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24-07-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共8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篇1

——读《矛盾论》有感

摘录—— 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著和互相影响著。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这样,唯物辩证法就有力地反对了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论和庸俗进化论的外因论或被动论。这是清楚的,单纯的外部原因只能引起事物的机械的运动,即范围的大小,数量的增减,不能说明事物何以有性质上的千差万别及其互相变化。事实上,即使是外力推动的机械运动,也要通过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植物和动物的单纯的增长,数量的发展,主要的也是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同样,社会的发展,主要地不是由于外因而是由于内因。许多国家在差不多一样的地理和气候的条件下,它们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非常之大。

读完毛泽东的《矛盾论》,很有回到高中时期整天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感觉,熟悉的理论,熟悉的句式,熟悉的观点。但或许是在大学中浸淫了2年,对社会,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猛然觉得那些关于矛盾的理论,能够很自然的解释一些问题,这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关于矛盾,《矛盾论》中首先提到的是它的普遍性与绝对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换言之,没有了矛盾,世界也就停止发展了,那么这个世界也将不存在。因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所以当一个物体停止运动和发展了,那么它也就没有绝对存在的理由了。

所以有时候经常会看到,我们去怪罪政府很多事情没做好,甚至都没有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于是我们在网络上、在现实中去揭露一些政府的丑陋与罪恶。这可以看成是政府与人民群众在某一个特定的阶段站在了互相对立的面上,虽然本来不应该是这个情况的。但换个角度想,只有通过这样的矛盾,政府才会将执政于民的理念贯彻的更加完善,而人民群众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政治素质,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使本来看上去不存在矛盾的两方,其实也是存在矛盾的,因为他们都在发展,而有发展就必定有矛盾的推动。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理论的精髓所在,即便你总想找个例子出来去推翻矛盾的普遍性存在原理,但最终还是会无功而返。而这件事本身何尝不是一中矛盾呢?你始终想找,却始终找不到。所以,矛盾的世界是奇妙的。

聊完了矛盾的普遍性,再来看看矛盾的特殊性。“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就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据。”在我看来,毛泽东对于矛盾特殊性的解释是很到位的。既然矛盾的普遍性推动了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那么与之对应的矛盾特殊性必然也存在与所有事物中。若没有特殊性,那么这个世界将是同一的,而同一的世界又怎么会有发展的源动力?

这就好比我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一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国情,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发展情况都不一样,这才构成了五湖四海,各色皮肤、千姿百态的大世界。如果这个世界被一个国家统一了,那么结果会怎么样?整个人类也许就丧失了竞争意识,整个社会也许就会停滞不前。讲述这个例子,其实可以更好的理解为,矛盾的特殊性与矛盾的普遍性是同等重要的。可能这一点毛泽东在文章中没有细说,但我在这里指出来,是觉得矛盾的特殊性既是对于矛盾普遍性存在的证明,也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至此,关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它们的关系便陈述完了,这本身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和理论,缩在这草草千字的文章中着实也难讲述清楚。

那么,既然矛盾有着特殊性,我们解决问题的依据也要从这个理论中引申出来,这便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泽东在文章中说“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或许很多人根本没有学过矛盾论,也不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的理论,但所有人都知道一把钥匙只能配一把锁。这说明在人大脑的深处,对于矛盾问题的解决是有一个天生的潜意识的,那就是所有问题都要经过分析,只有正确的锁才能打开正确的钥匙。然而在历史中,我们也看到,即使是《矛盾论》的创作者毛泽东本人,也犯下过很大的错误,比如文化大革命便是典型的不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去操作,最后酿成悲剧的例子。这里再插一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其实也是矛盾的,拿毛泽东来说,他很好的诠释了矛盾论,很好的诠释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而自己却也因为没有按照理论去做而犯下过错误,所以矛盾真的是无处不在。

话题在回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来,我们在现实中能够举出很多很多的例子,甚至包括一些自古就有的成语,如“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也揭示了这个道理。法院判决每一个案子,都要根据案情的不同来定罪。比如同样是杀人,最近最热的两名杀人犯——药家鑫与夏俊峰,一个是撞伤人之后拿刀继续捅死伤者的学生,一个是因为城管执法暴力,为了维持生计而被逼杀人的小摊贩。在网络上,我们看到的意见几乎是一边倒的。对于药家鑫,人民群众发出了“此人不死,王法不在”、“杀人偿命”、“十恶不赦”的声音,而对于夏俊峰,更多的人则是同情这样一个小贩子,同时还怒斥城管暴力执法是罪有应得。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同样的杀人犯,他们有不同对待方式,但是法院最后的判决结果却是一样的——死刑。这其中首先牵扯到了矛盾的特殊性,他们因为不同的原因杀了人;再之后,人民群众与法院都对具体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群众对于两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法院对于这样重大的案件更是分别采取了慎密的调查与仔细的取证;最后,我们也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他们的二审终审判决都是死刑,因为他们的行为无论出自何种原因,都触犯到了人类道德的底线,他们夺走了别人的生命。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讲道: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我们在之前讲述的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到不止一对矛盾的存在——杀人犯与被害者间的矛盾、人民群众与杀人犯之间的矛盾、法院与杀人犯之间的矛盾、被害者家属与杀人犯之间的矛盾……当然,我们说杀人犯与被害者之间的矛盾是所有矛盾中最重要的,因为这对矛盾直接导致了案情的发生以及后面所有的矛盾,这便是主要矛盾。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习统筹兼顾。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法院在判决的时候,是以基本事实为准绳、以主要矛盾为重点来进行的,在两人杀人的既定事实成立的基础上,做出了死刑的判决。但同时我们也相信,法院的判决绝对不仅仅只是光看案情的本身,案情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人民群众对于案情的看法以及案情之外的一些联系都是法院在判决时候所要考虑在内的因素,这也就是对待次要矛盾时的一种统筹兼顾的方法。

拿我自己来讲,在整个大学四年里,会有一个终极的目标,而我这四年甚至更长时间,就会为这个目标而奋斗,那么这个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与困难便是主要矛盾,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解决这一个主要矛盾并最终达到目的。当然,在整个大学四年中,你不会只为了那一个目标而做事,期间我们会碰到很多有意思、很精彩的事情,拿我自己来讲便是像参加广告比赛、参加实习这样的机会。而你在萌生去做一件与终极目标无关的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去衡量这件事对完成终极目标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如果参加一个比赛会耗费我很多精力与时间,那么在计算这件事的性价比的时候,我会考虑放弃它并继续走回正常的轨道。这便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只有牢牢抓住重点,才能完成预期的目标。

《矛盾论》中的理论是具有极强现实指导意义的。正如毛泽东自己在原文中所述:“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这些要点,我们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使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

其实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还提到了很多其他关于矛盾方面的理论,但我认为已经将自己深有感悟或者体会的几点陈述在了上文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篇2

要厘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首先要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恩格斯使用过“马克思主义”的概念, 但他并未对此直接下过定义。列宁、毛泽东也谈到过“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如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是非常深刻的和多方面的学说。”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学说, 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1979年出版的“辞海”中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定义是“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 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 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中国人民大学的高放教授曾数次对马克思主义做出解释, 在1981年因受邀编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国外历史卷, 高放对“马克思主义”这个词条做出了“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导师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这个定义强调了阶级性和人类解放目标。

笔者认为,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 以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终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为目的的一门科学。它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 明确是谁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 突出这一点, 对于反对西方部分学者和中国国内少数学者把恩格斯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中脱离出来的错误观点是有着其积极的一面的。第二, 以什么为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其理论基础, 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 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第三, 以什么为目的。马克思主义是以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为目的的一门科学。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是为了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求解放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一向鲜明的阶级立场。

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厘清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后, 接下来探讨的下一个问题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学说内容极其丰富, 但它最主要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呢?马克思恩格斯肯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存在, 但是他们也没有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做出过明确的界定。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问题上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学者们主要从逻辑性、层次性、整体性等多个角度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及其内涵进行了广泛讨论, 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 极大地推动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问题的深层次研究。

1. 从逻辑性的角度。

持该观点的学者们认为要从内在逻辑的角度来思考马克思主义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该是发展的, 不应该局限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里, 要更好的突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和发展性, 突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现实社会的指导作用。有的学者指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构建应突出的两个方法论原则:一是注重研究其体系中的内在逻辑;二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该把握历史地、开放地研究的原则。实践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总体逻辑。也有的学者认为, 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都应该有一个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然也不例外,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就是其逻辑前提, 就是厘清理论体系科学内涵、把握精神实质与构建原则的出发点, 这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逻辑之点和重点。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才能更好的理解与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刻内涵。

2. 从层次性的角度。

持层次论的学者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由多层次的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 而这种层次性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决定的。有的学者认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世界观、方法论及其运用这种世界观、方法论去解决现实的问题并做出的具有普适性的理论概括。因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有其层次性的, 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神实质和核心内容, 即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层次的基本原理则是第一层次的基本原理与人类社会普遍实践的结合。第三层次的基本原理是第一层次的基本原理与人类社会具体实践的结合。另有学者认为, 第一个层次的基本原理所指的世界观包含历史观和价值观两个部分, 而方法论主要是指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第二个层次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任务而得出的一些重要观点、结论;第三个层次是革命导师在特定历史时期对特定历史事件的判断和预测, 属于个别结论、观点。这些个别结论和观点随着条件的变化, 可能会变得不正确。

3. 从整体性的角度。

持整体性观点的学者也较多。有的学者指出, 无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哪一种体系, 在建构当中, 我们都要以整体性为原则。一是整体性给我们提供的是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要求人们必须掌握唯物史观, 把它运用到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当中, 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世界。二是整体性给研究者提供了逻辑思维的力量。三是整体性要求我们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上来认识、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掌握发展了的马克思基本原理的重要意义。四是整体性是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 同时也认识到这一核心内容作为立场、观点、方法, 它给了我们真理的力量, 它的生命力需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的结合当中得到体现的, 而这个过程是理论原理、理论发展、理论运用与理论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还有的学者认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其整体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即在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综上所述, 学者们从逻辑性、层次性、整体性等多个角度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及其内涵进行了广泛讨论, 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 极大地推动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问题的深层次研究。

三、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笔者认为, 要从“四个分清”和整体性上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 从“四个分清”上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央提出的“四个分清”是:哪些是长期必须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一是分清哪些是长期必须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首先要区分清楚哪些是要长期去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而哪些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其有不同称谓, 有的称其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或“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 有的叫“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或“马克思普遍原理”, 也有的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理论表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关于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的理论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任何理论的区别关键在于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或普遍规律。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 被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对革命和建设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 阐述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理, 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而马克思主义的非基本原理是指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 是对其的发展和理论延伸, 是根据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问题所做的结论, 它是可以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的德文版序言中, 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曾写道:“不管最近二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 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个别地方本来可以做某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 正如《宣言》中所说的, 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现在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应该有不同写法了。”“但是《宣言》是个历史条件, 我们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理论延伸就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也就是要区分清楚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二是分清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反对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强调离开了现实的、历史的它们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视作超越历史、超越现实的一般历史哲学理论, 因而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机械式的理解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 要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者应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必须将它们统一于实际的运用之中, 即在实际的运用中坚持马克思主义, 并在实际的运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 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 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 即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辩证法。”毛泽东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延安时期, 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时, 借用中国古代成语, 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口号。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 是它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教条主义的错误在于生搬硬套地使用马克思主义, 没有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实践相结合, 而仅仅是从马列主义的本本出发。这些脱离实际, 脱离具体的历史的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教条主义的理解, 是必须破除的并加以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而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包含的一些根据当时具体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下提出的, 还没有被实践证明的设想、判断和预测, 同样是不应当被当做普遍的原理来教条地运用的。

2. 要从整体性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整体性是指系统与要素、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 系统与要素间、要素与要素间、系统与环境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理论必然有其共同的理论主题, 其具体理论内容与理论形态之间必然具有其一脉相承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列宁说过:“在这个整钢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绝不可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 不然就会离开客观真理, 就会落入资产阶级反动谬论的怀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内在统一性和整体性, 是“一块整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中的基本原理, 即贯穿于这三个部分中的理论。但整体性的性质和功能绝不是等于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同样也绝不仅仅是这三个部分的简单相加, 而是从总体上的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把其作为一个十分完备的、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来看待, 从这三个部分的有机结合上去把握并理解。

摘要:近年来学界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对如何界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有着不同见解和认识, 学者们从逻辑性、层次性、整体性等多个角度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及其内涵进行了广泛讨论, 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 极大地推动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问题的深层次研究。关于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一是要从“四个分清”上去理解和把握, 二是要从整体性上去理解和把握。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把握,“四个分清”,整体性

参考文献

[1]王志东.振兴老工业基地注重提高优势产业集聚度[N].辽宁日报, 2003-09-17 (1) .

[2]杨育谋.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J].开放潮, 2002, (11) .

[3]赵登华, 李平.集聚与经济发展[N].经济日报, 2003-03-31 (2) .

[4]高伟彦.国企亏损影响投资环境[N].辽沈晚报, 2003-12-04 (4) .

[5]叶枫.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弗朗索凡—布吉民翁“我赐予沈阳三个‘参考系’”[N].沈阳日报, 2003-12-04 (1) .

[6]邱晓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7]李天民.疯狂的人才争霸[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篇3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范畴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基本立场、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经过历史长河的洗刷所凝结而成的精华,它是无产阶级的伟大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唯物主義与科学社会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在14世纪末到15世纪这个时期,有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开始在西欧的封建社会内部出现并成长。资本主义制度比任何其他制度更能产生巨大的生产力,雄厚的资本积累为机器制造业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机器的运用使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力获得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生产技术也得到了惊人的飞跃,生产方式也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发生巨大变革,由此,近代工业文明便得以发展,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统治得以确立和巩固。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运作转化的矛盾逐渐显露,并且很快发展与激化,最后造成了经济危机循环性的爆发,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随之升级。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发出了震撼世界的呼唤:“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出现了,在欧洲游荡……共产党人能够向着正在勃勃生长的全球人民宣示自己的观点看法、运动目的。”以此告诉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敲响了开创人类社会历史新纪元的钟声,标志着人类思想史的根本变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诞生于19世纪,并顺应时代潮流继续发展和壮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虽然开始于欧洲,但它对全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科学的是具有指导意义的,是对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的。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批判旧世界、开拓新社会、实现广大劳动人民彻底解放与进步的科学。其内容深刻而丰富、广泛而彻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等各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无论是在他当时所处的时代还是在现代社会,都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是人类精神史上的伟大瑰宝。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本质特征

(一)理论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最明显的思想基础是贯穿其基本原理的整个过程,包括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主要依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可以借鉴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主要是关于整个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的观点,它不仅揭示了整个世界出现发展运行的基本规律,也总结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且告诉我们如何认识和发展这个社会,为无产阶级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总结出来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总结创建的有关唯物主义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哲学,它为整个理论提供了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它是真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最大的成果。第三,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发展唯物哲学的同时,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经验来研究正在滋生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并且认真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规律,形成值得借鉴的剩余价值的理论学说,以此向全世界人民宣告资本主义是剥削主义的事实,由此告知世界人民社会主义即将到来。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立场是人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处的角度与所持有的态度。首先,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是由其本质决定的。它产生于无产阶级出现和发展的基础之上,代表着无产阶级最根本的利益。它使无产阶级意识到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与起到的作用,从而组织本阶级的人民为解放而努力奋斗。其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无产阶级是一个被束缚的阶级,无产阶级的解放与发展必须同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人类彻底解放的趋势保持高度的一致,只有这样,无产阶级才有能力让自身得到自由、得到解放、得到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要求其主要理论品质必须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现实实践,并且不断地总结和发展从实践中得到的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所显露出来的基本属性在于它直达目的的科学性、积极主动的实践性、无比坚韧的革命性,三者密切结合、紧密联系,使马克思主义历久不衰常保生命活力。

(四)伟大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最伟大的社会理想是想让人类社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无论是从物质财富还是从人类的精神境界,希望都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和发展,并且是整个全人类都能够得到无比的自由。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总结人类历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理论推断,并且指出了其发展的阶级力量和革命道路。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但是共产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凭空猜测臆想,而是实际的看得见的运动。实现共产主义,一方面要求全人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还要具有脚踏实地的勇气与能力。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价值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理论武器

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曾在农业文明时期有过辉煌的历史,而随着国家发展上战略的失误导致了农业国受到工业国的欺凌,中华民族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共产党领导下打败了帝国侵略实现了民族独立,同时经过国内战争实现了国家统一。在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指导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重工业,实行有重点的发展,最终实现完成了工业计划,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其正确的方法论指导了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中能够抓住重点、能够恰当地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这种发展的方针理念保证了中华民族在追求繁荣复兴的道路中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逐渐融入到世界发展的潮流之中,金融危机的冲击虽然也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冲击,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中国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裕、实现国家富强的潜能。在当前,虽然经济走向下行,但是在经济新常态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把握正确的方法论实现对社会主义的建设必将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治理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对社会政策的调整,社会的活力得到释放,社会多元主体表现出自己的个性特征,而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这本身是一个系统而又庞杂的过程,只有采取正确的理论方针政策,才能有条不紊地实现对社会的管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国家逐渐地从社会、经济相关领域中撤出,社会以及经济领域实现自我管理,在整个国家层面实现国家与社会共治的局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各系统中各要素的优化将会带来大于整体的结果。在治理社会中,马克思主义将能够发挥其理论优势,将治理主体与领导主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坚持党的先锋队的领导优势,同时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将群众的呼声通过政策的方式表达出来。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建设法治社会的理论基础

法治社会中,社会的各项事务运行都按照法律的规范来展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是法治社会中最为关注的对象,法治框架下,一切人民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权力的边界受到限制。法治下人的价值得到体现和彰显,而这也是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人的价值作用具有相同之处。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将能够发挥出历史创造者的主观能动性,推进社会的发展。法治社会的理论内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之上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不转移,同时需要从顶层设计上稳固国家社会发展的根本思想不改变。建立法治社会将是凸显人的价值,保障人的自由,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世界的进一步靠近。

(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体系的重要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诞生的环境正是资产阶级压迫剥削无产阶级的时代,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的反对剥削与压迫在社会中的存在,崇尚一个自由而平等的社会。在历史的发展中,先进的工业国通过经济优势而实现了对世界局势的绝对影响,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发展中处处受到发达国家的影响。在国际贸易以及国际协约制定中,发达国家具有主导权,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格局中处于弱势的地位,这种局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抵触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亚投行开发建设中都坚持和平崛起的理念,坚持共享共赢的发展理念,这是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质相一致的。中国努力破除旧的国际关系体系并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实现和爱好和平的民族国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的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篇4

心得: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大学生一门重要的政治必修课。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少不了枯燥与乏味,但是却的确让我们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对我们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使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帮助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维水平,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确立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意义。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孙宏斌是个目光长远的人,26岁就被柳传志指定为接班人,这是一个少见的人,他虽然说话有些结巴,但是他能够一眼把产业看到底,他思维很快,语言跟不上思维,柳传志为了出去孙宏斌满足的山西腔,每天逼着他到办公室讲故事,柳传志寄予了孙宏斌很大的期望。孙宏斌胆子很大,主张买断式代理,怂恿开发商大量投放广告。是他,建立了第一个基于房地产的互联网,1998年,房地产业开始火爆,国家希望扩大内需,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一亿7000万,拍了一块大地。在庆功会上他自己都已经泪流满面。2002年底,累计开发30个项目,占到了天津的20%,但是他还没有停止,他目光放在了全中国,但是,走向全中国必须有雄厚的资金,有钱去买地皮。企业建设必须有长远的目光,从长远建设的角度发展企业。不要畏手畏脚,选准了就下手,勇敢尝试。同时,顺弛的发展也告诉了我们要重视宣传的重要性,加大宣传力度,使品牌深入人心。然而,孙宏斌失败了,他最终放弃了对顺驰的控制。其他因素暂不分析,我认识他快速建房,质量留下后遗症,加速了他的失败。做企业,做事,做人都不能急功近利,虽然经济在快速发展,但是质量才是生存的关键,不注重质量埋下的后患一定会付出惨痛代价。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认清事实本质,更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辩别能力。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学好其他学科知识,认清当今形势和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基础。老师们在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时,深入浅出,语言幽默,并联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加以阐述,这种讲课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并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现实进行分析。

对于我自身来说,我也定会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为指导。树立远大志向,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我也相信,在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国家定会更加繁荣,祖国更加昌盛。

梳理:

1.基本方法论:

(1)辩证逻辑:

辩证法的实质:对立价值的运演,两种对立价值观的博弈与选择

(2)真理与价值方法论

真理的尺度:只关注社会的物质财富到底是否增长,不关注人本身是否发展了。真理尺度是物的尺度。

价值的尺度:关注在物质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人是否得到发展,在财富创造的过程中,是不是一些人动了另一些人的奶酪。价值尺度是人的尺度。

在理性尺度与价值尺度之间选择平衡点,动态的平衡。

理性尺度与价值尺度在角力中寻找最佳平衡点:为了人全面而自由发展。

2.变革

变革:改变事物的本质,创造性的破坏,新质的出现。

革命:社会形态的质变。

改革: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

改革的方向:从物本和科学逐渐转向人本和人文

改革的条件:底层的呼声、上层的领导。要先确定改革的价值理念,统一思想、价值观。

3.产权改革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数量减少但控制力、竞争力增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完善;国有企业改革与就业问题

市场与国家力量对不同领域的控制。市场领域交给市场规则来调节,公共领域市场调节失灵,按照公共规则运行。

中国在十一大领域(钢铁、能源、汽车、航空、电信、电力、银行、保险、媒体、大型机械、军工)不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对外资的恶性侵入进行限制。

4.商品与货币

商品货币理论:

(1)劳动及其本质: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劳动的二重性是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形成原因。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具体劳动:指人们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又称为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抽去了具体形式的劳动,是一般人类的体力和脑力耗费或支出。

(2)商品及其本质: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种交换的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财富=使用价值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从人文的角度来看,时间分为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劳动时间用于创造物质财富,解决人的生存问题。自由时间作为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发展智力的时间,履行社会职能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的时间,自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时间,是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

(3)货币及其本质:商品的价值要靠另一个商品来表现。商品的这一诉求,直接导致了货币的产生。

5.政府专题

洛克社会契约论 VS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三权——行政,立法,司法

中国的制度体制: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性规章、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民事制度设计基本规则:意思自治。只有意思自治侵犯国家和他人权利时才确定为无效。民事领域思考问题思路:利益最大化。

马克思政府理论

政府监管的两难选择:效率与公平之间如何权衡?

6.产业资本

当货币以G—W—G+ΔG的形式运动,从而带来增殖额ΔG时,这个货币就不再是一般的货币,它已经转化成资本,尽管在表面上看它与一般货币没有区别。作为资本的货币在运动中带来的增殖余额ΔG,我们称之为剩余价值。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的无限运动反映出:货币、商品只不过是资本在增殖自身的运动中交替采取的不同外观。资本既不是货币也不是商品,而是在运动中通过不断变换形态来实现增殖的价值。

资本分为三部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后来转化为: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商品资本。三大资本之间要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资本总公式:G—W—G+ΔG,反映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通过某种商品为媒介实现自身的增殖。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是以等价方式进行的,因而不能产生价值的增殖。但资本的运动结果却产生了价值增殖。因此,所谓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是资本的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流通中的不等价交换也不能产生价值增殖;流通以外的生产中,生产者只能创造价值不能得到除所创造以外的额外价值。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些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5.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最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通货膨胀;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资本论》中的十个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篇5

玉侠、张鑫鑫、孙曦婷、刘雨薇、刘雪、王楠

案例分析(2009级)题目:我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院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班级:09级3班 姓名:张洪斌、王晶华、袁琳琳、范金鑫、杨指导教师:李晓晴 得分:

2010-02-01 经济参考报发表题为《上面的政策是好的,但到了下面就走样》的文章:一些农民说,上面的政策是好的。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种粮大户张海清说:“国家的政策是真好,但下面一执行就走样,去年国家托市收购玉米,国标二等玉米每公斤1.5元,可实际到粮库根本卖不上这个价,很多时候都在水分上做手脚。”他认为,国家给了农民好政策,不能出了政策就拉倒,在具体执行中应加强监管力度,让惠农政策能真正惠及农民。

在松花江镇上一个小卖店里,几个农民正在闲话家常,农民张守玉说,他家里一公顷多地,今年也就打了6500公斤左右,比去年减产一大半;另一个农民李忠强说,他家的情况也差不多,1.5公顷地的玉米,今年才打了不到1万公斤„„由于遭受了严重旱灾,2009年吉林省粮食产量有明显下降,总产在275亿公斤左右,主产县很多农户都遭受不同程度损失。地处吉林省中部地区的德惠市是全国知名的产粮大县,全县336.9万亩农田有240万亩受旱,占农田总面积的75%左右,其中绝收面积就达到了10万亩,预计粮食减产要达到三成左右。

说起当前的困难,农民普遍表示,目前最担心的就是节后的粮价。他们说,产量肯定是不行了,如果价格再上不去,今年的收入就会出问题,还不上种地的借款,明年购买种子、化肥的钱都没有。《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中发现,当前农民对粮价的期望值普遍较高,希望能通过较高的价格弥补减产带来的损失。张守玉说,现在都说市场经济,市面上东西少了价格肯定就能高,估计挺到后期能卖到每公斤2元钱;小卖店老板李怀志说,春节后粮价肯定要涨,关键很多人等不到那个时候,很多人种地就是一年倒一年,赚点吃喝,家里没什么积蓄,年关到的时候想不卖粮都不行。

在磐石市取柴河镇新胜村,村民王辉回忆说,去年因为着急种地用钱,2万多公斤水稻的价格每公斤还不到1.5元,承包土地、种子化肥等农资、雇佣劳动力各项费用加起来,剩不下什么钱,但不卖根本没有别的办法。他说:“而且今年卖粮还不知道什么形势,去年虽然国家给了好政策,但卖粮过程中不仅要排大队,还要给好处费才能评上好等级,大伙抢着卖粮,国储库门前大队排出去有几公里远。”据他介绍,去年他们村普遍都往国储库送,有的排队排了几天几夜,最后还没卖上好价钱。

在德惠市松花江镇的小卖店里,张守玉等几个农民表示,他们担心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自从国家开始给农民补贴以来,种子、化肥价格年年都涨,种地的成本越来越高,国家给的那点钱实际上都不够填这个窟窿。”他说:“生产资料这个东西,种地必须得用,如果来年价格继续这么涨下去,恐怕大伙种地连账都

算不过来,也就没了活路了。”

四平市农委副主任周一平说,去年,以化肥为代表的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很大,化肥平均涨幅在40%-50%之间,个别品种达到80%。以四平市用得最多的复混肥为例,前年平均1800-2000元/吨,去年已经涨到2000-2800元,涨幅高达50%。尿素的涨幅也在20%以上。对于今后的期盼,吉林省榆树、德惠、公主岭等一些产粮大县粮农表示,首先还是希望国家出台更高的托市价格,最大限度减少农民因干旱减产造成的损失。吉林省农发行办公室主任史德顺说,去年吉林玉米大丰收,创历史最高纪录,国家出台了每公斤1.5元(国标二等)的保护价初期,玉米收购并未出现量增价涨的情况,市场价格反而不同程度下降,农民售粮价格也都在政策性价格之下,政策“托”市场“压”农民,粮食并没有卖上好价钱。《经济参考报》记者去年在一些玉米加工企业采访时发现,当时由于气温偏高,湿玉米不便储存,养殖业遭遇寒冬饲料需求不旺,加上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玉米市场整体需求不旺,市场上呈现出粮多但收购群体少的局面,不少企业纷纷下调玉米收购价。

分析去年玉米价格“托”不起来的原因,史德顺说,从供给看,季节性供给压力较大,农民销售心理存在差异,部分农民“卖跌不卖涨”,玉米上市量增加;从需求看,国内饲料需求不旺,企业采购原料态度谨慎,尤其对于玉米,在季节性上市旺季、价格可能继续下探的情况下,大多随用随购,批量采购现象很少,进而打压价格走低。一些专家认为,尽管目前的临储价格已经高于去年,但由于执行了不同的评价标准,而且经历旱灾粮食品质有所下降,对于农民来讲,实际的临储价格并没有强过去年;价格方面,建议有关部门在通过综合调查,在“保底价”基础上略微上调,既要尽量弥补粮农因干旱减产造成的损失,同时也要考虑到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谨防“粮价带百价”现象。

生产资料价格方面,一些农民认为,国家要保护农民利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就不能任由生产资料价格无限制疯涨下去,必须给农民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维持生计,否则这边国家补,那边市场套,里外里农民还是得不着实惠,建议有关部门对农用生产资料生产厂家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和价格控制,保护农民利益。

采访中,不少农民还表示,在今年粮食减产的情况下,很多农户损失惨重,仅仅依靠粮价拉动恐怕难以弥补巨大损失,企盼国家明年在各项补贴方面能够继续加大力度,让中央的阳光雨露能够更多、更直接地照耀在农民身上。

【分析】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又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何才能做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呢?

第一、正确的宗旨和理论一定要回到实践中去,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①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②理论要回到实践,需要经过路线、方针、政策等中介。③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④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第二、人民在创造历史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①从案例中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党依据马克思的群众史观创造性的提出党的群众路线。

③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出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活的灵魂。

②案例中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种粮大户张海清说:“国家的政策是真好,但下面一执行就走样,去年国家托市收购玉米,国标二等玉米每公斤1.5元,可实际到粮库根本卖不上这个价,很多时

候都在水分上做手脚。”这就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违背这一原则认识就会脱离变化着的客观实际,丧失真理性。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篇6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我对东方哲学的认识又更近了一层,老子讲的道德经其中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实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就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也可以用运动的绝对性来解释。矛盾的普遍性,其实与我们东方的阴阳说又如出一辙,但是总体感觉,马克思先生的最大的哲学贡献是将东方的一些哲学的神秘化给用西方的思维和学术体系机械化了,使我们东方的哲学体系,指标体系更加具体,向量化的方面迈出了一步。例如矛盾论中将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东方讲的是阴阳,东方的阴阳由于历史的文字和文化原因,我们今天可能失意了,对阴阳在进行细分,就成了五行说,不如马克思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符合现代人的理解,而且细化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对我们的实践中分析问题,指标比较明确。

尤其是马克思先生明确指出,世界是物质的,解决了对神学的批判,用我们通俗的语言讲就是解决了“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他的思想光辉明亮了人类哲学思想的宇宙!一句话神也是用物质构成的,否则我们无法感觉到神的存在,如果神只是思想,那么任何思想都是对物质认识产生的,思想的作用是通过物质对物质的作用而实现的。

另一点体会就是在基本原理中,马克思先生没有提对和错的概念,这与老子的道德经的自然概念很有相似之处,老子不提善恶,不主张善恶,只有阴阳,所以就只有自然,马克思先生也是只有运动,运动是绝对的,也有相对性,这个相对性在时空上理解是保持性质的运动,与易经的卦有相似之处,易经每个卦都是在描述一个相对时空中的事物,恰如马克思的运动的相对性。学习他老人家的思想,这使我可以成为一个完全的脱胎换骨的唯物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篇7

一、目前考核方法存在的突出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考核是教育评价和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它为教学服务, 对日常的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但目前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考核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 考核观念落后, 考核形式陈旧

目前,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考核主要以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为主。但由于考核观念陈旧, 缺乏创新, 考核方式单一, 不能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另外, 由于班级多、课时紧、人数多, 学生对于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 给平时考查学生学习情况带来很大困难。而在期末考试中,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高校的考核方式有“中学化”的趋势, 一些学生上课完全是为应付最后的期末考试, 平时学习不认真, 到考试前突击也能顺利通过, 很容易出现“高分低德”、“高分低能”的情况。而反观一些任课教师在考核内容的设计上更是不敢越教材“半步”, 紧扣教材不敢发挥, 这样设计出来的试题不可避免的带有应试教育的封闭痕迹, 而完全标准的答案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的发挥, 从而导致考核结果失真, 并且对平时的教学起着错误的导向作用。[1]

(二) 无法真实检测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不仅要教授给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大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 使青年一代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合格大学生。而目前的考核方式过分依赖期末的终结性考试, 无法检测大学生实际的思想道德状况。学生对考试也有功利性认识, 学生为了考试而学, 教师为了考试而教, 本应丰富多彩的活跃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考核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 首先应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而不仅仅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应突出测试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创新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考核的重点应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着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辨的思维方式, 能够正确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分析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

二、建立科学合理考核方式的新举措

那么如何变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呢?需要变革传统考试方式的试卷结构、命题思想、命题技术等方面。

(一) 使考试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现实社会有许多社会现象需要运用理论知识给予科学的解读, 所以要求试题设计上更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命题上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和开放性答案。考试的内容不应完全受制于教材, 因为教材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考题设计上应有一些材料分析、热点评析的题目, 着重考察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和表述问题的能力。

(二) 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方式

要扩大考核空间, 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方式, 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考察学生参加各项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平时的行为品德表现。尝试采用课堂辩论, 调查报告、课堂演讲等形式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议的考核方式。开展社会调查, 要求学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 通过实践调查使学生了解社会, 撰写实践报告使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分析社会现实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及语言表达能力, 考察学生在调查报告中观点是否正确, 认识是否有所提高。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建立德育教育基地, 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教育基地, 通过参观、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和考核活动。[2]

(三) 认知与思想行为考核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课教育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教学实效性最主要的体现是学生内化素质的提高。目前的考核方式的导向性不利于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考核应与学生的道德行为表现和操行评定联系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师与其他学生教学管理机构相互沟通、相互渗透。各部门齐抓共管, 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使学生把思想教育内容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一种素质和信念, 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种信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成为真正德才兼备的合格大学生。

总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考核是教育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考核方式, 使它充分的发挥作用。

摘要:为了更好的适应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势必要变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本文对目前考核存在的突出问题, 如考核形式单一, 考核目的功利化等问题进行探讨, 就如何变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考核方式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考核

参考文献

[1]汪佳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制度改革的探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 :11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篇8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原理 实践 教学方式 探究 策略

一、《原理》课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继承者,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教育与培养是未来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各个高校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教育使命。

我国的学生从小就开始接受应试教育,学生很少能有机会去接触社会,更别提独立进行社会实践了。有的时候学生也会适当地进行一些实践活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准备的社会知识较少,且这些知识太过肤浅,因此就导致了实践和理论知识连接上的错位,这就使得学生极度缺乏社会经验。学生能否有效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深刻理解其世界观与价值观都要从实践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因此,在《原理》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教学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原理》课实践教学的创新方法

(一)正确认识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科学安排教学时间

近年来,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门开始对大学教学进行革新,因此教师要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师可以将《原理》提前进行教学规划,将本学科设为3个学分,需要48个学时完成整个学科的学习。在过去,实践教学只是课堂理论教学的一个附属和补充,且其实践太过宽松,随意性大,实践的时间较少。教育革新之后,要求实践时间至少要占理论教学时间的四分之一。同时,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实践教学,要为实践教学专门设计出一个实践方案,并根据实际状况的差异而适当地进行调节和更新,从而不断巩固实践教学在此学科的教学中的位置,借以提升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二)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案例丰富《原理》课堂实践教学

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多数的大学教师都已经参加工作多年,对于马克思主义原理已经学习和研究了多年,在此方面的造诣颇深。在课堂上,教师能够侃侃而谈,但是学生对于这种抽象的理论知识却理解得不够透彻,因此教师要重视实践教学,从而调动学习气氛。

(三)社会调查是《原理》课实践教学最重要的形式

在我国的《原理》这一学科的教学中,最主要的缺陷就是由于当代大学生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从而使得课堂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之间缺乏联系,而实践教学正是为了缓解这一问题而存在的。但是,不光当代大学生,很多在大学教学的教师对于民生民情的了解也不多,所以要让这些教师来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是不可行的。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教师首先要从自身着手,时刻关注社会问题,并按照当代社会的热点对实践教学方案进行设计。在此过程中,首先要注意调研题目的确立,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道的一些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进行剖析和比较,对于其价值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与判别的技能。随后,在调研时,学生要扮演研究者的角色,并针对这个课题进行调查、观察和走访,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沟通能力以及应变技能。再次,在撰写调研的报告时,学生要严格按照报告的格式去填写,并要学会对科学的方式去查询、整理调研材料,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以便于问题的解决。最后,要认真对待调研的答辩,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三、进一步改进完善实践教学的思考

截至目前,《原理》的教学并不成熟,事实上其仅处于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地方还需要改进。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制定一些规范制度,构建一个完善的实践体制,从而不断健全教学制度。首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跟踪指导难度很大,而实践教学的自主性和宽松性又较强,这种随意性必须进行一定的规范和控制,因此需要建立一个规范性较强的实践教学方案和体制。其次,大学的经费都是由政府提供,且是有限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构建一个勤俭节约的体制,将钱用到刀刃上,杜绝铺张浪费的事情发生。最后,要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结语

教育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书本的知识,还要求学生能掌握灵活的实践能力。在《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在教学课堂上开展实践教学来使学生在表现自己的同时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缺陷,全方面地体现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并在此过程中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从思想上改变学生,从而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高质量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谷松岭.对加强思想政诒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8).

[2]张积良,胡花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探索[J]. 高等教育研究。2009(3).

[3]周济.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增刊).

上一篇:适合五分钟朗诵的散文下一篇:高中自愿退学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