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帮助奶奶的作文

2024-06-05

小学帮助奶奶的作文(共14篇)

小学帮助奶奶的作文 篇1

于是,小明打电话给小伙伴们。小明说:“我们一起去给楼上的老奶奶打扫卫生吧!”“为什么?”小伙伴们问道。小明又说:“老奶奶感冒了。屋子里非常脏,我们帮她打扫卫生。”小伙伴们爽快地答应了。

“咚咚咚。”“是谁呀?”老奶奶有气无力地问。小明说:“我是楼下的小明,听说您病了,所以来帮您打扫卫生。”老奶奶虚弱地站了起来,开了门。开始打扫了,小明在认认真真地扫地;小芳帮小明拿畚箕;小红用力地擦桌子;小蓝仔细地擦门窗。不一会儿,地板被小明扫得干干净净,连桌子下面与床下也被扫得一干二净。桌子被小红擦得一尘不染。玻璃窗被小蓝擦得晶莹透亮、闪闪发光。

老奶奶的房间被小伙伴们打扫的干净多了,他们高兴极了。老奶奶眉开眼笑地说:“你们真的是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小学帮助奶奶的作文 篇2

一、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积累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写好作文,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学生一定要注重积累, 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语言和写作素材, 才能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引导学生在丰富视野过程中积累作文素材。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是千变万化的, 丰富多彩的, 是学生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因而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 要求学生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并让他们将生活中的趣闻一一记录下来, 作为写作的素材。

2. 从阅读中积累写作语言, 作文表达需要大量的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而广泛阅读, 多读书, 读好书, 是获得写作语言的有效重要的手段。平时我要求学生从以下两方面来积累写作语言: ( 1) 摘抄佳句。课外读物内容广博, 知识丰富, 篇篇文章优美, 是前人细心观察的结晶, 更是学生写作中可以广泛采撷的素材, 鼓励和指导学生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始, 经常阅读, 动笔批划和摘抄丰富的词汇, 精彩的句段, 有趣的歇后语, 形象的比喻, 富有哲理的警句和格言等, 从而使学生提高阅读效率, 积累广泛而精要的语言, 为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 2) 听记语段。无论是在生活中, 还是在课堂学习中, 都要随时随地注意学习他人语言, 遇有佳句语段, 可以及时进行语段听记训练。《草原》是老舍的作品, 语言纯朴简练, 清新优美, 情景交融, 读来生动感人, 美不胜收, 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 组织学生听文中的一段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就像只用绿色渲染,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到处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 即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 即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而后, 我让学生再听写, 念这段话时重点突出“柔美”“绿色渲染”“翠色欲流”几个关键词句, 强化语段的形象生动的记忆, 提升学生对语音的敏感性。语段听记虽然是个简单的方法, 但只要持之以恒, 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积累素材。“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 但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写作, 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时指导, 注重学以致用。例如, 我们学过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一篇描写作者童年往事的文章, 在讲本文时, 我让同学们说说他们小时候的童年生活是怎么过的。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说: “我们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 捉蚂蚱、扑蝴蝶、堆雪人、掏鸟蛋, 给爷爷画眼镜等。”我微笑地听着同学们的叙述, 开心的看着同学们那兴奋的笑脸。最后我说: “既然我们有这么美好、快乐的童年, 何不用笔把它写下来呢? 咱们今天的作业就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作文。”结果这次作文, 学生写得非常成功。

二、注重大胆创新, 指导学生写作

1. 虽然现在很多优秀文章都能从课内课外接触到, 很多同学都会欣赏模仿。但是, 在农村小学, 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限。它的作用比不上我们周围人的一篇好文章, 特别是教师的文章, 小学生是很乐意去学习的。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 不断积累好材料, 要以身作则写作文, 让学生看到教师的优秀作品, 这样学生才会向你取经, 也只有这时才能融洽地和学生谈写作体会、谈生活、谈写作技巧、谈写作时出现的问题。教师的作文能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2. 爱因斯坦说过: “一切创造都是从想象开始的,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是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想象的来源是观察, 观察的范围愈广阔, 想象力就越丰富。因此, 平时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生活中具体的人、事、物, 并以日记形式把它记下来, 为今后的作文积累素材。小学的课文大多是精选的佳作, 内容丰富, 教师也应充分利用文中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情节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现在许多学生写完作文后就直接交上来, 老师批改时就发现错别字、句子不通、内容不具体等问题。如果学生在习作后能把文章读一读或念给别人听一听, 就能发现文章中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地方, 并把它改正过来。说多了, 写多了, 就能解决语句不通的问题。

三、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和激励

作文的评价, 既是对本次作文的总结, 又是下次作文的指导。教师的评价对学生非常重要, 评价得当, 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 因而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千篇一律, 应该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 对于写的好的要给予表扬、激励, 树立他们的信心, 取长补短。评价要多元化, 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 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 看到希望。

总之, 作文教学要从农村学生的实际出发, 充分利用农村生活的写作资源, 促使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写作中给予学生精心指导, 使学生愿写、乐写, 就一定能达到逐步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摘要:农村小学由于受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 大部分学生缺乏作文写作激情, 作文教学水平比城市小学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针对这个话题, 结合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多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 从农村的实际出发, 谈几点见解。

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3

关键词 小学生 良好习惯 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要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习惯,就是由于反复体验和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自身需要的一种行动方式。它是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的行为。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会自觉地体现在人的行为中,成为人的不可缺少的东西,甚至会影响人的一辈子。少年是情感和行为习惯养成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所谓“养正当始于蒙”,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重视抓好关键期

一、二年级学生如同一张白纸,你可以在上面随意的勾画,但一旦留下笔墨,就将永远留下痕迹。所以这个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抓住了关键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要利用新生优势,严格要求,强化训练。所以从新生入校这天起,我就把抓学生常规排在首位,对他们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进行文明守纪教育。

二、用示范作用引导学生的行为

示范是行为教育中最积极主要的因素,是人们学习社会规范的基本过程。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可是他们的模仿能力却特别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一些学生对“守则”“规范”“福山三字歌”背得滚瓜烂熟,与同学交往时稍不满意却脏话连连;老师不在时,又把守则、规范抛在了脑后;一些学生在校内及社区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君子动口不动手”,任由父母忙这忙那。因此,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身边的点滴小事抓起。校内、校外尊敬长辈,团结同学、保持清洁……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其实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之上的。如每一次的德育课,我首先让学生认真收看道德行规或礼仪短片,通过讨论每一条行规,真正做到“明理”;然后在品德与社会课或午会课上,让学生自己排演小品,深刻领会,做到“导行”,还要平时反复训练和指导并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行为。

三、持之以恒,力求提高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训练得来的。知道“怎样做”仅是训练(养成)的开始,还必须创造机会让学生反复练。一个一个任务(注:需要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具体化,落实后持之以恒,不断提高。正如著名教育家恩曼所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结实无比。”无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是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要使孩子们自愿地进入角色。生活中,我们可以夸夸孩子的站姿,夸夸孩子的声音,夸夸孩子的友善。课堂上,我们可以夸夸孩子的课前准备,夸夸孩子的善思,夸夸孩子的守纪等。不经意中透着刻意,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相辅相成。对难以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从最基础的或細节做起,点点滴滴地夯实,酌情调整,反复演练。对容易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形式从简,但求速成。例如:上课坐姿可以统一要求,学具的摆放须整齐划一。对低年级学生专心听讲、勤思好问、合作学习、认真写作业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则需有计划的分步实施。严格要求,耐心疏导,反复训练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当然这些都贵在坚持。

习惯易成定势,需因势利导求更好。在训练中,我们对孩子们的评价标准前后一致,利于某种良好习惯的养成。但这个过程复杂曲折,不能试图“毕其功于一役”,随时都要进行适度调整,以求提高。

稳步发展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良策。以学生专心听讲的养成教育为例,“坐端”仅仅是“专心听讲”显性、浅层的评价指标。倘若要求低年级孩子人人做到、时时到位,真的有困难,小学新生做起来就更难了。最终,宽严结合,才更具人性,更有实效。其实,孩子们“学会倾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才是我们训练的长远目标。学会倾听非一日之功,有人很快悟到习得,有人耗一辈子也难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促成孩子们学会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会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得到全面发展。

四、家校联合,规范行为习惯

叶圣陶先生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于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于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具有先入性、基础性的特点,与儿童的成长同步,在孩子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对此,我充分利用家长会及家校联系卡,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讲清家长身上所承担的责任,希望家长监督孩子,使其达到在家庭、学校表现一致。

帮助奶奶-记事作文 篇4

1帮助老奶奶

有一个老奶奶去买苹果,正哼着小曲准备回家,突然,“咣”的一下,老奶奶摔了一个大跟头,苹果掉了一地。原来下了一场大雨,地很滑,老奶奶才跌倒了。

小明看见了,就喊了一声:“妈妈,有一个老奶奶摔倒了!”小明的妈妈赶紧把老奶奶扶起来了,小明也把苹果捡了起来。他们还把老奶奶送回了家。老奶奶说:“谢谢!”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我们每个人都要助人为乐,关爱老年人。

2给奶奶洗脚

晚上,奶奶在洗脚,她是多么的累呀,弯下腰,使劲地用毛巾搓着。

忽然,奶奶听到了一步步的脚步声,原来是兰兰。兰兰看见奶奶在洗脚,连忙跑过去说:“奶奶你辛苦了,先休息一下,我来给你洗脚吧。”“好的。”奶奶说。洗好后,奶奶说:“我的`孙女长大了,也懂事多了。”兰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3帮助老奶奶

今天,妈妈带我去宁波的乐购超市买东西,买完了东西,出来后我们看见一群人围在一起,我向前一步,发现有一位老奶奶滑到在地上,有一个阿姨扶着她的头,有一个人问她的家住在哪里?亲人的电话是多少?还有一个人在打120。看见大家很着急的样子,我的心也跟着着急,大约十分钟过去了,急救中心的车来了,医生把老奶奶抬到车上,这下我松了一口气。

今天我亲眼看到了这一切,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雷锋”啊!

4我帮奶奶捶背

今天中午,我和奶奶在屋子里看电视。不一会儿,奶奶说:“你帮我捶背好吗?”我说:“好,我来帮你捶背!”我不快不慢地捶,捶完后,奶奶笑眯眯地说:“谢谢你。”后来,我看见奶奶的眼睛闭上了,我小声地对奶奶说:“奶奶,你是不是要睡了呀?”奶奶说:“是的”。我悄悄地把奶奶的枕头拿过来,放在奶奶的头后面。奶奶说:“我的头怎么突然变得这么舒服呀?”我说:“是我把你的枕头拿过来放在你的头后面了。”奶奶对我说:“你真懂事。”我不好意思地笑了,心里想,尊敬老人是应该的。

5帮助奶奶拖地

今天,我给奶奶拖了一次地,奶奶很高兴。

我先用小盆接了满满一盆子的水,再合拖把在里边沾了沾水,拿出来压干之后,就开始拖啦!

我们家一共有五个房间,一个是客厅,所以我先仔细地,慢慢地拖完了五个房间以后,已经掌握地很好了,所以,客厅拖地又仔细,又快。

我拖过错以后又觉得不满意,于是又去沾了沾水,压干,又拖了一次,这次把我累地满头大汗,但我很开心。

帮助老奶奶作文 篇5

刚下完雨,地上很滑。一位老奶奶一手提着菜篮子一手拄着拐杖,走在路上。忽然,”扑通“一声,老奶奶摔倒了,菜撒了一地,手里的拐杖也扔到了一边。这时,小力看到了,连忙跑了过去,小 力把老奶奶扶起来说:”老奶奶,您摔坏了没有?“老奶奶笑眯眯地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我没摔坏。“小力捡起拐杖递给老奶奶,又捡起撒了一地的菜。小力心想:要是老奶奶再摔倒了怎么办? 我应该送老奶奶回家。于是,小力拎着菜篮子扶着老奶奶回家。于是,小力拎着菜篮子扶着老奶奶回家了。老奶奶夸小力是个懂事的孩子。

怎样帮助小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篇6

[关键词]阅读;兴趣;监督

小学生对文字还没有感觉,尤其是认识的字不多,这就更怵了看书了,这可急坏了家长和老师,阅读习惯要从小培养,可是孩子一看见书就烦怎么办?不用着急,只要教师和家长的方法对,小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并不难。

一、兴趣吸引法

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乐此不疲,而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极排斥,因此,教师要用兴趣这一法宝去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去看。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小学生童心勃勃,很喜欢看图画,喜欢看动画片,这一点,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为了引导学生们爱看书,我把看图说话和看文字讲故事两种形式引入课堂,以做游戏比赛的方式,引导学生不知不觉得参与到阅读中去。我把学生分成两组,同样的故事——《龟兔赛跑》,一组看着图讲,一组看完文章讲,看哪一组讲的生动具体流畅。比赛开始,看图画的那一组讲起来慢吞吞的,也不连贯,而看着文字的那一组,则很顺畅的把故事讲了出来,这下看图画的那一组不满意了,说我有偏有向,不让他们看文字。我心中窃喜,赶紧掉转过来,看文字的看图画,看图画的看文字,我换了篇目,经过十几分钟的准备,两个小组重现开始比赛,结果还是看图画的那一组落后了。这下,这一组又开始不满意了,也要求看文字,我说好呀,下面,我给大家一篇新的文章,你们都看文字,都要认真准备,这次,你们图画文字一块看好不好?学生们一起欢呼,真是开心极了,他们便看图画,边对照,看的真是不亦乐乎,边看还边交换意见,不一会,准备时间到了,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每组都推荐最出色的选手应战,这一次,打了个平手,每组表现的都很好。我趁热打铁,给学生们布置了作业,每人课下看一篇小文章,不认识的字查出来,上课前我抽同学给大家讲讲,好一同分享。被抽到的同学奖励一朵小红花。这真是不得了,学生们读书的兴致大增,再也不是一看见文字就想躲的状态了。借助这样的课上活动,我把阅读做到了常态化。

二、家校互助,共同监督

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好习惯,不单纯是学校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同样离不开家长的监督和学校教师的互动。为此,我和家长联系,让那个他们监督学生在家里一定要完成每天十至二十分钟的读书时间,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阅读,不能家长在一旁玩手机,却要求孩子读书,这是很不像话的。家长的表率作用很重要。据了解,家长的喜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养成习惯。大多数家长是不看书的,更多的是迷恋手机,迷恋微信,迷恋网络游戏,但却唬着脸,吓唬孩子让他们读书,孩子觉得就很奇怪,怎么你可以不读书,而我非要读书呢?长此以往,学生就有了逆反心理,故意和家长对着干,所干的就是家长喜欢做的上网、玩游戏。因此,家长要做好表率,以身作则,陪在身边,和孩子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这样孩子潜移默化的就喜欢上了阅读,不用再强迫。我给家长还支了一招:在家里,把孩子适合读的书籍放在孩子随手就能拿到就能看到的地方,别怕乱。沙发上放一两本,茶机上方两本,孩子睡觉的床头放两本,就连厕所里也放两本。这样还子随手就能拿到,随手就可以翻看,虽然乱点,但孩子被这样的氛围熏陶着,也就慢慢对书籍产生了感情。另外,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家长可以先给孩子讲故事,讲到一半上就停下来,故事的精彩之处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这非常有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这好比讲小说的,讲到精彩的地方,就戛然而止,不肯再往下讲,就为了吊听众的胃口:欲知后事如何,窃听下回分解。这一句就把听众吊住了。学生家长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吊学生胃口,引着他们往下读。这不是一句话的事,家长要有恒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持之以恒,把时间固定下来,每天睡觉前,读书开始,到时间结束,家长和孩子一起分享故事,这样,孩子看见家长读得起劲,也不好意思不读。慢慢的,就养成习惯了。

三、利用学校活动,增强积极性

学校要定时开展一些有关朗读或朗诵课文,诗歌等比赛,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时间较长,学校是学习的最佳场所,在那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各种教育,所以读书的习惯更容易得到培养。

(1)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早晚读时间给学生读书。可以自由读,教师教读,学生领读等各种阅读方式,使这20分钟的时间没有白费掉。

(2)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指导学生朗读,运用各种方式去读书,达到阅读训练的目的。

(3)学校教师要作好读书看报的榜样,给学生精神上的熏陶。

引导学生的读书兴趣 。教师可在课堂上讲某书的故事梗概,尤其是其中趣味性的游戏或字谜。如果学生平日离不开立体声音乐,不妨买一本关于摇滚乐的书,不经意地递给他,“这本书你可能会喜欢”。除此之外,别的话不多说。一旦他产生兴趣,他不仅会读完这本书,而且可能还会跟你们再要一本书。

(4)学校要定时开展一些有关朗读或朗诵课文,诗歌等比赛,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读书兴趣 。教师可在课堂上讲某书的故事梗概,尤其是其中趣味性的游戏或字谜。如果学生平日离不开立体声音乐,不妨买一本关于摇滚乐的书,不经意地递给他,“这本书你可能会喜欢”。

帮助老奶奶作文100字 篇7

星期天,我上奶奶家玩。一进屋我看见奶奶的衣服堆放在一起,我知道她的身体不好,就主动提出来帮她洗衣服,奶奶笑眯眯地答应了。

我先找好盆、洗衣板和洗衣粉,倒入半盆温开水再加入少许洗衣粉搅一搅,顿时盆里升起丰富得肥皂沫,这时我把脏衣服放进去泡一下,拿来洗衣板使劲地搓衣服。奶奶告诉我:衣服的领子和袖口最容易脏,先洗好这些再洗其他的地方。我反反复复洗了几遍,正当我准备收工的时候,或然我发现还有一个小黑点,真还有漏网之鱼啊!

我赶忙在那小黑点上又倒了些洗衣粉,终于洗好了,最后用清水把衣服冲洗两遍挂到院中绳上晒。虽然很累但我看见奶奶笑了我也笑了!这个星期天过的真有意义啊!

如何帮助幼儿适应小学课间活动 篇8

关键词:适应;课间;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7-4244(2010)06-0152-02

幼儿园时代的欢乐是无限的、最难忘怀的,随着三年幼儿园生活的结束,孩子们将步入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小学。那么如何让幼儿很快地适应小学的课间活动呢?我们课题组开展了幼小衔接的安全课题研究。

孩子进入小学后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如结交新朋友、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独立解决各种问题等等。以往我们更关注孩子进入小学后的课堂学习,而忽视他们在小学的一日课间活动。事实上,如果孩子入小学后能合理安排课间活动,就能较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新的集体。为此,我们把课间活动作为幼小衔接教育研究的重点之一,仔细分析幼儿园课间活动与小学课间活动存在哪些差别,这些差别可能会给孩子入小学带来什么不适,孩子需要为即将到来的小学课间活动作哪些准备等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通过参观小学,对小学的一年级学生课间活动和大班幼儿课间活动的观察以及对一年级教师的访谈,发现两者在活动时间、活动空间、活动内容、教师管理方法上存在差别。对此,我们探索了一些指导策略,如引导幼儿合理安排活动时间,进行无玩具的课间活动,改变幼儿现有的活动空间、交往范围等,为幼儿适应小学的课间活动作好准备。

一、合理安排时间和内容

以往幼儿的课间活动基本是在教师的提醒中进行的,他们还没有能力自己安排喝水、休息、入厕、游戏等。所以,我们先在大班下学期将课间活动定为15分钟,然后组织幼儿谈论怎样合理安排,比如课间要先解决入厕、喝水等问题,然后可以玩一些安静的游戏,离开座位活动身体或眺望远处,不要进行剧烈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交流经验,观看多媒体课件,总结出合理调整课间活动量和活动内容的方法,让幼儿学会自理、自立。

二、尝试无玩具课间活动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习惯了有玩具的课间活动,在无玩具的课间活动中他们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对此,我们进行了观察,发现离开玩具后,有些幼儿很兴奋,他们在走廊上尽情地奔跑嬉闹,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有些幼儿则表现得无所事事,不知道该做什么。为了帮助幼儿在无玩具的情况下能有序、安全地进行课间活动,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丰富游戏内容

首先,引入多种徒手游戏,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如教师先组织幼儿玩猜拳跳步、老鼠钻洞等有趣的民间游戏,接着鼓励幼儿收集徒手游戏,建议他们把在家、在电视上学到的各类游戏引入课间活动,如绕圈接力、老鹰捉小鸡、系手绢、跨步比赛等,使幼儿在没有玩具的课间活动中也能依靠各种游戏玩得尽兴。

(二)拓展活动空间和交往范围

小学生的课间活动范围较大,学校的户外场地都是他们的活动空间,为了让幼儿更快地适应即将到来的新环境,我们打破现有的班级活动场地的界限,确定了平行班统一课间活动的方案,即每周安排三天,各班幼儿均可到另外班级的活动场地上进行课间活动,教师分块管理,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出现了一下几个比较普遍的问题:第一,不懂得就近找厕所;第二,对集中的信号反应较慢;第三,进入一个新的群体中找不到游戏伙伴等等。针对空间扩大带来的问题,我们先给幼儿自我调整、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再适度介入、指导。比如,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们先让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幼儿说:“我不知道离我最近的厕所在哪里?”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非常关键,所以在讨论后立即让幼儿寻找分散在1~3楼的所有厕所,然后用记号标注在幼儿园方位图上。

三、运用多种手段,强化课间安全

我们在参观完小学后发现,幼儿不管在幼儿园或小学发生的意外伤害,大多发生在户外活动中,可见幼儿在活动中的动作是否协调、反应是否灵敏、手、腿肌肉的力量是否充足,都是影响幼儿自护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于是,我们加强了幼儿体能训练的力度、创编了“勇敢的小士兵”、“过山车”、“小动物找吃的”等生动有趣的体育游戏,带领孩子们锻炼走、跑、跳、钻、爬等多种基本动作,不仅使幼儿四肢的协调配合能力得到提高,也让他们在游戏中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技能。

同时,开设安全知识小百科讲堂,定期交给幼儿安全方面的指示,教会他们防触电、防溺水、防火、防摔伤、防走失、放拐骗等自我保护的技能,定期开展全员安全演习,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自护能力,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

在教育过程中,让幼儿对周围环境找出不安全因素,并为它们贴上自己画的安全标志。我们在班集体内选出一名小“安全员”,由她(她)负责每天的安全检查,并在每周末进行评比,评一评谁的安全红花最多,同时也可在每月评选出幼儿园安全小卫士或安全小明星,予以奖励,如此将口头上较为“笼统”的“安全”概念进一步加以强化,继而化作孩子们之间的自觉行为,增强安全意识,督促安全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通过突发事件,传授课间安全技能

幼儿具有好奇强,好动,随心所欲的特点,而且不知深浅,不明是非,常常会在课间时玩一些危险物品,做一些危险的事或到一些不安全的地方玩。但教师不能因为这些就限制幼儿的活动。虽然他们年龄小,但他们与需要不断的获取经验,在生活中去不断的探索和反思。在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之后从而获得相应的信息、感受。教师要在一日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利用各种教育活动,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一次课间活动时,腾辉小朋友在关门时手被掩了一下,孩子们看到腾辉受伤后痛苦的表情后都纷纷说:“以后可不能关门了。”幼儿知道不再关门、玩门了,可能以后幼儿由于玩门受伤的机率就会很小了,但这不是安全教育的目的,会抑制幼儿的探索精神。如果以后幼儿一开门、关门就会想到会掩手,事事需要成人帮忙。这样,受保护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错,幼儿会越来越丧失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后如果遇到突发事件,他们就会束手无策。于是,我请腾辉小朋友讲讲怎么掩得手,帮助幼儿分析怎样才能不掩手。并教会幼儿学习儿歌“开关门”。让幼儿知道一手扶门框,一手扶门把儿是正确的方法。并让幼儿亲自实践,掌握开关门的技能。

五、开展寓教于乐活动,实施课间安全

教育的“释疑解难”

孩子没对于身边的事物,总是通过视觉观察、触觉感知、嗅觉体味等去认识,但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周围世界太神秘了,以至于他们会“不顾一切”不计后果地去了解,结果是顾此失彼。针对这一特性,我们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寓安全教育于教学活动之中,对于幼儿以“静听”的方法为主,借助于一些寓言故事中的动物形象深化其内容,比如,通过讲述“狼外婆”的故事来进一步刻画“安全”的幼小心灵中的概念,告诉幼儿不能同不认识的人走;不要吃不认识的人给的东西等等;同时,引伸生活中的一些不安全行为,教育他们不能随意玩尖物;不要把纽扣等小物件塞进耳朵、鼻子里;更不能玩火、玩电……同时还采用“动静相宜”的教学方法,通过认识常用安全标记,让他们知道其危险性所在,并通过智力竞赛和体育游戏等形式加以巩固,也可通过电视录像资料,制作简单明了的操作卡片,编制朗朗上口的绕口令、编写优美动听的儿歌等,向幼儿讲解和传授一些生活中所必须的安全知识。为幼儿将来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的课间活动奠定基础。

总之,采用各种教育方式将安全教育渗透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相信幼儿现在取得的经验会帮助他们在进入小学后轻松、愉快地度过课间时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S].幼儿教育指导纲要,2002.

[2]周芳纤.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适应性之我见[J].学前教育,2008,(1).

帮助老奶奶作文450字 篇9

当我走到半路时,看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正坐在石头上休息,只见老奶奶脸上布满了皱纹,一颗颗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流。老奶奶身边放了两筐菜。我快步向前走去,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我来帮您提菜吧?”

老奶奶却说:“孩子,不用了,你年纪还小,提不动的。”

我听后,自信满满地说:“老奶奶,你别看我年纪小,力气可大着呢!”说完,用右手提起比较重的一筐菜,左手把老奶奶从石头上搀扶起来,慢慢地向老奶奶家走去。

开始,我觉得筐很轻,但走了一段路,我感觉手被勒得又酸又疼,我心想:怎么还不到家呢?正当我吃力的时候,老奶奶对我说:“孩子,我到家了,你来喝口水吧!”

我连忙谢谢老奶奶,说:“不了,老奶奶,这么长时间不回家,妈妈肯定会着急的。”我说着就跑出了家门,老奶奶直夸我是个乖孩子,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600字作文初二帮助老奶奶 篇10

星期天,我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奶奶,走进了动物园里。首先我带奶奶来到了猴子们的领地,我便有声有色地给奶奶描述猴子的样子:“这些猴子都有一张桃子形的面孔,面孔上嵌着两颗闪着金光的眼睛,整天骨碌骨碌地直转,好像在打着什么主意。那小小的鼻子又塌又扁,而鼻孔却很大,看上去很滑稽。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光光的、红红的屁股,据说,是猴王过火焰山的时候烧红的,而后遗传下来的。最有趣的是猴子的四肢,前肢长后肢短,都长着锋利的爪子,如果一不小心,被它的爪子抓到的话,准会留下一条血印子。”我看奶奶听得津津有味,又接着介绍:“猴子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种群,大脑发达,很有灵性……奶奶听着听着竖起大拇指夸奖我:“嗯,讲得真不错,我看到了。

看完猴子后,我带奶奶来到海洋馆看海豚。“奶奶,您知道海豚吗?”“我还真不知道。好孙儿,快讲讲看!”看到奶奶急迫的样子,我又讲了起来:“海豚有六十多种,世界各大洋都有。海豚嘴尖,上下颌各有约一百颗尖细的牙齿。它们主要以小鱼、乌贼、虾、蟹为食。 海豚喜欢过“集体”生活,少则几条,多则几百条。海豚是一种本领超群、聪明伶俐的海中哺乳动物。”我讲得有点累了,想休息一会,停了停,奶奶又催着:“快讲啊! 海豚还真有意思。” 看到奶奶兴致高,我喝了一口水继续讲着:“海豚一般生活在浅水区或停留在海面,不像其它鲸类那样长时间深度潜水。它们游速快并带有杂耍特征。海豚依赖回声定位进行捕食,甚至可以用高声强击晕猎物。”奶奶也不停地说:“我的好孙子,懂得真多!”

“奶奶,您看,海豚的表演可精彩啦!驯养师拿出了一个大铁环,拍了拍手,海豚纵身一跳,钻过铁环。快看,驯养师又在两米高的铁丝上挂了一个球,他把手一扬,海豚从水中跳起,顶了一下球,然后跳回水里……”奶奶像小孩子一样,脸上涨开了花,高兴得直拍手。

小学帮助奶奶的作文 篇11

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建立空间观念

小学生获得初步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认真观察,这也是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在进行几何图形学习时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上课时教师可问:“同学们,听说过面积吗?在哪里听说过?”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使学生在头脑中对于面积的认识产生联想。“面积究竟和什么有关系呢?”教师进而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一些事物的面,如大屏幕的面、课桌面、数学书封面、文具盒的面等。通过观察比较出,课桌的面与数学书封面相比课桌的面大,数学书的封面小;大屏幕的面与课桌面相比大屏幕的面大,课桌的面小,物体的面有大有小。为了进一步加深对“面”的认识,教师还可以拿一个橘子,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甚至可以撕开压平。从而感知什么是橘子表面,桔子的表面是曲面,从而拓宽了学生对“面”的认识。通过看、摸、撕开等活动,使学生对身边具体事物在学生头脑中有全面地反映,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引入“物体的表面”的意义。这样,学生对“物体的表面”这个概念就能有比较正确和清晰的理解,为进一步概括面积的概念及什么是面积单位打下了基础。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圆柱的认识”时,学生已经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圆柱形的物体,但对圆柱的认识都是很片面,很感性,而课堂教学是对圆柱体进行系统的学习。学生对遇到的新的数学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所以在新课开始,通过圆柱的教具进行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圆柱体的特征。学生看到圆柱是由两个底、一个侧面组成。圆柱的底是两个大小相同的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为下节课学习圆柱表面积夯实基础。学生通过观察用语言描述圆柱的特征,从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形成表象,建立空间观念。

二、加强动手操作,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培养空间观念

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计算时,若课堂教学中仍用不动的、静止的观点进行教学,很容易使学生对面积计算的公式的形成产生模糊不清的认识,学生学得也索然无味。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只会死套公式进行计算,不会把已知的条件放在图形中去思考,更不会思考要求的问题和已知条件在图形中有着怎样的联系。教师如果能够转换观念引导学生用动态的思想思考问题,就可为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架起桥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及在图形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让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和什么有关系?给学生留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操作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框架,演示并交流自己的发现。他们演示,汇报把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向下压,发现平行四边形高变小了,底没有变,面积改变了。再把平行四边形拉回变成长方形,底没变,高变大了,面积也发生变化。还可以把平行四边形的底加长,高不变,面积也发生变化。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对比、分析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和底和高有关。在小小的平行四边形框架中,学生得出重要的发现。整个课堂操作活动由学生自己参与,教师只点拨、引导,加深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在解决问题时也能够灵活应用公式,对于计算公式为什么要用到底和高也了然于心。教师应注意把上课时几何知识内容与空间观念形成联系起来,学生通过动手活动给学生几何概念的形成搭建一个平台,这对几何图形的学习非常有益。

三、积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加强空间观念的形成

空间观念的形成与课堂中几何图形的教学密切相关。合适的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还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如,在教学人教版“圆的认识”时,用课件演示转化过程,将圆等分成4份、8份、16份……一次次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形体越接近长方形。学生清晰地看到,长方体的面积就是原来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圆周长的一半的高,长方形的宽是原来圆的半径并感悟极限的数学思想,同时又总结公式:圆的面积公式:S=πr2。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但推导出圆的面积一般计算公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呈现了一个生动的课堂。又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可提前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和水。在研究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时,教师把圆锥装满水向等底等高圆柱中倒,倒三次倒满的操作过程,可录成视屏做成微课,在课堂上直接播放给学生,既把抽象变成了具体,又突破了重难点,节省了时间,学生兴趣满满,增加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

总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非常重要。空间观念的培养,有助于对几何图形的学习。教师努力去创造性地使用生活中或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素材,为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形成乃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好的条件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张明超.浅谈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教学[J].华夏教师,2012.

小班活动设计(帮助兔奶奶) 篇12

设计思路

一、活动来源:

萝卜是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在《娃娃家》主题中,我们提供给孩子们各种蔬菜图片和实物玩具,让孩子们模拟炒菜,其中炒萝卜是他们经常进行的内容.

最近我们又正进入了主题活动《小兔乖乖》中,在这个主题中有给小兔喂萝卜的相关内容。

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萝卜大量上市,幼儿园和家庭中孩子经常能吃到各种用萝卜做的菜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设计了“帮助兔奶奶”这一活动。

二、幼儿现有水平分析:

我班幼儿是经过一年托班生活的小班。在平时的区角活动和集体活动中经常接触到各种与运用感官有关的活动,具有了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品的初步经验。同时他们也具有了对应、按照一种特征进行分类等经验。

三、活动目标的定位

根据我班幼儿已有经验、现有发展水平,我将本次活动目标在:初步感知萝卜的外形特征,尝试按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设计:

1、以幼儿年龄特点为依据,设计活动过程

小班幼儿正处于情感反应敏感性增强的阶段,他们开始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感受情景,逐渐产生关心、帮助他人的行为。并且形成了与生活经验有关的概念,认识了事物的属性,比如大小、多少、颜色、形状等。

在设计中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凸现活动的情景化与生活化。活动以帮助兔奶奶办萝卜宴会为主要线索,在情景化的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相结合。

在活动的推进中根据幼儿数经验习得的特点,以对应为切入点,由易到难,层层推进,让幼儿在游戏情景和生活情景中尝试不同的分类方法。

2、适度的挑战性

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现有水平、已有经验,将尝试根据萝卜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作为活动的挑战点之一。活动的最后环节呈现的胡萝卜是帮助幼儿回顾已有经验,而青萝卜的呈现则是一个新的挑战,通过这样的设计,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各种萝卜,丰富生活经验。

3、多种教育因素的有效整合

幼儿的发展是身心多方面整体和谐的共同发展。因此在设计活动中以整合的观念为出发点,整合多种教育因素。包括幼儿数经验按物品特征进行分类、1和许多、数数、对应等;园本课程中感官运用的经验、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调动等多方面内容。

4、教具与材料的选择与有效运用

萝卜是一个种类较多的蔬菜品种,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完成这一活动是我思考的主要内容。根据活动的目标,我挑选具有共性特征的萝卜品种,以四种萝卜为主要的活动材料,便于幼儿学习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同时根据小班幼儿数教育的相关目标,在萝卜的数量上也是进行了预先的设定,便于有效整合数教育的多方面经验。

通过多种教具的综合使用,推进活动进程。萝卜、多媒体的教具、照片、图示等多种教具作为活动材料,对活动的推进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萝卜的外形特征,尝试按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

2、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大篮子、红长、红圆、白长、白圆萝卜各若干、青萝卜1个、胡萝卜1根、萝卜照片、萝卜卡通图片、ppt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萝卜的外形特征

1、活动导入,兔奶奶家的小菜园

? 参观菜园,激发兴趣“兔奶奶种了许多蔬菜,你们觉得会是什么菜?”(鼓励幼儿自由表达,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回答进行总结)

? 你找到的是什么菜?”

2、观察萝卜,发现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与不同(颜色、大小、形状)

? 你的萝卜宝宝是怎么样的?用眼睛、小手、鼻子和萝卜宝宝做朋友,仔细地看看、闻闻、捏捏、摸摸。

(倾听观察幼儿的各种发现,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根据幼儿的问题抓住关键点——根、叶、大小等)

小结:萝卜是各种各样的。它们的颜色不同,有的红,有的白。它们的形状不同,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长长的。用手捏捏,有点硬。用手摸摸,有一点粗糙。萝卜上面还有叶子和根。

二、为兔奶奶分萝卜

1、按一种特征分类。

? 导入语:“兔奶奶种的萝卜丰收了,她真高兴,要办个萝卜宴会请好朋友一起来分享。我们帮助兔奶奶把萝卜分一分,让她烧菜的时候更方便

? 出示四个盆子及照片,请幼儿根据照片将萝卜放到对应的盆子中。

? “这里有四个盆子,请你帮助兔奶奶把萝卜放到盆子中。”

? “我们一起数一数,每种萝卜有几个呀?”

小结:四个盆子里有四种萝卜。这是白白的长萝卜,这是红红的长萝卜,这是白白的圆萝卜,这是红红的圆萝卜。兔奶奶真高兴,“谢谢你们,你们帮我把一样的萝卜放在了一起。”

2、按颜色、形状分类按颜色、形状分类

? 兔奶奶:“我家里还有许多刚拔出来的萝卜呢,快看有几个呀?”(整合1和许多)

? 逐一介绍各种萝卜:大篮子里面有几种萝卜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和幼儿一同互动)这是红红的圆萝卜,白白的圆萝卜;红红的长萝卜,红红的圆萝卜。

小结:大篮子里有四种萝卜。兔奶奶:“请宝宝们再帮忙分一分萝卜,让奶奶快点准备萝卜宴,可是兔奶奶只有两个盆子了,怎么办呀?”(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 第一次分类后,总结**相同的萝卜可以放在一个盆子里。**萝卜和**萝卜在一起,(同时呈现图示卡片)。根据幼儿的分类同时呈现相应的ppt

? 小结后追问:还有没有不一样的分法

兔奶奶:“按颜色分(红萝卜、白萝卜),我可以做糖醋红萝卜、炒白萝卜、红烧白萝卜、萝卜排骨汤。按形状分(圆萝卜、长萝卜),我可以做一个凉拌萝卜丝。”

小结:太好了,你们帮兔奶奶想出了各种分萝卜的办法。可以按颜色分,把颜色相同的萝卜放在一起;还可以按照形状分,把形状相同的萝卜放在一起。这么难的办法你们都想出来了,真了不起。在你们的帮助下,兔奶奶烧出了各种美味的萝卜菜,谢谢你们。萝卜是一种营养很好的蔬菜,经常吃萝卜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下一次,我们请兔奶奶把做好的各种各样的萝卜菜送到幼儿园来一起分享。

三、延伸: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出示胡萝卜、青萝卜,观察比较,了解名称。

? “兔奶奶家里还有萝卜,这是什么萝卜?你们认识吗?”

小学帮助奶奶的作文 篇13

卫国小学四(3)班谢欣玥

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如同雷锋一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地帮助别人种。 记得那时一个忙碌的双休日。我去学兴趣班(古筝),到了那里,发现老师在停车场那儿。好像是刚刚去烧烤回来,大包小包的东西装在后备箱里,似乎都要爆出来了。

帮老师提东西的只有两个人,一个亲人一个女儿。这么多的东西才三个人拿,绝对不够。见此状况,我快步上前帮她们提了一瓶很重的油,减轻了她们的负担。

又爬到最高的楼,也就是老师的家。老师要请我喝可乐,我连忙摆手:“不用了,不用了,这是我应该做的。” 关心别人,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没了关心,等于没了朋友。那一天,我们去上林游玩,因为是作文学校组织去,所以爸妈没有跟来。路上总是急刹车,又是山路,我们各个头晕脑胀。一路上吐得连滚带爬。

小学帮助奶奶的作文 篇14

LOGO语言的版本很多,我们使用的是PC Logo for Windows。LOGO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像教材中所提道的,比较容易掌握。我们的学生,对于记住LOGO的命令是比较不容易的,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又面临小升初,学业比较重,根本无暇顾及信息技术的学习。因此,我们只有想办法,帮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学好LOGO语言。

一、与学生多交流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出现了逆反心理,甚至个别学生出现了厌学、好玩游戏的现象,课堂纪律不如从前,师生互动缺少生气。而LOGO的学习,对于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也就出现了畏难情绪。此时,老师就要多注意学生的变化,多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想法,而不能用强硬的态度要求他们学习,否则会加剧师生关系的恶化。“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师生关系融洽了,我们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能相得益彰。

二、巧记LOGO命令

学习LOGO语言,其难度首选记基础命令。对于尚没有深入学习英语的小学生来说,要记住英文命令是有一定难度的,很多学生连26个英文字母都不太分得清楚,又如何去记住这些英文指令?

首先让学生对照键盘认识字母,因为有的学生知道汉语的声母和韵母的读法,英文字母的发音一时还不太适应,因此与英文老师联手,利用英语课复习英文字母。

其次,让学生记简化的指令,一对一对地理解性记忆。如:FD和BK;RT和LT;……

最后,老师每节课前听写指令。如老师说中文指令,学生输出英文指令;老师说一个图形,让学生用指令画图。

三、熟悉教材,调整教学顺序

如:保存和打开图形,是在教材的第六课。我在上第一课时就讲了如何保存图形,这样便于保存学生的作品,老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也降低了第六课的教学难度,因为保存也是一个难点。尤其是过程的保存和调用,这样就把难度分解了。“HOME”指令,在教材的第一课,这个指令较“FD、BK、RT、LT、CS”复杂,而第一堂课就让学生接受六个生僻的命令,会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感觉到好难呀,会产生畏难情绪。一个是为了降低难度,另一个也是为了知识的过渡,我把“HOME”指令放在了第二课“会跳跃的小海龟”。这样可以让学生把“HOME”命令理解得更透彻,效果比在第一课学习要好得多。另这个指令书写,键盘上有一个功能键“Home”键,学生记不住时,可以参考。

四、学会观察,总结规律

LOGO在小学阶段,主要让学生灵活运用指令指导小海龟画图。在学习“重复命令”时,老师让学生听写指令画图: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学生开始不耐烦了,让学生停下来了,“如果我们要画一个正二十边形,岂不要累死我们,怎么办?”此时“REPEAT”重复命令像及时雨一样出现了,引导学生观察三组重复指令。学生很快就会规纳出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的公式:

Repeat 边数[fd 边长 rt 360/边数]

这堂课学生不仅学会了观察,还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正多边形外角公式,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巧用重复命令嵌套画图

引导学生找出重复命令嵌套语句中的画基本图形的语句。如画一幅20个旋转的圆形。首先输入一个圆形的指令:repeat 36[fd 10 rt 360/36],接着添加再一轮重复:repeat 20[repeat 36[fd 10 rt 360/36]rt 360/20];画其它嵌套图形,也是一样,尤其是学困生,一定要先画出基本图形,再去重复嵌套。这样才能找到运用重复命令嵌套的入口。

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

LOGO语言,能让小海龟画出各种各样的图形。老师在上课时,呈现一些学生常见,但不太容易完成的图形,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尝试动手去画,经常会收到一些意思不到的收获,学生会画出各种各样的图形,也许不是老师想要的图形,但学生创作出了很多新奇的图形。这时,老师或同学加以适当的点拨,很快就会完成教学任务。

如画一面扇子,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让学生找出最基本的图形——直线,再运用重复命令画出整个图形。

Lt 70 repeat 140[fd 100 bk 130 fd 30 rt 1]

这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但教材上没有出现,让学生通过观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让学生感受到了LOGO的神奇,激发了他们学习LOGO语言的热情。

七、新课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般以“任务驱动”教学策略作为载体,通过任务设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点放在学生任务的设置上,尤其是分层设计,首先设置针对所有学生的“保底”练习,再就是设置针对优生的“深化提高”练习。以学习任务作为主线,师生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因材施教,就能帮助学生学好LOGO语言。

上一篇:描写小动物作文150字下一篇:科学研究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