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进意见措施

2024-07-06

教学改进意见措施(共8篇)

教学改进意见措施 篇1

篇一

一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兴趣

(1)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

(2)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

(3)思考问题注意归纳,挖掘你学习的潜力。

(4)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怎样是产生的?

(5)把概念回归自然。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归纳的,数学概念也回归于现实生活,只有回归现实才能使对概念的理解切实可靠,在应用概念判断、推理时会准确。

二 帮助学生 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三 给学生学习数学的几个建议:。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

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 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记忆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

4、与同学建立好关系,争做“小老师”,形成数学学习“互助组”。

5、争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

6、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

7、学会总结归类。可:①从数学思想分类②从解题方法归类③从知识应用上分类

篇二

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针对农村中学生的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感,就此提出几点建议和措施.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针对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

2、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

三、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学90%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

2、教会学生听课。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第三,预习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3、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这里主要以下面四种为主:

(1)分析与综合。分析和综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方法。

(2)归纳与演绎。如完全平方公式,是从一些例题中归纳出来的,当把它们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来时,也就是演绎,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并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便能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解决特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3)类比与联想。如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类比,可增强对两种公式的理解,并可使学生对公式的运用有进一步的帮助。如在学习积的乘方时可联想到商的乘方,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积与商之间的变化关系使学生思维从各方面发展。

(4)抽象与概括。数学课本中谈到的“探索规律”这一节就是这两种方法的运用。

四、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发“问”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建立一种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这是“问题”意识培养的首要条件。这种教学氛围的创设,可以使学生无所顾忌,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不能以权威者、命令者的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这样反而会压制、束缚学生的思维。我们要鼓励学生创新,提出奇思异想,即使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也应给予一定的鼓励,以维护学生的信心,使他们更敢问。

五、总结教学,延伸疑问

成功的课堂总结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能取得“课尽趣益浓”,“课尽思不断”的效果。好的结尾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拓展并延伸学生的思维活动。

教学改进意见措施 篇2

一、政治教学现状

1. 观念转变不够。

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有三大缺陷:一是灌输。重视“知识世界”,片面强调书本知识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忽视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意愿;二是封闭。忽视“社会世界”,政治教学目的是为了适应考试的需要,把学生的思想和思维禁锢在课堂中,忽视政治教学广阔的社会基础;三是脱离。漠视“心灵世界”,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脱离社会实践,教师包办代替,学生无真正意义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最终导致学生越学越没有灵气和活力,课堂教学没有现实感,学生不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大多数教师以自己的讲叙为主,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还总怕自己讲不明,出现知识点的遗漏,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太少,练习时间更少,出现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参与教学的时间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受到限制,主体性更加不能体现出来。

2. 教学方式单一。

形式为内容服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如果一味地采取同一种教学方式,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使教学目标难以很好地实现。有的老师在教学时无论是什么内容都是一味地让学生看书,然后去说,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发挥不出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

3. 轻视学生能力。

部分教师忽视教学过程本身的含义,平时缺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遇到问题时总想包办代替。还有些教师在做课后复习题时,不是引导学生思考,而是把答案直接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降低,还会使学生养成上课不注意听讲、不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

4. 学生兴趣不足。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负担较大的情况下,对政治学习逐渐失去兴趣。此外,部分教师对本学科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如: (1) 教师教学时缺乏饱满的情绪,并将这种情绪传染给学生; (2) 还有些教师讲解时缺乏灵活性、主动性,因而导致学生产生不信任感; (3) 教师对学生放手不够,学生缺乏自主、能动的活动空间; (4) 教师的教学缺乏艺术性。

5. 教学效果不佳。

原因是多方面的: (1) 学校、家长、学生对本学科重视不够; (2) 政治学科还具有一定的理性,教学如果忽视了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没有讲清其中的道理,学生自然学不好政治; (3) 在新课改思想指导下,题型的变化较大,考核时不仅注视知识,而且关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习惯于死记硬背的学生自然不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4) 政治知识还比较零散,学生复习时不够全面; (5) 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做不到精讲多练,对知识的巩固时间不够。

二、改进意见

1.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改思想和新的教学理念,教育学生树立健全的政治观念,并养成良好的政治行为习惯,真正体现出中学政治学科在培养21世纪合格公民伟大事业中的价值,并将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要将学习停留在表面和口头上,而要深刻理解其内涵与精神实质,且不可生搬硬套。通过学习,我们的思想将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同时逐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使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新课改思想和新的教学观念保持一致。

2. 改变教学及学习方式。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师讲生授的局面必须改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更多地参与教学的时间,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参与,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今天的学生有敏锐的思维,有看问题独特的视角,他们能够问倒老师,能够想到教材没有涉及的内容。要学生超越教师,教师必须把思考、发现、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喜新厌旧”的头脑,而不是让学生接受自己的答案。一个从小就不会用自己的脑子去分析、思考、辨别、批判的人,我们怎能指望他去开拓、创新呢?我们应当敢于让学生上台当老师,敢于放手让学生与你平等对话,敢于允许学生提出与你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观点,只有这样才有保证明天我们的学生会拥有一颗充满批判精神的头脑。

3. 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超越政治课堂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课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二是外联,让学生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开展社会调查,请社会名流讲课,使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三是通过与现实生活的对比,鼓励学生收听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组织时事沙龙,使学生感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做到政治学科知识和思想教育功能的有机结合。

学生通过体验和探究,了解生活,关注科学,走向社会。只有通过这样的政治学习,学生才能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从而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独立判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这样的政治学习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全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精神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特别是通过故事引趣、设疑引趣、诗歌引趣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人人积极参与、乐于学习、明理导行的目的。

4. 以饱满的热情和责任心对待自己的工作。

部分教师因对政治学科缺少热情,对教学缺少热情,对学生缺少爱心,所以在上课时没有一个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同样在传授知识时,情感目标、能力培养目标也难以实现。这些教师一定要摆正心态,树立起强烈的责任心,明确政治教学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走向成功。

作文教学改进意见及方法 篇3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基于这两方面客观要求,笔者认为,遵循《课程标准》要求,努力发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潜力,使巧力充分调动学生写作和评点作文的积极性,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的写作训练变被动为主动,整体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也许有人担心:自由写作,学生的作文会片面发展,久而久之就会写出不伦不类的作文。笔者认为,自主合作作文训练是建立在初中阶段的基础训练之上的,对于基本的语言系统知识,学生已有所掌握,因此只要制定出科学的评点方法和程序,规范管理,学生在自我学习中,写作水平一定会稳步提高。

因此,结合教学实践,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养成功磋交流学习成果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拟制定作文教学具体实施办法和步骤:

1.办法:自写自评自改、互相展示、共同提高。

2.步骤:

第一步,布置作文定期分组交流阅读鉴赏批改,每组四至六人,选出一至两篇作文,汇编成集。

第二步,利用教室空间开辟作文展示台或栏,设立排行榜,公开展示,互相参阅交流借鉴,最后以无记名形式投票确定最佳文章,并施以奖励。

第三步,每期经投票选出的头奖作文打印成铅字文交由教师保存,经教师再精批细改,投递报刊或学期末装订成册,供学生鉴赏。

按照这种办法和步骤,学生写作的自由度会大大提高,写作兴趣日益增强,写作的目标也会变只写给老师看的“隐秘”作文为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同时,自己的习作一向“公众”开放,就会考虑自身的形象问题,就会为自己的作文精心“打扮”,(包括立意、错别字、病句、书写、文面、题材和观点等内容),胡编乱造的现象逐渐消失:因为同学的眼睛是雪亮的,写作假内容,拔高思想,搞“假”、“大”、“空”等脱离真实的做法会引起众人的嘲笑,同时,作文写得太差,自己也会不好意思,“个人形象”势必受损。一开放,学生就会努力打造“精品”作文,变麻烦的应付为成就感的实现。

这,比教师费尽心力的用套话评语和泡沫分数来激发和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水平效果好得多。同时,在相互展示和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一起交流写作的体会和经验,共同探讨写作技巧和方法,一同享受写作的快感和乐趣。

对于教学方面改进意见 篇4

针对高校持续扩招,高中教育逐渐普及的实际情况,我们的教学要力争做到“六个一点”,即“起点要低一点,底面要宽一点,台阶要密一点,节奏要慢一点,反复要多一点,要求要严一点”。拉开高考成绩差别的不是高难度题,而是中档题。

平衡心态,从容应考。2、解决教师的课堂话语 “ 霸权 ” 问题 —— 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

从总体上说,当前高中课堂教学效益不高。课堂教学中教师讲风太甚,照本宣科、包办代替现象仍然严重,因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训练、自主实践得不到落实,学习水平、解题水平得不到应有提升;有的教师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难易度控制不好,影响学生循序渐进提升。基础年级教学漫地放羊,课堂目标达成度低,而有的则提前实行高考难题训练,拔苗助长,影响了学生知能“基座”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掌握规律循序提升。

有些教师个人水平很强,但教出的学生不好,“以讲代学”是重要原因。为什么会“以讲代学”,关键是不相信学生。要解决“以讲代学”的问题,必须相信学生,你给学生一点信任,学生还你一片惊喜。课堂上,教师要学会无为而治——以精心设计的无为,给学生提供有为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的有为应体现在课前的精心准备,根据学情、对照目标、精心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作为。

课堂教学都要立足于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高中的课堂教学理应是讨论式、研究型的。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做“主持人”,更少的时候做“播音员”。

(1)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三不准”,即:

①不准满堂灌,建立《讲课限时制度》,明确限定教师讲课时间,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 ②不准学生只听说,不读写,要给学生以明确的学习任务,并以一定形式表现学习的成果,如补充完善知识框架图,做一定数量有代表性、针对性的练习等等,决不迎合学生的良好自我感觉,要让那些眼高手低的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 ③不准脱离教材而只依据某本参考资料实行教学。

(2)实现课堂教学“三讲,三不讲”,即: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仍然不会的不讲;要多讲易错点、易混点、联系点。坚决刹住“以讲代学,一讲到底”的风气,提倡“先学后讲,当堂练习”,努力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怎么做到“三讲三不讲”?针对目标,设计可能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自学,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展示,这样你通过注重、倾听,就会知道学生哪些会,哪些不会,自己该讲什么。

怎么做好“主持人”?首先,自主学习从相信你的学生开始。你给学生一份信任,学生回还你一份欣喜。其次,会出点子。教师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情,将目标演变为恰当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阅读教材,回归教材。第三,让学生学会表达。教师必须善于倾听和鼓励,但不要为夸奖而夸奖。让学生适当做有针对性的练习,实行调节反馈。

老师们应树立这样的教师观:

教师的高尚不存于讲台上用过多的时间表现自己的富有,而在于为学生腾出尽可能多的思考与创造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是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是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协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存真理的人。

通过你的教案要能看出学生在课堂上能干什么,而不是老师在干什么。

什么是进度?学生的状态就是进度。

什么是减负?学生积极主动了,老师学生找到了教于学的乐趣,这就是减负。考得好的学校都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有选择、有自由。3、提升 作业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不合理的课业负担。

当前,高中教学在练习方面存有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练习太多、太滥。表现在对参考资料上的题不加甄别,要求学生整本地做复习资料,学生不堪重负。

(2)习题难度过大。有些题目难在指向性不明确,老师都要先看答案,才明白命题者的意图,有些试题甚至根本不是考试内容或者明显有知识性问题,不但不能激励学生,反而使学生丧失信心,产生焦虑和厌倦的情绪。

(3)习题讲评不到位。重讲不重评,没有分析学生的错误是因为概念不清还是粗心大意,是表述不规范还是审题不清。

(4)审题训练不到位。很多老师有一个令人“深恶痛绝”的毛病,那就是喜欢念题,这害了很多学生,而自己还浑然不知。

(5)表达训练不到位。有的老师在上课时为了赶进度,只重解题思路,不重表述规范。对于学生“讲半句话”和“非学术化”表达,不敢理直气壮地批评,甚至予以迁就,没有意识到这是在“害学生”。不规范表达往往是估分远远高于得分的最主要原因。对很多学生来说,提升高考成绩的途径不是增加得分点,而是减少失分点。

针对上述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实行《作业限时制度》,增强选题的针对性。老师没有做过的题,不准给学生做;不能要求学生整本的做某种参考书;通过教师做题,将“三种题”(错题、超纲题、重复题)淘汰出局,不但为学生减负,而且为老师自己减负。

(2)重分析和讲评,建构习题(试卷)讲评模式。不能以对答案代替讲评。也不能老师一讲到底,先让学生自主改错,再由老师针对学生普遍无法解决的问题讲解,最后由学生自主分析错因,写出考后反思。

(3)重表述的规范。决不能迁就学生,要使规范答题成为学生的习惯,强调学生尽可能用书本上的词句答题,要让学生明白:不规范的表达可能“葬送”自己的美好前程。

(4)重审题训练。老师坚决不念题,老师们专题研讨学生为什么不会审题,该如何引导学生审题,对学生实行审题方法的训练。例如,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阐述题意。逐字逐句读三编,不加字、不减字,抓住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任务来阅读教材。

实行《作业限时制度》《讲课限时制度》都是为了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但不要让自主变为自流(根据目标布置学生可能完成的任务),老师们必须增强对自主学习的指导(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增强对自主学习效果的检测与监控(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要定期在学生中展开问卷调查,了解这两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执行的质量,对于超时讲课的老师要跟踪听课,对超时布置作业的老师要查其作业的质量和批改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同时解决优生“营养不好”和学困生“消化不良”的问题。4、切实发挥考试的检测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

考是需要的,但是考试成灾,学生疲于应付,根本没有反思和消化的时间,这样的考试效果适得其反。

总的原则是:考前抓命题,考中抓考风,考后抓分析。自行组织的考试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考试的次数。增强考试的计划性。

(2)控制考试的难度。给学生以信心,也符合高考命题的特点。

(3)控制考试的范围。讲、练、考一体化,老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就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练什么,就在月考或小考中考什么,决不准出现“讲、练、考”三张皮的现象;(4)搞好考试成绩的发布。只公布学生进步的名次,保护绝大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5)深入研究试卷(习题)讲评模式。

(6)写出试卷分析,召开试卷分析总结会。各个层面的分析,直到分析到每个学生,每道题。每个学生的分析能够由学生自己实行,老师点评,要让学生学会做试卷分析,这样老师就轻松了。这样的训练要从高一开始。

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 篇5

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更好地推进全市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有效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彰显不足、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量不够、作文教学程式化、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实践整合不够充分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现就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以下意见。

一、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加强学段间衔接

第一条 小学1-2年级重点关注学生正确掌握拼音、笔顺、握笔姿势等基础内容。3-4年级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初步学会默读、略读,乐于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5-6年级重点培养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

第二条 初中加强词句的理解和使用,强化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高中突出基础性和选择性,全面提高读写能力、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点评: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及综合性教学,都有比较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是有层级梯度的。这2条集中提到几点要求,课标中也是有要求的,但是教学中贯彻不好,“意见”有所强调。各地各校的学情不一,但都应当按照课标来组织实施教学。我注意到虽然经过“国培”等培训,仍然有很多老师未曾研读过课标。所以我赞成“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这一提法。“意见”突出学段之间的衔接,很有针对性。现在的问题就是各管一段,备课往往都是现炒现卖,或者就在课件设计上下功夫,缺少总体视野。)

二、传承经典,把传统文化经典、革命历史题材作为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本素材

第三条 在教学中重视对国学经典文化的学习,重视历史文化的熏陶,加强与革命传统教育的结合,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使语文教学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

第四条 小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可以通过讲故事、阅读连环画等形式,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英雄人物事迹。为学生精选蒙学读物和古诗词等优秀国学经典,通过熟读成诵,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第五条 初中积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通过与课内古诗文相关联的作家、作品,增加学生国学经典的阅读数量。为学生推荐表现中国人民为了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革命历史作品,有效对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第六条 高中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以采用专题学习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中华璀璨国学文化、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教育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发扬传统美德。可以基于校本课程,选择经典国学作品以及重要革命文献,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进行研读。

(点评:这4条都在强化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但“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革命历史题材作为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本素材”这个提法,仍需斟酌。另外,不宜提“国学经典文化”。“国学”这个词现在用得很滥,其实含义不清。第4条“精选蒙学读物”给学生熟读成诵,这“蒙学读物”的提法也欠妥。不能把“三百千”等当作经典,也不宜在中小学生中盲目提倡“读经”。对于古代文化传统,一是要继承,二是有批判有选择的继承,目的是古为今用,面向未来。现在这方面有点乱。基本的价值标准不能丢。)

三、切实加强学科思想、经验培养,在运用中学习语文

第七条 重视汉字书写、书法、楹联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小学低年级通过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中、高年级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应用规律,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应用的实际效果。

第八条 初中要聚焦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掌握随文学习的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实际运用效果。要重视听说读写的结合,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应用的联系。

第九条 高中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反思批判的习惯,课堂上提倡以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为特征的多重对话,注重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点评:三条要求都符合课标,也比较具体。但“聚焦语言运用”不只是初中的任务,应当贯彻到整个中小学语文教学。课标中曾提出“随文学习”,主要是针对那种把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方法“扣”得太细、反复操练的办法。虽然不宜做应试式的反复操练,但总还是要有一个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要有训

练,每个学段、单元,或者每一课到底要学到哪些语文知识、进行哪些能力训练,老师必须心中有数。“随文学习”是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小学阶段,可以多用。但“随文学习”不等于放弃教学系统,讲到哪算哪。现在一线教学中“教什么”的问题比较混乱,需要有所整理和澄清。这并非走回头路。过去太死板,后来又太随意,现在需要略加调整,多注意语文教学的规律。)

四、积极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

第十条 小学1-2年级通过讲故事、游戏、诵读、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3-4年级指导学生读懂单篇文章,理解重点内容。5-6年级注意篇章整体阅读,品读重点段落,基本理解作品内涵。

第十一条 初中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倡整体阅读、主题阅读、比较阅读,读懂一般科技类和说明类文章。高中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品味优秀作品,感受作品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倡专题阅读、比较阅读,读懂社科类和评论类文章。

(评点:第11条很好,但要有措施来拓展阅读面,保证最基本的课外阅读。课内教学要重视指导课外阅读,往课外延伸。几种读书形式中,尤其要强调读整本的书。)

五、不断丰富阅读资源,加强方法指导

第十二条 小学1-2年级精选适宜的启蒙读物,采用诵读、讲述和背诵等形式进行学习。3-4年级推荐不同文体的单篇短文、优秀传统文化读物。5-6年级推荐并配备中、长篇文章及适宜的多体裁文学名著。小学阶段每天安排一定时间组织学生独立阅读,着力培养阅读习惯。

第十三条 初中每学年阅读3部以上经典文学名著,高中每学年阅读5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教师要注重阅读方式和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提升阅读品位,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精神世界。

(点评:注意到分级阅读的要求,很好,有些量化的要求,也是必要的。名著的阅读范围可以宽一点,不宜死板规定全市学生都只读哪几种。学生最好能在一个建议的书目范围中有自己的选择。阅读方法的教学是要加强的,现在常见那种精读精解授课方式,不能取代阅读方法。建议分清精读、略读和课外阅读三种课型,把三个方面结合起来。语文教师读书少的现象也堪忧。如果语文老师自己

不是读书种子,他的学生就很少可能会喜欢读书。)

六、有效加强学生写作能力培养

第十四条 小学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社会生活、乐于表达内心思想。1-2年级训练学生文字表达意思清楚、通顺规范。3-4年级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素材,注重写作的条理性。5-6年级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构建文章框架,做到较为熟练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感。

第十五条 初中培养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鼓励以日记、随笔等形式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积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反映生活。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适应现实生活需要的实用类文章的写作能力。

第十六条 高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运用“微写作”等形式反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鼓励教师当面批改学生习作。提倡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结合,实现相互促进。

(点评:这3条都是关于写作教学的,大致上都是课标的要求。问题是现在的写作教学普遍不受重视,认为不需要教,也很难教。加上教材的写作教学内容缺少系统,缺少方法,老师教写作也心中没有底。高小和初中一二年级可能好一点,到了初三和整个高中,很多就是满足于应试式的考场作文技巧训练。这3条都很好,但需要有个东西把它“托”起来。我在最后一方面的点评中将有建议。)

七、扎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倡导开放学习

第十七条 积极拓展、整合教学资源,促进语文和其他学科教学的衔接。提倡把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内容作为语文学习的依托和背景,加强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体验性和实践性,构建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语文教与学方式。

第十八条 加强教学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将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以语文应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听说读写能力。鼓励学校和资源单位合作研发校本课程,走进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引进高校及研究机构优质语文教学资源,多渠道补充教育教学资源。

第十九条 支持设立学生读书俱乐部、辩论俱乐部、写作俱乐部等各类语文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跨年级、跨校常态化开展活动。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参与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开放性语文学习

模式。

第二十条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推动各类语文主题俱乐部开展网上交流,利用网络系统记录俱乐部活动过程、积累活动成果。中学生活动成果记入学业评价档案,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点评:这4条都是在具体落实课标的精神,实践开放的语文学习。第18条要求“将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以语文应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这就给出一个课量比重的要求了。但恐怕仍然难于落实。小学可能好一点,高中基本上做不到。而所谓综合性实践活动,如果设计不好,往往流于形式。这也是至今没有解决好的难题。第19、20条建议支持“语文社团”,以及语文活动成果计入综合素质评价,都是很好的主意。至于鼓励社会资源参与语文教育教学,需要有更具体的措施。)

八、不断深化学习评价方式改革

第二十一条 对每一个小学生的成长作个性化动态记录。初中开始完整记录学业成绩,突出评价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语文综合素养。中、高考语文试卷中增大古诗文、现代文阅读量,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查,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设置“可选择性”作文命题。

(点评:最后一条是关键。阅读也好、写作也好,课外读书也好,都必然受中考和高考“指挥棒”的指挥。所以要想办法利用好“指挥棒”,让它反过来,尽量朝正面去“指挥”。办法就是中、高考增大阅读题的量,题量可以增加50%甚至80%,有10%到15%的考生做不完试题,那也正常,因为是选拔性考试,需要拉开分距。有些题就是考阅读面和课外名著阅读的,还可以多来些“非连续文本”的考题,文言文则不只是考读懂,还要考文化的思考,等等。这样,高考语文难度系数上去了,就会“指挥”整个阅读教学受到高度重视,语文教学的效能也就提高,改变语文教学被边缘化的颓势。作文设置“可选择性”命题是可行的,可以给学生更多空间。但这不一定能改变作文教学程式化的弊病。关键还是要让中、高考作文的阅卷评分拉开分差,对高分、满分作文不必控制过严,而所谓“保险分”,也就是二等分,不能过分集中。现在有些省市高考作文的二等分达到75%左右,属于畸高,不正常。这样,再努力也难得高分,马马虎虎就是二等,谁还会在作文教学上花气力?当然,也要有一套办法来控制评分的科学性与公平

教学改进意见措施 篇6

(修改稿)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的诸多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可喜的转变,但由于受传统教学和大家对习作专项教研的投入等多方面的影响,习作(包括写话)教学在指导、批改、讲评、评价等方面,高耗低效的现状仍然普遍存在,而习作又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综合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必须的语文能力,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现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及我市习作教学的实际,制订《关于改进习作教学的指导意见》供大家参考,教研室小学语文学科组将从本意见下发之日起,依此对镇街、直属学校的习作教学情况开展视导和评价。希望大家认真落实指导意见,提出宝贵建议,使其逐步科学和完善。

一、关于习作教学的观念

1.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习作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我们只有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才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让所有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揠苗助长。

2.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各学段都要重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特别是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使每个学生在习作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并想方设法将习作兴趣长久地保持。

3.明确求真、立诚是最重要的习作要求

求真,就是习作要“有真意”,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成人话;立诚,就是“诚实地说自己的话”,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要做到求真、立诚,就应该引导学生投入现实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在习作时要做到内容具体,不胡编乱造。

4.习作是一种技能、习惯,技能、习惯的形成靠训练

习作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并要注重落实勤于观察体验,1

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想清楚再写,乐于动笔,修改自己习作,规范、工整书写等习惯。

5.确立“习作基于阅读”的思想

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习作的基础。要以读促写,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要举一反三,既不断熟练阅读的技巧,又不断习得作文的技巧;要加强和改进阅读教学,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结合阅读教学,不失时机地练习仿写(仿写句子、段落、篇章)、续写、改写、扩写、缩写,以及适当练习给材料作文(提供文字、图画、声音),体现读写结合;还要加强课外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

二、关于习作的指导

在指导课上,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激发兴趣,使每个人都有内容可写,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是很大的成功。其次是一定要从内容入手,主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至于怎么写的问题,在打开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渗透,在交流、汇报草稿的过程中指导,不外乎习作目的明确,内容是否具体,顺序是否清楚,选词用语是否合适,是否表达真情实感等几个方面。此外,在习作指导中教师所提的指导要求要简明扼要。

三、关于习作的批改

习作的批改,是为了帮助学生对自己习作进行回顾、分析、评价。“批改”作为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上连“指导”下接“讲评”,是对学生习作成果的肯定与修正。

1.“批”的形式与要求

批的形式有:眉批(文字上方)、旁批(文字的旁边)、总批(习作后面)。批语的要求:批语要明确、具体、简洁、扼要、工整;还要有鼓励性、针对性和启发性。

2.“改”的形式与要求

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修改的形式主要有:学生自改、学生互改、师生共改、教师修改等。

修改的标准:低年段要求是“写通顺、完整的话”;中年段要求是“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高年段要求是“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

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3.修改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修改的原则

① “循序渐进”原则:低年级着重修改句子,中年级修改一段话,高年级修改整篇习作。

②“多激励”原则:用宽容和欣赏的心态对待学生的习作。

③“多保留” 原则:要多尊重学生的原意,能不改的尽量不改,确实不通顺的才改。

④“及时修改”原则:学生写完及时修改,趁热打铁,方可事半功倍。3.简单的修改方法与符号

①用得准确、精彩的词句用“~~”画出。②“增”(即增加字、词、句、段),增补号是增补字、词、句、段的符号,一般用在需要增补的字、词、句的上方。第一个符号用于增补个别字;第二个符号用于增补几个字;第三个符号用于增补较多的字。③“删”(即将与文章中心无关的内容删掉),删除号是删去字、词、句的符号。第一个符合用于删去句、段;第二个用于删去字、词或标点符号。

④“调”(即调换词句章节的位置)、调位号是调整字、词、句次序的符号。第一个和第二个符号用于个别字或少数字的调位;第三个符号用于大段或隔行的调位,箭头插在移入位置。

无论是改句、改段、改文,都要引导学生从内容、语言两方面修改。4.修改的数量与要求

不主张教师对每次习作都全收全改和精批细改,要坚决打破“生写师改”这一 “大包大揽”的老套的习作教学模式。建议教师每次修改不少于二分一,其余的主要是教给学生自主修改的方法,鼓励并指导学生自改或互改。但无论是自改还是互改,教师对学生的自主修改都要有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四、关于习作的讲评

习作讲评重在激励,在评价中指导。讲评的时候,既要概括全班习作的优点与成绩,又要充分肯定大多数同学的努力和进步。表扬要面向全体,通过讲评,使每个学生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

讲评一般的程序是:总评,充分肯定成绩,同时指出共性的问题;交流、欣赏少量佳作,交流写得好的句、段,教师相机点评写法,学生相机读出习作体会——讲评也是指导;用中等的习作或教师针对班上共性的问题编撰的短文,指导如何修改;而后互改、自改。

五、关于习作的评价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利用多种形式评价。

习作评价要注重过程,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的评价,更要注重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习作的兴趣和习惯,还要注重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积累生活、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注重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和阅读积累。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小学语文学科组

教学改进意见措施 篇7

近年来, 随着生源逐年减少, 加上普通高中不断扩张, 职业中专面临生源严重不足的困境。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 各中专学校展开了激烈的争抢生源的大战, 从而对进校生的门槛要求有所降低。主要表现为:学生英语基础大幅度滑坡, 语音、语法知识相当薄弱, 词汇量严重不足, 听说能力极差, 大部分都是“哑巴”英语, 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缺乏兴趣, 有的学生对老师、对学习英语甚至产生厌恶和抵触情绪。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 英语的学习是中职学习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英语学习和应用能力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和走上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对于“怎样培养和长久保持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问题的思考摆在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几点改进中职生英语学习兴趣低下的意见。

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增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学教授、临床心理学家托马斯·考特说:“崇拜老师的孩子会为了给老师留下好印象而专注听老师的每句话, 这会使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这说明教师的知识和教学经验越丰富, 越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应注重不断地钻研业务, 积累经验, 更新知识, 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另外, 也要在文学、电影、英文经典歌曲、外国文化、风俗习惯和热点新闻等方面有所涉猎, 在课堂上可以以英文的形式进行展示, 从而感染学生, 使其对课堂产生并保持兴趣。同时, 学校也要定期为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 定期组织教师观摩课和公开课活动, 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个人魅力, 最大限度地激发并保持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改革传统英语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目前, 大部分中专英语教学仍然采用传统教学, 存在很大的弊端。教材选用上, 连续几年一成不变, 教学内容严重落伍, 与社会实际发展不匹配, 实用性差, 且教学内容偏多、偏难, 学生学习困难。教学方法上不够灵活, 大多采用“一言堂”或“说教式”教学法。教师以课本为中心, 从头到尾进行机械的词法、句法的讲解, 学生被动地听, 并记下教师强调的重点, 很少提出什么问题, 更鲜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手段单一, 缺乏多样性, 达不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中职英语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变“以老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 师生间频繁互动, 使课堂趣味十足, 课堂气氛热烈。此外, 英语老师在课堂内外应尽量多地用英语和学生交流, 还要经常和学生模拟表演一些生活中的情节, 如问候、指路、购物、看病、打电话、邀请亲友等, 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英语, 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 改革教学方法, 采用分层次教学, 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近年来各个学校争抢生源, 对学生入学门槛要求有所降低, 中职生英语基础较差且参差不齐, 学生学习英语的情绪低落。在教学中, 如果仍采用“一刀切”, “齐步走”的教学方法, 就会造成优秀学生得不到发挥, 始终处于中等水平程度, 中等生和后进生得不到教师有意识的辅导和同学的互助, 而产生厌学情绪, 失去信心, 甚至自暴自弃。针对这种情况, 老师就要进行分层次教学, 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对学生提出语法、词汇、情境参与及课文复述等方面的不同要求, 并针对学生的表现提出不同的评价方法, 始终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 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传统上依赖“一支粉笔, 一块黑板”的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教学死气沉沉, 学生学习毫无兴趣可言。对此, 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除了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它能创造出一种真实, 生动, 有趣的教学环境, 使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促生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应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 相互感染, 增强自信心、成就感, 进而共同提高, 长久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为此,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英语歌曲和英语原声电影、模仿及这些电影配音、试演英文话剧、阅读英文报刊杂志等方式, 让学生走进英语世界, 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 从内心中升华出对英语的热爱。此外, 还可以帮助学生成立英语兴趣小组, 组织各种各样的英语竞赛和英语游戏等,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五、课内外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渗透, 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在如今的中职英语教学中, 教师只注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教学, 却忽视了对西方文化的讲解, 也忽视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文化意识淡薄, 只是记住了词汇、文章的字面含义和简单机械的语法规则。对一些单词和篇章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背景知之甚少。许多学生反映他们的学习是“今天学明天忘”。即使掌握了仍然不知如何开口, 并存在开口就错的情况。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地挫伤, 更何谈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呢?因此应把培养文化意识作为英语教学和激发学生兴趣的又一着力点。首先, 教师应改善自身跨文化意识不足的现状, 课前充分备课, 从词汇、会话、篇章等方面提高自身对语言和文化关系的驾驭能力, 于课内外全面加强对西方文化知识的渗透, 寓教于乐, 激发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其次,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养成学生在课内外通过老师讲解﹑阅读和观看优秀课外读物和视频资源、多参加课外活动等途径获取西方政治、经济、宗教等文化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文化积累, 为今后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打下扎实的基础。

六、通过鼓励性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部分中职生在小学和初中学习差, 很少收到来自同学﹑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和鼓励, 自尊心和自信心长期得不到满足, 最终自暴自弃, 成为大家认为的“后进生”。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 另一种是荣誉动机。”

七、结束语

英语学习, 兴趣为先。忽视语言学习兴趣的培养, 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更体现不了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价值。如何保持学生 (尤其是中职生) 长久的英语学习兴趣, 任务任重而道远, 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 不断创新。

摘要:美国教育学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本文通过对英语教学中中职生学习兴趣低下的问题的进行分析, 结合作者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 总结提出了几条改进中职生英语学习兴趣低下的意见。

关键词:中专英语教学,学习兴趣,现状

参考文献

[1]刘樱.中专英语趣味教学浅谈[J].学科园地, 2008, (01) .

[2]谢文晶.当前中专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商界, 2008, (10) .

[3]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4.

[4]彭永红.浅谈当前中专英语教学现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S3) .

[5]罗珊.浅谈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常州工程职业技院学报, 2008, (03) .

[6]宋红英.谈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邢台学院学报, 2007, (01) .

教学改进意见措施 篇8

一、政治教学现状

(一)观念转变不够

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有三大缺陷:一是灌输。重视“知识世界”,片面强调书本知识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忽视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意愿;二是封闭。忽视“社会世界”,政治教学目的是为了适应考试的需要,把学生的思想和思维禁锢在课堂中,忽视政治教学广阔的社会基础;三是脱离。漠视“心灵世界”,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脱离社会实践,教师包办代替,学生无真正意义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最终导致学生越学越没有灵气和活力,课堂教学没有现实感,学生不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大多数教师以自己的讲叙为主,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还总怕自己讲不明,出现知识点的遗漏,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太少,练习时间更少,出现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参与教学的时间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受到限制,主体性更加不能体现出来。

(二)教学方式单一

形式为内容服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如果一味地采取同一种教学方式,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使教学目标难以很好地实现。有的老师在教学时无论是什么内容都是一味地让学生看书,然后去说,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抑制,发挥不出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

(三)轻视学生能力

部分教师忽视教学过程本身的含义,平时缺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遇到问题时总想包办代替。还有些教师在做课后复习题时,不是引导学生思考,而是把答案直接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降低,还会使学生养成上课不注意听讲、不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

(四)学生兴趣不足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负担较大的情况下,对政治学习逐渐失去兴趣。此外,部分教师对本学科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如:①教师教学时缺乏饱满的情绪,并将这种情绪传染给学生;②还有些教师讲解时缺乏灵活性、主动性,因而导致学生产生不信任感;③教师对学生放手不够,学生缺乏自主、能动的活动空间;④教师的教学缺乏艺术性。

二、改进意见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改思想和新的教学理念,教育学生树立健全的政治观念,并养成良好的政治行为习惯,真正体现出中学政治学科在培养21世纪合格公民伟大事业中的价值,并将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要将学习停留在表面和口头上,而要深刻理解其内涵与精神实质,且不可生搬硬套。通过学习,我们的思想将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同时逐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使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新课改思想和新的教学观念保持一致。

(二)改变教学及学习方式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师讲生授的局面必须改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更多地参与教学的时间,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参与,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今天的学生有敏锐的思维,有看问题独特的视角,他们能够问倒老师,能够想到教材没有涉及的内容。要学生超越教师,教师必须把思考、发现、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喜新厌旧”的头脑,而不是让学生接受自己的答案。一个从小就不会用自己的脑子去分析、思考、辨别、批判的人,我们怎能指望他去开拓、创新呢?我们应当敢于让学生上台当老师,敢于放手让学生与你平等对话,敢于允许学生提出与你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观点,只有这样才有保证明天我们的学生会拥有一颗充满批判精神的头脑。

(三)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超越政治课堂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课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二是外联,让学生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开展社会调查,请社会名流讲课,使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三是通过与现实生活的对比,鼓励学生收听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组织时事沙龙,使学生感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做到政治学科知识和思想教育功能的有机结合。

学生通过体验和探究,了解生活,关注科学,走向社会。只有通过这样的政治学习,学生才能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从而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独立判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这样的政治学习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全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精神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特别是通过故事引趣、设疑引趣、诗歌引趣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人人积极参与、乐于学习、明理导行的目的。

上一篇:貔貅自己正确的开光方法?貔貅可以自己开光吗?下一篇: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