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工作计划

2024-08-06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工作计划(共15篇)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工作计划 篇1

2012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和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落实之年,更是第30个民族团结教育月。隆重热烈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是今年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事,对于进一步坚定努力工作的理想信念,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推动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要求特制定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结合大队实际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为促进大队民族团结进步和创建和谐社会多做贡献。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促进大队民族团结发展,使全体人员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三、具体措施

1、进一步宣传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充分利用早点名和晚点名极宣传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

2、加强学习,提高全体队员对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学习有关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到大队工作中,做到有计划、有领导、有布置,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依计划而行。

3、结合大队实际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1)通过开会,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

(2)在队员中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形成团结、友谊、进步、发展的良好局面,(3)通过五月民族团结宣传月,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民族团结等教育活动,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对队员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使广大队员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在队员中开展民族帮扶团结活动,使大家在活动中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疏勒大队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工作计划 篇2

为促进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进头脑, 有效推进我省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全面幵展, 省教育厅、省民委将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 在《云南教育》和《今日民族·中小学版》幵展云南省学校民族闭结教育征文活动。一、活动意义通过活动, 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全校学生的回信和李克强总理批示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我同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和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树立建设伟大祖S的远大志向, 学习建设美丽家乡的知识技能, 投身民族团结的伟大实践, 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梦、%个兄弟民族一家亲的团结梦。二、征文内容及要求O学生作品 (反映民族文化、民族团结的作品) ·文章类1000字以内·绘画类类型不限, 可是单幅作品也可是系列作品, 配作品说明, 100字以内·摄影类配照片说明, 300字以内©教师作品 (民族团结教育巾的小故事、经典教学案例、教学心得体会等) ·文章类3000字以内·绘画类类型不限, 可是单幅作品也可是系列作品, 配作品说明, 100字以内·摄影类配照片说明, 300字以内©i己录性作品 (记录教师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感人事迹, 记录学校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中有特色、有亮点的活动) ·文章类3000字以内·绘画类类型不限, 可是单幅作品也可是系列作品, 配作品说明, 100字以内·摄影类配照片说明, 300字以内三、征文作品刊登及评选O优秀作品刊登。师生反映民族丨才丨结的优秀作品将刊登在《云南教育》和《今曰民族·中小学版》上。©征文作品评选;为表彰先迸, 活动结朿后, 省教育厅、省民委将组织评选出“优秀组织奖”和“优秀作品奖”。四、投稿方式投稿请发电子邮件至:728970638@qq.com或邮寄到:昆明市学府路61号云南教育报刊社《云南教育·视界》编辑部邮编:650223;联系人:张金灿;联系电话:087丨一65844725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工作计划 篇3

通知指出,在学校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

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立足当前,认真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在今年秋季开学后立即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抓住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重要环节,把教育活动开展到每一个班级、覆盖到每一个学生。要建立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民族团结教育网络,推动民族团结教育制度化、经常化。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做好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宣传报道。

(《中国教育报》2009年8月25日)

北京:温家宝强调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9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看望全校师生并在学校主持召开北京市教师代表座谈会。温家宝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温家宝肯定,长期以来,广大教师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兢兢业业,默默耕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温家宝指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一要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二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三要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四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为学生成长创造自由活泼的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能力,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

他还强调,广大教师应当成为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做一名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他对广大教师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充满爱心,忠诚事业;二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三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广大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中国政府网》2009年9月6日)

江苏:规定教师绩效工资与师德挂钩

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考核办法,明确了绩效考核与师德挂钩。据介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包括师德、教育教学、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实绩。师德考核中明确规定,教师要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不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不得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

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教职工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对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全额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对没有履行岗位职责、没有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在师德方面存在问题或发生教学事故及其他违反学校教育教学要求的,酌情减发基础性绩效工资。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计划 篇4

大泉回小:赵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总结多年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经验,大力学习宣传践行“三个代表”的典型、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要把民族团结教育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

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1、大力宣传各族人民的奋斗历史、光荣传统和优秀文化,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远意义,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营造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加大民族团结教育的舆论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板报、墙报、专栏等宣传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大张旗鼓地宣传民族团结的大好形势,大力宣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20多年来各族人民共同建设取得的辉煌成果。邀请各民族离退休老干部、农村“三老”人员、各行各业干部职工、农牧民,畅谈民族团结带来的巨大变化和个人的亲身体会,营造出维护民族团结光荣、破坏民族团结可耻的浓厚氛围。

3、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学生中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和新疆历史教育,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区情教育,大力普及公民“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学唱一首歌曲,学跳一个舞蹈,讲一个故事,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一个少数民族的优良传统。

三、每周安排:

第一周:伟大的中华民族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第二周:随着水滴去旅行

第三周:苗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 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

第四周:太阳是万物之源

第五周: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佤族高山族拉古族水族

第六周:绿色出行

第七周: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翰尔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

第八周:穿衣与环保

第九周:毛南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

第十周:饮食与环保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工作计划 篇5

一、活动目的1、了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

2、中国也是一个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

3、了解中国的五个自治区。

二、活动重点

培养学生民族团结的意识。

三、活动过程:

(一)课前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它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唱出了亿万中国人的共同心声。(视频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歌中唱到了什么?听完这首歌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说)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正是这五十六个民族才组成了我们现在的祖国。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缺一不可。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大家庭——伟大的中华民族。

(二)认识民族的结构。

我们中国全称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小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

1、认识少数民族的含义,出示少数民族的名称。

1)56个民族中你知道哪些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

2)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你知道为什么把他们称作少数民族吗?

3)小组合作探究,派代表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

汉族: 11.6亿

人口多

少数民族:1亿

人口少

2、民族分布。

1)出示民族分布图,引导观察。了解我国的五个自治区。

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虽小,但他们分布的地方却很辽阔。而且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2)学生出示自己准备好的一元纸币。了解上面的少数民族语言。

(三)综合活动,深入了解。

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一下本民族的基本情况或风俗习惯。

1、关于我国的少数民族你都了解哪些呢?你是什么民族的?你知道哪些我国少数民族的种类?组织学生把自己对我国少数民族原有的了解进行自由介绍。交流时提醒学生要说出这些资料的来源,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规范,注意倾听别人的信息。

2、关于少数民族你还了解哪些?不同的少数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习俗,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特色呢?”(板书:民族文化)

3、师小结:刚才通过活动我们对我们中国的少数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的表现都很精彩。

(四)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同学们!不管我们身穿哪种颜色哪种款式的衣服,不管我们居住在祖国的哪个角落,我们永远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祖国永远都是我们共同的家!让我们共同祝愿:祖国万岁!中华大家庭永远和谐、幸福。

“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总结

本次班会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就有民族团结的意识,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今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民族的共同目标。

班会开始,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让大家从歌曲中就明白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正是这五十六个民族才组成了我们现在的祖国。接着出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民族的分布,学生自己先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民族的风俗和习惯,由于学生还小,了解的知识还不是很多,所以我就出示民族图片以及该民族的风俗和服饰等吸引学生去了解更多的民族。

通过本次班会活动,学生对中国的少数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民族团结有了更深的认识。

乌鲁木齐市第九十一中学

三1班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工作计划 篇6

一、切实加强领导组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 在宣传活动期间博斯坦乡把学习贯彻中央、区、州、县民族团结进步年会议精神作为主要内容,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结合本乡实际,认真研究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实施方案,制订了工作计划,动员全乡力量,扎实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年宣传教育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的浓厚氛围。 采取了多种形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借助动员会、座谈会、悬挂横幅标语、LED显示屏、新媒体、板报、广播等媒介进行了广泛宣传。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在辖区内掀起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的新高潮。

三、将宣传教育活动与“五五”普法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民族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博斯坦乡领导干部加强党的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依法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认真研究解决了民族宗教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了健康教育活动为少数民族群众提高生活质量奠定了基础。

把这次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作为进一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事业发展有利契机,切实将“民族团结进步年”教育活动精神进一步落到实处,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民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篇7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0 引言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一致,是国家独立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必然要求。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提上日程,其工作也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系统主要包括理论依据、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教育内容、途径等几方面。只有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才能得到实效。

1 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

民族团结对国家的稳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国家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社会和谐及科学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涉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眼下,由于经济的发展不均衡,地区间经济、文化、教育差异日益增大,在各个方面都曝露出一些民族不和谐现象。因此,为了使国家和谐发展,民族共同进步,维护民族团结的任务迫在眉睫。从国际上来看,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很多国家对我国采取的还是敌对、防守态度。不否认中国发展态势很好,但正是因为这样,很多的国家认为我国的发展威胁到其自身利益,所以国际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显得异常必要和迫切。从大学生自身来说,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更有利于大学生审视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为祖国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 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依据

2.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团结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团结的含义,有其特定的范围、阶级基础以及建立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团结的论述可以概括为:民族团结是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民族团结。

随后,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细致地阐明了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及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在的资本主义时期,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主要是符合当时时代的要求、是各民族内部的团结是防止民族被分裂的强大力量、是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压迫的需要。从我们今天的生活局势上来看,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注意初级阶段,面对的国际形势非常的严峻。我们的无产阶级政权还是非常需要用这样的理论反西化,维护我国的国体。使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越来越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目标。

2.2 我国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团结的主要思想

2.2.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关于民族团结的思想体系,主要体现在:(1)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主要从对于国家统一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的角度论述的;民族团结的对象,分为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中华民族整体的团结、中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即国内各民族的团结三个层次。(2)民族团结的核心,党是民族团结的核心力量即中国共产党党内的团结、中国共产党内外各民族干部的团结特别是各民族主要领导干部之间的团结。(3)民族团结的基础包括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经济基础三方面;主要因素包括解放前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解放后是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4)实现民族团结的途径。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坚持民族区域自治以及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2.2.2 邓小平关于民族团结的思想。民族团结思想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强调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同时指出:民族团结的核心是党的团结尤其是党的领导核心的团结;民族团结的目标是各民族人民的团结、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强调实现民族团结的途径是消除民族之间的隔阂,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争取少数民族上层分子的合作;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

2.2.3 第三代、第四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团结的思想是由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四个方面有机构成的。

3 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的主体、客体

3.1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基本内容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就是在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教师所意欲传递给学生的关于民族团结的思想。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是连接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信息纽带,是构成民族团结教育关系的基本要素。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教育,突出马克思主义精神,培养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的教育。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理论教育,围绕当代领导人提出的“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以及人人都有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懂党的民族政策、人人都讲民族团结、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好事等四个方面的思想同时在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事件中坚持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原则,着重开展国家、民族的高度认同、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的教育。三是中华民族团结历史的教育。四是民族工作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教育。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几个方面主要内容是不能截然分开、各自为营的,而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通过几个方面的综合教育,全面的给学生灌输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现代化民族团结思想,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接受教育,使教育落到实处。

3.2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主体、客体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主体主要指高校承担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任务的老师包括学生处等有关部门、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相关学科教师等等。他们在整个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决定并支配着民族团结教育的其他因素。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教育者必须具备坚定、正确、扎实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广博精深的知识结构,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当的思想宣传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主要目的是教育工作需要通过较强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在教育中能抓住要领、突出重点,富有鼓动性和说服力;对待学生热情、耐心、细致,能够理解人、关心人;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善于接触、观察、了解、分析教育对象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并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以达到教育目标,以达到对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落到实处的目的。

毫无疑问,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主体是学校的教育者,那么,客体即教育对象,就是广大的大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民族观念,文化水平较高。同时,他们与一般的物质客体不同,作为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人,他们在接受教育时,是具有主动性的。当然这种主动性是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需要被激发,鼓励。教育者如果能全面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可以有效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

4 教育途径

4.1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民族团结教育要长期有效地进行,必须有相应的教学任务作为保障。对于多数的高校来说,一般很少开设民族理论等方面的专门课程,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功能。加强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首先就要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维护民族团结意识,切实教育他们自觉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语言。通过课堂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深入学生头脑。

4.2 切实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民族团结教育的主体,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民族团结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重视民族团结教育,要在制度上给予保障。主要的是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水平,选拔一批优秀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增强教职工的民族观念,提高政策水平。还可以使教师在各自学科教学中积极发掘民族团结教育素材,搞好宣传、补充和延伸,使民族常识课教学和各相关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4.3 拓宽渠道,运用多种形式、途径和方法开展民族团结教育(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从班级、学院和学校各个层面营造民族团结教育的氛围,把民族团结教育与民族传统节日、民族艺术相结合,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我校开办主题文艺汇演、举办民族知识竞赛等,使民族团结教育搞得生动活泼。(2)开展广泛、有效、可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积极引导广大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深入了解各民族聚居地区的特色,积极投身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建设。如通过假期社会实践可让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了解其历史背景,通过亲身实践,将对他们的认知转化为情感。(3)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文明校园的文化建设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营造民族团结教育的文化氛围,促进各民族大学生的文化沟通。高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等各种媒介做好民族团结教育的宣传工作,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保证。从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理论依据、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的主体、客体和途径几个方面深入研讨增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切实保障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落到实处,才是民族团结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的通知(2009年07月17日).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4]陈占安.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8.

[5]新时期统一战线文献选编(续编)[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工作计划 篇8

坚持“一个确保”,是指各学校认真落实课时、订购教材、安排教师授课,确保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在课时安排上,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每学年教学10课时,普通高中每学年8课时,职业高中每学年12课时;在教材选择上,小学三、四年级使用《中华大家庭》,五、六年级使用《民族常识》,初中使用《民族政策常识》,高中学生使用《民族理论常识》;在教师安排上,民族团结教育课主要由品德学科教师承担。

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各学科教育紧密结合。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科教学中,在语文、科学、思想品德等学科中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等方面的教育;利用美术课学习少数民族手工制作方式,观摩少数民族工艺品等;在体育课上,让学生直接参与一些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增强民族自豪感;在音乐课上让学生学习少数民族歌舞,从中体验民族歌舞的魅力。二是课内外教育紧密结合。把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活动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将民族歌舞、民俗文化纳入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内容中。

开展好3项活动。一是开展好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网站、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渠道,大力宣传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内容,使民族团结工作深入人心。二是开展好主题实践活动。以爱国、团结、奉献为主题,开展好“56个民族是一家”国旗下讲话,召开“民族团结大家庭”主题班会,开展“我爱家乡”民族团结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国庆节、六一节组织学生举办手抄报、红歌大赛、演讲比赛、民族歌舞竞赛等活动,丰富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式,营造各族师生团结友爱的氛围。三是开展关爱民族学生活动。尊重少数民族习俗,关心爱护少数民族学生,住校生补助、困难学生补助优先照顾少数民族困难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让学生感受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

绿春投资近2亿元调整 优化城区教育资源布局

本刊讯 (通讯员 石 荣) 绿春县深入实施教育事业振兴金秋计划,强化落实教育脱贫责任,把城区教育资源布局调整优化建设工程作为“发展教育一批”的重要举措,不断扩大教育资源总量,着力推动边境教育大发展。目前,县委、县政府已无偿划拨学校建设用地262.7亩,预计总投资1.96亿元,新建3所学校。

新建1所高级中学,促进普通高中规模化。为加快推进高中教育扩规提质,弥补当前普通高中与初中合署办学的管理短板。该县预计投资1亿元新建1所高级中学,规划校园占地面积163亩,总建筑面积37 417平方米。目前,共整合资金3 676万元,教学综合楼已进入二层主体施工。建成后,该县将实现普通高中独立办学的目标,可同时容纳64个教学班3 200名学生。

新建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针对县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总量与学位需求矛盾突出的问题,该县预计投资7 300万元新建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思源学校),规划校园占地面积88.7亩,总建筑面积31 000平方米。目前,共整合资金4 203万元,已完成地质勘查、总体规划方案,正在做施工图纸设计。建成后,可同时容纳36个教学班1 800名学生。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工作计划 篇9

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29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为在全团掀起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热潮,切实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我局以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思稳定,求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大力实施“得民心工程”,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一步巩固,各项工作更具特色,名类活动丰富多彩。我局在继承和发扬历年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坚持“一手抓民族团结,一手抓改革发展”,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教育针对性,有效性,不断巩固和发展我局各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局面。

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我畜牧服务中心党组领导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及时成立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根据团部的安排意见,结合我畜牧服务中心实际制定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认真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周密安排部署,使教育月活动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扎扎实实,富有成效。开展了爱党爱国、民族团结、克己奉公、忠于职守、助人为乐、敬老爱幼的教育活动。张金荣主任亲自组织安排,亲自带队,全局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使教育月活动高潮迭起。开辟“民族团结教育”专栏、出版报、悬挂横幅标语,形成了强有力的宣传声势。

二、以群众性活动为载体,不断把教育月活动推向高潮

民族团结教育月期间,我畜牧中心以活动为载体,寓民族团结教育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举办了民族团结专题学习动员会,由句组长向全中心进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宣讲新疆发展的历史及民族发展和宗教演变的历史,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认清民族分裂主义本质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敌我界限,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自

觉性和坚定性。通过学习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有责任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和辉煌成就,切实把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同热爱新疆的山山水水,同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起来。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热爱本职工作,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通过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动物防疫法》,提高了各连队各族职工动物防疫法的法制观念,增强了民族团结,增强了凝聚力。使民族团结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我畜牧中心重点突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宣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深入开展“四个高度认同”教育。通过总结,今年重点做了七个方面的工作:

1、突出“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思稳定、求发展”的主题;

2、用生动的先进典型引路,通过组织学习模范事迹,形成了学习先进,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

3、抓好《动物防疫法》的学习贯彻,进一步提高各族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了民族大团结;

4、广泛开展“四个高度认同”的宣传教育;

5、继续巩固和发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成果;

6、把民族团结教育与实施“得民心工程”,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相结合,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教育,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群众提高思想认识,从而达到凝聚人心,统一思想的目的;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工作计划 篇10

2012年5月,是自治区第30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为在全校掀起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热潮,切实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在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对于打牢全校师生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努力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第30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中,我校重点开展了一下活动:

一是紧紧围绕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以“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以“三个增进”(增进互信、增进感情、增进团结)和“三个人人”(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情、人人都说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为抓手,把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与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加强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新疆“三史”(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和“四个认同”(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全校师生牢固树立“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和“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大力营造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大力营造抓住机遇、提振信心、团结奋进的浓厚氛围,形成促团结、保稳定、增和谐的强大合力,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夯实了思想基础。

二是制定了学校深入开展第30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学习传达了地区有关深入开展第30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精神,并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进行了安排部署。

三是利用学校校园进一步宣传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和黑板报积极宣传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宣传

力度,营造氛围。四是结合学校实际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活

动。

(1)通过周一国旗下的讲话,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

英雄事迹。

(2)在教师中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形成团结、友谊、进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3)通过五月民族团结宣传月,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民族团结演讲比赛等教育活动,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使广大教师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

大民族精神。

4、在师生中开展帮扶团结活动,使师生在活动中增强民族

团结意识。今后,我们将一如继往地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长期进行下去,以五月促全年,不断为学校文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工作计划 篇11

一、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

在我们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扎实抓好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重点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培养各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各族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必然要求。让我们的娃娃从小就有正确的民族观,很有必要在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对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二、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

从国家试行的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小学段阶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有:①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民族基本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从历史的、世界的视野分析和探讨各种民族现象,进一步认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优越性。②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的总称;初步了解56个民族的基本特征,地域分布及居住特点。③了解自己所属民族的分布区域、人口数量,以及语言、文字及主要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等。④了解各民族的主要风俗习惯、了解各民族语言文字特点、知道各民族著名人物、了解各民族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特色与成就。⑤知道中华各族人民凭借勤劳、勇敢和智慧,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⑥了解各民族之间应当平等相待以及各民族人民需要和谐相处,共同进步。⑦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必要性的基本认识。

三、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其目标就是要使各族学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基本理论及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学习理解,促进56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相互交流、继承和发扬;引导各族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不断增进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增强各族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责任感;具备在社会交往中正确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素质;不断提高巩固和发展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自觉性,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祖国繁荣昌盛。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民族政策,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重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加深我们小学生对民族团结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引导我们的孩子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和民族观;加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教育;不断提高各族学生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与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相结合;过程、方法与目标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统一要求与体现各民族和地区的特点相结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情感,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巩固,注重实效。

四、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我们的小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从孩子们所在地域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要通过地域性民族特点的介绍,使孩子们知道家乡的民族特色、风俗文化,关心本地区民族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同时,通过对各地区民族特点和发展现状的了解,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各民族人民的力量,不断增强孩子们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融合多种教育资源,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博物馆、纪念馆、文物古迹等,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有效配置文本资源(如图书、报纸、杂志、照片、地图、图表等)和音像资源(如电影、电视节目、录像、VCD、磁带和各类教育软件),开展好民族团结教育。

3.除课堂教学主渠道外,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不断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要充分利用班会、团队活动、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方式,组织开展民族知识、绘画与手工、演讲、民族歌舞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体验式教学活动;定期表彰民族团结先进校、班集体和个人;组织师生参观互访,促进各民族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工作计划 篇12

一、加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 加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和谐社会是指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社会理想, 即“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我国是统一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 几十年来, 全面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大力推进民族团结, 各族人民统一思想, 互相理解、互相支撑, 形成了各民族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生动局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 是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保障。特别对于高校来说, 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必须长期坚定执行的政治任务和教育任务, 不能放松, 不能拖延, 不能裹足不进, 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不断加强研究, 加大工作力度, 切实提升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二) 加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是高校稳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

高校是各种思想交流碰撞的主要中心之一, 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宣传和实施的主要阵地之一, 也是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主要阵地。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是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 很难融入到汉族学生群体中, 而汉族学生由于在入学前很少有机会接触少数民族也会对少数民族学生缺乏认同, 往往会导致各民族学生之间产生误解和隔阂, 误解和隔阂有可能会在错误心态的催化下和外部环境影响下放大乃至尖锐化, 从而给敌对势力留下渗透和颠覆的空间和机会。因此, 高校必须通过教育引导各民族学生了解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主要内容, 想方设法将各民族学生团结凝聚在一起, 以此促进师生的团结、校园的和谐以及学校的顺利发展。

(三) 加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中指出: “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推进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 不断夯实各民族大团结的基础, 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面对新形势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思潮冲击, 要牢牢抓住夯实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有利时机, 总结经验, 知难而上, 与时俱进, 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和主阵地,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功能, 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民族观、宗教观, 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感, 增强大学生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新形势下切实加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路径探索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整合教育资源, 创新教育方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主线, 以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为基准, 以民族团结教育为重点, 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要求落实为校园文化的自觉行为和学生行为的自然动力, 体现民族学生现实需求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理念, 不断探索民族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

(一) 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高等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内容, 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推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石和保障, 民族团结教育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抓手。要努力在全校范围内形成重视民族团结教育, 参与民族团结教育的良好氛围。一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按照上级关于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 做好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宣传工作, 印发相关学习资料, 有计划地组织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进行集体学习或个人自学, 帮助广大师生了解民族政策核心内容, 掌握各民族习俗禁忌等基本常识, 教师要养成民族团结教育意识, 学生要培育民族团结意识。二是做好跟踪服务工作。从少数民族学生入学起形成跟踪教育模式, 通过课程教育、集体学习、教师谈心, 学生干部结对等方式,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 消除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隔阂, 真正从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少数民族学生, 努力给各民族学生搭建一个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认可的机会和平台。但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 避免引起少数民族学生反感。三是鼓励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发挥能歌善舞的特长, 鼓励他们参加校内外开展的舞蹈、音乐等各类比赛,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少数民族院校较多的高校可以邀请少数民族学生参加校园广播台相关主持工作, 开辟一定时段用本族语言进行广播, 并及时翻译, 增进多民族学生相互间了解。开展带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 增添相关体育设施, 丰富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生活。只要有利于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都应该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以及在师资、经费和场地上的投入支持。

(二)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民族团结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将民族团结教育全面、系统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要根据教学实际和教学特点, 积极改善思政理论课中民族团结教育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载体建设。一是推进课程改革。没有开设民族教育专业课程的高校, 要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活动中, 保证授课内容的连续性、稳定性, 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加授课的生动性、感染性和实效性, 并要确保其与时俱进, 突出时代特征。二是深化教材内容。任课教师可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进一步深化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尽可能全面系统地收集反映少数民族优秀的思想道德和传统文化的素材, 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 适时、恰当地把这些素材展现给学生, 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 增强授课的效果。三是教学方式多样化。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尝试开设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方面的专门课程, 或者编写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的教学参考资料和大学生读本, 充实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社会实践活动也是高校对大学生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途径, 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 对各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历史传统教育。邀请专家学者就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专题开设讲座, 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三) 拓展多种教育平台有力支撑民族团结教育。

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 单单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还远远不够, 需要发动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共同策划、共同实施, 学校、企业、园区、社区多种教育平台发挥合力, 职业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多类教育方式相互交叉, 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相结合, 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衔接, 多管齐下, 构成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大体系。一是做好职业生涯教育。切实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 树立职业理想, 做好职业规划, 加强职业修养和职业能力培养, 在推荐工作等方面做到公平公正。在本人接受的情况下, 在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上适当予以倾斜, 在经费允许情况下, 给予就业补贴。二是做好资助工作。在尊重资助工作原则的基础上, 在政策上略向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其中的困难生倾斜, 在给予基本资助和关心的前提下, 加强感恩教育, 引导这些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慈善活动、勤工助学等各类校内外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或有偿工作, 鼓励他们用劳动和爱心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增加他们的归属感、责任感, 使他们在心理上能够尽早地融入集体融入学校融入社会。三是鼓励竞选班团干部。少数民族学生常以小团体形式进行学习和生活, 较少参与班级活动, 在确保学生有能力的情况下, 鼓励他们竞选班团干部, 积极参与班会等集体生活, 有利于他们开阔思路, 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四是做好生活保障工作。组织并与学生欢度古尔邦节等少数民族重要节日或给予专项经费补贴, 在校园内建立清真食堂, 增加特殊需求食物供应, 设立少数民族学生专座, 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和饮食习惯。

摘要:面对复杂形势下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现实需求, 以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等工作为切入点, 探索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科学途径, 对于提升高校民族团结教育针对性实效性, 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团结精神, 促进高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平台

参考文献

[1].何骏, 钱敏.论和谐视阈下的大学生民族团结观教育[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N].2010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工作计划 篇13

根据县委宣传部有关文件要求,现将残联办公室自7月21日后开展的 “互信互帮互爱互信” 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情况汇总统计如下:

一、(1)组织残联干、职工全体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县残联理事长、副理事长和办公室共9名干部,分别深入到2个联系点,积极组织各自联系点的农牧民及宗教人士进行了集中学习和讨论,各族农牧民57 余人参加了学习和讨论。充分调动了各民族群众学习民族团结政策和“三个离不开”思想的积极性。

(2)组织残联干部、职工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县残联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学习和收看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编写的《正确认识“7〃5”事件宣传提纲》和《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稳定》和市委宣传部下发的《乌鲁木齐市民族团结教育读本》(维、汉两种文字)和《大爱民族情》教育光碟,制作专题宣传板报,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引导机关干部群众切实认清“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罪恶本质和“三股势力”的丑恶嘴脸。

(3)积极开展宣传教育。

县残联机关干部职工在 “三同”联系点马家庄子,积极开展进村入户进行面对面宣传教育工作,给村民发放民族团结教育宣传资料55份。

(5)组织观看暴力恐怖图片展。

7月29日县残联2名工作人员参加了县工会组织的观看7〃5”事件暴力恐怖图片展活动,并在7月14日召开了揭 1

批以热比娅为首的民族分裂分子的丑恶行径讨论会。

(6)组织慰问了卡点执勤人员。

7月16日县残联根据萨尔达坂乡党委的统一安排、对卡点执勤巡逻的公安民警、机关干部、民兵进行了慰问,送去了价值200多元的西瓜、矿泉水、方便面等慰问品。

二、县残联干部职工开展“互帮互助互信互爱”帮扶活动的工作安排:

组织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县残联将继续结合“八进村、五促进”活动,在“四知四清四掌握”的基础上,扎实做好“三同”联系点进村入户开展面对面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对所包村组普遍进行走访宣传,对困难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并以帮助发展生产为重点,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长期帮扶措施。

县残联办公室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工作计划 篇14

活动第二周小结

2013年5月是我国第31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乌拉斯台九年制学校继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民族历史,了解民族文化,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做法

1、将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列入班级课程实施

我校每周安排民族团结教育课程3节,学校统一将课程安排在星期一的晨会课、民族团结课及星期四的红色教育课,低年级以《民族常识》、中高年级学习民族团结等内容,确立和确保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

2、以活动促教育,让民族团结根植人心

(1)学校在师生中切实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通过教师政治学习活动,组织教师专题培训,通过晨会时间,组织学生集中学习,深刻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对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作用。

(2)举行升旗仪式

周一升旗仪式紧紧围绕民族团结教育展开,学生都深切的聆听国旗下讲话,深受教育。

(3)各中队利用班会课围绕“民族团结”制作手抄报,写心得体会。各中队在中队辅导员的组织安排下,积极筹备,分工合作,在同学们的精彩的表现中渗透民族团结思想。

二、成效

学生通过学习,增加对各民族语言文字和生活习俗的了解;有些学生则以有趣的民族团结小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应平等相待,和谐相处。学生们通过活动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知道自己所属民族的分布区域、人口数量、语言文字及主要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等。使民汉之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我们的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多民族国家,哪一个民族都缺一不可。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校园宣传氛围有待提升,下阶段我们将利用“校园文化广播站”的媒介,介绍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队会,营造“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

2、社会宣传方面将结合社区、家校,到社区开展民族团结演出活动。

3、少数民族学生居多,但是汉族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等了解较少。下阶段我校将举办以民族团结和公民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各族人民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及涌现出的先进事迹,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深入全体师生心中。

五、好的经验

1、每周坚持升国旗、唱国歌,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爱国情感;

2、结合语文、音乐、美术、新疆等教材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历史文化,使民族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多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采取系列措施,用爱启迪学生心智,用诚信赢得家长信任,既有效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又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工作计划 篇15

一、民族团结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意义

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 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 就是中国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一道, 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进行的不屈不挠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在高校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活动, 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 也是一项内涵丰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一) 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与国家统一,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团结统一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所系, 平等、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准则。因此,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不仅有助于帮助各民族学生提高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自觉性, 同时对发展和巩固当下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有着重要意义。

(二) 有利于少数民族各类人才培养, 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人才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帮助民族地区更多地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同时, 加大对高校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力度, 使其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有利于解决现阶段民族问题, 加快推进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宣传速度, 从而达到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要求。

(三) 有助于促进各民族学生间的沟通交流, 树立科学的民族观

大学生作为优秀青年的代表, 他们的民族观对年轻一代甚至全民均有着很大的影响。各族大学生只有深刻领会民族团结的内涵, 理解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才能够正确地处理以后所遇到的各种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西北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民族构成决定了西北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相比较国内其他地区高校显得更加急迫和重要。然而, 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和学校, 由于有些学生不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 出现了不少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缺乏理解和尊重的言行, 从而刺激和伤害了一些少数民族学生的感情, 进而形成民族隔阂。因此, 加强高校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 使大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民族观, 不断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变得极为重要。

二、民族团结教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运用途径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工作中, 笔者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分组讨论、课前演讲、课外实践等途径融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内容。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 这种教学模式在学生当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一) 根据课堂教学进度, 穿插式讲述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民族团结知识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并依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的要求, 分步骤、适时地补充和讲解其中所蕴含的民族团结内容, 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 深刻领会中国民族团结精神的历史渊源。如在讲授“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时, 笔者在向学生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天文学、数学、农学、医药、科技、建筑、文学、书法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的同时, 补充介绍了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在与此相关领域的成就。如我国少数民族在语言、文学等方面有着重要贡献。11 世纪维吾尔族学者马赫穆德·喀什噶尔编写的百科知识性辞书《突厥语大辞典》, 已翻译成多种文字, 被誉为世界语言学界一部罕见的巨著。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 已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 不仅是中国文学中的奇珍, 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是屈指可数的瑰宝。成书于11 世纪的维吾尔族经典巨著《福乐智慧》和《突厥语大词典》至今仍受到格外的重视。彝族的民间长诗《阿诗玛》、傣族的叙事诗《召树屯》、纳西族的《创世纪》、白族的《望夫云》等在各族人民中广为流传;农学方面, 例如维吾尔族农学家鲁明善《农桑衣食撮要》一书, 是我国第一部按农家月令体例记述、总结各族人民农牧业活动及生产经验的农书, 其内容之广泛、体例之完整远远超过当时同一类农书, 被后人誉为元代三部重要农书之一。天文学方面, 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人斛兰曾参与制作了著名的铁浑仪;公元8 世纪时藏族的拏依盘桑杰益西创制了能长期观测日影, 测量二至、二分的仪器。元代著名回族天文历法学家扎马鲁丁以制造天文仪器及编纂历法和地志而闻名于世, 曾创制出7 种天文观测仪器。这些仪器设计巧妙新奇, 准确精密, 反映了回族天文学的研究达到很高的水平。尤其是他制造的地球仪, 是我国第一架地球仪。数学方面, 例如清代蒙古族科学家明安图著有《割圆密率捷法》, 他运用解析法研究圆周率, 开创我国数学史上微积分学研究的先声[1]。在讲授的过程中, 可运用丰富的图片和故事, 使学生耳濡目染地领会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和发展的。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勤劳、智慧的各少数民族不仅开发了祖国广袤的边疆, 而且各少数民族以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文化和先进科学典籍, 为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科学宝库增添了夺目光辉, 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众所周知, 近代以来新疆、西藏地区民族仇杀频起、民族分裂活动不断, 严重影响了中国民族关系的正常秩序。尤其是2004 年, 由美国16 位研究中国新疆问题的专家和学者发起了一个名为“新疆工程”的学术课题。该工程对新疆历史进行歪曲, 其核心思想就是对中国在新疆主权的合法性提出质疑, 为新疆分裂出去提供理论依据。2008 年3 月14 日, 西藏一小撮“藏独”分子在拉萨打砸抢杀人放火。2009 年7 月5 日, 以热比娅为首的“世维会”等境外“东突”势力, 又策划、组织了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些暴力恐怖行为导致新疆各族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的损失。为了帮助学生认清民族分裂主义制造民族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反动本质, 在讲授“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时, 笔者着重讲授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民族地区实施的各项民族政策, 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民族地区在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2]。同时, 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西藏、新疆的真实发展历史, 教师还可选取一些历史图片、文献纪录片作为课堂的辅助材料, 如《西藏今昔》、《美丽中国》等。用史实说明,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任何把新疆、西藏各族人民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分裂出去、把新疆、西藏从祖国版图中分裂出去的企图, 都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注定要失败的。

(二) 运用分组讨论、课前演讲等形式,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除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之外, 笔者还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因时因地制宜, 灵活选择、使用讨论、课前演讲等形式和途径,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我国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和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风尚、习俗, 它具体表现为一个民族的衣、食、住、行、婚姻、丧葬等诸方面的活动方式和禁忌、喜好等, 它是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家乡的民族风貌, 笔者首先让学生以所在地区为标准进行分组, 进行讨论。组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一些可资利用的资源对家乡的少数民族源流、近现代历史、民族风俗等进行检索, 然后确定主题。最后, 每组各推荐一名组员作为代表在课堂上进行5-10 分钟的演讲, 展示家乡风貌和发展成就, 教师对学生发言适当进行点评, 师生互动, 以增强教育效果。通过这种方式, 不仅能够使学生深入地去了解自己家乡的过去和现在, 而且能够切实认识到今天家乡的发展变化是由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提升了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进而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三) 创设情境, 让学生切实感受中国各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屈辱史, 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中有不少描写少数民族地区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 维护国家统一进行的抗争。如1867 年, 美国派海军入侵台湾, 副舰长马肯基率陆战队在琅峤 (今恒春) 登陆, 高山族人民英勇抵抗, 击毙马肯基, 打退了美军的进犯。抗日战争时期, 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进行大小战斗870 多次, 歼敌3.76 万余人;台湾岛内的高山族等台湾同胞则坚持不断地发动抗日暴动, 组织抗日义勇军。此外, 教师可适当对这些事例展开讲述, 也可补充讲授其他相关史实, 如:四川、云南各族军民对抗战的贡献和滇边抗战中的少数民族;湘西、广西、贵州各族民众支援抗战和抗击入侵日军;海南岛、东南沿海、台湾少数民族的抗日斗争;黔南布依、苗、水各族人民的抗日游击战;东北内蒙古各族民众抗击日本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斗争等典型事例。尤其是西藏、新疆虽地处中国西部, 远离抗战前线, 但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下, 这场空前的灾难使西藏和新疆的各族人民团结得更加紧密, 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 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他们通过筹资、捐献、募集等活动, 有力地支援了全国人民的抗战, 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前线的勇士, 坚定了各族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3]。这些资料均表现出民族团结之情, 可谓是情景交融。在教学中, 要把握这两条线, 在引导学生感知情境的过程中, 逐渐加深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对中华民族含义的理解。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 地区分布差异较大, 民族文化灿烂多彩。高校学生由于受到专业的限制, 课程任务较为繁重, 通过个人接触到的民族团结知识相对有限。为了使学生切身感受我国灿烂的民族宗教文化, 笔者还以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为契机, 适时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文体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小品、相声表演, 让学生近距离地去体验民族团结的内涵, 进而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融入民族团结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民族团结教育不仅是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更是当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应有之义。而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 在他们中间强化民族团结知识教育, 是实现中国各民族间和睦团结的基础。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注意正确引导各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文化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为全国普通高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其目标就是希望学生通过了解近代以来各族仁人志士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史实, 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文化观。因此, 在授课过程中, 要注意因势利导将民族团结贯穿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始终, 正确地引导高校大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四观”和“三个离不开”思想, 培养学生自觉将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应尽义务。

(二)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的内容为主, 适当补充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是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编写小组组织相关专家和学者精心编写出来的, 是目前学界最权威、系统, 也是质量最高的课程资源。因此, 授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内容为主, 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前提下, 适当地融入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 进而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三) 坚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主旋律, 引导学生树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理念

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各族学生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与了解。讲授过程中, 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也要尊重和弘扬各个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注意帮助各族学生克服狭隘的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思想。加强汉族学生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及其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了解与认识;同时也要帮助和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正确认识本民族优秀文化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 认识到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根本理念。

综上可知, 《中国近代现代史纲要》教材中蕴含有十分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 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途径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这对于在当前形势下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 其教材涉及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较多, 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深入研究教材, 挖掘其中有关民族团结的内容, 使学生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民族观, 真正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继承并发扬我国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

关键词:民族团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参考文献

[1]张岱年, 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91-92.

[2]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3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298.

上一篇:活动礼仪下一篇:八年级语文《山坡羊潼关怀古》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