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4-07-23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精选12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1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是我们每个教师面临的和经常思考的重要问题问题之一。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让学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总是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由此可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宽松、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是值得我们每个老师关注和研究的。

如在课堂中,我从学生喜欢的小猴子下山的童话故事引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问:“听了故事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争先恐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我想知道先下山有几只猴,后下山有几只猴?”“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猴?”……学生的主动性被激发,进一步燃起把一个个问号转化为句号的热情,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二、让学生探索新知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主探究实践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面对新知识,我们要让学生独立探究,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获取成功,使自主意识不断增强。

在教学“6+8”时,我没有把自认为较好的方法直接教给学生,而是拿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经历自己的探索算法――在交流中比较、体会不同的算法――选择算法上,我告诉学生:“小猴不会算,你能帮它想出好办法吗?”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举起了小手。我先把机会让给了性格内向的生1,他说:“我是摆小棒算出:8+1+1+1+1+1+1=14。”灵活敏捷的生2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把8凑满10,把6分成2和4,8+2=10,10+4=14。”胆小不爱说话的生3也坐不住了,他兴奋地说:“想8+6=14,所以6+8=14……”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探究的火花被点燃了,学生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让学生交流思路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我们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给学生创设充分“说”的环境,变“听众”为“主人”,在同思共想、互说互议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如独立探讨“6+8”的计算方法后,我安排了三次活动:首先,让学生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准备小组交流,让他们整理已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试着自己用语言组织,为交流作好准备。然后,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学生在小组尽情“展示”着自己个性化的算式,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开阔思路。最后,整理成果,全班汇报,一共获得了6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在交流中,学生思维积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不仅拓宽了思路,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而且也培养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四、让学生发现规律

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教学中充满规律。让学生积极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中挖掘规律,总结规律,学生的认识将发生“质”的飞跃。

如在“做一做”中,每组两个加法算式,它们的加数调换了位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法交换律,我创设了“加法宫殿”运砖的情境,要求把写有算式的砖头运到相应的地方。学生开始兴致勃勃地一块块“运砖”,可我并不满足。“除了一块块地搬以外,你能想出其他的方法,搬得又对又快吗?”经过短暂的沉默后,课堂又恢复了生机。“我知道了,上下两块可以一起搬,因为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学生兴奋地嚷道。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他们很快就找出了上下两道题的关系,获得了简单的数学规律。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2

一、建立自主教育观, 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明确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 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使学习者“成为他们获得知识的最高主人, 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因此, “未来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自学自励。”教育学认为, 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 学生不仅接受教育, 同时还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造就终生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语文教学应确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 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彻底转变指导观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真正确立自主学习的地位。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 学生是认识和学习活动的主体, 他们的活动主要源于内部动机, 他们的学习是一种“内在的学习”。早在二千多年前, 我国最早的教育论著《学记》就提出“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的教育主张,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更坦诚地指出“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 好的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 语文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 而在于指导学生“学”, 不只是满足于学生“学会”, 更要引导学生“会学”。在语文教学中, 学生不应是消极的听众, 而应是主动的求知者、探索者。因此, 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要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 要逐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主体地位形成正确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 要让学生去参与作者的创造, 去对作品中的“未定点”与“空白”进行创造性的补充与组织, 从而形成自己新颖独创的见解, 而不被前人、专家的定论所束缚。

二、建立和谐的课堂, 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托兰斯研究表明, 创造性儿童往往因教师不能理解支持他们的思想而隐藏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从而对他们的创造性产生了严重的抑制作用。因此,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 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实践证明, 师生处在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感情上的沟通,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样的氛围中, 学生更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更容易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所以说,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保持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很重要。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参与式自主学习, 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理交融、心灵交汇, 充满“人性”的精神环境。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教育观所一贯主张的“师道尊严”, 应重新定位师生角色, 进行角色转换, 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要注意沟通师生情感,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 要特别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创设质疑情境, 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 孩提时期, 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 总爱寻根究底问个不停, 进入课堂, 教师就要把学生的这份好奇心留住, 让他多问几个为什么,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问题中发现价值, 并引导学生加以观察和思考。观察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一种过程, 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敏锐的、精细的观察是发明创造的基点。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途径很多, 可以是观察课文的一幅插图, 可以是观察一种水果、一个动物, 也可以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如带领学生去找春天、找秋天, 学了《雨点》这一课, 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雨点在哪里, 在干什么。学生会找到许多创造性的答案:“雨点在花瓣中捉迷藏, 雨点在树叶上滑滑梯……”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学, 但是让学生带着什么问题学, 问题由谁提出来是值得研究的。教学中, 比较多的问题是由教师提出来的, 如果教师提出的思考题局限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来回答提出的问题, 学生的思路就会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是在教师设计的框框里转, 学习还是被动的,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就受到束缚。因此, 教师要从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明白不清楚的, 然后让大家带着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问题来自于学生, 再引导学生自己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 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大, 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贵有疑,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 才能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爱因斯坦说过一段精辟的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性地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启动他们的思维。如我在教学《大禹治水》一课时, 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提问:“看到课题, 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的问题有:“大禹是谁?他为什么要治水?他是怎样治水的?他成功了吗?”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 放在课前质疑, 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除了在初次接触教材时鼓励学生提问外, 也可以在深入学习教材时诱发学生提问, 或在教学结束前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质疑。学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时, 问:“同学们, 学到这儿, 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一位学生站起来大声说道:“我想问大禹怎么那么狠心, 难道他就不想儿子吗?这么狠心的人, 书上为什么还说他伟大呢?他三次路过家门, 完全可以回家看看孩子啊。”学生往往是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出问题的。有的是表面的、肤浅的, 有的是比较有深度、有广度的。教师要加以疏理、组织, 分别对待, 逐个解决。问题无论是教师提出的还是学生提出的, 教师都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打破学生学习上的被动局面, 才能为自主学习开拓充分的空间。

四、创设想象情境, 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创造离不开想象, 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所谓想象, 并不是胡思乱想, 而是对过去经验和已有记忆表象的加工改造, 构成新意象或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是局限, 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教材。因此,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 努力把学生的想象调动起来。另外, 还要鼓励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 使自己的想象有一定的依据, 并能从“已然”推出“未然”。对于课文改写、续写, 其实就是运用这种思维推理。学生必须根据课文中已提供的某些材料, 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想象将会发生的一切。这是迈向“创造”的第一步。如教学《狼和小羊》结尾时, 狼向小羊扑去, 结果如何呢?小羊真的被吃掉了吗?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启发学生进行多面思考, 寻求不同的结果。又如, 学习了《狐狸和乌鸦》一课后, 我设计了“乌鸦上当受骗后, 它会怎么办?”这个问题, 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 展开合理想象, 揣摩乌鸦心理, 进行故事续编。总之, 想象使学生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 又超越课文本身, 其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 还培养了不受限制、纵横思考的习惯。与此同时, 教师要注意语文教学的难易度应处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 让他们“跳一跳, 够得着”。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领会方法, 都不能一蹴而就, 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 而且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累过程。教学要从实际出发, 建立恰当目标。教会学生学习, 切不可脱离具体的教学过程, 单纯地、教条式地讲授思维方法,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设法创设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动脑思考, 自己领悟, 逐步体会其中的蕴味。这种探索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 教学中应展现出完整的思维过程, 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曲折过程,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3

一、让学生学会质疑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问题通常都是由教师提出并回答。这种教学模式置学生于无问题意识的状态,学生对课文学习过了,也不会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在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质疑。学生只有产生了问题意识,才会在问题的驱动下去探究、思考,才会掌握探索问题的方法。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注重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并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探究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一文时,笔者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并且在阅读的同时找出自己弄不懂的问题。学生们通过阅读提出了“生活习性不同的两种鸟儿为什么在大榕树中能够和谐相处?当地农民为什么能和鸟儿和谐相处?作者描写大榕树时说大榕树的叶子好像新的生命在‘颤动,在这里用‘颤动一词有什么好处?作者只单纯想描写‘鸟的天堂吗?作者描写‘鸟的天堂,想告诉我们什么?”等问题。接着就是课堂的探究环节,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探究,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二、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对字词段落条文缕析的阅读模式,由知识的灌输向学习方法的渗透转变,也就是要注重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这比在课堂帮助学生解决几个知识点更加重要。例如在学习《中彩那天》时,教师摒弃了对课文条分缕析的传统教学方法,而是一上课就与学生们商量:“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彩那天》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这篇课文呢?”有的同学说,首先要阅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的语境中加以理解;有的说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体味课文人物的思想品质;还有的说通过阅读课文,仔细体会课文想告诉我们什么?通过阅读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启示?这样,学生与教师一起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任务,接下来学生进行阅读,逐个解决这些目标任务。实际上,教师在引领学生阅读的时候,还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阅读的方法。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课文的解析与讲解层面,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引导学生在互动中探究

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和发展的桎梏。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结合学生特点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程序,让学生热情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在活动中提升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笔者组织了一场课堂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我们要保护地球环境,保障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反方的观点:地球环境恶化不适合于人类居住,可以开辟新的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在课前,教师要求学生搜集支撑各自论点的资料。学生们通过网上查询、阅读相关科技书籍等,在展开辩论的时候,学生们有理有据,有的甚至还展示图表来说明问题。通过采集资料,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视野。通过辩论,不仅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使学生认识到逻辑的语言必须要有逻辑的思维来支持,从而引起学生对增强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可见,课堂语文活动能够使学生全身心地热情参与,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四、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可以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使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此,笔者注重抓了学生的课外预习环节,使课堂教学更富有针对性与实效性。例如在学习《詹天佑》一文前,笔者布置学生课外利用各种渠道对本课进行预习。学生在课外利用语文工具书、网络查询等渠道进行预习。在课堂正式学习本课时,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学生对本课生字新词都掌握得很好,对于詹天佑修建铁路的相关历史资料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在课堂上学生把预习中的问题提出来进行探讨。例如学生提出了:“为什么帝国主义认为中国人修铁路是一个笑话?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什么中国人提出修自己的铁路,却遭到帝国主义的嘲笑?为什么这种嘲笑却成为詹天佑修建铁路的动力?我们从詹天佑艰苦修建铁路的历程中,可以明白哪些道理?”等问题。课堂成为课外学习产生疑问后集中解决问题的场所,课堂、课外都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空间。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置课堂互动环节,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将课堂学习与课外预习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只有坚持不懈,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4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控制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自主发展,是指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元认知论强化自我意识,逐步主动自觉的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协调发展自己的知识、情操、意志和行为,并尝试实现自我价值。自主发展可分为相互衔接的三个阶段: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自我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方法、习惯和能力是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的前提。

世界科技的进步需要人们要长期学习,不断更新自己拥有的知识,以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所以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再是知识文盲,而是不会学习的文盲,由此可见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多么的必要。

我国现在进行的新课标的改革,提出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

在这次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我校在教学过程中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个课题也进行了探索。我也承担了课题的研究任务,也初步探索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一点体会,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社会认知学派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已经达到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有效地。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控制,它们还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

自主学习意识是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心理基础,当一个人处在自觉自愿的状态时,他的主观能动性就比较强,怎样让学生自觉自愿的进行自主学习呢?自主学习理论强调培育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熟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将学生引入科学的殿堂、知识的海洋。有了学习兴趣,才能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地、自觉地、资源地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不情愿地学习。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1)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的历史、讲述著名数学家的故事;如:在讲数系的扩充时,我向学生讲述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讲立体几何时向学生介绍欧几里得体系,在讲集合论时向学生介绍集合论的奠基人——康托尔,在讲导数时向学生介绍牛顿对数学发展的贡献以及牛顿——莱布尼兹创建的微积分理论对科学发展的影响等;(2)向学生介绍数学对科学发展的巨大作用:如:在学习解析几何时向学生介绍解析几何产生的重大作用讲到了天王星的发现过程和伟大导师恩格斯对解析几何的评价;在学习统计时介绍了数学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3)介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如:在学习解三角形后向学生介绍如何利用手中的铅笔、直尺和量角器来测量身边的建筑物的高度;在学习了正弦函数的图像后介绍了烟筒拐弯儿的做法,并鼓励学生亲身去做;讲述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利用优选法是怎样指导工人进行技术改造的。(4)根据教学需要可以让学生选择与教材有关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方法,在讲课的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和对所讲问题的认识。激励学生要创造性的学习,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的学习。

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古人云:“学贵有方”“善学者事半而功倍,不善学者事倍而功半”,可谓学习方法之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1)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自己回忆所学的知识,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开始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整合,如:基础知识方面、解题方法、解题时的注意事项等)对做得好的学生要表扬;然后,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总结,自己命题进行检测,还可以将学生的总结和命题与其他班级进行交流。(2)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技巧;如:对公式、结论的记忆方法,可以根据它们的各自特点编成易记的口诀;对易混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可采用对比的方法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对相近的结论可采用类比的方法加强记忆。(3)向学生介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将某个定理的条件更换,结论是否成立?减少定理的某个条件,结论是否成立,还可以让学生寻找某个结论成立的条件等。(4)指导学生如何解题,如何进行反思、优化解题过程。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就是学习如何进行思维的,数学中的逻辑思维、逆向思维、换位思维为学生以后在工作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不同的方式。讲到这点时,我向学生们介绍了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向学员开设了高等数学的多门课程,而这些课程无论是对学员们现在所学的军事理论还是将来的军事指挥来说都没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还要让学员们学习这么高深的数学理论知识呢?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提高这些学员们的思维能力。

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又有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关键的是如何让学生们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好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会终身受益,那么学生应该养成那些好习惯呢?我认为:在中学阶段一是上课之前要认真预习,二是上课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独立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三是课后要积极反思,认真完成作业。为此我校早在2003年就开展了“两先、两后、一小结”(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每天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活动,为了使学生能坚持下去,要对学生做的小结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这样坚持一个阶段后,多数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为了让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课堂授课方式与以前相比也有了改进,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如:在讲授概念时,可采用讲解、练习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讲习题课时,对疑难问题可采用分组讨论,然后再统一认识。在学习立体几何时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与实物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另外还要求学生要学会发现问题,自我反思的好习惯。

四.

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最好方法是实践,只有提供给学生大量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才能切实培养其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这样一点:只要学生自己能做到的老师决不包办。此外还要积极拓展学科的知识面,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更好的自我发展自己。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变形时,向学生提出三项交流发电机的三个线圈的电流强度之和为什么是零的问题;在学习导数这一章时向学生讲述微积分产生的背景及实际意义,并说明导数和微积分的几何意义。另外还可以把数学竞赛的有关知识穿插到平常的教学之中。以便让那些有能力的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己。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篇5

在专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作者/邹日平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呢?作为本套苏教版教材体系的一个创新,10个“专题”的设计无疑为此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和渠道。

一、以生为本,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

1.精心设计问题。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求知兴趣。比如在学习“荷”专题时可以设计―些问题,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1)荷花对我们人类有哪些价值?(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为什么要褒莲花贬牡丹?(3)荷花这么具有魅力,为何作者会发出“同予者何人”的感慨?

2.加强直观教学。直观、形象的东西,易于学生接受。比如在“荷”专题教学时采用图片展现法,在“叶”专题教学时可采用实物展示法,在“长城”专题教学时可采用多媒体演示法,从而使学生对探究的对象首先形成必要的感性认识,进而促使学生进行理性思考。

3.采用竞赛方式。在专题教学中采用竞赛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成功感。如在专题教学中设计一些与文本相关的竞赛题。(1)看谁背的咏荷诗多,而且赏析得精彩。(2)你能说出叶子有哪些非凡的本领。(3)对学好语文,你有哪些建议,看谁说得最好。

4.开展实践活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如在学习“汉字”专题时,开展纠正错别字活动,并形成书面总结;在学习“广告”专题时,结合学校创建兴化市文明校园活动,为此次活动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实践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专题教学的内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了学生主体能力的综合发展。

二、授之以渔,训练自主探究的技能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教师在教学专题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探究的方法。

1.教给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检索、整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培养他们独立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可以结合七年级上册的语文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教会学生在图书馆检索书目、检索名家名著和查检工具书的一些方法。(教学论文 )结合七年级下册的语文实践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教会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如google、yahoo、百度等查找资料。

2.教给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方法。教师在专题教学中要大力提倡读。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齐读、自由读、分组轮读、分角色表情朗读等形式,读熟、读通、读懂文本,引导学生在“读”中探究,读能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既能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又能把自己带进作品的情境中,自觉接受作品内容的熏陶感染。阅读是学生个性化活动行为,学生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性格爱好等个性因素,都影响和制约着对作品的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作品的精妙之处反复品读,反复品味,让学生在阅读中张扬个性,发现自我,体验创造的乐趣。

三、保证时间,注重自主探究的实效

新课改中,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价值和意义,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仍是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教师不是重复问题,就是忙着启发、暗示,甚至因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而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试想,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学生的思考能有深度吗?学生的答案能周全吗?学生能擦亮多少思维的火花呢?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心理、配合老师的教学需要匆忙举手,寻找只言片语作答,表面上课堂气氛活跃,实际上是走进了冗长而肤浅的一问一答的圈子中去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在问题提出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仔细阅读,深入思考。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个等待虽然会花费一点时间,但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对于那些课堂上一时半会解决不了的难题,教师要在课外安排时间,组织学生探究,并且要及时反馈、交流探究结果。这样,学生的自主探究才会真见实效,而非流于形式。如我在教“气象物候”专题时,要求学生说出一些物候诗,并解释其中的物候现象,探究物候成因,结果学生在课堂上只说出有限的几首,而且有的还解释不清。于是我就把这个问题留到了课后,要求学生查资料,并以书面作业的形式第二天上交。第二天一检查,实际效果比在课堂上好得多。

四、鼓励评价,锻炼自主探究的毅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并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从而提高他们自主探究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哪怕有一点点深度,有一点点新意,也要加以鼓励;对学生给出的见解,哪怕有一点点道理,有一点点条理,也要加以肯定。我在教学“汉字”专题时,曾主持过一场辩论会,主题是“汉字是否是中国进入信息社会的瓶颈”。在辩论前一周就让正反两方同学分析论题,搜集材料,准备文稿,但在辩论时,双方仍有些发言非常苍白无力,个别同学在发言后自己就意识到了问题,情绪很低落。但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细心地从他们的发言中尽量捕捉闪光点加以鼓励,并有的放矢地指导,激励学生继续进行自主探究,双方同学很快振作了起来,开始调整思路,完善文稿,预备对策,三天后终于有了一场旗鼓相当、精彩纷呈的辩论会。通过专题教学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时间训练的。在这个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那样的麻烦,教师要适时鼓励学生正确面对眼前的困难,要调整心态,明确目标,树立信心,主动进取,以百折不挠的毅力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中,让学生通过专题探究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索更博大的未知世界。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专题教学这个载体和渠道,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训练学生自主探究的技能,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实效,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毅力,最终形成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6

体育组 文青于兰

体育教育教学中以往的做法所着重的是“教法”的改革与改进,而忽略了“学法”的研究与改良。新课程标准的出现给体育教育者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在体育教育教学中一个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从事身体活动的习惯及获得健康的锻炼方法。如何在教育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性,使他们学会如何自主的学习。

一、激发兴趣

体育教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他的认识活动中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智力等因素密切相连,也和支持学生体育学习的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直接相关,它贯穿于整个体育学习中的知识获取、技能的掌握和身心发展。

1.建立良好的学练环境和建设和谐的学练氛围,有利于体育兴趣养成。一所学校、一个班级良好的学练氛围会成为一股无形的力量,不断地吸引和推动学生自觉地进行学练。体育教师应该通过科学的教法和创新的组织形式的变化,创建有利于学练的良好环境。①用“快乐体育”影响学生,可以防止或克服学练中的怕苦、怕脏、怕累和其它因素造成的厌学、惧学等消极心理。如体育教师的语言风趣又有启发性,动作敏捷又有风度,言谈举止中透射出优雅、灵巧和优美,会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通过“快乐体育”,易于实现体育学练中的自主学习能力。②运用创新的组织形式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徒手操练习,口令可以是教师喊或哨子吹,也可以由学生和教师轮换喊,还可以用音乐伴奏等;做操的队形可以是横队、纵队、圆形、弧形等;做操的形式可以是原地或行进间,分组或统一进行;做操的节奏可快、可慢等。由此体育教师运用科学的教法和创新的组织形式的变化,创设和谐的学练环境和良好气氛、既体现了体育课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教学内容的别致和难度的适宜。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别致,难度、深度安排适当,是培养和激发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的关键。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 杰认为,儿童的好奇心不完全决定于物体的物理特性,而要看它和主体的过去经验的关系如何,太熟悉的,因为屡见不鲜,不为人注意;完全陌生的,又因为和主体已有的经验联系不上,也无法使人感兴趣。因为,体育教学中学对别致适宜和已有经验联系的知识、技能最感兴趣。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似曾相识又陌生,需要经过主观努力的学习,反复的实践,不断的积累经验,才能逐步掌握所学内容,伴随这一学练过程不断产生满足身体和精神的需要的多种运动体验,这种体验又会带来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更多兴趣和爱好,投入和参与。

二、尝试体验

1.尝试自学,掌握动作的基本理念。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教学用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根据动作图解,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完整的、生动的映像。这种具体的直接的想象刺激,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基本理念。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①立定跳远有几个环节,手和腿应该怎么做?②我们学习青蛙在陆地上跳跃时怎样才会跳的更高、更远?学生通过观察图解,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尝试初步练习,并初步掌握了动作的基本理念。

2.注重同学间相互讨论,提高尝试成绩。在尝试练习的活动中,学生自身的认知或操作活动是学生实践的主要来源。而在讨论、评论等交流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实践可以来自交流活动的本身。如:当一名学生正确地完成一次动作练习后,让学生谈一谈心得体会,这种交流活动不仅能引导学生深入的体会到自己的不足点或实践的缺乏之处,而且还能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由于学生尝试实践的不同,但又有相似的心得体会,因此,通过讨论,还能唤起学生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或起到丰富学生的实践的作用。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领悟“蛙跳”的要点,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当你能够顺利的跳高和跳远时,你的腿有什么感觉?要用多大的力?”他们通过相互讨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心得体会,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和提高尝试成绩。

三、合作

1.确立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表现在,创建学习情境、整理学练旧知识,为学生探究做好铺垫。明确学练内容和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明确探索方向中激发学习兴趣,为下一环节的探究学习做好心理准备,这是保证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学习最佳效果的前提。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具有阶梯性。从学生已有知识和学习实际出发,设计高质量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运用创新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引导他们以高度的积极的态度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2.自主学练探究。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释放的过程,教师应该以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引导学生自主思维,找到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引子”,运用“启发、引导、实践、帮助”的教学形式,指导学生探究。如:在学习立定跳远技术时,教师可以按照合作小组形式先让学生在场地上跳上几组。通过学生在场地上跳的初步感知,教师结合内容质疑:立定跳远与蛙跳的技术特点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合作学习。经过学生的探究、小组讨论出结论。

四、评价发展

1.树立全新的评价观。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首先要抓住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基础性、个体性、主体性等特点,确立学习体育在教育中的影响、作用,明确学习体育的具体教育目标,使评价目标和教育目标一致,并以此为依据来设计体育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力求评价方法的科学化,评价方法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因此要发挥评价体系的正确导向作用。在评价中要从单一的评价视角转向多角度、多方位的综合质量评价,要淡化考评的选拔功能,强化全面教育、实践、反馈、激励的综合功能。既要评教学效果,又要评教学过程;既要评教师的教又要评学生的学;既要评体育知识、机能的学习成果,又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和体育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与努力求知程度等。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7

一、教会学习方法, 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充分给学生自由, 让学生享有自主, 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 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前提。当然, 让学生自主学习, 并不是放任自流, 在学生自主学习前, 教师可尝试着教给学生一些方法。

1. 读一读

即读读课后的生字及词语, 让学生们将课文读通顺, 能够了解课文大概的脉络, 知道课文主要内容。

2. 想一想

即从课题入手, 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问题, 并读一读课后思考题, 然后带着问题读课文。例如:让学生自学《师恩难忘》时, 我引导学生们围绕着课题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老师是谁?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师恩指的是什么?难忘又体现在哪儿呢?为什么这位老师让作者难忘?……然后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以及课后的思考题去读课文。在交流自学所得时, 学生们各抒己见,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很快就对课文内容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为他们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3. 用一用

就是要学会使用工具书, 运用旧知识迁移, 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4. 写一写

描一描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 然后进行仿写, 在写时要提醒学生们细心揣摩字的间架结构, 让他们养成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5. 记一记

认真阅读课文后, 让学生们在文中画出重要的词、句和精彩的语段等, 用心记一记、背一背, 增加文化积淀。对疑难问题, 做好标记, 课堂上深入思考, 课后写下自己阅读理解后的感受。

二、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乐意自主学习

只有那些对学习有浓厚兴趣, 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意愿和需要的人, 才能主动乐意地去学习。因此, 我们要在导入新课时, 就精心创设情境或精心设计导语, 让学生们在上课伊始就充满兴趣。如教学《水》一课时, 我这样导入:“同学们, 看到这个‘水’字, 你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道:“山谷里淙淙流淌的小溪。”“我们洗手时哗哗流出的自来水。”“骄阳下, 我张大嘴巴喝下清凉的矿泉水。”“从天而降的滂沱大雨。”“平静的湖面, 清冽的甘泉。”……然后我深情地介绍:“这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小山村, 那小小的一勺水也是孩子们解除骄阳下的干燥和炎热的法宝。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严重缺水的小山村, 去体会那里孩子的幸福与快乐。”这样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和饱满的情绪激发了学生们强烈探究的愿望。课堂气氛也更加温馨融洽, 教学效果也会随之提升。

三、营造和谐氛围, 让学生积极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努力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许多教育家都主张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可见, 良好的教学氛围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我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1. 主动汇报, 相互交流

教师创设学生交流学习所得的机会, 培养学生主动汇报学习所得的习惯。学生可以不举手就站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 在汇报《师恩难忘》自学所得时,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汇报道:“我知道了‘师’是田老师。”“田老师是位了不起的老师。”“田老师是位才华横溢的老师。”“田老师善于编故事, 还善于讲故事。”“师恩是教诲之恩。”“田老师对作者的影响很大很大。”……这样, 学生说话无拘无束, 课堂气氛热烈, 在讨论和争论中还不时地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2. 多方讨论, 适时评价

通过多方讨论的教学形式, 营造民主评论的氛围。通过互评、互议、相互启发, 互教互学, 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下, 在老师的适时点拨下, 既使学生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又提高了学生的评判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大胆质疑, 鼓励创新

质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因此, 我们要努力营造学生自主探索的良好氛围, 以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

四、体验成功喜悦, 让学生爱上自主学习

教师要尽可能地在教学中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 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 我采用分层次教学, 根据学生的差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这样就使所有学生都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以更饱满的热情愉快地学习。例如:学生学完《广玉兰》第三自然段时, 我设置了这样几个具有梯度性的练习题。 (1) 巩固题:要求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背一背第三自然段中描写广玉兰花开时的不同形态, 思考这段话共写了广玉兰花开时的几种形态。 (2) 提高题:要求中等学生想一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发展题:要求优等生仿照这段话的写法写一段话。这样, 每一类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使学生乐意学。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8

关键词:模拟电子线路;自主学习;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双语教学是指教师使用外语进行非语言类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有效提高自身的外语应用水平,并着力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外语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的能力。

“模拟电子线路”课程已进行了多次双语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矛盾。一是新的授课方式与旧的学习习惯之间的矛盾:在以英语呈现为主的授课方式下,部分学生依然延续着“在课堂上解决所有问题”的学习习惯,以至英语成为模电学习的绊脚石,“用英语学”成为“学英语”;二是认同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学生个体认知差异之间的矛盾:在学时受限、内容增加、相对难度加大的情况下,教师所采用的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的认同化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在英语水平、模电知识理解能力方面的差异,其结果无非是把“用汉语灌输”变成“用英语灌输”,无法达到双语教学的最佳效果。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还应尝试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角度进行探索。基于此,我们开展了新的课题研究,从教学思路、学习目标、实施模式等方面研究在双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双语班中进行实践验证。

二、澄清模糊认识,确立“贯彻自主学习理念”的双语教学思路

在调查中发现,95%以上的学生把自主学习理解为不用教师教的自学,并没有自主学习的明确概念和意识。自学不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中的自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总结自己学习活动的方式、规律,从广泛的信息资源中获取信息进行内化的过程,这其中包括学生独立选择知识的能力、系统整合知识的能力和科学运用知识的能力。

基于此,我们确立了模拟电子线路课程双语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基本思路:在学习动机方面,强调内在驱动,实现自我效能感;在学习目标方面,注重提高知识水平,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习内容方面,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超越书本知识;在信息来源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活动方式方面,根据问题采用多种解决方式;在师生角色方面,学生为主,教师指导、协作;在学生态度方面,能主动求知、探索、创新;在评价方式方面,强调定性分析,既重结果,也重过程。

三、优化课程设计,形成“层次分明、因人而异”的自主学习阶段目标

模拟电子线路课程双语教学必须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学科目标,即要求学生达到课程标准上的教学要求;二是语言目标,即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学生达成这两个目标的教学活动各个环节中,教师始终要把贯彻自主学习的原则和策略放在第一位。在宏观上,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公布阶段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学习时间作合理安排,按照适于认知的顺序进行学习;在微观上,从词汇认知、英文教材分析阅读、知识点掌握理解、专题研讨等方面优化课程设计,制定“层次分明、因人而异”的自主学习目标。

四、创新引导方法,建立“激励——体验——协作——拓展”的自主学习实施模式

1.创设学习情景,激励学习动机

自主学习的支撑点在于学生自己想学并乐于学。要想使学生乐于学习,激发学习动机就非常重要。多数学生长期习惯于他主学习,即由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学。要使学生变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就应从创设情景开始,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合理引入学科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二是适当引入学科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三是逐步引导学生欣赏原版教材作者简练流畅和富有逻辑性的文笔,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四是适时进行目标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2.倡导自学体验,注重个性特质

增加学习维度,变换学习角度。鼓励学生对照中文教材,多读英文原版教材。利用互联网、图书馆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出击,树立自信心。以往学生阅读英文的目的是为了学英语,而现在读英文是为了学习模拟电路课程。较长较难的句子,学生读起来颇费周折,通过查找单词、分析句式句法、反复研读、努力理解课程知识点,就会逐渐把英语学习当成很自然的事,在自然习得中学习英语,“模电”课程中的物理概念和知识点也会变得更加清晰。

实行开放式学习,体验成功乐趣。观看网上公开课程,如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MITOCW)——电路与电子学(Circuits and Electronics),主讲Anant Agarwal教授的课堂现场教学视频。学生通过互联网用英文查询与课程相关的概念、知识和素材的原始资料,并在查询中深入了解学科背景人物、背景知识及重大事件。在开放的查询情景下,学生被赋予了充分的选择权、能动权和自主权。学生将收集的素材归纳、整合,做成幻灯片,为全班同学演示讲解,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创造性和探究性。

3.开展小组合作,师生共同探讨

学生自主成立小组,取长补短、相互激励,可共同研读原版教材,提高英语水平,还可共同解题,处理好学习的细节。其间,教师适当介入,提供帮助。例如:课程刚开始时,有的学生在解答“二极管”这一章英语教材课后的习题时连题都读不懂,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边查字典,一边对照中文教材,再在中英文教材中查找相关例题,逐渐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又如,学生在学习“三极管”中“直流、交流负载线”这一部分重点、难点内容时,以小组为单位共同阅读英文教材,阅读中一字一句,互相提示,英汉对照,化解难点。这种协作学习培养了学生足够的耐心,使他们逐渐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消极变为积极能动,增强了学习信心、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鼓励拓展学习,提高综合素养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使用各类资源用英文查询与课程相关的科学家、工程师,并掌握他们的生平、事迹和贡献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组成学习小组,自主决定查询的内容和方向,自行查询整理,内容也可交叉,相互补充。例如:在课本中遇到的第一位科学家是Jack St. Clair Kilby——“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的发明者。由此出发查询这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可知正是由于集成电路的发明,使他在2000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以“集成电路”为查询对象继续深入查询,得到“集成电路”概念的来源、发明及其发展各个阶段相关的概念、器件、人物和故事。紧接着,在“集成电路”中涉及的“电子学”这个概念又成为新的查询对象。于是,再查询电子学发展历程,涉及从真空管到三极管再到集成电路的一系列的发展阶段以及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科学先驱们的不断地创新与贡献。如Heinrich Ceissler将玻璃管中的空气抽调,并发现当电流通过时会发光,John A. Fleming在1904年发明的“Fleming阀”——具有单向导电性的真空管。在这种跳跃式、开放式的查询和视野不断开拓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有一种与先驱一起不断努力、积极进取、追求真理的感觉,进而转化为强烈的学习知识的渴望。

五、总结

自2007年起,模拟电子线路的双语教学已在我校三届学生中进行实践。2011年,我们在新一届双语班中引入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进行富有深度和广度的学习,较好地解决了模拟电子线路双语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本次实践的成果也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对其他课程展开自主学习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靳玉乐.自主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于元芳.浅析澳大利亚“自主学习”教育模式[J].文化学刊,2009,(6).

[3]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Thomas L. Floyd,David Buchla. Fundamental of Analog Circuits[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黄翔.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的实践教学特点[J].教育评论,2009,(5).

责编:许何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9

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预习、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改变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模式。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对此,我谈一下我的六提倡看法:

一、提倡课前预习,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教师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如《白杨树》一课,学生提出“在荒无人烟的大戈壁为什么还能长出这么直这么大的白杨树?”“哥哥问爸爸后,爸爸为什么微笑消失,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

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提倡明确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教学《卖油翁》时,在上课之前我兴奋地说:“昨天大家预习了《卖油翁》这篇课文,听说大家都有许多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同学们争着举手。有的同学说:“我学到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人物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得特别精彩”„„我趁机说:“那就请同学们想想,这篇课文,你最想学习的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同学们联系自己的感受,定下自学的目标与方法。我即兴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方法开始自学。显然,全班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新课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了。

三、提倡学生质疑,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如我在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学生提问“马玉祥为什么去冒险救朝鲜小孩?”

“他们这样做不觉得苦吗?”“文中排比句有什么作用?”“第十五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这一系列问题,我都不急于解答,而是让学生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这种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提倡多读品味,自主感悟文本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如在引导朗读《圆明园的毁灭》时,我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的语句是: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该生读得声情并茂。我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读时注意到了声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速度快慢适当。现在再请他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时表情怎样,哪轻哪重?再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读?该生再读后,我还不急于让其他学生评价,而是让他们学着也开口读读这句话。结果学生以微笑的表情读出了对圆明园绝妙景色的欣喜,“金碧辉煌”重读出殿堂的光彩华丽雄伟壮观;“玲珑剔透”轻读出亭台楼阁的小巧奇妙、景色怡人;“热闹街市”高声快读出“买卖街”的欢快;“田园风光”低语缓读出流连山乡村野的舒畅。最后,我又安排男女生交替读。至此学生在对词语的揣摩、比较中领悟圆明园景色的千姿百态、万种风情;另一方面学生在错落有致,或高亢放读,或浅唱低吟中自主地获取语言的“意义与情味”,自由地表达感受。

五、提倡讨论交流,分小组合作学习

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做必要的启示和点拔,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散步》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划找归纳,在学生独立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家人之间,至亲至深之情的前提下,让4人小组自行确定选择“你最喜欢哪个段落?为什么?”进行合作学习,有的小组认为第四段写的好,因为他写出了对春天的生机盎然,在全文起过渡作用;有的小组认为第七段写的好,因为写出了对春景的向往,与前文相照应,起衬托作用;有的小组认为最后一段写的好,这样写意义深远„„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自主读书,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提倡激励评价,树立坚定学习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我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是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而是要根

据学生朗读实际水平评价,如:“读得有感情,把诗人心情都表达出来了,”“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用鼓励、引导。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敢于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再换个角度考虑一下就更全面了”,“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能够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将学生的新奇感转化为求知欲。让学生在动口动脑的言语实践中学习语文。让语文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识世界和情感世界。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10

在自主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能力与创造能力

传统教学活动中难以摆脱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作为知识传授“权威”者的角色出现,学生较为被动地“吸收”。在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新方法的实践研究探索中,如何让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由场上的“主演”转变为场内外的“辅导”,这是值得我们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工作者研究与探索的问题。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犹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能力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这是教学体现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实质,也是从根本上把握实施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方向。一、自主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发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问题情境通过积极思考,独立探索,改变全盘授予的传统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作用,增强独立性和自信,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首先要激发并培养学生乐于发现问题的兴趣。对于枯燥无内容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与被动的,如果能够主动发现,往往会是风光无限,其乐无穷。所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阅读教学的良好气氛。比如:运用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通过制作幻灯片展示。如上《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我给学生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学生在生动的幻灯动画中有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并从中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教学相信学生是不会学不到知识的,也就不用担忧学生的不学与学不好了。2. 其次要培养学生敢于发现的精神与善于发现的能力。美国实用主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杜威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校中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求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成功地引导学生发现了什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我们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彻底改变老师的“全盘授予”。放下教者的架子,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善于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精神,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改变阅读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引导、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如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在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后,设计三个读的环节:(1)自由朗读,想想哪些地方读不懂?等下可以提出来。(2)检查朗读,每人自由读一个自然段,而且是大家主动站起来朗读。(3)有感情朗读,最后让学生在优美的配乐中进行朗读。这样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能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形成。只有改变旧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读、思、问、议、写的时间,才能拓宽学生各自施展才能的天地。二、自主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人又是个体,他有他自己独特的一面,如果说让人都一模一样,我想这世界肯定很不精彩的。”所以培养学生创造

[1][2]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11

关键词:中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一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效的教学方式,实质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点,认识水平,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积极、自律的学习,形成主动学习、对自己学习负责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技能。Holec(1981)首次在外语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理论,近年我国引入自主学习理论与策略之后,经教育实践证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激发学生质疑、调查与探究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特别对于中职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和未来自我提升意义尤其重要。那么,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本人认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通过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学习主动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和学习进取心等来实现,本人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浅谈己见。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动力。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题材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形式多样而高效的教学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并且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与效果。例如,借助实物创设教学情境,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实物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可以更好地弥补传统语言教学在形象化、趣味化方面的不足。再如,借助音视频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克服课堂有限的时间,教师不可能对所有教学内容都一一详尽教授的不足,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计划,选择合适的电影短片,或者制作PPT、微课等,将教材中描述不足的部分,以声情并茂、图文并茂的音视频方式,来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同时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形成个体独特的认知结构。

二、借助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所谓问题教学,就是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去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问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好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为了使提出来的问题更具价值,教师应通过思考角度的变化、思考方法的改变、题型设计的变化等,提供形态多样的知识信息,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鼓励、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也能使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信心。在提问时,要因人而异,视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而定。问题的难度既要在学生们承受的范围之内,也不能太过于简单,要让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利于激发他们自主探索的欲望。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群体为单位的一种学习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合作,各抒已见,最终形成小组的意见。教师应当把任务分解成小组内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的小任务,让任务的完成需要小组内所有学生的努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优等生的帮扶效果,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合作探究精神。所以,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应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依靠集体合作或自己的能力,通过努力,最终得出正确的学习结论,这样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训练。

四、推行学案导教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信息化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学习,获得丰富的学科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打破“ 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变“教学”为“导学”,主动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新趋势,积极探索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创造“ 你追我赶、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推动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获得更多的学科知识。“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案的载体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以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达到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导学案设计时,教师应从中职教学实际出发,对教学大纲、教学资料、学生各种学习状况等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确保设计的学案重点突出、难点分散,以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学习的进取心

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中职教师应多使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培养学习的进取心。评价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将正面赏识与适当的批评教育结合,确保考核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准确,以便最大化地发挥考核评价的作用。评价要全面综合,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课堂表现等,纳入到评价考核中,以激励学生学习的进取心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将师生评价、生生评价都涵盖其中。在开展学生群体横向对比的同时,教师应更多关注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纵向,比如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率、方法习惯等,多角度评价每个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定位、自我教育,达到激励学生学习的进取心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中职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通过教学改革与创新,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心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不断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其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志刚.信息技术环境下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09:6-17+94.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12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

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 获取化学知识, 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 可以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下功夫。

1、课前阅读, 重在培养阅读习惯, 就是我们通常讲的预习。

首先, 要创设情境,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 要循序渐进, 不断地提高阅读要求。再次, 要加强检查, 使学生逐步养成阅读习惯。

2、课堂阅读, 重在教会阅读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首先要重视文字叙述, 但更要重视表格、插图。其次要重视普遍性, 但更要重视特殊性。再次要重视结果, 但更要重视过程。

3、课后阅读, 重在提高阅读能力。

课后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 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我们教师同样也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课后阅读的指导, 并着重把握好下面三关:归纳总结关, 发散思维关, 分析应用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是化学教学中一项长期的工作, 但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要始终抓住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 对学生进行从慢速度到快速度、从低要求到高要求、从扶着走到放手走的训练, 逐步使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得到稳步提高。只有化学阅读能力提高了,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 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 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 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自主学习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和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法, 往往教师教的过分夸张, 漠视、淹没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为教什么, 如何教等而设计教学, 考虑教材多, 考虑学生少, 这样学生是他主的, 不是自主的。因此, 在呼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课程标准理念下, 教师的主导作用贵在塑造学习主体, 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自动权,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为实现自我发展而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学习。

1、探究性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

学生通过自学、探索、发现来获得科学知识。很多学生对新奇神秘的化学现象好奇, 但是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往往忽视了对不理解的事情进行深入研究, 缺乏探究性。因此教师要在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肯定学生的好奇心的基础上, 应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 培养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激发探究意识;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些专项训练如对学生提出疑问, 或一些有趣的问题, 让学生课后通过实验、查资料、讨论等方法去找到答案, 通过这些形式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法,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自主学习追求的目标是形成良好的创造品质, 良好的创造品质又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个具有开拓精神、创造品质的人才能不囿于传统、安于现状, 不盲目从众、唯上、唯书;才能面向未来, 求真务实, 勇于进取, 乐于改革, 欢迎新事物、新观念, 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并尊重别人的劳动、贡献, 注重效率、效益;才能目标明确, 思路开阔, 想象丰富, 兴趣广泛, 善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表现出较强的适应力和应变力;才能对自己的力量和别人的力量充满信心。一个具有良好创造品质的人, 往往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会更加自觉地自主学习。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品质, 促进自主学习, 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培养充分的自信心。其次培养创造的意志力。创造过程是一种探索过程, 成功与失败共存于整个过程中。那种自觉的、顽强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百折不挠的、敢想敢干的精神, 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

3、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保证。

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 以培养学生创造品质为目标的自主学习, 如果缺乏一定的保证, 其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 因此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保证。“施教之功, 贵在引导, 妙在开窍”。故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 更重要的在于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活动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

4、培养适度的批判精神能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热情。

中国的传统教育一直在培养“乖学生”、“听话的学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在培养会做题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对教师教的、课本上的知识奉为“圣旨”;这样的学生迷信权威, 崇信书本;这样的学生缺乏主动性、独立性, 面临选择时束手无策, 难置可否, 结果放弃思考, 人云亦云, 窒息创造。“疑而启思, 疑而生变”, 在对事物的质疑中, 学生不是以一种被动接受的闭合思维方式参与到认识过程中, 它是一般思维发展到创造性思维链上的关节点, 所以化学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批判性地吸收化学科学的精华。

5、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力能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欲望。

上一篇:初一第一次月考的总结与反思下一篇:村校结合共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