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自编教材

2024-05-14

家风家训自编教材(共10篇)

家风家训自编教材 篇1

家 风 家 训 教 材

二0一五年九月

目录

1.丰子恺教儿讲礼仪„„„„„„„„„„„„„„„„„„„„3 2.程母严格教子„„„„„„„„„„„„„„„„„„„„„„4 3.孟母教子„„„„„„„„„„„„„„„„„„„„„„„„5 4.吉鸿昌不忘父训„„„„„„„„„„„„„„„„„„„„„6 5.孔融让梨„„„„„„„„„„„„„„„„„„„„„„„„7 6.黄香温席„„„„„„„„„„„„„„„„„„„„„„„„8 7.华盛顿的故事„„„„„„„„„„„„„„„„„„„„„„10 8.曾子杀猪„„„„„„„„„„„„„„„„„„„„„„„„11 9.诸葛亮教育子女俭以养德„„„„„„„„„„„„„„„„„12 10.司马光教子有方„„„„„„„„„„„„„„„„„„„„„„13 11.戒奢侈 维家风„„„„„„„„„„„„„„„„„„„„„14 12.“受罚重于士,受奖后于士” „„„„„„„„„„„„„„16 13.莫为做官而读书„„„„„„„„„„„„„„„„„„„„18 14.读书为上„„„„„„„„„„„„„„„„„„„„„„„19 15.“西平礼法”成表率„„„„„„„„„„„„„„„„„„20 16.柳氏家法„„„„„„„„„„„„„„„„„„„„„„„21 17.曾国藩育子轶事„„„„„„„„„„„„„„„„„„„„22 18.陈毅探母„„„„„„„„„„„„„„„„„„„„„„„24

丰子恺教儿讲礼仪

丰子恺是浙江桐乡人,我国著名的现代画家、文学家、教育家。他对子女的教育很严格。

丰子恺在平时生活中,经常给孩子们讲要对人有礼貌,还非常具体细致地说:“礼仪”,就是待人接物的具体礼节和仪式。

丰子恺是名人,家里经常有客人来访。每逢家里有客人来的时候,他总是耐心地对孩子们说:“客人来了,要热情招待,要主动给客人倒茶、添饭,而且一定要双手捧上,不能用一只手。如果用一只手给客人端茶、送饭,就好像是皇上给臣子赏赐,或是像对乞丐布施,又好像是父母给小孩子喝水、吃饭。这是非常不恭敬的。”他还说:“要是客人送你们什么礼物,可以收下,但你们接的时候,要躬身双手去接。躬身,表示谢意;双手,表示敬意。”这些教导,都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里。

有一次,丰子恺在一家菜馆里宴请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把几个十多岁的孩子也带了去作陪。孩子们吃饭时,还算有礼貌,守规矩。当孩子们吃完饭后,他们之中就有人嘟嚷着想先回家。丰子恺听到了,就悄悄地告诉他们不能急着回家。事后,丰子恺对孩子们说:“我们家请客,我们全家人都是主人,你们几个小孩子也是主人。主人比客人先走,那是对客人不尊敬。就好像嫌人家客人吃得多,这很不好。”孩子们听了,都很懂事地点头。

在丰子恺的正确教导下,他的孩子个个都成为了懂规矩,讲礼貌,长大后有出息的人。

程母严格教子

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都是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们又是同胞兄弟,因同是理学奠基人,被人们称为‚二程‛。

‚二程‛的母亲侯氏,一共生过六个男孩子,只剩下程颢、程颐二人,其他都夭折了。侯氏自然非常疼爱兄弟俩,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他哥俩身上。但是她深深懂得‚慈母败子‛的道理,从不娇惯溺爱。程颢、程颐兄弟二人只相差1岁,在他们蹒跚学步的时候,常常摔倒在地,乳母要上前扶抱,侯氏劝阻说:‚不要管他们,让他们自己站起来。‛然后,又对孩子说:‚你们走路时,慢一点就不会摔跟头了,你们试试看。‛吃饭的时候,孩子爱挑吃挑喝,乳母就想由着他们的性子来,专门给他们爱吃的饭菜,侯氏制止道:‚对小孩子不能惯,你惯什么毛病就会有什么毛病。小时候养成挑吃挑喝的毛病,长大后怎么办?‛

在母亲的严格教育培养下,‚二程‚从小就养成了很好的习惯。

孟母教子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

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剪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剪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孔融让梨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父亲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黄香温席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家里没有任何取暖的设施,很难入睡。一天晚上,黄香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

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你干什

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华盛顿的故事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他还是孩子的时候,砍掉他父亲的两棵樱桃树。他父亲回来了,非常生气。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谁砍了我的树,我要狠狠揍他一顿。‛ 他父亲到处询问。当他问儿子时,华盛顿开始哭了起来。‚我砍了你的树!‛华盛顿和盘托出。父亲抱起他的儿子说:‚我好聪明的孩子,我宁愿失去一百棵树,也不愿听你说谎。‛

华盛顿14岁时在自家的后院里栽了一棵苹果树。他父亲见到后对他说:‚你若想吃到苹果,就应该把它种在有阳光的地方,并且不断给它浇水施肥。‛在转身离去的时候,父亲又加了一句:‚如果你帮助别人得到了他想要的,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

曾子杀猪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追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大,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教。

一切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像曾子夫妇那样讲究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和整个社会。诸葛亮教育子女俭以养德

三国时期西蜀丞相诸葛亮一生忠心辅佐刘备、刘禅两代帝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晚年得子,取名瞻,字思远,希望自己的儿子‚志存高远‛。诸葛亮非常喜爱自己的这个小儿子,但同时又对他的成长充满了担忧。他在给其兄诸葛瑾的信中曾说道:‚诸葛瞻今年八岁了,十分聪慧可爱,但我又担心他过于早熟,最后成不了大器!‛

诸葛亮虽高居相位,却一生俭朴,他曾经在给后主刘禅的上表中说道:‚我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此外别无积蓄,而这些也足够家人使用的了。我保证在我死后,家里家外都不会留有多余的财产,不辜负陛下对我的厚恩。‛诸葛亮亲自履行着自己‚俭以养德‛的做人准则,希望子孙后代成为拥有远大理想、勤学俭朴的有为之人。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司马光教子有方

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司马光,他平时的生活十分俭朴,作风稳重踏实,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主要内容。

在司马光的一生中,他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他在《答刘蒙书》中说自己‚视地而后敢行,顿足而后敢立‛。当他看到儿子读书时用指甲抓书页时,非常生气,认真地传授了他爱护书籍的经验与方法:读书前,先要把书桌擦干净,垫上桌布;读书时,要坐得端端正正;翻书页时,要先用右手拇指的侧面把书页的边缘托起,再用食指轻轻盖住以揭开一页。他教诫儿子说:做生意的人要多积蓄一些本钱,读书人就应该好好爱护书籍。

在生活方面,司马光节俭纯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他常常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他强烈反对生活奢痱,极力提倡节俭朴实。

他还不断告诫孩子说: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表面上看来皆不是经国大事,然而,实质上是兴家繁国之基业。司马光关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警句,已成为世人传诵的名言。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他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誊于后世。

戒奢侈 维家风

范仲淹出生在苏州吴县一个贫苦的家庭。早年清贫的生活,使他养成了节俭朴素的良好习惯。后来入朝做大官后,所得的俸禄,往往用来接济穷人,而自己的子侄,却不得不轮流换穿好一点的衣服出门做客。

有一年的秋天,范仲淹的二儿子范纯仁举行结婚大礼。范纯仁深知父亲的风节和家规,对操办隆重、奢华的婚礼,自然不敢妄想。纯仁暗暗考虑:成家立业乃人生大事,总得购置些衣服、家什。只买些简单的用品,自然会得到父亲的赞许,但新婚妻子及岳父那边却不好交待;买些稍好点的,妻子、岳父那里自然高兴,但父亲的家规却不好通过。……想来想去,范纯仁最后决定:只买一两件稍贵的物品,父亲、妻子两边都能通过。于是,纯仁将要购买的物品列出清单,壮着胆子交给了父亲。谁料范仲淹接过清单一看,立刻板起了面孔,大声说:‚纯仁,你要购买的那两件贵重之物,到底是什么打算?难道我范家的门风,要在你手中坏掉不成?婚姻自然是人生的大事,但是,它与节俭有什么矛盾?又怎么可以借口‘人生大事’而去奢侈浪费呢?‛一番话说得范纯仁满面羞愧。他低下头,鼓起勇气,向父亲喃喃地说道:‚范家节俭

的家风,孩儿自幼熟知。购买奢华贵重用品,儿子知错。可是有件事孩儿在心中苦恼多时,今日如实禀告父亲大人。这些天来,新人想以罗绮作幔帐,孩儿知道这不合范家家风,不敢答应,可她父母又出面提出,孩儿碍于他们的情面,没敢再坚持不买。‛范仲淹一听,立刻大怒,指着范纯仁说道:‚你知错认错,我不再追究你的过错。但是,范家几十年来,以节俭自守,以奢侈为耻。用罗绮做幔帐,岂不坏了我范家的家风?情面事小,家风事大。你可以告诉他们,如果坚持以罗绮为幔,那我范仲淹就敢把它拿到院子里烧掉!‛

由于范仲淹的坚持,范纯仁的结婚大礼办得十分简朴,既没购买什么贵重奢华的物品,也没有举办隆重奢侈的婚礼,不仅范仲淹的家风得以维持,他的同事们也从中受到很大教育。“受罚重于士,受奖后于士”

岳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将领。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自己一共有五个儿子。他对他们的教育非常严格。作为一个统率百万大军的主帅,他在当时的薪俸是不少的,可以让子女们生活过得富裕一些。但是,他始终保持着比较简朴的生活,而把多余下来的钱充作军费,赏给军士。岳飞在家中日常只穿麻布,不穿丝绸。家中平时的饭菜是麦面加蔬菜,很少用肉,而且规定几个儿子不得饮酒。岳飞还经常要儿子们读书之余到农田去从事各种劳动。他说,对于子女,‚稼穑艰难,不可不知也‛。

岳飞的长子岳云,12岁入伍成为一名小军士。岳飞对岳云的武艺操练要求十分严格。有一次,岳云身披重铠,操练骑马冲下陡坡,一时兴起,忘记注意地形,从山上狂奔而下,结果连人带马栽进了壕沟里,衣服跌破了,脸上也挂了彩,流出了血。岳飞看见了,大怒,命令军士打他100军棍。众将士求情,他仍然不依。他说:‚前驱大敌,亦如此耶!‛岳飞认为,平时演习就应该当作战时看。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两军战斗时,自己不但会丢掉生命,而且还会

造成战斗失利。所以,现在不按军法办事,严加教育,表面上是爱儿子,实际上是害儿子呀!由于岳飞的严格教育,岳云很快成长为一员所向无敌的勇将。岳云在和金兵作战中,‚勇冠三军‛,屡建战功,将士们称他为‚赢官人‛。岳飞却多次对他的功劳隐而不报,等到别的将领多次催促,朝廷又亲自调查,才予以追认。当时,宋高宗下旨给岳云连晋三级,岳飞却上表谢绝。他在表中诚恳地说:‚许多兵士出生人死,顶多才升一级,我儿虽然立了一点功,怎么能够连升三级呢?‛所以,一些将士说岳飞对待儿子是‚受罚重于士,受奖后于士‛。

莫为做官而读书

郑板桥(1693-1765)是清朝‚扬州八怪‛之一。他在山东潍县当县官时,儿子小宝留在兴化乡下的弟弟郑墨家。

小宝6岁时上学了。为了教育儿子,郑板桥专门给他的弟弟郑墨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溺爱。‛他的‚道‛是什么呢?他说:‚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郑板桥自己是个读书人,他并不是看不起读书人,他看不起的是:读书就是为了做官。

郑板桥自己最重视的还是儿子的品德。他对弟弟说:‚我不在家,儿便是由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幼子而姑纵惜也。‛他主张,他的孩子和仆人的儿女应平等对待。他说:‚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别人。凡鱼餐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喜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头肉乎!‛ 后来,郑板桥不放心小宝的成长,就把他接到身边,经常教育小宝要懂得吃饭穿衣的艰难,要同情穷苦的人。教育儿子‚明好人之理‛、‚爱天下农夫‛。由于郑板桥的严格教育和言传身教,小宝进步很快。

读书为上

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他对子女的教育一直遵循着‚读书为上‛的原则。

北齐灭亡后,颜之推被迫举家迁徙到长安,朝无禄位,家无积财。面对窘迫的生活,其子思鲁问道:‚现在我们既没有朝廷的俸禄,也没有积蓄的财产,我们就应当尽全力劳作,来养家糊口,但您却经常督促我们学习,让我们勤习经史,可是您知道吗,我们做儿子的,不能供养双亲,心里感到非常不安啊。‛颜之推听罢,语重心长地说道:‚做儿子的把供养双亲的责任放在心上是对的,但做父亲的更应该用学到的知识来教育子女。如果我的丰衣足食是用你们放弃学业换来的,那我真是食不知味,衣不觉暖。只要你们能够努力读书,继承祖上的基业,即使是粗茶淡饭、粗布短衣,我也是心甘情愿的。‛

“西平礼法”成表率

李晟是唐德宗时期著名的大将,他虽然是一个武将,却从未忽视对子女的教育。

李晟的女儿许配给吏部尚书崔枢为妻。一次李晟做寿,其女也从婆家赶来为父亲庆贺。酒宴中,一个侍女来到女儿身旁耳语了几句,女儿听后似乎极不耐烦,但依旧与客人们推杯换盏,谈笑自若。后来在侍女的再三催促下,女儿才被迫退席。可是很快,女儿就又回到了宴席上。这一幕被李晟看到了,他觉得其中必有缘故,便招来女儿问个明白。女儿答道:‚刚才侍女来报,昨晚我婆婆得了一场小病,我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便派人回婆家代我去看望婆婆了。‛李晟听罢大怒,对女儿说道:‚你真是个没有教养、不懂礼仪的女儿啊!你的婆婆病了,你作为媳妇,就应该在婆家侍奉左右,要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孝敬公婆,这才是我李家知书达理的女儿啊。‛于是,女儿听从了父亲的训教,急忙赶回婆家照料婆婆去了。而李晟也在宴会结束后,亲自来到崔家看望亲家,同时对自己疏于对女儿的管教表达了深深的歉意。

李晟教女的故事在当时传为美谈,由于李晟曾被封为西平郡王,因此李家的家法也被时人称为‚西平礼法‛,成为一时的表率。

柳氏家法

唐代柳公绰一门显贵,柳公绰与其弟柳公权、其子柳仲郢、其孙柳璧、柳玭等皆至高官。柳家也以治家严谨闻名于世,柳氏家法成为时人教育子孙的榜样。

柳公绰对子女们要求十分严格,一到灾荒的年月,家中虽然储备甚足,但摆在子侄们面前的却始终是一碟菜。他还经常让他们吃野菜,对他们说:‚你们爷爷在世的时候,曾经因为我们兄弟学习不好,就不给我们肉吃,我们终身没有忘记他老人家的教诲啊!‛柳家子侄们听后很受教育。柳公绰试图通过这种方法,教育子孙一方面要勤俭持家,同时还要勤学苦读。

柳公绰十分重视长幼之序,他在外任官时,一次其子柳仲郢前来看望。柳公绰要求他在距离衙门很远的地方就要下马,以示对长辈的尊敬。同时还要求他要尊重府中的各种职员,不要因为职位低而轻视他们,也要对他们行晚辈之礼。在严谨家法的影响下,柳玭写下了《诫子弟书》和《柳氏序训》,从做人到治家,集中体现了柳氏家法的精髓。

曾国藩育子轶事

曾国藩是清末湘军首领。他位列三公,拜相封侯,谥称‚文正‛。在他的教育下,大儿子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以自学通英文,成为清朝的著名外交家;小儿子曾纪鸿虽然不幸早死,但研究古算学亦取得相当成就。孙子曾广均是著名诗人。曾孙曾宝荪、曾约农是有名的教育家和学者。曾氏家族的辉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曾国藩教子有方,‚爱之以其道‛。

曾国藩身居要职,公务繁忙,长年在外,因此无法经常亲自督促子女,于是写信成为他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曾国藩不为子女谋求任何特殊化,教儿女节俭创业,值得后人深思。

咸丰六年(1856)十一月五日,他给儿子曾纪泽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一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与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做矣。……京师子弟子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七日又给儿子曾纪鸿写信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同治三年七月,曾国藩受封侯爵,曾纪鸿正赴长沙考试,曾国藩特别写信告诫:‚尔在外以谦谨二字为主,世家子弟,门第过盛,万目所属。……场前不可与州县往来,不可送条子,进身自始,务知自重。‛

他对女儿也同样严格。曾经写信致女儿:‚衣服不宜多制,尤其不宜大镶大缘,过于绚烂。‛

他还告诉儿女、家眷:‚今家中境地虽渐宽裕,且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俭字工夫,第一莫着华丽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他还要求:‚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于衣、食、粗、细四字缺一不可。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陈毅探母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树家风传家训 篇2

八年级七班

鲁晨璐

无论大家、小家都要有一定的家风和家训,“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家风家训是什么呢?我的家风就是:勤俭节约;我的家训就是:尊重长辈,尊敬老师,与人相处和为贵。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吧。

家风又称为门风,家风其实就是在家庭里形成一个统一的道德标准。所以说,一个良好的家风可以帮助在家庭中的成员更好地学习一些人生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体现着家人的价值追求和传承,家风也是社会风气、公民道德的源头,一句话、一个故事、一段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

家是课堂,父母是我人生的的第一个老师,从小到大,是父母一直教我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则;以及为人处事、勤俭节约,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和同学之间搞好关系等等。

以前小的时候,不知道要珍惜粮食,不知道农民伯伯种出庄稼是多么的不容易,直到有一次,当我的碗里再次剩下很多的米粒准备倒掉时,爸爸终于忍不住愤怒了,严肃的对我说起来了爷爷和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让我深刻认识到了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之后的每一天,爸爸的谆谆教诲一直扎根在我的心里,从那以后我碗里的米粒都消失不见,有时吃不了的我都会提前拨出来,爸爸的严厉使我懂得了要节约、节俭、勤俭。我记住了,我也做到了。这么多年这个好的习惯我一直坚持着,有时我还会用同样的故事去感动我身边的其他人。同时,爸爸时常告诉我,在学校里和同学的交往必不可少,要和同学搞好关系,和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也要主动道歉,尽管不是你的错,“退一步海阔天空” “宰相肚里能撑船”最好少跟同学闹矛盾,这样也就避免了总是和同学说“对不起”或“我错了”这样类似的话,一次两次同学原谅我,久而久之同学也就不再信我来了。而且我主动道歉,不是很苛刻的人,都会接受我的道歉。同样在同学面前也不能甩脸色,因为这样只会让同学反感我,不益于我与同学之间关系的发展。他时刻提醒我要与同学和平相处,以心换心。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在商业街上逛街,正当走进拐角处,就看见一个老奶奶摔倒在地上,正在艰难的爬起,而我就像没事人一样直接略过她的身边。妈妈见状赶忙过去把老奶奶扶了起来,还关切的询问有没有事。我则就在一旁站着无动于衷。老奶奶离开后妈妈皱着眉头问我“当时为何不去扶老奶奶,这么大了,尊敬老人这点东西都不懂吗,平时是怎么教你的,你都忘了吗?”我跟妈妈解释说春晚的那个小品不就是扶了个老太太就被讹了吗?我也是怕被讹,才不敢扶的。妈妈说我顾虑太多,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并告诉我以后见到老人摔倒一定是要去扶的,不要有太多顾虑。从这件事我也明白了不管怎么说传统美德还是需要我们来传承下去的。

我家的家风家训 篇3

风如一杯酒,清香甘冽;家风如一壶茶,醇厚芬芳;家风如一朵花,馨香扑鼻。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风。我家的家风是三个字孝尊勤。这三个字伴随了我12年。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长辈也是很重要的,这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必备的传统美德。在家里,我时常孝顺我的爸爸妈妈,每周末,我都用空余时间帮他们干一些我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煮饭,扫地,拖地之类的活。我的孝顺都是爸爸妈妈的言传身教么多年来,爸爸妈妈几十年如一日地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现在还记得奶奶生病住院时,爸爸妈妈轮流守夜。外婆住院时,妈妈也是到处跑医院。我孝顺都是因为他们。

尊敬他人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方法。记得有一次,我在出去玩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位残疾人在那卖东西。我并不喜欢他直接喊了一声:喂,你这东西怎么卖啊?爸爸听到这句话之后非常生气!把我拉到一边儿。严厉的说了我一通。不论什么样的人都应该受到尊重。受到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我们不应该歧视任何人。

勤劳,勤奋。使人进步,使人不断努力,使你有底气超越别人!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给我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在古代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匡衡,他家里很穷,他必须白天干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才能安心读书。由于他买不起蜡烛,夜晚就没办法看书了。他的邻居很富有,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挖了个洞,邻居家的烛光就能从这栋周透过来了,他借着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看起书来。这个故事每天在我脑中里回施。果不其然,我靠自己的勤奋得到了绘画大赛的金奖。

家中的规矩促使我不断地努力。家风如同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进的行程。

家风家训家教 篇4

家风又称为门风,家风其实就是在家庭里形成一个统一的道德标准。所以说,一个良好的家风可以帮助在家庭中的成员更好地学习一些人生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家风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经验,结晶成为独一无

二、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还有那传承已久的国粹——国学,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经典的精华:齐家、治国、平天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传统中国,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这也是众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标之一。

家风对于以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精神……

所谓家训,是指家族或家庭对子孙后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规矩或告诫的话,比较笼统和概括,比如“诚信、孝顺、进取、自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所谓家教,是指家长对子女立身做人等方面进行的教育,比较直接和零碎,比如“人不能懒惰”、“待人要有礼貌”等。所谓家风,是指在家训的规范下,在家教的保障下,在全体族人或家人的共同践行下,形成的一种家庭风尚,比较外在和独特,比如“乐善好施”、“诚实守信”等。

中国古代出现不少有名的家训,如《朱子家训》、《章氏家训》、《颜氏家训》、《钱氏家训》等,它们都是中国古代家庭(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教在中国古代也相当出彩,因为那时候社会教育不甚发达,基础教育都停留在私塾阶段,高层教育不多,受教育的人很少,大多数人的思想还处于蒙昧阶段,人们思想的开化大多靠家庭教育来进行。这时的家庭教育局限性很大,即兴而起、即事而起,零打碎敲,基本上限于封建礼教的说辞。教育者不一定有文化,讲出的道理也不一定多深刻,但它至少在那个时代是正确的,所以子女们都要听取并遵照去做。古代中国出现了不少好的家教典型,比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这些典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封建家庭教育的发展,加强了封建家庭教育在封建社会教育方面的辅助地位,促进了封建社会文化的进步。

家风、家训、家教、在任何情况下都与社会大环境分不开,因为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无时无刻不在受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如果社会政治清明、教育发达、风气端正,家训、家教、家风就好,否则就可能会发生偏逆。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家训、家教、家风并不十分关注,所以中央电视台一提起这个话题立刻就在海内外华人中引起热议。其实这也不奇怪,一方面在新思想解放浪潮的冲击下,家训等家庭文化一度被作为糟粕文化而剔除,人们不敢轻易提起。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人口流动规模的扩大,加之家庭人口数量的减少,原来那种以家族或以大家庭形式居住的家庭迅速解体,家训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功能。

我家的家风家训 篇5

我家的家风家训

每家有每家不同的家训、家风。因为现在每个家庭都对自己的儿女要求不一样。有些家长要求好好的读书,有些家的家风是诚实、善良、尊老爱幼;有些家的家风是老老实实做人,勤勤奋奋做事。我的爸爸把平时喝完水的矿泉水瓶,剪一个洞,然后在里面栽花花草草,平时漏水的桶也拿来种东西。我妈妈把我小时候的旧衣服拿到店里做成一床棉絮。我背不了的书包我弟弟接着背。平时爸爸妈妈的衣服的某个地方破洞了,他们也还穿,因为破洞已经被妈妈的巧手缝起来了;我穿不了的衣服绝不会扔掉,我会送给我可爱的表妹穿。爸爸小时候的成绩很好,他经常教育我要好好读书,长大之后才有出路。所以,我常常以爸爸为榜样。

有一次,我和同学因为小事和同学生气了,我想和同学大吵一架,可是一想到父母从小教育我要学会谦让,我就主动去找她和好,因为和为贵才是最好的。妈妈平时给我的东西比弟弟的少,但是一想到“谦让”这个词语我就不和他争了。

一个人要讲诚信,这是做人的根本;同时还要善良,答应同学的事就要信守承诺。如果一个小妹妹摔倒在地上,我们应该去帮助她,把她扶起来。我们不仅要善良而且还要尊老爱幼。老人批评,我们应该改正错误,不得顶嘴。小同学我们应该关心、爱他们。我家的家风家训就是——尚节俭、善读书、尊老爱幼;处事谦让和为贵,为人诚信善为本。

(虎场小学:

唐帮凤)

家风家训

每家都有家风家训,当然,我家也不例外。

我的爸爸和妈妈经常吵架,但是爸爸还是经常教育我说,不管他们怎么吵,我们还是一家人,还是要和睦相处,不能让别人瞧不起咱们。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只要家庭和睦了,做什么事情都能顺顺利利的。

小时候,我经常和弟弟不是争这样就是争那样的,钉子对板子的,谁也不肯退让,爸爸见到了,就说:“你是姐姐嘛,让着点弟弟,不要为了这么一点点东西争来争去,伤了姐弟的和气。”我听了,虽然表面让了,可心里总以为爸爸重男轻女,偏袒弟弟。所以等爸爸走了,趁弟弟不留神,我就一把把东西抢了过来。

随着年龄增长,我才明白,爸爸处处叫我让着弟弟,原来是为了让我姐弟的情谊更加深,更加牢固。

现在,每当爸爸妈妈给我买东西时,我都会把最好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因为我记住了爸爸教育我的那句话:“家和万事兴!”

(虎场小学六年级:韦莉)

我家的家风家训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风家训是一个家的精神风尚。每个家都有家规,家训,家风。我家的家风家训是:尊老爱幼,尊重师长,守礼仪,讲文明。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取快递,刚上公交车,我眼疾手快,抢了个座位坐下,心里正沾沾自喜。人越来越多,这时候,一位老奶奶上了车,只见她一手牵着个小男孩,可能是她孙子吧,一手还提着一大包东西,摇摇晃晃的朝我身边走来。

站在一旁的妈妈看见了,弯腰对我说:“蓉蓉,你让个座位给这位老奶奶嘛?”我听了极不情愿,但是又想到老师、妈妈经常对我说要尊老爱幼,我只好起身给老奶奶让了座。这位老奶奶还慈祥的的向我道谢了。

下了车,妈妈对我说:“我知道今天你给老奶奶让座不太情愿,但是,你想想如果这位老奶奶是你的亲奶奶,你舍得让她一直站着,被人挤来挤去,还差点摔倒吗?如果有一天你也老了,坐公交车时没人给你让座,你受得了吗?”这一瞬间,我明白了——要尊老爱幼,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就是这样,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点滴中,不断地向我灌输着家训家风,让我做一个善良正直的好人。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流传了几千年,不正是因为这一家家的家训家风保留传承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吗?

(虎场小学六年级:曾玉蓉)

淳朴的家风

我家的家风总是“温柔”的。

记得有一次擦桌子时,我不小心把妈妈新买的花瓶打碎了,爸爸赶拿起扫帚打扫玻璃渣子,妈妈则关切的问:“你手没事吧?受没受伤?”他们不是心疼花瓶,对我责骂,而是担心我的手是否受伤。长时间待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熏陶。所以在班上,我待人友善;在家里对待客人热情,经常得到爸爸妈妈表扬,我心里别提多高兴。

妈妈叫我做饭,我只顾着玩、顾着看电视,等爸爸妈妈干活回家了都还没煮饭。妈妈事后谆谆教导我,说一个人做事要有性子,不能拖拖拉拉、半途而废。

还有一次,我没征得父母同意去同学家玩,事后一起去的同学都被家人收拾了,但我却又一次得到爸爸妈妈的宽容、原谅。

后来爸爸不幸失业,原因是:医院制定了新规矩:只招大学生。而爸爸只是个大专生。妈妈说:“如果当时你奶奶他们有钱,你爸爸就不会只读大专,今天就不会失业了。为了不使你们部你爸爸的后尘,所以现在我们要拼死拼活的挣钱,让你们姊妹好好念书,你们可要争气哦!”

我的爸爸妈妈总是这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我们姐妹,从来不打骂我们。

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它就是这么淳朴、这么“温柔”、这么“啰嗦”!

家风家训 篇6

“哇,哇,哇„„”咦,这是哪里来的哭声?我走出房间一看,原来是爸爸在打弟弟。只见爸爸眼里含着泪花,既心疼又无奈。

一旁的妈妈背过脸去,似乎不忍看这残忍的画面。奶奶用那生满老茧的手,轻轻地擦拭着眼睛。爷爷坐在奶奶旁边,一声不吭。过了一会儿,调皮的弟弟见周围这么安静,偷偷的从捂住脸的手指缝里瞧爸爸,渐渐停止了哭泣。我悄悄地问爸爸:“发生什么事了?”于是爸爸把事情的经过和我说了一遍。原来是弟弟不尊重爷爷。“孩子从小不管教,长大家风不正,所以从小就要树立良好的家风,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爸爸的一席话,把我们引入了沉思。

家风是什么?在我的眼里,家风像春雨一样,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更爱我的家,更爱我的父母。家风体现在生活当中,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有家风的踪影。为劳累了一天的爸爸妈妈倒一杯热水;吃饭时等爷爷奶奶坐下再动筷子;照顾年幼的弟弟;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些虽然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却都能体现出这个家庭的品质与风尚。家风,其实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让家庭所有成员都遵守的准则。它即隐藏在父母平时点点滴滴的教育之中,又浓缩在我们平时的谈吐举止之中。

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他们时时刻刻关怀着我们,为我们做着榜样。记得小时候,奶奶的胳膊受伤了,生活不能自理。妈妈每天早晨都为奶奶端来热水,给奶奶洗脸,给奶奶擦身;每天晚上,妈妈都会为奶奶端来洗脚水,认真地搓洗着那生满老茧的脚„„每当看到这一幕,我的脑海里都会出现一个字,那就是“孝”。妈妈的这一举动,让我明白了爱的真啼,更让我知道了“孝”这个字的真正含义。好的家风,孕育着好的人才;好的人才,带给社会正能量,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为了社会的发展,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让我们一起培养良好的家风吧。

家风家训诵读篇 篇7

经典诵读篇

1、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比边境。

2、成家子,烘入宝,败家子,钱如草。

3、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4、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5、见不义之财无取,见合理之事则从。

6、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7、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8、诚实为人,踏实做事。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1、有时常把无时想,幸福生活才会长。

12、有道才有德,无道边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13、男人是一家的栋梁,要能明理,有志气。

14、百事孝为先。

15、不造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

16、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

17、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

18、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19、为父当慈,为子当孝,为兄爱弟,为弟敬兄。

20、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21、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廉政家风家训 篇8

1.明则不岐,廉则不求,正则不惧,不歧,不求,不惧,则人生无惘而不乐境矣。

2.家是避风港,廉是守护神。

3.国无廉则不安,家无廉则不宁。

4.兴家勤为本,执政廉为先。

5.勤以立身,廉以养德。

6.把好家庭“后门”,弘扬廉洁“清风”。

7.气骨清如秋水,纵家徒四壁,终傲王公。

8.“贪”字近乎“贫”,“婪”字近乎“焚”。

9.出门常打“清正预防针”,进门常敲“廉洁警世钟”。

10.不贪不占清贫日,一生清廉人自尊。

11.敞开廉政之门尽纳和煦春风,堵塞腐败之穴严防污浊毒气。

12.朝省夕省朝夕自省,夫廉妻廉全家齐廉。

家风家训故事 篇9

当我们由孩子成长为家长的今天,孩子寄托了我们一切的希望更承载了我们未完成的任务,因此我们在努力的改变自己更努力的改变孩子。谨对孩子成长中发生的几件事写下来。

德,百行德为首。女儿今年8岁,在校读二年级,活泼可爱,好学进取有礼貌,没有辜负我们对她的培养。她的成长映射出一个文明、和谐、向上的家庭带给她的无尽精神食粮。我经常我认为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要以身作则,言谈举止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我在教育她,要保护好身边的环境,不要乱丢纸屑的时候,我总会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示范。和孩子一起出去散步和玩耍时,有时热了、渴了,买一支雪糕,买一瓶矿泉水,吃完、喝完之后,雪糕纸和矿泉水瓶总是不乱扔,总是寻找附近的垃圾箱,然后扔掉。

一次在开车右转的时候,孩子认真的说:“爸爸你闯红灯了。”我疑惑的看着孩子那张认真的脸好一会才转过神来。“奥,是这样的......."我又认真的向他介绍交通规则。由此我认识到了德的博大-----提高自己的品德、遵守社会公德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道德。

生活中对孩子即要严要求,又要学会倾听,关注她的感受,锻炼她思考问题和独立生活的能力;生活上不要过份溺爱要养成勤俭和独立的品格;教育她做人要坦诚,做事要严谨,要树立远大理想做社会有用的人。

孝,万事孝为先。对于一个6、7岁的孩子来说,怎样才能做到“孝”呢?也许你会说很难,其实并不难。很小很小的一件事情就能传达孝。我就经常告诉孩子:你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让父母十分高兴,这便是孝;你在父母下班回家时,将拖鞋递到父母跟前,这便是孝;你在父母忙碌了一天后,为父母端上一杯热茶,这便是孝;你在家里时,多帮父母分担些家务活,这便是孝;哪怕你在父母生日时没有礼物,只有声祝福语,这也是孝。即使再小的事情,只要你有那份心意,那么那件事情就会变得十分大,十分有意义。

孝敬父母尊重师长与邻友好。有时带孩子看一看学前班及教过她的老师,看着他们之间的交谈是那么的开心,脸上挂满的不仅是笑容更多的是成长的幸福。

诚信,言出必行。记得有一次答应孩子给她买的东西忘记了,孩子沮丧地说:“爸爸你违约了。”为了兑现诺言,我毅然的冒雪给他买了回来并认真的说:“孩子我没有撒谎”。然而当我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时,孩子又会认真的回答自己犯过的错误并说:“爸爸我没有撒谎”。

家风家训微故事 篇10

小时候,放学、周末的时光总是异常美好的,用很少的一部分时间将功课完成后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当然,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疯玩了。纠集一堆小朋友,追逐打闹,跳皮筋,一起看动漫,一起放烟花,一起去抓鱼,一起去捕蝉„..我们好的时候,恨不得穿一条裤子,恨不得我的零花钱就是你的,自己拿去,爱怎么花怎么花。闹矛盾的时候,也会恶语相加,“上次我送你的三色圆珠笔还给我,一模一样的”,也会形同路人,甚至会大打出手。每每这个时候,不管是我哭了,还是别的小朋友哭了,只要被父亲碰到,无论我对与错,父亲总会当着众人的面,先批评我,甚至耀武扬威的想打我,可是奈何本人身手太过敏捷,他的拳头总是会落空,其实打从我有记忆开始,父亲从来没有真正打过我。当时,满心的委屈、不解,一度生无可恋,想离家出走,奈何没有钱,有贼心,无贼胆,毕竟小时候我是个公认的异常可爱的小女孩,而且集美貌与才华与一身,只不过,越长越残而已,只是秉承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真理而已。憋着一口气,父亲在我眼前晃悠,我愣是视他为空气,不,视他为真空。他给我夹菜,我就一口把它吃掉;他摸摸我的头,我就闪开;“闺女哈,爸爸带你上街去,你不是看中了一个发卡吗?我们去看看?”其实我好想直接飞奔而去,但是依然秉承“沉默是金”的格言情调。最后,他终于书归正传,说:你看,是你组织大家一起玩的,小朋友之间,再怎么你也不能把人家弄哭了呢,打人就更不对了,你说以后你还跟人家一起玩吗?!况且你知道有些小朋友,横行霸道,你们根本玩不到一起去,下次是不是接受教训了,爸爸知道你轻易不会找人麻烦,可是你是大姐姐,你组织的别人,让着别人是应该的。受了委屈你还哭,哭有用吗?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我面对困难和问题,不抱怨,不怨天尤人,乐观积极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更多了份包容的心。父亲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令我受用一生。

作者:侯银玲

上一篇:雨雪之夜散文下一篇:电子商务实务教案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