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屯镇中学学生安全教育制度

2024-05-05

金屯镇中学学生安全教育制度(通用6篇)

金屯镇中学学生安全教育制度 篇1

1、严格执行《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确保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

2、坚持每学期开学初的“安全自查整改”活动。针对存在问题,制订出相应的班级管理目标和管理措施。

3、以德育工作和团队工作为抓手,在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全面落实安全教育,做到长期性、经常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4、安全教育工作进行登记考核。每班要建立安全教育与管理台帐,对学校规定的安全教育内容到位情况、班级自己开展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到位情况进行登记,列入班主任考核内容。

5、加强与派出所、司法所联系,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

6、学校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对问题学生,学习、生活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帮助,努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联系学困生制度,进行帮扶,预防不良事件发生。

7、加强学校网络使用安全管理。按公安部门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的法规,制订相应的措施,严格执行。计算机教室加强安全管理,严防意外事故发生;注意计算机房教室的环境卫生,确保不影响学生身体健康。

金屯镇中学

金屯镇中学学生安全教育制度 篇2

一、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中的利益表达

那格尔曾经针对政策制定过程,从政治学的角度提出了公众参与度、可预测性和程序公正性三个标准。其中,公众参与度是一项政策在制定过程中目标群体、利益相关者和公众参与的程度;程序公正性源于法律实践,指的是政策制定过程中必须保证各个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其利益可能受到政策不利影响的群体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无论是提出“公众参与度”,还是强调“程序正当性”,那格尔强调的是制度运行中公众参与进行利益表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从利益的角度看,政策输入的过程也就是进行利益表达的过程。利益表达是利益主体为实现其特殊利益而进行的活动,它的实质是把利益主体的态度、意见等转变为向政府表示要求的方式。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从“免费”向“收费”变迁后,造就了众多的利益主体。利益主体的多元,其利益要求也就各不相同,如何协调好这些不同的利益要求,就对利益表达制度提出了挑战。高等教育制度运行过程中,只有让不同利益主体的要求得到适时表达,才能减缓对制度的冲击;也唯有通过一定的渠道了解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才能增强制度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在现代西方社会,学生在高等收费制度运行过程中进行利益表达的渠道比较畅通。他们或者以主权者身份通过直接投票方式来决定制度运行中某些重大的政策问题,直接行使个人的权利;或者通过代议的形式推选代表来参与制度制定,间接行使个人的权利;或者使用威胁手段如请愿、示威、罢工、罢课等活动来反对制度中不利于自身的部分;或者通过政治党派和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来影响制度制定;或者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进行多方游说等手段来提出制度诉求,影响制度导向。概而言之,在西方,学生作为利益主体可以说直接构成了利益表达主体,尽管他们的利益表达仍需要依靠压力团体的活动,但学生充当利益表达主体还是一种普遍现象。

与西方学生在高等教育收费运行中利益表达公开、直接、丰富不同,中国学生的利益表达则相当欠缺,即便有,也相对低调、间接、单调。中国学生在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中利益表达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个体表达,二是团体表达。个体表达,如投书媒体、上访等。团体表达可以分为制度性团体表达、行业性团体表达和功能性团体表达。制度性表达团体虽然不是专门的利益表达主体,但由于它们担负着广泛的社会职能,因而是比较重要的表达团体,团代会、学代会均可归结为制度性表达团体。行业性表达团体是由行业内部机构和人员组成的一般性社会团体,它反映有关利益主体的利益需求比较具体,学生会、团委会等可以纳入其中。功能性表达团体是指那些发挥利益表达功能,有一定社会影响力,但又不是国家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固定反映某个方面或某个社会群体利益的社会团体,其中最典型的功能性表达团体是大众传媒。

二、高等教育收费运行中学生利益表达的欠缺

尽管在高等教育制度的运行中,中国学生利益表达的渠道并没有完全堵塞,但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内输入”制定模式大大减缓了表达的力度,甚至致其很难进行有效表达。在“内输入”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制定模式中,政府是制度的主导者,利益表达充分;高校是制度制定的参与者,利益表达比较畅通;学生往往被置于服从的地位,缺乏有效参与,利益表达相对欠缺。

学生在高等教育收费运行过程中利益表达的欠缺可以从三个层面诠释:

一是不能充分表达。学生利益诉求不能充分表达的情况将导致高等教育收费运行中利益博弈的严重失衡以及学生利益相对被剥夺感的加剧,最终造成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中利益结构的断裂。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主要目标群体是广大学生,他们缺乏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在制度的利益博弈过程中属于弱势群体。与政府、高校等强势群体占有较多社会资源和具有较强的制度影响力相比,弱势群体谋取其制度收益的机会和能力更低,对利益博弈均衡寄予更高期望,因此,他们在制度中的利益表达尤其要引起决策者的重视。

二是不表达。鲁迅先生曾这样表述“沉默”的力量:“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学生在高等教育收费运行过程中基于表达渠道的堵塞,也可能保持“沉默”,并在“沉默”中积聚着某种制度破坏力量。学生之所以“沉默”,或者是不能表达,或者不愿意表达,或者不屑于表达。其实,不表达也是一种表达。这种方式隐含着对制度的反抗、隔离与排斥,不仅会导致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失调,更会制约制度的顺利运行。

三是异常表达。学生在高等教育收费运行过程中可能异常表达,这种表达虽有“表达”,但照我们的逻辑属于表达的欠缺。学生在制度中异常表达存在着两个极端:要么对制度“不表达”,甚至在自身有明确且具体的利益损害时也保持沉默;要么将制度“一棍子打死”,看不到制度的正面价值,在批评、指责、质疑中面对制度。学生在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中的异常表达是对制度的一种非理性反应,不仅损害制度的运行,也不利于自身正当利益的维护。

三、高等教育收费运行中学生利益表达欠缺的制度追问

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过程中学生利益表达的欠缺,可以从制度本身找到源头。我们认为,中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设计与执行中的某些缺陷造成了学生利益表达的欠缺。

其一,高等教育制度设计中学生的主体缺位。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公共政策,而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首先在于它的公共属性。公共政策的公共属性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公共政策目的的公共性;二是指公共政策主体的多元性。从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运行看,政府、高校与学生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是不同的利益主体。不过,中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设计伊始,政府主导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设计的全过程,并以学生的利益代表自居,而学生作为一个利益主体相当程度上被排除在制度设计之外。尽管从理论上讲,政府在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中应该是学生利益的唯一的、完全的代表,但政府的“经济人”的一面使其很难完全不顾自身的利益而忠实地充当学生利益的代表。也就是说,政府是学生利益的唯一的、完全的代表的这一假设,在高等教育收费运行的现实中显然难以站住脚。既然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中政府利益不能完全代表学生利益,也不完全等同于学生利益,学生在制度设计中的利益主体地位必须得到保障。否则,学生被隔离到制度设计之外,其利益表达自然难以进行。

其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中程序上的欠缺。为了保证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目的的公共性,需要为政府、高校与学生提供多元互动的渠道,这个渠道就是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的程序性保障。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程序性保障是否公正,决定着政府、高校与学生等利益主体能否良性互动以及互动的结果———即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品质。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中程序上的欠缺表现为:在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外围,缺乏政府与公众,尤其是与存在一定利益冲突的学生群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渠道;在高等教育制度内围,制度不是集中公众与学生意见而形成的,而是依据社会上部分精英的价值偏好制定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学生是完全被动的,他们的利益诉求及其行动对制度制定不会产生决定作用;与之相反,占统治地位的精英把握制度制定的主动权。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中程序上的欠缺,导致学生的利益表达难以通畅。

其三,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执行模式上的欠缺。美国公共政策专家保罗?萨巴蒂尔指出,政策执行有两种基本途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米歇尔?黑尧也主张,政策执行的发展有两波:第一波以自上而下的模式为主,肯定政策制定者设定明确目标的权威与能力,目的在于形成完美的执行;第二波则针对此论点加以批判,认为政策目标是由政策制定者与目标全体共同协商达成的。从中国高等教育制度执行的模式来看,过往完全采用的、当下相当程度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模式。在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自上而下”的执行模式中,制度被视为高层决策者的“财产”,制度执行中过多地关注高层决策者的目标和策略,其他行动者尤其是学生扮演的重要角色被忽略了。我们认为,在高等教育的免费期,高等教育利益没有分化,制度执行的“自上而下”有一定的适切性。高等教育收费后,高等教育利益日益多元,制度执行的“自下而上”显得十分必要。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执行模式上的欠缺,学生的利益诉求难以有效表达。

四、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听证:学生利益表达的重要路径

无论是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设计中的主体欠缺,还是制度运行中的程序欠缺,执行上的模式偏差,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学生缺乏对制度的参与。没有参与,学生在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中也就失去了利益表达的空间。我们认为,在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的过程中引入“听证制度”,较好地拓展了学生“参与”和“表达”的空间。

听证渊源于英美普通法的听取两方面意见之法理,最初仅用于司法权的行驶,作为司法审判活动的必经程序,谓之“司法听证”。后来随着司法听证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而移植到决策领域,形成“决策听证制度”。按照陈振明的理解,“听证”是指在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听取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特别是听取该决策利益相关者的意见,运用民主和科学的方法,把决策变成集思广益的、有科学根据的、有制度保证的过程。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中的“听证制度”,在我们看来,则主要指制度运行中,吸收包括学生及其家长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对制定高校收费标准的原则、学生培养成本的计算的依据以及收费项目的确定、收费标准的高低等有关问题进行公开听证,从而使收费过程走向透明,收费行为走向规范,收费标准走向合理的过程。

作为一种政策工具,高等教育制度运行听证通过法定的形式将学生纳入到高等教育收费的决策过程中,为学生参与高等教育收费运行提供了制度化渠道,使学生从单纯的管理对象,变为可以通过行政程序制约决策者的参与性力量,从而实现对高等教育收费运行的参与并获得利益表达的渠道。实际上,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听证属于一种民主程序,而这种民主可以归结为“协商民主”。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听证的程序价值表现为:其一,“听证”的参与价值。民主不是“独白”,而是“对话”。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的听证在政府、高校与学生之间构建了一个对话的框架,避免过往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一言堂”。正是这种对话,使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决策出自一个公平而开放的参与性过程,并且所有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在这个过程中都得到了尊重;使得决策的结果是政府、高校与学生在协商中持续进行合作而非简单的服从;使得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中政府、高校与学生都能成为权力的来源,而非为少数的精英把持。其二,“听证”的凝聚价值。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运行不仅仅需要“命定”和“服从”,更需要“理解”与“认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的“听证”过程中,政府、高校与学生的“对话”和“协商”,能够产生阿伦特所谓的“交往力量”。这种“交往力量”的展现可以在政府、高校与学生之间产生命运共同体意识,并促进三者在制度运行中的团结,而非相互指责。其三,“听证”的公正价值。在参与者公正的意义上,其它程序也可以主张公正。仅仅选票的汇集,甚至抛掷硬币,都可以声称不同的“输入”和“表达”之间的决定是公正的。不过,在库克看来,建立在协商基础上的“听证”能够完善民主过程的结果,使它们更公平,一定意义上则更公正。

尽管我们强调“听证”的重要价值,但“听证”也并非万能。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听证”不仅没有达至“参与”和“表达”的目的,甚至沦为攫取超额利益的工具与不正当利益合理化的“漂白剂”。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听证要避免上述误区,必须科学、公开与真实,这需要从听证设计的理念与操作两个维度来保障。

从理念上看,高等教育收费运行听证设计要具有“包容性”、“理性”、“合法性”。“包容性”指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中政府、高校与学生等利益主体都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上参与制度运行中的决策;“理性”指听证过程中达成的决策是由协商中提出的各种理由决定的,而不是投票者的利益、偏好或要求的简单聚合;“合法性”指每一个参与者都理解决策是如何达成及达成的原因,即使他或她个人不同意决策的观点和观点。

从操作上讲,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听证的设计要保证听证代表的代表性、听证过程的公开性、听证结果的有效性。听证代表的代表性要求吸收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中政府、学校与学生等利益主体的代表,而公众作为利益相关者也需要有自己的代表出席。除了利益主体和相关者的代表不缺席外政府、高校与学生等利益主体在听证中的代表人数应大体相当。听证过程的公开性要求听证的代表公开、听证的内容公开、听证的过程公开、听证的结果公开。因为听证本身是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运行中一种应有的民主公开程序,而不是密室协商。听证结果的有效性要求听证结果对政府、高校与学生均有约束力,并在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得到贯彻和执行。毕竟我们不是为了“听证”而“听证”,“听证”也绝非粉饰制度民主的工具。

参考文献

[1]Nage,Public Policy:Goal,Means and Methods,ST.Matin’s Press,New York.1984.pp110—120.

[2]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教育政策的决策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86.

[3]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50.

[4]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65—166.

[5][南非]毛里西奥·帕瑟琳·登特里维斯.王英津译.作为公共协商的民主:新的视角[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1.

高校教育中学生管理制度探讨 篇3

关键词:高校 教育 学生管理 制度

高校教育出一批批有素质的人才,可以说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已经是各大高校研究的重点,逐渐在高校中建立起更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然而管理过程中总会忘记学生是主体地位,这就会导致整个管理发挥不出来它的价值。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需要在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中,找到最适合的管理方案。

一.高校教育下学生管理制度研究现状

1.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现状分析。整体来说,在高校中影响着学生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关键就是对学生的管理。

我国教育界对于高校管理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社会上已经有更多的阶层关注到,并且已经收获了可观的研究成果。在高校中出现更多高质量的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在学生管理制度上的发展和突破。提升了高校管理的整体水平,在探索中不断找到适合自己院校的发展模式。

广义上来说,学校的管理制度就是国家或是政府以及校园内部相关的管理制度。那么狭义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就是说学校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相关的各种学生相关规章制度,是一种校园内部的教育规范。高效的管理制度还被理解为,控制、调节与学生相关的各种认为规范。

2.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完善。在教育的基础上,高校学生管理制度面临着新的挑战,所以在制度上一定要以创新为主要方向。在进行高效学生制度改革的时候,需要重视三个方面,即育人为本、依法行政、依法治校。

在现代化的当今社会上,以人为本就是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促进高校与社会的融合,坚持主导思想的发展,使得高校确定明确的制度建立方向。高校的价值方展方向,体现在管理制度的规范上,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价值的体现,是能够提高制度管理成效的。面对日益更新的社会,高校在学生的管理上面也会面对更有挑战性的问题,就需要更近一步的分析解决。

二.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完善策略

1.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完善理念。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因此高校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培养方向,才可以将学校的管理制度观念予以完善。教育管理一直跟国家的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强化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就是落实学生管理制度的关键。高校管理工作需要在发展中发现新的策略,更符合这个时代的管理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新的思路和创新。

2.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完善的价值向度。以一种视角对运动着的物质世界和劳动着的人类社会的过程做出评价,就是价值向度。决定着最终的发展方向,同时影响着整个发展的模式。

在高校教育逐渐被重视的情况下,完善学生管理制度是高校探究的重要方向。高校教育实施中应该将学生的管理制度和教育理念科学的结合在一起,相关管理制度需要教育化的介入,因为教育可以将原本生硬的管理模式引向柔软式,让学生明白是非最终实现自觉遵守管理制度。

3.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完善的路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主要就是用来规范学生行为的。完善学生的管理制度也是一个从上级到下级的动态执行,探讨高校制度的完善路径是推动整个院校发展的重点保障。那就需要从高校管理制度的完善中,探究那些不同的角色具体的任务并作出分析。

学生会配合高校的管理制度给出比较主观的建议,高校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辅助学生的意见并强化相关制度建设。这一路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还应该注意高校制度中的反馈渠道,鼓励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占据主要的地位。

为了将学生培养成才推向社会,应该提高并改革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规范制度才是提高高校整体教育水平及教学环境的重要因素。如今社会需求已经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点考虑因素,所以相关高校的制度建设也需要社会支持,建立更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制度永远是执行教学的保障。

三.结论

作为提高高校整体素质必备的一项制度,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的要求,同时符合院校的整体规划。在高校教育中,拥有一项很科学的管理制度,就是保障学生能够拥有更好学习环境的前提,同时还是提高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大要素。要从更多的方向去探讨高校制度化的问题,并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法,使高校中的老师甚至学生本身真正的重视,并将这一制度加强明确性,完成院校的制度改革。

金屯镇中学学生安全教育制度 篇4

实施方案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切身感受山东改革开放4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成就和巨大变化,以良好风貌向改革开放40年献礼,金屯镇中学决定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通过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摄影、征文、手绘展示及主题队会等活动,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展现我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发展成就,引导少年儿童树立远大理想、培育美好心灵,今天做祖国的好儿童,明天做祖国的建设者。

二、活动主题 我与爸妈比童年

三、活动范围 六、七、八年级全体学生

四、活动时间

2018 年6月1日---6月15日

五、活动内容

(一)“我与爸妈比童年”摄影作品展示(六年级)

发动少先队员搜集爸爸妈妈和自己童年时期肖像及学习生活用品、场景等照片,形成对比组图,直观呈现改革开放40年来生活学习条件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二)“我与爸妈比童年”征文作品展示(八年级)

鼓励少先队员通过与家人交流、寻访人文景观、阅读文献资料等方式,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用纸笔记录自己对祖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深刻感悟。

(三)“我与爸妈比童年”手绘作品展示(七年级)

激发孩子们通过“神奇”画笔勾勒出他们眼中看到的、听到的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发展与变化,让少年儿童通过各种形式的绘画直观表现出他们对于身边巨变的所见所闻。

六、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是加强少年儿童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班级要充分认识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班级要结合实际,充分运用黑板报、微信等进行宣传,扩大活动影响面,及时反映少年儿童广泛参与活动的情况,为庆祝改革开放40年系列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3.全面覆盖,注重实效。各班级认真收集整理各项活动的影像资料、队员感想和社会反响等,及时形成典型推荐和工作总结,并于6月15日下午5点前报送政教处。

七、指标分配:

各班级收集优秀作品至少5篇。班主任老师优中选优,15日以年级为单位报送到政教处或发邮箱652765796@qq.com

金屯镇中学

2018年6月1日附件 2:

推报作品格式要求

1.摄影作品需突出主题,具有较强的年代对比性,能够充分体现改革开放 40 年的变化。报送 JPG 格式扫描件,文件以“地市+作者+作品名称”统一命名。推报作品不得发生与他人有关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等法律问题,否则由作者自行解决和承担责任。

2.征文作品文体不限,散文、诗歌、童话等均可,要有真情实感,要体现出自己与爸妈童年时期的对比,主题鲜明,材料鲜活,案例典型。征文作品报送 word 电子版,要求排版格式规范,文件以“地市+作者+作品名称”统一命名。征文应为本人 原创,严禁抄袭,一经查实,取消展示资格,并通报批评。

金屯镇中学学生安全教育制度 篇5

按照县教育局文件精神要求和学校实施方案安排,我校开展了教师纪律作风整顿活动。在教师作风整顿学习活动中,为了使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实改进思想、工作等方面存在的作风问题,现就教师过去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觉悟不高,认识不够。不会主动去学习教育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这就造成理论仅存于表面,只懂形式,不能把握其内涵,认识上没有深度和广度。

2、学习上缺乏积极进取精神。学习的自觉性不强。

3、对教研工作不热心,态度消极。潜意识里认为搞教研不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事,而是教研部门专门从事教学研究人员的事,我们老师没有那个水平,不会搞,也没有时间,更没有必要,因此对教研工作热情不高,态度消极。

4.有时学生中出现问题,与家长没有及时取得联系。

二、整改措施

通过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认真反思了教师的不足,决心边学边改,立查立纠,认真做好:

1、树立发展的理念。教师要着眼于新思路、新视野、新举措来做好教学工作的新发展。要努力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意识和危机意识,要开动脑筋,着力研究适应新时期发展形势的新方法、新举措;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克服求稳和保守思想,积极尝试新的课改,以全新 的理念服务于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育人意识,做新时期的智慧型教师。

2、树立团结合作的理念。在单位积极和同事们交流,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和同行们共同研究探索新理念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同志,维护同事们的利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树立自强的理念,不断学习,转变工作作风。

要更深入地学习理论,采用报刊,网络,听报告会,听专家点评等各种手段,丰富自己,武装头脑。用最先进的教育方法,激励学生,提高教师,脚踏实地,努力改变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用一流业绩报答党和人民。

4、树立好教师形象

随时注意教师的言语、仪表、行为,给学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及时对学生当天的学习、生活及在校表现进行总结,以表扬鼓励为主,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心爱护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歧视后进生,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加强教育教学艺术的修养。

金屯镇中学学生安全教育制度 篇6

【关键词】“问题学生”      安全教育       农村中学     代理家长制度

学校安全管理说到底是人的管理。我校地处侨乡,又是城乡结合处,外来工子女和留守孩子在学生总人数中占相当比例,大约有55%,而这一部分学生中“问题学生”的比例又不在少数。所以加强对这一部分学生中“问题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对于保证学校的平安和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根据我校针对“问题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撰写本文,以供各位同行探讨。

一、思想上革新观念,善待“问题学生”

作为学校领导,在学校管理上应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升学率,一手抓平安率,一边激励优秀学生,一边关爱“问题学生”。只有两手都硬起来了,学校的和谐发展才会有强有力的保障。在对“问题学生”的认识上,学校领导也应该改变过去“这学生有问题”的旧观念,而代之以“这学生本性还行,有问题的是他(她)周围的成长环境,关键要看你怎么样引导”的新观念。

“问题学生”为何有这些不良行为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1)家庭教育失度。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有的家长对孩子从小娇生惯养,溺爱;有的家长只认棍棒教育,随便打骂孩子;有的家长则对孩子放任自流,对孩子从不过问;有的家长远走他乡,把孩子甩给上一代了事。(2)学校教育失当。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处理“问题学生”有偏差,无法做到“三心”(爱心、细心、恒心)。(3)社会教育失位。社会的不良风气、内容不健康的书籍影视等影响了“问题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问题学生”的心理,找出问题形成的原因,善待他们,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转化工作,把“问题学生”身上潜在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及其存在的安全隐患,我校采取了分工协作的办法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

二、行动上分工协作,关爱“问题学生”

(一)班主任对“问题学生”不离不弃。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对于“问题学生”,班主任应放下架子亲近他们,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们的心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他们主动认识并改正错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大多数“问题学生”意志薄弱,自卑感强,对自己的成长进步缺乏信心。班主任教育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多安排合适的工作让“问题学生”干,一旦工作干出了一点成绩,就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心。

(二)班干部对“问题学生”友情感化。同学的帮助对“问题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让班干部与“问题学生”交朋友,让他们感受到同学对自己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通过班干部的教育、感染,促进“问题学生”与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问题学生”工作中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使“问题学生”能够像一般学生一样在阳光下健康茁壮地成长。经过初步思考,笔者有以下三个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建立代理家长制度。“问题学生”教育问题并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只要关心到位、及时,他们的成长应该是比较顺利的,他们也一样会成为阳光少年。笔者建议可以尝试建立代理家长制度,让学校班主任或青年黨员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这些“代理家长”与孩子倾心交流,真诚地走进他们的心坎里,给他们辅导,教他们做人,利用课余时间走进他们的家里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甚至在节假日或孩子的生日时带他们到自己家里为他们过节,赠送学习用品,真正地给这些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以亲情般的关怀,引导他们真正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反思自己的问题。

(二)给“问题学生”搭建自我实现舞台。老师经常与“问题学生”谈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可以让他们担任班干部,一方面起到激励和鞭策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他们和班上其他同学的沟通和交流,以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使他们找到归属感。

(三)教育培训“问题学生”监护人。通过家校联系,教育培训“问题学生”监护人,提升他们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做到在孩子上初中阶段,尽量不外出,或留一人在家照看孩子,给予孩子亲情关怀。外出后也要经常与留守在家中的孩子进行沟通,要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导之以行;让他们明白当孩子在家时要具有较强的安全责任意识,毕竟孩子除上课外,其余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问题学生”的安全家长们更要尽心,更要随时监控。

上一篇:如何看待当前经济改革的起始点下一篇:特级建筑资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