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经典打油诗

2024-06-18

儿童经典打油诗(共11篇)

儿童经典打油诗 篇1

诗歌二:小蜻蜓

小蜻蜓,纱翅膀,飞来飞去捉虫忙,低飞雨,高飞晴,气象预报它最棒

诗歌三:小猪

小猪扛锄头,吭哧吭哧走。

小鸟唱枝头,小猪扭头瞅,锄头撞石头,石头砸猪头。

小猪怨锄头,锄头怨猪头。

诗歌四:

高分几时有,无语问青天。

此次又未及格,怎去面家严?

我欲退学不念,又怕父责母怨,几年白流汗。学习成绩差,何况在重点。

三分耕,一分获,夜无眠。

也应有恨,谁说我意志不坚。

月有阴晴圆缺,生有成绩优劣,此事古难全。

但愿发奋后,名在孙山前。

诗歌五:洗澡歌

儿童经典打油诗 篇2

国学者, 我国固有之学术, 是中华民族恒久嬗传的精神支柱和源头活水。所谓经典, 是一切书籍的根本, 是那些历经千载仍然熠熠生辉的, 记录着具有先在性、主导性、穿越时空, 永恒不变真理的不朽之作。若以学科分, 可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若以思想分, 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若以《四库全书》分, 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等等, 不一而止。这其中, 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当属儒家经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二、儿童自身条件所具备的先天优势

人类有两种基本学习能力:记忆力和理解力, 记忆犹如电脑资料的输入和储存, 理解犹如程序的设计和应用。记忆力和理解力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 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 人的记忆力发展始自0岁, 1至3岁即有显著的发展, 3至6岁, 其进展更为迅猛, 6至13岁, 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而理解力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趋呈上升之势, 与之相应的, 记忆力在20岁之后, 或有下趋之势, 与理解力渐成消长。充分有效利用好这段黄金时期, 利用好儿童“德性净、记性强”得天独厚的本钱, 学习传统文化经典, 无疑能达到文化熏陶、智慧开发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三、儿童国学经典教育如何展开

(一) 反复诵读

“直面经典, 不求甚解, 熟读成诵, 受益终身”——国学教育可以这16字, 作为指导方针。“大道至简似平常”, 这是天地之间的真理, 孩子的智慧生命是至纯和鲜活的, 儿时的启蒙会深入到他的潜意识, 沉注到生命深处, 作为一生的储藏, 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的理解会自然加深, 将来任凭一生去开发致用。

(二) 大量诵读, 愉悦诵读

所谓大量, 一是指博涉, 四书五经, 唐诗宋词, 举凡经典, 量越大越好, 学养的基础支撑就越扎实。第二, 每一部经典, 反复大量诵读, 若能持续百遍以上, 则大约可终生难忘了, 这时候, 他的智慧般若便如自心里流出一般, 无丝毫滞碍。

愉悦诵读, 包含两个层次, 一个是浅度的、游戏的那种快乐, 那种快乐是很容易得到的。而更深层次的愉悦, 则具有一种冲和的幸福感, 是一种根植于阅读所带来的深刻的教养。一个坚持国学经典诵读的孩子, 久而久之, 便可以“静若处子, 动若脱兔”, 内心有一种充实的宁静。

(三) 趣味植入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 除根本经典如四书五经之外, 可适当增加《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笠翁对韵》等内容, 可配合图画, 甚至音乐, 以便于幼儿理解, 内容要少而精。比如《三字经》, 三字一句, 朗朗上口, 便于幼儿记忆诵读, 内容丰富, 浓缩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通过学习孩子们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 懂得“孔融让梨”的道理。

(四) 师、长以身作则, 默契配合

国学经典若能学以致用, 单靠机械记忆的话, 其中的教育价值将大打折扣, 尤其是那些关于做人礼仪的方面。故而国学启蒙教育要靠老师、家长和孩子三方互动式教学才能实现。在学校老师要以身作则, 树立孩子学习的榜样;在家里父母要督促孩子“亲师友, 习礼仪”。我们不要求每个经典孩子都能理解, 只希望在孩子记忆里有美好的东西, 在以后的人生中慢慢去体会。

四、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及影响

(一) 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据科学研究, 情商因素在成功人士中占80%-90%, 智商只占10%-20%。因此, 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 需要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 国学经典教育是一条最好的捷径。

(二) 孩子的记忆能力显著提升, 识字量迅速增加。通过对经典的指读, 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儿童时代本就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 如法有效地开发, 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矿藏。从这个层面讲, 国学经典教育开发的是学生一生的潜能。随着记忆力的提高, 还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孩子会对背诵产生越来越浓的兴趣。经典语言系统一旦进入孩子的大脑, 沉睡的记忆潜能就会被唤醒, 背诵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 记忆能力越来越强, 记忆的潜能被开发出来了。

(三) 促进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国学经典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等内容都有着十分系统的论述。“天人合一”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和为贵”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追求人自我内心的和谐。国学经典的教育可以使孩子感受到个人存在与社会共处的归属感, 从而达到内在的和谐。

(四) 国学经典教育是培养造就优秀子女的法宝, 是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 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五、国学经典教育的前瞻与展望

(一) 2013年岁末, 习近平主席到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考察时, 直言“我这次来曲阜就是要发出一个信息: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可见, 国学升温, 中华传统文化将正本清源, 发挥它的勃勃生机。

(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 教师节从2014年改为9月28日孔子诞辰日, 重新让孔子成为中国教育之魂。

(四) 国家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其中包括:“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将重新纳入孩子们的课本;确保2014年秋季使用德育、语文新教材, 新教材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将占50%以上的比重;语文成绩所占的权重将大幅提高;加强德育工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发挥教育的指导作用。

文化的兴衰极大地影响着国家民族的命运, 这已成为举国上下的一个共识, 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王财贵.读经二十年[M].北京:中华书局, 2014.

[2]邹晓梅.论儿童启蒙读经在教育中的作用[J].松辽学刊, 2002 (4) .

留住儿童缺失的经典 篇3

想通过学校发生的事儿与相关新闻报道,透视儿童阅读世界折射出的问题。

问题一:儿童自由阅读失缺

1.“零”阅读

家长会上,互动交流阶段,一位爸爸说孩子没时间读书。我很纳闷,我们一直体现“轻负担,高质量”,他的孩子怎么回事?细问原委,他每日自行安排孩子完成随进度的练习题语数外各两套,还要练习1小时小提琴和半小时乒乓球。我听后,忙追问孩子几点钟睡觉?这个爸爸回答11点。我无语。

受应试教育体系的深度侵害,老师、父母为了让孩子多考一分,付出的代价终身不换——舍弃了读书的习惯。另外,我还想将存在低俗化和功利化倾向,类似《植物大战僵尸》等一类充斥妖魔鬼怪、恐怖暴力,既误导儿童行为,又危害儿童心理健康的所谓书籍,也归为“零”阅读的范畴。

2.“快餐式”阅读

一日问几个年龄不一的孩子:“你们最喜欢看什么书呀?”按年级段梳理大致为:《摩尔庄园》、《淘气包马小跳》、《名侦探柯南》、《笑猫日记》、《梦里花落知多少》……

每到书店,总看到许多学生席地而坐,如饥似渴地翻阅各种书籍,仔细看来,他们选择的读物多为市面上流行的、较为肤浅、缺少文化积淀的畅销书。在跟风阅读成主流,浮躁文化乘虚而入的时代,儿童阅读也呈现出比较表面化、信息量少、情感也是快餐式的现状。原谅我将卡通漫画、校园文学、青春文学、网络文学也归在此类中。

问题二:儿童经典阅读失重

1.儿童经典阅读≠外国优秀读本阅读

外国优秀儿童读物也大量“入侵”儿童的阅读世界。当然,我并不反对甚至赞成优秀的外国少儿读物的引进,如绘本系列,在中国是个新生事物,却潇潇洒洒地夺得了众人的注目,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支新生的教学资源力量;童话系列,如《丁丁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等;名著系列,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滨逊漂流记》等。

2.儿童经典阅读≠儿童经典古诗文阅读

经典诗文,是经过不知多少朝代的大浪淘沙而积淀下来的精华。近些年来,儿童经典诗文的呼声日渐高涨,从“现代”私塾、国学经典、古诗词到小古文研究,“复古”文学思潮正在大面积影响着中国儿童,冲击着学校教育。儿童经典诵读存在误区即古代文学才是经典。

乱花渐欲迷人眼。当各式各样的读物为儿童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口时,很可惜的是,在多年工作中,越来越少、甚至逐渐消失了这些人的名字:鲁迅、老舍、叶圣陶、冰心、巴金、萧红、朱自清、沈从文……面对中国现代经典文学作品,教材体、量少质轻的现状这是令人担忧的。有人形容“安徒生的童话就像摆在家中的精美铜器,越擦越亮”,我则希望更多的中国儿童能形容“中国现代经典书籍就像青铜器,照亮、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我想呼吁的是:留住儿童缺失的经典——中国现代经典文学。

首先需正名定分。我们经常说,常念为经,常数为典。中国现代经典文学是中国现代民族和文化的风向标,从对待它的态度和方式上,对后人总是有着巨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历史的进程必须给予中国现代经典文学阅读以发展的空间。

其次需顺时而为。现在,我们的通用文字为中国现代汉语,儿童正是运用祖国现代汉语知识储备进行广泛而自由的阅读,提倡阅读中国现代经典文学,就是让儿童的精神成长能与中国现代文学大师同行,找到文学经典与孩子的精神契合点,拓展儿童精神生命的空间。时代的良知必须给予中国现代经典文学阅读以宽广的臂膀。

最后需遵循心理。儿童文学作家范先慧认为“我们不应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应该把孩子抱起来,放在桌上,平等对话。并且在这个高度的前提下,学会用自己的视角、观点、态度和思想去看书、看问题、看世界。”生命的成长必须给予中国现代经典文学阅读以温润的土壤。

中国现代经典文学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情感背景、文学个性,教师的布道与行动将带领学生进入名家的文学世界,并将此变为儿童的文化积淀,以达到关怀孩子的人文精神成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目标。从钱理群、朱自强、徐冬梅到张学青,从《名家文学读本》、《经典儿童文学读本》、《日有所诵》到《12岁以前语文》等经典阅读教材的研发,中国现当代经典文学阅读从不寂寞、脚步深沉。作为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和中国现代经典文学之间巧妙借力?在一系列的追问之后,我们正努力探索二者之间相结合的路径。

其实,我们已将阅读中国现代经典文学的种子埋进孩子的心田,我们等待的将是倒春寒后一场蓬勃的春雨。这场春雨会带来什么呢?我在情不自禁地幻想:中国现代经典文学的阅读,有如登山,一帮儿童正在攀高峰而享受“一览众山小”的喜悦,在他们的人生路上相遇了一位又一位名家大师,十年、二十年后文学的山顶之上一群群真正的思想家迎风而立。

什么是打油诗_经典打油诗 篇4

打油诗简介

打油诗,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清代翟灏在其《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曾引张打油《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后世则称这类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的诗为“打油诗”。另外,有时作者作诗自嘲,或出于自谦,也称之为“打油诗”。

经典打油诗典故

相传苏轼长的是马脸,苏小妹的前额特宽,两人曾互作打油诗戏谑对方。苏轼首先发难:

前脚未出闺房内,额头已到华堂前。

苏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

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嘴边。

明初大才子解缙生性滑稽诙谐,机智善变,一次随朱元璋同出钓鱼,朱钓了半天,不见一条鱼上钩,大为光火,解缙忙在一旁恭维: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鱼。

直说得朱“龙颜大悦”。明代的唐伯虎生性孤傲,不愿贪图宝贵,写了一首打油诗挂在自己书房里表明心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桃花庵里酒中仙。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清代的郑板桥也有一首类似的自勉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打油诗多用来嘲讽、戏弄别人。相传纪晓岚为某官母亲写寿联时,提笔即写:太老夫人不是人。某官脸上不觉青筋暴露,面色铁青。纪不慌不忙续道:九天仙女下凡尘。该官员转怒为喜,连叹精妙。不料纪大笔一挥,却是:养儿偏惯去为贼。该官员当即昏蹶在地。手下来弄醒他时,纪又续上一句:偷来幡桃敬母亲。再回头看那官员时,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狼狈不堪,恰似去鬼门关走了一遭。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古代某书生为一陶姓人家祝寿,献一打油诗道: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夜祝陶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诗的前三句把主家气得暴跳如雷,结句异峰突起,神来一笔,使祝寿诗满篇生辉,足见书生运思之妙。

把打油诗的吹牛功能发挥得登峰造极的当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那个诗界泰斗也写出“杨家有个杨大妈,今年年纪五十八。身材长得高又大,浓眉大眼阔嘴巴”的“全民皆诗人”的年代里,涌现出了许多“农民诗人”,有四首打油诗当属“代表作”:

(一)

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

(二)

一个稻穗长又长,黄河两岸架桥梁。

十辆汽车并排走,火车开来不晃荡。

(三)

一头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

猪背可以降飞机,猪身成了飞机场。

(四)

稻堆堆得圆又尖,社员堆稻上了天。

扯片白云擦擦汗,凑近太阳吸袋烟。

劝人喝酒经典顺口溜打油诗 篇5

酒量不高怕丢丑,自我约束不喝酒。

量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市场经济搞竞争,快帆美酒喝一盅。

日出湟花红胜火,祝君生意更红火。---请经商下海者喝一杯

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与新老朋友共干一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半斤八两只等闲。---好酒量,喝一杯

危难之处显身手,妹妹(兄弟)替哥喝杯酒。

一条大溳滢浪宽,端起这杯咱帱干。---自饮一杯

东风吹,战鼓擂,今天喝酒踁怕踁?

万渴千幱总是情,帑喝一杯行不行?

要让客人喝好,自家先要喝倒!

商品经济大流通,开放搞活喝两盅。

酒逢知己千杯帑,话不投机大口喝

若要人不知,除非你干杯

天蓝蓝,海蓝蓝,一杯一杯往下传

天上无云地下旱,刚才那杯不能算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儿童经典诵读 篇6

问:什么是儿童经典诵读?儿童经典诵读的核心是什么?

答:儿童经典诵读,就是在儿童0-13岁之间,在他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去诵读、去背诵、去熏习经典,从而达到开启儿童智慧、激发儿童潜能、提升儿童人格和语言学习的目的。儿童经典诵读有三个核心:

一、教材必须是经典;

二、教育的对象是儿童,一定要抓住0-13岁之间这个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

三、教育的方法是不要求理解,只要求熟读背诵。问:今天的社会毕竟是个非常现实的社会,一切都以经济效益、科学技术作为衡量标准,让孩子诵读文化经典对现代生活有什么意义?

答:(1)古老的经典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源泉,蕴藏着人类几千年来灿烂的文明与智慧的宝藏。儿童处在记忆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如果能抓住机遇背诵一些永恒的经典名篇,将会对他一生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诵读经典无疑是一种适合儿童智力结构发展特点的最简洁高效的教育方式。

问: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活动,还有哪些显而易见的好处?

答: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活动,不仅可以达到开发儿童智慧、激发儿童潜能、塑造儿童人格和学习语言的目的,使孩子变得胸怀博大、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观坚定。,还有很多显而易见的好处。(1)有利于儿童的记忆力加强,注意力集中。长期实践表明,诵读经典可以让儿童在记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获得显著提高。而注意力也是儿童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2)有助于儿童人格成长。儿童在诵读经典的同时,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圣人的言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正是“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

(3)可以使儿童的识字量显著增加,也有助于儿童阅读及写作能力的提高。胸有万巻书,自然下笔如有神!语文程度的提升,也会带动其他学科,如数学、历史等成绩的提高。

(4)培养儿童的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各方面知识。

(5)父母子女一起诵读经典,更能增进亲子感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除了上述直观的效果之外,一些专家学者还从理论的角度证明,在儿童阶段提倡读诵经典,是一个出力少、见效快、后劲足的教育方法:

出力少——儿童只需每天诵读20-30分钟即可,不用特意抽出大量时间来背诵,不需要多加解释,不增加家长负担。见效快——儿童诵读2-3个月后就可发生明显改变。

后劲足——在儿童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记下永恒的东西,其记忆力会达到较高的顶峰,一辈子维持在较高的水准上。而且记下的东西包含了大量优秀的经典文化知识,个人一辈子也受用不尽,解读不完。当孩子把这些记到脑子里,就自然激发了他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了,这是永不枯竭的源泉!

问:经典那么难读,大人都感到困难,小孩子会不会觉得难?

答:事物的难易都是相对的,大人感到困难的,小孩子不一定感到难,反过来也是一样。很多大人读经典感到困难,这确实是目前的实际情况。因为从小没有读过,或者读得太少。古人不是这样的,古人从小读经典,大了自然感到不难。小孩子诵读经典其实是很容易的,因为儿童首先发展的是记忆力、直觉力,而不是理解力。背诵是儿童的天性。用记忆力和直觉力诵读经典,轻松得很。

问:孩子本来学习时间紧,压力大,经典诵读会不会给孩子增加额外的负担?

答:现在的孩子学习时间紧,压力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经典诵读并不会给孩子增加额外的负担,相反会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经典是直探人性本源的东西,从小背诵经典就好比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孩子的心胸会更宽广,眼界会更深远,这就是古人所说见识,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化教养。有了这样的底蕴,再去学习比较浅近的应用性知识文化,孩子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问:十岁、十二岁的孩子才开始诵读经典晚不晚?

答:经典诵读教育当然是越早越好,但这并不意味着十岁、十二岁的孩子读起来就晚了。年龄是相对的,但诵读经典最好的年龄是在14岁之前。

问:都去读经典,难道数学不算了?钢琴不弹了?画画不画了?

答:我们所提倡的经典诵读,只是诸多学习中的一项,每天只花二十或三十分钟即可。一般生活当然照常,学校功课当然照常,一切才艺当然照常。依照近几年来教学实践的成效来看,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一段时间以后,儿童性情更为明理宽容,更为主动好学,他的各项学习能力均大有精进。“经典诵读”使儿童全面成长,“经典诵读”让家长全面放心。

问:在家庭中进行儿童经典诵读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答:在家庭中进行儿童经典诵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为孩子的诵读营造一个轻松而舒适的环境。最好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 让孩子浸濡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

(2)不求理解,只求熟读,只奖励,不强迫。孩子只要反复念,自然就能背诵下来。反对强制,反对把经典诵读当成一门功课来进行。

(3)要持之以恒,避免出现三分钟热度,避免有尝试的心态。

(4)教孩子背书,得记住一个原则,尽管一路读下去。不要以成人对经典难易的看法来衡量课程的深浅,儿童的学习潜能和吸收力是成人无法想象的。

趣话咏雪打油诗 篇7

大官一听, 口气不小, 决定试他一试。正好那时安禄山兵困南阳郡, 于是大官便以此为题, 要张打油作诗。张打油脱口吟道:“百万贼兵困南阳, ”大官一听, 连说:“有气魄, 起句便不平常!”张打油微微一笑, 又吟道:“也无援兵也无粮, ”大官摸了摸胡子说:“还算差强人意, 再念下去。”张打油一口气呵成后三句:“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 哭娘的哭娘!”这几句与“使扫帚的使扫帚, 使锹的使锹”如出一辙。大家听了, 哄堂大笑, 连大官也惹笑了。最终还是饶了张打油。

一个雪天, 张打油看到天公抛撒鹅毛, 纷纷扬扬, 江山粹白一色。于是诗兴大发, 在一个宦官的院墙上挥毫写下了一首《咏雪》:

江山一笼统, 井口黑窟窿。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这首《咏雪》前两句由全貌到局部:第一句写全貌, 整个江山被白雪覆盖, 浑然一体;第二句写局部, 井面平铺着白雪, 雪下到井里很快融化, 井只能是一个“黑窟窿”了。后两句由颜色到形态:第三句写黄狗身上落雪成了白狗;第四句写白狗身上落雪, 增加了厚度, 改变了形态。末句用“肿”字写狗, 是拟人手法, 增强了语言的幽默感。通篇写雪, 不着一个“雪”字, 而雪的形神跃然纸上。

明朝人陆诗伯也写过一首《雪》诗, 足以与张打油的《雪》诗媲美。其诗云:

大雪洋洋下, 柴米都涨价。板凳当柴烧, 吓得床儿怕。

这首《雪》诗前两句写雪下得大, 柴米涨价, 通俗易懂;末一句运用拟人手法, 说板凳当柴烧了, 连床儿也害怕起来, 担心“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全诗诙谐有趣, 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也算诗话》记载一个故事。一个书生冬天出屋上厕所, 看到大雪飘飘, 山坡银装素裹, 大地一片皓白, 顿时诗兴大发:“大雪满山坡, 乌鸦变白鹤。”再想往下吟, 一时想不出来了。此时寒风扫来, 割人肌肤, 它打了个哆嗦, 高兴地说了声“有了”, 于是吟出后两句:“风吹屁股冷, 留点明天屙!”这首打油诗前两句通过乌鸦变成白鹤, 来说明雪花下得大, 且给人生动具体的形象, 只是后两句格调过于低俗, 没有美感。

以上是诗人独自创作的咏雪诗, 下面是几个人以联句的形式写成的咏雪诗。

明朝万历年间, 赵秉忠考取新科状元。青州知府举办公宴, 给赵秉忠祝贺。宴会这天, 正好天降瑞雪, 于是有人建议以雪为题, 众人联句为诗。首先吟咏的是道台大人, 他说:剪碎鹅毛空中舞。知府接着吟道:山南山北不见土。比起第一句显得俗气多了。轮到知县了:琉璃碧瓦变成银。贪财之心流露出来, 赵秉忠于是说了最后一句:面糊糊了青州府。赵秉忠的一句诗运用双关手法, 表面是将雪比喻为“面糊”, 实际是讥讽青州府上下官员皆是“面糊”一类的糊涂官。

儿童传统经典阅读推广研究 篇8

关键词:经典阅读 儿童阅读 公共图书馆 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 G252.1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2-0007-04

Study on Children Reading Promo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lassics

Xu Huan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Abstract: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contemporary spiritual civilization of socialism, a common consensus on studying traditional classics is reaching out by more and more Chinese. Either reciting & reading aloud classics or old-style private school is important reading classics models in non-governmental circles. As an essential social organization serving for culture and education, public library should be involved in that process, furthermore, taking up actively its historical mission.

Key words: reading classics; children reading; public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CLC number: G252.17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2-0007-04

经典,通常是指那些有着持久的生命力,经过了历史考验,具有重要影响的、经久不衰的著作,其内容或被大众普遍接受,或在某专业领域具有典范性与权威性,刊载有该领域内最基本、最根源的知识。[1 ]作品被经典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在不同时代都有自己奉为经典的著作。传统经典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恰似乳汁对于孩童,不断孕育催生出新的思想和知识;一个时代人文领域的各个层面,都是彼时彼地该民族对传统经典消化吸收的结果。如《圣经》之于西方文明,《古兰经》之于伊斯兰教文明。无论在世俗性生活或神圣领域,经典的功用都是极大的。[2 ]因此阅读经典,可以“经天地,纬阴阳,正纪纲,弘道德,显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独善”。[3 ]经典不仅对国家的治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个体的教化作用也功不可没。在当代美国,阅读西方传统经典被认为是个人教养的一个部分;[4 ]在古代中国,个体不同品格和素质的培养都要依赖于经典: 《诗》能使人温柔敦厚;《书》教人疏通知远;读《乐》让人广博易良;学《易》可使人洁静精微,而《礼》则教人规矩,使之恭俭庄敬……

1 儿童阅读传统经典的必要性

儿童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儿童阅读传统经典不仅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有利于儿童德行和智慧的培养。儿童时期所读的书仿佛是一本本预言书,告诉我们有关未来的种种,就好像占卜师通过纸牌中看到的漫漫旅程。儿童时期所读的书将影响着他未来的人生走向。在当代教育学者朱永新看来,儿童用于建构未来成人内心世界的正是他在14岁以前所阅读和体验到的东西。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品格、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学习机能奠基时期。中国民谚“三岁看老”,很大程度上讲的就是儿童时期对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美国发展生理学家玛丽安·沃尔夫在《普鲁斯特和鱿鱼:阅读头脑的故事和科学》一书中指出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基本是由童年时期的阅读技能所决定的。人类对知识的渴望,对于世界的好奇,人类的许多疑问,基本都是在儿童时期出现的。因此,精神饥饿感也在这一时期形成并最为强烈。在这一时期,儿童如果能接触并阅读人类那些最为伟大的经典著作,将有助于日后精神世界的发育。传统经典中的优秀文学,将灌溉和滋养儿童的心灵,使他们日后富有涵养与情趣;而圣哲格言,在为人处事方面,将给他们以指引,不致使其在成年后陷入困惑之中。早在半个多世纪前,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就指出,如果到中学仍不接触传统经典的话,将来数典忘祖简直是毫无疑义的,“对中国文化一无所知,外语学得顶呱呱,顶好的结果就是多培养几个‘江白度’”。[5 ]

20世纪以降,在传统与现代两个世界的交替中,西方的知识和体制被大举引入中国,代表旧有文明的传统经典在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中,从主流退居幕后。传统经典不再是人们阅读和学习的主要内容。中国人,尤其是儿童是否还应阅读传统经典、怎样阅读传统经典等问题成为近一百年来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争论不休的文化问题,在现代史上还发生了多次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读经运动和读经论战。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和民族自信力的增强,在构建当代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学生家长都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阅读中国传统经典的著作。2000年,国家科技部研究中心对“古文诵读”的评价调查中显示, 73.1%的家长和86.7%的教师认为背诵古典诗文能弘扬传统文化;88.7%的家长和96.7%的教师认为对孩子的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94.2%的家长和100%的教师认为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6 ]而一些曾经醉心于西方教育模式的家长也开始意识到提倡传统价值的经典阅读教育的作用。一位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总结就很有代表性:“现代父母太注重对孩子的文化教育,就连为孩子安排的游戏也是为了让他们动脑、开发思维而设计的。我培养他成为一个自信、敢于迎接挑战的孩子,可是却忽略了家庭教育的根本——孝与敬的教育。《弟子规》,圣人训。这不是某个古圣先贤的发明创举,而是他们顺应天性,智慧方成的结晶。太阳每日东升西落,你不必担心他哪天会迟到。大自然以无言来教导我们要遵守秩序。《弟子规》的学习,不仅使我们找到了正道,而且还是极为得力的武器。简单的六个字。在与儿子的‘父母呼,应勿缓’的对答中,儿子的行为便得到了修正。在某一天,当你很随意呼唤他时,他的一句话‘妈妈,你有什么事吗?’你的心弦是否被拨动了一下。”[7 ]

2 儿童经典阅读的社会推广模式

当前,对传统经典阅读的重视不单单是个人的行为,而且也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广泛关注,各种倡导儿童阅读传统经典的活动在逐步蓬勃开展。这些推广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与者来自各个阶层。从推广活动的发起者来看,有政府机构,也有非盈利性团体;有自发性组织的中小学生家长联盟,也有学校;有知名学者,也有民间草根一族;有高校学生,也有教师。从活动形式来看,有群体诵读活动,家庭读书会,还有强调知行合一的复古式私人学堂。从活动时间来看,有不定期组织的经典阅读活动,也有每月或每周定期开展的阅读活动。下面主要介绍两种影响较大的社会推广模式。

2.1 诵读工程推广模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13岁达到高峰。从小背诵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诵读是一种流传久远并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先求熟读,不急求懂”,通过诵读,儿童可以从大师著作中得到经典文化熏陶,同时又锻炼了智能,培养人格。这样的教法简单而有效,而且正好配合儿童的心灵发展而施教。所以这种阅读推广方式简单易行,又足具深远意义。诵读不仅是一种阅读方式,还是一种让孩子们远离电视,避开电脑信息污染的健康生活方式。因此可将推广包括晨诵、午读、暮省为核心的诵读作为的儿童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在教育学者朱永新发起的新教育实验项目中,就成功地把经典诵读融入到儿童的学习过程中,并成为他们快乐生活的一个部分。在新教育实验的学校中,每一天都是以晨诵开始的。在小学低年级,往往使用童诗、童谣,中年级用唐诗、中外著名诗歌,在高年级则用经典散文、宋词开始一天的生活。[8 ]

从组织方来看,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传统经典阅读活动有“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该活动是由中国青少基金会于1998年发起并组织实施的青少年社会文化公益项目。其宗旨是让广大青少年在他们一生学习、工作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的基础教育时期,以最便捷的方式,接受中华古诗文的基础训练和文化熏陶。主要方式一是组织专家学者编辑面向少年儿童阅读的读本,有《中华古诗文初级读本》、《中华传统美德读本》、《中华古诗文读本》等系列,其中《中华古诗文读本》选编从先秦至近代的300篇古诗文经典之作,全部诗文有汉语拼音注音并配有注释,分为子、丑、寅、卯等12集出版。现在全国已有30个省(市)的600所希望小学近20万名小学生接收到《中华古诗文读本》。二是通过向农村贫困地区、希望小学捐赠古诗文读本及专项活动费用使农村少年儿童在获得平等受教育机会的同时,不再因贫困缺好书而影响完善人格、健康心理、良好道德的全面教育和培养。三是组织少年儿童诵读、熟背中华古诗文经典,使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另一项在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儿童经典诵读工程,则由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主办,此工程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儿童诵读古今中外文化经典的活动,以此带动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该中心自2001年开始设立经典导读班,举办针对儿童的经典教育培训实践,以经典诵读、德育引导、中国乐教等为主体课程。2002年起开办少儿国学夏令营、冬令营。随后建立四海孔子书院,参酌宋明书院讲学方式,以中外传统文化经典为基本课程,以诸子经学为核心,让学生兼修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书院学生为4到13岁的海内外少年儿童,教学分为经典诵读、礼仪德育、太极、书法、师生主题活动等。从10 年前中心创办人冯哲开始推广读经活动至今,参与人数已经达到了千万人次。

此外,不少有志于中国传统文化推广的高校学生也自发组织了一些学习和传承传统经典的团体,在学习之余到中小学校志愿推广经典阅读。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一耽学堂晨读部倡导的清晨早起诵读经典活动。一耽学堂是在2001年由一群来自北京各高校的博士、硕士、本科学生创建并组成的民间公益团体,以弘扬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重建中国文化为己任。通过到中、小学讲授典籍和举办讲座,提倡让儿童在在音声诵读中,见证体知,经由晨读或诵读使语文成为身体的方式和生命中的基础部分。

2.2 传统学堂深度阅读推广模式

近年来,随着国人对传统文化关注的增强,很多人已经不太满足于诵读经典这样的活动,尤其是一些中小学生家长,有感于现行学校应试教育的弊端,希望能让自己的孩子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传统经典,让儿童人格发育更为健全。在这种社会需求之下一些或收费或免费的以教授传统经典为主的私学开始兴起。其中有以“社会教育”、“才艺教育”的方式在体制外建立起来的各类传统学堂和私塾、义塾、国学兴趣班;也有全日制的私塾、学堂,让孩子大部分时间用于背诵传统经典,学习琴棋书画这些技能。授课形式主要有:

(1)传统经典阅读兴趣班。这类活动通常利用中小学生假期的时间,以兴趣班或夏令营、冬令营的方式,让孩子集中时间学习传统经典。如深圳市古谦学堂举办的假期读经班、北京继光书院的《弟子规》国学冬令营、一德书院儿童读经私塾举办的社区儿童周末读经公益课堂、海口孔子学堂夏令营、安徽的志贤读书会等。在这些课堂上,孩童不仅背诵传统经典篇章,还同时学习相关的礼仪、文化。据不完全统计,到2010年6月,全国有一定规模、能够定期举办活动的各种类型的传统经典阅读班为421个。[9 ]

(2)全日制经典阅读学堂。这类学堂由于受当前升学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影响,当前还是少数,但却由于其极富个性的教育形态引起社会的关注和争议,社会影响较大。在这种课堂里,学生以传统经典为全部学习内容,不学习义务教育指定的课程和参加规定的考试。以孟母学堂为例,虽然此教育模式被相关部门一再叫停,但仍在全国形成了扩展的态势。从2002年上海孟母学堂创办伊始,广州、山东、四川都有类似上海孟母堂的全面传统经典阅读的学校开办,并且参加学习的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多。孟母学堂要求学生阅读的中文传统经典按难易分几个阶段进行,主修课程有《弟子规》、《千字文》、《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也有《庄子》、《孙子兵法》、《道德经》、《诗经》、《史记》等经典著作。另外学生还可根据兴趣还选读中医经典、歌赋、歌诀,古文选、唐诗、宋词、元曲等。同时辅以静定、书法、礼仪、太极拳等这些传统文化的课程作为心灵教育的内容。

3 图书馆在儿童经典阅读推广中的作用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贮存地,其中,公共图书馆不仅担负着知识存贮的任务,更担当着开展教育、传播文化、提供信息的重任。在1994年联合国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更是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提高对民族文化遗产的认识,促进文化间的对话,增进文化的多样性。当前,我们正处于民族文化复兴和建设的伟大历史时刻,如何激活传统,让国民更好了解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文化真正融入现代世界的文化大家园中,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早在半个多世纪前,不少有识之士纷纷指出阅读传统经典不仅对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国民具有的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以团结人民、提高素质、启发民智,建造和谐社会。[10 ]

在重建中华文化的大潮中,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服务部门,也应发挥本身的优势,积极参与儿童经典阅读推广,担负起属于自己的历史使命。在图书馆推广儿童经典阅读的同时,也是图书馆理念、宗旨和服务向社会大众宣传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成长为一个能不断顺应时代需求、生生不息的有机体。 具体来说,图书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 建立专门的“经典阅览室”或“经典书架”。图书馆应利用自己丰富的藏书系统,为儿童建立专门的经典阅览室。在经典书籍阅览室的外观设计上可以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元素,结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布置,如辅以古式的书柜和琴棋书画的元素,让孩子在悠悠时光之流里体验到阅读的魅力。在书籍的选择上,应进行经典分级,可按年龄阶段进行分排和推荐,如0-3岁孩童宜读;4-8岁宜读;9-13岁宜读……至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选择何种经典作品入藏,馆员可请相关专家来编排,也可参考古代童蒙读物中的意见,综合历史上多位名家的推荐书目来取舍,如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清代张之洞的《书目答问》、梁启超、胡适等国学大家开列的“最低限度国学书目”系列等。

在书籍形式上可有绘本、图文本,有原本、注解本、白话本等多种形式;在载体上,除了纸质本,还应有视频、音频等资料,尽量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版本与样式,让儿童不仅可以看经典,还可以听经典,全方位学习,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经典推介工作,如根据媒体宣传,如电视剧的播放、新书的发布或其他需要,选择一本经典作品作为馆员荐书,备上荐语、相应的导读CD或其他语音、图片资料进行陈列,吸引儿童及家长阅读。2009年深圳少儿图书馆建立的经典读物阅览区,以及举办的“簕杜鹃青少年经典阅读计划”系列活动在这方面做出了初步的有益探索,在一些条件不具备或受经费制约的中小型图书馆,如县、乡一级的图书馆和图书室则可以建立经典书架推广经典阅读。

(2) 举办儿童经典阅读讲座。儿童的阅读由于受其生理和认知特点限制,一般都是在父母或老师的辅导下进行。因此,要想让儿童在经典阅读中有真正的收获,对家长进行必要的经典阅读指导和培训势在必行。图书馆不仅应该为儿童提供优秀的经典读物,还应让其父母了解到儿童阅读传统的必要性与具体方法。事实上,很多父母虽然对传统经典很很重视,但一直也缺少理论上和方法的系统指导,他们对这方面的内容也很感兴趣。图书馆可以利用自己公共平台优势,请到国学教育专家和儿童阅读专家来进行专门讲座。或者把一些比较有经验的父母组织起来,开展儿童成长经典阅读交流会。此外,由于当今少儿图书市场上,经典读物种类繁多,其中充斥了大量质量差、档次较低的书籍,如大量二次开发性质的编写类、改写类,跟风类图书充斥期间,仅四大名著的改写本就不下百种,鱼龙混杂,造成很多家长无从适从。针对这些状况图书馆可以通过讲座等形式对家长就读物的选择进行指导。

(3) 打造儿童经典阅读信息的立体交流平台。图书馆还应利用已有的服务优势,收集各类儿童经典阅读活动的信息,尤其是本地、本社区的优秀活动,如各种国学培训班、假期读经班,让有需要的家长可以随时到图书馆或其网站上获取信息。同时,图书馆还可收集各种读经活动的经验、反馈,为儿童阅读经典活动提供立体的咨询与服务,把公共图书馆打造成儿童经典阅读信息的服务和交流中心。

(4) 结合地域或本馆特色,开展多样性经典阅读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儿童经典阅读推广活动中,要注意儿童天性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一些多层次、多角度的经典品读活动,拉近儿童与经典之间的距离。除了基本的经典诵读活动和诗歌朗诵比赛外,应多开展一些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经典分享活动,如经典文学作品的角色扮演秀、通过绘画来展示唐诗、经典故事分享会等。例如,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设立的“经典品读故事会”、江阴图书馆“书海拾贝”经典阅读知识问答活动、深圳少儿图书馆的“名著新编短剧大赛” 等在推广儿童经典阅读上所做的活动就较有特色和创意。让儿童在这些丰富的活动中,在吸收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为经典的阅读注入新的活力和色彩。

综上所述,儿童阅读传统经典的重要性已日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其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成为儿童阅读的推动者,为民族文化的重建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值得指出的是,儿童阅读经典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读经典读物和“读经”并不是一回事,“读经”和读经典的目的不同,内容也不尽相同。前者是以儒家经典为主,后者涵盖的范围更广,不仅有儒家的经典还有包括诸子百家、古典小说在内的杰出著作。因此在儿童阅读经典读物的过程中,读物的选择、阅读方法和步骤都值得仔细研究和推敲,否则,用力过猛,方法不当,只会伤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早早坏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胃口,哪里还能谈得上什么日后的民族文化复兴。

参考文献:

[1]王余光.阅读与经典同行[N].光明日报,2009-04-30.

[2]龚鹏程.国学入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83.

[3]魏徵等.隋书·经籍志序.隋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5.

[4]大卫·丹比.伟大的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5.

[5]叶圣陶.读经与读外国语[A].叶圣陶教育文集(2)[Z].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85.

[6]诵读古典诗文有助人格发育[N].中国青年报,2000-01-05.

[7]从阅读西方经典儿童文学到古圣先贤传统文化的回归.教育手拉手论坛[EB/OL]. [2010-09-16]. http://www.jysls.com/thread-441280-1-1.html.

[8]朱永新.阅读与中国教育改造[A].北京大学图书馆学开放论坛演讲集[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9.

[9]大陆读经班网点统计.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EB/OL].[2010-12-20].http://bbs.gsr.org.tw/cgi-bin/topic.cgi?forum=23&topic=623&start=0&show=0:).

[10]唐文治.读经意见[A].龚鹏程.读经有什么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4-15.

儿童经典益智故事 篇9

松鸡太太现在正在外面找虫子吃,一点也不知道家里发生的事情。当找到虫子的松鸡太太回家一看,自己未出世的小宝宝都不见了,只剩下几个破碎的蛋壳。松鸡太太伤心得嚎啕大哭。松鸡太太的哭声让散步的小兔禾禾听到了。

小兔禾禾急忙问:“松鸡太太,你怎么了?”松鸡太太边擦眼泪边说:“今天早上,我早早的去地里找虫子,可我一回家,就发现我的宝宝不见了,只剩下几个破碎的蛋壳……”松鸡太太越说越难过。“不要着急。”小兔说,“我们去公安局报警吧。”松鸡太太点点头。于是,它们就到公安局报了警。

黑猫警长迅速地对这个案子进行了分析,没什么可疑的地方便想去请教臭鼬老弟,听听它有什么意见。黑猫警长往臭鼬家走去。

这时,臭鼬正在床上睡大觉呢!听黑猫警长讲完松鸡太太的不幸遭遇,他揉了揉眼睛,打着哈欠说:“我非常愿意帮松鸡太太的忙,把那个干坏事的家伙找出来。只不过我今天有急是要办,改天我一定跟你们去。”

离开臭鼬家,黑猫警长决定去找自然老人。

自然老人二话不说,就吩咐微风发出通知,让森林里所有的小动物都到大松树下集合。

不大功夫,小动物们都到齐了。自然老人让他们挨个说说自己今天早上都干了些什么。

大家都把自己今天早上干的事情讲了一遍,没有什么让人怀疑的地方。于是自然老人就向微风问道:“每天早上你起得最早,一大早,你看见了什么?”

微风说:“我看见黑熊从玉米地回来,兔子呆在浆果地里,猫头鹰从农场飞回家。还看见一个黑乎乎的影子直奔臭鼬家。”

自然老人向黑猫警长吩咐道:“你去仔细看看那些破碎的蛋壳,兴许能有一些发现。”过了一会,黑猫警长就回来了,他把三根黑亮黑亮的毛放在自然老人的手上:“这几根毛是在蛋壳上找到的。”

自然老人问:“你们当中谁穿黑衣服?”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臭鼬!”自然老人非常生气,就扒掉了臭鼬的黑衣服。

经典儿童短故事 篇10

冬天过去了,小燕子春妮儿又飞回了故乡。

可是眼前的景象让她惊呆了:“天啊!这还是我那美丽的家乡吗?怎么会这样脏乱不堪?”以往清澈的河水不仅浑浊,还散发着恶臭。突然,一个微弱的声音传来:“春妮儿!春妮儿!”春妮儿连忙飞过去,一条小灰鱼正朝春妮儿喊着。春妮儿奇怪的问:“你是谁啊?”小灰鱼说:“我是你的好朋友小可啊!”“真的吗?你怎么会变得这么脏?”小可无可奈何地说:“人类不爱护环境,污染了河水,我没有办法清洗,只好这样了。”春妮儿不解的问:“去年这里不是还很漂亮吗?那时候河边的草张得很茂盛啊,树木也都生机勃勃,可是现在......” 小可叹了一口气,开始讲述自己的遭遇:“就在你走后不久,一家化工厂搬到了这儿来。起先我也觉得还不错,因为自从化工厂建起来之后,有很多人来这里野餐,很热闹。但是好景不长,人们总是往河里扔垃圾,有几个垃圾袋还缠住过我。”小可翻了个身,甩掉了一个缠在他尾巴上的食品包装纸,继续愤愤不平地抱怨道:“更可气的还在后头呢!化工厂开始运转以后,每天都发出轰隆隆的巨响,我的耳膜都要给震破了。上面的烟囱不断冒出一团团浓浓的黑烟,气味十分刺鼻。一些有毒的气体从厂房的窗口飘出来,空气越来越污浊。厂里的污水也昼夜的往这条小河里排,我都要透不过起来了!河岸上的花草树木吸收了这样的脏水也都枯死了,水土大量流失......”

听完小可的诉苦,春妮儿伤心的哭了:“人们啊,救救我们吧!破坏大自然不但毁灭了我们也会毁灭了你们自己啊,不爱护环境将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啊!”春泥对小可说:“我还是离开这里吧!小可,再见了!保重啊,我会回来看你的!”她把一张纸条留在了河岸上,展翅飞走了。 如果有人来到这里,也许会看到春妮儿匆匆写下的一句话:大自然在哀叹!!

我看儿童文学经典再版 篇11

随着少儿出版产业的发展和儿童图书市场的扩大,目前儿童文学图书的出版出现了一个“经典再版热”。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不但湖北少儿社列入“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出版,还在中国青年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同心出版社和当代中国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再版,而叶圣陶的《稻草人》和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先后有湖北少儿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河北少儿出版社和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再版,还有《小王子》和《柳林风声》等大量的外国儿童文学经典也被不断重译。

儿童文学经典的再版现象

中外儿童文学经典的再版是非常普遍的,大致从三个方面来了解:

第一,现代儿童文学经典再版。首先,叶圣陶、冰心、张天翼等几位现代作家的作品再版是最多的。如2005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就出版了“叶圣陶儿童文学全集”2册和“冰心儿童文学全集”系列4册,囊括了冰心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陕西师大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全彩经典阅读书系”,其中就有冰心的《寄小读者》。其次,鲁迅、周作人、丰子恺、老舍、茅盾等作家的儿童文学作品也得到了挖掘再版。同时,一些藏匿于现代文学空间里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小学语文教材也被选编出来,如开明出版社重版了叶圣陶编、丰子恺绘的《开明国语课本》,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九州出版社和上海科技出版社等十多家出版社相继出版了《民国语文》《民国经典国语课》《民国老课本》和《开明国语课本》等,海豚出版社则推出了《幼童文库》的书系。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民国儿童图书热”的原因。

第二,当代儿童文学经典再版。很多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还在不断的修改之中,因此还没有完全被经典化。不过,林海音、葛翠琳、严文井、孙幼军、金波、徐光耀等作家的一部分作品已经被认可,已成为小学课本和文学史论述的重要对象。例如,严文井的童话《小溪流的歌》、葛翠琳的童话《野葡萄》、孙幼军的童话《小布头奇遇记》、林海音的儿童小说《城南旧事》和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等可以说家喻户晓了。这些儿童文学作品的再版,形式多样化,有的是绘本,有的是作品选,有的是全集,有的是长篇再版,有的是合集再版,有的是几位作家组合成“大师书系”和“名家丛书”。

第三,外国儿童文学经典的再版。近年来大量的外国儿童文学经典被各出版社以各种形式再版,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重印,如老翻译家杨武能翻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格林童话全集》、叶君健翻译的《安徒生童话》、施咸荣翻译的《麦天里的守望者》、柳鸣久翻译的《小王子》、任溶溶译的《夏洛的网》等。二是重译,就是对已经翻译介绍过来的经典,重新找人翻译再出版,如以上提及的《小王子》都有20多种译本,笔者根据英文翻译的《小王子》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后反响很不错。三是改编或缩写,就是对经典进行改写或缩写,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为了避免翻译者版权,另外也是为了节约出版成本。

再版的儿童文学经典的共同特性

儿童文学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并且能够以各种形式不断再版,肯定是因为它们具有共同的艺术的或社会的或读者的原因。

第一,这些作品都得到少年的读者认可,而获得了文学地位。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都是经过了两百年的读者检验的,在世界各国已受到广泛欢迎。翻开各种外国文学史,尤其是各国儿童文学史论著作,由安徒生童话拉开世界现代儿童文学的序幕,而格林童话之所以被广泛接受也是因为它包含了欧洲经典民间童话的美学的社会的元素。冰心、叶圣陶、丰子恺、张天翼等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也被现代文学研究界广泛认可,并成为文学史的重要叙述对象。

第二,符合中国儿童读者的审美需求。《吹牛大王历险记》《木偶奇遇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小王子》《彼得·潘》和《窗边的小豆豆》等外国儿童文学经典之所以能够流传到中国,并且得到中国读者的喜爱,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它们的内涵适合中国读者,也能唤醒童心。这些外国兒童文学经典不但包含了儿童文学应有的对儿童的发现、理解和爱,还包含了儿童生命成长所需要我期待的幻想的美好的世界或丰富的生活智慧,能够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张扬儿童的想象力和游戏精神。

第三,与主流价值观想符合,也符合儿童教育的需要。儿童文学经典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很多是作家有意为孩子创作。如《骑鹅旅行记》就是拉格罗孚根据瑞典教育部的要求,作为一部学校地理教育读物而创作。《爱的教育》也是一个典型,它体现了现代儿童教育观,是符合教育需要的。叶圣陶、丰子恺等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作家,他们的创作很大程度是站在教育的视角来写的。世界上很多当代儿童文学作家本身就是小学教师出身,所以,很自然地就有相当一部分中外儿童文学经典,既是与主流价值观相符合,也顺应了儿童教育的需要。

第四,媒体一直跟进追踪报道过的,为大众媒体关注的对象。很多儿童文学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与大众媒介的宣传是分不开的。如《哈利·波特》系列的经典化,就是与现代营销手段分不开的,更与大众媒介的传播,尤其是电影、电视和动漫的改编有极大关系。郑渊洁、曹文轩、沈石溪、杨红樱和伍美珍等目前在中国儿童读者中最具有号召力的作家,他们的作品都是不断受到大众媒介的关注和宣传,加上出版社开展各种商业推广活动,才渐渐成为畅销童书的。因此,媒介跟进报道是很多经典的一个特征,在大众媒介时代,经典儿童文学一定要先经历一个“畅销书”的过程。

规范儿童文学经典再版市场

从主观上来看儿童文学经典再版,是对经典的重视;从客观上来看,是对经典的推广,因此不能否认经典再版的价值与意义,但目前经典再版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一,版本和内容重复问题。叶圣陶的《稻草人》、冰心的《寄小读者》和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等现当代儿童文学经典,出现了很多种版本。还有外国的儿童文学经典,也有各种角度的编选本,有的是文集,有的是某一部作品的单行本,还有的是美绘本,有的是插图本,有的是桥梁书,有的是漫画本,给读者五花八门的感觉,这些图书很多内容相同,同时出现在书市和书店里,但价格各有不同。重复出版其实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一是浪费了人力物力,二是浪费了纸张和印刷资源,三是浪费了时间。如果出版社把很多时间、精力和资源用在儿童文学经典的重复出版上,就不可能有原创力,也打造不了图书新品牌。而且各种重复出版也扰乱了图书出版市场和阅读,因此一定要规范出版,使经典的再版有序化。

第二,版权问题。对已经过了版权期的“公版”儿童文学经典,似乎没有版权的问题,但书店里还是会发现,有些出版社在再版或改编时,是非常任意的,完全缺乏对原作的尊重,特别是有些改写本,只是在原始的译本上稍微做了一点修改,这其实是对译者权益的侵犯。没有到“公版”期限的儿童文学经典,再版就要处理好版权问题。有些出版社再版经典时,没有得到作家及版权继承人的授权,还有的出版社和选编者对原作者的署名权不尊重,因此在选编或重译时,就会出现不必要的侵权行为。尊重原作者的署名权,经典再版时除了要尊重作者和译者的版权,还要尊重作者和译者的署名权。尊重作者的合法权益本身是出版诚信的体现,也是对读者的尊重。出版管理部门要严厉处罚这种不尊重作者和译者的现象。

第三,翻译质量、改编和缩写存在的问题。对外国儿童文学经典来说,无论是第一次翻译,还是重译,都要注重翻译质量。现在,很多外国儿童文学经典都在重译,如《小王子》就有20多种译本,但大多翻译质量不高。现在很多经典名著都被改编、改写和缩写现象较为严重,据统计,安徒生童话就有1000多个版本,大部分是改编、改写和缩写本。这些版本很多都是粗制滥造,完全是对原著的美学的破坏。对经典重译、改编和缩写要进行质量检查。重译不能太草率,现在很多重译并不是因为原来的翻译版本不好,而是怕首译者维护翻译著作权,因此为了节约成本,请了一些专业水平并不高的人来草率翻译。欧美国家也出版一些名著的少儿版,都是改编或缩写本,但都是很认真的。改编也要有质量,要尊重经典,要保留经典中最精华的部分。

儿童文学经典是儿童读者最好的精神食粮之一,阅读经典不但有助于他们的语文学习,还有助于他们的人格塑造,因此经典的再版不是一件小事,应该慎重从事,做到精品化、优质化。总之,儿童文学经典再版是一种优秀文化的传播,对广大儿童读者是一件好事,但再版要慎重,不要跟风,不要随意,更不要违法。各出版社和出版人一定要把好儿童文学经典的再版的质量关。

谭旭东,北京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上一篇:教师节上的发言稿下一篇:世界无车日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