,使其做专职的劳动技术课老师。以往,很多劳动技术课的老师是临时代班的,这会导致课程安排不稳定,教学内容不专业等各种问题。所以,要使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有所提升,调整师资队伍是第一步。要对选定的老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实行评分考核制度,以此来提高教师素质,然后建立教学研究小组,方便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学的经验方法,学习教学大纲,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劳动技能课程也可以借鉴其他课程的教学流程,使其规范化。总之,要从教师开始转变对该课程的态度。

1.2改变学生和家长的固有认识

劳动技术,对于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的学生来说,感觉好像十分遥远。很多孩子在家长有意无意的纵容中,产生了自己只要学习就好,不需要劳动的错误思想。这些年,关于家长到学校帮助孩子做值日的新闻报道更是屡见不鲜。这些情况都使得孩子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并且关于劳动的意识相当淡薄。

但是,如今的社会环境,所需要的不再是只有成绩好的高分低能的孩子。所以,我们要 1

改变学生的固有认识——觉得劳动技术课不涉及考试排名,是一门不重要的课程。只有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劳动技术的重要性,让他们感受到劳动技术对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才能提升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关注度,进而有兴趣去学习、掌握课上所教授的知识。

2.课程的选择和安排

2.1贴近学生生活

一直以来,劳动技能课都有相应的教材。但是由于教材编写要适应各地的情况,所以编写内容涵盖面很广,且涉及深浅不一。这就需要老师根据自身所处的条件和实际情况来选择和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由浅入深,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接受。

比如,可以安排一些植物栽培的课程,并且把栽好的植物放在班级的窗台上,由学生自己亲自打理、照顾;或者通过安排烹饪课程,从各种厨房用具的使用讲起,加以营养搭配方面的知识来进行教学,从劳动中获得更多生活的小常识小窍门等等。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会跃跃欲试,自己动手。

2.2激发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我们要选择学生喜欢、感兴趣的内容,将其糅合在教学内容之中。设计新颖的教学环节来刺激学生求新求趣的心理,这样便能提高学生的配合程度,使其主动地投入到课程中来。

例如,在缝纫课上,可以让学生缝制自己喜欢图案的小布偶,或者在针织课上,鼓励学生给家长朋友织一条围巾。这些操作内容并不复杂,但是,将生活和兴趣融入其中,就使得简单的手工课里充满了乐趣与感情,寓教于乐,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3结合其他学科

劳动技术课以实践操作为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配合其他课程来安排自己的教学计划,这样做使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但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比如,可以结合物理电路的相关课程安排小家电维修的授课内容,这样降低理论的授课时间,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可以动手操作;还可以结合生物课程,将同学分组,让其根据所学到的知识,自己配制营养液做些无土栽培的试验。这样通过实践来深化相关课程的知识点,可谓一举两得。

这种方法使所谓不考试的课程和考试的课程发生联系,让学生家长更直观的感觉劳动技术课程并非耽误学习时间,而是有益于学生的成长,从而更加配合课程的安排。这可以给学生起一个心理助推作用。

2.4教学保障

劳动技能课一直存在却得不到重视,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不够系统和完善的教学条件以及不健全的保障机制。很多教材上写到的内容,因为操作环境不允许或是材料不完备、设备不齐全,只能是老师简单讲讲,学生草草听听,然后就算完成教学内容。这种情况间接的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做好教学条件相应的保障工作,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操作工具尽可能由校方提供,以防出现学生自己忘带工具而影响教学的情况。齐全完备的设施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动手锻炼的机会。

3.教学方向

3.1改变教育模式

传统的劳动技术课的授课方式都是“老师做,学生看”。这种方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并且由于场地的限制,老师的示范通常只有前排的同学可以清楚的看到,而看不到的同学便可能因为没看清过程而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遇见困难,如果再不能及时得到老师的指导,就会打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其动手实践的积极性。

所以,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首先要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引导,让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将操作步骤放大、放慢,让他们自己根据提示,一步一步进行操作,达到目的。这样的方法可以极大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并且在操作成功之后产生满足感,能够很好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3.2培养发散思维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要设计好教学流程,循循善诱,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分析,然后动手操作来验证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

例如,福建某中学的花卉造型课上,老师是这样设计他的课程的:先拿出作品图片给学生欣赏,然后根据图片提出问题并引导其回答。比如“这种花卉为什么要采用这种造型?”,“它还可以做出怎样的造型?”等等,由此将花卉的结构特点向学生讲清楚,之后,启发学生利用植物特殊的生长特性,我们可以做怎样不同的造型等等。通过这样一步步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中来。

3.3创建自评机制

老师在课前准备一份自评表,让学生在开始操作前,写出自己的预期值,在操作结束之后,再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打分,写出自己最满意的部分和需要改进的部分。通过自评,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自己动手能力的现状,从而有针对性的对自己进行调整,对不够完善的地方进行加强,在生活实践中加以锻炼。

3.4适当安排操作比赛

竞技会激发人的潜在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具体的教学情况,定期的安排操作比赛。通过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增强学生对劳动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继而产生对课程的认同感。这也是提高兴趣,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个方法。

4.结语

劳动技能课是一门能够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课程。但是一直以来,所得到的效果却并不明显。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改变现状。从思想意识到教育方向、课程设计等各个方面来协调好、安排好,以此全面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从而使学生可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金轩尧.关于中小学劳技教材的编写与思考.职教论坛.[J].2002,4:29

[2]李永利.中小学劳动及劳动技术教育之我见.魅力中国.[J].2010,5:182

[3]丁铁.中学劳动技术教育反思.教育科学.[J].2010,8:48

[4]赵四恒.浅谈中小学劳动技术课创新学习.教育实践与研究.[J].2002,7:60

如何提高动手能力 篇11

关键词 制冷专业 动手能力 实践操作

职业教育的重点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能力培养的实质就是学生在课内外实验、实训、实习中动手能力的锻炼。《制冷》是制冷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的实验(训)学时较多,需要学生积极动手操作。本人在担任《制冷》实践操作课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操作充满兴趣,积极动手操作探索,发现并解决了许多问题。同时也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明显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部分学生团结协作意识不强、缺乏探索发现问题的兴趣以及不善于总结等。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部分学生动手能力欠缺问题。高职教育的实质就是能力的培养,而能力的培养实质就是学生在课内外实验、实训、实习中动手能力的锻炼。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学,只要能让学生主动动起手来,其他的问题也就可以慢慢解决了。针对此问题,我做了认真的思考和探索。

一、针对部分学生不爱动手的原因分析

(1)缺乏動手操作意识。现在的学生好多是独生子女,不是独生子女的家里兄弟姐妹也不多,父母对他们比较溺爱,在家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是抱大的一代,他们从没有做过什么活,基本上都是父母为他们服务,缺乏劳动意识,根本没经过什么劳动锻炼,怕脏怕累。比如让学生拆卸空调,一看里面的部件有灰尘油渍,还那么重,就不想动手搬动和拆卸了,在老师的监督下有些学生刚干了一点,就急于擦手。

(2)对专业课动手操作过程的恐惧心理。作为制冷专业课,进行电控系统的实习操作,都是强电,俗称“电老虎”,学生平时在家里别说碰电了,估计操作使用电器时父母也是千叮咛万嘱咐的,生怕有什么闪失,已经对电有了恐惧意识;还有对于电气焊操作,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并且使用液化气点火,那种害怕早已经存在,况且在焊接完毕关火还有砰的爆炸声,更是害怕。

(3)片面的思想观念及就业导向问题。在多数学生看来,以后又不从事修理行业,没有必要动手操作实践,学这些没有什么用处,只要学会理论知识就可以,并且有部分学生还想当然的认为以后就业就能当上白领,坐办公室,根本不需要下车间劳动,而且白领的收入也比下车间劳动高。

二、针对以上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1)教育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专业课的学习,理论和实践是相结合的,用实践巩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给学生讲参加工作以后,要独立生活,进入工厂一定要有技术,不积极动手练习,不愿操作还怎么工作?用人单位需要的是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操作技术娴熟、并且不怕脏不怕累、不斤斤计较、任劳任怨的技术工人,只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勤勤恳恳、追求上进的学生才能有很大的发展前途!这种劳动素能和职业意识的养成体现在生活和课堂的方方面面,在潜移默化中有很大的进步。通过不断的分析和说服,学生渐渐意识到动手操作的重要性,逐渐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2)进行耐心的安全操作教育,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实践操作不同于实验,对于操作的结果存在不确定性,但对于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必须有预见,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比如关于强电,虽说是“电老虎”,但只要学习安全用电常识,遵循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老师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老虎也会被驯服的。

(3)挖掘学生中特别喜欢动手的骨干,让其他学生看到动手后的成就,从而激发不爱动手学生的兴趣。成就感产生欲望,欲望激发学生更加努力,向更高方向进步!在进行焊接操作实习时,分组由组长带领焊接铜管。一些学生看到气焊呼呼喷出的火舌,听到关火产生的爆炸声音,心理恐惧,拿着焊把的手就开始发抖,匆忙把焊条放上去,要么温度太高铜管焊穿,要么温度不够留下疙瘩,焊缝根本不合乎要求,到后来干脆放下不干了。但看到其他按照操作要求反复训练的学生焊接出来的焊缝光滑整洁,心里有点不平衡。这个时候我就安排焊接技术好的同学进行真正操作:电冰箱充完制冷剂后的封口焊接操作,完毕让冰箱工作起来。看到冰箱正常运转并制冷起来,成功的学生非常高兴。而不敢焊接的学生有些失落,就叫喊老师偏心,不让他操作封口。我趁此机会赶紧教育:冰箱封口焊接如果不好,制冷剂就会泄露,制冷效果就差,所以要焊接技术好的同学操作。如果你们焊接技术达到要求,你们也可以操作!这些学生顿时来了精神,抢着说:“老师,我们多练习,一定比他们强!肯定会焊接好的”!不服输的劲头拿了出来,剩下的时间他们就消除了恐惧心理,找机会努力强化训练,达到要求是我也让他们对冰箱封口焊接操作,看到自己经过努力练习,和其他同学一样让冰箱工作制冷起来,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喜悦,成功给了他们更大的自信,成就给了他们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欲望。

三、总结操作实践课具体措施实施的效果

(1)通过分组练习,先培养骨干,分组带动,以点带面,采取将带兵,兵帮兵的模式,既培养了学生动手的兴趣,也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通过组织小组间的操作结果竞赛,进一步激发学生动手的热情。在练习铜管扩喇叭口及杯形口时我组织了小组竞赛,年轻人争强好胜不服输不甘落后的精神,推动他们强化操作技能练习,同学们热情高涨,没有谁甘心落后,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通过展示操作成果,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后的快乐,使他们知道劳动有所得,不劳无获,促使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在安装完分体空调后,同学们享受着空调带来的凉风,兴奋地表示还是动手操作好,感慨学习是这么的美好!

《制冷》实践操作课,部分学生动手能力欠缺问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在反思中探索前进。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吸取更多的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让学生的动手能力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李丰桐,匡奕珍,李军.对制冷与空调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几点反思[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 .12 (1)60-61

[2]涂中强,魏龙,张蕾.高职制冷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1) 152-152

[3]李改莲,金听祥,胡春霞.加强制冷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几点建议[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7 143-145

[4]广东何,宁芝.制冷与空调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职业技术,2009.7 44-45

作者简介:

上一篇:5 圆、圆弧、椭圆、椭圆弧-AutoCAD基础教程下一篇:关于四强教育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