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论文_浅析高中一年级数学如何学

2024-06-11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_浅析高中一年级数学如何学(精选14篇)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_浅析高中一年级数学如何学 篇1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析高中一年级数学如何学

马超

数学是什么?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更是一种艺术,是人类思维的自由创造。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要学生对如何学、如何巩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学会学习就是主动学习和善于学习。它不仅指学习者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态度积极,学习中能克服困难并能持之以恒坚持;更强调学习者要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将思考与创新精神贯穿于具体的学习活动及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而实现有效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受挫折,我想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成绩滑坡。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逐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别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再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

1、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学生依赖于套用教师提供的题型“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思想松懈。有些学生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己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

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学生是大错特错的。中考的题目并不具有很明显的选拔性,但高考就不同了,目前我国还不可能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可以说还是属于一种精英教育,只能选拔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去读大学,因此高考的题目具有很强的选拔性,如果心存侥幸,想在高三时再发奋一、二个月就考上大学,那到头来就会后悔莫及。

3、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学生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5、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值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数变量的讨论,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

三、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等多个方面。

(1)制定计划。从而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这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专心上课。“学然后知不足”,这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细听,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盘抄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这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这是掌握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必要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这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经常把容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从老师、同学处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这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不少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学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为什么高中要学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相当熟练的程度。

3、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和一个步骤(归纳总结)是少不了的。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_浅析高中一年级数学如何学 篇2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一)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不少学生反映, 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 觉得离生活很远, 似乎很“玄”。确实,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二)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中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 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 如解方程分几步, 因式分解先看什么, 再看什么, 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 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 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 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 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中新生感到不适应, 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中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 最后还需逐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三) 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 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 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第一, 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 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 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 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 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 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 形成板块结构, 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 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第四, 要多做总结、归类, 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

(一) 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 学生依赖于套用教师提供的题型“模子”;第二,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 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 套用的“模子”没有了, 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 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 还像初中那样, 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跟随老师惯性运转, 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计划, 坐等上课, 课前没有预习, 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 上课忙于记笔记, 没听到“门道”。

(二) 思想松懈

有些学生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己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 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 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

(三) 学好高中数学, 抓住“点、线、面、体”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初中阶段一般是运用例题示范的方法, 只要会“套着”例题解题就差不多了。高中数学则要难得多, 仅仅会“套着”例题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注意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为此, 也必须摸索新的学习方法。

所谓“点、线、面、体”, “点”是指重视知识点;“线”是指学会总结, 将点连成线;“面”和“体”, 则是指将串联的“线”扩宽挖深, 加工成“面”, 最后形成“立体”的知识网。

(四) 口决记忆法

口诀就是人们经过精心设计而编写的一句话或一段顺口溜, 是对其所阐述的知识的高度浓缩和准确概括, 具有易记易懂、形象生动的特点, 一直深受广大数学爱好者的喜爱, 多年以来, 形成了许多非常好的口诀。

下面举一些经典口诀的例子。

口廖:一全二正弦, 三切四余弦。

解释:一、二、三、四指四个象限, 提到的函数为在相应象限内数值为正, 而没提到的为负, 因此这句口诀的意思就是, 第一象限内正弦、余弦、正切全都是正的, 第二象限内正弦是正的, 第三象限内正切是正的, 第四象限内余弦是正的, 没有提到的函数都是负的。

(五) 开展创造性数学活动, 在实践中磨炼创造意志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这种学习往往不可能一帆风顺, 也不可能仅凭一时的“小聪明”就能获得成功, 它总是在坚强意志力的支持下通过长期刻苦钻研才能取得。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力, 任何创造活动势必斗途而废。然而, 意志的训练又总是在实践中进行的, 数学是来源于实际又应用于实际的。围绕教材内容开展课外活动, 可以让学生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思想的教育。

(六) 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 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新的《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在教学中, 应当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 (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公理、数学思想和方法) 。”因此, 开展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应作为新课改中所必须把握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季素月, 主编《给教学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

高中一年级数学如何学 篇3

关键词:学习方法 研究 指导

数学是什么?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更是一种艺术,是人类思维的自由创造。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学会学习就是主动学习和善于学习。它不仅指学习者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态度积极,学习中能克服困难并能持之以恒坚持;更强调学习者要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将思考与创新精神贯穿于具体的学习活动及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而实现有效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

1、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学生依赖于套用教师提供的题型“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思想松懈。有些学生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己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学生是大错特错的。

3、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学生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5、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

三、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等多个方面。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不少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学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为什么高中要学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相当熟练的程度。

3、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_浅析高中一年级数学如何学 篇4

生物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 单选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

ADBBCDCBDACDDABCCBDDCCBBDBCADDDBCADCBCDC

二 非选择题

41(每空1分共10分)

(1)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细胞壁纤维素(果胶)果胶(纤维素)

(2)核糖体蛋白质

(3)72 高尔基体(全对才给分)5 中心体

(4)核孔

42(每空2分共14分)

Ⅰ 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50—65℃水浴一段时间(没填温度控制给1分)

增大A无B有砖红色沉淀

Ⅱ 丙、乙、丁、甲(丙>乙>丁>甲)

3、5(颠倒不给分,对一个给1分)

无氧

43(每空2分共14分)

(1)3、4、6(顺序可颠倒,多填不给分,填对一个不给分,对两个给1分)

h、c

(2)32(3)4y-x-3z/6(4)减少(5)B

44(每空2分共12分)

(1)后08(2)线粒体、核糖体(顺序可颠倒)

(3)S(4)2C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_浅析高中一年级数学如何学 篇5

一、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数学

2)教材使用情况:人教必修1,必修2

3)任课班:高一(2)班 高一(4)班

4)本学期周课时:

5)计划教学时数:

6)已完成教学情况: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1)课程教学主要目的要求:

必修1:集合,函数与基本初等函数。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可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的一些基本内容。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学生通过结合实际问题感受运用函数思想理解和处理现实中的简单问题。

必修2:《算法》作为新内容要让学生会一些简单的算法编写,体会算法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能从现实生活或其它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了解概率的意义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2)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接触集合与函数的.概念,掌握几个基本的初等函数,以及函数的应用。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_浅析高中一年级数学如何学 篇6

2.2.1 综合法与分析法(一)

一、基础过关

1.已知a,b,c∈R,那么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a>b,则ac2>bc

2abB.若a>b cc

11C.若a3>b3且ab<0,则> ab

11D.若a2>b2且ab>0,则 ab

2.A、B为△ABC的内角,A>B是sin A>sin B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已知直线l,m,平面α,β,且l⊥α,m⊂β,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α∥β,则l⊥m;②若l⊥m,则α∥β;③若α⊥β,则l⊥m;④若l∥m,则α⊥β.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

1C.

3+()()B.2 D.4()4.设a,b∈R,且a≠b,a+b=2,则必有

a2+b2A.1≤ab≤

2a2+b2C.ab<<12a2+b2B.ab<1< 2a2+b2D.ab<1 2

ab5.已知a,b为非零实数,则使不等式:+2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ba

A.ab>0

B.ab<0 D.a>0,b>0 C.a>0,b<0

二、能力提升

16.设0

A.aB.b()

C.cD.不能确定

()1117.已知a、b、c∈R,且a+b+c=0,abc>0,则+的值abc

A.一定是正数

C.可能是0B.一定是负数D.正、负不能确定

8.设a=2,b73,c=6-2,则a,b,c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9.已知p=a+1a>2),q=2-a2+4a-2(a>2),则p、q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a-

210.如果aa+b>b+a,求实数a,b的取值范围.

11.设a≥b>0,求证:3a3+2b3≥3a2b+2ab2.11112.已知a>0,->11+a>.ba1-b

三、探究与拓展

13.已知a、b、c是不全相等的正数,且0

答案

1.C 2.C 3.B 4.B 5.C 6.C 7.B

8.a>c>b

9.p>q

10.解 aa+b>b+a

⇔a-b>a-b

⇔aa-b)>ba-b)

⇔(a-b)(a-b)>0

⇔(a+bab)2>0,只需a≠b且a,b都不小于零即可. 即a≥0,b≥0,且a≠b.11.证明 方法一3a3+2b3-(3a2b+2ab2)=3a2(a-b)+2b2(b-a)

=(3a2-2b2)(a-b).

因为a≥b>0,所以a-b≥0,3a2-2b2>0,从而(3a2-2b2)(a-b)≥0,所以3a3+2b3≥3a2b+2ab2.方法二 要证3a3+2b3≥3a2b+2ab2,只需证3a2(a-b)-2b2(a-b)≥0,只需证(3a2-2b2)(a-b)≥0,∵a≥b>0.∴a-b≥0,3a2-2b2>2a2-2b2≥0,∴上式成立.

1112.证明 >1及a>0可知0

1+a>1 1-b

只需证1+a1-b>1,只需证1+a-b-ab>1,a-b11只需证a-b-ab>0即>1,abba

这是已知条件,所以原不等式得证.

a+bb+ca+c13.证明 要证logxlogx+logx

a+bb+ca+c只需证logx()

由已知0abc.222

a+bb+c由公式ab>0,bc>0,22a+c≥ac>0.2又∵a,b,c是不全相等的正数,∴

即a+bb+ca+cabc=abc.222a+bb+ca+cabc成立. 222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_浅析高中一年级数学如何学 篇7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师指导下, 从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专题, 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一样, 从特定的数学角度和途径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例, 通过亲身体验进行数学的学习。数学研究性学习强调要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选择课题, 学生从自身数学学习实践出发, 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有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开展数学研究性课题学习将会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 变传统的“接受性、训练性学习”为新颖的“研究性学习”, 它有利于克服当前数学教学中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发展的弊端,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那么, 如何在高中数学课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呢?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研究性学习要渗透在每天的课堂教学中

课堂传授是高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趣味导入, 设悬激疑, 讨论研究等方法来进行讲授。活跃的课堂气氛, 浓厚的学习兴趣,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和求知欲望, 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奠定了基础。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 学生的求知欲越高, 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 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 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展开, 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 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结束。事实上, 课本中, 不少定理、公式的证明、推导本身就是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好材料。比如, 三角函数中, 正弦、余弦诱导公式的推导;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研究;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等等。

二、研究性学习要渗透在每一道数学问题中

教师要在课堂上要形成“以问题中心”, 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如果能带着探索问题的强烈欲望来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那么, 他们的大脑就会处于积极活动之中, 他们所得到的知识就比较深刻、扎实。教师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在教学全过程, 紧密结合教材中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实际问题渗透学生自主创新性的研究型课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发展个性特长, 初步学会研究性学习。

我们开展数学的“研究性学习”, 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亲身体验问题。数学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我们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许多研究的方向, 数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都是渗透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如利用数列知识解决购房、购车分期付款问题, 利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最佳方案问题, 等等。带动学生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让数学研究性学习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 真正地做到使学生学以致用。数学的应用不仅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与实践,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 研究数学问题, 建立解决各种问题的数学模型, 这样学生一方面能用所学的数学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又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抽象成数学的模型, 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循环推进。

三、研究性学习要渗透到社会实践中

“实践出真知。”对于高中学生而言, 教师要开展研究性学习, 必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也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手操作的能力,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例如我让学生尝试研究“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先让学生制定调查研究专题, 从教科书、课外阅读材料以及网络中查找有关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内容, 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际需要, 分组到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进行原始数据的搜集, 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整理, 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在研究过程中, 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展示, 使他们发现研究数学的乐趣, 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占主导地位

作为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 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既不可以按已有的教学模式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 也不能放任自流, 不闻不问。要达到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 教师的指导必须把握一个度。我们要让学生熟悉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查阅法, 这是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课题适合什么样的方法。也就是说, 教师应以平等身份主动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 通过与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与学生相互学习, 共同进步;教师应指导学生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教师应做好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工作, 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树立信心。

综上所述, “研究性学习”旨在让高中学生将学习看作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以问题为先导,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 长期坚持下去, 必将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所以, 研究性学习要渗透在每天的课堂教学中, 要渗透在每一道数学问题中, 还要渗透到社会实践中。数学教学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 不但可以促使学生学习数学、掌握和运用一种现代数学的学习方式, 而且可以使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 教学相长, 这一举措一定可以让师生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摘要:高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程, 新课标明确提出, 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应用意识。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从三大方面阐述了研究性学习应如何运用到教学中,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浅析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方法;计划

一、合理制定高中数学学习计划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数学学习计划,除了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学校安排等因素外,务必关注数学学科的特性。数学是个讲究客观且多次练习的学科,尤其是高中数学,有时候一道解答题,需要思考和完整解答的时间达到十几、二十几分钟。所以制定计划时,在时间上,务必坚持做到有连续性,最好是每天都有独立学习数学的时间,每次学习时间建议不少于40分钟,高三的学生最好不少于一小时。同时考虑到数学的思维量较大,一次性学习过长,效率也会降低,产生疲劳,影响数学和其他科学习。故一次数学学习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两个半小时。在内容上,数学的学习以当天及当周的内容为主,主要是概念定义(抓中心词和老师强调的点)、公式及其必须掌握的推理方法、重要结论及得出过程,思想方法。内容上在开始第一次掌握时以慢,稳为主,开始的慢是为后来的快打基础的,慢只是为了准和牢。同时,对任何一个数学知识内容,务必清楚知道其适用前提和可以变通的条件等。对公式,需要知道每一个字母的意义,以及公式的变形形式。在学习顺序上,建议大部分的同学遵循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疑问及时思考并寻找解决途径的原则。

二、做好课前准备,充分做好预习环节

数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特色,它是记忆量较少的学科,但很多时候,它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有些还难以理解,所以我们在预习的时候,要做好以下环节:

1、明确学习目标,既要明白基本要求,又要明白发展要求。在学习《统计案例》这一章节的时候,我仔细阅读教材、课标,总结出本章节的要求,如下:

基本要求。

(1)随机抽样:①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②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2)用样本估计总体:①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②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不要求记忆公式)。③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④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⑤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变量的相关性:①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②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4)统计案例:①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②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2、发展要求。(1)通过实际问题去理解回归分析的必要性,明确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从散点图中点的分布上我们发现直接求回归直线方程存在明显的不足,从中引导学生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进行回归分析,进而介绍残差分析的方法和利用R的平方来表示解释变量对于预报变量变化的贡献率,从中选择较为合理的回归方程,最后是建立回归模型基本步骤。(2)从具体问题中认识进行独立性检验的作用及必要性,树立学好本节知识的信心,在此基础上学习三维柱形图和二维柱形图,并认识它们的基本作用和存在的不足,从而为学习下面作好铺垫,进而介绍K的平方的计算公式和K的平方的观测值R的求法,以及它们的实际意义。从中得出判断“X与Y有关系”的一般步骤及利用独立性检验来考察两个分类变量是否有关系,并能较准确地给出这种判断的可靠程度的具体做法和可信程度的大小,最后介绍了独立性检验思想的综合运用。

三、重视课堂,紧跟老师,向课堂要效率

新课改强调课堂的高效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同学据此就忽略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数学要多练习,但永远有做不完的习题。有时总会有一些遗留问题,不能得到解决,而数学学科是属于较难仅仅靠自学就可以轻易提升的学科。所以找到对的老师,适合一起探讨问题的同学,就显得很重要了。跟对的老师,可以帮助同学提纲挈领,释疑解惑,同时还可以提高效率,尤其是找个一对一的好老师,只要合适了,双方一起坚持一起配合,相信效果绝对比起自身努力会好很多。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又相对枯燥无味,作为学生应该参与实践,从中激发兴趣,多多尝试。如:在小时候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学生通过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等方法进行操作,主动探索、观察、讨论、发现、交流、大胆推导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当学生通过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问:大家认真观察,割补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哪些联系?根据上面的发现,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我们通过操作后,已经明确了两个图形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空间形式,这样他们要说的话就很多,就有参与的兴趣,完全有可能进行加工、整理、进而推导出公式,课堂教学也更加有效。

四、课后巩固要有强化意识

在一堂课堂上,我们对所学知识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这一表象,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学习上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这节课成败的决定因素。①做好巩固性练习。对知识加深理解并转化为技能技巧。②加强比较性练习。通过寻同辨异,加深理解。例如学习解决问题时,一道题可能有几种解法,等列出算式后,可以通过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及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对比中加深理解,达到对知识的巩固。③尝试变通式练习。摆脱一味机械地模仿,克服思维定势,一题多变。④探索开拓性练习。通过练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总之,高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们既要有好的学习方法,还有要好的学习品质,要坚持下去才会有起色,不要被一时的困难吓倒,想方设法,总能找到快乐学习的方法,让数学学习变得简单起来。

(辅导老师:赵兰英)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_浅析高中一年级数学如何学 篇9

政治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BACDC6——10BDCAB11——15DAABC

16——20 DCABD21——25DABCB26——30CDDAB

二、简答题(共24分)

31.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1分)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1分)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1分)

32.①提案权;(1分)②审议权;(1分)③表决权;(1分)④质询权。(1分)

33.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1分)怎样坚持: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1分)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1分)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1分)

34.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分)②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2分)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2分)

35.主权国家权利:①平等权,(1分)②独立权,(1分)③自卫权,(1分)④管辖权。(1分)主权国家义务:①不侵犯别国,(1分)②不干涉他国内政,(1分)③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1分)

三、论述题(共16分)

36.意义:①有利于调动广大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提高村民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村民的主人翁责任感。②有利于提高村委会的工作效率,保障村民合法权益。③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每点2分,共6分)

建议:①增强村民的民主意识,调动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②完善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拓宽村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每点2分,共4分)

(说明:意思相近,表述不同,可酌情给分。)

37.①给相关国家机关打热线电话、写信,或当面向有关人员反映,举报检查站的行为。(信访举报制度)(2分)②借助舆论的力量,将检查站工作人员的失职行为曝光。(舆论监督制度)(2分)③找当地人大代表,请人大代表出面解决问题(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2分)(说明: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斟情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

学好高中学霸数学的技巧 篇10

有了兴趣这把钥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也将是提升数学成绩的关键。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种方式向同学推荐,第一做好课前预习,将第二天所要学习的知识通篇的阅读一下,将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用红笔标注出来待课上向老师提问或者与同学交流。第二做好课堂笔记,课堂学习非常重要,在课堂之中提高效率要胜过课后做很多习题,因此在听课时一定要把老师讲解的关键点记下,以及老师在课堂之中提到的延伸知识,除此之外,还要把同学的一些观点以及自己的意见和一些重点题型以及题型的解题过程详细的进行记录,这样当日后自己出现知识模糊时,就可以通过翻阅课堂笔记加强自身的知识认识。

第三建立一个数学错题本,将自己出错的习题以及正确的解题过程记载下来,这样做有两点好处,选择可以防止自己犯同样的错误,进而在找错、改错、防错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数学成绩,其次通过错题本,也有利于对症下药,明确自身是由于哪个知识巩固不牢固而引发的错误,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完善自我。第四经常对知识进行梳理,将已经学过的知识重新进行整理,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采用树状图、网状图或者表格的形式,将知识进行板块分割,这样不但一目了然、便于记忆,还起到了一定的复习作用,可以实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掌握数学解题方法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同学都跳入到了题海战术之中,去做大量的练习册与课后习题,对于这种做法,笔者不予以认同,虽然说实践出真知,但是数学是一门思维性的学科,勤虽然能够补拙,但是也要补的有方法,一味的去进行习题练习,显然是不能够提升自己成绩的,只有真正的掌握了数学方法,用数学方法去解题,理解解题的门道,才能真正的让自己有所提升。在解高中数学习题时,常见的解题方法有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归纳法、配方法等,尤其是换元法,其是最为常见一种解题法

浅析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篇11

关键词: 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 有效预习 突出重点

高效课堂是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提出的新时期的课堂教学理念、原则和方法,是对应过去课堂教学的无效性和低效性而言的。“高效”指在常规化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积极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探究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教师课前设计,在课堂上按照教学计划积极引导学生,学生在认知上,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知;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教师细心搜集材料,精心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手段,展现知识的发现、发展及形成过程,在有限时间内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潜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成,全面系统掌握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乐教、善教,学生乐学、愿学,课堂民主、和谐、创新、高效。

高中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来说,都比初中生成熟,自制力较强,学习主动性较强。如何尽可能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内的学习效率,尽量在规定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呢?笔者根据多年高中数学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高效课堂要注意课前有效预习

学生学习效果怎么样,取决于课堂学习效果,而课堂学习效果怎样取决于课前预习。经常预习的学生数学成绩较好,因为预习过程中已经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归纳总结,并对什么地方存有疑问,什么地方是重点和难点有较为清晰的认知,以便合作交流时更有针对性,提前把学习变为主动的求知过程,会学习的学生是有备而来的,是带着疑问和目的来的。教师对数学课的预习要求要具有明确性、可行性,预习的问题要具有点拨性、层次性,对预习作业要进行反馈。教师在课前设计中要把学习内容以导学提纲形式呈现出来,设计问题难度适中,注意深入浅出,体现点拨性,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顺利完成预习任务,达到预期的自学效果。将预习题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部分,全盘考虑预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预习要初步解决哪些问题。预习过的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带有明显的针对性,注意力更为集中,能够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答案,学习质量高于其他人。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课堂活动应该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营造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传统课堂中,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唱独角戏,没有互动,信息的传输是单向的,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效率极其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打造高效课堂,就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参与,采取策略实现师生互动。注意教学方式创新,为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互动、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表达,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和创造想象能力。

二、高效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有一个重点,而整堂教学都是围绕这个重点分层次展开的。为了让学生知道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通过多媒体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展示出来,以便引起学生重视,明确自己需要关注的主要内容。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众多形式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兴奋起来,让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三、高效课堂教学要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都是不同的,目标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学设备的差异,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通过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验证几何结论。如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让每位同学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形成的角度,使学生形成直观、立体的印象。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除此以外,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习题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一堂课上不仅使用一种或者两种教学方法,而是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_浅析高中一年级数学如何学 篇12

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不仅担负着教学工作,更担负着教育学生的重担。自担任高一数学教学工作以来,本着无私奉献、敬业爱岗的精神,在这个新的领域中,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现将半年多的工作经验作如下总结。

一.课前备课下足功夫 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单就每节课在上课之前对于课堂教学中教、学各个环节教师、教材、媒介、学生有个精细的设计,包括在反思中遗留问题的讲解都应考虑在内。既对实现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落实有一个先期的预设保证。

我们的课堂教学常常为了完成任务增大课堂容量,忽略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加以反复的训练,无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这一节:如何让学生把对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迁移到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情境,例如单调弹簧振子,圆上一点的运动,四季变化等实例,使学生感受周期现象的广泛存在,认识周期现象的变化规律,体会三角函数是数形结合的产物,这是三角函数最本质的地方。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摩天轮旋转及生成的图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激发同学们学习的乐趣。

二、作为教师,课堂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先学后讲。这是关于教学顺序的总要求。新授课一般要经过学生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当学生经过集体合作探究仍然不能解决某些问题、理解某些内容时,教师再进行精讲点拨。

2、三讲三不讲。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教学过程。

3、及时矫正反馈。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纠正学习行为。

4、三布置三不布置。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

5、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可以以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也可以以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创设等等。

6、减少无效教学环节。无效教学环节冲淡了课堂教学的落实,有时在环节转换和串联语上花费的教学时间太多,这样势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益。

三、教师要适时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尝试探索、自学等是学生课堂高效率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学生大量的自主性学习面前,学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就突显出来,因为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则对于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有好处,二则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会促进当下学生的学习,会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教师要对学生作以下要求,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习惯: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习惯: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座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书写时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对学生的练习应及时反馈:心理学研究表明让学生及时的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反馈可用来提高具有动机价值的将来的行为。因为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会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的作用又可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纠正并激发上进心。所以及时反馈是高效课堂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策略,作为高效课堂教学,尝试、探索、自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完全可以对于学生进行当堂的面批面改,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是否等到发展,学生的吸收、消化是否高效进行小卷测试,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结果给以及时反馈等。

4、课后巩固习惯: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

总之,课堂教学表现为学生思维活跃、节奏紧密,导致思维能力的长足发展。备、教、学、思的策略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如果说课前的备和课后的思是为课堂教学中教、学服务的话,那么课堂教学中教也是为学服务的,因为学是主体进行尝试、探索、自学,教是主导,起到疏引、组织的作用,所以落脚点是学。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2012-5-7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_浅析高中一年级数学如何学 篇13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 感受信息重要性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游戏 1 1--贝爷生存游戏】

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1.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多 2 公斤;2.队员都是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3.队员只可以从给出的物品选择三件。

四人一组组成探究小组 这是进入高中第一节课,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都不甚了解,通过这样一个游戏情境的导入,提供给大家一个活跃的学习氛围,同时通过“生存游戏”让同学体会到物质、能源和信息是我们生存需要、也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分 【游戏 2 2--感觉剥夺实验】

请一位学生地上讲台来,用老师事先准备的布条蒙住眼睛,在教室里走一圈,并谈谈感受。

自告奋勇的感受剥夺实验 有了第一个游戏的铺垫,这个游戏的开展,学生就能放开,不会太拘谨,同时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剥夺实验”来让学生重点感受“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基本需求” 1 分 【T PPT 观看视频--感觉剥夺实验】

学生观看 进一步体会信息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分(二)、通过事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与交流“信息的定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请同学们根据导学案中给出的一些事例或者自己联想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分组讨论,并对导分组讨论并进行投票,同时总结出理由。

每组由一个同学代表学生这个年龄段已经具备了从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的能5 分

学案中给出的信息的三大定义进行投票,选出与自己认知最贴近的一项,并说明原因。如果没有可以自行写出自己对信息的定义。

①信息论香农的定义 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有新内容或者新知识的消息。

②控制论维纳的定义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是不能量。

③钟义信的定义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④其他定义

发言。

力,所以让学生自己从具体生动的事例中抽取总结出上升到理论高度的“信息”定义,是对这种能力一种锻炼,同时鼓励学生不要限定在以后的知识架构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对权威敢于提出质疑。

(三)、教师讲授“信息的定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 [ 讲授 信息的定义] ]

介绍引用的三个定义 ①信息论香农的定义 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有新内容或者新知识的消息。

②控制论维纳的定义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是不能量。

③钟义信的定义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④其他定义(上网搜索的界面展示)

交流:结合事例共同理解这几种信息的定义。

通过讲解,让学生认识到目前对信息的定义有很多,显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信息会有不同的认识与描述,因此,到至今没有达成共识。

同时引申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对于知识的认知因为视角不同、层次不同、价值观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总结表述,同样对于人或者物,我们也会因上述途径的5 分

不同出现认知表述的差异,而我们之间的分歧与矛盾也会因此而已,请大家理性对待这一正常的现象。

(四)、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游戏 3 3--你做我猜】

游戏规则:请三名同学上讲台将老师准备的纸条信息准确地告诉下面在座的同学,可以用任何方式,但是不能重复前面同学用过的方式。

[ [ 要求] ]

1.三张纸条信息:

①喜欢

②奶牛

③草

2.每个人不能用其他人使用过的方式

3.根据上面的信息表达组成一句完整的话。

同学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体会交流信息的主要特征及意义。

信息的特征:

传递性;共享性; 载体依附性; 时效性;真伪性; 价值相对性; 可加工、处理性; 价值增值性 寓教于乐,在游戏中体会信息的特征以及意义。

信息的基本特征是理论性,通过生动的、实际的游戏或者案例自己分析总结出信息的特征。分 【拓展练习交流分享】

1、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信息的共享性):

2、真假难辨(信息的真伪性):

3、老皇历看不得(信息的时效性)

4、一传十,十传百(信息的传递性)

5、玉不琢,不成器(信息的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6、“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信息的相对性)

两种模式 【模式一】.没有网络环境,通过导学案上的拓展练习,进一步内化理解信息的特征。

【模式二】.网络环境下:直接联网上机用问卷星在线作答,进行信息的特征的进一步内化理解,同时问卷星可以实时进行题目的正答率统计,进行难点讲解。

两种模式:

一是通过导学案进行的; 二是网络环境下的问卷星的拓展练习; 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信息的基本特征,巩固知识。分

3、交流及评价 两种模式 【模式一】

可以现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评价,然后进行班级交流。

【模式二】进入 BBS论坛,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查看其他小组的发的帖子,有可能的话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分享学习成果 5 分(五)、总结与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 [ 讲解] ]深入了解信息的各种特征,既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和理解信息的基本内容,也有利于我们依据信息的特点,有效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形成新知识,挖掘信息的应用价值。

【板书】课堂小结 一、信息丰富多彩(信息的定义)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传递性;共享性; 载体依附性; 时效性;真伪性; 价值相对性; 可加工、处理性; 价值增值性 练习(课后)

搜集身边的、生活中的常见的例子。讨论我们是如何利用信息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的。

引导学生去关注我们可以如何利用信息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服务。分

学情分析:

学生是刚刚升入高中,是本节课是他们的第一节课,教师与学生

及学生与学生间不熟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也不了解。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这个阶段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自己从大量存在的事实案例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效果分析】:

1.通过形象的事例,生动的向学生展示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学生能很容易的接受,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了生活中常见的实用的知识。

2.理解信息的重要性、信息特征这些知识点,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小游戏,让学生寓教于乐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3.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从游戏中实践,引导学生讨论为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发挥学生的想象,自我构建信息的基本特征。老师在此过程中起引导作用。

教 材分析:

“信息及其特征”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无处不在的信息;②信息的基本特征两项内容,要求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明确信息的多样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引导学生在讨论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 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

D.精神、物质、知识 2、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

A.价值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共享性 3、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这正说明信息具有()

A.价值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可转换性 4、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

A.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B.信息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C.刻在甲骨文上的文字说明信息的依附性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5、在朝鲜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候,蓝德公司向美国政局高价兜售一份调查报告没被理会,战后美国政府分文未花就得到该报告,这体现了信息的:(D)

A.价值性 B.可伪性 C.具有可传递性 D.具有时效性 6、关于信息共享与物质的共享的差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信息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

B.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

C.信息可无限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

D.信息可以有限的使用 7、将几副相互无关联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 Photoshop)的加工后,形成一副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像,这体现了信息是()

A.可以共享的 B.需依附一定载体的 C.可以增值的 D.具有实效性 8、武王伐封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却没有甲骨文资料记载其确切年代。现代考古工作者根据历史传说中的“天象”,利用天文知识成功地完成该时间的判定。这说明信息具有()特征

A、可传递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的可转换性

D、价值性 9、某次语文测验成绩已经按学号顺序录入到 Excel 表中,对语文成结在 100 分以上的学生筛选,得出相应的名单,这体现了信息()的特征

A、可以共享的B、可以增值的 C、需依附一定载体 D、具有时效性 10、下面有关对信息作用事例的理解,错误的是()

A.许多历史事件以文字的形式记载在书上,体现信息的依附性。

B.交通信号灯被许多行人接收,体现信息的共享性。

C.天气预报、股市行情体现信息的有价值性

D.身边的信息体现了信息的不完全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于学生是进入高中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还不是很了解的现实情况,通过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体会信息的定义,感受信息对于我们的生活、生存都是必不可少。信息的特征这一理论性的知识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游戏活动变得感性,易于理解和记忆。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利用信息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的信息素养。

同时要注意因为本节课游戏环节较多,要注意学生课堂秩序和时间上的掌控。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列举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对信息有较全面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_浅析高中一年级数学如何学 篇14

-----《二项式定理》听课反思

荣成市第四中学

宋传凤

电话:7451030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

---《二项式定理》听课反思

长期以来,我们数学教师的授课方式基本上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鲜有师生互动,基本上谈不上激活思维、启迪智慧、开拓潜能,我们不能不反思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否就是高效的数学课堂?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

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要通过多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地发展。

那么如何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呢?今年我有幸的参加了市局组织的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在这次听课中我有太多的收获和感触。下面我尝试就二项式定理这节课谈谈我对‚有效教学‛的几点理解:

一、要明确本节课的核心是什么?

教学中,首先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就是因为这一问题解决不好,课堂教学就是无米之炊,无论你的教学方法多么好,结果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和精力,而且会消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课堂上只有教货真价实的数学知识,教知识蕴含的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改进教学方式才有意义,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二项式定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二项式定理及其通项公式,利用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得到一类探索性问题的求解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节是求解探索性问题的课型,这就决定了本节课应该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讨论,积极思考,集思广益,探索方法和结论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采用‚情境—问题‛教学法比较好,要使情境、问题形成锁链,相互孕育,有序展开。

二、注重问题的情境创设,设疑问引悬念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黄河清特级数学教师说:‚数学课堂应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兴趣走进教室,带着更多问题、更大的追求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向生活,‘问题’成为动力,‘解决问题’唤起学生探索的激情。‛只要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出悬念,就能从‚悬‛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项式定理课堂实录

问题1:若今天是星期二,再过30天后是星期几?怎么算?

预期回答:星期四,将问题转化为求‚30被7除后算余数‛是多少。

n 问题2:若今天是星期二,再过8(nN)天后是星期几?怎么算? nn8(71)预期回答:将问题转化为求‚被7除后算余数‛是多少。

n(ab)(nN)的展开式是什么?这就是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学完本课后,师:也就是研究此题就不难求解了。

采用联系实际的引入能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改变对数学形成的枯燥、抽象的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老师问的是再过32天就是上海世博会了,你能根据今天是星期二推算出世博会那天是星期几吗?不仅注重了数学知识和实际的联系,而且还加入了德育教育、人文教育渗透,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

三、以‚问题链‛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

一堂课,无论课型如何,无论上什么内容,无论用何种教学媒体,要使课堂生动,关键是看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可以说,问题设计是一堂课的“灵魂”,因为问题设计决定着教学的方向、顺序,问题设计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问题设计直接影响着教师本节课教学的效果

设计好的‚问题串‛是关键,好的问题串能搭建起‚适切‛的‚脚手架‛,有利于突破核心思想、教学的难点,‚有意义‛‚适度‛的问题串,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在过程中形成思想。

二项式定理这节课就非常适合以问题串来引领学生做好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以小问题带动大问题,环环相扣,不仅上活了课,而且更主要的是充分而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以下我仅以难点突破为例来探讨问题串的设计。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确定二项展开式中,每一项的二项式系数,对于一般学生来说,真正能独立归纳出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此时的设置问题一步步引导启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实录: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一步步观察发现归纳出二项式定理的基本内容. 通过课件展示,由多项式的四则运算,师生共同完成下列问题:

(ab)2a22abb2(ab)3a33a2b3ab2b3(ab)4a44a3b6a2b24ab3b4

n(ab)(nN)的展开式? 问题一:请各组展开讨论,怎样写出

nnn1n22nrrn(ab)_a_ab_ab_ab_b 问题二:我们各小组讨论的猜想是,而系数很难确定,那么上述猜想中各项系数如何确定呢?

问题三:请各小组同学从最简单的情况着手来看一下,各个项系数究竟怎样来的。(此为本节课的难点,所以学生初步探究后老师可以适当把问题分解成一些小问题来知道学生讨论。)

4(ab)(ab)(ab)(ab)(ab)中第一个括号中的字母分别问题四:为了寻找规律,我们将记成a1,b1;第二个括号中的字母分别记成a2,b2;依次类推。请再次用多项式乘法运算法则计算:

(ab)4(a1b1)(a2b2)(a3b3)(a4b4)

a1a2a3a4 ………a4的由来 a1a2a3b4a1a2a4b3a1a3a4b2a2a3a4b1 ………a3b的由来 a1a2b3b4a1a3b2b4a1a4b2b3a2a3b1b4a2a4b1b3a3a4b1b2…a2b2的由来 a1b2b3b4a2b1b3b4a3b1b2b4a4b1b2b3 ………ab3的由来 b1b2b3b4

2222小问题1:以ab项为例,有几种情况相乘均可得到‚ab‛?这里的字母a,b各来自哪个括号?

22小问题2:既然以上的字母a,b分别来自4个不同的括号,ab项的系数你能用组合数来表示

吗?

小问题3:你能将问题2所述的意思改编成一个排列组合的命题吗?

(预期答案:有4个括号,每个括号中有两个字母,一个是a、一个是b。每个括号只能取一个字母,任取两个a、两个b,然后相乘,问不同的取法有几种?)

问题4:请用类比的方法,求出二项展开式中的其它各项系数,并将式子:

(ab)4(ab)(ab)(ab)(ab)a4a3ba2b2ab3b4 括号中的系数全部用组合数的形式进行填写。

n(ab)推广到一般,让学生填写,的展开式是什么?

第二部分深化认识,熟记公式

问题:请同学们自己观察提二项式定理的结构,设置结构特点的几个小问题,然后小组交流汇总问题并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里我特别要提出的是,参加讲课的老师在这里的处理大不相同,有的老师是自己把结构特点总结出来了,设置了几个小问题让学生思考填空,而有的老师则完全让学生去观察定理所可能有的特点提出问题,然后其他同学补充。从课堂反映来看,学生是完全有能力自己探究出公式的所有形式上的特点和规律的。我想我们的数学课堂上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和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然后解决的效果是大相径庭的。所以我们课堂上应适时引导、鼓励学生提问题。‚一般的老师会叙述,好老师会解释,优秀教师会演示,伟大的教师会启迪‛。所以课堂上我们老师不但设计问题串要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能力,我们也应该适当尝试改变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被动学习局面,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四、实施有效的课堂训练策略

注重对题目的选择,难度要求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做有效题。强调学生的训练有效,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在内容领悟、知识掌握、过程规范、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上有效提高。

五、水到渠成的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要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方法、思路、反思,然后学生有感而发,而不是追求形式、表面化的迎合老师需要的所谓的体会和小结;要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引导学生用扩展、深化等方式提出新问题,并用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续课程。

总之,有效教学的课堂是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本,搭建平台,合理、灵活运用有效教学策略,促进师生互动,全员参与,及时反馈和个别辅导,促使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优化。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充分展现学生的个体生命的活力,用教师自己的思维去激活学生的思维,用教师的自己的情感去激活学生的情感,使教学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中去。教师若善于关心自己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会用心进行教学设计。那么,课堂便会是师生的天堂。

以上,是我一些个人看法,他不是高深的理论,也不是拼凑的七巧板,是参加二项式定理优质课评选给我的一些启发,总结出来与所有老师共同探讨。我们老师应该大胆的改革课堂教学,保

上一篇:教学工作计划封面下一篇:当前我县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