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对传统教学的影响

2024-05-12

mooc对传统教学的影响(通用10篇)

mooc对传统教学的影响 篇1

摘要: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以下简称为MOOC)近年来成为炙手可热的新的课程模式,这一点在高等教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Udacity,Coursera,以及 EdX等MOOC形式的创新项目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MOOC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还鲜有尝试。本文通过对MOOC的特点和模式的分析来说明MOOC在基础教育中与传统课堂教学整合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MOOC;传统课堂;辅助教学;校讯通

一、MOOC简介

MOOC是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的简写方式,翻译成中文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网上也有“慕课”、“魔课”等音译的版本,它是“开放教育资源(OER)”的进一步发展。顾名思义它是建立在网上的、大规模的、开放式的教学组织模式,这个术语最开始由布赖恩·亚历山大(Bryan Alexander)、戴夫·科米尔(Dave Cormier)提出,后来被西门思和斯蒂芬·唐尼斯用于其所研究的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的表现形式。目前比较优秀的实践项目包括Udacity、Coursera、EdX等,都对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MOOC的特点

MOOC除了具有其形式上的大规模性、网络性、开放性等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

教学视频是MOOC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MOOC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MOOC更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也便于学生课后的巩固和复习。

2.教学内容较少

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MOOC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MOOC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的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MOOC的内容更加精简。这有利于学生针对一个问题做一系列的集中训练。

3.资源容量较小

从大小上来说,MOOC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一般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便于学生在线学习,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灵活学习。

4.注重交流互动

交流与互动是MOOC教学过程的基础,只有做好学习者与教授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沟通才能建立起良好的获取知识的路径,这样的属性正是MOOC的闪光点。实践项目的教学都是寄居在社交网络媒体上,几乎所有的社交网络媒体都可以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学生和老师通过这些媒介进行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学习的目标。

5.学习者高度自主

MOOC的教学模式中学习者的一切学习行为都建立在自发性的前提下,因为参与人员众多、知识背景繁杂使得教学的组织者无法有力地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所以关联主义

【】MOOC几乎完全依赖于学习者的自我调控。1

三、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

1.学习时间长,教育资源不均。传统的课堂往往在40分钟左右,而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保持在10分钟左右,所以在传统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到一定的制约。而且随着地域等条件的限制,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等教学资源不够均衡,故而引起择校、择班等

现象。

2.学生参与度低,教师难以广泛了解学情。在课堂上,学生往往疲于听课,做练习,课后的自习反思时间少之又少,所以学生能参与思考和课堂活动的机会非常少。而且一般一个班级的学生容量在50人左右,老师要深入学生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很困难,加上时间和精力有限,所以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主要是听课和做作业。

3.解惑过程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统课堂的解惑活动往往是教师通过抽查或自我感觉,通过课堂讲解大部分学生提出的疑点。很难做到全面性和针对性。

四、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整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比MOOC教学实施过程和传统教学的特点,可以看到传统教学活动的开展与MOOC的教学的目标是一致的,其过程也有着很多相同的部分。

根据李秉德教授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分类总结,传统课堂可分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

【】学习类、探究学习类等等2。但是总结其形式都是为了针对某一知识点而展开的一种学习方式。而且同样是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实践相结合,教师从中担任的是组织者和资源的提供者的角色,这与MOOC教学实践模式基本相同,所以采用MOOC的模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完全可以完成辅助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

再看MOOC教学的组织,一般都是由课程的组织者通过一个信息发布的平台公布学习内容,学习者借助各种社交媒体工具参与到学习中来,然后课程组织者再通过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所产生的资源进行整理后进行发布和分享,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研讨,这就是一个MOOC基本教学运行模式,其中所产的成果和资源也可以保存到网络存储当中以方便记录并供教师和学生的再次使用。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MOOC基本教学中所需的技术和工具已为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掌握,这为MOOC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再次,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深入,电脑和手机等移动学习设备逐步普及,还有QQ和微信等交互工具特别是校讯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都可以作为移动学习和交流的载体。

综合以上三点可以说明MOOC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整合的可行性。而在效果上MOOC的组织形式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有着如下优势:

1.组织教学活动成本较低,所有的网络工具都是免费的,只是在初期构建整个应用环境时教师的工作强度较大,但是教学活动环境搭建完毕后则可以沿用很久,而传统的教学活动则每节课都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

2.学生受益者多,传统的教学活动由于时间场地等原因只能是教室的学生参与,而MOOC则没有这些限制,所以参与人数可以无限增加。参与时间也不受限制。

3.学生参与度深,由于MOOC采用的是异步的非实时交流方式,并且鼓励学习者与教师之间以及学习者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探讨,所以所有学生都可以加入到互动中来使的学生真正地进入到了深层次学习当中。

4.学习的连续性,由于学习环境在网络中,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往往一次学习活动的主题可以持续地被讨论和研究,而在这个对主题的反复研究和推敲的过程中,主题更加明确,从而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充分、更深入。

5.学习成果的积累更容易,在整个学习讨论活动中的所产是教学资源、形成的问题和结论等研究成果以及学习者和专家的交互和互动过程都能够被记录下来,方便学生反复学习和巩固。

综合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把MOOC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整合是提高整个区域的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五、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整合的方式

1.MOOC可以作为有效的预习手段。学生在传统预习中,结合MOOC讲解,能预先对知识做比较充分的了解,而通过做相关练习题可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然后在传统的课堂的听课中更具针对性。

2.MOOC可以作为有效的复习巩固手段。传统课堂中学生学习完毕后必然有疑惑的内容,那么在课后可以通过反复观看MOOC的授课内容进行复习或者通过MOOC的交流平台进行答疑解惑,从交流中获取新知和巩固已学内容。

3.MOOC可以帮助教师做学情信息的了解。教师可以查看学生在MOOC平台提交的问题和进入MOOC后台查看学生预习情况对讲课内容做相应的调整。这样使得传统的课堂重点更突出,知识讲解更具针对性,从而大大提升传统课堂的教学效率。

4.MOOC可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机会。对于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多探求新知和深入学习的需求。MOOC平台可以提供更高层次和更深层次的学习内容供这部分同学学习,从而将其学习能力发挥到极致。

在传统课堂中引入MOOC可以使学生分享优秀的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并投入到更广泛的学习和讨论中,而传统课堂也可以弥补学生设备不完善和网络交流障碍的缺陷,更重要的是传统课堂能弥补MOOC学习中对学生督促不力以及考核不便的弊端。如果能将二者有效结合,必能给传统课堂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六、总结

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整合可以克服传统教学工作中的许多困难,可以加速区域内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为老师和学生建立起一个新的知识传播平台。但值得指出的是,MOOC的作用是作为传统课堂的补充而不是替代传统课堂。MOOC更主要的作用为“习得新知”和“解惑”而非“授业”,它主要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课前预习和课后辅导,不能代替传统课堂的新知识教学。

参考文献:

[1] 樊文强.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杂志,2012,(3):27

mooc对传统教学的影响 篇2

1、从高校教师的角度分析

从参与MOOC教学的高校教师来说。MOOC网络课程教学主讲教师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合作完成。在课程网络教学上线前, 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包括课程知识内容、学习参考材料、作业、试题等, 课程的录像、制作也需要技术、课程设计、摄像、视频编辑等工作团队, 相互协调、紧密配合来完成。在上线后, 仍需要技术支持、内容支持, 教师和助教也需要及时掌握课程状况和学生学习动态。MOOC课程的准备、教学过程、教师工作方式、教学相关人员等与传统课程存在着极大的差别, 新的教育学理论课程设计与教学理论和教师培训将有极大的需求。这种情况使教师更加注重完善自身不足, 比如: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深化自己的专业理论, 改善自身教学理念, 以便接受网络教学系统的监督;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 借助MOOC增加在大学讲授课程的机会和跨文化能力的发展;通过借鉴和学习其他在线教学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来完善和提高自己作为教师的素养和能力。

对于未参与MOOC教学高校教师而言, MOOC课程也给他们提供了学习教学更便利和更有效的资源, 可以免费参与, 学习在职培训, 让学习者接触到知名大学的教学风格;能比较不同的方法论;从学生角度体验远程学习;体验论坛讨论;体验同伴评价;拓展关于教学方法论的视野和知识;英语听、读、写技能的提高;建立新的专业联系;从一个新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育活动。[1]

2、从学习者自身的立场分析

MOOC引发了学习革命, 课程的设置安排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每个视频大概8到10分钟, 按照知识点来安排教学内容, 上述模式可有效减少在线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极易发生的“走神”现象, 有助于帮助学生保持注意力,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相比较传统高等学校教学, 学生的学习方式就会发生变化, 在以传统课堂学习为主的情况下, 网络课堂学习的比重将会大幅度提升。另外, 网络视频教学结束后一般都有测验, 测验可以降低遗忘的速度, 提升最初的记忆强度。即使测验之后没有反馈, 与单纯的追加学习相比, 也可以提升对学习材料的记忆效果。MOOC可以批改各种各样的作业, 能批改选择题、简单题、数学或数学表达式、模型, 以及复杂的编程等作业, 结合其他手段可以对学生的问题作出及时解答, 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批改作业讨论问题, MOOC网络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 一般在5分钟以内, 教授和学生就能提供出答案, 这种及时反馈促进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学习深度。很显然, MOOC的课程设置更科学, 符合学习规律, 有利于提髙学习效果和质量。[2]学习者接受了更优质的教育, 留学教育也会受到冲击。MOOC的跨国际的教学, 语言障碍促使学习意愿强烈的学生更加注重外语知识的学习。

MOOC的不限国籍、不限年龄为自愿学习的人们, 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使高等教育真正成为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但是MOOC的使用者, 高校或者是社会大规模人群能否持续、高效的利用其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和专业水平;高等学校本身能否通过MOOC的使用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这是不能预估的问题。

3、结合高等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分析

3.1 在教学理念上, 传统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得到深化, 使高等院校的教师更加明确“有益教学”, 而不是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对象,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关注教学质量, 关注可测性和量化, 使教学理念切实得到提升。

3.2 MOOC对高等院校的影响可能更多地表现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方面。中国传统高等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侧重于讲授法, 而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主要侧重于讲解、讲读、讲演的具体实施方式, 谈话和讨论的讲授法几乎很少, 对于演示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方法运用甚少。MOOC的这种交互式学习, 不仅使教授能够对学生的不懂知识进行讲解, 促进师生交流, 互动式评价, 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3 MOOC对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还体现在专业设置、高校管理等方面。MOOC的开放特性构成并彰显了其独特的创建、结构以及运作, 这为传统大学的课程开发、教学组织和运作提供了独特的思路。MOOC模式强调知识生产胜于消费, 产生的新知识有助于维持和发展MOOC的知识生态环境。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接受MOOC的学分, MOOC完成率的问题就会大幅度提升, 会使传统高等教育的弱势学科或者专业在实体大学消减, 使高等院校的管理设置更加趋向于如何平衡好“砖块”和“键盘”教学的关系。

MOOC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它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角, 为我们完善高等教育系统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是未来传统高等教育的有效补充。索罗斯认为, 市场的基本趋势将对人们产生预期, 如果主流偏向是积极的, 趋势将得到加强和加快;如果相反, 主流偏向是消极的, 趋势就将得到矫正。MOOC的发展的主流偏向是积极的, 所以处于持续加强和和加快的趋势。尽管MOOC现在被“大规模地宣传”和热潮似的研究, 实际上没有对学生产生真正地影响, 更多的是引起国内外企业和学者的热捧, 实际上MOOC却无法解决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需求增加所带来的挑战。

摘要:自中国近代传统高等教育产生以来, 面临各种挑战, 不断完善自身, 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迎击。随着经济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冲击传统高等教育的方式日益增多, 尤其是在线教育的发展。近来, MOOC作为多种方式的一种风生水起。MOOC这种网络课程为网络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广泛的学习选择, 给传统高等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给传统高等教育带来了挑战, 引发了人们的热烈争论和关注。

关键词:MOOC,传统高等教育,在线教育

参考文献

[1]郝丹.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 2013:42-50.

mooc对传统教学的影响 篇3

关键词:MOOC 教育 影响因素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简称,其中文意思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它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开放共享性,所有参与学习的人不一定是在校注册学生,它里面的所有资源都是共享的;二是可扩张性,它是区分于传统的课堂的一位老师对应一小群学生,它的大规模针对是不确定数的学习者。MOOC一般都具有比较完整的课程结构,通过网络传播学习,其特点是以短小视频传授名师的教学内容,以即时测试和反馈督促学员学习,并基于大数据分析促进教师和学生改进教与学。

一、MOOC简介

MOOC起源于加拿大,2008年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大学教师开始尝试借助网络平台将自己的校内课程向公众免费开放,人们只需要在网上注册就可以参加学习。2011年秋季,斯坦福大学试探性地将三门计算机课程向全球免费开放,在线注册人数超过十万人次。

MOOC 课程是将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融合,具有一些共同特性:

(一)大多数课程都有特定的上课期间,课程周期大约1~3个月;

(二)教学平台大都是自行开发或整合的;

(三)除了Udemy之外,大部分的课程都由大学教授来提供;

(四)绝大多数的授课方式是教师引导型,授课过程除了使用教材之外,也会设计作业或考试环节;

(五)每门课程都有老师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的互动讨论;

(六)学员来自全球各地,课程学习结束后,注册学员还可以登陆课程进行复习。

二、有关MOOC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制定公司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就是找出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各个要素,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按照矩阵形式排列。在此运用SWOT方法对MOOC进行分析,旨在了解MOOC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机会

1.MOOC为更多人提供了免费学习的机会

传统的高等教育都要收取一定的学费,一般院校的学费都在几千元,加上其他各项费用,一年下来总支出也接近万元。对于很多有求学要求、成绩优异而家境贫寒的学生而言,就读高等学府遥不可及。目前,所开设的MOOC绝大多数都是免费的,而且都是世界名校,其中也包含中国的北大、清华学府。它所提供的教学资源绝对是优质的高等教育。

2.MOOC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规定的地点、固定的人群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讲授课程知识占主要地位,通过板书或多媒体等形式讲解课程内容,形式上相对单一。MOOC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突出使用现代化的技术,通过社会化媒介和移动设备举行教学。没有了传统的教学计划安排,人们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学习内容和确定学习时间。课程容量上也将50分钟分解为5-20分钟的短小模块,通过网络等形式与学习者互动和交流。

3.MOOC使教育走向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大学就十分重视学生间的国际交流,他们即从不同国家招收学生,也将本国学生输送到其他国家进行学习交流。MOOC的兴起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8月,Coursera上线不到4个月就有注册学生超过100万,这些学生遍布全球119个国家,其中美国占38.5%,巴西占5.9%,印度占5.2%,中国占4.2%。

(二)威胁

1.是否有足够规模的优质资源

MOOC起源于国外,虽然网上提供丰富的资源,但是资源存在着地域性差异,如果是以英文为母语交流的国家,在MOOC上学习课程时的文化差异性、语言差异性和观念差异都相对较小,但对于我国传统的东方文化的来讲可能就与西方文化等就存着巨大差异。

2.能否保障MOOC的课程质量

MOOC与传统的大学教育相比,具有互联网教育的通病,即在网上易作弊的问题。因此,还有一部分人对MOOC的发展前景持怀疑态度,质疑MOOC的质量能否与大学现实中开设的传统课程的质量相媲美。

3.优秀学生不易显现出来

在传统的大学教育中,教師和学生都是相互熟知的,优秀学生也是众所周知的,老师还可以在学习或工作方面对其进一步推荐。而MOOC这种学习形式,没有现实世界中的人际网络,教师与学生并不熟知,更不能向传统教学中根据学生个性特点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4.MOOC的发展会触及很多利益群体

MOOC的出现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巨大冲击,同时它还会触及到很多利益群体,现实世界中的很多大学可能会因为MOOC的发展遭遇淘汰的危机,因此,MOOC这个触犯了多人利益的新生事物,其发展过程必然会受到一定的阻力。

(三)优势

1.易于使用。网络已在全世界范围得到普及和应用,人们可以方便的在网络上搜集各种资源和信息。MOOC也在网络上为用户提供了各种资源,只需要用户进行网上的注册登录就可以方便进行课程选择学习和交流。

2.费用低廉,绝大多数MOOC是免费的。目前,MOOC上的绝大多数课程用户学习都是免费的,虽然有一部分收取费用,但这个费用与现实社会中的大学高等教育的学费比较价格是非常低廉的。

3.覆盖的人群广。传统的高等教育都需要经过入学资格并要求考试达到一定分数线才可以进入,这对那些有学习想法但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的学生或者达到了录取分数但没钱支付高额学费的学生来讲,学习就成了一种渴望。MOOC可以让所有有学习愿望的达成这个愿望。

4.可以自主学习。现实社会的课堂教学都有时间要求,每个学期的上课课程、课时安排都有统一规定,学习不能自主选择学习时间,而MOOC则可以把学习时间定在一天之内的任何时段完全取决于学习者。

5.学习资源丰富。MOOC上集合了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很多课程都是由这些高校的一流专家教授来讲授,学习者可以在网上运用MOOC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源。

(四)劣势

虽然MOOC在近两年呈迅速发展之势,但我们也应清楚看到MOOC在中国发展的劣势和不足。

1.课程数量缺乏。目前,互联网教育最适合的领域主要在工程、理工、语言等领域。从人均课程数上看,MOOC在中国的发展要落后于美国等MOOC蓬勃发展国家,尤其是高质量的经管类课程在中国特别缺乏。

2.授课质量较差。MOOC在中国的整体发展来看,起步晚,制作MOOC课件团队水平欠缺,授课质量较差,有的课程还存在直接使用教师上课视频等问题。

三、结论

综上所述,2012年到2013年爆发的全球性MOOC风暴,是远程教育的最新发展,是为变更传统教学而生。MOOC发展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个巨大的冲击,它得到了众多学习者的推崇,有着巨大的发展优势和发展空间,但它还有着存在和发展的不足和劣势,一定时期内它不可能取代传统的教育模式,它将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相当长的时期内,它将与传统教育模式并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3,(2).

[2]谢莹,解继丽.MOOC革命:在线教育的发展对传统大学的冲击与影响[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1).

mooc对传统教学的影响 篇4

让学生接触传统连环画的创作,可以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技法、构图、空间想象、以及艺术表现等方面的能力。高校的漫画教学中应该加入传统连环画内容,为学生的漫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校要思考如何传承和发展连环画,将连环画课程训练更好地融入漫画教学中。

1 传统连环画的艺术特点与价值

传统连环画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很好地将图画、文字结合起来,二者互相烘托,带有连续故事性,其中也结合了绘画与文学特点,可以说这是一门综合艺术。在连环画中可以体现出其独具的美术风格、文化特点以及浓厚的东方文化特色,在表现手法方面,尤其是通过传统的白描手法进行绘画的,这种手法较好地体现出了视觉艺术特点,能够将人物的外在美最大程度上地表现出来,包括动态、身姿、面容。连环画有短篇幅和长篇幅之分,在篇幅中将文字以及图像很好地结合到一起,文字和图像在发挥自身功能的同时,又能互为补充,让人感觉到和谐,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美,要想创作好连环画,对于画家的综合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除了扎实的基本功之外,还需要具有较多的生活经验和阅历,强烈的表现欲望也是不可缺少的。这种艺术形式流行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作为一种受欢迎的娱乐消遣方式,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内容上具有简单易懂的特点,普及性也非常强,这使得其非常受群众的欢迎。连环画的影响是深远的,对艺术欣赏、传播知识文化、阅读形式以及审美效应都留下了永恒的影响。但是时代是在不断变迁的,报刊传媒的出现对其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让其开始没落,在新时代传播中面临着断层,然而其在培养专业绘画艺术人才上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当前高校绘画教学中,学生存在基本功差、创作质量低等问题,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成果,应该在传统艺术中吸取积极、有利的养分,在漫画教学中注重连环画课程的训练。

mooc对传统教学的影响 篇5

在中国道教史上,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道教从民间兴起到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在文学史上,诗歌的创作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道教对文学创作影响甚大,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游仙诗的创作。游仙诗作为一种漫游仙境之诗,本是起自道家方士,后来成为道教内外人士广泛采用的创作样式。在魏晋等时期,道外文人对游仙诗的兴趣相当浓厚,以至所作诗章成就甚至超过道内人士。如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竹林七贤、陆机、郭璞、沈约等,都属其中的佼佼者。

南北朝时期,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文人南下,南朝文学得到了发展。道教方面,陶弘景对道教进行了改革,他总结了上清派的修炼方术,创立了茅山教团,建立了完整的道教神仙信仰体系。在这种背景下,游仙诗的创作再度兴盛。就连溺信佛教的梁武帝也向人称“山中宰相”的陶弘景讨教。梁武帝曾写游仙诗,“水华究灵奥,阳精测神秘。具闻上仙诀,留丹未肯饵。潜名游柱史,隐迹居郎位。委屈凤台日,分别柏寝事。萧史暂徘徊,待我升龙辔”。诗中写到,成仙的要诀都了解,炼就的丹药不肯服食。开天的萧史请再徘徊,等我一起驾起龙辔神游,以享受人间欢乐。但是作为一个享受着人间荣华富贵的帝王,虽然也向往着成就一身的仙风道骨,却也贪恋着尘世的快乐。诗中较好地体现了作者既贪恋尘世又仰慕仙界的双重心理,这也是除梁武帝之外,其他游仙诗人作品的基调和特色。

游仙诗的创作曾成为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坛的一大时尚,许多道内道外文人创作了许多游仙诗,为当时的.诗歌风格形成带来深远的影响。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唐宋时期,道教由于得到朝廷的大力推崇,进入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在这样一种崇道的氛围下,必然出现大量吟咏道教的诗词。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可谓非李白莫属。李白的诗歌,气象万千,变换无穷;时而雄浑豪放,时而澹远恬静;时而现实,时而虚幻。他一生留下的许多流传千古的优秀诗歌,是中国文化瑰宝的一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称得上是永垂不朽。

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除去他飘逸的诗歌风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教信仰在他头脑中的根深蒂固。作为一个诗人,他继承前人诗歌成就而又发扬光大;作为一个道教信徒,他从道教中采摭大量的神话,并从道教的宗教思维模式中获得激情。两者相辅相成,造就了他的诗才。因而纵观李白的诗文,有许多是吟咏道教的神仙诗,当然更多的是受老庄道家思想濡染而创作的浪漫不羁、超然物外、孤高飘逸,一叹三绝、千古吟唱的浪漫主义文学杰作。李白的游仙诗,最有代表性的而是《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清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首诗,境界极高,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李白对瑰丽、美好神仙世界的向往。其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更是登峰造极,至今仍被人们反复吟诵。

除了李白,唐代诗人受神仙思想影响,并写有游仙诗的诗人很多,如杜甫、李商隐、李贺等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道教神仙观念对我国古代诗人的人生境界、追求和诗歌浪漫化表现手法的影响,无论如何都是不可低估的。

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篇6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体系、历史传统和工作作风,表现为企业成员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习惯的沉淀、职业的习惯,一定的道德规范与文化素质。它不仅可以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导向和约束作用,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而且还可以更加鲜明地将本企业同竞争对手区别开来,以便消费者对企业进行识别,进而产生认同感。企业文化理论的形成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当时,整个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本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由一个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为美国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这使得人们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刻反思。经过深人分析,在企业竞争过程中,是企业文化使日本迅速崛起,是企业文化对日本经济发展起了主要作用。于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企业界掀起了一股创建企业文化的热潮。当我们探索日本企业文化时,发现日本的企业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我国企业在创建企业文化,提高竞争力时,除了学习和引进东西方先进企业文化外,还有必要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瑰宝。

一、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思想常为企业所用。接下来主要从“仁”、“信”、“义”、“和”几个方面谈儒家思想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一)“仁”的思想

“仁”,仁爱,“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儒家的精义所在。在《论语》中仁字出现了109次,有多种释义,最常见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解释是“爱人”。我国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尊重自己的员工,理解支持他们,信任宽容他们,关心体贴他们,从而有效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信任度,企业真心为员工着想,就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二)“信”的思想

“信”,言行相一,信用。要使企业成功必须讲信。“信”是儒家伦理中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也是中国交换伦理的重要典范。很值得我们今天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学习和借鉴。因为,诚信,对外而言,首先,能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商业效率;其次,诚信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对内而言,只有在诚信的基础上,企业内部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充分发挥人的最大潜能。

(三)“义”的思想

“义”,道义、主义。企业在文化建设中要树立正确的道义作为自己的行动信条,并为之奋斗。尤其在义利发生矛盾时,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观。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思想。提倡人们要见义能为,舍生取义,做到重义轻利、见利思义,做什么都不要忘义。要使个人的行为与仁义、道德、道义相符,而不计较功利或物质利益。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把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使员工自觉地意识到在讲“义”时,要承认“利”的必要,追求“利”时,则要接受“义”的约束。这样,就能实现“以义估利”,“举义兴利”,调节和规范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使企业遵守法则,正当经营,把赚钱看作一种手段而非目的,自觉地把企业赚钱与国家兴旺和民族利益联系到一起,捐助教育、办慈善,将利益回馈社会,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

(四)“和”的思想

儒文化中强调“和”,孔子有言“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和为贵”是中华几千年历史中处理人际关系、民族文化、社会关系的传统原则。用求大同,存小异的办法,协

调各部分人的利益和要求。达到整体的协调、和睦是中国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文化支柱。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也正是得益于这一“和”的传统。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而言,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有“三和治企”,“三和”指“人和、物和、利和”即治理企业要将人员间的关系协调,企业生产与环境的协调,企业间竞争与合作的协调有机结合起来。

儒家思想从在不同方面对企业文化建设起着作用,是企业运转的润滑剂。因此,企业应该以超凡的卓识远见,注意吸收借鉴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用于教育员工,培养员工爱岗敬业、团结合作、协调一致的精神,使企业的竞争力得以增强。

二、道家思想的影响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分别着有《老子》、《庄子》。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从中吸取合理营养。

(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

“道”是道家的中心思想。老子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意思是事物发展有其规律性,人们应当按规律办事,不可妄为。应用到企业文化建设中,首先,领导者行为应当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并按规律制定法律制度;其次,涉及企业改革改制时要对企业自身特点和周围环境全盘考虑,切忌想当然为之;第三,对于管理者而言,要善于抓大事,将常规事务分权与下属,这样责权明确、各尽其力,管理者看似清闲,实际工作却井井有条,正是“无为而无不为”}

(二)“辩证治事”的思想

辩证地看待一切事物,这是道家思想的又一精华之处。老子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相互对立的,如新与旧、盛与衰、高与低、长与短、福与祸等,而且这种对立关系也是可以转化的。再来看今天的企业,商场如战场,有胜亦有败,面对激烈的竞争,企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当处在经营困难时期,企业不应该气馁,通过不懈的努力,使困难局面得到改善并要向它的反方向发展,即获得成功;当企业处在顺境时,也应该认识到企业自身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是隐性的,同时,企业的竞争对手也在以难以觉察的速度迅速崛起,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成为落后者甚至被淘汰。以辩证治事的思想来认识事物、治理企业,也是许多企业反败为胜走向成功或者戒骄戒躁保持领先的法宝之一。

(三)“点滴为始”的思想

老子认为,天下的一切大事,皆从点滴小事做起。他说:“合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很大启发意义。每个企业都有同一个梦想,不断发展,日益壮大。要实现这个梦想,就需从零开始,然而很多企业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它们急于求成,一味地攀比,盲目扩大规模、引进外资,全然不顾自己的条件,也不顾事物发展的步骤性和规律性,结果出现了管理困难、资金浪费、负债增加等一系列不良现象。

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它教育今天的企业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成败,以一个“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来顺应规律治理企业,同时以一个“点滴为始”的思想看待企业成长,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不存在绝对的好与绝对的坏,看到传统文化优秀面的时候,也应看到它的消极面,下面就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极面作以简单分析。

(一)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调和折中的维持之术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这些谚语奉劝中国人莫为天下先。这些思想渗透到企业中,既会影响企业竞争一流的意识,也极大地影响到企业内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

使用。加拿大华裔总督伍冰之的父亲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不想摘天上的星星,那么你连地上的尘土也得不到”。现今全球化时代,商业竞争更加激烈,充满风险,谁若过分小L}谨慎,事事不敢为天下先,或竞争意识淡薄,不求上进,以得过且过的心态办实业,恐怕难以长存。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韦尔奇谈起通用的企业文化时。有一句是“竞争、竞争、再竞争”。

(二)怎样看待成败.怎样评价经常失败的人

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永不失败。现代教育科研成果表明,人就是在不断犯错误中学习的,所以,某种程度上成功的人也是失败比别人多的人。作为现代企业人,一定要不怕失败,只有首先在心理上不惧怕失败,才会认识失败,才会分辨哪些是可能走向成功的失败,哪些是永远的失败,从而避免在关键问题上失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评价一个人时往往不是看它做成了多少事,而更多的是看他犯了多少错误,得罪了多少人,失败了多少次,在这种标准下,那种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对方方面面关系照顾较好的人常常占优势,而那些冲劲大、对关系顾及少、一头扎进事务中的人往往吃亏多。长期以来,员工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对企业的危害不言而喻。

(三)重历史、重经验、重权威及官本位思想

“不识古,不成义”,“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大官说的话比小官顶用,上司仿佛在所有问题上比下属聪明。过去的经验,并不能完全地原封不动地用于指导今天的现实生活,许多经验留给今天参考的往往只剩下核心的思想精义。以上思想作用于企业文化建设,只会使企业封建气息浓厚,难有长足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企业文化建设,今天的企业应该自勉自励,兢兢业业,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对传统文化的消极方面决不姑息,果断地抛弃,即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来对待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同任何一种文化一样,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开放型的,必须兼收并蓄,企业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优秀遗产的同时,还应结合本企业状况,充分吸收国内外优秀文化建设经验,以便形成本企业独有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构建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构建的积极作用

1.推崇集体主义,有利于培育忠诚的企业文化。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表示个人与群体间的关联程度。在个人主义社会中,个人之间的关联较低,以“我”为中心,人们认为一个人的责任就是照顾好自己,即使由于某种目标使人们聚在一起,但如果这个团体束缚了他们的个性,或者影响到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很有可能离开这个团体,或者降低对团体的责任感而维护自己的相对独立。所以,对团体忠诚度较低;而在集体主义社会里,以“我们”为中心,集体中的成员期望他们的集体来照顾他们,并且以愿意对集体的忠诚作为回报,他们对集体、团队忠诚度较高,因而企业凝聚力较强。

日本企业强调团队精神、家族精神、集体及爱国精神等带有明显民族特征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吸收和借鉴了儒家文化的特点。日本人对团体的依赖使他们会为了团体而甘愿忍辱负重。较高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得日本人在组织中结成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团队来共同解决问题、承担责任。个人可以因为团队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利益。这种较高的集体主义带来的是以人际间的相互吸引和对团体的绝对忠诚为特征的高团队凝聚力。

毕鹏程等(2003)在研究不同的社会文化对群体思维现象发生的影响时发现,美国是一个非常注重个人主义的国家,群体的凝聚力相对较低。日本是一个具有较高的集体主义的国家,群体中人际关系和谐,个人对群体高度忠诚。而中国的群体则很特别,成员间虽然信任度很

低,但是却很容易服从别人的意见,同时相互间缺乏竞争性,参与决策的愿望不高,而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合作关系又会使群体维持一种表面上的和谐。所以,虽然同受东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群体的凝聚力却远远不及日本。

2.崇尚和谐,有利于为企业注入和谐的文化基因。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推崇天人和谐的思想。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对天人关系的基本观点上,中国传统文化把人生处世的理想目标确立为“天人和谐”,其积极意义是明显的。儒家治国和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和为贵”。这种和谐观,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追求管理系统的和谐、稳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合一”,在社会管理方面推崇“天人一家”,在对人的管理方面强调“情理合一”,从而在管理的不同阶段和层次上达到相互交融合一。千百年来,“和为贵”、“和气生财”已成为国人一般的生意经。

中庸之道对企业文化的正面影响体现于其反对过与不及、不走极端、重视和谐、“和为贵”的人际关系准则等。借助中庸的这些积极面培养诸如“追求合理利润”、“内求团结、外求发展”、“协作博弈”等等企业经营风格、风险观念乃至竞争观念及策略等以构筑企业文化,已在实践中被证实为成功之道。

3.企业家的修己安人。中国传统的治学理论认为,要想有益于社会,要想治理企业,企业家必须先从自身的修炼开始,修身齐家治天下。一个团队有没有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关键取决于上级;一个上级有没有吸引力、号召力、影响力,关键取决于其人格魅力。任何一个企业家,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修身和正心。这就涉及到“仁”“德”“智”等各方面的修养。孔子认为管理的本质是“修己安人”。“修己安人”包含了根本性的个人修炼、自律以及和谐的管理方法,它要求管理者按照道德规范自觉约束自己,成为道德表率,通过言传和身教,借有形的教育和无形的感化影响被管理者,从而达到管理上“安人”的目的。“修己安人”的中国管理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仅仅依靠外在规范约束人的行为,只能达到有限效果,而要求个体从心理上、观念上认同管理上的要求,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正人必先正己”。管理者能做道德表率,能着眼于全局,抑制、约束个人的“私”,创造人人自觉为企业努力工作的管理氛围,才是理想的管理方式。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构建的消极影响

1.过于强调集体主义,压抑了个人创新精神,不利于组织创新文化的塑造。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是我国的一个传统文化特征。集体主义文化强调集体目标,个人主义文化注重个体目标。比如,美国是一个高度重视个人主义的国家,他们这种个体本位的价值观念促使人们追求一种人人不同、个个相异、互不干涉的状态。

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强调群体意识,忽视对人的个性的认可与培养,不利于企业员工个体意识的发挥。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塑造个性化的企业及企业家形象,而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群体的作用,强调整体对个体的制约力量,忽视了群体中每一个个体作为最积极的行为主体所能够发挥的巨大作用。这种思想意识的长期影响,使人们难以坚持个人的看法,企业家不敢大胆实施自己的改革方案,不愿显示个人的力量,这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Hofstede(1991)曾经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具有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投资偏好的西方个人主义文化和具有资本积累及人力资本投资偏好的东方儒家文化与经济增长有较强的相关性。赵曙明(2004)指出,“美国这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之所以能够率先迎来知识经济,是因为美国人很容易„接受自主,自我改造,乃至自我革新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带到商业领域……与此形成对照的是,那种与自然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的封闭、墨守成规、论资排辈、追求平衡、„中庸‟等等,明显地抑制了人们的创造性。”

常建坤(2006)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影响时发现,中国文化对企业家

创新精神所起的正面影响要小于西方文化。但是,可能是由于中国文化强调“和合”思想的结果,中国文化对企业家网络(社会资本、关系资本)的构建更具积极意义。与中国文化不同,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更负进取心,并直接导致了其风险偏好、机会识别和动态创新意识都较强,而企业家网络联系较弱。

2.“和合”演变为“中庸”,讲究一团和气的企业文化会阻碍企业业绩的增长。“和谐、统一”始终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倡导和谐中求得统一的思想,这与西方的强调差异化的文化不同,统一可以给企业带来稳定的文化氛围,这是它积极的一面。但是另一面,它也为折衷主义、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提供了理论土壤,限制了员工的创新与发展。而西方文化强调个性张扬,提倡并鼓励员工的创新,尊重员工个性。

我国传统的冲突管理强调“以和为贵”、“克己安人”,在处理冲突时,人们往往采取非对抗式的策略,如宽容和回避的方式,以求增进和谐,这种和谐价值观有利于减少人际间的摩擦和冲突,然而也会给组织带来负面影响,因为过分压制冲突会使组织停滞不前,导致决策效率低下,最终降低组织的经营绩效。并且,“以和为贵”的传统价值理念在企业文化中有时也会演变为不注重制度安排,往往强调非制度性人情理念。导致在经营中很少考虑与契约制度相关的价值理念,而很重视哥们义气之类的价值理念及血缘家族关系理念。

邓荣霖等(2006)在研究中国情境下不同的文化类型、组织结构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的不同影响时,设想中国企业的员工会更加适应那些强调和谐人际关系和集体目标的组织文化,从而将具有这两方面特征的组织文化作为研究的重点。研究发现,和睦交往型组织文化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绩效具有负效应;团结一致型组织文化对于企业绩效具有正效应。人们之间和睦相处本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一种优良品质,然而,在企业内过高的和睦性,可能会损害企业的经营绩效。因为,在中国,和睦交往的程度往往与成员维护相互之间的“关系”、“人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工作中,成员间很少会就他人达不到考核标准或要求的工作业绩提出批评意见。即使要求对工作方案提出不同意见,大家也是倾向于保持沉默。这种结果导致了管理中的低效率和工作中的低产出。

而团结一致型企业文化,因为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目标一致,企业成员的价值及行为取向与企业整体价值保持一致,大家会齐心协力,从而使企业产生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这也验证了Calori & Sarnin(1991)的观点:团结一致是能够带来正面影响的一种组织文化特性。

3.权力差距大,压抑了员工参与性、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培养。由于受“三纲五常”和“忠孝礼仪”等儒家文化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权力差距较大、平等程度偏低的国家。在企业内部,“一把手”说了算,随意处罚职工,职代会流于形式,压制民主,忽视或否认员工的智慧,使职工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益得不到实施,限制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失去活力和凝聚力。

mooc对传统教学的影响 篇7

MOOC对教育的影响主要是促进教育公平、完善自主学习和实现终身教育、 提升教师素质和水平、提高教育质 量 。 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 , 从优势 (strengths) 、 劣势 (weaknesses) 、 机会 (opportunities) 、挑战 (threats) 四个方面分析MOOC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的影响, 以期寻找到MOOC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

一、优势

1.教育资源的开放性。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是学生多教师少, 而理论课教师的水平又参差不齐, 理论水平高、教学方法先进、授课有吸引力的老师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班级教学效果明显较高, 优秀的教育资源如何面向全体学生, 一直是困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难题。MOOC教学资源及课程学习过程向所有学习者免费提供的模式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行路径。

2.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在MOOC模式下, 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进程, 这就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知识, 开展研究式、讨论式的学习, 使大规模的个性化学习成为了可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经历几次课程改革, 要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 当下许多学校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 只是用多媒体课件替换了教师板书, 课堂形式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过程, MOOC独有的随堂问题、满10分过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恰好能够弥补这种缺陷。

3.强调互动学习。教育过程中的交互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在MOOC模式中, 教师参与了教与学的全过程,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 通过人工或计算机自动程序, 督促、提醒学习进程和学习任务, 生生互动也更加丰富。若能够将MOOC与传统课堂结合起来, 将有利于改善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沉闷的课堂气氛, 并有助于传统课堂向课前和课下延伸。

二、劣势

1.合理的评价制度缺失。目前, 国内一些知名高校开始尝试MOOC和传统课堂相结合的O2O (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 模式, 有的高校创建了自己的MOOC平台。 而影响MOOC推广的制约因素是很多高校并没有给MOOC课程以学分认定, 这和MOOC缺乏合理的评价制度, 且不能克服在线作弊有关。

2.自主学习的不可控因素。参加过MOOC学习的人都有一个感触:强大的自制力和意志力是学完课程的关键。目前, 国内外很多MOOC平台的课程考试通过率都很低。果壳网在2013年10月对慕课中文用户做了问卷调研, 调查发现, 在国内用户中, 67%的用户一门课程都没有完成, 16%的用户所选课程完成不到一半, 只有6%的用户完成了全部所选课程;在“阻挠完成慕课课程的原因”一项中, 可以投入的时间有限 (59%) 、缺乏毅力 (55%) 和语言障碍 (55%) 分别列前三位。当学习完全变成一种自律行为时, 对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的大学生是不小的挑战。

3.缺少真实校园文化氛围。教育除了“教人”, 还要“育人”, 这个层面需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真实的体验与互动, 才能让学习者能够顺利社会化变成社会需要的人, 再加上大学校园丰富的文化底蕴对学生的熏陶, 这些都是MOOC教育模式难以取代的, 学生在大学里上课可以和老师有直接的接触, 和同学有更自然的交流, 这些沟通不但对学习本身有利, 学生也可以从老师和同学身上学到更多专业以外的东西。

三、机会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在国内外著名的MOOC平台上, 有人文、历史、社会、伦理等方面的课程都可以拿来丰富和充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很多国内大学已经开始将海外网络公开课资源作为提升本校教学质量的工具。 即使同一学校内部, 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可以考虑将理论知识丰富、教学方法先进、讲课具有吸引力的老师的课程做成MOOC视频, 让全校的学生都能分享优秀教育资源。

2.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支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第一次将“教育信息化”作为一章单列, 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 更新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要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2014年, 教育部、财政部等四部委及人民银行联合发文, 通过体制机制、财政投入、政策扶持等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3.“90后”大学生对信息技术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和适应性。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基本是“90后”, 这些学生是与网络共生的“数字原生代”, 习惯通过互联网来获取各种信息, 对各种形式的在线学习具备天然的亲近感和适应性, 笔者在课堂上随机调查显示, 75%的学生表示若有条件会在MOOC平台上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 90%以上的学生希望课堂上利用微视频讲解知识要点, 并希望老师开展更多的课堂讨论。

四、挑战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与能力有待提升。美国的高等教育纪事报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的一项调查显示, MOOC教师投入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精心准备课程, 尽管如此, 教师都表示MOOC教学值得推广, 且大部分表示MOOC教学经验改变了其对在线教育的看法, 未来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MOOC教学。 新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的要求提高了, ed X主席阿南特·阿加瓦尔教授说:“教师要学会适应、学习, 他们不但要学会在线技术、方式, 还要学会真正关注学生的需求。”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亟待改进。近年, 信息技术融入高等教育一直在探索和尝试, 却仍然没有突破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师中心论”藩篱。这种模式的弊病是课堂完全由教师主宰, 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稻川三郎在《第三种课堂教学:培养会学习的学生》中提出了课堂形态重构的“第三种课堂”, 即“第三种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们将走到教学的最前沿”。由传统的“教师主宰的课堂”向“学生主体的课堂”的转变, 体现的是一种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教学理念及结构形态。MOOC出现后风靡全球, 主要是它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不能完全照搬一些MOOC平台的做法, 却应该将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并及时变革教学方法。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有待改善 。 在MOOC浪潮的影响下, 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为代表的一流学府正在探索建立本土的MOOC平台, 并实现与国际一流大学的资源互通与共享, 一些地方性高校在利用这些优质资源的同时, 也在探索校内微课程平台及区域内教育资源共享, 并鼓励教师利用微课程、翻转课堂、O2O等教学方式推进教学改革。这些实践刚刚起步, 要想有好的效果, 高校必须在政策、制度、硬件、软件等方面提供支持, 尤其要重点研究如何实现学分认证、课程评价、政策支持、硬件和软件实施改善等方面。

五、MOOC 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

1.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教学方法 (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 。 教学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实效的方法论前提, 它能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吸收MOOC教学秉承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既强调优秀教育资源向一切人开放, 又要实现学习过程中的“因材施教”。

MOOC模式因一些先天缺陷受人质疑, 如上课人数多却通过率低, 无法完全控制学生学习情况, 无法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真实社交体验, 这些缺陷恰好是高校传统课堂可以弥补的。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模式的创新应该是传统课堂与MOOC模式结合的SPOC (Small Privae Online Course,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 模式, 就是在校园内面向本校学生, 用MOOC的技术和手段开设的课程, 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理念都可以在SPOC中实践。SPOC的基本流程应该是这样的: 教师挑选一门甚至多门MOOC的教学资源 (视频、资料、测验、作业等) , 再补充一些自制或搜集的更符合本校本专业需求的个性化资源, 组合成在线课程, 由学生自行在线学习, 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答疑、实验等, 最后线下期末考试, 课程完成。或者教师可以在实体课程先播放精选的微课程 (一般10~20分钟) , 让学生回答设置好的问题,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再对微课程进行分析、组织课堂讨论等。这个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和学生的需求自由设置和调控课程的进度、节奏和评分系统。

2.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和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的提高, 是新的教学方法探索能否成功的基础条件和因素。MOOC教学模式流行以来, 对教育最大的改变是学习方式, 最大的冲击则是教师的教学活动, 以至于后MOOC时代讨论最激烈的就是“教师的作用”问题, 无论是MOOC模式, 还是SPOC模式, 都倒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和提升自身素质能力。教师使用别人的MOOC授课, 首先得把别人的课学懂, 否则就无法给学生指导, 这是第一重提升。懂到能讲给别人, 和懂到能和别人讨论、答疑、辅导, 是两个境界。填鸭式的讲, 很容易;能应对学生天马行空的提问, 很难。课堂职能的转变逼迫教师必须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 这是第二重提升。他们必须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专家、熟练掌握和使用教育信息技术的能手。应提倡“高学历、宽阅历、专家化、信息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长路径, 既要培养大批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也要培养本课程的大师级人物和适应MOOC时代的明星教师。

3.高校要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环境。应对MOOC时代的挑战, 高校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第一, 结合自身发展情况, 合理确定MOOC的类型和目标, 一流大学做引领, 二流大学积极参与资源共享共建。第二, 高校要在学分获取、考试评测、专业评估等方面提供新的政策和机制, 如何把MOOC和现有的大学学分制结合起来, 国内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 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积极探索。第三, 各种软件硬设施要跟上, 学校应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具备线上学习的条件, 学校的网络运行要稳定, 实现无线网络在校园内的全覆盖, 并能够满足多数学生同时上网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汤敏.慕课革命:互联网如何变革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 2015.

MOOC对传统教育的冲击 篇8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中文通常翻译为“慕课”,它将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融合,是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开放式在线学习方式。MOOC这个术语于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University of Prince Edward Island)几位研究员提出,在2011年秋,来自世界各地的约16万多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Sebastian Thrun与Peter Norvig两位教授联合开设的《人工智能导论》免费课程[2]。自那时起,许多重要的创新项目包括Udacity,Coursera,以及edX都纷纷加入,越来越多的世界知名大学也涌入到这股浪潮之中。

MOOC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视频与回答选择题结合,即将知识学习从原来的“讲授主导式学习”转变为“研讨提升式学习”。通过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模式,如参与、反馈、作业、讨论、评价、考试与证书等各个环节,点燃学习者参与课程学习的热情,从而完善过程化学习的方式,使得学习者能真正地掌握知识和能力,同时又促进了平台的进步与繁荣。慕课教学使得学生成绩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效果良好、交互式练习设计科学、视频学习弹性自主、学生出席率高。

面对MOOC课程的汹汹来势,大学的传统课堂教育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而慕课对当代学校传统教育的冲击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学校主体、教师个体和学生客体。

首先,对高校主体的冲击表现为,一旦MOOC实现学分认定或其认可度在社会上达到某一水平后,大量的学生可以在MOOC平台上针对世界各地知名大学和名师开设的课程进行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专业课程组合选修。这样一来,很多大学的传统教育教学职能很可能会湮没在MOOC的浪潮中,从而彻底沦落为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习辅导室和功能实验室。

其次,对教师的个体的挑战表现为,目前多数大学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表征为封闭性、片面性、机械性和局限性。传统教学知识供给落后,片面地以教定学,教学目标、手段、过程和评价单一,忽视学生主体的现象愈演愈烈,高校教学质量每况愈下。而MOOC的兴起,对学生来说有了更多的优质选择,学生可以针对某一课程在MOOC上学习甚至可以不必到课堂上课,最后通过学校考试即可获得学分,这样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的挑战可想而知。目前,MOOC对课堂教学的冲击已初见端倪,教师应该重视教学改革、强化教学手段、更新教学知识,及时进行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型,吸引学生回归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对学生的客体碰撞主要表现为,现下的传统教学多数还存在满堂灌、机械学、一考终的现象。而针对多数MOOC课程过程化和阶梯式的学习方式,学生们结合社会需求和个人定位将会更加理性和自由地选择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例如,日后高校学生可能会在图书馆选修麻省理工学院的机械工程类课程,这样的趋势将使得学生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带来巨大的挑战。

世界开放教育资源发展到现在,已经差不多迎来了一个教育资源的大同世界,我们应该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去了解MOOC、接触MOOC、学习MOOC。但学校开展MOOC教学必定面临一系列问题:如果全面推广用MOOC名师的课件来教学,对于学校教授基础课的教师会带来冲击;学校作为整体单位全面使用平台公司提供的MOOC课件,也会涉及知识产权和费用建设问题。当前学校能做的,也是最迫切做的,就是利用MOOC来冲击自己的课堂教学,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探究教学水平提升的方式方法,提高教育质量才是学校的立身之本。

面对风起云涌的MOOC浪潮,带给各学校的启迪有以下几点:

1将开放资源教育和MOOC纳入大学发展战略中

从学校顶层方面,学校在制定具有自身特色发展战略规划的同时,应当顺应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不仅如此,还应当将目前如火如荼的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有机地纳入到学校发展战略之中,与目前国内倡导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的做法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利用MOOC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手段推动学校教改,达到提升学校教学水平的目的。

2加大宣传力度,引起师生重视

从学校基层方面,针对大规模网络课程对传统教学的冲击,学校的每个师生都不能独善其身。应加强对MOOC的宣传,引起师生们的重视:在教师层面,通过组织相近学科的教师集中针对对应学科的MOOC课程进行观摩式学习,学习MOOC授课者如何应对当下大学生保持注意力时间短、倾向碎片化内容、乐于学习新事物、喜欢简洁清晰,准确精炼的信息、乐于团队式学习等特点,有效地进行有针对性、特色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在学生层面,引导学生群体积极参加MOOC的课程讲解,鼓励学生针对课堂教学提出改革意见,有针对性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教师尝试多线程授课模式,引导学生知识群落学习

传统的课程学习是从头到尾,从书本第一页到最后一页的单线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建立起一种线性的、非常清楚的体系结构。但对于如今需要更多的则是应用复合型、跨专业学科的知识人才,多线程授课模式[3]即对课程学科相关度较大的应用型知识点进行分块、分组、分群,为学生提供能够对每个知识群独立学习的机会。因此,对于学校来说尝试多线程授课模式很有必要,该模式要求老师清楚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以某校的光电信息工程课程群落为例,如图1所示,光电信息工程课程相关的主干课程群落联系度均较为紧密,所以对于理论基础扎实、知识应用宽泛、创新能力突出的学生培养目标来说,对教师要求能够根据这些关系拓扑图将所有知识点分成一系列可以独立学习的知识群,最后再将这些知识点间关系、知识群落描述、刻画出来,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让学生能够根据课程知识体系、群落结构和自己的基础以及兴趣爱好等自由地选择学习模式、专业方向并科学安排时间。endprint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可以尝试这种立体化层面式的课程改革模式,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多学科视野,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

4推动教学改革,提倡混合式教学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高校可以借鉴复旦大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4],并结合本学校实施情况良好的项目式教学进行推广。从课堂中拿出一个对实践要求较高的环节,进行视频讲授,并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课下去查阅相关资料并学习,而后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分班交流。最后再采取类似抽签答辩的环节(通过演讲、演示实验等形式)进行学习效果的展示,这样使得学生和教师都能受益。学生方面:一是对知识点的理解更为透彻;二是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三是提高了团队的协作能力。在教师方面,这一模式也将促进教师对教学的反思,以及对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有助于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使学习环节更加多元开放,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最后,MOOC的课程绝大部分都是以英文来授课,在当今跨国、跨区域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运用英文进行信息的获取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学校也应适当地对教师进行英文授课的培训,鼓励教师采用英文授课,努力使学生成为外语水平良好的工程师。

MOOC虽然刚刚兴起,但它带来的巨大变革不会就此停下,未来将会有更多的MOOC学习者出现,无论MOOC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和困难,它都将使得未来的在线教育模式越来越具有规模性。因此,学校应以MOOC冲击学校传统教育为契机,针对MOOC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结合MOOC稳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引导学校的课堂教育教学转型,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曹继军,颜维琦.“慕课”来了,中国大学怎么办?[N].光明日报,2013-7-16.

[2]刘增辉.中国MOOC:与其被动改革不如主动变革———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焦建利[J].中国远程教育,2013(14):16-19.

[3]邓宏钟.“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3(21):5-7.

环境管制对传统产业组织的影响 篇9

环境管制对传统产业组织的影响

环境管制是政府对环境资源利用的直接和间接干预.山东省造纸及纸制品业实施环境管制后,市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卖方集中度指标日趋合理,经济绩效得以提高.环境管制对优化产业组织市场结构和提升产业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作 者:王齐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刊 名:东岳论丛 PKU CSSCI英文刊名:DONGYUE TRIBUNE年,卷(期):26(1)分类号:X22关键词:管制 造纸 产业组织 卖方集中度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篇10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仅养育人的肉体,更滋养人的精神和灵魂。中国的传统 文化是地理因素,人文因素的综合结果。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特别注重道德修养。修身是立身之道,也是立国之道,主张通过自身的修养和学习,成为 高尚的人,有理想的人,其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是实现人与群体,个体与社会的 统一及协调发展。孔子的儒家学说,确定以“仁”为核心,以“义”为价值准绳,以 “礼”为行为规范的道德模式,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价值实现定位在对他人、对群 体、对社会的关爱和奉献上。这一传统的积极意义在于造就了无数个像范仲淹那 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士仁人,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产生了极 为深远的影响。这些优秀道德规范在建设和谐文化过程中,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仁的思想是有古代的大教育加大思想家孔子提出的,他的思想虽然在当时没有受到多大的重视,但在今天看来,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和各个方面都长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仁者,爱人”,儒家思想首先强调家庭内部的和睦有序,强调家庭内部的父子兄弟的有序关系。儒家思想还把家庭内部的感情 交流推广到整个社会的人际交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与爱护。“己所不 欲,勿施与人,”在社会交往中,儒家思想强调换位思考,从别人的立场为对方 考虑,这是人际交往的理想境界,是我们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要求“克己复 礼为仁” 孔子的“仁”与“礼”是紧密联系的。“礼”是指统治制度,包括各 种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些特性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也会出现一些以前社会所没有的特性。但是,无论社会是怎么发展,有些东西在人的内心是永恒的,历史的思想我们可以按照当今的时代背景重新加以解释,它也能发挥时代的光芒。在现阶段中国社会政治发展阶段中对孔子仁的思想采取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的态度,可以加速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促进人文精神的发展。

中国古代思想提倡“天人合 一”,即人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在尊重与保护自然中谋生存,求发展。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在不同民族和地域的 文化特点与差异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减少摩擦、增加共识,发扬“和为贵”、“和 而不同”的思想显得更为重要。为此,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存、共生、共赢的“和合”思想,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

中华文明自上古诞生之日起,就如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绵延至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 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产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 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

上一篇:洪水镇卫生院医改情况汇报下一篇: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