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资料

2024-08-11

一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资料(通用10篇)

一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资料 篇1

大家下午好!人生匆匆数十载,茫茫人海中,我们被上天冥冥之中安排在了此时此地相聚,这是千年修来的一种缘分呀!我常对自己的一个评价就是:善良、懂感恩。因此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叶所长给我搭建了这么一个与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其次要感谢大家以宽容的心态包容我的存在!

今天我主要交流两个话题:一是入学教育(习惯培养);二是汉语拼音教学。

浅谈一年级学生习惯的培养

我很崇拜叶圣陶,因此叶老说的有关教育教学的言论,我认为几乎都是真理。比如:叶老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我近20年的从教经历中,我发现但凡习惯好的学生不管是在学习、活动、为人还是处事等方面,都非常优秀,即便是因为智力的因素,只要是习惯好的,成绩也不会是最差的。这更让我笃信叶老了。关于习惯我还记得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一个人的好习就像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款,它的利息将使人终生受益;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怎么还也还不清,将使人终生受害,甚至逼人走向歧途。可见好习惯的养成是多么的重要。

翻开我们的一年级上册教材,本册编辑在“入学教育”这部分选用了四幅图。这四幅图有三个主题,分别是:“欢迎新同学”“学习语文很快乐”“良好的读写习惯”。我们发现,编辑的目的就是要让一年级的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在座的很多语文老师我想绝大多数都是要承担班主任工作的。那么我就结合教材和教育教学实际来谈谈生活习惯和课堂习惯的培养。

一、生活习惯培养内容

我们首先来看看生活习惯要主要培养哪些内容?

(一)座位

现在由于二胎政策放宽,加上又处于人口增长高峰期,因此几乎每所学校的班额都比较大,学生多,而家长眼中只有他自己的孩子,常常以孩子个子小、视力差等种种原因要求在座位编排上得到照顾,但是我们作为教师必须公平公正。因为您对某一个孩子的特殊照顾就是牺牲掉其他所有孩子的利益,同在一个班,大家都需要得到照顾。刚入学,男女生可以按高矮秩序各站一排,然后男女搭配依次坐在相应的位置上,建议男女生各坐一行,编排学号男女生间隔着来,否则到中高段单人单坐测试时秩序混乱,监考老师难于管理。位置落实后,给每个小组取名,小组名称各有特色:动物、水果、自然现象、动画片人物等,小兔:属我最酷、松鼠:永不落伍、熊猫:天下无双、大象:瞧我最棒。别小瞧组名,它可以让刚入学的孩子准确找到自己位置(小兔队第5排)。座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前几周前后轮换,过几周左右轮换,半期以后每周前后左右轮换,让每一个孩子享受不同位置的乐趣,同时对视力调整有一定效果。

(二)排队

升旗、集会、放学等都需要孩子出来排队,切忌全班一拥而上,这样杂乱无章又相当危险,采用小组形式依次有序出来,四人或两人一排手拉手站在楼道梯步上,高低有序的楼梯成为排队的有利地势。我们放眼望去,全班孩子一目了然,来齐后才向目的地出发。不能目中无人,看见孩子出来了就在前面带着队伍走,让后面使劲追。排队不整队,以免影响后面的班级,造成“交通堵塞”,队伍行进中不追奔、不推撞、不拥挤。

(三)整队

通常是学生到达目的地站定后,不知道怎样站直。老师站在第一排用手一指,即为学生划出站立路线,口中念到:一条线,学生跟着附和:一条线,立即站成一条线。

儿歌:站路队,快静齐,走起路来真神气,挺胸抬头甩开臂,整整齐齐排好队。

(四)课间

下课后除摆放好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外,一定提醒学生先上厕所再玩耍,否则有上课上厕所的,给教学带来负担;更有尿裤子的,天气逐渐转凉,家长不理解,学生痛苦,自己烦恼。其次是课间游戏:安全、有序、守规则、有意义。

儿歌:书本放在左上角,文具盒站正前方,便于取来便于放,橡皮不在桌上亮。

儿歌:做游戏,要注意,安全第一要牢记。讲文明,懂礼貌,友谊第一守秩序。

(五)加餐

鸡蛋牛奶:发放时以小组形式专人专管,吃鸡蛋、牛奶时每人(或同桌)准备一张餐巾纸盛放鸡蛋壳,以免鸡蛋满地都是。回收牛奶盒和蛋壳时最好准备一个大塑料袋放在篮框中,不让残留的牛奶污染环境,造成安全隐患。

营养午餐:中午放学后,开始打饭时请全体孩子静息好,安静、有序排队打饭。可以邀请能干的孩子协助,请最先静息好的一个孩子、一组孩子先打饭,以示肯定、鼓励。一年级的孩子表现欲很强,都希望得到别人赏识,有了这一奖惩制度教室鸦雀无声。文明进餐,吃多少,打多少,不浪费。吃完后进行光盘行动、我的地盘我做主:桌凳、地面。

(六)清洁

学生年龄小,力气也小,加上又是家中的宝贝疙瘩,好多孩子都不会做。所以一年级的老师很辛苦,每当作清洁卫生时都要亲力亲为地干重活——拖地。但是我们老师都是有经验的人:事先准备好小拖把(给后勤主任说一年级的学生要小拖把),每个小组清洁卫生时,老师亲自示范。全班学生第一轮做完后,老师就轻松了。另外,对于学生自己的桌凳自己要随时保持整洁。让每人每天准备一张湿润的小毛巾,比如早上擦凳子,午餐后擦课桌,随时注意保洁。

儿歌:地面清洁黑板净,玻璃明亮课桌齐,值日用具归原位,随手锁门关电器。

(七)离校

离开教室座位时要训练学生,一收、二看、三摆凳。儿歌:书包抽屉要整理,排好路队悄悄行,社会公德要遵守,路上安全要注意。

二、学习习惯培养内容

这是学生要养成的生活习惯,那么在课堂上又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如果我们留心观察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

——送孩子上学的路上,望子成龙的家长反复地叮咛自己的孩子:“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不许再玩铅笔橡皮哈!”

——上课的铃声响过之后,认真负责的老师表情严肃地嘱咐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一个新知识,这个新知识特别难,你们一定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还要大胆发言,否则的话,你们可学不会。”

……

然而,孩子们上课时的表现又如何呢?——不尽人意。课堂上时常是你讲你的,他玩他的,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被少数学生包打了天下,大多数学生成了课堂的陪衬。还有一些孩子,做事总是拖拖拉拉,还经常把书本作业忘记在家,你问他为什么?他把小脸一扬,理直气壮地说:“全怨我妈,她没给我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静静地思考。答案有两个,一大一小。往小了说,是老师、家长的要求过于笼统,过于抽象,缺乏具体指导。到底怎样做是专心听讲?怎样做是认真思考?怎样做才能积极发言?缺乏实用的、操作性强的可行性指导。往大了说,长期以来我们太重视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和智力的开发了,忽视了习惯的培养,常规的训练,使得一部分孩子直到小学毕业都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的内涵太丰富,涉及的面太广,所以,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应本着统筹安排,全面兼顾,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下面我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主要谈一谈课堂学习习惯培养的问题。

我把课堂学习习惯培养的目标具体化为四个“学会”。1.学会听

现象一:在我们低年级的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老师问题一提出,学生各个举手,有举到你鼻子前的,有站起来的,有嗷嗷直叫。这是我们的老师在被学生兴奋的感染下也显得有点激动,但同时又有些犯难,到底请谁呢?于是乎,被请到的一脸高兴,未请到的呢,垂头丧气,在下面抱怨老师偏心,老不请自己。

专心听别人讲话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教学时可以按照:教给听的方法,培养听的习惯,训练听的能力三步进行。

比如教给听的方法:要求学生既要学会倾听老师讲课又要学会倾听同学发言。听时,要做好积极地心理准备,把注意力指向要研究或探讨的问题,先独立想一想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再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逐步学会记住他人发言的要点,并用语言信号和非语言信号作积极的信息交流。听时我要求学生目光注视对方,用点头、微笑、摇头等非语言信号表示自己在听;用“我明白了”、“我同意你的看法”、“老师,请您把***再讲一遍好吗?”等语言信号表明自己的听的结果。慢慢地学生就会达到听懂、听出要点的要求,实现“会听”的目标。

2.学会说

现象二:在低年级的课堂上,还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有的孩子手举得高高的,请他站起来后又不知道要说什么?有的孩子站起来后,支支吾吾,声音很轻。

我认为“说”其实包括回答老师提问、纠正他人发言和参加小组讨论三种情况。无论哪种情况我都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然后强调语句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并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调整语气、音量和说话的方法。还要求回答提问时音量要大,语气要肯定,让全班同学都听见;纠正他人发言时态度要诚恳,音量要适中,要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好的、对的方面,再诚恳地指出不足,说出自己的意见,千万不要讲伤害对方的话,被纠正意见的同学,应虚心听取对方的意见,不管对方说的对不对,都要抱着“闻过则喜”的态度耐心地让对方把话说完,如果意见正确,要点头表示感谢,可以说,:“谢谢你,我听明白了。”如果意见不正确,也要等对方把话说完后再发表不同意见,可以说:“谢谢你,不过我还是坚持我的意见,因为……”“xx同学,你说得很好,但我还想给你补充一点。”小组讨论时要用商量的语气相互补充,音量宜小不宜大,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我努力使学生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3.学会读

现象三:一年级的孩子,由于不识字和识字量少的缘故,在做题时常常依赖老师或家长读题,有些孩子一离开老师或家长就什么题都不会做。

作为一年级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读题训练。因为读题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成绩,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读题时我都要求学生先把题目读一读,找出自己会读的地方和不会读的地方,读得懂的地方和读不懂的地方,甚至让学生根据插图或以往做题的经验,先猜测一下这题的要求,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白题目的意思。

4.学会写

写字时,首先要求学生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因此写作业之前,特别是第一学期都要带着学生说一遍,“头正、肩平、身直、足安”和“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课桌一拳”。边说边观察,边纠正错误的坐姿。

其次,要求学生用本干净整洁;字迹清楚规范;有一定的书写速度。为此,在要求学生在田字格中写字时,教师的示范很重要,不要让电脑代替了老师,让他们先观察一遍老师写的,再书空一次,最后再练习写。最后在批改时,可以用画星的方式给予学生“星级评分”。

三、培养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事项

一年级小学生好动、好问、模仿性强,所以良好习惯培养应以常规学习习惯培养为主,在培养方法上重激发欲望,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一、尊重生命,快乐成长

对于低年级学生的习惯培养,我个人坚持一个理念,那就是用“教孩子走路”的心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孩子走路有早有晚,所以培养习惯有尊重,有等待;孩子走路会摔跤,所以培养习惯有宽容,有坚持;孩子走路有过程,所以培养习惯有手把手教,有扶持,有大胆放手。这样,真正把孩子当孩子看,我们就会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才能发现每一个生命的鲜活,欣赏到每一个孩子那独特的美丽。

二、榜样示范,不令则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的想象近乎神圣和完美。他们对老师特有的期待和依赖,往往使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因此我们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上课起立时,我们标准的站姿,就是无声的命令;离开座位时,将歪斜的椅子扶正,就是有形的示范;下课后,俯身捡起地上的废纸,就是最好的榜样。在习惯培养中,我们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亲昵的动作,一个热情的微笑,都能对学生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

三、循序渐进,体验成功

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依赖性强,没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训练。再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泡在蜜罐中长大,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足为奇,有的甚至刁钻任性。面对如此种种,教育切不可太心急,因为“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不是锤的敲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这时,教师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的承受、掌握情况,对学生所设定的目标要求起点低,由易到难,进行有计划的指导,耐心的帮助,学生才能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步步走好。

例如完成作业上,为了克服学生对做作业的畏难情绪,为以后养成良好作业习惯打下基础,我们不光布置作业少,还在课堂上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做作业。第一天学习“a”之后,课堂上老师教,学生学,写“a”以及带声调的“a”各一个;然后学生独立写一行,老师巡辅、展评。回到家后再漂漂亮亮写一行给爸爸妈妈欣赏。并且只提两个小要求:做作业时不讲话来不玩耍,姿势做到“三个一”,只要做到了,就是认真做作业的好孩子,老师就会在作业本上盖上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你真棒”。要求很低,学生很容易就获得了满足感、成就感。这个习惯上的要求做到了,再提书写质量等新要求。这样为学习设置台阶,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追求新的成功。

四、要求细致,形象有趣

一年级学生的生理特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概念理解不够,也把握不好尺度。为此,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习惯要求不能太空洞,太笼统,要细,要实,要学生一听就懂,知道做法,操作性强。尤其要把各种习惯要求形象化、趣味化。

一是将习惯要求编成形象生动的儿歌唱中做。例如课前静息:书本放在右上角,文具盒站正前方,便于取来便于放,橡皮不在桌上亮。写字姿势:(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身坐正,背挺直,头摆正,肩放平,看谁姿势最端正。

二是把习惯要求编成朗朗上口三字经读中做。大家今天都看到了,周老师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进行汉语拼音写的指导前,复习汉语拼音的书写规则:拼音格,四条线,拼音宝宝住里面;住中格,要占满,上格下格占一半。今后的汉字教学中,观察汉字指导:田字格,四方方;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字宝宝,站中央。写字指导:汉字美,四方方;撇尖尖,捺如刀;弯圆圆,折似角;横平竖直点如桃。

三是把习惯浓缩为精炼的几个词,如课堂五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还有一些小口令,如小眼睛,看老师(书本、黑板);小耳朵,认真听;小嘴巴,闭闭好;金嗓子,亮起来;小手小手举起来,我的小手举起来;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小小老师谁来当?小小老师我来当;火车火车开到哪儿?火车火车开到这儿等。老师说前半句,学生马上接着说后半句,既是复习了课堂常规,又有效地提醒、督促了不守纪律的孩子。

五、精心设计,循循善诱

低年级儿童的模仿性很强,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教师是他们心中的偶像,教师良好的言行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课堂上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要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设计好三节课。

(一)第一节入学课

一年级的开学第一课就是入学礼,共包括三个礼:先是正衣礼,主持人示范整理衣着,班主任为班上孩子们整理,让孩子明白做人先端其表的道理。第二礼是拜师礼,主持人教他们向老师们行礼,问好,老师回礼后,进行启蒙描红,为他们范写“人”字,教他们写“人”字,从简单的一撇一捺,明白在集体中,要互相谦让,互相帮助,踏踏实实做人的不简单的道理。第三礼是赠书礼,学校领导给每位学生赠送入学后的第一本书,城七校的《学生手册》,开启培养习惯的大门。让他们自然由幼儿园的游戏生活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生活。

(二)第一节常规课

第一节常规训练课,仅仅教他们做了三件事。第一件学会一呼一应,我喊:“孩子们”,他们根据我不同的要求回答:“喂”。如轻轻的,响亮的,开心的。这样训练,让教室安静下来,效果不错。第二件学习察颜观色,铃声响,静息时所有头朝门口,注意观察我的眼睛会说话,看到你时面带笑容,是在夸“你真棒!”你看到的是哭脸,是在提醒:“请改正!”让每一个孩子会看老师的表情。第三件事练习静坐静心。如此反复训练,每一次训练为表现好的小队加红旗,为表现好的个人戴小红花。不但训练了常规,而且拉近师生距离。

(三)第一节语文课

第一节语文课我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讲故事。先抓住孩子爱听故事心理,教他们学习课前准备儿歌,进行课前准备训练,轻轻把书拿出,放在桌子右上角。做到不说话,轻拿轻放。反复训练,小队比赛,直至达到目标。然后讲故事,提要求,不讲话,认真听,老师讲完后提问,答对有奖。讲完故事后根据故事内容,提出问题,例如老师讲的是谁的故事?小猫不会说话,它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小猫为什么被赶出家门等等,举手点名有奖问答。一节课,一个故事,训练了孩子们课前准备、认真倾听和举手发言的习惯。

六、严格训练,自觉习惯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我们要打心底喜欢每一个孩子,接纳他的优点和缺点,只把他的今天和他的昨天相比,告诉孩子:“我会永远记住你的好,很快忘记你的错。”帮助他们走在进步的路上。但在习惯养成中,训练要严格,做到严而有爱,严而有度,严而有方。比如老师培养孩子收拾学具的习惯,老师数一、二、三,孩子就要安静地把书本放在桌子右上角,铅笔放进文具盒,不拖不玩不说话。再如为了强化学生的排队纪律,要求学生做到“快、静、齐”,每次排队时,教师从一数到十,告诉学生这就是排队的时间,必须在这段时间里排到指定的位置,不能拖拖拉拉,而且不说话、不推人、拉人,人站正、队排直。一队一队过关,如果有一位学生没做到,就重排,不管重排几次直到符合要求为止。虽然刚开始时花时多,但这样几次三番强化教育,行为要求已深入学生心田,并化为自觉行为,良好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

七、奖惩灵活,身心健康

每个人都急于想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会得到人们怎样的评价,一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比如,我校有的老师巧设“微笑存折”“童心稚手”“星际争霸” 等评比栏、荣誉墙,迎合学生的这种心理,在训练、检查过程中细心观察、记录典型情况。好的、进步的及时表扬,加一个笑脸,送一颗小红星,贴一张小照片等。好的、退步的及时提醒。提醒方式也很多:可以是自身示范,可以是谈心教育,可以是榜样学习。如有的学生读书姿势正确,眼看书本,声音响亮,我就请这些学生当小老师。还可以是像魏书生一样充满智慧的惩罚——写说明书。或者惩罚孩子做一件好事以示补偿。我想这一方法很多老师都试过吧。但是不管怎样,孩子只有经历错误才能汲取成长的营养,经受挫折最终才会走向成功。行之有效的惩罚是手段,因材施教的教育才是目的。总之要以鼓励为主,也要有适时、适当的批评、惩罚,培养良好的习惯,也培养健康的心理。

八、评价中肯,导向及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觉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条金科玉律。”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微小的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课堂评价要多样化,要有针对性,语言要丰富,不要总是一句:“你真棒”。评价时要注意除了有激励性以外,要应当具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等。比如:xx同学的坐姿真端正,老师喜欢!xx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响亮,我们都听得很清楚,真是金嗓子!这些想法都不错,还有其他的想法吗?你的眼睛真亮,真会观察。

九、多向联系,形成合力

相信大家都看到过,甚至有过“5+2=0”这个体验。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光学校注重而家长不配合的话,那是很难取得实效的。通过班级QQ群、家校联系册、校讯通、家长论坛等平台,让家长能有比较,了解孩子的现状;有沟通,认同你的教育行为;有交流,学习探讨适合自家孩子特点的教育方法。这样,以尊重为前提,以信任为基础,以沟通为桥梁,真正达到统一教育合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低年级孩子的习惯培养,坚持落实九句话:

一、尊重生命,快乐成长;

二、榜样示范,不令则行;

三、循序渐进,体验成功;

四、要求细致,形象有趣;

五、精心设计,循循善诱;

六、严格训练,自觉习惯;

七、奖惩灵活,身心健康;

八、评价中肯,导向及时;

九、多向联系,形成合力。

我相信,老师们只要坚持下去,让一个好行为经过21天以上的重复形成习惯,再经过90天的重复就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结语: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的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为教育者,我们有理由,也有信心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一、教学要求

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语文学习的快乐,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依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观察与演练结合,培养学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的态度。

二、教材说明

本课由五幅图画组成。

第一幅图以“老师欢迎新同学”为主题。老师站在教室门口迎接新同学,小同学在家长的陪伴下来到老师面前。小同学向老师问好,老师亲切地向小同学问好,并问小同学叫什么名字。通过观察此图,学生可以体会到小同学对老师的尊敬,以及老师对每一位小同学的喜爱,并愿意向图中的小朋友学习,见到老师行礼问好。

第二幅图以“学习语文很快乐”为主题。教室里,同学们正在上语文课,学习生字“马、牛、羊”。黑板上贴着马、牛、羊的彩色图片,一位小同学高高兴兴地把生字卡片贴到相应的图片下面。女教师亲切地望着她,愉快地微笑着。其他同学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专心地看着黑板。此图可以帮助学生简单了解语文课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感受语文学习的生动有趣。更多内容请访问new.060s.com 第三、四幅图以“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题。第三幅图上,一位男同学正在读书。他的坐姿端正,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拿书,书直立略向外倾斜,眼睛和书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第四幅图上,一位女同学正在写字。画面上,作业本平放,小女孩头正、肩平、背直,胸离课桌一拳,眼离本子一尺,两臂平放桌上,左手按本,右手执笔。她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笔杆下端,距离笔尖约一寸,同时用中指在内侧面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支住中指,笔杆握得松紧适度,笔杆上端稍稍向右偏,紧贴虎口上,与纸面约成45度角。这两幅图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姿势和书写的执笔方法,为今后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打好基础。第五幅图以“校园活动”为主题。漂亮的教学楼高高矗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同学们在校园里荡秋千、滑滑梯、玩跷跷板、拍皮球、跳绳、踢毽子、踢足球、观察树木……通过观察此图,学生可以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进一步了解学校生活,并愿意遵守学校的一些常规。

三、教学建议

1.指导学生观察。学生初入学,对学校生活不了解。五幅图画是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窗口,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如,画面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是怎样做的。通过观察图画,初步知道入学以后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去做。教师切忌用单纯的讲解,代替学生对画面的观察和感受。

2.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画面的内容。如图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入学第一天,小朋友见到老师应该说什么?老师会对小朋友说什么?同学讨论之后,教师再把对话框中的语言告诉大家。教师切忌答案求同,只要意思正确,都要鼓励。

3.联系学校实际。各个学校的情况都不相同,要把观察画面和观察校园结合起来。如,我们学校的旗杆设在哪里,我们怎样举行升旗仪式;我们学校有哪些专用教室,我们在那里上什么课;我们学校的操场在哪里,那里有哪些体育和游戏设施,课间、课后我们应该怎样在那里游戏、锻炼;等等。

4.进行模拟练习。观察、讨论之后,要创设情境演练,使入学教育形象化,具体化,落到实处。如,进行图一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和某个学生或部分学生或全体学生一起模拟每天第一次见面时的相互问候;进行图五的教学时,教师可在引导学生观察国旗的同时向学生简述参加升旗仪式的要求,并播放一段国歌,师生共同模拟向国旗行注目礼。

5.培养良好习惯。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但起步的训练十分重要,入学教育要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打好基础。如,观察第三、四幅图时,要指导学生认真看图,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同时要指导学生模仿图中人物练一练,教师逐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在此后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依然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对学生严格要求,随时提醒,及时纠正,常抓不懈。

6.激发学习兴趣。要让学生感到上学真好,学习语文真好,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观察第三幅图时,可以设计提问:同学们在上什么课?这些字你认识吗?谁愿意把这些字读给大家听?这样,使那些认识一些汉字的孩子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他们多识汉字的愿望。同时告诉不认识这些汉字的同学,学习汉字并不难,很快大家都会认识这些汉字,经过语文学习大家都能看书、写字。让所有的孩子都觉得学习语文很有意义,语文课很有趣。7.课时安排:教学本课可用3-4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图一教学设计

1.观察画面。观察提示:这是什么地方?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观察后,可以请同学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每个人物的身份。如:“这是老师。这是新同学。这是新同学的妈妈。”

2.讨论对话。讨论提示:想一想,开学第一天见到老师的时候,你和老师都说了些什么?猜一猜,这位同学对老师说了些什么?老师对他说了些什么? 3.情境演练。老师读出对话框中的话,并告诉同学们每次见到老师都要向老师问好。老师可创设情境,和同学共同模拟练习。老师:清早,我在上学路上遇见了王洋同学…… 王洋(起立):老师早!老师:王洋,你早!

(老师继续创设情境,相遇的地点可以分别是学校门口、校园里、办公室前、教室里……点到哪位同学的名字,哪位同学便起立,向老师问早、问好。)图二教学设计

1.指导学生初步观察画面,了解大致内容。

2.初步了解语文课。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同学们在上什么课?你是怎么知道的?初入学的孩子可能会沿用幼儿园时的说法:他们在上语言课。也有的孩子会说:他们在上认字课。教师要耐心地听,并清楚地告诉学生:他们在上语文课。让学生知道语文课和语言课不同,不仅练习“听”和“说”,而且还要学习读和写(可以让学生说说学会了读和写有什么用)。

3.能够喜欢语文课。可以请学生说说:黑板上有什么?(有图片和汉字,汉字上有汉语拼音)问问学生:谁认识黑板上的动物图片?谁认识图片下的汉字?然后老师拿出识字卡片“羊”字,请认识的同学读给大家听,问问他:如果老师请你把这个字贴到黑板上,你愿意吗?如果愿意,你应该怎样做?引导同学看图,向图中黑板前的那位小姑娘学习。让学生了解,上语文课能学到很多知识,知道许多有趣的事情,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愿意上好语文课。请学生说说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上语文课的,如,坐端正,专心看黑板,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等等,启发同学们共同努力,上好语文课。图五“做游戏”部分教学设计

1.观察画面。观察提示:同学们在操场上做什么?他们玩得怎么样?(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一说出游戏的名称)

2.情境讨论。教师要告诉同学们,大家能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耍,是因为大家都遵守秩序,团结友爱。讨论提示:假如你来到滑梯前想玩滑梯,可是这里人很多,你应该怎样做?假如好几个同学都要拍皮球,可是只有一个皮球,你应该怎样做?假如你想和别的同学一起玩跷跷板,你应该怎样说?(可以把讨论与观察、讨论与演练结合起来)

图五“参观校园”部分教学设计 1.指导学生观察画面。

2.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参观的重点是旗杆、教学楼(或教室)、教师办公楼(或办公室)、图书馆、操场及操场上的各种体育和游戏器械,知道学生饮水房、医务室、花坛、树木等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边参观边讲解,帮助学生认识校园景物,熟悉校园生活,了解学校的日常要求。鼓励学生像图中的小同学那样边参观边质疑,教师应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一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资料 篇2

一、培养学生认真准备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大多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真可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准备好每天所需的学习用品、每节课所需的学习用品, 由上节课的老师下课时提醒学生准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能独立准备好所需的学习用品, 并及时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进行评价奖励。一个月以来,学生在一次次的激励竞争中慢慢形成了课前准备这一良好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对于他们来说一时很不习惯,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更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首先是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这群孩子,他们的注意持久性较差,要他们像高年级学生那样认真地听讲40分钟很是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指导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提问,认真思考,作出积极的反应,对于参与得特别认真、积极的小朋友要及时鼓励,并建立个人红星榜,开展“谁得的红星多”等活动,通过一次次的活动、一次次的激励,学生认真听讲的兴趣大大增强了。其次是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一年级小朋友刚入学时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当别人发表意见时, 不懂得如何认真倾听。有的一心想表现自己,边举手边不停地喊“老师,我”,有的随心所欲地看书,有的甚至跟同学交头接耳,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就示意发言的同学停一下,并说:“还有几个小朋友没准备好呢!比比谁听得最认真! ”“比一比,他的说法跟你是不是一样,欢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多次及时的提醒与交流评价, 学生能逐渐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随意性强, 他们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能集中注意,认真观察,而一些在他们看来乏味的东西则不免会心不在焉。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 在课堂上我们就应该细心地指导他们参与学习,通过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我在课中常这样对学生说:“比比谁发现得多。”“谁能有顺序地把你发现的告诉大家?”“你知道他现在讲的在哪里,比比谁找得快。”……特别是当一个小朋友在交流时,就让其他小朋友用小手指出他讲的在哪里,你找到了吗?

四、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

从一年级起就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认真思考、沉着冷静的良好习惯,在课堂上,我总是让学生“先自己动动脑筋, 等会儿交流时听听别人的想法跟你是不是一样?”“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比比谁的想法更有道理?”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共同评价。在独立思考、认真倾听和相互补充、共同评价中,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想法进行对比,学会发现优点、弥补缺点,在一次次的训练与培养中,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会慢慢养成,当然要注意千万不能操之过急, 否则易造成学生心灵的创伤和惧怕学习的心理。

五、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尚未养成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而这一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如写好数字、加号、减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等,为此,我经常组织学生展开比赛,展出写得漂亮的作业。

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3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习惯的培养关系到他的整个学习生涯。面对刚刚踏入小学校门的一年级学生,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培养学生会倾听的习惯

在一年级的课堂上,老师问题一提出,学生个个举手,有举的高高的,有站起来的,有嗷嗷直叫的,最终被请到回答问题的学生一脸高兴,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未请到则垂头丧气,而不是认真听取同伴的发言。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

从新生一入学,我就将培养学生专心听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老师是孩子心目中的偶像,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我总是带头倾听,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打断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发言,能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而我也要求学生在听课时眼睛看着老师;听同学发言时,仔细聆听,做到神情专一。小学生的一大特征就是表现欲强,总以为自己想的都是对的,别人说的都是错的,学生听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老师怎么说,不关注同学怎么说;关注谁在说,怎么说的,而忽略说的内容,甚至只想着自己的回答,而不听他人发言。因此,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1)要求学生不仅听老师在讲什么,还要听同学如何回答问题,弄清同学发言的大概意思。(2)不随便对同学的回答给予否定,即使有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也必须以商量、探讨、诚恳的等态度参与交流。(3)在听同学发言的过程,还要学会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想想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学生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对学生听的习惯的培养中,少不了学生最能够接受的方式,那就是表扬鼓励。哪些学生特别认真倾听的,我总是及时鼓励,会用最温柔的表情、最动听的声音表扬他,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最特别的爱。同时,关注那些暂时落后的孩子,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他们的进步,让这些学生也能享受到喜悦,促使他们更快地进步。

二、培养学生会说话的习惯

在低年级的课堂上,还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有的孩子手举得高高的,请他站起来后又不知道要说什么?有的孩子站起来后,支支吾吾,声音很轻。

小学生在入学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在学生已有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我认为“说”其实包括回答老师提问、纠正他人发言和参加小组讨论三种情况。无论哪种情况我都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然后强调语句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并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调整语气、音量和说话的方法:回答提问时音量要大,让全班同学都听见;纠正他人发言时说出自己的意见,千万不要讲伤害对方的话,被纠正意见的同学,应虚心听取对方的意见,不管对方说的对不对,都要抱着“闻过则喜”的态度,耐心地让对方把话说完,可以说:“谢谢你,我听明白了。”小组讨论时要用商量的语气相互补充,音量宜小不宜大,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我很注意纠正学生错误的读音和用词,并教会学生长句短说,用示范的方法调控语速,使学生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会读书的习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叫学生把课文读一读,学生只是把课文走马观花地看一遍,不知道要怎样读,读什么,读完后也不知道自己读了什么。

课本是教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材料,作为一年级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读书训练。因为读书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成绩,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读书分为课前读书、课中读书、课后读书。课前读书实际就是预习,每学一个新知识之前,我都要求学生先把书读一读,找出自己会读的地方和不会读的地方,读的懂的地方和读不懂的地方,然后,带着问题听课。课中读书,是指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通过读书,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概括主要内容进行记忆和背诵。课后读书就是复习整理性地读书,要求学生每天做作业之前,先把书读一读,想一想当天所讲的知识和方法,再写作业。

对于一年级学生,读书的要求不要太高,只要能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有序观察书中的插图,对图中的动态部分进行合理想象就行了。文字部分,能读正确,理解明白就可以了。

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及方法 篇4

1.作业前学习用品的准备

比如语文课前要准备铅笔盒、一本书、一个练习本。铅笔盒容易掉到地上,发出响声,影响他人,也容易干扰自己的学习,这就需要教会孩子把物品摆好,在家里也可以采用这种准备方式,做什么学科的作业,就准备相应的学习用品,无关的东西放到旁边,不要影响和干扰学习。

2.作业后学习用品的整理

做完作业,及时收拾和整理学习用品,全部整理好,放回原位,才可以离开。

3.整理第二天要用的学习用品

第二天上什么课,该准备什么,这是孩子自己的事。一开始,孩子不会整理,我们提醒、协助他们整理,但是不要包办。

现在的孩子,自己本子忘带了,就说:“妈妈忘记给我放进来了。”很多大人似乎也认为帮助孩子准备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是自己的份内事,孩子东西忘了,自觉地回去拿;实在没时间,打电话给家里的老人,让他们送。这其实是害了孩子,剥夺了孩子自主成长的空间和机会,这其实也是害了自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不再那么听话,你就会感觉越管越累。

具体训练的方法:

1.“整理书包、课本、文具”计时练习;

2.自己准备学习用品记录表;

3.检查督促;

二、培养孩子耐心、专心倾听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对于他们来说一时很不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想方设法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首先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认真倾听是对别人的尊重,乱喊乱叫其实就是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别人,“我不在乎你,我不尊重你,我也不值得你在乎,我也不值得你尊重”。

其次,让孩子知道该怎么做。(1)认真倾听大人的讲话,不随便插嘴;(2)边听边思考,别人讲的哪句话我赞成,哪句话我不赞成,为什么?(3)有不赞成的地方,等别人讲完了,再发表自己的观点。

小学一年级如何培养学习习惯 篇5

一、课前认真准备的习惯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大多只有7、8岁,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所以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要让他们明白: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要课前做好一切准备,教师要和家长沟通交流好怎样指导孩子做好课前准备:在家中,开始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收拾学习用品,后来家长必须耐心指导,但决不能一一代劳。如:每天晚上在家准备好第二天所需的学习用品;每一节课前要准备好所需的学习用品等等。这样让孩子自己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养成课前准备的良好习惯。

二、课前预习读的习惯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预习是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我的语文预习要求是:一画,大声地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子。二问,问家长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自学字、词,并写下来。三析,对课文进行分析,说一说课文里的主要内容,最好能够用图画把课文的意思表达出来。四答,尝试性回答课后作业题。五提,提出通过预习后还不懂的问 题。“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能产生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就能充满自信,这正是成功的学习所需要的一种心理优势。学习主动,走在前面,心情好,充满自信,于是成绩就好。成绩好了,学习更主动,学习兴趣更浓,成绩会更好,良性循环链就形成。所以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很重要,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一种最有效途径。

三、专心倾听的习惯

学习习惯好的孩子学习好,而学习习惯中的课堂听课习惯尤其重要。我发现,班上成绩不太好的孩子往往听课习惯都不好,当老师叫读书的时候,他的眼睛并没有看着书,当老师在黑板上讲解的时候,他的眼睛并没有看黑板,当同学发言的时候,他忙着去找自己的某样东西,当老师叫写字的时候,他开始慢慢寻找学习用品、、、、、、种种行为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就要加强课堂常规教育。要求学生,课堂上,必须专心听讲,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

动作,认真思考,想好了再说,要说话必须先举手,得到老师的允许后你再站起来发言,对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或解答的问题,必须认真听,听后还须做出适当的评价。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要求学生学会倾听。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我认为教师讲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而且语言要生动有趣,条理要分明,方法要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

另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个别始终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后进学生应加强思想教育,多单独交流,从意志上从情感上鼓励学生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四、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教师提出问题后,智力水平高的同学能很快举手回答,但为了照顾到中、下程度的学生,应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待已有相当多的同学举手后,再根据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有时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回答,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提问时,避免仅与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对话,而臵大多数同学于不顾.要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可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

五、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是提高学生作业正确率的前提。学生书写是否端正,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一年级学生尚未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作为教师更应该注意对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培养。

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范写的作用。如在抄写生字前,教师常常进行范写,并请学生说笔画的名称,遇到关键笔画时还适当讲解,这样不仅让学生牢记笔顺与笔画的位臵,教师工整的书写也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促进学生认真书写习惯的养成。

其次严格要求。古语说“严师出高徒”,这话一点也不假。记得刚开始写生字的时候,我们班部分学生书写比较潦草。我就想:可能是学生对笔画不熟悉,可能是学生刚生字手腕不太灵活等,给学生找了很多理由,觉得让学生重写很麻烦,怕他们没有时间。可心里却隐隐担忧:如果一开始就没写好,后面该怎么办呢?做了几次后,见学生的书写确实不太好,我毅然把写得乱的那篇撕了,同时将一部分同学写得好的生字进行展示,再分析好在什么地方,该学习什么地方等,然后叫书写潦草的同学重写。果然重写上来的字要好许多,我心里明白:真的是我想错了,不是学生不能写好,而是没有用心。以这样严格的要求检查两三次作业后,学生的书写有很大改观,现在班上的同学绝大部分书写都比较工整了。看来,在学习方面对学生的严格是必须坚持的。

一年级小学生在做课堂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师应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使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

六、利用家庭力量,巩固好习惯

低年级孩子,由于年幼无知,缺乏制止力,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是不稳定的,光靠老师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家庭的教育力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持久形成很重要。所以我借助每一次电话家访或家长来电话询问学生学习情况的机会,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交流一些辅导学生学习习惯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和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一。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作为一名小学生,上课一定要专心听讲,学会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子想。听课时要坐端正,课堂上不能讲话,不能做小动作。听课时,应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也要注意听同学们的发言,有什么不懂得的地方要大胆举手提问。

一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资料 篇6

姜堰市大伦中心小学 卢蓉

“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完。”这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他认为: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近半学期的低年级教学生活,我深有感触,我认为小学时期更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然而我发现,在低年级小学课堂中,大多数的孩子因为各方面的影响只是重视语数英这些学科的课堂良好表现,只把美术课作为一种放松课、解放课。即使有的孩子对美术学习有着极高的热情,却又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从而造成在课堂上的不良习惯比比皆是,如:上课不认真听讲、讲话、做小动作、作业随心所欲、上课不拿美术用具(如剪刀、胶水、蜡笔„„)、乱抛纸屑等等。根据根据美术课的过程特征和一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我认为应该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认真准备的习惯。

美术课是操作性较强的科目,它需要准备大量的资料和许多特定的工具。如上绘画为主的课要带各种涂色工具和材料;剪贴课要准备彩色卡纸、双面胶、小剪刀;国画课又要准备毛笔、水墨、宣纸、调色盘等等。有了这些工具,才能保证美术课的正常进行。然而要做到让每个孩子带齐美术工具,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出了一个办法,请每个小朋友准备一个美术工具箱,然后在上美术课的前一天放学时我还抽空到班里去,告诉学生第二天要带的美术用具,如果第二天还有小朋友忘带了,我就把他的名字记下来,在任务本上写明情况请家长一起督促他带美术工具。经过我坚持不懈的努力,孩子们也有了不小的进步,三周以后孩子们基本上都能拿齐上美术课用的东西了。由此可见,好习惯能否最终养成,需要教师坚持不懈,需要教师不断地用方法去督促孩子、提醒孩子,这样孩子一定能养成良好的认真准备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小学的校门,对美术这门学科还不是很熟悉,因此,我发现大多数的小朋友都认为美术课就是我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我讲完了,他也画完了,最后画出的作业还不符要求。因此,我觉得培养学生美术课认真听课的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

(1)有效的教学手段、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只有对某样东西感兴趣了,才可能以全身心的状态投入。为了提升课堂的吸引力,激发孩子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欲望,每次备课时,我都会查阅相关的资料,尽可能地设置好每一个环节,让孩子感到我的课是既丰富又生动的。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会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如生动的导入,讲演结合的示范,多样的作业等。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还将手工制作、美术欣赏、动手绘画穿插进行,久而久之,学生的注意力也越来越集中了,画出的作品也越来越好了。

(2)宽松的课堂氛围,足够的思考空间,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美术课的学习包括了看、听、想、说等许多方面,而思考是贯穿其中的唯一线索,没有思考,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就无从谈起,更别说认真听讲了。一年级的孩子无意注意比较频繁,一有风吹草动他们的注意力就转到了别处。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尽量地创设安全、自由的开放式课堂氛围,给孩子足够的思考空间,为了让“思考”变得更加有趣,我还想出了一个新的方法,变“学答”为“学问”,鼓励学生向我提问,通过这样方法,不仅逐步改变了我提问孩子答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对孩子的注意力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可能是因为年龄比较小,自信心没有完全树立的缘故,在画画的时候我发现好多小朋友都不敢把形象画大,对于心中所想的画面不敢轻易下笔,对于自己喜欢的颜色也不敢果断的使用。在上课时,经常有一些小朋友问我:“老师,可不可以„„.”因此,培养学生大胆作画是对一年级学生的迫切要求,也是美术良好教学效果的表现之一。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习惯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想出了“示范”这个办法。每次上课学生作画前,我并不急着让他们画,而是先看我画一遍,然后再让他们画。在画的过程中,我还会注意观察哪些小朋友构图比较大,哪些小朋友构思比较独特,哪些小朋友用色比较大胆,并进行表扬,同时指出其优点让其他小朋友学习。长此以往,我发现孩子们明显进步了,画的画越也来越大了,原来每个孩子的潜能都是无限的,有时并不是他们做不到,而是我们教师没有正确地去引导。

四、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的习惯。

相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低年级儿童的环保意识并不是很强。每次上手工课、色彩课都是最头疼的,纸屑、颜料弄得到处都是,严重影响了教室的美观整洁。针对这一点,我让每个小朋友都制作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环保垃圾盒,每次上完课后,我都会提醒学生将剪下的碎纸装到盒子里。上色彩课时,我还为每个班级准备了一个颜料桶,让他们先把颜料倒进颜料桶里,然后下课的时候再倒进水池里。长此以往,不需要要我提醒,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一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资料 篇7

1. 学会交往,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要让学生之间有一种顺利、融洽的合作关系,教师必须首先让学生学会交往,练习合作。与人合作,必须学会先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在别人发言时,注意力要集中,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不随便插嘴;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自己的判断。在学生合作中的发言, 应是有准备的发言,能围绕讨论的主题讲自己的想法,能在肯定别人的基础上讲自己的想法,不一味的人云亦云。另外,学生交往、合作的过程应是有组织、有分工的过程。在活动的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优秀的带动后进的,你启发我,我启发你,从中学会补充。例如,我在上“有趣的拼搭”这节课时,在教学“滚一滚”这一环节时,采用了小组合作比赛的形式。课前,我先把全班分成了八个小组,明确了每组的小组长和副小组长。课上首先让学生看自制的短片,让学生明白小组内怎样分工,小组长做什么, 副小组长做什么,其他组员做什么, 这样小组合作才能在有序分工的情况下展开,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在这样秩序井然的活动下,学生才会有发现, 才会有疑问,才会思考。

2. 创设活动问题,营造合作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 思维迟钝。同样,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 ,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就要因题而异,通过巧妙的诱导,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创设动手合作的机会,培养合作能力。例如,我上的一节校本课程“认位置”最后的思考题:讨论上下楼梯,都靠右走,谁走错了。因为这里面有一个面对面站立, 左右方向相反的问题,孩子不能理解, 我先做示范,跟孩子面对面站立,举起自己的右手,让孩子说说老师举起的是哪只手,并让孩子也举起自己的右手, 感受因为老师跟学生站立的方向不同, 左右也就相反。然后渲染氛围,告诉孩子聪明的喜洋洋这次遇到了一个难题, 想请小朋友帮忙,大家有没有信心帮他解决。学生热情高涨,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说说图中哪个小朋友上下楼梯没靠右走。让学生在小组内一人发言,其他小朋友倾听,然后再讨论。因为有了之前的知识铺垫,小组合作讨论有条不紊地进行,而童话人物的渲染,更激发了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

3. 动手操作,主动合作探索新知

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动手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掌握新知识,有的知识教师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 有的知识光靠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反复机械地训练。这耗费了师生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教师可以在新授内容中有所选择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所学的知识,有时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动手发现。例如, 我在上一年级上册“9加几”这节课时, 要求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合作探索,使这节课成为了一节成功的示范课。在探索“9加几”的算法时,我首先要求学生用学具来摆一摆,在学生有了自己的算法后再组织小组讨论各自的算法, 因为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算法,所以小组讨论时每个人都能积极踊跃地发言。全班交流时,连平时不举手发言的张XX和李X小朋友也积极举手,并且能流利地表达自己的算法。

一年级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8

一、明确方法,“搀”着学生明白习惯。

首先,明确问题要求。一年级学生由于才入小学阶段,因此,在语文日常的说话教学和阅读教学中需要集中精力,明确问题的要求,然后再思考发言。尤其是学习整体音节的过程,需要他们认真倾听,反复练习思考对比,从而掌握整体认读的方法和秘诀。在“听、说、读、写”各个环节中语文教师应该提供形式多样的问题,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其次,教会认真倾听。低年级的儿童往往对别人的发言毫不理会。当孩子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倾听,经常用微笑、竖大拇指等动作予以肯定;在孩子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不打断孩子的回答;对孩子的发言,教师要给与适当的评价,在评价中规范学生的回答。让他们明确如何完整地回答课文的问题,如何在回答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尽量让每一个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还要让其他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点点滴滴之中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适时指导,“扶”着学生懂得习惯。

小学低年级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一年级就应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儿童可塑性强的特点,有意识地进行训练。

(一)语文游戏活动要多样。儿童的天性是好动不好静,通过语文游戏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例如,根据教材特点编一些情境歌、儿歌;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开展竞赛活动;开展“声母韵母手拉手”“给生字宝宝找音节妈妈”“给生字宝宝找词语朋友”等游戏;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动手画画;按照课文的情节组织分角色表演等等。

(二)及时调控课堂节奏。当学生有小动作或不专心听讲时,我自编了些顺口溜用来组织教学。如:“小眼睛看哪里?”“小眼睛看黑板”;“请你跟我拍拍手”“我就跟你拍拍手”;“请你跟我坐坐好”“我就跟你坐坐好”等。这些有趣的顺口溜可以随时适时地用于组织教学中,从而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学习疲劳时,可暂停讲课,引导孩子表演一段诗歌诵读或做一些互动,如:教完声母“g k h”的读音,笔者发现不少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了,就让孩子拍手唱儿歌:“拼音格,四条线,拼音宝宝住里面,住上格,写一半,住下格,不抵线,住中格,顶两边。”这一段时间的小休息,既能减轻学生的疲劳,又能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把学习变成快乐的事。

三、巧用激励,“领”着学生形成习惯。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适度的表扬是孩子成长的沃土。在教学中,教师要巧用激励。

(一)反复训练成习惯。一个良好习惯要训练成功,需要重复要求多少次?有专家统计,因人而异,一般情况而言,需要15—20次。这就告诉我们,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老师、家长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常抓不懈。因此,开学一个月,老师、家长要把教育教学的重点摆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严格监督,一丝不苟。尤其是在识字的起始阶段,对于笔画名称的识记、汉字笔画的书写以及书写姿势的规范,都要严格要求,通过儿歌内化成学生的习惯,如“格在心中、细心观察、边描边思、找准主笔”。已养成的好习惯经常巩固表扬,千万不可因为孩子年龄小,身体弱,有明日再来的思想,发现苗头要立即纠正,给予规范指导。

(二)树立榜样立典型。身边的榜样让学生学习,这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榜样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因此,多树立几个典型让学生仿效对于学生的激励作用是很大的。对有进步的学生,老师还可以经常表扬,定期评比出坐姿规范的、回答响亮完整的、汉字书写整洁端正的乖娃娃,大力表扬,颁发奖品或奖状,用荣誉激励学生成为榜样。同时,为了强化榜样的作用,可以让优秀的孩子积极参与管理中来。通过“一对一”“一带一组”的辐射作用,可以让其他学生很快关注这些典型,并主动对比自己的言行,及时改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指明其他孩子努力的方向,这样进步就会更快一些。无数实践证明,树立榜样,多鼓励,严要求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一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资料 篇9

对于一个孩子来讲,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他终身受益,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在教数学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容忽视。小学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他们的学习观念淡薄,还不知道知识和学好知识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根据教材内容和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着重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好习惯。

一、培养学生课堂常规的习惯

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难免改变不了幼儿园的习惯,课堂上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对于他们来说一时很不习惯,所以做好小学生的常规,就显得有些困难,怎样才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呢?

1、不要太早着急学习课程,要把常规放在首位,因为如果你不把常规搞好,小学生就会很不守纪律,在班上乱跑、乱叫,所以只有把纪律搞好了,你才能正常上课,才能引导学生认真的学习知识。

2、如果有一项常规没做好,就要反复的提,反复的练习,严格把关,直到做好为止,例如坐姿不端正,就让他们安静的坐在椅子上五分钟,看看谁坐的最端正,夸夸他们,并在每节课上都反复练习,时间一久,就会养成习惯。

3、让他们养成上课看黑板的习惯,努力吸收黑板上的知识,以便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二、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已从被动的学习转向自主的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1、首先是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

让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生素材的感受与兴趣。教学中要让他们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就要善于选取与学生生活 1

密切联系的素材。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于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在平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式,创设各种情境,比如可以把有关的学习内容编成儿歌,尽可能地增加图片内容,课中间的游戏安排,动手操作、小红花的奖励等来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趣味性,促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感兴趣,从而很快地适应小学阶段的生活。

2、还要让学生专注倾听其他人的发言。

一年级小朋友刚入学时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当别人发表意见时,不懂得如何认真倾听。有的一心想表现自己,他高高地站起来,边举手边不停地喊“我来,我来”,有的随心所欲地做其他的事情。此时,我们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任其自由散漫,课堂的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而且会滋长一些不良习惯的蔓延。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就示意发言的同学停一下,并说:“还有几个小朋友没准备好呢!比比谁听得最认真!”,“比一比,他的说法跟你是不是一样,欢迎发表不同的意见。”,“刚才某某同学的想法真好,谁听明白了,能再说说吗?”这样多次及时的提醒与交流评价,学生能逐渐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1、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

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有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我经常是用敢说的孩子带动、激励胆小怕发言的。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奖小小红花或画小红旗等方式,效果很好。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如,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

2、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边

2操作边表达,循序渐进地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四、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好习惯

很多同学之所以做题又快又好,常常得益于有良好的审题习惯。而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的孩子往往凭着以往的经验想怎样做就怎样做,长此下去,对题的理解也越来越模糊,根本看不懂题。所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非常重要。做为教师要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可以这样做:一年级的学生是老师读题,应养成学生边听边指的习惯,要求学生认真听看每一个字,既帮助学生认字,又为以后的自己审题打基础。教师也可以领读题,在读完题后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刚开始可以老师告诉学生,多教几遍后应尝试着学生说一说题意,有助于理解,而且为以后自己审题做准备。还可以要求学生注意关键词语。要求学生要复查一遍等等。

五、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把作业写得好的学生的作业贴在教师的墙上进行展览,让其他学生以他们为榜样,督促自己把作业写工整。

一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资料 篇10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既可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认知能动性,又可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还可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知识技能的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下面,就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一、创设和谐的合作学习的心理氛围。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在一年级实施合作交流学习的特殊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合作学习心理氛围。

开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交流、学习,我把他们粗线条地划分成四大类: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然后,采取学生自愿建组与教师适当调整相结合的方法,把全班学生分成了六人一组的合作小组,并每组派送1名学习成绩较好,口头表达能力较强,合作意识较领先的学生担任组长。6 人分三个方向围坐一起,彼此之间相互友爱,互帮互助,民主平等,内心不失轻松、愉悦感。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进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会发生一些变化,我就根据实际,适当更换组长,让学生树立“只要我努力,也有机会当组长”的意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活动,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说的习惯,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1)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如,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当有的学生回答错了,我就随机应变:“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已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确。”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老师能表扬他鼓励他,他会觉得非常开心非常光荣,由此会增加说的勇气和信心。

(2)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总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寄于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循序渐进,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例如,在教9加几时,我创设了小朋友感兴趣的小猴卖桃子的情境:10个一盒装的盒子里有9个桃子,盒外有4 个桃。要求小朋友帮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几个桃?借助这一情境,我分三个层次训练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第一层次:让学生借助桌上的学具边操作边表达:从盒外的4个桃子中拿出1 个桃子放进盒子,盒里的9 个桃添上1个凑成10个,10个加盒外3 个得13个。第二层次:教师根据学生形象思维的过程,设计好板书,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思维图式,让学生看着思维图式,清楚完整地表达计算过程。第三层次:脱离各种模式,借助表象进行思维,让学生看到9+4就能说出计算过程和得数,那就是看9分4,把4 分成1和3,9和1凑成10,10加3得13.一定的情境,直观的操作,循序渐进的有层次的训练,为学生把话说完整说清楚创造 了良好的条件。

2、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学生说是以听为起点的。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特别是中差生会说,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1)让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教学中要让他们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就要善于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例如,教学“数一数”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主题图,欢快、温馨、富有童趣的画面带给学生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更是对多彩的小学生活的热切向往。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观察图上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数出图中人或各类物体的数量”听得既清楚又明了,于是他们就兴趣盎然地说开了、数开了。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于学生听清懂老师的要求。

(2)让学生专注倾听其他人的讲话。“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千年古训。可是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个角度来说,或许“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往往会摧毁一个人的自信,甚至因此抑止了学习的欲望;而一次小小的成功却能激活一个人潜在的巨大自信,使他上课时更能专注倾听他人的讲话,走向新的成功彼岸。例如,在教学数20以内的数时,我让学生各自数一数:桌上一共有几根小棒?当学生不约而同报出20根后,我又说你是怎样数的谁来说给大家听听?被我请到的第一位学生站起来一根一根地数到了20根。我又问谁还有不同的数法吗?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出了触动大家心弦的数法:我是两根两根数到20根的。受他的启发,四根四根,五根五根等数法顿然而生。我不失时机地称赞道:“象××同学那样专心听他人的讲话,还能想出不同的方法,更好的方法,真棒!”作为教师,把握住这种成功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得到心理的满足,促使其在今后的课堂上听课更专注。

3、培养学生评析的习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方式,一年级儿童同样如此。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说、听的习惯,还要努力培养学生评析的习惯,让学生在认真审视其它同学的思维过程中正确作出判断,并对照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习他人之长处,修正自己与他人的错误、不足和遗留,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就几和第几的教学,我出了一道开放性题,两位同学出现了两种回答,一部分同学根据自己的思维判断,肯定了第一位同学的说法,也有一部分同学肯定了第二位同学的说法,其间也出现了两种都同意或都不同意的学生。究其原因,同出一处:听了他们的回答,我肯定了两位同学的回答,并对其加以评析。有根有据的思维,作出了正确的评析。

良好的说、听、评析个体学习习惯的养成,直接为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会说、会听、会评析了,小组间才能开展有效的合作交流活动,也才能使合作交流活动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培养学生群体合作的学习习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群体合作的学习习惯。群体合作指围绕明确的学习要求,共同探究,使每一个学生在完成个人学习目标的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实现小组整体目标,达到预期学习要求。

1、培养组内学生共同探究的习惯。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就十几减9教学为例,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盒内10个桃,盒外3个桃),让学生先独立操作,自主探究,怎样从13 个桃中拿掉9个桃,要求边操作边轻声讲述拿桃过程。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尽显各组。面对这些算式,我一一加以了肯定。随后,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题,通过对学生所选算法的统计,得出大多数小朋友用做减想加的算法,达到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结合。

2、培养小组间学生相互竞争的习惯。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因素并不是教育成功的唯一标准,非智力因素和情感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培养竞争习惯,既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也促进了组与组学生之间的比、学、赶、超。例如,在教学十几减九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组间相互竞争的氛围:观察11-9=2 12-9=3 13-9=4 14-9=5 15-9=6 16-9=7 18-9=8 19-9=10这九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小组交流,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秘密多秘密大?老师的话音刚落,情绪高涨的各组同学已围在一起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等到小组交流时,小组长们都争着第一个发言。交流结束,我先肯定了各组的积极思维,更突出表扬了一个小组。竞争的诱惑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了活力,通过合作探秘,同学们从中了解了有趣的规律,同时也促进了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

上一篇:电视台节目方案下一篇:店员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