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3~4年级体育电子课本(文字版)

2024-09-10

人教版3~4年级体育电子课本(文字版)(共5篇)

人教版3~4年级体育电子课本(文字版) 篇1

(一)发展跳跃能力的游戏.........................................................................................66

(二)跳远与游戏.........................................................................................................73

(三)跳高与游戏.........................................................................................................76

四、教学评价.........................................................................................................................81

(一)教学向容...........................................................................................................154

(二)教学案例:.......................................................................................................157

四、教学评价.......................................................................................................................161 的意志品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莫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

(一)确保“健康 《课程标准》强调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应当说教师与学生都应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应体现在引导、启发和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则体现出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切人点,就是让学生充分参与体育实践活动,满足他们运动体验和情感体验的需要。因此,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习式教学模式,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主支配、.自由发挥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自我表现、自我保护、自我评价;不仅学会动作的方法与技能这一学习的结果,也要掌握获得结果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从目标的确立、内容的选择、教与学法的运用到学习评价等各个环节,都要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最终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学会学习,为终身锻炼打好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四)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班级授课制的群体中,同处于一个班级的学生,存在着身体条件、运动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各种差异性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教材内容和教与学法,以及评价的方法与要求,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人,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给学生发展个性的机会与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乐趣和运动的 身心感受,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保证大多数学生达成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

(五)针对实际制订教学实施方案,全面达成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确定了“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强调了体育教学必须根据学习目标要求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实施方案时,必须全面学习和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及实施建议,理解各学习领域水平目标的要求,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发展的需要为中心,而不是以运动项目或教师为中心来选择、安排教学内容,从而设计和制订出符合三至四年级小学生实际的教学实施方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根据《课程标准》的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制订三至四年级学年教学目标。在确定学年教学目标时,既要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的目标,也要有心理健康和杜会适应的目标。

2.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本地区、本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场地设备条件,选择确定学年教学内容和各项教材的时数比例。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必须要符合健身性、实践性、兴趣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原则。

3.在确定学年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与比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单元教材教学工作计划和课时教学工作计划(教案)。这些教学工作计划 是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全面实现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克服教学盲目性、片面性和随意性的基本保证。

4.在组合和搭配教学内容时,可采用复式单元形式安排教学活动。小学三至四年级一般采用一个单元安排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以符合小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特点的需要,打好体能的基础,全面发展身体。

5.教材内容是进行教与学的中介或媒体。教材中所编人的内容和课堂教学中安排的教学内容,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加强因材施教、区别对待,避免出现不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教学内容、环境条件、气候变化等因素,只按计划上课“走过场”的做法,应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加以调节和变化。应允许学生在较好地掌握了某项教材的动作之后,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其他动作的练习,或在教师指导下,帮助同伴练习,以调动全体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三、三至四年级体育教学内容 基本体操

1.队列与从形练习(立正、稍息,向左(右)看齐、向前肴,跑步走、立定,跑步、齐步互换,半面向左(右)转,一

(二)列横队成二

(四)路纵队.错肩行进)

2.基本部位操 3.沙袋操

走、跑与游戏

1.走的游戏(负重走游戏、侧退走游戏)

2.发展跑的速度的游戏(发展奔跑反应、动作、位移速度的游戏)3.发展奔跑耐力的游戏(体验耐力跑动作的游戏,发展奔跑耐力水平的游戏〕

跳跃与游戏

1.发展跳跃能力的游戏(发展单脚跳、双脚跳能力的游戏)2.跳远与游戏(发展助跑与踏跳和轻巧落地能力的游戏,发展跳远能力的游戏)3.跳高与游戏(发展助跑与起跳能力的游戏.发展跳高能力的游戏)

投掷与游戏

1.发展投掷能力的游戏(发展挥抛滚掷能力的游戏,发展抛掷、推掷能力的游戏)

2.掷远与游戏 3.投准与游戏

技巧与器械体操

1.仿生练习

2.发展滚翻能力的练习3.仰卧推起.成桥 4.各种跳上、跳下.5.各种悬垂、支撑练习6.各种适应性攀爬

小球类与游戏

1.小足球游戏(耍球游戏,盘球游戏,踢球游戏)2.小篮球游戏(耍球游戏,拍球游戏,投篮游戏)

对抗、角力与游戏

1.对抗游戏2.角力游戏

武术

1.基本手型(拳、掌、钩)

2.基本功(正压褪、侧压腿、后压腿、正踢褪、侧踢砚)3.基本动作(冲拳、推掌、弹踢、蹬腿、摆掌、撩掌、弓步、马步、仆步)

4.组合动作(弹踢冲拳类、摆掌撩掌类)

韵律活动与舞蹈

1.韵律活动(身体动作组合练习、游戏动作组合练习、跳跃组合练习)

2.舞蹈活动(舞蹈组合活动、成品舞)

体育与健康基础常识

1.我们的身体 2.高矮与胖瘦 3.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四、教与学法的建议

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选择了新的教学内容,体现出《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与之相适应,教学方法迫切需要改革。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法是师生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的总和,它既包含了教师的教法,又包含了学生的学法,是教法与学法相互协同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和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法与学法既不能截然分开,也不是两者的相加。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法必然通过学生的学法来实现其功能;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直接或间接影响下的学习活动。

由于《课程标准》大大拓宽了原来体育课的学习领域和目标体系,因而体育教学完全沿袭原来体育课的传统教法,显然不能适应《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不能满足《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不能完成(课程标准)的学习领域目标。尤其是如何使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的达成,这是教师特别要注意和研究的重点。现结合三至四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梢神,对实施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法作如下建议。

(一)要改变只研究和强调教师的教法,而忽视学生的学法的倾向,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如果把体育学习理解为只是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学生效仿教师的动作,只强调教师的教法研究,忽视了学生学法的探索,只管教得怎样,不管学得如何,必然是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法的研究与探索,不仅要研究教法与学法,而且要研究教法与学法的变化;不仅要研究学生的“学会”,而且要研究如何使学生“会学”。

(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本册教师教学用书所选教学内容中,多数内容是游戏,或者是把游戏作为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儿童化、兴趣化和多样化的教法与手段,如主题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和复式教学法等,充分发挥游戏和游戏法的功能作用,激发学生学与练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与行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竞争与合作是体育活动的特点,也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由于体育活动大都是在群体中进行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 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十分密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合理设计教学过程,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交往与合作氛围,提供学生间的友好交往、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相互提高的时间与空间。

如经常变换练习的组合方式:变化教学分组和分组教学的组合形式、组合人数、练习队形、行进路线、活动次序等,为学生提供机会,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提高学生学与练的积极性以及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四)要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师严密控制下的统一口令、“一刀切”的灌输式、封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充分自主学习的宽松学习环境和条件。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主尝试与体验,自由结伴练习,小组切磋研讨;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能和动作技能水平,在一定时间内,自定目标、自定练习步探、自定练习的商度、远度、次数和距离,以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选场地和器材,以增加学生练习的自信心,提高自学自练、自评互评、自我展示、自我保护等能力。同时。也能较好地体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则应成为学生学习体育的引导者、启蒙者和支持者,而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任其自由发展。

(五)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手段,使所有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上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充分地参与各项运动,才能使学生获得身心的真实感受,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要改变那种以教材为中心,以获得运动技术与技能为最终结果的观念;要改变课堂上总是不断地讲解与示范,使学生的身体活动处于练练停停的松散状态。应采取积极的措施,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而且是在“动”中得到发展,在“动”中体验体育的价值,在“动”中享受乐趣,在“动”中完善自我。

合作,增强集体意识与观念,养成服.从集体、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与学法的建议

(一)教学内容的特点

小学三至四年级的基本体操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拨、简单易行。它是在一至二年级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增加了基本部位操和沙袋操的新内容,以及一些按(队列条令)要求的队列练习和简单的进行间方向、路线、动作变换的队形练习。小学队列与队形,三年级以前不按《队列条令》练习,到了四年级开始,应逐步按《队列条令》要求进行教学与练习。例如立正、稍息、看齐的动作方法,在原来的基础上,改变了动作要求,基本上按《队列条令》要求进行练习。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教学要求要与初、高中有所区别。基本部位操和沙袋操是基本体操主要内容之一,它是根据人体各部分的特点,通过头、躯干、上肢和下肢各部位的协调配合,按一定的程序,有节奏地做各种举、振、摆、屈、伸和绕环动作组成的成套徒手或持轻器械的身体练习。

(二)教与学法的建议

1.基本体操教学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多采用示范、游戏、比赛和观摩等生动活泼的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通过个人、小群体和集体的尝试与体验、演练与展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培养身体的正确姿态。

2.队列与队形练习,学起来虽较容易,但要真正达到一定的规格、标准要求,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动作变化不大,内容简单,多练了会引起厌烦情绪。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与练习内容,每次都能提出一点新要求,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内容都得到巩固,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

3.徒手操和轻器械体操教学内容中,仅安排了基本部位操和沙袋操两套动作。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对两套操进行动作改编,或增加其他新的内容,也可自编若干套徒手操和轻器械体操进行教学。轻器械体操是在徒手操的基础上,根据器械特点编制而成的,除了可将徒手操改编为轻器械体操外,还可对轻器械体操(沙袋操)的器械加以改变,例如:小哑铃、自制响铃(易拉罐或饮料瓶内装石子与沙子)等。

4.基本体操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常规意识和习惯,教学时,要对取、放、收器械提出具体的要求,教会学生持器械的方法。在队列和队形、徒手操和轻器械体操练习时,必须要加强教学的组织,注意保持适宜的间隔或距离,并能根据需要及时调整队形,但形式要生动活泼,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要过于严格。

5.在基本体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法与手段,让学生明确动作的方法与要求,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或交流基本体操的作用,体验在活动中的身体感受与心理情感。基本体操教学内容练习,具有较强的节奏感,有条件的学校可配以适宜节奏的音乐进行练习。

6.在教学中,应以基本体操内容为载体,在实践活动中,努力实现五个领域目标要求,不求面面俱到,但要有所侧重。

7.在本项教材中,对动作方法不作具体介绍,对一些主要动作,在案例中作适当讲解,供教师参考。

8.基本体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有较大灵活性和选择性特点。为了全面达成五个领域的教学目标,为体育教师教学选择教学内容留有一定的空间,本教材仅提供一些教学内容资源,由教师按三至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运用。对于动作上的一些方法和要求,不再详述,对于教与学的方法在案例中作了介绍,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与拓展。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

(一)队列和队形

把队列与队形列入基本体操教学内容,是为了让学生尝试一些随同集体完成协同动作的操练,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良好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自制力和动作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自我表现和群体交往与合作意识。其中大部分内容是在一至二年级基础上的提高,仅在立正、稍息、看齐的动作方法上,逐步向(队列条令)要求靠拢。

1.立正、稍息(图2一l)四年级学生的稍息动作,由原来左脚平行移动,逐步转为左脚沿脚尖方向伸出大半脚的姿势。

2.向右(左)看齐,向前看(图2-2)3.跑步走、立定(图2.3)4.跑步、齐步互换(图2.4)5.半面向左(右)转(图2.5)6.一

(二)列横队成二

(四)路纵队(图2-6)图2一6 7.两臂间隔的疏散与密集(图2一7)8.错肩进行(图么8)(l)右(左)边错肩走

(2)一隔一队右(左)边错肩走(3)内外错肩走

9、交叉行进(图2一9)

案例一

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教与学目标:

l,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和集体协同动作的能力。

2.养成身体的正确姿势和良好习惯,发展灵敏反应和协调素质。3.增强集体意识和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教与学内容:立正、稍息、看齐。教与学步骤:

1.教师在操场上画四条距离为l米的平行线,要求学生分四小 组分别以横队站立在线的后面。

2.教师出示“立正”、“稍息”动作图例(困2-1),讲解动作方法和要领,并作示范。特别要注意:立正时,脚尖分开距离要适宜;稍息时,出脚的距离要适当,左脚必须沿脚尖方向仲出大半脚,两腿伸直,身体重心落在两脚上。

3.教师讲解、示范“向右看齐―向前看!”的动作方法与要领。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看齐时,身体要保持正直,转头迅速一致.碎步调整看齐要快.并要求左右两人肘关节间保持一拳间隔,强调振奋的精神和朝气蓬勃的面貌。

4.学习方法:(l)按动作要领练习“稍息”的左脚出脚动作。(2)利用地上画线做立正、稍息动作,体会稍息时的出脚部位与方向。(3)按动作要领练习转头动作。(4)利用地上画线做向右看齐,向前看动作,体会看齐时观察的目标;离开画线练习看齐动作,并检查看齐后的站位。(5)分组自行练习和观摩评比。(6)队列游戏。

反口令队列动作:即教师下口令,学生动作与口令正好相反。例如:“立正!”做稍息动作„„

代号口令队列动作:即教师用数字或其他方式下达口令,如用“1”代替“向右看齐”,“2”代替“向前看”„„学生作出相应动作反应。

闭眼做队列动作:即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口令做“稍.感”、“立正”、“向左(右)转”、“原地踏步走”等动作,几个动作做完后学生睁开眼睛检查队伍是否整齐。

教与学提示:

l,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并在学生分组自行练习时.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发现问题后,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提高他们的自学自练能力。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喊口令、指挥队伍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这样的锻炼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3.在进行看齐练习时,可结合开展自选内容或游戏的结伴练习.教师随时集合队伍做各种方向站位的看齐动作,加强学生集体协同动作的意识和行为。

案例二

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教与学目标:

1.提高学生走步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身体的能力。

2.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发展灵敏、反应力、协调素质和观察力与思维能力。

3.培养集体协同动作的意识.加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审美意识。教与学内容:错肩行进与交叉行进。教与学步骤:

1.在操场上画好练习的场地图形及错肩与交叉的标志。2.教师讲解错肩与交叉行进动作的口令、方法和要领.组织学生研究图示,使学生理解方法.明确要求。

3.按地上画好的圈形和错肩与交叉的标志进行练习。教师先带 队练习,边讲边做,然后再让排头带队进行练习。

4.学习方法:

(1)开始时,可先让学生自己分成小组按行进路线、动作要求便步走场,熟悉图形路线、方向及交叉地点或标志。(2)按图形进行简单的交叉行进练习,也可采用以下图形进行练习(图2-

10、11)。(3)行进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做各种动作变化,如:插腰、侧上举等动作,也可结合用前脚学走进行队形练习。(4)配以节奏鲜明的音乐伴奏进行练习,也可边行进边呼“锻炼身体,迎接奥运”、“北京奥运,振兴中华”等口号。

教与学提示:

1.教师应注意指导排头学生领会口令及各种队形走法要领,并能按规定路线带队行进。

2,开始时,可按地上画的标志线行进,待基本掌握方法后,可要求学生看前面目标行进。

3.错肩行进的形式有多种,一般可先进行左(右)侧错肩行进,再进行一隔一队从左(右)侧错肩的行进练习,最后可选用内外错肩行进练习,逐步提高练习难度。

4.在交叉行进练习时,必须让学生明确哪队的排头走在前面,以免相遇交叉时发生碰撞或相互等待,而影响队伍的正常行进。

案例三

养成良好的跑步姿势

教与学目标:

1.培养学生跑步走的正确姿势,提高跑步走的能力和自控能力。2.发展学生灵敏、协调素质和时空感、节奏感与观察力。3,增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协同一致动作的集体意识与观念,培养良好的意志与品质。

教与学内容:跑步走、立定。教与学步骤:

1.教师讲解动作方法,并做示范。

2,跑步走、立定动作的分解练习。“立定”口令必须落在右脚上,口令是“立定——一、二、三、四”。当听到动令后,“

一、二”继续跑两步,“三”时,右脚向前迈大半步,两手握举至腰间,“四”时,右脚迅速向左脚靠拢,同时两手迅速放下,成立正姿势。

3,采用屈臂前后摆动,做原地路步动作,当听到“立定”口令后,原地做“立定”模仿动作。

4.屈臂前后摆动走步,当听到“立定”口令后,学生呼“一、二、三、四”口令,并做出立定的分解动作。

5.采用原地跑步开始的跑步立定练习。即在原地跑步时,听到“立定”口令,随即向前做“一、二、三、四”拍的立定动作。

6.横队排列或二路纵队沿大图形站队,连续做小步慢跑的立定练习,并让学生自己边喊口令边做立定动作。

7,按正常节奏进行跑步、立定练习。

8.立定动作还可采取个人练、小组练、整体练等多种方式进行 练习。练习中应鼓励学生相互进行交流、表演和评比。

教与学提示:

l,进行“立定”练习时,可先采用原地两手握拳至腰间,连续做左脚向前迈半步后的两手迅速放下与右脚向左脚靠拢成立正的动作,强调重心前移,放手与并腿动作快逮、有力。2.在结伴活动中让学生相互评价、相互帮助,提高学生自我展示、自我评价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3.在跑步练习中,要求学生注意保持前后距离,提高观察力和自控能力。

(二)基本部位操

基本部位操是基本体操内容之一,它是按头、上肢、躯干、下肢等部位,合理选编以举、摆、振、伸、绕、屈、转、跳等基本的动作,突出发展人体各个基本部位的徒手操成套动作。该套操体现出徒手操中最基本的身体结构及部位动作,对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身体部位名称,说出简单身体部位的动作术语,如侧平举、侧上举、屈膝平蹲、体侧屈、体前屈等,以及培养身体的正确姿势具有一定的作用。

3一两臂成侧平举(掌心向下)。4~还原成直立姿势。

5一8同1一4动作,但方向相反。

预备姿势:直立。

1一左脚向左侧迈一步(比肩稍宽),同时两臂经体前摆至上举,上体稍后屈,挺胸、抬头。

2一上体前屈,两手触地,两膝伸直。

3一左脚向右脚靠拢,同时上体反弹一次,手指触地。4一还原成直立姿势。

5一8同1 — 4动作,但方向相反。

3——同1动作,但换右脚在前。4一同2动作。

5一双脚跳成左右开立,同时两臂经体侧成平举 6一双脚跳成并立,同时两手叉腰。

7一同5动作。同时两手叉腰(拇指在后)。(掌心向下)。8一双脚跳起,还原成直立姿势。

(三)沙袋操

沙袋操是轻器械体操形式之一,它是在徒手操的基础上,根据三至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器械的特点,以身体基本动作部位编制的成套动作。沙袋操的典型特点是手持适宜重量的沙袋,动作简易,但动作幅度和活动强度较大。它对矫正身体姿势,发展肢体和腰腹力量,提高身体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在沙袋操活动中,还可通过抓、抛、接、举、掷等动作,发展学生的手指小肌肉群、上肢和腰腹力量。同时,沙袋操及沙袋活动,对培养学生身体正确的姿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4一还原成直立。

5-两臂经体侧成平举(拳心向下)。6一两臂经侧上举击碰沙袋两次。7一还原成5的姿势。8一还原成直立。

预备姿势:直立,两臂下垂,两手体侧持沙袋。

1一左脚向左侧出一步(比肩稍宽),同时两臂胸前屈肘(拳心向内).两小臂垂直平行’

2一上体向左转,同时两臂用力伸至侧平举(拳心向下),眼看左手。

3一还原成1的动作。4一还原成直立。

5一8同l—4动作,但方向相反。3一同1的动作。4—同2的动作。

5一两臂经体侧成平举(拳心向下),双脚并跳一次。6一两臂放下,双脚并跳一次。7一同5的动作。

8一同6的动作,最后一拍跳.成直立。

案例四:

在轻器械体操中努力展示自我

教与学目标:

1.体验沙袋操活动中的乐趣,培养积极参与活动的态度与行为。2.通过个人、双人或多人的各种沙袋活动练习,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和力量素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3.加强在集体活动中的集体意识与合作意识,努力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愿望。教与学内容:沙袋活动及沙袋操的个人及双人动作。

教与学步骤:

1.教师简述沙袋活动的内容、方法与要求,启发学生自己创造、探索各种各样的活动方法。

2.开始可先在教师带领下,学生成散点队形(均匀地分散在场地上),做以下单人练习:

(l)原地单手、双手抓沙袋练习。即单手或双手持沙袋,体前屈 肘(拳心向下),在将沙袋松手下落时,迅速再将沙袋抓住,反复多次在体前、体侧练习。

(2)原地单手、双手抛接沙袋练习。即单手或双手将沙袋向上抛起之后,并准确地将沙袋接住。在抛接中可增加拍手、转体、下蹲等动作(图2-28)。

(3)原地单手胯下、背后抛接沙袋练习。即同侧手在同侧越或异侧腿屈膝提起时,将沙袋由胯下向上抛起并接住沙袋(图2-29)。

3.在教师启发下做以下双人练习。

(l)两人背对背站立传接沙袋练习。即两人背对背站立做异侧转体双手交接的传接动作、两人双手从头上、胯下交接的传接动作、两人双手从头上传接后,一人体前屈胯下传,另一人全4在胯下接等练习(图2-30)。

(2)两人面对面站立相互抛接沙袋练习。即两人用单手、双手单向或双向的抛接、两人用单手从胯下、背后的单向或双向抛接等练习(图2一31)。

(3)两人同向或侧向站立做各种姿势的相互抛接练习。即两人前后同向站立,前者双手从头上向后抛沙袋,抛后立即向后转,后者接沙袋后立即向后转做上述动作,依次进行练习。侧向站立时,一般采用从外侧腿胯下同侧手方向抛给对方的动作练习(图2-32)。

4.学生自由结伴,进行创想性沙袋练习活动。教与学提示:

1.在沙袋操和沙袋活动前,要加强收发器材的指导,并建立常 规要求。

2.在教学实施中,可将沙袋活动及沙袋操的个人活动安排在一次深上活动,再将沙袋活动及沙袋操的双人活动安排在另一次课上活动。

3.可根据沙袋操的个人和双人活动素材,按节次创编较为完整的沙袋操,丰富个人和双人沙袋操的练习内容。

4.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个体、结伴、小组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尽情地发挥、展示、创想、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活动能力。

案例五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行为

教与学目标:

1.通过沙袋操的自创活动,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动作术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2.发展学生的灵敏、柔韧、协调素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基本活动能力。

3.增强学生相互交往、合作的意识和观念,体验创造活动中的乐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成功的自信心。

教与学内容:沙袋操自我创造活动。教与学步骤:

1.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了解沙袋操自我创造活动的意义、方法和要求。

2.学生自我创造、自制沙袋操的器械,如自制沙袋包,也可利用易拉堆、矿泉水瓶内装沙和小石子制成具有一定重量的代用物等。

3.教师介绍几种沙袋操的基本动作。(1)土放动作:包括前、后、侧、上举,肩侧屈、前平屈,上、下振等。(2)下肢动作:包括屈膝提腿,侧举、前举,侧伸、后伸、前踢腿,半蹲、全4,弓步和跳跃等。(3)躯干动作:体前屈、后屈和侧屈,左转、右转等。

4.学生自由选择伙伴分成若干个小组,并推选出一名组长。5.在各小组长带领下,分组进行活动,并在组长口令指挥下进行实践操练。

6.各组汇报、交流,并进行相互评价,最后由教师归纳、小结,表扬先进,激励创新。

教与学提示:

1.教师在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活动时,要求学生能结合沙袋操的特点和替代器材的不同特点,创编出具有特色的沙袋操活动内容。

2.在本次课之前,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沙袋操创编活动的要求,并作好选择器材的准备。同时,教师还可以准备各种不同的代用物和沙袋供学生选择使用。

3.教师可利用图片展示各种基本动作的部位及名称,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创编活动的条件,并引导学生拓展创编思路,积极参与实践 活动。

四、教学评价

(一)队列与队形练习的评价

1.积极参与队列队形练习,兴趣高涨,练习认真。2.基本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并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3.练习中能够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

4.在集体活动中主动展现自我,并能在集体中与同伴协同动作。

(二)基本部位操和沙袋操的评价

1.对徒手操和轻器械体操的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和热情,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意识和行为。

2.在操练中,能善于观察与思考,姿势正确、优美,富有表情,乐于表现自我,能与集体协同动作。

3.在操练中,能感受到自己身体部位的变化,并能及时调整和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

4.能说出部分基本体操的简单动作术语,并且能作出相应的动作。

5.在集体活动中,能表现出良好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和手段,调动学生各种积极因素,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友好交往的集体意识与行为,以及奋力拼搏和竞争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与学法的建议

(一)教学内容的特点, 小学三至四年级走、跑与游戏教学内容,是在一至二年级自然走与跑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走、跑与游戏,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简易的技术和技能,发展位移速度、灵敏、反应、协调素质和一般耐力,培养走与跑的正确姿势,发展和提高走与跑的能力。本教材分别提供走的游戏,发展奔跑速度的游戏和发展奔跑耐力的游戏,反映出各种方式走与跑的内容。在教材设计中将走与跑和游戏融为一体,用动态的方式淡化走与跑教材分类的局限性和竟技运动的技术性、规范性.体现出在实施素质教育和贯彻健康

(二)教与学法的建议

1.走、跑与游戏的教学,以走、跑与游戏教学内容为载体,使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充分体现活动的即时与潜在的价值。根据不同的教材特点,采取多种游戏形式、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多种教学组织与措施,强化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态度和行为。

2,在走的游戏教学中,应在一至二年级正确走步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走的动作,增加走的变化形式,增大走的步幅和步频,增长走的距离与时间,使培养走的正确姿势和发展走的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

3.在发展奔跑速度的游戏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奇、求异、好胜心强的心理特征,充分利用游戏与竞赛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简单技术和浅易知识的传授、诱导和点拨,学习各种发展位移速度的形式和方法。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形成正确的跑的姿势,发展快速奔跑的能力。

4.在发展奔跑耐力的游戏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正确呼吸和分配体力的方法.特别强调对学生心理品质的诱导与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变化的条件下,在趣味性的游戏中,体验发展奔跑耐力的身体感受,在充满自信和激励精神的氛围中,努力完成预定目标,实现身体和心理发展新的突破。

5,在走、跑与游戏的教学中,发展奔跑速度和耐力的方法很多,内容也很丰富。但是,在各种发展速度的内容和形式中,以30一50米的快速奔跑,最能发挥和体现小学生的位移速度能力;在各种发展 耐力的内容和形式中.400~600米距离的耐力跑促进小学生的一般奔跑耐力的能力和水平效果较好。因此,在走、跑与游戏多种多样内容的教学中,应该有所侧重,围绕中心,教会学生在奔跑中发展速度和耐力的方法。

6.在走、跑与游戏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良好的教学常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安全意识,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规则、听从指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将育人与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

7.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完成走、跑与游戏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场地与设备,并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与形式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对于体能较弱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负荷,并不断增强体能。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案例

(一)走的游戏

走是跑的基础,跑是在走步基础上的发展与提高,把走的游戏列入教学内容,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正确走步动作和各种形式走步的体验,培养和形成走步的正确姿势,提高其走步的能力,为培养跑的正确动作和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走是人的身体形态与精神面貌的动作 体现,也是基本活动能力的反映。因此,在三至四年级体育教学中,安排以各种形式走的游戏为教材内容,对达成教学目标有重要作用。

1.负重走游戏(图3·l)在进行正确姿势走步时,用肩背、肩扛、肩挑、身背、手抬、手抱、手提、双人抬、多人抬等形式走步。

根据上述负重走的形式,采用各种队形进行游戏练习或比赛,要求在走步位移过程中脚掌迅速滚动,动作柔和,努力加大步幅,增加蹬地力量(图3·2)。

2,倒退走游戏(图3一3)背对走的方向,倒退行进。倒退走的特征,是在两脚依次走步时,用脚前掌先着地,然后过渡到用脚后跟着地蹬离地面。

根据倒退走的要求,可组织双人、三人或多人手牵手或手持竹竿、绳子等物的集体行进游戏(图3一4)。

3.改变速度走的游戏在正确走步姿势的基础上,可利用各种图形进行个人、双人或多人的快慢交替、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的向前走和倒退走游戏。

案例一

在走的游戏中表现出合作行为

教与学目标:

1.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的意识与行为。

2,培养学生对走步的兴趣,激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进一步培养多种形式走步的正确姿势,发展灵敏、协调素质和走步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走习惯,促进下肢力量的发展。

4.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发扬相互配合协作精神,努力完成学习目标。

教与学内容:“救护车”,游戏。

教与学步骤:1.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游戏的场地(图3一5)。2.教师示范、讲解负重走、倒退走、改变速度走的动作方法和要求。

3.在教师带领下,学生跟着教师进行加大步幅、加快步颇走步、倒退走和改变速度走的练习。在动作方法上,要求向前迈步时摆动腿以脚跟先着地,脚尖自然翘起,着地瞬间膝关节自然伸直,随着身体向前移动,脚掌迅速滚动,动作要柔和。身体重心移至垂直部位时,支撑腿要求伸直,并以全脚掌着地。

4.进行双人合作负重走“救护车”游戏。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4个组,利用跳箱格子为“救护车”代用物,两人一组,前后站立,正面行进(图3·6)。

教师讲解规则:

(l)当“救护车”抵达对方起点线,将车辆停放在停车区内,方能与对方同伴交换乘车,继续进行游戏;

(2)以车身全部进入停车区才算到达。(3)交换“乘车”时,“车身”,不需调头。(4)必须采用正面走步姿势进行游戏。

5.进行双人合作例退走“救护车”游戏。

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4个组,利用跳箱格子为救护车代用物,两人一组.左右站立,倒退行进(图3-7)。

游戏规则基本同上,但在游戏中,必须采用倒退走形式进行游戏,除了两人左右并列行进外,还可采用前后站立的行进方式进行游戏。图3-7使用的方法,并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和爱护器材。

6.“救护车”创想游戏。在完成以上两个游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利用一只跳箱格子,自创自编围绕各种形式走的游戏,随后组织交流,并安排集体创编游戏活动。

教与学提示:

1.本游戏是以跳箱格子为手段,活动前,教师必须要讲清楚使用方法,并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和爱护器材。

2.除了使用跳箱格子外,还可采用体操棒、竹竿、绳子代用物,同样达到游戏效果。

3.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合作,指导学生体验走步的正确姿势。

4.在创想游戏时,教师应为学生准备多种器材,以便学生选择使用。

5.教师应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案例二

在走的游戏中提高变速走的能力

教与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性、积极性与主动性。

2.改进走的动作,提高改变速度走的能力,发展灵教、协调素质.增强腿部力量。

3.培养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体验活动的乐趣和身心感受。

教与学内容:“一个都不掉队”。教与学步骤:

1.学生分成若干队,每队4一6人,成横队排列,学生双手体前同握一根横竿.在教师指挥下,各队依次进行改变速度走的练习(图3-8)。

2.在练习中,先做加大步幅走的练习,以增加蹬地力量,随后做加快步颇的快速走步练习,要求进一步体验走的正确方法和身体感受。

3.进行“一个都不掉队”游戏。

(l)按图3一场地,进行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的变速走游戏。要求慢速走时加大步幅,快速走时加快步频。

(2)按图3.9场地,要求每小组单数学生背后握竿,双数学生体前握竿,进行集体协作的变速走游戏(图3-9)‘为提高游戏的竞争性,可采取两个小组站在同一起点线上进行两队问比赛。

(3)在图形场地上进行快速走游戏。游戏方法:在场地上画两个直径分别为16和6米的同心圆,在两国之间画四条等距离起跑线。将学生分成每组6人若干队,每队成一列横队站在起跑线上,集体双手持竿(或绳)。教师发令后,每队按逆时针方向快速走完一圈,以最先到达的队为胜(图3·10)。

教师简述规则与要求后进行游戏比赛。教与学提示:

1.这是一个通过改变速度走的游戏,提高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的教学案例。通过活动,激励学生团结合作,一同前进,“一个都不掉队”。在集体配合下,提高学习的自信心。通过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合作,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2,在活动中,教师要加强观察,指导学生体验走步的正确动作,特别是引导学生体验速度变化时的身体感受,以获得加快蹬地力量和步频,提高走的速度的效果。

3.利用圆形场地进行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内外圈走时的不同感觉。因此每次练习后,应适当调动位置。

类似以上发展走的能力的游戏还有:“龙舟赛”(图3一11)、“三人四足接力走”(图3·12)等。

(二)发展跑的速度游戏

1.发展奔跑反应速度的游戏

(l)各种姿势快速反应起动的奔跑游戏。例如,以单膝跪、双膝跪、俯卧、仰卧、下蹲、站立等姿势的正面和背向起动方法.做一定距离快速反应起动的奔跑游戏(图3一13),以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反应速度。

在各种姿势快速反应启动奔跑游戏中,重点掌握站立式起跑的方法,要求学生快速反应起跑,并积极加快速度进人快速奔跑阶段。根据上述活动资源,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快速反应启动奔跑游戏,跑的距离一般在15一25米左右。

(2)各种形式的快速反应奔跑游戏二例如,“叫号赛跑”、“后抛实心球转身追球跑”、“抢占空位”、“往返接力跑”、“改变追击目标”、“相互抓‘尾巴’”、“听(或看)信号追拍”、“快速出击”等。

2.发展奔跑动作速度的游戏

发展奔跑中动作速度的游戏,除了可以从发展奔跑反应速度游戏内容中选择使用外,还提供以下相关的内容供教师选用。例如,双脚连续并跳后,向后转身快速奔跑、“跨越一定距离实心球的跑”、“折返触物跑”、“听哨音转身跑”、“跳绳接力跑”、“追逐跑”、“两人三足跑”、“让距离跑”、“换物赛跑”、“冲过危险区”、“兰人牵手跑”、“网鱼”等游戏(图3-22?33)。

3.发展奔跑位移速度的游戏

发展奔跑位移速度的游戏是小学三至四年级走、跑与游戏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快速奔跑一定距离,体验在快速奔跑中的 身体感受,从而进一步改进跑的动作,培养跑的正确姿势,提高位移速度和奔跑能力。特别是在游戏活动中,适当结合一些放松跑、加速跑、站立式.起跑后的加速跑的练习,对学生掌握正确跑的动作,获得加速的身体感受,具有重要作用。途中跑是奔跑全过程中速度最快、距离最长的主要部分。在这段较长的距离中,速度和步长比较稳定,不仅是改进跑的技术,培养跑的正确姿势,也是发展和提高位移速度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游戏教学中,要让学生跑完一定的距离,才能有效地提高位移速度。小学三至四年级的快速奔跑距离,一般在30~60米之间为宜。

发展奔跑位移速度的游戏,推荐以下一些游戏内容供老师在教学中使用。例如,“间隔换人接力跑”、“集体握竿跑”、“25米往返接力跑”、猜拳追逐跑、30米迎面穿梭接力跑、菱形接力跑,30米曲线接力跑、拉人跑、30米内通过2~3个障碍物跑、连续跨越几个障碍物跑等。

案例三

发展奔跑反应速度能力

教与学目标:

1.体验各种不同姿势快速启动的身体感受和游戏乐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2.培养学生快速奔跑能力,发展反应速度、灵敏和协调素质。

3.培养竞争意识与行为和勇敢、果断的精神。教与学内容:各种姿势快速启动的奔跑游戏 教与学步骤:

1.教师简述本课的学习目标后,让学生分散自主练习各种跑的启动姿势。教师根据学生自主练习情况进行归纳,集中进行跪、蹲、坐、卧、站立等不同姿势的启动动作练习。

3.教师重点介绍“站立式”起跑的动作方法、要领与要求,并作示范。

4.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分解动作练习(图344)。

5.站立式起跑的完整动作练习。在教师口令指挥下,采用站立式起跑姿势,反复练习起跑后接15米加速跑动作。

6.进行“叫号比赛”游戏活动(图3-45)。

(l)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当教师喊“各就各位”和“预备”时,全体学生都按站立式起跑方法做出动作;当听到呼号时,被呼到号的学生立即起动,向圆心方向快速跑出,并用脚踩内圆线后折返跑过原站

(2)教师讲解规则和要求后,集体进行练习。教与学提示:

1.在进行站立式起跑教学时,让学生掌握“各就各位”、“预备”和“跑”的正确动作方法。

“各就各位”时,要将有力脚放在前面,后脚离起跑线约一脚半距离,并用前脚掌支撑地面;

“预备”时,两度弯曲,重心下降并前移是该动作重点.上体前倾,两脚跟提起用前脚掌着地是关键;

“跑”时,两脚要充分后蹬,后腿快速前摆,两臂积极作前后摆动,身体前倾而出;随跑出的距离,身体逐步抬起,逐渐增大步幅。

2.在结伴、分散自主练习中,相互交流与帮助;教师注意观察,并给予指导和启发,对学生练习中提出的问题,予以释疑和解难,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掌握学习的方法。

类似发展奔跑反应速度的游戏资源还有以下几个: “改换追击目标”(图3·46)等。

案例四

发展奔跑动作速度能力

教与学目标:

1.学习各种发展奔跑动作速度的游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快速奔跑能力,发展动作速度、灵巧和下肢力量素质,提高动作节奏感和判断力。

人教版3~4年级体育电子课本(文字版) 篇2

学生进行探究式数学学习, 就应向学生提供许多现实的、有趣的、生活化的教具以及许多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4.1“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中的“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课程应用现实中的玩具、实物做模型, 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能成为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的素材, 故精心设计了这节课, 收获颇大。

一指导思想

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做教具, 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 结合信息技术的使用,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形成规律、口诀,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努力探求最佳的教学方式、方法, 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1. 课标要求

了解直棱柱、圆锥的表面展开图, 并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并制作立体模型。

2. 教学目标

第一, 知识与技能。了解直棱柱、圆锥等简单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初步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第二, 过程与方法。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互相转换的过程中,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发展几何直觉;通过动手操作、归纳、猜想和主动参与等数学活动,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第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意识;通过探索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模型和实物制作, 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3. 教学重点

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体会一个立体图形按照不同方式展开, 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

4.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为立体图形;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

三教具准备

三棱柱积木、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八棱柱茶叶盒、圆柱茶叶盒、圆锥形圣诞帽、石膏三棱锥、四棱锥、圆台形纸杯、棱台形灯罩、多个正方体积木。

四教学过程

1. 观察生活, 创设情境

小壁虎的难题:一只圆桶的下方有一只壁虎, 上方有一只蚊子, 壁虎要想尽快吃到蚊子, 应该走哪条路径?

2. 尝试体验, 自主探究

活动1:认识一些简单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师: (展示教具三棱柱积木、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八棱柱茶叶盒、圆柱茶叶盒、圆锥形圣诞帽、石膏三棱锥、四棱锥、圆台形纸杯、棱台形灯罩。)

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展开, 看它们的平面展开图是什么?

生: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然后展示成果。

师:有些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展开

有些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折叠

活动2:初步应用, 体验成功。

课本124、126页

活动3:探索正方体的展开图。

师: (各小组发放一个正方体积木。)

把桌上的正方体积木按任意方式沿棱展开, 你能得到哪些不同的展开图?比比哪一小组的展开图多且与众不同。

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展示成果 (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 。

师:正方体的展开图共有11种, 可以归为四类。

3. 快乐练习, 巩固提高

第一, 下列图形中, 不是正方形表面展开图的是 () 。

第二, 以下四张纸板按图中线经过折叠可以围成直三棱柱的是 () 。

第三, 以下哪些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

第四, 下列图形哪个不是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第五, 如右图, 为一个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 每个面内都标注了数字。若数字为6的面是底面, 则朝上一面所标注的数字为 () 。

A、5 B、4 C、3 D、2

第六,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

第七, 右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 标注了字母A的面是正方体的正面, 如果正方体的左面与右面所标注代数式的值相等, 求x的值。

4. 反思交流, 收获感悟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首先, 学会了简单几何体 (如棱柱、正方体等) 的平面展开图, 知道按不同的方式展开会得到不同的展开图。其次, 学会了动手实践, 与同学合作。

师:不是所有立体图形都有平面展开图 (如球体) 。

5. 布置作业

作业: (1) 课本121页第2题、124页第6题、125页第11题; (2) 制作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 (3) 选做作业:研究圆台、棱台的表面展开图。

五教学反思

1. 生活化的教具, 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人们生活在三维空间, 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为本节课提供了大量现实有趣的教具和素材, 所以笔者找了许多实物作为模型, 特别是找到正方体积木更是令人欣喜若狂。六年前第一次接触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时, 笔者担心如果用剪刀剪下来折叠, 即麻烦又费时间, 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 如何找到一种既省时又实用的教具来取代剪纸呢?正好看到女儿在玩积木, 于是灵机一动, 把积木带到教室。当学生看到自己曾经见过或玩过的积木, 都围拢过来看, 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积木给他们动手操作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教具, 下课时听到同学们纷纷表示:“这节课太好玩了!”使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了“玩中学”、“做中学”的好处。

总之, 本节课教学中,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当教具, 通过让学生观察大量丰富的立体图形, 从中“发现”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加强了其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 更好地了解了立体图形, 从而提高了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2. 探究式的教学, 还学生充分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更易于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和兴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

设定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保证学生质疑提问的随机性和充分性, 为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索提供平台。教学中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和谐、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围中分享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失败的痛苦, 又享受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和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使学生在意志品质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节课在活动2中,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得出三棱柱、四棱柱、八棱柱、圆柱、圆锥、三棱锥、四棱锥的表面展开图;特别在探究正方体的多种表面展开图时, 更是充分放手, 让学生小组探究, 并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 比赛哪个小组找到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形状最多。学生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 争先恐后地把找到的形状画在黑板上, 笔者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探究中, 并适时地展开小组评比, 给予表扬,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是高涨。

总之, 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动手操作、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交流的机会, 引导他们在“做中学”的活动中、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整个学习过程轻松、愉快。

3.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感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 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更深刻的影响, 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 正是本节课的一个特点。本节课中用Flash应用软件制作了动画, 展示了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过程,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之后, 又亲眼目睹, 从而加强了空间感, 在大脑中形成空间变化的印象;另外, 还制作了正方体的11种表面展开图, 并且制作了它们旋转90°、180°、270°后的各种造型。

总之,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这种图形的动态演示, 连续变化所形成的众多画面变换, 在学生大脑中形成图形空间变化的印象, 帮助学生认识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帮助学生建立了空间感, 帮助学生在动态变化的图形中寻找不变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从而了解图形的特性。

4. 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标》告诉我们“教什么”, 教材告诉我们“用什么素材教”, 而这些却不能直接作用于学生, 教学是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转化为现实、生动的教学活动的过程。随着教材版本的多样化, 究竟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显而易见。教材应当尊重, 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挖掘、开发教材的精髓、内涵。本课把立体图形的制作和圆台、棱台的表面展开图纳入作业中, 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 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另外, 还强调立体图形是实心体, 展开的只是它们的表面, 纠正学生以为立体图形是空心的错误认识。

总之, 教师创造性、个性化地使用教材, 转化成灵活合理、丰富多彩的“生态化”教学过程, 整体实现了三维目标, 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

5. 规律记忆, 易于形成知识脉络, 帮助学生愉快长久地记忆

把要记忆的知识点归纳整理为口诀, 再结合图形来记忆, 有利于把理解的知识点上升到掌握的层次。本节课中除了列一个表格归纳整理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还把正方体的11种表面展开图归纳整理为四类:

第一, 四连排的 (6个) 。

可记为:中间四方连, 上下各一方。

第二, 三连排的 (3个) 。

第三, 两行的 (1个) 可记为:两个三, 日状连。

第四, 二连排的 (1个) 可记为:三个二, 成阶梯。

总之, 在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独立的或合作的探究式学习,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数学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有效地应用生活化的教具, 促成探究性的学习, 从而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中, 成为生活的数学。

可记为:三方在中间, 双方位居偏, 单反任意放。

参考文献

人教版3~4年级体育电子课本(文字版) 篇3

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

能力: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教学目标:知识: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情感,态度(德育渗透):具有家乡人的自觉意识和归属感,启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重点: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难点:了解家乡,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教学准备:中国地图、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三、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四、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新授

1、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2、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3、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4、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

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五、小结

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家乡人的一动一举都是我们脑海里最美丽的花面。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建设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乡充满希望,我们的家乡明天会更好!

板书设计:

家乡的自然环境

家乡地形图

家乡地形实景图

五种地形: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地

课后反思:

第二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能力:(1)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情感,态度(德育渗透):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

教学重点:(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你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有哪些人吗?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新授

1.启发谈话: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

猜是哪里。

三.评议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你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有哪些人吗?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活动:我是小导游。

六、小结

谁不眷恋生我养我的家乡土地,踏一方土,饮一江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山山水水给予了我们每一个人智慧和力量。你们瞧,在我国,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创造,创造出了美好的生活、灿烂的文化,每个人绽放的笑脸,每个人唱出的歌声,都表达出了浓浓的乡土情。

板书设计:

家乡的美景[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文化悠久]热爱家乡。

人教版3~4年级体育电子课本(文字版) 篇4

(一)第1课时 轴对称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页的例1和“做一做”。【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大量的实物图片,初步认识对称现象,体验生活中处处有对称。2.会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点难点】 1.初步认识对称现象。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

图片,剪刀,彩纸,长方形,正方形,圆。

【情景导入】

(课件演示在美丽的春天放风筝的画面)。

师:美丽的春天,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同学们高兴地去郊外放风筝。看!有蝴蝶风筝、有蜻蜓风筝„„,他们美吗?你认为它们美在什么地方?

(颜色美、形状美、左右两边都一样、看上去很美„„)【新课讲授】 对称图形

1.观察发现,初步感知对称。

(1)学生活动:(当学生说出这些图形左右两边都一样后)拿出印有蝴蝶、蜻蜓、衣服、雪花等的纸片,自己动手折一折,验证对称。

(2)进一步感受对称和对称美。

教师适时出示蝴蝶、各种花、衣服、北京天坛、青蛙、雪花的特写镜头图,让学生再仔细观察,进一步感知这些图形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3)认识对称轴和对称图形。

师:打开你折的纸片,你发现了什么?(有1条折痕)你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小结:你们取的名称都很有创造性。在数学中规定这条线叫“对称轴”。(指几名学生找出蝴蝶等纸片的对称轴。教师选取其中一种图形(如蝴蝶),用课件演示出对称轴的画法。)

师:像蝴蝶、花、衣服、北京天坛、青蛙、雪花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对称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并研究美丽的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对称。

师: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轴对称图形,你们想不想用纸剪出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呢?

想一想:怎样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呢? 小组讨论后汇报。教师板书:对折、画、剪。

学生动手操作。(两人一份材料合作完成)学生作品展示。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是怎样剪的?追问:为什么这样剪? 小结:只有对折后沿对称轴再剪,左右才是对称的。【课堂作业】

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2.课本第29页“做一做”。

(1)观察这些图形,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2)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的,在括号里画“ √”

4.下面的图形,你能画出几条对称轴?

5.在点子图上画你喜欢的对称图形。

答案:3.(2)(3)(4)(5)(6)是对称的 4.3条

2条

无数条 【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师生共同交流总结,认识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如何剪出轴对称图形,并学会了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课后作业】

1.课本第33页练习七的1、2、3题。2.完成本课时 对应练习。

第1课时 轴对称 方法:对折

折痕是对称轴

画出折痕

对折之后任意剪

第2课时平移

【教学内容】

平移(教材第3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平移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能根据规定格数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能说出生活中各种平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重点难点】 1.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2.会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情景导入】

这节课我们去游乐园参观一下好不好? 【新课讲授】 1.在情境中感知。

课件展现滑翔索道、观光缆车、电动火车。

师:这么多的游乐项目,你觉得它们都是按什么方式运动的? 生:我认为滑翔索道、观光缆车和电动火车的运动都是移动的。师:生活中,你在哪儿还见到过平移的现象?(生相互介绍)2.在游戏中建构。

老师将一张卡通人物图片贴在黑板中央,请一名同学来按口令移动。老师带头发出第一个口令:“向上平移”,接着一个个学生继续发令“向左平移”、“向左上平移”„„

在平移过程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观察图片自身的方向,学生会发现在平移过程中,图片自身的方向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做另一个活动:你是一名出租汽车公司的调度员,你的任务就是应客户要求,调度车辆到达客户指定的地点。你能做到吗?老师一边发学具(小汽车,田格纸),同时提出活动要求:先独立思考小汽车做的是平移还是旋转运动;再看它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个格子,并把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

当明确要求后,同学们利用自己手中的小汽车学具移动,进一步感受平移方向的变化。

巡视中老师给予有困难的同学指点和帮助。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生1:如果要接顾客A,汽车要先向左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6格。生2:我要接顾客A,汽车可以先向下平移6格,再向左平移5格。生3:我要接顾客A,汽车就向左下平移,斜着过来。当学生出现多种方法时,老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在老师的启发和鼓励下,同学们会打开思路,为顾客设计出多种接车方案。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0页“做一做”。【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平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你们想创作出美丽的图画吗?课后大家可以运用平移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老师相信你们的作品会更出色,更漂亮。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 对应练习。

第2课时平移

平移

→ 缆车、小火车、滑滑梯

第3课时 旋转

【教学内容】

旋转(教材第31页内容)。【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旋转的现象。

2.说说生活中旋转的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重点难点】

1.初步感受旋转的现象。

2.会在方格中画一个简单的旋转图形。

【情景导入】

上节课我们去游乐园参观了,今天我们再去玩一玩,好吗? 【新课讲授】 在情境中感知。

课件展现空中飞人、勇敢者转盘、旋转风车。

师:这么多游戏项目,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 我认为空中飞人、勇敢者转盘、旋转飞车的运动都是转动的。师:那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旋转的现象吗?(生相互介绍)【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小结:旋转在生活中处处可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旋转。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3课时 旋转

旋转

大风车、摩天轮、转椅、跷跷板、荡秋千

第4课时 剪一剪

【教学内容】

在纸上剪出轴对称图形(教材第32页)【教学目标】

1.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2.通过剪纸活动,让学生知道按合适方法剪折好的纸可以出现轴对称图形。3.初步感受轴对称的特点,体验生活中很多常见图形中包含的重要思想。【重点难点】

剪纸时,方法不对剪出来的就不是设计的图形。

【复习导入】

1.在轴对称图形下面的括号里画“√”。

师:刚刚我们复习了之前学习的轴对称图形,你们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得到的吗?下面请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跟着老师来剪一剪。

讲解:(1)上面这些图形,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先把一张纸对折,画出图形的一半,然后沿着画的线剪下来,再展开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3)画对称轴时要用虚线画,还要穿过图形。

总结: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新课讲授】

师:我们都已经会用剪纸的方法剪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下面大家看我手上的图形,你能剪出来吗?

教师出示提前剪出的手拉手小人图。师:观察这个图形,你们发现了什么? 分小组讨论,然后告诉老师答案。生1:每个小人都是轴对称图形。

生2:要剪出4个一样的小人,还不能剪断。

师:同学们总结得都很好,我们已经知道每个小人都是轴对称图形,按照之前的方法,我们可以剪出1个小人吗?

生:可以。

师:那么,怎样剪出手拉手的小人呢?我们可以先剪两个试试。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表扬剪出来的同学。

师:这样的剪法就可以剪出2个手拉手的小人了,那么有同学能告诉老师,怎样剪出4个手拉手的小人吗?大家分组讨论,一起试试。

生:对折两次可以剪出两个小人,如果再对折一次就可以剪出4个小人了。师:很好,有同学已经想出来了,只用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对折一次。师:按照这样的剪法和折纸方法就能够得到想要的图形了。你成功了吗?翻开课本第32页,图中的小男孩就失败了。有同学和他一样剪出来的是两个半人

吗?为什么会这样呢?

„„ 学生讨论。

师:大家看到老师折纸的时候画的虚线了吗?这就是剪这个图形的关键,你的折痕要是你图形的对称轴,这样才能剪出好看的轴对称图形。同时,我们也要知道,折纸的方法不止一种,但画的时候要注意,折痕是图形的对称轴。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5~36页练习七第11、12题。【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剪纸了解了一些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只有对折后沿轴对称剪才能出现设计好的轴对称图形。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 对应练习。

第4课时 剪一剪

轴对称图形 表内除法

(二)第1课时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38页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

2.学生会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重点难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2.熟练地根据除法算式想出合适的口诀。

【情景导入】

师: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已经开始为庆祝自己的节日做准备啦。你们看,他们在做什么?

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生1:他们在做彩旗。

生2:有的学生在折星星,有的学生在准备气球,气氛很热烈。师:这里的场面的确很热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新课讲授】

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师:你们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生1:教室里有三组小朋友在布置教室,第1组小朋友在做彩旗,第二组小朋友在做五角星,第三组小朋友带来彩球。

生2:第一小组做了许多彩旗,要挂在教室里。

生3:从图中我知道了第二小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生4:我还知道第三组小朋友带来了27个彩球,每9个摆一行。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1:共有多少面彩旗,挂成几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生2:有49颗星,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得几颗星? 生3:有27个彩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板书:(1)平均每行挂几面?(2)平均每组得几颗星?(3)可以摆几行彩球?

师:真了不起,大家收集了这么多的信息。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

2.解决问题,探究求商的方法。(1)解决第(1)个问题。

师:已知共有56面彩旗,要挂成8行,要求平均每行挂几面小旗,应该怎样列式?怎样计算?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说说。

生1:可以用除法计算,算式是56÷8。

师: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那么,求56÷8的商是几,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呢?

生1:把56面小旗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7面,56÷8=7。

生2:我是这样想的,除数是8,七八五十六,所以56除以8等于7。(老师随学生回答点击课件,呈现商和口诀)

师:你是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想出商的,很好!也就是计算56÷8时,想: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当我们选择了正确的乘法口诀求商后,再观察算式中缺的是几,那么商就是几。比如这个算式中缺了7,所以商就是

(七)。

板书:口诀:

(七)八五十六

师:接下来,请大家再看。如果把56面小旗挂成7行,平均每行挂几面?该怎样解答呢?

生:用56除以7计算,算式是56÷7。师:怎样求商?

生:除数是7,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想商,商是8。(老师点击课件,呈现商)

师:谁还想说怎样想商?

生1:这两题都是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算出商的。

生2:还可以根据乘法想出商,因为7×8=56,所以56÷8=7,56÷7=8。师:真聪明!继续加油!(2)解决第(2)个问题。

师:下面我们来解决第(2)个问题。要求平均每组得几颗星,应该怎样算呢?这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师:汇报一下,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1:求平均每组得几颗星,就是把49颗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每组得7颗,用除法计算。算式是49÷7=7(颗)。

生2:49÷7=7,想“七七四十九”,商是7。平均每组7颗星。(老师点击出算式)

师:大家用“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想商,真棒!板书:口诀:

(七)七四十九 3.归纳总结。

师:回忆一下,我们计算56÷8=7、56÷7=8、49÷7=7是用什么方法求商的?

生:用乘法口诀求商。师:用了哪几句乘法口诀呢? 生2:用到了7、8的乘法口诀。

师:对,我们今天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作业集中订正。

师:回忆刚才的计算过程,大家总结一下自己是怎样想出得数的? 生1:我先算出乘法的结果,再看着乘法算式写出商。生2:我和他想的不一样,我是根据乘法口诀想出商的。师:哦!大家是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结果的,都很好!2.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的第2题。

(1)独立完成。(2)集中订正。

3.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的第3题。(1)人人动手,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掌握了求商的方法,非常了不起,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 对应练习。

第1课时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7

口诀:

(七)八五十六 56÷7=8

口诀:七

(八)五十六 49÷7=7

口诀:

(七)七四十九

第2课时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教材第39页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重点难点】

1.使学生熟练地应用乘法口诀求商。2.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导入】

1.师:上课之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看哪位小朋友的反应快,老师出题,你们快速地说出得数,并说说你使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

27÷9=

54÷6=

40÷8=

42÷6= 28÷4=

35÷5=

63÷7=

48÷8= 学生:依据每道算式,说说自己是如何使用乘法口诀求商的。

2.引入课题:同学们计算得很正确,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 1.应用提升。(1)提出问题。有27人需要租车。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生:有27人租车,每辆大车能坐9人,小车每辆能坐3人。师:很正确。你能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思考后提出问题。

板书:问题1:有27人租车,每辆大车限乘9人,要租几辆大车? 问题2:有27人租车,每辆小车限乘3人,要租几辆小车?(2)解决问题。

师:你能独立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汇报、交流。

生1:要求租几辆大车,就是求27人里面有几个9人,用除法计算,算式是:27÷9=3(辆)。

生2:我的想法是这样的:要求租几辆大车,就是把27人每9人分1份,求能分几份,用除法计算,算式是27÷9=3(辆)。

师:这两种想法都正确。那么计算27÷9的商是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呢?

生:用乘法口诀

(三)九二十七求出来的。师:都是这样算的吗? 生:是。

师:很好。谁来说说第二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生:要求租几辆小汽车,就是把27人每3人分1份,求能分几份,用除法计算,算式是27÷3=9(辆)。

师:计算27÷3是怎样想的呢?

生:我想的是三(九)二十七,所以27÷3的商是9。(3)归纳小结。

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计算口算除法时,要注意什么?怎样计算? 小结:我们在计算除法算式时,先看一看,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另外,为了方便今后同学们计算,老师送你们一首《乘法口诀求商歌》。跟老师一起念: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啥就商啥。

2.巩固练习,熟练掌握。(1)帮小兔过河采蘑菇。

出示教材第39页“做一做”的第3题。

师:我们看,小兔准备过河采蘑菇,小兔身上都有数,是几我们就叫它几号兔。几号兔到对岸就采几号蘑菇。它们怎样过河呢?

生:可以踩着河里的荷叶过去。

师:对!是不是每片荷叶都可以踩呢?你先试一试。生:不是的。8号兔踩在63÷7的荷叶上会掉到水里的。

师:为什么8号兔踩着“16÷2”、“64÷8”的荷叶都可以,踩着“63÷7”的荷叶却不行呢?想一想。

生:因为16÷2和64÷8都等于8,而63÷7=9。8号兔只能踩商是“8”的荷叶。

师:哦,原来8号兔只能踩商是“8”的荷叶才能到对岸采8号蘑菇。大家明白了吗?

(2)买牛奶。

师:想一想,要求只买一瓶牛奶,哪种牛奶便宜,应该先算什么呢? 生:要先分别算出酸牛奶和鲜牛奶每瓶各多少钱。师:真聪明!怎样算酸牛奶和鲜牛奶每瓶各多少钱呢? 生1:用除法计算。

生2:48÷6=8(元),所以酸牛奶每瓶8元。生3:56÷8=7(元),所以鲜牛奶每瓶7元。

师:知道了酸牛奶和鲜牛奶每瓶各多少钱,现在怎样知道哪种奶的价钱便宜?

生:比较8元和7元的大小。7元<8元,所以鲜牛奶便宜。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单价,再进行比较。【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0~41页练习八的第2、7题。

第2、7题是直接用除法的含义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两道题呈现的方式是图文并茂,让学生在具体的、熟悉的背景中根据已有的信息提出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合适的算法。

引导学生练习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1)认真读题(读懂文字和图意)的习惯;(2)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3)依据已知信息提出问题的习惯。

这些习惯的养成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

第2题:24÷3=8(台)

答:需要8台。24÷6=4(人)

答:4人合用一台电脑。第7题:(1)48÷8=6(本)

答:获胜队员每人可得6本书。(2)负队队员每人可得几本书? 24÷8=3(本)

答:负队队员每人可得3本书。胜队的奖品比负队多多少本书? 48-24=24(本)

答:胜队的奖品比负队多24本书。【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本领?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生2:我完成了除法计算,帮小兔采到了蘑菇,很高兴。【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2课时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1)要租几辆大车? 27÷9=3(辆)想:

(三)九二十七(2)要租几辆小车? 27÷3=9(辆)想:三

(九)二十七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41页练习八。【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更好地掌握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巧,形成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重点难点】

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复习导入】

7÷7=

32÷8=

48÷8= 56÷7=

64÷8=

21÷7= 49÷7=

40÷8=

72÷9= 27÷9=

56÷8=

18÷9= 组织学生交流,并说说用的哪一句口诀。【复习讲授】 拔河比赛。教材第41页图片。

师:想一想,拔河比赛中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 生:要用书本总量除以人数。

师:很好。那可以得出怎样的式子呢? 生:48÷8=□ 师:那等于几呢? 生:6。

师:运用到哪个乘法口诀? 生:六八四十八。

师:太对了!那你们可以从这题中找出其他的问题吗?学生自由交流并得出解答。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八的第4、5题。

第4、5题是综合练习课的内容,是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两题在计算方面的要求是一致的,要做到能正确、较熟练地解答。

2.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八的第8题。

第8题是百以内加、减、乘、除的基本练习,也考察学生口算技能的掌握程

度。组织学生练习时,应注意:

(1)让人人参与,可将得数直接写在书上;

(2)培养学生有一定的速度观念,使多数学生大约用1.5~2分钟的时间完成;

(3)树立“加、减、乘、除我都会,我能学好口算”的信心。【课堂小结】

师:大家今天学会了什么?

生:学会了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3课时 练习课 7÷7=1

32÷8=4 64÷8=8

18÷9=2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42页例3及“想一想”)。【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7、8、9的除法口诀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3.培养学生把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难点】

1.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掌握和理解“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情景导入】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自己去商店买过东西吗?你喜欢买哪些东西? 2.出示第42页例3情景图。

瞧,图中的小朋友来了商店,同学们猜一猜,他要买什么东西呢? 【新课讲授】 1.商品的价钱。

(1)引导观察,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师:观察图片,你能发现什么? 生1:我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

生2:我知道了这题是问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

师:怎样才能知道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要求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要先知道什么?先在小组讨论一下。

(各小组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适时给各组适当点拨。)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要求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应先知道买一个地球仪用多少钱。师:对!要求出“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就要先知道一个地球仪多少钱,同学们看看,我们从哪里知道买一个地球仪用多少钱?

生: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地球仪8元钱。师: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怎样列式? 生:56÷8=7(个),56元可以买7个地球仪。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生:我是这样想的:一个地球仪8元钱,要求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也就是看56元里有几个8,所以用除法计算。

师:那么,你们算的是正确的吗?

生: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8×7=56(元),算对了。(2)引导归纳总结。

提问:同学们刚才表现都很好,那么谁能通过刚才我们解决的这个问题,说一说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

小结: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缺少什么信息数据,就把它作为先要解决的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才能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

2.快餐店。(1)提出问题。

师:小熊开了一家快餐店,只卖两种套餐。A型套餐8元 B型套餐6元

板书问题1:老师有42元钱,可以买几盒B型套餐? 板书问题2:买7盒A型套餐要多少钱?

板书问题3:用买6盒A型套餐的钱可以买几盒B型套餐?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生:有两种套餐,A型套餐卖8元,B型套餐卖6元。

师:很正确。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老师的问题吗?(2)解决问题。师:你能独立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汇报,交流。

生1:要求42元钱能买几盒B型套餐,就是求42里面有几个6,用除法计算,算式是:42÷6=7(盒)

生2:要求7盒A型套餐的价格,就是求7个8的和,用乘法计算,算式是:7×8=56(元)

生3:要求买6盒A型套餐的钱能买几盒B型套餐,先要求6盒A型套餐要多少钱,用乘法计算,算式是:6×8=48(元);然后求出48元钱能买几盒B型套餐,用除法计算,算式是:48÷6=8(盒)

师:同学们给出的答案都很正确。(3)归纳小结。

小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首要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缺少什么信息数据,就把它作为先要解决的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才能解

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2页“想一想”。(1)学生观察,说一说题意。(2)让学生找出要解决的问题。

(3)老师引导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有什么数据,还缺少什么信息数据,应该怎样解决?

(4)学生尝试着解决问题。(5)交流“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2.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2题。

本题是直接用除法的含义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本题图文并茂,让学生在具体情况中根据已有信息解决问题。

3.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1题。

学生分组比赛,看哪组的同学先完成。学生练习时,可直接在书上填结果,保证人人参与,做到计算正确熟练。

4.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九的第3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因为题型较新,可以先请同学写出做法,教师再讲解。

5.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九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相互检查,教师抽查,板书本题答案。6.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九的第5题。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除法计算的熟练度。可组织全班学生人人参与,比赛看谁先给出正确的路线,提高大家的思维速度。

7.完成教材第44页练习九的第6题。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型,首先大家一起完成题目中的问题。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提出问题,另一组给出答案,提高本题的竞技性,增加大家的参与性。

【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小节: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怎样去解决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必须找出所需要的信息,如果缺少什么问题,就把它作为先要解决的问题,最后解决提出的实际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① 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56÷8=7(个)8×7=56 ② 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24÷6=4(元)24元买6辆

第5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整理和复习内容及教材46页练习十。【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用乘法口诀求商,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

【情景导入】

同学们,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二)我们已经学习完了,这节课我们上一节整理和复习课。(板书课题)

【复习讲授】 1.知识梳理。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这一单元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记录一下,如果有困难的话,请看课本。

学生在小组内归纳、整理、交流。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梳理知识。

2.复习提升。

(1)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出示教材第45页第1题主题图。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你看懂了吗? 生:把除法算式按得数有规律地排列。师:还可以怎样排?

生:还可以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排列除法算式。

师:这两种方式都很好!下面请各组同学小组合作排列除法算式。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展示。

师:说说你们组是怎样编写的?为什么这样编?还有不同的编法吗?

小结:既可以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又可按商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还可以按乘法口诀表的形式进行整理。

讨论:①是不是根据所有的口诀都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为什么? ②你还能举出只能用来计算一道除法算式的口诀吗?

小结:根据乘法口诀有的只能写出一道算式。因为这些算式的除数和商相同。

它们分别是:

1÷1=1,乘法口诀:一一得一; 4÷2=2,乘法口诀:二二得四; 9÷3=3,乘法口诀:三三得九; 16÷4=4,乘法口诀:四四十六; 25÷5=5,乘法口诀:五五二十五; 36÷6=6,乘法口诀:六六三十六; 49÷7=7,乘法口诀:七七四十九; 64÷8=8,乘法口诀:八八六十四; 81÷9=9,乘法口诀:九九八十一。(2)复习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出示问题。

板书:小明拿16元钱去买笔记本,每本4元,可以买几本?

师: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先独立思考,再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小明有16元,每本笔记本4元,16里面有4个4,所以小明可以买4本笔记本。

师:谁还想说?

生2:因为笔记本每本4元,16元钱我每4元摆成一份,我一看,正好有4份。16里面有4个4,所以列式是16÷4=4。

师:你说得真清楚!到前面展示给大家看吧!(学生展示并重复刚才的话)师(边指幻灯边说):因为16里面有4个4,所以16元可以买4本笔记本。我们可以用16÷4=4来计算。

小结:通过这个例题和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6页练习十的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6页练习十的第2题。

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

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3.完成教材第46页练习十的第3题。

(1)先让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议一议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让学生各自独立进行解答。

(3)组织学生互相进行交流、评价等活动,再次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此类问题的解法。

(4)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5)看着这一幅情景图,你还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6页练习十的第4题。【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我们对用乘法口诀求商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还要多加练习和应用,以便解决生活中的更多的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人教版3~4年级体育电子课本(文字版) 篇5

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整体预习课教学设计

林州市直第八小学 苏芳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预习,“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人间真情》中的文章。学习目标

1.扫除字词障碍,并会理解运用。2.检测课文重点段的朗读情况。

3.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学习流程

一、通过导读,整体感知:

通过阅读本单元导读,我知道了这个单元的关键词是:

(1)(2)

二、检查字词,扫清障碍:

借助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我扫除了生字新词障碍。

汉字听写:

词语理解:

我的补充:

三、朗读过关,梳理内容:

小组成员分工朗读课文重点段:

1.默读课文,我会用摘录句段、题目扩展、问题回答等方法来概 括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

《穷人》:

《别饿坏了那匹马》:

《唯一的听众》:

《用心灵去倾听》: 2.我可以用各种方法理清课文层次。

四、明确主题,拓展升华:

1.我从这一单元感受到了,我知道这

一单元的文章都是围绕哪个主题来写的,并能说出我的理由。

2.我阅读了语文主题丛书《人间真情》中的文章,也感受到了文章所表达的 主题。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 》,因为

3.拓展阅读:许多作品都动情地歌颂了人的美好心灵。例如,加拿大作家蒙哥玛利的《绿山墙的安妮》,中国作家曹文轩的《根鸟》,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我们可以找来读一读。

五、梳理问题,贵在质疑:初读课文和丛书中的文章后,我产生了以下疑问: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人间真情》精读品诵课教学设计

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学 常俊平方晓玉

学习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穷人》、丛书《迟到》、《一瓶矿泉水》推荐文章《第一次升旗》。学习目标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体味人物复杂的心理,初步领悟课文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教学流程

走进文本“品”方法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引导学生讨论“穷人”。

a、生活过得穷困,吃不好、穿不好„„。b、人穷志不穷。2、导入新课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这篇文章,看一看他笔下的“穷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通过我们前面整体预习课文,谁能用最简短的语言来概括桑娜一家的生活。生:穷

三、走进文本,细细品味

师:快速从文章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学生通过细细品味课文,找出描写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人物语言等句子,感受到了以桑娜一家为代表的“穷人”生活。

师:文章题目为《穷人》,但文章中一个“穷”字未提,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如此贫穷的一家,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这些描写方法在起作用。

速读丛书“练”方法

师:让我们快速浏览《迟到》、《一瓶矿泉水》这两篇文章,找一找文章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用不同颜色的笔把它画出来,小组内交流。

动笔操作“用”方法

师:我们再来读一段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故事——《第一次升旗》。

今天是我第一次升旗,我端端正正的走上了升旗台。这时我的心里非常紧张,心砰砰地跳着,仿佛是一分钟里跳了一亿次。这时校长宣布:“升旗仪式正式开始!第一项,升国旗,奏国歌。“随后一阵雄壮的交响乐声回响在整个校园的上空,我忙抓起了升旗台上的绳子,开始用力的向下拉,心里想着妈妈对我说的话:“别害怕,别紧张,国旗是不会掉下来的。”终于,国旗升上了顶端,呼啦啦的迎风招展,我心里暗暗的说“最紧张的时刻终于结束了。”

师:我们也试着来写一段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故事。要求: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描写方法。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人间真情》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学 郭彩霞

学习内容:

六年级上第三单元《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和丛书《人间真情》之“陌路情浓”中《虚职实爱》。学习目标:

1.掌握品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厚感情。2.在感受人间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的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变化等方面感受人间真情。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爱的名言警句,择其一两句谈一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学习流程:

一、课前展示 谈话导入

1、小组自主学习展示开始。

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爱的名言警句,交流你最喜欢的一句及感受。

2、孩子们,爱是理解,爱是帮助„„爱在生活中有很多种形式。今天,我们来共同感受另一种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主题《谎言也美丽》。(师引领学生读课题)

二、研读探究 体会真情

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个个人间真情的故事。有的直接,有的含蓄。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唯一的听众》。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敬佩、感激之情。

师:孩子,你概括的真全面,你真会读书!

师: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我”心理、行动变化的句子。(同学间交流,体会“我”心理与行动上的变化)师:再次读文,联系上下文,思考“我”发生变化的原因。(通过交流,理解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好品质,懂得老教授谎称自己是聋子的良苦用心,从而领会文章的思想和写作特色。)师:孩子们,刚才,大家抓住了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这是学习语文的又一种好方法。下面,就让我们用自己美妙的声音和真挚的感情再次来感受老教授对“我”的帮助。(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来体会真挚情感)

师:音乐教授用善意的谎言激励着“我”,我们为之深深感动。下面的文章和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同学们用联系上下文和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来学习《别饿坏了那匹马》。师:出示自学提示: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学法: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学习丛书《人间真情》之“陌路情浓”中《虚职实爱》,再次感悟人间真情。

(学习提示:通过读文本、画重点、写感受、品感情等方法感受生活中善意的谎言,体会人间真情)

结束语: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为了帮助他人而撒善意的谎言这

样的事吗,你是怎样看待的?请同学们课下写一写。希望你们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热心人。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人间真情》1+X+Z课型教学设计

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学 焦海燕 常俊平

学习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心灵去倾听》、《丛书3》中“陌路情浓”、“真情如歌”板块、《绿山墙的安妮》精彩片段分享。学习目标:

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间真情。学习重点:

提高阅读能力,逐步熟练掌握各种读书方法,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作者情感。前置阅读:

六年级上册《丛书3》中“陌路情浓”、“真情如歌”板块、《绿山墙的安妮》 学习过程:

一、谈话揭题。

二、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学生质疑。

1、根据学生质疑,罗列问题。如:怎样的听是倾听?用心灵怎么去

倾听?„„

2、确立主要问题:

“我”和苏珊为什么要用心灵去倾听彼此的话语?

三、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交流体会。

四、研读感悟,并总结读书方法。

1、根据学生自己的读书体验,交流感受深刻的语段。

如(教师在备课时重点句段要有预设):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

2、总结读书方法 方法罗列:

读书时根据题目,带着自己渴望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读书时根据以往类似的文章理解方法在移位中获取读书收获,如: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读书时边默读边勾画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情感

„„

五、出示与真情相关的名言,链接《丛书》,方法迁移运用。

1、名言导入:

2、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学习《丛书3》 “陌路情浓”、“真情

如歌”板块中自己喜欢的1~2篇文章,小组交流,体会情感。

3、小组推选代表谈感受。

六、分享阅读感受《绿山墙的安妮》

1、出示分享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可以把书中一些精彩句段读给同学听,也可以从“主要内容”、“精彩句段”、“我的感想”、“我的疑问”等方面分享阅读感受。

2、自主展示或小组合作展示阅读收获。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的家园》整体预习课教学设计

林州市直第八小学 苏芳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预习,主题丛书《我们的家园》之“警钟长鸣”中的文章。学习目标

1、扫除字词障碍,并会理解运用。

2、检测课文重点段的朗读情况。

1、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学习流程

一、通过导读,整体感知:

通过阅读本单元导读,我知道了这个单元的关键词是:(1)(2)

二、检查字词,扫清障碍:

借助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我扫除了生字新词障碍。

汉字听写:

词语理解:

我的补充:

三、朗读过关,梳理内容:

1、2、小组成员分工朗读课文重点段:

默读课文,我会用摘录句段、题目扩展、问题回答等方法来概括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

《鹿和狼的故事》: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青山不老》:

3、我可以用各种方法理清课文层次。

四、明确主题,拓展升华:

1、我从这一单元感受到了,我知道这一单元的文章都是围绕哪个主题来写的,并能说出我的理由。

2、我阅读了语文主题丛书《我们的家园》之“警钟长鸣”中的文章,也感受到了文章所表达的 主题。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 》,因为

五、梳理问题,贵在质疑:初读课文和丛书中的文章后,我产生了以下疑问:

六年级上第四单元

《我们的家园》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学 郭彩霞

学习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第四单元《只有一个地球》、《鹿和狼的故事》,丛书《我们的家园》中《大自然是个和谐的链条》。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3.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教学重难点:

重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难点: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将环保意识付诸行动。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写景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 谈话导入

生:小组自主学习展示(交流课前搜集,开火车诵读诗句)师:孩子们,从大家动情的朗诵中,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美丽的风

景画。那么,你们真的了解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地球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学习主题《我们的家园》。(老师引领学生齐读课题)

二、解读文本 研读探究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打开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自由读课文,把触动自己心灵的词句画下来,做做批注。生:(组内交流:课文主要内容及对所画句子的感受)师: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方面的内容?

生:(交流讨论)“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居住”三方面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师:具体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生交流展示,感情朗读,学习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严谨性、科学性,感悟中心)师生共同总结说明的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本课主要运用了: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告诉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精心的保护她。)

师: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知道了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道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请同学们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读第14课《鹿和狼的故事》,说说主要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自主阅读,交流体会。明白自然界里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不能以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善恶益害。)

师:作者是如何把这一道理表达出来的?

(引导学生学习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运用方法 拓展阅读

师:同学们,通过以上2篇文章,我们不仅明白了道理,还学习到了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下面,就让我们用较快的速度阅读丛书《我们的家园》中《大自然是个和谐的链条》这篇文章,再次体会说明方法的妙处,懂得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吧!(学生交流阅读收获)

师总结: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地球,维护生态平衡。小练笔:你想对地球或对人类说些什么?(联系实际,试着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说明方法,使你的语言有理有据,深入人心。)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的家园》1+1课型教学设计

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学 焦海燕 常俊平

学习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 学习目标

1、揣摩优美的词句,体会表达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在感受文本情感的同时,进行语言积累。课前准备

1、搜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故事,了解文章写作背景,使学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自主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之《我们的家园》,加深感受。学习流程

一、课前展示搜集材料,谈话导入 生:小组自主学习展示开始。

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材料,用1—2句话说说你的感受。师:孩子们,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上的一花一草,河流土地,森林动物都是我们密不可分的朋友,值得我们爱护。今天

让我们共同走进我们的家园(板书:我们的家园)。

(老师引领学生读课题)

二、深入文本,品读体悟

(一)、《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欣赏西雅图的美丽风光,引出课题《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2、交流信息,了解背景。

3、根据课前资料,体悟“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出示阅读要求:

(1)潜心默读,学生思考“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并做相关圈点、批注。

(2)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做?

(3)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谈自己的感受。

3、集体汇报交流(教师课前要备有预设交流点)。

引导时,要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语句充分朗读,自由感悟,使学生透过优美的语言领略这片土地的可贵。

(二)、学生按以上研读方式学习《青山不老》

1、出示图片资料(土地沙化、美丽山林图片),教师导入课题。

2、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速读课文,思考:文中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含义。

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三、拓展回归,明白道理

1、再次展示课前搜集材料,再用1—2句话说说此时感受。

2、即兴练笔。

上一篇:教学活动设计幼儿下一篇:德育实践活动课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