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文议论文范文

2024-07-23

语文作文议论文范文(精选10篇)

语文作文议论文范文 篇1

【素材回放】

9月10日,武汉科技大学迎新现场,一名叫郑宇的新生在五名家人的陪同下,带着14件行李前来报到,除了换洗衣物和水果,还有补品、药品和卫生纸。被网友封为“齐全哥”。

“帮忙搬运行李的志愿者介绍,郑宇除了几大包春夏秋冬衣物外,还带了一台立式电风扇,两个医药箱等。一箱装着补品,一箱是日常用药。毛巾带了7条,还有牛奶、苹果各一箱。卫生纸准备了四年的,满满一大箱。”郑母说,“带来的卫生纸还不一定够孩子用4年呢,而且儿子从小就体弱多病,怕他来大学后吃不消,药品还是准备齐全点好。”

【多维解读】

①溺爱不能承受之重。“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与学生或许根本不在乎“送学”花费。但是家长如此越俎代庖,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参与生活锻炼的机会。长大成人的孩子,不会基本的生活技能,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怎能指望他们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独当一面?

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家长给孩子配备生活用品,不如教给孩子生活方法。作为家长,把孩子武装成“齐全哥”并非明智之举。不如在开学报到之前,花些时间为他们补补“生活课”,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能力。

③能力是人长期发展的资本。国内教育看重成绩和学历,而国外更看重能力和创造力,看重学生今后能否能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有没有潜力和创造力。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家庭和学校更需要为他们补上基本生存的一课,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教会他们独立生存的本领。

④ 磨难是人生的财富。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长的保护下没有经历苦难考验,没有学会坚韧抗争,这样的人走上社会,性格脆弱,意志不强,认识狭隘。他们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将无法适应,成为另类弱势群体。

【适用话题】

溺爱、保护、能力与学历、独立、磨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等。

语文作文议论文范文 篇2

一、让学生感悟知恩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前提

感恩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也是个舶来词, 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知恩”于心, 就是对人间所有人所有事情能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 铭记在心;“感恩”于行, 就是在知恩的基础上, 能够懂得施恩于他人, 将心中的感知具体化、行为化, 形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美德。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因此, 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联系生活实际, 以学生由内而外的“内省”为突破口, 把学生的感恩思想从内心中激发出来, 变“要我学好”到“我要我学好”, 切实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有亲情之恩、友情之恩、社会之恩和祖国之恩等诸多方面,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是显示父母养育之恩的千古佳句。譬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就是描写父亲呵护儿子的亲情典范, 将父亲遭遇祸不单行仍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写得栩栩如生;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主要是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生活片段———“元宵节观灯”、“讲故事泪如泉涌”、“我挨打她痛心”和“深夜劳碌”, 表现了母亲可爱的性格、努力的精神、能干的才具, 寄托了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 该文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对作者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类似课文的分析渗透, 进一步让学生懂得感恩, 从而爱父母、爱教师、爱同伴、爱身边人、爱社会、爱祖国, 并使感恩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优秀品德。

二、让学生学会报恩是感恩教育的途径

“学春蚕吐丝丝丝不断, 做蜡烛照路路路通明。”千百年来, 许多仁人志士把教师比作春蚕和蜡烛, 在园丁们的无私呵护下, 有成千上万的祖国的花朵成为九州华夏的栋梁之材。鲁迅的《藤野先生》主要回忆了作者在仙台留学时期的生活, 记叙了鲁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和对他的怀念。我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强调:文章不但流露出作者对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的敬仰, 而且也反映“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报国之情。因为有这样一位高贵人格的老师, 也难怪鲁迅说:“在我所认识的老师之中, 它是最使我感激, 给我鼓励的一个。”因此, 鲁迅在人生的奋斗历程中, 藤野先生一直鼓舞着鲁迅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每当夜间疲倦, 正想偷懒时, 仰面在灯光下瞥见他黑瘦的面貌,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 而且增加了勇气了, 于是点上一枝烟, 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学生感同身受, 内心深深感悟到“一日为师, 终生为父”的道理, 应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虚心听取老师的谆谆教导,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优良表现来报恩于老师, 报恩于父母, 报恩于社会, 报恩于国家。总之, 作为教师, 高尚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促进教学上的师生互动, 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

当然, 语文教学应该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 开展跨学科的活动, 诸如在旅游中感悟自然之恩, 进而为让天空更蓝、河水更清、花儿更艳、草儿更绿而从自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

三、让学生感恩升华是感恩教育的保证

反映亲情、友情之恩的范文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琐事的, 主旨还是从微观角度来表述的。有些教师不但从阅读教学中全方位渗透, 而且还在作文课堂上得到体现, 往往在话题作文中让学生明白, 感恩素材的作文最能打动人心, 最能抓住读者的心, 使学生用心去寻找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感恩素材, 从而潜移默化地起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感恩教育的最高境界也要凸显爱国主义精神。因此, 教师在涉及重点体现爱国主义主题的范文时必须循循善诱的引导, 逐步由点到面, 切实让学生感悟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在讲授七年级下册周定舫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文时, 让学生仔细品味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的象征意义。通过讨论, 大家明白了这些花朵象征着品质高贵、纯洁, 表示全国人民对英雄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作为长在红旗下、生在甜水里的中学生, 应该踏着无数英雄的足迹大刀阔斧地前进, 不断加深思想道德修养, 维护公平, 坚持正义, 明辨是非, 为人正直, 做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勤奋好学, 勇于创新, 以优异的成绩报恩于英雄, 报恩于中华民族, 报恩于祖国。如此的感恩升华, 还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描写山川秀美的文章中得到实施, 诸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朱自清的《春》和郦道元的《三峡》等, 学生从灿烂的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 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刻在他们的心里。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愿广大初中语文教师与时俱进, 锐意进取, 大胆探索感恩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渗透的奥秘, 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摘要:感恩是培养健康人生之基石, 是人们关注的永恒话题。笔者从让学生感悟知恩、学会报恩和感恩升华等角度, 论述了感恩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合理渗透。

浅议高三语文作文教学 篇3

一、解决对策

在高三短暂的几月中,我们如何应对作文教学呢,试从以下几点论述。

1.读写结合,学会积累

在“读”的方面,每天的早读课,我都会挤出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读一些晨读材料,有地是名言名句,有的是优美的富有哲理的小文章。然后在上课前用两三分钟的时间提问,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记忆。或者引导他们赏析。

除此以外,我还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外文章, 读的方法,可朗诵,可摘抄,也可交流讨论,或师生共读一些时事热点以及评论。读书时做好读书笔记。而为了便于大家交流阅读,组织学生捐献或班级共同订购一些大家喜欢的报纸杂志,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事件评论的角度,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有意无意的就能学到各家各派的长处,厚积薄发,也可缓解高三大量做题带来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在修养身心之余更能有助于写文章。

说到“写”的方面,我要求学生准备一本随笔本。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顾名思义,随意自由地写,但不是随便地应付差事。平时读书、看报,见到对自己有益的小知识、小资料,名言佳句、精采片段等都摘抄下来。这种抄写过程,就是一种对材料的积累和强化。其实生活是作文素材最主要的来源,如平时同学间的交谈,和父母、老师的交流,参加班级活动,看电影等等都是很好的学习、积累的机会。所以我常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平时要多看、多想、多写。有所见,就会有所感,有所感,就要及时记录下来。

如果合题合意,稍经提炼加工,就可以写进作文。或要着眼于广阔的社会生活,可品评世事,讴歌自然,抒发人生感慨。要求言之有物,缘事而发,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传情达意。总之,不论篇幅长短,以真为本。作文的取材范围广阔了,内容自然会丰富充实。

2.作文教学

①面对群体,要关注他们的共同问题,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

作文教学过程有一个整体目标,才能让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 高三作文,着重是不限文体的作文训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长处,确定某一文体进行强化训练,力图通过训练使其作文达到基础等级的上限或创新等级。还可以将学生的写作能力分解成审题、立意、组材、结构、语言等多方面的能力训练点,在开学初制定教学计划时,就考虑好本册哪些课文是适合进行这些能力训练点写作教学的,预先安排好写作教学的目标。在评析课文时讲清文章的仿写重点,让学生有法可效。

②面对个体:要注重学生纵向的发展,有针对性地辅导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都是不同的,他们在作文上呈现的问题也是不同的,每个学生在写作上犹自己的长处和弱项。老师选取典型,有针对性地辅导,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比如有的学生语言功底很好,但审题能力欠缺,可以针对这个进行单独辅导。有的学生素材陈旧,几次作文下来,几个例子反复用,论证乏力,针对此现象可以引导他多看书,让学生关注中央电视台《人与社会》等节目,这些节目生动活泼,贴近生活,思想性、人文价值含金量高,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让学生讨论这些节目中反映的一些事件,这样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作文鲜活起来。

3.课堂的外延

①开办手抄报。手抄报半月出版一期,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自定刊名,让学生自由撰稿。一张张设计精美,或别具特色的手抄报呈现在大家面前,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才能,调动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②提供活动舞台。根据课标与教材的特点,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如有计划的开展演讲、辩论、朗诵,欣赏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并将之贯穿于课内外的语文知识学习与写作活动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文的丰富与魅力。这些都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学生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锻炼了表达能力,展现了自己的才艺,提高了心理素质,形成了语文的综合素质。“胸藏万卷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其他能力具备了,水涨船高,写作能力自然会提高。

语文作文议论文范文 篇4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考试反思作文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考试反思作文 篇1

岁月如梭,眨眼间一学期,已经过了8周,语文考试成绩发下来了。

这次的语文考试我觉的我考的不是很好,考试中,单单书面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要多做一些课外习题,扩展知识面,这样语文考试成绩才能节节攀升。考试时,要注意认真审题,别把句子的出处弄混了。一定不能马虎,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后悔莫及。要想学好语文,多做题目是难免的,要熟悉和掌握各种题的意思。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读一些课外的书,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掌握一般的修辞手法。如果平时写练习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考试中会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经过这次考试,我明白了: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以及盲目的追求。

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经过反思的我,能在下一次考试中发挥得更好!

语文考试反思作文 篇2

紧张而急促的考试结束了,在成绩出水的同时,我的心也是波澜起伏,之后剩下的就是总结与反思。

就这次考试的试卷来看,难度不大,活的能力题目较多,尤其是基础部分的语言能力题占比重大。阅读与写作也不是过难的。这次我主要是课文填空发挥失常,错的过多。

通过这次的考试,我了解到了我的不足之处,我明白了单单书面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要多做一些课外习题,扩展知识面。除了课外的辅导,还要细心,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后悔莫及。

要想语文成绩变好,应该多看一点课外书,提高写作水平。因为现在语文考试作文占很多分,要想语文成绩变好,首先写作水平必须得提高,这样才能抓到分数。还应该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和古诗,这些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对语文考试也都有一定的帮助。这次考试虽然没有考好,但是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过我的努力,我的成绩一定会变得更好。

语文考试反思作文 篇3

昨天,张老师笑盈盈地走过来,又和颜悦色地对我说“张麦,这次你要请客?!”我一开始没缓过神来,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你呀,语文期中考试考了第一名,97分呢!”顿时,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差点叫出来。可过了一会儿,我又冷静下来,想到今天是愚人节!我连往自己头上泼了盆冷水,要知道愚人节什么话都是骗人的`。之后,我也没再去想这件事。直到放学,张老师把喜讯传给妈妈时,我才相信了。

听到了消息,我热泪盈眶,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

现在爸爸、妈妈知道了;接着外公、外婆收悉了;最后,爷爷、奶奶,同学、朋友都知晓了。

消息似乎传遍了宇宙,我到哪儿都能听见追捧声,赞美声。在爸爸妈妈那里我可以随便提要求,只要不夸张,都可以满足我;在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那儿奖励不断;在兄弟姐妹面前,我是个好榜样,他们都非常看好我;在同学们面前,赞美声、羡慕声此起彼伏……

考好成绩的原因在于:基础扎实,做题认真,审题明确,检查仔细!

现在我语文得了第一名,要保持,还要争取每次考试都能取得好成绩,数学也得到第一名!

语文考试反思作文 篇4

考试后反思虽然我的学习成绩不怎么样,但是我知道父母、老师对我还有着非常大的期望。这次考试我却又考砸了,而且考得特别糟(数学倒数第二),老师把试卷发了下来,我仔细地浏览了一遍,考砸的主要原因是:粗心、马虎。既然犯了错误就要改正。所以,通过这次考试,我也想了非常多,以后一定要端正我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我要改掉做题不细心读题目的坏习惯。有时候我往往就看题目的前半段,就开始解答题目了,结果是答非所问。这也许和其他一些学习技巧有关系。总之,以后一定会在做题的过程中认真审题,细心读题,把题目看准、看清楚。做完题目后要多检查几遍,绝对不允许自己再犯相似的错误。其次,我最主要的是要加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的学习。平日大家都聚在一起做同样的题目,我都觉得会做。可是一旦题目稍作变动,我就不会做了。我终于明白:其实,平时我没有真真正正地去理解它,也许有时是碰巧做对的。我不能允许自己再继续这样下去,所以,我一定要加倍努力,赶上其他同学。吸取教训,为考试做好准备,打好基础,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在下次考试中能取得满意的成绩。学习的技巧在于不断的练习,生活中,我要多多加强自己的练习与复习,考试之前制定周详的复习计划,不再手忙脚乱,没有方向。平日生活学习中要学会独立思考。我希望老师不要对我失去信心,虽然我这次考得不理想,但是我相信自己。我要通过自己的奋发努力,一定不使老师失望。

语文考试反思作文 篇5

语文,从小就是我最头疼的科目,几乎没有一次考试不是被语文落下水。

语文,我天生就厌恶它,枯燥、乏味,一点儿也没有做数理化题那样的畅快。我也有想过用优美的词藻去记录某些时候心中的感想或去描绘眼前的一片景。可是一拿起笔,多少张语文不及格的卷子就浮现在我眼前,算了吧!我将纸撕了,把笔丢在桌上,只好让他成为我美好的回忆。

以前,我天真的认为我语文之所以不好是因为我背少了和作文写差了。于是,我的课文背了又背,一篇课文会背上三四次才过关,且我又专门花一下午或多少时间我在书店里,抱着作文书,细读其中的优美词句。可是不及格还是不及格、选不对亦是选不对、阅读还是油墨分。我心灰意冷了!我清楚地认为语文不过是用来学习交流的一门课,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为什么学校要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全能王呢?

我们可以想想看为什么古人在世界上所发明发现东西的比例大于现当代,而其实原因很简单:古代的学者求学是学自己不懂得、学自己所爱的,因此在某一课会有长处。可现在呢?想学的学,不想学的也学。不是在抑制我们的长处吗?但社会就是这么残酷,它不允许有残废的人,它极力追求完美,而那些完美就必须要放下自己的爱好,压抑自己的感情,被迫着将知识搬入自己的脑中。可社会不想想看世界上有多少是全能所创造的呢?还不是众人的结晶、心血。

我不喜欢生活在痛苦中,所以我除了上课听讲外常买一些杂志,将自己融入其中,享受他们的快乐!可是我又是在现实和理想边徘徊,我不想过分的学习语文,可迫于种种因素我又要硬着头皮去学,也许每个人都是矛盾的人。

矛盾与现实与理想的边上。

语文考试反思作文 篇6

成绩单在今天发了下了,我以为会考得非常好,可是,你看,三门功课竟然都考了80多分。我惊讶得不知所措。

回到家里,我连自己的成绩都不敢告诉家长,我只好在房间里反思自己。难道是我自己认为每一次考试都非常出色,所以骄傲吗?难道是我在考试前没有人在复习吗?难道是我对学习的态度不好吗?

不,不是的。经过我的反思,我知道:在考试前,应该养精蓄锐,沉着冷静地深呼吸练习。考试中,应该稳定情绪,去审清题意,要学会避重就轻。遇到难题先不写,先写自己会写的,这样省时间。要学会巧用推理,用公式推理方法去做,就不会容易出错。考试后,绝不跟别人对答案,应该运用定位加联想的记忆方法去做,你考试的最高分就可能达到98分,最低分就80多分。

是啊,如果我按照上面的要求去做的话,我不就能考得好了吗?如果我在努力去学习,难道将来还会伤心吗?

不,不能这样,我决定一切重新开始。我不会知难而退的。经过这次的反思,我明白:最好的荣誉是靠自己刻苦努力换取的。

语文考试反思作文 篇7

今天下午老师发语文期中考试卷,我的心情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恐怕自己考不好,十分不安。当老师说:“这次我们班同学考试的成绩比我的预料的还好,语文成绩九十九分的同学有三位,董春江、孟心怡和陈延玉。”当听到有我时,我的心里暗暗高兴。

我接过自己的试卷仔细一看,哦!原来我就错了一个题:《望洞庭》中总写洞庭湖秋色的诗句是什么,应是前两句,而我却写成了后两句。课本里的知识错了这一个,阅读短文和作文还没减分,错的这一个题都是粗心大意造成的,真亏呀!要不就考100分了,咳!这个坏毛病我下决心一定要改掉。

我以后做到:1、要多读书,课外知识也一定要掌握好。2、做题时要先把题读三遍后,再认真仔细的做题。3、写作文时要看清作文要求之后再写文章,字数只能多不能少,把平时摘抄的好词好句用上。5、检查作业时要一字一句,认认真真的检察,不能马虎大意!6、要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好习惯……冲刺100分!爸爸告诉我过这样一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意思就是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如果你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两个必不可少的。

以后我要按以上要求认真去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相信自己在期末一定能考出一个好成绩。

语文考试反思作文 篇8

这次的语文考试的成绩令老师与父母大失所望,成绩令我也十分震惊,是的,考砸了。

总结了失败的原因,才发现有很多。首先,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前预习不充分,学完每一课后没有及时复习,导致考试时碰到以前课程的题目,失分过多。学习习惯不好,没有合理安排时间,作业的质量与效率不高,经常熬夜,上课没有精神。

其次,上课没有积极参与课堂,对于每一个问题没有仔细思考,以致思路不活跃,掌握的知识不具体、不全面,不会举一反三,思考问题所需时间很长,导致作文时间不充裕。做的练习很少,做题的经验较少。

再者,便是课外书的阅读,阅读量过少,导致写作文没有素材,词汇的积累也很少,语言没有逻辑性,文章显得十分杂乱,苍白无力。对历史与人文的理解也很少,对许多文章包括诗词都不能理解,导致考试中的课外文言文失分不少,阅读能力仍有待提高。

最后,则是我最大的弱点:粗心。总是“大意失荆州”,做题马马虎虎,没有审清题意便盲目做题,不知是语文,所有的科目都是这样,做完试卷后没有仔细检查,导致犯了许多不该错的失误,正确率较低。以后做题一定要仔细,不能因为题目简单而不去在意,学习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只有打牢了基础,才能在此之上再去提高,所以,对以前知识的掌握,是必要性的。

通过了对本次语文考试情况的总结,我了解了更多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了,自己的水平还差得很远,只有下苦功夫,才能取得成功。

语文考试反思作文 篇9

“唉,我可太冤了,我就差那么一点点。”“我也是,我就那么一个字错了!”“………”默写后,大家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地互相倾诉着自己的“苦衷”。

我也不例外,唉,这次默写我写错了一个字,仅仅一个字呀。我少写了一横,仅仅一条横呀!就夺走了我梦寐以求的100分和我魂牵梦绕的小奖状。

回想起默写时………

我自信满满地准备着默写,心里想:哈哈!这次默写百分之百100分。想着想着竟笑出声来了。“开始默写!”老实一声令下,我立即将书塞进桌肚,从文具盒里抓出一支笔,翻开本子,一切准备就绪!“一、近义词………”老师娓娓地读着题目,我握着笔“刷刷”迅速写下答案,“哼,这些题目才难不住我呢!”我“一路顺风”,没遇到任 何“困难”。

默完后,我东张西望,也没检查,就把本子交了,等但这红色的100。

可事实总不称心如意,100分“一路”上都有“√”形“小船”运载,可就快到达彼岸时,“船”散了,变成了“×”形,100分也被水冲走了。一看,原来是一个“钉子”松了,不久,“船”沉了。

其实,我是把“量”少写一横了,就差一笔呀!

一开始,我十分懊恼,我恨死自己了。可是,我转念又觉得这是件好事,我以前一直都这么写“量”字的,一直错到现在,反正迟早要发现的,早发现早改正嘛!

我经常在考试89分时说,没关系,就差那么一点点,没什么大不了,可是我为什么不努力一点点,把差的那么一点点补上去呢!

如果工程师在建房子时,把18。9米的小数点弄丢了,那工人们可不要累死,虽然只差一个小数点。

如果科学家在计算火箭速度时,把10秒弄成了9秒,那又哪来的精密的数据呢?虽然只差仅仅一秒。

我希望,我们面对自己的错误,不要总说“没关系,就差那么一点点”应给勉励自己:“在努力一点,就差那么一点点了。”这样,成功一定和我们不是查一点点而是0距离。

语文考试反思作文 篇10

当我们拿到期中考试的审判结果,就看见一些学生的情绪原本是乌云密布,现在已经光辉灿烂,还有一些同学的思绪像下起了雨,雨水从脸缓缓流下,而我却像那个不幸的孩子,被“黑暗”的世界笼罩着。在回家的路上“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让人感到一阵凉意,仿佛世界都在责怪我考试没考好,我因此而伤心。

这次考试没有达到我所期盼的那样好,语文才考90!说实话很多题都是乱蒙的,这次只是侥幸,可能是这几个月很少做题了,一时不知道怎么做,加上有原来的两遍改成一遍,一时有点不适应,刚想听的时候,结果就结束了,扣分题大多是完形填空和阅读扣了七八分呢!我虽然买了练习题,但是由于作业多加上复习其他科没有时间做,真的很遗憾,要是多做些,没准能上90,但是我有点担心我的口语,因为考试不是真正的目的,学好英语跟人交流才是真正的目的。语文我考的跟上回一样,语文名次却不一样,大概由原来是第一变成第三,但是我也找到我所要打败的对手,只有对手才能激励我不断进步。

生命是短暂的,时间是有限的。当考试不能如愿以偿或者不尽如意时,不是一味地计较和埋怨,而是一如既往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保持一种恬淡的心情对待生活。“人能走多远?”这话不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话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在短暂的生命里我们不能失去人生的三盏灯塔:自信、勇敢和坚毅。

高考语文常考作文范文 篇5

3.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4.二三其德:形容三心二意。

5.载笑载言:边笑边说话。

6.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7.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8.杨柳依依: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9.九死不悔: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语文作文议论文范文 篇6

宋仁宗时,张高节当宰相,但在生活享受上同当河南节度判官时一样,亲近的人有的劝他:“您现在领取的俸禄不少,可是自己生活享受却这样的节俭,您虽然确实以清廉节俭自律,但这样做未免有些矫情作仿。”张高节叹气说:“我今天的俸禄这么多,即使全家穿绸缎的衣服,吃珍贵的饮食,还怕办不到吗?不过,如果有一天我被罢官或病死了,可是家里的人已经长期习惯过奢侈生活,不能立刻变为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因为挥霍一空而落到饥寒无依的地步的。”

80、樱桃树故事

浅议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技巧 篇7

而语文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也是当前我们大力提倡的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我把这些年我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反思与各位同仁交流一下。

一、利用名篇学”仿”作文

模仿是人类学习, 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 有法可循, 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 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 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例如, 学习了《春》一课后, 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 让他们仿写了《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 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 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双翅, 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二、利用课文续写作文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篇佳作, 有些文章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补写开头和结尾。续编课文, 不应拘泥于一种固定的答案, 可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 发挥想象, 启发幼学生求异、求新、求奇, 开阔思路编出多种不同的故事结尾。如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已》让学生再叙写一个结尾, 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创作激情很高, 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 并把他们的作品在课常上交流, 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利用范文讲评作文

我的作文讲评, 除了在作文课进行作文讲评外, 更多的则是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带到讲读课上去讲评。这有个好处, 就是把范文当作一面镜子, 从中可以照出学生作文的瑕瑜, 使学生们从对比中得到启发, 受到教益。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欣赏鉴别能力, 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生在作文中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 写到眼睛时总爱用“炯炯有神”、“水汪汪”、或“暗淡无光”等词语形容人的眼睛, 这当然比不用这些词语去描写眼睛要好多了, 但千人一眼, 如同一个模子里铸出来似的, 这就把人们本来是千差万别的眼睛写得既熟又俗了。在学习《祝福》中的祥林嫂的肖像描写时, 我把作品中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鲁迅笔下的祥林嫂, 第二次来鲁镇时, 她“顺着眼, 眼角上带些泪痕, 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祥林嫂在土地庙捐了门槛后, “神气很舒畅, 眼光也分外有神”;而她在生命行将结束的祝福前夕, 则“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 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而祥林嫂在这之前遇到“我”时, 要问“一件事”, “她那没有精彩的眼睛忽然发光了”。这样结合范文讲评作文, 具有较强的启发力量和说服力量。

四、利用课外书籍积累材料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 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 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 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 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进而推陈出新, 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我要求每位学生坚持每周摘抄课外语段, 每周写一篇文章, 内容可多可少, 写的文章必须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 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 拜生活为师, 做生活的有心人。我还每周专门拿出一节课来让学生表演。由学生到讲台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学生听, 学生对此兴趣很浓, 由于是让学生自由去写, 多数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展现了自己的生活, 我班一个学生读着读着竟潸然泪下, 这不正是她真实生活的再现吗?我还让学生们自己组成评委会, 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从书写、阅读到作品等多方面来评价, 这样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也给同学们创造了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我则以鼓励, 肯定为主, 重视对学生写作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关注学生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 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对有创意的表达更是大大的鼓励。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 锻炼了学生规规矩矩地写字,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清楚连贯地说话, 清楚顺畅地写作文, 可以说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在实践中运用语文, 学好语文。还要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 引导学生阅读, 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书非借不能读也”, 一个人的力量是小的, 群体的力量是巨大的, 让每位学生找一本书, 则班级就可以成立图书角。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也会把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杂志借给同学们看, 让他们做好笔记, 让他们关注热点、关注焦点、关注生活。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我对语文作文教学充满了信心。世界是无穷的, 生活的魅力也没有止境, 只有让学生们用自己年轻、热情、充满生命活力的目光去热烈地感受, 大胆地发现——整个世界都是属于他们的。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一定能迎来又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陈毛美.《中学语文教材教法》[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陈之忠.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J].安徽教育, 1980

[4]张海萍.浅谈初中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作文 (教育教学研究) , 2011

[5]黄合成.初中作文教学初探[J].读写与杂志, 2011

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篇8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国,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

(2)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开学不到一个月,班级已有同学在《作文周刊》上发表了自己的作文。当这两位学生拿着刊登着自己作文的书的时候,我大力地表扬了他们,在肯定他们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鼓励其他同学:他能发表,你们也能一定行!这不仅调动了发表优秀作文小作者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写作积极性。

(3)第三个做法是: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言两语的流水帐”,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备课要有创意

备课要有创意也就是说作文备课要和以往有所不同,教师首先应该在明确习作内容及训练要求的前提下,要找出本次习作的有创意、有创新的部分,并把有创意、创新的思维作为激发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重点,详细地设计好每一步教学步骤。例如,习作要求是:①根据题意写一件在同学之间的事,要写出真情实感。②内容要真实,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语句通顺、连贯。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要使学生把作文写好,必须把创意性、创新性作为备课的主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那么,首先应该把(1)选材立意和(2)材料组织作为着手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问题:①“同学”你是怎样理解的?②同学和同学发生过很多事情,那么你能说给大家听一听吗?③在这些事情中,哪件事情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最有新意?④这件事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从这些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第一个设计的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其实,同学的范围是很广的:既指现在的同学也可指过去的同学;还可以包括校内同学和校外的同学,如在少年宫兴趣小组一起学习的同学等等。这样选材范围不是扩大了吗?第二个设计的目的也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说得越多,越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使作文有内容可写;第三个设计是在第二个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集中思维,目的是让学生从众多的事件中选择真实的,而且又比较新颖的材料,第四个设计是在前两个设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所选材料对文章中心的确定和挖掘。

三、指导要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

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然而,由于小学生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观察不细致,认识不深刻,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例如习作《一次小实验》,要求选择你平时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一定顺序把实验写清楚写具体,注意写出实验时人物的心情。但这次习作有一部分同学的作文写得不够理想,这显然就是因为学生日常生活观察不够仔细,平时实验做得较较少而造成认识水平较低、认识上的不足。因此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认识事物、积累经验,通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这要在平日里多下功夫,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提高认识。平时,如果我们很注意教给学生仔细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人物的衣着、神情以及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等方面的特点细致观察。要求学生善于思考,勤于积累,平时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节目,或者在生活中见到的有特色的情景,都要及时记下来,每天利用晨会和夕会时间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讲讲“所见所闻”,学生学会了观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

福州市中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范文 篇9

注:A 内容 B 语言 C 篇章

1、一类卷:(54—60分)

A 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B 语言顺畅,没有语病;C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①具备 ABC 三项条件的,评一类下(54分); 三项条件的, 评一类下(54分

②立意深、构思巧、语言生动形象的评满分;

具备其中两项条件的,评一类上(58一59分)。

具备其中一项条件的,评一类中(55—57分

2、二类卷:(45—53分)

A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B 语言通顺,偶有语病;C 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楚。

以49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①具备 B 项和另一项条件。其余一项达到三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

②具备 ABC 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③具备 B 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三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3、三类卷:(36—44分)A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较明确,内容尚具体;B 语言尚通顺,语病不多;C 条理尚清楚,能分段。

以40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① 基本具备 ABC 三项条件的,获得基准分; ② 其中 B 项比较好的酌情加分;

③另有某些缺点的,酌情减分。

4、四类卷:(18—35分)

A 偏离题意,中心欠明确,内容不具体;B 语言不通顺,语病较多;C 条理不清楚。三项之一者,评为四类卷,获得基准分; 另两项较好的,以26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凡属 ABC 三项之一者,评为四类卷,获得基准分; ③ 另两项较好的,酌情加分;

③兼有 ABC 两项以上情况的,酌情减分。

5、五类卷:(0—l7分)

A 文不对题,不知所云;B 语病严重,文理不通;C 结构混乱,不能完篇。

以9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① 凡属 ABC 三项之一者,评为五类卷,获得基准分; ② 其它两项尚好,酌情加分;

③ 兼有 ABC 两项以上情况的,酌情减分。

说明:

1. 漏写题目扣3分。

2. 错别字每3个扣 l 分。重现不计,扣满3分为止。3. 字迹工整的加2分,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的扣2分。

语文作文议论文范文 篇10

【高考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立意参考】

①做什么事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把将来可能发生的事考虑全面些,许多时候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旦踏上征程,很可能发现困难重重,充分的准备会使你从容应对,有备无患。

②适当的的减负。总是带着沉重的行囊会加重负担,何况有的还是终生的负担呢。有的时候可以就地取材,或放开思路想想办法,谁能事事提前就考虑周到呢,有时候再大的困难也会“柳暗花明又一村”,重新找到新的出路,使我们豁然开朗。

③保持好的心态,缺着不灰心,用着也不得意。世界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路。“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敢走,很多时候“船到桥头自然直”。

如果仅仅把“行囊”理解为成功路上的知识储备或工具用品会显得很肤浅,边缘化的立意:扔掉多余的负担,轻装前进。因为谁又能知道那个是多余的呢?

【名师点睛】

今年山东卷作文仍然延续了材料作文的形式,材料取自许顺居的散文《行囊》,在形式上选取了一段富有哲思的语言材料,体现了山东卷作文命题选材的一贯风格。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作文题立意角度更加宽泛,更方便考生扣题。本题所给材料最鲜明的特征是极富思辨性,即“准备好的却没有用到”“没有准备的却可能有用”,“有用”与“无用”等二元概念的分析恰好体现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体验。

这里的“旅程”可指具体的出行计划,更可指人生中的前行。路途漫漫,可指现实中的路途,更可指代“漫漫人生路”。“行囊中的储备”可以指比较务实有用的东西,如知识技能、处事技巧、健康体魄等,这些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曾让我们用力准备,却可能在旅行的某些时刻被弱化或弃用;也可以指精神层面的东西,如理想、信仰、乐观心态、诗意情怀等,这些务虚的东西看似无用,没有刻意准备,却可以濡养人的精神气质,伴随整个旅程,“无用之用”,终为大用。行囊中的东西,也可以在一定情境下建立联系或互相转化。

行文过程中考生需要着眼全篇,抓住关键词,分析概念,探讨关系,同时也要重点突出,谈及个人体悟写出真情实感。也可以贴近时代现状,写一篇闪烁思想火花、凝聚理性智慧的文章。

【审题误区】 在这个作文的要求中,其实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即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就“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来说,很多考生可能会忽视后面列举的几种可能,较多地关注材料开始部分地背景提示,导致审题不准,角度出错;“自拟题目”这个环节,可能会忽视行囊与旅程的关系,导致简单采用“行囊”这一词眼作为题目,失去了立意上的针对性和思辨性,导致写作方向发生“质”地偏移,最后主旨和写作重心发生偏转,文题跑偏,失去分数;虽然本题排除了“诗歌”文体,但是由于很多学生文体意识不强,依旧可能会导致“四不像”的作文出现。这些都是领悟写作要求不到位而可能出现的低级错误。

从隐性要求上看,文中的“行囊”“新的旅程”和“有的东西”都有很强的隐喻性,必须把它具体化才好展开,比如“行囊”可能是我们做的各种物质准备或精神准备,“旅程”可能是未来美好的人生阶段,这一阶段充满了挑战、充满了希望,常常是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是“新”的内涵;“有的东西”可以是具体的一件物品,比如伞、鞋子、砂砾,也可以是比较虚的事物,如精神毅力、苦难挫折、人性美德、法律规则等。最后一点,就是不能忽视行囊与旅程之间的辩证关系,忽视了这点,也会导致写作上的偏斜,最终留下考场遗憾,不可不防。

【优秀作文】

我的老爸,我的行囊

午后的阳光肆意地打在他的脸上。

车突突乱响,霹雳哐当。

“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都是孩他爸了。”我坐在车后,看着他的背影,胡思乱想。

是啊,我都这么大了。这么些年,我们始终都是那个羽翼未满的孩子;而他始终都是那个给我一片天空的英雄。

抓着手中的行囊,我想起了过往。

那年,初夏的阳光已经有些热烈,有些浓重。

回家的路上,安静的出奇,鸟儿也似乎被熏晕了头脑,老老实实的睡去了。脑子里乱乱的,有点害怕,害怕他那威慑力十足的一脚两巴掌。其实我也不知道不明白:跳着去抢球,怎么就把人家的门牙顶下来了?我该怎么和他说明呢?

进门的时候,他正在修理那辆年代极其久远的三轮车。他满头大汗,满脸都是油,像是一个刚刚挖煤回来的工人!脸上的胡子也不知道长了几天,毛烘烘的;两只胳膊甩着扳手,手上的青筋尽显,嘴里还不是嘟囔着“我就不信治不了你”。

我停下自行车的时候,他才发现了我。

“怎么回来了?不是星期天呀!”他惊异地询问。

“惹事了,把„„俺,俺同学的门牙顶下来了,班主任明天让你去一趟!”我嗫嘘着。心里虚虚的。他曾经不止一次的教训我,别打那个球。

“哦,啥时候去啊?”说话的时候,手里的扳手并没停下来。语气似乎也平静下来了。

“明天!”

“放心吧,别害怕,我明天去。”他似乎找到了修理车子的门路,动作麻利了许多。

吃晚饭的时候,妈妈不停地给我添菜加饭;而他只是在旁边自顾自的吃着。第二天一早,妈妈忙碌着给我做饭,送我上学;而他一直是沉沉睡着。

我不知道他啥时候去的学校,也不知道他在办公室有没有遇到刁难和讽刺。只是,那天正巧还是体育课,我蹑手蹑脚不敢动的时候,他却已来到操场边,笑着说“放心玩吧,没事了,不用害怕!以后小心些就是了,千万别冲动。”那天他刮了胡子,初夏的阳光也格外靓丽,照着他干净稳重的面庞。我只记得,他超级帅。

那个宁静的夏天早已悄然过去。如今,我手抓行囊,要去做一个高飞的风筝。

昨晚,妈妈给我包里添加着各种零食,重复着那些早就准备好了的唠叨。他静静地磕瓜子,看电视,时不时地冒出那么一句“别忘了拿么啥,忘了可没人给你送。”

我嚷嚷着换书包,因为书包带拔丝了。妈妈抱怨我说得晚,又重复起节俭的话。

早上起来,我一眼看到我的书包带缝上了,一针一针,像模像样。我扯了扯,“哟,这么结实!”弟弟说,是爸缝的。

“霹雳哐当!”我转回神来。车依旧突突乱响;他依然冷峻,胡子乱竖,稀疏的额头上,白发刺眼。

一道阳光泼洒过来。我眼里湿润润的,抓起了行囊,背在身上。沉甸甸的,是父亲的力量和慈祥。

【点评】

主题鲜明,详略得当,情感真挚。文章精心选取父亲呵护我的故事,详略得当,眉目传神,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一个关心孩子、沉默刻板、低调博大的父亲形象,钦佩感激之情流露字里行间。

作者以坐车上学、阳光照耀为背景,串联起回忆与现实,构思巧妙;语言流畅生动,善于描写,符合记叙文的特点。尤其是对父亲修车、临行前的动作描写,细腻准确,美好深沉,文句表现力很强。文章前后文照应较好,太阳光既推进情节转换,又服务于思想认识的转变,独具匠心。

有个性色彩,在生活中感悟父爱,作者不仅写出了父亲的个性深沉内敛,也写出了他博大乐观而又满怀期待的人文情怀,写出了父亲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境界。

享文化之繁华

落日熔金,暮色四合,乘一叶扁舟,来到历史的彼岸:与苏轼探讨人的渺茫与伟大,与陶潜共享带月荷锄归的美好,与李煜分担愁如东流水的感伤„„用一指墨香,看尽文化之深邃与灵动。

文化从那翻滚激荡的黄河开始,便扎植于我们的心田,镌刻于基因。那寓意吉祥的中国结,那元宵佳节的灯谜,那雄伟的华夏庭院,无一不是珍贵的传统元素。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也正因这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愈发绚烂壮美。

把文化作为生命的行囊,便让灵魂与文化一道,穿行在历史的音符与文字墨香之间。

文化,流淌在悠远的箫声中,诉说着哀怨与愁绪,文化,也弥漫在阿炳的二胡中,叹尽人生的跌宕起伏;文化,亦可以流转于锦瑟之间,轻拢慢捻之间净化内心的污秽。本无生命的乐器与乐曲结合在一起,便成为了文化的载体,寄予着心灵的世界,承载厚重的文化。

不仅仅在丝竹间,文化也在素净的宣纸上蔓延而来。张大千伏在洞底绘出的梦幻敦煌,诉说着那千百年前人们的信仰;齐白石着手画出的自然风物,亦传达着生命的灵动;壮观的《清明上河图》,也刺激着美的神经。中国画中的水淡云轻,妙手丹青的一点一描,拓开的不仅仅是墨,更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之魂由笔底传承。

同样,龙飞凤舞的字亦为文化之腑脏;颜真卿规正而又洒脱的笔锋,王羲之隽秀玲珑的字体,张风子如带般拂过的清新之风,无一不是文化的符号。那挥洒自如之间掩盖不了中华文化之含蓄内敛,那笔锋回转之间亦彰显着文化之典雅深厚。亦深潭微澜,亦雪底苍松。

文化如辽远的江海,包容着一切。既有张翰的“江月年年初照人”的美好幽深,又有李白的“起舞弄清影”的飘渺烂漫。那篇篇诗词,字字珠玑,诗人惜字如金,落笔生花,留给世人一片芳华。

文化之美常浮荡于我心间。那里有轩榭廊道,那里有至臻服饰的绣扣,那里更有吟唱千年的戏曲,那是中华之精髓,炎黄子孙之傲骨。它如枝头的梅花,傲吐芬芳。

愿乘文化之舟,度文化之沧海,享那份美好与挚真,低吟文化之妙语,歌吟一生,幸福一生。

这样的行囊,希望我们共同拥有,共同打造,共享文化盛宴。

[名师点评]

1、怎样才能享受文化之繁华?自然是将文化作为一生的行囊。文章用丰厚的历史底蕴引出文化是生命的行囊,然后在音乐、美术、书法、诗词、建筑、戏曲、服饰等之间穿行,具化了文化的内容,写出了它们对生命的意义。最后两段点题,照应题目。

2、文采飞扬。文章一开篇就是诗意盎然的呈现,后面写音乐,美术、书法,无论是人物,还是艺术的表达,都充满诗情画意。在句式上,整散结合,语言铿锵有力,古色古香。

(得分点:立意准确,排比修辞)

文化行囊

彭丽媛说:“传统文化是我最好的精神食粮。”生于斯,长于斯,浑金璞玉,天然美质。文化盛宴,浸了你的魂,摄了你的魄,卒成丰富的内在。

是的,文化是我一生的行囊。

也曾“之乎者也”翩翩儒雅风度,也曾大碗喝酒,畅快案酒果子刀切牛肉。文化熏陶渲染、陶冶心性,养育情怀。情感丰富来源于文化的底蕴。

如古语“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恰似朗月清风,不知不觉文化融在了品性里,成为一生的底色。

就好比沙龙孕育了林徽因这样的奇女子,骨子里都带着一种动人心魄的柔美。亦或是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好似山里的黄鹿,从不想痛苦的事,从不发怒,从不伤心。”眸子里显现着山水的灵性。这种无法否认又不抗拒的文化的力量,会让异域之人赛珍珠在晚年念念不忘曾养育她的中国,带着一种文化的忧伤。

文化是一个人的魂魄,无论是信天游还是沂蒙小调或是闵音,都在生命里唱响。

《雅舍谈吃》中,梁先生大谈令他魂牵梦绕的正阳楼的烤肉,薄如纸的烧饼和一鸭三吃的北平烤鸭。老北京的文化符号连同胡同与冰糖葫芦刻到了他的脑海里,在内心中未然成杯。抑或是叶子说她发了疯地想念南京,想念路边摊的虾皮小馄饨,想念夜晚柏油马路上油沆气混着半酸半甜的果皮的味道。嗔怪南京人将车站修在周围绿得不像话的群山。这是石头城的美,南京人的品性。文化地域的美及魅力让生活丰富且安详。

所以说,鸿蒙之初接受教育文化自然而然得了地域的灵气。

传统教育中《颜氏家书》更是以“令熟读经史子集”为教育目标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我们成了文化的一部分或者说文化成为自我的内在。而这种巨大的影响,是夏怀骂虫,玩物成痴的王世襄的率性人生,是沈从文念念不忘的凤凰古镇,是莫言传奇魔幻的山东高密乡。今生今世,定时和骨子里的文化白首相依,不离不弃。

罗素感概“参差百态是幸福本源”,那就和鲜活的文化一起,幸福到老,行囊永恒。

[名师点评]

1、主题突出。文章围绕文化是我一生的行囊,写出了文化对自己的影响。文章开篇以彭丽媛的话作为引子,指出文化浸润了人的魂魄,成为人生成长的一种底色。然后例举林徽因、翠翠、赛珍珠等为例,说明各种文化对人的影响。再以梁先生为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个人的生命的作用。最后点题:与文化行囊一起,直到永远。

2、文化底蕴。这是一篇典型的文化作文,与山东丰富的地域文化非常匹配。文章有大量的历史底蕴、名著底蕴、饮食底蕴、民俗底蕴、名言底蕴等,共同组成了文化方阵,加上语言优美,文采飞扬,自然成为阅卷场的亮点,获得高分。(得分点底蕴深厚文采飞扬)

行囊的故事

曾经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尘世的繁华,年少的心中总有些牵挂,总是忘不了诗与远方的花儿。

我不是去流浪,行囊里有我爱的人,爱我的人,我的梦想,还有些许不甘。人生旅程,你知道起点和终点,却无法预知沿途的风景,更不知道谁会陪你走完这段行程。那些一直紧随你左右的,可能提前下车;另外一些看似随时都会离开的人,最后却陪你走到终点。在车上,你会遇到很多人,每个人都背着行囊,我们比较、交换、争夺毛囊里的物品„„

我们虽然赤条条来,但是没有人能够四大皆空,没有人会甘心行囊空空。前半生,我们拼命向行囊里塞东西,走啊走,不要停;拾啊拾,不拣选,当你实在累得走不动了,后半生才刚刚开始。

后半生,你要学会舍得、放下,要把行囊里的东西取出一些,可是哪一样东西没有青春的印记?哪一样东西你捡起时可曾想过最终要放下?可是你不得不抉择——最难的决定不是选择要什么,而是选择放弃什么,这就犹如Sophie的选择:残酷的纳粹让她在儿子与女儿之间只能选择一个活下来,每一个都是亲生骨肉,这种选择本身就是残酷的,可是我们必须选择,因为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生活本苦,可我们却要苦中作乐;生活本来充满不测——行囊里准备好的东西用不上,该死的救心丸却落在了窗台上,但我们依然前行,如履薄冰,矢志不渝。旅程风景如梦如幻,人生阅历如露亦如电,可是有些东西,我们一直不会丢:孔子说是“仁义礼智信”,孟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王阳明说是“为善去恶”„„对于今人来说,那就是我们的理想与情怀——理想不能因贫贱而放弃,情怀不能因失意而忘怀。

情到深处人孤独,意到执著心不渝。当你修炼到能够以宽恕之心原谅一切施加于己身上的不公,你就站在了生命的最高处,不畏浮云遮望眼,你的行囊即使半空,可也充满富足。当伫立生命的最高峰,你就能够看轻尘事,看浅人情,看淡得失,行囊轻快,一路前行。

在凡夫看来,行囊本是身外之物,可在佛看来,这具臭皮囊,又何止不是行囊呢?《心经》有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皮囊本是空空如也,后因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而成这具形体,可是世间凡夫又无比热爱这具皮囊,对它始终不离不舍,悉心照顾。

上一篇:2023届毕业生实习告知书下一篇:林业局机关党支部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