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基层公务员素质能力提升

2024-06-29

也谈基层公务员素质能力提升(共11篇)

也谈基层公务员素质能力提升 篇1

要想做好基层公务员素质能力提升这篇大文章,面临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必须下大力抓紧抓好以下三点:

一是要在抓作风建设上动真格。要积极引导基层公务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多种形式,促使基层公务员牢固树立与时俱进、争先创优、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思想观念。要切实增强基层公务员的服务

意识,把群众满意不满意做为衡量基层公务员工作好坏的第一标准,用实实在在的措施和制度纠正形式主义、不务实效的做法,严肃查处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人和事,从根本上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要积极倡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明确职责,严明纪律,组织基层公务员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展开经常性地调查研究,在群众中锻炼自我、提高自我,增长新知识、新思维、新方法,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领导水平、文化修养、法制观念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是要在抓队伍管理上下硬功。严格基层公务员队伍的管理是提高基层公务员能力素质的关键。一方面,要严格施行《国家公务员法》,严把公务员队伍“进、管、出”。要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把住进口、畅通出口,形成基层公务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格局,特别是要加强对基层公务员的动态分析和管理,另一方面,要强化监督。加大对公务员法实施情况的全面监督检查,加大对违反公务员法及相关规定的查处力度,用经常化、全程化、制度化的监督堵塞公务员管理工作中的漏洞。要拓宽监督渠道,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监督的格局,既要注重监督基层公务员个体,又要注重监督一定范围内基层公务员群体,确保监督取得实效。

也谈基层公务员素质能力提升 篇2

一、更新思想观念

基层单位政工干部是基层工作的核心力量, 需要具备优良品质, 也需要具有创新的思想观念, 坚定的思想理念, 较强的逻辑判断能力。思想政治工作是他们的基本日常工作, 在形式和手段上, 要求基层单位政工干部必须接受正规的思想理论政策培训, 进一步强化理论基础。一个优秀的基层单位工作人员在思想观念上要具有先进性, 要善于学习, 通过大量知识的积累, 学会用所学知识指导基层工作。基层政工干部在日常工作中, 还要加强分析判断能力, 掌握好整个基层单位人员的思想状况, 始终保持对工作的冷静思考、科学分析, 准确判断。在对基层工作人员做思想工作时, 既要耐心细致, 又要善于引导。政工工作人员要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地更新思想观念, 跟上形势的发展。只有具有良好的思想观念和专业的知识能力, 才能提升政工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只有用实践指导工作, 才能大有所为。只有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 增强创新意识, 不断更新思想观念, 才能有效地提升政工人员的素质。政工干部的素质、能力的高低与政工部门的思想工作的好坏息息相关, 政工部门的思想水平提高了, 才能提升基层单位政工干部的整体工作能力。

二、提升基本素养

提升基层单位政工干部的基本素质, 首先要提高他们的修养。要通过不断学习, 提高政工干部的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作为基层单位的一员, 政工干部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职责。加强自我修养, 注意自身形象, 践行基层单位的基本原则。要在学习过程中, 不断改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使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政工干部的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 他们在执政参与、责任、服务、政绩上的能力才能得到提升。要通过工作学习、能力学习, 不断对政工干部的基础能力加强技能培训, 提高和强化他们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政工干部的基本素养提高了, 基层单位的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打下坚实基础。

三、培养实践能力

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注意磨砺实践能力, 是提高政工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要素的重要措施。基层工作的关键是组织能力, 应把提高整个政工干部的办公能力放到重要位置。要落实组织实施、协调、指导、总结, 通过培养、培训使他们的谋略、演讲、书写能力得到提高。政工干部要扎扎实实地工作。要通过定期召开政工例行会议, 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是培养政工干部能力的根本。提高政工干部实践能力,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提高基层单位工作的工作谋划能力。正所谓, “不谋全局者, 不足以谋一域”。政工干部要培养总揽全局的意识, 要站得高, 看得远。学会进行谋划和设计本基层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明确主要的政治方向, 对整个实行过程, 要制定有效的指标。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和预见意识。此外, 善于观察是一项基本素质要求, 基层单位的政工干部还要提高观察辨别能力。要着重考察政工干部的责任心和敏感性。不管是在基层单位工作, 还是日常生活交际中, 都要四处留心, 学会察言观色。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思想工作的疏导和化解, 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除了谋划能力和辨别能力外, 还要具有有效落实工作的能力。要对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 做到真正领会和认真吃透。要准确无误地按领导的指示传达和处理日常工作。在基层单位工作中, 要结合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 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做到“言必行, 行必果”。要创新基层单位思想工作模式, 在实践中, 要追求形式的多样化。通过研究当前政工干部的人才队伍建设, 为基层单位的干部队伍注入新的活力。要不断挖掘政工干部的潜力, 拓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使他们成为热爱本职工作, 具有较强实践能力, 创新组织协调能力的优秀干部。

四、注重形象塑造

孔子曰:“德置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德行的流行比快马传递公文更加迅速和深远。也就是说德行的塑造对政工干部的影响极其深远。公道、正派、公正、公平, 是基础单位政工干部基本的道德基础。要树立公道正派的处事作风。政工干部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 在工作中要学会换位思考, 积极主动与其他工作人员协调工作, 善于支持他人工作, 怀有协助之心与人相处。要爱岗敬业, 要维护政工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政工干部要具有责任感, 在实际工作中, 只有本本分分地做好工作, 才能得到人民群众拥护, 给予更多的信任和支持。政工干部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情系职工群众, 把人民群众作为政工干部工作的主要对象。牢记工作宗旨, 做好工作干部建设队伍的领头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工作中要树立踏踏实实为基层服务的意识, 这是政工干部能力与素质提升的内在因素和动力。要把工作形式作为素质能力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五、提高业务水平

政工干部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保持基层单位工作的稳定性, 为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政工干部不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提高综合素质, 还要积极选配年青有朝气、有干劲、有激情的基层政工干部, 对他们进行基本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政工干部自身素质, 也是对自身价值的提升。近年来, 基层单位虽然组织了基层干部能力提升班、新闻写作培训班、文秘培训班等培训, 政工干部也通过参加学历再教育, 基本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从整体上看, 仍与当前形势和任务的发展不相适应。针对基层政工干部素质差异较大的情况, 要区分层次, 突出重点, 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和措施, 强化政工干部任职培训, 抓好岗位锻炼, 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在熟悉专业、精通专业上下功夫, “逼”他们学专业、钻专业, 提高基本业务技能和水平。

基层单位的长期任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要通过不断加强政工干部的思想观念、精神建设、能力修养、实践能力培养、形象塑造, 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整个政工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基层单位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推进基层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是加强政工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重中之重。要不断加强基层政工干部实践能力, 完善实践锻炼、塑造政工干部的品德, 促进政工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摘要:基层单位政工干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层组织成员, 对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 完成生产和经营目标有重要作用, 基层单位政工干部也是加强政工建设的引导者。随着国内经济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政工干部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

关键词:基层单位,政工干部的能力与素质,能力与素质提升建议

参考文献

[1]李霞.谈基层政工干部素质能力的培养提升[J].胜利油田月刊, 2012 (04) .

[2]黄树军.基层政工干部素质能力的培养提升[J].经营管理者, 2013 (06) .

[3]薛建军.试论基层单位政工干部管理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J].商, 2012 (14) .

[4]周叶平.新时期政工干部的能力与修养要求[J].经营管理者, 2012 (08) .

[5]徐静芳.浅谈政工干部能力的培养[J].科技视界, 2012 (19) .

也谈基层公务员素质能力提升 篇3

关键词: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途径

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关系到国家公共权力对社会的治理、公共服务能力的实现。然而,一些存在于基层公务员层面的错误思想观念、一些违背依法行政理念要求的执政行为仍然存在,有必要研究并协调解决。

一、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内涵

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据依法行政的原则和观念,按照法定职责和权限实施行政行为并承担相应行政责任的能力。根据2003年12月人事部发布的《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包括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二、提升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工作量、工作复杂度最大的就是基层公务员的依法行政工作。推进依法治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构建法治国家,理想化法治国家中的政府概括起来应该是权责统一、公正诚信、透明廉洁的高效能服务型政府。显然,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是宏大且复雜的系统工程,而提升基層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能力是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关键举措。

(二)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的行政效能

公务员的行政管理是依靠政策还是法律是由国家的综合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政府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依靠政策行政的阶段,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剧烈变化要求政策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及高效性。随之,政府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兼顾各方利益的难度加大,政策的指向性与我国公务员行政行为依据的明确性也相继产生矛盾,这严重阻碍了政府管理的行政效能的高效发挥。因此,要缩小政策的空间强化法治的权威并厘清行政职责,通过提升基层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能力避免行政过程中因政策与法治相矛盾时的无措,以此提升政府管理的行政效能,使我国政府自主地迈进依靠法律行政的新阶段。

(三)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严重不足对于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具有着致命的阻碍性作用,使得公民对法治国家的构建失去信心,其所带来的后果是难以估计的。因此,提升基层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能力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三、提升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路径

(一)强化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观念

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同时要对法律以及法律所表达的精神等应当了解学习并且对其有一定的把握,促使公务员的法治理念不断深化,并且不断加深公务员对法律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使基层公务员做到依法行政,而当基层公务员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以及法治理念时,他们在依法行政的过程之中的能力将会大打折扣。所以公务员特别是处于基层的公务员熟练的掌握法律知识及其相关的精神,才能更好的依法行政,才能做到依法服务人民,实现法治理念的目标。

(二)健全约束基层公务员的行政法律法规体系

第一,对现有的行政立法进行必要的规划与完善,对现有的行政法律不足的加以完善,对于那些不合适的应当进行必要的废除;第二,完善的行政程序法,对行政权力进行必要的监督与规范,使得群众的利益得以保障;第三,对于法律法规相互之间各种冲突与矛盾应当进行调节,使其行政法律体系的达到内部协调;第四,对于行政规范性文件应当有一定的约束。上述这些行政法律体系是依法行政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三)培养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的实践技能

通过加强法律及其精神的学习与体会,使得公务员的学法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不断的提升。使得其实践技能不断增加,而法律及其相关的法律知识是依法行政能力形成的根本。因此公务员在对法律知识学习时,明白了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在实践中明白了“法无授权不可为”的价值,培养出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使得自身的行政能力不断的提升。在决策、解决当前社会矛盾以及各种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均应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使得公务员的说理性素质不断的提高,使得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的实践技能不断增加与完善。

(四)完善基层公务员的监督考核体系

第一,在公务员的选拔、任免等环节,增加公务员道德考核,将道德作为公务员自身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确保公务员关注个人与职业道德;第二,全面提升政务公开覆盖面,对政务活动过程进行全面信息公开,进而建立行政监督、舆论监督与社会监督相配合的系统,发挥社会媒体、网络、公众的力量,从更多的层面、从基层出发,监督公务员在职务行为中的道德表现;第三,强化及时问责的启动与公开,对于违反依法行政要求的情况,对直接责任人及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理,以确保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具备更好的环境;第四,应该在公务员综合素质的考核中,增加公务员在公共领域中活动行为及相关公众对其服务意识、态度与其他能力指标的评价因素,进而促使公务员更谨慎的在职务权限与业务程序基础上完成相关工作。

四、结语

总之,提升我国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对于我国的未来发展十分重要,相关人员必须对此提起重视,并通过多种措施,促进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进而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吴骏峰.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提升途径[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2-14.

[2]周向宇.提升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对策[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5,04:90-92.

公务员素质、能力 篇4

1、政治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强的党性原则;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模范遵纪守法,树立清正廉洁的公仆形象。

2、专业知识。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相近或交叉专业的有关知识,有助于工作的深化和提高。

3、智力素质。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必须具备丰富的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和想象力。

4、心理素质。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必须具备情绪的稳定性、团结协作的相容性、工作的独创性、面对服务对象的谦和态度、心理的自我调适等素质。

5、身体素质。主要要求公务员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充沛的体力和很强的适应力。

(二)公务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政治鉴别能力。能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能具体、灵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依法行政能力。

3、公共服务能力。公务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

4、表达能力。这既是信息沟通的手段,也是情感联络的媒介。

5、人际协调能力。人公务员必须能够协调各种人际关系,减少内耗形成合力。

6、调查研究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7、学习能力。

8、沟通协调能力。

9、创新能力。

10、心理调适能力。

基层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篇5

随着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以及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公务员在个人素质、工作作风、勤政廉政、依法行政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深层次原因,并研究解决办法,已成为当前人事人才调研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区公务员队伍现状

截止2007年6月,潘集区公务员登记工作基本完成,登记总数为552人。据统计,除21名离岗人员以外,全区531名公务员中30岁以下的仅75人,占14%;30—40岁的198人,占37%;40—50岁的149人,占28%;50岁以上的109人,占21%。其中:第一学历大专毕业的80人,占15%;第一学历本科及以上毕业的仅26人,占5%。乡镇公务员中无一名第一学历本科以上人员。

从以上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基层公务员人员老化现象比较严重,存在年龄断层现象;整体学历水平不高,素质有待加强。同时,还存在专业素养与农村综合改革的新形势、新

1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较为突出的是严重缺乏农业、水利、财政、环保、法律等专业人才。

二、我区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对我区人事人才工作高度重视,区编委、人事局也做了大量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制定了人才引进规划和计划,尤其对加强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更为关注。

1、逐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坚持“凡进必考”原则,通过公开招考方式补充高学历、急需专业、年龄轻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基层公务员队伍,为公务员队伍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2、切实加强公务员培训工作。坚持学用一致、分级分类的原则,每年都要组织一至两次大规模的公务员培训活动,紧扣电子政务、公务员应用英语、公务员法、依法行政等主题,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把公务员培训的完成情况列为考核的内容之一,凡未按要求认真参加培训的,考核结果一律不予定为优秀等次。同时,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

门,认真做好公务员初任培训、调学等工作。

3、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强化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建立完善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服务制度。同时增强公务员的法律意识,加强执法监督,切实做到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三、我区公务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感到,当前我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1、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近几年由于机构改革,严格控制编制管理,公务员队伍出多进少,直接造成人员老化现象较为突出。第一学历大专以上的人数较少,现有公务员的高学历多为后取学历,且专业结构单一,农林牧渔、财政、城建、环保等专业人才缺乏。

2、发展能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在区、乡两

级,掌握各类法律法规知识,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行政管理人才相对较少。目前,基层公务员并不缺乏发展的意识,但缺乏发展经济的能力和本领。

3、行政水平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一方面,依法行政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公务员在工作中以权代法、违规施政的现象没有完全消除;另一方面,基层公务员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偏低。

四、关于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的几点建议

区、乡两级公务员是党和国家政策法规最基层的执行者、落实者,队伍庞大,贴近基层,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施政效能与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加强区、乡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整体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研究制定公务员能力素质标准。定期调查研究公务员群体发展、成长的规律,根据不同类别、不同级别公务员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工作特点,重点围绕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知识素质、法律法规素

质等,制定提高公务员的政治鉴别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科学决策能力、专业化行政管理能力、统揽全局和宏观调控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能力标准,提出相应的能力建设框架。为公务员录用、培训、竞争上岗等提供依据。

2、加大学习和培训力度。针对基层公务员学历层次和依法行政能力偏低的问题,着重在公务员的学习培训上下功夫,切实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首先,要强化学习意识。培养公务员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要通过学习,加强公务员队伍的理论修养,提高公务员政治素质,全力打造一支学习型公务员队伍。其次,要建立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要选送中青年干部到重点高校进行脱产强化培训,或到发达地区跟班学习和挂职锻炼;另一方面要通过举办讲座,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讲课,来开阔干部视野,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

3、完善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制度。竞争上岗、轮岗交流是激发公务员活力,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法。要加强对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监督,与公务员晋升、转任、调任等制度相衔接,进一步完善相关办法和程序,加强交流转任,以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臵,促进

公务员的锻炼成长。同时,避免一些因为长期在一个部门、一个职位任职而产生的惰性。

也谈基层公务员素质能力提升 篇6

摘要:干部自主选学工作是项新任务,需要高度重视。由于不少干部对自主选学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需要积极探索推行干部培训自主选学培训模式,构建立体的、全方位的干部培训构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自主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探索中要突出需要设置,宽领域拓展培训内容;突出优质高能,高标准选聘师资力量;突出灵活设计,人性化安排培训时间;突出自主需要,有效满足干部培训需求。全面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管理创新能力,并使干部自主选学工作常态化。

关键词:基层干部;自主选学;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D2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7-0170-02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其中就强调通过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为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除了加强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学院为主渠道、有计划地培训干部外,还要利用现代培训资源,以打造开放式、个性化培训平台为依托,积极探索推行

干部培训自主选学培训模式,构建立体的、全方位的干部培训构架,根据基层工作要求、干部工作环境和干部个人需要,发挥各方面

师资优势,提供菜单式培训课程,由党员干部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主选择培训内容,进行专题学习,达到素质提升。

一、深刻认识开展干部自主选学工作的重要意义

1.实施干部自主选学,是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要求的需要。全国、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实施干部自主选学,正是落实会议创新精神的有益尝试。干部自主选学是指通过干部自己或干部所在单位,根据干部工作所需和业务性质,有针对性地组织或加强干部学习的一项工作,从而逐步提高干部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通过干部自主选学这一新颖的自主选学培训形式,变干部学习工作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自主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干部参训的主动性。同时,从学习内容上,坚持培训内容向学员开放,可以使学员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取不同的培训课程,增强了自主性,极大地调动干部参加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形成全社会参与,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格局,确保中央和省、市决策的干部大规模培训部署的顺利实施。

2.实施干部自主选学,是实现基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实施干部自主选学,通过短期强化培训,用新理论、新政策、新法规、新经验、新技能、新本领来教育、培养、训练干部,有

针对性地解决干部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够大规模、大幅度、全面提高全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在自主选学过程中,确定的自主选学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如:政策法规、领导艺术、心理学、计算机网络技术、文明礼仪等内容;既有相关理论性、政策性讲解,也有应对金融危机等疑难问题的方法探究。由于课程设置更贴近现实、更贴近实际、更贴近需求,学员们学起来更有劲,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目的,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会得到有效的提升。更好地适应了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推动了基层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同时,通过干部自主选学培训,使基层广大干部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视野更加开阔,知识结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广大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也培育了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

3.实施干部自主选学,是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制度的需要。干部自主选学的实施,可以从形式和实质上全面突破传统干部培训工作思维模式,有效解决调训难、学用脱节、课程设置上下一般粗的问题。

实施干部自主选学,可以使党校、行政学校不拘泥于自身有限的师资力量,面向社会广泛寻求教学资源,从而培养了一支由本地理论专家、外来学者和地方领导干部组成的教学队伍,根据基层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征以及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来制定培训“菜单”,向社会

公布,由干部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从而更好地发挥培训作用。

二、当前干部自主选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干部自主选学工作是项新任务,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提升干部素质的新要求相比,干部自主选学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1.现代培训方式方法引入不够。干部自主选学工作是个宽范围的、形式多样的培训过程。但是,当前,基层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干部自主选学方式比较落后,形式比较单一。课堂培训理论多,实践学习环节少,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占有相当大比例,缺乏有效的互动,老师基本停留在“上完课就走”的状态,缺乏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入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现代培训方法不够。同时,利用现代网络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少,干部自主选学内容受到一定的限制。

2.少数干部对自主培训存在“认知偏差”。一些干部对组织系统的干部培训还比较重视,对自主选学工作理解不够,甚至认为是单位或个人,自找麻烦,没多大的效果,从心底里轻视干部自主选学工作。同时,还有一些干部对理论培训不够重视,认为是单纯的说教,在实际中起不到什么作用,认识不到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缺乏理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组织的自主选学过程中,敷衍了事,缺乏运

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此外,在培训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干部“重交际,轻学习”的不良现象。

3.干部自主选学内在动力不足。学习是长期的积累,学习后知识的运用又是隐性的,很难从自主选学的角度考查一个干部的能力和水平,由于基层工作的烦琐和杂乱,干部在上班时间,很少能集中精力学习,都是靠下班后的业余时间组织自主选学的,不少党员干部难以在精力上保证参与自主选学工作。同时,干部考核制度中,对干部学习一项缺乏硬性的考核标准,不少干部对学习就抱有被动应付的态度,尤其是对自主选学,认为学不学是一个样。同时,自主选学又是一件积极主动的事情,干部对自主选学的认识水平提高后才能自觉自愿的参与自主选学工作,当前主要应提高干部对自主选学工作的正确认识,从根本上提高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积极探索干部自主选学工作的新模式

积极探索干部自主选学新模式,增强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管理创新能力,并使其工作常态化,应重视以下几点:

1.突出需要设置,宽领域拓展培训内容。基层干部选学工作,地方组织部门应在认真完成上级安排部署的培训、调训任务的同时,结合市情和工作实际,以“按需施教、学以致用”为原则,根据了解

掌握的干部实际需求,积极给予开展。主要类型有:结合基层农村工作实际,对赴村任职的乡镇优秀年轻干部和

大学

生村官进行专题培训;结合干部选拔工作对新提拔干部任职转换角色,领导艺术和领导

科学

方面的培训;结合国内外形势,对各单位、不同层次人员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和突发

事件,提高执行力方面的专题

培训

“基层经验”是公务员的必备素质 篇7

“在乡政府一年的工作经历, 让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贫困, 体会了落后地区生活的艰辛。希望考上公务员后, 尽自己的努力帮助这些地区摆脱贫困面貌。”一位西部志愿者曾这样说。公务员有了在基层工作的经历, 在基层工作的经验, 不但可以提高综合素质, 同时更能使其体会基层群众的疾苦, 了解社情民情, 增强对群众的感情, 强化公务员队伍的宗旨意识, 促进广大公务员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所以, 我们不但要多让现有的公务员下基层锻炼, 在公务员录用工作中更要完善录用政策、机制, 把有基层工作经验作为招录的必要条件, 积极拓宽基层和生产一线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渠道。这对于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 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同时, 笔者以为, “基层经验”作为报考公务员的必备条件之一不能“一刀切”。因为, 公务员的岗位不同, 对人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应区别对待。比如, 法律职位或者实践性很强的职位, 不适合录用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应届大学生。但是, 一些操作性很强的工作, 比如计算机方面的工作职位, 则应该欢迎应届毕业生的加入, 因为他们掌握最新的技术或者信息。

另外, 增加公务员的实践经验只是方式方法的问题, 在岗位上一样可以增强基层经验。可以从制度建设入手, 建立一个让公务员到基层锻炼的长效机制, 让他们了解基层、了解群众。同时, 还可通过切实的岗位考核等办法, 促使公务员在工作中能够“眼睛向下”, 主动经常深入基层, 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 了解情况、吸取营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这也是增强公务员基层经验的有效措施。

也谈基层公务员素质能力提升 篇8

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2011年,XX省开展了以“学党章党史,强党性;学政策理论,强素质;学实用技术,强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三学三强”基层党员素质提升工程试点,XX市重点在20个乡镇开展了此项活动,探索运用远程教育等信息化手段,发挥县乡镇党校、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等阵地作用,开展基层党员党性教育和能力。今年,省、市决定全面开展此项工作,为抓好贯彻落实,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在基层党组织中全面实施“三学三强”基层党员素质提升工程的总体要求是:]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坚持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育、党校集中教育和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分类教育、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领导带头和典型示范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对基层党员开展大规模的党性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党员的党性观念、政策水平和致富带富能力,完善基层党员教育的服务平台和网络体系,规范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党员教育的运行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党员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吸引力、战斗力、影响力,提升党员教育的制度化、经常化、科学化水平,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献礼。

二、方法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开展“三项调查”(5月下旬到6月中旬)。一是5月31日前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基层党员教育情况大调查,各单位进一步摸清辖区内和本单位党员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每个党支部调查人员不得少于10人,发放调查问卷数不得少于10份。

二是5月31日前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党员教育培训需求大调查,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调查、网络投票,分类收集整理基层党员的培训需求,每个党支部调查人员不得少于10人,发放调查问卷数不得少于10份。

三是5月31日前在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中开展“三分类三升级”大调查,按照“基础设施好、站点管理好、骨干队伍好、学用活动好、社会评价好”“五个好”的标准,做好站点分类定级、承诺整改工作,切实强化基层党员教育的阵地保障。按照《XX活动的通知》要求,已开展的完善各站点调查相关资料,未开展或开展不深入的重新开展。

5月31日前,各部门党组织上报1份本单位的调查问卷(附件1)和本单位开展调查的问卷汇总表(附件2)。

5月31日前,各部门党组织在调查的基础制定并上报本单位的实施方案。

(二)开展“三项培训”(6月中旬至10月下旬)。各单位要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要求,重点组织开展以下三项主题教育。

一是组织开展“百村党员学党章党史”活动。各单位须集中学习收看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实况转播,各单位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讲1次讲课,每个终端站点至少组织10次以上主题播放学习活动,每名党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16个学时。6月4日前将组织开展“百村党员学党章党史”活动实施方案上报远程办,乡镇党委书记讲党课材料培训结束后上报。

二是组织开展“千名党组织书记大培训”活动。按照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精神和市县抓重点、基层抓普及的要求,依托各级党校和有关培训机构,重点对乡镇党委书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新党员、大学生村干部,做好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加强社会管理等专题培训和相关政策法律的学习教育等方面进行培训,各乡镇党委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干部每年至少进行1次集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新党员每年至少组织1次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6月4日前各乡镇将组织开展“百村党员学党章党史”活动实施方案上报县委远程办。

三是组织开展“百名党员专家送学到基层”活动。结合“挂包帮”活动和全县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通过“万名干部下基层”、“千名干部驻点帮转化”、“三百对子助转化”等活动,县、乡镇组织各级党员教育专家专家服务团,送政策、送科技、送法律、送技术、送信息到基层,到站点,到农户,现场开展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活动。每个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每年至少组织10次以上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讲座和专题播放活动,力争每一名年轻党员学会1-2门实用技术,每个站点培训2-3名学用标兵。

(三)建好“四个课堂”(6月中旬至10月下旬)。一要建好党员教育电视课堂。办好电视台党建栏目,做好《共产党人》等声像教材的播放收看工作。

二要建好党员教育手机课堂。探索建立基层党建手机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和信息发布机制,在确保手机信息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干部等重点覆盖的同时,突出手机信息发送对流动的全覆盖并逐步向全体党员延伸。探索在党员生日和入党日发送祝贺鼓励信息,体现人文关怀。

三要建好党员教育网络课堂。各乡镇党委要力争12月底前接入互联网的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不低于站点数的30%。6月4日前各乡镇将接入互联网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计划上报县委远程办。

四要建好党员教育实践课堂。要建立“从基层看效果,让党员作评价”机制,组织党校教师、各类专家下基层流动办学,送教上门,帮助党员提高认识、丰富知识、增强能力,确保基层党员学得会、用得上。要在基层党员中普遍开展学用竞赛技能展示活动,以赛促训,以评促训,激发广大党员将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能力素质。

三、组织领导

(一)明确责任。各级党组织要把实施“三学三强”基层党员素质提升工程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年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完善党员教育机构,充实工作力量,落实经费保障。组织部负责牵头抓总,研究制定政策措施,统筹协调组织实施,组织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等工作。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履职,分工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单位要按照项目管理的方式,精心组织,加强指导,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二)注重结合。注重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相结合,通过集中组织收看、学习讨论、专题辅导等形式,进一步统一思想行动,为推进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注重与“挂包帮”和深入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相结合,突出教育重点,整合培训资源,在推进工程中建立重视基层、关爱基层、服务基层、推动基层的工作机制。注重与远程教育“双创双争”和“百千万示范站点”创建活动相结合,在大力推进远程教育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的同时,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的意见》通知精神,将在1-2个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建立远程教育示范站点,把党的声音、党员教育内容送到非公企业。注重与建立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相结合,在工作推进中及时总结经验,探索建立党员教育组织领导、教学管理、资源整合、学用转化、评估激励等一系列机制办法,形成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制度化成果。

也谈基层公务员素质能力提升 篇9

中公教育申论名师团队

4月20日上海世博会首次试运行当天,拍摄于世博园内的几张照片就在网络上四处疯传,本来光可鉴人的不锈钢梯状饮水台上一片狼藉地堆放着废弃的塑料餐盒、食品袋,安检处的拥挤、世博公交站点前的乘车难等问题被暴露无遗。

我国国人素质不高,表现在言谈举止的细节之中。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各方面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国家,但隐蔽在现代化城市光鲜外表下面的道德意识以及生活和行为方式等等,离真正的现代文明却还差得太远!

国民文明素质问题的形成有其深层次的复杂原因,是个人内在修养和社会环境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的看法,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口碑。除了政治形象、文化形象、产品形象等,公民形象也是一个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公民素质如何、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的形象。

素质,是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中被忽视的一门功课。无论是上海世博会上面对数百万全球各地参观者,还是在其他行业中数以千计的群体,提高素质、改善形象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道德教育。

也谈基层公务员素质能力提升 篇10

蔡新职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湖北黄冈 438002)

摘要:基层农技人员整体科技素质偏低,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为全面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素质,地方高职院校无论是在其办学定位、走产学研结合道路方面,还是在地域、专业、人缘结构及国家宏观政策的科学引领方面,都具有独到优势。因此必须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作用,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促进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农技人员;科技素质;作用;产学研结合

大力培养开发农业科技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是现代农业知识的传播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实践者和应用者。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普及推广农业新技术,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地方高职院校的作用,全面提升基层农技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

本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迅速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作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素质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地方高职院校具有其独到的优势。

一、强烈的使命感

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急需的技术型应用人才,是我国高职院校肩负着的`重大历史使命。同时,在众多高职院校中,地方高职院校因其办学具有高教性、职教性、地域性三大特征,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被许多地方高职院校作为重要目标定位,立足和服务于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其重要的价值取向。由于一方面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力依然相对落后,农村经济尚不发达,所以许多地方高职院校立足地方实际,把提高区域内人口素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服务农村经济发展视为己任,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广泛开展社会服务,为发展“三农”培养人才,输送技术,为地方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其中,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素质,培养农业发展技术带头人,不仅已经成为许多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共识,而且也成为地方高职院校完成自身使命的一个重要选择与途径。

同时,作为地方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其首要任务是提高区域内人口素质,为促进本地区全面发展培养人才。为“三农”培养人才的最主要途径是开办涉农专业,通过全日制教学系统地培养涉农人才,但在办好涉农专业开展校内教育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提升当地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素质的工作之中,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快捷途径。这不仅是地方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亦成为地方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应有之义。

二、产学研结合的迫切要求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早在,教育部就曾在高教司[]2号文件中,明确把产学研结合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的6条基本特征之一。―,教育部连续召开了三次全国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明确了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办什么样的高等职业教育”和“怎样办好高等职业教育”这个根本问题上,已经明确定位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许多高职院校积极践行“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思想,取得了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共羸的社会效益。积极参与、勇于承担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素质的工作,以培训为纽带,服务到基层,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在田间地头实现“教学做合一”,应当是地方高职院校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一个较佳选择。

高等职业教育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这一办学定位在诞生之初就天然地将政府、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产学研结合可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的要求,能够让学校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产学研结合面向市场,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加学生与市场、社会直接接触的机会,有利于高职院校把学生顺利输入社会。不仅如此,产学研结合还是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根本措施。在开展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素质的工作中,高职院校通过加强与当地农村、农业、农民的联系,在基层乡镇、涉农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教师在基地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科技服务,用智慧的头脑为农民创业保驾护航,可以促进教师知识向能力转化,大大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因此,从产学研结合角度看,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素质,地方高职院校具有内在的动力。

三、地域、专业及人缘优势

顾名思义,地方高职院校是指广泛分布于地方(一般在地、市、州政府所在地,也有部分设在县一级),由当地政府举办的高等职业院校。在地理位置上,地方高职院校大量分布于基层,与农村、农业、农民联系密切(东南沿海发达地区部分地方高职院校除外),具有开办涉农专业,开展涉农社会服务,培养涉农人才的地域优势。地方高职院校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办涉农专业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依据产学研结合办学思想,可以拥有丰富的实践性教学资源,还可以就近聘请经验丰富的农业科技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既利于学生开展实习实验等学习活动,也有利于教师“双师素质”建设,这一地域优势是其他高职院校所无法比拟的。

我国相当部分地方高职院校是从原来的中专学校合并或升格而来,合并或升格后的高职院校中就包括原来较多的农业中专学校。许多地方高职院校不仅保留了涉农专业,还依照高职教育的规律与要求对原有专业及其课程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并积极引进和消化先进教育理念,开设了一些更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涉农专业。因而在传播先进的农业高新技术,加快高新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应用,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素质等方面,地方高职院校具有专业优势。

在原来农业中专学校办学历史中,不仅大批基层农技人员,而且有许多农业行政管理机构、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负责人都是其毕业生。升格为高职院校后,学校与基层农技人员依然联系紧密,开展农技服务、农技推广、农技人员培训等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人缘优势。另外,当前地方高职院校中来自本乡本土的师资比例较高,他们虽然身在高校,但仍然与农村、农业、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依旧记挂着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他们希望为发展“三农”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这一层面看,地方高职院校在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素质方面,也有着相应的内在动力与人缘优势。

四、国家宏观政策的科学引领

除了上述优势外,地方高职院校在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素质方面,还有较多的政策优势。

首先,国家阳光工程政策为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素质提供了范本。从20起实施的国家阳光工程政策,鼓励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职业型农民培训、农民创业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等培训工作,一批地方高职院校通过积极建设与参与,被遴选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其办学与社会服务的层次与形式因之增加。实施阳光工程培训,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素质,既是响应和执行国家政策之举,也是高职院校实现其社会服务职能之举,普通高等教育则较少有这样的一举而兼得的机会。

其次,国家人才发展战略政策为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素质明确了目标。从国家人才发展战略政策角度看,《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体现了国家对培养开发农业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明确了培养农业人才的具体目标和迫切要求,为地方高职院校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素质开拓了办学思路。地方高职院校以培养和发展地方农业科技人才为己任,加大培训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力度,既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又可以推动自身人才培养职能的完善与发挥,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上新台阶。

第三,“中央一号文件”为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素质指明了方向。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明确提出要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办好涉农学科专业,从而跻身为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在全日制教学中培养农业人才,在开展涉农继续教育中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在各类短期涉农培训活动中培养农村发展带头人、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

最后,国家教育发展政策为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素质设计了路线。在教育领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关注职业教育增强服务“三农”能力的建设,把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关注“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地方高职院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农业人才、服务“三农”是一个重要举措。同时,“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也必须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成效。因此,教育层面的宏观政策成为地方高职院校积极承担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素质职责的原动力。

也谈基层公务员素质能力提升 篇11

基层干部是政府干部的生力军,是基层部门的主干力量,在工作中如何才能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水平,是相当值得考虑的,尤其有些干部年轻浮躁,干劲有余,方法不足。笔者认为,只有在基层这个舞台上多“接地气”,才能有一番作为。

要培养自己“亲民”的品格。充分认识到无论到哪里,老百姓都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我们手里的权利都来源于人民的赋予。年轻干部是干部队伍中的重要力量,承载者经济社会发展的希望。基层干部应该先当“群众”后当“干部”,坚持走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从思想上摆正工作态度,不断增强亲民、爱民、为民的意识,不断培养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学习自省。古语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基层干部应该发扬“学习自省”“不耻下问”的精神,经常向群众学习,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勤于自省,给自己“充电”“补充营养”,确保脑子里有“点子”,肚子里有“墨水”,工作中有“想法”,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乐于实干、勇于奉献。基层干部应坚持有为才有位的原则,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卷起裤子跑到田间地头多做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得民心的好事实事,多为民谋福祉,充分赢得组织的信任、群众的认可。要带着责任和感情与群众打交道,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要像一棵默默无闻的小草,在平凡、艰苦的岗位上大公无私奉献力量,无怨无悔“妆点”基层,在繁荣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精神境界。

上一篇:《颐和园》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下一篇: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及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