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 一

2024-07-21

《孔雀东南飞》 一(通用8篇)

《孔雀东南飞》 一 篇1

《孔雀东南飞》 (一)

[教学目标]

(一)认识汉乐府民歌主要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认识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三)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 [难点、重点分析] (一)本诗开头两句(第一段)游离开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分析:不能删。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二) (1)第二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分析: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 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2)要求学生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 分析:第十三段是第二段内容的重复,都是强调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但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又用了一段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开焦家前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3)第二段从时间上(13岁-17岁)作了纵的铺陈,第九段则从妆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无论哪一种铺陈,都对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故事情节起了积极的作用。 同学们初中时学过的乐府诗《陌上桑》,在描写秦罗敷的美貌时,也是用了横的铺陈。 (三)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苇,是否显得累赘?这和情节的发展有何关系? 分析:这个比喻第一次出自刘兰芝之口,表示刘兰芝对爱情坚贞不渝,永不变心。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他用这个比喻来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这两次比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致的,并能推波助澜,使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感人。 (四)联系上下文,理解“黄泉共为友”的含义。 分析:在揭示了婆媳之间的矛盾后,焦仲卿明确地表示要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以此来向焦母求情。说明仲卿对爱情的珍惜和忠贞。 (五)联系全文,理解“黄泉共为友”。 分析:(1)向焦母求情时,仲卿表示与兰芝永不分离的决心:“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2)在焦母的压力下――“遣去慎莫留!”仲卿则表示了他坚定的信念:“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3)在焦母的淫威下,仲卿仍未改变初衷,对幸福生活还存一线希望:“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4)在送别兰芝的途中,仲卿还是信誓旦旦:“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5)在得知兰芝改嫁的消息后,一线希望已绝,他毅然表示:“吾独向黄泉!”(6)兰芝已死,活着又有什么意义?于是他――“自挂东南技”。 由此可见,焦仲卿一直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后来的一切活动,都发端于“黄泉共为友”。可以想象当初说这句话时,焦仲卿已抱定了宗旨:要是爱情破灭,就以死相抗!(六)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进一步理解“黄泉共为友”。 分析: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规戒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面对儒家所规定的封建家长制度、封建礼教,焦仲卿举起的那面反抗的旗帜,无疑是茫茫长夜中的一道闪电! (七)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焦仲卿和刘兰芝)从上文语言和语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焦仲卿是怎样一个人?(忠于爱情,对幸福生活热烈追求,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充满叛逆精神) (八)试分析刘兰芝的形象。 分析:刘兰芝是一个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的人。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九)如果说《诗经》中的民歌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中的源头,屈原的《涉江》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那么,《孔雀东南飞》属于哪一种? 分析:本诗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中间叙述焦、刘爱情悲剧,则多用现实主义描写手法。统观全文,作者使开头、中间、结尾很好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这是一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杰作。 [教学过程设计] 一、布置课前预习。 1.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读“单元知识和训练”中“语言和语境”部分。明确: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的含义。 ②对上下文内容要形成整体认识。 ③结合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作深入理解。 二、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 1.补充介绍: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2.学生默读“预习提示”,思考问题。 (1)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诗歌的发展,《孔雀东南飞》与《诗经》、《涉江》有什么不同?(《诗经》、《涉江》是抒情诗,《孔雀东南飞》是叙事诗。) (2)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见“预习提示”)作者是怎样表达主题思想的?(通过塑造焦仲卿、刘兰芝的人物形象)作品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曲折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人物对话。) 叙事诗和抒情诗的主要区别在于:抒情诗,作者直接借景(或物)抒情。叙事诗借助于故事情节塑造的人物形象,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诗歌的主题思想。让我们循着叙事诗这条表达主题的线索,来读这一首长篇叙事诗。古诗也常常寓抒情于叙事。 三、释词。 学生在阅读本诗时,对以下三类词理解容易产生歧义。教师需要加以点拨、归纳,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1.古今异义。 学生完成“思考和练习”题四,教师点拨。 明确:这类词古义和今义大相径庭。如果把古义和今义混淆起来,就会产生歧义。 2.一词多义。 ①学生借助工具书完成“思考和练习”题五。 ②教师点拨、归纳。 ③指导学生除“思考和练习”题五外,再从课文中找出带有“相”字的句子,然后给予注音、释义、归类。 这一类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读音、词义各不相同。我们可从分析语言环境入手,确定词义和读音。 3.偏义复词。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做一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词只作陪衬。 举例。 四、理解全诗的故事情节,进而掌握结构。 1.依照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将全诗分成五部分,并给各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一至二

东南亚行车一怪 篇2

阮小姐的担忧不无道理。据说河内300多万人口估计有200万辆摩托车,实在叫人难以置信。虽然我们无法考证其中的真伪,但眼前的情景却着实地吓了我们一大跳。车窗外的摩托车多得简直就像泛滥的蝗虫一般,根本无视其他车辆的存在,铺天盖地地在我们眼前不停的横冲直撞,直叫人心惊肉跳。而坐在驾驶室里的越南司机却并不发火,哼着小曲十分绅士地将车速放得很慢,任由摩托车在前面来回穿梭。

“交警呢,这里怎么没有交警指挥交通?”我回头问精通汉语的阮小姐。阮小姐的回答简直叫人吃惊。在越南,交警属于上流社会的贵族,他们的月收入4万~5万元人民币,人数很少且很少上路。在这个以摩托车为主要出行工具的国度里,汽车的时速通常被限制在50公里以下,即使是在高速公路上也是如此。因此,很少发生车祸。如果汽车驾驶员一旦违章被抓住,交警就会在驾照上打一个洞。在越南,驾照上打了三个洞就会被吊销。

阮小姐一边眉飞色舞地侃,一边指着窗外和我们擦身而过的那辆货车说:“看到了吗?那辆车的司机正在用手势告诉我们车里的司机,前面有交警上路了,千万要小心。”她还告诉我们,手语是越南司机的通用语言,每每两辆车擦身而过的时候,司机就会相互打手势。他们也许并不认识,但却十分团结,全因有一个共同的“敌人”——交警。因此,毫不夸张地说,越南的司机是世界上最团结的司机。

无独有偶,在同越南隔海相望的马来西亚,汽车司机们对付起交警来也是毫不含糊的。

与越南相比,这里简直就是车的海洋,而且路况也好了很多。马来西亚的司机几乎都是飙车族,一驶过路卡,便加大油门一骑绝尘而去。我们乘坐的虽然是笨重呆板的大巴,可车速也不含糊,照样能给人一种风驰电掣的感觉。

大巴朝着吉隆坡的方向行驶了一段,我突然发现对面的来车整齐划一闪着左转弯灯,让我们甚是不解:这笔直的路怎么转弯?问同行的梁导游,没想到他的回答竟然与越南导游阮小姐的回答有异曲同工之妙。原来他们是在打信号,提醒同行前面有交警检查,该限速的限速,没系安全带的赶紧系好安全带,不该超的车就不要超了。梁导说完,也同样不忘像阮小姐一样往自己的脸上贴一下金:“我们马来西亚的司机是世界上最团结的司机。”

东南亚第一课时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主要国家、组成。

2、通过读图说出东南亚气候类型及特点及对农业生活的影响。

3、能说出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及其重要性。能力目标:

1、会读东南亚政区图、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

2、会利用东南亚地图分析地形特征和地理位置,培养学生观察、分判断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世界山水的品质。

2、增强学习地理的信心和兴趣。重点:马六甲海峡重要的地理位;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难点: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讨论、读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好,接下来老师就带你们去观光一下。播放一段东南亚风光视频,引起同学兴趣。

师:刚才欣赏到的景色是不是很美啊,我看到很多同学都陶醉其中了。那你们知道刚才观赏的是哪里的美景吗? 对,就是东南亚。今天呢,就由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东南亚,感受东南亚的魅力。

播放第一张幻灯片同时板书大标题东南亚。讲授新课:

过渡:前面同学们已经学习过了亚洲和日本了,虽然一个是大洲一个是国家,但我们学习的方法都是大体一致的,无论大洲还是地区,我们第一步首先要了解的是什么? 生:位置和范围。

师:首先要了解他的位置。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应该从哪几方面呢? 生: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师:对,那同学们从课本上22页的图上找一下东南亚相邻的大洲、大洋、国家,还有看能说一下他们的方位,待会我找一位同学说一下。生:回答大洲大洋等方位。

师:刚才同学说了位于亚洲的南部,大洋洲的北部,印度洋的东部,太平洋的西部,大家自己看一下东南亚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 大部分位于23.5°N~10°S之间的热带,处在联系亚洲和大洋洲、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播放在这两大洲两大洋之间划十字线,让学生更清晰。其中突出马六甲海峡的位置。

师: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东南亚、东亚各港口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其中,要明确马六甲海峡的位置是在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3页的材料,讨论一下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性。留1到两分钟。同时幻灯片播放中国石油进口主要路线。生:回答。

师:总结,中国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经过马六甲海峡运送的数量约占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85%以上。显然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的石油进口很重要,然而不少专家指出,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谁就扼住了中国的能源通道,因此对这条水道的过度依赖无疑对中国的能源安全造成很大隐患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消耗必定会越来越多,那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建议来避免这种隐患呢? 生:略。

师:我们拓宽能能源供给渠道,增加能源进口线路方案就可以为中国提供稳定安全的能源供给,比如南美、中亚、俄罗斯的石油运输都不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特别是中亚和俄罗斯都是通过陆上运输,拓宽这些渠道就可以降低马六甲海峡在我国石油运输重的分量了,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变通吧。

师接下来我们呢就看一下东南亚的范围。播放东南亚的地图,让学生说出大体范围。

师:大家从图上可以看到,东南亚主要是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的南部而得名,马来群岛在中南半岛的东南方,大家从地图地图上可以看到她有很多岛屿,一共有两万多个岛屿。

板书:

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东南亚的国家。结合24页的图找出东南亚的十个国家,并来回答我的两个问题: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国家?缅甸、老挝、越南

濒临南海的国家?越南、柬埔寨、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过渡:师:上一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了,那我们在了解了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后就可以来说出他的气候分布了。板书:气候

播放亚洲气候类型图

师:同学们看一下东南亚主要属于什么气候。主要分布在哪里? 生: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师:那这两种气候有什么特点呢?我找一个同学来回答 播放气候的降水气温柱状图 师:ppt总结

播放东南亚梯田,居民吃米饭的情景图

师:与我国的南方人一样,东南亚人喜欢吃米饭,正是这种气候的湿热的特点,这里的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一些热带经济作物。播放一些热带经济作物景观。

播放农作物分布图。让学生找出主要的农作物的生产和出口国。总结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25页的方便面与黑猩猩的故事,讨论活动中的第一个问题。生:简要说一下看法

师:对,我们都知道方便面大部分是油炸的,而为了节省成本厂家一般不会用花生油或大豆油而是选择比较便宜的棕榈油,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中榨取的,每开发一片油棕园就要砍掉一片热带雨林,而热带雨林是濒临灭绝的红猩猩的栖息地,这样方便面生产越多,热带雨林面积就越少,红猩猩页就面临着无家可归的境地。所以说,不仅方便面吃了对人的身体有害,吃一包方便面要一星期才能排出他的毒素,其生产对环境也有很大危害,所以建议同学们自己不要吃也说服身边的人不要方便面。

除了方便面是由油棕这种热带作物制成的,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是由热带经济作物制作的。播放ppt中的一些生活例子。

师:所以说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我们的环境息息相关,那面对生活需要和环境保护的两难选择是你的态度是什么,课下思考一下,下节课交流一下。

东南亚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能力目标

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教学重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难点

1.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的地理位置。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演示、讨论、归纳等方法。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近些年来中国人出国旅游有一大热点(新马泰)。这些国家都有哪些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呢?今天咱们就一起到东南亚旅游一趟,去了解一下该地区的风土人情。板书:第二节 东南亚 二[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7.19“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图7.20“东南亚的地形”,明确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2)国家:共11国,其中东帝汶为新建的国家。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南、老挝、缅甸);内陆国(老挝);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也被称为“千岛之国”。(3)重要的地理位置

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纬度位置(10°S~25°N),这就决定了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

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板书: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3.课件展示:图7.21“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看图后请大家思考:日本和中国先后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4.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此日本才会把马六甲海峡称为它的“海上生命线”。

5.承接过渡: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地区,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密切。

板书: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6.课件展示:“亚洲的气候”图,看图并思考: ①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 ②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 7.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地区看,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的大部位于赤道附近。从国家看,印尼、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和菲律宾南部都位于赤道附近,这些国家和地区应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②从地区看,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的北部、菲律宾群岛的北部,纬度相对较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从国家看,主要是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国。

而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8.活动:课件①图“曼谷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归纳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然后,读图“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示意”,由学生说出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降水出现的时间(午后两点左右),以加深学生对东南亚高温多雨气候的印象。②图“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归纳出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分析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东南亚的自然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其中重点是其重要的位置,特别是马六甲海峡的位置。

四、课堂练习

多媒体出示习题检测本课重难点。

[板书设计]:

一、东方“十字路口”

1、组成: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2、主要国家(11个)

3.重要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区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孔雀东南飞》 一 篇5

孔雀东南飞

作者:汉无名氏朝代:汉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孔雀东南飞 篇6

初三末。

语文课。

老师不知因为什么,跟我们谈起了《孔雀东南飞》。我一向不听文言课,只是这个名字独有的韵味引起了我的注意。

“孔雀东南飞创作于南朝,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齐名。”

—我没有见过这首诗,所以我不敢和前人的看法贸然苟同。

“它是一首著名的叙事诗,描写的是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爱情故事吗?也只有悲惨的爱情故事有震撼力。

“它讲述了……,最后殉情而死。”

—死了,那自然。

“它起首的诗句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我不吱声了,心里揪着疼。对于悲剧我早已麻木,因为结局非离即死。无论多凄惨的故事塞给我,我总能不动声色看到底,最后嘴角边会不自觉地显出几丝幸灾乐祸的微笑。故事永远只是故事,根本不会在我身上发生,那又何必为此动情呢?

我就是这样一个冷漠的人,只会任凭别人痛苦,而自己决不会为之所动。我何时曾有过像今天这般心痛?

是的,我有过。

和小怡真正意义上的认识应该算是在初一开学的一星期后。虽然是同班同学,但我们毕竟是初次见面,不免还有些羞怯。

那天她伫立在自行车旁,等待着车水马龙快快退去,但是怎么也不如愿。我是乘公共汽车来的,为了乘车回家,当然和她站在同一“阵地”上。站在她身后我很窘迫,我的嘴唇嚅动着,总想开口和她聊聊,但令人烦恼的是我并不知道她的名字,更不清楚应该称呼她什么。我总是独来独往,但现在却迫切得想与她同行。

眼前的马尾摆了摆,接着出现了她那张可爱又热情的笑脸,就像见到熟人一般,她随意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一愣,接着呐呐地开口:“楼南蔚。”

“我叫怡口莲……”她带着特别的狡黠的微笑看着我,自信满满地等待着我的惊叫。

可我却漠然一笑:“挺怪的,小怡。”

“你的名字好特别啊,楼……南蔚?本想让你也惊讶一下的……我的真名是傅怡……也挺特别的,是吧?……不要板着脸啊……”

眼前的女孩如此健谈,我很奇怪,但并不像往常那样讨厌。相反,我很喜欢这个极有些神经质的女孩—她浑身上下散发着纯真的热情。

我终于咧开嘴,微笑着看着她,笑容并没有勉强和做作—难得的晴朗。

小怡看见我笑,眼里闪着特别的光亮。她突然腾出一只手,勾住我的小拇指,拉住我穿过了马路。从此,每天她都会拉着我的小指一起回家;从此,我的世界除了自己,还有小怡……

我终于明白了那阵揪心的疼痛来自何处,它源于整整两年的回忆。那么甜蜜的记忆,现在却使我异常痛苦。初三了,我们分开了。再没有人像她那样让我开怀了,我回到了三年前那段尘封的日子。没有小怡的时候,我学会强迫自己用函数及其图像来代替她。

我自认为我习惯了、麻木了、淡然了,但实际上呢?

我把学习和中考当创可贴贴在我心中那痛苦又失落的伤口。孔雀东南飞,它似乎预示着我和小怡最终的结果。它像一只粗糙的大手揭开了创可贴,接着我便突然发觉伤口竟还没有愈合,原来我一直生活在自欺欺人之中。但梦醒了,却未必是好事。

我放不下我的自尊去请求她的原谅,但隐约之中我又觉得我错了。

不会是这样的……

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忘了那一天。

初二末的一个星期五。学校组织我们去10中参观什么科技展览。我知道这根本没什么意思,但能有时间与她单独在一起我也就没有怨言了。

一路上与她说说笑笑,大都谈一些15岁少女在乎的事。我一直认为我与小怡只是小女生之间的友谊,但我们却越来越难舍难分。有人也早已察觉到这一点,有时见到我独自行事,也会打趣地问一句:“小怡呢?”

想到这里,我回过头问她:“小怡,你为什么会选择我作你的朋友呢?”她收起满脸笑容,不假思索却郑重其事地说:“因为我觉得,你笑起来很美。”

我默然不语,我清楚这句话的含义和分量。

我们是步行去10中的,自然也是步行回校。毕竟走了那么多路,我与小怡也觉得两腿乏力,口干舌燥,别的班的同学纷纷去买饮料,我知道小怡一定忍不住了。果然,她悄悄地拉着我,驻足在一家小屋前。我没吱声,也没阻拦,手已情不自禁地伸进了口袋里。这时,一只手拦住了我俩,说道:“渴了回去喝水!”

是曹老师!

我们最终没买成饮料。我很恼火,我不希望给这位新来的班主任留下任何不好的印象。这时,小怡怨怨地说:“别的班都买的嘛……”我一听,更加气愤。

我猛一回头,恨恨地说:“别的班是别的班,与我们无关!”

“你这话是说给曹老师听的吧!”

她带着特别的狡黠的微笑,半开玩笑地说。我一看身后,却恰好见到曹老师紧跟着我们!

老天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我只觉得血往上涌,这简直是对我天大的污辱!我封闭自己就是因为类似于这样的伤害。现在,傅怡!你为什么要勾起我伤心的回忆?你不要以为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就……我决不会原谅你今天的所作所为!

“是啊,我就是说给曹老师听的,那又怎么样?……”我似乎很平静,却带着变调的声音。接着,我对她诧异的面容冷笑一下,头也不回地隐入人群。

接下来一个星期中,我对小怡充满了敌意。她对我一切如故,似乎比以往更热心,更殷勤。我自认为她很愧疚,不过既然要惩罚她,我就要让她深刻地清楚我的自尊与自傲之处:我的人格。

我明白冰冷的眼神有多么让人心寒和难受,但,这是我以后才知道的。

她一直忍耐着。

小怡照例要同我去吃饭,同我回家。我高兴时,也不过应付应付她。我不高兴了,就一句话也不回答,连一个点头或摇头也不表示。

她的目光终于冷下来了。人的耐心是有限度的,她的耐心已经被我耗得干干净净。我有我的自尊,她也有她的自尊。我一味地维护着我的尊严,一味地刁难她。但事实上,是我一直在践踏着她的尊严。

暑假过去后,我们初三了,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我与小怡,算是彻底决裂了。假期中的两个月,我几乎无时无刻不想着她,但我什么也没做。

我常常与她的目光相撞,总感到我的心结成了冰。我终于明白小怡当时的感受。但我放不下我的面子,我要自己相信整件事的错在她。多么可笑又可悲的自欺欺人!

那节语文课我确实被那句诗句震动了,它那么哀怨,那么无奈。我突然发现我与小怡早已成了陌路人。

欲哭无泪。

中考的逼近使我不再多想。没有人再愿意听我诉说心里的事情。我才不愿写日记呢,因为我知道,日记上一定会出现孔雀与小怡。

一切顺利。

没想到我能考上如此理想的高中。高兴是自然的,心境也不知不觉宽广了许多。但我心里一直留有一个遗憾。芸芸众生之中我选择了小怡成了我第一个真正的知己,我与她相识、相知,无论是谁都付出了自己的情感。因为她的出现,使冷漠自负的我变得开朗。却因为一句玩笑,我们联手葬送了我们的友谊。

拿到通知书的那天下午,我到学校去取回自己的东西。我抚摸着伴我度过三年的储物箱,心中不禁荡起了一阵涟漪。我叹口气,把箱子里同学送的生日礼物—装进自己的背包。

我很留恋啊……

快要走出校门口的时候,小怡进来了,我们相对驻足而立。她的脸上并没有惊愕的表情,而我相信自己也没有尴尬的神色。她对我微微一笑,眼神里充满暖意。我已没有再逗留的理由了,我刚走出了教室却突然立住。犹豫片刻后,我回头说:“再见了,小怡……”

接着我头也不回地走出教室。

花瓶碎了,可是我宁愿去回想它完美的样子,也不愿修补它。因为不管怎样,补好的花瓶始终会有裂纹。

我记得白瑞德曾对郝思嘉说过类似的话。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东南飞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叙事诗通过完整的情节来刻划人物,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学习托物起兴、排比铺陈的表现手法。

2、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表现人物特点的主要方法。

3、掌握“相” “自”“见”等词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合作探究,情感交流,理解文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

【重点难点】文言知识掌握,认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教具安排】多媒体平台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孔雀东南飞》堪称我国古代爱情诗的绝唱,千百年来,让人们感叹唏嘘不已,也一直让人们思索着。是什么要素使这首诗具有如此之大的震撼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孔雀东南飞》的世界。

二、解题

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本诗时保留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称“古今第一首长诗”(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与《木兰辞》合称 “乐府双璧”

乐府:原指掌管音乐的官府,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为“乐府”或者“新乐府”。

三、扫清字词障碍。

pīng

wēiruí

pìn

pán 公姥

伶俜

腰襦

葳蕤

聘礼

磐石

zhízhú

ming

zàng

huàn 拊掌

否泰

赍钱

踯躅

冥冥

摧藏

仕宦

四、整体感知

1、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为什么不用回原题?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

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离别。孔雀徘徊反顾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2、思考: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序中的“遣”、“逼”两个字,集中地表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围绕“遣”、“逼”两字展开情节。

3、根据小序对全诗故事梗概的介绍,全诗可分为哪几个部分? 一(1-10)为仲卿母所遣 二(11-12)自誓不嫁 三(13-24)其家逼之 四(25-32)双双殉情 五33合葬化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朗读导人

二、研读文本,问题探究 赏析第一部分

1、思考:刘兰芝是“为仲卿母所遣”吗?请从课文找出相关诗句回答。开头自诉“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是什么意思?

明确:兰芝提出要求,一则不堪焦母的凌辱,再则,因深知遣归之势,不能挽回,与其被休,不如自请。语气委婉而率直,性格柔顺却刚强。

2、思考:刘兰芝是“无礼节”、“自专由”的人吗?第2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明确: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另一方面证明她“女行无偏斜”,婆婆对她的责难毫无道理。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3、思考:面对遣去,刘兰芝是什么态度?

明确:她强忍痛苦,刻意着妆。作者运用夸张和渲染的手法着意写装束,目的在于表现兰芝被逐离焦家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突出“精妙世无双”这一点。这样写,既是对兰芝的赞美,也是对扼杀这一美好形象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强烈谴责。

4、总结“相”字的意义和用法。(1)相(xiāng),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一是指代第一人称,可译为“我”。

(1)及时相遣归 2

(2)久久莫相忘8

(3)嬉戏莫相忘10 二是指代第二人称,译为“你”。

(4)会不相从许6

(5)还必相迎取7

(6)誓不相隔卿11

(7)誓天不相负11

(8)不得便相许17(2)相(xiāng),副词,表示互相、彼此

(12)相见常日稀1

(13)六合正相应22

(14)黄泉下相见27(15)枝枝相覆盖32

(16)叶叶相交通33

(17)仰头相向鸣33(3)相(xiàng),名词,相貌;宰相,丞相。如:(18)儿已薄禄相3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相(xiàng),动词,仔细看,审察;辅助,帮助。如: ①伯乐教其所憎者相千里马,教其所爱者相驽马。(《韩非子·说林下》)

②乐桓子相赵文子。(《左传·赵公元年》

5、所谓偏义复词,也即是偏义复合词,由两个近义或反义的语素组成一个词语,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赏析第二部分

1、思考:兰芝和仲卿惜别时“自誓不嫁”,说的话有几方面意思?

2、总结“自”的用法

一、代词,意为“自己”

(1)亦自缢于庭树(序)

(2)举动自专由4

(3)汝岂得自由4

(4)进止敢自专8

(5)不图子自归13

(6)不迎而自归13(7)那得自任专21

(8)自挂东南枝32

二、代词,意义犹“其”。

(9)自名秦罗敷4

(10)自名为鸳鸯33

三、介词,意为“从”、“自从”。(11)自君别我后25

四、语气副词,意为“本”。(12)我自不驱卿7

五、时态副词,意为“已”、“已经”。(13)本自无教训10

六、时态副词,意为“即”、“当下”(14)自可断来信16

七、连词,意犹“而”(15)葳蕤自生光8

八、助词,与他词组合成词组。

(16)好自相扶将10

“好自”即“好好地”。

(17)物物各自异8

“各自异”即“各异”

3、总结“见” 的意义和用法。

一、动词,见面

①相见常日稀1(见面)②黄泉下相见27(见面)

二、指代性副词,相当于“我”

③君既若见录12(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④府吏见丁宁16(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

三、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⑤渐见愁煎迫30(“被”)赏析第三部分

1、思考:兰芝娘家人都在逼兰芝改嫁吗?她又为何答应改嫁?对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兰芝的选择,是稳定局面的办法,是欲擒故纵的手段,是力争再会仲卿的举措,也是死志已决的表现。

从情节上看,这一部分矛盾表现上未激化,甚至有缓和平静之势,实际上平静中孕育着不平静,为矛盾的进一步激化蓄足了势。

2、迎娶的排场,作用何在?

明确:突出表现兰芝形貌美,人品好(不慕荣华富贵,爱情专一),反衬其悲剧命运,加剧悲剧气氛。

3总结“适”的意义和用法。

一、指女子出嫁 ①适使还家门17

二、依照

② 处分适兄意21

三、刚刚

③ 适得府君书23

四、适合、适应

④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

四、到……去 ⑤适彼乐土(《魏风·硕鼠》)

第三课时

一、研读文本,问题探究 赏析第四部分

我国古代夜晚时段名称对照:

古名 更次 现在时间

黄昏 一更 19:00~21:00 人定 二更 21:00~23:00 夜半 三更 23:00~01:00 鸡鸣 四更 01:00~03:00平旦 五更 03:00~05:00 赏析第五部分

1、思考:古诗最后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既象征了焦刘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的向往,这是焦刘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使全诗有了质的飞跃。另外,鸳鸯双飞的结尾与孔雀失偶徘徊的起兴互相呼应,形成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2、思考:有人说从“左手执刀尺,右手执绫罗”24这两句诗可以看出刘兰芝是个左撇子,这个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明确:错误,这是互文,此句意思是“左手右手执刀尺绫罗”。

3、人物形象分析

刘兰芝:形体美、品质美、精神美

焦仲卿:性情懦弱

委曲求全 忠于爱情

充满叛逆 焦母:蛮横无礼、独断专行

刘兄:趋炎附势、见利忘义、尖酸刻薄、冷酷无情

4、艺术特色(1)、人物语言富有个性化,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形象;(2)、使用铺陈与比喻的表现手法;(3)、序曲与尾声,具有浓郁的民歌特点和浪漫主义色彩。

5、作业

预习《汉魏晋诗三首》

将“相”、“自”、“见”与“适”四个古汉语字词的意思及其代表诗句总结并抄写一遍。附学案【能力训练】答案: 1.答案:B 解析:A项“姥”应读“mǔ”;C项“奄”应读“yǎn”;D项“赍”应读“jī”。2.答案B 解析:A项,你;C项,它,指婚事;D项,交互、互相。B项和例句的“相”都是指代兰芝,可译作“我”。

孔雀东南飞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汉乐府的有关常识。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意副词、古今异义词。

二、技能目标

1、鉴赏刘兰芝、焦仲卿两个人物形象。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对话揭示任务形象的艺术性。

三、情感目标

品味诗中的民族气息和抒情意味,体会作者对刘兰芝的同情。

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教学难点

1.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设想:

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诗可从人物命运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教学时数:2教时

课前预习:

1、通读全诗,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观看越剧《孔雀东南飞》,了解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

3、找出诗中含有“相”“自”“见”字的句子,解释这些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吗?陆游与唐婉结婚后,“伉俪相得”,“琴瑟甚和”,是一对情意相投的恩爱夫妻。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及她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逼迫陆游休弃唐婉。在陆游的百般劝说、哀求而无效的情势下,二人终于被迫分开。像这样的故事,在封建社会不足为奇,早在这之前就有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并序)》。

二、关于诗题及“乐府”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 作之一,与稍后出现的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秦 妇吟》并称“乐府三绝”。它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 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标题为何不直言“古诗为刘兰 芝作”呢?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 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 府诗”,或简称“乐府”。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

三、整体感知

㈠阅读课文后,分析课文结构

全文可分为6大部分,每部分划分如下:

①起兴(1):孔雀东南飞

②开端(2):兰芝自遣

③发展(3—12):夫妻誓别

④发展(13—21):兰芝抗婚

⑤高潮(22—31):双双殉情

⑥尾声(32):告诫后人

(二)扫除语言障碍,并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现象。

1.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通“娶”。槌床便大怒通“捶”,敲打。箱帘六七十“帘”通“奁”,盛物之器。蒲苇纫如丝通“韧”,柔软而结。府吏见丁宁也写做“叮咛”,嘱咐。虽与府吏要通“邀”。

摧藏马悲哀同“脏”,脏腑。

2.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词只作陪衬)

便可白公姥 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昼夜勤作息 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专指劳作。我有亲父兄 即同胞兄,亲哥哥。我有亲父母这里指母。

逼迫兼弟兄 这里指兄。其日牛马嘶这里指马

3.“相”的用法:

(1)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称代“你”

“我”“他”“之”等等。如: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

②及时相遣归(代“我”)③还必相迎取(代“你”)

④好自相扶将(代“她”)⑤嬉戏莫相忘(代“我”)

⑥誓天不相负(代“你”)⑦不得便相许(代“你”)

⑧登即相许和(代“它”)⑨蹑履相逢迎(代“他”)

⑩怅然遥相望(代“他”)⑾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

(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如:

①相见常日稀②久久莫相忘

③六合正相应④叶叶相交通

⑤枝枝相覆盖⑥仰头相向鸣

⑦黄泉下相见

(3)名词,命相,相貌。如:

儿已婚薄禄相

4.“自”的用法

“自”作“自己”解释外,还可作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诗中的“自”字解释如下:①我自不驱卿(本)②本自无教训(本是)

③自可断来信(即)④葳蕤自生光(且,还是)

⑤自名秦罗敷(其)⑥自名为鸳鸯(其)

⑦好自相扶将(亲自)⑧物物各自异(助词,无义)

5难点词语

1.用

2.启阿母告诉

3.缠绕

4.若见录记

5.赠送

6.禀告

7.招致

8.尽,终

9.逆以煎我怀逆想,想到将来

10.坏运气;好运气

四、布置作业:

1、熟读全诗,并背诵名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 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塑 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这首诗突出的艺术成就。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分析诗歌的人 物形象。

二、人物形象与对话分析(小组合作,探讨交流,要求结合原文分析)

1.刘兰芝:美丽、善良、聪明能干、知书达理、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

所动

⑪第2节:自请谴归

齐读后探讨:①“十三能„„十六诵诗书”说明刘兰芝是一个怎样的人?——多才多艺,知

书达礼,富有教养;②“鸡鸣„夜夜„三日断五匹”说明什么?——勤劳能干;③“大人故嫌迟”这—“故”字可以反映出哪些内容?——既显示了焦母的异常挑剔,也显示了兰芝洞察世情的聪慧。④兰芝为何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谴归?——一则不堪凌辱,二则她明白焦母的意图,深知谴归之事已无可挽回。⑤这一节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2)第9节:

齐读后探讨:①请用此段中的两个字概括段意。——严妆。②兰芝为何鸡鸣欲曙即起?——

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③打扮时为何“事事四五通”?——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既是对焦母无言的抗议与示威,也表现了她对爱仲卿,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④这一段作者对刘兰芝的外貌进行描写,目的何在?——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从容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也为下文太守为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3)第10节:拜母别姑

①姑嫂关系本不易相处,可是兰芝“却与小姑别”时却“泪落连珠子”,这说明什么?——

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也同焦母的不容形成对照。②辞小姑时落泪,辞焦母时不落泪,不卑不亢,足以见出兰芝怎样的性格?——倔强。(请个别同学读)

虽然作者极力写刘兰芝的善良和温顺,但善良和温顺之中别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刚性,这种刚性广泛地散布在兰芝全部言行的细节里,自请谴归是如此,严妆打扮、拜母别姑也是如此。

(4)再来看夫妻誓别时,仲卿对着她哭不成声,一筹莫展,她便说:“勿复重纷纭。”仲卿

劝她回娘家,再图后会,她便说:“何言复来还!”她看清问题,明白自己所处的环

境,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格的尊严。然而她爱仲卿,也知道仲卿爱她,儿女深情使她对冷酷的现实仍然不得不抱着一丝幻想,幻想团聚。“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她被仲卿的真挚的情义所感动于是“感君区区怀”;她对仲卿体贴谅解,认为两人“同是被逼迫”;她对爱情更是忠诚,“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5)县令差人做媒,她这样婉言拒绝:“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6)哥哥逼婚时,刚性又立刻占据了兰芝的灵魂,处于弱者和被压迫者地位的那种凛然不

可侵犯的尊严感在她心底升华,她决定以结束生命来表示最后的抗议,所以“仰头”回答,很快便应允了。“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忠于爱情。再嫁期作定时,裁衣做裳乃至“举身赴清池”,没有一点迟疑和犹豫。她从来没有向恶劣的环境低头。

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胆小怕事,拘谨懦弱。

他是笼子里长大的金丝鸟,养成了拘谨懦弱的个性,是一个比较善良的白面

书生。他忠于爱情,又守礼尽孝。他深爱兰芝却又不敢直接与其母抗争,只是消极反抗,忍辱负重。当他知道母亲要驱逐兰芝的时候,先是“婉启”,继是“跪告”:“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可见他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等到“母槌床便大怒”时,他就“默无声”地退了出去,一面劝兰芝暂回娘家,一面约定将来再去接她。其实,他只有一点幻想的期待并无实际行动。兰芝被逼改嫁,他声言要独个儿自杀。兰芝死后,他以爱兰芝之深,终于以身殉情。诗中写了他在“庭树下”“徘徊”了一阵,然后上吊,活生生地刻画出了这个怯弱书生的性格和面貌。这最后的反抗令人感动。他的反抗性格还表现在回家辞母的那段话里:“今日大风寒„„勿复怨鬼神!”这番话无异于晴天霹雳,而“自挂东南枝”,既违背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也是对封建礼教最有力的抗争。

他的思想经历了一个由幻想到绝望,由软弱到坚强的过程。这位忠于爱情的人物,跟兰芝一样是充满叛逆精神的。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她极端的蛮横

无理,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独断专行,强行拆散。她对仲卿是软硬肩施,一会儿(逼谴时)是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一会儿(阻死时)又是好言诱哄:“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目的是要仲卿速谴兰芝,除去眼中钉,以维护她的家长权威。这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的丑恶本质。

4、刘兄:反面形象,性行暴戾,趋炎附势,丑态毕露,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他对兰芝粗暴训斥,“作计何不量!”显得盛气凌人。“先嫁„„足以荣汝身。”足见他趋炎附势,见利忘义。“不嫁义郎体,其欲往何云?”一句弦外之音是:“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吗?”这分明是在下逐客令,可见其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面孔。

三、探究阅读

(1)讨论:面对一个如此聪明、勤劳、善良、美丽的儿媳,婆婆为什么不能容她?①认为她出身卑贱,配不上自己的儿子。

②认为她挑战了自己的家长权威。

③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④长期寡居,蛮横无理。妒忌儿子媳妇的恩爱和美。

⑤恋子情节。不想有人分享对儿子的爱。

(2)刘兰芝最后为什么选择了殉情?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冷酷的现实使她放弃了最后的一丝幻想,只有死才能厮守相爱,只有死才能警

醒世人,所以她选择了殉情。

本文以时间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矛盾冲突为线索,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焦仲卿、刘兰芝的死,从表面上看,是以个体的形式,为反抗双方的专制家长

对他们的婚姻爱情的摧残做出的最强烈的反抗,是为了维护他们的爱情做出的最不屈的坚持,是发生在两个家庭中的悲剧。但从故事发生的时代看,他们的死,既表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毁灭人们幸福生活的封建礼教、封建专制制度的反抗,也表达了人类植根于人性深处的、对生命自由的追求和对生命尊严的维护。

(3)刘兰芝为什么再嫁后后身价反高?

这个情节反衬兰芝容貌出众,美名远扬,突显婆婆逼退兰芝的不合理。考察汉

代历史,可以发现当时的社会对妇人的贞节并不怎么看重,妇人再嫁无人制止,也有人愿娶,史学界已得出汉代妇女有离婚和再嫁自由的共识。史实上有许多这方面的例子,如西汉时的朱买臣妻嫌弃丈夫贫穷而力逼丈夫写下休书后便再嫁他人;东汉时蔡邕的女儿文姬初为卫仲道妻,卫死无子,归娘家,后被掠人匈奴,为左贤王妾,相处十二年,生二子;后被曹操以重金赎回,再嫁董祀,恩爱极笃,社会上也没人看不起她。卓文君由此可见当时贞操观念是相当淡薄的。

四、分析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以具体问题探讨的形式分析)

1、本诗开头两句(第1段)游离开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奠定全诗

了凄恻缠绵、哀婉伤感的感情基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要求学生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

明确:第13段是第2段内容的重复,都是强调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但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又用了一段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开焦家前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第2段从时间上(13岁—17岁)作了纵的铺陈,第9段则从妆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无论那一种铺陈,都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起了积极的作用。

五、拓展阅读: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

敢与君绝。

天啊!我想和您相亲相爱,要使爱情永远不衰竭。高山失去山头,江水完全枯竭,冬天雷鸣

夏天下雪,天地合在一起,才肯和您断绝!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学案》

上一篇:兼职婚礼司仪主持词下一篇:小学主题式综合课程学习心得