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如何修改病句

2024-07-26

小学生如何修改病句(精选8篇)

小学生如何修改病句 篇1

所谓病句,是指在语法或逻辑上有毛病的句子。如何判别句子的正误呢?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再看句子主干的修饰成分使用是否合理,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一、下面介绍一下常见的语病。1.成分残缺,主要是缺少主语、宾语。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如(此类语病又称句子杂糅、“使”病句):

①、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没有主语,去掉“使”。)②、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缺少主语。应去掉“使”。)③、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的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去掉“通过”,让“学习”作主语;去掉“使”,让“水平”作主语。)

又如:工商管理部门立即查清了这家商场擅自提价。(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问题”。指句子不完整,缺少“谁”,“怎么样”“做什么”(也就是缺少主语,谓语或宾语等必要成份)。

如“前几天,送给小玲五本课外书。”这句话,缺少“谁”(主语),应该在“送给”的前面加上“我”或“老师”等,句子才完整;

又如“我最尊敬的人是”,缺少“谁”“什么人”(谓语),可在“是”的后面补充“我的爸爸”或“我的老师等”。

市政府严肃处理了水泥厂擅自提价。(宾语残缺,句末补上“的做法”才通顺。)(1)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6)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7)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8)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9)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2.重复啰嗦。

如: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头发不在头上在哪里呢?可见“头上的”三个字是不必要的,否则啰嗦。)

又如:老马和老李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水稻高产试验。(“多次”和“反复”是一个意思,不必要重复使用,应删去其中一个。)

如“王老师多次反复教育小明要遵守纪律。”

这句话中“多次”和“反复”重复了,要删去其中一个就对了。3.用词不当:

指句子中某个词语运用得不恰当。

如“看到这风景如画的田野,我们的心情非常幸福。”这句话中“幸福”一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愉快”。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词语感情色彩与句意不合)今年的产量减少了一倍。(数量减少不能用倍数,应改为“一半”或“百分之五十”)

指句子中的关联词误用,或搭配不当。

如“不但黄山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而且我很想去游览一下。”

这句话构不成递进关系而是因果关系。因此,要把关联词“不但„„而且„„”改为“因为„„所以„„”;又如“你只有认真刻苦地学习,就能取得良好成绩。”句子中“只有„„就„„”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为“只有„„才„„”。

4.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复句中关联词搭配不当。

如: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把“眼睛”改为“目光”。)

如:这篇小说通过平凡而又出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充分揭露了主人公的心灵美。(把“揭露”改为“表现。”)

如:我的家乡是宁波人。缩句变成“家乡是人”(主谓搭配不当)

如:对他的错误,不但不应该袒护,而应该提出批评。(改成“„„不但不应该袒护,而且还应该„„。”)

如“王丽十分爱护时间。”

这句话中“爱护”与“时间”搭配不当,应改为“爱惜”。

秋天的香山是个美丽的季节。(主宾不搭配,可把“季节”改为“地方”。

1、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5.词序颠倒,如: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的历史。(“烧毁并洗劫”这样表达不合事理,应对调。)

如:我们看见火车、轮船在水上、陆地上行驶着。(语序的排列不仅要符合事理,而且还要在行文上前后照应,连贯一致。这句话应把“水上”和“陆地上”对调一下。)

又如:“李老师认真修改阅读了张华同学的作文。”

这句话中“修改”“阅读”的词序混乱,颠倒,应该把“修改”和“阅读”调换一下位置,改为“李教师认真阅读修改了张华同学的作文。”

再如:历史博物馆里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应将“两千多年前”和“新出土”调换顺序。)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6.前后表达不一致或矛盾。

如: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取胜的关键”,或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又如:王芳同学到现在还没有来,大家断定她大概是生病了。(“断定”和“大概”矛盾,去掉“大概”或去掉“大家断定”。)

例如1: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例2: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例3: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如“昨天傍晚刮起了一夜大风。”

这句话中“傍晚”和“一夜”有矛盾,应改为“昨天傍晚刮起了大风。”

中国长城是世界上没有的奇迹。(既然世界上都没有,那中国怎么又有呢?应把“没有”改为“仅有”)

7.指代不明:

例1: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例2: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如“黄虹和赵燕一起去登仙楼山,她比她爬得快,她先登上仙楼山顶峰。”

句子中的“她”有两个,到底是黄虹爬得快,还是赵燕爬得快呢?指代不明。应改为“„„她比赵燕爬得快,她先登上仙楼山顶峰。”或“„„黄虹比她爬得快,黄虹先登上仙楼山顶峰。”

小明和小华的同学来了。

8.不符合事实:即描述内容与事实不符。如:盲姑娘看见有人进来,连忙站起来让坐。

如“秋天,校园里盛开着桃花、梨花、一串红、菊花和芙蓉花。”

句子中的“桃花”、“梨花”不是秋天开的,是春天开的。不符合季节的事实,应该删去。9.概念含混,分类不当: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如:张敏同学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西游记》、《水浒》、《新华字典》等几十本文学书。(《新华字典》不属于文学书,应去掉。)

如:造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应该是其中“之一”。)

如:篮子里有青菜、萝卜、葡萄、西红柿等蔬菜。(葡萄不属于蔬菜)

这个商店出售饮料、汽水和啤酒。(饮料包含汽水,并列不当)

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10.滥用副词,介词以及否定词的混乱使用。

如:这将保证了粮食的大面积丰收。(“将”和“了”的时态不同,去掉副词“将”。)再如: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就是“不能”,后三句中的“不”应去掉,否则意思完全相反。)

又如: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这句话中的“避免”“不发生”就是“发生”,意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

又如:对于这篇作文,我写了整整一小时。(介词“对于”是多余的,应删去。)11.有歧义。

如:我校举办的数学、物理两个短训班开设了农用数学、农业机电课程。(这句话有两种理解:(1)这两门课程是数学、物理短训班各开设的,即数学短训班开设了这两门课,物理短训班也开设了这两门课。(2)这两门课程是数学、物理短训班分别开设的,即数学短训班开设了农用数学课程,物理短训班开设了农业机电课程。看来应该是第(2)种理解,应该在“开设”前加上“分别”。)牧童牵着牛在吃草。(到底是“牧童吃草”还是“牛吃草”:应改为“牧童牵着牛,牛在吃草。”)12.否定不当:

例1:这悲壮的故事,怎能不使我不感动得流泪呢?(反问句中的否定词要注意,这句话最终表达了否定的意思,与本意正好相反。应把其中一个“不”字去掉。)

例2:春运期间,为防止类似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加大了监管与督查力度。13.一面与两面前后不对应:

例1: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前后不呼应,前面的主语是正反两面的意思,后面的宾语只有正面一面的意思,前后不呼应。)

例2: 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总之,以上对病句的分类并不严格,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

二、修改病句要遵守两条原则:

A、尽量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不变。B、尽量少改。

三、修改符号。对有语病和错别字包括标点使用不当的地方应使用下列符号加以修改。

济川小学五(4)班

小学生如何修改病句 篇2

一、教学生掌握病句的一般类型

常见的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用词不准确

例:我们要虚心地帮助小同学。

准确用词才能恰切地表达意思。例句中用“虚心”形容帮助小同学显然是不恰当的, 应该改为“耐心”。

2. 搭配不恰当

例:学校开展了学雷锋的高潮。

在现代汉语中, 某些词语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确定性的关系, 即形成了一种搭配习惯。如果在使用时, 违反了这种约定俗成的使用习惯, 就不可避免地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例句中“开展”与“高潮”不能搭配, 应将前者换成“掀起”或将后者改为“活动”

3. 句子不完整。

例:学了这篇课文, 深受教育。

一般而言, 一个完整的句子, 其结构至少应包括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 (非主谓句除外) , 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 句子表达的意思就不完整。例句中缺少了主语, 是谁“深受教育”没作交待, 如果在“学”或“深”前加上主语, 句子就完整了。

4. 词序不合理

例:居里夫人开始了满怀希望地提炼纯净镭的探索。

句子中的修饰语往往应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否则就会违反逻辑或事理。因此, 我们还应看句子的词序是否合理。例句中“满怀希望地“应该与“开始了”互换一下位置, 才更符合语序要求。

5. 意思重复

例:他大概差不多完成作业了。

重复啰嗦, 即在同一个句子里连续使用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例句中, “大概”与“差不多”意思大致相同, 删去其中一个即可。

6. 逻辑混乱

例:农贸市场里有黄瓜、豆角、圆白菜、西瓜、西红柿等蔬菜。

把所属或种类不同的事物混淆在一起, 就造成了逻辑混乱的毛病。例句中的“西瓜”、, “蔬菜”不能包括他们, 应把“西瓜”、删去, 或者在“蔬菜”前加上“瓜果”, 或将“蔬菜”删去。

7. 前后矛盾

例:我们班同学全部参加了那次演出, 只有小红没参加。

例句明显地犯了“前后矛盾”的错误, 既然全部参加了, 小红怎么会没有参加呢。应改为:除了小红外, 我们班的其他同学都参加了那次演出。

8. 意思含糊

例:小刚和小军约好星期天去他家玩。

句中使用代词或量词如果指代不明确, 就会造成句意含糊不清。例句中的“他”不知是指小刚还是小军, 应将“他”改为“小刚”或“小军”。

9.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小明虽然诚恳地接受了批评, 而且坚决地改正了错误

错用关联词, 会造成关联词语与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例句就错把两个分句之间的递进关系当成了转折关系。正确的关联词语应该用“……不但……而且……”。

1 0. 不合情理

例:农民们冒着凛冽的寒风收割稻子。

在一个句子中, 如果所要表达的意思有违反常规或违背客观事实的现象, 即为“不合情理”。例句中“稻子”成熟是秋季, 农民不可能“冒着凛冽的寒风”收割稻子。

二、加强修改病句的训练

修改病句的训练要从两方面入手教给学生规律, 掌握修改方法, 具体说有下面几个方面:

1. 读。

通过读, 弄清句子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是怎样表达的, 错误明显的句子, 读一两遍, 凭语言的感性知识就能发现毛病所在。

2. 查。即找病句。查找方法有:

(1) 缩句检查法。一个病句即使很长, 层次很复杂, 一经紧缩, 也很容易发现句子万分是否残缺, 词语搭配是否得当。

(2) 辨析词义是否混淆。汉语中的同义词很多, 但它们表达程度的深浅, 使用范围的大小, 感情色彩的褒贬, 常常有所不同, 如不注意区分, 就会用错, 检查时要推敲一下一些词是否和它们的同义词混淆, 和被修饰的词语是否搭配, 和全句的意思是否一致。

(3) 看逻辑关系, 查表达是否合乎情理。

3. 改。有四种方法

增。即增补句子缺少的成份, 搭配欠缺的句子。

删。即删去重复累赘的词语、分类不当不属同级概念的词语。

调。调换顺序混乱了的词语的位置。

换。即用恰当的词语代替病句中那些用法不当的、意思不明、前后矛盾、违背事理的句子。

小学生如何修改病句 篇3

关键词 修改病句 现代汉语语法 语文教学

语法知识虽然在新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没有系统的教学要求,但作为语文学科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还是很有必要掌握字、词、短语、句子等基本的语法知识。语文《考试说明》中要求辨析并修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种类型,涉及语法与逻辑两个方面的病句。因此,在修改病句中应该教给学生哪些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又该如何教的问题是值得探讨的。

一、如何辨析病句

修改病句应首先检查毛病在哪里,然后再加以修改。就跟治病一般,要查出病症所在,而后对症下药。由此看来,修改病句的第一步是检查毛病的所在。怎样辨析病句呢?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介绍常用的几种:

语法分析法:几乎所有的句子,都是按语法规则组成的。不按语法规则组成的句子就是病句。因此,划分句子成分,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能检查出这一类的病句,如成分残缺、成分位置不当、结构混乱等。如: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这个句子不容易看出毛病在哪里。进行语法分析就能检查出毛病来。主语“资源卫星”的谓语动词是“完成”,“完成”的宾语从逻辑上看是“事情”。

审读法 :就是通过审慎地阅读,去发现句子的毛病。一般说来,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地方,就可能是毛病的所在。找到了病处,就要仔细分析判断,查清别扭的原因,然后加以修改。例如:后来,弗莱明对泥土中进行了分析和提炼,找到了消灭葡萄球菌的青霉素。读一下上面的句子,就不难发现,读到“对泥土中”这儿时,一定会觉得别扭,毛病正在这里。因为只有“从……中”或“在……中”这样的格式,没有“对……中”这样的格式。找到了别扭的原因,就可以修改了。把“中”去掉,读起来不别扭了,那就证明修改好了。

类比法:当对是不是病句拿不准时,通过类比的方法,往往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判断。如:任何困难也挡不住英雄的红军。“英雄的红军”对不对呢?因为“英雄的工人”,“英雄的农民”,“英雄的侦察员”,都不妥,所以“英雄的红军”也不妥,应把“英雄”改为“英勇”。

二、如何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一定要尊重原句的意思,切忌大删大改,一定要做到:原句有的意思不要删,原句没有的意思不要添。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发现和纠正错误的训练,了解造句时常见的错误,更好地培养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下面就各种不同病句的语病该如何修改做详细分析。

(一)成分残缺

这种语病常见的有缺主语、谓语、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例如:①经过开展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活动,使百色城的空气更加清新。缺主语,多用了介词或介词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删去“经过”或“使”。②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缺谓语,删去“使”。③空降兵部队具有机动能力强、突击速度快,可以越过地理障碍迅速向目的地投送兵力。缺宾语,在“突击速度快”后加上“的特点”。④江苏还将鼓励各地区把地方戏种引入教学。这有利于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意识。缺必要的限制语,在“有利于”后加“培养”或“增强”等,也可去掉“的意识”。

(二)重复多余

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楚,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常见的情况有:语法成分重复、语意堆砌。

(三)搭配不当

句子成分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例如:①一不小心.手臂被小毛刺扎了一下,疼得我差点叫出声来。这是主谓搭配不当,在“一不小心”前面加上“我”,或把句中的“我”移到“疼得”的前面。②宜万铁路和沪蓉西高速公路建成以后,将为我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开端。这是动宾搭配不当。把“开端”改为“基础”。③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删去“的高低”“的大小”或在“成功”后加上“与否”。或将“成功”改为“成败”。

在学习修改病句的过程中,学生无论是检查语病还是修改病句,都时刻渗透着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修改病句的解题思路,即首先要读懂原句,弄清句子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其次要围绕句子的主要意思,找出句子在表达上的毛病,弄清是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再次,要针对病因,对病句进行修改。除此之外,还要对所涉及到的语法知识加以掌握,毕竟修改病句在中高考中的出题目的不只是解题得分,还是希望学生能掌握好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并将其投入到阅读、写作等运用中去,只有明确这一点,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修改病句的真谛,才能真正学好语文的“语”字。

参考文献:

[1]高敏华.莫让“玫瑰”在新课改中凋零——谈加强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的有效教学[J].现代语文,2011(03):98-99

[2]刑小雷.找准思维切入点 辨识病句有妙招[J].语文教学通讯,2009(11):57-58

[3]侯守斌.中考病句修改题解读与应试策略[J].中考加油站,2009(1):12-19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 篇4

1.主语残缺。

误用介词(“通过”或“经过”等)或动词“使”,导致主语丢失。

例句1: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例句2:经过昨夜一场大雨,使空气清新多了。

这两个句子都缺少主语,修改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去掉“通过”或者去掉“经过”,让“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昨夜一场大雨”分别做两个句子的主语;另一种修改方法是去掉动词“使”,让“我”、“空气”分别做两个句子的主语。

2.谓语残缺

复杂的短语作句子的宾语,这个宾语中有动词,在这种情况下,容易误认为是全句的谓语,造成谓语中心语丢失。

例句1:朱老师在去教室的时候,突然有一位老人面带笑容迎面走来。例句2: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时候,各个单位都要建立建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工作。

例句1的宾语部分有个动词“有”,它不是主语“朱老师”发出的动作,因此它不是句子的谓语,应在“突然”的后面补上谓语动词“看见”或“发现”。例句2中“建立建全”也不是全句的谓语,应在“各个单位都要”的后面补上谓语动词“做好”,也可以直接去掉“工作”,让“建立建全”做句子的谓语中心语。

3.宾语残缺

偏正短语作宾语时,容易将宾语中心词丢失。

例句:国家、社会、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这个句的动词“保障”的宾语缺少中心语“权利”,误把“权利”的修饰语“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当做“保障“的宾语。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句1: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崇高的革命品质”不能说“浮现”,改为“伟大的革命形象”

例句2:学校的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教育局表彰。受到表彰的应是“学校”,而不是“教学成绩”,应修改为:学校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教育局表彰。

2.动宾搭配不当

例句: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乡亲那熟悉憨厚的笑容和亲切爽朗的笑声。“笑声”不能说“看到”,应改为: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乡亲那熟悉憨厚的笑容,听到了他们那亲切爽朗的笑声。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句:院子里充满了复杂的声音。

“复杂”不能修饰“声音”,应将它改为“嘈杂”

4.主宾搭配不当

例句:春天的四川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主语“四川”与宾语“季节”不搭配,应将“春天的四川”改为“四川的春天”。

(三)语序不当

例句1:由于产品质量提高了,近年来我国电视机的出口深受东南亚国家的欢迎。

例句2:每个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有用的人才。

例句1中受欢迎的应是“出口的电视机”,不是“电视机的出口”。

例句2“将来都希望”应改为“都希望将来”。

(四)不合逻辑

1.前后不一致

句子中使用“能否”、“是否”、“高低”、“成败”等肯定与否定混用的词,造成句子前后表意不一致。

例句: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例句中“能否刻苦钻研”既表肯定,又表否定,后面“提高学习成绩”只表肯定,前后不一致。修改:去掉“能否”。

2.否定不当

表否定意义的词(如:防止、杜绝、避免、禁止、否认、忌等)与否定词“不”连用,把意思说反了。例句:大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这个句的意思是说“防止发生意外事故”,而不是说“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应去掉“不要”或“防止”。

3.自相矛盾

例句:班里同学基本上都交作业了。

句子中“基本上”与 “都”相矛盾,去掉“基本上”或去掉“都”。

4.主客颠倒

例句:刘翔这个名字对中国人都很熟悉。

“刘翔这个名字”是客体,“中国人”才是主体,此句主客体说反了,应将“刘翔这个名字”与“中国人”交换位置。

(五)句意歧义

一个句子如果有不同理解,那么称之为歧义句。

例句1:8月29日前去报名。

朗读时,可以在“前”的前面停顿,也可在“前”的后面停顿,造成歧义。可以修改为“8月29日以前去报名”或者“8月29日去报名”。

例句2:我们在路上遇到了两个医学院的学生。

这个句子中“两个”倒底修饰“医学院”,还是“学生”,表意不明,造成歧义。修改:“两个”放在“学生”的前面,或者将“两个”放为“两位”。

二、辨析病句的方法

(一)朗读语感法

朗读病句,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糊的,可能有语病。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凭借语感就能快速判断以下语病:搭配不当、语序不当、不合逻辑、句意歧义。

练习一:

1、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2、英勇的炮兵部队击落了敌人的许多飞机和坦克。

3、每个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有用的人才。

4、他在这里下了车,我断定他大概是本地人。

5、班长、副班长和其他班干部参加了这次表彰会。

(二)词语聚焦法: 1.看介词:“通过”或“经过”等。

如果句子的结构是“通过(或经过等介词)„„,使„„”,那么这个句子的病因是主语残缺。

2.看表两面性的词:“能否”、“是否”、“高低”、“成败”等,病因可能是前后不一致。

3.看否词“不”。“防止”、“杜绝”、“避免”、“禁止”等与否定词“不”搭配,病因可能是否定不当。

4.看表对象的介词“对”,病因可能是主客位置颠倒。5.看并列短语,可能语序不当。

如: 经考古专家20多年的整理、研究和发掘,被学术界评定为我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考古获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整理、研究和发掘”这个并列短语语序不当,应改为“发掘、整理和研究”)6.看并列短语,可能搭配不当。

如: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茅草房子,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乡音,那胶东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街道”和“乡音”之间加个谓语动词“听到”)

7.看并列短语,可能分类不当。

如: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生活用品”包括“床上用品”,并列关系不当,可将“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改为“床上等生活用品”)

8.看与数量词搭配的词语如“增加(减少)了”“增加(减少)到”是否科学准确,约数不能有重复表述或前后矛盾的文字。

如:广东每年虾产品出口超过一亿美元以上,一旦被征收反倾销税,整个虾产品出口将遭受沉重打击。(“超过”与“以上”重复,可以删去“以上”)

据统计:河南省栽植泡桐至少二亿棵左右,泡桐栽种面积增加到一千万亩以上。(“至少”与“左右”语意有重复,有矛盾,可删去“左右”。“增加到”与“以上矛盾”,改为“在”“为”,或删去“以上”)

9.“减少(缩小、降低、下降)××倍”表述不当,表数量减少不能用倍数。

如: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数量减少不能用倍数,可将“一倍”改为“一半”)

10.“囊括„„中的„„”表述不当。如: 由胡佳、彭勃、田亮、吴敏霞、郭晶晶等优秀运动员组成的中国跳水队,在这次雅典奥运会上,囊括了八枚金牌中的五枚,充分显示了跳水强国的实力(“囊括”即把全部包罗在内,“八枚”中获得“五枚”,虽然不少,但也不能称“囊括”,应改为“获得”)

11.“平均分(成绩)都„„”表述不当,例如: 这次物理考试,全班的平均分都达到85分以上。(一门学科,一次考试,一个班级的平均分只能有一个,后面不能跟“都”)

12.“时速每小时„„”或“时速„„小时” 用词重复。

如:①这种新车型每小时时速是220公里。②他以350公里/小时的时速驶向终点,车子简直就要飞了起来。(“时速”即每小时的行驶距离,与“每小时”或“小时”一起出现就显得重复累赘。例①应去“每小时”,例②应去“小时”,或把“时速”改为“速度”)与之类似的还有“每件的单位价格”“日均每天”“每年的年均”等问题。

13.“津津乐道地谈论”“凯旋归来”表意重复。

14.“几(×)个„„的„„”可能有歧义。如:三个学校的领导都到教育局汇报工作。

15.“只有„„才„„”误用为“只要„„就„„”

16.前后分句主话相同,关联词用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用在主语前。如:近年来,国家教育机构不仅在寻求与我国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类学校合作,而且许多人也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民办教育,并以此作为创业的新起点。()句关联词“不仅”所在的分句主语是“机构”,“而且”所在分句的主语是“许多人”,前后主语不同,关联词语应放在各自的主语之前,因此将“不仅”移到国家前)17.“不管”或“尽管”,看是否将两词误用。

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困难,胜利攀登。

练习二:

1、通过几个月的学习,使大家庭熟练掌握了知识。

2、能否保持平常的心态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3、大家上下楼梯应小心,防止不要发生安全事故。

4、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缺乏的,不是聪明,而是努力不足,毅力不强。

5、我生长在戏剧之家,豫剧对我一点都不陌生。

(三)成分梳理法

成分梳理法,就是找出句子的成分,能快速判断句子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成分梳理顺口溜:主谓宾

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位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例句:[通过这次成绩分析会],(初三)的同学们[进一步]增强了(努 力学习)的信心。

如果增加一个动词“使”,这个句子变为了主语残缺的病句:

[通过这次成绩分析会],使初三的同学们进一步增强了努力学习的信心。

三、修改病句方法:增、删、调、换

增(即增加缺少的成分)、删(删去多余的部分)、调(调整字词顺序)、换(更换字词),最后进行复查(是否通顺、有无新语病)。

四、特别注意

1、“有无”“能否”“优劣”“好坏”“成败”含有两方面,不能呼应就出错。

2、容易的重复词语

“目的是为了” “约„„左右” “更加变本加厉”

“让它任其自然” “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从心里发自肺腑” “显得相形见绌”

“一气呵成地写就” “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小学修改病句课件 篇5

一、激趣导入:

有些孩子在平时说话和写文章的时候,不小心会让句子出现一些毛病,我们把这些有毛病的句子叫做“病句”,板书课题:病句

句子生病了怎么办?为句子看病可是一件新鲜的事情,今天,就请每位同学来当“句子医生”,专门诊治病句。板书课题:修改病句

二、复习修改病句

(一)温故知新

1、归纳方法

复习修改病句的方法

师:之前,我们做过训练题单,请同学订正一下。

(生答)

师板书:或者贴词单

师: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哪些呢,谁来分享一下?

生答:我修改病句的方法有这些:

读(读懂句子的意思)

找(找出病因)

改(对病因处进行修改)

查(查是否正确)

师:在修改的过程中,你都发现了哪些问题呢?请根据题单举例说明。

学生短时间小组交流后,自由发言

2、生答:我发现有些句子语序颠倒,比如……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请学生板书病句的类型: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词序颠倒、重复啰嗦、指代不明、前后矛盾、归类不当、不合情理

3、师:孩子们,那在你们的修改过程中,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呢?

生:我发现大多病句只有一处错误,在改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遵循句子的原来意思,尽量少改动,改完后再读读看看句子是否通顺。

师板书:保持原意

改动要小

生:我还发现,有时候修改符号也需要规范使用。

例如:修改符号:

增:

删:

调:

换:

过渡:修改病句和给人看病一样,关键是找到病因,才好对症下药,解决根本问题。请大家为以下的病句病人诊断

(二)通过类型练习,掌握正确的修改方法

1、分发课堂练习题单

小组内交流,一人执笔修改。

请用正确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①上课了,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②战士们冒着雨和泥泞的小路继续前进。

③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克服了错误。

④我们认真讨论并听取校长的报告。

⑤我猜这件事可能肯定是李明干的。

⑥黄虹和赵燕一起去登仙楼山,她比她爬得快,她先登上仙楼山顶峰。

小组一位同学讲,另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修改。

(三)巩固练习

师:孩子们,刚才咱们是小组内合作共同为病句看病,接下来,我们试着独立给病句开药方,比一比哪个孩子改得又快又准。

请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1.已经把连长交给我的任务顺利实行了。

2.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事故。

3.虽然你学习再好,但是没有骄傲的理由。

4.今晚天空月圆如镜,繁星满天,多美的夜景啊!

5. 在东北的深山里,土煤窑稀稀疏疏星星点点地到处都是。

6.在劳动中,我们的双手弄脏了泥土。

7.听到这个消息,我小声地议论起来。

指名订正病句,在实物投影仪下进行修改。老师注意学生修改符号。

(四)提升训练

师:孩子们,你们已经五年级了,要不要来个更有挑战性的对手?

我们来修改一段话,看看综合修改会不会难倒你们?

挑战一:

下面一段话中有二个错别字,一个病句,二个用错的标点,请找出来,并在原文上改正。

署假里的一天。我在房间里看“西游记”。正当我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特然听到外面有人喊:“下雨啦!下雨啦!”我急忙赶快放下书,把晾在外面的床单收回来。

先完成在题单上,再指名口头回答。

师:孩子们,你们真棒!病段都这么快改出来了,那我们再增加点难度,不给出提示了,挑战二来了!

请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

昨天夜里下了一天的雨,今天早晨天晴了。爸爸代小勇到公园去玩。在公园里,他们看到了盛开的鲜花和清脆的鸟叫声,还看到了熊猫,狮子,大象和许多动物。他对他说:“我最喜欢大熊猫,大熊猫走路的样子真有乐趣!”

三、总结。

师:孩子们,这节课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呢?

生:这节课我的新收获是更加明确了修改病句时针对病因,用增、删、掉、换符号的标准使用方法。

生:我明白了修改的方法虽然是多种,但是必须千万保留句子愿意,改动最少。

生:我还知道了有些病句要根据生活经验才能修改。

生:我体会到了修改病句要认真开动脑筋,巧用修改方法。

师:孩子们,看到大家这节课有了这么多收获,老师感到非常高兴,我相信以后的说话或者习作中,病句会越来越少,最后消失。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小学阶段修改病句练习 篇6

一、常用的修改符号:

二、修改步骤(一读二找三改四查)

(一)、“读”。仔细地阅读句子,读懂句意,揣摩说话人本来想说的是什么意思,这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二)、“找”。认真分析,寻找“病因”。常见的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类型一:成分残缺(下列病句应该怎么修改?)

1、这种不爱护公物应该受到批评。

2、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

3、我们为今年国庆准备。

成分残缺: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修改此种类型的方法是“补”。即补充成分法。它指给不完整的病句补充需要的成分,从而使句子写完整的方法。不完整的病句,主要是缺少主干成分,即主语、谓语和宾语。具体到底缺少什么成分需要仔细分析。通常情况下,主语位置居前,谓语居中,宾语居后(无宾语,则谓语居后)。由于句子不仅是主干成分构成,还有一定的附加成分,所以先要找出主干成分,再做到缺啥补啥。如:

例1:“这种不爱护公物应该受到批评。”——这一句中缺少主心语,应在“公物”后面添上“的行为”三个字。

例2:“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这一句第二分句缺少谓语中心语(谓语动词),应在“一顶”前添上“戴着”二字。

3:我们为今年国庆准备。这个例句有主语和谓语,而“准备”是动词充当谓语成分,“准备”什么呢?没有交代清楚,句子缺少宾语成分,可补“精彩节目”等。

类型二:用词不当(下列病句应该怎么修改?)

1、她喜欢一个人在平静的环境里看书。

2、在联欢会上,李丽演唱了动听的歌声。

3、升旗仪式开始了,鲜红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用词不当:即搭配不当。句子中一对词不能搭配或违反语言习惯就是搭配不当。修改此种类型的方法是“换”。即换词搭配法。它指给词语搭配不当的病句换个词语,从而使句子写通顺的方法。某些词语在意义上是不能相互搭配的,或者搭配起来是不符合语言习惯的,如果搭配了就会造成病句。经常出现的病句是: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修改时,一般只要换一处词语就可以了。具体换哪一处应根据内容而定。如:

例1:“她喜欢一个人在平静的环境里看书。”——应将“平静”改为“安静”。例2:在联欢会上,李丽演唱了动听的歌声。“演唱”和“歌声”不能搭配。演唱的只是歌曲,而歌声是指歌的声音,就好比鸟声、机器声一样。这是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的病句,修改时,把“歌声”换成“歌曲”等就可以了。

例3:“升旗仪式开始了,鲜红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应将“鲜红”改为“鲜艳”。

类型三:语义(词意)重复啰嗦(下列病句应该怎么修改?)

1、我第一个首先发言。

2、我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

3、上课时,同学们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听讲。

语义重复:指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同时出现使用,造成句子的表意重复啰嗦。修改此种类型的方法是“删”。即繁就简法。“删”就是指给意思重复或成分多余的病句消肿,从而使句子简洁明了的方法。重复,多半是用了相同意思的词语造成的。句子中所用的词语重复了,给人的感觉就显得啰嗦,好比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修改时,对重复的部分择一就行了。如:

例1:“我第一个首先发言。”——句中的“第一个”和“首先”重复,可删掉其中一个。改为“我第一个发言。”或“我首先发言。”

例2:“我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句中的“不禁”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禁不住,因此它和“忍不住”放在一个句子中就显得意思重复了。这个句子可改为:我不禁笑出声来。或:我忍不住笑出声来。

例3:“同学们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听讲。”——去掉“全神贯注”或“聚精会神”。

类型四:归类不当(下列病句应该怎么修改?)

1、《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儿童时代》等报纸,我都很喜欢。

2、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名胜古迹。归类不当:指将不属于同一属类的事物放在一起。

例1:“《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儿童时代》等报纸,我都很喜欢。”——应去掉《儿童时代》,或者将“报纸”改为“报刊”。例2:“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名胜古迹。”——应去掉“和南京长江大桥”。

类型五:前后矛盾(下列病句应该怎么修改?)

1、我今天上午看了一天的书。

2、全班同学都去看电影了,只有张军一个人还留在教室里做作业。

例2:“全班同学都去看电影了,只有张军一个人还留在教室里做作业。”这个句子前半句讲明是“全班同学”都去,但后半句又说“张军”留在教室里。一前一后,显然产生了矛盾。句子可以改正为:全班其他同学都去看电影了,只有张军一个人还留在教室里做作业。或,全班同学都去看电影了。没有一个人留在教室里做作业。

类型六:词序颠倒(下列病句应该怎么修改?)

1、两辆新旧电动车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2、小鸟动听的歌声被他陶醉了。词序颠倒:指句子中所遣用的词没有按一定语法顺序进行造句,而是词的顺序颠倒了。修改此种类型的方法是“调”。即调整词序法。修改时给词序混乱的病句理顺词序,从而使句子变通顺的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一句话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一变,句子的意思就发生变化,甚至造成语病。因此,给词语安排次序,一定要符合平时的语言习惯,不能随意颠倒。

例1:“两辆新旧电动车真是鲜明的对比啊!”句中“两辆新旧电动车”是指两辆新的两辆旧的还是一辆新的一辆旧的电动车。所以句子可以调整为“新旧两辆电动车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例2:“小鸟动听的歌声被他陶醉了。”读这个句子,我们感到意思不清。如果是“歌声”做主语,说歌声被他陶醉了显然不通。那么,“陶醉”的应该是谁?从句意分析看,应该是“他”。什么东西使他陶醉了呢?当然就是“小鸟动听的歌声”了。因此,全句改为:他被小鸟动听的歌声陶醉了。

类型七:指代不明(下列病句应该怎么修改?)

1、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

2、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那里。指代不明: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称交代不明确,造成句子意思混乱。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修改此种类型的方法是“加”或“改”。如果是缺人称指示代词,要补充完整,用“加”法;如果是地点指示代词,要用“改”法。例1: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例2: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那里。——应将“出现在那里”改为“出现在哪里”。类型八:不合事理(下列病句应该怎么修改?)

1、农民们冒着凛冽的寒风收割稻子。

2、今晚天空月圆如镜,繁星满天,多美的夜景啊!

不合事理:指句子意思不合常理,违反常规。修改此类病句时,首先要全面了解事物并掌握其本质,也就是我们方法中所讲的重新认识,然后把句子叙述清楚。

例1:“农民们冒着凛冽的寒风收割稻子。”此句中根据常理,稻子成熟是秋季,农民不可能冒着凛冽的寒风收割稻子。所以,应该为“农民们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收割稻子。”

例2::“今晚天空月圆如镜,繁星满天,多美的夜景啊!”句中既然“月圆如镜”就不会看到“繁星满天”,事实上是月明星稀,所以句子可以删掉“月明星稀”。

(三)、“改”。针对病句的不同“病因”,对症下药,运用修改符号进行删、补、换、调。

(四)、“查”。将修改后的句子进行复查性质的校对阅读,看看是否通顺,有无新的语病发生,是否把说话人原来想说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如果有问题还得重改。

三、修改病句的原则:一是对症下药;二是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三是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

病句类型:用词不当。“情景”改为“风景”。

19、他的语文作业基本上全部完成。病句类型:前后矛盾。去掉“基本上”。20、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年多前刚刚发生的事情。病句类型:前后矛盾。去掉“刚刚”。

21、我敢肯定,明天大概要下雪。病句类型:前后矛盾。去掉“大概要”。

22、大家必须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病句类型:成分残缺。“必须”后面增加 “养成”。

23、河水倒映在云朵里,显得更白了。

病句类型:词序颠倒。“河水”和“云朵”互换位置。

24、香山的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病句类型:词序颠倒。“香山的秋天”改为“秋天的香山”。

25、博物馆里陈列着三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病句类型:词序颠倒。“三千年前”和“新出土的”互换位置

26、这学期是我小学学习生活的最后一年。病句类型:搭配不当。“年”改为“学期”。

27、爷爷常常给我们讲起从前有趣的往事。

病句类型:语义重复。去掉“从前”或“往事”改为“事情”。

28、哥哥最喜欢打篮球和足球。

病句类型:成分残缺。“足球”前添加“踢”。

29、我日夜希望的春节,终于来到了。病句类型:用词不当。“希望”改为“盼望”。30、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迅速的开展。病句类型:用词不当。“开展”改为“发展”。

31、我们要养成边读边想的好办法。

病句类型:搭配不当。“方法”改为“习惯”。

32、我们要发挥老一辈革命者的光荣传统。病句类型:搭配不当。“发挥”改为“发扬”。

33、今天该我值日,我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我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改为“我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桌椅整理得整整齐齐”。

34、我带着笔、尺、橡皮和文具去参加教学竞赛。病句类型:语义重复。去掉“和文具”。

35、老师布置的所有的一切习题,他都做完了。病句类型:语义重复。去掉“所有的”或“一切”。

36、每次老师提问他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病句类型:语义重复。去掉“首先”或“第一个”。

37、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爱清洁、讲卫生。

病句类型:成分残缺。“讲卫生”后面添加“的好习惯”

38、我校请解放军叔叔经常作报告。

病句类型:词序颠倒。“经常”放置在“请”的前面。

39、我们一定要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任务。病句类型:成分残缺。“建设”前添加“完成”。40、盲姑娘看见有人进来,连忙站起来让座。病句类型:词序颠倒。“盲姑娘看见有人”改为“有人看见盲姑娘”。

41、言行不一的人是一种坏作风。病句类型:搭配不当。去掉“的人”。

42、王磊舍己救人的动作,感动了周围的群众。病句类型:用词不当。“动作”改为“行为”。

43、尽管天气不好,我们总是按时到校。病句类型:搭配不当。“总是”改为“还是”。

44、相声节目开始了,一张张笑脸目不转睛地望着舞台上的演出。病句类型:搭配不当。“一张张笑脸”改为“观众都”。

45、我决心努力克服学习中不好的坏习惯。病句类型:搭配不当。“克服”改为“改正”。

46、刘老师光荣地被评为“特级教师”称号。病句类型:搭配不当。去掉“称号”。

47、她围着一条白围巾,一件红衣裳,好看极了。病句类型:成分残缺。“一件红衣裳”前添加“穿着”。

48、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病句类型:搭配不当。“人”改为“行为”。

1、在劳动中,我们的双手弄脏了泥土。

病句类型:次序颠倒。“弄脏了泥土”改为“被泥土弄脏了”。

2、听到这个消息,我小声地议论起来。病句类型:搭配不当。“我”改为“我们”。

3、他的一双手几乎完全冻僵了。病句类型:前后矛盾。去掉“几乎”。

4、校园里种了月季、海棠、梧桐、松柏等很多树木。病句类型:归类不当。去掉“月季、”。

5、儿童商店里的玩具真多,有积木,布娃娃、电动小火车、足球等。

病句类型:归类不当,标点错误。“积木”后的“,”改为“、”;去掉“、足球”。

6、星期日,我们带了面包、鸡蛋、苹果、香蕉、炊具和食品去野炊。病句类型:归类不当。去掉“和食品”。

7、她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和雪白的衬衣。

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改为“她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穿着雪白的衬衣”。

8、我今天上午看了一天的书。病句类型:前后矛盾。去掉“上午”。

9、现在市场上商品的数量大大提高了。

病句类型:搭配不当。“数量”改为“质量”或把“提高”改为“增加”。

10、这次到会的只有七十二人左右。病句类型:前后矛盾。去掉“左右”。

11、广场上挤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人群。

病句类型:语义重复、搭配不当。去掉“数不清”,“人群”改为“人”。

12、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馈。病句类型:成分残缺。“上课”前添加“养成”。

13、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病句类型:词序颠倒。“人口”调整到“最多”的前面。

14、“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文娱节目和大合唱。

病句类型:归类不当。“文娱节目和大合唱”改为“大合唱等文娱节目”。

15、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病句类型:搭配不当。“增加”改为“提高”。

16、乌云和大雨一齐从天空中倾泻下来。病句类型:归类不当。去掉“乌云和”。

17、墨绿的麦苗舒展着嫩叶。

病句类型:用词不当。去掉“墨绿的”。

18、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病句类型:搭配不当。“改善”改为“提高”。19.经过普法教育,群众普遍的觉悟提高了。病句类型:词序颠倒。“普遍”调整到“提高”前面。20、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病句类型:搭配不当。“不但”改为“虽然”;“而且”改为“但是”。

21、我们在学习上应当有不怕困苦的精神。病句类型:用词不当。“困苦”改为“困难”。

22、星期五下午,我们班的劳动任务是扫地,擦窗和搞卫生。病句类型:归类不当。“扫地,擦窗和搞卫生”改为“扫地、擦窗”。

23、《林海》的作者是老舍写的。病句类型:不合事理。去掉“写的”。

24、猫头鹰、燕子、蝙蝠、喜鹊都是益鸟。病句类型:归类不当。去掉“蝙蝠、”。

25、红军长征时代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病句类型:用词不当。“时代”改为“时期”。

26、在同学们地帮助下,使我有了很大的进步。病句类型:成分残缺。去掉“使”。

27、会场上想起一片热情的掌声。

病句类型:用词不当。“想”改为“响”;“热情”改为“热烈”。

28、昨天中午,刮了一阵狂风暴雨。病句类型:搭配不当。去掉“暴雨”。

29、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语句都很通顺。

病句类型:搭配不当。去掉“内容和”;去掉“都”。

30、只有你平时注意观察事物,积累素材,作文时就会有内容写。病句类型:搭配不当。“就”改为“才”。

31、每一个有志气的同学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病句类型:词序颠倒。“将来”调整到“成为”前面。

32、他不但改正了错误,而且接受了大家的批评。

病句类型:词序颠倒。把“改正了错误”和“接受了大家的批评”调换位置。

33、如果我们班受到老师的表扬,也不要骄傲。病句类型:搭配不当。“如果”改为“即使”。

34、少年宫展览室里展出了创作的描绘同学们春天的图画。病句类型:词序颠倒。把“同学们”放到“创作”的前面。

35、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长城。

病句类型:前后矛盾。在“世界上”后面增加“其它国家”。

36、上课的时候,坐在教室里专心听讲。病句类型:成分残缺。“坐”前加“我”。

37、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同学们总是虚心而热情地帮助我。病句类型:用词不当。去掉“虚心而”。

38、当我递上了茶杯,妈妈的脸上现出了愉快的心情。病句类型:搭配不当。“心情”改为“笑容”。

37、他聚精会神地坐在那里,专心地听老师讲课。病句类型:语义重复。去掉“聚精会神”。

38、作文写好以后,我们要学会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病句类型:语义重复。去掉“不正确的”。

39、上课时,小华的眼睛不转眼地注视着老师。病句类型:语义重复。去掉“不转眼地”。40、春天的景色我觉得十分美丽。

病句类型:词序颠倒。“春天的景色我觉得”改为“我觉得春天的景色”。

41、这种不讲卫生是可耻的。

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是”前增加“的行为”。

42、经过这次外出调查,对大家的启发很大。病句类型:成分残缺。去掉“经过”。

43、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病句类型:词序颠倒。“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44、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却不该错过。病句类型:搭配不当。“却”改为“就”。

45、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病句类型:前后矛盾。去掉“能否”。

46、小强和小明赛跑,他比他跑得快。

病句类型:指代不明。“他比他”改为“小强比小明”。

47、我买了钢笔、尺子、橡皮和文具就急忙赶回家去。病句类型:归类不当。去掉“和文具”。

48、虽然你学习再好,但是没有骄傲的理由。

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虽然”改为“即使”;“但是”改为“也”。

49、玛莎穿着一件蓝色的风衣和一顶黄色的帽子。

浅析病句的判断与修改 篇7

首先, 引导学生判断语序是否恰当。

(1) 定语和中心语倒置。如:“长期以来, 我国化肥的生产不能自给”中“化肥的生产”位置颠倒, 应改为“生产的化肥”。

(2) 宾语和状语倒置。如:“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改革的热情。”应把“无比的”调至“热情”前面, 并去掉前一个“的”字。

(3) 状语和定语倒置。如:“在现代化建设中, 我们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中应把“充分”调至“发挥”前。

(4) 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如;“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的方法。”中应改为“有效的方法”。

(5) 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如:“把国民经济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搞上去。”中应将“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到“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前面。

(6)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如:“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 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中应将“如果”提到“他”字前面。

其次, 引导学生分析句子成分, 判断搭配是否得当。

(1) 主谓搭配不当。如:“事实证明, 吸烟者的记忆力和嗅觉灵敏程度都有所减退。”中应改为“吸烟者的记忆力减退, 嗅觉灵敏程度降低”。

(2) 动宾搭配不当。如:

语文教学要大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应改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主宾搭配不当。如:“教育事业是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一个重要阵地。”句中应把“教事业”改为“教育部门”。

(4) 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如:“这次大会上, 大家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5)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如“既然你来了, 我也该走了”中句“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 应将“也”改为“就”。

第三,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句子, 判断句子成分是否残缺或赘余。

(1) 缺主语。如“经过周密调查, 终于使我们弄明白了事实真相。”句中应改为“我们终于弄明白了”。

(2) 缺谓语。如“旧社会, 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句中应在“吃”前加谓语“过着”或去掉“的生活”。

(3) 、缺宾语。如“过去, 这个学校不执行‘学生以学为主’, 所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很低。”句中应改为“不执行‘学生以学为主’的原则”。

(4) 缺少必要的定语、状语等附加成分。如“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女长大后有所作为, 但这种希望都不免会落空。”句中缺状语, 应改为“但有时这种希望……”

(5) 主语多余。如“我们二年级的同学, 在上课的时候, 一般地说, 我们都能认真听讲, 遵守课堂纪律。”句中后面的“我们”是多余的主语。

(6) 谓语多余。如“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 迎接高考到来。”句中“迎接”的是“高考”, 不是“到来”, 应把“到来”删掉。

(7) 宾语多余。如“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句中应删掉“的距离”。

(8) 定语、状语等附加成分多余。如“他参加工作后, 坚持上业余夜校, 刻苦钻研专业技术, 补习文化。”句中定语“业余”是多余的, 因为夜校本身就是业余学校。

第四, 引导学生反复推敲, 判断句子结构是否混乱。

(1) 句式杂糅。就是时而要用这种句式, 时而要用那种句式, 结果两种句式都用了, 混杂在一起。如“你不认真学习, 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句中把反问句和判断句混在一起, 破坏了句子结构的完整。应改为“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或“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 两句混杂。就是同一内容, 由于拿不定主意, 既想用这种说法, 又想用那种说法, 结果把两种说法糅到一起, 形成两句混杂。如“造成这次车祸的根本原因, 是由于汽车司机小王在昨天夜里十点酒后开车。”句中把“造成这次车祸, 是由于……”和“造成这次车祸的根本原因是汽车司机”凑成一句了。

小学生如何修改病句 篇8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修改病句;问题与方法

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是教导学生知书识字的阶段。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修改病句教学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仅仅是修改病句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病句现象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病句对人们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比如人民日报、电视新闻,在传输社会信息、国家信息时出现语病的状况,是非常影响国情的。因此,修改病句教学需从小抓起,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修改病句教学。

一、修改病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修改病句,顾名思义,是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在不改变句子愿意的情况下,将句子中有错误的地方进行调整或者删除,使得句子更加通顺。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博大精神,语言文字的使用上,更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同一个句子表达两个意思的句例比比皆是。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修改病句教学,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修改病句的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修改病句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几个误区。

1.修改病句教学过程只注重最终结论

教师在修改病句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病句修改的结果,而不注重修改过程。然而,修改过程,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体现。在修改病句教学中,学生只有掌握了病句修改的原理,才能够进行举一反三,在以后的修改病句中能够熟练使用掌握的技巧。

比如,修改病句“我们怀着愉快的和高兴的心情走进了青秀山公园。”学生A回答:“我们怀着愉快的、高兴的心情走进了青秀山公园。”学生B回答:“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走进了青秀山公园。”此时,教师评价学生B修改对了,就匆匆结束了这一段病句修改联系。对学生A来说,并不知道学生B是如何修改的,以后自己应该怎么改;对学生B来说,可能真的掌握了修改病句的方法,但也有可能是蒙对的。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应该说,还有另一个正确的修改方法,即“我们怀着高兴的心情走进了青秀山公园。”如此教学,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2.修改病句教学过程只注重机械训练

目前,我国小学年级语文教学中修改病句教学,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的机械训练,教师鲜少参与指导。学生对修改病句机械性训练,广义上,确实能够将修改病句知识的巩固。但实际上,机械训练,对同类型的病句修改知识缺乏综合的、系统的训练和比较。教师只注重机械训练,而不注重病句修改的方法与技巧,学生往往只会修改见过的病句,而不会进行举一反三。

3.修改病句教学过程只注重教材训练

修改病句教学,往往是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而学生在生活中的言行,却是书本上没有的。因此,学生在语文课本上,掌握了修改病句的技巧,但是却无法应用于生活之中。对于教师而言,修改病句仅仅注重教材的训练,而不与教学生活进行融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语病现象却不自知,不仅有违教师的专业形象,同时还会对学生带来不利影响。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修改病句教学的方法和步骤

修改病句,是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要求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将句子调整的更加通顺。众所周知,一个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组成的,而主语、谓语、宾语是句子不可缺少的三个主体。修改病句的方法有三种,其一,补法,即对原句进行补充说明,这种方法应用于有成分残缺的病句。其二,删法,当句子意思有重复累赘、搭配不当等语病时,应对赘余部分进行删除。其三,换法,这种方法应用于搭配不当、用词不当以及指代不明的病句。

句子存在语病的现象,无非就是有残缺、有赘余以及顺序不当。修改病句的主要步骤,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整体入手,反复阅读。在修改病句之前,要对病句进行反复阅读(包括默读、出声读等)推敲,分析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其二,知识再现,找准病因。通过研读,掌握了句子要表达的意思之后,分析句子属于哪一种类的语病现象,是成分残缺,还是重复累赘,亦或者顺序不当。其三,掌握技巧,对症下药。在分析了句子的语病属性之后,根据掌握的修改病句的三个方法,选择合适的、恰当的修改方法对症下药,进行病句修改。

四、结语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小学语文教学在修改病句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掌握病句所要表达的意思,领会了正确的意思,才能够进行正确的修改。而中国语言一词多意的词句很多,修改病句之前,一定要反复阅读推敲,找准病因,才能够选择正确的修改方法进行修改。俗话说,熟能生巧。在修改病句教学过程中,要有组织的、有计划的进行修改病句培训,对修改病句的知识点分类教学,才能够提高修改病句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苏培成.当代中国的语文改革和语文规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05-10.

[2]罗茜文.《汉语语病研究百年史》[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11-12.

[3]王淑杰.谈小学语文加血中修改病句的几个问题[J].赤子(上中旬),2015-09-06.

上一篇:什么是我的财富作文600字下一篇:感动中国人物任长霞事迹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